血液库存管理策略论文(15篇)
1.血液库存管理策略论文 篇一
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一、血液预约管理
根据本院临床用血需求向商洛市中心血站上报用血需求计划。我院需特殊稀有血型血液时,应提前三天预约,并负责向临床医生做好解释工作,与商洛市中心血站积极沟通,确认取血时间。
二、血液接收核对、入库、贮存管理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验收核对。内容: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效期、储存条件等。
2.进入输血科(血库)的血液及成分,必须入库登记。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效期、入库时间、入库人等。
3.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
4.红细胞类制品2~60℃保存,血浆和冷沉淀-20℃以下保存,血小板20~24℃振荡暂存。
5.当储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每天定时作冰箱温度记录。
6.各类血液及成分严格按照规定储存期限保存,过期血一律不得用于临床,严格执行报废血的报批手续,并作好相关记录。
7.根据临床和库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计划和预约血液工作,节约血液,避免浪费。
8.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对实际库存数量、记录数量、电脑储存数量三者是否一致,作好交接记录,每月盘存库存血液一次。
9.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监测每月一次,菌落数<80cfu/10min或<200cfu/m3(培养皿90mm细菌培养),无霉菌生长。
10.必须随时储存足量的A、B、O、AB型血液,不能空库和缺型,随时保证临床用血需要。
11.做好储血室内的物表、地表、空气消毒工作,并作好记录。
12.做好报废血液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
13.妥善保存血液出入库记录及资料,每年上交档案室保存至少十年。
三、领血、发血出库管理
1.从血站领取血液时,派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领取。
2.从输血科(血库)领取血液,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领取。
3.输血科(血库)有专人负责发血或谁配血谁发血,禁止非专业人员发血。
4.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血型,献血者条形码号、血型、血量、品种、配血结果、有效期、失效期及血液的外观质量等,准确无误后,双方签字发血。
5.配血结果未出来前或配血结果有疑问时严禁发血。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于2~6℃冰箱保存至少7d。
6.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输血科(血库),医护人员取血时,一次只能领取一位受血者的血液,决不允许一人同时领取几位受血者的血液。
7.输血后的血袋应交回输血科2~6℃保存至少1d。
四、血液库存预警管理
1.血液库存预警标准
根据临床用血情况以及紧急用血时对血液制品的选择性,我院对输血科的血液库存储备制定了明确标准,当库存低于以下标准时,启动预警程序:
(1)A型、B型、O型红细胞全液储备量为各6个单位。(2)A型、B型血浆储备量为各2000毫升。
2.用血储备计划具体措施
(1)当用血储备低于以上预警标准时按照用血储备协议补充血库储存。
(2)输血科每周对用血申请单进行统计分析,当用血申请发生偏型时通知商洛市中心血站,以便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临床用血来源充足。
2.血液库存管理策略论文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进行血液标本检查的1 500例患者的检验情况进行分析, 其中男性患者800例, 女性患者700例, 患者的年龄为20~76岁, 平均年龄为35.1岁, 均为患有颅脑损伤、心血管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等患者。
1.2 方法
通过对1 50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 找出在进行临床检验中不合格发生的原因。
(1) 原因分析。在血液检验中, 出现了不合格的问题, 主要在于患者的血液样本中出现了血液凝固的问题, 对临床检验的精确性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分析产生血液标本凝固的原因, 首先, 医护人员在采血的过程中未合理地控制时间;其次, 血液样本未及时送往检验中心而导致其成分发生了变化;此外, 在材料的使用方面出现了不合格的问题, 医护人员没有对材料进行检查就开始使用[2]。
(2) 措施分析。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中, 医护人员应该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 尽量防止主观因素引起的失误, 防止患者信息的遗漏, 确保血液样本能够得到及时检查。1在平时的工作中, 医护人员应该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 仔细认真地开展各项工作;2医护人员应该强化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 提高检验的精确性;很多检验人员由于经验不足, 在检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手忙脚乱的问题, 导致血液标本量收集不足, 因此, 医护人员平时应该养成自学的习惯, 在工作之余加强学习, 并在医院领导的带领下定期参加各类培训, 对临床检验的理论知识加以巩固, 并且在平时多观察、多实践;3医护人员应该按照流程进行检验, 通过对样本收集和检验流程的规范, 从而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4医护人员在平时应该多注意细节问题, 在进行血液标本收集的过程中, 应该注意每一个环节, 确保试管和注射器的清洁, 注意针头和试管不能使用酒精消毒, 否则酒精会进入到血液标本中, 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在患者接受检验之前, 应该提前告知患者检验前的注意事项;在检验前, 应该对材料进行检查, 当材料的质量出现问题时不能使用[3]。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n/%表现, 并且运用χ2检验, 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1 500例患者检验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见表1。
3 讨论
在进行血液标本临床检验时, 医护人员应该注意导致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 在检验中规避这些风险, 防止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尤其是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 患者和临床医生需要及时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 才能够进行及时的治疗。如果临床检验不合格, 会直接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 在出现临床检验不合格的问题后, 医护人员应该及时分析原因, 在今后的临床检验中注意防范此类问题的发生。在医院内部, 应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确保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流程进行临床检验。在血液标本收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收集足量的血液标本, 并防止溶血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迎端, 陈敏, 邓茜.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10) :97-100.
[2]何敏, 何婧婷.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措施[J].当代医学, 2014, 20 (29) :49-50.
3.血液库存管理策略论文 篇三
11月22日,小雪,在二十四节气中,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气温将持续走低,开始出现下雪天气。而对于采供血机构,这一节气的到来则意味着着急上火的时候又到了——别说出现降雪,单是降温,已经让一大批人情愿“宅”在家里不出门,而人流量减少意味着采血量的减少。
“凡是能造成人流量下降的因素,都会对采血造成影响,特别是对北方地区。这是流动献血的特点。”北京市献血办公室主任、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刘江坦言。寒风中,那些落寞的街头采血车诉说着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无偿献血制度的第12个年头,采供血机构仍然在“看天吃饭”。
但用血需求却从来不看老天的脸色。在集合了全国最优质医疗资源的北京,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在寻求康复的希望,他们用掉了北京60%的临床用血量,帮助北京临床用血需求每年以10%~15%的增幅稳步上涨。
什么时候采血量才能不再随着气温、人流做“俯卧撑”?在宣传、血液管理制度、献血者队伍组建等方面的长效机制值得期待。
组团采访与扎堆献血
前一段时间,刘江很忙,忙着接待一窝蜂来访的记者,全国大范围出现的“血液告急”情况让媒体聚焦血液中心。上一次这样的关注还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引发血液库存告急时,“媒体多的我们都接待不过来”,刘江说。
于是,熟悉的模式在循环播放:血液库存告急——媒体组团采访——公众扎堆献血——血液库存回升。有时候,公众献血热情的高涨还将推动这种模式往前发展,血液库存已满——呼吁公众暂缓献血。血液是有保质期的,理论上是35天,实际时间可能更短。
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宣传热情同样有“保质期”,因此,与危急时刻公众献血热情高涨相对立的是平日里公众对献血的淡漠甚至抗拒。
在《小康》于11月14日至22日发布的“公众无偿献血态度”调查问卷中,在全国范围内共回收有效问卷1085份,参访者年龄以20岁至40岁为主。其中61.66%的人“没有献过血”,20.09%的人“献过一次血”,18.25%的人献血两次及两次以上。
为什么不献血?原因之一是“怕因献血感染疾病”,在调查中,选择这个原因的人数排在第二位。为何在《献血法》实施12年后,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害怕感染疾病”而不愿献血?刘江认为这与宣传误导有关,1978年以前,我国临床用血主要来源于群众的有偿卖血,血液安全无法保证,管理混乱,确实出现过输血感染疾病的现象,这给公众带来了心理阴影,“但无偿献血行业从未发生过因献血感染疾病的先例。现在采血用具都是一次性的,没有被感染的可能性。”
另一项调查也从侧面反映了无偿献血相关知识普及的不到位,在“您了解捐献全血和捐献成份血的区别吗”调查中,将近60%的人表示不了解二者的区别,其中35.12%的人表示“完全没听说过”,而表示非常了解的人只占到11.98%。
在深圳,利用特区立法优势,无偿献血制度在1995年就已确立,1998年其无偿献血量已100%满足临床用血需求,此后12年里,从未出现过“血荒”,目前其固定献血者比例近60%。深圳市血液中心献血服务科主任蓝欲晓告诉《小康》,深圳媒体每年对无偿献血的报道有200~300篇次,十几年来,帮助市民潜移默化地了解献血知识,提升献血意识。
除了媒体宣传,深圳血液中心还于2000年5月成立了“深圳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目前人数达到1400人。志愿者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传播无偿献血的捐献理念和相关知识。蓝欲晓认为志愿者有与公众无利害关系、无界线、零距离的身份优势,有曾献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经历的资源优势,相比政府或采供血机构的宣传,更易于被公众信任和接受。
这些把劲儿用在平时的工作,显然比临时抱佛脚的集中报道、呼吁倡导更能合理、有序地建立并维持公众的献血热情。
献血需要“回头客”
刘天宇在王府井书店献完血后,手机接到了一条短信,询问他是否对献血时的服务满意。
这条短信来自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北京所有献血者在献完血后都将接到系统自动发出的征询短信,可短信回复是否满意。根据去年的统计结果,短信的回复率为48%。首次回复的满意度为98.7%。对表示不满意的献血者,首都无偿献血呼叫中心的工作人员要逐个电话回访,征求意见。
刘江说,他们的目标是99%的满意度。因为即使1%的人不满意,已经是很大的损失。他经常和员工算账:北京一年有40万人次献血,1%就是4000人,这4000人再和他周围的朋友一说,也许就是4万人不献血了。
献血者在初次献血时感受到的服务质量将决定他今后对献血的态度,甚至会影响他周围的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教材中所公布的数据,招募一个新献血者所付出的努力是保留一个老献血者的6倍。因此,如何通过优质的服务留住献血者成为各采供血机构的努力方向。
在深圳,各献血点设有饮品和茶点,供献血者自助选用。献血点面积较大的还设有献血者专用的休息厅。如果你在3年内献过血,将收到来自市血液中心的生日卡,如果你在1年内献过血,还将收到贺年卡。每一位献血者都将收到邮寄的检验结果及致谢信。
在北京,2010年10月中旬,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官网改版,中心与中国医院协会合作,为献血者提供预约挂号服务,通过中心网站预约挂号免除预约挂号手续费。北京去年共有40万人次参与无偿献血,血量达136吨。而其中90%的血量来自街头流动的采血车。刘江说,“这说明公众一次性、偶然性献血的比例较高,目前北京采用的仍是以流动献血为主的无偿献血模式,抗风险能力低。”
因此,北京计划将以流动献血为主的采血模式向预约为主的采血模式转化。为此血液中心建立了24小时献血服务热线、改版了短信平台。希望通过现代化的手段,使预约更加简便,以此逐步提高预约献血的比例。
按计划,到2015年北京市预约献血比例将由现在的10%提高到40%~50%。“如果预约比例提高了,无偿献血抗风险的能力就会提高。我们可以通过电话、网站、短信通知献血者应该在哪个月来,避免扎堆,使献血更有计划性。”刘江说。
北京的长期目标是将预约为主的献血模式,向以固定献血者为主的献血模式转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固定献血者是指“至少献过3次血并且每年至少献1次血的献血者”。但在预约献血模式还尚未形成前,实现这一目标显然需要更长的时间。
在河南,相似的目标在两年前就已提出。2008年,河南省提出建立无偿献血的“5198”工程,即在5年内建成一支10万人的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一支9000人的固定机采献血者队伍和一支800人的固定稀有血型献血者队伍。
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业务科科长李伍升表示,之所以要组建固定献血者队伍,首先是出于血液安全着想。“如果一个人多次参与献血,并且每一次献血都要经过检测,血液安全系数就会加大。”他说,同时也保证了无偿献血队伍的稳定性。“形成一个稳定的群体,采集量比较恒定,比一次性的献血人群好控制,也利于预约献血。”李伍升说。
目前,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在献血者初次献血后就征询其“是否愿意加入固定献血队伍”,第一时间传递固定献血的相关知识,并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定期沟通。
现在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人数达到约8万人,占献血量的60%,固定机采献血者达到约6000人,占机采献血队伍的80%,固定稀有血型献血者达到800人。这些固定无偿献血者提高了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用量的稳定性。
我献的血,你用在哪兒了
在《小康》对“不献血的原因”一项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血液管理机制不透明”;在对只献过一次血人群“没有再次献血的原因”的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用血管理机制不透明,不知道自己所献的血用于何处”;在“解决血液告急情况的主要手段”一项调查中,呼声最高的一项也集中在“建立公开透明的血液管理机制”。三项第一指向一个问题:公众普遍认为目前的血液管理机制不透明,献血不放心。
对这个问题,刘江认为公众最大的疑虑是:“我献的血,你用在哪儿了?”他认为公众对此存在误解:“每袋血从献血采集装袋开始就要贴上条码并录入计算机,一袋血怎样进行检测、入库、制备、发到哪家医院、用于哪个患者,都可追踪到。但根据国际通行的法律法规,因为涉及到对献血者和用血患者隐私的保密,采供血机构不能对外公开。”
蓝欲晓表达了相同的观点:“根据《献血法》规定,采供血机构所采集的血液只能用于临床输血。但不向献血者公开其所献血液的去向是国际惯例。”但这并未消除公众的质疑声,“无偿献血,有偿用血”成为新的热议话题,更有公众质疑采供血机构利用献血者的血液盈利。卫生部新闻办不得不对此做出回应:“血液本身不是商品,不能用金钱衡量,但血液从采集到临床使用存在消耗成本费用,这需要由用血的患者承担。”
但“成本费用”究竟是多少?却依然没有答案。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深圳血液中心、河南红十字血液中心均表示,目前中心的血液供应价格严格执行全国统一标准。即发展改革委和卫生部联合制定的血站供应价格,主要包括血液采集耗材、储存、检验、分离的费用,以全血为例,血站供应价格全国统一为220元/200ml。“供应价格”并非“成本费用”,对于公众期待的“公开血液成本”,三家血液中心均表示应由上级制定统一标准的部门公开更为合适。
4.临床血液转运管理制度 篇四
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等的有关规定,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为确保输血安全,特制定本制度,请各科遵照执行。
1、取血者必须是本院的、且已签名留样的医护人员(含聘用人员),不得由进修生和实习生等代为取血。
2、各科到输血科取血时,取血者必须携带取血单方可取血。
3、严格执行输血的“三查、八对”制度。取血时,取血者必须与输血科人员共同核对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登记本和血袋标签上的各项内容,并检查血液外观是否合格。
4、核对无误后,取血者应在输血记录单和交叉配血登记本上签字,并注明取血时间。
5、取血者签字后,在输血科人员的配合下,将血液装入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并用毛巾将血液和冰块分隔开,温度计探头应放在血液侧,避免血液直接接触冰块,以免破坏血液。
6、在血液转运过程中,取血者应轻拿轻放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避免剧烈震荡,以免破坏血液,同时应密切观察箱内温度。
7、取血者取血离开输血科后,应及时将血液运至所在临床科室,避免中途停留过长时间。
8、运到临床的血液,应及时打开输注。患者因发热等原因30分钟内不能及时输注的,不得打开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应立即将其(连同输血记录单等)送回输血科放入专用储血冰箱保存,并签字记录未输注的原因、送回时间和保存箱内温度等。
9、值班时间由输血科送血时,输血科人员必须遵从上述有关规定。血液送到临床后,交接双方应仔细核对、签字和接收。
10、从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中取出血液进行输注时,切勿将一次不能输注的血液全部取出,应输一袋取一袋,并将剩余的血液仍放在保存箱中保存,同时密切观察箱内温度。
11、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内除放置待输血液、专用冰块和专用毛巾外,不得
放入其它任何物品,以免污染血液。
12、输血完毕后,临床科室应及时派人将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送回输血科消
毒备用。
13、转运血浆、血小板等特殊血液成分时,切勿在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中放
入冰块。
14、在血液转运过程中,如遇到特殊情况,应及时与输血科联系,以便妥善
5.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五
1、建筑布局应当遵循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要求。
2、布局和流程应当满足工作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具备相应的工作区,包括普通血液透析治疗区、隔离血液透析治疗区、水处理间、治疗室、候诊区、接诊区、储存室、污物处理区和医务人员办公区等基本功能区域。
3、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
4、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应当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
5、设有隔离透析治疗区,配备专门治疗用品和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对需要隔离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6、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标准预防措施。
7、建立严格的接诊制度,对所有初次透析的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的相关检查,每半年复查1次。、监测结果阳性的患者应当分别在各自隔离透析治疗间进行专机血液透析,治疗间不同病种的血液透析机不能混用。
9、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所使用物品应达到以下要求,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10、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采用一次性耗材。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有医院统一采购。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11、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当对透析单元内透析机等设备设施表面、物品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透析机进行有效的水路消毒,对透析单元地面进行清洁,地面有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污染时即可进行清洁消毒。
12、血液透析中心应当根据设备要求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清洗消毒,并定期进行水质检测。每次清洗消毒后应当测定管路中消毒液残留量,确保安全。
13、医务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应当穿工作服、换工作鞋、戴工作帽。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或者护理操作时应当按照医疗护理常规和诊疗规范,在诊疗过程中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14、定期进行透析液制备、输入过程质量监测。每月对透析水、透析液进行监测,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总数≤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每3个月进行一次内毒素监测,每年进行一次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监测。
15、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监测制度,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感染病例监测。发现问题时,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改进;存在严重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透析工作进行整改。
16、定期清洗、消毒血液透析机、滤罐、储水罐、反渗水管路等,记录详实。
6.血液透析治疗技术管理规范 篇六
(征求意见稿)
为规范血液透析治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生开展血液透析治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血液透析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以及由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许可从事肾内科疾病治疗医疗机构。
(三)具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血液透析设备。
(四)血液透析治疗应该具备相应的影像指导设备,如超声、CT或MRI等以及局部的温度监控设备。
(五)血液透析治疗应配备多功能监护仪,能进行心电、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六)血液透析治疗室应具备心、肺、脑抢救复苏条件,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七)有至少2名具有血液透析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医师,及经过肾内科相关知识和技术培训的其他专业技术 人员。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血液透析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开展本技术应用相关专业的本院在职医师。
2.有3年以上肾内科诊断治疗的临床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经过相应的血液透析治疗技术培训。
(二)参与血液透析的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需经过血液透析治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血液透析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正确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手段、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综合判断,决定治疗方案。
(二)术者由具有相应血液透析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医师担任,术后制定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
(三)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前,应当向患者和其家属告知治疗目的、治疗风险、治疗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五)建立健全血液透析治疗技术评估和随访制度,并 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六)医疗机构及医师要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评估,包括病例选择、治疗成功率、严重并发症、死亡病例、医疗事故发生情况、术后病人管理、病人生存质量、随访情况和病例质量等。
(八)其他管理要求:
7.血液库存管理策略论文 篇七
1 输血指征及临床评估
1.1 输血指南及输血指征
临床围术期的输血和相关治疗绝大多数由麻醉医师执行, 因此, 需要有不断完善和更新的输血指南, 以规范麻醉医师的工作, 做好血液保护。2000年我国卫生部发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规定:血红蛋白 (Hb) >100 g·L-1 可以不输红细胞, Hb<70 g·L-1应考虑输红细胞, Hb 在70~100 g·L-1 之间, 根据患者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是否输红细胞;提倡成分输血, 尽量避免输注全血。
美国密歇根医院及健康中心 (University of Michigan Hospitals and Health Centers) 参考美国血库协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blood bank, AABB) 发表的第25版血库和输血服务标准及其他输血指南, 于2009年发布《成人输血的临床指南》[2], 提出输血标准为: (1) 血流动力学稳定, 且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当Hb低于70 g·L-1时予输入红细胞, 且其目标为维持Hb在70~90 g·L-1。 (2) 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氧输送不足证据的急性失血。 (3) 贫血 (Hb<100 g·L-1) 症状 (包括心动过速、呼吸急促、体位性低血压等) 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者。 (4) 血流动力学稳定, 伴缺血性心脏疾病患者;目前证据不支持给予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常规输血, 而对于ST段抬高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输血则可能有利。
发表于2009年外伤和重症成人红细胞输注的临床实践指南[3]中提出, 对于重症患者的输血标准: (1) 明确重症患者Hb<70 g·L-1[或红细胞比容 (Hct) <21%]。 (2) 若患者Hb<70 g·L-1可输入浓缩红细胞 (PRBCs) ;若患者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 Hb 输血标准可适当提高。 (3) 若患者Hb>70 g·L-1需评估患者是否合并低血容量, 若患者存在低血容量, 给予静脉补液使其达到正常血容量;若患者未合并低血容量, 需明确患者是否有氧输送障碍[低氧血症, 持续和 (或) 恶化的碱缺失, 持续/恶化的乳酸酸中毒]。 (4) 若存在氧输送障碍, 考虑置入肺动脉导管, 测量心排血量, 以纠正氧输送障碍。 (5) 若无氧输送障碍, 则持续监测Hb。
1.2 术前评估与准备
许多血液保护措施或技术均可用于矫形外科手术, 但均需要预先制定周密的计划和方案。包括针对患者的个体病情制定手术计划、相关的血液保护及输血计划。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 于2006年发布的《围术期输血与辅助治疗指南》中, 赞同术前需复习医疗文件、访视患者、复习Hb和Hct及术前凝血状况的检查结果。对于一般情况差, 伴有贫血、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增快及免疫指标异常的患者, 应在术前给予相应的治疗和调整。在择期或非急症手术前应停用抗凝剂 (如华法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 或在抗凝剂作用消退后再行手术[4], 避免由于抗凝药物引起的术中出血。
2 常用的血液保护策略
2.1 自体血输注
自体血输注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 术前自体血储备、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5]。有研究证实, 这3种方式均能够降低围术期的异体输血需求, 是围术期血液保护的有效措施[6]。
2.1.1 术前自体血储备
术前自体血储备, 其红细胞中ATP和2, 3-DPG 含量均高于库血, 携氧能力强, 且能避免输注库血所致高钾、低钙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研究结果显示, PAD可降低患者的Hct而降低血液粘滞度, 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灌注, 从而减少术后血栓形成和栓塞的风险[7]。因此, 广义而言, 除恶性肿瘤手术的血液回收尚属禁忌外, 拟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均具有PAD的适应证[8]。
2.1.2 术中自体血液回收
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预期失血量较多的手术。大不列颠和爱尔兰麻醉医师协会 (association of anaesthesiologists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 AAGBI) 在2009年发布的“AAGBI安全指南”中关于输血和术中自体血液回收[9]推荐, 应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的适应证为预期出血量>1 000 ml或>估计血容量的20%, 患者低Hb或有出血高风险, 患者体内存在多种抗体或为稀有血型, 患者拒绝接受同种异体输血等。术中自体血液回收用于可能需要大量血液制品输入的急诊患者效果最佳。有报道, 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应用于矫形外科手术, 可明显减少髋关节手术[10]和胸腰段脊柱侧弯手术[11]中输血需求。
2.1.3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作为一种血液保护措施被应用了许多年, 它是美国官方推荐的几种方法之一。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的优势在于可以尽可能的避免术中异体血液的输注, 且不存在血液保存损伤的风险, 同时血液中还富含凝血因子成分。有关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能否减少异体输血报道不一。有报道称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可安全应用于脊柱手术, 特别用于青少年脊柱侧凸和多阶段腰椎椎板切除和 (或) 融合手术, 可减少输血需求[12]。但Degoute 等[13]认为, 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时, 放血及血液稀释后可致平均动脉压 (MAP) 一过性下降, 甚至可诱发致命性的并发症。此外, 自体血在采集及回输过程中有可能被污染, 甚至可能输错患者。这些都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 其优点也就无从表现。目前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 论证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是其在临床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2.2 控制性低血压
控制性低血压是目前大型矫形外科手术如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和脊柱手术中较为常用的技术手段[14,15], 既可通过应用蛛网膜下腔阻滞或硬膜外阻滞等麻醉技术进行[14,16], 也可单独或通过联合应用药物如硝普钠、硫酸镁、钙通道阻滞剂 (如尼卡地平)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如艾司洛尔) 等实现[14]。目前更受关注的是应用全身麻醉药物达到控制性低血压的目的, 包括丙泊酚、瑞芬太尼以及吸入麻醉药如地氟醚、七氟醚等在内的全麻药物均可满足以上条件[14,17]。
2.3 体温保护
手术室内保持较低温度 (20~23 ℃) 主要为医护人员, 尤其是身穿不透气手术衣的术者创造舒适的操作环境。但在此温度下全麻患者低体温 (<36 ℃) 的发生率可高达50%, 而手术室温度达26 ℃时其发生率仅10 %[18]。对于矫形外科手术患者而言, 低体温多来自输注冷的液体或血液制品、多发性创伤或切口的长时间暴露。低温常导致凝血障碍, 即使是中度的低体温 (核心温度降低<1 ℃) 也会显著增加手术失血[19]。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如发生低体温, 会使失血和输血量明显增多[20]。围手术期可在体温监测下通过调节室温、变温毯保暖、使用输液加热装置等措施以保持正常体温范围, 以减少术后渗血。
2.4 药物的合理使用
合理的药物使用对于血液保护非常重要, 既可以在围术期预防性的应用以减少手术野的失血, 也可以作为术中大出血时的治疗措施[21]。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 (如抑肽酶、赖氨酸类似物氨基己酸和氨甲环酸) 、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 以及纤维蛋白粘合剂等。
Kagoma等[21]对抗纤溶药物在矫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结果发现, 在全髋关节置换或全膝关节成型手术中, 应用抗纤溶药物可至少降低失血量300 ml, 降低约50%的输血需求, 且不增加血栓栓塞合并症的发生率。近期有研究报道, 抗纤溶药物, 包括抑肽酶、氨甲环酸和氨基己酸等均可有效减少骨科手术患者的失血量, 降低输血量, 并可缩减总住院费用, 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22]。
有研究发现, 在择期矫形外科手术的围术期应用重组人EPO可增加红细胞计数, 提高Hb和Hct水平, 从而减少输血需求, 并可降低术后死亡率, 但价格不菲, 费用与自体储血相当。为增强效果, 宜辅以口服或静脉用铁剂, 其剂量与RBC 增加具有线性量效关系[23,24]。另外, 术前应用EPO 还可以使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更加有效, 并提高对大量失血的耐受力。
此外, 矫形外科手术中已广泛应用纤维蛋白粘合剂以促进局部止血, 并有研究报道, 其可减少术中或术后的输血量[25,26]。有系统评价发现 , 纤维蛋白粘合剂既可降低围术期异体红细胞输入的暴露, 又可减少术后的失血, 且对于可能发生大量失血的矫形外科手术最为有效。
3 小 结
综上所述, 根据矫形外科手术中易大出血的特点, 麻醉医师一方面应建立现代血液保护的意识和概念, 倡导手术中尽一切可能减少血液的丢失, 能不输血最好不输血;另一方面根据围术期数据资料作出合理决定, 在输血指南的指导下正确应用血液制品, 而不是单纯根据患者的失血情况, 凭经验估计出需要的输注。在节约血液的同时减少或避免同种异体输血及其危险。
围术期血液保护的措施和技术应从患者具体情况、手术方式以及所具备的条件, 并结合现有的输血指南等各方面综合考虑, 并将技术联合使用以提高效率。综合并且选用合适的血液保护手段, 有效减少手术出血和血液制品的输注。
摘要:输血是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 也是围术期麻醉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输血可能有潜在的危害, 甚至产生致命的后果, 其中关于异体输血引起的血源性疾病传播的问题更受到广泛关注。如何进行围术期血液保护、减少异体输血是麻醉医师的任务和目标。输血指征的有效执行是血液保护的核心, 术前自体血储备、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和血液稀释是减少失血和输血的有效措施, 控制性低血压和体温保护等新老技术可显著减少手术失血, 相关药物的应用既可预防失血又可治疗出血。作者围绕矫形外科手术特点, 就“血液保护”概念的推广及围术期血液保护临床应用新进展作一综述。
8.血液透析中心的护理风险管理 篇八
【关键词】血液透析中心;护理风险管理;管理要点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50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05-02血液透析主要应用于尿毒症疾病治疗,治疗方法应用中存在各种风险因素,需要强化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以全面提升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我国已经进行了近40年的血液透析临床研究与风险管理探索,现阶段,随着医疗保健卫生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国家及众医院都进行了血透析疗法创新改革,并在经济与技术条件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了风险管理研究与强化,护理风险管理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贯穿血液透析风险管理全过程[1]。笔者认为护理风险管理具有必要性,护理人员注重护理工作中的风险诱因分析研究,强化风险防控意识,进行“零风险”的护理操作,能够有效保证医院安全,降低患者与医院损失。1血液透析护理操作中的病人风险
1.1病人凝血风险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病人会面临凝血风险。理论上,病人发生凝血的主要原因是临床抗凝剂用量过小、病人自身机能处于高凝状态[1]。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中也会导致病人出现凝血,如抗凝剂设定出现失误、透析过程中透析器内存在气泡、静脉壶及动脉壶存在气泡、血流量状态不佳、输血过程中液体滴空进入空气等都会引起血凝[2]。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强化设备检查流程管理,并在正确的观念指导下减少护理失误,以有效避免血凝风险的发生。
1.2病人出血风险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还会发生出血问题,影响患者治疗。一般而言,患者出现出血的原因有:临床操作中设定失误导致的抗凝剂用量过大、透析穿刺失败引起血肿及渗血、静脉穿刺由于管壁较薄引发的血管爆裂出血等[2]。病人出血风险中有客观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在进行透析前需及時进行患者身体检查,并基于病患状况制定风险措施,降低出血风险。
1.3病人漏血风险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还会面临漏血风险。血液透析漏血主要是因为穿刺针固定不妥引起脱针、回血时错拔静脉针、动静脉管路与透析器及穿刺针连接不紧密以致管路分支夹子和小帽未处于双保险状态、静脉压力过大引起的透析器破膜等[2]。
1.4病人溶血风险病人在进行血液透析时还会出现溶血,溶血发生或是因为异型血输入,或是因为透析器中残留消毒液、灭菌水等杂质,病一旦出现溶血会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透析器的卫生检查,并保证透析血液输入的血型控制与监督,以避免溶血状况的发生。
1.5透析中空气栓塞风险透析过程中如静脉管内空气排放不彻底、透析器泵管安装不规范问题、动脉连接管道与穿刺针连接紧密度不达标、透析输液完毕后输液夹子关闭不及时等都会引发空气栓塞,引发病人透析生命危险[2]。该风险主要源于设备安装配置,因此在进行透析前应该加强设备检查,保证设备的使用性能正常。
1.6病人的感染风险血液透析操作中还会有感染风险,原因多在于护士操作未按无菌操作规程使透析器械污染造成感染,护理人员操作责任重大。2血液透析中护士风险
护士在进行血液透析操作过程中会面临血液性疾病传染风险,如护士在操作透析设备时受针刺伤将增加护士感染疾病的危险,因此要及时进行处理与检查。此外,护士面临的风险因素中还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心理因素等[1]。其中化学因素有复用消毒剂、机器消毒剂污染,护士长期接触该类化学药剂,会增加头痛、职业性皮炎、鼻炎等疾病的几率。物理因素有噪音和电磁波等,该类因素会导致护士烦躁激动、内分泌紊乱等。心理因素方面主要与病人风险管理有关,护士在进行血液透析时为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会保持紧张状态,长期以往会造成注意力透支,反应力降低。3非正常护理操作造成的设备损坏风险
血液透析操作中一些不规范操作会引发仪器损坏,造成应用故障同时增加管理成本,还会影响病人治疗,引发生命危险。不规范的设备操作造成设备风险包括卸管方式及卸管环节的不同血液接口吸头损坏、盐水渗入造成的电路板损毁等,设备损坏风险管理主要就风险存在环节进行控制,并加强检查,以保证设备性能状况良好。4血液透析中心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4.1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管理权责制护理风险管理要制定停水停电及水质异常等应急预案及防护措施,并将管理职责细分到护理个体人员,包括的应急对策。
4.2加强法律及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护理人员树立风险观念强化护理人员培训及演练,以保证紧急事件发生时护理人员头脑清醒并做出冷静处理,培训工作要进行护士安全与自我防护教育,并引导护理人员树立预防为主的风险控制观念。
4.3强化医护人员及患者之间的沟通患者与医护沟通是完善调整治疗方案的前提与依据。有效的沟通能够保证风险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借助沟通渠道进行风险教育与风险意识培养是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的重要途径。
4.4健全监管巡查机制,实现科学化管理局面定时巡视透析过程是进行风险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方式,医院透析中心要制定健全的值班制度,定时巡查,并通过分责化的巡查减轻护士压力,维护护士健康。
4.5强化感染控制,及时进行设备消毒及保养强化医院透析中心的感染管理是进行患者身体与护士健康的保障与基础,要定时进行透析设备的检修,并保证设备使用前清洁,构件安装性能良好。5小结
血液透析中心的护理风险管理需要着重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和风险意识,争取通过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与操作来实现风险控制与管理。此外,还要进行风险预防管控,以借助有效的风险管理来构建良好的治疗与工作环境,切实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参考文献
[1]叶春.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J].西部医学,2010,7(11):2174-2175.
9.血液库存管理策略论文 篇九
制定本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过程中的血液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及时、有效,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一、血液入库
1、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具有上岗证,且责任心强,工作认真仔细,头脑清晰。
2、血液管理人员应严格掌握血液的库存状况,及时向主管领导反应库存血液的种类、数量和型别,以便合理安排和调整取血计划。
3、市中心血站送来或从市中心血站取回的血液及其制品,有专人负责接收入库。入库时双方应对照送(取)血单和入库单据,当面清点血液及其制品的品种、数量、规格、型别是否相符。检查血液的血型、献血条码、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标签等内容是否完整、清楚、正确,并验证血袋有无破损渗漏,热合是否严密,经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字认可后方可入库。
4、将血液及其制品按品种、规格、血型及温度保存要求,放入专用储血冰箱、冰柜或特殊保存仪内储存,作好血液入库登记记录。
5、按采血时间、血型、血袋编号、血液种类及血量逐项输入微机系统中保存,以便进行质量追踪。
二、血液储存
1、所有血液及其制品必须在30分钟内登记入库完毕,入库前再核对一次送(取)血单、献血条码、血型、血量、血液品种、采血日期、血液的外观、内外包装等。准确无误后方可入库贮存。
2、分类储存:合格成分血液分品种或规格存放于2-6℃冰箱中,按血型、日期存放于冰箱的不同层次,合格血浆应分品种、血型、日期存放于-20℃低温冰箱内。
2.1、全血及成分血液贮存于2-6℃的专用储血冰箱中;2.2、血小板贮存在专用的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中,振荡保存;
2.3、新鲜冰冻血浆及普通血浆贮存在温度为-20℃的低温冰箱内;
2.4、冷沉淀凝血因子贮存温度为-20℃以下
以上贮血设备均应设有完好的高低温报警装置,温度记录或温度指示正常。
3、正确存放:按采血日期将血液及其成分制品依次放于冰箱框架内,不得挤压,标签向外,不得靠冰箱壁和门存放,血液存放后防止不必要的开启冰箱门。
4、做好冰箱温度记录:密切观察储血冰箱温度是否在2-6℃范围内,低温冰箱是否在-20℃以下,每日记录温度3次。
5、密切观注血液质量:随时观察储存血液及其成分制品,有无质量变化,如:颜色、分界线、溶血、凝块、絮状物、气泡等。
6、做好冰箱消毒工作:储血冰箱每周消毒一次,用消毒液擦拭冰箱内各个部位,并做好消毒记录。同时做好储血室内的物表、地表、空气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要求储血冰箱和储血室空气达到二类清洁区标准,无霉菌生长,细菌菌落〈200cfu/m3。
7、做好储血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工作,随时保持冰箱和储室内整洁卫生;严禁储血冰箱内存放其它任何物品、防止血液污染,每周检查蒸发器一次,及时除霜,每月检查清扫冷凝器、压缩机一次,每月检查报警器一次。
三、血液发放
1、发放血液及制品到临床时,一定要查清科室名称、所用的血液品种、所需量、并重复三遍给取血人听,双方确定无误后方可发血。
2、做好发放前检查工作,血液及制品发放前应观察有无质量变化,如:颜色是否正常、分界线是否清晰、有无溶血、有无凝块、有无絮状物、有无气泡、是否超过有效期、有无破损,若都无上述情况时,才可将血液发放临床。
3、遵守先进先出原则,发放血液及其制品时,应按血液先后日期发放,先发效期短的,后发效期长的。
4、严格遵守先出库后发放原则,先电脑出库,再开发血单,最后发放血液。
四、血液运输
1、血液运输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具备一定的血液运输相关专业知识,具有上岗证。
2、送血箱应按要求每周清洁消毒一次,并做好消毒记录。
3、血液按标准放入送血箱,不得挤压。
4、运输过程中应保证相应血液及其制品的运输温度,全血及红细胞类血液运输温度为2-10℃。若放置冰袋,冰袋应与血袋隔开,严禁直接接触。血液与冰块比例为:短程运输5:
1、远程运输2:
1、远程高温运输1:1,血浆和冷沉淀在0℃下运输,血小板在20-24℃下运输,注意观察送血箱送血前、中、后温度,并做好温度记录;
5、确保送血箱密封无缝,在运输途中不得开启送血箱门,防止震荡。
10.血液库存管理策略论文 篇十
随着人们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疾病威胁着我们的健康,肾脏病也是其中一种。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不断增加的就诊者人数,使得传统的人工管理血液透析中心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医院管理的要求。为此,江苏美德电子科技公结司结合当前国内血透行业的特点并根据血液净化中心的工作流程开发了血液净化中心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涵盖了患者登记、预约、排班、检查、记录、库房、统计等透析检查全过程,具有实用性、高效性、安全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血液净化中心管理系统综合运用了医学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了透析治疗过程的流程式管理以及对患者病情的实时监控,为医护人员及时诊断病情、制定优良的医疗方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二、系统特点
实用安全,可操作性强
本系统严格按照血液净化中心的业务流程量身打造,实时掌握患者透析情况,保证透析安全、高效、顺利的完成。全数字化操作,简化节约
全程无纸化办公,降低了传统透析中产生的大量纸质文档的打印、存储成本,同时便于保存及查询数据,大大提高了透析中心的工作效率。使用IC卡管理每位患者,降低差错率的同时提高科室的工作效率,IC卡可重复使用,节约科室成本。流程化管理
本系统严格按照透析中心的业务流程量身打造,从患者情况、透析记录、患者治疗排班、统计分析、设备管理、库房管理等各个不同环节对血液透析治疗进行管理和监控,便于用户掌握最及时和准确的信息,同时省去大量繁琐的书面记录工作,解决了各类资料的储存问题。
专业化医疗数据表
本系统附带一套完整的透析数据主表,基本囊括国内透析业界所有业务历程所需的各类数据,用户可以简便的检索和编辑所需要的数据并打印报表。操作便捷
系统界面按照苹果系统设计,操作快捷简便。本系统从医护人员使用实际出发,界面设计简洁美观,实际操作简单易学,各功能模块之间关联性强,用户只需通过双击、拖拽的简单操作就能实现所需要的功能,极大限度的节省了医护人员的宝贵时间。
三、功能介绍
透析管理 管理工作站可以对患者信息和就诊卡管理,进行患者排班和护士排班,查看今日治疗信息,进行系统管理、字典维护和参考值设定等设置。1 患者管理
提供医院管理患者所需的详细信息,并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基本信息可手动输入,也可在系统设置中预置,使用时通过下拉菜单直接选择,方便快速填写,节约医护人员的时间。
为了直观的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系统提供趋势图方式查看患者全部透析数据,及时掌握患者的治疗情况,合理的安排后续治疗,用户可自行设定趋势图需要统计的数据类型。2今日治疗
今日治疗界面下,查看今日治疗患列表,制定各个患者治疗方案。
可保存透析记录,亦可打印透析记录单,方便医护人员查看、填写记录。透析记录单可根据用户需求随时修改。
在透析记录单右侧的工具栏里可进行医嘱管理、治疗小结管理、查看历史透析记录单等。针对透析过程中会经常下达医嘱,本系统提供了医嘱管理模块,医生下达医嘱后护士可在IPAD端查看并执行。医嘱分临时医嘱和长期医嘱。医生可将常用医嘱保存成模板,方便使用时直接调取。
为了快速完成透析报告,系统也可将治疗小结存储为模板,书写报告时用户可双击将小结模板写入报告,然后稍作修改即可,大大节省了医生的时间。
3患者排班
结合血液净化中心的工作特点本系统提供灵活、强大的排班功能,透析排班可将医护人员从繁杂的排班工作中解放出来。排版以周为单位,直接使用鼠标拖动或者点击即可完成患者的排班,即可按固定日期排班也可按患者的透析频率排班。透析的时间也可由用户自行设定,排班冲突时即时弹出提示,便于医护人员及时调整,确保排班无误可行。
可按透析室排班,也可单独选择床位进行排班。为简化科室人员操作,对相同的排班安排,可以用复制排班表功能实现。快速完成排班。为方便科室人员管理患者及床位,透析排班表可进行打印,排班表支持横向及纵向打印。4护士排班
系统同时可对护士进行排班,明确责任分配,合理的安排科室工作,最大限度的提高科室的工作效率。
系统支持护士排班表的打印,方便查看及安排工作。5 IC卡管理
系统全程可使用IC卡进行管理患者,即保证了患者信息的安全性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IC卡可重复使用,节约科室成本。6 系统设置
用户设置、权限分配等。系统可按功能模块设置用户权限,根据登录用户所在的权限组分配相应的权限。可自定义增加、修改、删除登陆用户,并设置相应权限、登陆密码等,既方便系统管理员管理也便于操作用户使用。7参数值设定
针对透析过程中填写的众多数值设定正常值范围,超出范围时系统将提示。8字典维护
常用的基本信息如科室、传染病、抗凝方式、血管通路等,可提前添加至系统中,使用时可直接通过下拉菜单进行选择,提高工作效率。
库房管理 为方便、高效的管理透析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耗材及设备,系统提供了仓库管理模块。规范化、自动化管理透析耗材,节省医护人员的时间。9 商品入库
采购入库或者盘盈入库,自动生成入库单号,药品选择方便快捷,可区分正常入库、盘盈入库等不同的入库方式。10 商品出库
使用出库或者其他出库,可以自动生成出库单号,可以区分正常出库、盘亏出库等不同的出库方式。11 查看库存
当商品入库和出库时,系统自动生成每类产品的库存数量,查询方便。根据商品库存情况,及时的补充缺货商品。12库存盘点
系统使用一段时期后,库存数有可能与商品的实际库存数有偏差,此时可通过商品盘点及时纠正商品的库存。用户随时可以盘点仓库,自动生成盘点单据,使盘点工作方便快捷。13 商品资料
对每个产品生成唯一的商品编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义编码,可以对商品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14 供应商管理
管理供应商基本信息,方便货品管理。15 统计报表
商品出入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单据,系统提供大量的统计报表,并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制定新的报表,报表支持打印。
移动办公
针对透析过程中需要记录大量的透析数据,及随时跟踪患者透析治疗情况,系统提供了适用于移动办公的IPAD客户端程序,方便医生填写治疗方案和医嘱及治疗小结,并随时查看患者治疗情况。可查看既往治疗的情况,输入查询条件进行患者查询。
医生可直接在IPAD端查看患者的排班情况,便于快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工作。医生也可以持IPAD填写透析前的治疗方案以及透析后的小结数据,完全摆脱电脑固定位置的限制,真正实现移动、无纸化办公。
医生可在终端进行医嘱的填写、修改和删除。可直接调取工作站上保存的医嘱模板,快速下医嘱。
本系统提供患者拍照功能,患者的照片可从本地相册选取,也可现场拍照。方便医护人员在透析过程中核对患者照片再进行操作,提高了一定的安全性。
患者透析过程中,可根据透析实时状况,记录透析详细结果,便于后期查阅与分析。护士可使用IPAD定时填写透析参数,透析中的数值通过IPAD保存至服务器,医生也可通过医生端查看病人治疗的实时情况。
护士可以持IPAD查看医生医嘱,同时可在执行医生下达的医嘱时进行执行医嘱操作。解决了以往需医生当面下医嘱的麻烦,使医生可腾出更多的时间处理其他事务。
称重系统
准确记录患者透析前及透析后的体重,并自动将体重信息上传至服务器,减少人为输入可能造成的误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称重后刷卡可显示患者姓名及其对应的透析床位信息,方便患者自行查找床位信息,减轻护士工作量,解决透析中心前台混乱的局面,保证整个透析中心安全有序的运行。
透析结束后再次称体重、刷卡系统会提示下次透析时间及床位,方便患者安排后期治疗时间。
患者上机、下机全程通过IC卡管理,提高透析效率的同时减少了差错率。对于未带卡的患者,护士也可通过移动终端手动上、下机。
排1队叫号
患者称重完毕并刷卡后会在显示屏上显示其姓名、体重、床位等信息,为防止患者离开称重后忘记其床位信息,本系统提供排队叫号系统,可在大屏幕集中显示血液净化中心所有患者的床位信息,同时支持语音叫号,再次提醒患者其床位信息,方便患者自助查找床位,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11.血液库存管理策略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 交叉感染;感染控制;血液科;护理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6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62-02
血液病患者由于自身发病及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应用激素等的原因,导致自身免疫功能的下降,这成为了诱发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院內感染是血液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在所有的血液病患中,其感染率大约为9.28%,其中以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医院里的感染发病率最高,其发病率达到了26.29%;病患的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所占比例约为84.21%。院内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感染已经成为了血液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关于如何预防感染已成为血液病护理的首要研究课题。现在对我院血液科在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96名血液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进行探究,为更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发生提供依据,以致能更进一步探讨出血液科护理管理规范在控制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情况中所具有的重大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血液科196名血液病患者,包括男性患者140名,女性患者56名,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3岁。
1.2 方法
1.2.1 对血液病患者状况进行分析 仔细查阅这196名血液病患的病历,对病患的体温记录、病程记录、血液常规检查情况、有无医院感染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病患的感染部位、发病日期、化疗方案、病原菌检查、激素、抗生素等使用情况和感染前后病患血液白细胞的数量变化等进行一系列的分析。
1.2.2 对患者情况分析后改进院内护理管理规范 常规护理预防感染。针对患者的个人卫生情况,包括洗手、戴口罩、药物漱口、坐浴等一定要保证自身的干净。病房应该加强通风换气,进行湿式清扫,减少尘埃飞扬,并且要注意清扫后要将拖把拧干。还要重视治疗前后的消毒工作。医疗用品像体温计、听诊器、血糖仪等用后都必须用含氯的消毒剂进行一段时间得浸泡后才能擦拭备用,这样以防止交叉感染。做好陪探人员的管理。陪护人员是医院的重要人群之一,因此做好对陪护人员的管理是降低院内血液患者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医院规定陪护人员应该身着陪护服,戴上口罩和帽子,在与血液患者接触前应先用手消剂喷洒双手,当陪护人员有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发生时,应该尽量避免来医院对病患进行探视和陪护。
加强患者管理。针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加强对血液患者的饮食护理和基础护理。饮食护理本着清淡、易消化、高营养的原则,采用无菌随意饮食的标准来加强对患者身体的管理;基础护理囊括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预防呼吸、泌尿系统的感染等。
建立科室院感防控小组,强调医护人员的感控意识。应该对医护人员进行行为规范,让他们严格遵守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的相关规程。医护人员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对病患的侵入性操作。每个病房门前都预备有手消毒液,治疗室和病室内都安放有脚踏式洗手池。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洗手的方法,并在进行每项操作的前后或接触血液患者前后都要仔细地进行手部的清洗与消毒。
重视监测工作。医院应该每月定期地对院内各种软硬设施进行微生物的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空气、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仪器表面、医务人员的手、使用中的消毒液等,并至少每隔六个月就对紫外线的强度进行一次监测,及时发现医护人员在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整改措施。病室必须保证良好的通风。针对病患所住的房间,应该进行良好的自然条件通风,若是自然通风效果不好的房间也应该对其进行机械化通风。选择移动循环式空气消毒机,可以在有人的情况下工作。有条件的医院安装空气过滤除菌层流设备,以保证对血液患者进行特异的护理保护。建议新建的病房应该强制设置机械通风。
2 结 果
血液科在对血液病患进行观察分析后,对自身的护理管理规范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院内血液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相较改进前有了很明显的效果。在对医院自身的护理管理规范进行改进以后,血液患者的院内感染率明显下降。
3 讨 论
在血液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医院的感染控制花费很大,并且死亡率很高,预防感染病患的院内感染尤其是祛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显得极为重要,医院制定一系列严密的规章制度,保证病区环境人手洁净卫生,消灭感染源,并让医护人员认真执行护理管理措施,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减少易感人群,能够提高血液患者的依从性、减少血液科院内感染情况的发生,同时采取措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和对感染的抵抗能力,还能够减轻血液病人的痛苦,降低其感染率。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治感染的方法,有效控制了院内感染发生。
综上所述,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规范血液科日常护理管理工作,强化病房管理,保护高危人群。对降低血液病患者的院内感染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关瑞锋,许秀萍,邓晓华,等.血液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状况及其防控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5.
[2] 王淑霞,杨祯.手术室护士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10).
12.血液库存管理策略论文 篇十二
1 CAR技术的发展
CAR由胞外结合区、跨膜区域和信号内域组成。目前CAR结构进化经历了三代:第1代CAR, 也是CAR的基本结构, 胞内信号域只嵌合TCR/CD3的ζ链或免疫球蛋白Fc受体FcεRI的γ链;第2代CAR胞内段添加一个协同刺激分子;第3代CAR胞内段两个以上协同刺激分子。目前可供选择的协调刺激信号有CD28、CD137、CD134以及诱导共刺激分子等, 随着CAR技术的发展更多与T细胞活化、抗肿瘤相关的分子将被引入CAR的设计, 如趋化因子受体相信不久的将来将会有作用更强大、不良反应更小的四代CAR诞生[1]。
2 CAR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研究与应用
2.1 CAR治疗ALL:
Brentjens等报道了5例复发难治的成人ALL患者在接受了抗CD19CAR修饰的T细胞治疗后获得了完全缓解;尽管这些患者最终预后不同, 但是为临床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首先CAR-T可能成为复发难治患者与移植之间的桥梁;CD19CAR-T治疗ALL的临床试验中出现的高热、意识不清、抽搐等不良反应可以通过大剂量的类固醇控制, 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与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有关, 细胞因子释放的量与输注时的肿瘤负荷呈正相关, 而大量细胞因子的释放也可以通过抗细胞因子治疗控制;产生的淋巴细胞发育不全更严重, 并且不易使用抗体或丙种球蛋白逆转缓解[2]。
2.2 CAR治疗B系惰性肿瘤:
抗CD19CAR-T细胞最早被用于B-系惰性肿瘤的研究, 主要是CLL和NHL, 临床数据也肯定了这种疗法的效果。但试验发现抗CD19CAR修饰的T细胞在CLL体内维持的时间与ALL患者相比较短, 主要是由于CLL患者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作用较强, 同时在接受CAR-T治疗时肿瘤负荷较重。为了更好的活化T细胞, 很多试验开始研究三代CAR, 寻找最佳的信号组合[3,4]。虽然以CD19、CD20为靶点的CAR-T在B系肿瘤治疗中日趋成熟, 但是不可避免的会损失到正常的B细胞, 引起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很多新的靶点开始进入实验, 如CD23、免疫球蛋白κ链等。这些靶点是否更有效、更安全仍需要实验检测[5,6]。
2.3 CAR治疗MM:
MM是血液系统中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 目前仍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范围之外的不治之症。可以供选择的潜在靶点有CD138、CD38、CD56。针对抗CD38、CD56的CAR-T的前临床数据已被Mihara等人报道, 并证实其对的人MM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性[7]。一些新的靶点, 如κ轻链、胞肿瘤抗原单个表位, 在体外对MM有强大的杀伤作用。这项研究不仅为CAR治疗找到了新的靶点, 同时也可以用于其他B细胞肿瘤的CAR疗法[8]。
2.4 CAR治疗AML:
一些前临床试验证明CAR修饰的T细胞将有根治AML的潜力, 最早被选作CAR治疗AML的靶点是Le Y寡糖抗原, 并已进入临床试验, 患者在治疗后获得了部分缓解和病情稳定, 同时未发现明显的毒性。CD33、CD123也被选作治疗AML的靶点。CD33会造成较强的骨髓抑制效应, 而CD123过表达于AML细胞但限制表达于部分造血祖细胞, 试验证明抗CD123CAR修饰的CIK与T细胞相比增强了抗白血病效应, 降低了对于造血干细胞的毒性。不管在临床是试验那个更有优势, 这两个靶点产生脱靶效应以及毒性的风险均较大, 所以在临床试验前, 先要试验一些安全机制, 如剂量递增、自杀基因等来保障治疗的安全性。
3 总结
CAR技术应用于临床研究超过15年, 总体上CAR在白血病、淋巴瘤的临床效果较实体瘤好, 一个原因是血液系统肿瘤的很多肿瘤抗原研究较清楚, 为CAR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靶点, 另一个原因是与实体瘤相比, CAR修饰的T细胞更容易到达肿瘤组织。除了CAR本身的设计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外, 应用时机、患者的基本状况、输注的剂量等, 都会对临床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最佳的用药时机、最佳的剂量仍需要继续探索,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项治疗技术应该是个体化的, 相信这项技术以其在血液肿瘤中的独特优势, 将会成为彻底血液肿瘤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晓军, 赵海招, 汤永民.嵌合抗原受体技术免疫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3, 21 (2) :521-525.
[2]Grupp, S.A.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 T cells for acute lymphoid leukemia[J].N Engl J Med, 2013, 368 (16) :1509-1518.
[3]Pegram, H.J.Tumor-targeted T cells modified to secrete IL-12eradicate systemic tumors without need for prior conditioning[J].Blood, 2012, 119 (18) :4133-4141.
[4]Zhong, X.S..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s combining 4-1BB and CD28 signaling domains augment PI3kinase/AKT/Bcl-XL activation and CD+8T cell-mediated tumor eradication[J].Mol Ther, 2010, 18 (2) :413-420.
[5]Giordano Attianese, G.M..In vitro and in vivo model of a novel immunotherapy approach for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by anti-CD23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J].Blood, 2011, 117 (18) :4736-4745.
[6]Hudecek, M..The B-cell tumor-associated antigen ROR1 can be targeted with T cells modified to express a ROR1-specific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J].Blood, 2010, 116 (22) :4532-4541.
[7]Mihara, K.T-cell immunotherapy with a chimeric receptor against CD38 is effective in eliminating myeloma cells[J].Leukemia, 2012, 26 (2) :365-367.
13.血液库存管理策略论文 篇十三
制订者:感染办 2012.2
一、建筑布局:
布局合理,设有普通病人血液透析间(区)、隔离病人血液透析间(区)。治疗室、水处理室、储存室、办公室、更衣室、待诊室等。
二、人员管理:
(一)医护人员的管理
1.工作人员进入血液净化室时应更衣、换鞋、戴帽子、操作时戴口罩。
2.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可能接触血液时应戴手套、勤洗手,尤其在病人上、下机时医护人员应更换手套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抽血、静脉穿刺、处理血标本、清洗消毒透析机时,医护人员应戴手套和口罩,处理废物时应戴手套,必要时穿防渗透围裙。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落实个人防护措施。
4.每年对工作人员进行HBV、HCV、HIV等经血传播疾病相关标志物的检查和免疫注射,表面抗原和抗体均阴性者注射乙肝疫苗。
5.加强医护人员消毒灭菌知识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
(二)患者的管理
1.患者应更换清洁拖鞋后方能进入透析室,非患者必须用品不得带入透析室内。2.在进行首次透析治疗前及透析治疗后每半年对患者进行经血传播疾病相关标志物的检查。对乙肝、丙肝病毒阳性者与阴性者分开机器透析,所用透析器、血管路,必须一次性使用,对透析者表面抗原和抗体均阴性者建议注射乙肝疫苗。
3.传染病患者透析在隔离间内进行,固定床位,专机透析,急诊患者应专机透析。4.患者透析中出现发热反应时,及时进行血培养和透析液培养,查找感染源,采取控制措施。
三、工作环境及质量控制管理
(一)环境管理:
1.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室内每日通风换气不少于2次,限制流动人员,治疗和护理操作时禁止探视。
2.透析室地面、桌面、透析机表面等物体表面保持清洁;有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污染时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
3.血液透析机每透析一人次必须进行高温(85℃)化学剂消毒(50%柠檬酸)。4.床单、被套及枕套一人一用一更换,做到每班清场。
5.血压计隔离区专用并每天用紫外线照射1小时,体温表用后放入75%的酒精缸内浸泡。
6.透析用一次性医疗物品,认真执行一次性医疗物品的使用规定,使用前检查物品的有效期及外包装的完整性,用后装入黄色垃圾袋,集中处理。
(二)透析设备的使用管理
1.加强透析液制备输入过程的质量控制。定期监测消毒剂有效浓度;消毒剂配制和保存方法正确,有效含量准确。盛放消毒剂的容器定期消毒或灭菌。2.每透析一人次应根据透析机的型号和要求进行清洗消毒。3.定期对透析用水、透析液等进行细菌学监测和内毒素检测。
4.禁止一次性使用的透析器、管路重复使用,可重复使用的透析器按照《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合理复用;急诊透析患者、HBV、HIV阳性患者使用的透析器不可复用。
(三)水处理系统的维护与消毒 水处理设备包括前处理、反渗机,前处理包括沙滤装置、除铁装置、吸附装置、过滤器、离子交换装置等。
1.水处理系统必须进行日常维护。在细菌超过50CFU/ml或内毒素超过1EU/ml应提前进行干预并监测水质。提倡在供水管路中安装内毒素过滤器。水处理系统维护主要包括:
①反渗机和供水管路的清洗、消毒;输水管道、水箱、水处理系统用0.3%过氧乙酸消毒,每季度1次。②前处理的再生与更换; ③反渗膜的清洗与更换。
2.根据设备的要求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冲洗、消毒并登记,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①沙滤器每周多次或每天进行反冲,防止沙滤器阻塞,影响出水压力和过滤器。②水处理系统消毒应该包括反渗机本身和供水系统,建议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
四、监督检查
(一)科室感控小组对本科室人员要进行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要有培训内容并记录。
(二)护理组长兼任医院感染监控护士,在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领导下完成规定的各项消毒灭菌检测工作,并按要求做好记录。
(三)由护理组长组织每月全面检查一次;护理组长每周重点检查并记录;对抽查、监测中存在的感染因素,薄弱环节有分析和改进措施。
(四)每月进行卫生学监测一次,每次监测不少于四种标本,其中必须有空气、手、消毒液、物体表面监测项目(超标项目需有整改后达标报告)。每接受市疾控中心进行卫生学监测,未达标者整改后必须达标。
(五)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透析用水、使用中的灭菌剂进行监测,有问题时增加监测点,查找原因,达到标准要求。
14.血液库存管理策略论文 篇十四
一、设置在清洁、安静的区域。
二、布局合理,设普通病人血液净化间(区)、隔离病人血液净化间(区)。治疗室、水处理室、储存室、办公室、更衣室、待诊室等分开设置。
三、管理要求:
1、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对血液透析机定期消毒,严格监测;透析器、管路应一次性使用(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2、工作人员定期体检,操作时必须注意消毒隔离,加强个人防护,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
3、进入血液净化室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严格洗手。
4、应对病人常规进行血液净化前肝功能、肝炎病原学等化验检查。
5、传染病患者血液净化在隔离净化间内进行,固定床位,专机透析,采取相应的隔离、消毒措施。急诊病人应专机透析。
6、加强透析液制备输入过程的质量监测。
7、对透析中出现发热反应的病人,及时进行血培养,查找感染源,采取控制措施。
15.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与预防 篇十五
1透析室环境的管理
1.1透析室布局要合理, 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划分患者通道、员工通道、污物通道。透析区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982-1995) 中规定的Ⅲ类环境, 配有室内净化消毒设备。
1.2透析区设立传染透析间,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的患者要分室透析。
1.3每月对透析室空气进行病原微生物监测, 细菌数控制在<500 cfu/m3。
1.4尽量减少工作人员和患者走动, 限制家属及非工作人员进入血液透析室。
2透析患者的管理
2.1新入血液透析患者首次透析前给予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乙型肝炎标志物阴性和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的患者给予分室分机透析, 对有明确传染性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患者给予转专科医院透析。
2.2患者更换拖鞋, 通过患者通道就诊于接诊区后, 进入透析区。
2.3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患者每半年筛查1次, 慢性乙肝患者1年检查1次。
2.4患者内瘘穿刺前局部按外科手术消毒常规进行, 铺无菌治疗巾减少污染机会。静脉留置管要保持清洁干燥, 及时更换敷料, 治疗中严格无菌操作。
3透析护士的管理
3.1从事血液透析的护士严格贯彻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范。
3.2护理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的护士不能同时护理非乙肝、丙肝的患者, 且人员相对固定。
3.3护士进入工作区先洗手、戴口罩, 处理医疗废物和污物时戴手套, 处理后洗手。护士定期注射乙肝疫苗。
3.4护士在接触不同的患者, 进入不同的治疗单元, 清洗不同的机器时应洗手并更换手套。
4透析用物品的管理
4.1乙肝和丙肝患者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 且治疗车不能在传染区和非传染区交叉使用。
4.2不能将传染区患者的物品带入非传染区。
4.3不能用同一注射器给不同的患者注射肝素, 或对深静脉导管进行肝素封管。
4.4透析结束后, 床单、被罩、枕套一人一用一更换, 对透析单元内的物品表面进行擦洗消毒, 物品表面细菌数<10 cfu/cm2。
5透析机的管理
5.1感染间的透析机不能用于非感染病患者的治疗。
5.2每次透析结束后, 如果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 对透析机采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如果血液污染到透析机, 立即用1 500 mg/L浓度含氯消毒剂的一次性布擦拭去掉血迹后, 再用500 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擦拭。
5.3每次透析结束后, 用20%柠檬酸消毒剂进行热消毒。
6透析用水的管理
6.1每月对透析用水进行细菌培养1次, 细菌数控制在<200 cfu/m L, 每3个月进行内毒素检测1次, 内毒素<2 EU/m L。
6.2化学污染物每年测定1次, 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每周检测1次。
7医疗废物的管理
7.1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存放。
7.2医疗废物由专人收集、运送、储存, 集中毁形、焚烧, 并做好焚烧记录[1]。
8小结
透析室环境复杂, 透析患者大多贫血、营养不良, 身体抵抗力差, 容易发生感染[2], 使得血液透析室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3]。我院透析室严格按照《血液透析标准操作规程》 (2010版) 的要求, 对透析室的硬件环境进行积极改进和扩展, 组织护士培训学习, 增强医院感染意识, 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科学合理的设置工作流程, 加强对透析患者、透析机、透析环境、透析用物品、透析用水、医疗废物的管理。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 科学预防, 从而实现了规范化的管理, 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贺孟萍.血液净化中心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8) :919-920.
[2]杨芸.血液透析中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 (4) :8-9.
【血液库存管理策略论文】推荐阅读:
血液透析感染管理制度10-18
血液净化室医院感染管理要求08-20
降低库存的策略09-02
血液分析仪06-30
血液病药物10-06
血液透析职业防护06-10
血液净化中心医师手册06-28
血液科实习周记07-19
血液净化专科培训计划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