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

2024-08-14

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精选11篇)

1.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 篇一

 五项税改成为今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 5月16—17日,2014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负责人、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准确把握形势 狠抓贯彻落实 确保完成2014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讲话。中央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负责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鹤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出席会议,并主持召开了各地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参加的经济体制改革座谈会。

会议传达学习了总书记近期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学习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的决策部署,吃透精神实质,以此统领和指导发展改革工作实践。

会议指出,我国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当下又处于经济增速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长期矛盾的凸显期。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无论在长期方案设计方面,还是在解决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和问题方面,都要大胆闯、大胆试,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加快改革举措落地,努力以改革成效取信于民。会议强调,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关单位、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承担的改革任务重大而艰巨,必须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扎扎实实地把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向前进。

一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严格规范审批行为,加快建立纵横联动协管机制,推进投资领域法制化建设。进一步改善民间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民间投资36条及其相关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参与的示范性项目。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铁路建设。

二是推进资源性产品等价格改革,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进一步减少政府定价项目,放开一批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完善和扩大居民生活阶梯价格制度,探索建立主要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

三是深化财税金融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和服务实体经济。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规范政府举债融资制度,推进营改增试点、消费税、资源税、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税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要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继续推进利率汇率市场

化改革,有序放宽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切实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

四是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加快推进电力、油气、盐业等重点行业改革。

五是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重点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社会信用体系、市场监管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推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建设,健全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制,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

六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相关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改革试点,着重解决好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地该怎么用等问题。

七是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扩大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八是推进社会事业相关改革,健全民生保障体制机制。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深化教育、医药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住房保障、收入分配等领域改革,统筹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更好激发全社会发展活力。九是健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抓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思路研究和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大主体功能区制度实施力度,狠抓节能减排制度建设,推进环境治理体制创新,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会议要求,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关单位、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把握大局、坚定方向,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解放思想、敢于担当,自觉破除思维定势、行为惯性和路径依赖,勇于探索,锐意进取,坚定不移地把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要审慎稳妥、底线思维,谋划好改革方案,坚持试点先行,加强总结评估,强化立法修法,正确处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的关系,战略上勇于进取,战术上稳扎稳打;要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争取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发挥好媒体和舆论的作用,加强系统上下联动,凝聚起最广泛的共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确保完成中央交办的各项改革任务。

会议强调,做好下一步的改革工作,要切实做到“五个重视”:一是重视学习好中央关于改革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明确改革的方向、重点、路径、方法和节奏,更加科学、有效地推进各项改革工作;二是重视强化改革的动力机制,敢于自我革命,通过改革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使改革获得强大的动力;三是重视遵循改革的专业主义精神,倡导以科学态度和专业精神策划和推进各项改革,使改革方案、改革措施、改革成效经得起历

史和实践的检验;四是重视做成几个成功的案例,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树立改革的信用;五是重视改革的理论研究,针对当前改革在环境、重点、对象、动力、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有针对性地组织理论研究,为改革决策提供方案储备和智力支持。

2.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 篇二

一、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构建安全稳定的自然生态体系

以构建安全稳定的自然生态屏障为目标, 在遵循自然规律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与生态安全建设规划,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因地制宜, 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促进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构建安全稳定的自然生态体系, 关键是维护和保育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与功能的稳定性, 建立起安全的、连续的景观系统。朝阳市脆弱的生态系统结构, 严重阻滞了其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自然生态体系建设的重点是要恢复因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的破碎的绿地系统基本构架, 恢复其生物生产能力, 发挥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

二、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发展瓶颈问题, 构建永续利用的资源支撑体系

实行保护为主、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 加强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坚持节约优先的原则, 强化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 采取有效措施, 大力推进全社会资源节约,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积极创建资源节约型城市。

构建永续利用的资源支撑体系, 关键是不可再生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水资源则具有双重性, 对于朝阳地区而言, 其再生能力脆弱,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限制朝阳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而水资源保护又与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密切相关, 形成了一个互为关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资源支撑体系建设的重点是要建立起以水资源保护为核心的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模式。

三、转变经济增长依赖资源消耗模式, 构建高效持续的生态经济体系

抓住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突破辽西北战略的机遇,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 以主导产业和新型产业为支撑, 优化现有产业结构。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为纽带, 构建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三大产业体系, 全面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强市, 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又好又快发展。

构建高效持续的生态经济体系, 重点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转变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资源消耗的模式, 培育生态持久型产业。朝阳市经济的高位增长, 并不意味着持久增长, 势必要受到资源枯竭的制约。而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态持久型产业, 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更是保护资源、造福后代的百年大计。在全社会发展高效低耗的循环经济背景下, 朝阳市更应该居安思危, 着力打造新型产业集群, 走生态循环之路。

四、推进全过程控制的环境管理体制, 构建优质可靠的环境安全体系

以“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为指针, 以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理论为指导, 以改善环境和维护环境安全为目标, 实施区域、城乡污染控制一体化, 实施“集中控制、集中治理”。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 以“节能减排”为契机, 从调整工业布局、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入手, 实施污染全过程控制。

构建优质可靠的环境安全体系, 关键是要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 实质上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围绕全面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切入点, 以生态立市为主线, 贯彻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当代的环境管理注重从源头上、过程中和末端进行全防全控, 朝阳市环境安全体系建设, 重点要推进全过程控制的环境管理机制的形成。

五、缓解人口对生态承载能力的压力, 构建协调共生的生态人居体系

以城乡统筹发展为重点,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以提高住区建设水平、缓解生态压力, 提高住区适宜性, 营造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为核心, 不断“调整、调适、调优”住区人与自然的关系, 打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和谐的安全、便利、舒适的生态人居体系。

构建协调共生的生态人居体系, 不仅要满足现代人居的生活需要和生态需求, 更重要的是要协调好区域人口住区空间布局, 完善城乡人居共生系统。朝阳市农业人口比重过大, 不仅是生态破坏的动因之一, 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之一。因此, 朝阳市以生态市建设为载体, 重点要通过构建生态人居体系, 缓解人口, 特别是农业人口过多, 对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压力过大的现实问题。

六、促进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决策系统, 构建和谐进步的生态文化体系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 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 以“人与自然和谐”和“人与人和谐”为主题, 通过弘扬生态伦理, 引领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构建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文化高度和谐, 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生活舒适、文化繁荣的生态文明城市。

构建和谐进步的生态文化体系, 是生态市建设的精神目标, 也是生态市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生态文化渗透在体制、认知、物态和心态等方面, 是生态文明在决策管理、生活消费、物质生产、文化生活等领域的集中体现。朝阳市历史文化底蕴厚重, 民间文化丰富多彩, 现代艺术五彩缤纷, 这些文化基础为生态文明的传播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生态文明不仅要融合在传统文化中, 还要融入决策系统, 以生态的文明理念、科学的发展观念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这是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基本落脚点。

摘要:本研究结合朝阳市的现实情况, 围绕生态市建设的六大重点领域, 以及每个领域相应的核心任务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以期为朝阳市的生态市建设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生态市建设,重点领域,核心任务

参考文献

[1]田华玉.张家界城市生态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4.

3.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 篇三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的决策部署,吃透精神实质,以此统领和指导发展改革工作实践。

会议指出,我国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当下又处于经济增速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长期矛盾的凸显期。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无论在长期方案设计方面,还是在解决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和问题方面,都要大胆闯、大胆试,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加快改革举措落地,努力以改革成效取信于民。

会议强调,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关单位、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承担的改革任务重大而艰巨,必须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扎扎实实地把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向前进。

一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严格规范审批行为,加快建立纵横联动协管机制,推进投资领域法制化建设。进一步改善民间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民间投资36条及其相关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参与的示范性项目。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铁路建设。

二是推进资源性产品等价格改革,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进一步减少政府定价项目,放开一批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完善和扩大居民生活阶梯价格制度,探索建立主要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

三是深化财税金融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和服务实体经济。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规范政府举债融资制度,推进营改增试点、消费税、资源税、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税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要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继续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有序放宽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切实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

四是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加快推进电力、油气、盐业等重点行业改革。

五是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重点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社会信用体系、市场监管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推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建设,健全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制,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

六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相关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改革试点,着重解决好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地该怎么用等问题。

七是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扩大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八是推进社会事业相关改革,健全民生保障体制机制。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深化教育、医药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住房保障、收入分配等领域改革,统筹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更好激发全社会发展活力。

九是健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抓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思路研究和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大主体功能区制度实施力度,狠抓节能减排制度建设,推进环境治理体制创新,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会议要求,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关单位、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把握大局、坚定方向,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解放思想、敢于担当,自觉破除思维定势、行为惯性和路径依赖,勇于探索,锐意进取,坚定不移地把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要审慎稳妥、底线思维,谋划好改革方案,坚持试点先行,加强总结评估,强化立法修法,正确处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的关系,战略上勇于进取,战术上稳扎稳打;要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争取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发挥好媒体和舆论的作用,加强系统上下联动,凝聚起最广泛的共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确保完成中央交办的各项改革任务。

4.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 篇四

一、加快健全全民

医保体系

(一)继续做好扩面提标工作。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合)率稳定在96%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水平。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稳定在70%和75%以上。新农合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力争达到65%以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分别负责。排在第一位的部门为牵头部门,分别负责的部门为分别牵头部门,下同)

(二)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推进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全面开展城乡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办法,积极探索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或建立补充保险等方式。做好开展大病保险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医保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等各类保障制度的衔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保险行业协会负责)

(三)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制定出台全市疾病应急救助实施方案和工作规则。统筹建立市级疾病应急救助基金。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疾病应急救助。(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四)改革完善医保支付制度。结合门诊统筹推行按照人头付费,结合门诊大病和住院推行按照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推动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和购买服务的付费机制。建立健全考核评估和质量监督体系,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医务人员。(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分别负责)

(五)提高医保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建立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机制。鼓励商业保险机构提供基本医保经办服务和发展其他健康保险产品,鼓励企业、个人购买商业大病补充保险。(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保险行业协会分别负责)

(六)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城乡统筹。按照中、省部署推进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职责整合,做好整合期间制度的平稳运行和管理的衔接。(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负责)

二、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

(七)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严格实施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稳固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推动公立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三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销售额达35%,二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量和销售额达50%。鼓励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加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贯彻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政策力度。(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八)完善补偿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健全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的补助政策,全面落实一般诊疗费及医保支付政策。各区市县人民政府要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项补助以及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创新绩效考核机制,强化量化考核、效果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建立奖励性绩效工资向技术骨干倾斜的分配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分别负责)

(九)巩固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成效。全面落实村医政策,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创新村医各项补助考核发放办法,推动乡村医生养老待遇政策落实,筑牢农村卫生服务网底。(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5.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 篇五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发改委紧紧围绕“重振雄风,再创辉煌,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总目标,谋全局、抓发展、促改革、提效能、强服务,全面推进发展和改革各项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2013年,我委承担省考核市指标有10项、33.5分,占全市分值的1/3。根据省里已公布数据测算,各项指标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1、地区生产总值(权重8分)。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7.9亿元,居全省第9位;增长11.1%,居全省第4位。与宿州和六安总量差距由2012年的24.8亿元、28亿元缩小至6.4亿元、2.4亿元。

2、固定资产投资(权重4分)。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0.9亿元,居全省第6位;增长21.6%,居全省第10位。综合得分居全省第10位。

3、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权重3分)。全市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497.2亿元,居全省第3位,占皖北六市总量近四成;增长28.6%。新兴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7.44%。

4、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权重3分)。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19.8亿元,居全省第8位;增长9.5%,居全省第8位。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31.73%,综合得分居全省第11位。

5、投资效果系数(权重2.5分)。预计综合得分居全省前5位。此外,单位gdp能耗降低(权重3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权重2分)两项指标预计控制在省目标任务以内;开发区转型升级(权重2分)指标预计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城乡居民收入(权重4分)、城乡居民收入占人均gdp比重(权重2分)两项指标数据暂未公布,故无法测算在全省位次。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加强政策研究争取,努力当好市委、市政府参谋助手。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我市先试先行的改革思路和方案。研究起草《重振雄风再创辉煌蚌埠重返全省第一方阵计划方案》、《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意见。健全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制度,全年共向市主要领导报送签报56篇。牵头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全市省级重点开发区域新增至789.93平方公里。起草了蚌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我市成功列入全国规划并有望享受资源枯竭型城市待遇。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已获省主要领导认可和支持。用足用好中原经济区规划政策,加速“四化同步”先导区建设。积极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规划方案已上报国家待批。成功签署《共同推进蚌埠—淮南全面合作发展框架协议》。

2、坚持经济运行调度,保障全市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组织召开了8次经济运行专题调度会和两次产业类项目调度会,配合市委办召开3次市“四大班子”观摩会,促进指标承担部门和县区比学赶超。领衔完成“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全面总结了“十二五”前半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提出了后半期重点工作安排。

3、持续扩大有效投入,加快重点项目提质增效。组织市级各类专题调度会11次,编发专报50余篇,协调解决了80多个项目建设问题。完成“3461”投资630亿元,有150万片电容式触摸屏等138个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有low-e节能玻璃生产及深加工基地等158个项目开工建设,全市在建亿元以上项目达352个。新增谋划项目储备1700亿元。全年争取各类支持资金11.5亿元。

4、加强重点产业培育,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倾力培育电子信息首位产业,推动mems产业化基地等12个项目加速实施。新型显示产业进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深化与央企战略合作,借力央企快速壮大产业体量,新签约央企合作项目13个,总投资120亿元;新开工项目6个,总投资90.7亿元。加速现代服务业载体建设,经开区获批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蚌埠商贸物流园、大学科技园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动现代物流快速发展,成功争取我市成为上海铁路局在我省设立的四个货运中心之一;铁海联运实现新突破,铁路运输的价格下浮40%。

5、加强牵头事项推进,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国电蚌埠电厂二期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城投公司16亿元企业债获批发行。五河经济开发区扩区通过省专家评审,近期将获批。高铁蚌埠南站东站房前期工作获批启动,水蚌线电气化改造方案已组织专家论证。老虎山油库搬迁和输油管线迁改工程方案初步确定,蚌埠民航机场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

三、工作思考和存在问题

回首过去的一年,全委上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在认真做好职能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综合经济部门的协调服务作用,宏观当参谋、微观抓项目、牵头促协调,此外,我们狠抓机关效能建设和先进思想文化的弘扬和学习,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坚决纠正“四风问题”,真正做到干部清正、单位清廉、政治清明;牢固树立“发展靠工作、工作看作风、作风的根本是文化”的先进理念,切实将创新进取、责任担当、务实诚信等先进思想文化内化于心、实化于行,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在总结经验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予以高度重视。一是目标完成与上年相比有一定差距。2012年我委承担的8项省级目标有5项综合排位居全省前5位,2013年受省考核方式变化、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省统计核算调减等因素影响,部分指标在全省排位有所下滑。二是推进改革的力度不够大。作为综合经济部门,日常工作中投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力较多,探索推进改革相对偏少。三是项目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健全。项目入口管理相对较严,项目后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四是基层调研不足。深入企业、基层、项目单位的调研服务的次数和时间偏少。

四、2014年工作目标和打算

展望2014,我们将继续攻坚克难、加压奋进,认真完成发展和改革各项工作,为推动我市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实现明珠复兴梦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1、加快谋划推进有关重点领域改革工作。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市发改委将密切跟踪关注有关情况,主动对接省有关改革措施,对明确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的事项,迅速贯彻落实。同时,我们也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抓紧研究制定我市深化改革的思路方案,进一步谋划推进重点领域的相关改革工作。

2、全面完成2014年工作目标任务。一是做好重大战略研究争取。积极争取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尽快拿出完整的、具有竞争力的申报方案。继续跟踪老工业基地、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原经济区等战略规划,深入挖潜政策红利。二是继续推进我委承担的省级考核目标。及时将任务分解至分管领导和承办科室,增强全委的责任担当意识,加强与县区、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大跑省力度,争取更多支持。三是强化经济运行、重点项目调度。坚持按月调度主要经济指标和关联匹配指标,协调解决事关全市经济发展的重大事项,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赶超宿州、六安两市;定期召开产业类项目专题调度会,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去年谋划的国家重点支持的10大领域项目建设,争取国家投资。四是持续做好牵头的重点工作。制定出台开发区特色发展意见,支持开发区扩区升级;加速推进水蚌线电气化改造、蚌埠南站东站房建设事宜;推动民航机场、老虎山油库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谋划未来5年全市发展蓝图。

一、领导班子结构 本单位班子成员4名,由林素香、林建翔、郑文富、李少敏等4位同志组成,其中中共党员4名,民主党派或无党派人士0名,妇女干部2名;30岁以下0人,31-35岁0人,36-40岁0人,41-45岁1人,46-50岁2人,50岁以上1人,平均年龄为45岁;大学学历1名,大专学历3名,中专学历0名。

二、述职内容

三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领导班子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人事工作实践,创新工作思维,明确了人事工作新的定位。全局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充分发挥人事部门的职能作用,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开创人事工作新局面。2007年被区委、区政府授予2004-2006“文明单位”称号,同被市人事局评为2005-2007全市人事系统先进集体;2007年获得全区行评第6名的良好名次,2008获得区行评第5名的良好名次,2009年列入行评自评单位。现将近三年来领导班子的述职报告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局领导班子始终坚持把加强理论政策学习作为提高班子整体素质、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途径,制定了详细的学习安排意见,认真落实集中学习制度,把学习作为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三年来,以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系统组织了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党章》、《公务员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科学发展观的相关重要论述及人事政策、法律法规知识等专题学习活动。坚持集中学习辅导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班子注重对学习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做到带头学习、带头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将理论政策学习与加强党性锻炼、创新工作等结合起来,撰写学习笔记,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了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和决策能力,不断推进依法行政。

(二)充分发扬民主,促进班子团结与合力的形成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落实集体领导制度,建立由局长、副局长、主任科员及副主任科员参加的局务会议制度,在人事调配、财务支出等重大问题上,集体研究决定,不搞一言堂,有效保证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注重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定期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开展积极健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注重强化班子的团队精神和共事意识,正职能以身作则,副职能摆正位置;班子成员既分工又协作,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格局。我们以政治责任感和对我局发展的热情,就做好我局工作开动脑筋,共商大计,促进班子的团结和合力的形成。(三)充分履行职能,确保人事人才工作的落实 1.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队伍管理。

——围绕绩效建设,完善评价体系。在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服务对象评议的机制,以实绩论英雄,以实效定奖惩。同时要求各单位要制定切实的量化考核方案,加强群众对考核工作的参与和监督,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起来,以促进工作人员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扎实、稳妥地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

一是继续处理好公务员登记的相关问题。细致做好公务员登记的复查审核工作,建立完善公务员日常登记制度;建立健全全区公务员信息数据库,实行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性。二是做好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按照《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实施意见》,认真落实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和人员的审核上报。此外,加强与市局和其它县区的联系沟通,配合财政部门对公务员津贴补贴发放情况进行摸底核实,拟订《XX区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实施方案》等文件初稿。

2.积极深化人事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

——继续深化职称改革。重新调整核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和岗位职数,继续推行评聘分开、竞争上岗制度,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促进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同时,继续在民营、乡镇等非公有制企业中积极开展经济、工程等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及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推荐上报评审工作,进一步促进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极大地鼓舞该类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到目前为止,全区非公有制企业推荐上报评审并通过的专业技术人员中级的26人,初级的519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完成06年遗留的部分单位的工资套改工作;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解释,规范、简化审批程序;认真做好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基金审批,完善工资基金手册管理;及时做好每年1次的工资正常晋升、第13个月奖金的和1993-2005年军转干部高出地方同等条件部分工资保留审核审批工作;以凤凰山街道中心小学为试点试行部分事业单位工资基金总额包干制度;贯彻实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报请区政府转发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配合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发放情况进行摸底核实,拟订我区规范津贴补贴实施方案,并完成全区非义务教育事业单位09绩效工资的审核发放及义务教育事业单位09年上半年绩效工资的审核发放。

——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工作抓紧进行。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人才的合理使用和配置,根据文件精神,我区积极推进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同时,贯彻落实人事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规范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逐步实行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考试考核公开招聘制度,引进专业对口的人才。此外,我区还逐步推行股级职位竞争上岗机制,以选拔任用素质好、业务精、作风正的干部。3.扎实开展人才选拔、培训教育和人事人才服务。——加大人才的选拔、培训力度。

按照“培养一批、选拔一批、引进一批”的原则,配合市局做好了“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的选拔工作,并推荐优秀人才参加XX市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后备人才的评选(获批5人)。抓好各类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其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提高我区自主创新能力中的关键作用。07-09年,每年完成全区工勤人员岗位继续教育培训2-3期约700余人参加;工勤人员技术等级考核职业道德培训1期、228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1520多人;与农业局联合举办农、林、水系列继续教育培训1期、100人。

——人才管理服务工作上新台阶。

一是优化公共服务环境。充分利用区人才交流中心这一平台,开设了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为毕业生提供求职登记、政策咨询、档案保管、就业推荐、职称评审、人事代理等“一条龙”服务;认真做好毕业生的档案接收、登记工作,分门别类建好人才信息库;为待就业2年内的毕业生提供免费档案保管。二是加大毕业生就业推荐力度。努力推荐毕业生到非公企业就业。定期收集各企业紧缺人才信息,编制紧缺急需人才引进计划,并主动向各民营企业推荐相关人才名。依托“XX区人民政府网”将毕业生等相关人才信息上网,构建人才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努力使供求信息及时对接,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提供服务。同时,加强与人才市场的沟通,积极参加“6·18”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及各类的企业用工供需见面会。——高度重视军转干部的安置工作。

把军转干部及随军家属的接收安置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落实好社保、医保等政策规定的有关待遇。安置前,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收集军转干部的就业意向,进行合理安置。三年来,共接受安置军转干部18人,随军家属2人。同时,关心困难军转干部的生活,努力做好解困工作。自2007年始,每年“八一”、“两节”期间走访慰问企业军转干部,并发放慰问费、体检费,每年慰问金额达22500多元。——加快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步伐。成立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办事机构,逐步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制度,受理人事争议案件,保障用人单位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此来平息事态、减少信访、维护社会稳定。

(四)搞好自身建设,树立人事部门良好形象

坚持按照塑造“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机关新形象的要求,切实加强部门自身建设。1.加强作风建设。

几年来,局领导班子以行评及创建文明单位为契机,围绕服务发展大局,求真务实,切实加强人事部门作风建设,使全体干部职工消除了“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现象,牢固树立“服务于群众、服务于基层”的宗旨,大大增加了广大干部职工对我局的满意度,树立人事部门良好形象。一是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工作运行。针对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编发了人手一册的《XX区人事局制度汇编》,当中,进一步完善了车辆使用管理、财务管理、考勤与请销假、会议和学习培训等11项制度;继续实行“亮牌上岗”,进一步加强局务会议制度及ab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各项机关工作制度。二是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通过简化、梳理,出台、上墙了《XX区人事局办事所需材料》、《XX区人事局办事流程》,还将其发放到各镇(街)及来局办事的干部职工手中,并承诺办事时限,提高了服务质量。完善网上审批电子监察业务,推进办事公开化、透明化。加强制度建设,推动职能转变。认真落实《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切实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机关效能制度;公开办事程序,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按权办事、按序办事、按责办事,进一步转变人事部门职能和创新管理方式;进一步清理行政自由裁量权,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完善网上审批业务。三是完善政务公开,推进依法行政。从内容、渠道、规章制度及监督机制等方面对政务公开加以完善,及时把收费情况、职称评审、人事调配等广大干部职工关心的重点、热点工作进行公示,让工作在阳关下运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行使,规范了行政行为,有效地防止了各种不正之风的产生。四是解决遗留问题,急干群之所急。重视干部职工反映较强烈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并加大解决力度,在社会引起良好反响。如解决泗华小学分流教师的职称聘任问题。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抓组织建设。成立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制定《XX区人事局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任务分解方案》将责任分解明确到人,逐级负责,使责任渗透到各个环节,做到事不漏项,项不漏人。二是抓学习教育。坚持教育在前、防范在先。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党纪政纪条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文件,观看教育宣传片、专题片及“廉政漫画展”,开展学习先进模范教育活动,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旦发现有与党风廉政建设要求不相符合的倾向及时予以提醒,防微杜渐。三是抓监督检查。我们还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领导班子坚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和亲属首先不做;建立健全制度,完善内部管理,聘请局廉政及行风建设监督员等,通过制度的建设、完善及多方位的监督,有效地保证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不足:一是人才智力引进工作仍需努力;二是毕业生就业渠道有待拓宽。

总之,在新的一年中,我局领导班子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继续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开拓进取,加快人事管理现代化建设,推动人事人才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更好地为全区人民服务。2013年,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沿着“十二五”教育规划绘就的蓝图,怀揣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深化改革,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教育事业进一步得到发展。

一、全面完成省政府教育发展目标任务,各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全面完成教育民生工程、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中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五项省政府教育发展目标任务。教育重要发展指标继续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全市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88.9%,超过省均13.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9%,超过省均0.22%;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9.95%,超过省均0.7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6.39%,超过省均0.99%。

二、围绕重点、深化改革,我市教育发展成绩喜人

一是教育投入历史空前。全年共安排义务教育保障经费3.1亿元,惠及学生33万人,建设各类学校投入11亿元,其中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投入1.6亿元、新改扩建幼儿园总投资约1.8亿元。市区学校标准化建设“班班通”项目是今年的市级民生工程,项目投入资金5900多万,市区104所中小学(幼儿园)、2098个教室实现“班班通”,是全省第一个实现市区学校“班班通”的省辖市。二中新校区、高新实验学校、五河高级中学、固镇三中等10所高标准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规模全省一流的新特教中心主体完成、北师大蚌埠附属学校破土动工,为蚌埠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更加优质、更具活力的教育资源。

二是弱势群体获得更多关注。发放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资助资金达3462万元,受助学生6万余人次以上。在全市公办普通高中实施孤儿学生免费教育,为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开辟“绿色通道”,在全省率先建立渔民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长效机制。启动困难教师信息库平台建设,为家庭贫困教师撑起“安全伞”,《中国教育报》予以报道。

三是试水教育集团化办学。在优质学校托管薄弱学校的基础上,试点实施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以优质示范校(园)为龙头,涵盖幼教、小学、初中、普高办学层次,组建五个教育集团开展试点。通过名校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四是搭建平台,锻炼教师队伍。创新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实施“三名工程”,评选出5名“名校长”、10名“名师”和市首届“十佳班主任”。制定《蚌埠市“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发挥名师资源的带动辐射作用。开展“校长沙龙”、“教育大讲堂”,搭建校长和教师专业成长交流平台。创设“三级双向交流”模式,在先进地区、局机关和基地学校三个层面实施教育管理干部的双向交流挂职,近百名教育管理干部参加挂职锻炼。46位校长、教师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全年30余项教科研课题结题。

五是素质教育成绩突出。全国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市选手获得全国奖项12个,总成绩位列全省榜首。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我市获得各类奖项共50个(获奖面全省第二),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全省仅四家)。举办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承办服装类省级大赛,省级大赛获47个奖项,居全省前列。

三、找出差距、发现问题,扭住重点推进教育工作 教育事业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办好教育需要坚韧和耐心。尽管我市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距离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改革提出的目标任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都有很大的差距。与教育先进地区比,我们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管理和教育保障等方面也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我市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择校热”、大班额等教育难点问题一时难以解决;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城乡、区域、校际还存在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任务比较重;教师队伍在师德师风、业务能力等方面整体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技能型人才培养还不能充分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诚信精神,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如何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业务能力,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促进教育公平要出怎样的招数,怎样完善贫困学生资助、特殊人群子女平等就学政策?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结合本市教育实际,以什么为突破口,从哪几个方面改起等等,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下一步着力解决的问题。

四、锐意创新、加快发展,确保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4年,全市教育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主线,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抓住教育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下大力气解决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一是深化教育管理改革。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改革,支持优质学校(幼儿园)牵头组建集团学校,提升整体办学质量;加强教育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完善普通高中国际班管理办法。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用人管理方式,积极探索在区域内试行“大编制管理”。

二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继续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完善特殊群体关爱机制,做到从学前教育到大学阶段资助全覆盖;统筹管理特殊教育资源,确保对特殊群体关爱工作的实施效果;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全面开工职教园区建设。

三是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实施立德树人工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实施“少年蚌埠”行动计划。通过开展五项主题实践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推进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通过特色创建活动,优化学校管理,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改革,重点建设5所多样化、特色化高中。

6.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 篇六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之年,更是“强富美高”新XX建设深入推进之年。扎实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继续保持XX经济社会稳健发展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进出口总额增长6%;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求,新的一年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质量效益,更快步伐推动经济发展。

一是稳定经济增长。

坚持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做到引进优质增量和做优做强存量并举,全力促进工业经济指标争先进位。全面掌握重点行业发展走势,时刻关注重点指标增长情况,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深入推进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工作,以“绩效”促工改,以“工改”促增收,深挖税收潜力,堵塞税收漏洞,促进财税持续增收。二是加快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始终把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快推进尊阳电子二期、慧昊新能源、胜达科技、采纳科技二期、大梦想城、感知物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等一批重点项目快落地、快审批、快开工、快建设、快达产、提效益。鼓励本土企业强链、补链、延链,加快提升规模能级,夯实发展后劲。三是推进科技创新。引育梯次成长的科创企业,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以上,入库无锡市雏鹰、瞪羚和准独角兽培育库企业12家以上;建设协同创新的科创载体,结合产业结构需求和企业发展需要,建成XX镇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新建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1家、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集聚产业急需的科创人才,引进科技人才项目3个,入选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1人、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创新创业人才2人、江阴市“暨阳英才计划”创新创业人才2人。四是深化国资改革。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为抓手,经营做实;以整合政府资源为总揽,资产做大;以国资平台经营性业务有序推进为依托,业务做精,为各类事业提供更加坚实的资金保障。五是优化服务保障。坚持不懈落实好产业强市、产业强镇等各项政策措施,认真抓好项目审批、拆迁腾地等各项工作和要素保障。强化金融服务保障,加强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年内新增上市公司2家。深化政银企合作,缓解企业融资、担保难题,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密切关注困难企业运行情况,健全预警机制,完善应急预案,依法打击非法集资、逃废债等违法行为,妥善处置各类风险隐患,切实维护经济金融安全环境。

二、突出园区改造,更大力度促进转型升级。

一是做优园区规划。

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结合我镇工业现状和发展方向,统筹考虑、科学制订工业园区整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按照现代化新型工业园区要求,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形象,促进镇域工业经济提档升级。二是做实腾退盘活。镇村合力攻坚,深化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以“厂中厂”专项整治、“散乱污”企业专项治理为抓手,以亩产论英雄、定进退,推动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坚决淘汰产能落后、污染严重、安全隐患突出的企业(作坊),严厉打击和清理违章建筑和违法用地,通过回收、回购、置换等方式,确保年内盘活存量土地572亩,腾退低效工业用地1050亩,拆迁非工业用地140亩。三是做深运营文章。找准产业定位,依托现有企业优势抓招商,加快形成电子信息、高端金属制品、机械装备、医疗器材、新能源产业集群。严把项目入口关,致力于引进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好项目、大项目,提高资源配置效益,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注重工业园区长效管理,健全完善管理机构制度,促进工业园区整体环境面貌和管理水平提升。

三、突出建管并重,更新理念提升城市品质。

一是优化空间布局。

提高空间配置效率,改善空间功能品质,增强空间治理能力,支撑重大区域战略实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需求,塑造多元、开放、高效、优质的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加快华泓地块、华强地块和陆桥商住地块出让进度,实施城市更新,提升城市能级。二是加快基础建设。有序推进中心污水厂扩建,开工建设新一轮农村污水治理、交警中队改造、红星路北段改建等项目,完成东华路污水主管网建设、人民路延伸段道路绿化、新丰街和陆西大街改造。三是突出常态长效。持续巩固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创建成果,提升城镇品质和管理水平,提高市民文明素质。针对交通秩序、犬类管理以及乱张贴“小广告”等顽疾,采取定点管理与流动巡查相结合、专项整治与建章立制相结合、日常检查与定期模测相结合等有效举措,闭环整改问题。

四、突出绿色宜居,更高标准推进生态建设。

一是强化能源管理。

树立“双碳”理念,以“碳达峰”目标为引领,推动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持续抓好“能耗双控”,加强“两高”项目管理,提高“绿电”规模。深入推进屋顶光伏电站建设,力争年底完成屋顶电站建设规模50MW。建立能耗指标储备库,为优质项目落地提供资源保障。二是强化水气治理。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监管企业回头看,深化涉VOCs排放重点监管企业整治,督促企业提升改造治污设施,确保废气稳定达标排放。推进华西钢铁深度减排,督促纺织、涂装、橡胶、印刷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企业编制“一企一策”方案,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2%。加强管网工程建设、支流支浜整治和断面水质达标整改,新建工业污染防治、管网铺设、老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14个污染减排项目,推进30条镇村河道美丽河湖综合整治工程,确保消除劣五类水体。三是强化污防攻坚。认真对接中央、省环保督查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民生导向,标本兼治、防治并举,全面开展自查自纠自改工作。针对突出环境问题和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坚持“一案一策”“一企一策”精准治理,切实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压减环境信访数量,腾出区域环境容量,改善环境质量。

五、突出民生福祉,更实举措增进群众获得感。

一是提升保障水平。

坚持把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作为工作主线,完善常态化援企稳岗帮扶机制,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全年提供就业岗位4000个,促进本地劳动力就业2500人,城保参保新增3000人,扶持自主创业300人。实施村社区卫生室改造提升,开展全镇在籍人口参保安全宝小额意外保险保障工作。二是推进民生事业。启动农村自来水户表改造、曙新村农房翻建、新陶家基和陆丰安置房建设和排水达标区建设,确保整体交付安置房271户,完成江阴市第四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建设。加快推进XX实验中学新建工程,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全面推行“5+2”课后服务。筹划举办各类文体活动500场次,开展20个惠民公益培训项目,新增体育设施面积1万平方米。实施5个现代“美丽农居”和13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新增水稻种植面积500亩。三是加强社会治理。充分运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发挥基层工作优势,推动网格成为感知风险、触角灵敏、行动迅速的基层实战单元;加快完善“最多跑一地,服务零距离”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建设,推动社会及信访稳定工作联动机制向基层延伸;推进法定途径分类处理,注重各责任单位法定途径清单运用,积极引导群众依法定途径反映诉求,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

六、突出勤政廉政,更优作风塑造政府形象。

7.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 篇七

连维良在当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 一是持续简政放权, 加快推进政府自身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和商事制度改革, 加快投融资、价格、统一市场等改革, 逐步形成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管理新模式。

二是深化企业改革, 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

力为标准, 系统推进国企国资改革, 推进电力等重点行业改革, 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和国有资本效率。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三是落实财税改革总体方案, 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实行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 力争全面完成营改增, 研究推进资源税、个人所得税、环境保护税等改革, 更有效地发挥财政政策对稳增长、调结构的积极作用。

四是推进金融改革, 健全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 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 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 推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五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农业农村和科技体制等改革, 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六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

七是深化民生保障相关改革, 健全保基本、兜底线的体制机制, 着力深化教育、卫生、文化以及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

八是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促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

8.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 篇八

一、各方面重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新一批拟取消和下放的52项行政审批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全面启动。至此,新一届政府已分五批取消下放343项行政审批事项和39个子项,一批直接关系企业生产经营、社会关注度高、受益面广的项目被取消下放。对目前仍在实施的审批事项,建立清单制度并在网上公开。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从今年3月1日起在全国推开。

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出台了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管理、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等办法,简化项目单位申报内容和核准机关审查内容,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国务院已批复国家铁路发展基金设立方案。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推出了80个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参与的示范性项目。

财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预算公开,中央政府预算和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最底层的“项”级科目。将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首次编入预算草案并向全国人大报告。中央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将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的比例提高到13%。在10个省市开展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涉及发债规模共1092亿元,占今年全部地方债的27.3%。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由2013年的220个压缩到150个左右,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由2013年的56.7%提高到58.2%。继续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今年以来铁路运输业、邮政服务业、电信业先后纳入试点。简化增值税税率,将6%和4%两档税率统一调整为3%,政策实施后将每年减轻税负240亿元。自今年1月1日起,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实施范围上限由年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提高到10万元,并将政策截止期限延长至2016年底。

金融体制改革有序展开。进一步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扩大了同业存单发行主体范围,放开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银行柜台汇率报价区间由2%扩大至3%。公布了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名单,标志着我国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银行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优先股试点正式启动。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至全国。全面推进创业板市场改革,放宽了创业板首发财务准入指标,简化了发行条件,拓展了市场服务覆盖面。扩大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范围,有效拓展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价格改革扎实推进。今年以来,先后放开了种子、桑蚕茧、两碱外工业用盐等商品价格和电信业务、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房地产咨询服务等服务价格,建立了更加灵敏反映成本和市场供求变化的价格机制。改进药品价格管理方式,放开了医保目录中低价药品价格。放松铁路运价管制,铁路货运价格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上限管理,向社会发出了运价市场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的积极信号。出台了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指导意见,要求2015年底前所有通气城市均建立起居民用气阶梯气价制度,已实施地区高峰用气需求增速明显减缓。开始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发布2014年棉花、大豆目标价格,出台大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方案。

此外,在科技体制、涉外经济体制、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方面,相关改革措施也在扎实有序推进。

二、多项重大改革方案或试点安排有序推出

出台《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6月30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有三项:一是改进预算管理制度,二是完善税收制度,三是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按照总体方案,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2016年基本完成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6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实施好这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相关领域配套政策制度改革。一是完善农村产权制度,维护好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二是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由各地根据中央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安排,因地制宜地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三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布局、功能互补,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经济集聚能力,为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创造有利条件。

出台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推进这项改革,对于降低公务运行成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意义重大。改革的主要思路是,改革公务用车实物供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并适度补贴交通费用,从严配备定向化保障的公务用车。公务用车改革设定了明确的时间表,中央和国家机关力争2014年底前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在2015年底前完成。

启动国有企业改革重大试点。7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宣布在中央企业启动“四项改革”试点,具体是:一是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二是在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开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三是在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开展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试点。四是在国资委管理主要负责人的中央企业中选择2到3家开展派驻纪检组试点。

三、改革成效逐步显现

经济体制改革各项措施的推进实施,不仅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激发了市场活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简政放权措施的实施,既有力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激活了社会投资创业热情,增强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也提高了政府履职效率,有力促进了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长继续快于投资整体增长,上半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0.1%,高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继续上升,上半年达到65.1%,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3月1日起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开,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审批程序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有效降低了创业成本,促进社会创业潜力充分释放。3—6月全国共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440.06万户,同比增长20.48%,其中新登记注册企业大幅增长66.85%;1—6月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增加1303.46万人,同比增长3.88倍。价格改革一系列举措的出台实施,也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价格环境。放开一批过去由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使市场在价格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在促进市场竞争、释放相关行业和企业发展活力的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建立大豆、棉花目标价格制度,理顺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稳定了市场预期,合理引导了农民种植,缩小了国内外价差,社会各方面普遍给予积极评价。

二是促进了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升级。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通过优化税制、缓解重复征税,为产业分工不断深化和服务业加快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税制环境,成为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据统计,自2012年1月1日营改增试点启动至今年5月份,试点纳税人整体减税面超过90%,其中小规模纳税人平均减税幅度达到40%,全国累计减税超过2500亿元,其中今年前5个月减税675亿元;去年以来,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连续6个季度超过第二产业,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6.6%,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全部税收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上半年服务业投资增速分别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产业投资2.2和5.2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再如,放开电信业务资费后,电信企业推出了更加适应用户需求、更加便宜的资费套餐,拉低了电信资费水平,促进了信息消费。此外,简并增值税征收率将每年减轻企业税负240亿元,扩大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实施范围,将有效减轻小微企业税负,这都将对稳增长、调结构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保障和改善了民生。社会事业领域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特别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教育综合改革、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各项举措的落实,对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住房难等基本民生问题发挥积极作用,相关领域社会需求得到有效释放。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的比例,可以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居民用电、用水、用气等阶梯价格制度的实施,既促进了资源节约使用,也有效保障了居民基本生活需求。随着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推进,社会高度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和大气污染等环境形势总体稳定趋好,一些突出问题得到初步控制,对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提供了保障。

改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也是当前稳定经济增长和提质增效升级的关键一招。新形势下,我们将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推出各项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改革举措,切实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聚焦、聚神、聚力抓好重点改革任务的落实,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9.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与任务 篇九

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与任务

一、当前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好时机 经过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在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尽管如此,我们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改革的任务还很繁重,还需要我国加大改革的力度和加快改革的速度.从各个方面来看,当前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好时机.

作 者:范恒山 作者单位:国务院体改办综合司刊 名:中国科技产业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DUSTRY OF CHINA年,卷(期):“”(10)分类号:F12关键词:

10.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 篇十

根据《丽江市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5项重点改革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计划》、《中共永胜县委 永胜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全市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要求,为确保全面完成永胜县2011年医改工作各项目标任务,永胜县人民政府与相关单位签订本责任书。

一、主要任务和目标责任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基本实现全民医保(1)2011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011人,比2010年增加1781人,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不低于15737人,比2010年增加1643人,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解决各类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及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全面落实医保待遇。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职工医保。促进失业人员参保。落实灵活就业人员、未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等人员选择性参保的政策。(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财政局、民政局)(2)进一步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参合率稳定在

92%以上。(责任单位:卫生局,配合单位:财政局)2.全面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增强保障能力

(1)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筹资标准。成年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12-352元,其中:人均财政补助242-282元(中央财政补助124元,地方财政补助118-158元),个人缴费70元;特殊困难居民由政府全额补助。学生儿童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12-242元,其中:人均财政补助202-232元(中央财政补助124元,地方财政补助78-108元),个人缴费10元;困难学生由政府全额补助。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30元,其中:人均财政补助200元(中央和省财政补助124元、地方财政补助76元),个人缴费30元。各级地方财政配套补助按省财政下达预算计划执行。(责任单位:财政局,配合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卫生局、民政局、教育局)(2)全面开展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门诊统筹,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医保目录内药品和收取的一般诊疗费按规定纳入支付范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费用报销比例明显高于县级以上医院。积极探索城镇职工医保门诊统筹。(责任单位:卫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3)明显提高保障水平。城镇职工医保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平均报销比例提高到75%以上,个人负担比例不超过25%;城镇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倍以上。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

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60%左右;确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当地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且均不低于3万元。(责任单位:卫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财政局、总工会)(4)积极开展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推开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保障水平试点;并在总结评估基础上逐步增加试点病种。(责任单位:卫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财政局、总工会)(5)全面提高医疗救助水平。按照新农合标准,全额资助19756人农村低保对象、五保供养对象农村居民参加新农合。按照城镇居民医保标准,资助符合条件的城镇低保对象、丧失劳动能力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无社会养老金或单位退休金等固定收入的60周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等10681人参加城镇居民医保。规范管理,精简程序,全面推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方式,取消救助病种限制和救助起付线,开展门诊救助,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逐步探索大病救助办法。及时下拨医疗救助资金,救助资金结余率控制在当年筹集基金总额的15%以内。强化基金管理和监督,建立绩效考核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向医疗救助慈善捐款,拓宽筹资渠道。(责任单位:民政局,配合单位:卫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总工会)

(6)继续落实生育费用纳入居民医保范围。将参保居民中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育龄妇女生育医疗费用纳入居民医保基金支付范围,落实医保基金补助政策。(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3.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水平,方便群众就医结算(1)加快城镇医保和新农合异地持卡就医联网结算。继续推广就医“一卡通”等办法,加强异地就医结算能力建设。实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合人员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即时结算(结报)和异地持卡就医购药联网即时结算。积极做好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医疗保险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工作,开展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的就地就医、就地结算服务,研究缴费年限累计计算相关问题,逐步做到手续简便、流程规范、数据共享,方便广大参保人员接续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和享受待遇。(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2)加强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建立基金运行分析和风险预警制度,控制基金结余,提高使用效率。城镇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当年统筹基金收入的15%左右,累计结余原则上控制在6个月-9个月平均支付水平;城镇居民医保统筹基金结余控制在合理水平;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完善措施,确保统筹基金平稳运行。(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

(3)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和对医药费用的制约作用。对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在医保支付比例上给予倾斜。改革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推行预付制度;选择临床路径明确的疾病开展付费方式改革。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4)研究探索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网和新农合网“三网”并网互联方案,推动医药卫生“一网通”建设。(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配合单位:财政局)(5)加强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动态管理,完善医疗保险诚信等级评价制度,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服务行为。研究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依法加大对欺诈骗保行为处罚力度。(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配合单位:监察局)(6)巩固完善城镇居民医保市级统筹制度,城镇职工医保实行市级统筹。研究探索新农合市级统筹。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城乡统筹,稳步推进经办管理资源整合。做好各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政策和管理的衔接,实现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参保。(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配合单位:财政局)

(7)做好城乡居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工作。按照医改有关政策,加快推进城镇居民的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工作,进一步拓宽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争取将全市城镇居民纳入大病补充保险统筹范围;积极开展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8)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积极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1.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实现基层全覆盖(1)进一步扩大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范围,落实目标任务。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必须于2011年6月1日启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并同步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其他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将基本药物目录药品作为首选,并按照规定比例使用。所有零售药店均应配备销售基本药物,患者可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药物。(责任单位:卫生局,配合单位:财政局、编办)(2)继续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医保支付政策,确保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和省补充药品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

2.建立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重塑基层药品供应保障体系(1)进一步贯彻落实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配送制度。制定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确保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行全省统一价和零差率销售,确保基本药物安全有效、品质良好、价格合理、供应及时。(责任单位:卫生局,配合单位:财政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编制基本药物集中采购计划。根据基层医疗机构用药需求,确定基本药物采购的具体剂型、规格、质量和数量要求,编制上报基本药物集中采购计划,并按要求及时支付药品货款,确保基层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责任单位:卫生局,配合单位:财政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3)建立完善基本药物价格监督机制。对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进行分类管理。密切跟踪监测基本药物市场价格和供应变化情况,并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配合单位: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4)保障基本药物生产供应。由供货企业自主选择经营企业进行配送或自行配送。鼓励发展现代物流等多种手段,提高配送效率。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优化结构,实现规模经营。(责任单位:工信局,配合单位: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5)按照国家基本药物质量标准,健全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基本药物监管,建立完善监管档案;加快信息化体系建设,对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覆盖抽验和全品种电子监管,提升对基本药

物从生产到流通全过程追溯的能力。建立健全县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评价体系,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安全。(责任单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配合单位:卫生局,工信局)(6)加强基本药物市场动态情况监测。密切跟踪了解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药品流通市场的影响,积极研究解决办法。(责任单位:工信局,配合单位: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3.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新的运行机制(1)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和医保支付政策,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纳入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报销范围。按照相关价格和支付政策,调整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和医保、新农合支付比例。(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配合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2)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以及经常性收支差额的补助,探索实施“收支两条线”。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取消药品加成的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及乡村医生进行合理补偿、落实扶持政策。确保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保证其正常运转。对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所需的补助资金进行认真测算,制定完善相应的政府补助方案并全面落实。(责任单位:财政局,配合单位:卫生局、编办、审计局)(3)完善编制管理。创新基层医疗机构编制管理方式,以

县为单位实行人员编制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动态调整,确保基层医疗机构编制落实。(责任单位:编办,配合单位:卫生局)(4)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实行定编定岗,全面建立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绩效考核、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完成基层医务人员竞聘上岗,结合实际妥善分流安置未聘人员,确保社会稳定。(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编办、卫生局)(5)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根据工作数量、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等指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进行综合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和医务人员收入水平挂钩。(责任单位:卫生局,配合单位:财政局、监察局)(6)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保障基层医务人员合理收入水平不降低。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适当拉开医务人员收入差距,并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重点倾斜,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责任单位:卫生局,配合单位: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监察局)(7)落实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的补助政策,落实补助经费,保障村医的合理收入。探索将非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合

理补偿。(责任单位:财政局,配合单位:卫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8)制定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的补偿办法,落实补助和奖励政策。(责任单位:财政局,配合单位:卫生局、编办、监察局)(9)完善执业药师制度,零售药店必须按照规定配备执业药师或其他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为患者提供购药咨询和指导。(责任单位:卫生局,配合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1)制定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合理调整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和结构。按国家要求,全面完成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任务。完成县医院迁建工程,实施好国家2011年安排的8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确保地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按时竣工投入使用,确保全县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并为边远地区、山区配置流动巡回医疗服务车。(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配合单位:卫生局)(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按照全省统一规范和标准,建立涵盖基本药物供应使用、居民健康管理、绩效考核等为基本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并与医保信息系统有效衔接,提高基层规范化服务水平。政府重点加强对村卫生室和村

医的技术支持,完善乡村一体化管理制度。(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配合单位:卫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2.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适宜人才

(1)继续组织实施全科医生制度,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落实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的政策,努力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不足的问题。安排4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责任单位:卫生局,配合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继续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工作。为乡镇卫生院培训医疗卫生人员64人,为村卫生室培训卫生人员144人。(责任单位:卫生局,配合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3.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1)切实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方式,开展巡回医疗,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药物、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方便群众就医。鼓励建立全科医生团队,推进家庭签约医生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方便、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等适宜技术和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资源利用效率,使病人流向趋于合理,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责任单位:卫生局)(2)大力推行院长负责制。落实管理责任,提高管理效率。

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推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运用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加强对医务人员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的宣传培训工作,规范基层用药和医疗行为,控制基层门诊输液和抗生素、激素使用。(责任单位:卫生局,配合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3)明显提高乡镇卫生院门诊量占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责任单位:卫生局)(4)进一步完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充分利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开展远程医疗会诊服务和远程教育,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责任单位:卫生局)

(四)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全面开展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居民健康素质(1)拓展和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扩大服务人群,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其中,中央财政20元、地方财政5元。各级地方财政配套补助按省财政下达预算计划执行。(责任单位:财政局,配合单位:卫生局)(2)完善并严格执行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操作规范和考核办法,提高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卫生局,配合单位: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①规范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50%。

②实施免疫规划。按照国家要求对0-6岁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接种率达95%。

③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为辖区内0-36个月龄的儿童建立《婴幼儿保健手册》,按照服务规范进行随访,管理率达到80%;对每名新生儿家庭访视1次,访视率达到90%。

④继续实施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为辖区内孕产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对孕产妇的孕期保健不少于5次,产后访视不少于1次,管理率达到90%。

⑤做好农民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⑥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体格检查,按照服务规范进行健康管理,管理率达到50%。

⑦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防治和健康服务指导,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人数分别提高到10742人、3929人以上。

⑧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发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全部纳入管理范围。

⑨增强传染病防控能力。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登记并报告行政区域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及治疗管理服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发现的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及时进行报告,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可疑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完成艾滋病咨询检测100例,娱乐场所高危人群干预覆盖率

达85%。艾滋病一线抗病毒治疗13例。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城市达95%,农村达90%。

(3)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为居民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宣传材料,针对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主题开展健康宣传活动,利用电视台和其他媒体加大对健康知识的公益性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开设网络健康宣传教育,采取多种方式宣传普及健康知识。进一步完善基层健康宣传网络。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素质。(责任单位:卫生局,配合单位:宣传部、教育局)2.完成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预防为主方针(1)继续对15岁以下的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再补种2151人,全面完成补种任务。全程接种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卫生局)(2)为适龄妇女免费进行宫颈癌早期检查,在前两年基础上,再完成宫颈癌检查19000人。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85%。(责任单位:卫生局,配合单位:财政局)(3)继续开展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项目,预防神经管缺陷,完成2250人叶酸补服任务。(责任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局)(4)继续组织实施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做好患者筛查和转运工作。(责任单位:卫生局)

(5)继续推进农村环境卫生建设工程,完成1000户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任务。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保障农村饮水安全。(责任单位:卫生局)(6)继续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孕产妇HIV抗体检测2500人。(责任单位:卫生局)(7)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对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严格考核制度,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责任单位:卫生局,配合单位: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局、审计局、监察局)3.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可及性(1)启动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任务,确保地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按时竣工投入使用。(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配合单位:卫生局、财政局)(2)完善防治重大疫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对策措施;建立反应迅速、运转畅通的市级卫生应急指挥系统,逐步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动态监测与预警分析,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责任单位:卫生局)(3)依托县级医院建立县域内院前急救体系,按照国家下达的投资计划,为项目县配置必要的救护车和指挥系统,确保地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按时完成项目任务。同步建立体现公益性的运行机制。(责任单位:卫生局,配合单位: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局)

(4)落实传染病医院、鼠防机构、血防机构和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待遇政策。(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财政局、卫生局)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1.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形成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经验 探索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鼓励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和非营利分开等重点难点问题上大胆探索。探索开展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人事制度、补偿机制改革。完善以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核心、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绩效考核和分配激励机制。(责任单位:卫生局,配合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编办、财政局)2.深化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提高医疗体系整体效率

(1)着力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使县级医院成为县域内医疗卫生中心,带动乡村共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的高效运行机制。(责任单位:卫生局,配合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编办、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局)(2)继续做好城市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完善城市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相关管理措施和考核机制,加快推进城市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向农村基层延伸。做好云南省肿瘤医院对口支援县人民医院的工作。下派3名医生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安排3名

县级医院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继续实施县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责任单位:卫生局,配合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3)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县级及其以上医疗机构合作的激励机制,引导有资历的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执业活动。探索建立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服务模式。组建医疗小分队,为边远地区提供巡回医疗服务。(责任单位:卫生局,配合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3.以病人为中心完善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方便群众就医(1)优化门诊诊疗流程,实行错峰、分时段诊疗,全面推广叫号服务,合并挂号、收费等服务窗口,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群众等候时间。推行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责任单位:卫生局)(2)贯彻落实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对医疗、用药行为全过程追踪监管,鼓励公立医院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落实医用设备和医用耗材的管理、采购和价格等政策。加大对开“大处方”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处方点评和超常预警,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名和公示,对排名靠前的医疗机构

负责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按照医疗技术服务相关价格政策,开展按病种等收费方式改革试点。对新进入医保目录药品,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价格执行,作为医疗保险的报销计费依据,超过部分由个人支付。(责任单位:卫生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审计局)(3)组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组织县医院开展20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组织电子病历试点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行为管理。(责任单位:卫生局)(4)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质量的监管。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坚持医德考评制度。建立多方参与的公立医院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完善管理评价体系,逐步实现医院运行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认真落实纠风工作,加强领导,分级负责,年内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进行1次行风自评。健全多方参与的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特邀监察员机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坚持医德考评制度,年内组织1次考评。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惩处力度,坚决遏制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案件发生。(责任单位:监察局,配合单位:卫生局)4.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1)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善培训模式。支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对公立和非公立医院一视同仁。(责任单位:卫生局,配合单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落实执业医师多点执业配套政策措施,放宽执业医师多点执业试点条件,增加执业地点数量,推广注册医师多地点执业,鼓励卫生技术人才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责任单位:卫生局,配合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3)保障医疗卫生人员合理待遇,建立和推行改善执业环境的长效机制。(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财政局、卫生局)5.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1)根据国家强化区域卫生规划指导意见和云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开展我县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工作,明确行政区域内公立医院的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合理配置大型医疗设备,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合理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新增或调整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薄弱环节倾斜,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优先考虑社会资本。按照国家强化区域卫生规划指导意见开展公立医院布局与结构调整工作,及时总结试点经验。研究探索公立医院改制的范围和办法,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制。(责任单位:卫生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2)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普通医疗机构,支持社

会资本举办高端医疗机构,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责任单位:卫生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

二、实施时间

责任书实施时间为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

三、组织实施

(一)责任单位的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

(二)完成本责任书明确的目标任务。

(三)各相关单位在2011年4月20日前完成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和工作部署,将各项任务和指标分解到科(股)室,落实到人。

(四)按要求于每月2日前报送上月本单位医改工作进展情况,每季度次月5日前报送季度医改实施情况,每月至少报送一期简报;2012年2月底前对责任书执行情况进行总结,报县人民政府并抄送县医改办。

(五)县人民政府将定期或不定期对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任务目标责任书执行情况组织专项检查,到2012年2月进行年度考核。

四、奖励与问责

县人民政府将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对任务目标完成表现突出的单位予以奖励,对未按要求完成任务或未履行相应职责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问责。

五、本责任书一式三份,县人民政府、各相关单位、县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存一份。

永胜县人民政府(盖章)相关单位(盖章)

签字: 签字:

11.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 篇十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增设巡回法庭的请示》、《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 (试行) 》、《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和《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落实情况报告》。

会议指出, 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 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前提下, 坚持稳妥推进、渐进调整。要以现有补贴政策的改革完善为切入点, 从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 突出绿色生态导向, 加快推动落实相关农业补贴政策改革, 强化耕地、草原、林业、湿地等主要生态系统补贴政策, 探索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高效节约用水等有效支持政策, 把政策目标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生态并重上来。

会议强调, 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 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 创新内容形式和体制机制, 拓展渠道平台, 创新方法手段, 增强中华文化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竞争力, 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会议指出,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 要以职业分类为基础, 以科学评价为核心, 以促进人才开发使用为目的, 健全职称制度体系, 完善职称评价标准, 创新职称评价机制, 促进职称评价和人才培养使用相结合, 改进职称管理服务方式。要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 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 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 让专业技术人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耕专业, 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和获得感。要向基层倾斜, 对在艰苦偏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等, 要有一些特殊政策。

会议强调,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要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的思路, 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 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全国“一张图”。要统筹考虑自然生态整体性和系统性, 开展科学评估, 按生态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脆弱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并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编制空间规划的基础, 明确管理责任, 强化用途管制,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加强监测监管, 确保生态功能不弱化、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会议同意最高人民法院在深圳市、沈阳市设立第一、第二巡回法庭的基础上, 在重庆市、西安市、南京市、郑州市增设巡回法庭。会议强调, 要注意把握好巡回法庭的定位, 处理好巡回法庭同所在地、巡回区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本部的关系, 发挥跨行政区域审理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的作用, 更好满足群众司法需求, 公正高效审理案件, 提高司法公信力。

会议指出,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 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 完善政策措施, 健全服务体系, 畅通流动渠道, 加快构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

会议强调, 加强政务诚信、个人诚信体系和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 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 将建立诚信记录、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作为诚信建设的主要方面, 以重点领域、重点人群为突破口, 推动建立各地区各行业个人诚信记录, 强化应用, 奖惩联动, 使守信者受益, 失信者受限。要加大对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失信行为惩处力度, 将危害群众利益、损害市场公平交易等政务失信行为作为治理重点, 发挥政务诚信对其他社会主体诚信建设的重要表率和导向作用。要加强电子商务全流程信用建设, 完善市场化评价体系, 强化信用监管, 营造诚实守信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会议指出, 要坚持资源公有、物权法定和统一确权登记的原则, 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统一进行确权登记, 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要坚持试点先行, 以不动产登记为基础, 依照规范内容和程序进行统一登记。

会议强调, 建立湿地保护修复制度, 加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 事关国家生态安全。要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理, 严格湿地用途监管, 推进退化湿地修复, 增强湿地生态功能, 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要加强海岸线分类保护, 严格保护自然岸线, 整治修复受损岸线, 加强节约利用,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会议听取了《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落实情况报告》, 指出要抓实重点任务, 突破薄弱环节, 针对党建工作突出问题, 拿出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 着力抓好组织、队伍、制度建设。国有企业党委 (党组) 要履行主体责任, 推动管党治党责任落到实处。有关部门要加大改革督察工作力度, 跟踪问效, 推动落实。

会议强调, 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 要牵住改革“牛鼻子”, 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 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关系全局的改革, 特别是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 要统一行动, 任何时候不能放松、不能滞后。具体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要坚持问题导向, 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 哪个疙瘩最难解, 就重点抓哪项改革。要注意区分改革举措的性质类型, 分类施策、精准施策。要明晰解题思路, 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关键环节、明确时间节点。对打基础、谋长远的制度性改革, 要重点搞好制度设计, 抓紧细化落实;对切口小、见效快的具体改革, 要盯紧抓牢, 逐条跟踪, 一一落实;对面上提出原则性要求、鼓励引导性的改革举措, 要注重社会面引导, 形成合理改革预期;对探路性质的改革试点, 要大胆探索, 及时总结经验, 注意发现问题, 该完善的要完善, 可复制推广的要及时推广。对一些矛盾和问题多、攻坚难度大的改革, 各地区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 顾全大局, 握指成拳, 合力攻坚。

上一篇:小学信息技术认识机器人教学反思下一篇:一张产品说明书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