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2024-08-22

教研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9篇)

1.教研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校本教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近年来,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类校本教研培训活动,受益匪浅。无论是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而言,还是对增强自身综合素质、修心养性而言,都特别难能可贵。感谢学校的精心安排,更感谢多位专家在百忙中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下面,总体谈一谈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要加强师德修养

通过校本教研,我深刻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已刻不容缓。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他自己的修养和品性,更代表了学校的整个教师团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本身应该就具有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行和可以以身示范的言行举止。所有的这些都是我们年轻教师从一开始从事教师职业之前就必须做出的最为庄重而神圣的选择和承诺。就我个人而言,我热爱、敬重并崇尚教师这个职业,日常工作中努力让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得起自己曾承诺的尊重,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人生中崇高的追求,根据新时期对义务阶段教师的要求,尽自己全部的力量,努力成为一位德才兼备的小学教师。

二、要注意教学方法

在如何更好的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组织教学方面,多位专家的讲解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众所周知,理论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的基础,学生只有在理论教学环节中明白实践教学涉及到的原理,归纳理论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才能在实践环节中带着问题去学习和研究,才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最终掌握需要学习的内容。所以,在理论教学中,必须按照理论教学的规范要求,高质、高量完成授课计划的编制、备课,才能在讲课过程中做到准确、重难点突出,才能使学生在教师带领下,掌握所需知识。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组织合适的教学内容,采取特殊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以往的工作要做到细致、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这些培训,我更深刻认识到:创新作为教育的核心,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的主题。当然,还要注意转变教育观念,因为没有观念的更新,就没有创新的行动。

教好课早已不仅仅只是把头脑中的知识复制给学生那么简单,它要求老师们,尤其是我们年轻的老师,要学会转变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但要教授学生基础知识,更要激发和保护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我们年轻教师需要向老教师虚心学习和讨教的地方。

四、要有师爱

当一名合格的教师,既要有对教育的无限忠诚,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精神,还必须有对学生的一片爱心,通过自己无私的爱,来开启学生的心扉,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教育的一切都源自于爱”这句话便是最好的答案。如果没有爱心,却去找寻什么教育的“技巧”,终是舍本逐末之举,到头来这也只能事倍功半。教授学生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这次暑期培训使我在教育理念上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将努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学科特色,因材施教,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启发者,更要引导他们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也是我今后工作中追求的目标。

五、时刻把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生命是神圣的,是最重要的。要时刻教育孩子注意保护自己,远离危险。安全教育,我会常抓不懈。

六、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通过聆听专家们的讲座,我深切感受到,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师德,也需有先进完备的教策略与方法。今后我将继续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

七、学会不断在教学中反思

我今后会更加认真教学,坚持写教学随笔和教学案例,在反思中学习,反思中进步。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八、以身作则,多读书,读好书

以身作则,带领学生阅读。我会认真做阅读记录或者写读书笔记。除此之外,我还会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领悟书中的精髓,吸取书中的养分,充实自己。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校本培训学习中,我将继续认真学习专家们的经验与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争做“四有”好老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教研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培训别具特色

一是方式新颖。

专题讲授、现场教学、互动研讨“三位一体”的培训方式, 别具特色。讲解者不是坐而论道, 而是放在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中加以分析, 放在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改革开放的主战场、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让学员去感悟、去认识。课程设置新、范围涉及广, 聚焦当今发展中的高端和热点, 每一次听讲都有新的收获。可谓知识在课堂讲授中拓展, 思想在现场体验中升华, 认识在互动研讨中深化。

二是内容实用。

全部课程分为三大专题模块, 各有侧重点和针对性。“党性修养和廉政建设”, 重在使学员时刻不能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时刻不能忘记共产党人的使命和职责, 只有牢固树立忧患意识、风险意识、防范意识, 才能居安思危, 长治久安。“宏观经济形势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旨在让学员充分了解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政治发展形势, 既要掌握中国, 更要把握世界, 把我国的经济政治放在国际大舞台、大背景下, 让学员去观察、去比较、去思考,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尤其是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是每个财政领导干部都要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既放大了视野, 拓宽了思维, 又激发了责任感和使命感。“领导力提升”, 重在让学员规范领导行为, 掌握领导艺术, 提高领导能力, 确保工作顺畅。一个领导者或管理者, 学会领导职工, 学会说服他人, 学会化解矛盾, 学会启发、激励、促进干部职工成长, 在当今利益无处不在、风险时刻伴随、人际关系日趋复杂的工作环境中, 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三是现场精彩。

几次现场教学, 无论是考察“一大”会址, 还是情景模拟, 场场精彩, 处处受益。如“媒体沟通情景模拟”, 是旨在锻炼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 如何应对社会舆论的客观环境和要求, 如何增强重视新闻舆论、重视舆论引导, 如何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水平。此次模拟现场体验, 既是舞台又是练兵场, 大家的口头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了检验和提高, 令人眼界大开, 感同身受。

学习感悟良多

此次短期学习培训, 受益匪浅, 感悟良多。

一是要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政治形势, 作为领导干部, 必须要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回顾前30年的发展, 我们之所以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就, 就是因为我们打开了大门、敞开了胸怀、放开了视野, 向世界学习, 与国际接轨, 同全球竞争。在新一轮发展中要实现经济的转型、提升、跨越, 仍然要了解世界大势, 熟悉国际规则, 把握国际动态, 在国际经济政治大背景下, 谋划工作, 推动工作。这是我们学习“宏观经济形势”专题的根本要义。

二是要有高层次的人生追求。

今天, 我们要赢得民族复兴, 实现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无疑需要一大批新时代的精英和中坚力量。作为财政领导干部, 就要勇担这个责任。虽然今天的现实不要求我们象革命前辈那样去经受艰难困苦和面对生死经历, 但是, 让国家民族走向富强兴旺的伟大使命, 对我们的精神思想层次和才智能力等素质的要求也许更高、更广、更全面。因此, 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一刻也不能放松对高层次的人生追求。这是时代的呼唤, 形势的要求。

三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以人为本, 尊重自然, 服从真理, 顺应规律, 这是人类一切生产和创造活动应该遵守的铁律, 也应该成为我们新时代建设者、奋斗者的思想理念和精神品质。在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奋斗历程中, 最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铭心刻骨、没齿不忘的思想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坚守和珍视这一思想原则, 就能赢得胜利和成功;违背和丢弃这一思想原则, 就会招来惨败, 甚至崩溃。参观“一大”会址, 重温党的历史, 把握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是我们搞革命、搞改革、搞建设的成功法宝, 必须世代传承, 永不放弃。

四是要培养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由于国情, 由于所处的发展阶段, 由于面对的内外环境, 今天我们这一代人要应对、解决的矛盾与问题的复杂和艰难程度, 也许是前人没有过的。“矛盾凸显交织, 问题碰头叠加”。从总体上说, 解决矛盾和问题, 有赖于国家制度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仅从技术层面上说, 当前我们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 尤其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时, 要注意把握好几个原则:及时、诚实、智慧、守信。及时, 就是问题一出现便及时认真应对处理, 不拖延、不推诿、不让其累积、发酵、蔓延。诚实, 就是实事求是, 尊重事实, 尊重群众, 依法依规处理。智慧, 就是讲究策略, 注意方法, 控制节奏, 把握时机, 巧用资源。守信, 就是对事实负责, 对群众负责, 对国家负责, 对历史负责, 言必信, 行必果。这是领导者提升领导能力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成果贵在转化

培训考察不是目的, 关键在于学以致用。此次学习、培训、考察, 得到许多启迪、启示。只有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对之进行很好的消化, 才是真正的收益。

一是狠抓学习不放松。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 不仅要带头抓好学习, 及时用新理论、新理念、新知识、新思维武装自己, 更要组织带领本单位、本系统干部职工抓好学习, 用科学理论、科学知识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只有坚持向书本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 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和修养, 才能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是科学发展为根本。

有“东方之珠”美誉的上海, 是我国重要的金融、商贸、物流等服务业的中心, 具有较强的辐射力。据有关资料显示, 上海人均生产总值 (GDP) 、“中国发展指数”一直居全国前列, 经济发展速度遥遥领先其他省份。但上海始终不满足、不松懈, 咬定发展不放松。即使现在已处于一个很高的平台上, 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 推进科学发展的劲头一刻也没有减弱。要用上海的经验教育大家,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科学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 必须时刻紧抓不放。

三是解放思想是关键。

学习永无止境, 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此次中浦院培训, 我们的共同感受是, 所到之处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又快又好, 除有国家政策支持外, 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思想解放。多年来, 他们敢于突破, 敢于创新, 敢于进取, 在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孕育了“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事实再次证明, 观念变则行为变, 行为变则习惯变, 习惯变则命运变。只有引领大家不断地解放思想, 才能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才能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四是发展出路在创新。

“思路决定出路, 创新促进发展”。此次学习、培训、考察, 让我们真切触摸到了中国发展最前沿的脉动, 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国际性、时代性、开放性, 令人触手可得。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均来自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思路。扑面而来的“浦东现象”就是创新发展的鲜活范例, 它不仅彰显了创新思路的强大生命力, 也有力地诠释了“创新是不竭的动力”的真谛。“十二五”时期是陕西实现全面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实现“三强一富一美” (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 的奋斗目标, 必须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作为财政部门, 要实现“十二五”期间农业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就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 进一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把创新理念与思路贯穿于整个财政支农工作中, 用现代工业理念做大农业, 用现代流通理念做活农业, 用现代金融理念做强农业, 用现代生态理念做好农业, 切实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 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切实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促进农业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切实抓好科技兴农工程, 提升农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切实抓好富裕农民工作, 加快农民增收;切实抓好生态环境建设, 让三秦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3.教研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三

暑假参加校长培训班的学习,实在是校长的一大乐事,快乐愉悦之情溢于言表,本人每次参加培训后都有意犹未尽,特别期待下个培训阶段的到来,反复总结,悟出其中的道理:

1.身为校长,每个暑假接到培训通知是幸运的。培训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福利,过去每个暑假,全体校长都期待教育局组织边学习边参观旅游的活动,其实相比之下,现在教育局邀请资深的专家学者上门为我们培训,我们得到的远比以前更有意义。

2.培训就是长知识、增见闻、拓视野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培训中,我们这些专家学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毕一生所学,倾其所有把道理、方法、手段和一些奥秘告诉我们,是为了让我们在人生事业中更好地发展,我们认真学习,可以节省时间,缩短路程,增加成功率。本次学习我记住了几个经典的结论:“世界已变,学校未变,人家已变,我们未变”“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教授别人,教学活动中老师是最大的受益者”等,培训后,因为充实了知识,所以自豪、自信,产生了改革的动力和欲望。

沉重的思考

培训的过程是愉快的,培训的结果是有压力的,我们培训学到了一些我们平时没有学到的知识技能,但是同时知道了外界办学的信息,差距很大,很多“怎么办”就在大脑里不断出现,本次培训,本人感觉这种思考是沉重的,“世界已变,学校未变,别人已变,我们没变”,我觉得我们再不变,我们就会被时代隔离,被现代抛弃,被世人责怪!

1.外界成名的学校,校长必须具备成名的基础,反思自我,我当中心学校校长四年了,我怎样管理我的学校,人家能专心研究,潜心学问,亲自执教,不断研究,硕果累累。我却整天在复评、等级评估中奔波

2.看郑杰《没有办不好的学校》一书,听专家们为了学校内涵的发展而冥思苦想,不溃余力去追寻新的办学思路,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了一个“有为”的理念,校长追寻历史,规划目前,展望未来,是多么豪气冲天,看到人家学校的发展,我身为校长,真有点情何以堪的羞愧!我们设计理念,创建特色,校长满腔热情,行政班子雄心勃勃,可是老师叫苦连天,教授专家们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我觉得也是,所以每次培训,动力和压力并存,我无形中开始沉重地思考着。

3.“名校长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名教师工作室”,这些工作室的创建是时代召唤的产物,创建成功的专家因为成功,所以自豪,这些专家们经历培训、培养名师的全过程,在专家讲座上分享了成功的喜悦但在我们这样的乡镇学校,成立这样的工作室还有些困难。培养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还是需要我们从各方面努力。

深切的期盼

从一名普通的教师到一个镇中心学校的校长,我知道每个校长都经历过各种曲折艰难的磨炼,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不少的成绩,也肩负着人民群众和党的重托,党和国家也对我们的成长进行了不断的培训,花在我们身上的时间和金钱也不少,我相信我们每个校长在各自的岗位上也很想有所作为,干出一番成绩,我的现状是做了很多,做得很累,总算顺利,但是成效不够突出,在艰难的工作过程中,总有很多深切的期盼。

1.每个暑假开学的时候就是各镇中心学校校长最头痛的时候,突然会被通知调出了很多教师,又突然被通知学校没有体育教师或英语教师,边远的学校因为没有教师愿意前往等等,混乱的局面令人触手不及,常常感觉压力而头痛!深切期盼,暑假一开始上级就要跟各镇调研镇的教师情况,早做安排,早做准备,起码要在开学前半个月就定好人员,让我们有主动权,否则开局混乱,整个学期就难以顺利,期盼着……

2.上级部门要求每个学校要规范办学经费的使用,必须先预算才能使用经费。我期盼几个方面的完善:(1)加强我们参与预算的有关人员的培训。(2)如果有特别的任务要经常打乱我们学校现有办学经费的正常使用,上级部门应做出配套的辅助。

“愉快的学习 沉重的思考 深切的期盼”是我在本次校长培训中最深刻的总体感受,与全体培训人员共勉,我觉得,我们站在什么地方,从什么地点起跑并不重要,关键时我们该向哪里跑,跑到什么地方才是最重要的,让我们全体校长向着正确的方向奔向明确的目标吧!

作者简介:黄绍青,男,就职于广东省江门苍城中心学校。

4.教研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厦门实验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

阮静

第十二周---教研学习心得体会

----关于公开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教研组

阮静

2017年5月05日 星期五

也许是上周刚刚开过公开课的原因,也许是普通班上课与实验班上课体验感的差别问题,也许是听过很多节课然后对比一下自己有了很多的反思,也真的开始觉得教师的情绪以及教师的课堂语言对课堂的调动作用真的是非常非常大的,所以针对教师自身良好的情绪及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想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思考想法。

首先,不可否认教师自身良好的情绪及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使学生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课,愿意想听自己的课,让教学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追求。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课堂教学是关键;教学即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良好情绪。这两点可以说在自己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深有体会的。

5.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冯老师结合一线老师的课堂实例,分享自己团队的教育科研经验,他独到的分析、理性的评价、精辟的见解让老师们佩服不已。两个小时的讲座,生动精彩,冯老师深入浅出地让老师们了解了如何让好课成为好“作品”。冯院长从创新“做课”精彩写、推开“微窗”有景深、“主张”催放花满树等方面给大家做了详细的解读。冯老师还给老师们提了关于教师写作的几点建议:不要小视课例研析及其在此基础上的论文写作,它是最适合于我们的写作样态;论题角度要小,开掘要深;要做到“语勿惊人意开新”,努力拟出新而不险、美而不媚的文题,努力做到让文题“无须解释就能明白,一经诠释非常深刻”。

今天的讲座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让“好课”成为“好作品”,我们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路上多走一步。

一、教学设计多走一步——新创意

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分层融合的过程。在融合过程中,我们要抓住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和元认知水平,根据不同的英语学科素养和知识水平,进行教学设计时量体裁衣。例如:在教学外研九上Module3HeroUnit2Myhero-DrNormanBethune时,将学生分为三个梯队币进行一下不同的作业设计:第一梯队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并使用英语学会介绍自己心中的英雄;第二梯队能够理解白求恩医生的品质,并进行评价;第三梯队只需要掌握本文的重点词汇、句型和基础语法。

二、课堂教学多走一步——增厚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需要花时间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做到“两个吃透”——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做到既把丰富的课程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又要凸显教材的本质,让整个教学设计有“生命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互动让学生暴露思维弱点,使其思维互相碰撞,内化语感。我们更要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其求知欲,要在重难点的地方质疑,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习惯……这样,我们的课才会有厚度。

三、课堂语言多走一步——强美感

教师的语言美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在作用。如果学生经常受到“语言美”的教师的熏陶,自然而然在语言表达和兴趣等方面远远超越其他学生。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所以,除了口语流利外,还要学点洋腔洋调,注重语意与语境、语调与语速相结合。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具有节奏感的语调,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的那种韵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语言的另一种美。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就会增强说英语的欲望。

6.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而从20xx年1月开始,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连续发文,提出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10月,全国人大表示:双减拟明确入法,避免加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

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如何提质增效,变得尤其重要。

为此,20xx年11月18日和19日,德州市教科院组织了全市中小学教研员培训。来自上海市的王月芬博士给我们作了报告《双减背景下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王鼎博士作报告《大规模测评与命题策略应用》。

王月芬博士是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教育部第x届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王鼎博士是上海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命题专家,PISA测试项目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

上海市作为展现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窗口,20xx年,上海市教委印发了《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专业(专项)能力提升计划》中,作业设计和命题能力作为教师的专业能力之一,被正式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中得以确认。

王月芬博士和王鼎博士用了两个下午的时间,给我们详细解读了单元作业设计和命题策略。王月芬博士的报告层次清楚,思路清晰,解释透彻。王鼎博士的报告专业性特别强,理论研究水平非常高。

如果说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学习的过程,那么作业从本质上说是学生自主学习、内化的过程。长期以来,相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命题能力是相对被忽视的。作业是老师们平时做得最多却探讨得最少的教学环节,也是未被重视的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整体提升教师的命题能力。

作业设计和命题具有相似性,但也有一定差异。作业与命题在任务设计的目的、内容、方式和完成要求等方面不完全相同。比如,作业主要指向每天进行的课外学习,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可以查阅各种工具和书本;而命题主要指向具有诊断或选拔功能的考试评价,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或许还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质。

这两场报告,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作业设计和命题的重要性,对于我们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落实双减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信我们一定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做好作业设计和命题工作。

7.教研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七

一、启动“国培计划”教研员班的原因

为落实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需要在金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在新课改实验过程中,有一支开拓创新、专业睿智、爱岗敬业的教研员。《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3]2号)指出,2013年“示范性培训项目”重点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特殊教育教师和体育学科教师培训。在2013年的示范性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给予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300名体育教研员的专项培训。在此背景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北京教育学院小学、初中体育教研员培训班。

要成为受学校、教师和学生欢迎的教研员,在不断改革与探索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走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之路。结合《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围绕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构建以“探索教研创新,提升教研能力”为主题的培训,旨在培养一批有思想特色、教研特色、专业特色的教研员。

二、培训对象的分析

培训学员来自全国21个省、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99名小学体育教研员、100名初中体育教研员。其中,男教研员占80%,女教研员占20%;平均年龄41岁,担任教研员6年以下的占52.8%,担任教研员10年以上的占16.5%;本科学历教师占74%,高级职称占85%以上。

据调查,近三年,学员曾参加过的培训经历如图1所示,其中有近20%的学员参加过国家级培训,大多数学员参加过省市级和区级培训,同时还有1/3的教研员从未参加过相关培训。表1是学员结合自身情况,对各项业务能力做的培训前的自我评价。

三、培训目标的定位

(一)总目标

培训以“探索教研创新,提升教研能力”为主题,教研创新包括教研内容和方式的创新,教研能力包括教研活动的策划设计能力、组织能力、评价能力和业务指导能力。培训以提高教研能力为核心,旨在培养一批有思想特色、有教研特色、有专业特色的教研员,促进小学、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研员队伍的建设。

(二)具体目标

1.学习和了解教研领域的趋势动态,引领学员掌握体育学科前沿知识,丰富教研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行动,拓宽初中体育教研领域的新视野。

2.围绕教研内容和方式的创新,深入北京名优学校和教研部门驻地体验与贴身学习,寻求创新的有效途径与策略办法。

3.结合教研活动的实践经验和问题反思,提高策划设计能力、组织能力、评价能力和业务指导能力。

4.培养一批有思想特色、有教研特色、有专业特色的教研员,培养一批能带动体育教研、师资培训的管理者、执行者和开拓者。

四、培训内容的设置

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设置教研员专业发展、教研内容创新、教研方式创新、实践转化课程四个模块,共计60学时(见表2)。

五、培训方式的运用

(一)专家引领。聘请在教研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专家、在培训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在实践领域已经形成教研思想和管理风格的教研员,开设专题讲座,做教研员的研究指导导师,提升学员的理论水准。

(二)同伴互助。参训学员都有一定的任职年限,都积累了一定的教研工作经验,而且对教研和管理也都有一定的思考。因此,培训班要充分开发学员资源,为学员搭建交流经验、分享思想和相互促进的平台。

(三)自主反思。作为教研员,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又是异地研修。因此,本培训突出学员自主研修的主体地位,强化学员在指导下通过自主反思来获得发展。

(四)深度体验。在行动中研修是此次培训的主要方式。因此,本次培训注重参与式培训,注重现场学习和行动研究,通过行动体验使教研员感悟首都教研工作的特点,理解教研管理的实质,掌握教研管理的技能技巧,提高教研管理的能力。

六、跟踪指导采取的举措

训后跟踪主要追踪学员对培训内容和成果的应用情况,即评估学员在培训后的培训成果应用、行为变化以及该项目的影响力。具体措施包括:

(一)问题跟进追踪。编制训后调查表,重点了解培训后期调查问卷中学员对培训成效、存在问题方面的想法和意见,进一步收集学员的改进建议。

(二)发展影响追踪。根据学员研修记录和发展计划档案,采用1对1的方式,由研修班学科负责人和班主任在研修结束后半年内进行一次电话回访和抽样访谈,了解学员发展和辐射影响情况。

(三)深入实践追踪。项目组组织专家教师、项目管理团队成员,利用督导、调研等途径,按照10%的比例深入部分学员所在学校,访谈所在单位领导和同事,了解学员训后的变化与成长。

(四)网络即时追踪。利用教育部搭建的“个人空间”、班级QQ群、体育与艺术学院三师网(www.sanshi.net.cn)平台,建立与学员的长效联系,为学员提供学、教、研、训方面的资源支持,为学员在实际培训工作中的问题答疑解惑。

七、培训绩效的考核

(一)学员成果

1.每个学员结合自身教研或专业成长中最想解决的问题,选择1个问题撰写一份教研创新微案例。

2.每人结合贴身学习实践,完成一份特色教研活动方案或教研工作反思。

3.每人撰写约800字左右的培训感受和总结。

(二)项目成果

1.一套体现培训理念和特色,体现全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研员研修水平的成果文集。

2.一个适合在全国促进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培训资源库。

3.一份2013年全国小学、初中体育与健康教研员高端研修绩效自评报告。

(三)考核方式

1.通过编制培训前后期调查问卷,编制培训成果检测表,通过任务驱动、方案执行、档案管理、多方反馈、深度访谈等形式进行质量监控。

2.培训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员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8.教研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八

专业引领,行政推动

为了提升朝阳区教师素质,朝阳区教工委、教委领导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采取了诸多措施。

依托“双名工程”,实施导师带教。朝阳区围绕全区“人才强教”战略实施的“双名工程”,着力培养了一批名校长和名教师。在北京市第二届初中教师基本功培训展示活动中,以特级教师为龙头的学科骨干发挥了强有力的学术引领作用,一批接受带教的学员成为展示活动中的杰出成员。

落实“头雁计划”,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我们实施“头雁计划”,着力提升教研员素质。一是举办院校培训,二是坚持专题研讨,三是开展对外交流,四是落实一线评馈,促使教研员提升其教研服务水平。教研员队伍业务能力的整体提升促进了教研工作质量的提升,为全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切实保障。

拓宽渠道,创新机制

以提升教研活动有效性为目标,我们创新自主模式、联片模式、支撑模式等三种基本教研模式,探索网络教研新型形式,着力构建高效教研机制,支撑教师专业发展。

创新教研模式。我们通过联片模式教研帮助教师在片内之间集体备课、交流反思、深入研讨,促进片区内教师教研资源共享;通过支撑模式教研促进农村和薄弱校学科骨干教师发展,增强校本教研的有效性;通过自主模式教研促进优质校自主规划、自主发展,建设教研个性平台,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扩大优质教学资源辐射范围。

创新教研形式。为更好地促进区域教学均衡化的推进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深入发展,我们组建网络教研室,搭建网络教研平台,开展网上备课、远程协助等网络教研形式,促进了区域优质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应用。

学科统筹,城乡兼顾

教研中心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抓手,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学科教学设计为中心,开展多样化区域教研活动,引导各校聚焦课堂,深入开展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指导学校自主学科建设。为了加强学校学科建设,我们修订了朝阳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指导意见》《教研组长培训条例》;对学科教研组长开展培训,进行全区优秀教研组评选;为学校搭建制度框架,加快教师专业发展。我们还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中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深化学科课堂教学研究,加强学科教学优质资源库建设,创新学科建设评价方法。

强化区域协作均衡发展。我们高度关注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建设教研基地校,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教研基本功;依托朝阳教委“学校共同体”行动,通过组建“教研协作组”“教研共同体”,促进优质校与薄弱校的教师实现教研资源共享、信息互动。

朝阳教研中心高度重视教师基本功提升工作,新课改以来每年都开展区、校两级教师基本功主题培训与展示活动,采用“部门联动,立足实际,岗位练兵,面向全体,练用结合”策略,开展学科课程标准培训、教学设计评比等活动,培养了一批专业能力扎实的教师。

本届展示活动中,我们认真制定了全区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全区教师全员参与基本功笔试。为给更多的教师提供促进专业发展的平台,选派参加本届初中教师教学基本功市级展示的教师时我们全部启用新人,精心设计参赛选手培训课程,培养了72名具备教育创意能力的参赛教师,充分展示了朝阳教师的风采。

教育要内涵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内涵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常抓不懈,为打造高素质的朝阳教师队伍而不懈努力。

9.教研员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篇九

坦白地说,我是第一次参加教研员培训学习,对我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对教研员的职责认识还模糊不清。这次学习,使我了解了教研员工作的宗旨,教研员的岗位要求,在新时期里,教研工作如何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怎样有效地推动教育基础改革,促进发展等等。使自己找准了角色,找准了位置,明确了责任,明确了目标。

可几天的培训,我却茫然了,感觉到心头的压力很大,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一个老师到一个教研员的差距!教研员是教师中的教师,是教学中的评价者、监督者、管理者、研究者,是教学改革的带头人,肩负着教育的重任。我想:自己要成长为一名教研员,还要不断地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有经验的教研员学习,并注意与自身的工作联系,活学活用,逐渐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

10.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篇十

短短几天的培训学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以说是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一次难忘的学习交流。期间对凉州区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在这些勤恳敬业老师的发言中,虽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却流露出一种朴实真诚、谦虚好学,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使我在这次学习中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作为教师,不仅是一个学者,更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以局内人的身份“进入”生活本身,“入乎其内”,根据教学现场当时的“内在真实”,来展示教学的真实面貌。

在教育这个舞台上每天发生着许许多多平凡的和不平凡的教学故事,这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发生、出现、遭遇、处理过的各种事件,不是瞬间即逝,无足轻重,淡无痕迹的,它会长久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教育教学。从培训中老师所谈的这些亲身经历的事件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得到很多大启发,甚至产生了心灵的震撼。

培训内容中,对加强师德师风、教师专业化成长建设的内容,我有很多感受。

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师风,是教师的行为规范。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随令不行。”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这些都是师德师风的体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研员呢?,通过培训,我认为,“先做师之生,再做师之友、后做师之师”。

一个兼职教研员只有热爱学生,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责任地关心教师的成长,敬岗爱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为师之友。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的,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和睦共处的教师。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

在这里,许多老师敬岗爱业的事迹常常感动着我。尤其是很多教研员,他们是真正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献给教育,这样的老师非常值得我学习。相比之下,自己也觉得有些惭愧。在多年的教导工作中,我注重了教育行政工作,仿佛没有真正走进教研中去。没有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去了解

他们怎么想,为什么这么做,往往是事情有了苗头,出现了征兆,才去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往往使自己的工作显得被动,还得不到教师的理解;有时和教师交谈太少,整天忙于各类繁杂的教学琐事,各顾各的。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要立足我的本职工作,努力地做好一名有为有位的新时期的教职员,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挤时间抓教研。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在勤学善思中创新工作实效,在反思中抓到新的增长点。树立好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教师、严父、”的形象,多和学生交朋友,多促膝谈心,多加强团队的建设,多多学习教育理论,多多完成各项分析报告。真正走进教师、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她们健康成长。让我们的教师都有“沉下去”、“走出去”、“坐下去”、“钻进去”的意识。

通过培训学习,我坚定了自己“教书育人”的思想,更坚定了学校教育要很抓教研的工作,要逐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去做,完善自己。要坚定不移地热爱自己的教学事业。“做一天蜡烛,就要发一天光;做一只春蚕,就要吐一寸丝。”这是我的教育观和思想观。要有一种教师的使命感。因为我深深地懂得: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悟、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需要以强烈地使命感为基础的,是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做代价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辛劳,甘于付出,甘于无怨。

通过培训,我懂得了怎样去爱学生。“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研员,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爱、善爱,去关爱教师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的成果。“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所有的教师。

通过一周的学习,使我深感自己肩负的是重担,也清楚地看到了差距:与先进单位的差距,与兄弟单位的差距。要想缩小这些差距,我只能不断地深入学习与实践,经常进行教研反思,总结教研经验,摸索出适合我校的教研规律,在反思中促进成长,在学习中促进成长。

通过培训,要鼓励自己“不断地去学习”,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他人的新经验,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强化“自育”意识,勤学苦练,做到“问道在先”,积极开展新课改下的教育教研工作。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知道一位优秀的教师成长是离不开反思,反思让我们认识了自身在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反思让我们认识到了只有努力,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做好一名教师,只有做好一名教师,才能有资格做好教研员。作为教研员,不能只懂得一些知识就行了,要有坚实的理论“底色”。

通过培训,我感觉自身的差距很大。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与他们优秀的教研员相比,不足很明显,今后只有快马加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研修能力才能不虚此次的培训。

总之通过这几天培训学习。确实学到了不少新鲜的知识,时间虽然紧了一点,但我觉得这次的收获不菲。正所谓“有限的时间,学到无穷的智慧”。我感觉到这次区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作这样的安排,真心地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我又一次找到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新的发展方向,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时时处处以师德规范自己,协调开展相关学科的教研工作,总结推广课改和教研成果。选择教研职业实现自己的价值。是我新的选择!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我明白,“教研员”这一称谓不会带给人太多的荣誉,却有无尽的责任,那该是何等沉重。我深信,我将因此而振作精神,在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宽、更远。

11.教研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一

园本教研是一种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和研究方式,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途径。它以全面提高保教质量为目的,以解决保教实践中的问题为起点,选择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我园在开展园本培训活动的过程中,发现教师们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教师将教研活动当作一种任务来完成,而没有意识到教研活动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何意义,教研活动仅是一种被动、接受式的教研活动。

如何转变教师观念,提高园本培训的有效性?将接受式的教研活动导向参与式教研,提高园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园从教研活动的形式上入手,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以此促进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上课、听课、评课——以教学实践为主的教研

组织教学是教师最主要的专业技能之一,课上得怎样,往往成为评价一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标准,因此,提高教师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就成为园本培训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在以教学实践为主的教研活动中,我园以领域教学和游戏活动为突破口,每月安排一次常规教学观摩,教师们在上课、听课、评课的互动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为了帮助教师们提高听课的有效性,我园设计了教学观摩观察记录表,在表格中会注明本次观摩活动研讨的思路和方向以及需要教师观察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在组织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等。有了主导方向,到了评课环节,教师们参与的积极性自然提高,在研讨的过程中,会发现每个人都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对教师灵活转变教育机制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例如在一次语言观摩活动中,执教教师组织的是中班儿歌《小兔子开铺子》,教师为活动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景,请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儿歌中的小动物,表演儿歌内容……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对引入环节的情景设置有很多异议,有教师认为这样直截了当呈现了儿歌内容,利于幼儿理解、掌握儿歌;有教师认为儿歌本身简短,句式重复出现,小动物的数量与购买的商品数量逐一增多,小兔子店铺中所卖商品数量逐一减少,对于中班下期的孩子来说是没有难度的,可以以图片的形式直接引入活动;有教师认为可以将开始环节的引入部分放到活动的最后环节,让幼儿也来开铺子体验游戏的快乐,在买与卖的过程中,学习量词、学习与他人交往……经过大家的讨论,最后,该教师调整教学思路,进行第二次的观摩研讨,取得很不错的效果。教师通过教学观摩研讨,逐步形成反思—实践—反思的自觉行为,不同观点之间的对话,盘活着信息,使教师获得属于自己实践经验的积极建构,提高教学能力。

二、提问、讨论、交流——以解决问题为主的教研

教师的工作不只是组织教育教学,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都是需要教师关注的。教师在组织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何解决?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过一个诸葛亮”,集体的作用就凸显而出。为了解决教师们的问题,我园开设留言板,可以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写在留言板上,由专人进行记录。每月由各年段从中挑选几个热点话题,年段长组织本年段的教师进行讨论整理后在全园分享会上,派一名代表交流本年段的看法,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启发。

例如,有一名教师在留言板上写到“为什么折纸活动最后都是老师在帮孩子们折呀?怎么教?”。分享会上,老师们说“可以让家长多配合”“要让孩子们学会看步骤图”“老师示范折纸的纸张一定要大一些,孩子们才看得清楚”……分享交流結束后,我们再请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分别示范演示折纸作品“钢琴”,通过对比,教师们发现讲解示范这一环节,教师的语言很重要,有美术特长的教师讲解到位,让人一听就明白。这种以解决问题为主的教研活动来源于教师,紧密联系实际,教师们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教育智慧,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更高。

三、专业、引领、示范——以经验分享为主的教研

教师队伍的发展需要专业的引领,专业的引领需要有专长的教师。在教师队伍中,有的教师擅长美术教学,有的教师擅长做家长工作,有的教师善于培养幼儿常规,有的教师擅长做好幼儿的保育工作……我园充分挖掘这些专长教师的资源,让这些教师举办经验分享会,向教师们介绍自己的做法。由于角色的转变,教师从受培训者变成培训者,一定会以主人翁的态度,精心准备,将自己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整理归纳,与同事们分享,而在与他人分享的过程,自己也得到进步。

例如老教师黄英玲跟大家分享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时,其中说到,在每一次要表演新故事之前,她都会先将故事改编成小剧本,然后在剧本上注明什么地方可以加上唱歌、什么地方可以投放一些辅助材料增加故事情节……这种来源于教学一线的、具有针对性的经验介绍让教师们获得了相互间的真正经验,取长补短,盘活了属于个别教师的优秀教学资源,实现着教师间有效的合作与经验的共享。

四、培训、思考、碰撞——以案例分析为主的教研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就需要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了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掌握教育前沿的动态,才能不断完善、提升自我。过去“你讲我听”、“你说我做”的传统培训方式,局限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了避免教师在培训中“参而不与”。我园在进行教研活动中适当借鉴了这种方式,在集中园本培训后,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思想的碰撞,然后组于组之间再进行交流,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再围绕问题找出解决的策略,以达成共识。

例如,在一次园本培训《教师的有效备课》中,教师们学习了有效备课的几个重要元素,然后围绕数学案例“学习5的组成”,分组对案例的目标、活动环节的设计、教师的问题设计等进行分析,展开讨论,发现该案例“活动目标的制定没有抓住重点,缺乏阶段性;活动材料单一,缺少层次性;活动环节未能层层深入……”最后各组重新调整教学活动设计。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将理论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教研活动的成效由此可见。

12.浅析新入职市场调研员培训 篇十二

关键词:培训,新入职,培训效果

新入职市场调研员培训, 是企业向新进调研员介绍企业背景情况、根据企业的调研要求塑造新调研员行为方式的过程, 也是新入职调研员熟悉企业环境、了解自身工作职责, 为今后更好的工作而做准备的过程。本文所阐述的市场调研员是企业的兼职人员, 他们的身份大多为大学生, 这就决定了对他们培训的特殊性。

一、新入职市场调研员培训的重要性

1、有利于市场调研员今后工作的顺利进行。

市场调研员直属于企业的市场调研组, 主要职责是按照公司要求, 检查销售人员的工作情况, 包括产品陈列位置、价格、最低库存等等, 其检查结果与销售人员的奖金息息相关。因此, 销售人员为了自己的利益, 有时在市场调研员检查时会在某种程度上为难他们, 甚至于想“买通”调研员。此时, 若市场调研员没有很好的坚持检查原则, 那么其工作也将失去原有的意义。所以如何在坚持检查原则的同时, 又能将与销售人员的关系处理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培训, 市场调研人员可充分了解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 解答心中的疑惑, 正确处理与销售人员的关系, 顺利开展检查工作。

2、有利于公司发现人才。

市场调研员在检查时, 记录不仅是公司产品还有竞争产品, 因而对产品销售情况会有一个自己的判断, 比如陈列位置如何、产品价格与竞品相比是否适宜、产品是否注意先进先出等等。通过适当的培训, 调研人员在发现这些问题后, 在每次的检查结束后, 就可以做成一个报告, 针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一些建议, 帮助销售人员更好的工作。因为市场调研员大多是学生, 因此, 公司可以根据调研员的这些反馈来发现优秀人才, 在其毕业后留用。

3、降低人员流动率。

对于新入职调研员来说, 当获得一个实习机会时, 都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因此当实际工作和预期存在差异时, 就会引起他们的不满, 这会成为他们离职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入职之前, 需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 使他们对公司的历史和文化、工作职责等有个基本了解, 找到自己的工作归属感, 带动其主动性、积极性, 并在工作中取得成就, 从而减少人员流动。既可降低劳动力和管理成本, 又有利于市场调研组的人员稳定及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工作中的典型问题分析

在对新入职调研员的培训过程中, 通过对一些典型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提高培训效果。

1、在平时的工作中, 没有人员监督其工作。

市场调研员作为市场调研组中一员, 是分散在各个城市的, 大部分城市只有1-2名调研员。在平时工作中, 他们直接与销售同事接触, 其工作数据、信息等通过电话、邮件向其主管汇报。由于没有人员监督其工作, 他们很有可能出现偷懒、甚至被销售人员“买通”等情况。因此, 他们工作认真、有效与否, 在一定程度上是靠其个人自觉性。所以, 在对新入职调研员进行培训时, 需对其个人责任心、处理事情的态度上有一个综合评定。

2、实际工作与期望之间的落差。

市场调研员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枯燥无味的、辛苦的, 而且十分耗费时间, 这就需要他们安排好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关系。新入职调研员若一开始对工作没有正确的认识, 在经过初期的好奇后, 可能会对工作产生不满, 从而造成懈怠工作、离职等行为的发生。对公司而言, 所获得的信息准确率就会降低、成本也会增加。因此, 在培训过程中, 就必须清楚明了的向其阐述工作的意义, 让其了解这份工作的价值, 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以免在实际工作时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

3、遇事不及时汇报, 想当然的解决问题。

市场调研员检查时,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从而可能出现调研员遇事不及时汇报, 仅根据主观判断来解决问题。有些情况下, 他们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是有违市场调研组的原则的。所以, 在培训中, 要向新入职调研员明确说明, 当对工作事宜产生疑惑, 即使是自认为很小的事情, 也要及时的向主管或其他调研员咨询, 正确的解决问题, 今后才能更好的工作。

三、提升新入职市场调研员培训效果的建议

1、从战略视角进行新入职调研员的培训。

通过将新入职调研员培训与企业战略目标实现、企业价值认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结合起来, 让调研员找到工作的意义, 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 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

2、重视沟通能力培训。

通过有效的沟通能力的培训, 一方面, 新入职调研员可以加强与指导者的沟通, 对培训内容有更好的理解, 更快地掌握相关技能;同时也有利于市场调研组的团队建设, 一个良好的团队环境, 对今后工作大有裨益;另一方面, 良好的沟通能力, 有利于日后他们与销售人员的接触, 帮助他们在准确完成工作的同时与销售人员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3、加强新入职调研员培训效果的调研和反馈。

首先, 完善调研反馈体系, 尽量使每个调研员都得到公平对待, 同时鼓励新入职调研员提出建议, 并给出相关答复。其次, 对表现优秀的调研员给予适当奖励, 对不按公司要求执行工作的调研员给予一定的惩罚。最后, 相关负责人员应就有关调研员反应的关键问题, 做出合理的回答, 并做相应的总结, 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丽, 张晨.《如何提高新员工培训效果》.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 (1) .[1]王丽, 张晨.《如何提高新员工培训效果》.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 (1) .

[2]解婷.《浅谈科研院所新员工入职培训》.人力资源开发.2010 (11) .[2]解婷.《浅谈科研院所新员工入职培训》.人力资源开发.2010 (11) .

[3]关一.《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中国商界.2009 (5) .[3]关一.《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中国商界.2009 (5) .

13.——北京全区教研员培训心得 篇十三

——北京全区教研员培训心得

呼玛县教师进修校

王翠梅

带着各级领导对我们的信任和对呼玛教研工作再提升的希望,我很荣幸地参加了本次学习班,感谢地区教育学院为我们创造的去北京培训学习的好机会,本次我们接受了一次有史以来质量最高的培训,给我们教研员今后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教研理念,同时也澄清了我本人原来的一些模糊认识,使我对教研员这个角色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下面我把本次学习的体会和大家汇报一下:

(一)明确了做为教研员在听课评课中如何准备、观察、记录、分析、反馈、反思、调研、规划的问题。

在听课评课中做为教研员不但要听教师教学教了什么,如何教的,教学计划是否与教学实际情况相符,为什么有些内容或方法能够按计划完成,而有些却不能?还要去听学生,学生学了什么?效果如何?不同的学生有什么不同的反应怎样?出乎意料的事件如何处理等,明确了在评课中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充分肯定教师的成绩和进步。指出问题时要有理、有据、有度,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不要武断的下结论。要就事说事,结合具体的问题谈,不要推论和全盘否定教师的工作。

(二)通过本次学习重新认识了教研员的工作特点:

首先,做为教研员应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研究者,教师的合作者与指导者,承担着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评估者,同时还应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参谋和助手。

其次,做为教研员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即管理素养(教育活动组织与管理的经验和能力)。研究素养(教育实践研究的方法和经验,教育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基础素养(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对教学技能的熟练掌握,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深入理解)。

第三,做为教研员还要具备四套话语系统,教学的话语系统(即能上课——熟练地从事教学工作);实践研究的话语系统(能与一线教师讨论、分享经验并指导、帮助解决实践的问题);学术的话语系统(能在学术研究活动中开展研究工作和进行学术表达);行政的话语系统(能协助行政管理者推进教学工作)。

第四,课程改革对教研员的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研员是新课程的诠释者、研究者、执行者和传递者,是基层教师教学业务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是学科教研与发展的规划者,是学生学业水平的监控者,同时为教育行政领导教育决策提供建议。”课程改革带给教研员的不是角色的变化,而是专业品质、专业素养的新要求;明确了做为教研员还要有更强的专业批判性和反思精神,更强的实践研究能力,更精深的学科素养,对教育的整体理解及对教育价值敏感。

(三)明确了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更加认识到不能用一堂课来评定教师的教学好与坏、水平高与低。

认识到

1、听老师的一节课,并进行好与坏,或者水平高与低的评判,并将其作为优秀教师评定的依据,不仅不公平,也不合理。因为具备良好胜任特征的教师未必就是好教师,教学效能还受教师职业道德、动机态度、人格、勤奋等多种

1因素影响。教师业绩评估关键是看教师的过程性表现及教学成绩。能否适合学生的学习,学生是否对本学科有兴趣,适合学生才是最好的。

2、45分钟的一堂课只是教学的一个部分。而实际上教学是一个复杂和完整的过程,它从了解课程与内容、所教学生、资源与条件开始,经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等多个环节才能完成。只观察教学实施,对其它环节关注不足,是导致当前教师教学理论素养提升慢、教学实效差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学习认识到:评价教师的教学要从全程意义上来分析和评判,既考察教师如何教及效果,还要关注教师如何设计教学及其背后的理念,关注教师如何评价学生学习的进展,关注教师如何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与改进。在指导教师不如意的课堂上让教师每节课改变一点点。在评价一节好的课堂时看学生是否自己发展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积极主动地自主建构,教师还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多一些激励的语言,将使学生越学越好,因此好的课堂根本不是说出来的,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好的课堂是教师全部素质的挥洒。

(四)进一步明确了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的工作方向:

即加强对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的引导,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改变教研文化;扎根于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加强反思性研究,重构课程实践系统,推进课程改革实践;生成新的课程实践理论和模式,促进课程理论的本土化。

(五)通过本次学习我在思考以下问题,并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去尝试。

1、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对教研员的挑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教师可以与一些具有权威性的专家进行直接的对话研究,这样对教研员面临着挑战,如果我们不变化,权威性就会受到冲击,同时教师自身的发展对我们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做为教研员必须有丰厚的知识,才能去与教师交流,去培养更好的教师,权威不是靠身份树立的,而是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树立起来的,让教师信服自己就要比教师知道的多,研究的比教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随时学习,随地学习,随需要学习。

2、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如何评价教师的课堂是有效课堂教学;

3、如何去指导教师并与教师一道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使教师努力去超越自己,具有多学科知识,完成好政治课的教研工作;

4、如何培养一、二个适合呼玛政治课教学的优秀骨干教师;

5、如何在调研工作中使自己成为一名指导教师改进教学,带领教师共同学习,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教研员;

6、如何起到示范、引领、带领、辐射的作用,帮助教师讲出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学生喜欢的好课;

7、如何全方位的听课、评课,指导教师及时发现教师讲课中的不足,更好的提高评课能力;

8、如何评价教师的课是好课,好课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教学是好的教学;

9、如何建构属于自己学科,适合本校教师发展的知识树体系;

10、如何进行研修活动的策划与准备,如何让教师有准备的介入到教研活动中,高质量地研究教材,研究课堂。

14.教研组长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四

可以这么说,这次培训是给我县全体教研员很好的充电。

教研员顾名思义,就是指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人员。作为教研员,在课改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怎样去调整好自已的心态,摆好排已的位置,如何去应对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一步强化教研员的职责,提升教研工作能力,使教研工作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这是一个舍得大家关注和引起重视的热点话题。

记得这次培训,蔡运慎主任作《中小学科研课题的研究和管理》专题讲座时,他以缜密的理论思维方式和超前的意识以及生动有力的案例,使我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的讲座给我们今后去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辟了新的路子。

教研员怎样去听课评课,这是对教研员最根本的要求。而王斌老师的《教研员怎样听课评课》专题报告是一个很好的解读。他以从事教育教学几十年且来自最基层的有效经验,为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课。的确,听课评课,在众人看来,似乎容易,其实不然,它不仅要讲究方法和技巧,还包含着以人为本的哲理。对于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以及不同的对象,只有采取不同的策略和多维度的点评方式,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有利于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提高他们自身的教学水平。这一点,我作为老教研员深有同感。

网络时代,教育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网络教研。陈泽良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当今网络教研的地位,与其功能作用。过去单一的传统教研已被打破,我们不仅要构建一个强大的教研平台,而且还必须培养一大批懂得运用、熟练操作的教研员,使他们成为网络教研的领头军。这又是教研员的重大课题和严峻的挑战。

陈生发副校长在谈到有效教研时,他针对当今的教研教学现状作了全面的剖析,并用“困惑、感悟、期待”六个字来概括。值得在座的听者深思。

海南省研训院的陈夫义院长的互动式讲座值得提倡,周积昀副院长的幽默令人兴奋不已。他们的专题报告全面地诠释了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出现的误区。为我解开了课程实施中产生的困惑。改变了我过去的一些看法,消除了曾经的顾虑,增强了对课程改革的信心。

15.教研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五

一、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和培养

所谓外部学习动机就是指因学习的外部后果而引起的学习动机, 它与知识本身、学习活动没有内在联系, 只是把学习作为实现某种目标的手段, 成为外部诱因。例如:为了达到实现自己的理想, 为了取得好成绩。学习中有了外部学习动机, 才有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物理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 还有不少繁杂的分析和计算等, 要完成这些学习任务, 必须培养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或增强学习动机的强度, 才能有毅力、有恒心克服困难, 坚持完成整个学习过程。

目的教育是培养外部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新课程教学目标三维度的提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使目的教育更见成效。在“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学中, 新教材的做法是,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更注重能力的培养, 而在学物理中获得的诸如理解、综合分析、计算等许多能力, 不论他以后是否从事的是物理方面的工作, 都会使他终身受用的, 这样学生对学物理的目的就有了更广阔长久的认识。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中, 新教材的做法是,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领悟和欣赏物理学家怎样看待自然界中的事物, 怎样说明自然界如何运行的, 其融入了科学思想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 使学生学得轻松, 提高了目的教育的成效, 外部学习动机更易培养。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中, 教材也有大量创新, 特别是在内容编排和呈现方式上, 在关注科学思想、科学过程、情、态、价以及在引导学习方式改变方面, 都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也为教师的创新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大的空间, 使目的教育更见成效。

二、内部学习动机的作用和培养

所谓内部学习动机是指由于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引发的动机的满足, 学生努力学习仅仅因为他们感兴趣或是在学习中获得兴趣, 学起来有味, 从而产生强有力的认识内驱力。这种内驱力就是一种指向学习任务的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还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激发后, 他不仅乐意学而且思路开阔、学习效率高, 正如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中, 注重分析思路和方法的渗透, 着力展现“重过程”, 让学生感悟一个求知的过程, 一种思想方法, 一种用“已知”求解“未知”的精妙, 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重新发现知识的过程, 当发现和创造的乐趣伴随着学生时,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内部学习动机。

新教材在大体继承了原教材知识结构的同时, 更重视提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许多好素材, 介绍的科学内容不再是独立的冷冰冰的公式和法则, 更要使学生通过科学内容看到其背后人的智力活动与人的情感。例如在“万有引力定律”中, 学生在了解到第谷为描述行星的运动积累了近万个观测数据的时候, 会像所有人一样感到头疼;开普勒把这么繁杂的数据变成了简洁的三句话;而牛顿更高明, 他揭示了以上万个观测数据中蕴藏着的极其重大的“天机”——万有引力定律……这些, 使人眼前一亮, 豁然开朗, 这时学生的体验是高兴、佩服和激动, 这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从而产生强烈的内部学习动机。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要达到掌握“知识与技能”这一主要目标, 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从实验中激发内部学习动机。第一, 新教材许多内容增添了实验, 有效地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获得感知,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第二, 新教材增多了实验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帮助学生认识现象的本质, 例如“牛顿第三定律”一节中增加了“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的演示实验, 能深层次、多角度地阐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使难点不难学, 学起来轻松而有趣;第三, 新教材更侧重通过探究实验, 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创新设计实验、重新发现知识的过程。例如将原教材“牛顿第二定律”演示实验改良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探究实验, 当学生面临着“如何找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困难时, 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找出它们两两之间的关系, 在探索过程中逐一解决“怎样提供和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怎样综合实验的最后结果”等问题, 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实验探索过程中, 能使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 不仅内部学习动机强烈, 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16.让自主学习走进我们的校本教研 篇十六

关键词:自主学习;校本教研;总结提升

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十几年,各种课程改革浪潮让人“应接不暇”。面对各种思潮,除了拍手叫好之外,我们得到的太少了。由此我想到:当课堂教学蒙上“功利”的色彩时,我们的教育便“太精彩了”,也“太虚了”。当然,有些不是我们能够左右得了的。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把课上得简简单单,应该去掉那些中看不中用的浮华,回到教育的本质。本着这种思想,我带领本组成员走进了本学期的校本教研。

一、主题的确定

教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仔细看一下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利用媒体手段,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力求授课“前有孕伏,中有发展,后有开拓”。但是,有些教师似乎根本不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领悟能力,每时每刻搀扶着学生学习数学,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会有大的提高。所以,教会学生学习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势在必行。因此,本学期我们组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订校本教研主题:布置有效课前任务,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二、实践中选课

根据学校的时间安排,我们的首轮课例定在第三单元。但究竟定在哪一节,组内成员产生了分歧:有的教师认为,应该定在第一节——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因为是起始课,不受时间限制;有的老师认为,应该选定“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一节,原因是比较有趣味性;还有的老师认为,应该选定“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众所周知,数学计算意义不好讲,而且也很难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了更方便,同时也为了挑战自己,我们决定将《买文具》——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作为我们首轮课例。

三、预习中了解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能更好地自主学习,我根据内容设计出课前预习指导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然后进行检查。发现学生不会总结整数乘法的意义,也看不懂用面积模型表示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根据课堂内容,设计出内容简单的分层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其中基础练习,同桌互相检查;提高练习,教师个别指导。但练习时间不足,学生没有练习完,这无疑不是一个遗憾。

四、研讨中收获

叶老师:从课堂点滴处可以看到小组活动已经坚持很长时间,已经初具规模,学生能在交流中得到提高;可惜的是没有展示学生作品。

崔老师:教者思想比较前卫,小组内交流可以看出学生训练有素;教者应用微课有一定作用,效果很好。

史老师:教师注重开发微课,进行多方面的准备,课堂体现算法多样化;能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更好地组织语言,做到语言准确、简洁。

李主任:质朴平实的一节课。从中流露出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在高效的探究中完成课堂目标。但应关注细节:如0.2×4与第三种方法相同,应给孩子更充分时间追问,让学生说清楚;增加质疑环节,让其他小组提出质疑补充。

裴主任:是一节平实的课。值得商榷:小数乘整数意义淡化概念教学;小组汇报,要做到小组成员都参加,微课运用比较到位,但为了增加学生探究能力,0.4×3可以不在预习卡中体现,实现提升。

五、反思中提高

1.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究其原因,一是受教学内容影响,學生主动探究意识不强;二是受教学时间影响,没有完全放开让学生讨论、交流;三是预习卡的设计不够开放,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四是教师牵引过多,教者完全依据预习卡,看似很顺畅,但学生一直是跟着教师在学习。

2.课堂没有精彩的生成。余文森教授说过,真正的好课不是教师出彩,而是学生出彩。在本节课中,一直是教师牵引学生,学生的思维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精彩的提问和思考很少,这也是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

3.教学准备不够充分。预习卡应该更开放一些;板书设计不能完全体现课的主题,没有考虑到电子白板的应用困难;课件制作比较粗糙,尤其是练习题的设计,内容单一。

4.微课的运用效果值得思考。根据本节课内容,我制作了简单的微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视频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一个问题一直很纠结:那就是看视频会浪费一些时间,而且又属于教师讲授,是否会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反复权衡了利弊,我决定在课堂上播放微课。我认为,不管效果怎样,但我做了,就应该让学生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得到一点收获都是值得的。虽然浪费了一些时间,但看到学生观看微课时的那种认真劲儿和兴奋劲儿,我觉得我的微课发挥作用了。

总之,本次教研活动已经结束,但我们的探索并未终止。在教学中会发现更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我们只有边思索,边探究,才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周之容.校本教研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0).

17.职校教师教研学习培训管理制度 篇十七

一、学校教研活动制度

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实现教师高水平,教学高质量,办学有特色,就必须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扎实有效地搞好教研活动,特制定学校教研活动制度:

1、学期初,教务处须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订学校的教研计划,学科教研组要制订组的教研工作计划和活动安排。要求具体详实,切实可行、严禁形式化、任务性、应付检查。

2、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两周定时活动一次。按照活动计划研究材料,讨论新课程标准,说课做课评课,试卷分析,研究科研课题,教学经验交流等等。杜绝走过场、熬时间,要落实到实处。有详细活动记录。

3、建立各学科师徒队伍,组织新老挂钩,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助新老师熟悉业务,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4、“四课活动”经常化。每学期每位教师做一次汇报课,每学科搞一次研究课,学校组织一次优质课评选,组织一次观摩课。力争每学期都能涌现出新的教学能手。

5、同年级同学科要坚持集体备课(详细要求令附),在每位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共同分析研究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分析重点难点,切磋教学方法,探讨双基训练和能力培养。

6、教研组要详实记载每次教研活动的情况,及时向教务处报告工作,反馈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以便于领导改进工作。

7、学期末,教研组和教导处要写好教研工作总结,教师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教研论文和教研活动的心得体会,存入学校业务档案。教导处要整理编辑论文集交流或推荐到报刊、出版社发表。对教科研有突出成绩的个人或教研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中的不足,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更深刻的领会教材及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更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更灵活地实施教学方法,更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特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1、集体备课要定时、定主讲人。

2、以同年级同学科为集体备课组,其他学科可以打破年级阶限,由备课组长组织,任何教师不得缺席。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要主动参与活动。

3、集体备课内容要求:要做到“五备”: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练习。“五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课型与方法、统一练习与作业。与此同时,发挥各个的特长与优势,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与特色,体现个人加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4、所有教师都要在集体备课前认真钻研教材,阅读其他参考资料,明确本章节与其他章节、其他学科的关系及所处的地位。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为集体备课,深入切磋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5、集体备课首先由主讲教师介绍讲课的内容,叙述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整体构思、理论框架、重点和难点、逻辑结构、内涵外延、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提出疑难问题,讲明注意事项。然后同参加备课的教师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补充完善,达成共识。

6、考试命题也是集体备课地一项重要内容,对考试的题型、题量、知识点、检测形式等需要教研组集体教师各抒己见,优中选优确定最佳考试命题。

7、考试结束后的试卷分析,仍需要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共同反思,根据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查找教学中地不足,共同想措施补救。

8、集体备课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效果,每月底将备课记录和备课方案交教导处汇总存档。

三、教师听课评课制度

为了深入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学习交流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新课程改革得以更好的实施,特制定听课、评课活动制度:

(一)、听课数量

1、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副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

2、教导主任、副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

3、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4、科任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

5、学校组织教师到校外听优秀教师讲课,每学期一次以上。

(二)、听课要求

1、学校组织比武课、示范课、观摩课,全体教师必须全参加听课,学校领导要在听课活动中善于发现和培养优秀教学能手,树立典型,带动全体。

2、教研组组织的青年教师汇报课,学科带头人的实验课、研究课,本组教师必须全部参加听课,且在听课前认真熟悉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以便听课时抓住重点和关键。

3、学校领导听推门课,可不事先通知,随时到教室听课,同时检查授课与教学进度、教案是否相符。教师个人听课可自行联系安排。

4、听课教师必须提前进教室,态度要认真虚心,不能有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如带手机进教室)。要认真写好教学全过程的听课记录,有听课时间、班级、授课人、课题,有课堂某一环节的评析和全部的课堂评价。

5、听课杜绝走形式,不能为应付检查而抄袭他人听课笔记或假造听课笔记。

6、听课后对教学效果差、学生和家长反映强烈的教师,领导和教研组长要实行跟踪听课指导,帮助改进,限期提高。

7、教导处要定期检查教师的听课情况,并记入教师的业务考核档案。

(三)、评课要求

1、评课时先由执教教师自我评价,找出成功与不足之处,促使执教者加强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课后反思,激发全意进取,改进教学的内在动力。

2、听课教师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善于发现教师讲课中的优点,充分肯定。根据自己的见解,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要有深度,不许光唱赞歌,浮在表面。

3、在充分评议的基础上,有评课组织者全面客观地做出总结,使教师在听课、评课过程中得到提高。

4、检查听课记录,要注重对评课意见的检查。如果评课敷衍了事,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视为不合格。

四、教育教学工作过程性督查制度

加强教学的过程性督查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现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

1、定期检查、指导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辅导、考试评价等情况,并进行评估指导。学期末,要对教师备课、上课、案例研究、专题研究、撰写教学随笔和论文总结等业务质量开展自评、互评,进行表彰鼓励。每学期至少要对全校的教学质量进行一次分析研讨,研究、制定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2、制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安排,监控教学计划(进度)、教案(讲稿)、课标落实、学生学习状态与水平等日常教学工作。利用检查、评比、展示、交流等形式监控实验课材料、专业知识集、学生作业、后进生辅导、教学质量分析、试卷等。做好教学全面工作的监控与指导。

3、校级行政以听推门课的形式为主,对教学的重点工作监控与指导。

4、每学期教师根据个人教学研究情况,可提出“汇报课”申请,由教导处组织教学管理人员、教研人员、家长等多方进行视导与评价;通过视导了解教学中的优势和问题。对研究成效显著、教学效果好的老师,总结推广其教学研究经验。对尚存在不足的老师,及时指导其改进教学方法。

(二)、建立教学质量检测评估制度

要把教学质量检测与教学工作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以卷面测试的结果作为评定学校、教师和学生业绩的唯一依据。

1、班级、学科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定项评比活动,以此加强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监控。

2、每学期安排对指定的年级、班级抽取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1-2次监控测试,测试形式可采用书面测试、口试或操作测试;组织开展学科单项竞赛活动;及时进行教学质量分析,了解教学情况,督查指导教师的教学。

3、进行教师、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他们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的教学态度、专业水平和能力,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质量等方面的认可程度,以此来评估、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五、教学工作的办公会例会制度

例会是研究和布署教学工作的例行会议,是常规教学管理的一种形式。为保证我校教学工作的正常秩序,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校教学办公例会是学校教学、科研的具体业务会议,由分管教学校领导主持召开,教务处和各教研组组长参加。

(二)、会议主要内容

1、学习、传达上级部门有关教学问题的重要精神。

2、贯彻落实学校党委会议、校长办公会有关教学方面的议决事项。

3、汇报教学工作的落实情况。

4、安排近期教学中心工作。

5、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管理措施。

6、通报、交流教学情况,研究解决教学工作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

7、研究科研问题。

8、研究拟定教学计划方案,提交校务会议通过。

(三)、教学例会议题由教务处收集并报主持人审定。

(四)、会议原则上每两周召开一次,周五下午进行。

(五)、会务工作由教务处负责。

六、教职工教学例会制度

为了提高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会议主题

1、主要部署和检查各项教学工作,及时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落实整改措施。

2、主要研究和落实上级分派的各项教学任务,布置和检查各项教学工作和研究决定。

3、传达上级教育部门有关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工作方面的文件精神,学习交流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最新动态等。

4.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讨论。

5、组织业务学习。

(二)、会议时间、地点

每周组织一次,安排在周一下午两节课后,地点:学校会议室。

(三)、参加人员

全体干部教师

(四)、会议由校长主持、教导处作具体总结部署。

七、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一)、指导思想:以教师的发展为本

(二)、实施计划纲要

1、青年教师培养对象为35周岁以下的教师。目前首要任务是加强近五年参加工作的新教师的培养。

2、对新教师培养按类别、定目标、分阶段进行。

①培养类别:常规教学工作培训、班主任工作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及科研理论与实践的培训。

②培养阶段及其目标:

第一步,学上课。新教师参加工作的第一年,要适应学科教学各项工作,掌握学校工作的一般规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谦虚谨慎、勤奋努力、初步掌握教学常规和教学基本功。熟悉教学课程标准和教材;懂得课堂设计;能够调控课堂。学习班主任教育及管理工作。能初步应用教育技术服务教学。

第二步,会上课。在教学第二年要对照落实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严格按教学规律办事,突出学科教学特点,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完善教学办法,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掌握教学基本功。得到学生的信任,力争考评“合格”。力争可接任班主任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及理论服务和指导教学。

第三步上好课。在教学第三年要理论联系实际,在课标的指导下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工作,在吸收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研究课堂教学最优化,争创优质课,教学基本功全部达到合格。胜任班主任工作。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进行教改教研实践。

第四步,独当一面。五年左右教育教学基本功熟练扎实,教育教学思想先进,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善于学习研究,有很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水平高。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针对教学实践,开展课研活动和教育创新,成为教育改革和研究的探索者、实践者。能在学校工作中成为教育教学和科研骨干。

3、培养工作实施措施

组建“一对一结对子”的帮带关系,落实教学工作培训。

在学科教学中,由教导处指定一个同年级同学科的骨干教师为指导教师,与一个新任教师结成“一对一”的师徒帮带关系到。特殊情况下指定同科跨年级的骨干教师为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要指导青年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理解熟悉教学课程标准、教材,进行教法指导,全程指导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具体包括:A,教学计划的制定及总结的书写;B,备课及教案书写;C,作业批阅及学生学习评价;D,课堂教学过程的指导(说课,跟踪听课、评课);E,了解学情及教学辅导等。

指导教师每两周至少跟踪听课一节,用专用听课笔记记载,做好说课,评课等指导工作。

培养对象每周至少听指导教师的课2节,用专用听课笔记载,作好听课笔记。培训教师要对评课意见如实记录。

18.教研员启动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八

海口市遵谭中心小学

周仁戒

7月20日——24日,海南省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员启动培训已经结束,为期四天半的学习生活,路云等几位专家的报告以丰富的理论、精彩的典型案例分析,阐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研员应该具备什么素质,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研员。我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研员,聆听了专家的报告,心潮澎湃,收获甚多。下面就谈谈本次培训的几点体会:

一、教研员角色的定位

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陆云老师说:“教研员是评价者,监督者,管理者和研究者。”陆云老师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教研员在课程改革中有了明确的定位,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他还说:“教研是服务,服务于教师专业的发展,服务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教研是船,教学就是水;如果教研是树,教学就是土。”陆老师的这两句话指出了教研员所担当的角色与学校教学息息相关,教研必须服务于教学而又高于教学。

二、不断学习,提高素养

山东教育学院的李家栋老师说:“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研员,就要多读书。”李老师的话不禁使我想起老师常说这么一句话“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研员,要指导教师的课堂,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就必须有“长流水”。这就要求教研员本身要多读书,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只有多读书,才能满足教研员自我发展的需要,才能有助于消除教研员职业倦怠,才能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扎根教育的实践

广西南宁教研室的莫彬老师说“教研员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必须扎根于教育实践,要做好校本教研的榜样。” 莫彬老师的话告诉我们教研员要注重实践,做实实在在的工作。从他的话中我领悟到了一个教研员必须做到:

(一)、每学期要认真制订教研工作计划,按计划有序地开展我镇小学语文教研工作。

(二)、要深入学校听课、评课,加强与老师的对话。

(三)、组织开展集体备课与课堂观摩研讨活动。

(四)、每学期坚持上一节“下水课”。

(五)、多上网学习、交流。

(六)、做好本学科的总结以及个人业务材料的归档。

19.教研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九

一、行动学习的内涵

随着学习科学的发展, 人们对成人学习过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出现了各种学习理论如经验学习论、情景学习论、共同体学习论等。行动学习理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出现并不断发展起来的, 它具备现代学习的诸多特征, 集以上各种学习理论的优势, 是一种符合成人认知特征的学习理论。行动学习的理念来源于管理学领域, 最早是由英国管理学家Ravens提出并运用于企业培训管理人才, 后经其他学者进一步完善形成较为成熟的学习理念与方法。最为全面地概括行动学习内涵的定义则是由麦吉尔和贝蒂 (Mc Gill&Beaty) 提出的即行动学习是为以完成预定的工作为目的, 在同事的持续不断地反思与学习的过程。行动学习中, 学习者将工作中遇到的重要的实际问题带到学习小组, 在其他成员的支持下解决问题, 参与者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反思已有的经验, 得到学习和提高。[2]由此可见, 行动学习的组织要素包括学习者、问题、学习小组, 而学习者又包括问题提出者、支持者、小组协调者等, 其过程要素则包括发现问题、反思问题、改进计划和实施计划。行动学习将学习既看作是一个过程, 也是一个专业发展项目, 其实施一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小组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小组成员相互支持, 同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 其内涵可以用公式L=P+Q来表示, 即学习 (Learning) 是程序性的知识 (Programmed Knowledge) 和具有洞察力的疑问 (Questioning Insight) 的综合。[3]

行动学习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由Kolb提出的经验学习循环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由具体经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行动应用所组成的完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学习者首先通过参与获得体验;接着通过交流、讨论分析体验、并对之进行思考和评价;然后, 学习者把反思和观察到的结果进一步抽象, 形成一般性的结论;最后, 学习者还要在新的情境中检验结论假设的正确性。如果检验得以证实, 学习则暂告结束;如果检验没有得到证实, 将会导致新一轮的具体体验, 一个新的学习循环又开始了。[4]此外, 社会建构理论、学习共同体理论、知识管理理论等与行动学习的理念也密切相关。行动学习具有反思性、参与性、实践性、合作性等主要特征, 其学习过程体现了反思实践、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的基本要素。

二、英语教师与教研员的行动学习模式

尽管行动学习在企业管理人员培训领域的运用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 但其运用于教师教育还是近几年的事情, 且多运用与培训教师的信息化技能, 近年来也有关于运用行动学习增强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顾名思义, 教师行动学习就是由教师作为学习主体组织和参与的行动学习。英语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具备丰富的经验,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实际的问题和困惑, 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效果有时并不理想, 因此就需要同事的帮助。行动学习小组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共同体, 在这一共同体中教师的实际问题通过集体的讨论逐渐明晰化, 并在其他成员的帮助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英语教师行动学习小组一般应包括一线教师、教研员和教育管理人员等。一线英语教师将实际教学问题带到学习小组, 在教研员的引导下教师们对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和研讨并最终形成初步的解决方案, 在经过教学实践检验后小组成员再次聚在一起总结问题并改进方案, 如此形成不断的循环。

根据行动学习的操作流程, 英语教师开展行动学习首先要组建学习小组。行动学习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 一般以6~8人为宜, 成员来源应尽可能做到多样化, 具体而言就是要考虑到不同成员的加入, 如一线英语教师、英语教研员、学校管理人员等。而在一线教师中也应该使其来源尽量多样, 要努力吸纳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和不同年级教师的参与。行动学习小组一旦得以组建就必须开展定期的研讨学习活动, 这就需要主持人的组织。英语教师行动学习的主持人可以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 也可以由小组中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或教研组长担任, 主持人的任务在于合理安排研讨的时间、地点, 调整小组学习的进度, 评估学习的效果等。此外, 为保证教师学习不囿于低水平重复, 英语教师行动学习也需要促进者的参与, 这里的促进者一般由资深英语教师或英语学科专家担任。教研员作为学校英语课程的规划者本身就是英语学科专家, 可在教师行动学习中发挥引领作用, 因此是担任促进者的最佳人选。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小组确定研讨话题, 引导小组讨论的深入进行, 并从问题解决方案上给一线教师具体指导。然而, 教研员对教师行动学习的促进身份并非一成不变, 随着行动学习的开展, 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得以提高, 教研员所起的促进作用也逐渐趋于弱化。按照赫伦 (Heron) 所提出的促进模式, 学习小组将由最初的促进者与学习者的等级模式发展到学习者的自我管理模式。[5]英语教师行动学习的最理想状态应该由教师自我引导与管理, 但由于部分一线教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缺乏, 自我引领在行动学习的初级阶段很难做到, 因此就需要教研员的专业引导与协助。

在具体的英语教师行动学习中, 教师会将各种教学问题带入学习小组, 主持人要从这些问题中找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组织小组成员开展研讨学习。如在英语教学中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教师对学生课堂的“沉默现象”感到困惑。学生们由于种种原因英语课上不愿意开口说英语, 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的课堂互动效果会大受影响。教师对这一课堂现象都有切身体会, 也曾试图通过一定的方法加以改进, 这些就构成了教师的先前经验, 对于他们开展小组行动学习具有积极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线教师们献言献策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 如组织学生口头汇报、将课堂英语口语表达与平时成绩挂钩等。教研员对这些方案进行理论分析, 指出其中的可行之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之后教师将最终确立的方案付诸于教学实践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反思和参与新一轮行动学习;而教研员也对此过程实施观察评估, 最终达到提高教学的共同目标。整个行动学习的过程可如图1所示:

三、基于行动学习的英语教师与教研员专业发展

通过上述模式可以看出, 在行动学习的过程中英语教师加深了对教学问题的理解, 为更好地解决教学问题奠定了基础;同时, 教师们在反思实践中也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能。教研员通过对教师学习的引领对一线英语教学加深了认识, 获得了实践性知识;而学校管理人员也通过行动学习对本校英语教学总体状况有了进一步了解, 从教研员那里也获得了其他学校在英语教学改革方面的举措和进展, 这对于制定相关英语教学管理制定、积极倡导英语教学改革都有促进作用。由此可见, 英语教师行动学习使得参与其中的各类人员都获得了收益, 尤其对于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的专业发展大有裨益。

1. 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从一线英语教师来看, 行动学习可以从教师反思意识的提高、实践性知识的增长以及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等几个方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 行动学习促进了教师反思意识的形成和提高。教师将具体的教学问题带到行动学习小组本身就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开展不断地反思;而在行动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获得了学习体验, 其反思意识也得以不断提高。[6]其次, 英语教师行动学习有助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增长。实践知识来源于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 是一种隐性的默会知识, 是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知识基础的核心, 其获取必须要求作为主体的教师的积极参与, 而行动学习所强调的主体参与性正符合这一特点。最后, 行动学习还有助于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出于自身意愿和共同兴趣组成的学习群体, 在这一群体中教师通过共同参与教育实践或研讨理论知识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不仅有利于英语教师个体知识的丰富和自主发展意识的增强, 还能够促进教师合作文化的建设。英语教师在行动学习中不仅需要和同伴交流, 还需要和专家共同研讨, 学习小组为了解决问题致力于合作学习, 其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这一共同体对于教师形成开放式的专业发展态度、对于整个学校的英语教学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2. 英语教研员的专业发展

如前所述, 教研员的专业发展在基础教育领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被忽视的研究话题, 这对英语学科也不例外。事实上, 教研员一般由优秀教师出身, 具备教师发展的切身经验, 同时也具备丰富的英语学科理论知识。作为英语课程改革的规划者和监督者, 教研员的专业水平对于英语教学至关重要, 其专业发展值得重视。在行动学习中, 作为促进者的教研员一方面加深了对一线教师实际英语教学的了解, 增加了他们实践性知识, 有利于提高教研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另一方面, 通过与教师在行动学习小组中的交流互动, 教研员也增强了反思意识, 为他们更好地反思英语教学、更好地思考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基础。在与教师的合作学习中, 教研员积累了大量指导一线教师开展教学实践与行动研究的经验, 这为教研员参与教师培训、成长为合格的教师教育者做好了准备。在行动学习中, 教研员与教师形成一种互信、互惠、开放平等的合作关系, 以具体教学问题为中介, 通过反思、讨论、实践等方式不断构建自己的专业内涵, 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

在行动学习中, 英语教师与教研员在合作探究中通过情感与认知互动实现了各自的专业发展, 两者互相协助、互为促进, 整个过程可如图2所示。

由此可见, 在教师与教研员共同参与的行动学习中, 教师构建了互信、互助的学习团队, 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学习共同体, 提高了反思、教学、研究与合作的能力;而教研员则提高了与一线教师的沟通技巧, 增强了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7]双方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互动的专业发展, 这一发展模式对于提高整个学校的英语教学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四、结语

综上, 行动学习为英语教师与教研员的互动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可行途径。然而, 要保证这一学习模式对双方专业发展的共同促进作用, 在实施英语教师行动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 要注意行动学习小组中一线英语教师与教研员的合理构成与搭配。在选择一线教师加入行动学习小组时要考虑教师职称、教龄分布;同时还要考虑教研员的专业引领能力, 争取吸收资深教研员加入学习小组。其次, 行动学习小组中应营造一种公平和谐的学习氛围, 以确保各成员之间特别是教师与教研员之间开诚布公地开展交流, 使参与学习的所有成员都能互相学习有所收获, 这需要学习小组主持人的合理安排与干预。最后, 行动学习要求参与人员定期参加研讨学习, 这就需要英语教师所在学校和教研员所在教研室的大力支持, 并尽可能努力形成相对稳定的学习计划, 以确保英语教师与教研员参与行动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参考文献

[1]崔允漷.论教研室的定位与教研员的专业发展.上海教育科研, 2009 (8) .

[2]伊恩·麦吉尔, 利兹·贝蒂.行动学习法.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

[3]Revans, R.Action Learning:Its Origins and Nature.Brookfield:Gower Press, 1997.

[4]Kolb, D.Experienti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New Jersey:Prentice-Hall.1984.

[5]秦旭芳.行动学习法中促进者的身份和作用——教师培训中的培训者.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4 (9) .

[6]王栋.教师行动学习的内涵、特征及其意义.当代教师教育, 2011 (6) .

上一篇:2023年度工作总结会议主持词下一篇:工业设计毕业答辩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