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整理(精选6篇)
1.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整理 篇一
中共一大:
1.在上海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2.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中共二大:
1.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制定了最低纲领,也就是现阶段的纲领,即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2.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注意:最高纲领还是一大时候确立的,记忆的时候不用记纲领内容
中共三大:
1.保持共产党的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注意: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才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南昌起义:
1.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八七会议:
1.总结了南昌起义失败的教训
2.纠正陈独秀右倾的错误
3.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秋收起义
1.在这之后,毛泽东创办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三湾改编:
1.军队改编-----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古田会议:
1.人民军队的建设问题
2.重申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遵义会议:
1.核心是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
2.结束左倾错误,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3.中国第一次独自运用马克思列宁注意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4.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瓦窑堡会议:
.1.决定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改“工农共和国”为“人民共和国” 3.坚持无产阶级领导
洛川会议: 1.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2.确立减租减息为解决抗战时期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3.坚持无产阶级领导
中共七大:
1.《论联合政府》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2.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七届二中全会:
1.工作中心由农村到城市
2.党的中心任务是恢复生产和发展
3.农业国转化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化为社会主义社会 4.两个务必: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务必艰苦奋斗
中共八大:
1.指出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经济上提倡稳步发展,反对保守冒进 3.文化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政治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八大二次会议:
1.大跃进开始咯,确定了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2.注意,从这个阶段开始,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
十一届三中全会:
1.改革开放
2.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 3.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注意: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十二大: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式确立
3.确立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
十三大:
1.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南巡讲话:
1.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三个有利于标准核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十四大:
1.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诗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大:
1.确定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依法治国为基本方略,确立了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分配制度
十六大:
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十七大: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 篇二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9月~1959年4月)一次会议(1954年9月)
二次会议(1955年7月)
三次会议(1956年6月)
四次会议(1957年6月)
五次会议(1958年2月)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9年4月~1965年1月)一次会议(1959年4月)
二次会议(1960年3~4月)
三次会议(1962年3~4月)
四次会议(1963年11~12月)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9年4月~1965年1月)
一次会议(1964年12月~1965年1月)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75年1月~1978年3月)一次会议(1975年1月)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78年3月~1983年6月)一次会议(1978年2月~3月)二次会议(1979年6月~7月)三次会议(1980年8月~9月)四次会议(1981年11月~12月)五次会议(1982年11月~12月)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83年6月~1988年4月)一次会议(1983年6月)
二次会议(1984年5月)
三次会议(1985年3月~4月)四次会议(1986年3月~4月)五次会议(1987年3月~4月)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88年4月~1993年3月)一次会议(1988年3月~4月)
二次会议(1989年3月~4月)
三次会议(1990年3月~4月)
四次会议(1991年3月~4月)
五次会议(1992年3月~4月)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
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
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
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
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98年3月~2003年3月)
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
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
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5日)
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
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03年3月~)
一次会议(2003年3月)
二次会议(2004年3月)
三次会议(2005年3月)
1、届:因为一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换届选举中央委员,大会完毕也就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所以几届几中的届是第几届委员的届,而非第几次会议。比如十七届一中全会,并不是因为十七大才叫十七届,而是因为十七大产生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的全体会议才叫十七届。可能有人要说,这有什么区别?当然,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但这并不代表没区别。假设一种不太可能的情况,由于某种原因,某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换届流产,那么会后老一届中央委员的全体会议只能延续上一届的“届”。例:党的19999届中央委员已经开了5次全会(19999届五中全会),而在第20000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没能换届成功,中央委员还是第19999届的,那么他们在此后召开的全体会议只能叫19999届六中全会,而不能叫20000届一中全会。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新的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每届任期5年。但由于政治运动等原因,九大直到1969年才召开,而十大、十一大均比党章规定提前一年召开,到了1982年的十二大及以后各次党代会,才真正按“八大”确定的党章的规定,5年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我们某次党代会的中央委员会议为“几届几中全会”。
2.“中”:是指中共中央委员会议,如“七届二中全会”就是指七大的党代表选出来的中央委员召开的第二次中央委员会议。
八大二次会议全称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八大二中全会 全称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第一个是全国的党代表参加,第二个是全部的中央委员参加。
一、党的会议
1、全国代表大会
全国代表大会5年召开一次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六大”
2、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简称中央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简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解释: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意思是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的第五次全体会议)
二、人大会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简称: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开的第三次会)
2、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
(简称: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解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的人大常委会委员开的第22次会)
三、政协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简称: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解释:政协全国委员会第十届委员开的第三次会)
历任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1954年9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毛泽东(1954年9月27日—1959年4月27日)
刘少奇(1959年4月27日—1968年10月31日)
宋庆龄,董必武(1968年10月31日—1972年2月24日)(副主席代行主席的职权)董必武(1972年2月24日—1975年1月17日)(以代主席名义行主席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
宋庆龄(1981年5月16日授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2年以后)
李先念(1983年6月18日—1988年4月8日)
杨尚昆(1988年4月8日—1993年3月27日)
江泽民(1993年3月27日—2003年3月15日)
胡锦涛(2003年3月15日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机构中的一种。自1954年开始设立。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它对外代表国家。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第六十二条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最多可连任两届,根据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必须是年满45周岁并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实践上则同时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以上的高级干部。
宪法第三章第二节界定了主席的职责与义务。主席的主要权力包括,根据全国人大和其常委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和国务院其它组成人员、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动员令、授予国家勋章;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事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批准或废除与外国缔约等。
按宪法,主席职务仅仅是象征性的国家的元首。如果主席同时任别的职务,其实际权力则来自其他职务,自杨尚昆开始,国家主席一般都兼任中央军委主席或副主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如果国家主席出缺,由国家副主席继任;如果正副主席都出缺,则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代理主席职位至新的国家正副主席人选产生为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设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4年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此时只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一职;1954年国家主席的设立至1975年第二部宪法对国家主席的撤消;自1975年国家主席在宪法上的缺位至1982年第四部宪法对国家主席的恢复;以及1982年至今国家主席制度的稳步发展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新中国建国初期到1954年,在国家机构体系中,没有设置专门的国家主席,行使国家主席职权的国家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设主席1名(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6名,委员56名,秘书长1名。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和领导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工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不是国家元首,而只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过在实际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行使了一部分属于国家元首的职权。因此,在新中国建立至1954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就相当于国家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置国家主席开始于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规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下设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取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国家主席是政治体制中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既是国家的代表,又是国家的象征。同时第一部宪法还对国家主席的产生、任期、地位和职权等一系列问题予以明确的规定。
1954年至1965年,中国的国家主席制度基本上得到正常运转。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分别担任国家主席和副主席。1959年和1965年,刘少奇两次当选为国家主席。在1954年至1965年期间,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了大批的法律法令,召开了多次国务会议,接见外国使节,并进行了其他许多有关的职务活动。1966年至1975年间,由于担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迫害致死,国家主席职位长期处于空缺状态。
取消国家主席时期。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部宪法。宪法正式取消了国家主席的建制。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三部宪法。该部宪法仍然坚持不设置国家主席。不过,1978年宪法把1954年宪法所规定的由国家主席行使的一些职权,包括:接受外国使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和法令,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同外国缔结的条约,授予国家的荣誉称号的重要职权,改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行使。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四部宪法,恢复设置国家主席、副主席。1982年宪法于1988年4月、1993年3月、1999年3月和2005年4月经过了四次修正,每次都继续坚持国家主席、副主席的设置,从而使国家主席制度得到确立。
第一届(1954年——1959年)毛~~泽~~东为国家主席
第二届(1959年——1965年)刘~~少~~奇为国家主席
第三届(1965年——1975年)刘~~少~~奇为国家主席
第四届(1975年——1978年)未设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五届(1978年——1983年)未设国家主席,叶~~剑~~英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华~~国~~峰为国务院总理
第六届(1983年——1988年)李 先 念为国家主席
第七届(1988年——1993年)杨 尚 昆为国家主席
第八届(1993年——1998年)江 泽 民为国家主席
第九届(1998年——2003年)江 泽 民为国家主席
第十届(2003年——至今)胡 锦 涛为国家主席
军委主席:
毛泽东(1949年10月~1954年9月)
邓小平(1983年6月~1988年4月)
邓小平(1988年4月~1993年3月)
江泽民(1993年3月~1998年3月)
江泽民(1998年3月~2003年3月)
胡锦涛(2005年3月~2010年3月)
中央局书记:陈独秀(1921年7月中共一大选举产生)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1922年7月中共二大选举产生)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1925年1月中共四大推选)
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1927年4月至5月中共五大推选)
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1928年6月至7月中共六大选举产生)
(注:1931年向忠发被国民党逮捕杀害后,由王明代理)
中共中央总书记:博古(秦邦宪)(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洛甫)(1935年1月遵义会议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45年6月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产生)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56年9月中共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69年4月中共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73年8月中共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1977年7月十届三中全会追认)
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1977年8月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1982年9月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1987年11月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992年10月19日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997年9月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3.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整理 篇三
1、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上海→南湖,13人,代表全国50多
名党员
2、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上海,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
3、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广州,近40人,代表全国420名党
员
4、四大: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上海,20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
5、五大: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武汉,82人,代表全国57967名
党员
6、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莫斯科,142人,其中有表决权的正式代表为84人
7、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延安 杨家岭,755人,其中正
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名党员
8、八大:1956年9月15日~27日,北京,1026人,代表全国1073万名
党员
9、九大:1969年4月1~24日,北京,出席代表1512人,代表全国2200
万名党员
10、十大:1973年8月24~28日,北京,1249人,代表全国2800万名党
员
11、十一大:1977年8月12~18日,北京,出席代表1510人,代表全国3500
多万名党员
12、十二大:1982年9月1~11日,北京,出席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
149人,代表全国3965万多党员
13、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北京,1936人,特邀代表61
人,代表全国4600余万名党员
14、十四大:1992年10月12~18日,北京,2000人,代表5100多万共产
党员
15、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北京,2074人,代表5900多万共产
党员
16、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北京,2120人,代表6635.5万共产
党员
17、十七大:2007年10月,北京,7336.3万共产党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届,每一年召开一次,一般每年3
4.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整理 篇四
第一次:计划将军队总数由550万压缩到400万
新中国成立之时,解放军的总员额达到了550万人,基本上还是“小米加步枪”的以步兵为主体的陆军,没有空军,也没有海军,技术兵种也很少。1950年4月,中央决定将全军总员额由550万减至400万。
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精简工作未能继续进行,军队又进行了扩编,到1951年12月总人数增加到627万,是解放军历史上兵力最多的时期。
第二次:627万减至400万
1951年底,国内大规模剿匪作战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已转入阵地防御作战阶段,出现了比较稳定的形势,中央军委决定于1952年再次对解放军进行大规模精简整编。
1952年精简工作全面展开,至年底结束,全军总人数降为400万余人。第三次:减至320万
朝鲜停战和国内大规模的剿匪作战基本结束后,1953年8月28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面对国民经济一五计划全面展开等大好形势,决定对人民解放军再一次进行精简整编。
此次精简工作到1955年底顺利结束。全军兵力精简到了大概320多万人。第四次:降为240万
1956年9月,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降低军政费用占国家财政开支的比重。中央军委1957年1月召开扩大会议,确定全军总人数再裁减1/3。
这次精简工作从1957年开始到1958年底结束,全军总人数降为240万。在步兵减少的同时,海、空军和特种兵得到了加强,占到全军总人数的32%。
第五次:裁军计划流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军队数量再次大幅度上升。1975年,解放军总人数高达610万。为了解决比例失调和部队臃肿问题,1975年6月至7月,中央军委决定3年内将军队减少60万人。
但是随着“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在全国展开,这次裁军随之夭折。第六次:继续完成第五次精简整编任务
1980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大力精简机关,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8月15日,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精简方案,精简机关,压缩军队员额,减少保障部队和非战斗人员。这次精简还裁并了各级机关的重叠机构,撤销了省军区独立师,部分野战军步兵师改为简编师。
第七次:军队总员额减至400余万
1982年9月,中央军委下发精简方案,将军委炮兵、装甲兵、工程兵机关改为总参下辖的炮兵部、装甲兵部、工程兵部;军区直属的炮兵、坦克和野战工兵部队,大部划归陆军的军内建制;将铁道兵并入铁道部;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到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所驻省、自治区、直辖市。
至此,中国军队总员额减至400余万人。第八次:裁减员额百万
1985年7月11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转发了军队精简方案。根据方案要求,这次精简整编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压缩军队总员额,全军总人数减少100万。到1987年,百万大裁军的浩大工程基本完成,解放军总员额为300万人。
与裁军同步,陆军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部队等新兵种,以及预备役部队相继成立。陆军中技术兵种比例首次超过步兵,人民军队迈出由摩托化向机械化转型的关键一步。
第九次:裁减员额50万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在80年代裁军100万的基础上,将在今后3年内再裁军50万。到1999年底,裁军50万的任务已经完成。
第十次:裁减员额20万
2003年,中国宣布将在“九五”期间裁减军队员额50万的基础上,2005年前再裁减20万,使军队总规模降至230万。
第十一次:裁减员额30万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裁军30万。如果这一计划完成,军队规模将保持在200万人左右。
5.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整理 篇五
存款基准利率 贷款基准利率
调整日期
调整前 调整后 幅度 调整前 调整后 幅度
2012年7月5日 3.25% 3.00%-0.25% 6.31% 6.00%-0.31% 2012年6月8日 3.50% 3.25%-0.25% 6.56% 6.31%-0.25% 2011年7月7日 3.25% 3.50% 0.25% 6.31% 6.56% 0.25% 2011年4月6日 3.00% 3.25% 0.25% 6.06% 6.31% 0.25% 2011年2月9日 2.75% 3.00% 0.25% 5.81% 6.06% 0.25% 2010年12月26
日
2.50% 2010年10月20
日
2.25% 2008年12月23
日
2.52% 2008年11月27
日
3.60% 2008年10月30
日
3.87% 2008年10月9
日
4.14% 2008年9月16
日
4.14% 2007年12月21
日
3.87% 2007年9月15
日
3.60% 2007年8月22
日
3.33% 2007年7月21
日
3.06% 2007年5月19
日
2.79% 2007年3月18
日
2.52% 2006年8月19
日
2.25% 2006年4月28
日
2.25% 2004年10月29
日
1.98% 2002年2月21
日 2.25% 2.75% 0.25% 2.50% 0.25% 2.25%-0.27% 2.52%-1.08% 3.60%-0.27% 3.87%-0.27% 4.14% 0.00% 4.14% 0.27% 3.87% 0.27% 3.60% 0.27% 3.33% 0.27% 3.06% 0.27% 2.79% 0.27% 2.52% 0.27% 2.25% 0.00% 2.25% 0.27% 1.98%-0.27% 5.56% 5.81% 5.31% 5.56% 5.58% 5.31% 6.66% 5.58% 6.93% 6.66% 7.20% 6.93% 7.47% 7.20% 7.29% 7.47% 7.02% 7.29% 6.84% 7.02% 6.57% 6.84% 6.39% 6.57% 6.12% 6.39% 5.85% 6.12% 5.58% 5.85% 5.31% 5.58% 5.85% 5.31% 0.25%
0.25%
-0.27%
-1.08%
-0.27%
-0.27%
-0.27%
0.18%
0.27%
0.18%
0.27%
0.18%
0.27%
0.27%
0.27%
0.27%
6.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整理 篇六
—从历次党章的修改看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的近九十多年间,历经十三次修改,共产生过十四部党章,而每一部党章的产生,每一次条文的改动,都曾经在党内外、国内外引起广泛而强烈的关注。因为,对党内,它是团结和统一的法权基础;对党外,它是人们判断共产党理念和实践活动的主要根据。这十四部渗透着历史烟云的党章文本,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到成熟的全部过程,记录着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和政治路线与时俱进的发展轨迹。
我们可以把中国共产党诞生起后的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1)民主革命的28年(1921-1949)(2)执政后的头29年(1949-1978)(3)改革开放的32年(1978-2010)。我将从这三个阶段内党章的制定和修改来探讨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奋斗历程与基本经验。
一、民主革命的28年(1921-1949)
(一)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1919年5月-1923年5月)。
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 》。这是党的历史上关于党的建设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纲领规定我们的党名为中国共产党,同时确定了推翻资本家阶级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等目标,明确了党的发展方向。1922年7月,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党章,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党的最高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至此,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开始了崭新的一页。三大修正党章基本是二大党章原来的结构的内容,只是个别条文的改动。
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初的几年里,我党先驱们积极领导群众运动,实践着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率领工人群众。从1922年1月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高潮开始兴起,到1923年2月,持续了13个月之久。在此期间,爆发罢工斗争100多次,参加罢工的人数达30万人以上。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极大地锻炼了无产阶级队伍,巩固了党的阶级基础。这些罢工大多数都取得了胜利。在这段时期,我党先驱们不畏艰险领导了许多工人运动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为工人阶级争得了许多利益,但由于中国工人阶级不够壮大,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势力不断反扑,制造了 “二七惨案”等一系列惨案,各地工会大部分被反动军警捣毁或封闭,许多工人领袖被逮捕或杀害。中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从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的事实中认识到:中国当时的反动势力非常强大,仅靠刚登上政治舞台的无产阶级的力量,要想实现“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愿望是不现实的。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起革命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1922年6月发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了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讨论了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正式确立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为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奠定了基础。
(二)大革命时期(1923年6月-1927年7月)。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这为大革命的失败埋下了种子。四大修正党章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的支部规定为党的基层单位。并规定从四大开始对中央委员会委员长的职务,改称为“总书记”;地方各级党的执行委员会的委员长职务,改称为“书记”。五大修正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这是在我们党的根本法规上,第一次出现民主集中制的提法,可以说“五大”党章最大的贡献就是建立起民主集中制原则。
大革命期间我党实现了与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公开分共、叛变革命,屠杀工农群众,大革命失败。从中我党深刻总结教训,总结了两条经验:
1、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陈独秀在革命后期强调“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对资产阶级采取“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右倾政策,以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压制工农运动、牺牲工农根本利益的方法来维持国共合作。
2、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还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只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没有一支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也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已对军事问题作了初步的探索,为以后创建人民军队,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作了必要的准备。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大革命,“准备好了红军的种子,准备好了红军的领导者即共产党,又准备好了参加过一次革命的民众。”①
(三)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1928年六大党章较以前几部党章,更加突出地强调了共产国际的领导。这主要是由于大革命失败对我党的打击较大。十月革命的胜利是武装起义的结果,所以我党充分认识到了武装的重要性,在苏俄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武装革命。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1928年底,全国各地的革命群众,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和残酷的屠杀政策,先后发动了100余次武装起义。但我六大党章中调了共产国际的领导,忽视了我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我国城市敌人的势力比较强大,取得胜利难度比较大,所以许多起义因为敌人的残酷镇压或准备不足而失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部分共产党人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农村,建立从村革命根据地,实行从村包围城市,在农村实行土地革命的策略。从此革命根据地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土地革命使广大贫困人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我党的阶级基础得到壮大。并在1931年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由于共产国际对我党的不切实际的领导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国的革命险些遭到断送。苏俄经验在我国的失败为我国走上独立自主的革命道路打下了①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9页。
基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经验教训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1937年8月-1949年9)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战争的需要我党继续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从1928年6月18日的“六大”开始到1945年4月23日“七大”在延安的召开,长达17年的时间才召开下一次党代会。在此期间我党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去国际社会的帮助下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我党于1945年4月23日在延安召开了中共“七大”,制定了七大党章。七大党章是我党独立自主制定的第一部党章。拥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在党章发展史上第一次增加了党章的总纲部分。总纲是党的最基本的政治纲领和组织纲领,是党章的前提和总则,是每一个党员“一切活动的准则”。总纲总结了党成立二十四年来的斗争经验,以简洁的文字阐明了党的性质与理论,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任务和特点,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方针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第二,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第三,特别强调了党的群众路线。
第四,更加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扩大党内民主和实行集中统一领导作了详细的规定。毛泽东思想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进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思想体系的成熟。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制定过七部党章。其中一大到六大制定的六部党章,都是在共产国际直接指导帮助下制定的,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幼年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些特点。1945年七大制定的党章,则是在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后由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制订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和党的建设上的完全成熟。
二、执政后的头29年(1949-1978)
(一)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1949-1966)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上半年,全国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中国的社会关系和形势与七大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时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来商讨新形势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已经实在必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并通过了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1956年9月26日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制定的第一部党章。新党章根据执政党的特点,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党章对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做出了许多新规定,强调在执政党的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针对党处于执政党地位的情况,强调“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此外,八大党章对党的组织机构也作了一些新的规定。如中央委员会除选举中央政治局以外,还选举中央政治局的常务委员会;八大党章还首次把“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写进党章。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政府进行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根据新党章的阐述建立起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并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
设:
1、开展国家的五年规划,并超额完成了“一五”和“二五”的生产任务。
2、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监察部门,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3、加强通统一战线的建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共八大党章是继七大党章之后又一部把马列主义建党理论同建党实践紧密结合,指导党的建设的根本大法。一方面,它符合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另一方面,又符合党的实际情况。
(二)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8)
1969年,中国共产党九大召开,1973年,十大召开。受十年文革影响,在九大体现了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方针。阶级斗争被无限放大,民主集中制的内容被取消,取消了五大以来设立的党的监察委员会,取而代之的是盲目的个人崇拜,党内民主遭到破坏。在九大党章中,甚至写入了“林彪同志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之类的内容,否定八大已经明确的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和党领导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在党员条件上,取消了党员权利和入党预备期,把八大党章规定的党员十条义务改变为“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五项接班人的条件。在组织原则上,取消了八大党章中关于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发挥下级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等条文。十大党章继续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并且强调“这样的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1977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的党章部分恢复了八大党章的内容,但是由于当时文革的影响依然存在,十一大党章并没有从根本上纠正左倾错误,继续沿用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这些错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得到彻底的纠正
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的经验:
1.国家发展的纲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优越性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认清当前国家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生产关系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而非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3.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制,突出民主。反对个人崇拜尤其个人专断,这对今后党的制度建设有相当重要的教训意义。
4.客观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遵循客观实际,不要认为谁掌握了“真理”,谁永远就是正确的。因此,要时时遵循客观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发扬马克思主义,反对经验主义。
三、改革开放的32年(1978-2010)
(一)文革后思想的拨乱反正——十二大党章。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新的党章。十二大党章以八大党章为基础,从根本上去除了九大、十大的错误理论,并根据新时期执政党的特点,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十二大党章确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十二大党章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十二
大党章摆脱了“九大”、“十大”个人崇拜的错误观点,给出“毛泽东思想”科学的定义,这是十二大党章重要的贡献。另外把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重大成果正式确定下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开始出现。可以说十二大党章是党的建设史上最完备的一个党章,以后历次党章的修改都是在十二大党章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历史地是十分重要的。
(二)改革开放的突飞猛进——十三大--十六大的党章修正
相比十二大党章,十三大党章修正没有太多变化,主要对十个条款的部分条文内容进行修改。1992年十四大在京召开。会议通过了党章修正案,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入党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指针。”总纲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写入了党章。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十四大党章为今后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1997年9月十五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
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同时党章也对邓小平理论有了明确的定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逐步形成的,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基础,是改革开放宏伟大业的行动指南。
(三)21世纪美丽开端——十六大和十七大
十五大召开以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11月,十六大在京胜利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新的党章修正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增入党章。新的党章还确定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谐”一词也被历史性地写入党的基本路线,这说明,我们的党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必将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党的十七大代表们认为,25年间,每一次党章修改都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品质。体现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党章修订清晰地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脉络。
四、总结
党章,是一个政党公开树立的旗帜,表达出全党的理论基础和政治主张,体现了全党的整体意志和共同理想。正是顺应全党的意志和人民的愿望,32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打开了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共党校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 新华网,中国共产党大事记
【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整理】推荐阅读:
中国共产党人08-12
共产党各种会议总结08-28
学习中国共产党员章程11-07
中国共产党代会大会总结08-30
中国共产党员先进性10-18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12-02
中国新闻史整理09-11
学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章的感悟09-04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演讲稿06-28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观后感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