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体育教学论文

2024-11-02

中专体育教学论文(精选8篇)

1.中专体育教学论文 篇一

中专体育课教学计划

1.前言

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同年国家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也取代了执行多年的《体育锻炼标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一个国家能够振兴,关键在于教育,成人高校肩负着各行各业职业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任。随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目前成人体育教学的模式的缺陷和不足已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必须对落后的成人体育教育进行教学改革。成人体育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独特的活动规律和鲜明的特点,但长期以来,成人体育教学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被许多成人高校当作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教学内容仍是按照一般普通院校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行。因此,研究高校成人体育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2.概念与分类

2.1成人体育教育的概念

成人教育是干部教育、职工教育、农民教育、社会教育的总称。它是实现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它以对各类从业人员进行各种适应性岗位培训为主要内容,在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方面发挥显著作用,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成人体育教育,即对成人高校包含的所有在校学生进行的体育教育。

据国家教育部统计,截止到7月1日全国成人高校共有569所,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约为560万人。但目前我国开设体育教学的成人高等院校不足总数量的20%,不管哪种形式的办学模式,体育教学在成人高等教育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2.2成人体育教育的对象分类

成教班的学生有的已参加工作,有的来自社会,也有应届毕业生。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受过一些基本体育教育的,也有一些可以说完全没有上过正规体育课的。年龄跨度大,集中在20-40岁,来源复杂。

3.我国成人体育教育的现状

3.1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体育课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的教学效果。目前大多数高校没有专门的成教生体育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沿用的是大学生本科或专科生体育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就大学本、专科生和成教生自身特点而言,有着较大的差异性。本科生大多在大一至大三开设体育课,年龄集中在18-22岁,专课生一般在大一至大二开设体育课,年龄集中在18-21岁间。这部分学生大都由高中直接进入大学;而成教生年龄跨度较大,从20-40岁不等,多数学生是参加工作后考入大学。因此,大学本科或专课体育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基本不适合成教生的体育教育。

从生理上来讲,成人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各个器官和感知觉有下降的趋势,身体各部分僵硬。那些大运动量、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对那些大龄人来说不是增强体质,而是对身体的摧残,对他们来说上体育课是非常头痛的问题。

从心理上来讲,有的人记忆力开始减退,但是思维判断和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意志坚韧并且有较强的自制力。但是由于年龄的不断增长,不愿意运动的心理占据上风,总认为体育课还是老一套,不过是在操场上跑、跳、投,又脏又累,还学不到一点知识,不如有空坐下来多看些书。而且大部分成教生上学时都抱有为了晋升、得到高学历、提高某方面的专业知识等等不同的目的,表现出单一的学习实用性,目的是提高某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能顺利拿到文凭才是关键,其他的都不重要。

许多成人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缺乏弹性,不能及时因教师的需要而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在教学时间上也缺乏弹性,没有充分考虑到脱产、半脱产或不脱产在职学习等各种形式的学习模式,这样就给大部分成人学生造成了困扰。

体育理论课不受重视。我国体育课程的理论课教学时数少,理论部分只占12%,课程内容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项目太多和缺乏整合,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是分开进行的,健康教育只偏重于生理、心理知识内容的灌输。而体育理论课讲授内容应主要是体育的目的、功能,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的作用,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学校体育卫生,体育保健,运动损伤的处理和身体运动的自我感觉监督等内容,涉及心理、性、情感、家庭、社会、环境及行为改变技巧等的内容有所欠缺。而很多成教生都已经参加了工作和成家立业,扮演的社会角色较普高生复杂,面临的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较大,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比较大,对这方面知识的需要比较迫切。

3.2课堂组织结构与教法

课堂组织依旧是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偏重于学校教育和班级授课。不分男女生、不管你学过没有、不论你的年龄大小,统一授课内容。这样不但得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且对部分学生身体是有害处的,这就容易引起学生对体育课的生畏,甚至讨厌上体育课。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一直遵循的是凯洛夫的五环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知识-布置课外作业。仍是讲解、示范、学生练习三步曲,千篇 一律,一个模式,一个宗旨,学生只能被动的练习,抹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感到厌倦,出现了:课上不爱练习篮球的学生,课外却在球场上打的热火朝天等情况。同时“一律化”、“齐步走”容易造成素质好、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素质差、基础差的学生“不消化”的现象,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厌倦并远离体育。

教学方法仍是注入式或填鸭式,忽视了体育本体和学生的主题体作用,忽视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及个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难以发挥。

在教学方式上缺乏创新,很少引进目前流行的开放式教学手段,缺乏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远程教学等手段流于形式。在教学手段与方法上还停留在灌输式的教学,技术课教学也多以授课教师先讲解师范,成教生再个体练习的模式,教学缺乏只管性和形象性,使教学变得机械呆板、枯燥乏味,教育手段无法适应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

教师应该将传授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指导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启发诱导、科学组织下开展体育教学,将学生组织起来,让学生活动起来,而不是重新回到“放羊式”的老路上去。在活动中进行指导和传授,尽可能不割裂学生的活动,从而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其次,结合全民健身运动,简化及娱乐化竞技运动项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3师资力量

体育教师严重短缺。成人学校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弱,专业、专职体育教师很少,兼职教师教学能力不强,而且一般对所兼体育课也不够重视,有的完全是应付了事。

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格外重视教师的职后再教育,而我国许多地区、学校的领导对体育教师的进修还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体育教师的进修还没有被作为教师的义务和教师该有的权利来对待,这极大地影响了体育教师参加成人教育的积极性。李岚清同志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有高质量的教师”,因此,建立一支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体育教师队伍,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迫在眉睫。

3.4 场地器材

目前成人高校普遍存在着运动场地器材不足的情况。通常只有3-5个篮球场,极少数拥有室内场地或田径场。近年有资料显示,有近70%成人高校的面积达不到国家的有关规定,体育场地设施存在着严重缺额,特别是大众喜爱的健身运动项目场馆。拥挤的场地,单调、简易的设施器材阻碍了体育教学在成人高校中的顺利进行。对大学生的调查研究表明,影响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第一位因素是缺乏体育场地。体育场地的紧张,也影响到体育教学。随着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成教生的人数也会大规模的增加,而体育场地设施在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度的增加,因此体育场地设施缺乏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这一情况,严重制约教学内容、项目的选择和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3.5评价体系与标准

成教生体育课程学习的评价过分注重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对于其他方面的能力比较忽视,而且评价标准一刀切,采用绝对评价,导致一些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恶情绪,使大多书学生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

在许多国家,如日、美、德、法、英等都非常重视个人参照评价方法,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努力程度和成绩提高的幅度等因素。因此,应坚持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如学习积极性、进步情况、努力程度等,实现考核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的相对评价的教学评价模式,即评价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即重视能力,更注重态度,使教学评价更加合理、客观。

4.措施

4.1改革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1)确定成人教育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目的、任务。

2)改革课程设置。以素质教育为指针,贯彻终身教育的思想。充分考虑成教生的身心特点,制定出符合成教生身心特点的课程安排,积极开发成教生对体育课科目学习的兴趣;

3)精选教材,教材要反映成人教育的特点,根据教学条件,确定教材的数量和难度,并不断更新教材,实现教材的科学化,现代化。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从大众健身考虑,应选择难度不大、易于开展、锻炼价值高、终身能够收益的运动项目;

4)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

4.2改革课堂组织结构与教法,以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形式代替体育课

1)实行俱乐部式的体育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课时安排计划,在正常的教学时间不开体育课,学生也不用上体育课,而是以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形式代替体育课;

2)学生参与俱乐部实行双向选择,即自由选择选择教练员以及自由选择训练项目。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任何的教练员,通过查阅体育教师的资料,了解教练员的专项是什么,在哪些方面有特长,了解他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等,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教练员;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强、弱项、特长等因素选择训练内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足,为了提高某方面能力而选择。因为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选择的项目,这就保证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教师将传授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指导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活动起来;

4)充分发挥体育课的特殊德育功能,实现教书育人;有资料显示,阿根廷政府鼓励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虽然只有极少数成材,但真正的目的是避免青年学生接触毒;

4.3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加强成人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扩大教师队伍;

2)重视教师的职后再教育,定期派送老师去学习深造;

3)加强对体育教师或教练员的评定,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实行末尾淘汰制

4.4提高场地器材利用率,多开展一些对场地器材要求比较低的项目

1)加大对场地器材的经费投入;

2)延长场地的开放时间,将成教生与普通学生的上课时间进行协调安排,尽可能的在有限的场地里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

3)充分考虑成教生的身心特点,并着眼于未来和学校的实际,传授一些学生在离开校园后,在工作岗位、社区和家庭中能够开展和易于开展的项目。如选择一些适合各个年龄层次的人、对场地要求比较低的休闲娱乐项目,如体育舞蹈、飞镖、羽毛球、游泳、趣味排球、趣味足球、趣味网球、趣味篮球等。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解决部分学校场地设施缺乏的困境;

4)增加理论课的课时,加强学生对体育理论的学习

4.5制定新的评价模式与标准

1)采用俱乐部学分制的考核办法。根据具体项目可开设初级、中级和高级班,(如初级班2个学分,中级班3个学分,高级班4个学分),限定学生毕业时必须要达到的体育学分数;

2)对体育成绩的评价,采用到课情况、技术考核、参加健身俱乐部活动记录、以及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习积极性、进步情况、努力程度)四个板块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式;

3)制定不同项目的难以程度标准,使学生在了解教学内容、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清楚训练到什么程度可以达到及格、良好或优秀;

4)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任一个所学过的专项技术进行考核;

5)学生只要是参与了俱乐部组织的训练,竞赛等活动达到一定的次数或取得一定的名次,就可以得到额外的加分;

6)加强对体育教师或教练员的评定。主要从教师的工作量、责任心、技术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从学生的角度还要看学生参与及训练的人数,训练的成绩水平及学生的满意率等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促使教练员保持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5.结论与建议

成人体育教育改革应立足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终身体育”的主导思想,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观念,以为国家培养健康的合格人才为目标,充分考虑成教生的身心特点,改革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更新课堂组织结构与教法,以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形式代替体育课, 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制定新的评价模式与标准。

有人认为,大学体育的目标应是:满足学生的不同体育需求,进一步打好终身体育的基础,锻炼身体,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成人高校体育体育教学也应注意结合实际,以增强学生体质和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将传授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树立终身的体育观。既追求近期效益,更要追求长远效益。培养学生基本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教会学生身体锻炼的方法,并使他们选择一、二个项目作为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

2.中专体育教学论文 篇二

1中专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分析

中专生的年龄大约在15岁到18岁之间,从外表上看,他们的体重、身高以及胸围已经与成年人非常接近,生长发育的进程也开始逐渐放缓,骨骼相对坚固,已经可以承受一些用力相对较大的运动负荷了,肌肉中的水分开始慢慢减少,同时无机盐、蛋白质的成分开始明显增多,肌肉开始朝着横向方向发展,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明显增强,力量明显增大,与此同时,随着胸腔、胸围的不断增大,他们的肺活量也开始明显增大。相关的科学研究表明,16岁男孩的肌肉力量与12岁男孩相比,已经超过一倍,在他们身高增长停止后一年左右的时间,他们的肌肉力量就会与正常成年人的水平相一致,所以说,15岁到18岁的年龄段是进行耐力训练和肌肉力量训练的最佳时期。

学生进入中专以后,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爱好得到进一步的分化,女生比较喜欢一些动作优美、轻快、运动强度不太大的体育项目,而男生喜欢一些运动强度较大的竞赛类活动。进入中专的女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女性特征已经非常明显,动作与以前相比变得不太灵活,他们面对一些技巧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会存在很多顾虑,尤其是在体育活动中这种情感表现的会更加明显。经过多年的体育教学我们发现,学校运动条件、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2]所以,中专体育教师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积极创建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课堂环境,创建一些富有体育运动特色的体育教学形式。

2中专体育教学开展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中专体育教学改革仍在进行之中,经过大量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发现,在中专体育教学中始终存在一些问题,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中专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变得困难重重,下面让我们针对中专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

2 . 1学校教学资源中的问题

虽然中专的教学资源正在不断的整合之中,但是校区教学在同步进行中,这时中专学校可能会存在一些校区不够等问题,在中专体育教学中需要的场地主要有乒乓球场、篮球场以及排球场等,很多学校因为要完善田径场地等原因,空间维度上限制了中专体育教学的发展。虽然新课程标准中并没有将教师的教学项目细化,但是很多教师还是会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场地或者不能整合好教学时间,使教学项目在选择上受到限制。

2 . 2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专学校与普通的中学不同,教学的核心是培养职业技能,这种教学目的从客观上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得到了削弱。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很多中专体育教师从主观上来说就产生了一种消极意识。主要的困境是: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显得非常简单,不能对上课时间进行合理配置,不能很好的针对中专学生的心理特点展开教学。与普通中学的体育教学相比,教师的授课技能相对粗略,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精神。

2 . 3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来讲,中专学校的学生普遍自我约束力差,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就是不听老师的指挥,随意逃课,不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学生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与学校的教育特点相结合导致的。

3中专体育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3 . 1为学生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中专体育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应该穿插进行,因为他们之间的配合将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会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体育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性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仅起到主导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计划者以及实施者而存在。教师应该与学生一同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在集体活动中学生的情绪更容易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些因素都有利于中专体育训练的有效展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如果学生出现了畏难情绪,应该用信任的目光鼓励学生,通过温暖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从而有效减轻心理负担,帮助他们顺利的将教学任务完成。比方说,在教学课堂中学习纵向分腿腾跃动作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教学器械进行观察,看有没有同学以前玩过,或者有没有同学玩过类似的游戏,通过这些问题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和害怕心理,然后抽出简短的时间带着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的问题主要关于怎样进行练习以及练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等。[3]最后,教师将具体的练习动作示范给学生,使学生对每个动作的要领都能了然于胸,再进行实际训练,还可以在最后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相信这样的教学课堂将会更加吸引学生的目光吧,以前体育课堂中的沉闷局面不见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3 . 2对器材与场地进行充分利用

在中专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以体育活动的内容为根据,将器材和场地的准备工作做好。器材与场地的安排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学生掌握技能、完成技术动作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充分的掌握,通过器材和场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产生参与到训练中的欲望。[4]有时候因为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时候应该及时对其进行调整,对器材和场地进行充分的利用,为学生学习创设积极的练习环境,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3 . 3通过多种互动方式提高体育训练效果

教学中有效的互动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激发。目前中专体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互动方式有: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适合的互动方式,在讲解动作的时候,通过动作示范和技术动作讲解等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眼神交流、学生对示范动作的学习以及教师的鼓励等都是有效的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复的训练,最好能够使动作达到一种技能熟练的程度。[5]在众多的互动形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体育教学中最主要的互动形式,也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互动形式。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在体育游戏活动中运用更加适合。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经常在一些分组比赛中使用。上面所讲述的互动方式对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比方说,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快速跑”的相关训练过程中,一些学生一听到快速跑就会产生强烈的乏味、枯燥心理,这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游戏,在游戏中渗透快速跑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课堂氛围也得到了活跃。

4结语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逐渐被新颖的教学方式所取代,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发展。要想体现出中专体育教学与普通中学体育教学的不同,就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对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为实际教学创设与中专生相符合的氛围,充分利用体育器材与学校场地,进行和谐的师生互动,在这样的环境中展开体育训练。

摘要:中专体育教学具有属于自己的特殊性,在体育教学中要想体现出这种特殊性,就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在教学课堂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学习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对场地与器材进行充分的利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该文主要阐述了中专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对中专体育教学优化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3.对中专体育教学的探究 篇三

关键词:中专体育 情感 思想教育 实效性

中国分类号:G633.96

近几年来,中职教育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迅速发展,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大批实用的技能型人才。然而,在中职学校规模扩张的背后,中职体育教学质量下降、体育设施不足、经费紧张、师资力量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等一系列问题都突显出来。若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到中职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本文就中职体育课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革建议,旨在促进中职体育健康发展。

一、中职体育课健康发展的现状

1、中职生体质下降,学生体育竞赛水平不强,没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育教材不配套,教学方法没有创新,体育基础设施不完善,课堂安全隐患突出。

3、体育教师地位低,晋职难度大,继续教育机会少,对体育重视不够,多流于形式。

当前中职体育教学已不能满足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要求,难以完成体育课程的培养任务。学校应果断采取有效措施,改变中职体育现状,保证体育教学正常开展。如果体育教学抓上去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学校的精神风貌。体育教学和其他课堂教学一样,也是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过程,也是师生双方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互相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合作参与,创新进步的过程。因此,师生在教学过程的和谐融合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二、关于中职体育课健康发展的思考

1、体育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情感是维系师生双方和谐关系的纽带和桥梁,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对于情感因素的要求更加强烈,期专业的特点决定着教师要手把手地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样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就更加直接和紧密。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暗示,对会传达出教师不同含义的情感,都可能在心理上引起学生的变化。融洽和谐的情感,会让教师带领着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进入一个美好、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种融洽的情感必然会极大地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是学生在最佳的情感环境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接收教学,提高能力。

2、激發学生创造性,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体育教学更多地是在一种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的,所以首要的要保证学生的安全和纪律,其次,要让学生明白体育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明了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兴趣,在安全规范许可的范围内,充分调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创新才能,保证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愉悦和成功的体验中获得知识技能,达到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目标。另外,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学校要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加强体育经费的投入,确保中专体育教学在学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发挥体育教学的教育功能。

3、加强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加强体育基本知识内容,使学生从理论上、从科学的角度认识体育,同时掌握体育运动的价值及锻炼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娱乐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针对学生各项目技术水平的不同、男女生性别的差异、所学专业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增加的教学内容要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扩大教学内容的选择面,以满足不同条件、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需要。从健康角度出发,体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多样性、趣味性、民族性和实用性,形成有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良好体系。

4、改革传统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考核方式

体育课成绩的考核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最终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心理健康,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然而,目前的体育课成绩考核主要以学生课业成绩和竞技能力作为标准,这种简单粗暴,做法单一考核方式,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也反映不了学生的体质状况。只强调成绩的绝对性评价方式,久而久之,使学生丧失了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乐趣,使其身心发展不均衡。在体育教学中,要对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体育内涵的认识程度、技能的发展进行全方面考核,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创造性锻炼学习,发展特长,培养个性,发展思维,自主选择锻炼的方法,养成勤于体育锻炼的好习惯,积极参与社会的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其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和意识。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体育课是一门对学生情操、品德、意志培养的学科,是一个以发展学生身体为核心的教育学科,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现。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身心专业特点进行具有实效性的体育教学改革,真正从思想上突破观念,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学生的现在与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目的,从教学内容、方向、目标等进行全面科学的改革,才能使体育教学在中职学生中得到新的认识和重视,从而提高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和爱好,是每个学生通过在校三年的体育教育所获得的体育意识、兴趣、能力最终适应将来的职业和生活,为幸福奠基。

参考文献:

[1]、彭海旭;职业中专学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有效途径[J];都市家教月刊,2013. (11)

[2]、朱爱明;中职体育中的素质拓展训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3.(11)

[3]、单晓敏;中专阳光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5. (3)

4.中专英语教学计划 篇四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并结合我组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我们将认真做好教学教研工作。制定如下教研组活动计划,快一起来看看中专英语教学计划吧!

中专英语教学计划

为了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刚学英语,没有基础。四年级学习兴趣浓厚;五年级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很高,集体荣誉感较强,六年级学生能够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书写,阅读能力,通过努力上学期学生的英语成绩有很大的提高。也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中要方文化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因而在本学期采用一套可实施的灵活的教学方法。

二、教材分析

《小学英语》每课包括“会话,主题句,语音,活动”四部分,四个部分均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每课的各部分之间,每册的各课之间,构成一个封闭又开放的循环体系。

在每课内,会话中的交际语言和语法结构在其余各部分中反复出现和深化,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这是每一个循环体系。

三、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目标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是本学期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任务,把兴趣,自信心等放在第一位,是对英语教学任务的重新定位。学生在从阶段的学习,都是一个学会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把某一门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完全掌握的过程,这是终身学习的需要,学生首先应当对学科产生兴趣,树立自信心,学会学习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然后在离开学校以后,就能自己学习,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所以,在初级阶段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喜欢学,然后再教他们如何学,使之会学,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本学期争取让学生们喜欢学英语能交流交际。

这一学期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上,小学英语教学不讲解语法概念,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侧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演的能力。

把德育放在工作的首位,教师用高尚的师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小学英语以素质为根本宗旨,注重对儿童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使学生受到英语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在学习中锻炼学生有坚强的意志,健康的体魄和自信心,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把他们培养成四有新人和创新性人才。结合英语课内容教育学生。

四、完成目标所采取的措施:

(一) 教师要更新课程理念,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和自学的时间,时刻以育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通过正面引导,提高后进生,给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生态度,树立学习标兵,给学生学有榜样。

(三)教师要注重教学,让学生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积极有效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用自己喜爱的学习方法学会知识,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搞好单元测试,及时批改,讲评,并做好总结,对中差学生及时给予指导,使其赶上来。

五、培优补差

工作中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优点与缺点进行辅导,对症下药,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使后进赶上来。 课堂上照顾好“两头”,使后进生有所收获提高,使“优等生吃得饱”,给优等生出示一些带有思考性的题,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他们共同提高。

六、特长生培养:

5.中专体育教学改革与教学对策论文 篇五

1新课标与教学改革

早在20,我国就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至今已走过,期间各方面专家对其从不同方面进行了阐述。但各方面专家一致认为,体育应以“促进健康”“终身练习”为宗旨,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总目标,以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为基点,能够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会生活,学会适应社会。

2中专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现状

2.1教学目标改革

传统中专体育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锻炼身体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新课改中专体育教学目标主要是在学习运动技术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达到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新课标背景下,中专体育教学具体有5个目标(见图1),以课程总目标为中心,保证运动参与的前提下,有效地促进身心健康,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2.2教学内容改革

新课改背景下,中专体育教学的内容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构建形成的内容体系。与传统中专体育教学内容不同,新课改背景下,中专体育教学内容更加详尽,层次更加分明,教学内容范围广泛,除了基础健康教育外,还包含有球类运动、体操运动、田径运动、水上运动、民族运动、冰雪运动和新兴体育运动等;教学内容也更加注重趣味性。

与传统教学内容相比较,课改背景下,中专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上更具自主性,有报道称,在中专篮球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以运球、传球、投篮等为主,而新课改背景下,中专篮球教学更加注重技战术教学、游戏教学。

2.3教学管理改革

传统中专体育教学由教育管理部门制定教学大纲,而教师只是命令的执行者。而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管理部门对体育课的规定明显减少,教师体育教学的自主性明显提高。虽然体育教师的学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等同于教师的能力水平,但学历作为一种受教育的标尺,间接反应教师的整体能力,调查研究发现,在我国省会城市,中专体育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为20%,本科学历教师为63%,说明我国中专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整体上有了提高,但仍有6%的体育教师为中专学历;而45岁以下的教师比例为75%,说明中青年教师人数较多;男女体育教师的比例为4:1,女教师的比例有所提升。

2.4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改革

中专体育教学过程中,讲解示范法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此法首先是教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进行分组模仿练习,最后教师进行指正;而合作教学、自主教学和探索教学是新课改实施后所提出的教学方法,而在我国,中专体育教学过程中,合作教学、自主教学和探索教学只被30%左右的教师采纳。

教学组织形式是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因素,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面对不同层次学生,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所不同。调查中发现,中专体育教学中,有48%的班级采用行政班教学,30%的班级采用兴趣分组教学,另外有14%的班级采用男女分班教学。以行政班教学,忽略了不同性别、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容易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存在一定的弊端;而按兴趣分班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生的主动性。

2.5教学评价改革

体育教学评价通过测试的形式,对教学工作进行阶段性评价。体育教学评价不仅有利于学校体育规范管理,更有助于教师、学生的自我诊断,为目标科学地制定教学计划提供依据。体育教学评价不仅可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可以评测教师的教学水平,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教学所处的阶段不同,评价的形式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几种评价融合于整个过程。

调查发现,中专体育教学评价主要以技能评定和成绩达标为主要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课余时间自主学习、考勤、进步幅度、学生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的考评比相对较低。新课改背景下,中专体育教学评价需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学生的差异,通过增加考勤、阶段性评价等方式,给底子薄、基础差、体质弱的学生酌情加分。但目前,中专体育教学评价,尤其注重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而忽略了学生的过程评价。

3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3.1优化体育教学培养方案

中专生相对而言喜动,在体育课堂上要增加游戏性项目。从个体角度出发,培养方案要注重不同年龄段中专生的兴趣。从实践角度出发,培养方案要注重社会实践性,使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

3.2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中专生自制力有限,体育教学过程中注意要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法、自主法,避免枯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切忌填鸭式教学。教师还应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温馨的环境。

3.3努力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循循善诱,多方面地诱导学生,启发学生,使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尽量给学生多的空间、时间去思考,让学生在自我思考中完成创新。

4结语

6.中专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篇六

摘要:中专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数学教学的观念,把握学生的特点,是实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中专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307-02

中专主要是针对初、高中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为其提供一个再学习的机会,使其掌握一项技术,以便于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对于中专生的教学存在一个很大的挑战:生源及知识层次、心理层次、生活层次、学习方式都参差不齐,尤其是非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有了一定的社会知识,更使教学工作复杂化。本人结合中专生知识层次、心理层次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数学思维特点,总结出中专生数学教学方面的策略,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真正学到需要的知识。

1.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分专业教学

由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所学课程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及相关应用也不相同。在教学中,加重对本专业需求知识的学习,删减一些和专业联系不密 切的学习内容是必要的。如果不把各专业的侧重点讲解透彻,仅泛泛而讲,学生没有完全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那么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深造都会有很大影响。所以,在规定各专业必学的基础数学知识之上,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必须要针对各专业的需求确定讲授内 容的侧重点。由于现行中职数学教材尚没有形成科学体系,无法完全满足各专业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需要,那么数学教师应该与专业课教师一起,结合专业特点,选择或编写一些专业数学教学内容,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开展教学。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更感兴趣,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也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分层次教学,让每位学生学有所获

目前,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如果教师采用同一个要求教学,基础好的学生就会感到“吃不饱”,而基础差的感到听不懂。但是,目前的情况又不 可能分快慢班教学。为了达到教学的效果,应采取如下方法:

2.1分层备课,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差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 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差生根据自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学习,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 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 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如要求差生掌握主要知识,学会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中等 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探究能力等;要求优生深刻理解知识,以及基本知识所反映的基本思想,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和特长。

2.2分层练习,为适应分层教学的要求,课外作业布置可采用多样性形式,一般性作业主要面向中等生,特殊性作业主要照顾到后进生或优等生,一般来说,后进生的作业主要是大纲要求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中等生主要是全面巩固提高,并有适当应用方面的练习;优秀生则要完成 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应用题,同时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尝试向高层次冲刺,以发展智力,逐步缩小差距。

2.3分层辅导,分层辅导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查缺补漏,同时更要做好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工作,从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人手,耐心辅导,让他们完成力所能及的作业,体会到付出努力后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恢复自信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3.适合社会竞争的需求

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将数学的应用贯穿始终,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建立定量化的思维方式,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数学作为公共基础 课,可以为专业提供必需的、够用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方法。数学教学应结合专业讲清概念,直接选取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作为例题进行讲解和练习,以强化所学知识的应用。学生通过反复学习、反复记忆,直到熟练掌握所学知4识,既可以为日后施展才华奠定良好的基础,又可以为用人单位创造更好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职业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中国数学史、中国数学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介绍微积分的历史背景,使学生有 意识地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道理;介绍牛顿、莱布尼兹和微积分的发现和发展过程,微积分基本公式及其证明等。通过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不仅仅是计算的需要,是学习其他课程的需要,更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4.进行开放式教学

首先,教师要具有开放的理念与开放的心态现代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开放性,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打破传统教学强调以知识为本、单纯注重基 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只关注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的封闭做法,把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也作为教学目标,使教学的结论和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实现学生知识 和能力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其次,教师给学生营造开放式学习的环境条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打破课堂与生活的界限,变封闭 的课堂教学为活跃的思想交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让沉闷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 主探索的乐园,使学习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的过程,启发学生积极进行数学实践活动,主动获取知识,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与探索的无穷乐趣。教师将过去 的“讲数学?D?D听数学”转化为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把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的活动,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得主动发展的能力。

总之,中专数学教育要符合职业中专教育的发展规律,要迎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只有逐渐改变过去惯用的教学模式,从学生专业学习要求出发,从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出发,把基础数学与专业数学相结合,才能走出一条其有职业中专特点的数学教学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7.中专音乐鉴赏教学初探 篇七

一、聆听音乐作品是音乐鉴赏教学的基本前提

音乐鉴赏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 是以音乐作品为媒介开展的, 学生参与的重要形式是聆听。我们既要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官得到愉悦, 更要使他们的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完美结合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 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聆听前教师对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相关音乐知识等不进行过多的介绍, 以免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形成思维定势, 影响他们对音乐作品创造性的理解, 音乐作品的不确定性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艺术想象空间; (2) 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不随意插话或终止播放音乐, 以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和正在获取的感受; (3) 聆听结束后, 老师有目的地加以引导, 让学生尽可能地说出自己的不同体验, 把个性化的东西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通过语言行为或非语言行为表现出来。

二、关注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

在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中, 有些作品的情感是单一的, 有些作品的情感是对比的, 有些作品的情感则是复杂而多变的。这就要求人们关注音乐作品的整体, 关注音乐作品的整体情感。在关注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同时, 关注学生对音乐情感的反应, 因为这种反应乃是培养、发展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最本质的内容、过程与方法。所以, 要促进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 并做出积极的判断和反应。当人们的感情不能用歌唱表达时, 则借用种种不同乐器的音色、音域、演奏手法等, 超脱人声的限制, 运用独奏、合奏、协奏等形式, 这就是一切器乐曲产生的缘由。以上实例说明, 生活中不仅需要音乐的陪伴, 而且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调剂品, 是人们寄托思想情感的艺术品, 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 “哪里有人类的足迹, 哪里就有音乐”。它既可以自娱, 又可以娱人, 更可以通过音乐, 传达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 古今中外无不如此, 特别是人类越进化、越发展, 音乐的复杂性、细致性、多样性越明显。并且大部分音乐已超越国家民族、人种的界限, 以人类共同的感情语言特性, 进行相互间的感情交流。音乐对人们的道德、意志、品格、情操, 会在“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产生影响。虽然不能完全像我国古代儒家那样, 把音乐艺术对道德的作用提升到相当重要的地位, 但多听高尚的音乐, 多听铿锵雄壮的声音, 会使人们意志坚强起来, 情绪高昂起来。

三、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

中专学生一般都比较重视主课, 往往将音乐鉴赏课视为放松课, 只听听流行音乐而已。要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 让他们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 才能逐渐让他们对音乐鉴赏课感兴趣。没有兴趣, 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在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好奇心, 这是一种技巧。例如, 每次课前十分钟, 让学生介绍一部音乐作品, 体裁不限, 只要内容健康向上都可以, 也可以几个学生一起合作完成一部作品。这样能促使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 并在寻找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音乐知识, 这种形式可以吸引学生留意音乐作品, 并从中获得知识。或者, 让学生创编音乐, 利用学校的打击乐器, 启发学生将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场景, 用打击乐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使学生留意生活中的不同节奏, 通过表演,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对于学生的表演, 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教师简短的点评足以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另外, 一堂课, 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 那将是一堂失败的课, 如果一个班级中大部分学生上课都比较积极, 那么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 这就需要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教学中教师应该放下架子, 努力创造民主开放的师生关系, 不要刻板的欣赏, 要让学生感到愉悦、自由、坦然, 给他们自由想象、探究的空间, 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为学生营造有个性地欣赏、自由表演、自主表现的教学环境。音乐教师更要学会包容学生, 看到每一位学生的长处, 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欣赏的, 从而更有兴趣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四、开展探究式教学, 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8.中专语文教学随感 篇八

一、知识的传授

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的背景下,笔者认为知识的传授就是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的备课过程,应“厚书读薄”,从宏观上把握知识,形成体系,构建本册、本单元、本课的知识结构体系,实际的教学过程则需要由大到小,将知识纲目讲细,再由表及里,将重要知识点深化和拓展。教师传播知识的途径也是广泛的,在尽力搞好课堂教学时,也应开辟第二课堂。然而,不管哪种情况,传授知识都应切忌粗枝大叶,让学生囫囵吞枣;同样切忌零碎无章,让学生模糊不清,理不出头绪。

当前语文教学主要关注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学生情境的创设,优化课堂结构组合,使课堂结构更加符合教学的自然规律,更加符合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学生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实践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而教师则起着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

二、学法的引导

中专生语文学习方法甚至日常行为习惯都较差,如果不及时引导其改进,他们将很难适应学习。笔者是按三个步骤对学生进行方法引导的。首先,开学第一周,专门选取2~3节语文课,向学生介绍中专阶段语文这门学科的基本要求和教學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学起来有方向感,有目标感。同时介绍一些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包括课前预习法、课堂听课笔记法、周复习法等。其次,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以及自习时间内,适时告知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比如,一些记忆知识的小窍门,可以联想记忆,可以按朝代顺序记忆古诗文作者,不易混乱。最后,针对不同性别、性格、兴趣、成绩的学生,拟定一些引导目标,安排恰当时间个别谈话,帮助其分析这次检测的得与失,不断改进其学习方法,并同时调整学生的心态,可谓因材施教。

另外,教师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的课程资源,找准契合点,动态、适时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如结合学校每年的“学雷锋月”、“安全月”、“红五月”、“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针对具体的主题特点和当时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

三、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育中不可忽略的环节,也是语文课改的新要求。学生在语文能力水平上究竟应达到何种程度,这是每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语文能力主要是包括读、说、听、学的能力。

读的能力培养。学生读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能正确地阅读,读音准确,用普通话朗读,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不但要求学生正确读背,还要求学生要带着问题去读,有目的的读。每读一篇课文或一本书,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分析多了,形成习惯,既能深刻体会和理解文章实质,从而达到思想感染和深化教育的目的,又能提高写作技能。此外,还要诱导学生多读书,只有多读,才能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高素养。教师也应不断给学生推荐好文章、好书,并要求学生制定读书计划,抓好课外阅读。

说的能力培养。如果说读书是一种感性认识,那么说则是更高的一个层次,是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的迁移过程。事实证明,凡是讲话风趣,语言表达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往往思维严密,文章写得比较好。说是写的基础,听的延续,能力培养更为重要。为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笔者采取的方法有:复述课文、新闻现象评论、班级演讲会等,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演讲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

听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听的能力和培养,笔者主要通过课堂和课外相结合来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在课堂上,每节课前用三五分钟时间要求学生朗诵一首诗或读一小段格言名句,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另一方面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外阅读时间,推荐一些动人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或小文章,让学生听三遍,提出要求,让学生回答问题或复述内容,训练听记能力。

“听、说、读”可作为写的铺路石,通过教师科学的导向,可以使它们成为通向“写”的桥梁。如果学生平素能够随时把听到、读到、看到的东西记录下来,作文时就不愁没东西可写;如果平时能经常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那么作起文来就会少出现不知怎么写的难题;如果平时善于引导学生敢于对人或事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的文章内容就不会出现只是罗列现象,抓不住事物本质的问题。可见,培养学生“听、读、说”对学生的写作至关重要。

写作是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体现,通过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学生会觉得有话可写,不怕写作。但要使学生爱写,写得好,还需要教师的诱导和开拓。笔者引导学生要善于感受生活,中职生的生活远比高中生的生活更丰富,只要平时坚持多写,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天天练笔,一定大有好处。教师在日记的批改中也可以发现学生的动向,便于做思想教育工作。此外,对于作文的讲评也必不可少,对于有代表性的、重点的作文,教师进行讲评分析,可以让学生广泛学习,取长补短,也应多给学生推荐一些中高考作文和学生优秀习作,可以提高学生赏析文章的能力。

上一篇:海尔发展战略研究下一篇:争当四个好少年班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