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局地质灾害预警方案(共12篇)
1.国土局地质灾害预警方案 篇一
市国土资源局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实施方案
一、演练内容:发生地质灾害,局机关该如何应对?
二、演练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使国土资源局机关所有工作人员明白“发生地质灾害各自该做什么,怎么做,同时提高快速应对能力和指挥协同能力”。
三、演练人员:局机关在岗所有人员。
四、演练时间:拟定于2010年5月12日16时开始,时间30分钟。
五、演练地点:市国土资源局办公楼及办公区
六、演练总指挥:局长**
七、演练实施方案
演练前:2010年5月12日16时前局机关工作人员在办公楼内紧张而有序地工作。
(1)16时市地环站长**接到安居区地环股长廖俊明灾情报告。**同志迅速向分管领导赵齐宣副局长及**局长报告:“今日(5月12日)15时55分我市安居区白马镇大佛寺发生了崩塌及滑坡地质灾害。目前,灾害造成死亡2人,受伤48人,预计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建议立即启动局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四级响应并向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市应急办报告。
赵齐宣副局长指示:请通知各副指挥长立即到陶局长办公室召开紧急会议。
**同志立即电话通知:请杜局长、何局长、赵局长、李书记马上到陶局长办公室召开紧急会议。
(2)16时05分,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同志向各副指挥长下达命令:各位注意,由于安居白马镇大佛寺突发地质灾害,情况紧急,请各位副指挥长通知本组人员按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到楼下集结待命。16时15分,在办公楼下,各组长向指挥长报告集结情况。
副局长**报告:报告陶局长技术组人员集结完毕;
副局长**报告:报告陶局长应急抢险组人员集结完毕;
副局长**宣报告:报告陶局长地灾排查组人员集结完毕;
纪委书记**报告:报告陶局长后勤保障组人员集结完毕,车辆到位。
局长**同志指示:“各位注意,由于安居白马镇大佛寺突发地质灾害,目前灾害造成2人死亡,48人受伤,灾害损失约100万元。由于情况紧急,立即启动局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请技术组、急抢组、排查处置组、后勤保障组按各自职责,立即行动”。
16时25分,各组组长向**指挥长汇报了各组的工作开展情况……。
(6)16时30分,局长**宣布:演练结束
2.国土局地质灾害预警方案 篇二
架空输电线路作为电能输送的载体,它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正常生活。输电线路常年暴露于野外,跨越复杂气候区、不同地形地貌单元、区域地质构造单元、水文地质单元等,决定了线路走廊容易遭受地质灾害的影响。贵州由于地处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地势复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经常伴随地形变化、倒塔断线等,给线路维护工作带来极大不便。2014年12月,贵州电网公司输电运行检修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对近2年所辖线路故障应急抢修时间不完全统计,地质灾害引起的线路故障所需抢修时间一般远多于其它致灾类型,严重影响了贵州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1,2]。
为了提升电网本体的抗灾能力,不仅要深入分析传统地质灾害发生机理,还需要专门研究具有贵州地区特点的致灾因素和灾害形式,积极开展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变事故处理为隐患控制,提升贵州电网防灾减灾的能力。本文针对贵州电网地质灾害特点,结合输电设备风险管控手段、应急管理办法、防范措施和策略,研究基于风险评估的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模型,通过多因素评估手段掌握线路抗灾水平,针对电网薄弱环节,提出对应的灾害防治策略,降低电网故障率[3]。
1 地质灾害机理分析
地质灾害为影响贵州电网安全运行的因素之一,虽然其发生频率较雷击、风偏、覆冰等小,但其影响范围大、危害程度深。贵州电网地质灾害以泥石流灾害为主,泥石流发生时大量的泥沙和石块混合成一股泥浆,沿陡坡奔腾而下,来势凶猛,暴发突然,有巨大的破坏力,可摧毁或掩埋输电线路走廊基础设施,诱发重大地质灾害。为了实现对贵州电网泥石流灾害的深入分析,对泥石流形成条件进行机理分析,为制定评估模型提供理论依据[4]。
1.1 地形地貌条件
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降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3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坏,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够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碎屑物有堆积场所[5]。
1.2 松散物质来源条件
泥石流常发生于地址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层破碎、滑坡、崩塌、错落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疏松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3,4,5,6]。
1.3 水源条件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重要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库(池)溃决水体等形式。贵州省地质灾害全年均有发生,多集中在每年的4~8月,其中在降雨最丰富的5~7月,灾害发生的次数最为频繁,造成突发性重、特大地质灾害的时间也主要集中在这段时期[7,8]。
2 致灾因子分析及评估模型
2.1 致灾因子分析
灾害的形成是致灾因子对承灾体作用的结果,结合对输电线路地质灾害机理的分析,本文梳理出满足贵州电网实际情况的地质灾害关键影响因子,将其归纳为故障隐患、运维特征和气象条件3大类,并针对致灾因子自身的差异性给出评分判据[9](见表1)。
故障隐患主要为结合输电线路巡检平台采集的杆塔附近隐患信息,如:杆塔基础松动、基础边坡不稳定、铁塔基础有明显上拔和沉陷现象等,这些隐患可能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如暴雨天气,可能造成线路走廊内泥石流或滑坡等现象发生。
运维特征主要为结合地灾分布区、岩土性质、线路走廊内地理环境等因素分析和判断线路地质灾害易发情况(见表2)。根据地质灾害对地理环境因素的特殊要求,应重点关注特殊区域内和中大型水系附近的杆塔健康指标[10]。
通过对贵州黔西地区的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得到黔西地区泥石流危险点分布情况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中,红色区域表示极高危险区,黄色区域表示高危险区,绿色区域表示低危险区。
由于地质灾害发生受气象条件直接影响,本文结合气候方面影响,主要分析降雨强度和持续时间对线路的影响。气象条件评分标准见表3,数据来源:贵州省气象局。
2.2 模型分析
本文从故障隐患、运维特征和气象条件3个方面对地质灾害致灾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掌握了灾害发生概率与致灾因子间的内在联系,通过采用多因子分类评分方式构建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模型,某评估流程见图2。
预警决策模型分为3层结构,充分考虑了基础数据来源、中间过程分析计算、评估结果应用的全过程,从底层到顶层依次是数据接入→评估计算→预警与措施[11]。数据接入是评估模型的数据基础,制定合理的数据接入标准决定了下阶段评估计算结果的准确与否;评估计算则根据贵州电网差异化防灾要求,对致灾因子进行分类评分(评分规则见2.1节),得到目标杆塔地质灾害风险指数;预警与措施是根据杆塔单项、综合评分情况给出风险等级预警和建议防治措施,为线路运维管理人员提供辅助决策[12]。
预警决策模型以单基杆塔风险评估计算为基础,可拓展至线路、区域的风险评估,本文只阐述杆塔风险评估计算过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由多因子综合得分评估而来,评估算法中引入了权重因子,使模型的适应性更强。
式中:S为目标杆塔评分结果;A1为故障隐患方面评分结果;A2为运维特征方面评分结果;A3为气候变化方面评分结果;ai为单项因子扣分(i=1,2,…,10);θj为权重因子(j=1,2,3)。
对致灾因子进行分析,确定故障隐患、运维特征和气候变化3大类各自权重因子和影响重要度。本文采用基于专家经验的判定方法对权重因子进行赋值[13],如表4所示。
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对地形有较高的要求,统计分析可知具备灾害发生地形条件的杆塔占比较小,为了提高评估质量和效率,需先将待评估杆塔标记出来,再进行风险评估计算。根据对所辖输电线路特殊区段分析管理,形成了滑坡沉陷区、洪水冲刷区等相关重点台账管理,以下以某220 kV和500 kV特殊区段为例(见表5)。
依据上述评估计算公式得到公司管辖内目标杆塔风险值,将评分结果划分为4个等级(正常状态、注意状态、异常状态和严重状态),由于电网内评价标准和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仅结合贵州省110 kV及以上输电线路地质灾害实际评估工作经验,对各个等级参考数值予以划分,如表6所示。
结合地质灾害评估模型进行风险等级预警,为电网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提供参考。
根据贵州省气象局接入数据分析,2015年3月22日贵州南部有大雨,局部地区可能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为了防止输电走廊内泥石流或滑坡等现象发生,通过本模型对危险点进行评估和分析,某220 kV线路10号杆塔在3月20日巡检时发现杆塔基础有明显的沉降现象,且位于洪水冲刷区、邻近河流区域为土壤地质、距暴雨中心5 km范围且降雨持续天数为2天。参照评估模型,具体评估计算过程如下:
将评估结果与评估等级表进行对比分析知,该杆塔处于严重状态,经过现场巡视检查,该处地基不稳定,基础明显沉降且暴露出来,为防止地质灾害发生需要采取防治措施。
3 防治措施
电网受地质灾害的影响十分巨大,一旦发生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一方面在线路选点选线时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另一方面也要通过评估预警模型对线路周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进行风险分析,找出薄弱环节,进行一系列的技改措施,防范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4]。
3.1 工程方面
泥石流灾害发生频率低,规模影响较大,科学合理地选择较为安全的区域实施工程治理等措施,如在泥石流频发区域,沿泥石流流经区两旁建立防护物,主要有护土坡、挡土墙等[11]。
3.2 生物措施
植被恢复和耕牧平衡是泥石流预警防治的有效手段。植物可发挥其阻滞降水、调节地面径流、保持水土完整等功效,最终有效预防泥石流灾害发生,达到阻止或减小泥石流危及周边地区的目的。
3.3 综合治理
为了有效地减小或防止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电网设备的危害,可在电力设备地质灾害危险点附近采用植树造林、防护带和雨水排导设施等综合治理方法,防止泥石流的形成,降低泥石流所造成的危害。
4 结论
本文以贵州电网公司输电运行检修分公司实际运行的输电线路为例,首先分析了地质灾害发生机理,研究设计了一套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以故障隐患、运维特征和气象条件3大要素为基础,采用数据接入→评估计算→预警与措施流程对地质情况进行评估分析,以正常、注意、异常和严重4个状态量化评定地质灾害等级,通过实际应用证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对输电线路走廊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能有效掌握贵州电网110 kV及以上输电线路地质薄弱环节。同时,为了对地质灾害进行一定的防治,从工程方面、生物措施和综合治理3个层次提出了防治措施。
为了让该模型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还需进一步通过大量的案例验证和校核。
摘要:通过对地质灾害机理进行分析,结合气象数据、线路台账信息、走廊内地质条件等,构建了以故障隐患、运维特征和气象条件为基类的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模型,并从工程应用、生物措施和综合治理3方面分析防治措施,通过现场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反映线路走廊内地质情况,对易发生地质灾害区域进行实时预警。
3.国土局地质灾害预警方案 篇三
摘要: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一些工程建设经常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建立和完善工程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十分重要。
关键词:工程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建立;完善
工程施工中要充分考虑施工地形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并要通过建立工程地质灾害预警体系,采取合理的措施将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率降至最低。同时也要求施工单位及有关部门要不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新技术、新方法,这对保障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1工程地质灾害特征及危害
1.1滑坡
滑坡指的是由于地下水、河流冲刷地震亦或是人为因素,在斜坡的岩体或者是土地上出现相对软弱的地带,从而导致整体出现下滑的情况。出现滑坡的原因:降雨或者是降雪影响;地表水长时间的冲刷或者是浸泡;发生地震。
1.2泥石流
泥石流是因为受到降水的作用,在沟谷或者是山坡出现携带大量石块、泥沙等物体的“洪流”,属于固体与液体的高浓度混合物。出现泥石流的原因:弃土、弃渣等防治不合理;胡乱开挖,随意开垦,不计后果。
1.3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主要包含了地面的的塌陷、地面沉降以及出现地裂缝等。目前,国内城市地面出现塌陷或者是出现沉降都呈现出逐年增大的趋势,且最大的沉降量已经超过3 cm,甚至还有沉降带形成。出现塌陷的原因:表面存在熔岩;大量抽取区域之内的地表水;缺乏合理性的进行地下矿产的开采工作。
1.4崩塌
崩塌主要是因为根部的空虚,导致陡坡上裂缝分割的岩体出现局部折断、滑移等情况,最终丧失稳定性,从而脱离母体翻滚到沟谷之中。出现崩塌的原因:矿产资源的开采;道路工程边坡开挖;强烈的振动;水库蓄水或者是渠道出现渗漏等。
2工程地质灾害预警体系
2.1综合管理系统
可有效进行用户管理、数据管理、系统运行管理,确保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可方便进行参数设置、状态本地/远程浏览、数据本地/远程下载以及数据共享等。
2.2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一般由基准站、监测站以及包括野外电源和防雷装置组成的保障支持系统组成,监测站主要有GPS天线、GPS接收机、气象终端、信息传输模块及附件构成。
2.3数据传输系统
数据传输系统可采用RS232、专线有线/无线Modem、TCP/IP、GPRS无线、CDMA无线、3G无线、UHF无线电台、无线网桥及其他无线网络等方式,具体建设时可以按照总体方案的论证灵活选择。
2.4数据处理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可连续实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解算可根据我省CORS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模型和变形监测的定位精度,待总体方案论证时选择,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及数据的可靠性。
2.5分析预警系统
分析预警系统应有足够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分析要多角度、手段丰富,能计算三维位移分量及各向变形速率,自动生成变形历时曲线、变形分布图和多因素相关图;能根据基础地理信息或实地地形数据生成三维仿真图形,并生成变形场等高图和渐变色谱图,有数据源的话应能生成变形场实体任意剖面图;能综合其他相关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能根据预设警界值进行风险判别。
2.6辅助决策系统
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立基于GIS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决策支持的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及其管理平台,建立有效的分析和决策机制。以地质灾害的空间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为基础,依托数学评价、预测和预报模型以及GIS系统的空间分析能力,形象地进行地质灾害和处置方案的风险评估,为职能部门有效控制、防治、处置地质灾害、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2.7信息发布系统
网络通讯方式灵活,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方便实现远程信息发布与共享。预警发布形式灵活多样,可根据预警等级采用短信、网页、邮件、声音、大屏幕等方式和渠道进行分级发布,预警信息的发布方便灵活。
3工程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完善措施
3.1地质灾害专业监测
由于工程地质灾害发生频度高,灾害形式复杂多样,促使研究者不断积累经验,挖掘研发需求,目前已经研发出大量的自动化、高速化、高精度的监测产品,解决了监测预警技术手段落后,缺少信息集成与分析,依据不充分、标准不统一等一系列问题。
3.2地质灾害预警预报
获取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成果是开展监测预警工作的最主要目的。通过集成地质灾害调查成果、专业监测成果后,用相关预报模型经计算机运算后生成的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可全方位监控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准确地预报险情,对指导各级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和公共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工程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主要包括区域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与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裂缝、地面沉降专业监测。
3.3地质灾害信息发布
地质灾害信息发布是实现监测预警服务于政府与社会的最主要方式。監测预警成果通过手机短信、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电话、显示屏等宣传途径传达给各级政府领导、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群测群防人员、受灾害威胁地区的广大群众,对指导当地政府采取防治对策、管理人员采取应对措施、群测 群防人员加强监测、受威胁地区群众提前准备防 灾避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4地质灾害信息管理
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之后,通过该体系中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可对各个灾害点的相关信息整理归档,提供多种方式对灾害点进行查询、管理、统计和分析,实现短信预警及专家远程实时会诊,协助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防灾预案和避险搬迁安置工程规划,发挥减灾防灾效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5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工程防治措施是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类岩土工程施工中可以选择一些适用的防治措施,对降低岩土工程施工中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及影响范围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在房后切坡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治小型土质滑坡,可以采用滑坡后缘地表排水、削方减载护坡以及前缘支挡等工程措施,针对岩土工程中型以上的滑坡要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来选择防治措施。
(2)岩土工程生物防治措施。工程施工中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措施来消除或降低地质灾害,其应用原理为通过植树造林、种草护坡以及合理耕牧等方式促进生态平衡,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率,同时生物防治措施在应用中具有持续时间长、投资少以及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对改善岩土工程施工场地及周围的自然环境条件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地面塌陷、水土流失以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发区,可以采用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影响范围。
(3)地质灾害的避让措施。岩土工程施工中可以采取一些避让措施来避免地质灾害损失,针对灾害隐患点和变形斜坡在雨天要采取合理的地质灾害避让措施,例如,在雨天让收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进行转移,但是在雨天避让措施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就近原则、转移地不受地质灾害威胁等原则,针对一些危险性大、危害性强、防治费用过大的地质灾害,可以采用搬迁避让措施来降低地质灾害发生后对人民群众产生的危害。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公众减灾意识的提高,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我国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建设必将取得快速发展,并取得显著减灾效益。
参考文献:
[1]黄金荣.浅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J].能源环境,2012(04).
[2]韩广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中华建设,2013(12).
4.国土局地质灾害预警方案 篇四
案的通知
(金政办发〔2007〕27号)
http://law.baidu.com/pages/chinalawinfo/1693/73/e42ad27530e68be86e0ac5e7899cb7e9_0.html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市国土资源局、建设局、水利局、交通局编制的《金华市200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七年四月十三日
金华市200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市国土资源局 市建设局 市水利局 市交通局)
为了切实做好200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现状
我市属全省地质灾害多发区。近年来,随着工程活动增多,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趋势比较严重。2006年,全市发生地质灾害25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7.9万元,间接经济损失1100万元,新增受威胁农户65户238人。全市现有重点地质灾害及隐患点629处,威胁人口近3万人。滑坡是我市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最主要灾种,占已发生地质灾害隐患点的80%以上,集中分布于我市的南部及东南部山区。
二、2007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地质灾害发生的时段、类型。据气象部门预测,2007年受热带气旋影响,台风仍将频繁出现,梅汛期雨量比前几年有增多趋势,降水集中期比较明显,全市出现局部洪涝的概率增加。结合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工程建设活动情况,预测2007年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主要集中在6月至9月的梅汛、台汛期,大部分地区梅汛期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率将高于去年,台汛期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率会与去年持平。梅汛期日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或连续大雨时,易诱发以山区风化残坡积土滑坡和公路边坡、矿山宕面及废弃矿山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局部暴雨极易诱发山区小流域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台汛期强降雨,易引发滑坡、崩塌及山区小流域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矿山尾矿坝和废渣堆放点易形成泥石流灾害,武义、永康萤石矿采空区易发生地面塌陷。
(二)地质灾害发生的重点区域。结合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和2007年汛期水文气象特点,全市8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13个中易发区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重点区域。
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金东区源东乡西部-义乌市北部丘陵山地高易发区、义乌市毛店镇高易发区、武义县桃溪镇高易发区、东阳市白云街道-李宅南部高易发区、东阳市东阳江镇八达-三单乡高易发区、东阳市千祥镇-磐安县深泽乡高易发区、磐安尖山镇高易发区、磐安县大磐镇-盘峰乡高易发区。
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兰溪市黄店镇朱家-浦江县花桥乡中易发区、浦江县虞宅乡中易发区、婺城区罗店镇-义乌市后宅街道中易发区、义乌市大陈镇楂林-东阳市白云街道斗鸡岩中易发区、义乌市佛堂镇塔山-金温铁路中易发区、婺城区箬阳乡-安地镇中易发区、婺城区岭上乡中易发区、武义县壶山街道三角店中易发区、武义县大溪口乡中易发区、武义县新宅镇李村-永康市石柱镇新店中易发区、永康市石柱镇舟山-龙山镇寨口中易发区、磐安县冷水镇-双峰乡中易发区、磐安县窈川乡中易发区。
根据8个高易发区、13个中易发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地质灾害发生的历史和强度,预测磐安、东阳、武义、浦江山区为地质灾害发生的重点县(市)。这些县(市)的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地处深山,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且处于台风影响的常规路线上,加上修路、削坡建房等工程活动较多,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较高。
(三)地质灾害易发的重要交通干线。处在地质灾害易发区中,需重点防治的交通干线:金丽温高速公路武义段,杭金衢高速公路浦江、义乌段,诸永高速公路磐安、东阳段等,可能存在崩塌、滑坡及山区小流域泥石流灾害隐患。山区的县、乡公路及通村公路,由于削坡路段多,边坡治理工作滞后,滑坡、崩塌隐患较多。
(四)需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婺城区沙畈乡大坞头、罗店镇双龙水库西岸,金东区源东乡尖岭脚村,东阳市六石街道裘家岭村、佐村镇金家庄村、佐村镇马槽坞,永康市方岩镇铜坑村,兰溪灵洞乡西山寺村,浦江县虞宅乡西山村,武义县柳城镇丁鸟村、王宅镇项山头村、大溪口乡王大市村、44省道上松线K66-67段,磐安县大盘镇小盘村、深泽乡屋楼村等滑坡泥石流地灾点。
三、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主要工作
(一)全面开展县(市、区)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在去年开展并完成武义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义乌、东阳、兰溪、浦江、磐安等5个县(市)的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上述县(市)应于10月底前完成野外调查并通过验收,并于年底前完成最终成果的审查验收。婺城区、金东区、永康市年内启动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县(市、区)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由各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水利、建设、气象等相关部门积极协助配合。
(二)开展县(市、区)“十一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由所在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会同建设、水利、交通、气象等部门,依据本行政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开展“十一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
各地要结合新一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合理制定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和搬迁避让年度计划。对规模较小、危害较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应急排险,消除隐患;对规模较大、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勘查基础上实施工程治理;对经勘查比选后认定,迫切需要防治,但治理技术难度大、自然条件不适宜人居住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则实施搬迁避让。
(三)编制县(市、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组织国土资源等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进行排查,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认真编制200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国土资源部门要协助交通部门、旅游区管理单位等编制2007年度公路沿线、旅游景点等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有关部门要根据防治方案,在汛期前组织相关单位对公路沿线、旅游景点、水利工程等地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进行排查,并做好监测和预警工作,发现险情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县(市、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在汛期来临之前公布实施。
(四)加强动态监测,险情巡查,预警预报。针对汛期天气反常雨水偏多的情况,在汛期来临前,各县(市、区)政府要尽早组织有关部门,对本地区所有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和处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镇村庄建筑物、交通线路特别是山区学校进行巡查,要继续加强对山区中小学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切实提高师生的防灾意识。对受滑坡、崩塌、小流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的山区中小学,要编制防灾预案,做好灾害点的监测和临灾预警预报及抢险救灾物质准备工作,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落实应急抢险救灾措施,明确防灾责任单位、责任人,并开展预案演练。临灾预警、避险转移、临时安置等防御措施要落实到每个班级,努力提高师生的自救互救能力。
(五)加强交通沿线、水库岸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县(市、区)政府要把地质灾害易发的重点交通干线或路段,列入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国土资源、交通部门要督促有关单位编制防灾预案,确定防灾责任人,组织汛期线路巡查,切实保证做好省内重点交通干线行车安全。同时,各地要组织力量,对本行政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公路(含康庄工程)、铁路沿线及水库岸坡进行全面调查,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稳定性和危害程度,为实施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提供基础依据。对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各地要及时编制防灾预案,落实防灾责任。对规模较大、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各地要尽早落实资金,开展勘查,实施工程治理或避让。
(六)加强旅游区(点)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旅游区(点)管理单位要在汛期来临前,对辖区内进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编制防灾预案,明确防灾责任单位、责任人,落实预警方法、避险转移路线、临时安置地点等防御措施。汛期,旅游区(点)管理单位要在当地国土资源部门指导下,组织人员加强巡查,如遇可能危害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险情,要及时划出危险区,树立警示牌,发出预警信息,组织应急抢险队伍,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及重要工程设施的安全。
(七)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和搬迁避让。结合全市灾害点现状,重点抓好以下防治落实工作:
1.婺城区沙畈乡大坞头村、塔石乡鱼潭村,东阳市六石街道王卜山村、千祥镇岭脚村,浦江县西山-堂楼村、乌浆山-中央畈村滑坡,武义县王宅镇项山头村、柳城镇丁鸟村,磐安县大盘镇小盘村等地质灾害点,当地政府要抓紧实施与下山脱贫结合的搬迁避险工程。在搬迁避险过程中,做好监测工作,落实防灾责任人。
2.婺城区塔石乡岭边村,金东区源东乡尖岭脚村,东阳市佐村镇金家庄村、六石街道裘家岭村,兰溪市灵洞乡白坑村,武义县大溪口乡王大市村,磐安县安文镇溪文村等滑坡地质灾害点,要抓好勘查,尽快提出治理方案,经专家论证后抓紧实施。
3.东阳市佐村镇马槽坞、白云街道洞口,义乌市赤岸镇五柳村、佛堂镇上陈村、上溪镇西坞村,永康市方岩镇铜坑村,磐安县尖山镇新宅村山皇前等滑坡,当地政府要按照治理方案抓好防灾治理,并确保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
4.婺城区塔石乡鱼潭村、塔石乡岭边村、塔石乡井上村,金东区江东镇国湖电站,义乌市上溪镇马岭村,东阳市佐村镇金家庄村、六石街道裘家岭村的滑坡地质灾害点,当地政府要结合实际,设置滑坡无限位移监测仪,开展重点隐患点的全天候位移和降雨量的监测。加强武义、永康矿山采空区地面塌陷的监测与防范,确保金丽温高速公路和330国道车辆及行人安全。
5.对列入2007年度的33个市级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包括威胁对象范围等)逐点进行预测,制定包括监测、报警、疏散、应急抢险等内容的防治措施,印发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明确责任人,建立防灾责任制,积极组织勘查、设计和治理,消除隐患。其它规模小,稳定性较好,危害程度不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也应认真做好监测和防治工作,积极开展削坡、建挡土墙、排引地表水、退耕还林等工程治理,切实消除隐患。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地质灾害防治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交通、水利、建设、旅游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要落实到具体单位、责任人。
(二)加强检查,做好预防。坚持险情巡查、灾情速报、汛期值班等制度,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灾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一旦发生突发性重大地质灾害,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做好防灾救灾工作,并迅速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市政府报告灾情。要加强矿山地质灾害的防范,做好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凡在地质灾害易发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及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各地国土资源部门要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加强宣传,提高防灾水平。各县(市、区)政府要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及地质环境保护等科普知识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组织富有特色的宣传教育和公益活动,努力增强人民群众防灾抗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5.国土局地质灾害预警方案 篇五
发布时间:2009-10-30 点击:115 次
来源:网上收集
作者: admin 本文所属专题:※工作总结
※应急预案
标签:地质灾害
工作总结
国土资源--**县国土资源局200*年度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在市局和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十七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积极推进安全工作建设,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和县委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以“安全发展”理念为指导,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促进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状况的稳定好转,为构建平安和谐**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安全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以人为本、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狠抓落实情况
在安全工作上,局党组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把安全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始终坚持以“安全发展”理念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心系群众安危的高度责任感和地质灾害防治无小事的工作理念。县、乡(镇)、村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工作结构,签订了责任制,在系统内建立了局长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其他领导相配合基层所层层负责、统一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强化工作的规范有序,突出工作重点,重视制度措施建设,督促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加大隐患的治理和应急调查。
今年以来,召开各种安全工作专题会议31次,其中局长办公会议就有19次,国土系统内安全工作会议有8次,专题研究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隐患治理工作。200*年1月11日,我局下发了《200*年矿业秩序整顿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安排意见》(永国土资发[2008]4号)文件,对矿业和地灾防治工作在时间、任务和工作要求等方面作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同时与各基层国土所签订了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目标责任书。
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巡查、调查工作力度,局长相继到马楠兴隆村老屋基一社和大兴小学后山滑坡等地质灾害现场指导工作,加大了对各乡镇地灾防治工作的指导力度,全年共开展排查地质灾害检查、巡查为300人次,形成正式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10多份,为政府及时有效领导和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
汛期前,完成了县、乡(镇)、村和监测员的监测责任制,建立健全了群测群防网络系统,明确了地灾防治责任人。
在5月9日,县政府组织县直相关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杨副县长发表电视讲话,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了安排部署。6月20日,由县政府组织县直相关单位参加了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召开的“全国防范地质灾害电视电话会议”。
6月23日,为贯彻落实《200*年昭通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昭政办电[2008]131号)文件精神,县政府以永政办发[2008]124号文件向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转发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当前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二、20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急预案的编制、落实情况
我县的应急预案于2006年我局会同县水利、交通和建设部门编制,经县政府批准并以《**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永政办[2006]74号)文件下发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相关部门贯彻执行。
20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县政府批准,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永政办发[2008]88号)文件下发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相关部门贯彻执行。
方案和应急预案起到了抗灾减灾的作用,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机制,避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
三、对受威胁区域群众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情况
4月15日,我局召开了全体国土系统职工大会,在会上培训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了强调和要求,进一步强化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力度。
在“六月安全生产月活动”中,根据上级各部门要求,我局及时下发了永国土资发[2008]25号文件《关于印发200*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通知》,并以排查隐患、宣传安全知识等形式认真组织此次活动,取得了明显实效,于7月2日向县安监局上报了《活动总结》。
6月26日,我局组织召开了全县矿山企业负责人安全工作会议,邀请了县直相关单位参会,强化了矿山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等安全工作进行了安排和业务培训。
今年以来,共计发放宣传资料2000多份,向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责任人以及监测人员发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短信息5000多条,在县广播电视台播放《新农村建设中的地质安全保障》多次,通过以上形式的宣传,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精神动力、思想保障和工作基础,提高了干部职工、群众的安全素质,增强了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
四、地质灾害隐患调查、排查巡查和地质灾害隐患治理情况
今年以来,按照年初的统一安排,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现场调查、检查、巡查,共计200多人次,向县政府提交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10多份,为政府提供了决策依据。
根据县委政府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局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地质灾害重大安全隐患治理和整治非法开采矿产资源实施意见的通知》(永国土资发[2008]14号)和《关于印发200*年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永国土资发[2008]7号)文件夹,对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和认真排查。在排查工作中,共查出重大地质灾害安全隐患57处,一般地质灾害安全隐患298处,非法开采矿产资源2处,对以上隐患已由我局拟稿并经县政府批准以永政办发[2008]73号《关于印发地质灾害重大安全隐患治理和整治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明确了隐患监测和治理责任单位,明确了责任主体,强化了安全管理措施。
根据永政办发[2008]73号文件,我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组织治理大兴镇政府后山危石和码口新民危石、墨翰乡荆坪村杉树湾村民小组李家岩洞危石治理、码口小煤窑。
为了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力度,在200*年5月9日,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作了安排部署和强调,更进一步强化了防灾责任和意识。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我县辖区有明显震感,我局当即召开了紧急会议,要求各所(分局)立即进入临灾状态,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巡查,避免次生灾害发生后造成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五、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
到目前为止,在我县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是377处,遍及109个村,危及5643户23996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些隐患点已全部建立健全了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今年以来,我局不仅建立了安全工作机制、日报、月报、汛期值班、集体会审和地质灾害工作等制度措施,加强了调查巡查工作力度,还加大了地质灾害工作资金的投入,全年达90多万元,其中监测经费7.4万元,地灾隐患治理费61.07万元,其他费用25万元,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为地灾防治工作的有力运行确立了基础保障,确保了全年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未出现一人伤亡现象。
六、预报预警工作制度、措施、通信设施等落实情况
200*年3月20日下发了《关于做好200*年汛期值班工作的通知》(永国土资发[2008]8号)文件,对汛期值班工作作了详细的安排。
为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我局向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相关部门发了《**县国土资源局关于认真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的通知》(永国土资发[2008]17号)文件,公布了预报预警信息和天气预报信息的互联网址和短信息方式,提高了重大信息发布的高效、共享。
七、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个别县直有关单位、乡镇人民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有不够重视的现象存在,部分单位、乡镇群测群防网络运行不良,应急准备工作不足。各地质灾害隐患特别是特大、大型以及危害较大的部分隐患点未编制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预案及防灾宣传不到位;
(二)监测经费仍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测群防网络的运行;
(三)地质灾害治理经费不足,搬迁力度不够;
(四)个别单位和乡镇通讯不够畅通,巡查力度不够,灾(险)情报告和应急处置迟缓。
6.国土局地质灾害预警方案 篇六
【发布日期】2010-06-04 【生效日期】2010-06-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网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防治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今年入汛以来,各地站在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予以部署和落实,做到部署到位、检查到位、应急到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2010年的地质灾害防治有别于往年,西南干旱、西北降雪、南方暴雨等极端天气的出现,以及青海玉树地震等,使得地质灾害呈多发频发之势,防灾形势异常严峻。重大地质灾害事件时有发生,3月10日,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石沟村发生黄土崩塌,造成27人死亡。5月23日,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因滑坡导致列车脱轨,造成19人死亡。6月2日,广西自治区玉林市、梧州市降雨引发群发性地质灾害,造成43人死亡和失踪。为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地质灾害防治中的一些重要环节,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强化。现就有关事项要求如下:
一、强化信息报送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特别是未能及时上报地质灾害灾情险情信息的省份,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查找未能及时上报的原因,提出下一步整改措施。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和月报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175号)的有关规定,在报送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的同时,对于《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中规定的特别重大和重大地质灾害事件,要在事件发生后3小时内向部报告。对于国土资源部门人员尚未抵达现场,暂未核实的地质灾害灾情,各地要将已知的情况及时报告,并及时将核实的信息补报。对于可能导致人员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以及媒体已经报道或社会影响较大的地质灾害事件,务必要在第一时间,通过传真、电话等多种方式将所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报部。
二、强化应急反应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凡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又涉及国土资源管理职责的事宜,特别是一些突发性的灾害事件,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都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尽心尽力地予以指导、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具有明确责任主体或地方政府已经明确灾害性质的地质灾害事件,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也要认真履行主管部门职责,及时赶赴现场,积极主动服务,掌握进展情况并及时上报信息。
三、强化排查巡查
各地要在汛前完成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基础上,强化汛期巡查工作,修订监测手段和监测方法,完善防灾预案,组织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定期巡查。部近期将与交通运输部、铁道部联合就做好公路、铁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各地要切实予以贯彻落实。四川、甘肃、陕西和青海省国土资源部门要指导和协助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尽快组织人员队伍,在雨季来临前对汶川地震灾区和玉树地震灾区的交通干道开展一次全面排危除险工作。
四、强化临灾避险
临灾避险是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的有效手段。各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要从自身做起,坚决克服防止工作中可能的麻痹、懈怠思想和畏难情绪,以对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组织临灾避让。对于已经发现的地质灾害险情,要及时协助和指导地方政府设置警戒线和警示牌,安排专人24小时看管,坚决防止群众转移后再进入地质灾害危险区导致人员伤亡事件的发生。
7.国土局地质灾害预警方案 篇七
地质灾害是在地质营力作用下,自然环境恶化,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毁或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环境发生严重破坏的现象或过程[1]。其成灾基本上都有一个从渐变到突变的演变过程,并且演变过程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加速。在整个演变过程中,地质灾害体会不断表现出各种成灾征兆,但这些征兆凭人的直觉和观察很难发现。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现代仪器的精度越来越高,这些征兆变得更容易发现。地质灾害监测即是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测量、监视地质灾害活动以及各种诱发因素动态变化的工作。它是预测预报地质灾害的重要依据,是减灾防灾的重要内容。
本文介绍了一种Android移动终端下的地质灾害全天时监测预警方法,实现了对地质灾害全天时的监控、信息的随时随地访问、信息主动推送等多种功能,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1 地质灾害全天时监测预警框架设计
地质灾害全天时监测预警按照数据采集、传输、使用的主要过程,可以分为后端的监测仪器及设施、中间的数据传输和前端面向用户的监测预警软件三部分,如图1所示。
1.1 监测仪器及设施
监测仪器及设施是获取地质灾害实时信息最前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固定安装于灾害体表层或深部,能够表征灾害体对应部位的位移、形变等信息,以及环境中的降雨量、温湿度变化等信息。在地质灾害的监测中,常用的监测方法根据监测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如下四种。
(1)外观监测。包括大地测量法、近景摄影测量法、GPS法、INSAR干涉雷达测量法、地表倾斜监测法、地表裂缝观测法等。用到的监测仪器有经纬仪、全站仪、表面倾角计、伸缩自记仪、位移计等。
(2)环境因素监测。包括土壤含水量监测、水位监测、渗压监测、流量监测、水质监测、降雨量监测、地温监测、地震监测等。使用的监测仪器有土壤含水率仪、水位自动记录仪、渗压计、流量仪、雨量计、地震监测仪等。
(3)内观监测。如岩体应力应变监测、深部倾斜监测、内部相对位移监测、沉降观测等。用到的监测仪器有岩体应力计、钻孔测斜仪、钻孔多点位移计、静力水准仪、收效仪等。
(4)支护结构监测。包括锚杆应力应变监测、锚索锚固力监测、钢筋应力应变监测、接触压力监测等。使用的监测仪器有锚杆应力计、锚索测力计、钢筋应力计、土压力计等。
在实际工程中,往往需要多种监测方式的结合,以保证监测效果。随着微电子技术、数控技术的发展,现在普遍采用RTU(远程终端控制系统)对监测仪器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并提供多种通信方式。本文中采用单片机和工业控制技术,研究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RTU设备,用于采集、储存、发送各类监测数据,大大方便了数据的集中管理。RTU设备结构如图2所示。
1.2 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包括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有线方式是传统的数据传输方式。现在,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应用更为普遍。因为,无线相对有线数据传输方式,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1)成本廉价:有线通信必须架设电缆,或挖掘电缆沟,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无线数据则无需架设电缆或挖掘电缆沟,只需要在每个终端连接无线数传设备和架设适当高度的天线。相比之下无线数据传输节省了人力物力,节省了投资。
(2)适应性好:有线通讯的局限性太大,在遇到一些特殊的应用环境,比如遇到山地、湖泊、林区等特殊的地理环境或是移动物体等布线比较困难的应用环境,将对有线网络的布线工程有着极强的制约力,而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将不受这些限制。无线数据传输方式比有线通讯有更好的更广泛的适应性,几乎不受地理环境限制。
(3)扩展性好:在已有的通讯网络之上,常常会因系统的需要增加新的设备。如果采用有线方式,往往需要重新布线,施工比较麻烦,而且还可能破坏原来的通讯线路,但是如果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只需将新增设备与无线数传设备相连接就可以实现系统的扩充了,相比之下有更好的扩展性。
(4)设备维护更容易实现:有线通讯链路的维护需沿线路检查,出现故障时,一般很难及时找出故障点,而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只需维护数传模块,出现故障时则能快速找出原因,恢复线路正常运行。
由于大多数地质灾害分布于广大农村,特别是落后偏僻的山区,通讯条件较差。为充分保证数据通讯的要求,采用多种结合的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本文中RTU设备采用无线通讯为主、有线通讯为辅的设计。无线通讯支持GPRS(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Zig Bee无线自组网、卫星通信三种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其中以GPRS为主要通讯方式。GPRS是GSM移动电话用户可用的一种移动数据业务,具有高效稳定的优势,在手机信号覆盖区可以直接利用,在没有手机信号覆盖区采用无线组网技术来弥补。无线自组网将系统中所有监测点构成一个无线的局域网,所有数据通过能连接外部网络的监测点完成数据传输。在极端情况下,如果自组网内都无法连接外部网络时,整个链路的信息将无法传输,所以引入第三种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卫星通信利用卫星来传播信号,其特点在于受环境影响较小,覆盖区域更广。有线通讯方面提供RS485电缆、光纤、CAN(控制器局域网)三种有线数据传输接口。
1.3 监测预警软件
面向用户的监测预警软件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存储及分析,为用户提供地质灾害的专业分析与预警等功能。在客户端方面,继单片机客户端、PC客户端之后,近年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客户端发展迅速。相比之下,移动终端可给用户提供更便捷的使用体验,可实现随时上线,甚至永远在线的功能需求,信息传递更为快速更为可靠,在用户体验、信息传递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随着3G技术在全球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移动终端所传递的速率也越来越快。
在移动终端上实现地质灾害的全天时监测预警,将可以实现监测人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理位置的实时监测,降低监测人员劳动强度和监测成本,并且可主动推送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从而提高监测水平。
2 Android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客户端实现
Android是Google在2007年发布的一款全新的智能手机终端操作系统和移动应用开发平台,它基于Linux内核,由操作系统、中间件、用户界面和应用软件组成,是一个开放而完整的移动“软件栈”[2]。
随着国内3G进入正式的应用阶段,采用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层出不穷。据com Score最新的2012年2月美国移动用户市场份额报告,谷歌的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在一年内持续增长,已经达到了50.1%[3]。
Android采用Web Kit浏览器引擎,具备触摸屏、高级图形显示和上网功能,用户能够在手机上查看电子邮件、搜索网址和观看视频节目等,比i Phone等其他手机更强调搜索功能,界面更强大,可以说是一种融入全部Web应用的单一平台[4]。其最震撼人心之处在于Android手机系统的开放性和服务免费。Android是一个对第三方软件完全开放的平台,开发者在为其开发程序时拥有更大的自由度,突破了i Phone等只能添加为数不多的固定软件的枷锁;同时与Windows Mobile、Symbian等厂商不同,Android操作系统免费向开发人员提供,可节省近三成成本[5]。
本文客户端实现了用户登录/退出、监测点列表显示、监测点地图定位、监测数据展示(曲线和表格两种方式)、预警信息后台主动推送等功能。客户端监测点显示和监测曲线界面如图3所示。
客户端采用地图定位显示地质灾害监测点(为节省数据流量也可设置为不显示地图,直接显示监测点列表)。功能实现采用了百度地图提供的Android SDK,通过点击监测点图标可以查看监测曲线和监测数据表格。地图显示监测点的主要代码如下:
Android SDK支持丰富的2D绘图技术,除可以绘制基本的图形(如点、直线、矩形、圆、文字等)外,还支持很多特效。例如图像旋转、扭曲和拉伸等[6]。Android上绘制图形需要在Canvas上完成,首先需要编写一个继承自View的类,并覆盖onDraw方法。监测曲线绘制的部分代码如下:
3 结束语
8.国土局地质灾害预警方案 篇八
基于WebGIS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设计与实现
讨论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了建立突发性地质灾害评价和预警预报系统的流程;基于多层体系架构,给出了构建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的.体系结构;重点研究了构建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的关键技术;基于webGIS技术,构建了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原型系统,实现了地质灾害评价和预警预报信息的发布;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达到了设计目标.
作 者:李伟 王卫红 LI Wei WANG Wei-hong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学院,浙江,杭州,310032刊 名: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年,卷(期):37(6)分类号:P208 P273关键词:WebGIS 突发性地质灾害 空间分析 预警预报
9.国土局地质灾害预警方案 篇九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价,主要取决于基础资料的可靠性和数学模型的合理性,由于不同区域地质环境各要素优劣程度不同,同一指标在不同区域可能隶属不同的危险性级别,运用经典的数学模型划分统一的`标准进行度量在当前的国际地球科学界仍属于极具挑战性的前沿领域之一.本文尝试建立贡献率预测法在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价中的数学模型,确定地质体灾害发生的临界降雨量,以期为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价和预警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作 者:林道刚 吴汉辉 杨转运 刘会 作者单位:林道刚(重庆蜀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吴汉辉(重庆蜀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杨转运,刘会(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10.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篇十
2013年7月14日
华烨煤业有限公司
地质灾害排查治理方案
为了搞好我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时预防、消除事故,杜绝事故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深刻吸取近期发生的一些地质灾害事故教训,根据县煤炭局的要求部署,结合我矿实际,认真地对矿区范围内的地质灾害进行了排查,并成立了地质灾害排查治理领导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特制定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1、地质灾害治理领导组:
组长:杨恩伟
常务副组长:康继生
副组长:刘继祥曹彦明李铁强
李新建张军田任玉平
成员:郝小军赵西广官铁伧
2、地质灾害类型:
雨季来临可能发生地面洪水灾害,发生地面洪水灾害时,如果河道及山沟排水不畅或洪水过猛过急,就有可能出现山洪灌
井、山体滑坡、临时自建房及危房倒塌等严重情况,公司有住宅楼、办公楼、和生产性厂房、设施等各类建筑物,遍及整个矿区的各个角落。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倒塌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或者虽无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但严重影响居民生活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地质灾害原因:
进入汛期,由于雨量充足,导致地面出现裂缝,地基下沉,发生建筑物倒塌事故,山体渗水,出现弱面,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事故的发生。
4、地质灾害应对措施:
应定期组织人员对矿区范围内进行排查,对出现的塌陷区裂缝要及时用水泥砂浆灌浆处理,并回填出现的低洼处,对山体的挡墙与排水沟进行排查,及时处理排水沟杂物,保证排水畅通无阻,防止雨水从山体裂缝灌水。
5、发生地质灾害时救援、演练:
当发生山体滑坡事建筑物倒塌事故后,救援人员达到现场应根据现场情况,首先制定抢救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对现场可能发生的险情进行排查,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确保抢救人员的安全,井然有序地疏散群众、维持现场秩序,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的交通畅通,要及
时将抢救物资和设备运抵抢救现场。医务人员在事故区域附近抢救,对伤员进行简易包扎后,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11.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篇十一
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师生安全,防止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1、地质灾害防范类型预测
根据学校地质地理条件分析,初步确定地质灾害防范类型为:山洪暴发、山地滑坡、崩塌。
2、重点防范时段预测
主要发生灾害时段在强降水时期,特别要加强预警工作。
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努力避免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同时要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实现自觉防灾,全民防灾。
2、组建应急机构、明确职责分工、预警报警信号、抢险求援措施等。出现较大地质灾害征兆或发生地质灾害时,要根据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疏散师生,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3、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学习《地质环境防治条例》和地质灾害防灾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对保护地质环境和治理地质灾害的认识,1
掌握地质灾害监测、避险、抢险和治理等有关知识和技能,增强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全面实现群测群防。
4、地质灾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危害严重。但是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形成条件,并且有一定的前兆反映。一旦有前兆出现,要及时预防或避让;对于难以预防或避让的地质灾害则要及时上报。
5、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与监测。在汛前和汛期,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工作。汛期遇降雨要实行24小时监测,做好监测记录。
6、对存在严重隐患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边界设立明显警示标志,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7、坚持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制度。在整个汛期,要坚持值班制度,保持24小时不间断通讯联络;一旦出现地质灾害险情,要立即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确保师生人身安全;一旦出现灾情,要在第一时间报告,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三、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
汛期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原则上由各分管处室领导承担,但预防责任人是学校主要领导。
职责:
1、及时传达上级、中心学校有关安全工作文件、会议精神。
2、检查督促本校安全教育防范工作的落实情况。
3、及时解决排除安全隐患。
4、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抢救,并按要求上报。
12.国土局地质灾害预警方案 篇十二
国土资发〔2011〕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现就做好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的严峻形势
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强、突发性强、破坏性强等特点,防范难度极大。近年来,受极端气象、地震、工程建设加剧等因素影响,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群发,造成的群死群伤事件时有发生。各地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懈怠情绪,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力的防灾措施,做好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抓紧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要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加大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力度。近期,国务院将公布《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计划用5年时间,开展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和重点治理等工程。《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也正在加紧编制。各地要认真谋划本地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抓紧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报部备案。
三、切实加强机构建设
中编办批准我部成立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并增加司局级领导职数,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也即将挂牌成立。各地要以此为契机,大力推动本地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技术支撑机构建设,将其作为2011年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建立健全我国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体系。特别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的省份,务必要在2011年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建立省级地质灾害应急机构的省份,要向地市延伸。
四、强化特大型防治项目管理
近年来,中央财政逐年增加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预算资金。各地要积极推动加大本级财政对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力度,并严格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9〕463号)和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81号)的要求,加强资金、项目管理,按规定上报资料。对存在数据弄虚作假、未按规定管理使用专项资金、未及时向部
报送等情况的省份,部将扣减或取消下年专项资金预算指标,并予以通报批评。
五、继续提高基层防灾能力
推进防灾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范的意识和预警预报、组织协调、应急避险、软硬件支持等方面能力。一是要继续扎实深入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地质灾害防治“五条线”、基层“五到位”建设,部将继续邀请100名特别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来京进行经验交流。二是会同气象部门,进一步将预警预报工作向县(市、区)延伸,未开展此项工作的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市(地、州)、县(市、区)应在今年完成。三是开展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演练。要通过演练明确受威胁群众撤离的信号、路线、应急避灾场所等,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明确要求。四是继续完善地质灾害应急平台。按照国土资源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标准,整合已有资源和基础,更新数据,实现地质灾害应急防治远程会商和应急指挥。
六、做好汛期防治工作
各地要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重点做好排查、值守和应急处置工作。一是做好排查巡查,汛期前开展一次全面的隐患排查工作,将所有威胁人员和财产安全的隐患点及时纳入防范体系,加强对在建施工场所防灾工作的监督指导,特别要注意上游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形成壅塞体,后期降水使壅塞体突然溃决,形成高落差、大体量、快速度的特大泥石流灾害。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动态监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情况。二是做好值班和信息报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报送地质灾害灾情、险情。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特别重大和重大地质灾害事件,要在事件发生后4小时内向部报告。对尚未抵达现场、无法核实的灾情险情,要将已掌握的情况通过传真、电话等多种方式报部。三是做好应急处置,遇有灾情、险情要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协助地方政府开展抢险救灾,重点要做好受威胁人员转移和二次灾害的防范。
七、强化重点地区防治
三峡库区要做好库水位涨落期间的地质灾害防范,尤其是高水位以及汛前降水条件下库岸的稳定性监测,做好三峡库区后续规划中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工作。汶川及玉树地震灾区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区,应充分依托以群测群防为主的监测体系做好日常防范工作,重点时段要派驻专业队伍指导协助地方做好防灾工作,确保安置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东南、华南、西南等山地丘陵区要着重防范台风和强降雨引发的点多面广的突发性灾害,要特别防范引发
人员伤亡崩塌、泥石流灾害。华北、西北黄土地区要做好黄土塬边缘崩塌、滑坡、沟口泥石流灾害的防治。
八、探索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
各地要积极探索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结合本地实际制订鼓励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加大统筹力度,推动地方整合地质灾害防治与山区脱贫、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小流域整治、土地整治、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政策,请各省(区、市)于4月底前将本地区在地质灾害防治好的做法和经验报部地质环境司。2011年,部将在全国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调研活动,并召开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经验交流会,推广先进典型经验。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又是建党90周年,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各地务必要立足于抗大灾、应大急、救大险,切实将各项防灾措施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联系人:地质环境司 卓弘春
电话及传真:010-66558322,010-66558316
【国土局地质灾害预警方案】推荐阅读: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31号)09-24
国土局打非治违实施方案08-08
国土打击采矿方案09-22
国土空间规划方案08-30
国土资源部反商业贿赂方案07-04
镇国土资源审仪工作方案10-28
2022年国土资源局廉政教育活动方案07-11
国土局职责09-12
国土局关于深入推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党组织及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09-21
国土资源局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实施方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