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思考(11篇)
1.班级文化建设思考 篇一
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发言人:徐盛
大家好,今天我想从班级文化建设方面谈谈个人的思考与探索。班级集体是育人的阵地,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在班级集体的建设中,凝聚学生向上的动力就是浓厚的班级文化。因而,我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中作了以下的思考与探索。
首先是班级物质层面建设。其主要内容是对教室环境的要求及教室环境的布置,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外部文化环境。我要求班的教室必须是窗明几净的,地上没有纸屑,创造一个文明的学习环境。因此,班里的师生必须要有文明的观念、文明的规范行为和社会公德心,必须要有高度的“环保”意识,必须要持之以恒地与乱丢、乱吐、乱扔的不 文明行为作斗争。这不仅是一个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新的文化和文明素养的过程。在教室的前方与后面的墙壁上,题写着有关珍惜时间和培养人格的横幅,教室的侧壁选挂了一些激励学生追求与探索的语录,后面的黑板上每二周更换一期与班级生活有关的黑板报。
其次是班级制度层面建设。中学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其主要内容是根据中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对中学生的德育要求,具体制定的班规,以便具体实施对本班学生的常规管理和德育考核,同时建立一套制衡和监督的机制。在班的制度文化建设方面主要是制定和实施了操行评优的标准。把学生的操行评比与班级的常规管理密切联系了起来,这样不仅易记、易操作,便于施行,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精神,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法制意识和法治精神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这对学生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再次是班级心理层面建设。班级的心理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它包括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我在建设级级文化的时候,特别注意把“永不言败,团结进取”作为同学共同的价值取向,作为班的灵魂。这种勇敢进取和团结合作的心理文化,主要是通过参与竞争,在实践中培养和形成起来的。没有竞争就没有进取性的心理文化,在学校,可以开展一起班与班的竞赛活动,可以大大地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面对失败的承受力,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在校外,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与买报、环保调查等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更有利学生团队精神、合作交流精神的养成。
总之,我主要从物质、制度、心理三方面作了一些思考与探索,其实在班级管理中,各位班主任或多或少地都在进行着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我们只要从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总体目标出发,利用班级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性,自我教育性等特点,采取渗透的形式,把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文化环境中,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我相信各位所带的班也会由此而更加生机勃勃。
2.班级文化建设思考 篇二
一、高职院校班级文化的内涵与构成
高职院校班级文化主要指高职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它是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
作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的内涵也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要素。
物质文化主要包含教室的布局、课桌椅与教桌的摆放、各类宣传栏的布置、班级成员自发组织的各类活动,甚至包括网络环境下班级建立的论坛、QQ群、博客等。
制度文化主要包含各种班内组织机构及为实现班级建设目标而建立的各类规章制度、约定俗成等。
精神文化主要包含班级价值观、班级精神、情感文化等。
其中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基础,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制度文化则是班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
二、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 社会层面
高职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的熏陶和感染,因此班级文化一定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由于缺乏是非辨别能力,社会文化中的一些错误价值观念,如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腐败现象,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风气,“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对大学生的侵蚀是非常严重的。不良环境会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出现虚荣、攀比、孤独、封闭、自卑等心理问题,进而直接制约班级文化建设向良性方向发展。
2. 学校层面
随着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多,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趋于紧张,有的院校专职辅导员与学生配比达到1:300或更多。一方面,由于责任心差和认识上存在偏差,一些高职院校辅导员认为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没有必要进行规范和管理,给他们自由越多越好,有的辅导员则是忙于搞科研、进修、捞外快,根本没把心思放在班级建设上;另一方面,由于辅导员考核制度的缺陷,一些高职院校辅导员疲于应付领导检查,花力气只做表面文章,而疏于对班级进行日常管理,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上缺少有效的引导,导致班级文化发育不全。
3. 班级层面
班级文化是班级生存发展的灵魂,再好的建设理念都要在班级层面落实。然而,具体实践中经常会出现班级文化三要素构成不全的现象,比如重视物质文化建设,教室中各类励志标语、书法、字画、盆景等一应俱全却忽视了精神文化的统领作用。另外班级文化建设缺乏主动性,往往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导致文化建设缺乏持久性,随着年级的增长这种热情会逐年衰减。
三、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1. 师生合力,推进班级文化建设
学校领导应该从抓好校园文化的战略高度来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通过建立一整套指导和评价班级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形成班级文化创建的浓厚氛围;辅导员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充分利用“威信效应”,从“爱心”做起,对学生进行思想疏通,用心灵沟通彼此,用爱心融通彼此,从而达到互信互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及和谐同学关系,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班级文化建设主体参与者———学生,应该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树立“人人是形象”的观念,增强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自觉培育和维护班风,把班级文化的各项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要求,以班级文化作为自己成才的培养基础,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能力,展示才华,自觉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
2. 以生为本,通过精神文化来引导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最终要依靠班级学生来落实,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让绝大部分学生参与进来。要通过研究本班级学生的专业、特长,强化精神文化的引导,确定班级精神文化的特色,并围绕这一特色组织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落实。
3. 民主管理,通过制度文化来约束
精神文化确定以后,包含辅导员在内的班级所有成员都要为之去努力。高职班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拥有不同的学习生活习惯,必须通过“民主立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级制度,并通过班会、讨论、班级日志、留言等方式征求大家意见,及时对制度进行修订完善。
4. 结合专业,通过物质文化来熏陶
物质文化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所以教室要布置得整洁有序、美观大方,墙报、黑板报要定期组织班级成员进行策划,BBS论坛、QQ群要定期有人维护。更重要的是,作为高职院校的班级物质文化一定要和班级专业相结合,以此体现职业性的特点。比如,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班级可以多布置些汽车资料、图片、模型,美术专业的班级可以多布置些名人字画、经典艺术作品等,以此来提升职业素养,规范职业行为,提高职业道德,为自身将来从事所学专业打下良好基础。
班级文化建设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是实现班级奋斗目标的有效途径,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健康成长意义深远。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摘要: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概述了班级文化的内涵与构成, 分析了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文化,思考
参考文献
[1]张广川, 张海军, 周勇.高职学生工作信息化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 2010, (6) .
[2]张广川, 陈玉华.“四通”法构建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的体会[J].科技信息, 2010, (3) .
[3]王士玲.浅谈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优质教育, 2005, (4) .
3.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三
班级是每个学生在校生活的“家”,它与学生学习成长息息相关,是学生实现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是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集体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行为。良好的班级文化像一块“磁石”,学生通过班级和谐的心理氛围,良好的人际交往,得到鞭策和鼓舞。刚入校的中职学生,他们来自各地州,性格各异,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思维方式不一,要在一个集体中学习、生活配合很好,这就需要有良好的文化氛围的引导,班级的文化影响显得十分重要。
班级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班级文化就是精神文化,而广义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班级的物质文化主体是物,是有形的,主要有班级的桌椅摆放、教室布置、内务整理和学生着装等;精神文化主要指班级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具体表现在班级的学风、班风和考风,这些都是无形的,也是最核心的。优秀的班级文化不但能够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对学生个人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中专学校,是许多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班级文化的优劣也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要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必须着力做好“六个一”工程。
1 用心布置教室,创造一个优
美的学习环境
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的。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班主任要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力求使教室的墙壁“会说话”。可以举办一些优秀日志、美术作品和书法展览,使墙报可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既美化教室环境,又陶冶情操,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
2 用心布置寝室,营造一个
“家”的感觉
大多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在校生活,他们更需要新环境有家的感觉。寝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最基本的场所,寝室中的每个成员,他们来自于各个地区,不同的家庭,而每个成员身上所体现的各地方文化背景不同,因而各自流露出来的文化传统就不同。加上个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等方面的不同,所以集体生活使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融。如果一个寝室的群体文化交融和谐,群体和睦、优雅、积极向上,对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无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整洁、明丽、温馨的寝室环境还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既利于学生休息,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他们在这里共同进步。
3 创建班级口号和誓言,铸就一个班级的
灵魂
卢梭说过:教育不是要教给学生很多的东西,而是要让他的头脑里获得顽强正确的和清楚的概念。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就得有自己决心做到的坚定誓言。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同样如此,班级口号、誓言不仅能凸显班级特色,更能通过心理上的暗示作用,激发学生的潜力,形成班级的集体气质,增强班级凝集力,熔铸班级的灵魂。
现在的中职学生生源大多是中考成绩不理想,未能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有的已养成不良学习习惯,有的有一些不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文化的影响。针对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创建班级口号、班级誓言,甚至班徽、班歌等。在学生心中播下积极向上的种子,在班级工作中用心浇灌,使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既可以辅助班级学生品格和气质的培养,又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力量,并使这一力量得以延续。“孩子改变了态度就改变了命运,孩子改变了情感就改变了生活,孩子改变了心情就改变了世界。”无论在学习中、生活中,或在失意时,班级誓言就如同一首优美的歌,飘荡在心头,时时响于耳畔,滋养着学生的心灵。
4 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营造一个良好人际
氛围
在班级精神确立后,要保障其良好发展,师生间的彼此信任是基础,良好人际关系是保证。班级人际环境是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互相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良好的人际环境能使人心旷神怡。如果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任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能相互理解,团结帮助,平等、友好相处,那么就能形成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气氛。
班主任和其他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贯彻民主思想,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班主任要做到以诚相待,以身作则,并牢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课余或班级活动间隙与其进行沟通,班级事务一定要公开化、透明化,这样才能慢慢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更需要宽容与忍耐。一般来说,人际空间越密集,人际冲突越多。一旦人的实际生存空间小于心理愉悦的空间,那么产生冲突就在所难免。据学生反映,冲突主要来自观点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时间冲突、玩笑过头、表里不一、误会、疏忽、背后说闲话、约会迟到、自己情绪不好、私拆他人信件等。其中,观点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时间冲突是比较集中的冲突来源。
在班级建设中要经常使学生强化一些观点,如学生间相处要学会求同存异,学会换位思维,学会多角度看问题。不一定非要强求别人和自己达成共识,别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观点时可以拓宽思路,也可能对自己的思考具有启迪的作用。应该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不要力图什么都去改变。想改变别人时,反过来从自身的角度考虑一下,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一件小事常会影响到学生间的和谐,只有在相处的过程中学会宽容和忍耐,才会避免和化解冲突,营造友好、信任、和谐的氛围。这也是每个人所期望的,也是共同能够做到的。
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可以使人奋发向上,还可以使班级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功能,班级形成一种齐心协力、积极进取的良好班风,就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5 正确引导青少年文化,营造一个健
康文化氛围
处于青少年期的中职学生有着渗透他们个性,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青少年文化,它既影响学生发展,又对班级文化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而今天的中专学生有的仍痴迷于动画片、言情小说,甚至一些低俗书刊,热衷于网络游戏,喜欢上网聊天交友,有的以赚钱和当官为理想,同时强烈渴望展现自己的个性,许多想法和行为都让教师觉得不可理解。其实,作为新人类的青少年在思想上、言行上不可避免地有着时代的烙印,虽然有其肤浅狭隘的一面,但同时也有着积极的一面,教师不可全盘否定,而要正确引导。如面对班级日益泛滥的明星杂志、言情小说,需要的是引导和替代,如给班级订阅《读者》《南方周末》等有价值的书籍,引导学生关注一些有意义的事件,理解关爱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培养他们自尊自爱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爱情观。读书对道德的养成有促进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因此,为学生提供、推荐一些有价值、有营养的好书,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另外,在教育中要思考教育方法,“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一招非常有效”。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个性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模式,诱导他们向更有价值的生活模式转变。
6 加强学风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学
习氛围
一般来说,学风与德育紧密相关。一个有学习力的班级必是一个有文化氛围的班级,良好的学风会促进班级的文化发展。班级学习氛围不仅能制约学生个体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指引他们品德发展的方向,而且会作用于学生的个体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严谨、进取、创新的良好学风,用此来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发展。学生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自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班级的整个改变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表现出现反复,有的甚至是反复多次,这就要求教育者有相当的耐心,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也是最艰巨的工程。教师科学的教育方法自然是必需的,而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加重要,只要有一颗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平常之心,就一定能做好本职工作。
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就像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班级文化形成班级内部的独特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行为准则是班级的灵魂,是班级自下而上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要使它的作用像这春雨一样,班主任就得做个有心人,搞好班级文化建设,为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出应有的努力。
(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通市卫生学校)
4.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四
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在当代,不仅企业文化蓬勃兴起,校园文化也在蓬勃兴起。作为学校教育和教学最基本的活动单位——班级社会,它既是一种教育制度,又是一种文化模式,其核心内容就是班级文化。所谓班级文化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并且这种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对于中学生的教育、学习和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级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班级文化建设是每个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努力实践的一个课题。下面我从目标确立、制度保证、核心内容、活动引导、监督鼓励几个方面谈谈我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确立
班级文化不是一种刚性的、粗暴的、说教的固定模式,是一种充满柔性的、温和的、人文的精神、制度、关系和环境的综合存在,是一种新的德育模式。班级文化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内容,外层是指班级的物质文化,中层是指班级的制度文化,内层是指班级的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相辅相成,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证,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灵魂。在这三个层面尤其是精神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因素。所以我把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于构建文化人格。真正的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不仅仅是漂亮的校舍、环境,热闹繁多的学生活动,最重要的还应当是班风、班训等熏陶出来的人的素质的提高,是如何通过发展教育、如何健全制度以及如何创设和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来帮助孩子改变习惯,超越、完善自我,铸造人格精神。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建设班级良好的文化氛围,做好对学生进行表层影响和熏陶的教育。在当前,一些学生对于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并不感兴趣,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他们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很少愿意读文学作品和科技作品,而是喜欢读一些卡通图画,更有甚者,读一些无聊的作品。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批评同学,而是采取引导的方式,告诉大家如何鉴赏文学作品,如何使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此外,班级布置也是很重要,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育人环境。
(二)建立班级内友爱平等的意识,促成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提及的是,教师在确立班级文化目标的时候要注意两点:
1、现代社会需要综合素质的人才,我们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的感情、意志、民族的感情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学生的审美情趣。
2、营造热爱学生的风气是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格中的第一要求。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制度保证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班级文化制度起着观念的导向作用。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利
于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个性的成长正是在班级中各种规范的影响下不断完善和成熟的。班级文化制度的建设内容能够非常广泛,但就其特点来说,主要分为班级正规制度和非正规制度。正规制度是学校指定的,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最基本的方面进行规范和制约,它是一种硬性的制度。非正规制度是班主任根据学校的要求和本班的实际创造的行为规范。它是通过积极倡导来发挥作用,它的内容比学校制定的制度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必然需要有相应的班纪班规来约束学生的行为,所以必须要建立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我认为关键是要本着民主、平等、以人为本的原则与学生一起协商制定班规,让学生认同所制定的一些制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切实有效的班规,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班规是全班共同遵守的制度,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制度等多个方面,是班级活动的行动指南。班规的制定和完善要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通过民主表决确定,这样可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其追求的目标,才能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不断强化其规范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建立有效的班干部队伍,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管理模式。班干部队伍分为中队委员和小组长。中队委员主要对学习、文艺、宣传、劳动、生活、体育等各方面进行分管督促,做好老师的小帮手。全班分成7个小组,由各个小组长对组内事务全面负责,并做好各成员的操行记载。同时,对班干部的工作负责程度则由其他同学进行民主评定,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班级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实施的力度,点到为止,不要伤了学生的自尊。在班级管理中通过讲制度、讲条例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一视同仁,营造一个人人遵守规则的氛围。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抓住班级精神文化,就是抓住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关系,是在一定群体中,在人们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而又持久的关系。班级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构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情感,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
(二)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班集体舆论就是在班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班集体的舆论是班级成员观念态度的集中体现,是班级深层次的精神文化。班集体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班集体舆论。要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是不可能有健康舆论的。其次,要正确把握集体舆论,善于启发引导,以确保班集体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第三,要善于利用舆论工具,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三)培育优良的班风。班风是指班级的作风和风气,是班级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优良班风像熔炉一样,对全班学生起着熏陶、感染的作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任何优良风气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而且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因此,我们在培育优良班风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持之以恒,不屈不挠;另一方面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
四、班级文化建设的活动引导
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仅仅是文化建设的一个开端,要建设一个有机的班集体,必须有丰富的文化建设内容,去深刻文化建设的内涵。对学生谈到文化内涵,似乎太深刻了一点;但是,丰富的课内外活动能够容易让学生理解班级文化,加强班级的凝聚力。我主要以学习为主线、以班级的凝聚力为轴心,组织各种活动。针对班级的实际,教师应注重抓住他们的爱好,找出一个突破口。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从中不断显现特定的文化价值,使班级成员在参与活动中受到陶冶和熏染,增强协作精神,才能促使其在认识、情感和行动上逐渐趋同于班级文化的预定文化价值,从而达到形成稳定的团体文化的目标。因此在设计班级文化团体活动时要注意全员性和活泼性,即全体同学都乐于参加,勤于参加。每周一次的晨会课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晨会课上,要强调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能够让他们自由充分地发展爱好、特长和各种能力,因而对于培养健全的心理有重大作用,其意义往往是课堂学科教学活动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教师要放手让班干部组织、主持班级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自己管理自己的权利。此外,五年多来,我还先后组织了“ 理想是否可有可无?”等辩论会,既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有利地推动了班级品质的形成。
五、班级文化建设的监督鼓励
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形成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是班级文化的设计师,宣传员和监督者。班主任要做班级文化建设的隐形英雄,不需要也不能过于突出自己,但在关键阶段的引导和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班级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确立班级文化,在实践中深入挖掘其内涵,通过行为渗入到学习生活的细节中去,把班级文化由空洞的词语变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落实好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评比工作。一个制度定出来,其正确性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被认同后就要强化落实情况。通过定期检查评比,营造出鼓励学生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氛围,既可以强化制度的落实,又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对于学校检查的各项常规,可以先自行检查,大力表扬和鼓励先进,积极改造落后的思想,惩戒不当的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落实,促成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5.班级文化建设思考 篇五
李光启(作者单位: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一、问题的提出
(一)、班级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
在高职院校教育各个环节中,班级辅导员工作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引导者,学生人格的塑造者,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校正常教学的管理者参与者,班级辅导员以其特有的身份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参与到学校工作中。班级辅导员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学校领导者实施素质教育、完成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在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中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学校建设需要班级辅导员培训体系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建设,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治校的重要战略,也是落实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的“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大力提高园丁队伍素质”任务的重要举措。任何一个学校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资金可以积累,教育设施可以投入,而教师的素质却只能依靠培训和再教育来提高教师素质。全员化,全程化和规范化地进行教师包括班级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是学校持久蓬勃发展的灵魂所在。
(三)、发展中的高职院校需要知识和观念的不断更新,班级辅导员培训顺应发展所需 伴随教育发展的学校建设对新时期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更新知识。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非常迅速,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学校发展和改革的要求;二要更新观念。特别是要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学生观念、和评价观念等等,在班级辅导员工作中,使“怎样适应时代和社会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成为根本问题;三要改变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支撑的教育行为。新时期的高职院校班级辅导员面临着新的历史使命,跨世纪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班级辅导员不能做简单、封闭的“教书先生”,而要在教书,在班集体建设活动中多方位、多渠道地把社会变革、科技革命 等知识信息及时筛选,然后输送给学生,在给学生一个系统的智力框架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劳动技能、身体心理、创造力等方面的和谐全面发展。这些因素必然促使教育环节中的班级辅导员工作必须顺应新时期的要求和新阶段的理念,而学校也应以此为基础,建立适应发展需求、对班级辅导员理念更新和知识引导起到重要作用的班级辅导员培训体系。让班级辅导员培训和继续学习结合班级辅导员自身教育水平提高共同带动班级建设、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培训体系建设
(一)班级辅导员培训指导原则
1、以正确理念指导。在发展学校教育事业方面,必须遵循用正确理念的指导,在建立和完善学校班级辅导员培训体系方面,也必须以以正确理念指导,进而努力实现以正确、创新的班级辅导员培训理念指导培训体系的建立和运转。譬如:由拓宽知识面的培训转到开发潜能和激发创造力上,由固定的、有计划的培训转到以需求为出发点。以正确、先进的班级辅导员培训理念指导,就要在建立培训体系中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并引导班级辅导员老师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的理念。正确的指导理念,将有力的引导和促进班级辅导员培训工作的开展,并为以后班级辅导员的班级管理工作产生不可估量的折射型影响。
2、以校为本为原则。即“为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从实际出发,为学校,就是立足于解决学校需要解决的当前和长远问题;在学校中,就是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实际出发。基于学校,就是基于学校教育状况和教师的实际。
3、循序渐进。所谓循序渐进,简单讲,就是要在培训工作中必须做到,先成功试点然后再大规模推广;就是要在培训内容、培训方法顺序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通过日积月累,逐步深化提高、不断完善修正。
(二)班级辅导员培训制度
1、培训形式多样化。在时间安排上,结合班级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应遵照不定期培训为重点;在学习形式上,对于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不充足的班级辅导员老师,以集中学习为主,而对于经验丰富的班级管理者,以相互交流和自我学习为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参加校外管理类学术座谈、讲座,外出进行团队性质培训,等等。
2、设计培训方案必须考虑的几个因素:
①培训方案的可行性。
可行性研究是各种工作项目开展的前期重要步骤,是编制项目设计任务书的依据。对培训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是培训体系建设与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保证培训以最小的投资、最结合实际的方案、最有效的方式换取最佳效果的科学途径,可行性研究在班级辅导员培训方案决策和培训活动开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②培训内容的前瞻性。
班级辅导员培训内容的确立必须考虑前瞻性因素,立足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运用的同时,关注知识与理念的新发展,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针对学校现状和教师自身特点,是培训内容选择的首要因素。而兼顾内容的前瞻性,可开阔教师视野,更便于学有余力的教师深入探讨,便于培训的连续性开展,也有利于促进班级辅导员继续接受培训的愿望。
③培训的针对性。
针对性是指所有的培训项目都会针对学生管理工作中具体的、归类性问题,针对每位班级辅导员老师的特点,针对学校现状及其发展阶段因素,综合考虑兴趣和工作的需要,激发班级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潜力使之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④效果的持久性。
培训的重要性已无容置疑,但培训效果更为关注,培训如果是“虎头蛇尾”,或只重视培训过程而忽视培训实效性,此非培训体系建立和完善的初衷。因此关注培训效果是整个体系建立中十分重要的考虑因素。
三、班级辅导员培训内容中应该围绕的重要问题
A 班级辅导员教育能力
所谓班级辅导员教育能力,是指班级辅导员老师以为国家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全面掌握和善于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能力,善于了解学生个性和学习情况的能力,善于制定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组织能力等综合心理素质,有效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才能。中外教育理论公认的几种教师应具备的教育能力如观察、思维、板书、语言表达、组织发挥等。但笔者认为,上述能力仅仅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事实上,成为一名好教师尤其是以为集合德育教育、心理引导、班级管理为一身的班级辅导员老师还必须具备其他各种综合能力因素,笔者会逐步进行阐述。对集各种素质于一身的班级辅导员老师进行教育能力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B 班级辅导员对班级管理和学生成长的持续影响力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级辅导员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级辅导员不仅在学生学校学习期间管理好班级、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在学生走出校园后仍应能直接或间接的对学生成长起到持续性的影响。班级辅导员老师为人师表,将德育工作放到第一位,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引导学生提高自我教育的自主性,拟定集体与个人的远、近期目标,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等等,以上各项工作必须以班级辅导员老师的管理素质或人格魅力为基础。班级辅导员对学生的成长持续性影响,是建立在“亲其师”心理感受和“信其道”理念信仰基础上。对于班级辅导员培训内容以此两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不仅仅促进班级辅导员提高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学生受到的教育能够对其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C学习型班级建设能力
班级辅导员因素在学习型班集体建设中永远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班级辅导员各自发挥的作用是存在差异的,班级辅导员对于学习型班级建设的差别根本的在于思维原则上。经过长期实践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学习型班级的班级辅导员的思维原则,如:谦逊待人,审视自我;激发好奇,探索未知;突破常规,创新方略;收集信息,客观分析;透过表象,追求真本。对于班级辅导员各项学习型思维能力的培训是引导班级辅导员着手建立学习型班级的根本所在。并且,班级辅导员应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以新的价值观、课程观、教育观、学生观、活动观等作为思考班级管理的基点,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型班级。
D团队意识培养能力、自我激励能力
新时期班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将全体学生看作一个具有极大潜力的团队。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日趋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团队意识的发掘和塑造直接决定着人才长远竞争力,也决定着由此而引出的正确教育理念,并且团队精神的培养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所在。班级辅导员工作在实践中应当具有激励团队的意识,并按照正确的团队意识培养方案积极的实施班级团队管理,有意识的进行团队凝聚力和团队内部成员的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等各方面良好素质的激励和培养。当然所有的一切是以班级管理者应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培养能力为前提,提高班级管理者团队培养意识和培养能力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E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对于班级各类突发事件,许多班级辅导员都认为其打乱了班级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有些问题处理不好还会进一步激发更多的矛盾。突发事件的偶发性、随机性和影响性决定了如果班级辅导员必须具备能够处理好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可以说,突发事件是对班级辅导员教育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一个考验。故此,加强班级辅导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培训,既是提高班级辅导员综合管理能力的必备环节,也是防止校园和班级内突发事件的有效方式。
F情感培养能力
在人的心理过程中,情感是最活跃、最积极、最核心的因素,因此在育人的工作中,抓住情感这一核心要素,也就抓住了人的本质。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在德育工作中的效应是全方位的。”班级辅导员或教育工作者一定应重视自身情感与学生情感的沟通。班级辅导员不仅应培养学生情感调控的能力,还应该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理解他人的能力;如培养学生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学会宽容、学会关心能力等等,以及指导学生掌握辩证思维的能力。班级管理者在抓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的同时,不可忽略学生情感能力培养。而班级辅导员老师认识并实践这一点的前提是自身具备的情感培养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对班级管理者提出的要求。
小 结
6.班级文化建设思考 篇六
3月10日—3月12日,山东省幼儿园班级管理实务与教师专业提升研讨会在济南百花剧院举行,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的董旭花教授就幼儿园班级管理问题与思考向来自全省各地的幼教工作者做了深入的剖析,淄博市直机关第三幼儿园的几位同行也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做法,现将主要内容及体会整理如下:
一、班级管理的核心目标
有效的班级管理应该能帮助幼儿发展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社会人。
二、反思班级管理的误区
不是教师太惟我独尊下的孩子如机器人般大多数孩子个性被压抑,就是教师管理不到位引起的班级混乱不堪。
三、有效的班级管理从哪儿来
1、了解幼儿,对幼儿需要保持敏感
作为老师,要了解幼儿心理特点,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教育管理。要知道,小孩子是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心大、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和得到称赞的,还要知道家庭生活经验、饥饿困倦、疲累、需要关注、感官刺激缺乏或过量、缺乏交往技巧、渴望加入团体而被拒绝等等因素是会影响幼儿情绪和行为的。老师应该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一旦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2、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良好的关系胜过任何教育。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和宽容悦纳幼儿,要能积极应对幼儿的恼人行为,教育幼儿从错误中学习,对幼儿要有耐心,同时要让自己保持情绪的稳定和生活的平衡,不要带着负面情绪进活动室。比如和家人闹了不愉快,和路人怄气,和家长生气,和领导同事闹别扭,还有女人每月中那些特殊的日子……想发怒的时候离开孩子一会儿(当然要有另一个老师看护孩子),甚至去趟厕所或倒杯水转移一下即将爆发的“情绪”,让激动之火暂时熄灭,让沸腾热血冷却一下。对待孩子如此,对待家长,对待领导同事,对待自己的家人,也可采用此法。学会控制自己,不让自己丧失理智,努力建立良好的关系,尽量不要对立,这是非常重要的。
3、建立班级规则,帮助幼儿坚守规则
老师应该让幼儿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由与规则是对立而统一的,只有人人遵守规则,才能让人人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比如遵守交通信号灯规则。如果一个人打破规则放任自己所谓的自由,就会破环、限制、影响很多人的通行自由,甚至给他人和自己造成不可预知的伤害。所以教师要告诉幼儿必须遵守六条基本规则:①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②别人的东西不可以随便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③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④幼儿园里的玩具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⑤不可以随便打扰别人。⑥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别人道歉。这六条规则其实是建立了最基本的社会化的秩序。老师们要智慧地帮助幼儿遵守这些规则:①示范说明。②在游戏、学习、生活等各种活动中反复练习,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能力。③有效设计和利用简单的规则标识。④巧妙利用幼儿影响幼儿。⑤尽可能采用分组活动,减少拥挤和等待时间。同时,教师要注意表扬、奖励的灵活运用:表扬具体,指向幼儿良好的行为;幼儿已经形成习惯,就无需表扬和奖励;避免表扬成为教师权利控制的工具;避免对其他幼儿形成压力和伤害;不滥用,尽可能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形式灵活,多样,选择幼儿喜爱的;(班级管理)态度真诚,避免形式化和敷衍。老师们更要注意批评、惩罚的灵活运用:不滥用,坚决不体罚;教师情绪应平和而严肃;即时进行,不要算“总账”;事先和幼儿商量惩罚的实施;最好使用自然结果惩罚;惩罚之后要让幼儿学会适宜的行为;讲道理是必须的,但不必“苦口婆心”;对事不对人,不随意给幼儿贴标签。
4、有效应对个别幼儿的行为问题
个别幼儿的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欺负与暴力、争抢玩具、不遵守秩序和规则三方面,采取的措施应注意教孩子学会:理解公平、公正;用语言表达需要或者情绪;轮流、协商和等待;维护自己的权益;控制自己激烈的负面情绪;寻求关注和帮助;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感受;参与同伴游戏或发起游戏。
5、积极预防,避免幼儿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的发生
对问题,要有预见性,事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前备课讲究备教材、备学生、背教法,是很有道理的。不吃透教材,不了解孩子,就难以确定最佳的方法,方法不对或不妥当,就完不成任务,甚至出问题。
因此,作为老师必须注意四点:①布置合理的活动室环境,不宜太空旷,也不宜太拥挤;玩具和材料要充足,因为孩子之间的冲突有90%以上是由所有物而引发的;创设一个安静、不受干扰的独立空间。②要制定稳定、有序、合理的一日生活,流程科学,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才能做好,师生都要一清二楚,并努力形成习惯。③要有幼儿参与的、执行良好的班级常规。④教师良好的榜样和对幼儿积极地接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幼儿,父母和老师就是最直接的榜样。
6、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用环境教育孩子,以文“化”人。
老师应积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把班级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并能和孩子、其他老师和谐相处,努力让班级成为师生向往的地方。
老师们可以试着从十件小事做起:①孩子入园,老师主动向孩子问好并给孩子一个拥抱。②对没入园又没请假的孩子主动打电话询问一下情况,表示出对孩子的关爱。③观察幼儿衣着是否合适,提醒增减衣服。④每天至少与两名幼儿单独交流。⑤活动前准备好教学具。⑥建立班级或个人博客,增加积累,增强交流。⑦下班不急于回家,想想还有什么要做的。⑧每天给孩子读或者讲好听的故事。⑨离园时把个别孩子情况及时反映给家长。⑩休息或下班回家,坚持读书学习。
7、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爱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把孩子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努力给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童年。
8、让教室的环境干净,舒适,有序,安全,创设家的感觉。
9、把家长当作帮手,千万不要成为对手
真诚对待每一位家长,不和家长对立;了解孩子每一位家长的情况,建立档案,让班里的每一位老师都熟知每一个孩子每一位家长的基本情况,尤其是性格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学习沟通艺术,理解家长,宽容家长,感动家长,向优秀的销售员学习,即使解决不了“上帝”提出的问题,但也能让“上帝”高兴地离开,切忌把一般问题激化、扩大化,或者不动脑筋直接推向领导——那是让家长告你的状。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和形象,把家长化为自己的帮手,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班级服务。良好的关系能让家长扩大对你的宣扬,也可以原谅你工作中偶尔的失误,这是你积累的无形的财富,甚至惠及家人。
7.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七
一、精心布置教室的文化环境, 给学生一个有文化品位的学园
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和“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的智语, 无不强调了环境文化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 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 要精心布置教室的文化环境, 让教室成为一个有文化品位的学园, 成为温馨和谐的乐园。
在我们教室四周的墙壁上, 贴满了同学们的座右铭。同学们的座右铭内容比较丰富, 有做人方面的, 有学习方面的, 也有生活方面的。同学们在这浓浓的氛围中生活、学习, 都在自己的座右铭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与动力。我们教室的板报墙的下方开辟了“班级之星”。每月我们都会通过每个学生的一个月的表现 (包括学习、助人为乐等方面的表现) , 组织班级学生进行选举, 最终确定“班级之星”, 并把他们的照片贴在专栏上以起到激励作用。我们还在班级中专门用一块专栏, 把学生的一些优秀作品如优秀作文、读书笔记、获奖证书等布置在专栏里。这样可以对获奖者起到表扬作用, 对其他学生也有着激励效果。我们学校地处洪泽湖畔, 我们把有关洪泽湖文化的内容张贴在教室的墙面上, 让学生了解家乡, 热爱家乡。
绚丽多彩的班级文化, 使学生的能力、智力得到发展, 思想得到净化;也提升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品位, 成为师生温馨的学习乐园。
二、精心组织班级活动, 给学生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活动开展的好坏是评价这个班级的班级文化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例如:在学校举行运动会前, 经老师精心组织策划, 让学生干部在班上组织讨论, 全体学生参与口号的选定, 然后决定班级口号。这样做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与信任, 塑造了团结进取的班级形象。在班级活动中, 还能够促进班级形成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班风。所以应该多开展一些班级活动, 如主题队会、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读书比赛、社会小调查等。在活动中, 老师要精心组织, 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乐观自信、团结互助等良好的性格特点, 激发学习兴趣, 挖掘其内在的潜能, 同时培养每个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在每次活动之前, 教师还要精心准备, 让每次活动都有实效, 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主能力, 使其个性在活动中得到张扬。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应该做到全程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每次活动结束后, 都要进行总结, 表扬先进, 指出不足, 使每个学生能在实实在在的活动中得到教育。
三、构建班级特色文化, 给每个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
班级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阵地, 班级文化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源泉之一, 学生个性发展是在班级文化背景下的活动和交往中实现的。因此, 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是培养有独特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 是在教育现状和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做出的抉择, 是社会发展对教育要求的现实反映。我们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重点放在“把班级还给学生”上, 让每个学生拥有自由创造的空间,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8.班级舆论文化的思考及实践 篇八
【关键词】高中;班级;舆论文化;思考;实践
【分类号】G635.1
0.前言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学校班级建设已经越来月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可以说已经成为现代中小学班级建设的灵魂,优秀的班级主流文化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中,班级舆论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良好的班级文化舆论环境,可以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体验、行为习惯,甚至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塑造。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已经深深认识到班级舆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班级特色的舆论文化。本文立足高中文化建设实际,主要探究现有高中班级舆论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自己关于班级舆论文化的思考与实践方面的建议。
1.我国高中学校班级舆论文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中学校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已经改变了以往班级管理与建设的方式,更加注重班级文化在高中学生管理中的无形的引领作用。在班级舆论文化建设方面,也主张班级主流文化舆论的打造,传递给学生正能量。通过班级舆论文化,现代高中生已经能够在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管是思想还是行动上都打上班级主流舆论文化的烙印。因此,有人说班级舆论文化就像一面镜子,让学生时刻通过这面镜子反思自己的得失。高中一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也通过班级舆论文化,强化了对学生正确理念的教育和引领作用。
2.我国高中班级舆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学而优则仕”的应试文化理念影响健康班级舆论文化的建设
高中学校作为中学生最后三年度过的地方,和初中相比,具有很多自己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高中学生要参加一生最重要的一场考试——高考,这是决定学生命运的一场严峻的考验。因此,高中学生面临的压力很大,时刻受到来自家人、朋友和老师的在学习方面的督促。绝大多数高中教师也认为学生在高中学段最主要的是要搞好学习,考上一所好大学。在现有应试教育仍然盛行的背景下,诸多因素交融,无形中就在学生中间树立了“学而优则仕”的应试文化氛围。由此给高中班级舆论文化建设带来很大负面影响,不利于班级健康舆论文化的构建。
2.2缺乏班级舆论文化建设的硬件和软件条件
良好的班级舆论文化的构建,需要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从硬件角度看,班级舆论文化的打造,需要学校提供教材、设施等方面的硬件设施,如能够及时为学生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媒体平台等。但是,很多高中学校的学生缺乏这些班级舆论文化建设的硬件方面的准备,如有的学校也有多媒体教学网络平台,但大多用于教师授课所用,很少让学生使用。从软件角度看,需要教师与学生都具有班级舆论文化建设的理念,乐于参与班级舆论文化建设,同时具备一定舆论文化建设的知识储备。但是,现有高中学校教师与学生主要围绕学习开展教学工作,很少有时间去思考怎样打造班级舆论文化的问题。
2.3班级舆论文化建设不完善,缺乏必要实践环节
现有高中班级文化建设普遍存在忽视、不完善的做法。笔者曾经到过很多高中学校参观访问,发现不少学校班级舆论文化只是围绕打造班级学习舆论环境展开,从很多班级张贴在教室内的格言就可以印证这一点。这些班级,给人的印象就是班级舆论文化建设就是围绕学习展开,很少顾及学生的其他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打造。即使有的学校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班级舆论文化,但大多存在于思想之中,甚至空洞的口号上,具体到学生践行方面,明显出现不一致的现象。简言之,现代高中班级舆论文化建设缺乏实践环节,造成学生不能把班级主流舆论文化真正变成促进自己成长发展的外在有利条件。
3.关于高中班级舆论文化建设的思考與实践方面的建议
3.1改变应试文化理念,打造健康班级舆论文化
对待“学而优则仕”的理念,我们要批判的加以借鉴。我们要承认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性,也不忽视高考对学生命运的重大影响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此,把学生只是培养成为一个追逐高分数的“学习机器”。要为学生未来长远发展着想,我们应当树立更加全面的教育理念。打造富有全民教育意义的班级健康的主流舆论文化,是改变目前我国高中班级文化建设不良现状的重要途径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讲,打造健康班级舆论文化,不但能提高高中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品质习惯,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做好高中学习。笔者非常赞同一句名言“高考考得其实最终是学生的人品”,那些具有较高素质与能力的学生应当更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因此,现代高中班级建设,要通过班级舆论文化建设,传递给学生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真正强大起来。
3.2为班级舆论文化建设提供硬件和软件的支持
高中学校要创新班级舆论文化建设的软硬件条件,给班级舆论文化建设提供帮助。在硬件方面,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了解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平台,传递给学生更多正能量信息,如为学生建立多媒体网络信息浏览平台等。班级内部的教学多媒体设备,要开放给学生使用,让他们能够通过这个与外界交流的平台,及时查阅自己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当然如果给学生使用这些教学设备,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防止学生用教室网络只是进行娱乐信息等方面的搜集,要指导他们正确使用。在软件方面,高中学校要以级部为单位,进行班级扁平化舆论文化建设的管理,尽快树立和完善师生班级舆论文化建设的理念,并让他们把这种理念变成现实的行动。总之,从硬件和软件两个角度出发,才能真正打造健康班级舆论文化,为学生行为习惯和品德素养的塑造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4.结语
高中班级舆论文化建设要改变以往错误做法,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班级舆论文化,在学生之间传递正能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自己,这也是新时期高中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付丽雯.班级文化建设从传统美德中“寻根”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学,2013(21):96-98
9.关于班级民主的思考 篇九
从担任六(3)班班主任以来,我就一直希望能努力实现班级民主,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我在班上实行班长竞选、评优表彰实行提名投票、自由组合小组自选座位、小组评比实行公开计分等一系列班级管理措施。就是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让同学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学会自己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意愿,希望能给每一个孩子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机会。
实行近一年以来,学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班长竞选来说,从无人竞选到踊跃参与,从临场发挥到充分准备,从男女对立到理性思考,这都是孩子们的进步。小组实行自由组合以来也解决了很多难题,学习不是坐牢,让孩子们能和自己要好的同学在一起学习,多开心啊!至于讲话的问题,传统的方法也无法杜绝,通过隔离禁令反倒把几个爱说话的同学分开了,座位是越来越合理了。
不过,现在有同学提意见了,不开心了。主要反映的就是在评选中,有人拉帮结派,有同学投感情票。有人认为班长不要换,让一个人当更稳定。甚至有同学认为评优表彰还是老师来定最好,免得选举时拉帮结派,不公平,搞得不开心。
其实同学们反映的问题很好,也很真实,这也是我事先想到了的。不过不是想到了就能解决掉,我也正在思考解决的方案。在这里我想先谈谈为什么实行班长竞选和评优选举投票。
现在西方很多国家都批评中国的人权,认为中国的民主进程缓慢,没有像美国那样实行全民选举。没有实行全民选举,这是事实。为什么中国现在不能实行民主选举呢?原因很多。几千年的专制统治是一个方面,儒家文化的礼教约束也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中国人的民主意识还远远适应不了全民选举的要求。我们都习惯了一切听从安排来做。小时候听父母的、老师的;长大了听领导的、政府的。无论对错,我们都得听,都得执行。突然之间放开了,让你自己去选领导人,去批评政府,反倒不会了,就成了文化大革命一样的闹剧。所以,我们现在就必须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说出自己的心声,培养自己的民主意识。这样将来我们才可能在全民选举时投出自己宝贵的一票,有自己思考的一票。
我还记得小时候i,我们那里选举镇人大代表。居委会主任是候选人,他让人挑了两筐热气腾腾的肉包子,对我们那里的居民说:“吃肉包子啊!吃肉包子啊!”我们就都一拥而上,吃得津津有味。居委会主任这时笑眯眯地说:“今天选举时,大家可都要选我啊,选上了我再请大家吃肉包子!”大家满嘴含着流油的肉包子都来不及答应,只是不住地点头,嘴里发出“嗯嗯”的声音。后来主任真的就选上了,不过没兑现他的肉包子,也没人去找他要,因为大家本来就没把这个选举当回事。倒是让我们这些小孩子惦记了好久。
这就是我们中国式的选举,不是没有制度,而是我们没有认真去行使自己的权利。所以我们的选举虽然有问题,不完美,但是仍然要进行,就是要在选举中培养大家的民主意识,做一个真正的现代公民,而不是“跟屁虫”和“墙头草”,也不是一个肉包子就打勾的愚民。
再来看看我们班上选举,有没有愚民呢?有没有“跟屁虫”和“墙头草”呢?有,肯定有。他们就是在浪费自己的权利。因为他扣了我的分,我今天就不选他;因为他说要给我游戏机玩,我就选他;因为他是我的好朋友,我肯定要选他;因为他前天请我吃雪糕了,总不能不选他吧……
大家看看,这是我们选班长,选先进的理由吗?如果有一天你长大了,要选领导人,只怕也是一个肉包子就能收买一张选票的主。
所以我请同学们一定要慎重对待每一次举手的机会,这也是你长大成熟学会思考和辨别大家的机会。
那些对选举结果或者过程有意见的同学,你们能提出意见和建议,就是一个很好的进步。“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名言也是我的原则。不过提意见不能像有的同学用骂人的方式。如果对选举人有看法,认为他不合格,就要学会当面提出来。这样大家就能听到你的看法,也能给同学们一个全面了解候选人的机会。这样一定会减少很多“墙头草”和“跟屁虫”。如果大家都能讨论起来,甚至发生有理有据的争论,那就说明我们向民主又跨进了一步。要知道,在西方议会,还有开会时吵架打架的呢!吵架打架当然不好,但最起码说明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10.班级文化建设思考 篇十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生长之源,代表的是班级的基本素养,也是融学生个性与班级特色为一体的精神财富。班级文化通常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的思想、作风和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班级精神的具体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班级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教室环境、人际关系、学生精神状态等。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视,展现自己的魅力、才华,积极营造一1个和谐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
一、班主任是舵手: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成长和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带出什么的班集体、形成什么样的班风和班级文化。而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是班级文化的最高境界如有的班生机盎然,有的班严谨规范,有的班级积极乐观,有的班级透出一股活力,有的班级显出一股拼劲,有的班级弥散着深厚的艺术气息,有的班级表现出时尚的现代风采……。所以说:班主任是班级的关键人物和灵魂。
二、班主任是巧妇:
在现实的工作中,班主任要面对来自社会、上级领导、家长、学生、自身的工作压力等几大方面的因素使得班主任纵有好的班级文化建设思路也往往落实不下去,就仿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时间、无人力),也必然导致班级文化建设成效欠佳。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是不是就没有解决的途径呢?
我认为:每位班主任应:树立资源意识,巧抓教育契机;树立精品意识,巧设活动环节;树立渗透意识,巧用课堂载体。这样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才会有时间的保证、有品位的提升、有人员的支持,“巧妇”也才能有“米”可“炊”,而且能把米“炊”得香香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工作才能既做到位又做得有成效。
1、让“墙壁说话”,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班级的四周的墙壁上,设计“各种学习园地”,利用这一空间,组织学生不定期地展示不同专题、不同形式的园地专栏,在这里,时而展示班级活动剪影,时而粘贴学生日记佳作,时而展出学生获奖作品,时而刊出课前收集的资料。一篇篇折射学生思想火花的日记经过电脑版面设计,图文并茂,文质精美;一张张反映学生假期愉快生活的照片经过学生的文字润色编辑,能勾起甜美、难忘的记忆;一期期集学科知识、国事要闻、社会百科于一成的各种资料,让学生从这里开阔视野,了解社会,走向世界;一份份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报告,融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于一体……诸如此类的活动作品展示外,学生还结合自评活动时时更新“学习园地”小小的一块墙就是大大的一片天,它成了班级信息交流,师生互相沟通了解的重要媒体。(班主任工作)一块小小的“园地”产生效果是不可估量的,从文化舆论导向上影响了学生,使他们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学习园地”成了学生发表作品的处女地,成了学生展示个性特长的大展台。不单使许多优秀生找到自我感觉,满足了自我表现的欲望。甚至连一些平时不被老师同学关注的“灰色学生”,也有显示其闪光点的机会,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同学间你追我赶,积极进取,勤奋好学,学生的心灵世界得到了净化,文化素养得以提高。
2、抓班级活动开展,以健康活跃的气氛感染人:
人的认识能力是在活动中获得的,丰富的班级活动是进行集体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如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等,这类活动规模大,影响深,对于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自尊自信的班级团队精神能起很大的作用,也是树立班主任威信,塑造班级形象的大好时机。所以,活动前,班主任要精心组织,认真辅导,活动后要及时总结,表彰先进。另一类是班级内部的活动、班会课,如在班会课可以开展故事会、演讲会、让新闻走出班会、收购缺点等等,这类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如细水长流,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重视这类活动的开展,并使活动形成专题性、系列性、系统性。在活动中,班主任还可以通过设“小标兵”、“小能手”、“小先进”奖项等等一系列激励措施,有效地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3、另起一行争第一: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等等特点。在学生的心目中,每个人都期待得到第一。其实要拿到第一也容易,只要班主任换个角度多一把尺子来衡量赏识每一位学生,另起一行每个学生都是第一了:语文第一、数学第一、体育第一、品德第一、创新第一、金话筒第一……。只要我们抓住时机,以此为教育的切入点,打开学生的心窗,引导他们走向辉煌,“另起一行争第一”,学生自然就少了许多莫名的烦恼,多了一些成功的快乐。
三、班主任是朋友、伙伴:
新《课标》指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平等、和谐和发展精神的关系。我认为,这种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的沃土。新型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何呢?我想,教师应把学生视为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关心,既体现了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又反映了一种科学的教育思想。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己的追求、感情、体验、需要和感受,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11.班级文化建设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吸引教育;班级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287-02
一、概念界定
吸引教育,是指一种研究和探索如何将班级构建成“最吸引人场所”的新型教育理论,它强调班级氛围的正向营造、班级管理的民主定向、人际交往的持续吸引和自我表现的积极建构等,以使教育过程能为人的发展展示一个充满希望的愿景,为人的潜能的实现提供一套激励的机制,是为把班级打造成“最吸引人的地方”找到的一种系统方法。
吸引教育的核心理念由4个关于人的本性和潜能的基本教育原则构成。
1、人是有能力、有价值和有责任的,并应该被相应地对待。我们教育者的个人行为和职业行为如何,取决于我们是否接受这个观念。如果教育者认为每个学生都是有能力学好的、值得尊重的、能负起责任的,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将会为学生寻找和提供在思想上、学业上、生活上等获得成就的途径。
2、教育应该是合作、配合的过程。教育的本质是沟通,是心灵赢得心灵的艺术,只有通过内化到心灵并外化为行动时,教育才起真正的作用。因此,要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我们应通过吸引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而不是强迫、命令。
3、在所有人类可努力的领域,人都具有未开发的潜能。在这里,潜能的概念是理解吸引教育的基础,是指人的那些可与促进自我优化和能力进一步发展的良性联系的能量和兴趣。
4、人的潜能能够因特别设计的教育场所、教育政策、教育程序以及有目的的吸引而得到最佳的发挥。具体说来,吸引教育就是通过培育良好的教育环境、制定以人为本的教育策略、设计吸引人的教育教学内容、提倡尊重人的行为,吸引和召唤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潜能的最佳发挥。
二、操作过程
1、前期准备
(1)做调查
班级是师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阵地。为了增强班级建设的针对性,笔者就班级建设方向对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问题:你认为最吸引人的班级应具备那几个要素,并结合自身认识说明理由。
(2)建框架
建框架“吸引型”班级建设基本框架
2、实践操作
(1)目标引领人
什么样的班级最具吸引力?毫无疑问,一个“和谐共进”的班级最具吸引力,作为一个大家庭,成员间共处的前提是学会理解、宽容、关心、协作,同时,最为关键的,还要共进。这就需要借助共同的愿景和目标来引领大家共同进取。这里的目标好比是一部“电梯”,学生的各种潜能经“搭乘”后才得以不同程度地被激活和释放。
这里的“目标”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目标要体现动态性。目标要根据学校动向、学生需要及目标本身达成困难情况,及时作出相应的修正;第二,目标要体现阶段性。以上所列六大子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均衡实现的,应分阶段实现,而且每个阶段应有所侧重或取舍。
(2)环境熏陶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人若活在树木与水塘之间,活在劳动和精神自由之中,活在诗歌和艺术的边缘,活在有尊严和挚爱的生活之中,定会活得更舒服些。”可见,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班级环境会使每位学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愉悦地学习,自信地表达,也容易对班级产生持续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使班级成为学生心中向往和值得“着陆”的精神圣地。
①地面“邀”人
指教室卫生,一个地面整洁、窗明几净、摆放有序的教室,对学生进行的“吸引”无疑是“无声胜有声”。
②墙面“邀”人
指“让墙壁说话”,把教室的每一面墙都变成营造文化氛围的阵地,通过一面面“文化墙”的熏陶,引领学生去发现美、追求美、展示美。
③脸面“邀”人
指用教师的形象吸引学生以及学生形象的互相间吸引。教师要以教育学生出发,为人师表,衣着讲究整洁、大方、得体;举止端庄、文雅、稳重;学生着装要体现身份,倡导简洁、朴素,力求“腹有诗书气自华”,切忌“奇装、异服、怪发”上身,污言秽语出口,小摩小擦动粗。
(3)制度悦纳人
魏书生说“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有一个好班级”,此话道出了班主任的重要性。又说“好班主任不在,好班级仍旧存在”,这就道出了班规的重要性。一个有吸引力的班级一定离不开一套民主的、服人的的规章制度。这种制度既不单纯维护班级的稳定和建立良好的秩序——实现对全体学生行为的操控,也不单纯张扬学生个性和培养创造力——偏信学生对个人行为的“自我矫正”能力,而是立足于“人本主义”理念,由师生共同商讨、认同、并遵守。它制定的出发点是尊重学生的意愿、维护学生的利益,归宿点是激励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在“悦纳”学生的基础上达到被学生“悦纳”和信服。
(4)组织感召人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教育的成效依靠师生间的“交往”,而实现顺畅交往的渠道就是依托一定的组织机构。一个具有吸引力的班级必定具有一套行之有效、民主化立体式的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以下两个原则:一是“点到为止”,彻底放弃“管、卡、压”和“一包到底”的保姆式管理方法,以免学生主体性流失;二是“大德容众、动之以情”,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人格、精神上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业状况和身心健康。
(5)评价激励人
评价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以鼓励学生自觉主动提高自身全面素质为目的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需要(如学有所成)的满足,会使评价对象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个体奋发向上的积极性,促进评价对象的自我发展;同时,被评价者的榜样作用具有辐射效应,能带动一大批有进取意识的人,促使其积极借鉴榜样成功的途径,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施展才情。
(6)课堂提升人
课堂是班集体生活的主阵地,是学生系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吸引度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有真正的提升。吸引教育理论强调,打造一个有吸引力的课堂,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行使学习的自主权,实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策略,以信任、尊重、乐观、礼貌和民主的方式吸引和呼召他们。
(7)生活滋润人
学生的业余生活也是班集体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调节学生生活情绪、提升文化品位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一个班集体活力和魅力之所在,也是“最具吸引力班级”的兴奋点之一。这里的“生活”,我们理解为,主要是学生的课外文体活动和食宿生活。
3、成果整理
(1)情感有归宿
情感是班集体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吸引型班集体里的学生,他们被共同的目标引领着,置身于积极向上、“抱团取暖”的班级氛围中,荣誉共争创,喜悦共分享,素质共提高,疑惑共解答,困难同担当。在享受集体温暖的同时,学生也将更加热爱自己的班集体,情感游离于班级之外的种种理由便失去了其原有的依据。
(2)行为有约束
吸引型班集体首先应该是一个管理规范、秩序井然的班集体。由于实施了一套有学生民主制定、乐于接受甚至拥戴信奉的规章制度,学生的纪律意识、卫生意识、礼仪意识渐渐深入人心,并内化为外在的、自觉的行动。
(3)学习有动力
打造吸引型课堂后,“教师量体裁衣,学生看菜吃饭”,学生们林林总总的教学要求和建议可能会使教师们更有压力,因此,“充电”成了老师的常规工作;学生这边,因为通过提议,能听到自己喜欢听的课,积极性自然很高。他们满怀期待、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全神贯注地听讲就成为学生最自然不过的事了。
(4)生涯有设计
由于吸引型班级有共同的班级目标,然后通过分阶段、搭载体、作修正、用合力将目标逐渐达成。身处其中的学生,也渐渐明白,自身的发展也必须要有目标引领、分步行动、不时反思来实现。他们就会学会对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更科学地作出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
(5)深造有潜力
吸引教育是通过热忱地吸引或呼召,在所有人类值得努力的领域激发人们潜能的教育。让教育者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有可能学好的、是值得尊重的、会负起责任的。每个学生只要肯“跳”,就一定能摘到适合自己的“桃子”,并且在教育过程中竭力为学生寻找和提供其在思想上、学业上、生活上等要想获得成效或成功的途径。
(6)活得有品位
但凡有品位的生活都需主动、精心、立体地经营。吸引型班级讲究对学生潜能的全面激活和开发,激励学生在班集体中主动寻找自身发展需要的各种因子,如知识掌握了、情绪释放了、兴趣提高了、精神饱满了等等,待综合作用后,就会成为学生文化、思想、生活的品位。
三、反思提高
用吸引教育理念来管理班级,收获很多,但作为全新的教育理念,它尚处于探索期,还存有不少的疑难点,目前看来,至少表现有以下3个方面。
1、吸引对象并非“一拍即合”
任何形式的学校教育,侧重的都是共性教育,而共性教育并不一定惠及到每个学生,那么,对于没有惠及到的—— “一拍不合”的学生的教育,我们又该如何补救?这不仅是笔者的困惑,也是我们职业学校教育长期存在的矛盾之一。
2、吸引主体并非“一枝独秀”
“一枝独秀不显春,百花斗艳春意浓”。吸引如果光靠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而学校、家庭、社会等配套的吸引氛围或策略缺损,那么,学生一旦走出这个班集体,刚刚被激发的潜能很有可能因失去这个氛围,而导致“枯萎”。
3、吸引载体并非“一劳永逸”
吸引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它的付诸实践需要借助载体,而有效的载体应该是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并非泥古不化,它必须随着外部教育环境和班集体学生自身的需求变化而变化。
尽管尝试“吸引型”班级存在有这样那样的疑虑和困难,但路都是靠走出来的,只要坚持探索,笔者坚信:“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时刻一定会到来。
参考文献:
[1] 《试论吸引教育的有效策略》王铁群
[2] 《中学班集体建设与活动》辜伟节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班级文化建设思考】推荐阅读:
班级建设的灵魂:班级文化06-12
班级文化建设系列之班级公约10-26
班级文化建设06-21
班级文化建设总结07-27
班级文化建设初中09-07
班级文化建设方面09-14
班级文化建设解读10-26
班级“墙文化”建设总结09-19
班级文化主题建设特色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