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古诗解析(9篇)
1.乡村四月古诗解析 篇一
古诗乡村四月教学反思
这次教学活动,我执教的是《乡村四月》这首诗。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设计:首先是激情导入。让学生产生对古诗词的热爱,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接着是明白诗题和知晓作者。我一直觉得,对诗题的理解和对作者的了解,往往能过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古诗。
语文教学注重以读为主。古诗教学中的读更为重要,只有进入诗歌意境的最高层次的读诗境界,才能领悟到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所以,我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读诗的训练。共分两个环节。第四环节是初读古诗,让学生大至的了解。第六环节是在了解的基础上带着感情再次读诗,这个环节叫做感悟升华。整个过程,力争做到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出感觉,读出魅力! 第五个教学环节,我是让学生以我的一个问题为主线,放手让他们自学。但又不敢放的太开。因为这不是我的学生,我怕放开会收不回来。在这个环节里我觉得缺少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里有,但一紧张忘记了。原计划个体学完之后合作交流,这样经过小组的智慧,就能更好的完成,找出诗中事物这一环节。这只能是一点缺憾了!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说话能力、写作能力、朗读能力等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由于城村之间这种学生间的差距,我觉得自己的设计还不尽完美。这节课还存在诸多不足。比如:教学方法的运用;自己评价语言的使用以及自己文学修养的深度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中多研究,多琢磨,学生感受古诗语言的魅力。喜爱上古诗。
以上几点只是我一些浅显的看法,还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
2.乡村四月古诗解析 篇二
课题导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背诵了许多古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古诗词三首》中的其中一首——《乡村四月》。(师板书:乡村四月)
生:(齐读课题)乡村四月.师:课题中的四月是指农历的四月,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一起来认识一下作者——翁卷。
一、自读自学,感音韵,明诗意
师:同学们,联系以前学习古诗的经验,说说学习古诗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要读准字音,读通诗文。
生: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了解诗意。生: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问同学,问老师。
师:下面,请你们根据这些方法,先自学自读古诗,然后和同桌一起讨论,说说读懂了哪些诗句,再将不清楚的地方与同桌一起讨论。
(生自学古诗,师巡视视导。)
师:谁能给大家读读这首古诗?(指名读)指导读准诗人名——翁卷。
(再指名读,生评价。)师:这位同学刚才读的怎样? 生:我觉得他读的很有感情。
生:刚刚这位同学读的非常好,字音读的很准。特别是“蚕,桑”这两个平舌音,他读的很准。
师:两个平舌音在一起,特别难读,这位同学确实读的非常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蚕桑。(生齐读)
师:来我们看一下这两个字,“蚕”字上面是个……(生:天)下面是个……(生:虫)对了,上“天”下“虫”就是“蚕”。那么蚕吃什么呢?
生:桑叶。
师:对了,那么请你观察一下这个“桑”字,写的时候你觉得要特别注意什么?
生:“桑”字上面因为有三个“又”,这个“又”的最后一笔都要写成点,不能写成捺。
师:对,这三个“又”的捺都改成了三个点。师:谁还能给我们读读这首古诗?(指名读,生评价。)
生:这位同学把那个“了”字读的很好,在这里它读“liao”,这是一个多音字。
师:是了。在这它是什么意思? 生:结束。
师:当它做“结束”的时候,它就读“了(liao)”,我们一起来读读。
(学生试读)(师引导读准节奏)师: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句的意思?
生:我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答案的呢? 生:看书下的注释。
师: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我不理解“雨如烟”。师:谁理解了?
生:就是说雨下的很小,濛濛细雨一直下,天空朦朦胧胧,看上去就像有烟雾一般。
师:作者寥寥几笔,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同学们,再读诗句,看看你能看到什么?
二、潜心会文,感诗情,悟意境
(一)感悟“景美”
生1:我仿佛看到了到处草木茂盛,一片葱郁。生2:我好想看到人们忙碌的身影。生3:我仿佛听见鸟的叫声。
师:请看屏幕上的图,再读诗句第一行,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觉得这是什么样的山原?
(生口头回答填空:-______的山原)
师:“绿”的颜色只有一种吗?这样的绿在哪里可以见到? 生:山林,原野……
(课件演示,感悟意境,诵读诗文。)师:诗人用哪个词写出了这样的意境?(绿遍)(看图诵读诗句:“绿遍山野白满川”)师:除了绿还有什么颜色? 生:白色。
师:这个白色是什么?
生: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山原,平地,河流。(出示图片,帮助理解“白满川”。)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幅美景(多媒体出示田野风光),哇,真的是满目是绿啊!稻田里的水在阳光的映射下,泛着白光,波光粼粼,这就是“绿遍山原白满川”,这样的景,这样的人,组合成一幅美丽的“乡村四月图”。
师:山原,水田都笼罩在雨中,这是怎样的雨啊?(生口头回答填空:()的雨)(播放子规的叫声,看图认识子规。)师: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两句诗吟诵一下。(生有感情朗读)
师:你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听到了子规的叫声,闻到了青草的芳香,感觉我就如同在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之中。(师板书:景美)
(二)感悟“人美”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四行诗。(生自由读)师:说说你们此时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这里的人们都很勤劳。生:我感觉他们都很忙碌。(师板书:人勤)师:你从哪读出人们忙? 生:闲人少。
师:都在忙,闲人少,说明很忙,是吗?来,这行诗谁来读?(生试读)
师:闲人少,反过来说就是…… 生:忙人多。
师:忙人多,他们在忙什么?这首诗写出他们在忙什么了吗? 生:他们在忙着养蚕,种地。师:你从哪知道的? 生:“蚕桑”,“插田”。
师:谁来把这句话连起来解释解释,“才了蚕桑又插田”,他们在干嘛?
生:刚刚把蚕喂完桑叶又去插田了。
师:哦,刚刚把蚕喂了桑叶后,就去插田了,种田,插秧了。让我们把这两句一起读读。
(生齐读)
师:农历四月人们还会忙些什么呢? 生1:采茶。生2:种菜。
生3:养鸡,养鸭,喂猪。
师:哎呀,可以做的事很多很多,那么,我们就学着诗人的样子,试着把这些“忙”写进诗里。
(屏幕出示: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又()。)生1: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耘田又种瓜。生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种瓜又点豆。生3: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鸭又种豆。生4: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牛又种瓜。
师:噢,一件事做完了,又接着做另一件事了,一件接着一件事,真是忙个不停啊!他们这么忙是为了什么呢?
生:为了生活。生:为了养家糊口。
师:你想对这些忙碌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生:你们真是太勤劳了。
生:我也要向你们那样,勤劳的生活。
师:让我们带着对这些勤劳的人们的赞美,再读读诗句。(生齐读)
三、整体回顾,背古诗,升情感
师:再读诗句,你觉得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你又有什么样的具体感受?
生:我觉得这是一幅景色迷人的农耕图。生:我觉得能生活在那样的地方真是太美了!
生:我觉得要是能再那如诗如画的地方生活,真是太幸福了!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幸福的情感,再次走入这迷人的农耕图,试着将诗句背出。
(配乐背诵,三遍。)
师:读完诗,你觉得翁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很热爱生活的人。(师板书:热爱)
四、拓展延伸
3.《乡村四月》说课稿 篇三
(一)、说教材
《乡村四月》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中第二十三课《古诗词三首》中第一首,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云雾蒙蒙,杜鹃欢唱,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突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依据教材特点和课标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
2、背诵、默写古诗。
3、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绘诗的内容,抓住诗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诵读古诗并默写。
2、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绘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些读诗的方法,但因为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熟悉,所以设计教学时我着重考虑如何激趣、激情。
(三)、说理念
《乡村四月》是一首古诗,依据课标,第二学段古诗词教学目标是“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让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带着表情的朗读。在本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主题,“凭借课文的例子,选找教学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用语文,”指导下,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本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画面,体验诗人的情感。这里的读,是声情并茂地读出诗文的情和意,表达自己的情和感,促进感悟的内化与升华。读出个情味,给予学生尝试的空间与时间,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体悟,在互动评价中掌握情感的基调,最后进入意境,身心融入而忘情地读。诗歌与记叙文不同,除了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更要把握朗读的节奏及其轻重音。
二、激发兴趣,说教法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联系生活法: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的生活经验是最感受性的学习材料。《乡村四月》写的是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而现在正好是春季,因此课堂中在课前3分钟与学生轻松谈话聊聊自己眼里的春天。引出古人眼中的春天。
2、知识迁移法。四年级的孩子已学过一些诗,也懂得古诗学习的一般方法“读通——读懂——感悟——背诵默写”,在导入课题后让学生回忆学诗方法,起到复习巩固作用,同时也可利用这一方法来学习本首诗。
3、品读感悟法。课标中提出二段诗词教学目标是“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语文教学,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品出诗歌的韵味,必须扣住重点词句,在比较、玩味、体悟中咬文嚼字,嚼出语言背后的情味、意味、韵味;嚼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逐渐走进诗文意境场景,走进角色,与人物共鸣,与作者交心,享受人文陶冶与情感震撼。
4、引导想象法。利用插图引导想象景美、人勤景象。
三、培养能力,说学法
1、收集资料法。课前让孩子收集诗人翁卷的资料,培养孩子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朗读教学法。朗读有助于感知语言,感悟者作者抒发的情感。课堂中通过个别读、齐读来正音,看图引导学生想象,熟读成诵等方法让学生把诗读通、读懂。
3、想象悟情法。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山原的欣欣向荣,乡村人的勤劳忙碌,感悟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四、师生互动,说程序
(一)、谈话导入析课题
课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愿望。因此,利用课前3分钟与学生聊天,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眼中的春天后,再让学生背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如《咏柳》《早春》《春晓》„„导入新课教学。这样既联系生活,又复习了旧知,为学生理解诗的含义垫定感情基础。
(二)、回忆学法,指导自学
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学诗方法,让学生回忆学诗的方法——先读通,后悟诗意和诗情,再背诗。通过这一方法来指导学生自学。
(三)、读通诗文
在这里我紧扣“读通”这个环节,先让学生自读后检查指导学习生字“蚕”“桑”。
1、了解翁卷的资料和诗题意思。
2、学生自由读诗。
3、通过个别读、范读、齐读等方式读通诗文,相机学习生字“蚕”“桑”,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四)、读懂诗文,感悟诗情。
俗话说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依据课标和诗词教学的特点,这环节我采取自读自悟,想象感悟,教师引导,品出诗味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诗意。而教师的 3 “导”,就是教学的预设,而“味”,就是咀嚼语言,品味出情感。由于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征有别于成人,他们处在启蒙阶段,于是,课堂教学必须高度关注童心、童趣,深入浅出为他们的喜闻乐见。一般而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教材的特点,知识能力点,设计整体感知要点,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领悟情感的方式,从而悟出诗歌味儿来。“导味”,教学过程必须简单,只能是个粗线条,感悟的方式与方法应明了易于感悟,并且能运用操作,这样,教师才能灵活驾驭课堂,放飞学生个性,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具体做法是:
1、师生回忆小结了解诗文的方法,指导学生自读自悟诗意。
2、师生互动交流感受。古诗词的教学最高境界是“显像得意”,即先将文字转换为画面和场景,变抽象为具象,变平面为立体,变静止为灵动,让学生从形象中感受,领悟诗句的情感意蕴。具体到我这节课„„
(1)我是这样处理的,“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两句写景的诗句领悟诗意有一
定的难度,我采用看图引导想象,体会山原的“绿”引读感悟。结合学生的自悟让学生看图和注解感悟“白满川”是天色倒映在稻田里的水中和水色交相辉映,给人一种什么感觉?(白茫茫的很耀眼)因此诗人说“白满川”。春天的雨又轻又小像雾又像烟,这样的雨又可以说是(烟雨蒙蒙)这时我抓住一个“绿”字,引导学生想象:四月的乡村,原野是绿的,山陵是绿的,还有绿的———绿的———绿的———。学生通过看、说明白诗人眼里是个绿色主宰的世界,此时我引用《咏柳》中的两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和《泊船瓜舟》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让学生感悟绿给人感觉是——生机勃勃,顺势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绿。
(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两句写乡村的人勤劳的诗句比前两句更好理解,我让学生先说然后点拔。采集桑叶养蚕,耕田插秧这是乡村四月繁忙的劳动生活,从哪里可以看出劳动繁忙、紧张?引出:才了蚕桑又插田。引导学生想象:读着这句我仿佛看到乡亲们————,听到乡亲们在田间说————。接着我引用诗句“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学生感受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累并快乐着但对末来充满希望。诗人就是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
(3)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诗意。
(五)、熟读成诵
(六)、默写古诗
(七)、课后延伸
1、自读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第二首诗的整体印象。学生肯定能说出第二首诗主要写人们很忙,教师再相机说“其实第二首诗的主要意思在第一首诗中就有体现了”,学生再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从而对课进行小结。
2、背诵默写《乡村四月》
3、课后收集并积累其它田园风光的诗词。
板书设计:
绿遍/山野/白满川,子归/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桑蚕/又/插田。
4.乡村四月 篇四
在农村,孩子老会光脚在田间玩耍,我忍不住加入了他们的“捉虫”队伍。田里虫儿总会傻傻地乱窜。油菜花上,时常趴着许多蚂蚱,只要领头的大哥哥打个手势,我们就会立马抄起一张大网盖在花上,网子带花,往上一拔,那蚂蚱就不知所措地滚入网兜内,只会傻乎乎的在网里跳跃。但要是大人来问,孩子们准一溜烟儿地跑了。
晌午,云儿又开始吵闹,云弟弟憋不住气,哇哇地“哭”了起来。田野被蒙蒙细雨装饰成了美丽的仙境。鸟归巢了,可蛙儿却叫得正欢。“孩子王”大哥哥又领着我们去田间地头捉青蛙。穿着套鞋,踩在泥地里,把土一翻,准会有蛙儿,再把饲料放在网子里,大哥让大家排成一排,喊一声,一起向前跑去,就有不少“倒霉蛋”自投罗网。
5.乡村四月作文 篇五
你们听,杜鹃鸟不停的在蒙蒙细雨中歌唱,展示着它自己美丽的歌喉。有的还在树枝上欢快的跳舞呢!那蒙蒙细雨仿佛是一个五彩缤纷的舞台,那杜鹃鸟就是在舞台上最棒的唱歌明星。
美丽的四月到了,小燕子在空中飞着,好像在说:“四月到了,四月到了。”农民伯伯都开始忙自己的农活了,有的农民伯伯在麦苗除虫,有的农民伯伯在给油菜花浇水……农民伯伯都在农田里忙活着。闲着的人不是在聊天,就是手里忙着编制衣服。
人们刚刚结束了蚕桑得事,还没歇口气,又要在秧田里插秧了这可耽误不得,男女老少齐上阵。你看,那边就有一个小孩子在帮忙,有的搬秧苗,有的插秧苗。另一边还有一头水牛在耕田。
6.乡村四月作文 篇六
闲下来时,我到村里村外转了一圈。
四月的乡村,桃红柳绿,草长莺飞,鸟语花香。田里,青青的麦苗、金黄的油菜长势喜人;地里,茶叶冒出密密麻麻嫩绿的春芽、大片大片的蚕豆花儿吐着芬芳;临近田边的小河小溪流淌着清甜的泉水,不远处的山峦树木郁郁葱葱,好一派山青水秀的田园风光。
村头、田野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男人们在春耕春种,妇女们在采摘春茶,老人、孩子们挎着竹篮在田埂上扯野菜。
我不觉想起乡土诗人魏民先生最近的一首新作《春景》诗:“清风流流雨霏霏,桃花赧颜遮纱帏。千林万树更新绿,村妇篮中荠菜肥。”诗中所描写的正是我眼前乡村春天的景象。
当我走到田畈时,我看到远房的堂弟正在耕田。还没等我开口,他便笑着主动跟我打起招呼来了。他客气地说:“你回来多住几天吧!”我点头回答说:“是啊,我准备住上几天再走。”我发现堂弟在用机器耕田了,不禁问道:“你什么时候用上机械化了?”他此时笑在眉头,十分得意地告诉我:“这机器我是最近买的,用它耕田省时省力,有好几个农户请我哩!”我开玩笑地问他:“你想当家庭农场主吗?”他回答说:“还没有那个条件啊。”我告诉他:“国家正在试点,很多地方已经开始搞家庭农场哩!”他羡慕地点了点头,眼里充满了期待。
我又转悠到了茶园,乡亲们正在采摘春茶。如今的茶园已是私人承包,一家一块地,各摘各的茶叶,但是茶叶地是相连着的。人们在茶叶地里欢歌笑语,好不热闹。我被这生气勃勃的劳动气氛所感染,也饶有兴致地参与其中,摘起茶叶来了。我摘的这块茶叶地,是我们本村茶老板的茶地,他承包的茶叶地允许别人采摘,卖给他茶叶时,他付给你功夫钱。与我一块摘茶叶的是茶老板的年轻妻子,只见她双手上下舞动,动作是那样轻快、敏捷。她边摘边哼着《采茶舞曲》:“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插秧,妹妹呀,你东山西山采茶忙。插秧插得喜洋洋,采茶采得心花放。插得秧来匀又快呀,采得茶来满山香。你追我赶不怕累呀,敢与老天争春光,争呀么争春光……”我静静地听她唱完这首歌曲,然后夸奖地问她:“你唱得蛮好听的,是在哪儿学会的呀?”她说:“我在学校里就会唱这首歌。”原来她是高中毕业生,是本村一代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农村妇女。我又问她:“你成天地摘茶叶,不觉得累吗?”她说:“累是有些累,但我喜欢摘茶叶,一点也不厌倦。”此时她抬起头来,指着茶叶,诚实地说:“你想想,这春茶刚刚上市,就这青叶一斤就卖到好几十元,茶叶一卖出去,现钱就及时到手,谁不爱呀!所以我越摘越想摘。”说着说着,她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一边摘着茶叶,一边环顾四周。我老远惊喜地发现,在不远处的树林里,有几棵两米多高的燕子红,开得正艳。于是,我穿过丛林,来到花树前,仔细地欣赏了一番。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在山上砍柴,经常见到满山满树的燕子红。今春我又见到了这美丽而又珍贵的燕子红,又闻到了它的芬芳,着实让我兴奋不已。我拿出手机拍下了这娇艳夺目的燕子红。
燕子红,也属杜鹃花类,它开花时形状很像燕子,是鲜红色的,因此本地称这种花为燕子红。
7.《乡村四月》教学反思 篇七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在初读部分我做得还不是很到位。我在初读中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朗读。第一个层次是希望学生通过朗读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次的朗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由读能够读懂一些字词的意思。而第三次的朗读,则是希望学生能够读出一点节奏和韵味来,把握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在教学过程中,我第一个层次的朗读掌握的还可以。但在第二个层次上的目标实现得还不是很好。自身对于课堂也还很陌生,所以在引导学生读懂字词方面还不是很全面,比如说:“山原”这个古今用法不是很相同的也没有引导学生去了解。“白满川”,“雨如烟”等也没有很好地让全体学生一起去理解。
这里如果再加个环节,让学生联系注释话讲讲这几句的意思,可能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会更深入一点,这样也为后面情感的挥发做下了铺垫。在学生讲了诗句的意思之后,再让学生概括地讲讲,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最后再精练到课文中的诗句,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古诗的精练了。
8.乡村四月经典散文 篇八
一
好像一出争相粉墨登场的连台戏,菜子花儿刚刚在清明的雨丝中分娩出一颗颗殷实的角儿,谷雨的晴天就给麦子的穗头点染了雪白的花絮。乡村四月,在田禾的翡翠碧玉中,在乡党的眉飞色舞中醉得不知今夕何夕了。
在这醉意中弥漫的是袅袅乡音,呼我归去。
在城里住久了,季节似乎变得没有节奏,没有色调,人也少了许多的滋润。一俟扑入故乡的怀抱,昏花老眼顿然地被天空的湛蓝洗得分外清亮,看什么都是亲缘万缕,亲情万端的。暮春的阳光洒向晨间土地的每一条金线都带着昨夜潮湿的水汽,把道旁的杨树枝叶,把还沉浸在“月子”里的菜子装点成湿漉漉的嫩绿,露珠儿映出春阳的五彩霓虹,风过梢头,一片珠落玉盘的刷啦啦轻唱——给田埂上紫粉溢香的桐花,给阡陌间沧桑而又翠绿的柿树,去撩拨麦子“蜜月”的骚情。
归乡的日子,心总被麦子牵出不尽的缱绻,漩出潺潺的清幽和绵绵的依偎。那久违的静夜拔节的丛丛噌噌,那被春风摇曳的婀娜多情,那铺向秦岭脚下的碧波潢漾,那从浪花深处洋溢的阵阵花香,是从我的父老乡亲指尖流出的岁月歌谣,是他们用灵魂的游丝编织的生命苏绣,是承载了多少光前裕后的欣慰和骄傲。乡路不再曲折蜿蜒,笔直而又平坦地铺展到村落的脚下,切割出麦子严正而又葳蕤的方阵,仿佛穿越千年的铁马旌旗。我相信,麦子是天与地的晶体,乘着远古的简牍,行进在蔡伦的纸面的柔韧中,喂养了唐诗的万千气象,宋词的豪放婉约,曾经让那个坐看云起时的王维在“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的日子不知归途,让那个枕着边关冷月的李颀一想起“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就乡思漫漫,梦回故里,让从白马河岸边走过的白乐天先生,醉入“一夜南风起,小麦伏垄黄”的田家少闲月里。而如今,它就在我的父老眼里站着,手上捧着,心中装着。我相信,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也不管还要经历多少寒暑,麦子都是生命的旋律,演绎着四月的不朽乡情,站成这个黄色人种的魂灵。
走近麦子,捡拾童年的记忆,星星点点都充盈着灌浆的饱满。那乳白色仿佛母亲的乳汁,在我的细胞壁上铸成永恒的亲缘。曾经的小荷初露,池塘蛙鸣早已荡然无存,曾经的竹林明月、林草葱浓早已杳无踪迹,曾经的蓝瓦农舍早已易为层楼广厦。而只有麦子间的小径上,残留着依稀的年华足迹和青涩体温。学校在几里外的邻村,每天背着书包归来,常常被攀援在脉稍的豌豆角儿馋的涎水溢出嘴角。偷偷地摘几颗放在舌尖,整个的味蕾都被染成绿色,与清贫相伴的心苑就多了许多的快慰。老了,回来了,在麦子扬花的季节回来了,我的曾经涂满豆角汁液的嘴角可还回旋着麦子的恩泽?只是我不敢趟过它浓密的青纱帐,去复活“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孟浪,生怕亵渎了一腔感恩的情怀,只轻轻地俯伏下身子,让那雪色的小花摩挲沧桑的脸颊,收获一份土地的深爱。
每一个颗粒,都映出父亲曾经匍匐的脊梁。
每一粒花絮,都映出母亲曾经凄婉的眼睛。
每一片叶子,都写满我泪光盈盈的诗情。
二
乡村四月,被亲情浸泡成琥珀色的酒酿。
村落依旧楼宇嵯峨,鳞次栉比地站在蓝天宏阔的背景下,宣泄她用现代材料堆砌的风韵和雄姿。“燕子归来,绿水人家绕”只能在陈年往事中去寻觅。站在大哥的门口望去,一条条水泥铺设的马路一无遮拦地把眼睛引向街巷的尽头。那里,刚刚搭建起来的戏台前,人头攒动,笑语喧哗,一场由堂弟酝酿而发起的庆寿拉开它喧闹的序幕。而我的三叔——年已86岁的老寿星此刻正宁静地坐在自己门前的的小凳上,惬意地望着乡党们为他的华诞匆匆奔忙。一双阅尽沧桑的眼睛,水波不兴。可我知道,他盼望这个日子很久了,他老去的心此刻一定不断切换着储存在记忆深处的画面。
乡情如酒,清冽而又甘醇,饮一口,就会品出小麦根须一样绵长的文脉。我惊异地发现,筹办三叔父寿诞的乡亲,多是当年与我在母亲河边偷食队里菜园西红柿、黄瓜的玩伴。他们与我一样的不再年轻,只有在接过我递上的香烟,点燃蓝色烟雾的那一刻,忽然地会从彼此眼角的鱼尾纹中发现岁月的留影。在我漂泊的光阴里,他们同我的族人们一起守望着家园,守望着土地。也许,他们曾经为极不起眼的犁沟畔,为了别人家的牛、鸡吞噬了自家的田禾而发生过不愉快的龃龉。而这一切,都被这个祈福纳祥的时刻冲淡了。为了一位老人的祈愿,他们的眉宇间飞扬着喜悦和温暖,满口都是道喜和恭贺的诚挚和友爱。这个时候,甚至连调侃和打趣都是流蜜的,都使得潜意识中那种凝聚和张力不可遏制地飞上两颊。我已经很久没有感知这种被散淡的氤氲淘洗的温情了,由此而对乡村四月生出虔诚的归依。因此,当寿诞的总管要我为宴席棚撰写一幅对联时,那心地的慧泉顿时带着儒学的光灿飞出胸臆:“择居仁里和为贵,善与人同德有邻。”
我的亲情就这样地被亘古的文化托着,一步一步地走进三叔父的寿堂。一切都是长幼有序的。随着主持人的一声吆喝,四弟作为叔父一族的长子,先行匍匐下庄稼人的身躯,没有多少话语,只有泪花打湿脚下的尘埃,滋润了我的麦子一样葱郁的族根。接下来,大哥、我和同门兄弟也都一无例外地跪倒了一片。四月的阳光,和着戏台那边锣鼓击打的节奏,洒在我们的背负着先人希望的脊梁,那份量,宛若一座山,让我把自己幻化为追日的夸父,没有任何理由为老去而落寞,而颓唐,而辜负了这四月的乡村。
我忽然觉得,我的给了我生命的四月乡村,是在我面前摊开的一部大书,让我流连忘返,让我饮甘餐露。只有在这里,那种原生态的情愫才根深叶茂地延续出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基因,沉淀成文明的拓片,让一切浮华和媚俗断然远去。
9.乡村四月作文 篇九
四月,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乡下。
乡下人家的房前屋后,有许多花儿已经悄然开放。什么迎春花啦,什么桃花啦,什么牵牛花啦,还有好些说也说不出名字的小野花儿,朴素中带着几分艳丽。
乡下人家的屋后总会有大片的空地,人们喜欢在空地上种些竹子。几场春雨过后,你便会发现尖尖的笋芽儿从土里钻出来,尖尖的脑袋,裹着一层又一层的外衣,可爱极了。
乡村的四月,你来到田野,看到的是到处忙碌的身影。农民们开始在春天里播种。果园里,苹果树,桃树,葡萄树,梨树,应有尽有。菜园里,西瓜,黄瓜,辣椒,茄子……各色蔬菜,一应俱全。
小河边,绿绿的草地上,一群群孩子在追逐嬉闹,钓鱼,摸虾,放风筝……吵闹声,欢笑声,不时地在田野上空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