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统筹发展考察报告(共8篇)
1.乡镇统筹发展考察报告 篇一
尧都区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的考察报告
为借鉴外地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实施好尧都区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实现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目标。今年5月下旬,省农发办组织临汾市和尧都区有关领导组成的农业综合开发考察团赴成都市锦江区、双流县和郑州市惠济区,就成都市、郑州市在不同层次、不同区域、不同程度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了解了当地如何推进城乡统筹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经过四天的考察,使大家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坚定了搞好尧都区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信心。考察的具体情况如下。
一、两市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做法
成都市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走出了一条农村土地不征用、不拆迁、农民不失地、不失业、不失利、农民就地变市民、农村就地变新城的道路,成功打造了锦江区三圣乡的花香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菜园、荷塘月色“五朵金花”,发展了花卉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所属双流县制定激励政策,发挥近郊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培育三类市场经营主体,灵活运用四种扶持方式,并在主导产业形成规模的情况下,开发了农家乐旅游资源,充分挖掘了农业的内部潜力,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形成了城乡互动。特别是在“三个集中”方面,成都市坚持以规划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着力打造了一批过硬的、全国知名的示范亮点,并以点带线,以线连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在工业向园区集中方面,将全市116个开发区整合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推进了工业集中集约发展,去年工业集中度达68.2%。在农民向城镇集中方面,规划建设14个中等城市、90个新型小城镇、600个农村新型社区、3000个聚居点,形成了“特大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新市镇-农村新型社区”五级完善的现代城乡体系。在城郊区,以建设大型社区向居住区集中为突破口,实现农民就地城市化。像锦江区引导7.4万农民向3个集中居住区集中。成都市在城乡统筹规划、农村市场化改革、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先走了一步,取得了成效。
郑州市惠济区依据濒临黄河,黄河滩地生态需要治理的现状,变劣势为优势,因势利导,引进社会资金,选择优秀企业,成功打造了万亩富景生态园、丰乐庄园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企业。如河南绿色中原集团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占地5000亩,投资2.6亿元,把生态治理、现代农业示范、农业观光休闲旅游融为一体,仅丰乐庄园日接待农业观光游客高峰期达到2.8万人。不但治理了黄河滩涂生态,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还就地转化农业劳动力2000人,并展示了现代农业的非凡魅力。其它农业庄园也是各聚人气,经营良好。
二、两市可供借鉴的经验
1.坚定不移的综合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成都市6年来对城乡统筹、市县乡村“四位一体”总体发展进行了规划部署,以“全域成都”的理念规划“198”(198平方公里)不能作为城市开发用地,为实现全市功能区分科学、产业支撑坚实、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最美的“绿色之城”目标,进行了一揽子配套改革,如以“拆院并院土地整理”为主要内容的土地综合整治,置换了大量土地。在充分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完善股权设置,加快新型社区建设,推进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以《关于深化统筹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意见》为统领,建立完善了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分类供给、经营保障、设施统筹建设、民主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五大机制,尤其是扎实推进了农民的社会保障全覆盖。按照高标准的要求,重点进行了城乡环境整治,特别是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市级财政给与了积极的扶持。成都市的这一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工作的积极性,短短几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破解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难题
在锦江区,通过实地考察,与乡镇、村、农家乐饭店管理人员座谈,了解了他们的一些成功做法。锦江区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着力体制创新和综合配套改革。集中体现在“三改五化”上,三改就是清晰农村产权,改变过去农村产权不清晰的状况;推进土地流转,改革过去农村生产要素不流动的状况;完善基层治理,改革过去农村基层组织职责不清的状况。五化就是通过农村经济组织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农民居住社区化、农民收入多元化、城乡经济社会管理一体化,打破了城乡、村域界线,走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3800元提高到现在的12000元。如他们推出的村土地产权交易制度及其相应的九个配套办法,按照“农民—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联合体公司)—项目业主”的流程和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打破农村土地的村级界线,推进土地流转,改过去的分散经营为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了农村最重要生产要素土地的顺畅流动,农用地租金每亩由1000元提高到2000元左右,建设用地地价每亩从2002年得30万升值到240万,又从2007年的每亩240万升值到940万,通过30户花卉企业、农家乐饭店的入住,年房租从4000元上升到4万元,农民全部参加了社保,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3.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有效提高农民收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上,依托两种形式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第一种是在乡、村两级强有力的组织下,以农民为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成都锦江区以文化润色农业,以景观改造农村,以经营保障农民,以市场托举发展,借助四川省首届花卉博览会的契机,发挥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坚定不移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旅游。如该区三圣乡以江砂村为主,2003年形成花香农居,并逐步培养出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菜园、荷塘月色等“五朵金花”,形成了辐射全国的花卉产业,实现了产业化经营。双流县发挥紧靠城郊优势,以发展葡萄、芘芭种植、设施蔬菜为主的现代农业,规模大、品种新、技术到位,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农产品品牌、质量、批量、地方独有品种等构成农产品销售的有利条件,找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生产规避市场风险的较好出路。如该县的彭镇羊坪村建成西南地区最大集中连片的5000亩优质葡萄园和全省最大的生态大棚酒店,1.28千米的葡萄观光绿色走廊,均创造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第二种是吸引优势企业大规模、集约发展现代农业。如成都双流县山宫果业西域玛瑙风情葡萄园葡萄种植规模达4200亩,成都兰地农业有限公司以设施蔬菜和大棚特色水果为主,占地面积3000亩。河南郑州市惠济区的富景生态世界绮林锋农场租地8000亩,投资
1.2亿建成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区。丰乐农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占地1万亩,投资2.6亿,成为中原地区知名的现代农业企业。
以上两种模式较快地推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高了农业效益。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便利了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4.延伸农业功能,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一直以来其种植业、养殖业为人们提供了生活必需品,具有其它产业替代不了的重要战略作用。随着产业的发展,农业内部一、二、三产业链条得到延伸,并且其内部的二、三产业日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如农产品加工业、农业观光旅游等。河南富景生态世界,改造黄河岸边的湿地和滩地,大力发展都市观光农业,不但改善了黄河岸边的生态环境,而且开辟了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一片广阔天地,已建成了集农作物种植、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休闲度假、科研科普为一体的现代综合性农业观光园,年
收入达到500万元。而其附近的丰乐农庄更是以富有特色的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为主,安排农村劳动力2000人,日旅客量高峰期达到2.8万人。一天的门票收入就超过200万元,而游客带来的吃、住等其他消费都未计算在内。成都锦江区的五朵金花、双流的昆山农家乐、成都兰地科技有限公司等均扩展了农业内在功能,农家乐不但为市民提供了领略农业风光的场所,而且是农业服务业功能的展现。如五朵金花的江家菜地,以每分每年800元的价格承租给市民耕种,亩租地就达到了8000元。同时这些地方逐步建立起了涉农社区居民可持续增收的机制,农民人人有地租收入、房屋出租收入、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产业转移工资性收入,实现了收入的多元化。所有这些说明,只要能很好的拓展农业的内在功能,农民增收的空间就非常广阔。
5.政府扶持在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着巨大的引导作用
在我们的考察过程中,所到之处,感到政府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城乡统筹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定了扶持奖励政策,如双流县在年初,总结以往经验,制订了《双流县发展现代农业若干扶持奖励办法》,五章二十四条,确定了现代农业发展的3456扶持奖励思路,从2009年开始,县财政每年设立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现代农业。二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综合配套改革措施向农村倾斜,表现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的方面,如政府用于交通、绿化、村容村貌治理补贴,培训农民等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在一个三圣乡就达到了1.8亿元,政府的投入也得到了很好的回报,尤其是地价的升值,使政府的扶持资金有了来源。
综上所述,这些地方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延伸出来的农业观光旅游,观念新、规划好、起步早、投入大、实施决心大,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展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美好前景,他们的做法为我们描绘了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三、进一步搞好尧都区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
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更加坚定了搞好尧都区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和决心,并提出进一步搞好尧都区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
1.搞好规划,分步实施
根据各地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建设情况,按照园区建设的前瞻性,示范性、科学化要求,广泛征求意见,依托科研机构,6月上旬(下转第63页)(上接第76页)确定规划方案,6月中旬拿出正式规划。依据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园区建设按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等三个功能分区顺序,自今年起用三年时间完成园区建设,打造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2.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建设 园区整体建设规模大,投资大,政府投资只能以基础设施为主。为了加快建设步伐,计划通过宣传和新闻发布会,积极参与招商引资,推介项目,吸收支持优秀企业投入到园区建设中。
3.成立管理机构,实行公司化运作 为了加快园区建设步伐,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安排意见,成立园区建设领导组和管委会,下设项目管理公司,实行由政府主导,农民参与,公司化运作,市场化经营的管理运作机制,并制定相关政策和优惠奖励办法,为园区建设奠定组织管理基础,创造园区建设的良好环境。
4.推行以土地流转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成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快项目区土地流转,努力扩大规模化经营,探索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全覆盖的途径,破解土地流转难的问题。
5.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根据尧都区今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六项工程,重点打造5万亩具有旅游观光休闲功能的现代农业园区。同时,按照该区确定的“加快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发展的意见”,成立农业观光旅游协会,推进农业观光旅游的健康发展,推介打造旅游亮点工程。
6.加大投入,争取支持 在投入机制上,资金和项目捆绑使用,向项目区倾斜。以农民为主体,积极鼓励农民参与。实行市场化运作,吸收优秀企业进驻项目区,推进项目区的建设。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园区建设。以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也希望市级财政支农资金向尧都区倾斜,给予必要的支持,如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的推动资金。
在今后的工作中,尧都区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借鉴“全域成都”的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扬敢创、敢冒、敢负责的精神,着力打造功能区分科学、产业支撑坚实、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社会管理和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尧都。
(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赴川豫考察团主要成员: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赵建生、临汾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郑中夏、尧都区区委书记薛愿兵等)
2.xxx乡镇城乡统筹发展情况简介 篇二
一、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依据“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相对集中”的原则,编制xxx乡镇2014—2020年总体发展规划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镇村布局规划。围绕产业布局、城镇建设、公共服务等体系,打造工业集中区、新兴商贸区、生态农业园区、旅游风景区和农民集中居住区,构筑功能明确、布局合理、设施共享的城乡空间发展形态。
二、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突出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完成工业集中区规划选址工作,污水处理厂开始试运行。发展高效农业,培育形成伊芦生态园、罘山西瓜园、三川浅水藕种植基地、山南韭菜园等4个千亩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产销大户、农民经纪人为基础,发展农民合作组织68个,农产品流通体系逐步完善。
三、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试点带动,分类建设康居示范村。伊芦康居示范村一期60亩农民集中区于近期动工,将建成别墅风格住宅180套,容纳人口1000人。大新社区示范村建成住宅小区4万㎡。实施镇区改造出新工程,累计投入1050万元,完成雨污管网铺设、道路改造、安全饮水改造及绿化、亮化工程,实现“五化一畅通”的目标。建设商贸新城,完成建筑面积5.5万㎡,建成农贸综合市场5000㎡。全面开展镇村环境集中整治,新建垃圾池317座,配备垃圾清运车21辆,环卫保洁员82人,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镇村环境不断美化。统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一事一议奖补等项目,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18个村庄的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有效改善。
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建成省优质幼儿园4所,市优秀幼儿园1所,合格幼儿园7所。同兴中学、新星中学中考进入全县一流方阵。加大投入,持续改善镇村卫生医疗条件,同兴防保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成效突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突破。累计投入170万元,新建改建新农村公共服务中心22个,为26个行政村更新广播设备。农家书屋、农村公共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文化、卫生、法制“三下乡”活动有效开展。
五、城乡就业社保一体化。培育新型农民,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1.6万人次,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5100人次,转移输出劳动力2万人。加大农村社会保障投入,健全社保、低保、医保、助学“四个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55万人,共办理社会保障卡2.86万张,农村低保做到了一人一档、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全覆盖,建立副科级以上干部与孤贫特困学生“1+1”长期结对帮扶制度。
3.乡镇统筹发展考察报告 篇三
4月11日,镇党委组织党政主要领导、各村支部书记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行38人赴音德尔镇和好力保乡学习考察设施农业、党的建设、村级民主管理、村务公开工作,通过考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察团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郁氛围。
一、考察经过
在音德尔镇主要参观考察了千亩设施农业园区,园区在建设规模上,规范集中、设施完善、带动和辐射范围较广,在种植种类上因需因时作物品种齐全,有效益明显的香菇;有琳琅满目的花卉;有移栽嫁接的香瓜,1亩暖棚年收入可达5万余元。其他的果树棚区、蔬菜棚区年收入更是可观。在销售渠道上,因地处音德尔镇,销售优势得天独厚,市场前景优越。通过参观考察,实地领悟到设施农业给农户带来致富新门路,农业产业化的新成果。
在好力保乡政府主要参观了党务服务大厅,党务、政务公开栏、“三资一章”管理等设施建设,党政服务大厅建设布局及部门设置合理,岗位配备齐全,真正体现“一站式”办公,“一站式”服务,公开栏新颖别致,内容全面,“三资一章”经验丰富,科学化、民主化程度较高。
好力保乡包德福村集体经济积累丰富,民主化管理程度 1
较高,“阵地”建设使用管理良好,全村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好力保乡先锋村“阵地”建设先进,功能设施齐全,发展思路清晰,工作目标明确,全村群众人均收入全旗最高,民主管理程度较高。
二、获得的启示
1、设施农业
反思我镇设施农业,虽然启动较晚,但我们也有潜在的优势:一是地缘优势 我镇交通便捷,毗邻地区设施农业空白,能够短时间内辐射到周边地区。二是资源优势 全镇优质地块较多,土质肥沃,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利用上有较好的便利条件。三是经验优势 大棚蔬菜在我镇早有零星分布,完全有条件整合资源,把有经验技能的菜农、瓜农、果农集中起来,鼓励发展设施农业。四是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我镇流动人口较多,餐饮业发达,蔬菜消费市场广阔,现我镇蔬菜购入渠道主要以碾子山和富拉尔基为主,本地蔬菜尤其是反季节蔬菜远远不能自给自足,如果本镇设施农业有一定规模,不但减少运输成本、存贮风险,还能大幅增强周边地区的影响力,活跃地方经济。
2、好力保乡党建工作
好力保乡在创建“五好”党委工作中,严格落实“组织领导到位、责任目标到位、督查考核到位”的“三个到位”
措施,因此在“三争一创”、“五好一达标”、“五带一保持”及“五有一提升”等所有载体活动中有成效、有创新。
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村级民主建设进程中,重点推行“三资一章”、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五步法”以及“倒置式”民主理财等有利举措,客服了干群关系难处,民事纠纷难调、信访案件难平等多种难题,也是因为党的建设抓的实,村级事务管理抓的严,才能使得好力保乡在经济建设中有较强的发展实力。
3、好力保乡包德福村
好力保乡包德福村是全旗示范村,该村476户,2010人耕地1.3万亩,与我镇17个村中的多数村基本情况相同,但无可否认的是发展进度上存在极大差距,包德福村主要的特点是班子建设、队伍建设突出,在民主管理上能够有一套健全的管理体制,有工作目标,有实绩效果,今年该村提出的“四个七”创建目标不是空喊,而是有真正的创建实力。在队伍建设上,首先是班子建设,党性强、人心齐是不争事实,村两委班子成员顾大局、识大体、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其次是党员干部队伍,能够积极参与村级各项工作,认真开展、参与各项载体活动,民主氛围浓厚,发展意识较高,村集体经济积累较多,开展公益事业后劲充足。
4、好力保乡先锋村
好力保乡先锋村有优质农业做支撑,发展绿色水稻是该
村主导产业,现该村人均纯收入已达1万元,而我镇各村当前人均收入还不足先锋村的一半,差距明显,问题在于先锋村有一个“政治上同步,事业上同德,工作上同力,感情上同心”的坚强的村两委班子,在党员教育管理和发挥作用上,开展载体活动求实,制度措施落实,民主管理扎实的完整体系,“一事一议”成效显著,2011年先锋村的“3311”目标,能够切实体现该村的潜在优势。
三、考察过程中的问题
考察期间,个别人员没有真正认识到此次学习考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些村级领导视如局外人不问、不听、不看,更有个别村级领导无视组织纪律,忙于家事,根本没有参加本次考察活动等等,这些领导的组织能力、发展意识、个人素质亟待提高,镇党委在下步工作中将重点整治工作漂浮、纪律涣散、主观能动性较差、缺乏发展意识的干部队伍。
四、下步工作思路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要正确认识本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也要认清各村的潜在优势,要明确自身职责和任务,要斟酌发展思路和方向,更要提高党员素质和能力。2011年,我镇要紧紧围绕全旗党建格局,认真借鉴兄弟乡镇先进经验,重点完成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完善服务大厅功能建设,在建设面积上,岗位设置上重新设定。二是加强党务、政务、村务公开。三是有效落实各项载体活动,强化党的基础组织
建设。四是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健全制度落实和保障机制。五是加强村级党风廉政建设,力争年初确立的工作目标逐一实现。六是重点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通过党的建设带动经济发展,今年镇党委要求各村发展地区特色经济,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全镇每个村要筹建2个以上观摩点,年终将组织各村各部门集中检查验收。
年中岁半,总结经验,全镇党员干部要认清形势,谋求新发展,抢抓机遇,争上新台阶,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党的建设和经济发展上来,为推进全镇“四个文明”建设尽职尽责。
中共新林镇委员会
4.关注民生,统筹城乡发展报告1 篇四
关于关注民生,统筹城乡发展的报告
区农委:
我镇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区委十一届十二次全委会精神,进一步改善民生,全镇决定以发展林下经济,培育家禽(鸡、鸭)养殖大户100户,全镇土鸡、土鸭养殖达50万只;培育花卉(盆景)种植大户10户,全镇种植面积达3500亩;种植无公害蔬菜5000亩,带动全镇经济发展。现将我镇关注民生,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报告如下:
一、全镇基本情况
我镇位于巴南区的东部,距区政府所在地70公里,距重庆南坪60余公里,幅员面积69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41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全镇7371户,总人口20888人,其中农业人口19788人。现有耕地面积29555亩(2003年退耕还林3000亩),现有林地35777亩,2010年实施森林工程10700万亩,森林面积达46477亩,森林覆盖率达45%。现有林下养殖场一个(在建中),兔场一个,规模10000只。
二、建设区域及规模
培育壮大现有的两家养殖场,利用好现有林地,发展林下养殖,新培育家禽(鸡、鸭)养殖1000只以上大户100户,全镇养殖达50万只;培育花卉(盆景)种植大户10户,种植规模达3500亩;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5000亩。项目实施地点:街村、桥上、油房、石家、梨坪、桥湾、双碑、王家等8个村。
三、建设规模
1.家禽养殖50万只,大户100户。分别是在街村养殖6万只,培育大户10户、桥上村养殖5万只,培育大户10户、油房村养殖6万只,培育大户10户、石家村养殖5万只培育大户5户、梨坪村养殖5万只,培育大户5户、桥湾村养殖8万只,培育大户20户、双碑村养殖户8万只培育大户20户、王家村养殖7万只,培育大户20户。
2.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5000亩,分布在街村、桥上、油房、桥湾、双碑等村。
3.花卉(盆景)种植3500亩,分布在街村、桥上、油房、桥湾等村。
四、建设时间
2010年至2011年
五、工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加快经济发展,破解农村增收致富和改善民生作为一项长期重要工作来抓。
(二)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责任到人、责任到户,件件抓落实。镇属单位部门务必加大宣传,正面引导,让群众真正了解政策,解决当前民生问题,让群众看到希望,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增强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想办法,添措施,求创新,突发展,确保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
镇机关、镇属各部门、实施建设任务的相关村、社,要严格按照职能分工和责任分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快速
推进,保质保量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发挥行业和技术优势,切实履行职责。
(四)严格考核,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镇党委、政府将解决民生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进行认真考核,严格实行镇机关干部及村四职干部目标责任制,强化督导考核,对成绩突出的,给予以考核奖励;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的,要通报批评;对完不成任务的,启动问责制。
五、投资概算
该项目总投资1098.5万元,其中:农户自筹资金945万元,本级政府补助35万元,申请项目资金补助118.5万元。
(一)家禽养殖50万只,发展大户100户,新建厂房15000平方米,投资700万元,项目补助120万元,农户自筹580万元。
1.购买家禽500000只X2.0元/只=100万元
2.新建厂房15000㎡X400元/㎡=600万元
政府拟补助养殖5000只以上大户每户2000元,计20万元;新建 100平方米的以上厂房每户补助10000元,计100万元。
(二)花卉(盆景)3500亩,修建管理便道10公里,抗旱池80个,投资144万元,项目补助17万元,农户自筹127万元。
1.管理便道10公里X1.5万元/公里=15万元
2.防旱池80个X3000元/口=24万元
3.新建花卉(盆景)苗圃3500亩X300元/亩=105万元。政府拟补助管理便道5000元/公里,计5万元;防旱池每口补助1000元/口,计8万元。种植大户20亩以上补助
2000元,计4万元。
(三)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5000亩,修建机耕道8公里,管理便道10公里,抗旱池35个,投资254.5万元,农户自筹238万元,项目补助16.5万元。
1.机耕到8公里X1.5万元/公里=15万元
2.抗旱池35个X3000元/口=10.5万元
3.蔬菜种植5000亩X450元/亩=225万元。
4.专业培训4万元。
政府拟补助管理便道5000元/公里,计4万元;防旱池每口补助1000元/口,计3.5万元。种植大户10亩以上补助1000元,计5万元;培训费4万元。
特此报告
5.乡镇统筹发展考察报告 篇五
中共宝鸡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统筹城乡发展是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并提出要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这是党中央从我国国情出发,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当前,我市在坚持“四个第一”,实现“五大突破”,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城乡,实现城乡发展繁荣共享。
一、对宝鸡统筹城乡发展的认识
统筹城乡发展,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问题;既是一个根本策略问题,也是一个根本方法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既要发挥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更要发挥农村的基础作用,实现城乡互促共荣,工农协调发展。宝鸡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是因宝成、陇海铁路而兴的新型工业城市,城乡并存,城市比重偏小,城镇化进程缓慢,农业人口众多;工业基础虽然雄厚,但工业发展市强县弱,非公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基础条件相对较好,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不同步,现代农业发展缓慢;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开发与综合利用滞后;整个社会加速发展,但是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县域经济不发达,工业反哺农业能力较弱,中省市各级近年来虽然加大了对农村的扶持和投入,城乡差距依然明显,二元矛盾突出。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准确把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本质要求,把破解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难题作为根本出路,把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作为工作的根本举措,把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荣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谋划一体化发展的措施和路径。
宝鸡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具有良好基础。按照世界上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整个经济增长依赖于非农产业,不再需要从农业吸纳资本等要素。农业应获得与工业平等发展的机会与权利,并成为接受“补助”的部门。这个阶段就是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换过渡,工农、城乡关系开始改善的阶段。国际经验反映出的工业化中期阶段:人均GDP由1200美元上升到2400美元之间,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以上,城市人口份额由35%上升到50%之间,一二三产业比重达到15.1:39.4:45.5时为工业化中期。从我市来看,2008年,全市人均GDP为18992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2779美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5.1%,城市化率为40%,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为11:60.3:28.7。综合分析对照,可以看出我市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在处理城乡关系问题上,实行统筹发展战略已具备客观条件和基础。
二、宝鸡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选择
基于以上认识和分析,我市统筹城乡发展,要适应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把握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以强力发展县域经济,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基本路径和着力点。
强力发展县域经济。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关键。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要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和工业基地、县城和重点镇、农业产业升级三大战略重点。要坚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优发展环境。既要注重招商引资,吸引外地商人前来投资创业,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又要采取措施,扶持本地企业创业,做大做强“小巨人”,更要实施
1“小老板”工程,支持全民创业,带动大就业。只有尽快把县域经济搞上去,才有能力增加对县域各项社会事业和公共建设的投入,才能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公共资源分配均等,才能早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积极推进工业化。工业化是区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根本出路。工业化支撑着区域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决定着以城带乡的带动力和以工补农的发展力。必须坚持工业强市、强县战略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要以园区经济为依托,以大企业大集团、“小巨人”工程和全民创业为三大战略支撑,着力打造装备制造业、烟酒食品、有色金属冶炼加工、能源化工、新型建材、农产品营销六大产业集群。优先支持园区经济发展,对工业园区的供水、供电、交通、绿化、治污等基础设施,以及创业基地、科技服务中心等平台建设给予重点支持,使园区成为区域布局合理、产业优势突出、基础设施齐全、管理服务优良的工业聚集区,创造出企业和乡村在不同起点上都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加快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是区域工业化的平台,也是吸纳农村人口的载体。小城镇蕴含着大战略。城镇化要与工业化协调推进,相互支撑。要加快形成以市区为中心、蔡家坡为副中心,县城和重点镇为支撑,小城镇和中心村为节点,大中小结合、布局合理、功能互补、西府特色鲜明的关中西部城镇群。突出重点镇建设,切实改善基础设施,治理生态环境,强化载体功能,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凤翔县撤县设市步伐。到201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5%,2020年达到55%。
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中最困难的一部分。区域工业化和区域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工业化提供农业现代化所需物质装备,城镇化吸纳农村富余人口,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没有区域工业化和区域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就如同没有引擎。因此,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包括农民在内的全体国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包括市民在内的全体国民的农业现代化。必须统筹推进区域工业化、区域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因此,要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紧扣现代农业发展,围绕种养、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调整种养业结构,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良种繁育,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培育一批种养大户、加工大户和销售大户。
三、找准着力点,推进五个统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突出重点,着力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事业五个统筹,促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第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立足长远,更新观念,搞好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的统筹和管理,合理布局发展空间和资源要素,确保城乡发展在一个科学蓝图指导下进行。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切实加强城乡发展总体规划编制。打造“一线两带(陇海铁路和西宝高速公路沿线)”、“一核(市区)”、“ 两中心(蔡家坡地区和凤翔市域)”增长极,使陇海沿线川道地区在中心城区和区域副县(市)中心城市作用下迅速发展,从而带动渭北台原、千陇丘陵、秦岭关山经济区有序发展。打破城乡界限,将城市中心组团和周围乡镇及乡村居民点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编制城乡产业发展、土地利用、人口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实现城乡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优化。加强对各
类规划的统一管理。健全规划许可审批和实施管理机制体制,增强法规的强制性和权威性。
第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按照产业集群谋划、四大基地支撑、百亿集团引领、工业园区承载的思路谋划工业,大力推进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提高我市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带动我市城乡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健全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建设现代农业。强化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构筑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基础。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大力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推进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农村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第三,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加强宝鸡大城市核心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四横十纵一环一道”为骨架的市区快捷交通网,引导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通过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提高通路、供水、供电、通讯、环卫、生态等公用服务设施的共享度,缩短城乡之间的“空间距离”和“设施落差”。积极开展环境整治、植树植绿和生态家园建设活动,大力创建森林城市和绿色宝鸡,创造城乡最佳人居环境。加快实施民生八大工程步伐,努力提高城乡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共享性。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县级职教中心、示范性职业院校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快普及高中阶段义务教育,尽快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学习。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市县乡村四级文化网络建设,增强基层文化服务功能。积极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信息网络工程,坚持开展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用先进文化理念教育引导群众,提倡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第四、统筹城乡劳动就业。把就业当作民生之本,以就业促进创业和发展。对农民市民一视同仁,逐步将农村就业纳入整个社会就业体系,实现城乡劳动者就业服务共享、就业机会均等,促进农民在各个产业上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逐步形成农村三分之一劳动力在二三产业创业、三分之一劳动力打工就业、三分之一劳动力从事种养业经营的格局。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蔬菜、果品园艺和畜牧养殖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农村出现更多的农场主。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到 2012年,力争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 2007年翻一番,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3.5:
1。扎实实施“人人技能工程”、“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计划,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第五、统筹城乡社会管理。逐步扩大和完善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社会各方支持农村发展的帮扶机制,使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使城乡居民幸福感逐步增强。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放宽准入条件,畅通城乡人口流动的途径,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积极探索农村住房和宅基地制度改革,使农民可以支配处置自己的固定资产,获得财产性收入。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相应行政管理权限,促进小城镇快速发展,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以城镇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城镇的繁荣带动整个农村的繁荣。
四、创新机制体制,全力开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创新机制体制,是坚持城乡统筹的关键措施和重要环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创新统筹城乡发展机制体制当作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全力开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大背景之中,统筹推进,科学发展。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根本要求,从战略目标上总体把握,从政策制定上重点倾斜,从工作布局上统筹安排,全面推进这项工作。二是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着眼城乡一体化,科学把握城乡关系,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和谐发展。三是在制定惠民政策上,加强城乡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事务统筹,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发展水平。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来转移农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推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二)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组织领导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集中领导力量和工作精力,加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部署。一是制订工作规划,认真实施。要结合实际,通过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吸取各方面意见,制订《全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明确责任分工,层层落实目标任务。二是市县要成立专门机构,承办日常工作。成立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统一分解目标任务,制订具体政策措施,加强检查督促和考核。三是抓好试点示范,搞好带动。市上要加强领导,加大力度,支持抓好凤县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在认真总结的同时,借鉴重庆、成都等其它城市的做法,积极推广,重点突破,确保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有序推进。
(三)加快构建有利于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增强战略意识,着眼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到2020年,基本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一是要调整、规范政府部门职能范围,改革城乡各管一段和职能交叉重叠体制,提高城乡一体化管理水平,广泛动员城乡居民参与城乡综合改革和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体系。二是大力推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创新。要清理废除那些不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规定。切实转变城市倾斜,给农民真正的国民待遇,建立城乡良性互动、体现公平、共同发展的一体化体制。三是要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财政体系。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新机制,完善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途径和范围,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机制。四是创新农村土地管理机制。坚持农地农用原则,及时启动农业用地资本化、市场化改革,积极开展农村征地制度改革和土地承包权抵押试点,探索建立农村土地专业合作社,强化农民土地物权权能,尽可能多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五是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证更多的资金用于当地建设。积极支持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兼并、重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培育和发展新的农村金融机构,为“三农”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执笔:蔡广林)
通讯地址:宝鸡市行政中心1号楼12层
6.民政局统筹城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六
一、我县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
近两年来,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城市开发、重点项目、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先后实施了村村通油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二是在社会保障方面先后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农村规范化卫生室的建设。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已列为我县的重点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班子,抽调了专门人员,设立了办事机构,还把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纳入到了全县绩效考核范围,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已全面展开。
二、我县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基层干部群众对城乡统筹发展概念仍比较模糊。调研中了解到,有不少干部群众在思想上对推进城乡统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清。一是安于现状,故土难离。许多村庄虽然规模小,人口少,基础差,但大多数村民世代居住在这里,不愿意搬离。二是有的村民认为集中居住虽好,但担心会造成距土地较远,生产上会不方便;三是对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所需投入资金感到压力很大;四是对于城乡统筹的含义有些误解和曲解。有相当部分人认为盖座楼、修条路就是城乡一体化。
2、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城乡统筹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县与其他县市一样,城乡二元结构非常明显,农村依然落后,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城乡基础设施投入不平衡、不同步,农村缺少集体文化生活的场所,没有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另外,由于受经济的限制,农村各项社会保障还很不完善。
3、农民综合素质较差,思想观念落后。在我县的农村中文盲、科盲、法盲仍有一定的比重。农民思想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据不完全统计,在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xx%,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种地粗放经营,打工只能卖苦力,从而严重地制约了农民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所抬头。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和谐社会发展的进程。
4、城乡统筹发展思路和规划尚不够明晰。我县作为试点县,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很多工作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之中有很多建设性课题、难题需要我们破解,很多创新性领域有待我们探索。
三、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建议
1、抓根本,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统筹城乡工作不是搞形象工程,而是让老百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质的提高,在做群众工作过程中,要围绕群众的利益来开展。要深入群众搞调查,多争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能闭门造车想当然。让失地农民能得到生活的保障,跳出土地这个圈。
2、抓宣传,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让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和理解什么是城乡统筹,为什么要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进程。通过宣传教育,使群众明白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体制的创新、机制的创新。使群众清楚我县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规划、特色、步骤,形成加快发展的氛围。
3、抓政策,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政策是推进城乡统筹的保证。各部门要以改革的精神,打破城乡体制和政策壁垒,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全局来创新体制、完善政策。当前要突出抓好县城、中心镇和中心社区的规划,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体现风貌。要强化规划的执行和管理,加强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
4、抓关键,突破资金瓶颈。通过在外地的参观学习了解到,凡是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工作做的好的地方,资金是关键。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抓经济,一是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更多的支持。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力度。壮大农业发展资金、工业强县资金规模,加大对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努力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基础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业;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民。三是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采取以奖代补、以物代资等办法,激励和引导群众投资投劳建设家园,使之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投入主体、建设主体。四是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投入机制。大力发展农业保险,鼓励发展形式多样、产权多元化的农贷担保机构。积极引导支持农业银行、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努力形成多元化的“三农”资金投入长效机制。五是充分利用民间资金,在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示范导向作用的基础上,着力营造由优惠政策、优质服务、优良环境为重点的“洼地”效应,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向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建立起“政府引导、群众决策、项目补助、民资参与”的良性投入机制,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5、抓产业,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空间规划和要素整合,调整优化城乡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布局。工业按照集聚发展的原则,通过各类园区建设,引导主城区产业向城郊有序转移。农业要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向交通便捷的交通干线集中。服务业按照全面搞活农产物资,促进消费品流通的原则,自上而下由城市向农村延伸。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带动农民的就业和增收,尤其是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作为发展工业的主攻方向。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依托本地特色,努力开发名、特、优、新产品,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和优势产业带。三是推进产业化经营。围绕优势和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一批有品牌、有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发挥龙头企业、经营实体、社区组织、农民经纪人的作用,积极发展各类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鼓励合作社跨区域、跨行业经营。
6、抓改革,推进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借鉴先进地市的土地流转模式,建立农民“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保障”的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农民从农村和土地上解放出来,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搭建农民变市民的有效载体。积极探索和破解土地流转的政策和有效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出租、入股、质押、置换等各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土离乡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村闲置土地、闲置宅基地和撂荒地普查,搞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产业聚集、集约经营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开辟新的空间,为城乡各种资源的合理自由流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7.乡镇统筹发展考察报告 篇七
为学习借鉴其它省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成功经验,为我市建设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试点市出谋献策,4月16日至23日,市委办公室与市委政研室组成调研组,前往安徽省XX市,浙江省XX市,江苏省XX市,山东省XX市、XX市、XX市等六市进行调研。调研组认真听取六市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经验介绍,收集相关资料,实地考察示范典型。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深刻感受到六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现将六市的经验做法以及调研组的体会报告如下:
一、六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
六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走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城乡共荣的新路子,努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六市十分注重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主要是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坚持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统筹规划,以城乡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XX市以科学规划、集约建设、精细管理为抓手,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城市规划强化科学性、先导性和权威性,市区控制性规划覆盖率达到100%。XX市以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为重点,着力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计划到 建设20个中心镇和一批中心村,城市化率达到70%。XX市实施“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城市空间战略和“新区开发、老城提升、两翼展开、整体推进”发展思路,城市发展框架基本拉开。完成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编制完成南部山区分区规划和重点区域控制性规划、北跨地区发展战略规划,中心城区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面展开,城乡规划体系基本形成。XX市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实施“中心极化、组群互动、梯度推进、城乡协调”的城镇化战略,构筑“一群(南部城镇群)、两轴(皖赣铁路城镇发展轴、合铜黄高速公路城镇发展轴)、三级中心(中心城区、区县城、中心镇)”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区县城为骨干,中心镇为纽带的城镇体系。XX市争取在20底,实现全市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和相应专项规划全覆盖,城镇总体规划和重要专业规划全覆盖,城镇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集镇建设规划全覆盖;实现城乡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规划监管体系。
(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六市通过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以及城乡服务业的发展,实现城乡产业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一是以产业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完善产业化组织模式,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XX市以建设高效、生态、品牌农业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突出抓好“四百工程”(建设100万亩高产优质高效粮食示范区、100万亩以设施蔬菜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区、100万亩优质出口花生基地和100万亩优质果茶花卉基地)建设。目前,XX市已经逐步培育形成了以生态农业、体验农业、节会农业、都市农业等为特点的特色产业。XX市的畜牧、水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了66%,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5家。XX市整合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和专业村,连点成线,扩线成带,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带。从2015年开始,计划用5年时间,围绕茶叶、花卉、水产、畜牧、休闲观光等12类产业,重点建设50条左右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XX市通过狠抓基地、企业、品牌、文化旅游、市场建设,培育黄山茶叶品牌,将茶业打造成为了全市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XX市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郊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郊县工业集群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工业增加值占郊县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7.3%。积极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高效农业面积逐步扩大,休闲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等品牌效应不断增强。二是以城镇化促进城乡产业发展。通过发展中小城市,加快培育中心镇,推动城乡良性互动发展。XX市加快五区融合,提高对郊区和周边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中心城市对广大农村的吸纳能力。以14个省级中心镇、20个市级重点镇为重点,以北部沿海和蓝烟铁路为发展轴线,通过项目带动、配套服务设施和住宅小区建设,切实增强小城镇的集聚与带动功能。实施“农民向城镇集中”工程。在城郊、园区和重点城镇,集中规划建设一批面向未来、面向周边农民的中低价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小区。通过宅基地置换等方式,吸引零散的村落向中心村集聚。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半工半农”农民进城定居。以产业为先导,整合城乡资源,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为农民向城镇集中提供产业和经济支撑。XX市实施以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和中心镇为重点的城镇化战略,加快人口和产业向中心城镇的合理集聚,逐步形成分工明确、功能突出、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三)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城乡在规划、建设和投入方面的分割局面,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构建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XX市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强化统筹,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原则,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2015年,投入 15688万元,将村村通公路和通客车向边远村庄和村内街道延伸,硬化道路1032公里,硬化街道508个村。XX市新完成1181个村的编制规划,有 1343个村庄开展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有52个镇、300个村开展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建设,有1192个村开展了“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工作,农村文化大院由原来的1602个增加到2746个,新硬化农村公路77公里,全市通自来水村庄普及率达到87.7%。建立城乡一体的交通体系,继续推进“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车”及“岛岛通航”工程,优化五区公交线网布局。建立城乡一体的供水体系。推行“一县一网”、“多乡一网”或“一乡一网”等规模化供水模式,推进联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XX市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乡镇通油路率达100%,行政村通公路率、通水泥(油)路率分别达97.5%和 83%。XX市建设市域“一小时半”交通圈,开通市区到各县城的高速公路,加快省道干线和乡村道路建设,形成干支相连、区域成网、城乡通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基本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居民统一电价;按照“村村通、长期通、数字通”的要求,积极实施有线电视乡村通达工程,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四)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就是统筹城乡之间的各种生产要素,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营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XX市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促进统筹城乡就业,初步搭建起城乡一体的信息网络平台、就业服务平台、职业培训平台和社会保障平台。2015年,在总结XX区统筹城乡就业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XX区、XX区、XX市纳入区域化试点范围,并将其他四市的失地农民全部纳入试点范围,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促进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就业活动,将大学毕业生、农民工等各类群体全部纳入就业服务范围。XX市鼓励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非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把职业介绍补贴与服务成效挂钩起来。并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被征地人员及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XX市突出自己的特色,发挥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世界遗产地西递、宏村,就是XX市发展以文化和生态为特征的乡村旅游的典型代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使农民得到了实惠,而且提升了他们的素质。据统计,2015年,全市乡村旅游总接待量达841.56万人次左右,旅游总收入约32亿元,全市有近20万农民从事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人均年收入超7000元。XX市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成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引导农户通过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等方式,探索建立“农民土地股份合作公司”。自2015 年开始,对从事种养业规模经营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优先支持;举办的经济实体,享受与民营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鼓励工商企业资本参与传统农业改造,在其获得使用权的土地上投资兴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修建直接用于种养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非永久性固定建筑,其占地不视为建设用地,免相关手续和收费。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制度和就业失业登记制度,破除地域、身份、行业等限制性政策,制订落实农民工进城落户、进城就业、子女进城就读“三无障碍”的具体措施。
(五)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六市扎实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农村社会建设,加快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XX市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在全省率先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建立了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机制。2015年,全市58.9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 6019.9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53.6万人,参合率达到87.0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去年的900元提高到1025元,五保集中供养率达80%;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5.1万人;开展各类农民教育培训1000多场次,受训农民10万多人。XX市大力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不仅建立完善了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还构建完善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规范完善了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目前,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超过160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已达199万人,覆盖到城镇各类用人单位以及包括个体自由职业者、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各类从业人员;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超过100万人;XX市是全国首批发放失业保险金的城市,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共有42111户,参保职工达到116万人。XX市实施医疗惠民行动,投入8119万元,发展“新农合”306.9万人,完成乡镇卫生院提升扩建30个;实施弱势保障行动,投入1832万元,落实了 1.9万户农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投入25074万元,完成“村村通”自来水466个村,解决了9.1万农户安全饮水。XX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续保农民达到55万人以上,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在80%以上。XX市扎实开展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2015年全市有 6.47万人和97个村实现脱贫。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工程和民生工程,解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二、六市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做法
六市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初步形成了经济、社会、环境“共赢”的局面。他们在生态建设过程中有特色、有新意,创造了许多可学习借鉴的好经验。
(一)发展生态经济。六市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和高度统一。青岛借举办奥运会的契机,将绿色渗入到产业最深层,建设经济新生态,推进风能、太阳能、废水回用、海水淡化、清洁能源开发等项目,计划到2015年,新能源占全部能源的替代率达 5%,到达到20%。XX市积极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创新性机制,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XX市创造性地对莲花峰、天都峰等景区实行轮换“休假”,让这些景区景点休养生息、自然繁衍,确保黄山生态的可持续发展。XX市充分发挥杭州产业特色和优势,走新型产业化道路,推进“两港五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生态工业发展,积极发展以绿色食品为主的生态农业,发展知识型服务业为依托、绿色消费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低耗高效的生态产业体系。XX市近年来建立起以循环高效为特征的生态产业体系。构建园区载体、产业本体、企业主体的工业循环经济体系。以电子、汽车、化工、钢铁等优势产业为龙头,发展一批生态型企业,构建产业生态链。优化工业布局,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绿色农业,通过生态种植和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发展以产业化、集约化、生态化为特色的都市型农业,形成特色、优质、高效、安全的农产品结构。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推动“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增长模式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XX市以再利用、再循环、减量化为原则,全面实施《烟台生态市建设规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改善全市环境质量。同时开展环境友好企业创建活动,健全完善企业的信用等级制度。以资源依赖型企业和现代制造业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行和实施清洁生产,实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对污染物超标排放的企业实行定期公布制度,依法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二)保护生态人居。六市致力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创造更加优美、舒适、健康、方便的生活居住环境。XX市充分弘扬徽派古建筑文化,利用各种生态资源建设生态人居。比如在宏村,水赋予村落、宅院以生气和灵性,对于村落的生态、景观和环境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为村落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和生态环境,使村落更秀丽、妩媚、晶莹和亲切,体现了生态价值、实用价值和景观价值。XX市着力打造“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人居环境特色。栽绿种绿,给大自然以绿色,是XX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做法,为在裸岩山体和一些远山、高山上植树造林,在荒山上实施了大面积飞机播种造林,让生态的绿色不留任何的死角。XX市在“十一五”规划中,写进一个指标,到“十一五”结束的时候,人均期望寿命要达到80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杭州从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做起,尤其是今年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努力做到“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同时进一步加大建筑物、屋顶、墙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力度,见缝插绿。还将在沿高速公路、骨干河流、道路、铁路等种植绿化,形成一张生态网络。杭州还提出一个重要理念,今后种树将被作为一XX市基础设施来配置,与自来水管、污水网、电网、煤气管一样同等重要。XX市近年来积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城市,实施绿色南京战略,充分发挥山水城林优势,城乡建设与自然生态有机结合,逐渐形成城在江边、山在城中、湖在城内、林在四周、绿在家园的人居环境,建成生态健康、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的适宜居住的城市。XX市按照“一城、一湖、一环”(明府城、大明湖、环城河通航)为重点的老城改造规划,加快泉城特色标志区建设。同时整理恢复芙蓉泉等泉脉水系,挖掘开发百花洲等古城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努力恢复“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老城韵味。
(三)改善生态环境。六市大力加强生态建设,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生态体系,不断改善生态环境。XX市为了保护绿色,加大环境综合整治,着重在源头上治理污染,制止了向大自然“排毒”,在空气治理上,加快重点企业脱硫进程,淘汰燃煤锅炉,为减少机动车排气污染,购置国际环保标准的公交车。2015年以来,青岛借助奥运“快车”连续四年掀起了群众广泛参与“我为奥运种棵树”等系列活动。XX市实施“碧水”、“蓝天” 、“生态保护”、“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行动,建立城乡一体的生态体系,重点开展“大绿化”工程、“十镇百村”文明生态创建工程、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工程、农村河溪、池塘清洁整治工程和以沼气综合开发利用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促进该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XX市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积极开展生态村、镇建设,重点实施环境污染整治,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近几年,杭州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XX市坚持和完善环境的“刚性投入机制”已达20多年,生态建设和环保投入始终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张而快速增长。近年来,XX市实施退耕还林54万亩,建设公益林 200多万亩,治理小流域50多条,治理面积达250平方公里,并在水源涵养地建成面积近10万公顷的各类自然保护区。2015年,XX市森林覆盖率达 77.4%,有林地面积、林木绿化率、活立木总蓄积量三项数据在安徽省位居第一。XX市近年来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南京相继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称号。XX市围绕活力之都、魅力之城、宜居家园,集中打造奥体文博等片区,突出泉水特色品牌,着力做足泉水文章,使之真正成为城市之魂、灵气所在、韵味之源。大幅度提升片区的整体形象和景观效果,达到点上景物宜人、片上气势恢弘、沿线观感优美,让泉城更美更靓。
(四)培育生态文化。六市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政绩观、消费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XX市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创新的“景点轮休制”、景区规划的“加减法”、景区垃圾“日产日清”、工业发展“准入制”、乡村旅游推动生态保护等经验做法,已经被皖浙赣毗邻地区乃至全国众多旅游城市广为借鉴。XX市举办奥帆赛,让生态环保理念深入民心,让这座城市因“白帆”更“绿色”。青岛奥帆基地不仅建筑本身采用了不少“绿色”环保科技,其建设的过程中也始终坚持“绿色”施工。青岛的市民则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生态文明,尤其是广泛开展“环保购物袋进超市”活动,使环保理念逐渐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变成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XX市在全市树立起超前的城市经营理念和深入人心的环境保护意识,以环境立市为核心的城市经营理念在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各项工作中得到体现。绿色企业、学校、社区和绿色饭店、绿色房产等不断涌现,提高了市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使生态市建设具有了坚实的社会基础。XX市在全社会树立起环境是资源,环境是资产的观念,确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价值观。
三、六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
在对六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调研中,我们得到如下启示:
(一)统筹城乡协调方面的启示。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用抓城市的力度抓农村,给市民的待遇予农民。各级各部门要率先带头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第一要义,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使城乡在互动、互融、互补、互促中实现统筹发展。二要以思想解放为动力,闯出城乡发展新路子。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工作的力度。统筹城乡发展是前无古人、造福人民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成熟先例可借鉴,必须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敢闯敢试,敢破敢立,大胆探索。只要是有利于解放生产力、有利于促进发展、有利于造福人民群众的改革,就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禁区,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稳步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创出新路,走出自己的路。三要突出经济良性发展,强化社会事业同步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互为共存、互为前提,在统筹发展中必须在经济发展上实现跨越,同时又要注重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统一,既着眼于经济增长速度,又着眼于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四要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强化农民主体地位。统筹是政府行为,统筹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者和公共资源的配置者,在城乡统筹中政府要加大力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用于农业和农村的比例。政府在制定统筹政策时,要体现农民的意愿,基本满足农民的需求,能够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让农民唱主角,通过政府推动力和农民自身努力解决农民的切身利益问题。五要突出协调发展,强化区域带动效应。从全市的高度、全局的利益出发,正确认识市、县、镇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原则,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通过调整财政分配结构,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弥合城乡区域之间的差异,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六要突出试点示范作用,强化整体推进格局。各地由于自然资源禀赋的不同,更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差异,不能把城乡统筹当作城乡统一。进行全面推进,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先选择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较好,城乡统筹有一定基础的县区作为试点,积累经验在全市推广,以点及面,整体推进。
8.考察报告——江苏发展印象 篇八
一、隆力奇——特色工会管理
江苏隆力奇集团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先进的日化产品、养生保健品的研究、开发和产销基地。公司创建24年来,已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日化行业的领军企业,“隆力奇”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被评为“全国化妆品制造行业效益十佳企业”和全球华人企业500强。
近年来,隆力奇工会以争创“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为奋斗目标,创造性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被江苏省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隆力奇工会在企业中发挥的强大作用给我们启迪,让我们自省,催我们奋进。
(一)必须增强工作责任感。考察学习使我们看到了差距和不足,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舞台更大,发展机遇更多,决不是“无处下手”,无所作为。先进地区工会工作成绩突出,有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快的客观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工会人立足实际,真抓实干,面对困难敢想敢干。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数量增多,职工队伍扩大,工会工作的任务更重。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学赶先进的紧迫感,虚心学习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工会工作再上新台阶。既要学习好思路好做法,又要学习超前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和强烈的服务意识,以对工会工作的满腔热情,争创一流成绩的高昂激情和对职工群众的深厚感情,努力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二)必须不断创新创优。与时俱进、务实创新、抓亮点、创特色、树品牌是隆力奇工会的一大特点。面对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他们没有为难发愁,而是立足实际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手段,这是他们工作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主要因素。创新是一切工作的生命力所在。我们必须学习先进地区创新的理念,以创新求发展,以发展求作为,以作为求地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化,各乡镇、系统、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具体情况不同,对工会工作的要求不尽相同,要全面分析,统筹兼顾,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和关键环节加以突破,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三)必须强化服务大局意识。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职工是工会组织始终坚持的工作宗旨。隆力奇工会影响力大,社会地位高,是因为他们牢固树立服务观念,立足企业发展开展工作。他们的很多工作想在了企业家前面,解决的许多问题是企业家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克服就维权而维权、就工会抓工会的倾向,坚持“发展为先、职工为本”的理念,围绕中心,明确定位,发挥优势,把工会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认识、把握和运作。必须着眼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和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找准工作着力点,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创新发展、务实争先的工作理念,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实现经济稳健发展。
二、蒋巷村——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隶属常熟市任阳镇的蒋巷村是全国文明村,国家级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江苏省百佳农村。其村支部书记常德胜也因为带领村民进行建设取得卓越成绩而被评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并多次前往北京参加全国人大的会议。在常德盛的带领下,全村干部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创业,使蒋巷村从一个贫穷落后村发展为富裕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在的蒋巷村厂房林立,别墅成群,水泥路面四通八达,覆盖全村。村民们各尽其职,少有所为,老有所养,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蒋巷村由当初那个穷乡僻壤发展成为现如今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农村,它的发展过程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首先,蒋巷村拥有一个良好的领导班子。有道是:“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直接决定了一个集体的发展。在以常德胜为首的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们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努力生产。作为带头人,常德胜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为了村办企业的发展,他走南闯北,日夜操劳,一心想着自己的集体、自己的村民。也正是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了村民,调动了村民们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赢得了村民的绝对信任。蒋巷的领导班子在常德胜的带领下不断的成熟和完善。
其次,蒋巷村走出了一条“村厂合一”的农村发展新路子。几乎所有的蒋巷村村民都是企业职工,所以蒋巷村决定只建立一个党支部,使村委会和企业处于同一个支部的领导下,这样就统一了思想,统一了领导,避免了许多因指导思想不同而带来的麻烦。由于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业职工,他们的职工大会也就是另一个意义上的村民大会。在“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指导下,他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摸索出了这样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蒋巷村的经济发展。
再次,蒋巷村十分重视思想理论宣传。他们努力地深化思想宣传力度,旨在提高蒋巷村人民整体的思想文化修养。在蒋巷村,“坚持改革开放政策,齐奔富民强村道路”、“跟着共产党,建设新蒋巷”等标语随处可见。在一些重大的纪念日和中央召开重要会议之后,蒋巷村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并且组织全体村民学习中央的会议和重要讲话精神,对村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村民的政治敏锐感和思想觉悟。正像常德胜同志所说的那样:“蒋巷的发展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从思想上解放。”
看到这样深得民心的领导集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蒋巷村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蒋巷村必将成为东吴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也相信,在我们国家将会有更多像蒋巷村这样的现代化农村不断兴起!
三、无锡——领跑中国物联网
“我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或者是逼人的形势下,迅速地建立中国的传感网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的中心,就定在无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8月7日在无锡如是说。
此后,无锡几乎成为中国物联网的代名词。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从技术角度又称为传感网。它是指给所有物体安装传感器,然后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无锡物联网的迅速发展,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一)布局谋篇:春江水暖鸭先知
无锡市在温家宝总理视察后明确目标,与研发部门、电信等网络设施建设部门全力对接,加大投入,共同争取和推动“感知中国”中心在无锡建立,打造继中关村、深圳之后的国内第三大信息技术产业园区。
无锡新区管委会积极努力,引入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所,重点对物联网产业链的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产业应用等领域进行攻关创新。目前无锡市已集聚了一批物联网企业,编制完成了《国家“感知中国”示范区(中心)建设纲要》。物联网建设在无锡全面“引爆”,在国内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加快渗透:统筹兼顾促融合无锡政府精心策划,公司适销对路,为全面拓展民生市场赢得胜券。融入,不是简单的业务叠加,而是踏准民生需求的节拍,根据天时、地理、人和,采取适合公众多样需求、提升群体品味的举措,来推进物联网衍生业务的发展。
(三)高瞻远瞩:授人以渔激智慧
如同互联网刚发展起来的时候一样,并不是把所有难点都解决了才去发展,而是在发展中逐步解决。无锡领导认为,物联网的发展,一是要靠规模化和应用化;二是要充分发挥通信网的作用,将传感器获得的信息以应用的形式“返还给客户”,这就需要我们关注培养“学习型客户”。
11月上旬,中国传感网标准工作组第三次全体会议在无锡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物联网领域的产、学、研、用50多家单位的百余名专家聚集一堂,激发智慧,探讨推进传感网技术标准制定。
【乡镇统筹发展考察报告】推荐阅读:
关注民生,统筹城乡发展报告10-07
苏州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调研报告08-22
城乡统筹发展问题10-08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10-20
进一步推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11-10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07-13
县委书记谈统筹城乡发展经验材料07-28
统筹兼顾谋发展 提高绩效抓落实10-12
从统筹城乡发展看城镇化建设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