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共9篇)
1.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篇一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推进城市化进程开创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党的十六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时代主旋律,牢牢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敢于争创一流的胆略,树立争先之志,练就落实之功,努力把阿克塞县经济社会发展推入快车道,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从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实际来看,经过建县50年的发展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2002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916万元,比“九五”末增长36.6,年均递增16.9。全县人均GDP达到19650元,人均财政收入达到2997元,分别比“九五”末增长48.3和21.3,年均递增21.8和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2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97元,比“九五”末增长12,年均增长5.8。经济综合指数在全省86个县市中排名第8位,在全省22个少数民族县中名列第1位,在全市县市区排名第3位。结合自身实际,我们提出在今后20年内,分两个阶段迈进,到2012年提前八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把阿克塞县建成全国一流的少数民族富裕县,基本实现现代化。根据自治县的资源特点和区域发展优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仅是适应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和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核心。
一、加快培植工业经济,构筑工业强县的新框架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强有力的工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是一句空话。阿克塞县的工业在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工业体系趋向多元,由单纯的石棉采选拓展到矿山设备、石材加工、炸药、包装材料、建筑材料等10多个门类;工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石棉工业集团公司万吨选厂扩建项目、神威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铵锑油炸药技改项目、塞阳石棉设备制造公司选棉设备生产项目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相继建成。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西部石棉市场的建成有效地规范了石棉生产经营行为。工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到2002年底,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2.63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6776.9万元,比1992年翻了3番;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达到56;全县工业企业从业人数达到3430人,占县内从业劳动力总数的60;工业税收完成1568.4万元,工业直接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95。地方工业的稳步发展,不仅保证了自治县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城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阿克塞经济要迅速发展,必须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因此,今后我县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思路是:围绕核心竞争力的发掘和培植,构建有竞争优势的民族地区县域特色经济,树立大农牧业观念,实行集约化经营,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加快石棉等工业矿产资源的开发和深加工,加快具有民族特色轻工业的发展,以争取较大的经济利益;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产业群落优势,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以减少地区经济发展风险,提高成功率。到201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9.2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4亿元,年均递增9.6,占GDP的52,个体私营经济成份占所有制成份的80以上,科技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5。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树立竞争优势观,沿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培育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工业经济强县。为培育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亟须将比较优势和跨越式发展思路结合起来,完善开发政策,制订竞争优势导向的跨越式产业发展战略。通过政策制订和战略规划,确定未来经济发展的路标,明确鼓励、支持的产业发展方向,为这些产业的发展进行制度安排(如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创业风险基金等)和组织构建(如建立民办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从而在充分发挥现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结构创新等途径推动区域产业竞争力的迅速提高。加快工业化进程主攻“六个方向”:
1、以石棉为主的工业经济向股份制和集团化的方向发展。石棉工业是阿克塞县的主导产业。以石棉为主的工业经济向股份制和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就是各个骨干企业不仅从形式上而且从本质上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选择股份制、公司制的企业组织形式,以资产为纽带,企业间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组建专业化的企业集团,对内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对外成为具有相当市场竞争优势的规模较大的竞争者。组建甘肃塞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力争早日上市,募集全社会资金,发展阿克塞经济。
2、以地方特有的牧业资源为基础的畜牧业经济向工厂化方向发展。一是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和群众的自愿合作,使畜牧业生产资源和农业生产资源,主要是草场、牛羊以及耕地向放牧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发
2.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篇二
创建生态示范区就是生态强县的载体, 生态示范区建设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场重大革命。其根本目标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经济学原理, 合理组织、积极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建立良性循环经济社会和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确保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 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林口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 地处森林茂密的老爷岭和张广才岭的峡口处, 素有“森林之口”的美称, 因而得名“林口”。林口全县面积7 180.9km2, 耕地面积10万hm2, 人口44万人, 设有12个乡镇。资源丰富, 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农作物以大豆、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甜菜、红小豆、温室蔬菜和果树为主;全县林木蓄积量2 634万m3, 树种丰富;有鹿、貂等29种动物, 数百种野生飞禽, 有300多种山野菜和名贵药材;已发现30多种矿产130多处。林口境内有大小河流104条, 水库15座。林口县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风光秀丽的莲花泡风景区、闻名全国的八女投江遗址均在境内。
2 林口县实施生态强县战略分析
2.1 实施生态农业建设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打造一个绿色无公害的生态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道路建设、新型能源推广、人畜饮水工程等项重点工作任务。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 发展壮大烤烟、食用菌、优质大豆、畜牧、劳动力转移和马铃薯、北药、万寿菊等后续产业, 并不断优化品种, 提高品质, 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使农业结构日趋合理, 农民收入大幅增加。
2.2 实施封山育林管护
林口县林业局辖有10个国有林场, 1个国有苗圃和12个乡镇林业工作站。全县林业经营总面积20万hm2, 有林地面积11.09万hm2, 其中国家重点生态林面积3.01万hm2, 一般生态林面积10.51万hm2, 商品林面积6.11万hm2, 生态林占总面积68.9%。森林总蓄积量482万m3, 天然林蓄积量为232万m3, 人工林蓄积量250万m3。
2.2.1 实现森林零火警、零火灾
实行全面管护经营, 责任落实到具体管护人身上, 极大地增强了职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实现了全年零火警、零火灾的目标。
3.2.2 新植林地管护效果显著
造林是改善生态环境、培育后备森林资源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县林业局实行造林地管护责任制度, 由专人管理, 防止人畜危害, 又结合管护经营, 将造林地的管理落实到责任人身上。这些做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林口县每年造林在1 333.3hm2左右, 以往每年补植量在一半以上, 2008年降到10%以下。
2.2.3 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
全面管护后, 森林面积的扩大, 促使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增加,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野猪、野鸡随处可见, 彰显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
2.3 发展生态旅游
林口县有着得天独厚旅游资源, 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 牡丹江由南到北穿行于崇山峻岭之中, 乌斯浑河由东南向西北奔流, 注入牡丹江, 江河两岸地肥水美, 而且有许多文化遗址。牡丹江沿岸保留有人类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30余处历史文物遗迹;莲花水电站和龙虎山水电站, 高峡出平湖, 碧波万顷。这些人类文明和英雄事迹为美丽的自然景观增添了魅力, 使自然景观风神兼备, 从而大大提高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2.4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以生态工业化为发展方向, 以资源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为目标, 以壮大优势产业、培育骨干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办好工业园区为着力点, 大力建设生态工业。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户, 培育10个名牌, 使工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围绕风、水、矿、地、林等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配套型和科技应用型工业企业, 不断延伸产业链, 壮大产业规模, 提升产业层次, 努力打造黑龙江省重要的能源开发基地、矿产开发基地、外向型建材加工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制造业加工基地。
2.5 实施生态保护工程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 林口县树立大生态、大环保意识, 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不断改善和提高市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2.5.1 全面实施洁净工程
林口县全面实施“城乡洁净工程”、“五清五改工程”, 针对乱搭乱建、乱摆乱放、占道经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农村环境脏乱差, “只管门里, 不管门外”等等问题, 制定了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验收标准, 多渠道筹集资金, 全民义务共建, 使城乡面貌得到显著改善。
2.5.2 实施蓝天碧水工程
近年来林口县不断加大城镇基础建设投入和“两棚一草”改造力度。仅国家生态示范区验收当年, 开发商品房就达28万m2。“两棚一草”改造面积5万m2, 集中供热面积达120万m2, 每年锅炉并网面积达5万m2以上。4大热力公司全部加装脱硫装置, 重点工业企业狠抓节能减排工作。县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 积极筹建完成污水处理厂, 3大石嚜加工厂均已实现废水循环利用;工矿企业固体废物实现综合利用, 对12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了合理区划, 确保居民饮水安全。
3 对策与建议
3.1 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
生态示范区建设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工作涉及面广, 政策性强, 工作难度大, 必须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一是建立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 并设立专门的创建工作办公室;二是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 使创建工作与政绩考核有机结合起来, 把生态示范区建设业绩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层层分解和落实各项创建任务。
3.2 科学合理规划
规划将直接关系到今后建设的进程和成效。为此, 各相关部门在开展创建工作之初, 认真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现状, 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 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方面入手, 完成了《林口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的编制,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 聘请了科研院所的多位专家加以指导和审查, 主要行业主管部门也参与规划编制, 确保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3 各部门齐抓共管
生态示范区建设, 涉及到法制、科研、监测、污控、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 涉及到农业、国土、水利、建设、旅游、林业等相关部门。因此, 林口县各部门之间互相沟通、信息共享, 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3.4 建立生态环境安全预测预警系统
通过加强生态建设的科技教育支撑, 完善旱涝灾害防御体系、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恢复工程, 开发实施对生态保护、生态经济有重大影响技术。建立了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环境信息网络, 生态环境预警系统和快速反应体系初步形成。
3.5 提高全民生态意识
定期对县、乡、村领导干部进行培训, 把生态环境内容纳入到党校教育、业务培训等课程中;开展全社会生态环境警示教育, 大力宣传当前国家和省、市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生态形势, 解决人民对生态环境认识的问题;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班, 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举办生态知识和生态建设专题讲座;广泛宣传典型生态工程, 增强领导干部发展生态经济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信心和决心;通过电视台等媒体及6·5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宣传环境保护和生态知识。在城区、乡镇、生态工程建设点等重要场所, 利用标语、横幅、灯箱、宣传牌等进行生态保护宣传;组织开展环境渗透教育, 通过环保知识竞赛、环保征文、绘画比赛、环保晚会等活动, 唤起人们更加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和意识。
4 生态强县可行性分析
4.1 生态效益明显
城镇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城乡洁净工程实现跨越式发展, 保洁率、绿化率、量化率和设施养护率大幅提高, 城镇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城镇自来水普及率为52.3%, 城镇饮用水达标率为96%, 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为96%,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2%, 地表水达标率为73%, 城市区域和交干环境噪声达到低于国家标准, 其中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均值为51.1dB, 交干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69.9dB, 对大气环境质量检测TSP浓度为0.179mg /m3, SO2为0.028 mg /m3, NO2为0.024 mg /m3, 空气质量好于国家二级天数300d。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要求。
4.2 经济效益增加
自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以来, 县域经济迅速发展, 全地区生产总值已由2003年的2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6.6亿元, 全口径财政收入由2003年的5 756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14 495万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的4 081元增加到6 05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2 889元增加到5 980元, 城镇单位GDP能耗1.18t/万元, 单位GDP耗水398m3/万元, 森林覆盖率达到50.1%, 全县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经济与环境建设初步实现双赢。
4.3 社会效益提高
城镇大气、水、噪声环境质量标准均达到功能区要求, 全县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和综合素质得到极大提高。 全县中小学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 全县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入村率达到10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15‰。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
5结语
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 是为林口县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林口的发展要在现有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 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 结合实际情况, 不断巩固扩大生态建设成果, 继续以生态文化建设、生态工业建设、生态农业建设、自然保护和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为重点,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倡导生态文化、绿色文明。最终把林口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独具特色的国家级生态县。
摘要:分析了林口县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路径、措施及成果, 探讨了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经济效应、生态效应、社会效应。从农业产业化水平、生态旅游、城乡面貌等方面提出了生态区建设的建议, 为生态示范区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强县,战略,可行性
参考文献
3.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篇三
一、要永葆新型工业化的浓厚氛围
工业化是区域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的支撑。一个国家、大多数地区,不经历工业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大发展。宁乡原来也是一个既无明显区位,又无特色资源,更无产业基础的内陆县。十多年来,宁乡坚持营造并始终保持新型工业化的浓厚氛围。一是始终唱响兴工强县主旋律。从1997年开始,15年来始终把兴工强县当作第一战略,从未动摇。唯一的改变,就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二是始终突出兴工强县主目标。在县对乡镇园区和县直单位年度绩效考核中,工业化权值最高,在100分基本分值中占15分。三是始终营造兴工强县大氛围。连续8年召开千人以上全县工业经济大会,全体县级领导、乡镇和园区负责人、县直服务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全体企业主参会。全县真正形成“一切围绕工业、一切服从工业、一切服务工业”的真抓实干氛围。四是始终重奖兴工强县大功臣。连续6年每年财政拿出1000万元以上奖励先进工业园区、乡镇、优秀企业、企业家、职业经理、员工和优质服务单位。连续12年每年拿出500万元以上奖励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功臣和项目推进功臣。
二、要形成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合力
发展新型工业化,必须以园区为平台、以产业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以招商为手段、以创新为动力、以环境为保障。一是强力打造大平台,形成园区体系。2002年宁乡经开区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经过8年的努力,2010年11月,宁乡经开区成功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省第四家和县级运作的第一家国家级经开区,为宁乡更好地利用国家和省市政策及资源、更多地争取外来投资、更快地发展工业经济和区域经济提供了更高更大的平台。2006年,宁乡争取省、市支持,打通了金洲大道,开辟了金洲新区,将宁乡至省会长沙的时空距离由35公里缩短至13公里,为宁乡东进融城(融入长沙)和建设“3+5”城市群核心示范区开辟了全新空间。经开区2011年又获批国家级再制造产业基地,实现产值270亿元,工商税收跨越5亿元台阶。金洲新区获批国家节能环保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实现产值180亿元,工商税收超过3亿元。同时,部分专业特色工业小区也在大园区的引领下顺利成长。二是努力培育大产业,形成产业体系。没有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大产业支撑的工业经济和区域经济是没有生命力的。宁乡出台了关于培植大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建立了七个县级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力扶植培育七大产业。目前以三一重工、楚天科技、华良中意电器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以加加集团、青岛啤酒、宏全国际、小洋人乳业等为代表的食品产业,以邦普科技、族兴颜料、红宇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三大产业对规模工业产值贡献率达68%。三是全力引进大项目,形成企业群体。无项目不发展,小项目小发展,大项目大发展,重大项目跨越发展。10多年来,宁乡始终突出引进和培育重大项目,把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都配置到重大项目引进和建设上来。10年前,县党政主要领导九赴青岛,在年财政仅两亿元的情况下,补贴3000万元以上引进了青岛啤酒,现在青岛啤酒年税收在5000万元以上;2009年,引进了三一汽车起重机项目,财政支持力度在3亿元以上,2010年起,年纳税额就超过了1亿元;楚天科技是400万元进入宁乡的,现在年缴税已超4000万元。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已从10年前的57家增长到目前的556家。目前尚有两个规模工业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同时,正在紧锣密鼓洽谈引进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四是致力推动大创新,形成竞争优势。我们认识到,企业和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掌握核心科技。目前,宁乡企业已创建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拥有一大批专利技术。三一、圣得西、楚天等企业都在国内外建立了与世界最先进水平接轨的研发中心。企业的主导产品和主要技术从以模仿和引进为主到现在自主知识产权达40%以上。
三、要破解新型工业化的制约瓶颈
一是加强要素资源供应。在用地、征拆等方面为工业发展和工业项目引进落户提供保障。及早进行用地项目包装和申报,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有效保障了项目用地需求。严格执行征地拆迁政策,2011年征地7924亩,拆迁房屋1216户,拆迁面积51.3万平米,及时保证了项目腾地需要。二是突破融资瓶颈。加强银政企对接,每季度召开贷款协调会和银企洽谈会;完善资本运作机制,设立“产业创投基金”,撬动民资投入工业。三是强化人才支撑。连续四年实施“5127”人才引进工程,引进博士63名、硕士172名、重点本科生491名。优秀人才三分之二引入企业。建设省级示范性职教中心,打造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基地,为集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了人才基础。四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和在线办理改革,严格实施一家收费、全程代理和挂牌保护制度,进一步优化审批程序,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突出进行项目施工环境整治,坚决遏制阻工闹事等不法行为,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五是深化两帮两促服务。宁乡在全省率先开展“两帮两促”活动,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的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扎实开展经济服务活动,全力帮助扶持企业发展、帮助推进项目建设,促进民生改善、促进经济增长,每年累计开展帮促活动3000天次以上,排查用地、资金、拆迁、电力、自来水和燃气等问题1200个以上,每个问题都基本得到圆满解决,为项目建设排除了障碍,为扩大投资破解了瓶颈。目前,针对实体经济发展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全县所有领导和部门分组深入走访企业,开展“暖心、减负、助力”活动,为企业家暖心鼓劲,为企业进行政策性减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四、要全力服务新型工业化
工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首选战略和主要支撑,宁乡发展和改革局始终认为应是发展和改革工作的头等大事,全力服务工业发展。一是加强宏观统筹,积极谋划工业发展大局。始终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头号战略,突出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中的首要地位。始终把新型工业化当作发展和改革的头等大事,密切关注和分析工业发展形势,积极研究和提出发展对策。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形势下,宁乡提出要以新一轮工业大招商大发展来推动下一轮县域经济的大发展。二是加强品牌创建,积极服务工业平台建设。从国家级经开区报批,到省级开发区报批,再到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建设项目申报,县发改局都是以主人翁的姿态,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园区的同志一道来做好有关工作,梳理报批流程、学习制作文本、协调衔接审批、争取上级指导支持,通过事在人为的努力,宁乡的许多重大品牌和项目均在一般人想象不可能实现的情况下“轻易”得来。三是加强政策服务,当好企业发展称心保姆。加快企业备案流程,实施企业备案绿色通道;全面研究国家和省市工业发展政策,积极协调国家和省、市发改委工业(产业)、高技、财贸、环资、地区等部门,为企业在扩大产能、技术改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企业备案、绿节能减排、融资上市等多方面积极争取资源、政策、平台等要素。3年来,为全县企业争取中央投资在1亿元以上,促进了加加集团成功上市。
4.寺庄乡强势推进工业强县战略] 篇四
今年以来,寺庄乡立足乡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着力提高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优化投资环境。1至9月,全乡完成工业增加值14608万元,同比增长35.2%;实现销售收入47322万元,同比增长36.01%。
寺庄乡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略,不断进行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在科技创新上,寺庄乡还引导企业围绕市场的变化,突出结构调整,推进产品创新。乌兰木伦牧业有限公司是以生产乳酸为主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大胆进行技术创新,优化产业升级,由生产乳酸转向L—乳酸、乳酸盐、乳酸钙和聚乳酸项目,增强了产品竞争力。“我们公司立足当地玉米资源优势,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全面技术升级,新上了3万吨精制乳酸盐八个品种三个系列,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保证了企业健康运营。目前,我们的系列产品年产量达到2万吨,稳居濮阳第一。”总经理于培星说。
大乐面粉厂是一家小麦加工企业,他们组织科研人员进行技术再创新,改进了15道工序,面粉纯度由过去的不足60%提高到现在的98.99%。目前,该公司已成为全县面粉加工行业最具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实现了技术和品牌输出,兼并控股了寺庄本地的5家小企业,销售市场从寺庄乡、南乐县拓展到清丰地区,真正“把小产品做成了大产业”。董事长赵天学说:“我们下一步将继续加快技术升级改造,扩大规模,全力拓展县内外市场,把大乐打造成本县一流的面粉产品加工企业。”
寺庄乡坚持把强抓工业作为破解传统农区发展困境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全力扶持工业企业发展,逐步实现了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转变,成功走出了传统农区工业化特色之路,演奏了一曲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和谐发展的新乐章。
突出工业招商,积聚发展要素。今年以来,寺庄乡紧紧抓住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资本加速转移的重大机遇,主动吸引和承接产业转移。同时,根据产业特点和比较优势,确定了纺织、养殖、农产品及其深加工、特色种植等
6个特色产业为重点,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壮大支柱产业,拉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搭建融资平台,突破发展瓶颈。截至目前,在金融支持乡域经济促进月活动中,该乡共有9家企业的13个项目与县内金融机构实现了对接,对接资金达0.72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工业企业的发展。
5.实施工业强县的对策与思考 篇五
筠连县人民政府县长张世炜
近年来,筠连县工业发展呈现突飞猛进的良好态势,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工业效益大幅度提升,工业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显现。尽管如此,筠连县的工业水平仍然处于以资本的形成、产业规模的数量扩张为特点的初期阶段,规模总量小、结构单
一、产品不强、环境滞后、资金不足、投资乏力等,已明显制约筠连县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以发展的眼光认清差距,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县之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才能破解筠连县工业经济发展难题,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抢抓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筠连县作为全国十三大煤炭建设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的能源基地,也是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区和四川省经济发展的能源支撑地;成渝经济区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已列为全国重点发展区域,作为能源基地的筠连县,无疑在政策、项目及资金投入等方面获得国家、省、市的极大关注与支持。一是西部大开发进程加快的机遇。国家进一步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金筠铁路、筠连矿区鲁班山北矿、南矿、宜巡公路等一批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已经或即将动工兴建,特别是筠连矿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将对筠连经济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二是具有加速工业经济发展的区位、交通比较优势。筠连县作为宜宾的南大门,是川滇黔结合部的综合交通枢纽。金筠铁路全线通车,通乡主干道硬化的逐步推进,形成了具有得天独厚的便利交通条件。三是具有资源富集优势,矿产资源,质优量大。经国家地质部门探明,筠连煤田无烟煤储量达35.82亿吨,占四川省煤炭储量的四分之一,是全省目前已探明的最大煤田和唯一具备可开发条件的煤炭资源富集区。不仅储量高,且品质优良,发热量高,适用于火力发电、煤化工、建材等工业生产,在全省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县内石灰石储量达163亿吨,氧化钙含量较高,分布于全县大部分镇乡。此外,页岩、方解石、大理石、莹石、耐火粘土、矾土、铁矿也有一定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为能源、化工、建材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料保证和基础条件。丰富的特色产业资源为农特产品深加工提供了原料保障,资源优势为县域工业的培育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更新发展理念,加快整合“大工业”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急剧加快,迫切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按照“大工业”思路,依托丰富的矿产、林竹和农副产品等优势资源,发展好特色主导产业,把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进一步夯实工业强县基础。一是正确处理不同性质企业之间的发展关系。要冲破思想禁锢,把不同性质的企业全部纳入“工业强县”的大旗之下,努力促成各级各类企业在信息上互享、市场上互帮、管理上互学、发展上互比的新格局。二是积极引导地方企业加快整合,加大技改投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要加快地方煤矿与建材行业的整合步伐,做强做大地方煤炭与建材支柱产业;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与技术创新,重点扶持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技术创新项目,抓好企业技术改造以及国家、省级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加速工业、农业、商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围绕社
会化生产、组织化销售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强化工业、农业、商业的协调互动关系,加速农业向工业靠拢,加快工业向农业渗透,推动县域经济良性发展。
三、拓展融资渠道,狠抓工业投入
采取多种形式,引导企业、社会、金融单位多元化加大工业投入,扩张企业规模,扩充经济总量,关键是要创新思路,拓宽发展县域工业的投融资渠道。一是借助外力。精心包装项目,尽可能多的争取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政策性投资。依靠优势项目、优良环境、优质服务,全方位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二是启动民力。要努力激活民间资本,培植多元工业主体。三是激发活力。要用改革的办法整合企业有用资产,盘活存量资产,推进机制、管理和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深入推进信用工程建设,加强企业经营者诚信教育,协调改善银企关系,争取更多的金融投入。通过内联外引,加大工业投资力度,扩充工业经济总量。
四、突出重点,发展煤炭配套产业和农特产品加工业
抓好煤炭采掘业、化工、火电、水泥和农副产品深精加工等重点项目的实施,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抢抓国家把筠连煤田列入全国大型煤炭基地实施大开发的战略机遇,稳步推进国家规划的七对大煤矿开发。依托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加速整合水泥优势资源,新建高品质旋窑水泥厂一至二座,全县新建粉煤渣砖厂多座。依托丰富的特色农林产业资源,积极支持富硒名优茶品牌研发,加大宣传力度,规范茶业市场秩序,重塑筠连苦丁茶品牌。支持苦竹笋、畜牧产品、糟黄瓜等传统食品加工企业的升级改造,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升产品整体竞争能力。
五、加快工业循环产业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积极推行煤、电、化、材综合开发,发展现代煤电化材综合利用工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延伸产业链。坚持按照基地化、大型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的发展方向,从传统粗放型资源开发转变为集约型开发新型化工业。鼓励相关企业向工业功能区集中布置,发挥企业的集聚效应,充分、高效、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基本原则,实施“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经济模式。围绕煤炭资源构建三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一是煤向电转化,形成载能工业链;二是煤向化工产品转化,形成煤化产业链;三是发挥煤、石灰石等多种矿藏并存、资源组合配置好的优势,生产水泥、矸石砖等建材产品,形成建材产业链。通过建设“三大产业链”,在筠连构建综合开发、相互配套、相互支撑的产业集群,加快实现工业新型化。筠连县工业循环产业区主要包括巡司工业集中区、维新工业集中区、筠连镇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区。近期,把巡司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工作的重点,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制订优惠政策,创新园区管理和服务机制,加快项目、资金、人才向园区集中,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招商引资,促进县域工业跨越式发展。力争到2010年培植多个规模较大的骨干企业,使工业园区成为全县工业发展的龙头。
六、优化硬软环境,打造县域工业发展平台
良好的环境是生产力,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必须坚持“环境兴县”为前提,在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中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硬环境,构建县域工业发展平台。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硬环境
一是交通上,重点争取新建宜宾经高县至巡司一级公路,改造和新建与珙县、云南省盐津、彝良、威信等县的跨境公路,加快推进县内通乡公路硬化。根据大
型煤矿开发需要,建设铁路专用线和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二是电力上,“十一五”期间,在城郊新建220KV大容量变电站一座,在城郊和维新工业功能区各建一座110KV变电站,在全县分散建设35KV变电站多座。新建煤矸石发电厂及上网配套工程。同时,合理利用水力资源,推进小水电发展。三是水利上,强化巡司河、定水河中心地段的治理和龙碗大堰的管理,争取尽快建设王家沟水库、小河水库以及双河水库扩容等骨干型水利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工矿用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矿区农村人畜饮用水和农田基本灌溉用水。加强城市饮用水储备和供应管理,在城区新建第二供水厂,扩大城区供水保障能力。
(二)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软环境
6.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篇六
近年来,海盐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通过“外引”、“内育”等多种渠道,从四面八方招贤纳士,人才资源总量以年均11.4%的速度快速增长,至目前,全县人才资源总量达6.35万人,人才资源占人口总量的比重达16.7%,比全市高出1%;人才布局显著优化,传统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都市型现代农业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比重明显增加,高层次人才队伍增长讯速;人才效能显著提高,通过财政、税收等优惠激励政策推动企业优先开发人才,人才贡献率超25%;人才环境显著改善,我县人才小区项目开工建设,人才市场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扶持和培育力度进一步加大,人才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人力资源强县”建设初具规模。其主要做法是:
一、政策体系日益完备,推动创新发展
一是建网络,环境留才。“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基本形成,覆盖全县各镇(街道)、各部门和各类企事业单位人才工作网络初步建立,人才工作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
二是出政策,事业留才。围绕人才引进培养和人才创业创新,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智力引进工作的若干
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关于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 海盐县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关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和创新团队建设的若干意见》等配套政策,为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提供了政策保障。去年12月,我县又在全市率先出台《海盐县关于教育系统引进高层次人才从教的实施意见》、《关于引进高层次、紧缺型卫生人才的实施意见》两个新政,以更优惠条件吸引高层次、紧缺型人才来盐从教、从医。
三是重投入,诚意留才。在加强人才政策宣传的同时,及时落实各项奖励政策,2010年重奖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创新团队的奖励专项资金达510万元,其它方面的奖励达250多万元,2011年起每年安排13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同比提高117%,开全市先河。“十二五”期间,县财政投入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将不少于0.5%,且当年增长幅度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增长幅度,推动大企业(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均实现“三大倍增”目标,极大地鼓舞了各类人才创业创新。
二、引才总量不断扩容,推动开放发展
一是全力实施“112283”工程,激活人才。从2010年起,5年内引进10个市级领军人才和10个市级创新团队;引进和培养20年县级领军人才和20个县级创新团队;培育
80个企业大学生创业园团队;引进硕士学位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以上人才300名。并从引进奖励、补助、税收、住房、医疗、家属就业、子女就学、配套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优惠。
二是全力推动人才引进工程,吸纳人才。拓展引才渠道和空间,启动助飞人才创业创新“八大计划”,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事业。以“归雁计划”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形成领军人才培养链;以“创业助飞计划”健全人才服务体系,为人才创业创新提供政策、法律、财务、金融等方面服务;以“海鸥人才计划”创新海外人才柔性引才平台,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建立合作关系;以“孵化基地提升计划”,加快建设综合性平台、专业性平台和企业研发平台等人才创业创新孵化平台;以“引智大使计划”建立与海外社团长期引才荐才合作机制,挖掘民间引才资源;以“本土人才开发计划”推进城乡、区域、产业和不同所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开发,建立本土人才与海归人才合作交流机制;以“基础人才招聘计划”针对转型升级需要,集聚各类基础人才;以“人才工作争先计划”促进人才平台、投入、服务等工作的落实。近三年来我县累计共引进县外人才7517人,年均增长17%,其中引进博士12名,硕士214人。
三是大力实施人才培育工程,储备人才。全县人才资源
总量以年均11.4%的速度持续增长。至2010年底,全县人才队伍总量已经达到63529人,每万人口拥有各类人才1708人。我县英才汇聚“塔尖”效应初显,全县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和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高层次人才总量达897人,其中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国家、省级“千人计划”人才1名,市级领军人才1人,市级有突出贡献人才5人,市级优秀专业人才18人,被列入嘉兴市第五批新世纪专业技术带头人14人和后备人才69人,入选南湖百杰7人,县级领军人才1人,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推动和谐发展
一是搭建平台,服务人才。做大做强县科创园、标准件检测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紧固件实习基地等创新载体,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2008年在全省率先提出创建企业大学生创业园,并结合重点企业创新团队培育平台,形成一批以“带头人”为核心,企业人才为骨干,团队协作为基础,依托企业平台,围绕企业项目开展创业创新的团队,着力打造人才工作品牌。我县企业大学生创业园历经两年多时间建设,已由第一批的15家,发展到目前的47家,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核电关联、电子科技等多个高新技术行业。全县共有在园大学生3133人,其中博士学历15人、研究生学历114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94人、中级专业
技术资格420人。仅上半年,大学生创业园在园大学生新增15.91%,拥有职称数新增37.20%;共开展科技项目立项137项,专利申报262项;完成创业项目累计213项,其中国家、省级分别完成38项、42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66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达28.42亿元。累计培育省级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1个,市级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3个,县级创新团队3个。我县的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在助推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企业人才的引进开发,激励各类人才创业创新,促进大学生就业等方面成效明显,得到了金德水副省长等省领导和市、县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二是促进对接,广招人才。“外联”,充分利用嘉兴市“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实施平台,今年二次赴嘉兴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对接洽谈,并组织二家企业参加省人社厅组织的赴美国考查对接活动。累计组织外出招聘活动10次,其中出省招聘7次,共有63家(次)用人单位携828个岗位“求才”。“内引”,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和聘请“引智大使”双管齐下,借力“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协会”,举办项目对接洽谈会,开展民营资本与海外高层人才对接活动;发挥海外社团、华侨的优势,邀请上海交大韦悦周教授、海盐籍留美专家卢焕章教授等来盐考察,建立海外领军人才信息库,畅通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联系渠道。“拓展”,在强化合肥、南昌、武汉相关高校传统合作的基础上,突出与广东、上海等地高
级人才猎头会等中介组织的联系,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用智慧、能力、信息、技术、成果、资金和项目到海盐施展才华、创业发展。
7.深入实施商标战略争创世界品牌 篇七
耿春华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把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当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已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和主导地位的必然选择。企业必须通过品牌形象的塑造,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其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竞争力。在产品极大丰富的今天,认牌消费成为一种必然。顾客选购品牌产品和服务,他们相信品牌,是相信品牌承载的质量、技术、商业模式、企业文化等企业无形资产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因此,品牌不仅是区别不同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商标或符号,更重要是企业质量、技术、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的 承载体,是能提高产品和服务附加值的一项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在创立品牌的过程中,商标的作用至关重要,商标是企业产品的名片,更是知识产权的核心要素。驰名、著名商标反映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体现着一个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定位。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企业竞争的成败,越来越取决于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利用独特价值形成的别人难以模仿的无形资产。商标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和重要的战略资源。国际上很多企业的实践证明:市场竞争表面上看是产品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治理能力的竞争、核心技术能力的竞争、行业控制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表现为自主创新基础上的商标竞争。商标一旦达到世界驰名,便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技术和强势产品,塑造主打品牌,整体推进品牌战略。因此,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战略,这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我们在实施商标战略,开展品牌创建方面几点做法:
一是转变观念,树立品牌意识。企业领导人在作重大决策时,一定要考虑商标品牌,要看到商标品牌也和有形资产一样是公司的宝贵财富。要真正意识到商标品牌不仅仅代表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员工素质和商业信用,是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体现,更是企业服务相关者的体现。
二是注重改革创新,加大企业产品技术研发。要把商标当作企业战略建设的根本,夯实信用基础找好着力点,加快提升企业商标品牌竞争力。三是重点突破,科学发展。集中自身优势,进行科学谋划,实现科学发展。完善的销售网络、对国情的深刻了解等,是科学发展、加速发展的重要条件。要集中加大对优势环节的投入,以创新来保持与发展核心竞争力,进而为商标品牌经营打好基础。
四是商品未出,商标先行。世界上一些著名的企业无一不是重视商标注册。企业在制定商标战略时,一定要把设计、注册商标,拥有自己的品牌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对于自己的商标,已有商标的企业也要扩大注册国别、增加注册类别的意识。只有拥有自己的商标品牌,企业在竞争中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实施商标战略培育自主品牌 41家示范企业发出《芜湖倡议》
2010年12月22日 09:35法制日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芜湖倡议是在此间举行的“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经验交流暨商标运用保护会议”上发布的。
芜湖倡议的主要内容有:一要努力实施商标战略,不断完善企业商标管理制度,将商标工作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二要努力追求自主品牌核心价值的提升,积极运用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三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约、准则,始终恪守诚实信用原则,坚持公平竞争,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四要自觉发挥示范作用,杜绝商标侵权和违法行为,提高自身保护商标专用权的能力;五要始终将消费者(用户)利益放在首位,努力提升自主品牌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六要坚持自主、自立、自强,通过持续创新促进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七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依法维护企业海外商标权益,树立我国企业重视和保护商标的良好国际形象;八要积极探索企业商标战略实施的新举措、新做法,充分发挥示范企业的典型带动作用,积极总结和分享成功经验。呼吁广大企业共同努力,不断提高中国企业和自主品牌的国际竞争力,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企业商标战略,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商标确定企业主要的及长远的目标任务和为实现这些目标任务所采取的商标运用方面的主要行动。企业商标战略,是一个集经济、法律、科技、管理、企业文化、公关、软科学等众多学科内涵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是企业开拓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之一。一个正确、合理的商标战略绝不是建立在人们的主观想象之上,而是从企业的内外条件出发,综合考虑企业发展战略的市场目标、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来确定商标的开发设计、使用、形象推广和争取购买者的目的。因此,企业商标战略的制定必须实事求是,切忌盲目性,应该把工作建立在切实的调查研究和合理科学的分析基础之上。
提高商标意识,强化商标观念
商标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被人们形象地称作商品的“脸”,商标是一种作为呼叫功能的听觉符号或作为识别功能的视觉标记,但它又是一个蕴含了重要商情信息的符号.一个小小的商标,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意味着具有一定质量水准的商品,人们认牌购货,从而在同类商品中进行选择购买。而对于生产者和销售者来说,商标则代表着企业的声誉、企业的形象,预示着企业商品的市场份额。凡是质量一流、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产品,无不有着名牌的盛誉。好的商标又能直接促使商品销售量的增加,从而使无形的信誉转化为有形的经济效益。
1、强化商标保扩意识,熟悉商标保护规则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企业只有首先树立起商标保护意识,熟悉商标保护规则(当然包括商标的国内保护规则和国际保护规则),才能主动地利用商标保护规则,积极打击商标侵权行为,充分维护自己的合法商标权益。但目前有些企业商标意识比较薄弱,没有认识到商标的重要性,有的企业不及时申请商标注册,造成自己使用的商标被他人抢注,把好不容易开拓的市场拱手让人;有的企业不注重商标专用权的保护,使企业形象受到损害,给自己造成不必要损失;还有的企业不顾产品质量,盲目扩大商标使用范围,或自行许可其他企业使用,结果损害了商标的声誉,导致知名商标贬值。
2、树立强烈的创牌意识,切忌崇洋媚外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中华民族今天的实力,就是以“中国制造”为基础的,以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商标为特征的。我们很多企业也有很多一流的产品,可就是不善于在自己的产品中注入、提高附加值,不仅自己的商标罕有人知,自己产品的价格也低人一等。我们也曾打造出许多的国有品牌,如“洁银”牙膏、“雄鸡”电池等等,尽管它们在合资时作为股份投入合资企业中,但外商利用雄厚的资本,买下了企业控股权的同时,也掌握了原企业商标的专用权。在实际运作中,外商把原企业的商标束之高阁,只使用他们自己带来的洋商标,长此以往,原商标也就难觅踪影了。
3、增强商标注册意识,强化商标注册工作
首先,坚持商标先注册后使用的策略。我国《商标法》主要采用“注册在先”原则(即只有在同一天使用时,采用使用在先原则)。也就是说,即使是某商标的创始人,只要他没有注册,任何人都有权以同一商标注册。如果企业的商标先使用后注册,则容易被他人抢注;如果商标注册和使用同步,既有被驳回的可能,又有被他人假冒的危险。只有商标先注册后使用,才有利于企业进行有效的广告宣传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精心选择设计,展示商标魅力
市场学、传播学、商品学、心理学、语言学、美学、广告学于一体的创造性的人类智慧的结晶。企业商标的选择设计是打开商品市场的有力武器。一个女子的商标选择与设计是一个企业形象的代表,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因此,企业决策者对商标的选择设计在竞争中发挥的作用,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注重商标对选择策略的运用,不能仅仅凭自己的兴趣、喜好而定。商标设计稿子出台后,要加强对商标的发布、测试以及信息反馈,最后选定反馈效果最佳的商标设计。
1、商标的选择设计要有独特性
与众不同、特色鲜明的商标,会使顾客一目了然,过目不忘。像“联想”电脑、“飘柔'洗发水、”康师傅“方便面等都是不落俗套的品牌名称。同时,这也是现代社会”创新“观念的集中体现,在成熟的现代社会,人们对创新的期待很大,商标应当以独特的新面孔展现在消费者面前,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给人以美的享受。相反,企业如果去模仿别人的商标,这不仅会侵犯他人的商标权和版权,甚至会毁掉自己的信誉。
2、注意商标的文化浮于事内涵,运用文化商标
粗略地说,文化商标是指由历史、文学、艺术、音乐、体育、科学等文化范畴内的词汇、图形或其组合构成的商标。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进行文化商标的建设,已引起一些企业家的重视。他们纷纷将商标这一”商战利器“根植于文化的沃土里。在《红高粱》、《渴望》电视剧风靡之后,有一家酒厂向商标局申请注册”红高梁“商标,太原一家服装厂则提出了”慧芳“商标的注册申请。前者因违反了《商标法》规定的禁用条款而被驳回,但企业重视文化商标的注册,由此可见一斑。
3、注意商标的形象设计
如前所述,商标的形象设计要涉及法律消费心理、美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一般来讲,是在不违背法律条件下尽量使商标具有显著性,商标越是与众不同,越是别具一格,就越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不能太复杂、繁琐,易记、易看也是必不可少的商标选择条件。一个与众不同、充满感召力的商标,在设计上应该充分体现品牌标示产品的优点和特性,暗示产品的优良属性。Denz(本茨)先生作为汽车的发明人,以其名字命名的奔驰(BEN2)车,100多年来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其品牌一直深入人心。那个构思巧妙、简洁明快、特点突出的圆形的汽车方向盘似的特殊标志,已经成了豪华优质高档汽车的象征。这个品名与品标的有机结合,不仅暗示品牌所标定的商品是汽车,而且是可以”奔驰“,的优质汽车。
加强商标工作,完善管理机制
做好企业商标工作,争创驰名商标,对于开发产品市场,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商标拥有者和使用者的企业,当然应把商标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
1、建立企业内部商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商标工作是一项专业、尤其是法律性很强的工作,商标的设计使用应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要保证企业严格依法使用商标,必须以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差错或漏洞,甚至违背商标法规定,使自己的权益得不到保护。对商标的使用、标识的印制、出入库,及商标档案的管理、废次商标的销毁等,都要建立制度,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理,从自身管理人手,杜绝商标侵权行为发生。
2、设立专门的商标组织机构和专门管理人员
商标工作专业性较强,没有专门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是很难完成这项工作的。不加强企业内部商标管理工作,光靠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从外部去强迫管理是不行的。我国大多数企业内部尚无正式机构和人员来专营商标工作,他们对政府部门(主要是工商行政部门)过分依赖,没有人专门研究并认真抓这项工作,从而造成商标使用违法等现象大量存在。只有设立专门组织机构和专门管理人员,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保证自己商标使用行为的合法,保证企业商标工作的针对性,避免盲目性,避免商标纠纷的发生。
3、强化商标维权意识,建立维权队伍
商标侵权行为不仅会鱼目混珠,造成市场秩序的严重混乱,损害消费者利益,而且会对商标权人造成直接损害。因此企业必须强化维权意识,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行为。同时要加强市场管理,注意发挥营销网络和消费者的作用,拓展信息渠道,及时发现侵权线索,做好相关的调查取证、证据保全工作。并且要加强和执法机关合作,发现违法侵权线索要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投诉,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使商标侵权行为得到法律制裁。
运用法律武器,防止法律规避
所谓法律规避,是指利用法律的空白或模糊之处,或者制造条件以利用法律对自己有利的规定,从而取得法律上的利益。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创立一个著名品牌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投入,因此有些企业就想走终南捷径,在商标的选择、使用与注册上,游刃于法律的规定之间,试图规避法律,达到目的。因此,如何预防和克服别人的规避行为,对商标权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1、坚持申请在先原则
申请在先原则又称注册在先原则,我国商标法坚持商标申请在先原则。有的企业还未申请商标就急于把产品投放市场,即先行使用商标等著名后才开始去申请注册,而此时,该商标很可能己被他人抢注了。在经济生活中不少企业因忽视商标的及时注册,而备尝苦果。如一向以”万家乐“系列产品独步国内市场的广东万家乐集团公司在为电器类商标注册”万家乐“商标时,发现自己使用已久的”万家乐“牌商标已被浙江某县的厂家抢先注册。最后,万家乐集团花了38万元的商标转让费,才拥有了”万家乐“商标专用权。一个当时只需花300元就可以注册的商标却付出了1000多倍的代价。所以,应坚持申请在先原则,将商标申请放在产品投放市场前或与产品开发同时进行,以防商标被别人抢注。
2、使用有版权或专利权的商标
通常情况下,除驰名商标外,某商标在某商品上的使用,并不能排斥该商标在不相同或不相类似的商品上使用。这就为别人的法律规避提供了可能。但是,如果某商标是拥有版权或者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标识,则就可以排斥别人的使用,因为该商标权人虽然不可以根据商标法来阻止别人在其他类别商品上使用同一标识,但是却可以根据版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来主张自己的权利,从而排斥别人对该商标的使用。同时,这样还可以阻止别人对该商标的抢注,因为别人在其商品上对该商标的任何形式的利用,都可能侵犯该商标权人的版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3、注册使用联合商标和防御商标
联合商标是指同一个企业在同一或类似商品上申请注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近似商标,其中一个指定为正商标,与其他近似的商标一起构成具有防卫性质的联合商标。联合商标中任一商标的使用视为其他商标也在使用。
4、及时申请商标续展注册
我国《商标法》第三十七条、三十八条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十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注册商标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期满前六个月内申请续展注册;在此期间未能提出申请的,可以给予六个月的宽限期。宽限期满仍未提出申请的,注销其注册商标。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十年。续展注册经核准后,予以公告。“我国每年都有很多的商标到期,而办理续展注册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商标都因所有权人没有意识到老商标的重要性,而轻易的放弃了商标权。这对我国企业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5、考虑商标的国际注册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巨大潮流,正走向国际市场的我国企业,在选择和注册商标等方面,也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而应该有国际战略眼光。在国外申请最好根据《商标注册马德里协定》,通过国家商标局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NIP0)的国际局提交国际注册申请,这样就可以避免逐国申请的麻烦,达到一次申请,在该公约的成员国中同时获得注册。来自: 365优办公资料网(http:///)大力推进商标战略实施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大中小
从保护到发展 商标战略制胜
《经济周刊》:商标战略已被越来越多地提及,其内涵是什么?
许和平:从企业商标战略上来说,首先是商标的保护功能。当已注册商标被他人仿冒时,可以通过行政、司法部门寻求保护;在非类似、非相关商品上遇到侵权时,应积极地通过认定驰名商标、著名商标进行保护。其次,随着企业商标战略的完善,商标在企业开拓新市场过程中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正所谓”市场未动,商标先行“。就驰名商标而言,不少企业认为这是一种荣誉,而实际上,这更加是一种法律上的保护,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米阿前:目前很多企业都在谈论商标战略,商标战略到底由什么组成呢?我认为,商标战略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商标的定位战略,也就是市场定位问题;二是商标设计的战略;三是商标注册的战略,包括国内注册、国外注册等;四是商标管理的战略;五是商标保护的战略;六是商标投资的战略。
《经济周刊》:对于企业而言,实施商标战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张耀:作为一个企业来讲,终极目的是利益最大化。商标战略中也就是实现企业品牌溢价。之所以有溢出价格,我想是来源于产品的知名度。不同的产品有质量、服务差别。顾客购买产品时,往往会依据以往的经验选择品牌,就会产生联想,选一个同样的产品,上一次买的商品质量很好,什么品牌的,这次就会想到这个品牌。实际上这就是商标的意思。商标的指向就是商品服务的来源。
贺京同:商标价值是指商标能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没有超额价值也就没有收益。我认为,商标价值并不是为打造这一商标而投入的成本额,而是超额收益的折现值。以天士力来说,他们凭借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的优势带来了超额收益,在这一基础上才有商标的价值。商标是法律形式上的一种体现,但其内涵是以专利或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产品。
刘淑蓉:商标的信誉来源于良好的产品品质和服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证技术领先,只有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才能为市场提供优质产品,才能使商标对消费者和市场具有经久不衰的吸引力。
《经济周刊》:商标战略如何才能让企业获得最大收益?它与品牌战略、知识产权战略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许和平:人们经常谈到品牌,但很多企业和事业单位还没有从法律角度来认识品牌。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品牌保护往往是从商标的角度体现,依靠商标进行保护。国际上涉及商标的条约也很多。因此,要进行品牌的创立,应该建立在商标法律的基础上。
张耀:商标战略,品牌战略,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不同的名称,其实是不同的部门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来的,并通过不同的手段加以推广。比如说企业商标战略,商标是国家商标局授予,它的推进和注册有相关规定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推广;商务部则会对出口商品进行推广,形成出口品牌。
曲朋昌:品牌是一个印象,商标是一个名字,知识产权是血和肉。我认为,品牌应该属于消费者。虽然其产权是属于企业的,但一定是由消费者为其评分的。品牌是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认知、体验和评价。商标是法律的载体,也是我们的名字。企业所做的都是要改变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认知,这就是品牌建设的一个过程。
王耀庭:这是值得企业深究的一个问题。商标是品牌的法律载体,品牌战略对企业意义重大。争创驰名商标的过程实际就是品牌的法律形式的确认过程,而这要依托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依靠科技创新和质量管理。
《经济周刊》企业如何制定和实施商标战略,才能让企业获得最大的收益?有怎样的建议?
贺京同:商标战略涉及三个层面问题:一是商标价值的培养。商标体现了企业的整体价值,是企业独特性的体现。产品商标一开始可能没有价值,培育它就要依靠企业内各部门协调配合。第二,企业要有良好的意识,成立专门的机构,划拨专门费用。国家商标法的颁布、天津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的实施、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推动了企业商标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第三是企业积极保护自己的意识,与政府有关部门、中介服务机构合作,寻求商标保护。
张耀:我认为,企业实施企业品牌战略,首先要具有商标意识、品牌意识,及时申请商标注册,避免被人抢注,有出口意向的企业首先要进行国际注册。申请国外商标也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技巧。例如,在开发新的市场的时候,遇到其他商标、品牌的排斥时,可以考虑先进行商标的转让,或者共同使用。其次,遇到侵权问题时,你可以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机构,制定并实施自己的商标战略。
付双建在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经验交流暨商标运用保护会议上强调
严查侵犯涉外商标和驰名商标违法行为
为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促进商标战略实施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更好地推进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12月21日,由国家工商总局主办,总局商标局、安徽省工商局、芜湖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经验交流暨商标运用保护会议在芜湖召开。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付双建在会议上强调,要切实推进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重点查处侵犯涉外商标和驰名商标的违法行为。
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唐承沛、芜湖市委书记陈树隆到会致辞。
付双建在讲话中指出,开展国家商标战略示范工作,是示范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抓手,是引领带动其他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自国家商标战略示范工作开展以来,41家示范企业结合实际情况,突出自身优势,探索新思路,实践新方法,实施商标战略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全国企业商标战略实施作出了表率。
付双建对进一步推动商标战略示范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示范企业要继续从制度上确保商标战略的实施,将商标战略实施好的经验、做法形成制度,通过制度的制定、执行来提高商标战略实施的自觉性和系统性,把商标战略的实施真正融入到企业发展之中。二是深入推进企业商标战略的实施。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商标战略实施机制,为全国企业的商标战略实施提供经验,作出示范,全面提升商标注册、运用、保护、管理能力。三是落实好扶持措施。国家工商总局要以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工作为着力点,加强指导帮助,支持示范企业实施商标战略;要切实加强商标注册和管理,为各地、各企业实施商标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要落实好商标示范城市和企业的扶持措施,充分发挥联络员制度作用,支持商标战略示范城市和示范企业实施商标战略;要充分发挥示范城市(区)、示范企业的典型带动作用,总结各地商标战略工作先进经验,在全国推广,供各地参考学习;要加强对示范城市和示范企业的考核,进一步鼓励各地、各企业实施商标战略的积极性。
付双建介绍,专项行动开展两个月以来,已初见成效: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已彻底解决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商标审查积压问题,审查周期由36个月以上缩短至1年之内,提前两个月圆满完成总局2008年向全社会公开承诺的”三年解决积压“的任务。另外,截至12月2日,全国工商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0.1万人次,检查经营户48.8万户,检查批发零售市场和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1.9万个,整治重点区域4713处,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47个,吊销营业执照103户,立案查处侵权假冒案件3010件,受理和处理消费者申诉和举报6037件。
付双建强调,今后要按照国务院部署要求,把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抓好专项行动方案的落实。重点查处侵犯涉外商标和驰名商标的违法行为,切实遏制恶意商标抢注行为,严厉查处违法印制商标标志及仿冒知名商品包装装潢的行为,实施信用监管,切实加强商标代理组织管理。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大力推进商标战略实施,昨日,由奇瑞公司等4家企业提议、41家国家商标战略实施企业共同向全国企业界发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芜湖倡议》: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培育自主品牌,加强商标保护,不断提高中国企业和自主品牌的国际竞争力,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付双建,副省长唐承沛,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敬农现场签名见证倡议书签署仪式。
8.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篇八
关键词:湛江;海洋;战略;发展
湛江地处雷州半岛,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地处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三面临海,全市海岸线总长1243.7公里(省政府批复的大陆岸线),占全省的30.2%。作为广东最具潜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城市,湛江要围绕增强海洋产业竞争力这一核心,推进实施“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海洋渔业、临海工业、港口物流业和滨海旅游业等海洋支柱产业,海洋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把湛江建设成广东乃至全国的海洋强市。
一、美丽海洋战略布局
美丽海洋战略布局的内涵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海洋强国、美丽湛江战略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文明、海洋科技、海洋文化和海洋管控“五位一体”的协调、持续、健康发展。在空间布局上,突出各海湾特色,立足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将雷州乌石、企水、遂溪江洪、草潭、徐闻海安、新寮、廉江安铺、吴川吴阳、王村港,市区硇洲、东海等地全面纳
入,同时以湛江经济开发区为突破口,连霞山区、赤坎区一同纳入湛江海洋强市的发展框架,统筹规划建设,以期实现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生态文明、海洋科技创新强劲引领、海洋文化繁荣丰富、海洋管控和美、平安海洋、和谐海洋的战略目标。
二、海洋经济增加值不断攀升
环看今日的湛江海域,碧波潮涌,欣欣向荣。在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过程中,我市一批支持海洋经济发展重大示范项目、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等陆续上马。全市海域港口、旅游、生态的主体功能所占比重连年增加,港口航运、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同步提升。再进一步大力推进海洋生物制药、游艇邮轮、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从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去年湛江市海洋产业总产值1237.5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491.2亿元,水产品出口总量10.1万吨,出口创汇6.34亿美元,多年居广东省首位。海洋经济总量在全省仅次于广州、深圳居第三位,主要渔业经济指标多年居全省首位。
三、海洋生态文明跨越发展
在海洋生态治理和维护方面,湛江表现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海域内实行全面退养,以沙滩、红树林及基岩等岸线为特色,以沙滩修复及湿地重构为重点,实施美丽海岸工程。湛江市积极在海洋环境监管、污染整治、生态环境建设与修复等方面落实工作。伴随着赤坎江综合整治工程的深入,位于下游河海交汇处的滨湖公
园,作为自然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逐渐凸显,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滨水游憩空间,并延伸了湛江湾西海岸的园林景观。湛江市历时半年多、耗资3亿元完成了湛江港湾整治,改善了水质和海洋生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金沙湾、渔港公园浴场海滩修复整治工程,还海于民、还岸于民。桩桩件件,充分展示了湛江注重海洋环境保护的决心和成效。徐闻获批准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同时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做了大量的资源保护措施。
湛江市积极践行“既要经济崛起,又要蓝天碧水”的发展理念,在保护的同时充分利用海洋资源,规划发展海洋经济,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东海岛工业新城、海东新区和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建设时,广东省领导陈小川予以充分肯定,并鼓励湛江市注重保护、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四、海洋科技资源创新驱动
在湛江打造美丽海洋的版图中,海洋科技研发能力好比带动产业腾飞的“大脑核心”。2013年7月24日,农业部“南海现代海洋渔业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在广东省湛江市启动建设。同时,农业部南海水产动物育种与养殖重点实验室落户广东恒兴集团。
“南海现代海洋渔业重大科技创新基地”以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山大学三家单位为建设主体单位,联合了国内其他在南海海洋渔业方面有研究基础和优势的科研、教学单位、学会、协会和企业等14家协作单位,统筹
资源,开展协同创新。
五、现代渔业建设迈出新步伐
湛江渔业转型升级,休闲渔业发展持续推进,积极推动农业部海洋牧场项目建设。刚过去的一年,现代渔业建设和休闲渔业持续推进,种苗业、深加工和流通业取得提升,实施名牌战略,可有效加快湛江市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去年,湛江市各类水产品加工企业达264家,年加工价值70多亿元,拥有取得卫生注册出口加工企业34家,出口企业为全省地级市最多。此外,水产品加工企业先进的技术得到了世界多个国家的认可,获欧盟认证12家,美国认证30家,韩国认证29家,俄罗斯认证9家。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继续扶持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强做大,目前湛江市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22家。有自主品牌35个,获省名牌产品22个,获国家及省驰名商标6个,获国外注册商标2个。
六、保护中开发海洋资源
无居民海岛,是湛江珍贵的岛屿资源,遵循在保护中利用的原则。工程的启动,湛江市要建成13座生态和准生态公益型人工鱼礁,建设礁区10228公顷,投放礁体68.2万立方米。除了建设人工鱼礁,未来在有条件的岛屿上都将规划修建码头,为休闲渔船和游艇提供停泊场所。
湛江市要坚持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的“五个用海”工作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海域资源的集约、节
约和科学利用进一步加强。
同时,湛江市要大力宣传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市民保护海洋资源意识,掀起保护海洋资源的热潮,让各大、中小学校成为引领社会保护海洋资源的阵地。
最后,湛江市政府要大力宣传湛江特色,打造湛江品牌效应,出台一些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一起建设幸福美丽湛江。
建设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是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我们要结合“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协调抓落实,改革创新抓突破,在工作推进、政策扶持、人才支撑、基础设施配套和海洋综合管理上构建切实有效的保障体系,努力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富有湛江特色的海洋经济强市。参考文献:
[1] 王曙光.海洋开发战略研究.海洋出版社,2004.7,P301
[2]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海洋科学.科学出版社,2012.2,P008
[3]《 农民日报 》(2013年07月26日01 版)
[4]《中国乡镇企业 》2013 年07期
9.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篇九
在《意见》中,由科技局牵头的主要工作有:
二、建立市场导向的创新型体制机制
(一)深化政府管理创新。
(第四页第二段)改革科技项目管理体制,逐步建立由第三方专业机构管理、评估科研项目机制。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具体科技项目,主要负责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布局、政策和监管,重点放在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关键领域。(根据市里出台办法研究我区的办法)(二)改革财政科技资金管理。
(财政局会同科技局)调整优化现有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建立跨部门的财政科技项目统筹决策和联动管理制度,综合协调政府各部门科技投入专项资金,搭建起覆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的项目投入管理和信息公开平台。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公益研究的政府投入,完善稳定支持与竞争性支持相协调的机制。逐步将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方式转变为以普惠政策为主,支持方式主要为后补助及间接投入,且占比逐年提高。完善科技计划(专项)绩效评价机制,接受公众和审计监督。
完善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探索政府采购创新产品的具体方式。将企业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项目纳入政府采购适用范围,扩大对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采购比例。制定创新产品认定办法,对首次投放市场的创新产品实施政府采购
首购、订购政策,鼓励采取竞争性谈判和磋商以及单一来源采购等非招标方式购买创新产品和服务。
(三)深化科研院所改革。
(科技局牵头,我们区里没有这种情况)(四)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
扩大企业在创新决策中的话语权,吸收更多企业参与研究制定技术创新规划、计划和政策、标准;在相关专家咨询组中,产业专家和企业家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3。对接国家“创新百强”工程,积极争取省龙头企业创新转型试点,探索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机制。支持骨干企业发挥技术创新核心作用,牵头成立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支持登记为社会团体或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推动建立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
围绕全区工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科技项目,由企业牵头、政府引导、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实施,开展协同攻关。支持企业建设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以试验验证为主要功能的创新平台,(对于新认定的国家、省创新平台,落实市里的奖励政策),开展科技成果中试、验证和转化活动,打通从科学研究到产业化之间的通道。
(五)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实施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改革,将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不涉及国防、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科技成果的使用、处置和收益权,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单位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在境内的使用、处置不再审批或备案,主要加强事后监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所得收入全部留归承担单位,纳入单位预算,实行统一管理,处置收入不上缴国库。
(我们区里没有这种情况)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下属公司剥离,高校、科研院所不再新办企业,强化科技成果以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对外转移扩散,充分实现创新成果的市场价值。探索改革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评价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的评价机制。建立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统计和报告制度。
三、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我们区里没有这种情况)(五)加大创新人才激励力度。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在政府设立并投资建设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中,职务发明成果转化收益要按不少于70%、不超出95%的比例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团队负责人有内部收益分配权;单位一年内未实施成果转化的,成果完成人或团队拥有优先处置权。转化收益用于人员激励的部分,计入当年工资总额,不计入绩效工资总额基数。
科技成果转化后,市属高校、科研院所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正职可获得一定的现金奖励,副职可获得一定的现金奖励或股权激励;其他领导人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经审批后可在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兼职,获得一定的现金奖励或股权激励,但不得领取其它报酬。
四、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一)健全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充分利用)全市统一的技术创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与省级信息服务平台和技术交易市场的对接,积极培育网上技术市场等新型创新服务业态,探索社会化运营模式。大力扶持、规范发展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机构,培育一批中介机构品牌,鼓励报考专利代理人并在我市执业。
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按照国家将科技服务及其支撑技术纳入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的规定,对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严格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落实优惠政策)
(二)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财政会同科技局)壮大创业投资规模。每年从市科技创新基金中设立不低于3000万元的天使基金,重点支持高层次人才团队创办企业,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商业模式新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发展。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带动民间社会资本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早中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发展。创新科技信贷模式,支持商业银行设立科技银行,开展针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从科技创新资金中拿出5000万元设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科技银行或合作银行匹配不低于15倍的贷款授信额度,对科技型小微企业以优惠利率进行无抵押贷款;对产生的信贷风险,风险补偿资金池可给予单笔不高于10%的补偿。(建议区政府拿出一定资金)拓宽科技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金融办会同科技局)实施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强化专业化团队服务,推动科技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及其他板块上市融资。依托“新三板”、齐鲁股权交易所等,引导科技型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
开展融资。
(三)推进创新国际交流合作。
(商务局会同财政局、科技局)引导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科技资源,以共建合作园、互设分基地、成立联合创投基金、建设海外研发孵化中心等多种方式走出去开展合作创新。对开展国际研发合作项目所需付汇,实行研发单位事先承诺,商务、科技、税务部门事后并联监管。对企业建设的海外孵化器、研发中心投入运营且有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的,优先给予经费支持。吸引国内外重点高校院所、研发机构来坊子设立研究院或技术转移中心,支持其升级为区域研发中心或开放式创新平台。支持外来研发机构参与我区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建设以及承接政府科研项目,与相关单位共建实验室和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开展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对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国际创新交流合作活动,实行有别于党政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出国审批制度。
(四)打造更多开放便捷的众创空间。
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加快财政投入的科研基础设施向创新创业中小企业开放,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促进创新资源高效利用。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孵化机构,支持有优势的民营科技企业搭建孵化器等创新平台。鼓励通过盘活闲置厂房、改造存量商业商务楼宇等资源,为创业企业提供成本较低的场所。支持发展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创业服务机构,鼓励开展创意创造活动。扶持发展更多创新创业社区。五、优化重大科技创新布局
(一)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战略项目。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重点推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机械装备、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大数据及云计算等一批重点产业创新战略项目建设,带动提升区域创新竞争力。【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荐阅读: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08-21
无锡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商标战略加快培育自主品牌的实施意见(锡09-28
深入实施“四德”工程提升师生道德素质07-16
关于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07-11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方案07-19
村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09-10
社区党总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07-09
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实施意见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