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说课比赛感受(共10篇)
1.中学数学说课比赛感受 篇一
如何进行数学说课比赛
近几年来,无论是优质课比赛还是评职称,数学说课都是一名数学老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了。现结合比赛要求,谈一下自己对数学说课比赛的认识和心得。
一 什么是说课
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以口头方式系统地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15分钟)向同行或者专家,谈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说课比赛,要求更高,要求参赛选手不许带任何教学参考,进入赛区,先进行说课题目抽签,然后只看课本,在规定时间(一般45分钟)内进行准备。正式说课要求在15分钟内进行完毕。
说课主要是体现备课的思维过程,重点是不仅要解决教什么,如何教,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理论依据。说课的最大特点在于说理,说课的本质就是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教师要说清各个环节具体操作的想法和步骤,以及这样做的理论依据,也就是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备课的问题。
二、说课的基本特征
说课的基本特征:揭示备课中的隐性因素,说出对教材的理解、设计教案的依据。说课的过程主要是将备课过程中的隐性因素显性化,感性认识理性化,这就是说课的实质。
说课对教师的理论要求比较高,要求说课教师活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包括新课改理念、新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站在理论的高度去审视、考察和分析自己将要实施的课堂操作行为,应用最精炼的语言阐述自已的教学思想及设计意图。
三、说课要求
说课要做到“四说一写” 四说: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指导、说教学过程。一写:写板书设计。
四、说课讲稿内容
(1)说教材
根据素质教育理论及新课程理念,说明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关键。
(2)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在说课中,教师要根据学情和教材的特点,说明在本节课中将采取的教学方法和运用的教学手段,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着重说明其中独创的做法。特别是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做法。
一般来说,任何一节课都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说课者要说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应以哪种教学方法为主,采用哪些辅助教学手段,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注明应用的是多媒体或者实物投影。
(3)说学法指导
要说明在本课中将教给学生那些学习方法,说明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兴趣,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具体措施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特别注意的是,在说教学过程中,还要再次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怎样得到体现的。
(4)说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要部分。按先后顺序说明每一环节所用时间,重点说明主要环节的师生双边活动,简要说明设计意图。通过这一过程的阐述,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
四 说课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说明教学环节安排及所用的时间。有的参赛人员常常忘记这一点。
2)按顺序把基本环节说清楚。所涉及到的具体数学题目及课堂提问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教”就行了。不能象念教案像教案一样,更不能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讲。简要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是怎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和谐统一的,教法与学法是怎样和谐统一的。另外,有的环节的教学设计,可以重点阐述,是怎样解决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的。有的环节的可以简说或者不说。
3)着重阐述重难点的处理,说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具体有效的教学措施。另外要特别介绍自己有特色的地方。亮点可以是自己对教材内容的重新组合、调整以及对教材另类处理的设计思路。这是说课的最大亮点,是个性的东西,所以说课老师一定要特别注意,花大力气研究。
4)最后说一说板书设计。在说课过程中,可以边说边简写。最后,说课完毕后,黑板上留下的是完整的板书内容。
5)在说课的时候,一定要用普通话。另外注意一定不要背,注意语速、要口语化,要抑扬顿挫,和同行、专家进行目光的交流,面部表情要自然。
五如何进行说课比赛的准备
有了参加比赛的想法之后,一定要在事前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比赛时,才可以做到胸有成竹。事前没有准备的话,在45分钟内去准备一篇完美的说课稿是不可能的,有些教师甚至可能连教学目标都没有写完呢,时间已经到了。
1)要熟悉所教学科每一节的内容,备好每一节课,这个功夫是细活,要体现在平日的教学当中。只要有积累,才可以用时游刃有余。
2)要在说课前准备好各种课型的框架。这里的框架包含目标框架、理论框架。比如,可以分代数课,几何课,统计概论课三种情况来分别准备。有些话是套话,可以临时拿来组合。再如,代数的三维教学目标中,除了知识目标各课不一样,过程与方法、情感目标都有些大同小异,可以整理一些,做到心中有数。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在课前做足功课,一定要有理论依据,可以提前学好新课标、心理学、教育学、新课改的理念。注意教法、学法的用词一定要准确,不要自己造词,也最好不要用自己学校小范围内用的没有影响力的教法和学法,让听的人不知所云。
3)在临场准备时,重点去考虑教学设计的框架,以纲要的形式写下来,这是每一次说课不同的地方。不要一字一句去写,在正式说课时,可以参看提纲,保证说课的条理性。
4)因为这里的说课是课前的预案,不是课后的反思性说课,想象的空间较大,所以可以将课堂设计的精美一些。
2.兴隆山中学教师说课比赛主持词 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兴隆山镇中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教师说课比赛经过一校两地领导集体用时一个多月的精心筹划和准备,终于在今天开赛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兴隆山镇中学一校两地的所有参赛教师对评委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积极参与这次说课的全体教师表示诚挚的谢意!
此次说课比赛不仅是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一个展示个人文化水平、业务能力的平台,更是为我们搭建的一座增进感情、同学共勉的桥梁。“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既然我们大家都选择了站在三尺讲台上,就应该不断的丰富自己,笔耕不辍,潜心去塑造人类的灵魂。相信此次说课活动一定能使我们对说课有一个崭新的认识,使我们的说课能力得到普遍的提高,提高教师知名度的同时推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3.说课赛后感受 篇三
说课赛后感受
寺家庄小学 段亚敏
4月16日,我参加了鹿泉市教育局组织的青年教师说课比赛,赛后我感受颇丰。尤其对如何上好一堂课有了再认识。比赛过程中,每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围绕着新课标的要求来展开,都提示着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备课时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与练习,同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表扬,让学生一步步体验成功的喜悦,融入到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来。我想,这才完整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真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将努力做到把课堂返还给学生,做好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4.感受挫折说课稿 篇四
感受挫折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十一课《与挫折同行》第一课时感受挫折部分的内容,以下我分别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人生难免有挫折,许多学生面对成长的困难与挫折,感到难以应对,不知所措,让学生学会适应,敢于承受挫折,顺利地适应社会化的过程是本课的内容。
★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2、地位和作用分析:
感受挫折是十一课的第一课时内容,为后面让学生学习如何战胜挫折奠定基础,教材从中学生普遍遭遇的挫折情境切入,分析了中学生可能遇到的挫折和面对挫折的态度以及战胜它的方法。在挫折中锤炼坚强的意志,从而提高自己应对挫折的能力。
3、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培养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挫折的能力;锻炼自我调适和应对挫折的能力。知识目标:人生难免有挫折;导致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培养和保持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有助于人们战胜困难和挫折。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提高战胜挫折的能力。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挫折和逆境。
二、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重视知识的认知过程和学生的参与程度,着重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能够做到以情境渲染
气氛,以事例来打动学生,以练习作为学习的重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安排为开始创设了情境,营造氛围,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情绪高涨,然后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总结出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是普遍存在的,面对挫折的态度是能否战胜挫折的决定性因素;从而,在知识上有个升华,认识到要冷静的对待挫折,客观理智的分析挫折,勇敢地面对并战胜挫折。以练习题目为载体,完成对知识的巩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思想方法。
三、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视频导入创设情境,营造气氛共同探究,解决问题正反事例挫折的两重性归纳总结,形成观点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导入:播放《刘翔退赛》的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渲染气氛,使学生情绪高涨。教师:视频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北京奥运会刘翔经历了因伤退赛的这样一次挫折,能够渲染气氛,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从而导入本课——感受挫折
教师:那么,什么是挫折?我们为什么会遭遇挫折?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挫折?这就是“感受挫折“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教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感受下列情境,体会如果你身处其中会有何情绪反应。自己的钥匙丢了;考试不及格;挨老师批评;自己又摔跤了。了解海迪姐姐、桑兰姐姐的故事。教师:请说一说自己在上面各个场景中的情绪反应。学生回答:(略)
教师:真是倒霉的一天,做什么事都不顺心。当人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因遇到某种无法克服的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致使目标无法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诸如紧张、烦躁、伤心、气愤等消极情绪反应,这时我们就会说自己遭受了挫折。
1.什么是挫折
教师:请同学们在教材中找出挫折的含义(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干扰、困难与失败,使我们的愿望不能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这就是所谓的挫折。)。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自己和我们所熟悉的人所经历的挫折,从而认识:什么是挫折,得出一个结论:挫折是普遍存在的
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第108页内容,然后多媒体展示个人遭遇挫折的图片:
国家、社会遭遇挫折的图片:
教师提问:结合教材谈谈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补充,分析近几年来我国曾经遭受的挫折,进而得出结论。
教师:
说明:挫折是普遍存在的。2.正确认识挫折 学生活动:填一填 哪些人更容易遭遇挫折?
青少年更容易遭遇挫折,因为()残疾人更容易遭遇挫折,因为()老年人更容易遭遇挫折,因为()
农民工更容易遭遇挫折,因为()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教师归纳:虽然人人希望时时幸运、事事顺利,但是,“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一帆风顺”毕竟只是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生活中,人们总会有各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愿望和目标的实现受到阻碍,或遇到天灾人祸的打击而遭受挫折。
(l)人生难免有挫折。学生活动:“点击名人”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即使是杰出人物也会遭遇挫折,从而加深学生对“人生难免有挫折”这一观点的理解。
活动步骤:
①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各组基础分为100分。
②各组以抢答的方式完成教师所出题目,答对的加10分,答错的扣5分。最后积分最多的小组获胜。
以下资料供教师出题时参考。
①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困。15岁开始发愤读书,遇到难题就多方求教,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他有一腔报国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始终得不到重用。请问他是谁?(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②被汉武帝处以宫刑的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写出了一部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著作。请问这部历史著作是什么?(《史记》)
③范仲淹在被贬到邓州时曾写了《岳阳楼记》,其中哪句话表达了他崇高的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李时珍考举人三次落榜后,放弃了科举入仕的道路,立志从医。他走遍长江、黄河流域,经过多年的努力,写成了一部药物学巨著。请说出这部著作的名字。(《本草纲目》)
⑤8岁上学,只受过三个月的正规教育;12岁起做过报童、小贩、报务员等以自谋生计;21岁时发明了一台选票记录仪想推销给国会,但未被采用;经过上千次的失败终于发明了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他是谁?(爱迪生)
⑥牛顿出生前父亲便去世了,在他两岁时,母亲由于改嫁而将其留在外祖母身边抚养。在牛顿的全部科学贡献中,力学成就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系统地总结了伽利略、开普勒和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得到了两大著名定律,请问是什么?(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
⑦他两次经商两次失败,十一次竞选八次失败,这就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的坎坷经历。你知道他是谁吗?(林肯)
⑧她一生遇到了许多不幸:小时候祖国波兰被沙俄占领;10岁那年,妈妈和姐姐离开人世;和丈夫结婚后过着贫困的生活;38岁时,丈夫在一次事故中不幸去世。她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两次诺
贝尔奖的科学家。第一次获奖是因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补”和“镭”。请问她是谁。(居里夫人)
⑨一个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科学思想家,他既不能说话,也几乎不能动弹,表达思想唯一的方法就是用他那仅能活动的几根手指操纵一个特制的鼠标器在电脑屏幕上选择字母、单词来造句,然后通过电脑播放声音与他人交流。其代表作《时间简史》使他的名字为世人熟知。你知道他是谁吗?(英国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
教师:同学们对伟人、名人的了解还真不少。除了老师刚才所提到的这些人和事,你还知道哪些伟人、名人遭遇挫折的故事?讲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讲故事。
教师: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无论是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也无论是平凡人还是名人、伟人,都会遇到挫折。因此,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从古至今,没有哪一个人能不经历挫折,伟人、名人也正是在不断地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人生难免遇到困难,遭受挫折,身处逆境。区别仅在于挫折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长久有短暂而已。
教师:那么,导致挫折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呢?(2)导致挫折的原因。
教师请学生看漫画,并将漫画中主人翁的话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教师将学生所说的原因写在黑板上,通过对这些原因进行归类,帮助学生理解导致挫折 的因素可以分为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
教师:从大家的发言中,不难看出,造成挫折的原因多种多样。刚才同学们所谈到的“题目太难”、“妈妈生病”等,是由于我们自身以外的原因,我们将它们概括为外在原因。而“没有认真备考”、“考试时太紧张”等是我们自身的原因,我们将它们概括为内在原因。因此,导致挫折的原因分为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外在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而内在原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
素。
自然因素包括个人能力无法预料或避免的自然灾害、意外事件、生老病死等。如踢球时下起了大雨、地震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亲人生病等。
社会因素包括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遭受来自政治、经济、法律、道德、风俗、习惯、宗教、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挫折。例如因正义得不到伸张而长期蒙受冤屈;由于受到他人的排挤而使个人才能无法发挥等。
生理因素是指个体与生俱来的身材、容貌、健康状况、生理缺陷等先天素质所带来的限制。如眼睛近视者想当飞行员,身材不高者想成为专业篮球运动员。
心理因素主要是指由于个人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或者对自己的估计不恰当,期望值过高;或者是意志薄弱、情绪低沉等,造成愿望、目标无法实现。如有的人由于个性方面的问题,不喜欢与人交往,或不会协调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因而造成人际关系障碍;有些挫折是由于个人某些不合理的要求造成的,如好吃懒做的享乐欲望得不到满足。
在呈现上述材料的基础上,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教材的材料,体会导致挫折的原因的多样性,并将具体原因填写在下表中的空格里。
学生阅读教材中小明、小华、小强三人的经历,对导致挫折的原因进行归类。
教师归纳:生活中,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人们不可能完全避开这些因素。这就决定了在人生道路上,挫折是难以避免的。其实,不仅个人会面临挫折,我们的国家、社会也同样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
学生活动:查阅资料,了解国家、社会所经历的挫折。教师归纳:当我们国家经历这样那样的不幸时,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度时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那么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又该如何面对挫折呢?
3.坦然面对挫折
学生活动:感悟名言。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的名言,以便课堂上交流。从古至今有不少人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成就了伟大的一生。对于挫折,他们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是智慧的闪光,是岁月的珍藏,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让我们从杰出人物的名言中去感受那份坦然面对挫折 的心态。相信这些名言会给我们直面挫折、笑对人生的勇气和信心。
以下名言供教师参考:
①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
②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
③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苦闷,失败了再来,前途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徐特立④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能办得好一些。―毛泽东
⑤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张海迪
⑥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离成功不远的时候。―拿破仑
⑦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松下幸之助 ⑧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爱迪生
⑨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爱因斯坦
⑩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恩格斯 教师:这些名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交流。
教师归纳:面对挫折,有的人采取屈服的消极态度,并陷人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的情绪中不能自拔,甚至自暴自弃;而有的人采取不屈不挠、勇敢战胜挫折的积极态度,能够冷静思考,分析原因并寻找解决办法。我们明白了,人生难免遭遇挫折,就应该学会正视现实,直面挑战,把挫折变成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走向成功的垫脚石。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人生的路途遥远漫长,有时崎岖难行,有时平坦宽敞,有时阴雨连绵,有时阳光灿烂,有时荆棘丛生,有时花香满园,有痛苦的眼泪,也有幸福的歌声,有失败的忧愁,也有成功的欢乐。怀着希望,我们坚信,风雨终将过去。让我们做一个坚强的人,勇于追求,直面挫折,战胜挫折!
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板书设计:
感受挫折
1、正确认识挫折:人生难免有挫折
2、挫折的双重作用:⑪打击身心、精神痛苦、生活曲折
⑫增长才干、激发斗志、促成事业
3、造成挫折的因素: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家庭因素 学校因素 个人因素
4、人们对待挫折的态度:
第一种:悲观失意,自暴自弃
第二种:也痛苦,也失意,但通过自我调节,能够慢慢接受 第三种:不悲观,不叹息,而是勇敢地面对
课题:与挫折同行
教材:八年级上册教科版思想品德
姓名:玄志光
5.感受温暖 关爱他人说课稿 篇五
关爱他人
——《卡罗纳》说课稿
龙门完小
李嫦娥
一、说教材 《卡罗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小说《爱的教育》。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四年级的意大利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她,默默地关爱他。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非常的感人。
二、说学生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身子女,缺乏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所以在教这一课时我把引导学生了解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大家是怎么做的,从而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作为教学的重难点。
三、说目标
针对本课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遭,悯,咛,咐,啕”5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3、了解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大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重难点)。
四、说教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老师只做适当的点拨、引导,运用自主、合作、研究的教学法放手让学生自读,自学,自悟,真正做到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教学时以“爱”为主线,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感知文本,到亲近文本,走入文本,最后超越文本这样一种和谐的氛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五、说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回顾总结,导入新课——深入课文,感受真爱——联系生活,爱的延伸”这一教学流程。
(一)回顾总结,导入新课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这一章的课文描写的都是人间最质朴的感情。在上新课前我会让学生回顾这一章所学的课文:《古诗两首》——朋友间依依惜别;《搭石》——乡亲们互帮互助;《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海峡同胞之间血脉亲情。这些课文中所体现的人类情感。这样既总结了前几篇课文的思想主题,又能让学生知道人间的爱可以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导入《卡罗纳》这课时我会配乐满怀深情地朗诵诗歌《妈妈的爱》让学生感悟母爱的深沉与博大,创设出情意浓浓的教学情景,扣击学生的心弦,为理解卡罗纳失去母亲的巨大悲痛做好铺垫。
(二)深入课文,感受真爱
1、整体把握
先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课件出示重点字词:遭到,怜悯,叮咛,嘱咐,屏息凝神,号啕大哭),读通句子,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接着再回到文本并且细读课文,提出自学要求:分别画出表现卡罗纳内心悲痛的句子和体现大家对他关爱的句子。也可以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理解、感受或疑问。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整堂课学生们围绕“卡罗纳的心情是怎样的?”和“周围的人们又是怎样表达对卡罗纳的爱的?”这两个问题品读感悟。在充分自读自学的基础上,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畅谈感受和体会,而老师只是做精当的点拨和语言表达的示范,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
2、深入课文
A、感受卡罗纳的悲伤:(交流,畅谈感受和体会)a)“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这一句通过逼真的神态描写来反映人物内心的悲伤。(点拨重点词语:“灰白”体现身体虚弱,“哭红”说明哭的时间长,“站不稳”说明没有力气)指导朗读 b)“卡罗纳的母亲病的很厉害,卡罗纳很多天没来上课了” 运用情景还原的手法让学生结合第一句想象说话:在卡罗纳没来上课的这些天他有可能做些什么,如果我是他,我会怎样?这样能让学生进一步走入主人公卡罗纳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内心的痛苦与悲伤。
c)“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 d)“当他看到一副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
抓住卡罗纳的两次哭来理解文本体会他内心的悲伤(第一:体会“突然”这个词;第二:联系课文以及“哭”程度的加深理解“号啕大哭”的含义)
e)“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指导朗读)
读是感情的基础,读也是感悟的升华。教学本文,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情意深厚,所以我注意启发学生通过朗读设身处地体会人物的心情,在朗读过程中做适当指导、点拨,或进行范读。全篇的朗读基调,要表现出卡罗纳内心极度悲伤,朗读的语气要缓慢低沉。但是卡罗纳回忆起以前和母亲在一起的美好情景,这些语句要读得欢快些,反衬出现实的凄凉
B、感受大家的关爱:(交流,畅谈感受和体会)
卡罗纳失去母亲,是这样的悲痛,这样的脆弱,这时他最需要什么?(周围的人对他的关爱、理解和安慰)让学生讨论:大家都包括那些人?(老师,同学和家长)
a)体会老师的爱: 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明天要来上课,孩子们,你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
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对他说:“哭吧,痛痛快快的哭吧,可怜的孩子!但你要坚强!你母亲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她能看见你,她依然爱着你,她还生活在你身边。孩子,你要坚强哟!
老师是通过言语来表达对卡罗纳的关爱。在朗读老师的话语时让学生做小老师,想象自己的班上有这样一位受伤的学生我应该以怎样的语气来安慰他呢?
b)体会“我”的爱:
“我心里不由的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
“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却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
(这一“放”一“贴”,一句“卡罗纳别哭了”,让卡罗纳深切感受到同学对他的关爱。)
(指导朗读。)
“我恍然大悟,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我”主要是通过动作来表达对卡罗纳的关爱,用双手传递我的温暖。c)体会“同学们”的爱:
“大家都屏息凝神的望着他” “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点拨重点词语:屏息凝神,默默)
同学们是通过目光来表达对卡罗纳的关爱。我让同学们想象那一双双眼睛里写满了什么?如果你就是卡罗纳的同学,你要用这目光告诉他什么?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时候的爱呀,没有千言万语,有的只是一个关切的眼神。将学生置身于同学和卡罗纳的直接对话中,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在对话中加深内化关爱的情感。
d)体会“家长”的爱:
“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看着卡罗纳。” 通过“我”的母亲的动作来表达关爱。我会让学生通过找到的句子分析讨论:作者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具体描写了卡罗纳的悲痛和人们的表现并且学着将这一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觉研读有关语句和段落,把最真挚、无私、伟大的爱朗读出来,在扎扎实实的读的训练中用心触摸语言,表达着这份真情。我采取自由读、指读、导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多层次的读的基础上,感动自己,感动他人,将“爱”的内涵在心里有所提升。使学生获得思想感情的洗礼和升华。透过字面想象人物的所思所想,体会人物的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过渡:卡罗纳是不幸的,因为他失去了最疼爱他的母亲,然而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身边有那么多关爱他,理解他的人。在此基础上,追问:“这些‘爱’卡罗纳感受到了吗?从哪儿看出来?”抓住“他什么也没说,也没有抬起头来,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体会卡罗纳坚强面对现实,成为生活的强者的内心感受。
(三)联系生活,爱的延伸
在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并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从大家的行动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设想一下:如果我是卡罗纳的同学,我会为他做些什么?
最后打开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爱,不需要惊天动地,不需要轰轰烈烈。只需要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安慰的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他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他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正因为这世界上有了爱,我们才有了幸福和快乐。(课尾用歌曲《作结,既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又能对整堂课的教学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走近《爱的教育》:
课件出示:《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书中以小学生的口吻,记述了发生在四年级学生中的一百个动人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主要是学生,还有老师以及学生的父母等平凡的人。
6.《感受共和国的巨变》说课稿 篇六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感受共和国的巨变》,这是鲁教版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三课《腾飞的东方巨龙》第一课时的内容。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地位与作用
本课主要阐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百姓生活变迁、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事实,目的在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从而为学习下一目“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奠定思想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及初三学生的实际,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能力目标: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百姓生活大变迁”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也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理念
我的教学理念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凸显主体地位。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体现主导地位。
三、说学情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学生在八年级下册第十一课“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中学过,在第十四课“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中也学到了相关内容,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青少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交往范围的扩大、视野的逐步开阔和心理的逐渐成熟,开始对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产生一定的兴趣,也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和关注国家的命运。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使其认识到这种变化的原因,增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时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当前教育的实际发展水平,在教法方面,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五、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
接下来我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六、说教学过程
我共设计五个环节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学案导学
整体感知
我让学生用10分钟把本节课阅读一遍,然后再做学案上的预习填空题,通过做题让学生从整体上对教材有一个了解,大致知道这节课有什么内容。
1.改革开放30年来,百姓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我国人民实现了由()到温饱、再由温饱到()的历史性跨越。2.北京申奥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和()是综合国力中的决定性因素。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不断提升()突飞猛进,我国的()和()取得了重大成就。
第二个环节:明确目标
提出问题
(一).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能力目标: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重点:“百姓生活大变迁”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也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二)、解释疑问(把不理解,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疑问:
“百姓生活大变迁”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中存在的问题:
我让学生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仔细看一遍,明确我们这节课的所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学生用10分钟带着目标各小组提出本组对这节课的疑难问题,可以直接写在学案上。第三个环节:合作交流
质疑解惑
为解决“百姓生活大变迁”中存在的问题,我让学生先在本小组内交流完成,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组与组之间交流解决,最后学生都解决不了再由老师进行指导讲解。
1、在讲解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从自己的角度看在我们的周围,在社会生活中,存在哪些变化的现象,让学生自己列举。并展示多媒体课件图片: 衣服
饭菜
房屋
车辆
通过新旧照片对比和自己家庭生活状况的新变化,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饮食讲营养,穿戴讲漂亮,住房讲宽敞,过去连做梦都不敢想的轿车也开始驶入寻常百姓家
结论:我国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我国人民实现了由贫穷到温
饱、再由温饱到总体上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开始了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的转变。
在此基础上,思考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引出下一个目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接下来同学们阅读第37页理解什么是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的合力。它包括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等七个方面。其中,经济力和科技力是决定性因素。综合国力不是这些组成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结合形成的整体能力。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分别从经济、科技等方面展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请分好组的同学,分别选出一组最感兴趣的图片。先说出化体现了综合国力中哪一方面的成就,然后再展示自己这搜集的资料,紧接着我通过小记者采访的形式,看看哪个小组知道的多。
这样学生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学生在回答时,老师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及鼓励。使知识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第四个环节:总结概括
拓展延伸
(一)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这节课的收获是:
对本小组的评价: 对自己的评价:
自己的打算:
第五个环节:当堂达标
回归生活
这一环节是通过让学生做6道选择题,看看对本节课的知识学的如何。并且我给学生规定好时间在5分钟内既快又准地做完,训练学生做题的效率。单项选择题
课堂检测:
1、改革开放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了历史巨变。这些巨变表现在()
①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
②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③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④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北京申奥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B、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我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
D、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3、综合国力中的决定因素是()
A、经济力和科技力
B、国防力 C、文教力
D、外交力 最后布置一个课后活动:以“畅想祖国”写一篇演讲稿
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节课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重点内容,我设计了课堂小节。
板书设计:
感受共和国巨变
(一)百姓生活大变迁
1、百姓生活大变迁表现、经历过程
2、分析变迁的原因
3、产生变迁的道理
(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综合国力的含义、内容、决定性因素
2、综合国力的现状
3、认识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
7.说课比赛的说课稿 篇七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比较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的情感态度。
3.教学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4.教学难点。科学的观察、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5.突破重点和难点的措施:播放以下多媒体课件:
(1)植物的光合作用,(2)猎豹捕获食物,(3)鲸呼气时产生的雾状水柱,(4)人在体育比赛后大量出汗,(5)秋天植物的叶子落了,(6)狮子追捕斑马,(7)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8)蘑菇的生长
(9)花的开放,(10)种子的萌发,(11)破壳而出的小鸡。
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画面──乘坐宇宙飞船从太空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由蓝色、绿色和白色等编织而成的美丽的图案:蓝色是浩瀚的大海,绿色是广惠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飘动在海洋和陆地上空的云彩。
教师讲述:“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由此引出生物和生物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和非生物,我们怎样来区别它们呢?生物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要想认识生物,就必须进行观察,所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看书,阅读这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鼓励学生平时要多观察周围的大千世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分组讨论
对于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教师要播放有关生物和生物的基本特征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分组讨论,教师巡视走动,与个别小组成员互动式交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之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一种隐性的课程资源,是新课改所关注的。学生通过观察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来探究新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相互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
当学生讨论完后,教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意见一致,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下结论,意见不一致时,各小组之间要相互辩论,以此来阐明他们的观点,如果意见还不一致,这时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实例来加以概括和总结。
例如,讲到生物能呼吸时,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在讨论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各小组意见可能有分歧:有的说植物能呼吸,有的说植物不能呼吸,在辩论中相互都不能说服对方,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通过实验演示,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以此方法讨论生物的其他特征。在讨论时,教师要调动所有的学生都参加活动,对于上述参加辩论问题的学生,无论对或错,都要给予鼓励,以体现激励性评价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
关于生物和生物的特征,这一内容要给予学生25分时间来观察、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同学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总结出什么生物的基本特征,学生边总结,教师边板书这一内容。
(四)知识拓展,升华与迁移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生物除了上述特征外,还有哪些特征呢?各小组又开始讨论并踊跃发言,如生物还能运动,生物还有一定寿命,生物还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等。教师最后总结,希望有兴趣的同学能继续从事这方面的探究。
(五)感悟与收获
学完这节课有什么感悟与收获呢?学生知道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教师引导: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爱护我们和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六)巩固与练习
1.播放多媒体:说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播放多媒体:说出资料中反映的是生物的哪些特征。
五、说板书设计
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二、生物: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叫生物。
三、生物的特征:
1.都需要营养。
2.都能进行呼吸。
3.都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4.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8.中学数学说课比赛感受 篇八
一、说教材 1.教材简介
《台阶》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是当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说,小说以“台阶”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位“父亲”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将自己的三级台阶的房屋建成了九级台阶的新屋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要强、勤劳又很谦卑的农村父亲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传统农民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坚韧顽强的人生历程,反映出父亲那一辈农民为提高地位,赢得尊重付出了巨大代价,同时也赞美了父亲吃苦耐劳,拼命硬干,坚韧不拨的精神,表达了亿万农民渴望提高生产力,结束农村经济极端落后的状况的心声,回荡着时代召唤的主旋律。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以“爱”为主题的,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与同情,是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透视那个特殊年代中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生活,启示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同情心。《台阶》前接鲁迅的《阿长与》和朱自清的《背影》,后接杨绛的《老王》和余秋雨的《信客》,与《背影》一样,《台阶》正是诉说着处在社会底层的“父亲”们的辛酸与追求。从人教版初中语文六册教材的编写看,《台阶》一文,上承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体味人生,关爱生命”的主题和同册第五单元“感受亲情”的主题,后接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体悟人生中的关爱与温情”的主题和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关注人类”的主题以及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体味人生”的主题,都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人文意识和情怀,他们是想启示学生语文来源于生活,只要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富有一颗爱心和同情心,关注社会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人们,就有无穷写作素材,开阔学生作文取材的视野,回归写作本源。3.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单元导语对单元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熟读这些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4.教学重难点
9.说课比赛总结 篇九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校本培训,根据我校教研活动安排举办本次说课比赛活动。
现总结如下:
1、活动有计划有安排。本次活动教研室做了详细的比赛安排,制定了比赛方案,拟定评分标准,赛前又召开了评委会,共同商讨评分事宜,研究评分细则,科学地统一了记分标准。做好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为比赛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2、评委认真、敬业、公正。评委都非常认真敬业,做到了不缺席,并坚持公正客观地评课,确保了本次活动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平。
3、全体老师积极响应。此次比赛中,本组教师普遍年龄大,但人人能够认真准备,认真对待,认真反思总结。
4.说课的整体水平高。参赛教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此次比赛活动,多数教师语言流畅优美,富于激情和感染力。处理教材得当,教学设计活泼新颖,说课有根有据,教育理论知识丰富、有内涵。在教材分析,重难点的把握上,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做得比较好。比赛结束后,老师们都感觉效果比较好。
5、听课教师面特别大。本次活动成功地为全校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活动影响大,参与面广,在全校掀起了互助互学、相互探讨的热潮,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听课教师听课认真,虚心学习,会场纪律良好,掌声雷鸣,给说课教师支持和鼓励。通过互相学习,使自己在理论方面、钻研教材、处理教材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每位教师在这次活动中都能有或多或少的不同程度的收获,不少老师对说课的环节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认为此次活动的开展对平时的备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0.感受非洲音乐说课稿 篇十
吴 菲
一、定题材,即教学内容
1、要结合新课程标准,起点要高、内容要新、方法要活,也就意味着取材是非常之难。
2、一开始我构思了很多题目,挖空心思想。如:‚2008——音乐感想‛
‚感悟‘对歌’‛ ‚《彩色的中国》‛ ‚变拍子‛ ‚模拟‘宋祖英’‛
‚山谷钟声‛‚黄土魂‛‚ 旋律与伴奏 ‛ ‚土风舞‛ ‚音乐与诗歌 ‛‚非洲的灵感‛。好,这个题目不错,于是,我就定了‚非洲的灵感‛这个题目,这下选择的范围缩小了,但后来想想还是不对劲,究竟搞什么内容好呢,于是又开始想了:感受土族音乐、感受爵士音乐、感受黑人音乐、感受非洲音乐,好,就定了吧!
3、题材定了,那具体内容呢,总要有个教学平台吧,接着想。非洲音乐的节奏很有特点,于是就开始想这方面的内容:打
听
想——一起打
模拟
再创打。非洲音乐的声音很有特点,于是就想了唱的方面的内容,光唱可不行,得有个声部:分声部想、练
合声部唱、表现。非洲音乐的舞很有特点,于是稍微点缀一下,让学生来感受感受。
二、抓细抓落实,即教学目标
1、抓住特色节奏,组成二部训练,突出非洲(爵士)特色。(举例典型节奏)
2、用韵母模拟非洲的原始歌唱,用合唱表现特色情景。(举例)
3、模拟特色律动,与合唱一起表现、感受非洲音乐。
三、突出既新又实,即教学理念
1、自组教材,灵活运用。
2、取材新颖,富有特色。
3、层次分明,训练到位。
四,究竟怎么教下去呢,即教学过程、方法
1、先让学生感受音乐,看第一幅图(好不容易找到的),听特色音乐,师生一起打拍,营造氛围。
2、猜东西:今天老师要让大家猜一样东西,让生猜。敲敲声音,再猜。让生敲敲,再猜。给出答案。听师打,引出非洲打击乐:接下去请你闭上眼睛,你听,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看谁想象力最丰富。(非洲黑人在打鼓,桶当鼓)。打节奏:感受、让生来打、一起拍手、拍凳。还会怎么打——请你来试试看——一起打打看。这里的特色节奏是什么?(切分、前十六分)。分声部打——合打——力度变化打(模拟情景)。欣赏非洲黑人打节奏的演出——点图片和音乐、再点课题。
3、练。分声部听,请生想:请听老师弹的这段旋律,你觉得非洲黑人在干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分声部模唱(用气、及声音控制、模拟情景的辅导)。合唱,力度变化的训练。点出谱(小组研究)。再唱谱、唱韵母。给学生训练吧!
4、唱动结合。非洲黑人在一起还会做那些与音乐有关的情景?(请生随意讲,取典型、可做的动作,一起简单地动)。点非洲舞蹈和音乐,感受。
5、总结下课。非洲人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现代的爵士音乐最早也是起源于非洲音乐。点图片和音乐,感受,下课,师生再见,打拍出室。
五、为什么这样教呢
1、考虑到‚三情‛
情景。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当学生进入一中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这就是这堂课需要的一个特殊的教学情景,有了这样的教学情景,学生的注意力肯定很集中,注意力全部集中这对我这堂课的效应起着一个重要的铺垫,烘托和促进作用。
情趣。我们一定要做到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在教学中体现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等一系列原则。音乐教学方法的情趣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愉快而有益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愉悦,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音乐的更大兴趣和强烈的喜爱,这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理想教学效果。
情感。即音乐教学‚情感化‛,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能更直接更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激发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表现和创造,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考虑到‚创造性‛
谈到创造性,首先要谈创造性思维?有了创造性的思维,才有创造性的举动。这堂课里的每个教学内容都是自己挖空心思创作出来的,很难的。然后通过音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去启动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
3、考虑到‚参与、愉悦‛
首先,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开放的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从而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这中间第一要做到:
人人参与,且有动有静、动静结合;第二要做到:有张有弛,且有主动有促动、主动与促动相结合。
然后,愉悦的音乐课堂,就是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确保学生有一个好心情、好情绪,从而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浓厚,把自主探索和体验生命本体的最佳状态激发出来。才能永远保持好奇心、求知欲、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想象力,敢说、敢唱、敢演、敢想,解放被束缚的思维,无所拘束地在音乐天地中进行畅想与联想。
4、考虑到‚活‛起来
要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就必须打破死气沉沉的局面,让音乐课‚活‛起来,使歌活、心活、情活、动作活、人更活。让‚活‛字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我们要会让简单的一首歌曲教学变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节奏紧凑。让课堂的信息容量比较充实。充实的容量有利于创造热烈活泼的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的注意力、思维、记忆保持高度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得唱、有得动、有得听、有得看、有得创、有情感的发泄等,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让歌唱激活心灵的窗口、让律动促活课堂气氛、让多媒体诱活感官、让情感唤活心弦、产生共振
【中学数学说课比赛感受】推荐阅读:
感受河南省中学语文优质课07-22
中学拔河比赛10-17
中学体育比赛宗旨10-30
石佛中学师德演讲比赛方案10-30
益华中学举办“红烛颂”演讲比赛06-10
中学大课间操比赛方案08-22
祁县中学学雷锋演讲比赛方案08-16
中学生关于诚信演讲比赛稿08-23
中学生演讲比赛观后感09-20
杨和中学登山比赛活动方案范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