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读书的好处

2024-10-09

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读书的好处(20篇)

1.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读书的好处 篇一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从婴幼儿就带孩子上图书馆

孩子的阅读习惯应该从小培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到他们逛逛图书馆,对激发幼儿的兴趣很有益处,不妨在您有空的时候,一齐去图书馆,精心为孩子借阅两本好书。

二、为喜欢的作者过生日

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来源于父母,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文化素质都影响着孩子,家长[微博]爱书、爱读书,孩子在其耳濡目染下必定也会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你喜欢的作者过一个生日,在生日晚会上向孩子讲述他的博学多才,他成才的坎坷经历,让知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三、在固定的时间送书给孩子

孩子的生日礼物、新年礼物、有所进步的时候,不要送一些玩具礼物之类的物品,一本好书既可以让孩子学到知识,又可以培养阅读习惯值得朋友们借鉴一下。

四、将阅读化为戏剧表演

这点比较适合于幼儿园的教学当中,一些童话和故事可通过故事表演游戏的形式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可以分为整体表演型,即完整连贯的表演,角色可以一对一,教师帮助幼儿分析形象再表演;还可以是分段表演型即群体角色,教师先讲故事,幼儿一起讨论角色,全体一起表演,道具应该准备的简单一些;最后一种是角色活动型,这时故事中的人物、动作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三种方法在戏剧表演时可以自由结合也可以分别使用,无论怎样运用,相信幼儿的阅读兴趣一定会大大提高。

五、把喜欢的材料编成一本书

如果您的孩子喜欢童话或诗歌,那么你在阅读报纸或杂志的时候应该留心一下,遇到精彩的材料可以将它剪切下来,粘贴在笔记本上,每天傍晚,将笔记本打开,品尝里面的丰富果实,孩子最喜欢自己动手获得的知识

六、扩大阅读内容

孩子如果在有了一定阅读的基础上,应当扩大他的阅读内容和阅读范围,这时眼光不要局限于童话故事、卡通漫画,可以看一些报纸和名著,让孩子了解国家大事,丰富课余知识,提前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七、背诵儿歌

儿歌语言通络凝练,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韵律,可以熏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帮助幼儿认识社会和自然开启儿童心智,发展儿童语言,都能发挥极大的作用。

八、成立读书会

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成立一个读书会,让阅读能力比较强的幼儿提任会长,定期到会长组织一些读书活动,既可以增强幼儿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九、特殊节日多读相关的书籍

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这些节日来临的时候,细心的教师该为孩子准备好书了,这些节日的来历、名称、时间、意义都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借此机会,让他们多读读、多想想,一定可以增加知识。

十、与书生活

良好的习惯应该时刻都在身边,把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必不可少的,在家中,可以将书作为您家的“装饰材料”,到处都飘溢着淡淡的书香气息,出门购物时,让您的书橱也丰满一下,让书时刻在您的生活中出现,增添知识的乐趣。

2.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读书的好处 篇二

一、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终身受益

指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适当进行圈点勾画,以把握阅读内容的要点和找出理解方面的疑难之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需要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加活动,手脑并用,既要读,还要写,既要听和看,还要动手做,只有这样,才可以维持大脑较多区域较长时间的兴奋状态。读书动笔有很多好处,可以帮助记忆,能够让学生掌握书中的明点、要点,也有利于学生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还能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1.读书动笔 ,可以摘录特殊的词语。阅读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抄下来,在词典中去查阅,搞清楚它的意思,坚持词语的记录和积累,会不断增加学生的语言材料,让学生的说话和写文章能言简意赅、生动贴切。

2.摘录语句。摘录名人名言以及谚语、格言 、歇后语、对联, 还有文章中写得非常精彩的句子抄下来,包括各种描写句、抒情句、议论句,这些语句有的描写出神入化,有的达意委婉曲折,含意深邃隽永,日积月累会使学生的说话及写出的文章很有说服力。

3.写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老师利用各种机会 ,让学生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来概括一段或者是一篇的内容,学生也可用这种方法去分析别的文章,写出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和结构层次, 提高写文章的能力。学生读多了,写也就多了,自然阅读能力也提高了,同时,写起文章来就会中心突出,决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了。

4.要养成小结整理的习惯。这一习惯往往被初中生忽视,阅读过后不会加以小结整理。因而影响了阅读效果。笔者以为小结整理就是把阅读过程中获得的体会再梳理一遍,好似新课上完后,回家及时复习巩固一样,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小结整理是阅读过程的补充和延续,对阅读有巩固提高作用。

二、掌握多种读法的特点,灵活运用

让学生熟悉了解并学会运用速读、跳读、精读、略读、赏读等读法,并逐步学会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来选择不同的读法。对于初中生而言,好多同学都不怎么懂得和分辨速读、跳读、精读、略读、赏读这些读法的具体含义和要求。有些同学知道某些读法的一些特点,但相比较各种读法,是一知半解。这时候,老师的示范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学生模仿的典型。”阅读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重要作用。成功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明确词义,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示范性地“读”,学生们才会熟悉了解并学会运用速读、跳读、精读、略读、赏读等多种读法。速读、跳读、精读、略读、赏读等读法,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是有所侧重的。有些课文,适合精读,有些篇章,适合赏读,有些内容,又适合速读。

如,文言文、古诗词和“文白夹杂”的课文要精读。精读古诗词和文言文课文,便于学生读准句读,理解课文内容。范读“文白夹杂”的课文,有助于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如对于《智取生辰纲》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文白夹杂”的课文,教师准确地精读能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便于学生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对于表达丰富思想感情的语句要赏读。学习《范进中举》时,范读“噫! 好了! 我中了! ”教师声情并茂的赏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一个追求富贵几十年可最后又因中举而神魂颠倒的穷书生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

采用速读、跳读、精读、略读、赏读等读法,不是绝对的,如同样一篇文章,有些地方,需要速读,有些地方需要略读,有些地方又需要精读。老师要通过示范,让学生灵活掌握和运用相关的一些读法。

3.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读书的好处 篇三

一、激发阅读兴趣,感悟阅读乐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要求不能过高

低年级的学生阅读时能读准字音,做到不丢字、不落字、读流利正确就可以。中高年级的同学要求要高一点,不但要读出感情,还要读出自己的感悟。

2.以多种形式促读

低年级老师可以范读、领读,让学生分角色读,高年级可以默读、自由读、比赛读。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中感悟着读书的乐趣。

3.阅读感兴趣的书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要让学生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这些才是他们所感兴趣的。只有阅读儿童自己感兴趣的书,他们才能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读感兴趣的人和物才能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4.家长、老师以身示范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比较小,自制力要差一些。那么要培养其阅读兴趣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陪伴。

(1)教师的陪读是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在校老师布置的阅读题目,老师应该和孩子一起阅读。长此以往,学生的读书兴趣会大大增加。

(2)家长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都是从大人那里模仿来的。在一个爱读书的家庭里,他的孩子一定也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家长陪读,能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胜过很多说教。所以家长们无论多忙,都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这样不但能拉近亲子关系,更为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给孩子读书方法

现在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孩子拿过一本书,囫囵吞枣地很快读了一遍,你问他记住了什么?除了个别人物和精彩的片段,别的什么也没记住。有些学生读后,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什么原因?学生不懂读书的方法。

1.不动笔墨不读书

无论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我觉得读书时都应该养成动笔的习惯。当然年级不同,要求就不同。低年级学生可以圈画生字,给生字注音,圈画简单的标点符号,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画出自己觉得优美的句子。中高年级学生要运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重点词句,能找到中心句。还可以在有感悟的地方做出批注。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并能展开想象,领悟其内容。

2.读不同题材的文章要有不同的方法

例如读小说就可以先读目录和文章梗概,先把握主要内容。读散文要先读作者写作背景,这样很便于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作者产生共鸣。读古诗类的书要边看注解边读,这样可以降低理解文章的难度。读说明文要先明确作者所说明的事物和道理,再细细品味。

3.学会读书质疑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列特,所以,学生要在阅读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课内阅读,老师可以让学生就课题质疑、就文中观点质疑、就文中问题质疑,学生学会了质疑的方法,在课外读书中他们自然学会了思考。

三、养成读书积累的好习惯

读书的目的是为我所用,那么积累就相当重要。看到好词佳句可以记录下来,低年级可以只记录短小的词语、句子。高年级可以记录文章片段甚至是整篇优美文章。

1.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在这里我提倡网络上写日志,每位同学都可以在自己的网页上建立班级摘抄比赛栏,教师和同学每天都能浏览,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摘抄记录进行评比。这样不仅满足了孩子上网的好奇心,还让孩子越读书越爱读,越读书越想读。

2.进行小练笔活动。提倡学生练笔时用所摘抄的名言警句、或摘抄的精彩词语。当学生的劳动成果有所用时,他们自然就会主动去做。

3.熟读背诵积累。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反复诵读是背诵的基础。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自然体会出文章的意境、韵味。

四、及时督促反馈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所做的一切都需要教师的督促评价来辅助完成。

1.教师可以利用读书的契机,在班级开展一系列的课前课后阅读活动,如每一节语文课,可以课前进行三分钟演讲。演讲内容可以是读过的书中看到的一个小故事、一段优美的片段、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高年级可以把自己的读书新感悟和大家分享,也可以改编自己读过的内容。

2.教师创办报刊。这里可以是学生通过读书写出来的小日记、人生感悟、习作等等。

3.对于在读书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要及时鼓励,并让其介绍好的读书方法。对于读书有困难的同学要给予“一帮一”的帮扶,让他们有信心去读书,直至爱读书。

一个民族的发展,一个国家的进步,离不开知识与文化。现在国家正在提倡全民阅读,读书可以提高一个民族的素质,所以培养青少年爱读书的习惯已经刻不容缓,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家长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4.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读书的好处 篇四

在4月28日星期五第三节课,我校组织我们一二年级老师进行了《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班级论坛活动,在此活动中利用点将的形式,由郭金老师、魏桂英老师和朱丽红老师根据本班的情况进行了汇报交流。最后由梁校长、闫书记进行了总结。

通过三位老师的交流,让我学到了班主任老师必须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例研究。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学细微环节之中,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关注学困生,传统的分层教学也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的心中有学生,特别是心中时时装着学困生,时时关爱学困生,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充满人性的光辉。

5.《习惯决定孩子命运》读书心得. 篇五

闲暇时间,通过朋友的介绍,我将《习惯决定孩子命运》这本书仔细的看完了,收获颇多。

《习惯决定孩子命运》这本书一共有12讲,这12讲里面分别讲了:教育孩子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基;多元智能与人人成功;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爱学是万善之源;如何教孩子学会交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科学为安、强壮为康。

其中让我最受益的是第二讲,里面有讲到“什么是习惯?习惯的重要性;习惯培养的重点与指标 ;怎样培养良好的习惯 ? 怎样矫正不良的习惯 ?在快乐的实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继承中华民族重视习惯养成的优良传统 ”。对呀,习惯不同,就是素质不同,用父母的好习惯影响孩子!和养成爱读书的习惯终生受益!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刻不容缓。教师就更加不用说了,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习惯,父母的最大优势也是培养孩子的习惯。若你不去培养孩子的习惯,实际上你也影响了孩子的习惯,因为你有什么习惯就很容易传给孩子什么习惯。

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那可叫终身受益,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反之,他就是一个很容易寂寞,很容易烦躁的人,是一个眼界不宽的人。有个孩子在读书笔记中有一句话:我们家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书。各位家长们,如果你正打算给孩子去买一些书来读,那么你一定要给孩子选择好书,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可以以图为主,标有拼音的的,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读一些深刻的童话,有情趣的科学故事,伟人故事,儿童报刊等。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读一些儿童小说,儿童报告文学,科幻小说,探险故事,少儿的百科全书等等。选择好了书,那么怎么读书呢?书中讲到有六法:第一就是循序渐进;“有序而不可乱也,要有计划,不要急于求成。第二就是熟读精思。第三要反复品味。第四要切己体察,身体力行。第五是着紧用力,潜心攻读。第六点是持之以恒。另外,孩子在小学时候特别适合什么读书方法呢?就是让孩子朗读,这对孩子是一个极好的训练。

“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要了解孩子的特点,不要冤枉孩子,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我们帮助他们解除心理上的压抑,恢复他们正常的思维能力。给他们建议,分享他们的快乐!” 书中说得对:教育的真谛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让孩子身心快乐自由的成长!在这里还要说明一点:其实孩子一定要给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孩子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我提醒自己工作中,不要光抱怨调皮孩子多么麻烦!多让人伤心!作为小学教师应该帮助和引导孩子们养成许多良好的习惯!习惯决定孩子的一生,这本书对我的工作帮助也很大的,现在他们还在儿童初期,我教的班级是一年级,行为习惯还没有完全成行,要千方百计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好人!教他认识自己,懂得接纳自己,学会控制自己!让孩子身心快乐自由的成长!作为小学教师应该帮助和引导孩子们养成许多良好的习惯!

书中强调得对: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刻不容缓。有研究表明,很少在家里吃饭的孩子,出现的心理障碍多,那些经常在家里吃饭的孩子情绪稳定心理健康。因为在家里吃饭吃的是亲情!孩子在家里,爸爸妈妈在家里做饭,孩子在屋里写作业,他会心理上感到很安定。整本书就读完了,用第240页的最后一段话来总结和概括:

一个家庭如果不重视习惯的养成,就谈不上家庭教育;同样地,一个小学、一个中学,如果不重视习惯的养成,就谈不上教育教学。所以说:让我们来很好地读懂“孩子”这本书。我们如果是做一个明智的父母就要不断的学习,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我们会越来越发现,孩子在很多方面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会因为孩子的成长而快乐!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那更是刻不容缓!一定要明白“一桶水和一碗水”的道理!

书的最后说到:从儿童教育来说,小学是一个人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我们说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习惯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

6.如何培养学生长久喜欢读书的习惯 篇六

如何培养学生长久喜欢读书的习惯

着名儿童文学专家梅子涵先生曾说:“一个希望优秀的人,是应该亲近文学的。亲近文学的方式当然就是阅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及班主任,我深知阅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多么深远,因此,我就把“引导学生读书”当成了一种责任,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努力引导学生读书,近年来,我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几乎人人喜欢读书。为了让学生喜欢读书,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用自己的读去引导学生读

每年接手新班、面对一批新学生的时候,我都非常希望他们能够喜欢读书,但我从不逼迫他们读,只是经常向他们“汇报”我的读书篇目,把我的读书故事说给学生们听,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学生一种“老师很喜欢读书”的印象。同时,我还会把我读过的好文章读给学生听,这可是学生最喜欢的事情了,有许多学生自己不喜欢读书,却非常喜欢听别人读书。每次当我说“下面我给你们读篇文章”时,学生无论在干什么他们都会赶紧停下来,端端正正地坐好,等着听文章,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愉快的笑容,那种期待的笑容常常让我感动。刚开始读文章的时候,我并不跟他们做过多的交流,一般情况下,读完了就完了,但我能够明显地感觉到许多学生的“若有所思”。这样读过几次之后,我会经常提几个问题或让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做简单地交流,读了一个多周以后,有时我会在读文章之前给学生布置个小作业,如:请你记下这篇文章中富有哲理的一个句子或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等,(www.fwsIr.com)读完文章后,我会拿出一点点时间让学生交流各自记下的句子。不知不觉中,学生学会了“用心”听,并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也有的时候,遇到非常精彩的文章,我会和学生就文章中的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

一般情况下,读我看过的好文章给学生听不会超过两个周的时间就会有学生把自己看过的好文章主动推荐给我,让我读给同学们听,其实,这才是我真正希望的,从此,好文章就由学生推荐,我几乎就没有机会了,不过,偶尔我还是会把我认为非常好的文章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和他们一起读书。逐渐的,推荐文章已蔚然成风,读书已成为学生的习惯,他们之间经常攀比的是谁推荐的文章多。实践证明,对于引导学生读书来说,两个周足以让我们看到“星火燎原”的美景胜景。

二、让家庭作业与读书齐飞

我觉得学生只是“喜欢”读书还远远不够,还应该让学生学会积累、应用以及提高文化品位与素养。因此,尽管学生已有积累本、日记本和读书故事本,我在布置家庭作业时仍然注重“阅读作业”的布置,即每天晚上让学生读两到三篇的文章,并在作业本上写清楚所读文章的题目以及从中积累的两个或三个富有哲理或有一定意义的句子。我之所以这样做,我是想真实地知道学生的阅读情况,因为家庭作业的批改比较频繁,学生的积累情况很容易就被掌握。通过“阅读作业”的完成情况,我就能够知道学生阅读的文章的质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指导。开始时,许多学生的确不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是好句子,是值得积累或背记的,只是随便抄了几个,所抄的句子毫无意义。如:有的学生把这样的句子抄了下来:“我欣喜若狂。大声喊着:‘爸爸,你跑到哪里去了,你让我找得好辛苦呀。”还有一些学生整段整段的抄,抄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平淡的语句。这样的学生看的书大多是作文选之类的所谓的“学生书”,于是,我会向他们推荐几本好书,并给予个别的指导,再把积累出色的同学推荐给他们,让他们取经学习。慢慢的,那些不会积累好句子的同学也就学会积累了。

通过“阅读作业”的批改是很容易掌握学生的读书积累情况的,这样才能够形成“读书带动积累,积累带动读书”的良性循环,在学生独自读书积累时,他才会掌握方向,不至于见什么就积累什么,使“积累”流于形式,失去意义。

三、让积累为阅读插上腾飞的翅膀

我觉得每周两节阅读课也是指导学生阅读的好机会。刚开始的第一节阅读课,我只是让学生读,没有任何的要求与指导,后来我发现,第一节课学生都能够较用心的读,可到了第二节课后,许多学生便开始厌烦,有点坐不住了,可是课前我又没有让学生带笔记本之类的,也只有让学生继续读了。因此,第二次阅读课来临之时,我对学生做了一定的指导,布置了一定的任务,要求学生有目的的去读。如:1、今天你想积累哪些词语?把它们抄在积累本上。2、你所读的文章中是否有比喻、拟人、排比等句子?你积累了几个?3、你所读的文章中的哪句话最打动你?由此你想到了什么?4、把今天的阅读课中你的收获写下来等。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他们可根据自己所读篇目的内容,选择自己想写或积累的.内容。一般我不作硬性规定,让学生根据阅读情况自己决定要写下记下什么。我觉这样的阅读,更具实效性。

四、小小书柜传递书的情意

为了满足孩子们读书的需求,我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小书柜的作用。小书柜里的书由孩子们把自己读过的书带来分享,我指定两名小图书管理员负责借书、还书工作,借书、还书都要登好记,以防丢书或把别人的书弄坏。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为借书时间,第二天的课外活动为还书时间,一般从借书到还书不得超过三天时间,这样保证好书大家都能尽快分享。小书柜里的书一百多本,一般情况下,我们一个月换一次小书柜里的书,即:当所有孩子把小书柜里的书轮流看完时,我就让孩子们把这些看完的书带回家,再从家里拿来别的书,这样,孩子们就能经常看到新书,也更激发了他们看书的兴趣。

五、师生共享读书的快乐

业余时间里,我经常与学生交流有关读书的感受,我们彼此都会告诉对方自己最近读的什么书,内容如何,感受如何,我们当然会经不住诱惑,互相借阅一下那是常有的事。有时,我也会看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如《一百条裙子》《特别的女生萨哈拉》《草房子》《绿野仙踪》《小王子》《夏洛的网》等,这样在交流的时候,我和学生的共同语言就更多,彼此会贴得更近,学生往往会滔滔不绝。有的时候,我会和学生看同一本书,看完后,我们一起写读后感,再进行交流,交流后,我们的收获总会更多!也有的时候,我会读整本书给他们听,《一百条裙子》《特别的女生萨哈拉》《夏洛的网》等我都在班上读过。

7.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读书的好处 篇七

关键词:小学生,读书习惯,阅读定力,定力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 (5-6年级) 的阅读 (扩展阅读面) 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十一部门共同向全社会提出, 开展“爱读书, 读好书”的全民阅读活动, 让全民人人有书读, 家家有书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 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 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学生的精神需求计,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计, 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迫在眉睫。

阅读定力的形成, 是一个人养成终身读书好习惯的必备条件之一, 且不论对孩子今天的学习还是将来从事某一行业的专心钻研, 都是很有好处的。 教学实践发现, 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很多学习困难源于定力不足。

定力乃佛家语。佛法三学“戒、定、慧”之中枢。 可见定力在事业成功中作用之大。 这里讲的定力主要是意志力和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 孩子能坐下来静心读书, 是很难得的。 能静下来读书就能静下来学习、静下来钻研。

一、日常生活中影响小学生定力形成的不良因素

观察发现, 生活中存在一些普遍现象。 学生刚拿起一本书正要阅读或正集中注意力阅读、干某事, 经常出现以下情况:1.家长让学生干别的事, 比如端饭、倒垃圾等。 2.家长要求孩子和自己一起去某某地方。 3.家长很担心地问一句:“作业写完了吗? 写完了再读。 ”4.家长看电视声音很大, 学生过来一看很精彩, 丢下书也看起电视来。 5.同伴来了, 找读书者一起玩。 上述情况下学生只好情愿不情愿地按照别人的要求放下心爱的书或停止正在专注的某项活动。

在学校课外读书时:部分学生读得正入迷, 有人偷偷过来讨论问题或说些与读书无关的话。 还有部分学生恶作剧般发出怪声, 也会影响学生专心致志读书。

这种“外因”的干扰, 对培养孩子的定力十分有害。

二、对小学生定力培养的误区

对定力的培养, 部分家长和教师还没有足够认识, 即使有了认识, 没有采取专业的训练方法。 目前对定力不足的学生, 采取的措施基本以批评教育为主。 也有极少数家长教师采取了一定措施:制订计划 (制定阅读时间表) —实施计划 (按照时间表自己约束自己完成任务) —达到培养自己的定力的目的。这是一种重视自我调控的方法———“内因训练法”。

对于小学生而言, 批评教育或许可以取得当时的一定效果, 但因其强制性, 会挫伤学生积极性, 不利于学生个人潜能激发和良好习惯养成。 内因训练固然需要, 因其受年龄特点限制, 学生自控能力差, 实施效果也不显著。 可以这么说, 如果没有教师家长适当的有效的“外因促进”作用的帮助, 单靠学生自己的“内因训练”达到定力形成, 基本是一句空话。 但人们对于“外因作用”对人的定力的训练缺乏足够认识。

三、借助“外因”推动帮助学生培养定力形成

实践证明, 对于定力不足的学生, 教师和家长提供适当的“外因”帮助使其形成定力, 非常有效。 对于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学生, 或者读书不专心、自控能力差, 过于好动的孩子, 学校家长要做到心中有数, 通过家庭、学校、同学的合力教育, 采取专业的训练方法引导其静下心坐得住。

首先, 家庭教育中, 留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的空间。 孩子该干的家务事集中到休闲时间完成。 当孩子专心致志于阅读、做作业、某一项游戏 (孩子拿着几类玩具摆弄) 、手工制作等活动, 切忌打扰, 让其集中精力完成。 人集中精力干一件事, 就是对定力最好的培养。 坐不住是定力形成的天敌, 坐得住正是孩子在无意中训练定力。

其次, 自家孩子正做一件事, 有其朋友来约,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的朋友先坐下来也安静地看看书, 或者找一些孩子朋友感兴趣的事做, 等待自家孩子安心干完自己计划的事再玩。这种做法尊重双方孩子, 既有利于孩子对家长教育方式的认可接受, 又有利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

再次, 对于不能专注于某项活动的孩子, 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很有效果。 帮助不是强制性监督, 而是像好朋友似的寻找共同兴趣的切入点, 给予陪伴性督促。 以阅读为例, 首先是选择推荐学生特别喜欢的书籍阅读。 其次, 阅读过程中教师家长陪伴孩子一起阅读, 采用游戏的方法, 比一比谁在半小时内阅读的内容能够讲述全面。 半小时后互相讲解, 互相提问, 互相评价。 在这种温馨的氛围中, 有意无意地训练孩子的定力。

学校课外阅读时首先要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 教育学生做到文明阅读, 尤其在图书馆等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 不打扰别人的学习。 其次, 针对小孩子喜欢分享自己阅读心得的特点, 鼓励孩子善于边阅读边写下自己的心得和问题。 阅读结束前留出一定的时间组织专门讨论交流环节。 提出问题多、交流深刻的还要给予一定奖励。 这要成为一种制度。 再次, 学校在课外阅读时间安排专人检查量化评比、 班级小组之间量化评比等措施为学生提供安静的阅读环境。 班级内部要设立小组长监督。 时间长了, 良好的阅读氛围就会营造出来。 绝大多数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校组织学生之间的结对阅读也很有效。 让爱读书的孩子和不爱读书的孩子结成阅读伙伴, 以游戏方式在一定时间内比赛阅读一本书, 阶段性互相讲解提问, 分享优秀者的阅读成果。 并且两人成为一个被评价的整体, 互相勉励, 互相监督。教师有意识地对这样的共同体多一些共同奖励, 使暂时的阅读困难者获得读书成功的心理满足。 在这种成功的体验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形成稳定的定力。

还有人用这样的方法:拿一个钟点, 让孩子闭上眼睛跟着秒针节奏数数。 30秒、60秒、90秒……一天一次, 一次比一次多。 这一活动要求家长以游戏方式和孩子一起进行。

8.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篇八

每当看到某些同学们作文时咬着笔杆、托着腮帮,或搔头挠耳、搜索枯肠的窘态的时候;每当批改他们作文的时候,看着那千篇一律千人一口的既没有思想性也没有文学性的作品时;每当为修改他们文理不甚通达的文章而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我就不由得为自己没有搞好作文教学而内疚。同时也常常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光景,每天披星戴月、来去匆匆,可是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随着升学压力的增大,他们对语文是越来越不重视。甚至好多同学还认为,学与不学语文高考成绩都差不多,所以把语文教学逼进了死胡同。没有了时间阅读,自然没有了时间琢磨着写作,老师布置的作文几乎都是应付了事。可是作为语文老师,我心里很清楚,阅读应该是一辈子的事,写作更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够借助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别人蒙蔽的人。”一个学生,获得智慧,感悟人生,决不能只靠个人的经历和实践,而须利用前人已积累的经验。

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其它文章所反映出来的多种知识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唯有博读,才能从书中饮其甘霖琼浆、尝其佳肴鲜羹,使思想得到教育、情操得到陶冶、知识得到增补。只有博读,才能使学生从记载着无数科学知识的书籍中接受历史上无数生活经验的结晶、丰富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其想象能力。

以上现象若不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写起文章来,思路何以开阅?想象的双翼何以振奋?言辞何以丰富?有的同学连对某些常识熟语都感到新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致使有的学生难免孤陋寡闻,少见多怪。在这种情况下,能写出好文章来,高考场上拿上高分作文岂不是咄咄怪事?

所以我感觉要学好语文,仅仅依靠语文教科书中有限的课文是难以奏效的,必须让学生广泛地涉猎一些优秀的课外读本,让学生热爱语文才能学好语文,如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感觉爱好就是最好的导师。只有调动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才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曾经向教的两个班一百多名学生作过一个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竟然有36%的学生没有看过四大名著,还有不少学生只是偶尔翻一翻,这不能不使人感到忧虑。因此,我们要重视语文,就要重视学生的阅读,就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作为语文老师要好好引导,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树立读书使人终生受益的观念,针对高中生读书时间少,我就采取了如下具体做法: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

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择阅读的内容

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一个好朋友;反之,读书不加选择,去读一些不适合学生读的书,往往事与愿违,学生的阅读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带来不良影响。为此,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指导学生选择读物:一种是“拓展读”,即从课内向课外的衔接,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等角度指导学生读一些相关的课外读物,尽量给学生推荐一些健康的书籍,除了中学生必读的名著,平时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杂志如《读者》《视野》《青年文摘》《青年博览》《思维与智慧》等等。如果遇到特别好的文章,我很同学们共同欣赏,让他们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每周给他们一节课的时间阅读,长期就让学生养成了阅读的良好的习惯。平时学完一些节选自名著的课文后,可让学生去读一读相关的名著,以便更好的理解课文;另一种是“迁移读”,即在学习某课后,运用学习该课所掌握的方法去读类似的文章或作品,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诗歌鉴赏单元后,用在该单元所学到的阅读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如何去鉴赏让学生找到這个作家其他的诗词,让学生更好的去阅读,这样久而久之不但调动了他们阅读调动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也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能力,更是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当然,这两种方法也适合指导学生去阅读报刊杂志上的时文美文。

第二,要指导学生学会做阅读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做阅读笔记是增强思想积累,丰富情感积累,增长知识积累,储备语言积累,加强技巧积累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那么,怎样做阅读笔记呢?

(1)摘抄式,即用笔记本、活页本、日记本摘抄所读文章的各种要点,内容包括:佳词、佳句、警句、精彩片断、重要段落等,摘抄后要注明文章的标题、作者及出处,还要有相关的解释或见解等。所以我给学生养成的习惯就是只要看书就养成摘抄的习惯,写作就是一个水满则溢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2)剪贴式,即以适合自己需要和爱好为标准,把对自己有用的文章贴在特制的本子上,并注明出处。这种方法最便于剪贴报纸。在剪贴时可以适当归类,以防资料过多,搀杂不清。

(3)札记式,即记录自己阅读文章后的感想或对文章予以联想、评论。在阅读后,可以联系实际,展开联想,一有所的,便诉诸于笔记或小作文上,以强化和巩固对原文的理解,对于很好的,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点评。如我假期让学生看《平凡的世界》,让学生做读书札记,好多同学都做了大量的摘抄和读书札记,开学时,对写得好的在班上点评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学生阅读,不能只注重过程,更要注重结果。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方法是不足取的。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深思,字得其训,句索其旨。”阅读与思考要紧密相联。深入领会文章语言的运用、内容主旨、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精妙,从而把握文章的精髓。通常运用的阅读方法有:(1)圈点符号法。阅读时,要把生字、新词、重要句子等用符号点出来,以便于理解。圈点符号法,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需要选用,注意画的醒目、突出,便于鉴别。尤其对一些精彩的句子,用适合自己的符号标注出来,如果再度翻阅就一目了然。(2)批注法。在阅读中,对于某些语句,若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对某些问题有异议,就不让灵感火花稍纵即逝,而应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批注,或发表意见,或提出质疑。所以阅读是一个鉴赏的过程,是一个品味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提升自己的过程。

杜甫说:“群书万卷常暗诵。”学生积累阅读材料,不能只满足于充当记录的“书橱”,重要的在于体味运用,体味是吸收材料的过程,运用是积累材料的目的,如果不体味运用,阅读便会劳而无得,因此应经常翻阅所积累的材料,反复体味理解,融会贯通,对其中的佳句名言还要熟读背诵。这样,“心通中外千年史,胸藏古今万卷书”,学生的阅读能力才得以提高。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有布置、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因此,尽管我们的学生多是农村学生,整体素质不是很高,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长期坚持下去,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9.培养孩子读书的点滴体会 篇九

读书是一种爱好,而爱好是需要家长用心去培养的。下面我就培养孩子读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坚持听读。

70年代出生的人都知道故事爷爷孙静修。经他用声音塑造的那一个栩栩如生的故事人物形象,却永久的驻在孩子们的心间,直到现在他也是无数人脑海中抹不去的童年印记。所以听读对孩子非常重要。

每天20分钟听读,持之以恒,可以使孩子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并能激发想象,拓宽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听读会使孩子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意神韵,产生想读书的愿望,并能初步具备广泛阅读的基础。

挑选听读内容的时候,应注意:

1、孩子上学之前,应选择口语较强的听读材料。可多挑选儿歌、童谣、绕口令、谜语等篇幅短小,语言形象的口语较强的听读材料。听读初期,家长可以慢点读,给孩子一定倾听和思考的时间,这样才能让他引起注意,增强兴趣。

2、孩子上学后,已有一定的书面语言积累,就可听一些儿童诗、童话、寓言、成语小故事、名人故事等主题积极向上,童趣盎然,语言生动形象,又有一些简单情节的内容。这一阶段听读后,家长可以向孩子提一两个简单的问题,如果孩子答不上来,也不要紧,重要的是他对听读感兴趣。不过使用这种方法,父母一定要有耐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家长们的付出终会有满意的收获。

二、善于引导

阅读本身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是很开心的一件事情,父母在孩子一开始阅读时,可以让孩子本着自己的兴趣多读书。不要只想着将来学习能不能用上,现在有很多家长功利心太强,孩子一看书就想着要看作文书,看与学习有关的书,不能看漫画书,要知道孩子开始很烦作文书。芬兰的儿童是世界上阅读能力最强的儿童,但59%的人几乎每天读一本漫画书。所以,当孩子年龄还小,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让他们读一些漫画书。但作为家长要对漫画书的内容严格把关,远离有暴力和色情成分的漫画。待孩子的阅读心理得到满足后,可以在适当的机会介绍其他书,一开始可以是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或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书。具体要看孩子的个人兴趣。不过不要操之过急,要慢慢来,一旦他感兴趣了,就会喜欢上阅读。

三、远离电视和电脑。电视操作简单,而且趣味性强。孩子一旦有了电视瘾,很难对阅读产生兴趣。精彩纷呈的电视图像会使孩子不能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听”上,而且还会抑制孩子的想象力,无法使孩子专心感受语言的美。另外电脑也是孩子们阅读的又一个天敌,各种各样引人入胜的游戏,连我们大人都沉迷其中,更何况孩子。所以对于父母来说合理调控孩子看电视和电脑的时间,是培养孩子阅读的又一关键。最好在孩子还小时,就断了孩子看电视的念想。《明朝那些事儿》,2006年一露面就马上销售一空,3年的时间,出版了6册,销售累计500万册。作者

当年明月是采用先在网上自己的博客上连载,再出版的方式,而他的博客点击率已经达到了1亿9千万次,堪称奇迹。他自己每天上班坐车时也喜欢看漫画。他五岁上学,十岁读《二十四史》。因为父母比较忙,没时间管他,也不带他去公园玩,整天关在家里不看电视,也没有玩具,书架上可供他选的只有《上下五千年》和《唐诗三百手》,他7年的时间把《上下五千年》看了11遍。

所以不要怕自己的孩子,离开电视会变傻,其实阅读才是思维训练的一种好方法。如果一个孩子小时候一直在做阅读这样的脑力体操,他将来一定有学习的后劲。

四、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阅读的榜样在孩子很小时,更多的来自父母。如果每天全家人都有固定的时间去读书,并把这一活动持之以恒,形成习惯,你的孩子将来一定了不起。父母首先要做一个真正热爱读书的人。家长爱读书、看报,不断传达新消息,发表新观点,表达新感受,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在读书、看报过程中,划重点,剪贴感兴趣的文章,记读书笔记,孩子就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去做。如果家长再教给孩子方法,效果更好。

五、多多鼓励

在孩子刚一开始阅读时,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一开始可以是物质奖励,如孩子喜欢的玩具、食物等,等孩子逐渐形成了阅读习惯时,就要逐渐由物质奖励转变为精神奖励,可以是孩子最想要的一本书,最想去的地方等,总之家长要根据孩子的需要进行奖励,更要让孩子明白因为读书你才会得到这么多奖励。让奖励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六、经常向孩子请教。

向孩子请教也是鼓励孩子阅读的一种方法。现在的孩子,有时在某方面懂的东西比大人多,家长应有向孩子学习的意识。有些知识,家长可以直接以孩子为老师,既学到东西,又促进孩子。如孩子最近正在看恐龙方面的书,家长可以让他给自己讲一讲恐龙方面的知识。有一位山村农民,没上过小学,跟上小学的儿子学数学,父亲不断进步,儿子成了数学尖子。

有时,孩子讲出一条新消息,家长不妨认真地说:“是吗?我怎么不知道,你好好给我讲讲。” “哦,原来是这样!”这样无形中就会增强孩子阅读的动力。

10.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读书心得 篇十

——邵昆

当我翻阅了这本书后,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首先这本书将孩子自信心的强调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者认为只有使孩子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起高度的自信心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孩子缺乏必要的自信那么将会导致他在生活方面、学习方面、社交方面、工作以及以后的婚姻生活方面的一系列的问题。正像从学校教师、家庭教师、家庭医师、临床心理学家、心理顾问以及教育心理学家的丰富的经验中得出的结论一样,越来越多的调查结果表明,那些总是麻烦事不断、在教室里洋相百出的孩子大多数来自于问题家庭,并且在自信心的树立和培养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一思路是我们以前很少见的。另外对于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比如挑衅、欺----------------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软怕硬或者胆怯、沉默寡言等甚至还有一些表现在生理上的问题比如尿床、便溺等——也不单纯公从问题表面入手而是挖掘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的心理原因,认为这些外在的问题行为其实都是孩子内在心理矛盾和冲突的表现。这对于我们那些总是简单针对孩子的问题行为粗暴地加以解决的方法来说无疑是前进了一大步。

当孩子一进入学校,他们对自己的感觉和评价就开始有极大的改变。确切地说,是老师们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对孩子发生影响加强或者降低了孩子自信心的水平。但尽管如此,使孩子在树立和培养自信心方面产生一系列问题的根源还是在生他养他的父母和他所生活的那个家庭。因为每一个父母自身的自信心水平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孩子,如果一个家长有很高自信心那么就会对孩子自信心的树立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使孩子的心态比较健康。相反,如果家长整日生活在自卑的阴影下,那么又怎----------------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么能期望他的孩子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呢?另外一个影响孩子自信心的不安全因素是为人父母怎样处理他们夫妻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孩子完全没有独立能力,无论是日常生活还心理上都完全依赖于他们的父母,所以如果夫妻之间不能很好处理他们的关系而是经常发生冲突的话,那就会使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而毫无安全感可言。如果一个孩子来自于问题家庭,我们就会发现他无法很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在学校里经常会发现他无法很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在学校里经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批评,有时候甚至会受到老师严厉的训斥,这一切一切都会不断加强他们大脑里的糟糕想法;这个世界不是一个安全的、值得信赖的地方,而是充满了恐怖和欺骗。作者在强调了树立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的重要性之后,还对于怎样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比如保持良好的夫妻关系,----------------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开诚布公地和孩子交流情感,让孩子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使孩子对自己有一个公允的评价,接受和喜欢自己等等。

11.小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 篇十一

【关键词】:多读书 会读书 读好书

【正文】

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好习惯的大好时期,因为在这个时间段他们精力旺盛,好奇心强,求知欲更强,记忆力也特别好,这正是奋发读书、给自己补充能量的大好时机,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能使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作为一名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建议:

一、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是其产生强烈的读书愿望。

有一句话说得好:“几乎所有的习惯,都开始于兴趣。”可见兴趣对于一个人习惯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也不例外,只要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学生就会乐于读书,在读书中能不断增强自身的求知欲,求知欲增强了才可以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只有在不断地钻研中才能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1、教师给学生读故事,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孩子天生都爱听故事。从入学开起,利用课余时间我经常给他们读《安徒生童话故事》、《格林童话》等童话故事,用浅显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带领他们进入一个奇妙的童话世界。时常在精彩之处留下悬念,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猜测结局,并告诉他们在书中可以找到答案。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看书欲望和阅读兴趣。学生由被动的“听”到争先恐后去“读”,有被动到主动,乐于读书。语文课本里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们仔细赛选的范文,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小学生比较感兴趣。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时,我趁热打铁给他们推荐课外书目,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2、开展读好书比赛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

为了进一步使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经常在班里开展读好书比赛。设立“诵读明星”奖项。规定时间内谁读得书最多,并能把自己读的书用故事形式展示出来,就能获得“诵读明星”的称号。为了获得这一光荣称号,学生们把饭后玩耍的时间用在了读书上,把课外活动时间用到了读书上,整个班里掀起了读好书狂潮。学生在书中知道了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在读书中了解到外面美好的世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同时又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

二、营造浓厚读书氛围,促进学生读书习惯养成。

为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校倡导开展“我读书,我成长,我进步,我快乐”经典诵读活动。为了营造浓厚读书氛围,校园内贴满了激励学生读书的标语。如“经典诵读,你行我也行!”、“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飘逸校园”、“多读书、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等等标语。我们在班级里开展了读书前的动员工作。召开主题班会、制作黑板画报、精心设计教室的读书角,利用学校广播站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评选 “诵读明星”、充分利用读书角主阵地汇报或交流。内容有经典诵读、故事演说、名言名句赏析等。交流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气氛活跃。内容涉及阅读的收获,阅读的快乐,阅读的体会;如何合理并有效的利用课余时间,有序读书;并介绍了自己在班级中是怎样带动其他学生阅读的实际行动。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营造了浓厚读书氛围,而且也使同学们互取所长,学到了更多读书知识和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

三、注重读书方法指导,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人人都知道:方法得当,事半功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保证阅读的质量,提高阅读的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使用不尽。反之,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无计划、无目的、不求甚解,将会严重影响阅读效果,以致终生受害。

1、“三看”—— 心看、嘴看、手看。

有效的阅读要求小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而且要用“心”看,用“嘴”看、用“手”看。特别是对课文以及一些有启迪的好文章,不能走马观花,需用心体会,圈点批注,认真思索。

心看——就是阅读时既要心思集中,全神贯注,又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用心是阅读的前提,需要阅读者专注于阅读的文章中,千万不能心不在焉,只有做到用心才能做到用脑,做到了用脑才能事半功倍。

嘴看——就是阅读时要动口认真朗读,对好文章和文章中的精彩片段、佳句、妙段还要熟读成诵。

手看——就是阅读时一定要用笔把一些重要的东西做标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及自己喜爱的词句;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号。当然,阅读时也要对必要的词句等作适当的摘录,如丽词佳句、难词难句、文章主旨等,逐步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

2、“质疑”读书法。

“学贵有疑”,疑是探索求知的开始,也是探索求知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动的表现,质疑隐含着创新的因素。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质疑,有了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进入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敢于质疑,我们才可能进步。面对疑难时,应当去积极思考、探索,去质疑解难,只有这样,我们有可能获得进步。

敢于质疑,我们才可能发现问题。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提出问题,从而分析问题,最终才能解决问题。

敢于质疑,我们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培养学生一定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探索问题的真相,去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3、“聯系实际”读书法。

因为读书为的就是增长知识,如果不联系实际、就会一味的读死书、死读书、不能学以致用、就是一个书呆子,也就没有起到读书的效果。

要把书上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真知灼见, 就必须把书上的理论知识同自己的经验相结合, 变成完全的知识。书上的知识是否正确, 是否真有道理, 必须到实践中去检验.为此, 必须用书上的知识去联系实际。读书的目的就是在于应用, 指导生活和实践,读书不联系实际,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他们喜欢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指导学生有效地阅读,从阅读中发现问题,学会质疑;在阅读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呼玉山《激发阅读兴趣 提高阅读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10):59~60

[2]刘 辉《营造书香校园 唤醒阅读兴趣》[N].鄂尔多斯日报,2007

[3]张培秀《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01期

12.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读书的好处 篇十二

一、示范读, 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常用的朗读方式是灵活多样的, 各有特点, 但都是为了一个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 它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模仿的样板, 还可以给学生启发, 使他们从中领会准确表达中心思想的语言表达方式。

如教学《狐假虎威》一文时, 第四自然段比较难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 你吃了我, 就是违抗老天爷的命令, 我看你有多大胆子。”我首先让学生自由练读, 然后请一位学生站起来读, 结果声音太小;另一位学生又站起来读, 这位学生读的声音是大了, 但表情不够。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很想读, 但读不好。于是我让学生把书放下, 静静地听我范读。我用略带夸张的语气, 配以适当的手势和表情, 把狐狸骗老虎的语气和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听完后, 由于受到了很大启发, 所以在自己读时, 都模仿得很像, 不仅语音语调, 连我范读时的表情也模仿得很像。有的学生还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再练读, 读得有滋有味。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 学生的语感增强了,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就加深了。

二、自主读, 让读书彰显学生的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 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轮流承担朗读第一遍课文的任务, 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且帮助学生树立读书的信心。待读完课文后, 我还让学生进行评读, 如“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

如教学《春雨的色彩》一文, 课前, 我布置第一小组的学生负责在课堂上朗读第一遍课文。学生为了完成朗读任务, 就利用课余时间反复练读, 结果在课堂上, 我听到了一次良好的朗读。在评读中, 大家都认为描写春雨的声音“沙沙沙, 沙沙沙”读得最好, 因为学生用轻缓的语速朗读, 让人好像真的听到了春雨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当我问学生:“你们为什么会这样读呢?”学生回答说:“春雨不是轻轻地落到地上吗?所以我们就用轻轻的语气读。”此时, 我才真正地体会到当教师把学生定位为读书的小主人时, 不待老师教, 学生就会以读导悟。

三、情境读, 让读书促进学生的感悟

学生的情感世界是丰富的, 但他们情感的流露不是随时可以涌现的, 而是需要慢慢地酝酿, 找到一个“爆发点”, 再激发出学生的深情和真情。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 光靠纯粹的朗读技巧只会让学生倍觉无趣, 失去学习的兴趣, 而朗读与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是密切相连的, 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后才能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所以我认为只有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调动学生的感官细胞, 使他们进入情境, 进入角色, 读出自己的理解, 达到较好的朗读效果, 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 读懂文本所包含的情感。

如在教学《四个太阳》一文时, 我用多媒体创设出四季美好的情境去唤醒孩子们的生活情境, 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 在美的情境中感受四季的美好, 体会作者想象之美。如第二节写秋天的太阳, 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丰收的果园课件, 然后问学生:看到这么多的水果, 你最想对秋姑娘说什么呢?接着我又渲染气氛:“请展开想象, 说说你最喜欢吃哪种水果?能用你的朗读, 让老师尝到你喜爱那些水果的香甜吗?”如果有的孩子声音响亮, 又有感情, 我故意舔舔嘴巴, 连连点头:“嗯, 真是又香又甜啊!谢谢你!”学生就越读越有信心。

四、创新读,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读的过程是一种实践的过程, 也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朗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句话,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悟, 不同的读法。朗读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展示富有个性的色彩朗读。如第一册教材中的《四季》这篇课文, 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诗歌, 通过对春天的小草、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 表现了四季的特征。诗歌语言亲切、生动, 读来朗朗上口, 在引导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诗歌的同时,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的学生把“草草芽尖尖”中的“尖尖”读得轻声细语, 因为他认为草芽很细很小;有的同学说:“春天来了, 我们可以去采花, 放风筝, 春天多好啊!我喜欢春天, 我把声音读得大大的。”有的同学读“谷穗弯弯”时, 把“弯弯”的声音拉得长长的, 边读边模仿弯腰的谷穗, 鞠一个躬。对于学生这样的创造朗读, 我给予一定的鼓励。这些孩子的朗读, 既有独特的创新, 又有思维的感悟。

13.读书心得(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篇十三

——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读书心得体会

暑假,读了《教育就是唤醒》第五讲,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我觉得这一讲给人思想影响深刻,是指导我们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说得简单一点,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这一讲从学习、思维、处事、行为和生活五大方面展开了良好习惯的培养。认真阅读,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同事,对待学生,对待自己的孩子。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到实处,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作为班主任,为建设良好的班风,我准备着重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礼貌、卫生和劳动等方面礼仪常规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统一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一、运用激励机制,深化学生的习惯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在礼仪常规执行的同时,我准备针对儿童上进心强的特点,以表扬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所以,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

二、培养守纪律的常规习惯

纪律是成功的关键。家有家法,校有校规,班级也有班级的纪律。这些规定和纪律,是同学们养成好习惯的保证,是形成良好的班风的基石。

(一)课堂纪律:在课堂上我是这样要求的‚铃响进教室,学习用品齐。端端正正,认认真真要听全。看书要仔细,提问多动脑。发言先举手,回答要得当;态度要大方,声音要洪亮;说话要说完,听话要听全。读书流畅响,正确有感情。写字‘三个一’,左手按本右手写‛。除了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更重要的是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写不仅是让学生书写好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真专注的学习习惯。宁可让孩子写好少写,哪怕暂时学习成绩不很好,也不能让孩子养成潦潦草草的坏习惯。

(二)课间纪律:在课间我是这样要求的:‚老师下课出教室,课间不闹不喧哗。打架骂人要杜绝,文明游戏都喜欢。不走花坛走正路,不能爬窗不踢墙。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自己的东西不乱丢。保持环境整洁美,决不随地大小便。课上课下守纪律,养成习惯益终生。‛

另外,诚实守信,爱护公物等好习惯不再细说。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而学生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形成的。俗话说:‚数子千过,莫如夸子一长,‛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赏,家长和老师要善于用表扬的武器为孩子的每次进步都鼓励喝彩,发现不好习惯及时指出来。好习惯养成了,是一辈子享用的。素质教育实际就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白岩镇魏旗小学:周旭

2017年8月14日

《教育就是唤醒》第五讲

——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读书心得体会

白岩镇魏旗小学:周旭

14.名师培养学生好习惯读书心得 篇十四

有句话说的好,习惯是所有伟人的奴仆,也是所有失败者的帮凶。伟人之所以伟大,得益于习惯的鼎力相助,失败者之所以失败,习惯的罪责同样不可推卸。也就是说,成功和失败,都源于你所养成的习惯。在我们注重了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生活习惯的培养。

书中阐述了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是要让学生,树立自信、确定目标。

目标是人们期望达到的行为结果,孩子的认知结构并不成熟,还没有完全的独立能力,不能正确地对待困难和挫折。 因而在学校生活中培养学生自信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首要条件。学生的自信是在一次次成功与鼓励中逐步形成的,一切要从学生身边事做起、小事做起、遇到困难,作为教师就要耐心的给予指导,从简单做起,对学生中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的给以表杨,遇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中体会劳动的乐趣。

二、重视细节,加强熏陶。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结合审美和艺术教育。通过艺术的熏陶,以美诱人,以美感人,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目的。使学生在困难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更好地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三、加强管理,强化训练。

小学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开始形成的时期,我们要善于“导行”诱导学生自觉的加强训练,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就需要我们去指导、去规范,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研究,还需要家长、社会的大力配合,我们要本着良好的习惯要反复抓、抓反复的原则,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定会找到小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

短短的一个假期里,虽然我未能详细研读全书,但也已受益匪浅。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培养学生的习惯,先培养好自己的习惯,我决定先从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开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定抓住点滴时间,广泛阅读各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争取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理论水平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名师培养学生好习惯读书心得范文3:

借了两本有关教学方面的名著,我读了《没有不听话的学生--名师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有效途径》一书,这本书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如何培养学生38个良好的习惯,它别具一格,采用具体的案例,以教师施教能力为落脚点,具备了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比如:针对教师的沟通能力,激励能力,人格魅力,特色教育等。一个个鲜活实用的案例让我充分领会到先进,有效,人文的教育方法。展现了诸如魏书生这样的名师的教育艺术和独特的教育风采。读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与众多名师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过程,因此,读这本书时,我常会联想到自己,常会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

有人说,学生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自信,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自信养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确具有重大的意义,特别是充满自信的行为和习惯更是对学生的人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的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他的利息。习惯决定命运,学习习惯决定学习的成效,而人的习惯养成的最佳点是少年时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我们不仅需要自身有高素质,而且需要掌握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本领。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除了科学管理、严格要求之外,还应有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了解,使教育成为心灵交融、相互净化的过程。

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是,培养学生好习惯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时刻注重自身修养,用自己的文明言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比如看到地面有废物,主动地拾起放到垃圾箱里,不随地吐痰,主动参与清扫,以礼貌用语与学生交往。教师的行为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守时、讲卫生,讲文明用语等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

教师要严格要求、充分尊重学生。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多地尊重一个人。”因此,在工作中,一方面对学生的言行、举止、着装等各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另一方面,又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经常找学生谈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对待学优生,我不会因为他们学习成绩优秀而放松要求,个别学优生骄傲、自负,不接受老师的管理,与学生关系不好,我针对问题,个别做工作。对待学困生,我不放弃,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这样,师生之间的心灵相互交融,愿望和目标达到一致,管理工作也就得以顺利开展了。

15.麦家鼓励学生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篇十五

据《浙江日报》消息, 著名作家麦家日前与浙江财经学院师生一起做了以“青春与文学”为主题的交流。交流中, 麦家谈起了影响他一生的一句话:“家有良田, 洪水来了, 就淹没了;家有宫殿, 可能被大火烧了;而肚子里有文化, 水淹不掉, 火烧不尽。”讲这句话的是他的父亲, 那时候的麦家刚上初二。父亲用这句颇有哲理的话鼓励他要继续求学, 这给了少年麦家极大的感悟, 也成了他心中的一个烙印, 之后, 他很自觉地发奋读书。麦家12岁那年, 去堂舅舅家拜年, 在灶房里, 他发现了一本用来引火的《林海雪原》。第一次看见小说的他, 立即问堂舅舅要了回家。一本不完整的小说, 却是麦家人生看的第一本小说, 看得他夜不能寐。就是那本小说无意间打开了他的内心世界。原来世界上还有如此多的情感, 有生死, 有爱恨。激动不已的麦家甚至用毛笔把小说人物的身份、相貌、主要经历都给记了下来。麦家通过自己少年时的小故事告诉大学生们, 青春期养成的好习惯以后可以受益一辈子, 人在青春期最容易迷恋文学, 能够喜欢上文学就是一种福气。

16.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篇十六

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一些让孩子喜欢读书的心得。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读书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巨大动力,推动自己主动阅读。

我经常在班级中组织讲故事比赛、说相声、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都表现积极,主动去感受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他们为了能够更好地表演,还会自发地分析人物的心理。这样充分调动起了积极性,他们就会认真地多读书,好让自己在下次的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此外,我与家长达成共识,约定好每天让孩子们读半小时书。我们组织亲子读书活动提高孩子们的读书能力,还给每个家庭准备了“读书卡”,学期末组织一次家庭读书评比活动,评选出“最佳亲子”读书奖。这样既保证了孩子们的读书效率,又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们的情感。

二、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根据小学生仰慕英雄、名人的心理特点,经常向他们讲古今中外的历史伟人、科学家酷爱读书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三、自主阅读

阅读教学仅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有一个惰性因素,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制度、方法,这样我们才能持续这种热情。如,阅读分享、早读制度、图书交换制度、一助一制度等。这样就可以有序、有效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在学习上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拓宽读书渠道

利用信息在午休期间播放一些电子读物,或学生自己到多媒体电脑上自由阅读;孩子们回到家里,也可以观看国家新闻、娱乐信息、科技知识、生态环境、少儿节目等,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习惯。

五、持之以恒,成为陪伴终身的好习惯

持之以恒,即有恒心,持续不间断,长久地坚持下去。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可见,要想取得成功,我们就要不断地努力。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因素制订一个阅读计划。计划好哪个时间段读书,一本书读多长时间,每天还要坚持做好读书笔记,如果一本书读完,还要写一份读书心得。这样,读过的书不但铭记于心,而且在词语积累和词语运用方面出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从而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代教师的责任已经不只是教学生知识,更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创造快乐、创造价值,养成陪伴终身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张爱慈.如何培养学生读书习惯[J].课程教育研究,2014(24).

17.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读书的好处 篇十七

作为家长,我们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读书不仅可丰富知识,更可能让人变得快乐,积极向上。

所以在孩子 两、三岁时,我就买来了磁带,每天放给孩子听,这时候孩子特别安静,孩子的记忆力是惊人的,你给她什么都能接受。渐渐地,她便能一字不差地倒背如流。磁带听腻了,我就买来书籍读给她听,书上生动多彩的画面吸引着她,对书非常喜欢,产生了深厚的读书兴趣。每天下班回家,她总是缠着我给她讲书中的故事。于是我每天给孩子读10分钟的故事,发现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词汇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后来她自己看到图书上的动物和人物的表情,便能直接说出故事情节。渐渐地,就培养了屈昱涵读书的兴趣和讲故事的愿望。

在平时讲故事时,我会告诉她认真地听,给她提一些问题,和她一起思考故事的内容,分析事件的起因,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是满足孩子好奇心和了解新鲜事物的一个极好途径。积极地让孩子多说,多讲是为了培养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会时不时地冒出几句小大人一样的话,还会用上“像…..一样、勇敢、坚定、不怕困难”等词汇,这和她长期的听故事和阅读是分不开的。

在和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中,我也有一些心得,孩子3、4岁时,听故事应短小、情节简单,最好有适当的重复,角色也要少;

5、6岁的孩子抽象思维开始萌芽,理解能力提高,故事可以篇幅稍长,情节曲折的,而且内容和范围也要扩大,这样能开阔他们的眼界和思维。

孩子入幼儿园了,她会讲的故事有了用武之地。老师知道她会讲故事,就请她给小朋友们讲,当她的故事赢得老师和小朋友的掌声时,她讲故事的愿望更

强了,她会主动和老师说能:“老师,我想给小朋友讲个故事”有时,讲的不够流利时,她会回到家中,再看书,再讲,只为给小朋友讲更好听的故事。在给小朋友讲故事的过程中,孩子当众表达的能力更强了,在众人面前说话很有自信,也更开朗。以前孩子讲故事,故事讲的不够生动,通过参加“故事大王”比赛和“亲子故事会”老师先给孩子生动地讲故事,让孩子体会不同的角色,回到家中我指导孩子,孩子会主动地讲故事的时候,请我们做评委。现在孩子在讲故事的时候,很注意角色的语言,语言生动,得到是掌声和听众开心的笑。

18.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读书的好处 篇十八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有了这样的体会:

一、孩子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尤为重要。

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形成一个观点,建立一个信念,养成一个习惯,都需要经过反复的教育和训练;矫正一个不良习惯,纠正一个错误观念,更需要长期的、耐心的教育。所以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长期抓,切不可“前松后紧”、“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耐性,要不怕反复,要持之以恒。“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家庭教育的好办法很多,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如果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发火,结果只会是功亏一篑。

二、考试是检验学习进度的指标,而不是决定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的全部。

考试不仅仅是考查知识,更是考查习惯。因此,不能把在考试中出错简单的归结为不认真、不努力。家长应和老师一起给孩子寻找原因:听课时否认真?不懂能否发问?平时书写是否整洁有序?学习方法不当还是不够用功?孩子上课不认真,请与老师一起分析:是会了?听不懂?还是没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说服教育或补课。只有他想学才能学好,否则,只能是大家痛苦。

三、适度引导避免失去学习兴趣。

在教育过程中不可过多进行督促。老在别人的被人监督下才去学习,会使孩子变的非常被动,慢慢会失去学习主动性。恰如其分的提醒和督促是必要的,是为了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做的措施。因此,要注意讲究方法,提醒孩子注意当天的作业必须在几点前完成,尽早安排能让自己有更多自主的时间。家长不要按自己的意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以免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另外家长应学会长话短说,不必要的话不说。

四、鼓励为主,批评为辅。

表扬是促进孩子成材的关键,要善于肯定孩子的成绩。如果你的孩子取得了好成绩,请给他一个拥抱、祝贺,买一本书或一套衣服作为奖励。淡忘孩子以前的不足,多看进步,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建立良好的心态,并且鼓励他做到信念永存、脚踏实地,这样,你的孩子一定能获得成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让我充分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提醒从细微处着手,从小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把出现诸多问题的“要我学”变成由良好习惯支撑的“我要学”,即由被动变为主动。

19.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十九

一、习惯养成中存在的误区

1. 习惯即性格

常常会听到老人讲:“你不要总是规矩孩子,不要打骂孩子,孩子还小,不懂事,等长大就好了。”这是个极其错误的论断,没有任何理论依据。

2. 重教轻养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高考体制下的学生学习知识是唯一要务;家长期望值过高,以成人的思维代替孩子的思维,把孩子变成学习知识和训练技能的机器人,而忽略了孩子意志品质和习惯的培养。

3. 包办代替

中国式家庭教育存在一些弊端,无原则的宠爱,有些家长即便了解正确的教育方法,也狠不下心来严格要求孩子,久而久之把孩子养成了没有礼貌不懂规矩,没有自理自立能力的问题学生。

4. 教育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现在的幼儿园教育中,还有很多忽视甚至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存在,一味迎合不懂得尊重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违背了教育发展准则。

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一直秉承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条规律,各种商品都会有使用说明书,唯独养育孩子没有说明书,因其个体千差万别,教养过程也各不相同。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 以身作则

孩子在幼儿时期的学习方式以触摸聆听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想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要的条件是家长和老师要给孩子一个正确规范的示范,一个好的模仿对象是好习惯养成的开端。有人认为以身作则是某些从事特定职业的人员需要遵循并付诸实际的,古有孟母三迁,作为家长和为人师者,你起到表率作用了吗?和大家分享一个案例:“飞过来的橡皮泥”美术课上,王××帮老师给小朋友发橡皮泥,收纳盒里的橡皮泥快速地飞到小朋友面前,齐老师看到王××皱了皱眉阻止道:“王××,你这样扔来扔去很不礼貌,而且也很危险,你要轻轻地放到小朋友面前。”王××歪着头不解地说道:“妈妈每天早上都是把衣服丢给我的呀!”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了,家长平时的行为已经深深印到孩子的记忆里,且习以为常了。幼儿缺乏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如果大人在孩子面前言行举止不合时宜,行事低俗,做出了极坏的示范,孩子在遇到相同情景时也会如法炮制,错误的示范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2. 学会倾听

我们要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第一要专注倾听,请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很多妈妈都是一边忙家务一边和在客厅看电视的孩子说话,两个人都在一心二用,这个场景也真实地发生在我和女儿之间,也是她小时候最常抱怨和投诉我的“罪行”———妈妈总是心不在焉地敷衍她,谈话的结果可想而知;第二要和孩子亲密接触,亲密的肢体语言是倾听的秘诀,蹲下来、抱着他、抚摸着他的头、慈爱地看着他和他平等的对话;第三要尊重孩子,不要嘲笑他,孩子很敏感,大人要是流露出“好笑”的表情,他会认为被嘲笑了,让沟通失败。

3. 培养专注力

最近有一个热门话题:不少小学新生家长已经累翻了。有家长抱怨:“儿子刚上小学一周,老师每天给我们布置一大堆任务,陪孩子写作业,准备跳绳、沙包……到底是谁在读书?”很多家长呼应“忙得手忙脚乱,时间真的不够用。”面对各科老师发来的作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老师们太麻烦了,不愿意做,也不能拒绝。大家有想过这种现象的本质吗?一个6周岁的小学生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老师给家长发作业,是哪里出问题了呢?孩子到高年级出现很多问题:做事精力不集中,好动;上课经常走神,小动作多;做事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成绩提升不高;执行力差,反应慢,甚至多次让其做某事无反应等。我们要注意了,孩子在专注某一事物时请不要随意打断他,不要认为孩子有时的举动是没有意义的,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正确引导即可,不要大包大揽。

成长是每个孩子必须经历的人生旅程,孩子的成长承载着生命的所有质量,在幼儿时期,一定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于学校而言,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著名的心理学家、亲子教育专家陆惠萍老师说过: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只要坚持十五天,坚持好习惯就成功了一半,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园共育,家长和老师要相互沟通、相互配合,把我们的幼苗培养得更加优秀。

摘要: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定要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否则就不能完善孩子优秀的意志和品质,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所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每一位教育者、每一位家长都应该熟知且掌握的教育艺术。

关键词:成长,行为习惯,小学化,身心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王小英,倪牟双.学习活动与幼儿成长[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0.培养读书习惯 激发阅读兴趣 篇二十

【关键词】课堂阅读;课外阅读;实践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充分体会读书的乐趣。

1、现身说法,感染学生

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动力,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就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我是个爱读书的人,深深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所以,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每当讲到兴致较高时,我总会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学生听起来也兴趣盎然,趁此机会,我便点拨两句。如我在讲《草船借箭》一课时,学生们通过学文时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所折服,在课文小结时,我又娓娓地讲出了火烧赤壁,空城计、智算华容等诸葛亮神机妙算大胜敌军,为后人叹服的军事指挥才能。看着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看着他们专注的眼神,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文学的魅力。此时不点更待何时?于是我讲道:“同学们,这些故事都是出自《三国演义》。书中不仅为我们塑造了神机妙算、智慧超人的诸葛亮,还有勇猛的张飞,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关云长。要想知道更多更精彩的故事,我们去漫游书海吧!”学生耳濡目染,时间一长,当然也会和我一样体会到读书的乐趣,逐步有了翻阅课外书的激情。

2、故事引路

孩子们天生就是故事迷,有时甚至一听要讲故事,都能感觉到他们眼睛中放射出的光彩,根据学生们的这一特点,我总是选择一些益智,趣味性较强的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作生动的讲述。有时给孩子们揭示故事的结果,有时给孩子们特意留有空白,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自己去寻找答案。

3、发挥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历史上,诸多文人墨客,无一不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们深厚的知识底蕴,从哪里来的呢?是读书,是丰富的阅读,积淀了他们广博的学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非常注重从这方面来启发他们,给他们讲中国古代学子克服困难,勤奋读书的故事,以及中外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学生中间也有许多热爱读书的,他们课堂思维敏捷,回答问题言简意赅,逻辑性强,尤其是写作,词汇表达丰富,语言表达条理、流畅、有一定的个性特色,而且知识面宽,经常能表现得很优秀,我经常给予这些学生适当鼓励,还让他们当众谈他们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此来带动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注重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1、创设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学生在课外阅读的作业无法具体考查,于是,我在班内组织开展了“今天我推荐”的活动。首先,要推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读物,如歌颂人类勤奋、善良、坚毅、进取、崇高人格等方面的读物。推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如身学生推荐家乡的历史人物、风光名胜、地理环境等方面的读物。利用晨会时间,让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这些感兴趣的内容讲给同学听,每一位学生参评,评估打分,每月推出最佳推荐者,总之,所推荐的读物类型尽可能广泛而多样,以满足学生全而发展的需要。

2、开展阅读交流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既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又能切实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1)交流心得。每周学生根据读书课外计划安排,自选课外读物,给学生充足的自由阅读时间,在读书课上,先小组汇报读书情况,评出小组“读书小能手”,然后全班交流、汇报读书心得,选出全班性的“读书小能手”,学期末再选出学期“读书小能手”。这样写期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开故事会。定期举办课外读物故事会,弘扬正气、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故事会每次都分小组开,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表现的机会,然后评出优秀故事员到班上参加比赛。

(3)知识竞赛。利用班队会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采用抢答形式,说也其中的成语、典故、名句、格言等,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巩固课外阅读成果。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内学习的读书方法,可以适时的运用于课外,在课外阅读中,每当读到自己较感兴趣的章节,要进行反复细读,边读边可以在文章中圈一圈,点一点,画一画,根据自己的认识,在书旁作必要的批注,可写自己读到此处的体会及妙在何处等等,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

(1)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A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B摘抄优美句段,格言警句C写出自己喜欢的原因D写出自己的收获。

(2)指导写读后感。读后感的表达方式有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夹叙夹议,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原文的思想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首先集中辅导,然后方法掌握了,接下来就是自己在阅读中随时摘录,博彩广撷并内化吸收成自己的一种思想,并养成一定的良好习惯,随读随记。

(3)指导学生写书评。如评价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小学生对人物或事件是非曲直已有一定的认识,写书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写好书评内容中有不妥地地方,马上纠正指导。

4、开展小展览。

经过一段时间后,我组织学生把自己的读书笔记,读后感,书评,作文集等开设了一个小展览,这样给学生创造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同时要触动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读要把一个个文字符号瞬间变得有一定的情感状态,有声或无声的語言,读既是实践,又是训练,既是感悟,又是熏陶,既有理解,又有体验,既有语感的培养,又有情感的陶冶,既是规范的书面语言的内化过程,又是学生心灵净化、习性养成的过程。好酒不品不其味,好书不读不知其妙,读是学习语言的根本方法,是课外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读也是学生语言能力,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书读得好的学生往往写得好,说得好,反之不然。读能促写,读能带说,可谓牵“读”一法而“动全身”(带动其他能力的提高)

结语

上一篇:党校学员个人心得体会下一篇:幻想末日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