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学生

2024-10-13

智障学生(共13篇)

1.智障学生 篇一

用游戏感染智障学生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要知多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知识,多思想。”他认为小孩子好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在身心的发展中起很大的作用。由此可见,游戏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儿童学习他们自己与世界的方法,也是开始学会许多自然的、社会的、智力的基础和概念的途径。作为儿童成长的途径之一,游戏可以提供一个不可或缺的环境来支援儿童认知、身体、心理情绪及社会能力的发展。

对智障儿童来说,他们由于智力方面和身体发育动作及语言等方面存在的不同缺陷,加上因社会、家庭的种种不利环境的限制,使他们不能或不会像正常儿童那样进行游戏,或者游戏大大少于正常儿童,这样又反过来使得他们丧失了大量像正常儿童一样去接触社会、学习知识的机会,从而又使他们的发育和发展受到进一步限制。相互制约的结果,导致了智障儿童的发展越来越跟不上其身体和年龄的发展水平。因此游戏不仅是儿童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独特的学习活动,也是智障儿童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特殊的补偿教育手段。游戏的确为智障儿童增加了学习机会,是教育智障儿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游戏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游戏在普通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也充分体现在智障儿童教育中,而且,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游戏在智障儿童教育中还有其独特的作用。

1、有利于智障儿童早期诊断

目前,智障儿童中不少为中、中度残疾孩子,由于受先天或后天某些因素的影响,使其在身体、智力、情绪和社会适应等能力方面存在缺陷,特别是语言发展的障碍使他们很难与教师及其他儿童进行沟通,教师不易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而游戏为教师了解儿童提供了机会,因为在游戏中儿童很容易表现出他的能力、兴趣和特长。例如,通过游戏教师可以了解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通过摆放简单图形游戏了解儿童对几何图形的辨别能力及空间知觉的能力;“插花片”游戏能使教师了解儿童对颜色的辨认及想象能力等等。另外,儿童的游戏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反映其情绪状态。以上这些行为表现和能力水平为智障儿童的诊断提供了症状依据。

2、有利于不良行为与情绪的矫治

游戏对智障儿童不良情绪和行为具有治疗作用,通过游戏这种趣味性、活泼的外在形式,建立轻松愉快的氛围,可以环节儿童的紧张情绪,如恐惧、忧郁、害羞、冷漠、敌意、攻击等均有明显改善。由于大多数智障儿童都有失败的经验,因而可以利用游戏时没有负担,没有各种社会义务的压力,对每一次小小的成功和自我满足都另他们欣喜万分,这对消除压抑、恐惧、退缩等不良情绪是十分有利的。

3、有利于对缺陷的补偿

智障儿童不仅发育迟缓,而且在动作、语言、认知、社会行为、生活自理等方面也存在不少缺陷,而各种游戏活动对这些缺陷的补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开展手指游戏可以训练小肌肉群活动,补偿智障儿童精细动作不灵活的缺陷;表演游戏可训练儿童的语言,补偿其表达和理解语言方面的不足;活动性游戏可促进儿童动作的发展;智力游戏则能使智障儿童的潜能得到一定的发觉。总之,各种游戏活动都具有促进儿童发展和补偿缺陷的功能。

4、有利于个别教育计划的实施

为了使每一个智障儿童得到适合其自身发展需要的最佳教育,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力制订个别教育计划,才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而我们现行上课形式是集体授课制,集体授课制存在一定的弊端;第一,学生真正的学习状态不易把握;第二,顾此失彼的现象难以避免。实践中,我发现游戏有利于实施个别教育计划,据观察:智残儿童对游戏充满兴趣,他们会积极参与游戏,教师在游戏中可了解他们的能力和问题。其次游戏具有自我教育性质。儿童掌握了游戏的玩法之后,可以自己进行游戏。这样,教师便不会顾此失彼、手忙脚乱了。

二、利用游戏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因此开发智障儿童智力或潜能繁荣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利用游戏为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包括游戏环境、学习环境和训练环境。

1、游戏环境

在智障儿童的教育训练中,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游戏环境,它包括游戏场景的布置、玩具的准备、材料的提供和角色的扮演。教师应以游戏口吻导入活动主题,激发儿童的参与兴趣,如让儿童扮妈妈,为娃娃穿衣服、扣纽扣;让儿童扮小司机,学开汽车;让儿童扮医生,给病人看病等等,让儿童在游戏场景中类比成人的劳动,获得生活预演的经验。

2、学习环境

在活动设计上,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为依据,创设一个学习环境。利用游戏向智障儿童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喂饼干”游戏,通过向小动物嘴里喂饼干来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各种几何图形。又如“神奇的口袋”的游戏,通过让学生从布口袋中摸出指定的物品,让学生训练感知觉,并掌握各种物品的形状和名称。

3、训练环境

智障儿童,特别是中、重度的智障儿童,几乎都有造成其落后的生物学因素,明显地影响了这些儿童的生理及运动功能,使他们在动作协调、步态和精细运动方面存在很多障碍。利用游戏活动创设一个训练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活动,使其缺陷得到矫正。游戏中,教师要熟悉每个活动步骤,找出难点,强化训练。例如,通过“赶小猪”的游戏进行跑、持物等动作的训练,提高其动作的灵活性,同时也可训练手、眼的协调性。这类游戏极大地吸引了儿童,因而提高了训练的效果。

上述几种环境的创设,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在完成教学目标过程中共同发挥了作用。

三、在智障儿童教育中开展游戏活动需注意的问题

游戏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已被广泛采用,我国对智障儿童的早期干预中也有许多运用游戏法的成功经验,但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1、应注意到智障儿童心理特点

智障儿童的认知活动一般表现得迟钝,他们的大脑神经通常有一种惰性,心理上缺乏需要、追求和期待,因而感知觉的主动选择功能较差,知觉速度缓慢,知觉范围狭窄。他们注意分配很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他们的思维水平也很低,言语发展也相当缓慢,同时存在发音缺陷、构音困难、口吃不清等语言障碍。智障儿童个性特征表现为依赖性强,惰性严重,在游戏中往往由于某种困难而中终止活动,缺乏坚持到底、克服困难的毅力。平时情绪易变化,多冲动,行为难以自控等。为智障儿童选择和创编的游戏应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尽量能让他们所接受,而绝不是普通儿童游戏的简单照搬。

2、游戏活动设计必须与智障儿童生活紧密联系

我们应当根据智障儿童发展特点,从实际出发,提供的教育训练内容,尽量要简单易懂,接近孩子的生活实际,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活动设计应由近及远、循序渐进,以具体形象的事物为主,便于他们理解和掌握,避免抽象难懂的内容,要考虑到他们的可接受性,在学习、巩固、提高的过程中,逐步增加游戏活动的难度。

3、重视家庭训练中发挥游戏的作用

智障儿童的教育训练需要家庭的配合,家长作用至关重要,但是大多数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方法,因此,可组织家长来校观看孩子的训练活动,向家长介绍各类游戏活动及实施步骤,让他们在家中指导孩子活动,使学校的教育训练在家庭中得到延伸。

4、正确处理游戏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

教育方法是完成教育任务的手段,在智障儿童饿教育训练中,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凭教师的教育经验和机智,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我们不能忽视其它方法的运用,特别在中、重度智障儿童的训练中,任务分析法、单元教学法等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正确处理游戏法和其它教学方法的关系,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有效的方法。

5、探讨游戏教学法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在智障儿童教育中开展游戏活动,绝不是普通儿童游戏的简单照搬,而是一个与智障儿童的康复、补偿、矫治密切相关的过程。

6、让智障儿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愉快教育就是兴趣教育。开展游戏活动就是要为智障儿童创设一个愉快、自由的环境,让他们尽情地玩耍和娱乐,达到个人愉悦情绪的满足。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游戏中语言、动作、表情无拘无束地表现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体验,真正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因此,游戏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能够促进智障儿童全面发展,它不仅是智障儿童所喜爱,最需要的活动,而且也是他们认识世界,开拓智慧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要熟练掌握游戏应用的技巧,进行精心地安排和正确的引导,使全体学生都能体会到游戏活动的乐趣,增长知识,补偿缺陷,为大面积地提高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成人可以通过游戏教孩子知识和与人交往的技能。弱智儿童基本上也是如此,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游戏的规则要简单。比如玩“老猫睡着了,小猫偷偷跑出去”这个游戏,必须由成人把儿童带到一地方藏起,再扮演老猫来找小猫。否则他不懂自己该“藏”哪儿。

第二,一种游戏要反复玩。弱智儿童记忆力差,游戏学会后,过不了几天就完全忘了。因此一个游戏最好常常玩,孩子不会嫌烦,相反,他们喜欢熟悉的活动。

第三,始终要由成人带领。弱智儿童自己往往不会“想出”什么玩法,必须要成人给他们出主意,并和他们一块玩。比如玩“猜东西”,应由成人作领猜人,弱智儿童来猜。如果反过来,他们就担当不了猜人的角色。

第四,弱智儿童可以学会玩游戏,但不能当“主角”,不会扮演复杂一点的角色。正常儿童到了三四岁,可以互换角色玩“猫妈妈带小猫上公园”的游戏,当妈妈的要替孩子“买”门票、为孩子“找”小船划、为孩子“买”冰棍吃,可是弱智儿童只会担当“孩子”一角,被“妈妈”带领,而不会当“妈妈”。

2.智障学生 篇二

一、采用形象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智障学生来说, 他们的特点是:能力有限、学习持续性较短、记忆力较差、应用能力较低、学习的动机少出于自发、欠缺抽象思维、领悟力和理解力薄弱等。所以, 这就要求教师将学生的这些特点考虑到数学教学活动当中, 要给学生创造形象化的教学环境, 使学生愿意走进数学。因此,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简单介绍。

1. 创设生活情境

不论是正常学生还是智障学生, 虽然他们的智力不同, 但是不论是谁都不喜欢抽象的知识, 形象的、生活化的知识会让他们逐步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发现数学的魅力。所以, 教师要将数学知识很好地和生活环境融合在一起, 从而, 在反复的教学中, 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记忆。

例如, 在学习有关“图形”的知识时, 为了让学生能够认识基本的图形, 如:长方形、正方形、圆柱、三角形、圆形等, 以长方形的教学为例, 在授课时, 首先, 我借用了平时学生经常玩的积木, 让学生认识了长方形, 让学生记住这种形状就是长方形, 之后, 我又指着学生坐的凳子, 问:这是什么?

生:凳子 (之前已经学过) 。

师:我们站起来好吗? (双手示意学生站起来) 看看我们的凳子面是什么形状的呢? (用手摸一摸学生的凳子, 指引学生观察的位置)

生:长方形。 (虽然学生的表述不是很清楚, 但是从他们的笑容中, 我看得出他们是知道这个凳子面和之前的积木形状是一样的)

师:很好, 这就是刚才我们学习的长方形。 (重复长方形, 加深记忆)

……

通过这样的教学, 学生会慢慢地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而且, 将生活的知识引入课堂, 对培养学生以后的生活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借助数学儿歌

在教学中, 我们经常看到当我们播放一些音乐的时候, 学生会显得格外兴奋, 甚至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所以, 在授课的时候, 我们不妨将音乐引入课堂, 让学生在手舞足蹈的过程中, 学习知识, 而且,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也会非常高兴。

例如, 在教学生识数时,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能够认识数。所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我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识数歌”, 教师在播放的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跟随着音乐动起来, 如:一呀一, 一个娃娃穿新衣 (教师指一指自己的衣服) , 二呀二, 两只小鸡肚子饿 (教师指着肚子做一副饿了的表情) ;三呀三, 三只老虎爬上山 (做爬的动作) ;四呀四, 四个小丑唱大戏 (做唱歌的状态) ……在音乐播放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 不要自己一人在那里使劲表演, 而学生一动也不动, 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 教师要在多媒体展示的形象的情境和教师的引导下, 逐渐融入课堂, 进而, 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

3. 创设故事情境

故事是智障学生非常喜欢的, 也是我们在语文课堂上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其实, 将故事情境引进数学课堂也是非常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 对于智障学生, 我们不能讲一些抽象的、深刻的, 要用一些简单的、易懂的就可以。

例如, 在学习“打电话”时, 我给学生讲了这样的故事:一天, 小白兔妈妈有事外出, 便把小白兔自己留在家里, 妈妈担心小白兔一人在家的时候想妈妈, 在走之前, 给小白兔留下了一个电话, 并告诉小白兔, 想妈妈的时候, 可以打电话给妈妈。但是, 妈妈走的时候, 忘记告诉小白兔如何使用电话了, 同学们, 你们可以告诉小白兔如何打电话吗?这样小白兔就会和妈妈通电话了。 (对于智障学生来说, 妈妈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他们依赖母亲、爱母亲, 所以, 这样的情境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接下来, 我一步步教学生如何使用电话, 让学生试着给妈妈打电话,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记住妈妈的电话号码, 也对学生以后的独立生活非常有帮助。

4. 注重操作活动的实施

根据智障儿童的这一身心特点, 专家指出:对他们进行数学教育应当多提供运用其触觉、听觉、视觉以及肌肉感觉的活动或训练。所以, 将操作活动引入数学课堂是非常必要的。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总是担心这些智障的学生在进行操作活动中发生危险, 因此, 我们的课堂基本上还是以传授为主。但是, 为了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我们还要试着将操作活动引入课堂,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认识图形”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当我们教会学生认识实物之后, 我们就可让学生动手制作长方形, 可以用刻刀刻, 可以动手折叠等,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 采用不同的方法, 总之, 要让学生真正地融入课堂。

二、用爱心、责任心管理学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于智障学生来说, 他们通常思想纯真, 性格率直。只要有人愿意与他们谈话、关心他们, 他们便会很开心。所以,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去教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教师妈妈的存在。

1. 关爱学生

有些弱智人士的行为可能出现问题 (例如用发脾气来吸引他人的注意) , 通常这与管教方法和社会人士对他们的态度与期望有关。所以, 教师要用爱去感染他们, 让他们愿意向你打开心扉。以我们传授知识为例, 对于智障学生来说, 我们教授的知识只是短暂的记忆, 教师要想真正地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 反复的教授、耐心的讲解, 慢慢地就会变成长期记忆, 就会支配他们进行生活。

例如, 在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时, 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和使用人民币, 我一次次地将实际的买与卖的情境搬进课堂。但是, 对于学生来说, 当时的情境模拟他们确实是会识别人民币了, 可是, 毕竟在平时生活中, 教师的不放心会很少让学生自己拿着钱进行交易的, 所以, 这就需要我们隔一段时间就举行一次片段演示, 充分发挥自己的耐心, 真正地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2. 尊重学生

在生活中, 我们对智障通常持有一种歧视心理, 虽然大家嘴上说我们不要歧视, 可是, 在心里总是抹不去智障的影响。但是, 作为教师, 我们要真正地从心理尊重智障学生。他们受到太多的来自社会、来自他人异样的眼光, 因此从心理上不愿意和人接受, 逃避一些过激的动作是他们选择避免伤害的方式, 他们不会说, 但他们心里也是愿意受到尊重的。所以, 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 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爱, 进而慢慢地走进学生的世界。

总之, 作为特殊教育的教师, 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份职业, 就要做好准备面临不同的学生, 要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 在调动学生感受学习乐趣的同时, 也要培养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 因为, 这些孩子不可能一辈子都依赖父母, 他们总是要面对自己一人生活的。因此, 教师要通过教学,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 还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培养学生独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任金凤.智障学生数学教学初探[J].青海教育, 2010 (Z1) .

3.为了智障学生的美好明天 篇三

劳动技术教育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的需求,制订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形成“教育、康复、训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根据《劳动技术教学大纲》上的要求,制订出周密而切合实际的教学和劳动技术课计划,以便更好地贯穿于教学中。让学生养成劳动意识、热爱劳动,教育他们懂得只有掌握劳动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辛勤劳动,才能在社会上有生存能力,创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为了把智障学生培养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教学内容多样化

劳动技术教学的内容要多样化,立足于学生劳动技能的全面发展。教学分为小、中两个组成部分,包括文化知识类、专门知识类、基本技能类和实践操作类四大类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譬如:在制作小巧玲珑的珠类及绢花中,采购材料时,我们尽量选取五颜六色、形形色色的彩珠和五彩缤纷的彩绢,让学生在辨认颜色和形状的同时更有耐心与信心做好每一件事。

中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适应能力,使他们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提高他们的动手和生活自理能力,为高年级学习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蔬菜种植,学生既掌握了劳动技能又锻练了劳动意识,他们亲手翻土、种植、拔草、浇水、施肥,在一系列劳动中收获了果实,也收获了喜悦。注重校园劳动和公益劳动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与技巧,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和助人为乐的精神。我们还根据学校已有的资源开设了以下具有特色的教学课程:(1)点心制作。主要学习点心制作的基本知识,包括选料加工、面团和制、馅料调味、加温成形等简单劳动操作技术。(2)手工制作。中年级学生学习选珠子、珠子的搭配、穿珠子,能制作简单的饰品、剪纸等。高年级学习丝刚花、围巾编织、珠子等作品。在劳动技能培养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审美观。(3)汽车美容。培训高年级学生掌握一定的汽车美容理论知识以及冲水、车身清洗、打蜡、车内清洁、轮胎清洁等技能。不拘于教材,综合考虑教学与学生兴趣、学校传统特色、学校周边资源的结合,形成丰富多彩、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教学形式。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遵循新课改理念的基础上,注重“生活质量”“个别化”“以就业为导向”的特殊教育理念,以适应智障学生劳动技术教育的需要。在各种技术教育之前,首先让学生知道各种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在使用工具时,注意力必须集中,注意安全使用,避免事故发生。如制作手工用的剪刀、烹饪用的菜刀、种植和洗车用的各种工具等。所有操作工具都要反复进行引导,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这样他们的生活将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激发他们参加劳动的积极性。

三、与校外企业相结合

校企互相协调,共同合作。平时,注重考察周边社会各工种,寻找与智障学习就业的契合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服从于市场需求。为使学生及早适应社会、走入社会,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劳动技术教育和就业培训尤为重要。

中、高年级学生继续做好劳动意识及劳动技能的培养,通过各类科目的训练,进行简单的操作技能的培养,从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的良好劳动习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教育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通过劳动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使智障学生的各种器官得到全面的锻练和恢复,促进他们听觉和视觉、听觉和嗅觉之间协同活动的发展及大小肌肉之间动作协调性的提高。

四、注重和学生家长的配合

因为生理、心理上的特点,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差异,所以对智障儿童更应注重个别化教育,了解他们的生长环境,重视他们的自身愿望,强调家长参与、配合,以及社区合作,使学生自然地融入社会,为以后适应就业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召开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磋商,确定学生选学的技术专业,以便进行定向培训。努力提高智障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合作的工作态度,力争让学生一专多能,为就业拓宽门路。

五、展示风采

4.浅析智障学生的课堂教学 篇四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智障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不断钻研特教理论,不断研究新时期的课程改革方向,认真分析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才能不断完善培智学校的课堂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关键词】 智障 课堂教学 方法理念基础教育早已开展了很多相应的课程改革,使教育更加完善,更加能够在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近年来,特殊教育也开展了课程改革,作为一线教师,我边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同时,笔者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研究。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智障学生的课堂教学改革有了自己的一点浅见,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笔者把对新时期的智障学生课堂教学改革心得反思如下。

一、在教学中要应用多媒体技术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要做好多准备,比如结合教学内容制作的幻灯片,或是费劲心思录制的录音、录像、电影等,还有细心绘制的教学挂图等,这样一番准备后,才能进行教学。多媒体技术对教学产生积极的效应,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是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多媒体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在我设计的一堂生活适应《四季的色彩》教学中,充分应用了多媒体教学,使原本要用过挂图或者图片,加以教师讲解,来让学生认识四季的一课,变得生动形象,活跃课堂的同时,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感受四季的变化以及不同。各个教学环节中多媒体的应用有着不同的作用。

例如,导课中,四季变化短片的欣赏,生动形象的把四季变化展现给学生,这时,有的学生通过观察就能回答老师的提问:一年有几个季节?分别是哪几个季节?精准的把学生带到本节课的教学中来。使教学更加生动了,使课堂动态化了。

在新课教学中,四季的认识,传统的教学会给学生展示挂图或者图片,一张一张地展示,而通过多媒体,可以把具有四季特点的图片组合在一起,让学生观察,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对学生来说不仅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对美的欣赏过程,愉悦中,学生认识了四季,了解了四季的色彩。使教学更加直观性了。

律动《新四季歌》的安排,把律动生动化。学生通过美丽的画面,生动的旋律,投入到律动活动中。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了。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重复播放。

以往课堂练习是最头痛的一个环节,因为对与刚刚学过的内容,有的智障学生不是能很快的理解和掌握。所以练习做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同时,练习很枯燥。但是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一下子就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样,以刚刚的《四季的色彩》教学实录为例,在这节课中,我安排了?@样的练习:首先是找错误,把四季的图片合成,让与四季中每个季节不相应的景色组合在一起,如飘雪的冬天图片中飞舞这美丽的蝴蝶和燕子。或者是葱绿的春天图片中飘落着雪花等若干张这样的图片。当图片出现时,引导学生观察,当学生找到时,图片错误的一处会出现阴影,随即会消失在图片上,恢复图片的正常。这样,把作业变活了,而且学生可以重复练习。让学生一点也感觉不到枯燥。多媒体的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

同时,在这节实录课中,通过认识四季了解四季,要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也就是什么季节穿什么样的衣服,天气热了要穿的单薄一些,天气冷了就要添加衣服。如果是以往的教学,要准备很多衣服进行教学,可是在我的课堂上,我通过多媒体把各式各样的衣物展现出来,与学生进行分析后,去说出这是什么季节传的衣服。培养了学生生活适应能力。

这节课律动《铃儿响叮当》的安排,通过欢快的旋律让学生带着一个好的心情结束一堂课的学习。

在《四季的色彩》教学中,多媒体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课件中的素材我可以通过无所不能的网络查询,并加以制作完成,操作起来也很简单。我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多媒体,这节课我将怎样做好课前准备来上好这节课。

二、在教学中安排游戏活动

单纯的传授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的,而且对于知识的掌握效果也不是很好,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这就要求教者巧妙的安排好教学活动。在这时就使游戏走入了课堂,让游戏不再是只属于课间活动了。但是,由于课堂中安排游戏,不容易很好的组织课堂,所以一般教师都不会安排游戏到教学中,怕影响教学秩序。但是,我认为教学中适当的安排一些活动,对教学效果很好。

课堂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是要学生能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单纯的把学习要点或是重点灌输给学生部是目的,要让学生能够掌握知识,运用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点。

比如,在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课中,有这样一节课《集体力量大》。如果说单从传授知识来说,只要学生知道集体力量大,掌握课后的学习要点: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这样就可以了吗?不是的。如果针对普小的学生来说,他们同过老师的讲解,能够理解教学重点,通过老师的分析,他们能够懂得在生活中什么事情能够体现出集体力量大。但是,对于智障学生来说,理解要点有一定难度,运用学过的知识到生活中更是一个难题。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就要下功夫。

我在进行《集体力量大》一课教学时,安排了很多生活中的活动,同时也安排了游戏。比如导课,我安排的是学生折方便筷子,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一根筷子能折断,而一捆筷子折不断。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面蕴含了一个什么道理?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共同学习研究的内容。这样到处课题。通过活动导出课题,这样调动出学生的好奇心。这样的好奇心会让学生认真的学习本堂课。

课文中,蚂蚁搬大青虫回洞的故事,揭示出本课的教学要点。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能够知道了: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但是在生活中要学生怎样去运用这个道理去解决问题呢?安排活动。这里我安排了搬桌子、抬水的活动。先是一个人来完成,但是一个学生很难完成任务,怎么办?引导学生回顾刚刚学过的故事,故事中小蚂蚁想的是一个什么办法?在这样具体的活动中,学生理解了知识,明白了集体力量大。

为了活跃课堂,也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我最后安排了游戏拔河比赛。先是一个学生和老师比一比谁的力量大,然后引导学生,想不想赢老师,那怎么办?找伙伴帮忙,最后全班同学一起上。赢得了比赛。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很开心,同时又一次体会运用了集体力量大的道理,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集体热爱伙伴的思想。

5.对智障学生教育的一点感悟 篇五

内容摘要

智力障碍是一种以在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上都存在显著限制为特征的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智障儿童的教育应该在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要有一定的特殊性。智障学生的再教育与训练上除了要矫正他们在认知、情绪极个别方面的缺陷外,重要的是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应该把智障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完善摆在首位,要在生活中,学习中逐步渗透,逐步完善。关键词

无奈态势 特殊性 能量储蓄 教育契机 潜移默化

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是我们很多老师遇到最棘手的问题。因为智力障碍是一种以在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上都存在显著限制为特征的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智障儿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所以每个国家,每个省区都有相当数量的智障儿童。根据我国专家研究,对智力残疾下的定义是:他们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

一般来说,智障儿童的语言、动作缓慢,智力发育迟缓,对周围事物和声音反应迟钝。其中有的智障儿童特别容易兴奋,经常活动不停、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低弱、词语贫乏不连贯。有的表现为少动,或经常萎靡不振。因此,智障儿童的教育应该在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要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他们的教育,最主要的就是要有信心,有耐心,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更高的价值。

自从我接任智障班两年以来,或多或少有了一点点感悟。

首先从孩子的自理能力进行培养。简单的说自理能力就是学生为自己服务,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学会一项生活技能。对我们农村来说,一个孩子若有智障迹象,家长大多数采取任其发展的无奈态势,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从不考虑,不接受治疗,往往造就孩子一辈子遗憾终身的结局,所以这些孩子在生活细节上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做,如何去学。没学会梳头发的方法,就谈不上把头发梳的更好;不会擦鼻涕,就谈不上把鼻涕擦干净;于是,在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鼓励他们只要不怕苦,不怕累,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好,让他们知道,自己跟别的正常孩子一样可以享受快乐,可以学习文化知识。也就是说,即使弱智学生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还要让弱智学生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其二,在行为习惯上着力培养。智障学生智力迟钝,能力低下,反应缓慢,生活自理能力差辨别是非水平较低,除了在学习和生活上特别困难外,多数都伴有异常行为,不少家长往往忽视了对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不良行为习惯让家长和老师倍感头痛。我们的智障学生在家吃饭都有同一现象,吃饱吃不饱由孩子说了算,不吃说明已经吃饱,不放碗筷就继续给他盛饭。这样造成孩子有些面黄肌瘦,有些成超级大胖子。我校四十多个智章学生中午都在餐厅统一吃饭,吃午餐时总有一些弱智学生心不在焉,饭含在嘴里不咽下去,或者不愿自己吃,吃饭的速度很慢。于是我就采用做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吃饭,开始可能会有撒饭粒的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练习,逐渐正确掌握吃饭的技巧,能够做到少撒饭粒或不撒饭粒,这一招真灵,弱智学生渐渐地能独立地进餐了,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同时我也尝到了收获的喜悦。

结合智障学生的再教育与训练上除了要矫正他们在认知、情绪极个别方面的缺陷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所以有人总结了:习惯养好了终生受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累。这将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第三、智障儿童自我管理能力差,情感调节功能几乎为零,易冲动或固执,这一点也严重的影响到他们的成长。还有部分人由于家长过分溺爱,导致他们任性,刁蛮无理。往往事以愿违。例如,前半年入学的王俊奇小同学,家长是本地穆斯林教主,由于对孩子教育不到位及其家庭影响,他班里不遵守课堂纪律,随意走动,有时学着父亲的举动跪地不起,嘴里祷告,念念有词,同学们的帮助不起任何作用,老师与他谈心,他便跑出跑进,无力管理。课下与同学打架,骂人无事不做,清洁员阿姨反应他在楼道角落大小便等等,这足以说明,家庭教育没有跟上,使他无法适应学校的一系列生活,这是引起我们家长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第四,在教学方面我常常以引导为主。由于弱智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弱智学生,要求就有所区别。为此在教学中积极扑捉孩子们的闪光点。对于自理能力稍强的弱智学生,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弱智学生,就相对降低标准,不强求,更不鄙视,应因材施教,例如学习“森”这个汉字时。上面是“木”,下面是两个木组成的“林”,意思是一个木代表树木,两个木代表树林,那三个木就是一大片树林。合起来就成了森林。在学生牢记字形的基础上,反复拼读,还用手比划看的动作来进行理解、认识。很快,学生对“森”有了很清楚的认识。在生活语文课上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同时,让他们学会欣赏美的事物,学会认识生命,感悟人与自然,家庭与学校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当弱智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我就会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他们,比如“你真棒”、“你真能干”,但当弱智学生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耐心细致地引导,辅以鼓励性语言“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还会协助他实现成功,以免挫伤他积极进取的精神。

第五、在学生教育上还要做到细心观察。智障儿童由于存在着只能上的不足,发展迟滞,再认知、情绪一直与正常儿童有一定差别,存在着意志薄弱,缺少主动性,不善交际等问题,更应受到老师的关注与爱护。所以在思想教育上要下功夫。在我刚接本班时,发现喜少龙同学与班里其他几位同学不一样,语言表达能力差,反应迟钝,学习上存在很大困难,后来建议家长给孩子做全面检查得知属于低智商的孩子。根据孩子这种情况,采取了促心交谈的方法进行教育,下课后,我坐到了他的身边,问他家里有几口人,爸爸妈妈干什么工作,家住哪里等等,久而久之,孩子胆怯心理没有了 能和同学们交往自如了。这时我促机对他进行知识灌输,收获不少。

其六,智障孩子的教育仅仅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健康地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任务,更是老师和家长的己任。老师主要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缺少家长的沟通与配合就失去了很好的教育契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大多数教育责任在父母上,因为孩子和他们接触时间最长,当孩子在学校学会的一些生活技能、好习惯,应该在家庭中继续练习、巩固。家长应该在家鼓励学生独立进餐、就寝,并提供给孩子一些劳动的机会,比如: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洗手、整理玩具等,并且要持之以恒,这样才另外能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另外,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智障学生的教育中尤其起重要作用。再就是我利用家长每天接送孩子的时间,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及时和家长沟通孩子在校的表现,并且指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希望家长常与学校,与老师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6.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步研究 篇六

关键词:心理健康,智障学生,教学方法

智障学生由于大脑发育障碍,其身心特性较之正常学生在发展方面有明显差异。可以从基本特性(智能、体能)和次级特性(情绪、社会性方面)来分析。智力障碍的程度不同,其身心特征具体表现也不一样。在我对一、二、三年级六名中度生和四年级一名重度生调查中发现,其智能、情绪和人格方面的特征表现尤为突出。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任务

1.发展潜能。目的在于帮助智障学生扫除正常成长过程中的障碍,使其得到协调、充分发展。

第一,营建多种智能发展的班级环境。哈佛大学的教育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所提出八种智能理论,这八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有的智障儿童语言发展突出,有的智障儿童对音乐、节奏领悟力强,有的形象记忆显示长时的特点。在教室的布置中,推行“一块语言板、一个玩具柜、一个生态窗、一个音乐角”,有利于教师在心理健康课上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

第二,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智障学生认知低下,对人总有依赖性或积极跟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是发展潜能的核心。实行“一个融合”,推行“五个自主”。即“学校全方位管理、教育教学等工作融合”,“五个自主”是:“自理自主”“劳动自主”“学习自主”“交往自主”“休闲自主”。将“我洗小方绢”“小小值日生”“今天我当班长”“他是我的朋友”“我最喜欢……”等系列活动,融合心理健康课来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

第三,培养学生的自信精神。如果说自主是发展潜能核心,而自信则是发展潜能的动力。智障学生一般不自信,总以为别人都是对的,对自我认知灰暗,于是采取“一个引进”(将智障学生日常生活中成功或失败地举动在心理健康课上再次展示或提供成功机遇),“一个步子”(即将多种目标小化),“多元评价”(多种类、多人群、多环节评价)来树立学生的自信。

2.补偿缺陷。在对我校二十名智障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情绪、社交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在心理健康课上要采用针对性调查(调查存在问题的方面),目的性设计(教案设计),实效性检验(再用相同项目检查学生的教育效果)。步移式推动(采用跟踪套表再次调查、设计、检测、不断推进辅导效果)。

3.提供个案。心理辅导个案案源渠道较多,但心理健康课中的表现异常的学生,应作为个案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心理健康课上哪些现象可作为个案案源呢?第一,参与度不高;第二,感受异常;第三,表情冷漠;第四,精力过剩,表现肤浅。经过一段时间的个案辅导或者个案辅导以及心理健康课共同干预学生,促使其向健康转化。

二、心理健康课的内容

一般情况下,心理健康课的内容从自我心理、学习心理、人际心理、合作心理、生活心理、认知心理、创造心理、成功心理、品德心理等九个方面来构建体系,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郑日昌教授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入手,从学习障碍、情绪障碍、性格缺陷、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不良习惯、行为障碍、特种障碍来构思心理健康课的内容体系,并且根据年龄、智能的不同,有所侧重,智障学生中年组(4、5、6)侧重学习,习惯的训练,高年组(7、8、9)侧重情绪、社会适应训练。

三、心理健康课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参与。对智障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教育场,没有真情投入的感受,一堂心理健康课可能对他们毫无意义。为此,在课堂上要有多重感觉的恰当刺激,引起他们的神经兴奋点适度呈抛物线状分布。

2.分层。教学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对于智障学生尤其如此。在心理健康课中要做到设计的环节包容性广,应突出不同层面学生都有所感触或领悟;参与面广,每类学生都有表达的要求;选择性大,每一类学生都可能选择到自我展示或参与形式;开放性强,要淡出课堂的界,形成教育的开放性的“场”。

3.体验。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智障学生的固执特性,时刻提醒教师决不能采用强制手段来进行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更好地加深他们的理解和印象。

4.训练。心理健康课承担着发展潜能,补偿缺陷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内容适时适度进行心理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7.智障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体会点滴 篇七

一、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发展迅速、淘汰更新快、实践性强、应用广泛。但特殊学校《信息技术》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的特点,操作性强,涉及人机交互,涉及字符、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这就对教师本身的素质及教学都有了较高的要求。

二、熟悉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

智障是智力活动能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我校学生智障程度以中度、轻度为主。中度,适应行为与使用技能都不完全,对周围环境辨别能力差,只能以简单方式与人交往;轻度,适应行为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对周围环境有较好的辨别能力,能较恰当地与人交往。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一样,智障学生更加明显,加之课堂学习中注意力很难集中,了解每個学生的学习情况、接受能力尤为重要。只有把每名学生的基本信息了解了,才能够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三、根据教学内容提前备课

特教学校教学内容虽比普小简单,但对智障学生来说,每堂新内容都是那么复杂。为了能让学生们掌握每堂教学内容,我只能根据学生的差异精心备课。如,画图教学中让学生画房子,有的学生平面、空间感不足,画出的根本不是房子,像独立的三角形、正方形,为便于学生理解我提前准备房子模型(可分解的)让画不出的孩子组合,了解房子的构造好把凌乱的图形组合成漂亮的房子;光标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始终不明白光标不同样式的作用,我就用卡纸剪出光标不同的样式,让学生们分辨,从而掌握光标不同样式的作用。

四、采用多种的教法和教学软件进行教学

对于轻度智障学生而言,利用《金山打字通》练习键盘输入是非常理想的学习软件。它不仅能练习指法、单字、词语、文章的输入,还有适合学生玩中学的打字游戏。

对于中度智障学生而言,要在几十个按键中找到他们需要的字母键、数字键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什么样的输入法才适合我们的学生呢?经过一段时间探索、和学生实践,最终我发现了一个特殊输入法,微软拼音输入法中的鼠标输入法。微软拼音输入法中的鼠标输入法类似于手写板,书写时还有每一笔的笔痕,符合智障学生学习识字、写字过程中“画字”的特点,另外,它就像平时写字一样,只是把写字的笔换成了鼠标,纸换成了电脑屏幕,且不需要按照每个字的笔顺写,完成输入后还能根据输入内容罗列出相近的字,这些特点不仅弥补了智障学生在拼音基础、识字水平、认知能力、记忆能力及协调性等各方面的不足。

由此,学生玩的过程成为学习的过程,可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不知不觉地学到计算机的操作,得到能力的提升。

五、通过鼓励树立自信

根据上课体会,我们能感觉到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会有自信,智障孩子很大一部分存在很深的自卑感,从而对学习没有自信,作为我“你真棒!好!真不错!你能行!”是常放在嘴边的话,发现孩子有点滴的进步或表现得好,我会让学生听到全班同学对他的掌声或送他一个小礼品等。通过鼓励教育让他们在幸福的感觉下感受进步。如画完图作品展示中,画好的同学主动要求老师评价,评价中时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偷偷地看你,而不敢要求评价,这时我会主动过去鼓励他、表扬他、肯定他画得好,并给他一些建议,通过鼓励树立自信。

8.智障学生 篇八

王丽华

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在社会的伟大学校里,随手抓来的都是活书,都是学问、本领。”他认为:知识虽然重要,但不可离开生活去教。要与生活打成一片,否则便是书呆子的教育。

数学是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作为特殊学校的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中学习数学,同时又能尝试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尝试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对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来说,生活教育、生活数学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一、教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因此,数学课堂不应是简单地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而应成为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探究学习,如何与同学、与 老师交流数学,如何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的场所。要引导学生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去做数学,逐步发展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生认识数字教学生教学中我除了让学生数一数图形、学具,还学生的让学数一数班级中有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加深对数字实际意义的理解。在操作看数字取物品的实践活动时,创设一些具有探索性、思考性的活动。如:设计招待客人有关的问题:“家里来了3位客人,要到几杯水呢?”,“有这样的问题既有一定的综合性、又有一定的探索余地和思考空间。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有效地从生活中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

二、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加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角币”知识时,课前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在家中预习,知识内容,认一认人民币上的数字、拼音,找一找角币上的图案;在课堂上通过比较角币上的数字的不同,图案的变化。当学生对角币的面值比较熟悉后,我在设计了超市的场景,让学生看商品的标签,找到一角、二角。。。。。的物品。这样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学生很感兴趣,也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指一指、找一找、认一认中他们寻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从而喜欢数学。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的教都是为学服务的,学是为用服务的.,也就是说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了应用数学,在生活中,就能为我所用。在瑞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创设一些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比如在学习“十以内减法”时,让学生看图片、看虚线框的演示图,让学生体会,减少的含义,找到去掉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学习写出减法算式,理解减法的意义,也能在超市等场景,会用算减法算出剩余的部分等题。

9.智障学生 篇九

一、学生基本情况

王永婷,女,出生于2005年1月9日,2014年9月入学。现为海晏县寄宿制民族小学三年级三班随班就读学生。该生智力低下,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差,上课经常走神、发呆,经检查鉴定为言语残疾随班就读生。

1、家庭情况。

该生一岁时父母离异,一直由父亲和爷爷奶奶抚养,加之近来孩子父亲外出打工,照顾孩子的责任就完全落到了两位老人身上。两位不识字的老人,既要种地,又要负责照看孩子的起居、学习,这样的条件,使得该生形成了自卑、内向的消极心理。

2、生理、心理及智力情况。该生在身高、体重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生理特点与同龄学生没有显著差别,平常能与周围同学交流,但行走太方便;口头表达能力差,课堂上行为缺乏自控,课堂上,他注意力始终无法集中到课堂上,自制力、记忆力差,理解和反映迟缓,时常不自觉地发呆或课堂中乱走动。

3.学习能力分析。

该生语言能力差,读书不连贯。回答问题时好长时间才能说出一句,也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所学生字只能记住简单的几个,句子几乎不能自己完整地说完,语法掌握地比较差。简单的重复性抄写作业能够自觉完成,较难的题目则会乱做,但该生学习态度较好,能够根据老师的批评及时改正缺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该生没有自信心,语言能力、计算能力、理解能力低于正常儿童,行动迟缓等特点,确定矫正目标为:

1.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训练。

如自信心、行为习惯等,使其能正常参加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主要是培养其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上课时多留意她,每当她出现发呆走神、教室里乱走动的情况及时帮助她收回注意力,并且尽量多提醒她,使她能够遵守课堂纪律。

2.有计划地开发智力因素。

如语言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感知能力等。具体为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句子,只要能够会听、会读三四个字即可。掌握简单书写规范,要求会写字。

三、具体教学措施

1.与家长多交流、配合。多与该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及时汇报该生在时各方面的情况,了解其在家的具体表现,与家长合作帮助该生取得进步。给家长给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了解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识,注重孩子的心理发展,逐步帮孩子树立起自信心,让孩子的心理能健康发展。

2.运用伙伴的力量多帮助他。

该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与班级同学交流,性格较开朗。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周围同学的影响来帮助她进步。在日常的学习中为他挑选了一名“搭档”,这个搭档学习成绩优异,能够从语言与行动上感化该生,可让其搭档在课余时间帮助该生补习,晚上作业如果有不懂的地方也可打电话与搭档联系,让搭档帮助其完成作业。

3.尽可能激发学习积极性。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有效的方法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一个正常的学生应如此,对于随班就读学生更应如此,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残疾学生随班就读顺利进行的关键。当该生有任何细微进步时都予以精神奖励,进行口头表扬,当有突出表现,应用多种方法奖励,以激励其继续向上。

4.多关注,给予“特殊照顾”。

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随班就读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时候都应该有所侧重,要能帮助该生操练新的字词,当然要注意难度适中、方法得当。

四、结论反思

随班就读学生是校园中的一支特殊群体。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不能采取放弃的态度,残疾生随班就读工作,一定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发展本来就是不平衡、参差不齐的。但是,它们都在发展,都能发展,不管是高大的还是矮小的,强壮的还是软弱的,它们都各具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都会按着自己的方式不断的发展、成长,这就是自然规律。随读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因为她也属于自然,绝不会越出自然发展规律。只要教师为她提供学习条件、机会、环境和恰到好处的帮助,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她一定会随着自己的伙伴,按着自己的方式、速度和特点去学习和成长。而这里的关键所在,就是“条件、机会、环境、帮助和方法”。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需要,为他们提供融洽、友爱的学习氛围,采用符合其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配合耐心的个别辅导,有的放矢,有针对地发展随班就读学生的认知领域,平时与她多沟通交流,关心爱护她,给她们创造机会,让她也有一个展示自己的空间。因为我相信,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春天,在她的世界里,迟开的花儿也会散发出芬芳。

三年级三班特殊学生

10.智障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十

普通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尚且不容易,对这些智力残疾的孩子来说就更难了,他们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一些异常问题,作为老师,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耐心,要有持之以恒的、常抓不懈的毅力,在充分了解这些孩子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和训练。作为智障学生的班主任,应根据智障孩子的身心特点,结合生活实践,从日常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仪、劳动习惯等方面加强智障孩子行为习惯的训练。

一、卫生习惯的养成

(一)个人卫生的养成

1.养成早晚洗漱的好习惯。通过多媒体视频,教会学生正确的刷牙方法,教育学生每天早晚要刷牙、洗脸、洗脚。委托值班教师进行监督,每天早上进行检查,久而久之,每天早晚洗漱已经形成了习惯。

2.勤换洗衣服。智障孩子的卫生意思很差,经常随地而坐,在地上打滚,衣服不到两天就脏的没样子了,所以,每周三,我就让学生换下脏衣服,教会他们洗衣服的方法,监督学生到水房把脏衣服洗干净。

3.勤洗头、洗澡、剪指甲等习惯的养成教育。大部分智障孩子没有卫生意识的,头发脏了也不知道洗,指甲长了也不知道剪,更别说洗澡了。所以每周三,我会提醒学生去洗头,每周剪一次指甲,周末学生回家前,嘱咐学生回家洗澡,并与家长沟通,请家长配合,坚持一段时间,学生到了周三就主动洗头了,每周一检查个人卫生,都是干干净净的。

(二)校园卫生习惯的养成

1.及时打扫卫生的习惯。每天下午放学前,都要清扫教室卫生,早上起床后,到校园分担区把垃圾捡干净,使校园干净整洁。

2.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见到垃圾随手捡起等习惯的养成。首先指导学生垃圾要放进垃圾桶,班级组建监督小组,遇到不遵守规定的,随时提醒。见到校园有垃圾,教育学生要随手捡起,送到垃圾桶。通过视频,让学生知道随地吐痰的坏处,并让学生互相监督,制止随地吐痰现象发生。

二、劳动习惯的养成

智障孩子由于智力缺陷,一般动作的灵活性差,加上家长的过于娇惯,一般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状态,这些孩子基本不会劳动,也没有劳动意识。为了孩子能够独立生活,要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激发智障孩子的劳动兴趣,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首先,通过播放动画视频如“我能行”“我是劳动小能手”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劳动是快乐、光荣的事情,从而激发学生劳动的欲望。其次,游戏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通过游戏法,教会学生一些劳动技能,如“看谁最干净”“我是值日小明星”等游戏,在游戏中,让学生学会洗衣服、扫地、擦桌子等基本的劳动技能,并通过生活实践,将游戏中的劳动技能运用于生活实际,效果非常显著。会干更要爱干,教师的鼓励就是学生劳动的动力,通过“我是值日小班长”活动,让孩子轮流当值日班长,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尽管这些孩子干的不尽人意,但只要参与劳动,就要抓住闪光点,进行激励、表扬,学生的劳动兴趣就会提高。教师适时的加以指导,渐渐的,学生能主动参与劳动,劳动技能也在实践中提高了。

三、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智障孩子表现出的不文明行为比正常孩子多很多,说脏话、骂人等现象屡见不鲜,也是因为他们的诸多不文明行为,往往被人们排斥。为了使他们将来能够融入社会,培养他们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势在必行,使其懂得礼貌待人处事,与他人和睦相处,从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智障学生思维能力差,直观形象的知识更容易接受,所以,我通过直观示范,在学生面前树立榜样,如:每天早上,主动跟学生打招呼“早上好!”;向学生借笔用“请”“谢谢”等,这样文明礼貌意识潜移默化的在他们脑海里形成。对日常生活中的小节常抓不懈,如:不小心碰到了别人,教育学生说“对不起”,进入别的房间要轻轻的敲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模仿打电话时的文明礼貌用语、招待客人的文明礼貌等等。生活实践课,带学生乘车、看电影、购物、春游,让学生知道,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要遵守秩序,使用文明用语等。班级还开展“文明之星”评比活动,激发学生说文明话,做文明事的热情。通过多种形式的日复一日的影响和训练,学生基本养成了文明礼仪的好习惯。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对于智障学生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才能养成,要持之以恒,反复强化和教育,时时教育、适时引导,要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使智障孩子的良好行为成为习惯。

11.智障学生 篇十一

关键词:智障学生,体育活动,右脑开发

0前言

现代脑科学揭示, 一个人的左右半脑存在明显分工。左半脑是抽象思维中枢, 右半脑是形象思维中枢。科学研究还发现, 如果对两半脑中的未开垦处给予刺激, 激发它积极配合另一半脑的作用, 结果大脑的总能力和效率会成倍的提高。由于左脑主管人的日常学习生活和重要的思维活动, 其使用频率高, 因而也开发得较好, 而研究资料表明, 在教学上抽象思维是形象思维的几十倍, 可见我们在科学文化的学习上右半脑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为了开发大脑潜力, 使大脑两半球获得均衡、良好的开发, 挖掘右脑固有潜力, 从而促进全大脑开发,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人类的右脑的开发远远不如左脑。从生命之初的幼年时期就开始注重右脑的开发, 对开发智障学生智力, 促进大脑的健康和谐的发展, 意义巨大。表现为提高创造力, 想象力, 塑造健康人格等方面。

1通过体育活动开发智障学生右脑的一些认识

体育运动是开发右脑技能的金锁匙, 这是因为:

(1) 在大脑的迅速发育的阶段, 通过体育运动可以给大脑许多良好的刺激。人体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 视觉、听觉、平衡觉、本体感觉等多种官能参与工作 (以右脑功能为主) , 体育活动中, 相关脑细胞得到刺激, 大脑的功能水平就会提高。智障学生的体育活动教育是一个综合各种教育元素,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 提高身体素质的教育过程。在智障学生进行身体的活动中, 每一个动作都要在多个感觉器官的参与和协同下进行, 在此过程中大脑的相应部分要进行接受刺激, 进行加工, 发出命令, 从而使神经突触联系更加精细, 使学生的大脑得到改善。在智障学生的体育活动中渗透了音乐, 韵律, 故事情节等等教育元素, 这些元素可以让智障学生的右脑功能 (音乐、形象思维、综合能力等) 得到良好的开发。

(2) 体育运动可以克服左脑的用脑习惯, 更多的给右脑以刺激。大多数人的用脑习惯是以左脑为主, 全世界有90%的人是用右手来执行高度技术的工作, 这被称之为“右利手”。“左利手”只占“5%--10%”。因此, 右脑的开发潜力巨大, 我们要通过科学的手段来加强右脑的开发。体育运动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通过体育活动来使“右利手”的左侧肢体得到活动, 就会对右脑产生良好的刺激。科学研究发现, 优秀运动员的右脑型高过普通的人, 由此, 我们在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 有目的加强智障学生左侧肢体的运动, 克服左脑的用脑习惯, 给予右脑以练习的空间, 会对智障学生右脑开发起到积极的作用。

2通过体育活动对智障学生进行右脑开发的实践

曾有人把人的大脑皮层比喻为“智慧的海洋”, 因为它是思维的物质基础, 而这个物质基础还需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产生思维和智慧。大脑皮层的各个不同区域分别联系, 控制着人的各种功能, 其中控制手的运动的大脑皮层部位的面积很大, 所以手的灵敏运动能够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 同时, 支配人左手的是右脑领域, 通过有意识的活动左手, 就会给右脑以良好的刺激。所以我们在教学的同时要时刻注重左手的运动、左侧方位及左脚的训练。

(1) 积极开展左手方面的运动, 锻炼右脑, 促进左右脑协调发展。

手是一种感觉灵敏度很高的器官, 在大脑皮层上有着很多的神经纤维, 生理研究发现, 手部在大脑皮层的神经投射区面积和超过人体的躯干和下肢的神经投射区。在智障学生每天的户外活动课中, 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左手手指操, 左手前臂操, 左手大臂操, 也可双手共同活动。可以让学生左手拍球, 左手打羽毛球, 玩手指造型游戏等等。总之, 学生双手的动作发展是由大动作到细动作, 由不准确到准确, 对左手的训练使左手逐步灵活, 对右脑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在此基础上还可采用这样一些创造性的训练来帮助学生锻炼。如用左手抓握杠杆, 提东西, 举撑左臂, 训练学生左手的灵活性。在这些过程中需要学生注意观察, 需要在脑中描述, 需要模仿, 需要创造, 更需要右脑的积极地参与, 使右脑的功能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另外, 在精细活动课上, 可以让学生做一种“不对称运动”的游戏, 开始练习时学生可能很不习惯, 但这种愉快的气氛会使孩子们十分感兴趣。如第一节:屈指:左手屈拇指, 右手同时屈小指, 或者左手屈食指, 右手同时屈无名指, 动作可由慢到快。第二节:指“五官”, 拉做孩子的一只手, 掌心向上, 让他的另一只手食指放在鼻尖、嘴、眼睛、耳朵上, 但要随教师拍打手心及喊出的口令而变动位置。第三节:摸脚敲膝, 左手心向下摸左大腿, 右手握拳, 放在右大腿上, 喊口令“开始”时, 左手前后搓左腿, 右拳上下敲右腿。一搓一敲, 等双手习惯时再下口令“换”, 左右手可交替进行。还可让学生模仿做一些有益于开发智力和大脑的其它游戏动作, 使刺激传导到大脑, 使脑细胞扩大功能范围, 以增强脑的发育。

(2)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目的的进行左侧肢体的训练。

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左侧大脑控制右侧肢体的运动, 右侧大脑控制着左侧肢体的运动神经。学生在运动中, 身体的左侧肢体积极的运动的就会使右脑得到充分刺激和练习。在体育活动中, 我们会发现, 智障学生使用右手右脚的频率高于左手左脚, 如在球类、投掷等项目中, 学生一般采用右手, 我们在进行这些活动中适当地安排智障学生尝试用左手进行, 使左则肢体得到活动。刚开始会因为畏难或左手的成绩没有右手好, 不愿意用左手, 我们就采用故事情节、游戏、语言来吸引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体育活动《小小手流弹》中, 学生进行使用右手的投掷练习后, 我们向学生提出“现在解放军的右手中枪了, 须要用左手来投”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在篮球教学活动中, 我们发挥了篮球的特性, 安排了许多有趣的游戏。如《对对碰》、《转转球》、《触球滚》等需要双手协调的游戏, 在智障学生喜欢的拍球活动中也鼓励他们练习用左手拍, 或左右手交换拍, 这样是可以提高智障学生左侧肢体的灵活性。在智障学生的体育活动中, 老师常常设置故事情节, 小动物越过障碍取物就是一个常用的情节, 老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左手取物, 也可以改变“右利手”的习惯, 曾加左手的使用机会。左侧肢体的运动可以兴奋右脑。根据生理学同时负诱导理论, 大脑皮层某一中枢的兴奋, 会使周围相应部分得到抑制理论, 右脑的兴奋就会使左脑得到积极休息。如《小动物起床了》在左侧肢体韵律操的编排中, 注重以左侧肢体为主, 使左侧肢体的各个关节得到锻炼, 每一节的第一个动作是以左侧肢体开始而不是传统的右侧。

(3) 适合开发右脑的一些体育游戏。在上课当中可以有意识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 训练学生左手的手抓握动作及眼的协调能力, 如《锤子、剪子、布》、《筷子夹玻璃球》、《倒口袋》、《搭积木》、《串木珠》等, 这些游戏都可以用左手完成, 这是开发右脑的较好办法。

12.智障学生 篇十二

摘 要: 智障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理解能力比较薄弱,思维消极定势明显。巧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中的声音、图像、色彩、动画、视频等资源,以动制静,激发兴趣;以退为进,理解算理;以弱胜强,发展语言;以小见大,培养思维,有利于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 智障学生 数学教学 多媒体教育技术 教学应用

智障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理解能力比较薄弱,而数学又是一门比较单调枯燥的学科,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巧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中的声音、图像、色彩、动画、视频等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解决了数学学习枯燥抽象的问题,活跃了教学气氛,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1]。

一、以动制静,巧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多媒体技术能够集图、文、声、色于一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巧用多媒体技术,以动制静,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学习知识,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比如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用数学第三册“认识图形”教材中呈现的是生活中各种实物,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会找来一堆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其中的平面图形。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实物不好找,另一个是智障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不够深刻。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课本静止的图形进行动态演示,以动制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动画效果从五颜六色的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形象直观,使学生感受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还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以退为进,巧用多媒体理解算理

计算教学在智障学生数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有些教师认为计算教学只要让学生把法则背下来反复练习即可,似乎不必花时间研究计算法则背后计算的道理。其实教学中既要重视法则的教学,又要使学生理解法则背后的道理,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运算法则。

比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时,退位减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若采用实物(小棒)摆,除了解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外,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重要的过程无法同时再现,容易造成过程模糊,而此操作过程是演化算理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至关重要。用多媒体可以将解开整捆小棒――与个位上的小棒合在一起――拿走减去的根数逐步演示,还可以在同一画面上同时再现,对整个过程进行回顾、比较。以此突破重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弱胜强,巧用多媒体发展语言

传统教学中,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一些板书很耗时、费力;一些情境比较难口述;一些材料的补充、课堂内容的延伸比较有限,等等。利用多媒体,可以轻松快速地解决这些问题,延长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大大增加练习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我使用电脑制作了课件模拟到商店买商品的情境,从进入画面开始,学生就仿佛身临其境,很容易就进入学习状态,产生了解决问题的主动性。通过电脑演示情景,有利于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编成应用题来解答;通过电脑演示情景,比起只是文字的呈现显然来得更生动、活泼、有趣;也是因为通过电脑演示情景使生活悄悄地走进了数学课堂。

在例题教学完后的对应练习中,我选择了一道和购物有关的题目,这时就可以继续利用例题出现的情景强化新知。虽然情景是虚构出来的,但是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的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增强了教学实效。

四、以小见大,巧用多媒体培养思维

在智障学生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如通过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可使学生学会多种思考方法;通过解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耐心细致、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特别是那些需要经过周密思考,反复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2]。

有这样一道题目:班上同学站成一个圆圈做游戏,从小明数起,按顺时针方向数,我是第14个,按照逆时针数,我是第17个,这个班共有多少个同学?学生常出现两种错误:(1)14+17=31人;(2)14+17-1=30人。学生大面积的错误出现和我们的教学有很大关系。如果我们能利用多媒体模仿情景画一画、数一数,然后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掌握了探索规律的方法和技巧,就不会出现这样想当然的情况。可以运用以小见大的研究方式,利用模拟场景,假设有6人,站成一个圆圈,选择其中一个人作为小明,如果“我”顺时针数站在第4位,逆时针数也是第4位,4+4=8,比总人数多出了两人,看图寻找原因,“我”被计数两次,开头的小明也被计数两次,我和小明都被多算了一次,所以总人数应当等于顺时针时某人的序数4加逆时针的某人的序数4再减去2等于6人,即4+4-2=6人。发现规律后利用规律,此题中全班的人数等于14+17-2=29人。

多媒体作为教学改革进程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媒介,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发挥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各自的优势,互相取长补短,是我们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教师要好好把握并且不断努力改进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3.关爱智障儿童 篇十三

策 划 书

主办单位:广州大学松田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会

承办组织:广州大学松田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会

目录

活动背景。。。。。。。。。。。。。。。。。。。。3

活动目的。。。。。。。。。。。。。。。。。。。。3

活动名称。。。。。。。。。。。。。。。。。。。。3

活动时间。。。。。。。。。。。。。。。。。。。。3

活动对象。。。。。。。。。。。。。。。。。。。。3

活动地点。。。。。。。。。。。。。。。。。。。。4

人员安排。。。。。。。。。。。。。。。。。。。。4

前期准备。。。。。。。。。。。。。。。。。。。。4

活动流程。。。。。。。。。。。。。。。。。。。。

5、注意事项。。。。。。。。。。。。。。。。。。。。6 应急预案。。。。。。。。。。。。。。。。。。。。7 经费预算。。。。。。。。。。。。。。。。。。。。7 活动背景

孩子本该天真活泼,朝气蓬勃,然而还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像一群折翼的天使,他们也是向往者阳光,但动作笨拙,眼神呆滞,即使有着正常人的身体,却在智力上有所缺失,这是一群天妒的孩子,上天拿走了他们很多,所以更加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怀。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到智障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同时国家对智障儿童的投入还是相当大的一部分欠缺,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呼吁更多人加入到关爱智障儿童这个群体里来。在这次活动中培养我们的责任意识,对社会弱势群体要富有爱心,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智障儿童。帮助他们,让他们得到更好的成长环境,感受到更多社会对他们的呵护,在身心健康的情况下成长。

活动名称

关爱折翼天使,助力阳光成长

活动时间

2015年11月7日

活动对象

荔城致明小学20名学生

活动地点 荔城致明小学 挂绿广场

人员安排(按部门比例人数安排每个部门出队人数,出队总人数为20人)

办公室负责组织人员,妥善安排工作。策划部负责写出一份详尽的策划书。

外展部负责联系荔城致明小学,并定好探访时,及采购本次活动用品。

推广部负责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宣传本次活动。培训部准备好药箱等急救用品。支教部,艺教部准备游戏节目表演。

前期准备

11月4日

外展部联系荔城致明小学并告知此次活动人数定位20人。办公室通知支教部艺教部准备游戏和唱儿歌节目。11月5日

办公室确定当天参加本次活动的干事名单,并召开活动会议,通知各部门准备好工作及人员安排。

11月6日 推广部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宣传本次活动,外展部负责采购本次活动所需用品(卡套,卡带,水,礼品,零食,水果,租车)

活动流程 11月7日

7:00

全体人员在青协办公室集合完毕,办公室分发会服(全

体人员穿戴整齐,并佩戴工作证)上车出发

7:30

到达荔城致明小学,每个干事分配到一个小朋友,并为小朋友带上卡片(写有个人信息联系方式等说明的卡片)。干事与自己带的小朋友先做一个简短的交流,并熟识该小朋友的习性。

8:00

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让小朋友排好队,清点好人数才能有序地上车。上车后小朋友坐里面干事坐外面。

8:30

到达挂绿广场,并游玩。(在此期间务必注意安全,每个干事必须认真负责,看管好所负责的小朋友,每看完一个景点后务必清点人数。)

11:00

结束游玩,返回学校前清点好人数后才能有序上车。11:30

返回学校后再次清点人数,确定所有小朋友都安全到达。干事帮助小朋友用餐。

12:30小朋友用餐完毕,组织小朋友午休。午休期间干事用餐。1:30

干事稍做休息后帮忙打扫卫生。2:00

干事为小朋友准备零食和水果。

2:30

小朋友午休结束,在小朋友吃零食和水果的同时,艺教部和支教部表演节目(唱儿歌)。

3:30

干事与小朋友游戏(分成两组传绢布,哪组传得快就胜出)获胜的组的小朋友获得相应的礼品。4:30

等待家长接小朋友放学。5:00

干事返回学校

注意事项

1.干事在工作期间不得玩手机。

2.不得在未经同意下为小朋友拍照,更加不能将小朋友照片发到互联网上。

3.外出游玩时,务必注意安全,在每到一个景点时要注意清点人数。

4.如遇到突发情况,必须及时上报。5.不得辱骂小朋友,必须尊重小朋友人格。

6.不得让小朋友触碰危险的东西,注意小朋友的安全问题。7.对小朋友要有爱心和耐心。

8.服从荔城致明小学带队老师的安排。

应急预案 在挂绿游玩期间若发生意外,立刻停止游玩,应先安顿好其他小朋友,再根据实际情况及老师的安排进行意外处理。

经费预算

卡套20个

20元 卡带20条

零食和水果

礼品

租车

合计

上一篇:描写下雪粒的优美片段下一篇:工商管理实习工作报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