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例3教案

2024-09-15

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例3教案(共8篇)

1.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例3教案 篇一

四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教案(初案)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98页例3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能知道1个格可以代表多个单位,并分析相关数据,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

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根据数据特点确定1格代表几。难点:分析相关数据,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件出示练习。

2、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回忆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强调1格代表几。

二、新授

1、出示例3

1)学生释题。

2)思考:前面在把统计表绘制成条形统计图时,通常“以1格代表1”或“1格代表2”来进行绘制。如果将这个统计表绘制成条形统计图,你认为“以1 格代表几”比较合适呢?为什么?

3)学生自制条形统计图,全班订正。

4)思考:每格代表几?什么情况下用1格代表5辆车比较合适? 5)如果统计结果是下面这样,每格代表几合适?

6)又如果是这样呢?每格代表几合适?

7)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每格代表几,要根据数据的具体大小而定。培养学生对数据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P99做一做。1出示题目,学生释题。

2)提问:如果将统计表绘制成条形统计图,每格代表几合适? 3)学生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全班订正。

4)观察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你能提出什么建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感受统计的作用。

三、知识运用(P102页第5题)

1)请将上面的统计表制成条形图。你认为每格代表几合适?(预设:5或10)

2)出示统计图,让生先说说与之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认识条形图的两种形式:横式条形图和纵式条形图。生活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横式还是纵式。3)以“每格代表5”进行绘制。完成P102页每5题第1幅条形图的绘制。4)根据统计图回答(1)、(2)题。5)你对什么信息最感兴趣? 6)出示资料(其他动物的平均寿命)

7)以“每格代表10”进行绘制。完成P102页每5题第2幅条形图的绘制。8)比较两个条形图各有什么特点?体会各自的优缺点。

9)“如果某一动物的平均寿命是23年,在哪个图中表示比较准确?”为什么? 体会:根据需要而定。

设计意图:一是通过观察、对比,让生体会横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二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以一当五

(十)”应视具体情况选择,各自都有优缺点。三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动物的平均寿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四、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2、统计表和条形图都可以表示数据,表示数据还有其他方式吗?介绍认识复工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五、作业布置

第103页练习十九,第6题、第7题。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1格代表几,根据数据具体大小而定。

2.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例3教案 篇二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思南县塘头小学 任雪梅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统计有关的《条形统计图》。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的第一课时。下面我针对这一课时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2、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共有九个单元。第七单元统计的主要内容是条形统计图,它是将以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内容重新梳理,整合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而例2和例3分别学习1个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本节课教学是从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入手,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在统计图与统计表的对比中体验条形表示数量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它为第2、3个例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下面我将前一学段,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已有经验作一分析。

3、学情分析:

在前几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用简单的方式(图画、文字、表格等)来描述数据了,并能根据统计表提出简单的问题加以解决。本单元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较为系统的认识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是象形统计图,它所表示的数据与学生的直观认识相一致,容易理解。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作简单的分析,能根据需要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数据的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思维发散能力。

为了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运用以下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三、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

1、情景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结合日常生活中天气现象设置情境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观察发现法: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自主归纳来整理数据,认识并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在统计方格纸上)。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和学生将提前做好以下的准备工作:

四、说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具:直尺,彩笔等。

五、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设计意图:通过一则天气预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探究新知奠定了基础。)

1、创设情境

师生进行关于天气情况的谈话,引导学生认识表示各种天气的图形符

号。

2、问题导入

以日历的形式呈现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情景图。提出问题: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几天?你能把他们清楚的表示出来吗?

(二)、归纳运用、探究新知

(设计意图:因为数据整理的方法、表示数据的方法是以前学过的内容,学生并不陌生,所以采用小组交流,以引起知识的再现,使学生运用自如。)

1、整理数据

如何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1)、小组交流统计的方法。

(2)、小组合作进行统计,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交流评价。(在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认识画“正”字法统计,比较简便。)

2、表示数据

如何才能清楚的把统计的数据表示出来呢?(1)、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数据。

(2)、呈现学生用统计表、象形图、条形图表现数据的方式。(利用投影展示)

3、分析数据

问:他们都把数据表示清楚了吗?那种表示更清楚?(小组进行讨论)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请说明理由 通过对比,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一是条形图与象形图进行对比,条形图可一眼看出数据的大小。二是条形图与统计表进行对比,条形图表示数据更直观。

三是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与统计表中的数据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4、小结:像这样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会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搜集的数据,并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

5、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及特点:(设计意图: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

图的结构特点,为以后不在统计方格纸上作图作准备。)

进一步观察,除了表示数据的条形外,从图中还能看到什么? 引导学生有序观察:

(1)统计方格纸上画出的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即横轴与纵轴。(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这里应注明统计的项目名称。

(3)在纵轴上,一个代表一个单位表示数量。

(4)条形统计图一般是有标题、制图日起、单位名称、条形、横轴、纵轴等组成的。

(5)、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方便比较分析。

(三)、归纳梳理、系统整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个系统完整的认识,从而发现在已有的知识上自己的心得,获得成就感,促进学习。)

(四)、知识升华:

1、导学案上的习题。(正字法)

2、试着完成ppt上的习题,展示评价。(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3、95页的做一做,统计本班同学的出生月份。(让同学们经历)

(五)、能力提升:

3.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例3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表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2.经历由1格表示1个单位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过程,并能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解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体验确定1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合适,渗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

教学重点:

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合适的数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小红、小芳、小奇他们喜欢踢毽子,瞧,这是他们一年级时踢毽的成绩。(出示统计表)

2.小红跳了多少?小方小齐呢?为了让他们的成绩更清楚直观,老师把他制成了一个统计图。大家仔细看。(课件演示整个统计图的生成过程)

3.谁来告诉老师,在这个统计图里,1格表示的是多少下?

学生:1下。

教师:也就是1格表示1个单位。(板书:1格表示1个单位)

4.为什么纵轴上要分12格?

学生:因为最大的数据是12个。

根据最大数据来确定纵轴上分多少格,你说得真好!

二、引起冲突,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现在,这三个小朋友已经上四年级了,我们来看看他们现在的踢毽成绩(课件演示前面的.部分。)

2.把它们现在的成绩也画成统计图!如果1格表示1下,纵轴上至少需要分多少格?学生齐答:120格。

3.好,请同学们在卡片上试着分一分。

学生尝试。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提醒:“在分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感受?

学生1:120格太多了,画不完。

学生2:分得太细,密密麻麻。

学生3:纵轴上的数据看不清楚。

学生4:太浪费时间!

4.正如同学们刚才所说,在纵轴上分120格,要么画不下,就算是画下了……也是密密麻麻的,看不清楚,还浪费时间!

5.那怎么办?

学生:可以1格表示10下。

6.你为什么会想到用1格来表示”10下“呢?

学生:我看到这些数据都是整十整百的。

7.你真聪明,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了1格表示10下。如果1格表示10下,在纵轴上至少需要分多少格?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分一下。那纵轴的数据怎么标呢?谁来指着大屏幕说一说。注意,数据应该对准刻度来写。

那怎样用直条来表示他们的成绩,应该怎样画?

8.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今天学的这个统计图和我们以前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在小组里议一议。

学生1:以前,我们是用1格表示1个单位,今天,我们是用1格表示10个单位。师:以前统计的数据很小,可以用表示1个单位。今天的数据比较大,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很麻烦,所以要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板书:1格表示多个单位)

9.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例2

1.同学们真是厉害,把这么麻烦的事情变得如此简单,下面我们去参观一个”苹果园"!这是苹果园最近几年的苹果产量统计表。我们来把他制作成一个产量条形统计图,观察这些数据,

2.(课件出示上未完成的统计图)在这个图里,1格表示1千克、10千克合适吗?

3.那这些为什么不合适?学生:画不下。教师:你怎么知道画不下?

学生:……(可上台来指着课件说)

4.你认为: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适?

5.打开课本,自己试着在书上完成统计图。

6.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统计图。

重点处理7500 7.这是我们某小学三位同学制的统计图,如果要从这三幅图中选择一幅图来宣传苹果园,你会选哪幅统计图?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

学生1:我选择图一,因为他画起来好画些。

学生2:我也选择图一,因为他看上去要清楚一些。

学生3:图一要美观一些。

1格表示 kg时,重点处理7500的直条。把6000~8000这一格平均分成4份,取3份就可以了。

1格表示3000 kg时,重点处理4000的直条。把3000~6000这一格平均分成3份,取13处就是4000。相同的道理,我们可以找到5000。8000是把6000~9000这一格平均分成3份,从6000往上数两份就是8000。

8.看来,要想画出合适的统计图,我们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合理地选择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那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个统计图来预测一下的柑橘产量会怎么样?

学生1:我想到20产量还会增加!我看到前面几年的产量都是一年比一年多。

学生2:我觉得会下降。今年高温干旱,柑桔会减产。

教师:你真了不起,还能够结合实际来分析问题。

三、应用知识,练习巩固

1.游戏:大家来找茬

2.动动手

你能在这个图里,把每年的粮食产量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自己在卡片上完成统计图。

制完的同学看看和老师的一样吗?

四、总结

4.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例3教案 篇四

学校

河口一小

班级

四(8)班

备课人

学习目标

1.认识量角工具——量角器,知道角的计量单位。

2.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重难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课前预习

预习课本第40、41页,并画出重要句子。

课型

新授课

导学流程

导学步骤

具体内容

复备栏

1、导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老师创设∠1和∠2的争吵从而引出课题

2、学

检查预习,回答下列问题。

(1)度量角的工具是(),它是

()形,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

。记作

。10等份是(),120等份是()。

3、展

合作探究,小组汇报,学生评价

1.怎样用量角器量出你所画出的角的度数?

a.完成课本第41页量角的步骤1和步骤2。

b.在自己的课练本上任意画一个角,再量出它的度数,在小组内交流你是如何测量角的度数的。

2.完成课本第41页“做一做”第1题,小组说说你是怎么看量角器上的刻度的。

看刻度时,0度刻度线向左,就看()圈的刻度数;0度刻度线向右,就看()圈的刻度数。

4、讲

请一个学生量出黑板上角的度数,并说出量角的步骤。(老师给予补充、评价)

5、练

1.完成课本第41页“做一做”第2题,再观察,把你的发现与小组同学交流。

(1)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没有关系。

(2)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角叉开得越大,角就越();角叉开得越小,角就越();

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全体学生完成)

1.角的计量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2.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

(1)量角器的()和角的()重合;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角()重合。

(2)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着刻度几,这个角就是几度。

3.角的大小与()无关,与两条边()有关。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量角工具——量角器

角的计量单位——度(°)

课后反思:

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直线、射线、线段和角以及学习角的度量和画角。本节课的内容很多,而且大多是很抽象地概念,因此在讲解直线、射线、和线段时,重点要对这三种线的特征进行正确的区分,了解每种线各自的特点,如: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还要了解到,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要让学生能正确的画出直线、线段、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经过一点可以画几条射线等。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画,看一看能画多少条。

我觉得在教学时还应该注意在概念教学上尤其要注意语言上的严谨和科学,使学生也养成这种习惯在学习什么是角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判断,角是由一点引出两条线段所组成的图形。一定要注意强调是两条射线。在讲角的大小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角度一样但边的长短不同的两个角,使学生充分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所叉开的大小有关。学生们的印象会非常深刻。量角的大小是学生们的一个难点,也是今后画角的一个重点,要让学生学会量角,反复实践测量。在量角时,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对准0刻度线,有的学生不会读数,尤其是在30度和40度之间的刻度,学生比较容易读错。还有就是量角器的刻度读反.为了让学生掌握量角器量角与画角的技巧,我觉得关键是让他们懂得以下操作的要领: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2)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4)注意:与零刻度线重合的一条边指向哪个圈的0°,就读那个圈的刻度。

以前的教材比较重视概念的教学,有现成的总结性概念,而现在的新教材却给省略了。上面的要领,我觉得还是帮助学生总结一下比较好。

我利用多媒体,图上的量角器放得很大,角很清晰,边看边想,加深认识和理解,效果还不错。

由点

线

角的意义

角的度量

角的分类

角的画法

5.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例3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教科书68——71页信息窗3:除数是两位数试商的除法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四舍”和“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2、经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3、养成认真计算并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四舍”和“五入”的试商方法,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教学构想:

经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复习旧知。

1、估一估。

80÷21≈

120÷38≈

360÷62≈

420÷67≈

2、算一算。

288÷72= 324÷38= 416÷32= 72288 38324 32416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

出示情境图:同学们摘水果,我们去看看吧。

2、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提出问题。

(1)平均每个同学摘了多少筐?

(2)平均每个家长摘了多少筐?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1)平均每个同学摘了多少筐?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你会列出算式吗?

思考:(1)126÷18的商是()位数。

(2)把除数18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3)商应该写在什么位上?商6小了,怎么办?

(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再推选代表班内交流)

2、解决问题(2)平均每个家长摘了多少筐?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你会列出算式吗?

思考:

(1)638÷22的商是()位数。

(2)把除数22看作()来试商。

(3)商3大了,怎么办?

(4)自己试着验算一下。

四、班级展示

针对小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是什么?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吗?

五、梳理拓展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达标检测

1、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分别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

23161 78822 87512 32278

2、计算并验算。

128÷32=

386÷48=

760÷19=

757÷43=

6.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例3教案 篇六

第九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3课时 图形王国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2页.教学目标:

1、复习学习过的容量单位: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2、能观察由此来看个正方体拼成的图形,并用平面图形表示出来;

3、知道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地测量角的度数.教学重难点:

角度数的测量与画角

教学准备:

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升和毫升

1、我们学习过表示容量的单位有哪些?升和毫升之间的有什么样的关系?

2、完成P102页第12题和13题.3、指名汇报交流.二、复习观察物体

1、我们已经学习过从哪几个位置观察物体?

2、完成第14题.三、复习角的有关知识

1、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哪几种角?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互相平行的直线有什么特点?

2、完成P102页第15题

把一条线段延长,表示射线;另一条线段延长,表示直线.线段、射线和直线各有什么特点?

归结小结:共同点:都是直的

不同点:直线没有端点 射线一个端点 线段两个端点

3、P102页第16题

下面各是什么角?哪几个角的度数可以直接说出来?其余的角你能用量角器量一量吗?

用量角器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教案学案

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4、P102页第17题

你会用量角器量角了,那你会画角吗?

(1)画一个70度的角.(2)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什么叫垂线,什么叫平行线?画出的两条直线有什么关系?

四、课堂总结:

今天复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共同点:都是直的不同点:直线没有端点

射线一个端点

线段两个端点 教后反思:

7.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例3教案 篇七

第三单元

乘法

第二课时

有多少名观众

教学内容:

课文第 33-34 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位数第六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难点: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质疑探讨.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张报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实物投影呈现图片.(图片可以是课文主题图,也可以自选)

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教师:你能算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

教案学案

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数据.(3)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 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 肯定.学生 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约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学生 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 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

学生 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约是2000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 尝试成功的喜悦.三、精彩展示(1)课件呈现:

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 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2)理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引导提问:

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

③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

从而板书:12×6×28或72×28(3)估算算式结果.一般情况下,学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即:70×30=2100(4)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

十、整百 的数,方便计算.四、巩固练习

1、完成34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然后全班交流.2、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 5题.题中要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

教案学案

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 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板书设计:

有多少名观众

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教学反思:

能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进行估算,要不断总结自己估计的方法,并能与同学交流合作.会灵活地估计生活中的一些数据,养成良好的探索意识.教案学案

8.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例3教案 篇八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65页的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通过实践,学生更进一步的整理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发现问题,从而决定用什么统计图来描述这些数据。

教学重点

从统计表里收集信息,并能用这些信息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信息绘制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实践活动

统计学生的身高,为学习统计提供了很好的数据资源。在测量身高的活动可以贯 穿整个小学学习阶段,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要有所不同。

本次测量身高,旨在学生把每年测量身高的数据保留下来,养成保存资料的习惯。这个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运用学习的复式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1.课前布置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首先指导学生将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汇总,完成统计表。教材提供了一个身高段的划分,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身高段。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以及统计图的特点,选择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你选择什么统计图来表示?)

3.教师鼓励学生结合汇总后的数据和统计图发现信息,比较男女生身高分布的不同。让学生主动去探讨。让学生进行比较,从数据中比较信息。

4.让学生看书中提供的图片,以直观的形式表示各身高段学生的人数。喜欢学生将自己班级与这个班的身向的颁进行比较,还可以分析从总体上看哪个班的身高一些。如果学生感兴趣的话,老师也可以把自己班同学的身高拍成照片。

5.使学生体会到数据统计的作用,学生的回答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二、巩固练习,复习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与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你的收获吧。

--1--教学后记: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就身高的问题中,进一步整理和学习统计的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逐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发现最佳的统计方法

上一篇:高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资料:消费者购买决策每日一练(3月21日)下一篇:精选国庆节客户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