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育

2024-09-19

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育(精选9篇)

1.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育 篇一

【摘要】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就业态势良好,一些工作岗位(特别是汽车维修岗位)会出现用工供不应求的现象。但是一部分学生的职业道德状况却与社会及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特别是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及就业后会出现种种怪相。本文通过调研得出汽车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现状很有必要,为专业课程的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职业道德;中职学校;就业巩固率;职业理想

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限于丹东地区八家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公立和私立中职学校,在校生约1600余人。从中选取了3家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总计发放了350份职业道德调查问卷,其中总计回收问卷343份,回收率98%,有效问卷340份,回收有效率99.13%。通过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了当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发现了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得出中职学校必须通过丰富教育教学手段,拓展教育途径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结论。

2.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

通过对回收的340份有效问卷的整理和分析及与部分教师和学生座谈,我们课题组成员认为目前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相关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方面:

2.1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2.1.1中职汽修专业学生职业理想模糊

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部分学生的职业理想不明确,在工作中不能较好地爱岗就业。针对中职学生的问卷中有一题目问道:“您读汽修专业是因为”,结果有37.35%的学生是因为自己对该专业感兴趣,有10.41%的学生是因为“同学、老师推荐”,有23.06%的学生是因为“父母的选择”。通过这一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初中毕业时,并不是真正喜欢而选择了汽修专业,这又从何谈起职业理想呢?职业理想的模糊,就业的迷茫,这势必导致中职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对待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想干等等。职业态度就是我们劳动的态度,它能够反映出我们在工作过程中的一种客观状态,也能够反映出我们在工作过程中的主观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做好本职工作的保证,也是胜任工作基础。我们从事职业活动,既是对社会承担职责和义务,又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可见,职业道德不仅在职业人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2.1.2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就业准备不足,就业巩固率偏低

在问卷中问到“选择职业时,您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时,有20.28%的人选择“无所谓,能找到工作就行”,而问到“如果将要择业,您将会偏向去哪里得到指导”时,有43.30%的人选择“听从父母的”。从这两组数据看出,学生就业盲从,准备明显不足。通过调查,目前丹东市汽车维修行业企业用工缺口很大,汽修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基本上能实现100%就业,但是通过走访企业调查,一两年后从事汽修的只占50%左右,其余那些学生都从事类似服务员或自主创业等其他行业了。原因就是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就业自信心和吃苦耐劳方面的教育,学生入校时选择专业盲从以及对自身的职业生涯缺少完整的规划。

2.1.3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对自己定位不足,职业期待偏高

a薪酬待遇

学生对于岗位月薪的预期分别是不低于500元的占30.77%,不低于700元的占38.46%,不低于1000元的占17.31%,不低于1500元占13.46%。通过调查,从现在的大环境看,汽车维修行业的起步工资明显低于其他行业,这就要求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向汽车专业的学生经常渗透职业思想,3至5年内对薪酬方面不要存在太高的期待,但是从行业的前景看要优于其他行业。

b工作地点及环境

通过问卷调查,有70%的学生希望到外地(如大连、沈阳、天津等大城市)就业,有20%的学生选择如果条件合适可以选择本地就业,只有10%的学生选择在丹东或者凤城就业。在对待将来就业时可能出现的不如人意的工作条件时,从学生的回答来看他们还是有吃苦的准备,毕竟汽修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经常跟机油、汽油等打交道。

c岗位类型

从汽车修理行业来看,各个岗位技术含量都比较高。通过调查,学生在选择岗位上大部分还是考虑安全性方面,如在调查中65%的学生选择机电维修岗位,20%的学生选择钣金岗位,10%学生选择喷漆岗位,5%的学生选择汽车装饰岗位。原因是喷漆岗位污染较重,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损害。说明大部分学生在岗位的选择还是比较理性的。

d职业理想的期望值偏高

通过调查,中职汽修专业学生的职业理想期望值较高,主要集中分布在汽修管理人员、企业老板这两项上,而想成为本专业技术专家的只占20%,说明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太高,不考虑自身的学识和能力,出现好高骛远的现象。总之,年级与对职业理想的期望呈现同步增长,数据的变化非常清楚的说明了这一点:随着年级增高,渴望成为管理阶层的比例越大,而渴望成为高级技师和行业专家的学生比例则随之逐渐降低。

3.结束语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工作实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中职学校汽车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并进行了分析。总之本文对于解决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长期存在的认知与行为脱节问题、探索适合中职阶段的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金耀宇国内关于青年职业价值观研究述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陈永尧.《金融危机与中职教学的方向》教育科研,2009年1月.[3]唐凯麟蒋乃平主编.《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2007.[4]蒋乃平主编.《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学参考书》,2007.

2.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育 篇二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大, 汽车工业也逐渐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汽车市场也急需大量专业人才, 尤其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型人才严重匮乏, 这一实际需求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调查, 目前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所采用的仍然是独立设置相关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分段进行、教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的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效衔接起来, 进而导致毕业生无法具备与未来岗位相匹配的专业素养, 本专业就业率严重下降。因此,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如何培养出与汽车维修企业需求相对应的人才成为了我国中职院校的共同课题。本文所提出的一体化教学方法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从而能够帮助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实现专业知识能力、动手能力与社会能力的提升。

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中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 传统教学模式的显著特点是独立设置相关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分开进行, 大部分院校都是先安排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之后再安排实训。在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课堂中都占据着主体地位,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 “教”与“学”这两个环节严重分离。而不少中职学校的实训教学仅仅流于表面, 根本无法为之前的理论教学服务。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 学生文化基础差, 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据调查, 不少中职学校的学生都存在文化基础薄弱、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缺乏的问题, 厌学、上课走神、玩手机、睡觉等现象层出不穷, 教师花费了相当一部分精力用于管理课堂纪律, 因此教学效率极其低下。

1.2 学生对理论教学不感兴趣

大部分学生都表示与空洞乏味的理论知识相比, 他们对生动有趣的实训教学更加感兴趣, 但由于专业理论知识缺乏的原因, 学生往往只能进行模仿性的实训操作, 系统技能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1.3 专业实训教学设备严重不足

中职院校存在专业实训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的问题, 而这一问题也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看得多做得少的现象。有限的教学时间与设备无法让每位学生都在课堂上动手进行实践, 长此以往,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而降低, 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也难以得到充足的培养。

1.4 分段进行的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是分段进行的, 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各负其责, 二者之间缺乏一定的协调性,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三方面的内容也难以实现有机结合, 这对于中职学校培养精良的师资队伍是大大不利的。

2 一体化教学的含义

有利于教学资源重新整合的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在整理融贯教学环节的基础上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 进而再将教学计划与大纲单独制定出来。一体化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前文提及的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严重脱节的问题, 理论课与实训课之间的知识重复问题也能够借助一体化教学模式得到有效减少。此外, 一体化教学对于教学直观性的增强、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教学质量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等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3 一体化教学的探索

我们可依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特点与汽车的各个组成部分将其课程内容划分为四大教学项目, 即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车身。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教师还需将以上四大教学项目细分为若干个教学情境, 并为不同的教学情境安排若干个学习任务。在不同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的指导下, 学生需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操作的全部教学内容。为了真正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需做到以下几点:

3.1 具备一体化教学的教师积极

教师在整个教育环节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职学校要想实现一体化教学任务, 首先必须要配备一名具有丰富专业理论知识的主讲教师与两名集理论知识和实训指导为一身的实训指导师, 主讲教师与实训指导师二者缺一不可, 如此才能保证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有机结合。

3.2 具备一体化教学的教室

中职学校要想帮助学生切实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需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安排在同一个场所, 即修建专一的一体化教室。在一体化教室中, 除了要把理论教学场所和实训室结合起来, 还要配备一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与实训设备以提高教学质量。

3.3 具备一体化教学的教材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 中职学校需使用或编写一本既能够满足理论教学需求又能够满足实训教学需求的教材。为了有效防止教学环节的脱节, 教材需将企业用人标准糅合进去, 将汽车构造、检测与维修这三大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4 一体化教学推行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

4.1 师资问题

一体化教学对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专业能力提出来更多更高的要求, 如何打造一批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为一身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已然成为了中职学校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关键点。

4.2 就业问题

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各大学校的重点关注内容, 对于目前越来越紧张的就业趋势, 中职学校需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的原则, 并根据本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进行调整与修改。

4.3 设备问题

实施一体化教学需要为教师和学生配备一定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设备, 同时还要设立学生实训操作所需的场地。不少中职学校由于领导不重视、资金不到位等原因没有妥善解决这一问题, 在推行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应当对此加以关注。

4.4 教材问题

教材问题已经成为了目前中职学校汽车与维修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重难点之一, 因此, 教育部及中职院校需尽快组织域内学者专家进行教材编写, 在编写过程中需注重教材的实用性, 并注意与“一体化”教学的适应。教师借助教材来合理安排教学进程, 并在本专业本班级学生的实际需求下开展教学。中职学校也可以适当鼓励本校的教师自己来进行教材或教学方案的编写。通过亲自编写, 教师会对教学内容更加熟悉, 实际教学需求将会得到切实的满足, 这对教师正式展开“一体化”教学也是大大有利的。

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教改工程, “一体化”教学模式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 其复杂的过程决定了中职学校无法凭借少数几个教师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一项工作。因此, 中职学校领导需对这一教改模式表示重视与支持, 学校各科教师也需对其表示理解。同时, 学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开发、实训学习等部门需展开通力协作, 共同努力促进“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5 结束语

目前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存在不少问题, 而本文所提出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 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值得我国各大中职学校全面推行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范小勇.浅析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J].亚太教育, 2015, 15:120.

3.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改革探析 篇三

关键词:汽车维修 改革 教学模式 校企联合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汽车工业发展也十分迅猛。截止2012年6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14亿辆,而我们河南省汽车驾驶员数量已超过千万,而且日益火爆的汽车销售市场预示着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加。同时,汽车工艺技术也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大量高新技术应用在汽车制造业上,使汽车不仅是日常代步工具,更是高科技集成品,现代汽车已发展成为集计算机技术、光电传输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技术为一体的高科技载体,其动力性、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正逐步进入智能化控制阶段。在其华丽外衣的背后,则是更多的汽车需要日常维护、保养,享受优良的售后服务。正如中国医患关系处于“卖方市场”一样,汽车维修服务也正步入“卖方市场”,大量汽车需要“求医问药”,而这离不开“汽车医生”的“望、闻、问、切”。这种专业人才就需要大量中職学校的培养和输送,这给我们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适应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汽车维修专业的培养也应与市场挂钩,走改革之路,才会更有竞争力和生命力。

一、汽车维修专业改革的背景

1.汽车维修市场发展现状

随着老百姓汽车购买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汽车维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就造成了专业维修人员的匮乏,因而企业招录人员的门槛降低,素质参差不齐,不仅给汽车维修企业的发展造成瓶颈,也给客户带来了隐患。

目前许多汽修人员是以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培养的,大部分从业人员只有实践经验,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空间非常小。对于类型繁多的车型和层出不穷的汽车新技术,能接订单的企业凤毛麟角。

2.中职学生的教育现状

中职学生沐浴在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指导方针政策下,享受着良好的教育资源及环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入校门槛降低,学校取消了录取分数线,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目的性不强。许多学生选择汽车维修专业是由于它美好的就业前景、广阔的就业市场,另外自认为修车这门技术易学,理论知识学的少,动手操作机会多。

3.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现状

我校是市属唯一一所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是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在近几年开设的新专业,专业定位是培养中等专业水平的汽修人才。但由于硬件和软件配备的限制,该专业发展速度缓慢,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1)硬件设施落后

汽车维修专业人员是非常注重实践训练的专业,但因为该专业建设时间短、场地不足,该专业的实习教学一直从属于机械专业实习教学。校内实习时,十几名学生练习一台车,学生参与时间短、车型单一、视野窄,很难达到教学要求。教学形式、教具类型单调,大部分时间教师凭借一根粉笔、一块黑板就上完了一节课,教学效果不佳。

(2)软件储备不足

与专业相关的专业教师欠缺。许多教师是机械专业跨行从教的,虽然汽修与机械专业关联性较强,但汽修的知识面更宽、涉及技术学科更多,专业特色突出。这使得一些教师感到备课难度大,理论课易教、实践课难上。由于教师年龄轻,都是大学毕业即入校从教,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积累。关于专业实习,他们只能遵照教材讲解,不能灵活运用,使教学缺乏实践性,有些教学内容已不适应现今汽车发展的需求。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我认为汽车维修专业必须与时俱进,走科学发展之路,创出新面貌。

二、汽车维修专业的改革措施

1.转变教育理念和办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

职业学校是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只有适应市场需求,学校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所以,学校要及时了解社会,熟悉就业信息,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学校要开门办教育,打破传统办学思路,尤其是汽车制造技术更新快、其对应的汽车维修技术也应水涨船高。如果我们不去了解社会,一味的啃书本,讲理论,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都是过气的,没有太多的应用价值。学校要创造有利条件,让教师和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参与校际交流,尤其是与汽修专业发展较好学校的交流沟通,扬长避短,促进专业发展。

2.改革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技术在革新,我们的教学理念也要与时俱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及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相反它成为教师的绊脚石。因此,对于专业课要加大实习力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现模块式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学校要加大实习场地建设,有条件的将理论专业课适时的转向实习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目的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展示各种动画、影像资料,或鼓励学生通过校内网获取各种汽车资料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劲头,发自内心地去学习。

(1)采用模块化教学

借鉴德国职教先进的教学经验,实行学生分组、教师负责制,每次教学设置一个教学主题,先理论讲解,然后实践指导,现学现用,非常有实效性。由于学习目的明确,教学内容突出,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参与课堂的意识大大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比如我将汽车维修专业课按模块可分为:发动机机械模块、制动系统模块、汽车电子电器模块、机械基础模块……等等,每个模块我又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将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技能要求、评价方法等都作了详细说明,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学生学习有备而来。

(2)理实一体化教学

增大实习课的比重,适时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实习课准备时间长、管理难度大、投入成本高、教学效果差,这些成为讲授实习课弊病。既便如此,我认为要想改革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面貌,就必须做好实习工作。就我们学校而言,可将实习分为短期和长期。短期在学校场地进行,实现“短、平、快”,与模块式教学相结合,针对每一实习课题,现场训练。长期实习主要是开拓学生学习视野,将他们送往专业汽修店,丰富所学内容,实现“多看、多听、多练”。

nlc202309011958

3.“引进来、走出去”,开阔视野,适应社会形势

要改革,就要破除旧模式,摒弃旧思想,善于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从思想源头彻底改变。中职学校要长远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引进来”是根据学校教育计划,可以邀请企业优秀技术人员来校讲课或培训,将先进的技术知识传授给我们教师,或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聘任其为专业教师指导教学。“走出去”是输送学生进入汽修企业实习,顶岗工作,即锻炼了技能,又积累了社会经验,为毕业后的就业铺平了道路。建立更合理的专业课程,有专长的老师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编写校本教材,强化教学重点,以适合学生学习。例如现代汽车应用的计算机控制及网络技术、传感器反馈调节系统、电子技术的应用比重增加,原来的教材在这些方面涉及较少,教师可及时调整所选教材,补充新知识,舍弃过时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毕业时更具竞争力,择业面更宽。

4.大力培养师资队伍,增强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中职学校的生命是教师,有一支专业素质强的教师队伍就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我们一直致力于“复合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汽修专业教师更是“全能型”教师。他们不仅需要具备多门学科知识,还要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更要不断猎取新知识,学习新技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潜心钻研,褪去学习上的浮躁,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工作,不仅拥有“双师型”教师的证书和称谓,而且成为实力派教师。学校多鼓励专业教师同学生一起进入企业工作实习,实现校企联合的多渠道合作,最大程度实现双方价值,获得双赢。总而言之,只有汽修专业教师不断进取、提升自我,才会造就出自信、具有竞争力的学生。高质量的学生是学校的一张名片,它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即为招生工作做好了铺垫,又为就业开辟了新渠道。

5.致力于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心智成熟的技能人才

现代汽修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小的维修店由于自身技术能力的限制,管理不到位,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渐渐形成恶性循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他们在维修质量上降低了标准。因此,中职学校要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包括思想道德、技能知识、法律知识和安全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走出校门的时候,成为一名思想过硬、技术过硬的合格人才,成为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

党的十八大刚刚胜利闭幕,提出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我国经济建设将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汽车维修专业的发展也将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只有遵循市场规律,顺应社会需求,恰当改革,不断创新,汽车维修专业就能越来越壮大,最终成为我们学校的拳头专业。

参考文献:

[1]《模块化教学在汽修专业中的应用》——黄泽锋著.

[2]《双元制下汽修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探析》——2009年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3]《职业道德与法律》——主编:朱力宇,張伟.高等教育出版社.

4.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育 篇四

一、当前我国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1.当前我国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低下

众所周知,在高考持续几年扩招后,中职教育跌入低谷,生源严重不足,中职学校招生也就不考试了,只需年龄在14周岁以上就可入学,这就导致中职生源质量明显下降。

2.当前我国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从中职会计类毕业生历年的就业单位和就业岗位看,中职会计类毕业生首次就业去向主要为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会计业务量少,业务处理相对简单。就业岗位主要为出纳、材料会计、辅助会计等,这些岗位突出动手能力,但对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业务处理能力要求较低。

3.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

对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他们与财经类高校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然而,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响着职业中专教育,这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表现得很明显。尽管职业中专学校会计教师已认识到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还存在着对会计实践性教学这样那样的片面性理解,致使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存在较大的缺陷。

4.教学环节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课和实习课课时比例失调

从中职会计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我们可以看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要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具体会计岗位能力的培养,以社会需要和会计岗位必备的业务技能为基础,实行项目实训,突出实训的实践性、实用性。这就要求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可由于理论课占用了80%的课时,致使实习、实训课无法保质保量完成。

5.实践教学环境差

会计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目前,大多数职业中专学校都配有会计专业模拟实验室,以供学生会计实验、实习需要。但是,就实验室的配置情况来看,远未达到仿真要求。由于实验经费短缺,实验室软、硬件滞后于当前的实际情况,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无法保证实验需求,有的院校甚至完全是手工实验操作,其实验能力、效果可想而知。

6.师资水平跟不上

按照国家对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规定,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在生产一线工作五年以上,经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合格,方可任职。可现实是:大部分会计专业老师,是从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直接分配到中职学校任教,理论和实习课一肩挑。大多数职业中专学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由于没有财会实际工作经历,对相关知素质教育论文http:///quality/识的理解仅限于书本,教学时,难免是空对空。还有少数教师是从其它专业转向而来,以前学的是其它专业,后通过函授取得了会计专业本科文凭,转而从事会计专业教学。须知:由于成人教育的特点,取得学历比较容易,但要真正掌握专业知识实属不易。以这样的师资去完成理论和实习教学任务,效果可想而知。

二、中专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对策

面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目前的状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们的应对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面对中职学校质量低下的初中毕业生,他们没有什么生产生活和社会经验,对于较多的会计专业理论肯定会感到晦涩难解,因此,对会计知识的学习不会有多大兴趣,他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学好会计专业课程,必须先要让学生对它感兴趣。比如:我在讲会计的概念的时候,不是先说书上的概念,而是让学生知道

在《孟子正义》中的这句话——“零星之算为计,总合之算为会”,告诉学生会和计都是算,但我们没有把会计叫做算算的原因,是因为这两个算是两种不同的算法。之后,逐步引入会计的完整概念,做到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知识剧增,学校的学习只能选取最基本的知识,解决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而要适应甚至领导快速发展的社会的脚步,仅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回顾我们实际用到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是我们走出校门以后通过自学得来的。所以,作为老师不仅要讲授课本知识,还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2.更新教学理念,理论与实践并重

理论可用来指导实践,同时又可以为学生今后考会计职称,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能从事基础会计工作的操作型、应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时我们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也要重视实践教学,学以致用,并能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根据中职会计专业就业多的岗位如出纳、材料会计、辅助会计等,可专门设置相关的岗位实训操作,让学生在实训的操作中更好地掌握各岗位的要领,便于以后能迅速适应并胜任各岗位。

3.优化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

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就业服务的教育,但现行会计专业教材是根据会计制度及行业共性编写而成的,这类教材具有普遍性而缺少用人单位所具有的特殊性,课程教学中忽视了地方经济特色对会计的影响,造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会计实务处理能力不满意,就业竞争力下降。为此,我建议应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针对现代企业中出现的新岗位和原有岗位的数量、质量及规格要求,以会计专业发展和从业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的发展实际,及时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具有职教特色的会计专业教材,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和实践性,增强学生适应岗位群的能力。

大家知道,会计法第38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财政部2005年3月1日新公布实施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以下统称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第三条规定:“各单位不得任用(聘用)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不得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或评审、会计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不得申请取得会计人员荣誉证书。”这些规定就意味着“双证”,即“学历证书”和“会幼儿教育论文http:///child/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走上财会工作岗位的“敲门砖”,无“双证”即自动放弃财会工作相应的工作岗位。同时,《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因此,为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和能力,必须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双证”的教学与培训工作。我校自开设会计专业以来,即把“双证”教育纳入会计专业的教学与培训,并使大部分的毕业学生取得了教育部门颁发的学历证书和财政部门颁发的“财会电算化合格”证书、“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为他们一毕业即到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改善实践教学环境,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进来

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纯理论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改革。作为专业课教师,要把理论联系实际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不能搞满堂灌,应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1)研讨型教学。在教学中不搞满堂灌,留出一定时间,列出几个今后会计工作中将会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研究解决办法。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遇到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关键点在哪里?然后每个组派一个代表上讲台发言,道

出各自的解决办法,最后由老师总结,评出最优解决方案。由于学生充分参与,各抒己见,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讨论的又是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使教学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2)建立并完善会计模拟实验室:建立现代化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定期进行会计专业实验。积极和企事业单位取得联系,请财务工作人员到学校就有关课题进行示范性讲解,学生通过模拟一系列真实的会计工作,深化了课堂所学知识,对会计工作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知道今后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提前感受了今后工作的氛围,学习积极性高涨,避免了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脱节,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个人智能和业务工作潜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中的方法。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同时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用会计教学软件将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过程演示出来,与教师的讲授相配合,使学生全面掌握了会计核算程序。

5.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会计专业教师既要通理论,又要具备丰富的财会工作经验。为此,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实践指导教师的理论进修和对专业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力度,使教师首先掌握财务管理软件的操作及应用,并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证,实现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从而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师资难题,具体表现在:(1)向外聘请在职会计专业人员为客座教授:向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担任客座教授,兼职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对在论文发表校教师进行培训与指导;(2)为本校教师培训或进修提供平台,为提高本校会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按计划、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会计专业教师读研或到国内外高校学习进修,以提高会计教师实践教学和理论研究水平,根据需要脱产或利用假期选送会计教师下派到业务部门、企业进行专业培训或顶岗锻炼,到第一线去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3)教师要适应社会,必须调整好知识结构和专业视野,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会计的时效性强,不论是从核算方法上还是从内容上专业教师都应与时俱进,随时了解和掌握会计相关政策法规的动态,努力扩展自己的专业视野,完善自我,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5.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育 篇五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对中职学校的老师在培养幼师方面也带来了挑战。本文在分析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基础上,提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途径,并指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办法。

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是相当薄弱的

大多中职学生都是普通高中落榜进入中职学校的。他们文化课成绩极差,有的学生汉语都不会,更别说英语。有个别学生甚至英语中考成绩是个位数。虽然中职学校的教师们也都知道这一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注意不到这一点。于是他们常常会不顾实际地用相对过难的内容去给他们讲课,导致他们进入“不懂不学、不学不会、不会就厌学”的恶性循环之中。

(二)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和动机与普高学生很不相同

大部分普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为进一步的学习英语打下基础,也就是说,他们是为高考和今后深造服务的。因而,大部分普高学生对待自己的英语学习有一种义务感、紧迫感、责任感。他们的英语学习相对而言就会有自觉性和主动性。而大部分中职学生则不同,他们不是为今后的学习而学习的,他们完全是冲着一个饭碗而来的,他们对英语的学习是以是否对这个饭碗有用衡量的,他们学英语就是他们自己对英语兴趣的需要。因此激发他们的兴趣就十分重要。

二、激发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必要性

面对当前职业中专英语教学的现状,为了提高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促进中职英语教学的发展。对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据学生反映,英语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于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虽然学生自己知道读学前教育专业,学好英语对他们来说很重要。还有的同学甚至说“我就不喜欢学习英语”听到这样的话,可以看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状况,但是我们相信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空间和可能性。所以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

三、激发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方法

(一)充分利用电教多媒体,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英语教学尽量用故事、动画放出来

从教学方式上看,教师应该创设情境,积极应用现代多媒体等高科技设备教学和多种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具体的图像、声音、动画的方式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它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它绘声绘色地体现了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当然喜欢听、喜欢看。另外,多媒体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能帮助教师创设语言环境,对于英语语言教学非常有用处。采用这种手段教学,学生会很容易进入状态,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充分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动机。我校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和提问教学法等)就使得枯燥无味的课堂生动活泼起来,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至于对所学内容加深印象。老师在课堂中必须向学生阐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及英语应用能力在今后就业、工作岗位上具有的优势,让学生潜意识产生要强烈学好英语的意愿,明确学习目的。老师通过向学生阐述目前良好的就业形势,我国推行的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及上班后的待遇和福利,讲述我校幼师毕业后成功就业的案例,以及到国外发展的成功事例和失败的教训,解释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对今后工作的重要性。

(二)以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实践永远是兴趣的好导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也要在学习实践中进行。只有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本身的交际功能,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中职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老师在教学时要创设互动情景,以“现场直播”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情景。老师在课堂上可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一组由2 名学生组成,分别扮演老师和学生,表演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如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xxx”“How old are you”?“I am five years old”,(你叫什么名字?我叫xxx,你几岁了?我五岁了)。通过努力创设真实的现场情景教学,一方面让学生从静态的听课状态转变成动态的互动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另一方面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四、总结

6.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育 篇六

摘要:中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强调理论够用、实践为重,面向市场,努力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此,职业技术学校应综合考虑自身条件,最大化的利用实训场地进行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培养实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践教学;“双师型”教师;改革

一、引言

中职教育是为社会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最适宜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而实践教学往往成为制约培养实用型人才、制约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发展的瓶颈,为了培养实用型人才,很多学校纷纷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进行了大刀霍斧的改革,以满足汽车维修企业、4S店的人才需求,然而,由于我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办学年限都较短,还处于创办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地方,不少学校的办学模式都是沿用本专业最传统的教学模式----“板书教学”,即使是实践教学,也是老师说得多,学生做得少,“放羊式”教学还占主流,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还有待研究。

二、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现代汽车制造业蓬勃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汽车维修等服务业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目前的职业教育存在与市场脱轨问题,不能满足汽车服务业的岗位需求。而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适应岗位要求的实用型人才。目前我市各个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三段式教学,即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种模式适合高等院校学生和有极大学习热情的学生,但不适应“中职”学生的教学。

1、市场导向不明确,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毕业以后干什么,无具体计划。因而采用传统式和探索式教学,有“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趋势,急功近利,发展方向不明确。

2、人为地将整体汽车进行了抽象地分割,带来人力、物力、财力和场地的浪费,设备使用率降低,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的结合,比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实行包班制,可节省大量时间和场地,避免了“盲人摸象”的后果,且便于管理,整体效果好。

3、学校教学基本上都是模仿性的操作和简单的机械操作,无法使学生学会触类旁通的分析故障的形成和系统性技能。虽然各个学校进行了教学改革采用实车、直观教学法,但中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差,缺乏空间想象力。

4、教学设备落后和不足、教学环境不利于教学和实训,带来了教学的不协调,比如:东边学习再到西边去练习,两头跑带来管理与教学的不便。

三、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由于汽车保有量逐年快速递增,而且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应用,使汽车服务业处于大好的时机,新时代技能人才相当缺乏。调查显示,80%的服务站对中职生的技能不满意、对师资和教学方式更不满意。服务业和市场逐渐细分为如店长、经理、总工程师、营销顾问、汽车保险等。基本上由院校生担任,要求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而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养方向是汽车维修中细分出来的汽车维护(一级、二级)、汽车检测、配件销售、汽车制造业、汽车美容和汽车装饰等岗位。

1、制定面向市场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完善学习器材和环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为主线的强化技能训练。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走出传统模式,化繁为简,营造教学氛围,比如上《汽车概论与文化》可以在汽车模型室进行,教师边讲学生边观看—达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而实训室应该布置成学生喜欢进入的场所,因为喜欢才有兴趣,有兴趣才有动力——也就是说理论学习与实习环境要配套。

3、课程设置与模块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很重要,有了培养目标才有专业课程和技能训练,俗话说“百看不如一练”,因地置疑,建立工位制的实训场所和基地:

⑴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训练室—完成万用表使用,电子元件测试和焊接的练习;

⑵汽车模型挂图室——让新生了解汽车构造和简易原理,为以后的学习培养浓厚的兴趣; ⑶钳工实训室——训练学生测量锉削、锯割、钻孔、刮削、维修工具应用等钳工技能,为维修打下深厚的基础;

⑷汽车构造实训室——完成发动机和底盘的拆装练习,达到熟练掌握其工作原理的目的;

⑸汽车电器实训室——掌握充电系、起动系、点火系、空调结构等的工作原理,维护和保养,了解照明系、信号和仪表等基本电路的连接;

⑹新技术应用(轿车)结构实训室——掌握EFI、ECU、ABS、SRS等的工作原理、控制原理、故障检测和基本维护;

⑺美容、装饰中心——完成漆面护理、内外美容护理、车轮动平衡、座椅升级、车灯增亮、音响升级、汽车防护、保护膜粘贴工艺、地胶换代、汽车装饰、划痕处理、漆面翻新、汽车解码等项目训练; ⑻综合维修实训中心——完成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等综合维护,达到清除隐患、恢复性能的目的,使学生全面掌握维修过程与市场接轨。

四、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项目的落实

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的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它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上岗的实践训练,毕业后能胜任专业岗位的要求,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从职业能力的要求入手分析、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都较强的实践教学体系。

1、全面推行工位式技能练习。实行分组实训,5人一组,提前对组长进行强化训练,反复的达标测试。进行三查(自查、互查、对比查),组与组之间进行竞赛,来营造一个新的实训气氛。采用测评机制,找出其不足之处,利于改进。

2、考核方式多样化。除了维修、操作技能测试来训练学生的成就感,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人为设置一些故障来引导学生排除)。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信心。先进的仪器和器材逐步的投入来让学生看到专业前景,使他们坚信好好学习,一定大有作为。

4、分期、分批让学生进企业“顶岗”来促进个人的项目实训欲望,也为学生零距离就业提供了保障。

五、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的非学科体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制定切合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确定岗位群和岗位能力。汽车行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发展相当迅速,而汽车技术也正在日新月异的更新,EFI发动机、自动变速器、ABS、SRS以及ASR等新技术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此高科技的技术含量,以及维修、检测设备的智能化,传统的“手艺修车”已经过时了,迫切的需要懂现代汽车维修技术、较高计算机水平和掌握英语知识的综合性人才。

因此,本专业定位的岗位群主要是大中小型汽车维修企业的机电一体化维修、工程机械的维修,其次还有汽车美容、汽车钣金喷漆、汽车内饰装饰、汽车音响改装、汽车制造、汽车商务等工作。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汽车简单维修能力、汽车简单检测能力、汽车销售与售后服务能力和汽车商务等相关能力。

2、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和构建。根据目前学生基础普遍都较差、学习兴趣普遍都不高等实际情况,设计“因材施教”为突出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成基本技能培养层、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层、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层等三个不同的层次.。

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包括基本的机修能力、电工维修能力。毕业学生应掌握汽车结构知识和对汽车进行正确、熟练的拆装和调整;其中专业技能指从事汽车维修人员为适应岗位要求,所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包括维修专用工具、量具、检测诊断仪器、维修保养设备的使用,整车拆卸、维修新工艺规范,修理技术标准和相关技术要求、汽车使用性能的检测方法,故障的诊断与排除,认识汽车新技术及工艺等.以培养学生基本的汽车维修能力和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为主;专业综合能力是指从事汽车维修人员解决维修工作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包括现场解决问题能力、技术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对每一阶段的能力培养标准分解为若干单元,以单元的形式融合到课程和实践教学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如汽车发动机拆装与调整应包括活塞连杆组的拆装、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等40个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模块式教学法,将维修实际中常用到的一些拆装、检测、修配、间隙调整等基本技能与教学结合,尽量做到不会出现老师在课堂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学生在学习中理解不了的情况,尽量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真正做到无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之分。

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的保证措施

1、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体系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目的是为了保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培养得以分层次提高,必须通过多次的、反复的实际操作来达到。其途径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形式,它们在能力培养上相互补充,不可缺少。

(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应主要满足学生不同能力的培养,如采用丰田5A-FE发动机进行故障设计和排除、整车电气设备的认识和了解、ABS控制试验台、安全气囊试验台、汽油机点火系统试验台等设备进行训练,让学生在教师的巡视下完成实训,有利于教学组织和管理,避免了教学事故的发生,并可在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反复训练。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得到了各个汽车维修企业和汽车相关企业的认可,为真正实现培养实用型人才,务必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来,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能排除简单故障.这些都是在校内基地里无法实现的。实际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普偏存在着建立基地难、日常管理难和让学生动手难等问题,伴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在推进,汽车维修相关企业都更注重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普遍存在不接受学生实习,即使接受也是被动接受,学生亲自实践和动手的机会很少,导致学生实习的效果不理想。想颠覆这种普遍的现象,最理想的就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既可以作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场所,又提供了真实的实际维修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夯实基础,熟悉基本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拉近了与汽车维修企业距离。像日本的产学合作、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就是很好的典型。

2、师资队伍的建设

职业教育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要跟随实践发展,学生在求学目标、基础知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些特点必须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集普通教师素质和工程师素质于一体的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但是就目前我市的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又到学校,眼高手低的现象非常严重,教师如果动手能力不强、经验和技术不达标,对于构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成为一种阻力,所以,迫切的需要“双师型”教师。

要解决“双师型”教师缺乏的实际问题,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种是通过制定一些硬性规定,比如规定理论教师每工作两年必须要有两个月及以上的时间到企业实习实践,这样既可以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又不至于他们掌握的知识过于陈旧,导致与市场脱轨,对于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有很大的帮助;一种是在教师队伍中必须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具备“双师型”教师称号,这样可以实现以一帮

一、以老带新,慢慢培养和创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3、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融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7.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育 篇七

关键词:汽车专业课程改革,调研论证,项目课程开发,教学试点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 自治区教育厅明确提出课程改革的方向为:在对大类专业相应行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的方法, 遵循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 着眼于学习者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 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 建立适应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学习领域和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群,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一) 对行业重新进行调研论证

通过问卷调查、企业走访、文献调查和网上调查等方法, 对广西南宁市、柳州市及周边地区的汽车市场与后市场情况进行调研, 了解汽车制造企业、汽车维修企业和汽车商贸企业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对现代企业的设备情况、技术力量、产品类型和质量、人才构成情况进行了调研, 并围绕在岗职校生的爱岗敬业、学习精神、知识应用能力、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发展趋势、动手能力、职校生在企业成才的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与企业的人事负责人、企业老总进行了深入交流, 并诚恳听取了企业界对职业教育教学的评价和建议, 为汽车专业专门化方向的课改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1. 调研结果。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 (1) 汽车市场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仍呈上升趋势。随着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正朝气蓬勃的发展, 汽车保有量在不断增长而且势头迅猛, 如图1。2008年末广西汽车保有量约98.4万辆, 而且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 若一辆车一年的基本保养费是1000元, 仅此项广西的市场一年就近10亿元。由于汽车整车销售的利润并不高, 而售后服务可以带来长期收益, 现在各汽车品牌4S店正把售后维修作为核心业务, 仅在广西的4S店, 就有近万名从业人员。按国际算法, 每新增30辆汽车至少需要增加1名汽车服务从业人员计算, 预计广西2009年全年新增汽车近30万辆, 新增汽车服务岗位10000左右, 估算广西一年需要10000名汽车服务人才, 现有从业人员的文化技术素质亟待提高。 (2) 汽车制造企业面向中职毕业生主要岗位及要求。汽车制造企业面向中职毕业生大量需求的人员为汽车制造四大工艺线一线操作人员, 即冲压工、焊接工、油漆工、总装工, 也有部分从事汽车检测与调试、汽车试车、汽车维修等工作, 其中技术要求较高的是焊接工、油漆工, 也是企业大量需求的工种。对上述工种人员的要求:有较强的劳动纪律性和合作精神, 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 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 (3) 汽车维修企业面向中职毕业生主要岗位及要求。4S维修站与一般维修企业的主要有前台接待、信息处理、仓库管理、汽车电工、汽车机电一体化维修、钣金维修、车身油漆、美容装潢等岗位, 比较短缺人才为汽车机电一体化维修工、钣金维修工、车身油漆维修工。对上述工种人员的要求:有较强的劳动纪律性, 具有极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和较强的专业技能, 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具有机、电、液有机结合的知识和应用能力,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会挑选和使用诊断、维修设备并能延伸设备的用途。 (4) 企业对目前中职校毕业生的反映。企业对部分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与素养、合作能力、上进心、危机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满意度不高, 对毕业生在设备、设施保养能力甚至包括动手操作能力评价也不高。另外, 汽车制造企业与规模较大汽车维修企业对毕业生基础知识和发展后劲比较看重, 而小型维修企业则普遍重视毕业生的零距离上岗能力。 (5) 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企业的参观调研, 深刻地感受到传统职业教育与企业实际生产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学校的教材和实验实习设备等教学资源、学校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相对于企业较滞后, 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不能接轨。

2. 调研建议。

(1) 确立了我校汽车专业的两个专门化方向。笼统的汽车专业已不适应当前的要求, 必须结合专业再作细分, 明确具体的专门化方向, 才能充分体现汽车专业特色。目前, 根据具体条件, 将汽车专业群暂分为汽车机电一体化维修、汽车美容装潢、汽车营销等三个专门化方向。 (2) 确立了改革的方向是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本位型”的课程模式, 以“实用”、“够用”为原则, 建立“能力本位型”的课程模式。以就业为导向, 改变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与职业活动相脱离的现状, 解决实践与理论相脱节的问题, 构建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活动为主线, 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综合课程为基础,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二) 对汽车专业岗位和专项能力进行分析

调研后对汽车机电一体化维修、汽车美容装潢、汽车营销等三个专门化方向进行了岗位能力分析, 形成了两个专门化方向的岗位能力初表, 邀请了来自汽车制造业、汽车维修业、汽车美容业、汽车销售业等多名一线专家, 在学校召开了汽车课改专家论证会, 会上专家们分组讨论了专业方向、岗位能力表等, 最终确定汽车专业的三个专门化方向为:汽车机电一体化维修、汽车美容与修复、汽车营销, 同时形成了每个专门化方向的岗位能力表。形成岗位能力表后, 组织汽车专业教师开展了专项能力分析, 通过汽车专业教师的集体努力, 对100多个二级项目从工作程序、环境和器材、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情感态度和评估标准等7个方面进行了能力分析, 形成了能力分析表。

(三) 进行项目课程开发和教学试点

课程开发的周期较长, 项目课程教材开发与应用, 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试验、修改、完善才能更加科学。因此汽车专业对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采取边开发边实施的方法, 用一个班进行项目教学试点。

1. 开发项目课程。

在项目教学法的整个课题中, 学生和教师的交流、知识的传授及获得都是围绕着项目进行的, 所以项目的选择至关重要。依据专家咨询的结果和对毕业生调查问卷的总结, 在项目的选择、设置和实施过程中, 做到几点: (1) 阶段性设置课程。对初期项目的强调基础, 从较基础的、明显的、易于理解的项目开始专业训练。例如第一学年的教学安排为二个阶段, 如表1所示, 每一个阶段完成后都能形成一定技能,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 采用综合化课程。对汽车机械基础综合模块, 结合学生的专业兴趣, 以数字万用表和简单汽车电路的制作为项目载体进行教学, 融合了电工电子知识、汽车电路知识、电工实习的知识等。学生有固定的工位, 可以从基础的电子元件知识到较复杂的电路图识读知识, 通过实际操作的方法学习。汽车实务模块, 以汽车的常用实用知识为项目载体进行教学, 例如汽车文化、购车指南、二手车的评估、汽车保险、汽车零部件和配件的管理、汽车的使用性能了解、汽车的户籍管理、车辆的技术管理、汽车的结构, 开展了汽车广告书的阅读、汽车资料的网络检索、汽车管理软件的学习、二手车鉴定技巧、汽车使用性能中的汽车平顺性和舒适性实验的教学活动。与传统教学相比, 学生的学习兴趣性和学习效果都大大提高。 (3) 相对独立设置项目课程。在设置项目课程时尽量保持它的相对独立, 这样让学生能通过相对独立的项目的完成看到阶段性的成果, 有成就感,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后期的项目任务, 选取的独立的工厂工作任务, 让学生将来能真正感受企业的职业氛围, 以期实现和企业生产现场的零距离接轨。 (4) 项目课程的开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特点, 根据他们个性和兴趣、特长, 进行小组划分, 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在后期的专门化训练时, 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 自我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

2. 项目教学试点。

选取汽修09级作为试点, 该年级学生总体素质不太理想, 学习主动性不足, 基础较薄弱。目前, 在该年级已经完成了模块1至模块5的项目教学试点。 (1)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在组织项目教学时, 首先是把项目课程分成若干个任务, 任务可大可小, 大任务可再分为若干个小任务。如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可分为7大任务组成, 每一任务设立一个典型的故障。在教学过程中, 以上述任务为引领, 采用先做后讲的方式开展教学。例如照明及信号系统的任务是:根据电路图查找前照灯不亮的原因, 并排除故障。在此项目中, 学生必须学会识图和自我评价一个完整项目过程, 教师只负责学生操作要领指导、过程监控和总体评价。该项目完成后, 学生通过学习识图技巧, 根据电路图排除故障, 学生很感兴趣, 成就感很强, 学到了照明及信号系统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方法。 (2) 注重学生素养和态度的培养。一方面, 在教学中把不同性格与不同基础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 让他们共同学习与实习, 或共同完成一个任务, 在计分评价时, 几个人中随机选一个进行考核, 他的分数也是其他几个人的分数, 在此过程中他们相互提醒相互监督, 合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另一方面, 积极推进现代企业文化, 导入企业“5S管理”模式。将现代企业的创业理念、质量标准、管理思想、生产方式融入项目教学中, 如规定工具摆放、站姿、站位, 保持工位的清理、清洁等,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规范意识和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 (3) 采用新的评价模式。在评价方面注意了中间过程的评价, 完成每个任务都要进行自评、学生相评和教师建议。对有作品的项目, 项目完成后还邀请几位教师参加评价会, 让每位学生上台拿着自己作品进行自我评价, 请学生代表和教师评选出优秀作品, 进行表彰和展示。在项目教学中采用全过程动态评价模式, 既有中间任务的阶段评价, 又有项目结果的总体评价;既有知识、能力的评价, 又有过程、方法、态度的评价;既注重知识、能力获得的评价, 又注重学生情感体验、身心发展的评价。评价方式是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口试、笔试、实验、实作等相结合, 单独评价与捆绑式评价相结合。所谓捆绑式评价, 首先建立学习小组, 在考核评价时学习小组中随机选一个进行考核, 他的考核分数也是同组其他人的分数。捆绑式评价能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4) 为项目的实施作了充分保障。项目教学的得以实施, 必须依靠硬件设备和师资。硬件设备是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载体, 师资是项目教学质量保证的关键。为保证项目课程的实施, 在原有发动机底盘实习室、电器实习室、电喷发动机实习室、自动变速器实习室、发动机调试室、基础上, 又获得250万元的财政专项经费, 并新购了多辆轿车实习整车和一批先进的实习设备。在师资配备上, 选配优秀的专业教师。老师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水平很高, 均具有技师或高级工资格, 其中有一位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百名名师培训, 一位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师资培训, 专门学习了汽车维修技术和项目教学法。

要达到改革设定的目标, 除了按照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执行之外, 还要继续加强汽车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继续加大对专业设备设施的投入、科学合理设立项目课程, 加快校本教材开发等。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8.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育 篇八

关键词:汽车维修;一体化教学;教学模式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猛,汽车产业已成为促进广东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被国家六部委列入“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四个专业领域之一;同时,汽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给汽车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汽车行业的发展要求职业教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合格技能人才为目标,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活动课程体系。

目前,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此,我校汽车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勇于探索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模式是以理论学习为中心的,学生来到学校要先学习文化基础课程,然后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再学习专业课程,最后实习、就业,即“四段式”教学模式。这种以理论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弊端:

(1)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分开,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分开,教学内容和实训内容分开,教材内容的实操设备和学校实际实操设备分开,理论教学时间和实操教学时间甚至分隔在不同学期。因此,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由于缺乏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对抽象的专业知识只能“死记硬背” “似懂非懂”,更谈不上“深入理解” “举一反三”。但是进入实训教学阶段,学生虽较感兴趣,但专业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局限于模仿性操作训练,而无法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去形成系统的综合技能。

(2)教学手段单一,理论课教师往往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也就是“板书+讲解”,较好的方法也只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内容的讲解常常是“空”而“虚”,不能和实物连接在一起,非常难被学生消化和吸收。实训课则经常重复一些机械动作,很少能引发学生对理论本身更深层的思考。学生被动地学,教师被动地讲,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难学、难懂、不愿学的现象。

(3)职业教育课程实践性强,理论教学时不能进行示范性操作指导,也不能动手演示。在讲授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时,理论教师虽然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讲解,学生仍然不知所云。以汽车传动系统中差速器差速原理为例,理论教师反复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依然难以接受和理解,不知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但如果教师首先用透明的差速器塑料模型演示各零部件的工作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再指导学生拆实际的差速器,同时告诉零件名称,最后讲解工作原理,学生就很容易明白了。

三、一体化教学的模式和实现条件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将专业理论课与实习课进行组合教学,它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而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一体化教学不仅仅在于教学场所的转换,而在于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更新,在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交融、相互弥补、相得益彰。

“一体化”教学的体系清晰,形式生动活泼,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方法,理论知识围绕技能训练展开教学,针对性强,既利于教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教师既讲解理论又传授技能,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增加,更容易获取每个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情况的信息,便于及时进行有的放矢的辅导,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突出了操作训练,使学生学到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应具备的条件:一是要具备先进的硬件设施。硬件设施包括教学场地和实训设备两个方面。教学场地应建立具备理论教学的设施(多媒体演示)及相关专业操作训练岗位所需的多功能综合教室;教学器材应具有实验和实习所需的仪器、仪表、设备、器材、工量具等。二者兼备才能确保一体化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二是软件设施方面,主要是应有一支过硬的高水准的师资队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双师型”教师,配套一体化教材、场室设备管理制度和学生评价体系。

四、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我校教师在各级领导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围绕着专业课程的教与学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课程设置。

汽修专业中职一年级学生主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汽车常用材料、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汽车的总体构造等;二年级安排学生进入八大模块学习站学习。这八大模块分别是发动机机械维修、发动机构造与拆装、汽车发动机电器系统维修、汽车车身电器系统维修、汽车传动系统维修、汽车制动系统维修、悬挂与转向系统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将汽车维修的各项技能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形式融合在八个学习模块中,通过这八大模块平行化学习,学生全面掌握了汽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维修方法。三年级组织若干个专门化的学习项目,如电喷发动机、自动变速器、汽车商务和汽车美容等。

以笔者任教的二年级为例,二年级专业课分为八大模块,四个大班分为八个教学小班平行下到各个模块学习,每个模块学习5周,共40周,整个二年级完成全部的模块学习。模块教学安排如图所示。

(二)教材的选用和编写。

模块教学开始试运行时,选用原来成熟的教材,辅以实训设备的维修手册。随着一体化模块教学的展开和深入,教师对理论和实训设备的熟悉、掌握,逐渐过度到由教师自己编写与学校实训设备一致的理实一体化教材,即校本教材。最后全校使用自己的校本教材,再不断完善和修改,争取出版发行,成为全国通用的教材。

(三)授课教师安排。

每个模块两三年内固定一位教师教学,该教师既组织理论教学,也负责实操教学;既管理学生,也负责场室规划设计、设备管理等等。总之,该教师负责模块功能室内的一切。这种教学模式和配备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等各种能力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经过两三年的反复教学,该教师成为该模块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成为这模块的专家。然后所有教师再轮换到新的模块进行新的教学,经过多年的轮换,所用模块教师最后都成为汽车专业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四)实训场室布置。

一体化教学场室是集理论学习、实操实习、资料查阅和工具存放为一体的综合性场室,配备了齐全的教学设备,如黑板、多媒体设施;汽车维修资料陈列架;实训设备、实训台架、实训空间和摆放小部件的零件架等。整个场地既有理论教学区又有实训功能区,两者既分开又有联系,所以在布置场地时,要充分考虑到两者的联系。实训功能区又分为整件实训区和各部件总成实训区,四周做上零件柜,根据实习人数和组别配备工具和零件数量。如传动系统,将一半实训空间用来摆放两套前置前驱和两套前置后驱传动系统台架,便于学生对传动系统有一个整体认识,还可以做变速器换挡整体性试验。另一半用来做零部件检测与修理,四周摆上零件柜,中间放置实训台,未实训的零部件摆在零件架或柜上,实训的零件放在台上或在实训台架上实操。

(五)学生评测。

一体化教学采用的评价形式是多方面的,不但要考核理论知识,还要考核动手操作能力。在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中,不但有单项操作能力的考核,而且有综合操作能力的考核。实训中工具的整理和收拾、实训操作规范也纳入计分范畴,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问答、考勤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占70%左右,最后的考核只占30%,这种考核方式重过程,兼顾结果,能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职业行为习惯。

五、结束语

我校汽车科一体化教学工作已经进行了两个多学期,取得了喜人的效果:

(1)教师专业化成长迅速,一体化模块课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成为合格的“双师型”人才。汽车科专业教师100%拿到技能证书,除少数几个刚工作的年轻教师外,其他教师已经拿到汽车维修技师或高级技师证书。

(2)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所有的实训器材和场室整个学年都被使用,减少了空置率和浪费现象。

(3)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能水平大大提高,养成了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形成了初步的职业素养。最近两年在省市技能竞赛中,我校汽车专业的学生屡获一、二、三等奖。“一体化”教学成果——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己手工制作的华材“F1”汽车已诞生,该车获得社会、媒体和领导的广泛好评。

(4)由模块任课教师编写的“一体化”校本教材初步形成。

(作者单位: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向群.浅谈职业教育的理实一体化教学[EB/OL].http://beiju.blog.tcedu.com.cn/47782.html,2010-1-19.

9.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成长之路探索 篇九

随着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教师尤其是中职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也随着社会的关注在不断的提高。近些年职业教育的发展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作为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一员的笔者这几年一直在探索着专业教师的成长之路。

中职学校的教育是面向社会的,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是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既有熟练技能又懂操作原理的新一代知识型技能人才。要真正达到通过中职教育能培养出这类人才,也就要求中职教师队伍中要有能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还具有较强实操示范能力的专业教师,通过能“说”会“练”来教育并引导学生成长为既有熟练技能又懂操作原理的新一代知识型技能人才。

这类专业教师除了具备普通教师应有的基本教学能力外还必须具有宽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技能水平及较强的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周济部长曾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职业教育必须加快建设一支“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的原因。

一、何为“双师化”及“双师型”教师的作用

专业教师的“双师化”成长虽然在各职业学校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到目前为止很多甚至连本身就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都对“双师化”的认识还有偏差,他们认为只要持有两个证(如教师资格证、行业技能等级证)即是“双师化”的专业老师。

其实“双师”教师的概念,是在以往职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即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情况下提出的,是为了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突出本质特色,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的职业教育发展要求。而并非只从形式上强调持有两个证即为“双师型”教师。因为如果专业教师在成长的过程只是追求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行业技能等级证”而并非真正从思想上接受和执行“双师”教学的话,在教学中根本达不到理论、实践并重的教学效果,甚至可能会连普通专业教师的教学效果都达不到。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示范操作的同时对于必要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传授,让学生们在直接感受到理论对实操的指导作用,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在实践生活中的作用,真正体会到理论知识的必要性,从而逐步带领和引导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起来,真正掌握专业学习的真谛。

二、专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所面临的困境

虽然上级领导曾要求过各地各部门要努力办好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并指出要狠抓10年、20年,但直到目前为止职业教育仍然尚未真正进入主流教育体系,中职学校办学条件仍然很有限,实操设备还处于严重缺乏的情况,并且行业企业参与中职教育的机制也尚未真正形成,中职学校的办学机制还要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灵活性也不足,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另一方面在教师参与社会活动机会较少,社会溶入程度不高,时代感严重不足,再加上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识淡薄,仍沉浸于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职业教育模式中,而且还有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专业技能证书”加上“职业资格证书”就是“双师型”教师,认为拥有了这两张证书就已经达到了“双师型”教师的标准,便大力加以推广。从而使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思路出现偏差,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能真正将专业操作技能与操作理论相结合,造成教学与实践相脱离的后果。

目前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大部分是通过自身学习或短期培训获取相关专业证书的,并且在获取证书后往往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未能继续进行实操训练而真正能在教学中进行相关实践指导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了,使得大部分已被称做是“双师型”教师只能是徒有“双师”之名并无法进行“双师”之实的教学。

三、专业教师成为名符相实的“双师型”教师方法

针对此种现状,笔者通过探访发现培养“双师型”的专业教师可采取促使学、走出去、请进来等途径来实现并加以巩固,使双师能得以名符其实。

首先是“促使学”,鼓励专业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与考试,取得与工作相关的高级或以上的专业技能,使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然后是采用“校企双元”方式:也就是派出去,请进来的校企合作模式。学校经常选派已具备一定技能的专业教师协助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市场调查与分析,或是组织这些老师进行脱产或半脱产的学习,让这些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深入生产一线,使专业教师直接感受到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利于其在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思维及教学方向,准确把握现代专业技术发展脉搏的问题,使中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质量切实提高。另一方面,通过让教师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等活动,积极进行技术方面的开发与服务,积累教学中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使专业教师在实践中专业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使专业教师的双师化成长的步伐更快,让专业教师自然而然的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

再就是“请进来”。通过学校或上级主管单位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校进行培训,将新的专业技术内容和发展趋势等信息传递给有关的专业教师,使教师能即时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情况,清楚社会对专业人才所需技能的需求,也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将其丰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将生产实践中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带进学校介绍给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参与社会实践、顶岗工作、行业研讨会等活动;各专业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老总定期来校指导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帮助专业教师了解行业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促进教学与行业、企业、生产的实际融合,使专业教师的时代感不断增强。针对中职学校实训设备不够完善的状况,可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在兄弟学校或企业实验室、实训室厂房进行专业实操的锻炼,或是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校内教学设施建设及教学设施的设计安装工作,让校内教学设备也成为专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的又一重要基地。

四、专业教师“双师化”成长之路的督促和检查

专业教师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也是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所成效的。如果没有督促检查可能很多专业教师的成长都会在某一初级阶段停滞不前。

对专业课进行明确的分工,使各专业教师明确一个相对清晰的专业方向,同时让专业课教师自己选定一个进行深入学习的方向;其次通过多渠道培训实践学习,使专业课教师能胜任2门或2门以上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工作;促使专业教师取得相应技能等级证书,并让该专业教师担任相匹配的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工作,使其双师的技能在教学中得以真正体现并发挥出来;最后要求具有“双师”技能的专业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改革、开发课程模块、编写教材,并且提供这些专业教师承担行业内员工培训、企业生产指导工作,使专业教学始终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同步,也逐渐让专业教师成长专业建设的高端人才和核心人物。

上一篇:高一想象作文:假如我是一只凤凰800字下一篇:司法与信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