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课件改(精选14篇)
1.大自然的语言课件改 篇一
最美的你
——2016年献县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暨首届感动校园人物颁奖盛典 【开场歌舞《最美的你》】(结束后台下学生老师好,节日快乐!)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这里是《最美的你——2016年献县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暨首届感动校园人物颁奖盛典》的现场,欢迎大家的光临!
丁: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由中共献县县委宣传部、献县教育体育局、献县电视台主办,献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承办的《最美的你——2016年献县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暨首届感动校园人物颁奖盛典》已经在天籁般的童声和优美的舞蹈中拉开帷幕!
甲:今天献王故园桃李满天,硕果芬芳;值此第32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向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的人民教师献上最美好的祝福!乙:我县各级领导和各界来宾也带着祝福来到了会场,让我们认识一下莅临本次典礼的领导和嘉宾,他们是:XXX、XXX······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甲:今天献县大地姹紫嫣红,笑语欢歌。我们也向关心、关怀、关爱我县教育体育事业的社会各界朋友送上最真诚的祝愿!丙:爱牵你的手,爱唱你的歌,爱跟你每天向国旗问好; 丁:想为你长大,想为你努力,想为你铺平未来的大道。合: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最敬爱的人。
乙:请欣赏狄帅丹老师带来的独唱《我最敬爱的人》,狄帅丹老师在今年 1
春天举办的献县教师风采大赛上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让我们共同聆听她的演唱!
甲:朋友们!2009年的金秋,我县迎来了第一批特设岗位教师,从此来自各高校的大学毕业生纷纷投身教育事业,他们有了同一个响亮的名字“特岗教师”,七年时间里千余名特岗教师扎根基层,踏实肯干,已经成长为我县教育教学的中流砥柱。
乙:农村需要他们、基层需要他们、那一片沧桑热土需要他们去耕耘梦想、收获希望。下面有请(职级职务姓名)×××宣读十佳特岗教师表彰决定——宣读表彰决定。
甲: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受到表彰的十佳特岗教师隆重登场,他们是——赵惠子、马靖、李民皓、崔念聪、张盼盼、贾巨芳、王鹏然、潘柳、杨文霞、狄帅丹。
乙:本次颁奖盛典组委会为十佳特岗教师撰写了颁奖词:勇挑重担的个体,矢志不渝的青春。你们用奔放的青春热情为农村教育注入了一股清流,你们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带动了基层教育的改革,你们用青春和汗水为献县教育谱写了华彩的乐章!向青春致敬!向扎根基层的特岗教师们致敬!
(台下学生敬礼:老师辛苦了!)
甲:掌声有请(领导职级及职务全称)×××、×××、×××上台为十佳特岗教师颁奖。第一轮颁奖环节结束。
乙:历史无言,精神不朽。在教师节到来之际,人们不会忘记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今天商林乡的特岗教师将用舞蹈真情演绎71年前那场悲壮激越的抗日战争;
甲:下面让我们随着老师们走过时空的沧桑与辽阔,回望那血与火的历史。请欣赏舞蹈《八女投江》。
丙: 在我县西关小学有一名特殊的教师,她曾是我县的文化馆馆长,她多才多艺,虽已年过六旬,但退而不歇,志愿成为了一名音乐教师。丁:从此,校园里有了孩子们欢歌笑语,孩子们亲切的称她为“陈姥姥”。请欣赏由乐寿镇中心总校带来的音乐剧《姥姥颂》。【进入第二轮颁奖环节。
甲:朋友们,近年来,有很多像陈姥姥这样的教育志愿者投身到教育一线,为学校教育充实了力量,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今年4月7日,在献县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献县教育义工协会”正式成立了。教育义工们致力于无偿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他们虽有不同职业,却有同一追求,那就是为了教育为了孩子!
乙:热爱教育事业,协助他人改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良性发展。教育义工,创造了一种“知识哺育人人,人人服务教育”的社会氛围,为教育领域培养一种不求私利与报酬而志愿奉献的社会理念。
甲:下面有请(职级职务姓名)×××宣读献县教育义工表彰决定【宣读 3
表彰决定。
甲: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献县优秀教育义工代表登场,他们是——董平、冯广友、陈艳君、李元钊、范海艳、李国航、耿祥芬、王泽洁、李继梅、王金刚
乙:本次颁奖盛典组委会为献县教育义工撰写了颁奖词:
你们是退休的政协领导,退休的文化馆长,你们是知名书家,武术名家,戏曲演员,非遗传人,政府干部······你们以中华文化复兴为己任,你们为了文明献县的创建,为了艺术教育的改革,为了孩子们的交通安全,走上学校需要的每一个岗位,从此校园里,定格了一幕幕温馨感人的大师课徒的场景···请不要忘记默默无闻,不计名利,不计报酬的他们,他们同主角教师们一样,甘为人梯、默默耕耘,做着阳光底下最灿烂的事业,他们,有一个共同且响亮的名字——教育义工!向无私奉献的你们致敬!
(台下学生,老师好,节日快乐!)
甲:掌声有请(领导职级及职务全称)×××、×××、×××上台为献县教育义工颁奖。
乙:请范海燕老师留步,(对范海燕做采访,做义工的初衷、时间及代表义工谈几句感想)【第二轮颁奖环节结束。
甲:相信爱是永恒的期待,相信爱是幸福的主宰,义工之大爱与你我相同在,义工之大爱把孩子们最美的心愿勾画出来,把教育梦、中国梦紧 4
密相连。
乙:接下来由王佳、董磊、王慧、刘巧云四位老师为教育义工们献上一曲《相信爱》,请欣赏!
丙: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世界很小有很大,他们感动了天地却从不炫耀自己;
丁:他们辛苦了自己,却精彩了世界,他们在这块热土深情的播种。他们就是最可敬、最美丽的人民教师!下面请欣赏诗朗诵《我的眼中你最美》。
【进入第三轮颁奖环节。
甲:春秋几度、寒暑交替,你耕耘黑土、跋涉沧桑,表不尽,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
乙:你伏案疾书、鬓染寒霜,抒不完,对莘莘学子的千般关爱,万般欣赏。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甲:有请(职级职务姓名)×××宣读感动校园十大人物表彰决定——宣读表彰决定。
乙: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受到表彰的感动校园十大人物隆重登场。本次颁奖盛典的组委会专门为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一一撰写了颁奖词:
南河头乡东方完全小学校长赵建辉:
桑梓系深情,常思回报
校园倾汗水,不改初心
乐寿镇东方红小学伏羲班教师刘俊霞:
班创伏羲,全心全意存国脉; 志存高远,所为所思利童蒙。
商林乡前瓦钟中心校张增辉:
大爱本无疆,舍己助人为乐事
青春应有限,播风洒雨证豪情
献县第二幼儿园园长宋秋荣:
仿欧阳家法,摹礼器汉碑,敲唐宋仄平,赋春秋花月 管建筑造型,查地面防滑,融蒙氏教学,练校本真功,不愧巾帼英雄
小平王乡元昌楼小学支教教师栗雪雁:
支教是甘心,远也不辞,苦应无悔
育人为大任,功于当代,利在千秋
张村乡张村中心总校教师曹素庚:
方寸三生愿,广植桃李三千华若锦;
讲台一病身,感动校园五百赞如潮
献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李同密:
学发音,教自理,教自立,为天使添翼;
练手语,启心智,启心扉,似娘亲操心。
献县第一实验小学教师李晓丽:
廿五情怀,翩翩歌舞中绽放掌声和微笑
毕生信念,猎猎队旗下锻造壮志与雄心
俨然皇家女史
郭庄镇郭庄中学校长王洪军:
三十载矢志不渝,桃李无言,梓里声名欣大振
一二年征帆重启,激流勇进,郭中旗帜喜新标
献县第一中学教师解巧燕:
磨难未低头,始知香自苦寒,锋从砥砺
功绩今放眼,新看红霞遍地,春色满园
——让我们向感动校园的老师们致敬!(台下学生敬礼,老师好,节日快乐!)
掌声有请(领导职级及职务全称)×××、×××、×××上台为感动校园十大人物颁奖。
甲:请刘俊霞老师留步,采访(为什么甘心从较为轻松的岗位来到小学里创办伏羲班)
乙:我宣布获得2016“十大感动校园人物”提名奖的老师他们是:张素欣、和国通、赵广山、岳慧、孙家杰、王金华、李世宝、杨素芳、候红杰、李国莲,掌声祝贺他们!【第三轮颁奖环节结束。
甲:开放的献县、开放的教育,近几年我们与兄弟县市紧密联系、通力合作,共创教育的繁荣。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有幸邀请到南皮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声乐教师李叔芮老师。
乙:李老师五、六月份曾来我县任教师风采大赛的评委,给献县教育界同仁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李老师也带着对我县教师们的问候和祝贺 7
而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李叔芮老师为我们献上一曲《老师我总是想起你》,钢琴伴奏XXX。
丙:谢谢叔芮老师的倾情歌唱。方寸地纵横万里,唱念做打,诉尽曾经往事;瞬息间上下千年,生旦净丑,传承历史大观。
丁:人生如戏,戏说人生,下面由崔艳霜、杨素芳、魏俊颖三位老师和吉广浩小同学共同为大家表演《戏曲联唱》。在八月份举办的《飞翔的蒲公英》河北省校外教育杯童声比赛中,吉广浩同学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为我县争得了荣誉,下面请欣赏他们的演唱。【进入第四轮颁奖环节。
甲:朋友们!平凡的一线教育是党性的炼金炉,党员教师们用无私奉献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内涵。全体党员教师在县教体局的带领下将“两学一做”的精神落实到工作中,三尺讲台他们呕心沥血,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乙:防汛期间,面对即将到来的洪水,流火的天气里党员教师毅然组成抗洪抢险突击队,用责任和信念投身到防汛活动中,如一面面旗帜,树立起教师们坚韧的党员形象!
甲:有请(职级职务姓名)×××宣读教育系统十佳优秀共产党员表彰决定——【宣读表彰决定。
乙: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受到表彰的教育系统十佳优秀共产党员登场,他们是——李建瑞、杨志敏、刘云霞、唐京慧、孙桂征、汪广辉、8
高翔、郭春霞、秦娜、侯扬。
甲:本次颁奖盛典组委会为教育系统十佳优秀共产党员撰写的颁奖词是:用生命抒写伟大,以信念守望平凡。他们是一群无私忘我的教育先行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以行立教,以德立身的师德内涵。因为心中庄严的党旗,让他们平常时期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困难时刻豁得出,他们甘愿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不仅仅因为他们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更因为他们是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向你们致敬!(台下学生,老师辛苦了!)
乙:掌声有请(领导职级及职务全称)×××、×××、×××上台为教育系统十佳优秀共产党员颁奖。【第四轮颁奖环节结束。
丙:踏寻峥嵘岁月,热血与赤诚谱写的诗篇在耳边回荡; 丁:翻开历史扉页,豪情与壮志交织的长歌将信仰点燃。
丙:我们迈着坚定的步伐追随在你身后,为你捧出火红的青春共同去追求; 丁: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代,为你抛洒滚烫的热血奉献我们的一切我们的所有。请大家欣赏男声独唱《把一切献给党》。【男声独唱《把一切献给党》。
甲:朋友们!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带领下,献县,这个沉积了千年文化的古城散发了无穷的魅力。时空变换,永不停歇,我传承五千年的精神。悲喜冷暖,人来人往,我传诵家国春秋的篇章。
乙: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是一曲走过历史斑驳印记的忧歌,是一支舞过风花雪月,刀枪剑戟的清舞。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支《子衿曲》共同领略汉舞的魅力与韵味吧。【汉舞《子衿曲》。
甲:春天的花开了,老师啊我想你!你的恩泽如绵绵细雨滋润我心底 ; 乙:夏天的蝉叫了,老师啊我想你!你的教诲似凉爽的风轻拂我耳际。甲:穿越人生的悲欢离合,老师啊老师我想你!乙:走过循环往复的四季,老师啊老师我想你!【音乐起·大合唱《老师,我想你》。
丙:愿将此生化作雨露,悄然落下滋润万物。也许一生含辛茹苦,却见花蕾绽放家园,新苗长成参天大树。
丁:愿将此生化作基石,执着坚毅铺就道路。也许一生默默无闻,却见知识化为力量,展现未来辉煌宏图。
丙:这就是献县5600名教师的铮铮誓言!请欣赏第二首歌《心曲》!歌曲第二段所有获奖人员上台谢幕,随后主持人上台。丙:山高水长有时尽,丁:唯我师恩无穷期。
甲:千言万语诉不尽广大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乙:千歌万曲唱不完莘莘学子对浩浩师恩的感激之情。
丙:悉数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累累硕果,我们喜在眉梢,醉在心头; 丁:肩负振兴献县教育体育的历史重任,我们信心百倍,奋力前行。
甲:让我们在各级领导部门的科学指导下,立足长远,科学规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抢抓机遇,不断创新,寻求突破。乙:祝愿献县教育体育事业再谱新篇,再创辉煌!丙:愿九月阳光永驻,丁:愿人间万世师表!
甲:让我们再一次祝福我们的老师 合:节日快乐!
乙:2016年庆祝献县教师节文艺演出暨感动校园人物颁奖盛典 合:到此结束!再见!
【请领导上台集体合影、谢幕】
2.大自然的语言课件改 篇二
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本文的分析, 深入领悟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也完成组内教研专题———如何进行阅读到写作的迁移。为了体现新理念, 我竭力做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分析课文中我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 而且还安排学生进行探索。在这样灵活互动的教学方式中, 学生完成了对课文的学习。最后一个环节是写作训练, 要求向别人介绍一种动物或一本书。但结果出乎我的意料:15分钟过去了, 200字的片段完成者屈指可数, 而且质量不高。无奈之下只能把课上练习转为家庭作业了, 就这样这节课就草草收场了。后来经反馈, 课外作文也没太大起色。
课后的教研中, 所有听课教师一致认为:教学方式的选择虽然多样化, 但并没有紧紧地围绕教学重点进行, 写作训练与课文分析之间跨越太大, 而且没有考虑到学生对生活观察、搜集和积累的局限。那么, 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呢?同事们纷纷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网上北师大教授刘儒德的一篇关于构建主义的论文使大家眼睛一亮, 文中指出:“教师不仅要让学习者知道什么, 更可贵的是要让学习者感受到什么;知识的意义不能直接传递。”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也曾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 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我们知道课文的写作技巧是理论 (也是间接经验) , 作文训练是实践, 生活是素材。如果我们用生活中的语文素材去试着生发课文中的题材, 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反复感悟、体验、构建, 那么就会缩短语文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在反复的代入代出中品味课文, 审视习作。如同导演在剧本的跳入跳出中领悟才更深刻一样。若能做到这一点, 阅读与写作之间就不会存在断裂区。为验证这一假设, 大家决定由我再在另一个班重上这节课。
基于以上的分析并根据教材和农村学生的实际我决定采用调查、讨论、练习法进行教学。同时精心设计了三大板块:一是搜集材料;二是课文点拨与改写;三是写作训练。课前, 要求学生向周围的人搜集物候方面的农谚、俗语、诗词、歌谣等。上课伊始, 先由学生自学课文, 深入领悟文章的语言、结构、写作特点等知识后, 我便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改写课文一、二自然段。这可谓石破天惊, 学生先是惊讶, 接着是兴奋, 最后进入了冷静的思考中。这时课前的搜集派上了用场。有用《二十四节气歌》开头的, 并用农谚解释为:打春阳气转, 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 春分地皮干……小寒大寒又一年;有用飞禽走兽与物候的关系开头的, 如, 燕子低飞蛇盘道, 乌龟背潮雨天到……有用日月星辰的特殊现象开头的, 如, 日晕三更雨, 月晕午时风;银河东西要穿棉衣, 银河南北要喝凉水等。可谓异彩纷呈, 学生也是兴致高涨。一番比较、对照、品评后, 学生的感悟越发得理性化了, 我便因势利导, 让学生自选文段进行大胆改写, 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而且富有创意。课堂小结中, 我请学生以“我发现……”开头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学生积极发言, 我时而点拨, 时而质疑, 在与课文的比照中轻松完成了有理论技巧向写作实践的过渡。而且有很多收获是预设以外的新生成。
3.大自然的语言 篇三
春姑娘迈着轻盈地脚步走来了,春暖花开,绿茵茵的草地上,花儿绽开了笑脸,竞相开放,有红的、白的、黄的……色彩斑斓,河水“哗哗”地流淌着,小鸟在枝头唱歌,动听极了!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喵喵喵”小猫在草地上打滚,“汪汪汪”小狗在庆祝春天的到来。
夏哥哥迫不及待地赶来了。池塘里,荷花开了,婀娜多姿,荷叶下,小鱼儿在自由自在地嬉戏,“哗啦啦、哗啦啦……”听,小鱼儿在说话呢!有时候,夏哥哥会轻轻地唱歌,“淅沥,淅沥”,夏哥哥有时候像喝醉了酒似的,声音有点不动听,不信,你听,“轰隆隆”,“呱呱呱”青蛙在为夏天伴奏,知了在树枝上有气无力地叫着,好像在说:“热死了,热死了。”
秋姐姐笑呵呵地走来了。农民伯伯脸上露出了笑容,听!“哈哈哈”,原来,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大雁在收拾行李,准备到南方过冬。
冬爷爷迈着沉重的脚步走来了。北风“呼呼”地刮着,马路上,清洁工人在“刷刷刷”地扫地,不一会儿,马路上焕然一新,上学路上,“丁零零……”原来妈妈骑着自行车送我上学,耳边不时传来摩托车的“突突”声,汽车的“嘀嘀”声……
一年四季的声音真多啊!
江苏省射阳县红旗路小学小荷文学社四(2)班
简评:
小作者文笔流畅,观察细致,描写细腻,用词贴切。“迫不及待”“婀娜多姿”“自由自在”等许多成语、“呱呱呱”“哗啦啦”“丁零零”等拟声词运用恰到好处,多处运用打比方、拟人的手法使句子形象生动,为文章增添了许多美丽的风景。读完,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浮现在读者的眼前,让人留连忘返!
4.小学自然科学课件内容 篇四
1、让学生经历一个冷热不同的水混合后温度变化的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
2、能在活动中设计较为科学的实验方案,注重实验中的细节问题。
3、能从水温及水的质量两个因素来考虑混合后水温的变化。
4、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共享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从水温及水的质量两个因素来考虑混合后水温的变化。
教学难点:设计较为科学的实验方案,寻找出混合后水温变化的科学规律。
课前准备:
实验记录表、2只温度计、有热水的热水壶,一水槽冷水、两只量杯,一只烧杯,一只大塑料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体育课一结束,同学们又渴又累,小刚第一个跑进教室,拿了一个杯子,倒了一杯水(热水),一喝,(作烫状)出什么事了?水很烫,小刚又很渴,谁来帮帮他?
热水中加入一些冷水后为什么能喝了?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混合后水温的变化。
二) 猜测两杯冷热不同的水混合后的温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思考:两杯冷热不同的水混合后的温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板书:温度、水的多少)
想要知道饮水机的两个水龙头放出的水的确切温度怎么办?
说说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
请两位同学测两杯水的温度 。
三) 研究等量的两杯冷热不同的水混合的温度变化。
你觉得水混合后的温度与两杯水本来的温度有什么关系?
刚才我们已测了这两杯水的温度,如果将这两杯水混合,你能比较准确地推测出它的温度吗?
怎样的情况下你能较准确地估测出来?
刚才测过的两杯水,取一样多的混合后温度会是多少?你为什么这么想?
我们做这个实验时,你还觉得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分组实验,填写记录表,完成实验把结果填写到汇总表中。
汇报交流:从这些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得出什么规律?
5.幼儿园语言课件《名字的秘密》 篇五
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孩子之间的同伴关系越来越微妙,他们往往会费劲心思地取悦朋友,也变得更喜欢自己表现自己,更在乎同伴的评价。在进行主题活动《不一样的我》中的小主题活动《我和别人不一样》时,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记录从粗略引向细微发现了每个人身体的不同,当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了平时未注意到的某些特征时,他们显得特别兴奋和好奇,使得孩子们探索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有的孩子在探索中发现每个人的名字也是不同的,名字也是区别他人的一个方面,而且每个人的姓也有所不同,但对于自己的名字的独特性和含义以及对百家姓的认识,幼儿了解的还是比较少的,所以便生成了本次活动——“名字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地交流关于姓名的由来,了解自己名字的独特性和含义。
2、通过活动体验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增强自信心。
3、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激发幼儿认识百家姓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事先请幼儿向家长了解自己的名字写法、含义和取名字的小秘密。
2、写有幼儿名字的小纸片(把幼儿的姓与名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笔写,让幼儿能分清)分成四行贴在大黑板上。
活动过程:
一、寻找名字的秘密
1、请你们猜猜这些写满字的小纸片上写的是什么字?(幼儿的名字卡片排成四排,做好标记)
2、你能找到自己的名字在哪里吗?找出写有自己名字的小纸片,大声地念出自己的名字。(幼儿用“我的名字在第几行,第几个,我叫***的句子响亮、神气的来表达)教幼儿学会安静倾听同伴说话。
3、这些名字都一样吗?
4、总结:原来,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名字都是有两个字或者是三个字组成的,只有一小部分的名字是由四个字组成的。有的名中有个别字是一样的,有的字偏旁是一样的`。
二、寻找姓的秘密
1、名字中的第一个字是什么?
2、你们的姓是怎么来的?
3、能不能把名字前面的一个字改掉呢,为什么?(幼儿讨论)
4、小结:有的孩子是跟爸爸姓,有的孩子跟妈妈姓。
5、你知道有哪些姓吗?(幼儿举例,教师写出黑板上没有的姓氏,当幼儿说出黑板上的姓时,教师把这张卡片拿出来,让幼儿了解)以擂台赛的方式进行讲述,以激起幼儿的兴趣。
6、教师总结:我们中国可大啦!一共有十多亿的人口,所以有好多的姓,那么多的姓我们就叫他百家姓。(出示自制《百家姓》的书)
三、说说我的名字
1、你们的姓是跟爸爸妈妈的,不是随便起的,那你们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小秘密小故事吗?
2、幼儿向同伴或邻座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以及爸爸妈妈给自己取名字的小故事。
3、小结:原来我们的爸爸妈妈不是随随便便给我们取名的,都是有一定意义的,表达了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和对我们美好的祝愿。
四、延伸——取名字
1、你喜欢自己的名字吗?
2、你除了这个名字,还有别的名字吗?别人会怎么叫你?为什么要取这个别名呢?
3、你会取一个什么名字来表示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呢?
4、你愿意为朋友取一个既特别又好听的名字吗,并告诉同伴自己取名的理由。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的进行有以下几个精彩之处:
精彩之一:活动的选材是幼儿在探索中发掘出的,是幼儿感兴趣、愿意做的事情,而且在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产生寻找名字秘密的愿望,特意准备的写满字的小纸片吸引了幼儿,使得幼儿在活动的开始就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在活动前,请家长与孩子谈谈名字的含义和取名字的小故事,也为活动的第三部分做好了铺垫。
精彩之二:活动中老师简洁的提问达到了师生互动的效果,且“擂台赛”的讲述方式使得每个孩子都有了说的机会。符合《纲要》中所提出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在于使每个孩子有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
精彩之三:为了进一步挖掘名字所蕴涵的教育价值。我向孩子们提出新的建议:“你会取一个什么名字来表示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呢?”孩子们对突然拥有命名权感到无比兴奋。经过反复斟酌,一个个充满童趣的名字产生了:“我叫高山,要像山一样高高大大的;我叫艾思,像奥特曼一样保护地球……”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为自己取名。
精彩之四:为了达到生生互动,我最后还提出“你愿意为你的同伴取一个既特别又好听的名字吗”使孩子在与同伴交流时,体验到了语言交流的乐趣。
6.大自然的语言课件改 篇六
一、Authorware简介
Authorware是美国MacroMedia公司出品的一套非常优秀的多媒体编辑制作软件, 它是一种解释型、基于流程的图形编程语言, 整合声音、文字、图形、简单动画, 以及数字电影。由Authorware制作与设计的课件, 内插图片将教学内容与其表现形式 (如文字说明、动画演示等) 一一对应起来, 最终生成可脱离平台运行的可执行文件。
二、课件设计的基本思路
1.课件设计与开发的主要目的
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和交互等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重难点、疑点和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同时,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能力培养的目标, 适当设疑和留白, 以保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简而言之, 根据CAI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 同时还分析和确定课题实施能否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不求“大而全”, 只求“精和适 (用) ”。
2.多媒体素材的准备
素材文件的搜集是课件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 它往往决定制作课件周期的长短。多媒体素材包括文字素材、图片素材等素材。
本课件的素材主要为《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中的文字内容, 素材收集相对比较容易, 我们需要对素材进行加工处理, 同时对素材在课件制作中的使用进行构思与设计以保证制作出来的课件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课件的总体设计
本文选取《C语言程序设计》中第一、二章为例进行课件的设计。整个课件由封面、目录、主体、退出 (结尾) 四部分组成。章节目录包含各章节学习内容的导航, 主体包括学习内容、课后练习及退出。
三、课件设计中的关键步骤
课件以Authorware7.02为平台, 利用显示图标、导航图标、擦除图标、计算图标、等待按钮等图标工具在流程线上制作而成。
1.主界面和知识结构框架的设置
本课件主要采用树型结构, 在根目录上设有首页背景、目录背景、主界面进入和退出结尾标识, 课件的内容都在主界面的群组标识里面。当我们打开主界面群组, 就可以进入下一条设计流程线, 在此流程线上设计课件主界面。
2.显示窗口中内容式样的设置
对于内容较少的章节, 采用的是直接在页面上输入文本或直接插入图片的方法。对于内容较多的章节, 一种是把所需要嵌入Authorware中的内容从Word中复制好以后粘贴到Authorware的显示窗口; 另外一种是在流程线上添加显示图标, 通过导入外部文本的方式, 导入已经设计好的RTF文件。
3.选择题的设置
在本课件选择题制作中, 使用“交互作用”分支结构的按钮响应类型设定选项的响应方式, “计算图标”设计按钮用来执行其对话框中的源程序, 功能是当用户选择某按钮时, 使设定该按钮为选中状态。系统变量Checked是用来实现使按钮处在选中状态的变量。
(1) 选择的程序设置
对于选题的实现, 主要是运用函数、通过计算图标实现。
(2) 选择题的初始化变量
选择题的初始化变量的格式为:“一初始化变量tishi”, 此变量作为做题正确与否的提示。其中“--初始化变量tishi, 此变量作为做题正确与否的提示”注释语句。变量初始化时采用字符型, 内容为空。
(3) 选项内容的设置
对于选择题选项的设计, 主要是运用系统变量Checked实现。对于对话框中内容, 其含义如下:tishi:="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A", 变量tishi显示正确答案AChecked@"A":=TRUE, 表示A为选中状态;Checked@"B":=FALSE表示B为未被选中状态, 依次类推, C、D的未被选中状态同B2设置, 其中通过tishi控制提示信息, 利用Checked变量控制按钮状态。
四、课件的调试和发布
课件制作完成以后, 需要进行严格的调试, 目的在于检查课件是否能够正常运行, 并且查看其是否实现预定功能, 课件目录和导航、链接是否正确无误。接下来就是对制作好的源文件进行打包发布。在Authorware7.02中只需通过文件 (F) 下的发布 (B) /一键发布 (P) 就可以直接生成脱离原始平台而独立运作的命名PublishedFiles的文件。
五、结语
多媒体课件的出现不是取代教师的地位, 它只是推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使学习者在一种比较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有效学习。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目的是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规律, 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用形象、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展示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套图文并茂的有声教材、视听组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与校园网络或Internet相连接的无限延伸的教学系统, 这些正好符合面向全体、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先进教育理念。
摘要: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 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环节。本文主要介绍以Authorware软件为开发工具, 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内容的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
关键词: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C语言程序设计》
参考文献
[1]高志清.Authorware7.0多媒体课件制作 (基础与提高)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3:1-20.
[2]钟劲茂, 万毅骅.基于Authorware的日用品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9, 03:92.
7.《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导案 篇七
落实新课标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指导学生学习说明顺序和方法;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注重观察、讲究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与手段
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三维目标的共同发展。
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教学设想:
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有一些了解。因此,教学时引导学生了解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特点。
知识目标
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其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3,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能力目标 初步了解说明文知识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初步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充分利用生动的说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讨论法、点拨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
3.竞赛激励法。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延伸拓展法。运用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作者的说明技巧;揣摩语言,体会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拓展延伸,转化课堂所学的物候学知识。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导语:春柳飘逸,夏荷袅娜,秋枫激情,冬梅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声屏显示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多媒体显示:萌发、次第、翩然、孕育、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
(3)学生读课文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3、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根据上面的问题讨论,抽两名学生理清全文思路,划分段落层次并板示,再抽学生评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3)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放在开头可以吗?
4、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1)自由读6--10自然段。
(2)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3)找出物候现象的各个因素,各组派一个代表来解说这些因素:_______
(4)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5、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比较阅读。为了清楚简洁地介绍事物,说明事理,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做到准确。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阅读兴趣,还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理,本文就是一个极好的范例。
(2)听读1—2自然段。
(3)多媒体显示:
(4)让学生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
(5)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精读1、2自然段,四人一组讨论:这两段文字好在哪里?
6、总结,
本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思路清晰,语言准确生动: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语言严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价值极高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热爱科学。
7、作业。
1.收集与物候有关的谚语,了解其中的含义。
2.说明“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三则农谚包含的物候知识。
8.大自然的语言 篇八
课题:八年级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
执教:涿州实验中学李雅静
执教班级:涿州实验中学八年级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积累 “销声匿迹”等词语。
2.能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3.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1.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教学资源
教学方法
1.默读法。
2.讨论法、点拨法。
3.竞赛激励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9.大自然的语言 篇九
教学重点
物候现象和物候学的说明;物候现象决定因素的说明。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解题。
本文介绍的是有关物候方面的知识,但文章标题却用“大自然的语言”,采用这种说法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首先,这种说法,将大自然拟人化了,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其次,切合读者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具有启发性。
3.教师范读课文。
4.引导学生理清本文的层次。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说明了什么?
本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至3段,说明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两段,说明物候观察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至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第四部分,11、12两段,阐明物候观测研究的意义。
让学生把每一部分内的段落序号,依次填入课后练习一中四个问题后面的括号中。
5.引导学生逐次分析第一部分。
(1)第一部分第1段写出了什么?语言具有什么特点?这样写出这些起着什么作用? A.第1段,以生动的写景笔调,写出了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现象。文章并不提“物候”二字,而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写起,完全符合人们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这一认识过程。同时,在写法上有如向读者展示出一幅幅四季风景图,将各个季节的物候现象描述得有声有色,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对物候现象产生了兴趣。
B.文章用“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准备迎接”等词语表示时间的推移,灵活而不呆板。这一段中描写四季的词语不仅准确、生动、形象,而且配合十分恰当。如“大地”——“苏醒”,“草木”——“萌发”,“花”——“次第开放”(写春天);“植物”——“孕育果实”(写夏天);“昆虫”——“销声匿迹”(写秋天);“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写冬天)。
C.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垫。(用小黑板出示板书设计)
(2)第2段说明了什么?语言具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
第2段,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说明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农事安排的关系。
第二、三句列举了三个例子,写出了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和布谷鸟“唱歌”与农事的关系,用拟人的笔调写来,十分生动,情趣盎然。这里为什么用两句来说明,而不用三个分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呢?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此外,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物候,后一句说的是夏季的物候。同时,前后两句的句型也不同。由此可以看出,标点符号完全是为内容服务的。
(3)第3段和上文有什么关系?写出了什么内容?
第3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直接点明物候和物候学的内涵。首先点明“物候”就是上文所介绍的种种自然现象,然后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介绍了“物候学”的形成及其功用。
这一部分介绍很引人入胜,文章不从概念出发,而先写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语言准确,描写生动,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物候”这一说明中心上来,写得甚有情趣。
6.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说明了什么?怎样说明的?
第二部分说明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其中第4段先指出活生生的生物是观测物候的“活的仪器”,它虽“复杂”,却“灵敏”;又指出观测的数据对农业的作用,“简便”而“易掌握”。第5段则用具体的植物名称、具体的数字,具体说明了物候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一段说明,一个实例,就有理有据地说明了事理。
7.引导学生逐步分析第三部分。
(1)第6段这个独句段,在行文上起着什么作用?
第6段是一个设问句,单独成段,领起下文四段;“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纲举目张,重点突出,眉目清晰。
(2)第7段说明了什么?怎样说明的?
第7段说明纬度对物候的影响。主要说明两层意思。第一层说“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这是读者很明白的自然现象,只一笔带过。第二层说“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读者不易明白,就举例详加说明。
(3)第8段说明了什么?怎样说明的?
第8段说明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是“经度的差异”。先讲道理:这“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这一点可能会与人们所想的情况不同,因此接着连举两例来加以说明,使人确信无疑。
(4)第9段说明了什么?怎样说明的?
第9段说明影响物候的另一因素是“高下的差异”。先用一句话说明一般情况:“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然后,用“不过”二字转折过来,详细解说“逆温层”这一特殊情况。文章对逆温层出现的委节、时间、气候条件、高度、原理和现象等作了具体的解说,使读者一目了然。
(5)第10段说明了什么?在说明方法上具有什么特点?
第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迟早的古今差异。写得简略,只用资料来说明这种现象。
以上四个段落的起始句,写得灵活而有变化,读起来不枯燥、不呆板。分别写了四个影响物候现象的因素,按影响的大小依次排列,从主到次,条理清楚。(用小黑板,出示板书设计2)
8.引导学生分析第四部分。
这一部分说明了什么?是怎样结束全文的?
这一部分说明了物候观测研究的意义,以表达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争取农业更大丰收的愿望,结束全文。
第11段首先说明物候学的性质:接近生态学和农业气象学。然后分别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用“首先”突出其主要意义。其他意义用“对于”、“确定”和两个“可以利用来”略说四点。最后再说对山区农业发展的意义。
第12段,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的希望。结尾又提“大自然的语言”,紧扣了本文的标题。
9.教师小结本文的逻辑脉络。
文章从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写起,顺序说明了物候——物候学——物候学的作用——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物候学研究的意义。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说明了有关物候学的事理。说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通俗,又采用了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读者在兴趣盎然中懂得了科学道理。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七。并谈谈课文从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说起,对介绍物候知识的作用。
2.完成课后练习三。
3.试分析本文安排材料的条理性(包括部分间、段间、段内层次安排)。
4.举例说明本文语言的特点。
5.举例说明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板书设计1
板书设计2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说明顺序的条理性,语言的生动准确,说明方法的恰当。
教学过程
1.检查作业第1题。
复述可分为概要复述、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本题要求详细复述。具体要求是:
①严格按照原文的内容和顺序,原原本本的述说。
②要用自己的话来说,不要背诵课文。
③题中十一个词语都要用到,语言应重新组织,可调整某些句式。
课文从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说起,对介绍物候知识有以下作用:
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将物候这种科学知识说得通俗易懂。
②描写生动丰富的自然现象,有如展示一幅幅精彩动人的四季风景画,引起读者对物候知识的兴趣。
③以四季为序,显示了物候现象同气候的关系,从而使读者理解物候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
2.检查作业2。
本题共有三问。第一句按课文回答。
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排列是很有条理的。这四个因素影响物候的程度是不同的。总的来说是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纬度、经度和高下的差异,都属空间因素,“古今”差异属时间因素。这四个因素,由空间到时间,从主要到次要,安排得很有条理。
3.结合检查作业3、4、5,进行新课。
(1)结合检查作业3,引导学生分析本文安排材料的条理性。
说明文讲究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不论是全文的安排,还是段与段之间的结构,或是一个段内的层次,都要注意材料的条理性。
介绍物候学,首先必须弄清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因此本文开头第一部分就具体说明了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只有弄清楚这个对象,才能说明这门学科的作用。于是第二部分就说明它的作用。由于研究物候的作用主要在农业,所以重点说明它对农业的重要性,至于其他意义,则放到最后作补充。在说明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时,举例说明了物候现象的来临有早有迟,因此,第三部分就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迟早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概括了研究物候学对于农业的各种意义,结束全文。这样安排材料,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条理性很强,便于阅读和理解。
本文的段与段之间也很有条理性。如第一部分三个段落,先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接着说物候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然后引出物候学的概念,由现象到概念,从具体到抽象,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条理。又如第三部分说明决定物候现象的来临有四个因素。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
本文还十分注意段内层次的安排。有的以时间为序。如第1段按一年四季的时序说明;第3段说到物候知识的起源和发展,是从古代到今天说明。有的以空间为序,如第8段列举两例,一例是大连与北京相比,一例是烟台与济南相比,安排也很顺当。
又如第9段说明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第一句提出观点,统领全段。下面分两层说明。第一层(第2句)说明常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人都理解,只用一句带过;第二层(第3—8句)说明另一种特殊情况。第一层写得也极有条理。先用一句表示转折,领起下文。然后举例说明。举例时先解释,什么是逆温层,后说理,再说明具体情况,这种特殊情况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所以说明详尽。
(2)结合检查作业4,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特点。
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为了激发阅读兴趣,使人不觉枯燥,语言运用是十分生动的,尤其是开头两段,更具特色。第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描写得生动形象。“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一句,“沉睡”、“苏醒”以拟人的手法,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前两个分句组成对偶,再加一个稍长的散句,描绘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春色图画,写得很有文采,“次第”一词用得典雅;写燕子,是“翩然”归来,似乎让人看到小燕凌空飞翔的轻快风姿;写叶子“簌簌”落下,则不仅能见其形,而且简直能闻其声了;再如“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等词语都很富于表现力。
第2段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得更有特色。全段扣紧“大自然的语言”来写。先用一组整句写植物:“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大自然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传语”和“暗示”把物候现象写得极有情趣。第3句写布谷鸟,句法不再因循上文而有了变化:“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句式与上文错落有致。尤其是“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既符合鸟鸣节奏,又切合农事实际。这一段用拟人化手法的描写,赋予了杏花、桃花、布谷鸟以人的思想感情,这种手法使语言十分生动形象。
需要说明的是,说明文的语言生动性与记叙文的不同。记叙文用描述的语言,突出事物的形象,是为了以情感人,使读者受到感染;而说明文只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加强形象化,用以更好地说明事物。
本文的语言在注意生动性时,更注意了准确性。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生命。可以说,本文语言的生动性是以准确性为前提的。上文列举的语言生动性的例子,它们所表现的物候现象都是真实的,所以也是准确的。在下文的说明中更注意到准确性。如“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复杂”、“灵敏”两个词语准确地表现了物候观测的特点。又如在说明“逆温层”情况时说:“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特别是”这个词语准确地强调了这种现象出现的时间;一个“反”字,点出了这种现象的特殊性。本文的语言准确性还体现在运用术语和数字上。适当的运用术语可以使说明文表述得更科学,如“物候”、“物候学”、“生态学”、“农业气象学”、“逆温层”、“经度”、“纬度”等;一些数字的运用可以使文字表述得更加周密和准确。如“拿1741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就是说,春天提前9天。”这些数字一目了然,不须再加说明就可以知道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古今是有差异的。
(3)结合检查作业5,引导学生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举例子、作比较和打比方等。
举例子的方法运用最普遍。举出具体的例子来对比较抽象的道理做深入浅出的说明,便于读者理解。如说明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时,举出了1962年由于没有注意根据物候观测播种花生而受损害的实例。举例的多少要根据需要。一般只需举一例即可,也有举两例甚至更多的。如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一般人可能会认为近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地区暖和,而事实上近海地区的春天反比内陆地区寒冷,举一例读者可能会认为是偶然性,所以连举两例,足以使人信服了。
作比较也是说明文常用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使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如说到纬度的差异对物候现象来临的影响时指出:“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时间只比北京早十天。”
本文还多处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打比方的目的是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和形象化。本文中往往把一些巧妙的比喻同拟人融为一体,使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这两个分句,就很富表现力。
布置作业
10.大自然的语言课件改 篇十
关键词:高职高专中文语言教学多媒体
在高职高专的教育中,中文语言的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文学情操,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高职高专的学生通过学习中文语言学,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对专业课的进一步理解也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多媒体教学的辅助,老师和学生都能受益匪浅。
一、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概念和意义
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声、像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立体的学习氛围,它弥补了传统书本教学方式的枯燥感。多媒体教学有以下优点:
1.多媒体教学生动直观
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带来了最佳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可以很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中文语言的学习兴趣。它可以把无声、干瘪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并且将学生带入一个立体的、直观的中文语言的学习环境。在学习一篇文章时,结合图片或者音乐可以使学生更加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特别是一些生僻字,或者学生们普遍搞不懂的文言文断句,尤其文言文朗读,这对学生学习文言文断句会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富有感情的朗诵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也可以使学生缓解上课时间过长所带来的压力。
2.多媒体课件的共享性
多数老师的多媒体课件是通过PPT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做到对课件的循环利用,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改进课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这样通过反复的实践与修改,老师手里就会有很多精品课件。这些课件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在没有老师辅导的情况下,通过多媒体课件自主学习,也可以在教师之间共享,使得老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切磋,进而制作出一个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课件。
3.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传统的黑板教学中,老师要花时间在黑板上板书课程的重点,学生在老师写完重点后还要花时间将重点抄在自己的笔记上。这造成了课堂时间被大量的浪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给予学生充足的听课时间。老师只需在备课阶段将教学资料整理好,在教学中点击鼠标就能将知识点快速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此外,由于多媒体课件可以共享,学生在课后可以拷贝课件回到宿舍继续研究老师的课件,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二、高职高专学校中文语言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
1.教师们要遵守课件设计的原则
多媒体教学的基本原则是:通融性、科学性、操作方便、界面清晰性好。多媒体课件是服务于教学的课件,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它的目的是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
2.多媒体课件要简洁、真实
多媒体课件教学的目的是丰富课堂、辅助教学。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教师要尽量做到简单实用。虽然漂亮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可以抓住学生的眼球,但是,过于花哨的多媒体课件则容易导致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些花样上去,从而忽略了老师的授课。
3.注重整体性
在平常的授课中,一味的展示含有满满知识点的课件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但是展示过多的图片、声音、视频很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使其转移到这些更有意思的多媒体课件中。所以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不仅要掌握课件内容有趣度的问题,还要注重课件的整体性。一个好的课件要有相应的授课内容,又要有适当的修饰。
4.合理安排课件的架构
课件要清晰明朗,首先要有一个教学单元的基本结构,让学生了解课程进行中的步骤和进度。教学单元的结构建立,也可以使学生比較直观的看到教学时的重点、难点,并且有助于引导学生对知识结构由浅至深的认识。此外,每个单元不仅要与主结构相连接,也要与各个单元建立连接,这样方便了枝干与主干知识的来回转换,更加有利于中文语言的教授与学习。
三、高职高专中文语言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实际应用
1.设计美观动人的情景
在中文语言学习的课堂上,讲究意境和情感。利用动人的音乐或者画面设计,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描述的世界中去,给学生一个栩栩如生的文学世界。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的心境,把握书中的知识点。
2.营造作者的创作背景
学习一篇课文,了解作者在创作时的生活背景,就能更好的了解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重现作者生活的年代、工作的地方、周围的环境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此时此刻为什么会有文中所呈现的感想。
3.使文字无声变有声
在学习的过程中,待学生们充分了解了作者的写作背景之后,可以将课本合上,利用多媒体播放名家对文章的深情朗诵。这样一下子就使教学变得生动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四、结语
毫无疑问,多媒体教学对高职高专中文语言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带来了一个有声有色的虚拟世界,实现了虚拟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发展与创新。它不仅让学生在书本的世界里畅游,还让学生体会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但是,过度的依赖多媒体教学也容易引发许多弊端,在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兴起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充分享受它的有利成果,还要理智的正视它的副作用。要认清,现阶段的多媒体技术还停留在辅助教学的阶段,教育依旧离不开老师,多媒体技术依旧无法取代老师。
参考文献:
[1]于海洋.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3.
[2]牛坤峰.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展现高效的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3(14).
[3]王小根,王丽丽,吴仁昌.基于层次分析的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07).
11.自然语言的理解综述 篇十一
自然语言处理(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是使用自然语言同计算机进行通讯的技术。因为处理自然语言的关键是要让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所以自然语言处理又叫做自然语言理解(NLU,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也称为计算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一方面它是语言信息处理的一个分支,另一方面它是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核心课题之一。
所谓自然语言,是人类借以思维和互相交际的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一个变动的音义结合的系统结构。计算机理解的自然语言可分为两个方面:①口语的理解(如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音分析等);②书面语的理解(如机器翻译、自动文摘、信息过滤等)。下面就自然语言理解展开论述。
1 自然语言理解的层次性
语言学上对语言有这样的层次划分:第一层次是语音和文字,即基本语言信号的构成;第二层次是语法和句法(合称“语法”),即语言基本运用单位的构成和组合的形式规律;第三层次是语义,即语言所要表达的概念结构;第四层次是语用,即语言与语言使用环境的相互作用。相应地,语言的分析和理解过程也应当是一个层次化的过程。许多语言学家把这一过程分为四个层次:语音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语用分析。其中,语法分析又可分为词法分析和句法分析。语音分析是根据音位规则,从语音中区分出一个个独立的音素,再根据音位形态规则找出一个个音节及其对应的词素或词。词法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找出词汇的各个词素,从中获得语言学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在汉语中找出词素容易,汉语分析难在词的切分。句法分析是对句子和短语的结构进行分析。句法分析的方法有很多,格语法、扩充转移网络和功能语法等。分析的目的就是找出词、短语等的相互关系以及各自在句子中的作用等,并以一种层次结构来加以表达。这种层次结构可以是从属关系、直接成分关系和语法功能关系。语义分析就是通过分析找出词义、结构意义及其结合意义,从而确定语言所表达的真正含义或概念。语用分析,就是对语言符号与语用符号使用者之间联系的研究分析。
2 自然语言理解的发展状况
1956年以前,人们主要进行自然语言处理的基础性研究工作。1948年Shannon把离散马尔可夫过程的概率模型应用于描述语言的自动机,同时又把“熵”(Entropy)的概念引用到语言处理中。而Kleene在同一时期研究了有限自动机和正则表达式。1956年,Chomsky又提出了上下文无关语法。这些工作导致了基于规则和基于概率两种不同的自然语言处理方法的诞生,使得该领域的研究分成了采用规则方法的符号派(Symbolic)和采用概率方法的随机派(Stochastic)两大阵营,进而引发了数十年有关这两种方法孰优孰劣的争执。1956年,人工智能诞生以后,自然语言处理迅速融入了人工智能的研究中。随机派学者在这一时期利用贝叶斯方法等统计学原理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而以Chomsky为代表的符号派也进行了形式语言理论、生成句法和形式逻辑系统的研究。由于这一时期,多数学者注重研究推理和逻辑问题,只有少数学者在研究统计方法和神经网络,所以符号派的势头明显强于随机派的势头。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Neisser提出了认知心理学,从而把自然语言处理与人类的认知联系起来。
70年代初,由于自然语言处理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未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而新的问题又不断地涌现,许多人因此丧失了信心,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进入了低谷时期。尽管如此,一些发达国家的学者依旧地研究着。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的统计方法和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在这一时期取得了重大进展。
80年代,在人们对于过去的工作反思之后,有限状态模型和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开始复苏。
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的速度和存储量大幅增加,自然语言处理的物质基础大幅改善,语音和语言处理的商品化开发成为可能;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和1994年Internet商业化使得基于自然语言的信息检索和信息抽取的需求变得更加突出。自然语言处理的应用面不再局限于机器翻译、语音控制等早期研究领域了。
从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人们逐渐认识到,仅用基于规则的方法或仅用基于统计的方法都是无法成功进行自然语言处理的。基于统计、基于实例和基于规则的语料库技术在这一时期开始蓬勃发展,各种处理技术开始融合,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又开始兴旺起来。
3 自然语言理解所面临的问题
目前,自然语言理解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某些方面,有的研究成果已达到了实用化的程度,比如根据数据库里的信息回答问题或处理事务,按照自然语言的命令做一些简单的事情等等。但自然语言理解并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文献[5]甚至认为“整个自然语言理解获得成功的例子,不过是解决了一个极为微小的积木世界的问题”。要使计算机达到人的理解力,目前在技术上还面临着艰巨的挑战。首先,自然语言是极其复杂的符号系统。一个人尽管可以对自己的母语运用自如,但却无法把自己母语的构成规律、意义的表达规律和语言使用的规律用计算机可以接受的方式彻底说清楚。传统的语言学是在没有计算机参与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虽然为自然语言理解积累了宝贵的财富,但那是讲给人的,真正要让语言学知识变得在计算机上可操作,绝不是那么简单,也不能那么模糊。其次,自然语言的各个层次上都含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在语音和文字层次上,有一字多音、一音多字的问题;在词法和句法层次上,有词类词性、词边界、句法结构的不确定性问题;在语义和语用层次上,也有大量的因种种原因造成的内涵、外延、指代、言外之义的不确定性。语言学上把这些不确定性叫做“歧义”。歧义一般不能通过发生歧义的语言单位自身获得解决,而必须借助于更大的语言单位乃至非语言的环境、背景因素和常识来解决。人类有很强的依靠整体消除局部不确定性的能力和常识推理能力,使计算机获得同样强大的能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自然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社会生活中发展,在操不同语言和同一语言的不同变体的人们之间相互影响变化。一个词、一个说法可能在一夜之间突然流行起来,特殊的人群结构变化会导致新的语言或新的语言变体(如方言)的出现。这就要求理解自然语言的计算机程序要具有对外界语言环境的应变能力。最后,自然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既然交流的是思想,那思想本身在计算机里的组织结构就显得格外重要。在人工智能里,这就是“知识表示”的问题。可以说,在知识表示问题上的突破,对于自然语言理解的进展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4 自然语言理解的本质
自然语言是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漫长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所谓自然形成,意味着它的形成是基于每个人所拥有的一种基本权利:自由创造语言符号和自由约定符号语义。而自然语言的“标准化”工作,则不得不以自由创造成果的自然流行为基础和前提。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络语言虽然有点另类,但却是自然语言这一基本特征的有力证明。俞士汶教授曾撰文指出自然语言理解一直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引人入胜的、富有挑战性的课题。由于自然语言十分复杂,人是如何理解语言的,怎样给“理解”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是极其困难的。结构主义理论认为机器的理解机制与人相同,问题在于谁也说不清自己理解语言的步骤;而功能主义理论认为机器的表现与人相同,从图灵测试可知,至少有以下四条准则可用于判断计算机是否“理解”了某种自然语言:机器能正确回答输入文本中的有关问题;机器有能力生成输入文本的摘要;机器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和句型来复述输入文本;机器具有将一种自然语言(源语)的输入文本翻译成另一种自然语言(目标语)文本的能力。若我们再仔细思考一下,会发现这些准则并不完全符合机器自然语言理解的特点。
首先,回答问题的过程也不是对问题语句的简单理解过程。回答文本的生成不仅要“理解”问题,而且还要对储存的信息(即与问题有关的背景知识)进行筛选和组织。因此,问题回答不正确也不能说明机器没有理解问题。其次,用不同的词语和句型复述输入文本,实际上是一种释义。复述表现了对输入文本的字面理解,但并不反映理解的全过程和全部内容,也不能表示“意在言外”的微妙之处。理解过程除释义之外,实际上还包括一定的推理,MARGIE系统的设计者认为,人类从一个句子中所领悟到的东西,远比这个句子显式表现的东西多,即使采取一定的推理手段,仍然可能丢失某些隐含意义。推理文本反映对输入文本隐含意义的发掘,虽然这种对隐含意义的反映可能有遗失、歪曲的现象存在,但总归是对输入文本含义的理解。释义和推理对输入文本进行的信息加工是一种直接处理,并不进行补充、概括、转换语种等后续工作,输入文本的基本含义和语种没有变化。释义文本可能增加或减少输入文本的附属意义,这是由于不同词语所表达的概念通常是难以完全重合的,即使是两个同义词,也难以做到所表达的概念完全重合;推理文本则存在遗失隐含意义、产生歧义、增加不应有的含义等问题。最后,无论是机器还是人,在生成摘要文本和译文文本时,都要在理解输入文本的基础上,对储存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它们可以用于判断机器是否理解了输入文本,但它们并不是“理解本身的直接反映,因此,不是语言理解的直接判断准则。即使在人的自然语言理解情况中,不能生成摘要文本或译文文本,也并不代表人没有理解输入文本。
人脑对自然语言的理解是在多个层次上同时进行的,并不局限于语言的字面意义及逻辑关系等浅表层次,还可深入到感觉、表象层次。人脑的理解集中地表现在“悟”,是对语言的综合思考,并从思想内容上去把握语言。机器自然语言理解只是简单的字符运算处理。虽然采用了机器推理后,可表现出一定的对隐式含义的发掘,但由于其只能在字面、逻辑关系等浅表层次进行理解,并不具有“悟”的能力。
机器与人的自然语言理解层次的不同是本质的不同。虽然在思维物质的基础层次上,机器的1,0代码可近似模拟人的神经元脉冲的有和无。但由于模式和机制的不同,机器与人的自然语言理解是不同的。总体上讲,人的自然语言是以大量的感觉、印象、实践材料为基础的,这里面主要是形象概念,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语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语言知识是人们对自然语言规律和规则的认识,并不代表自然语言本身。机器自然语言实际上是人为地将人的自然语言中可以形式化的那部分抽取出来,并按照语言学知识制定一些规则,构造出的一种自然语言。机器自然语言的基础不是感觉、印象等形象概念的集合,而是词语概念的集合。因此,在计算机科学中,经常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或“语言信息处理”这类术语来概括这些研究内容。目前理论界公认自然语言处理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到语言学、数学、逻辑学、计算机学等等多个学科。
5 前景展望和研究意义
国内外关于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方法的研究,长期专注于“语法”层次的研究。20世纪末期以来,人们认识到单纯在语法层次上的研究不能解决问题,开始进到了“语义”的层次,最好的例子就是互联网络这几年的研究正在从WWW走向语义网Semantic Web。然而,自然语言是语法、语义、语用三者的“有机统一体”,只从语法、语义两个层次上研究也不能很满意地解决问题。语用研究的空缺已经日益阻碍了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只有语用、语义和语法信息的研究都成熟了,才能真正通过分析获得自然语言所表达的信息,达到与人类交流对话的水平。因此,未来的趋势是要充分研究和利用自然语言的语法、语义和语用信息。实际上,走向语法—语义—语用三位一体的层次是必然的出路,语用作为自然语言中体现效用价值的因素不可能因为困难总被回避,现在已经到了必须要面对的时候了。
人类已经迈入21世纪,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昭示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可处理的自然语言文本数量空前增长,面向海量信息的文本挖掘、信息提取、跨语言信息处理、人机交互等应用需求急速增长,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必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信息处理技术的自动化愈来愈显得紧迫。人类历史上用语言文字形式记载和流传的知识占到知识总量的80%以上。据统计,目前计算机的应用范围,用于数学计算的仅占10%,用于过程控制的不到5%,其余85%以上都是用于语言文字和信息处理的,并且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性能的提高、价格的降低,这一趋势还在增大。语言信息处理的技术水平和每年所处理的信息总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自然语言(汉语)处理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学科,是我国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可以这样说,汉语自然语言理解作为中文信息自动化处理的关键技术,每提高一步给我国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经济建设、国家安全所带来的效益,将是无法用金钱的数额来计算的。反之,如果落后了,不管是落后于国际水平还是落后于现实需求,后果都是严重的。
6 结束语
在自然语言理解研究的实践中,研究者虽然认识到计算机的“自然语言”是一种人工语言,但仍希望电脑能达到人脑对自然语言理解的水平,其中“知识表示”问题就典型地反映出这种矛盾状况。人们至今不能确定,计算机究竟应该储存多少常识和专门知识,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自然语言理解水平。机器自然语言理解本质界定的不明确性是出现上述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这也是目前存在颇多分歧的问题之一。因此,要真正达到机器完全理解自然语言还有很长一段路程。
摘要:为了解决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问题,产生了自然语言理解这一研究方向。文章介绍了自然语言理解的一些特点和发展状况,并归纳了自然语言理解研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12.大自然的语言 篇十二
春姑娘来了,她唤醒了还在冬眠的动物们;再派报春使者—燕子,归来。淘气的鹦鹉偷听到了春的消息,站到枝头上叫了起来。小鸟们听到了,都叽叽喳喳地谈论起来。小草宝宝也从地底下探出头来,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听!叮咚-叮咚-是小溪姑娘唱着欢快的歌曲来迎接春姑娘的到来。小鱼儿游来游去,还咕嘟咕嘟地吐着泡泡呢!百花竞相开放,柳树在为自己梳理秀发。啊!春天!生机勃勃的春天!
夏哥哥让春姑娘休息会儿,自己来值班。夏哥哥一来,仿佛整个大地都要被烤熟了。蝉在树上“吱---,吱—”地叫着,好像有唱不完的歌,偶尔停一下,另一波又开始唱了。庄家卫士—青蛙正在工作呢!“呱,呱!”好!又抓到一只害虫。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亭亭玉立的开放着,有的像害羞的少女,躲在荷叶下;有的像还未睡醒的小孩---含苞待放;还有的大方的绽放着,尽情的展示着自己的美丽。
秋姑姑拄着拐杖,替我们把蚊子赶走了,慈祥的笑了。她的笑声
使秋天变得更加生机勃勃。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田野里,金灿灿的麦子,雪白的棉花。你瞧,农民伯伯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果园里,苹果笑红了脸,石榴笑破了肚皮,香蕉笑弯了腰。好一派丰收的景象!大树的树叶变黄了,一片一片地落了下来,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随风飘舞。这时,松柏显得更苍翠了。而菊花正是盛开的时候,洁白如雪,粉嫩如霞……真是美丽极了。
冬爷爷拄着拐杖来了,他洒下了一瓶白色的粉末---雪。雪飘舞着,像玉一样白,烟一样轻,风风扬扬飘落,好美丽哦!一会儿,大树便穿上了雪白的外套。冬爷爷怕冻坏了路边的小草,便给他们盖上了厚厚的雪被。小松鼠正在匆匆的找坚果呢!郁郁葱葱的松柏树像守卫边疆的战士一样矗立在寒风中,它的存在为冬天增添了一抹美丽的色彩。腊梅开放着,散发着沁人的香味,更是让人神清气爽。怕冷的动物们都藏起来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13.大自然的语言 篇十三
夏的语言——池塘里开满了白色和粉红色的桃花;知了叫得欢;青蛙在荷叶上呱呱呱地叫;桂花到处香……
秋的语言——天空中的大雁、燕子向南方飞去;田野里,金黄的稻子笑弯了腰,棉花朵朵白,高粱涨红了脸;柿子红了;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
冬的语言——河水结冰;雪花飘飘;人们穿上了棉衣,戴上了帽子,围上了围巾;白茫茫的一片大雾;腊梅花开了;天昏沉沉的,是下雪预兆……
晴天的语言——晚上星星多,月亮高挂;燕子飞得高;鱼儿游得欢……
雨天的语言——蛛蛛收网;蚂蚁往高处搬家;鱼儿跳出水面;乌龟背上出汗;燕子飞得低;地面潮湿;乌云滚滚,雷声隆隆;含羞草′含羞′(除人为触碰)……
14.大自然的语言课件改 篇十四
1 利用多媒体课件,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 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的具体感性的、立体动态的情境, 能直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从而轻松愉快地去接受知识信息。例如, 在教授诗歌《小雪花》时, 笔者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幼儿意境优美的雪景:苍翠的雪松, 银装素裹的大地, 一朵朵洁白晶莹的雪花在空中旋转、飞舞、飘落, 幼儿被这生动、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 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 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自然激起了学习的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 加深幼儿的理解记忆
多媒体课件同时提供视、听刺激, 将视、听形象结合, 而且还能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虚与实之间的转换, 这对于依赖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思维的幼儿来说, 将有助于他们理解自己不曾见过的事物, 促进他们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 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散文《芽》的教学活动中, 为了让幼儿重点理解芽的生长与阳光、风儿、雨露之间的关系, 笔者运用按钮的交互作用, 采用点切画面和定格的方法, 使幼儿对作品有了清晰而概括的认识, 达到了理解、学习的目的。当欣赏到嫩芽儿勇敢的抬起头, 迎向阳光, 迎向风儿, 迎向雨露, 渐渐长高了, 长壮了, 变得更绿更可爱了, 就如同一个朝气蓬勃的美丽姑娘, 在春光里欢笑起舞时, 笔者欣喜地看到, 幼儿受到画面的启发, 有的蹲在地上模仿嫩芽, 摆动双臂渐渐长高;有的还扭动身体, 踮起脚尖使劲长;有的挥舞着双臂, 旋转着身体。可见, 是直观生动的动画, 加深了幼儿的对散文的理解, 使幼儿情绪活跃, 思维积极, 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3 利用多媒体课件, 丰富幼儿词汇
多媒体课件集声、情、景、色为一体, 向幼儿传递着多元信息, 为幼儿建构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幼儿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 激活了思维, 充分地想像。例如, 在教授散文《小雨点》一课时, 笔者制作了融动画与声音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 用三个画面分别表现散文中的三个排比句。课堂教学时, 只需根据句子的先后顺序点击相应按钮, 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就将幼儿带到了雨天富有诗意的情境中。在让幼儿欣赏第一遍动画时, 笔者让幼儿边看边想:小雨点落到了哪里?好像在干什么? 幼儿似身临其境, 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之中, 充分调动思维, 纷纷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说:“小雨点在唱歌”;有的说:“小雨点在滑滑梯”;有的说:“小雨点在跳舞”。教学的最后环节, 笔者还利用动画, 引导幼儿回忆以前观察到的雨景, 大胆想象, 进行仿编。幼儿积极性很高, 想象力丰富, 有的说:“小雨点跳到汽车上, 哎呀呀, 小雨点把汽车当成了滑梯”;有的说:“小雨点跳到小草上, 哎呀呀, 小雨点把小草当成了滑梯”;有的说:“小雨点跳到我的头发上, 哎呀呀, 小雨点把我的头发当成了滑梯”……
4 利用多媒体课件, 激发幼儿美好的情感
多媒体课件具有声画并茂, 视听结合, 动作相宜, 感染力强等特点。利用这一特点, 使幼儿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 激发幼儿的美好情感, 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例如, 散文《小路》一课的前一部分描述了秋天的美丽景象, 此时, 我播放了多媒体课件, 屏幕上出现了一片树林, 随着秋风的吹过, 梧桐树、白杨树、银杏树的叶子渐渐变黄了, 飘摇而落的树叶似蝶飞舞, 顿时, 林间小路上铺满了金黄色的树叶, 幼儿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 多美呀, 当幼儿被引入文学作品的意境中时, 美好的情感也被激发出来。接着, 活灵活现的刺猬、小白兔、小蚱蜢依次走过小路, 有的在树叶上打滚儿, 有的在树叶上跳舞, 有的把树叶当成摇椅……幼儿充分感受到小动物在铺满落叶的小路上的欢快场景, 更重要的是引发了幼儿对大自然的喜爱, 并且使幼儿感受到秋风、落叶和小动物的亲密关系。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改】推荐阅读:
《大自然的语言》10-06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题11-18
语文教案-大自然的语言07-28
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设计06-16
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09-08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07-14
语言动物的尾巴课件09-12
面对自然灾害教学课件06-24
躲雨幼儿园语言课件07-07
《语言学概论》课件、教案、讲义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