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学科培训

2024-06-15

中学数学学科培训(14篇)

1.中学数学学科培训 篇一

小学数学学科培训总结

历时近两个月的网上学科培训即将结束,在这段时间里,虽然觉得辛苦,但却获益匪浅,现在就将收获总结如下:

一、学会了如何设计教学。

以前也在备课,也在研究学生,也在分析教材,但通过学习才知道,有些地方还可以做到更好、更细致。要充分尊重每一名学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不断研究,不断思考,尤其要重视课后反思,反思优点与不足,以便下一次的更加完美设计。在教学中,我边学边用,尤其是反思,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适当的作业,还真有进步。

二、通过视频等的学习,学会了很多指导学生更快掌握知识的方法。

在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具体方法,如: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数学学习有时是非常抽象的,你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有了兴趣,有了经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折一折,正确的引导往往让学生学得非常轻松。比如镜子里的物品左右相反,让学生照照镜子就明白了。还要重视各种手段的运用,如让学生说一说、赛一赛、演一演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快乐,掌握知识。我发现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地说、充分地说,不仅让学生动了脑筋,有时还会有特别意外的收获,让全班学生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学到了正确评价学生的更多方法。

如今提倡的是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包括很多方面的开放,有内容的开放,过程的开放,师生关系的开放,学习方法的开放等。关键是要通过教学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总之,在这次的网络培训中,我学到了以往所没有学到的知识,非常高兴。感谢这次培训学习,感谢各位老师的指导,我一定会将所学运用于教学,做到教学相长,和学生一起进步。

2.中学数学学科培训 篇二

一、我们的认识

学校要尽快建立以校为本的校本培训机制, 探索一条新的提高教师学科素养之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是促进教师学科素养提高的一个现实途径。

1.我校校本培训的要求是 :以问题为核心 , 以案例为载体。基于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 以策略研究作为理论和实践的衔接地带。

2.“实 践反思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 ”是校本培训的三要素, 我校的校本培训活动模式, 就是基于三要素构建的。

二、我们的实践和创新

我校推行的是基于课例的校本培训, 其实质是对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基本程序: 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讨课例—行为改进—发现新问题。经过近几年的行动推进, 目前我校基于课例的校本培训已渐趋成熟, 呈现如下特色。

1.主题多样, 课例多种。

教研主题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有一学期固定一个主题, 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研讨的、有随问题发现或研究深化而形成主题系列的、有选取热点问题进行即时研究的或根据课例提炼主题进行研究的, 也有兼具以上两种、三种形式的, 等等。

课例类型得以扩展, 有一人同课异构、一人异课同构、多人同课同构、多人异课同构、多人异课异构等多种类型。

2.视角统一, 视点各异。

为规范课堂观察, 我们确定统一观察视角, 即“两个纬度三个要素”。两种纬度指教师纬度和学生纬度。三个要素指目标、互动和状态。并根据“两个纬度、三个要素”制定统一的课堂观察表格: (1) 对学生具体活动的观察; (2) 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具体观察的视点和记录由教研组根据不同主题并参照相关理论确定。

3.主持轮流, 研究延伸。

校本培训的主持者任务繁重, 且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我校校本培训的主持者最初由教研组长担任, 后由备课组长参与担任。现在我们开展轮流主持活动, 目的是让每一位教师都组织本教研组、本备课组校本培训活动。

三、我们的收获

1.变各自为政为集体协作。

从传统的关起门来备课、做课件、查资料, 到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专业性的问题时集体讨论。从各自为政到三个校区备课组的集体协作, 开发每个人的潜能,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进行集体协作、资源共享。集体协作备课能让这些老师把宝贵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大家, 做到优势互补。协作与交流, 使教师学科素养得以有效提高。

2.问题研究意识和基于问题研究的人际互动的出现。

(1) 随着校本培训开展, 教师被引导到对工作对象的研讨中。教师开始关注外来理念、做法与校本实践的结合, 关注推进中的适应性, 以及围绕问题的思考和策略研究。

(2) 教师的评课不痛不痒, 讲好话的现象正在消失。以前评课对准的是开课的人, 评课变成评人。而目前, 所倡导的是基于课例的问题研讨。针对发现的问题找课, 教研组针对主题备课, 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观课和研讨, 以探索问题解决的策略及其有效性。校本培训对准的是问题, 围绕问题说事、找对策, 已经表现出问题研究的科学态度及和谐的研究氛围。

3.学生学习状态和个体差异受到关注。

由于“两个纬度、三个要素”课堂观察要求及分组观察的制度性安排, 一名教师观察四到六位学生, 使所有学生被收入开课者和观课者视野, 教师关注他们在课堂中的目标实现度和生活质量, “以学论教”, 课堂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 学生主体地位和差异得到了真正关注, 以前观课时“许多差生被忽视”的现象得到扭转。

4.反思进入教师生活。

由于制度化的安排, 反思贯穿课前、课中、课后, 贯穿问题研究的始终。教学反思以教后感、随笔、研讨等形式表现出来, 并不断被其推动, 反思已经进入教师的生活。

5.学习成为教师的需要。

观课议课与研讨需要理论指导, 而一些学习者和优秀教师在校本培训的实践中的示范作用和才华展现, 能够激发大家学习的参与热情。由于理论学习与教研实践的有效衔接, 因此理论学习得到现实的回报, 学习成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

6.专业引领校本化、本土化成为一种常态。

校本专业的引领, 跨专业素养培训, 能者为师, 草根互训, 成为校本培训的常态, 解决“请进来, 走出去”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四、结语

校本培训, 让教师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研究方式都发生深刻变革, 是教师学科素养提高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校本培训活动实践中, 我们采用“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讨课例—行为改进—发现新问题, 又进行新一轮研究”的基本操作方式, 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自身的发展之路, 并取得一些成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校教师学科素养提高工程刚起步, 我们要继续在校本培训的道路上摸索前进, 让教师学科素养提升的步伐迈得更快更稳。

摘要:校本培训重在结合教学工作, 以问题为核心, 以案例为载体, 加强实践反思和同伴互助, 努力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作者就我校在校本培训活动中的实践和创新做了阐述。

关键词:校本培训,学科素养,提升途径

参考文献

[1]朱幕菊, 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一版.

[2]朱幕菊, 刘坚, 主编.来自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声音.未来出版社, 2003年第一版.

3.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研究 篇三

【关键词】学科骨干教师 培训模式 政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83-02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指出,要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分类、分层、分岗组织全员培训,保证教师每5年接受一轮培训。为提高不同层次的教师素质,各级各地培训基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本文以初中政治骨干教师培训班为例,力求对教师培训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提高培训实效性,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实际需求。

一、培训思路

教师学科培训一般分教师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及学科研修班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围绕学科教学开展研究学习,培训学员目标分别定位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和名师。根据教育部对骨干教师的界定,骨干教师必须师德高尚、教育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是优秀教师的代表。因此,初中政治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必须具有一定教育经验,熟悉教材各知识点,能够驾驭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的磨砺中,对教学的各种问题进行过深刻的思考,对教学技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愿望;这部分教师至少完整带过一届学生,具有3~9年教龄。在培训中,如何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再提高,在教学上找到提升的技巧是根本任务。培训目标则是让学员通过培训具备一定的教学反思研究能力,提炼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参训学员从合格迈向骨干行列。

二、培训模式

学员在原有水平上找寻自己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培训必须强调探讨、练习、总结、借鉴过程。培训模式分成理论引领、名师展示、集体备课、实战演练、培训反思五个环节,采取“总—分—总”的结构设计推进。

(一)理论引领——理念建构

学科教师培训第一讲一般具有两个作用:一是旗帜作用,指引本地学科教学前进的方向;二是航灯作用,能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本期培训理论引领环节由市政治教研员做专题讲座。市教研员是学科政策研究的领导者,是地方学科发展方向的引领者,是学科教学开展的指导者。讲座的内容包括2011版新课标解读,新课标下典型课例教学技巧分析,教学重点及难点。专题讲座中安排学员就政治学科教学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专家答疑解惑,力图让学员对学科的教学理念有系统的把握。

(二)名师展示——经验借鉴

本期学员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从业第7~9年是他们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人找不到发展方向,职业倦怠情绪就会出现。这一时期如何突破自我,如何将本学年教学知识重新组合,形成有特色的教学风格,是他们是否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名师现场执教,帮助学员找寻自我发展方向。本期名师一课由首席政治学科教师蔡老师执教。整个环节包括课例展示、课例剖析、名师讲座三部分内容。

课例展示采取微型课的方式,授课时间控制在20分钟之内,教学内容为八年级下册《对外开放》。第一次授课的目的为运用教材,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第二次授课的目的为创造性使用教材,提升学生能力。在第一次授课中,老师采取接受式学习与研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教学中频频提醒学生关注关键词,让学生正确认识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第二次授课中老师通过实践活动来传递教学知识,课前学生早已得到任务,收集改革开放前后生活、社会的变化。教学中学生在小组讨论、PPT解说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在正确认识和看待对外开放带来的各种现象基础上,提高观察、判断、合作等能力。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立足于对学科教学知识融汇贯通,立足于运用自如的教学方法。名师展示给学员带来精神洗礼,让学员在教学再认识基础上明确发展目标并找到学习的榜样。针对以这两节微型课为载体的专家小讲座再次让学员将自身散乱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在对比的基础上得以汇总,将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集体备课——智慧共享

教师培训的学员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学员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判断能力。注入式的培训教学方法很难让他们认同,参与式的教学重视学员间彼此经验的交流分享及思维的碰撞,学员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主动、合作、探究的培训学习中,更能实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二是学员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际经验,他们教学有差异,方法有个性,他们不仅是学生的教师,也互为教师。培训强调学员互相学习,互相分享,培训实效就会得到大大的提升。

本期培训设计了磨课研讨环节。班主任将学员们每6~8人分为一组,根据当时学校的教学进度,每组学员集体研究初二下册《社会主义本质》教学,并集合多人智慧共同备好一节微型课。

(四)实战演练——技能习得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教学技能得以展示的主渠道。深入、全面研究课堂将是本期培训重要环节。本期培训实战演练创新点有四个:一是课堂展示是全体小组成员共同智慧的结晶,它代表本组学员教学水平。二是学员既是表演者,也是评委。每组代表学员展示后,小组成员自评,再到全班学员点评。三是课堂观察由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由点汇成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体学员对每节展示课从教师讲解的有效性、学生活动、教师提问的指向性和层次性、学生侯答时间和回答问题形式、教师理答、问题设计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联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等七个不同的维度为观察点对展示课堂进行全面解剖。力争做到点评有数据,分析要全面。四是学员展示采取微型课教学,让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方面教学。学员们通过这种实战演练,互相学习,充分交流,相互借鉴,提高了教学技能,也提高了听评课的水平。

(五)培训反思——知识完善

孔子的学生曾参在“日三省乎身”中,天天反思,及时改正不足,发扬长处,最终成为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圣人。反思才能自知己短 ,从而弥补短处,纠正过失。培训反思仍然采取小组交流式,要求每组成员探讨两个问题:一是培训中的最大收获及如何将之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二是教学工作中存在最大问题及其对策。讨论采取问题树—目标树分析进行,探讨结果在全班陈述。专家全程参与,就学员讨论及发言的情况进行总结,就学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

三、经验总结

实施上述培训模式后,可从以下方面作出经验总结:

第一,培训对参训学员有一定的要求,强调学员的主动性、参与性,强调学员本身资源共享。因此,学员必须熟悉教材,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第二,培训应有明确的目的。本期培训对象为具有3~9年教龄的教师。这教龄段学员相当一部分有教学反思但不善总结,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能把知识点讲透,但不能系统全面地设计教学;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但对不同层次班级和学生的教学技巧掌握有难度;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整个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教师的选择等紧紧围绕怎样让学员突破发展的瓶颈,为学员找到发展的方向及动力开展。

第三,名师展示是本次培训的亮点及难点。名师展示是为了给学员确立学习的榜样,是学员认清自身存在差距的有力证据,是学员发展的方向。名师水平有多高,培训学员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培训的档次就有多高。

第四,学生使用应适当。名师展示使用微课型进行一课两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2组,每组学生只接受一节微型课教学。一方面,动用学生数小,对学校、学生教学进展影响也最小;另一方面,学生为随机分组,学生学习程度较平均,教学对比明显。

第五,培训时间应控制在3天之内。政治教师普遍教学班级较多,部分教师还承担班主任工作,如果时间太长,参训教师的工作就难以安排,学员培训就会不尽心。

【参考文献】

[1]卢荷. 学科教师培训模式构建研究[J].广西教育,2012(9)

[2]武和平,张维民.西部地区中学外语教师(英语)培训模式创新微探[J].继续教育研究,2009(2)

【作者简介】卢 荷(1973- ),女,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继续教育、心理学、管理学。

4.教学资源学科应用培训数学 篇四

雷书红

各位教学点的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是多媒体教学资源应用方法和教学实施策略。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学数学教学,谈一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教学。

一、资源应用策略

根据平台上资源的运用方式,我们归纳出以下三种上课模式:

1.视频点播上课模式

2.课件直选上课模式

3.资源整合上课模式

下面,我们来分别了解一下这三种模式。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里输入:ddt.hner.cn进入点点通平台。通过左侧的导航栏,我们会看到平台中精心设计的一些栏目:同步课堂、课程资源、更多资源、交互课堂等。第一种模式:视频点播上课模式

这种上课模式只需要老师们直接点击就可以播放观看。点击同步课堂,我们会看到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学科多个版本的视频。我们来看一下人教版数学的视频,点击进入,一至六年级的数学视频会尽收眼底。来,我们一起分享一年级上册的课例《6和7的加减法》。这种授课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担大家的授课任务,学生们可以随着“电视老师”的讲解进度进行同步学习,我们教学点的老师们可以选择在适当的时机暂停视频,控制进程,穿插传统形式的授课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学习内容。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三分屏课堂。

点击“更多资源”,选择“三分屏课堂”,会看到多个学科不同版本的三分屏课例。我们以《多位数乘一位数》这节课为例,先在页面右侧“快速检索”—数学—人教版—三上,再点击《多位数乘一位数》,大家可以看到,“三分屏”同步课堂的播放界面分为三部分:教师授课视频、课程目录索引、教学课件。

需要注意的是播放“三分屏”同步课堂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观看,如果之前您已经注册,可直接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若您还没有注册,先按照要

求注册再登录观看(共观看)。观看时,我们双击课件,课件便可全屏,双击授课教师,授课教师便会放大。三分屏与视频在线不同的是我们可以根据需要从索引中选择自己想了解的环节或者重复播放某个教学环节。(示范)

我们看到,以上两种资源既有教师精彩的讲解,也有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在使用时,老师们要提前熟悉同步课堂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两种方法组织教学,一是可以让学生随着“电视老师”的讲解进度进行同步自主学习,二是在课堂上根据教学需要适时暂停,控制进程,穿插知识点的讲解。

第二种模式是课件直选上课模式,它是在线选择并播放所需的课件、多媒体等素材进行上课的方式。向大家推荐农远资源。打开课程资源选择数学。点击人教版二年级,选择第二单元中《除法的初步认识》,我们会看到这个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多媒体素材等丰富的资源,打开现成的课件就可以在课堂中直接使用了。(演示课件)老师们,农远资源中,除了课件可以直选外,还可以直接选用适合的动画、视频、图片等媒体素材用于课堂教学。(演示)

上课时,我们可以把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源拿来直接播放,不需要复杂的操作。如果大家想把这些优秀资源保存下来,请和我一起来分享第三种上课模式。

第三种模式是资源整合上课模式。点击点点通平台中的“更多资源”,我们看到还有学科资源、教学大师等资源。其中有教学设计、课件、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下载整合,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我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平均分》为例,通过研读教材,浏览农远资源、学科资源中的教学设计环节(演示),观看了三分屏课堂中《平均分》的视频和教学设计(演示),最后,我把教学设计做了修改(出示)。又在农远、学科、三分屏等版块中下载了现有的课件,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和实际需要,依据教学设计,把金鱼图删除,增添例1图;插入《郊游》歌曲视频,在例题和习题中,插入相关的动画,就这样整合,一个属于自己的、适合学生的精彩课件新鲜出炉了。(播放课件)。

二、教学实施策略

通过资源应用策略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点点通”平台上的资源都有了初步了解和直观的认识。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资源备课和上课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数学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提升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数学课堂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于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课例,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以农远资源为例,一起来看人教版三年级上期《秒的认识》这节课。打开“点点通”平台,点击“课程资源”,选择小学下期数学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进入页面后打开第五单元‘秒的认识’”。点击多媒体素材中的“视频”,就可以在线播放“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视频。通过播放视频,把以往课堂中单一的、静止的、抽象的图片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情境,能够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二、活化过程,突破难点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借用多媒体动画资源,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具体化、趣味化,直至突破重点。

请看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期《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这节课。为了突破难点,我们先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再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在计数器上先出示36,再出示35,;用小棒展示时,先出示3捆零6根小棒表示36,再出示3捆零5根小棒表示35,这时画面显示整捆对齐整捆,单根对齐单根;接下来动态演示:把11根单根中前10根要捆成一捆,放在正捆下面,其余1根单根的仍保留在单根处。这样的演示过程使得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满十进一”这一很难抽象理解的概念。动画中,融合图、文、声、像等功能把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清楚直观地显现在学生们面前,帮助学生们很快地理解了进位的道理和算理,并完成了表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在讲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个知识点时,用直观操作、投影演示等传统教学手段不容易让学生理解。利用多媒体动画形象直观的特点,能够轻而易举地突破难点,选择农远资源二年级上期数学第三单元“认识角”,在多媒体素材动画类中播放“角的大小”动画,将角的两边长短随意改变,将角的一条边随意改变。学生通过观察动态的过程,很容易地归纳出“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通过以上两个课件的介绍,我们看到,这样的教学资源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促进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有趣。

三、感悟思想,积累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

下面我们以《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为例,在面积公式推导这个教学环节,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进行任意的拼接,拼出不同的几种图形。接下来,利用“农远资源”五年级上期第五单元《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的动画,演示拼接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发现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通过公式推导动画的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强化了对面积推导公式的理解,感悟到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四、优化练习,提高效率

练习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延伸,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体现。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呈现多样练习,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农远资源中的“学习评价”和“扩展练习”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习题和拓

展资源。

在数学教学中,学习任务完成后,通常要设计基本练习和拓展练习。除了课本中提供的基本练习题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农远资源中“学习评价”栏目的习题来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我们一起来看看《人民币的认识》这节课中有哪些习题资源。(演示)

“扩展资源”栏目为我们提供了和本课相关的丰富资源,老师们可以借鉴使用。我们还以《人民币的认识》这节课为例,看看“扩展资源”中有哪些有用的资源。老师在备课时,可以设计一个“了解人民币的历史”的教学环节。通过观看这些素材,可以让学生跨越时空的界限,知道中国货币历史久远,通过文字和图片了解五套人民币,了解中国古代货币的种类。通过直观真实的图片与文字的展示,让低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的历史有了感性的认识。

点点通资源服务平台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习题和扩展资源,为老师们应用媒体资源,优化练习题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整合资源 丰富课堂

多媒体资源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是信息技术的更深入应用,通过整合资源能够让老师的信息素养得以提升,从而能够更高效地驾驭多媒体课堂。

我们以《轴对称图形》这节课为例,在“农远资源”中打开这节课,我们看到在“多媒体素材”和“扩展资源”两个栏目中有丰富的图片资料。通过欣赏中国的建筑、中国的民间艺术品如剪纸、京剧脸谱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对称的美,同时也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通过浏览我们看到本节课的媒体资源有课件、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类型,非常丰富,如果想有选择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来展示,就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下面请看:

基本方法:先教学设计 下载课件、修改、添加、插入

课件展示

利用多媒体技资源,促进数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整合,如音乐、美术、社会等,可以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丰富有趣,让课堂更具生命的活力。

5.数学学科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8月30日,我去华林小学听了林培育老师的讲座。“依课标,抓本质,促教学”是林培育老师给我们讲的主题。在讲座过程中林老师利用张齐华老师的大量教学实例给我们进行讲解,让我更加懂得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抓住数学的本质,从学科的教育功能及课程理论来进行教学,更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去创造,去想象,去扩展思维。

关于课标的学习

6.中学数学学科培训 篇六

2012年8月份我参加了区里举行的有关“2011版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有幸听到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李一鸣老师和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教研室薛石锋老师为我们所准备的有关2011版新课标新教材的解读与指导,收获颇丰。

课程标准是教科书编写的依据,是教学的依据,是备课的重要参考,课程标准提供的评价建议是教案设计的重要来源。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基本的,是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为教师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了创造空间。因此作为在一线工作的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是很有必要的。十年课改之后,课标修改,有了新的突破。作为一线教师,对课标进行解读并从中找到方向指导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在对新课标进行解读之前,李老师先是给我们谈了当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存在的两个热门话题。一是“名师展示作秀现象”。在肯定名师个人素质以及课堂展示的效果的同时,李老师提出了在这种现象之下所存在的问题:过程方法目标以及学生的自主性的落实。二是“杜郎口教改旋风”。除了肯定学习该模式所获得的成功之外,李老师也尖锐地提出这之间存在的问题:学习时间不够,小问题多,思考性不强。同时也提出了改进的措施:一是教学模式要多样,这也让我想到之前听张人利校长在讲“后茶馆教学”时曾经提到的“操作性越强,学科特点就越明显,适用性就越小”,“杜郎口”这种模式被广泛学习效仿,但对这种模式效仿的同时,也要考虑其中的适用性。二是自学形式要多样,没有唯一的、最好的,而是要适用的。三是要研究大问题,有大问题意识。四是教师要加强引导,在思维或容量上入手。李老师在解读课程标准文本之前,讲了当下这两个热门的话题,必然有他的用意。现象的背后,是让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而当然这正好新课标明确提出的“四能”。同样,在现象的背后,可以找到当下欠缺并亟待探究的问题:落实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挣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真正落实学生的自主性。他先是指出新旧课标突出的不同之处——措词上、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接着从时代背景上简单分析关于新课标与教学大纲二者的关系。然后开始对课程标准文本进行解读,从“双基”到“四基”,从“双能”到“四能”,从“六个核心概念”到“十个核心概念”等等,他并非单纯将新旧课标进行对比,还补充了他个人独到的见解,听

起来特别清晰明了以及具有启发性。

薛老师为大家做相应解读时,主要是围绕着最大的改变——“双基”变“四基”这一点结合他的实践案例做了一个富于针对性的解读。从“基本知识”中,借用正反例子对概念教学的理解和把握上进行解读。在“基本技能”中,讲解“估算意识”的重要性,将小学教材里涉及的有关知识进行一个梳理和对比,对其教学难点进行指导。关于“基本方法”,进行一一列举,并借助实际例子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这些方法。而对于“基本活动经验”,则需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积累活动经验。薛老师结合具体的案例,深入浅出让我们领略新课标新教材其中的内涵。

两位老师在解读新课标可喜之处的同时,也提出了其中仍未解决的难题,而这些难题也是我们当下所要思考以及探究的。例如,数学教学中怎样开展评价,怎样操作还未解决。除了解读新课标所提到的各种理念、目标及教学内容,还一起学习新课标里面提到的有关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的实施建议,对今后的教学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主要有如下七个方面:

(一)注意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第一,重视过程,贯穿始终。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这四方面有机结合,贯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第二,整体设计,逐步实现。不同年级、不同单元。不同内容要有所侧重。

(二)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第一,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第二,为学生设计有助于促进思维的问题。也就是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愿意想,可以想,且想得出。在这个过程中,有培养其思维的作用。第三,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许多名师课堂之所看起来学生的参与性高,正在于这些名师有自己的个人魅力,例如他/她会从语言上去调动或是抓住孩子的特点开展相应的活动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自主探索,与学生一起去经历整个学习的过程。第四,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在此要明确两个标志。一是主体性的标志——主要知识点是不是学生自己获取的或者是在师生启发下去获取的;主要的数学方法是不是学生自己或者是在教师启发下探索总结出来的。二是主导性的标志——思考性问题设计及启发调控的经验。在此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

体地位,那么教师就不讲,一切都得让学生思考发现提出。实际上在此是忘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经历过启发之后,学生还是不懂,那么教师“该出手时还是该出手”,只不过在表达上我们可以更具有艺术性。

(三)注重基础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第一,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及知识间的联系。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帮助学生理解。第二,技能的形成要注重程序的道理,还要有一定量的训练。

(四)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中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并逐步积累。第一,数学思想重在“悟”:在通过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第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重在“做”:教学中要设计有效的教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情感态度方面不能虚无:教师的教学要有意识、有措施、有个性、长久坚持。

(六)合理把握“综合实践”的实施。“综合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

(七)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过程和结果的关系;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生活情境和知识系统性的关系。

7.中学数学学科培训 篇七

我县中小学教师在近几年时间里先后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信息技术初级、高级培训与考试。教师利用双休日、假期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参加培训, 通过培训大部分教师都能够掌握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因特网基础、文稿演示、课件制作等方面基础知识。但是, 通过培训后反馈, 我们发现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 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主要集中在青年教师中, 而这部分教师一般缺少教学经验, 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信息技术基础又较薄弱, 这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极大地影响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以下, 我就有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以就教于同行。

一、加强现代教育思想、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方面的培训

学科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 可以深化学科教学。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 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 有了交互性, 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 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时实指导, 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利用信息技术, 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 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 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 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 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无论是是学科教学还是信息技术的运用都离不开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 应该首先针对教师的思想顾虑, 围绕素质教育观进行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讨论, 举例。让教师认识到, 现代信息技术是何等的重要, 对于各类学校来说, 它几乎是实现教学过程改善的期望的第一重要资源环境。其次是针对教师的心理惰性, 强化信息社会和未来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转化角色的思想认识, 信息社会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为指导型、伙伴型、科研型、学习型, 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必须强化教师这方面的思想认识。让教师认识到现代教师所具备的各种素质, 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现代社会, 教学必须凭借各种教学技术,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大多数教师对于各种信息技术的运用目前仅仅凭靠经验, 很盲目, 经验是很重要, 但是在日益复杂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 已有的经验已经远远不够, 教师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按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原理设计、组织、实施教学。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 软件的开发、媒体的选择与优化组合、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设计是核心, 教学设计是解决一系列复杂问题、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过程。

二、学科教师应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

近两年来我一直在思考,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 其信息技术技能到底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呢?是重技术, 还是应该重应用?尤其是在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 且不说家庭电脑的普及, 在学校里也基本上做到每个办公室都配有电脑, 并且连通了网络。如今网络中海量的信息资源, 每天呈几何级数字增长着, 我们是否能够运用自如, 是否能够找到自已需要的信息呢?这应该是当前教师基本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吧!另一方面, 现代的通讯方式, 网络环境交流平台, QQ、MSN、BBS、BLOG、FTP等, 教师们是否在利用这些为我们的学习、工作服务, 是否提高了工作效率呢?再有, 利于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Intel未来教育学习方式、项目学习方式、综合实践学习、webquest、Big6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教师否了解, 是否尝试在教学中使用呢?我想:计算机培训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使用flash、autherware等几个工具软件, 更重要的是要力足于应用, 使教师了解网络学习的基本方法, 提高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 进而利用网络开展教学与研究工作。

三、认清学科特点, 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多针对性

每个学科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 对于不同的学科, 需要教师使用的信息技术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如数学教师掌握几何画板尤为重要, 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 几何画板较文字处理的作用要小得多。此外, 对于不同的学科,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方法也不可能相同, 各学科的教师应该能够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计教学。要培养教师的这种能力, 而将不同学科的教师集中起来进行同一形式和内容的培训显然是不妥的。因为这样培训没有针对性, 使用案例也不能照顾到所有学科的教师。如果受培训的教师只是将所学到的方法生搬硬套到自己的教学中将起到不良的效果。因此, 应在培训时将各科教师分开教学, 这样才能针对这一学科的特点, 为本学科的教师量身定做培训方法, 培训内容, 使教师能够较快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教学, 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四、信息技术培训必须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问题

大多数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时, 都带着自身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任务, 有一个预期目标, 想将信息技术技能与教学应用到达一定的层次, 期望培训内容的实用, 期望训练信息技术技能技巧, 特别是期望以信息技术在所关注的某学科教学中如何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等具体问题为中心, 而不是以信息技术本身为中心开展培训活动, 所以教师训练信息技术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期望解决的实际问题与目标进行一系列探索与寻求解决的过程, 实际上是一个教师本人、培训伙伴与培训指导者组合进行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教学实际问题的行动研究过程。

在培训过程中, 培训指导者必须围绕与迎合教师本人的实际问题与预期目标设计一系列具体任务, 在有交流协作与指导的前提下, 规定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具体任务的时间, 这种以教师本身教学问题为中心的任务驱动训练方式能大大提高受训教师的培训兴趣与实践。

五、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信息技术培训方法

8.中学数学学科培训 篇八

关键词:英特尔·未来教育;教育理念;信息技术

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型国际合作性教师培训项目——英特尔·未来教育,于2012年开始在温州市第十二中学开展。我校从2012年开始到2015年共举办了3次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工作,2016年暑假将准备举办第四次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工作。3次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对未来教育的认识也是慢慢从陌生到熟悉。英特尔·未来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成功的教育模式、崭新的培训形式、规范的实施程序为教师培训提供了个很好的形式。3次培训让我们的学科教师从更深层次意义上接受了一场“风暴式的洗礼”,从而为我们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获取信息技术知识、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与思维模式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3次培训我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从最初的学员,到后来的培训辅导师,再到第3次培训主讲师,每次培训后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提高,下面是对3次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一个粗浅的总结和个人体会。

一、培训活动分层分批次进行

为了搞好培训,我们采用了分层分批进行的方法:

第一批 学校行政领导+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第一批是先行军。

第二批 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学科年轻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第二批是主力军。

第三批 最近分配的青年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学科教师:第三批是新生军。

二、主讲培训为主,优秀学员为辅

在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中,学员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并不意味着忽视主讲师的作用。相反,主讲师能否运用促进性的教学技能,对于培训的效果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主讲师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为学员提供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技术支持;组织研讨、交流,并在讨论中协调、整合;鼓励学员对学习过程的控制调节;建立良好的小组成员关系;监控小组活动,以确保所有的学员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员外化其思维过程,并鼓励相互评论。在培训活动的开始,培训主讲师发挥支持作用更多一些,而随着活动的进行,他会慢慢地隐退,更多地让位于学员独立探索。

三、培训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思想

在以往的教师培训中,单纯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培训往往是分学科的,而且难以直接与其他学科教学相融合,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是一种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培训教师实施研究性课程和问题导向式学习,旨在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革新教学观念和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能力,充实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设计的创新培训模式。它所倡导的这种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位,以活动为中心,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关注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培养,把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中的现代教育方式。

四、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合作新理念

虽然是来自同一个学校,但不同的学科教师学员之间毕竟有所差异,尽快使大家熟悉起来,能够互相帮助,进行合作式学习,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这是培训初期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因为注重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是英特尔·未来教育教育培训的又一重要特征。我们的结对方法一般采取自由组合(推荐同一学科),一般两人一组两两组合,学员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交流、切磋、帮助。教法研讨是让学员讨论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将要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等。每个学员都按严格的要求创设规范的文件夹,且设置共享,并在每一模块完成后按要求上传到教师机的指定位置。每个学员都可以根据需要参考其他学员的学习成果,使用其他学员的支持材料以及搜寻到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五、优秀作品集中展示

三期作业完成情况良好,每期都有优秀作品出现,并且一期比一期质量有所提高,校园网为展示优秀作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每期的优秀作品都在学校网站上展示,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同时每次培训后教师学员应用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思想和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上出了优质的公开课,写出了优质的案例和論文。几乎每位教师学员在培训后都感叹:短暂的培训,意外的收获!

六、信息技术只是工具,未来教育要本土化

这种培训毕竟是基于西方国家的英语文化背景,我们“拿来”的,还有一个培训本土化的过程。如:教材与教师的差距,时间与质量,问题设计,从教师的教为中心走向学生的学为中心,从课件设计走向信息化教学设计,从知识传授教学走向研究性学习的体验等。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比如在培训之前根据我校实际,对信息技术掌握不够熟练的教师先期进行知识贮备。再比如,适当调整培训时间,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消化培训内容,同时也让教师能有时间把自己的培训作业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得到检验,再进行修改加工。

在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本土化的过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不断结合学校实情,结合校本教研英特尔·未来教育给了校本培训的启示,使校本培训的方式方法具有创新性、超前性和示范性。只有走自己学校特色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之路,结合自身实际,使之成为本土化的培训才能更加充分地达到其培训效果,希望今后的该项培训能在不断改进中点燃更多教师心中新理念的火花。

参考文献:

祝智庭,黎加厚.走向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的“英特尔R未来教育”项目[J].电化教育研究,2003(4).

9.中学数学学科培训 篇九

大方县对江镇高店小学

郑昌武

2016年5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大方县小学数学工作室举办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心里很高兴,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技能,得到了很多新的启发,获益匪浅,现将自己的一些收获、心得简单总结如下:

通过听了陈阳老师的公开课,我感触颇深,陈阳老师上课很有特色,首先,她的普通话非常标准、且语言精练,用词准确,流利,教学过程中不说废话,而且课程安排很好,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流畅,且衔接巧妙。教学中,她善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另外,她的课件制作得很好,板书工整简洁,一目了然,值得我们学习。

大方二小曾影老师上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也非常有特色,除了和陈阳老师一样,有标准的普通话,精练的语言之外,最重要的是曾影老师的教态非常自然,非常和谐,说话具有吸引力有磁性。提问也恰当,有艺术性。听她的课,就是一种享受,没有疲惫感。

大方一小张青老师上得也不错,她善于抓住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讲解,一针见血,突破知识点,让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其次,她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把学生的思维推到了极点,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下午的学习中,大方一小的刘刚老师给我们讲了微课的制作。刘老师上课很有趣,说话诙谐幽默,下面听课的老师积极性很高,他善于抓住老师们的心思,放了很多有趣的视频给听课的人听,但遗憾的是,在讲到微课制作得关键步骤时,却因为电脑的原因、或许是准备不足吧而出现了一些故障,致使讲授的课程无法继续下去,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些许的遗憾。

接着我们听了大方教育室杨明江老师的“小学数学课程听课技巧”。杨老师说话流利,用词准确,一针见血,直击重点,没有过多的废话,听了他的课后,我才深深地觉得自己的不足,原来听课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原来的我听课就只是把授课老师的授课过程简单地记录下来,听课的目的也多半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但通过这次培训后,我才深深地体会到,听课具有如此大的意义,有如此多的学问、技巧。在以后的听课中,我一定要认真地听,把学到的听课技巧运用进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做一名真正有实力的老师。

10.中学数学学科培训 篇十

金塔县第三中学 教科处 2011-11

金塔县第三中学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

基础课程学科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

根据《2011年中央电教馆实施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的通知》、《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关于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学科教师培训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及其市教育局《关于实施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学科教师培训项目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我校决定开展第一期“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学科教师校本培训工作,为搞好本年度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在全校的实施与推广工作,现结合我校教师培训计划、远程教育、信息技术等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培训计划。

一、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着眼于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二十一世纪的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培养,支持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目的是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最终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水平,并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思辩能力和团队合作等能力。它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将新的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整合于课堂。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促进学生低价思维向高阶思维的转变。

二、培训目标

1.使参训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信息素养及综合素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2.帮助教师理解新课程标准,并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在课堂上。

3.使参训教师进一步理解研究性学习并在备课上体现出来。

4.提高参训教师使用excel、word、powerpoint等效能工具,提高工作的效率。

5.提高教师将新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

6.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帮助我校教师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校教育发展。

7.通过本次校本培训,培养40名学科教师,带动提高二十一世纪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三、培训方法:

1、采取任务驱动,每模块都有相应的任务,必须按时完成。

2、关注教师之间的研究、交流,以此来提高培训效率。

3、强调实际动手操作,注重学习的过程。并创建与国家课程标准相一致的课程单元和评价工具。

4、通过观看教案材料、自学、讨论等形式理解这种教学思想的内涵。

5、充分挖掘校内信息技术能手的能力,互帮互学,提高教师整体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水平。

6、通过计算机共享提高学员们的参与机会。

三、培训对象

(一)受训对象:七年级各学科教师。

(二)受训人数:学科在职任课教师40名

四、培训模式及任务

(一)培训模式:学科教师培训采用集中培训方式。

(二)培训时间:利用每周星期一、二、三、四课外活动,午自习、晚自习完成24学时的校本培训任务。

(三)培训任务:

1.通过开设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学科教师培训,在本校完成40名学科教师培训。

2.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学校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教育课程项目课题研究工作结合我校远程教育课题研究,开展校本研修、教学实践相结合,以推动课题深入开展。

五、组织管理

学校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学科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的项目实施。

组长:邓世平

副组长:勾设军仲连智

授课教师:李杰李永堂

工作人员:黄彪赵开龙

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总目标任务,对项目实施全程领导、规划和督查,积极推动将该项目为我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发挥效益。制订“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学科教师培训”实施方案,审定校本培训方案计划、提出项目持续性发展思路,协调“英特

4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与课程改革、远程教育之间的关系,理顺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与学校教育教学之间关系,抓好学校日常工作与“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的落实等。

六、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包括前期准备、启动阶段、培训阶段、评估验收三方面。

前期准备:2011年11月20日至2011年11月30日

1、成立学校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学科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2、制定培训实施方案计划

3、确定项目学科教师培训名单

4、提交培训相关资料

启动阶段:2011年12月1日至2011年12月4日

1、组织项目受训学科教师启动管理会议

2、主讲教师介绍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相关情况。

3、主讲教师谈参加了由甘肃省电教中心举办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主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体会。

实施阶段:2011年12月5日至2011年12月15日

1、制定并上报校级培训计划、项目学科教师培训名单

2、开展校级培训

评估验收:2011年12月21日至2011年12月30日

1、项目学校培训自查总结

1、县对项目学校培训工作验收

11.中学数学学科培训 篇十一

【关键词】教师培训 项目 小学英语 实践反思

引言

本项目以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做好2016年自治区级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组织实施和参训学员选派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依据,为提高自治区各地小学一线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其掌握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策略,并切实结合培训前的需求调研,确定了对小学英语学科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目标和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概况

1.目标和主题:本项目以“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的提升”为主题,总目标是通过培训提升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自治区各地小学培养一批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领头人,发挥其教学名师、高端人才的辐射作用,从而对所在地的小学英语教学和研究产生影响、提升新疆小学英语整体教学水平。围绕培训目标和主题制定的具体目标是:(1)结合案例领会并掌握新课标要求,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实施;(2)领悟小学英语教学研究前沿动态和教學理念,并熟练掌握教学设计思路及授课方法。

2.实施过程。根据既定计划,整个培训过程分3个阶段,各阶段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组织和管理:

(1)集中研修阶段: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内容,集中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采用案例引领、讲座释疑、参与研讨、互动交流等方式,内容涉及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学科教学基本技能,重点是布置总结阶段的汇报展示任务;第二阶段: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等方式,具体任务有:小学英语微课制作及课堂展示,规范汇报课教案和说课稿并上汇报课,语音训练成果汇报,小课题选题汇报等。

(2)“影子教师”实践阶段:本阶段研修采用导师“传帮带”的方式,学员依据“任务驱动”模式完成培训计划,计划主要内容包括英语教学能力训练、班主任工作训练、校本课程开发及小课题研究方向等。

(3)反思总结阶段:参加或观摩培训期间小学英语班组织的“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比赛” 并撰写教学反思或评课记录,撰写实习实践阶段学习心得并交流,撰写校本课程开发或小课题研究选题报告,并做交流、总结和汇报。

以上三个阶段训练,前期主要从案例分析入手指导学员进行教学设计,经专家指导后走入课堂实践设计,最终使教学训练走向课堂。同时,进行小课题研究选题的确定及前期研究工作指导;“影子教师”实践阶段以“任务驱动”来指导参训学员完成培训,“影子学员”与指导教师共同设计“影子教师”培训计划。该阶段结束时,撰写小课题研究选题报告及培训总结。

3.培训成果和学员反馈。培训结束时,参训学员以各种方式呈现了本次培训的学习成果:汇报课教学设计及说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数字故事、微课作品及小课题研究选题等,圆满地完成培训期间的目标任务,使本次培训达到了预期目标。具体来讲,经过集中培训和影子培训培训,参训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有较大提升,部分教师开展校本研究、小课题研究的意识逐步萌生、科研计划初步形成;通过赴内地参观学习,参训教师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活跃了思维,更为重要的是,对参观地文化名胜和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最终升华为炽热浓厚的爱国之心和投身教育的报国情怀,纷纷立志将为边疆教育事业振兴而尽一己绵薄之力。

培训结束时项目组对参训学员就本次培训的组织实施和培训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

(1)本次培训的优点及给学员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学科专业培训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多样,对今后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启发很大;赴小学英语教师优质课比赛现场观摩并聆听专家点评,课堂观察和评课、说课技能得到较大提升;学习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微课制作辅助英语教学,对丰富教学手段提高专业化技能有非常突出的效果;学员参加模拟小学英语词汇课实践教学及说课、评课,班级举办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擂台赛等实际教学技能训练活动,切实提升了参训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学员互助合作,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2)学员对该项目今后改进的建议:希望多组织这样以提升教师学科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为目的、“接地气”的培训;希望有更多的机会与一线教师、教研员就学科教学方面的困惑、问题开展面对面研讨;建议多开设一些能提升学员开展小课题研究能力的课程及有关科研方法的课程。

二、项目培训效果测评

培训期间承训单位对学员发放了调查问卷,对来自全疆各地州的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和受训学员的培训需求及本次培训效果进行了调查。

测评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本方案设计的培训目标结合一线小学英语教师的实际需求,针对性强,能够切实帮助参训学员将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贯彻实施,解决了一线教师教学工作中的实际困难,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课堂观察和评价、小课题研究选题等方面收获尤为突出。

对本次培训内容及课程安排,100%的学员表示,本次培训中的优秀教师现场观摩课、优质课比赛及专家点评、与一线教师教研员面对面研讨,特别是班级全员参与的“小学英语词汇课模拟课堂”授课和听评课活动以及班级自主举办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擂台赛”对其帮助很大,认为本次培训活动对于提高学员的实际教学能力、观课评课能力及教研能力非常实用,能在以后教学过程中极大地帮助他们改进教学设计和实施。

大部分受训学员在问卷调查中都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类似本次培训这样的活动,承训单位能多安排组织自治区专家及一线优秀教师进行授课、点评及面对面研讨,并且最好能定期开展此类培训活动。

以上关于培训目标和内容的调查结果表明本次培训取得了预期效果,学员也对本次培训效果表示非常满意,并纷纷表示将会在回到原单位后在教学教研工作中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对新疆各地州小学英语教学起到引领作用。

三、分析与反思

本次培训工作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目标主要得益于培训工作的组织和准备工作到位,特别是培训方案经过专家论证、项目负责小组修订后,培训目标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并由项目小组精心组织安排、严格落实方案计划,最终使学员在培训中更加有效地解决了教学教研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本次培訓最大特色就是实效性。本次培训以 “自主、合作、探究、反思、交流”等体验式培训活动为主,力求所有的培训环节都做到“接地气”,即所有培训活动的都力求搭建高校英语教育研究专家、一线教师教研员与参训学员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具体体现在:(1)学员在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有所提升,集中培训期间的围绕小学英语词汇、阅读课等核心课组织的模拟课和优质课比赛使参训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2)所有的观摩课、优质课及学员汇报课后都有授课教师说课、专家点评以及与学员互动交流的环节,使参训学员在观课现场与授课教师和点评专家思维碰撞、有效更新教学理念、快速学会并内化教学技能;(3)所有高校英语教学研究专家及教研员的讲座专题均结合一线教师的教学实际和培训需求,将案例分析、互动研讨与理论讲授相结合,使参训学员当场解决诸如教学理念、教学技能、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实际困惑;(4)培训过程中参训学员在过程评价和任务驱动的模式之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设计、课堂观察与评价、微课制作、汇报课说课等培训考核任务,最终达到了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能力、教研能力有效提升的培训目标。

本次培训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部分参训教师表示逐步具备了参与小课题研究的意识,但对于课题申报、课题研究的方法等还是无从下手,希望今后的培训能重点解决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能力提升的问题;(2)小组合作协同完成培训目标任务的模式虽然极大地调动了部分学员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不同智能模式学习者的创造性、想象力,但也在高涨的小组合作和团队精神的热情之下,掩盖了个别学员敷衍了事、懒惰拖延的不良现象。

四、结束语

经过对本次培训工作的反思,项目组提出对今后培训工作的设想:在汲取本次培训突出实效性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一线英语课堂各种课型授课技能的关注;借助自治区基础教育研究英语教学专家的力量和资源优势和高校英语教学研究专家的科研优势,力争切实提高参训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

12.中学数学学科培训 篇十二

正确而有效地使用交互式白板,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很好的作用,也可以促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产生变革。目前,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学引入互动式电子白板,学校也提出要求促使教师应用白板,但相应的培训跟不上,电子白板的功能没有发挥出来。笔者调研发现,即使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农村中小学都配置了白板,而且规模开始逐步加大,但是教师只是简单地当做展示课件之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如何有效地培训教师应用互动式电子白板?笔者首先在地方院校的学科教师和师范生中开展实践探索,然后再到其他学校进行推广和深入,目的就是帮助更多的老师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1 问题调研

笔者之前所在的学校承担了本地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大学教师尤其是学科教学论的教师是否掌握电子白板的使用?在培训前,我们做了一些调查,调查对象是来自相关院系的学科论教师和承担教师教育的公共课教师,有35位。通过调查发现,46%的学科教师没有听说过交互式电子白板;60%以上的教师认为交互白板对促进课堂教学作用一般;70%左右的教师对交互白板会不会成为未来课堂教学中的主流技术和媒体持怀疑态度。通过进一步的访谈和在一些课题学校的调研,笔者认为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1 教师对新技术的学习有恐惧心理

由于新技术、新媒体发展迅速,各种教学工具层出不穷,教师工作压力和工作惯性,对新技术引入到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处于被动状态。当引入新技术或新媒体于教学时,老师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担心学不会,教学中出错,自己控制不了,还是惯用媒体或技术更好。笔者发现,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教学的态度、所任学科、年龄和原有教育技术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他们对新媒体的学习和应用。如讲授型的教师、理科的教师、年龄大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低的教师往往更容易拒绝新技术的应用。这些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顾及精细的教学设计,很不自信自己掌控技术的能力,就主观认为使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会增加教学负担。因此,对新技术的应用和培训存在疑虑,产生畏难情绪,宁可让交互式电子白板闲置,也不愿使用,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1.2 交互白板功能的使用局限

台湾陈惠邦教授经过大量的研究分析,总结出教室中使用交互式白板的4个应用层次:1)代替传统黑板的展示或教学呈现功能;2)以教师为主导媒体操作平台;3)以教师为中心的展示平台;4)师生互动学习平台[2]。一线的调查也发现,教师对电子白板的使用也是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老师可以熟练应用,课堂师生互动,教与学的效果非常明显;有的老师可以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操控电脑,开启相关的学习资料或媒体,以配合讲解;有些老师把电子白板当成黑板或多媒体投影设备,只使用板书功能,或只是将课堂上的教学素材(例如ppt课件)进行播放;但大部分教师不会使用电子白板相关软件功能(如:聚光灯、拉幕、页面回放等)和资料库中的教学素材,以及通过网络获取相关的教学资源,对设计符合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更是不知所措。

1.3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缺乏有效指导

如何在教学中有效使用电子白板?教师需要帮助,如在教学中电子白板有哪些功能?在哪些教学环节应用这些功能?如何使用白板提供的资源?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困惑和迷茫的问题,他们需要得到及时的引导和有效的指导。单位购置设备也没有系统地考虑培训和应用推广。针对电子白板的培训也存在以下问题:1)供应商的培训取代专业培训:新购置的设备供应商会派专人对学校教师进行基本的培训,让教师认识、了解新设备,由于培训者不是专业的教学或教学研究人员,因此培训内容不具有教学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而只是产品功能的简单介绍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2)教师对多媒体的理解和掌握差异较大:由于教师的学科、年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差异较大,统一安排的培训难以满足个体差异;3)单纯的技术培训,缺乏与学科教学的联系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联,难以让教师感受到电子白板的教学优势和互动功能,不能有效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4)培训方式简单,没有相应活动设计,不能使教师将培训知识内化为教学的专业技能。

2 实践探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尝试设计和实施了针对学科教师和师范生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培训。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先对相关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科教学论的教师培训,然后由学科教师和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合作在《学科教学论》或《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上对师范生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与相应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基本功能演示;第二层次——教学案例观摩;第三层次——教学设计与实践。

2.1 第一层次——基本功能演示

为了顺利地让教师掌握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基本原理、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我们采用演示+讲解+实践的培训方式。首先,给教师展示几个简单的例子,调动其认识白板的积极性,如:给出半只蝴蝶,设置问题:如何画出整只蝴蝶?老师们积极参与并进入问题情境,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旋转,翻转等,培训者随即告诉老师在交互式电子白板里很容易实现,然后进行演示。所有例子展示完后,老师们惊叹:白板功能强大,使用简单、方便,既可以自如地操控电脑软件,又可以方便地实现交互。随后,培训者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常用功能和工具逐一介绍,重点强调每个工具在教学中功用和如何实现,如,电子白板里的纹理笔工具,我们建议语文和英语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使用纹理笔在白板上刷出各种图片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我们还安排一些活动或任务,让教师接触白板并自己实践操作。

2.2 第二层次——教学案例观摩

通过第一层次的培训,老师们已经对交互式电子白板有了基本的认识,感受到了白板的强大功能。第二层次,我们会展示不同学科的教学视频案例让被培训者观摩,在观摩的过程中,让教师基于问题思考。这些问题是常用的:

问题1:展示的课例中,用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哪些功能?

问题2:这些功能对教学起到了什么作用?

问题3:案例中基于白板的设计有哪些值得借鉴,又有哪些不足?如何改进?

观看案例后,通过上述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教师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的认识会加深,也间接地获得了教学体验,这种方式对电子白板的功用迁移到教学设计中有很好地促进作用。

2.3 第三层次——教学设计

通过上面两个层次的培训,教师对电子白板的教学应用有了非常直接地认识。为了使教师将培训知识内化,我们让每位参加培训的教师自己设计一份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设计,将教学设计记录下来。接下来,让不同学科的教师参与到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展示教学设计的活动中,共同完成课件的制作,利用电子白板的功能实现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策略,加深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掌握。

活动结束后,教师们分享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学习中的感受,并且重点思考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对未来教学的帮助作用。最后,大家还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

3 培训效果分析及启示

这样的培训设计,效果明显,实效性强。培训结束后调查,54%的教师认为交互白板对促进课堂教学作用很大;78%的教师认为使用交互白板有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50%的教师认为使用交互白板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且作用很大;80%的教师认为白板笔书写、拖曳、标注等交互功能,特殊效果功能(包括屏幕遮罩、聚光灯、放大镜等功能)、资源库功能非常实用而且使课堂教学比黑板或投影仪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在培训过程中,学科教师对交互白板的强大功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对这种培训形式表示称赞。这种方式的培训使交互式电子白板由看似深奥变得简单易学,而且也使教师参与到每一个活动中,体验新技术与互动,共享经验与感受,获得启发和设计。

通过此次培训的实践,我们继续完善培训设计,继续在在校的师范生和课题所在的学校开展互动式电子白板的培训和应用推广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互动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会有新的变化,学校的资金投入也能真正发挥效用。

参考文献

[1]陈惠邦.旧瓶中的新酒:交互式电子白板与教学革新的推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8(12):6-11.

13.生物学科培训心得 篇十三

通过参加这次生物学科的国家培训学习,非常感谢专家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在学习中充实提升了自己。这一轮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教育观念有了更新,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育教学的技能得到实质性的帮助和提高,下面是我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当老师要不断反思学习提高自己

近几年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培训不断,学习了一样新知识下来,反思过自己实际教学中与之相悖的的地方吗?一堂课上了,也就过去了,又去反思了自己在这当中有哪些需要改进提高?我们要成长起来,必须学会不断地反思,伴随教师成长与发展始终的真正反思是老师成长的关键,反思是教师专业生活的一部分,反思不是一时之事,更不能偶尔为之,要针对一个问题进行长久的关注,真正的成长始于反思。远程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让我更新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去反思修正提高自己,要在学习培训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二、要立足于根本去进行生物教学

我们的教育教学要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学生的学科素养首先体现在对这门学科的情感、态度上,缺失了这一点,就意味着迷失了教育的方向,有了热爱,一切才有可能,如果生物教育不能在通知的心灵播下对大自然的热爱,不能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深深的爱,那么他们在学科认知层面无论达到多高的水平,都是虚空的花架子。生物教学的根本是要唤起孩子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喜爱之情。引导学生研究课文的生物的美,自然的美以及改善环境的各种策略,都要考虑如何引发、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热爱。

三、用心设计每一堂课,让学生成为课程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

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现成的书本知识和观念,而是在学习经历的过程中主动探究、发现事物之间彼此的联系。此次学习,对照自己以往的教学,再次有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定要当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要迅速成为教育理念的实践者,更加用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真正体现高效课堂,真正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快乐。总之,这次学习下来,受益匪浅,这次培训给了我很多知识的更新和独特的体会。教师的成长,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人格的魅力,还要有广博的知识;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要有广博的知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真正成为学生的导师领路人。

14.体育学科培训总结 篇十四

一、灵活使用各水平教材内容

本期学校体育组正积极对新课标进行实验,各水平教师都根据体育课程标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构建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结合我校和各水平阶段学生的特长、性别、兴趣、爱好等使用教学内容,各教学内容的时数也可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作灵活调整。

同时,在使用教学内容时,首先我们要真正领会什么是体育课程标准?体育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课程计划),对不同水平阶段学生制定的体育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所使用的教学内容,是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有能达到的。所以,我校各水平阶段教师是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指导思想。五领域,三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结合我校现有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等情况来选用教学内容。

二、改变教学组织形式

传统的教学组织和教学程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以行政教学班为主的组织形式、分项教学的组织形式等,还有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程序。既严重束绑了教师的手脚,也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情绪和积极性。用比较坦诚和理性的`思想来思考一下,当在教室里久坐的学生来到操场上的时候,他们需求的是什么?

我们进行新课标试验的教学组织的基本情况是基本由教师、活动组长组织各种形式,各种各样的体育课上课内容,在大部分时间里教师巡视、检查、辅导和一起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真正把教师在传统教学组织的指挥者角色,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激励者和帮助。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很喜欢,更能达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全方位的沟通,学生只当作教师是一位可信赖、有知识、肯帮助人的兄长来相处。

三、教学方法实效简练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二种;一种是传统式教学法;另一种是系统教学法。这两种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主要是为教师设计的。我校在体育新课标教学方法实验中,转变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体育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步一点点也给予认真表扬和激励。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体育课程标准五领域,三层次的递进关系,课程目标统领一切的基本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一起设定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努力实现已定目标,在体育活动中提供更多更大的空间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展示,帮助和提高。

四、学生体育成绩评价有突破

以往我们习惯地对学生体育学习的成绩评价,基本局限于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合作、身心、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平价。

本期我们在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方式上有很大的突破,既注重终结性评价;也注重过程性评价;总体的评价方法是:教师评学生,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学生期末体育成绩=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上课行为+身心健康+社会适应。同时,这种评价方法对发展学生的体能,增进健康,娱乐身心,调节情绪,减少压力,乐于接爱不同观点,分享自己和他人的快乐,会评价他人和自己所获得的成功感,对进一步促进完善新课标的评价方法起着积极的意义。

上一篇:后备干部三年德才表现情况下一篇:浅谈小学生人际交往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