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点工作总结

2024-08-07

中考考点工作总结(共11篇)(共11篇)

1.中考考点工作总结 篇一

一、单选人称、所有格

2介词比较级 最高级

4连词时态特殊疑问句宾语从句单复数 主谓一致固定搭配被动语态不定代词请求时something情态动词

二、翻译注意事项大小写 单复数 主谓一致 时态 单词拼写翻译完整!!不能有遗漏常考句型要知道遇到难题要分析,字对字、句对句翻。不能空

三、写作注意事项(简简单单 没有明显错误即可)

1.3个问题3段论 原因道理3小点

2.使用句型:it’s +形容词+for sb+to do

not only …but also… 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表文章结构顺序:First of all,Second,In the end,At last

最后陈述观点 As far as I know,In my opinion

3.大小写单词拼写主谓一致单复数一致时态一致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书写工整

四、完形填空只考单词 不考语法至少读两遍原词复现(上位词 下位词)分析结构连词 前后句逻辑

五、阅读表达

最后一问一般是总结性 概括性的1分析文章结构 总分式还是分总式文体说明、记叙较多会总结 中心句子说原因 说做法 说内容

2.中考考点工作总结 篇二

一、考查一般现在时的用法

例Mid-Autumn Day usually______in September or October ev-ery year.(北京市)

A.come B.comes

C.is coming D.will come

解析:B。usually暗示该空表示现在一般性动作,因此应用一般现在时的动词形式comes。

二、考查一般过去时的用法

例1 We were in Qingdao last week and______great fun there.(南京市)

A.will have B.have had

C.had D.have

解析:C。last week暗示该空应用一般过去时,因此应填had。

例2 It's four years since Mike______to Tibet.(石家庄市)

A.has been B.is coming

C.will come D.came

解析:D。分析语境逻辑不难发现,since从句应用一般过去时,因此该空应填came。

例3—Did you wash your clothes?

—No,I was going to wash my clothes but I______visitors.(徐州市)

A.have had B.have C.had D.will have

解析:C。由答句可知,主人公正准备洗衣服,忽然来了客人,因此该空要用一般过去时,应填had。

三、考查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例1—What is mom doing now?

—She______some clothes.(上海市)

A.washes B.is washing C.washed D.has washed

解析:B。now暗示该空表示“正在洗”,因此应填is washing。

例2—Cindy,dinner is ready.Where's John?

—He______homework in his room.(温州市)

A.does B.did C.is doing D.will do

解析:C。Where's John?暗示该空表示“现在正在做”,因此应填is doing。

例3—Whose watch is lost?

—Mr.Smith's.Look!He______it everywhere.(西安市)

A.looked for B.was looking for

C.looks for D.is looking for

解析:D。Look暗示该空表示“现在正在寻找”,因此应填is looking for。

四、考查过去进行时的用法

例1 The children______a PE lesson on the playground when it sud denly began to rain.(深圳市)

A.have B.are having C.had D.were having

解析:D。When it suddenly began to rain暗示该空表示“正在上体育课”,因此应用过去进行时的动词形式were having。

例2—What did the teacher say just now?—

——Sorry.I didn't catch it I______something else.(东莞市)

A.think B.will think C.was thinking D.had thought

解析:C。just now暗示该空表示“正在想”,因此应用过去进行时的动词形式was thinking

。例3 I______e-mails to my brother when Susan called me last night.(广州市)

A.was sending B.am sending C.sent

解析:A。when Susan called me last night暗示该空表示“正在发送”,因此应填过去进行时的动词形式was sending.

五、考查现在完成时的用法

例1—Hello!Can I speak to Alice?

—Sorry.She isn't here right now.She______to the shop.(北京市)

A.goes B.will go C.has gone D.was going

解析:C。由语境逻辑可以推出Alice已经去了商店,因此该空应用现在完成时的动词形式has gone。

例2—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Saturday?—

I______yet.(合肥市)

A.haven't decided B.won't decide

C.am not decided D.didn't decide

解析:A。yet暗示该空表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决定”,因此应用现在完成时的动词形式haven't decided。

例3 How's Annie?I______her for a long time.(唐山市)

A.don't see B.won't see C.didn't see D.haven't seen

解析:D。for a long time为现在完成时的标志。

六、考查一般将来时的用法

例1—Has he returned the library book yet?

—Not yet.Don't worry.He______it soon.(襄樊市)

A.returned B.has returned C.will return D.returns

解析:C。soon暗示该空表示“将要还”,因此应填一般将来时的动词形式will return。

例2 Look at those clouds.It______soon,I'm afraid.(广州市)

A.rains B.was raining C.is going rain

解析:C。soon暗示该空表示“有可能下雨”,因此应用一般将来时的动词形式is going to rain。

温馨提示:

1. 条件状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中应用一般现在时代替一般将来时。

例1 He'll send us a message as soon as he______in Xinjiang.

A.is arriving B.will arrive C.arrived D.arrives

解析:D。句中as soon as引导时间状语从句,应用一般现在时代替一般将来时。

例2 I don't know if my uncle______.If he______,I will be very happy.(天津市)

A.comes;will come B.will come;will come

C.comes;comes D.will come;comes

解析:D。两空均表将来的动作。第一空因if引导的是宾语从句,可用一般将来时;第二空因if引导的是条件状语从句,必须用一般现在时代替一般将来时。

2. 祈使句是用一般现在时的形式表示一般将来时,因此回答时应用一般将来时。

例1—Don't forget to give my best wishes to your mother.—______.(太原市)

A.No,I won't B.OK,I will

C.Yes,I won't D.Yes,I do

解析:A。该空强调I不会忘记对方交代的事,因此应填:No,Iwon't'

例2—Please bring your homework to school tomorrow,Steven.

—OK,I______.(杭州市)

A.will B.won't C.do D.don't

3.中考考点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中考英语 动词 考点分析

一、 动词在英语中的重要性

首先,大家需要了解什么是动词?表示动作中状态的词称为动词。如果将英语比作人,那么动词就是人体中的骨骼,起到了整体支撑的作用,其他知识点就是血肉,由此可见动词在英语中的重要性。每年的中考英语试卷中动词的考点和比重最多,单项选择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注重试题的设置语境化。测试的语言知识具有一定的覆盖面,注重对语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淡化对语言知识机械性记忆的考查,完成句子题重在考查学生准确运用所学单词及短语完成句子的能力(2016陕西中考说明)。

二、动词知识梳理

1.概念:表动作或状态的词称为动词。

2.形式:每个动词有五种形式分别为原形、单三、现在分词、过失式、过去分词,如eat-eats-eating-ate-eaten 。

3.分类:①实义动词:及物和不及物,②Be动词:be,look,sound,taste,smell,become,turn,③助动词:be,have,do,④情态动词:can,may,must,should,might。

4.动词在句中的成分:做谓语、不做谓语(即非谓语)三种形式,不定式,动名词,分词(过分和现分),在初中阶段,重点考察动词后跟不定式和现在分词的区别。

5.时态:①一般现在时:概念:表经常性习惯性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或一个事实。

结构:主语+be+其他。 标志词:sometimes,usually,always,often,everyday。

用法:宾从、定从中考察。②一般过去时。③现在进行时。④过去进行时。⑤一般将来时。⑥过去将来时。⑦现在完成时。⑧过去完成时,同以上的总结方法一致。

6.语态:分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①一般现在时:be done?② 一般过去时:was/were+ done

③过去进行时:was/were+ being done④ 现在进行时:be+being done

⑤一般将来时:will +be+done ⑥ 过去将来时:would+ be done

⑦现在完成时:have/has +been done⑧ 过去完成时:had+ been +done

7.动词短语(展示部分):

◆动词+介词deal with,look for,agree with,suffer from,put on,

◆动词+副词turn up,turn off,pick up,put off,stay up,turn off,

◆动词+副词+介词Look forward to,come up with.

8.动词辨析(常见的动词词义辨析):

“五”感官feel,sound,look,smell,hear ,“四”花费spend,cost,take,pay ,

“四”看see,look,watch,read,“四”输赢lose,fail,win,beat,“三”到达get,arrive,reach,“三”借borrow,lend,kee,“三”穿dress,put on,wear,“三”参加join,attend,take part in,“两”找look for,find。

三、动词在中考之考点分布

考查不定式的固定搭配ask sb. to do sth,形式是一个并列句。

总结,从上考点分布中可以看出,时态和语态及动词短语部分考查居多,所以,重难点在时态和语态部分。以下是笔者从自己的工作经验中总结的方法技巧。

四、 重难点考点的解题思路

在动词的知识点中部分需要记忆如动词短语和动词辨析,有的部分如果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就可以事半功倍。这里重点讲解动词时态和语态的解题技巧。第一,时态部分:中考英语中,总共考八大时态,但同学们在记忆过程中总有遗漏,笔者总结一个简单的方法帮助同学们清晰牢固的记忆,总结为:4个现在和4个过去,每一个现在都对应它的过去。 4个现在为:一般现在时用does来表示对应的过去是一般过去时用did表示。现在进行时用doing来表示对应的过去是过去进行时用was/were+ doing表示。现在完成时用have/has+ done表示对应的过去是过去完成时用had+done表示。一般将来时用will表示对应的过去是过去将来时用would表示。

那么,中考时态题的解题关键在于题干中的时间状语也就是笔者所说的标志词,八大时态中每个时态的标志词是不一样的,根据标志词判断考点是突破口。例如一般在现在时表示经常性、习惯性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或表示一个事实。它的时间状语一般多为sometimes,usually,always,often,等。在做题中通读题干,根据时间状语判断考察的时态简单快捷,可以为后面的大题节约时间。第二,语态部分,其实很多时候命题组是将时态和语态结合在一起考察的,那么我们解题的思路还是:首选根据标志词确定是什么时态,然后回忆该时态对应的被动语态结构就可以答对了。

五、结语

语言是为人类服务的,本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沟通交流。目前,中国应该将应试和应用相结合才是最恰当的教学模式,填鸭式的教学会导致学生学到空有语法不会表达的哑巴英语。因此,只有应试和应用相结合才会避免走向极端,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但是目前中国学生必须经历中高考,所以在该阶段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可以助学生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郝昌明.中考英语动词时态考察热点透析.中学生英语园地,2007,12.

[2]郑鹰.中考英语动词考点归纳与解析.学周刊,学术研究,2014(12).

4.中考考点工作总结 篇四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P37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人民民主专政点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四、“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四项基本原则;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3、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4、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5、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8、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9、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1、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2、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综合实力的根本是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5、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6、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7、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五、“本质”、“实质”、“性质”类

1、我国改革的实质(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3、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共同富裕。

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六、“最”类

1、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2、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

4、最富有责任心的人的共有情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5、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6、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

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8、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

9、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是:国家处在危难时刻。

七、“集中”、“集中体现”类: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

2、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

5、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移民精神等。

6、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7、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八、“决定”类

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是:教育。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是:教育。

2、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

4、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基本经济制度。

九、“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的两种制度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核心”、“中心”类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十一、“关键”类

1、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少生。

2、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者。

3、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十二、“目的”、“目标” 类

1、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发展。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教材P114。

6、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十三、“原则”、“原因”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管理。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7、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十四、“前提”类

1、两种制度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2、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稳定。

3、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十五、“保证”、“保障”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2、物质文明发展的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是:政治文明。

3、物质文明发展的精神(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是:精神文明。

4、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十六、“重要”、“重点”类

1、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

5、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

6、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公有制经济。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9、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增强自身实力

十七、带有“一”的知识点:

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的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十八、带有“二(两)”的知识点:

1、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2、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3、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4、公有制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5、“两种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九、带有“三”的知识点:

1、三次科技革命:1)18世纪下半叶,发生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2)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内燃机为代表3)20世纪下半叶,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产业革命迅猛发展。

2、三个代表: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社会主义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个原因或表现:1)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仍不完善

4、基本国情的三个方面: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P50、P53、P54。

5、实行计划生育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人口现状的三个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7、控制人口数量的三个具体措施:晚婚、晚育、少生。

8、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9、三步走战略:P88第二段第3行---P89第一段。

10、“三下乡”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城市“创三优”:创建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

11、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2、公有制经济的三种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3、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4、新型民族关系的三个特点: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5.中考考点工作总结 篇五

1、考察句子或段落的作用从哪一个方面入手?

【解析】从内容、结构和表达技巧入手:

(1)内容就是写了什么,欲表现或表达什么(深层内容);

(2)结构上的作用掌握八个字,即过渡(注意引出下文)、补充(在记叙文中,多和插叙的作用一致)、铺垫和呼应(首尾呼应、照应标题、前后文照应);

(3)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以及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反语等。(4)另外,还要注意句式。

★学生要注意,考察某一部分能否删去也是考察句段作用。

2、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解析】有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之分,作用有:(1)渲染„„气氛,或写出了„„环境特点;

(2)表现(或烘托)人物„„品质、性格、心理、情感或精神;(3)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4)交代时间、地点或具体环境。(5)突出中心;

(6)修辞手法或是表现手法的运用;(7)社会环境描写往往点明时代背景。

3、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解析】(1)补充交代„„内容(比如事件的原因、结果、某人的身世等),使故事情节或事件更完整;(2)表现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真实饱满(注意,多指插叙内容写的和前文所表现的人物形象相反的情况);(3)对比;(4)突出中心;(5)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有起伏。

4、赏析标题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解析】赏析标题要根据不同的题干表述进行作答,如果直接问你为什么以„„为标题、以„„为标题的好处,则直接作答; 如果问换成另一个标题好不好,还要答换成另一个标题相比原标题而言好在什么地方(或不好在什么地方)。具体应从以下方面入手:(1)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2)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表现技巧;(3)一语双关;(4)从内容上,是否能概括全文内容或点明写作对象,如主要人物等;(5)从主旨(中心)上,是否点明中心,或者揭示(暗示)中心;(6)设置悬念或新颖,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或引发读者思考。

【备注】如果问一个标题能否换成另一个标题时一定要注意,这是在变相考察赏析标题的作用。如果你认为原标题好,就先赏析原标题,然后看换后的标题是否也有这种表达效果即可。

5、如何赏析一个结尾呢?

【解析】对结尾的赏析是重点也是难点,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无论结尾是一句话、一段还是两段,都作为一段来看;二是名家作品中的结尾,如“欧·亨利式”结尾具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点。具体赏析的角度如下:

(1)从内容上概括写了什么,如总结全文,交代故事的结局等;(2)从主旨(中心)来说,往往点明中心、深化(升华)主旨;

(3)从表达技巧上而言,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尤其需要主要注意对比手法的运用;

(4)从表达方式而言,主要考察议论和抒情:议论往往是点明或升华中心;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间接抒情又起到“委婉含蓄,意蕴深长,给读者回味和想象的空间”的作用;(5)从结构上讲,要么照应标题,要么呼应开头,要么照应前文内容;

(6)小说中,从情节上说,如果结尾情节的中断,其作用是:戛然而止,给读者思考和想象(或回味)的空间;(7)注意小说结尾是否具有欧·亨利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点。

6、人称的作用。

【解析】人称的作用是考察的重点,极有可能出现在2017年中考中。遇到此类题,学生要注意一篇文章中出现两到三种人称的情况。

(1)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给读者真实可信之感,便于抒发情感;(2)第二人称:拉近与读者距离,亲切自然,便于抒情;(3)客观叙述,灵活自由,全知全能。

普陀区2018初三一模考数学已经落下帷幕

相信很多家长、学生也已经第一时间拿到普陀区初三一模考试卷 在这里楼主通过分析普陀区一模考试卷 给其他还未考区域考生一点考前指导意见 如果深入探讨这套试卷,你会有很多发现

一、命题思路 比如:

1往年考过的重点今年依然是命题的重点趋势

2本套试卷有85%的题目来源于往年各区一模试卷改编,原题也是比比皆是

3命题结构、风格、思想和15、16、17三年试卷结构高度保持一致(因为也许是同一批人命题吧)

4普陀区在9、10、11月份28所公办学校举行了统一联考,这三个月的月考试卷有部分题目直接套在这次一模考试中

5难度最近几年保持一致,偏向简单化,难度系数和中考高度贴近18、24、25三道压轴题保持压轴题出题方向的风格,但是略微新颖化,背后寻找到往年压轴题的影子

看过这6点,还没考的区域考生知道怎么去押题了吧,掌握着这六点非常重要

二、深聊23题

6.中考散文九大考点 篇六

整理:延安大学附属中学

牟善鑫

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主旨)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二、筛选提取整合信息

三、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四、品味语言 考题形式

1、品味词语。(1).解释词语含义。(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解题钥匙

(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2、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3、理解句子的作用。

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1)、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2)、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4、语言赏析。

A、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B、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C、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另外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

①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 ②中心句和点睛句。

③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④描写句。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⑤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⑥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五、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六、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七、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增强语言气 4.反问:加强语气5.反复:强调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7.对偶:句式整齐 结构统一8.夸张:极力的表现。

八、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九、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对象在XXX条件下,XXX怎么样。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

7.“相似三角形”中考考点透视 篇七

例1 (2013·佛山)如图1所示的网格中每个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若A, B,C,D,E,F都是格点,试说明△ABC∽△DEF.

【分析】利用图形与勾股定理可以推知图中两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成比例,由此可以证得△ABC∽△DEF.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有:

(1) 平行线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这是判定三角形相似的一种基本方法,相似的基本图形可分别记为“A”型和“X”型,在应用时要善于从复杂的图形中抽象出这些基本图形;

(2) 三边法: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 两边及其夹角法: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4) 两角法: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例2 (2013·自贡)如图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6,AD=9,∠BAD的平分线交BC于E,交DC的延长线于F,BG⊥AE于G,BG=,则△EFC的周长为( ).

A. 11 B. 10 C. 9 D. 8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分析】题中有平行的条件,便可考虑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周 长之比等于 相似比,求出△ABE的周长,便可得出△EFC的周长.

解:∵在中 ,AB=CD=6,AD=BC=9,∠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

∴∠BAF=∠DAF.

∵AB∥DF,AD∥BC,

∴∠BAF=∠F=∠DAF,∠BAE=∠DAF= ∠AEB,

∴AB=BE=6,AD=DF=9,

∴△ADF是等腰三角形,△ABE是等腰三角形.

∵AD=BC,AB=DC,

∴EC=FC=9-6=3.

在△ABG中,BG⊥AE,AB=6,

∴,∴AE=2AG=4,

∴△ABE的周长等于16.

又∵△CEF∽△BEA,相似比为1∶2,

∴△CEF的周长等于8,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此题难度较大.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

(1)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 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3)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4)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例3 (2013·株洲)已知在△ABC中, ∠ABC=90°,AB=3,BC=4. 点Q是线段A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Q作AC的垂线交线段AB (如图3)或线段AB的延长线(如图4)于点P.

(1)当点P在线段AB上时,求证:△AQP∽△ABC;

(2)当△PQB为等腰三角形时,求AP的长.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勾股定理.

【分析】(1) 由两对角相等(∠APQ= ∠C,∠A=∠A),易证得△AQP∽△ABC.

(2) 当△PQB为等腰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

①当点P在线段AB上时,如题图3所示. 由三角形相似关系(△AQP∽△ABC)计算AP的长;

②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题图4所示. 利用角之间的关系,证明点B为线段AP的中点,从而可以求出AP.

解:(1) 证明:在△AQP与△ABC中,

∵∠AQP=∠ABC=90°,∠A=∠A(公共角),∴△AQP∽△ABC.

(2) 解:设AP=x.

∵在△ABC中,∠ABC=90°,AB=3,BC=4,

由(1)知△AQP∽△ABC,

①由图3知:PB=AB-AP=3-x.

又∵△PQB为等腰三角形,

②由图4知:PB=AP-AB=x-3.

又∵△PQB为等腰三角形,

∴BP=BQ,∠BQP=∠P.

∵∠BQP+∠AQB=90°,∠A+∠P=90°,

∴∠AQB=∠A. ∴BQ=AB,

∴AB=BP,AP=2×3=6.

综上所述,AP的长为5/3或6.

例4 (2013·泰安)如图9,在四边形ABCD中,AC平分∠DAB,∠ADC=∠ACB= 90°,E为AB的中点.

(1)求证:AC2=AB·AD;

(2)求证:CE∥AD;

(3)若AD=4,AB=6,求AC/AF的值.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分析】(1) 由AC平分∠DAB,∠ADC= ∠ACB=90°,可证得△ADC∽△ACB,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证得AC2= AB·AD;

(2) 由E为AB的中点,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证得CE=0.5AB=AE,继而可证得∠DAC= ∠ECA,得到CE∥AD;

(3) 易证得△AFD∽△CFE,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得AC/AF的值.

解:(1) 证明:∵AC平分∠DAB,∴∠DAC= ∠CAB,∵∠ADC = ∠ACB =90° ,∴△ADC∽△ACB,∴AD∶AC=AC∶AB,∴AC2=AB·AD;

( 2 ) 证明 : ∵E为AB的中点 , ∴CE = 0.5AB =AE,∴∠EAC = ∠ECA,∵∠DAC = ∠CAB,∴∠DAC=∠ECA,∴CE∥AD;

(3) 解:∵CE∥AD,∴△AFD∽△CFE, ∴AD∶CE =AF∶CF,∵CE =0.5AB,∴CE =0.5×6=3,∵AD=4,∴AF/CF =4/3 ,∴AC/AF =7/4 .

8.透视短语动词中考考点 篇八

一、动词+介词型:常见的有look for, look after, send for, ask for, laugh at, hear of/from等,这类短语动词的宾语只能放在介词后。例如:

Mrs Green is out. I have to ____ her baby. (2008北京市中考题)

A. look aroundB. look up

C. look forD. look after

【答案与简析】选D。look after意为“照看”,前面的is out即指“孩子的妈妈不在”。注意有些动词后还因跟不同的介词而意义有变。如:agree with sb. “同意、支持某人(观点)”,agree to sth.“同意某事”; be strict with sb.“对某人要求严格”, be strict in sth.“对某事要求严格”等。

二、动词+副词+介词型:常见的有come up with, get on with, catch up with等。这类动词短语的宾语只能放在介词的后面。例如:

After discussing, the students ____ some good ideas to work in the project.(2008陕西省中考题)

A. put upB. set up

C. caught upD. came up with

【答案与简析】选D。come up with意为“想出(办法),得到(主意)等”。

三、动词+名词+介词型:常见的有take care of, make use of, pay attention to, take part in等。这类动词的宾语只能放在介词后面。例如:

Alice is so nice that everyone likes to ____(交朋友).

(2008河北省邢台市)

【答案与简析】填make friends with。注意此时的with之类的介词或副词千万不能遗弃。

四、动词+副词型:常见的有give up, pick up, think over, find out, hand in, point out等。注意:这类短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名词,既可放在副词的前面,又可放在副词的后面;宾语如是人称代词、反身代词,则放在动词与副词之间。例如:

The ticket is on the floor, please ____.(2008山东烟台市中考题)

A. pick up itB. look forC. pick it upD. look it up

【答案与简析】选C。pick up意为“拾起,捡”,代词it须放在副词前。

五、动词+形容词型:常见的有leave open, set free, cut open, take easy等。这类短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名词,则宾语可放在形容词的前面,也可放在后面;宾语如果是人称代词或反身代词,则必须放在形容词前面。例如:

It has a strange smell in your room. You’d better keep the window ____.(2008重庆市)

A. openB. opens C. closes D. closed

【答案与解析】选A。四个选项中,A、D是形容词,但D不合题意(屋子里有怪味应开窗)。

六、动词+名词型:常见的有do sports, take photos, take pride, make a mistake等。这类短语动词用作不及物动词。例如:

——Would you please ____ this old man?

——Sure. Take my seat, please.(2008江苏省扬州市)

A. prepare a room forB. make room for

C. give a room forD. take up room for

【答案与简析】选B。四个选项中,A、C中的room作可数名词,为“房间”,D不合题意,make room for sb.意为“给某人腾地方”,注意此时room为不可数名词。

【巩固练习】单项选择。

1. He ____ the radio every morning.

A. listens toB. listensC. hears fromD. hears of

2. I think people here are friendly. Do you ____ me?

A. get along withB. agree withC. laugh atD. play with

3. Please ____ the TV. I’d like to watch the TV play.

A. turn upB. turn downC. turn onD. turn off

4. Don’t ____ your coat, Tom! It’s easy to catch a cold in spring.

A. take awayB. take offC. take downD. take out

5. Ann is so careful that she always goes over her exercises to ____ there are no mistakes.

A. look forB. think aboutC. find outD. make sure

6. ——Excuse me. Where is the Hualian Hotel?

——Take a No. 5 bus and ____ at the second stop.

A. get onB. get upC. get offD. get to

7. Both of his feet were hurt in the accident. ____ a doctor, please.

A. Send forB. Look forC. Wait forD. Care for

8. ——What is the police station’s telephone number?

——I can’t remember it. ____ in the telephone book, please.

A. Look it forB. Look it overC. Look it upD. Look at it

9. ——Thanks for ____ the ruler from the floor for me.

——That’s all right.

A. paying forB. playing withC. pointing toD. picking up

10. The doctor ____ Mary carefully. There was something wrong with her eyes.

A. looked upB. looked overC. looked forD. found out

11. Tom is ill in hospital and his mother is ____ him.

A. looking forB. looking overC. looking atD. looking after

12. ——Hello, can I speak to Mr. Green?

——____, please. He is coming.

A. Hold onB. Keep onC. Go onD. Come on

13. ——Look! The bus is coming.

——But there are too many people in it. I’m afraid we can’t ____ it.

A. get offB. get downC. get onD. get over

14. It’s really not easy to catch up with my classmates. Whenever I want to ____, my

teacher always encourages me to work harder.

A. go onB. turn downC. give back D. give up

15. Tom, please help me ____ the picture on the wall.

A. put upB. put outC. put off D. put into

16. The plane to Hong Kong ____ at this time of day.

A. gets toB. leaves forC. takes awayD. takes off

17. Could you tell me more about Shanghai? I’m ____ going there for a holiday soon.

A. looking upB. thinking aboutC. trying outD. finding out

18. ——____ all your things, Tom! I hate them here and there.

——OK, Mum.

A. Put upB. Put onC. Put downD. Put away

19. When the headmaster came into the hall, all the students ____ to welcome him.

A. sat downB. went outC. stood upD. turned up

20. Every morning, he ____ newspapers from house to house.

A. gets outB. sets upC. gives outD. puts off

9.中考历史考点知识 篇九

2、1911月7日,列宁指挥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于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3、19俄共(布)根据列宁的意见,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探索。

4、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1922年苏联成立,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存在了69年)

5、《凡尔赛和约》规定: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超过10万,拆除莱茵河以东50公里内的防御工程;德国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

6、巴黎和会由英、法、美三国首领操纵,英国的劳合·乔治;法国的克里孟梭;美国的威尔逊。

7、《凡尔赛和约》连同协约国与其他同盟国签订的和约;建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即“凡尔赛体系”。

8、巴黎和会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于是1921年有九国代表参加的华盛顿会议召开,美国处于会议的主导地位。会议上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体系。

9、《九国公约》的签订,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有利于美国对华的进一步扩张。

10、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的帝国主义列强分割世界的新体系,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1、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

界。这次危机的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12、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新政,中心措施是调整工业。

13、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且在上台后制造了“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进而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还严密控制文化教育,疯狂迫害犹太人,实行恐怖统治非军事区。又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大肆扩军备战;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并于1936年进军莱茵非军事区。于是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

14、日本在经济危机加深的过程中,以军部为核心法西斯势力迅速抬头。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1936年日本成为亚洲战争的策源地。1937年,日本又在中国制造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5、在对外侵略过程中,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逐渐勾结起来。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16、1938年,慕尼黑会议强行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慕尼黑会议后不到半年,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17、1939年9月1日,德军袭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二战爆发的标志)。

18、1940年6月,德军进攻法国,法国将军戴高乐流亡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继续抗击德国侵略者。

19、1941年6月22日,德军袭击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20、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于是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21、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22、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国法西斯遭到致命打击,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3、1943年,意大利投降,退出轴心国集团,随即对德宣战。

24、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伊朗的德黑兰举行会议。

25、1944年6月,在美国将军艾森豪威尔的指挥下,英、美盟军从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26、1945年,在德国败局已定的形势下,苏、美、英三国的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组建联合国等有关问题。

27、1945年4月,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的战争结束。

28、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的开罗举行会议签

10.2011陕西中考历史考点 篇十

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册、第二册)

主题一: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知道商鞅变法的主要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主题二:统一国家的建立

2、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3、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4、简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主题三: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5、简述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6、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主题四: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7、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8、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9、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10、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11、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主题五: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2、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3、了解宋代社会生活

14、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主题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5、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16、简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17、列举清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18、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主题七:科学技术

19、解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0、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主题八:思想文化

21、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了解《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模块二:中国近代史(第三册)

主题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22、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25、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2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主题二:近代化的起步

27、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8、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9、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0、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主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3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3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

34、知道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35、简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史实,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主题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36、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37、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8、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39、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40、简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41、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42、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主题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43、知道重庆谈判

44、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主题六:经济和社会生活

45、简述张謇兴办实业的史实,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情况

46、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主题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47、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重要人物及其成就;了解魏源、严复等的主要思想

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四册)

主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48、了解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49、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50、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5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主题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52、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5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54、知道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主题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5、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56、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主题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57、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58、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59、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主题五: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60、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61、简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62、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主题六:科学、教育与文化

63、知道两弹一星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64、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主题七:社会生活

65、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模块四:世界古代史(第五册)

主题一:上古人类文明

66、知道古代埃及金字塔;知道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主题二:中古亚欧文明

67、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主题三: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68、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模块五:世界近代史(第五、六册)

主题一: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69、知道《神曲》,简述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70、简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71、了解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主题二:第一次工业革命

72、简述发明珍妮机的史实、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73、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74、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主题三: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75、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

76、简述英国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主题四: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77、简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78、简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79、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主题五: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80、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主题六:第二次工业革命

8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82、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83、知道爱迪生发明电器的史实,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主题七: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

84、了解伏尔泰等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85、简述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模块六:世界现代史(第六册)

主题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86、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及重要意义。了解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主题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87、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88、以《国家工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主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89、简述德国进攻波兰、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90、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作用 91、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战役 主题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92、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93、知道欧洲联盟

94、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主题五: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95、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主题六: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11.中考化学“溶液”考点透视 篇十一

一、溶液的组成、特征,溶解过程及乳浊液与乳化作用

例 1: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溶剂是 (填化学式),可用于溶解物质、配制溶液。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举一个实例说明 。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现象,请说明你的理由是 。

(2)将少量碘加入酒精中,充分搅拌至碘溶解,酒精在这里可称作 。

(3)用汽油洗去衣服上沾有的油污,是因为汽油能

(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4)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其中形成的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填序号)

A. 氢氧化钠 B. 氯化钠

C. 硝酸铵 D. 硝酸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组成、特征、溶解过程及乳浊液与乳化作用等基本知识。同学们要掌握以下几个内容:(1)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无色,最常用的溶剂是水,还有酒精、汽油等。(2)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酒精用于溶解碘,为溶剂。(3)乳化是能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较为稳定、浮浊的乳浊液的过程。由于油脂难溶于水,油脂与水混合会形成不稳定的乳浊液,汽油将油污分子进行分散,属于溶解过程。(4)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和氧化钙固体溶于水中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和硝酸钾等大多数溶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答案:(1)H2O;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或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等;溶液具有稳定性;(2)溶剂;(3)溶解;(4)C。

点拨:本题结合生活、生产中大量有关溶液、溶解过程、乳浊液的应用实例,重点考查溶液的概念、组成、特征,乳化作用的化学原理及应用,以及物质溶于水中溶液的温度有升高、降低或不变的现象。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转化方法

例 2:(2016年 湖北省荆州市)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 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方法。同学们要知道,说到某溶质的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一定温度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一定还是饱和溶液。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钙,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因此不饱和的石灰水变为饱和,应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又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在增加溶质方法上也可加入氧化钙。

答案:C。

点拨:同学们要学会准确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别及其相互转化关系:某一温度时不饱和溶液使其饱和的一般方法有加入同种溶质、蒸发溶剂和降低温度,大多数不饱和溶液降温后可形成饱和溶液,除氢氧化钙等极少数物质之外。还有物质溶于水中,溶质不一定是该物质,有可能是该物质与水反应的生成物。某一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使其不饱和,一般方法为增加溶剂和升高温度。某一温度时的饱和澄清石灰水则使其不饱和,可通过增加水、降温和通入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来实现。

三、溶解度概念与影响因素、溶解度曲线及相关

信息、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例 3:(2016年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t1℃时,甲、乙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

(2)若甲物质中含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 的方法提纯甲;

(3)在t2℃时,将20 g甲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为 g。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溶解度曲线的相关信息、影响因素及具体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相同温度下的两种溶质的溶解度大小;(2)根据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影响的不同,确定分离混合物的方法;(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 g,即t2℃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30 g甲物质即可形成饱和溶液,因此t2℃时,50 g水中只能最多溶解15 g甲物质。

答案:(1)相等;(2)降温结晶;(3)饱和,65。

点拨:这一考点要求同学们理解固体溶质溶解度概念中的“四要素”:(1)在一定温度下;(2)百克溶剂(一般指水);(3)饱和状态(最大值);(4)溶质质量(单位为克)。利用溶解度曲线可发现:(1)查出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2)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3)可以判断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4)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确定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的晶体的多少;(5)根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时所采取的方法;(6)了解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有过滤、结晶和蒸馏,认识操作中的每种仪器、具体用途和操作步骤等。同学们还要了解溶解度受温度、压强的影响。

四、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简单计算

例 4:(2016年 广东省广州市)某温度下,在100 g质量分数为20% 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 g 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nlc202309081330

A. 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 g

B. 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C. 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 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解析:本题考查溶质质量分数及简单计算等基础知识。同学们要按照以下的思路解题:(1)KNO3的溶解度是指某温度下,100 g水中溶解KNO3达到饱和状态时KNO3 的质量;(2)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不饱和溶液中继续溶解该种溶质形成饱和溶液,这时的溶质为原有溶质和被溶解溶质的质量之和,而溶液质量为原溶液和被溶解溶质的质量之和;(3)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某温度下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可通过降低温度变成饱和。升高温度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则不变。

答案:C。

点拨:本题要求理解和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含义和计算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质量比而不是体积比,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还要注意质量、体积与密度的换算关系,若已知溶液体积,则需要换算成溶液的质量。要把握住溶液稀释(浓缩)前后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溶液稀释(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若浓溶液质量为A g,溶质质量分数为a%,当加水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B g时,则有:A g×a%=B g×b%。

五、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例 5:某同学准备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他进行了以下操作顺序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所示的序号表示正确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为 。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填序号)。

A. 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 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 调节游码

D. 添加砝码

(3)若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则需要NaCl g(要求计算结果精确到0.1 g),使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则选用量筒的规格是 ml(提供三种量筒分别是“100 ml”“50 ml”或“10 ml”)。

(4)分析会导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选项有 (填序号)。

A. 氯化钠中含有杂质

B. 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

C.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 配制完成后移取液体时有部分溅出

解析:本题考查溶液的配制与稀释,需要同学们广泛联系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1)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需完成计算、称量、量取和溶解四个实验步骤。(2)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要左右平衡,若指针偏向左盘,则说明左盘的固体质量取用偏多,应减少适量的固体;(3)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选用量筒规格应减小实验误差,略大于实际所需的水的体积数;(4)实验操作中导致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分别有:①溶质中含有不溶性杂质;②称量溶质时用天平左盘放砝码,右盘放固体溶质;③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量取溶剂水的体积偏大;④配制溶液时,烧杯中原来留有水等。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可能有: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量取溶剂水的体积偏大等。

答案:(1)CBDEA;(2)B;(3)5.0;50 ml;(4)AC。

点拨:本题要求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中的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和误差分析,主要需要同学们掌握以下几个内容:(1)实验用品分别有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和药匙等;(2)实验步骤主要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和贴标签。尤其是配制溶液过程中造成实验设计错误和实验误差的分析更是常考的热点。

六、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例 6:(2016年 山东省聊城市)为测定一标签破损(如图)的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某同学做如图实验:取10片钙片,放入干燥、洁净的烧杯中,然后逐滴滴加稀盐酸,当加入50 g盐酸后,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称量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65.6 g(钙片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全部放出)。

(1)反应中生成 g二氧化碳,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2)试计算所用稀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问题。(1)因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烧杯中的物质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反应的方程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进而计算出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已知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反应的方程式,求出消耗氯化氢的质量即可解答。同学们按照这个步骤思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答案:(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 g×10+50 g-65.6 g=4.4 g;(2)设10片片剂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消耗盐酸中的氯化氢质量为y: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00% =50%;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14.6%。

答案:(1)生成4.4 g二氧化碳,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点拨:本题考查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问题,同学们解答时应注意:(1)凡是溶液参加的化学反应一般是溶液中的溶质参加反应,而溶剂不参加反应,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化学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可根据“质量守恒法”求解: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生成的气体质量。

化学综合计算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为基础,并融合有关溶质质量分数方面的计算,它还涉及生产与生活中实际应用、图表信息和化学探究,历来被命题者设置为各地中考必考的热点压轴题,同学们在学习和复习时要着重注意这一类型的题。

“溶液”单元是一个较为独立的知识体系,要充分发挥出其能承上启下的突出作用,本文针对2017年化学中考本单元考点进行合理的预测、解析和点拨,以期对同学们的单元课程学习和中考复习有较大的裨益。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学习,精心备考,系统训练,自然就能事半功倍,一定会在中考中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上一篇:化学专业微简历范文下一篇:我自豪我是一名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