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112课复习题

2024-10-17

七下第112课复习题(精选10篇)

1.七下第112课复习题 篇一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29课 课题:《马》

(主备:济钢鲍山学校 刘春娣 复备:)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5.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分析

《马》一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文,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全文可以分两部分,第一、二段写的是人类驯养的马,第三、四、五段写的是野生的马,通过对比,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2.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对家马和其他动物的描写于野马的对比的写法,突出野马的特点。3.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对家马和其他动物的描写于野马的对比的写法,突出野马的特点。【学情分析】

初一上半学期我们曾学过一篇布封写的科学小品文《绿色的蝈蝈》因此对布封略有所知,因此对作者不必做过多介绍。学生对“马”这一动物并不陌生,但 1

真正让学生自己说“马”的特征,却不一定能说清楚,这也正是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应该让学生掌握的即多角度感知事物,观察事物要能够抓住事物的特征。

1.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相互合作,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大意;能 理清文章的行文特点。能通过讨论,揣摩出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还需要教师指导,更好的体悟作者蕴含文中的深挚感情。【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对比的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3.通过指导学生抓关键句,品味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和感悟能力。

4.理解作者对野马的赞美,反思人类对待家马的态度,明白应该关爱动物,善待生命,与大自然的动物和谐相处。【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构建动场 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1.播放马的图片,导入新课。(师:欣赏了这么多马的风姿,请大家来谈谈观看后的感受吧!)

2.学生谈感受。

3.作者简介: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二、自主学习

【活动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利用工具书掌握字音、字形、字义。2.概括文章写作内容:

明确:本文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马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设计意图】达成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活动二】浏览文章,在文章中圈划出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的特点。

明确:①人工驯养的马:a.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b.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②天然野生的马:a.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b.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 ”,从不为己争斗。c.美貌:在所有动物中,马“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又高贵姿态。

【设计意图】达成目标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对比的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三、交流探究

【活动三】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师:在我们对布封笔下的两种生存状态的马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课文中作者优美的文学笔调,读出其中的美点,美处。教师板书提示:

品味语言:

1、可从修辞方面品析语言;

2、可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方面品析语言;

3、可从文章的写作方法方面品析语言。

明确:

1、①拟人手法的出色运用:“它的一切动作都只为了满足主人的愿望”、“它甚至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因为它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所以它不拒绝任何使命”。表达作用: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人工驯养的马德驯良。②排比修辞得灵活运用:“它们行走着,它们奔驰着,它们腾跃着,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表达作用: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天然野生的马的自由奔放。

2、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不屑于受人照顾”、“自由地游荡、蹦跳”等生动传神地讴歌了野马自由奔放的生活,以及对野马由衷地赞美。

3、文章的写作方法:两处对比的成功运用。3

①家马和野马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野马的自由奔放。②驴、狮子、牛、骆驼、犀、象等得外貌与马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马德美貌及高贵的气质。

【活动四】对于文中写的“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作者布封分别抱有什么感情?

(明确:作者同情人工驯养的马,赞美天然野生的马。)教师板书小结:

马:人工驯养的马(同情)

勇毅: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驯良:服从主人,满足主人愿望

天然野生的马(赞美)美质:精力充沛,精神高贵

美德:热爱和平,团结和睦

美貌:身材高大,匀称优美 【设计意图】达成目标3:通过指导学生抓关键句,品味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和感悟能力。达成目标4:理解作者对野马的赞美,反思人类对待家马的态度,明白应该关爱动物,善待生命,与大自然的动物和谐相处。

四、综合建模

布封的《马》既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文,又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的由衷地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马可以说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但我们人类呢?是否应该好好反思自己呢? 【当堂检测】给加黑字体注音

剽悍 慷慨以赴 抖擞

驯良 驾驭 窥伺

鞍辔 羁绊 疮痍

阔绰 观瞻

妍丽 一撮毛 鬣 无垠 庇荫

犷野 妒忌 畸形 相得益彰

觑 鬃毛 【作业设计】

A层:收集有关马的成语、典故

B层: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不少于300字)

2.七下第112课复习题 篇二

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过去式单元的复习课, 由于本单元在前一段时间已经学过, 所以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导入复习、练熟词句、交际运用、巩固提高四个阶段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过去式的句型,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

1. 基本目标

(1) 词汇:能较好的掌握本单元过去式的动词词组:took the pictures, climbed mountains...

(2) 句型:能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所学句型:What did you do?Where did you go?How did you go?并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2. 能力及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过去所做的事情, 并借此增进学生之间的友好感情。

3.本课时为单元复习课

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磁带、词卡、幻灯片演示。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StepⅠ:导入复习

1.Let’s chant. (五年级下册P2)

T:I often do housework on the weekend.And I usually take pictures too.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Can you ask him/her?Ask and answer one by one. (通过chant, 引出一般现在时态句子并对话练习)

2.T:Look at the phrases.Can you read them? (练习一般时态词组take the picture...)

3.T:You know, I often take the pictures on the weekend.Look!Last weekend, I tookthe picture.Is it beautiful? (拿出卡片, 领读take the pictures, took the pictures) Can you spell take?And took? (板书take, took) I often clean the windows.Last weekend, Icleaned the windows. (引导学生把所列词组用一般现在时态和过去时态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

通过一般现在时态句型的对话练习导入到过去时态知识的复习。教师运用句型Ioften take the pictures on the weekend.和Last weekend, I took the picture.的鲜明对比再次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理解了过去时态的意义, 通俗易懂, 为后进生的知识掌握和大部分学生的能力提高做了有效的铺垫。

StepⅡ:练熟词句

1.T:Next, Let’s play a game.I say the verbs.You say the past tense. (通过教师说动词, 学生说动词过去式来巩固单词的过去式。)

2.T:Take out your paper.Finish the Exercises 1.Let’s check. (落实书面练习)

3.T:Let’s chant. (六年级下册P41.) Can you read them? (引出本课重点句Where did you go?What did you do?How did you go?) “

4.T:Please read and write them twice!Who’d like to write on the blackboard.a

(借学生活动板书重点句) Your handwriting is very good.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师生互动和书面练习的方式, 进一步巩固重点词句以达到熟练掌握, 并为下一阶段的交际运用作好了充分准备。

StepⅢ交际运用

1.T:Look!I took another picture on my holiday.Would you like to ask me some questions? (展示教师出去游玩的照片, 引导学生用Where?What?How?提问。)

2.T:Did you have a holiday?Please make a dialogue in pairs. (运用重点句, 做对话练习)

3.T:Just now, We reviewed and practiced the words and sentences.Next, let’s do the Exercises 2 and Exercises 3.

设计意图

教师运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主动向老师发问提问, 进而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自由对话练习。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思考的欲望, 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StepⅣ巩固提高

1.Exercises 2:Listen to the tape, write“T”or“F”。

(听录音, 判断正误) Check!

2.Exercises 3: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choose the answers.

(阅读对话, 选择正确答案) Check!

3. (板书简笔画) Look at the pictures.It’s you.Can you talk about your holiday.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write yourholiday on the paper. (看图说话, 并书面表达。) Check!

4.How many stars did you get? (课堂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Exercises 2 and Exercises 3对学生进行了听音判断和阅读选择的训练, 培养了学生的听音判断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通过看图进行书面表达, 培养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并运用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StepⅥ家庭作业

1.Finish the activity book of unit 4.

2.Please write a letter about your last holiday to your friends.

设计意图

通过家庭作业的方式, 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 把课堂语言能力的提高延伸到生活中去, 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

板书设计Revision Unit 4 My holiday

Where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

How did you go?

教学反思

3.如何上好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课 篇三

【关键词】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课 ; 学案教学法 ;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12-01

近年来,历史高考试题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相关能力的要求方面与以往有了明显提高。高考的现实让我们历史教师认识到高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面对高考升学的压力,许多历史教师都在探讨如何上好高三历史复习课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这一问题上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和尝试,希望提高学生的高考历史成绩。为提高复习效果,本人经过多年的高三教学实践同时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探索出历史第一轮复习课堂"联通式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一、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1.学案内容主要有课标要求、知识结构、合作探究问题、高考真题、强化训练题等。

2.学案一般提前2-3天发给学生,交代自学任务,让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进行复习。

3.学案基本内容的填寫以课下为主,课上整理为辅。上课前一天收全学案进行批改,通过批阅既可以检查、督促学生课前复习又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概况,增强课上复习的针对性。

二、知识梳理、构建体系

1.解读课标

启蒙运动的背景、内涵、代表人物、性质及影响。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高考考什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2.考情分析

2009福建高考卷,2010年天津和广东卷、2012年山东卷、2014高考安徽卷、2010年广东卷, 2013年大纲全国卷通过中外启蒙相思比较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归纳能力。

【设计意图】紧扣高考的脉搏,增强高考意识,同时让学生明白考过什么,哪些是考试的重点,是否是自己的薄弱点。

3.基础知识梳理

(1)教学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步基础训练。

①启蒙运动的背景。

②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内容和评价。

③卢梭社会契约论的内容及评价。

④启蒙运动的影响。

(2)教学法:依据学案知识结构,主要采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的形式,构建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

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我整理、自我创建,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杜绝“一言堂”、“满堂灌”。

②注重复习课的基础性、系统性原则。对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联系、概括知识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教学活动:设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探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同步训练题目。

①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②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有哪些发展?

③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三者进行比较。

④西方哲学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的经过。

2.教学方法:学生个体思考或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形成完整答案。探究之后紧跟同步训练题目,做到“讲练结合”。

3.深化本节课的内容,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进行比较,并分析两种思想在中外产生不同作用的深层次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设计意图】

①突出复习课启发性原则。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深化认识,拓展联系,发展思维,使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体会、新的收获。杜绝简单地重复(“炒冷饭”)。

②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历史理论、历史史观、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轻理论和能力培养的现象,做到用理论指导教学,指导学生学习。

③“讲”与“练”最好交替进行。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教师连续讲解的时间太长,形成长时间的单调剌激,会使学生易于疲劳,注意难以稳定,思维的灵活性降低,相反,在“讲练结合”的模式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各种形式的训练,必能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教学效益。“讲练结合”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及时反馈练习上的问题,使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四、强化训练,拓展巩固

1.教学活动结合本课的重点、难点,为学生设计情境新颖、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或直接引用高考试题、典型模拟题。

2.教学设计:学生要独立完成问题解答,也可小组合作,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解题思路。教师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剖析例题,点拨思路,提炼方法,总结规律。

【设计意图】

当堂训练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为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及时暴露课堂中的问题,及时的解决。

五、整理反思,总结升华

1.对本课所学知识、方法进行再梳理,完善学案,记录典型题目。

2.强化知识记忆,沟通知识联系,反思所学,升华认识。

4.语文七下第一单元复习的教案总结 篇四

第一单元复习

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

复习目标:了解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自己总结复习。

复习重点:一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

复习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考察字词复习1——1—2课字词46个

二、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展示考试范围及要求

“积累与运用”16分——考察内容、形式及要求:1.注音———书上、书后、目标册中(平时出练习课前考察,占1课时配题检测)

2.形似字——3---4组,目标、书后(注意成语)

3.修改错别字———从一段话中找出并修改。(教材中)

4.词语的运用———(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5.填空题(新加题型)——出自教材,基础积累与运用,侧重词汇。

6.综合能力考察———学科间的渗透,一句话中,画图辨别。

7.文学常识—————请写出你学过的一篇小说标题并写心得体会。

——?一句话,考察出处。

“默写”(课前默写)与阅读共14分———文言文中的`精读篇目,5、10、20课。

文言文阅读——精读课文篇目,5、10、20课。

——加点词语理解相同的是

——翻译课文

——对课文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课外2篇20分?——理解内容,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概括中心

——把握文章思路,伏笔、呼应

——概括情节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领悟作品内涵,自己获得启示

——自己的感悟体会(情境和形象)

——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写作50分——会写记叙文,——半命题,必须补充完整——写人写事均可

四、复习一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

(1)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22个:

第1课16个

1.确凿?2.长吟?3.轻捷?4.攒?5.机关6.敛?7.鉴赏?8.人迹罕至?9.秕谷?10、书塾?11.方正?12.消释13.宿儒?14.同窗?15.人声鼎沸第2课17.骊歌?第3课18.木屐

目标册第6页4个:19.讪笑20、沮丧?21.简陋?22.来势汹汹

3.形似字归纳

(1)辩?辨?辫?瓣(2)蓬?篷?逢?缝?(3)肿?仲?钟?种?冲?(4)惧?沮?俱?狙?阻组

五、文言文阅读《伤仲永》

1.词语积累31个

2.词类活用6个异?书?奇宾客利?日

3.通假字1个扳

4.“之”的用法?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

借旁近与之(代词,指方仲永)

邑人奇之(代词,他)

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做的诗)

余闻之也久(代词,指这件事)

5.翻译

6.理解(目标)

文言文练习1

六、作业:

解释词语22个,每个一遍,文学常识一遍。

5.七下第112课复习题 篇五

(二)》教

学设计

#TRS_AUToADD_1212390243404{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390243404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390243404TD{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390243404DIV{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390243404LI{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yFav_1212389697775P.msoNormal{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mARGIN:0cm0cm0pt;FoNT-FAmILy:”TimesNewRoman“;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12389697775LI.msoNormal{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mARGIN:0cm0cm0pt;FoNT-FAmILy:”TimesNewRoman“;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12389697775DIV.msoNormal{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mARGIN:0cm0cm0pt;FoNT-FAmILy:”TimesNewRoman";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12389697775H3{FoNT-SIZE:13.5pt;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FoNT-FAmILy:宋体}DIV.myFav_1212389697775DIV.Section1{page:Section1}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方面的内容:书法和绘画、石窟艺术。它们属于艺术类的内容,学习此类内容,除了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也是如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在教学时,要大胆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艺术作品的传世和作者的品德联系起来。

学情分析:

学生对书法、绘画作品比较喜欢,不少同学临摹过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作品,通过电视等媒体,欣赏过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为学习本课打下了基础。在第一册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王羲之、顾恺之等艺术类历史人物,对学习这类人物的方法已有所了解,这都为我们学习这一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唐朝颜真卿、柳公权、阎立本、吴道子,理解他们的艺术风格和特点。知道莫高窟的艺术地位。

2.掌握学习艺术类人物的基本方法,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知识的归类与整理。

3.理解艺术于现实这一基本道理,理解创新和继承的关系,知道艺德对艺术家的重要意义。

学法设计:

“范例导学—自主探究—即时巩固—拓展提升”教学法

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动手、动口的过程中欣赏隋唐文化的辉煌,并能解读出隋唐文化繁盛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前置引桥

我们在七年级上册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了解了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石窟艺术,你还能记住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到相关问题时,教师投影显示《兰亭序》《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图片。

学生用约1分钟的时间进行回顾,并把答案写在笔记本上,三位同学口头回答教师的提问。

书法:王羲之,他被称为书圣,代表作是《兰亭序》; 绘画:顾恺之,代表作是《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石窟艺术:龙门石窟、云冈石窟。

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欣赏教师投影的有关王羲之、顾恺之的作品。欣赏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的佛像艺术。

通过复习旧知识,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温故而知新。通过展示图片,以直观的形式唤起学生的记忆。范例导学

教师将学生的回答有选择地写在黑板上(也可以事前制好投影片):

书法、绘画:生活时代、代表人物、主要作品。石窟艺术:地点、开凿年代、地位。

学生参与学习内容的探讨,跟老师共同确定出学习书法、绘画、石窟艺术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掌握学习同类知识的基本方法。

学生对照板书(或投影),进一步明确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自主探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前面的复习,跟学生一起找出学习同类知识的方法,为学生学会学习打下基础。

自主探究

我们知道了学习书法、绘画、石窟艺术应该掌握哪些基本知识,最好采用什么方法对这类知识进行分类呢?

教师在学生设计表格、自学的过程中,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完成上述三部分内容的学习后,教师让学生在班内交流,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活动一:同学们临摹颜真卿、柳公权的字贴,能辨别出他们的书法作品。

活动二:写一篇介绍阎立本、吴道子绘画作品的小短文。学生讨论后得出了设计表格的方法来进行信息的收集。学生开始设计表格。并根据表格的内容进行看书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在班级内进行交流。

学生在活动一中体悟颜真卿、柳公权书法的特点,学生阅读尚荣写的《颜氏家庙碑》,学习书法鉴赏的方法(见补充材料)。

学生在活动二中,通过写作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学生从上述两个活动中任选一个,约用7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上述活动,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展示、交流。

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设计表格、运用表格收集信息的能力。

运用“敝帚自珍”的心理,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学生在设计时就分外用心,注意力也特别集中。

采取活动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领悟颜真卿、柳公权、阎立本、吴道子艺术作品的特点。即时巩固 设计以下题目:

1.“颜筋柳骨”分别反映了哪两位书法家的作品?他们生活在哪一朝代?

2.唐朝时,最著名的两位画家是谁?其中被称为画圣的人是谁?

3.敦煌莫高窟位于我国今

西部,大部分洞窟是在

时期开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学生自主完成题目,同桌之间进行互相检查,其中三位同学把他们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进行点评。

答案:1.颜真卿,柳公权,唐朝。2.阎立本,吴道子,吴道子。3.甘肃,隋唐。

先解决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先拥有基本的历史知识,形成一个基本的历史框架,为下一步的拓展提升打下基础。拓展提升 探究一:

我们学习了颜真卿和柳公权,你能说说他们的书法作品能够传世的原因吗? 探究二:

你认为隋唐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哪些?老师从经济基础、政策、对外交流等方面引导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得出以下结论:他们能做到持之以恒,善于吸收前人的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创新,他们都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如柳公权的“笔谏”,说明他关心时政,忧国忧民。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在班内进行交流,得出以下结论:隋唐经济繁荣,如唐朝时期分别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局面,为隋唐的文化繁荣打下了物质基础;唐朝的科举制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唐朝统治者的政策开明;唐朝时期对外交流频繁,这种交流也促进了隋唐文化的繁荣;唐朝人的生活丰富多彩等。

探究一让学生知道创新跟学习前人经验的关系,明白艺德对艺术的重要性,理解“没有艺德,就没有艺术家的艺术生命”的道理。探究二旨在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布置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创作一幅与奥运或抗震救灾有关的书法或绘画作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作业。

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进一步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补充材料: 读《颜氏家庙碑》 尚 荣

深秋的西安,下午四时许,当我匆匆赶至碑林时,整座建筑群已披上一层斜阳的纱衣,静静端坐于一片暮色之中。

走过一重重院落、门廊,终于得见魂牵梦萦的《颜氏家庙碑》。

就这样,我与它相对而立。无言,惟有静默。眼前的它已经过千捶百打,周身浸润着墨色,犹如黑玉凝脂一般,熠熠透着光泽。以手抚碑,其质如冷铁,徐徐摩之,俄尔又温润如玉。我素日练字均就从于拓片或影印本,颜字之风骨精神,料想殆已损失大半。今日看见石碑的“刀劈斧凿”,禁不住感悟万千。无怪乎,当年唐懿宗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迎回法门寺佛骨,至见时更激动得涕泗横流,并言:“朕生而得见,死亦无撼!”此情此景,虽非斯人斯物,却也有着相类似的感触,我自觉已颇能理解懿宗李摧当时的感受……

观《颜氏家庙碑》,更为之动容,其书风“苍浑穆雍,悲欣同在”。

为何苍浑穆雍?《续书谱》中颜真卿书法被列为神品第一,赞其“纵横有象,低昂有态”。我觉此语名至实归。熊秉明先生提出了颜真卿书法中“方位感”的观点,因为颜真卿的书法中存在一种心身性命的定向。儒家所谓“齐庄中正,足以有教”、“席不正不坐”、“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经”,颜真卿书法的“方位感”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儒家道德意识,堂堂正正的宏大气象。真卿一生,立于当朝,恭而有敬,惟与杨国忠、鱼朝恩等辈颇多嫌隙,后终遭卢杞构陷而死,可谓命途多舛、曲折迂回。宋欧阳修曰:“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处而愈可爱。”《家庙碑》结体壮大、真容毕现,又有一种包容性,包容了他的人生观想,对人世的关怀,涵纳了儒家的内省,正所谓苍浑穆雍。

又何言“悲欣同在”呢?书论有云:“张长史书悲喜双用,怀素书悲喜双遣”,此中一个“用”字极妙!淋漓地表达了张旭书法创作时情感的一种存在或一种状态。真卿之书,初学褚河南,后从张长史求笔法。故其书法继承了张旭创作时的酣畅精神。但书法之于颜真卿的意义,已不再是写出和谐悦目的字了,而是借书法展示一个复杂的内心世界。

据说此碑是颜真卿七十多岁时所书,新唐书载鲁公卒于七十二岁,旧唐书则录真卿卒年为:“遂缢杀之,年七十七。”由此可见,此碑应当为颜鲁公之绝笔。史载唐德宗时,李希烈叛陷汝州。宰相卢杞当国,恨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拘胁累岁,忠贞不屈,终被缢杀。所以说这幅碑的书法传达了一种悲欣交集的情感,作者仿佛已见其大限将至,于字里行间、于勾划挑踢中,充斥了内心强烈的情感:有大悲,有大定,有大智,有大度。

6.七下第112课复习题 篇六

3.课时安排:一课时

4.三维目标的确定:

●知识目标:了解自立的表现和重要性.●能力目标:初步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增强学生生活,学习的自立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活动的能力,5.教学重难点

第三课的教学重难点均放在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依赖的危害是教学难点;自立能力培养是教学重点.第一框的重难点主要是通过第一目设计的几个活动及补充的材料引发学生对自立的思考,再由学生归纳出自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下一框的教学作好思想认识上的准备.6.教学手段:多媒体

7.教法与学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辩论法,正反对比法,例证法,情境体验法,练习巩固法等.第二部分 教学过程

展示幻灯片1:走向自立人生

导入课题,学生阅读教材导言.展示幻灯片2:(动画1)展开你的想象力:想想从笼子跑出去的小狮子会遇到哪些困难

(动画2)两只狮子的命运为什么不同

(能否培养自立的人生态度和能力,决定着不同的命运./依赖者会被自然和社会所淘汰,自立者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

过渡语:对于迟早要到来的自立,我们准备好了吗

展示幻灯片3:自己的事自己干

展示幻灯片4:调查报告:(动画1)中海市宝山县曾对500名小学生进行过调查,低年级97%的学生不会整理书包;中年级57%的学生不会洗碗;高年级68%的学生不会做饭.(动画2)天津市也对150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52%的学生每天由家长代为整理学习生活用品,79%的学生离开家长束手无策,只有3%的学生能做些家务.又据我国对小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情况的调查,发现我国小学生每天参加家务劳动时间平均只有12分钟,远远比不上日本小学生的24分钟,英国小学生的36分钟,美国小学生的1小时12分钟!

展示幻灯片5:(动画)经典案例:中日少年《夏令营较量》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与30名中国孩子曾经引起全国范围的大讨论.当时,这107名儿童在内蒙古举行草原探险夏令营.上路时,日本孩子背包鼓鼓囊囊,装满食品和野营用具;中国孩子只是装装样子,背包几乎是空的.探险之路才走一半,中国儿童因将水喝光,干粮吃尽而向别人求援.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目的地.日本家长乘车而去,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结合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和外国孩子的自立教育,思考:

为什么日本的少年有饭吃,而中国的孩子饿肚子

(自立能力应从小培养)

解说:强调中,日,英,美四过的孩子做家务活的时间差别及中日两国家长对孩子的不同态度说明了自立能力的培养主要取决于家庭的教育方法和方式,而教育方法和方式又与该民族或国家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展示幻灯片6:人生自立少年始

展示幻灯片7:(动画)情境体验一:今天学校搞卫生

展示幻灯片8:(动画)情境体验二:新生

展示幻灯片9:(动画)请你说一说:这样的事情在你身上或你周围的同学身上发生过吗 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现象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出这是缺乏自立能力的表现.)

学生学习教材第一个自然段,了解:1,什么是自立 2,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三个过程)3,自立的表现(板书)

自立的生活表现在方方面面,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自立的生活表现在哪些方面 它如何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对于自立的含义我有自己的见解,“立”的直接意思就是独立,我认为还应有更深的一层含义是“立足”,即能够独立地立足于社会.人的自立过程分成三个阶段,问“中学生的自立能力处于哪个阶段 ”会有学生回答第二或第三,其实都不准确,正确的表述应是处于第二与第三阶段之间.自立能力的表现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教材并无直接的答案,但P35的课堂作业第一题已经有体现出来,可以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找出答案.展示幻灯片10:(动画)参考下面的表格,总结自己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自立的表现及自立能力对自己的影响.项目

自立的表现

最得意的表现

这些能力对

自己的影响

自立能力不

足的地方

个人生活中

家庭生活中

集体生活中

社会生活中

教师讲解:举例说,在家庭生活中自立的表现是能做许多家务活,最得意的表现是炒菜,影响是有利于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不足的地方是很少自己洗衣服.从同学们的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具有很强的自立能力,或者可以说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具备自立能力.通过活动,我们了解到,自立既包括个人私事,也涉及家庭,集体和社会,表现为学习自立,生活自立和处理社会问题自立三个方面.设计意图:了解自立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教材第一目的主要教学内容,P35的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制作表格并展示,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理论上认识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做的许多事情都是自立的表现,知道自立的程度影响着人的成长和发展,利用活动让学生反思自己是否自立及自立的程度如何,以此来激发学生自立自强的愿望;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活动的能力.学生对自己情况的描述及交流体现了校本教材中学生自身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展示幻灯片11:阅读与感悟:不自立,永远不能成为大自然的一员

小河狸的父母为什么要赶走它们

教师讲解:自立是大自然的规律,许多动物都是如此,人类也不例外.展示幻灯片12:人生需自立

展示幻灯片13:资料欣赏与思考:在原联邦德国的法律条文中,有一个有趣的规定.条文内容是:

6岁之前可以只玩耍,不必做家务.6~10岁偶然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10~14岁要剪草坪,洗碗扫地,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要洗汽车,整理花园.16~18如父母上班,要每周给家里大扫除一次,对于不愿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利向法院申诉,以求法律督促孩子履行法律.思考:原联邦德国为什么要用法律条文规定孩子必须帮父母做家务

(用法律的形式将做家务活作为法律义务确认下来/自立应该从小培养.)

展示幻灯片14: 案例1 刚考进浙江大学的一名女学生,在妈妈陪同下到学校报到注册,又同妈妈为她挂上蚊帐,铺好床单,买好饭菜票.妈妈要走了,女儿拉着妈妈的手怎么也不肯放,做妈妈的千交代,万叮嘱,一百个不放心.果然,妈妈刚离校,麻烦事就来了.傍晚,女学生到学校的浴室去洗澡,等全身淋湿后,才突然想起没带洗涤用品和替换的衣服(平时都是由妈妈事先替她放置好的).她既不知道怎么洗下去,又想不出擦干身子的办法,只好在浴室里嚎啕大哭.展示幻灯片15: 案例2 1988年7月3日,在四川省仪陇县人大常委会宿舍楼里,北京大学计算机系一年级学生彭晖从五楼阳台上纵身跳下,在撕心裂肺的触地声中,一轮刚刚爬上天际的“太阳”陨落了——

这位“勇士”为什么跳楼自杀呢 彭晖原是一个相当聪明的青年,他从小学到高三毕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次学科考试后,他问科任教师的话总是:“这次谁考第二 ”因为他知道自己绝对第一.就是这样一个高智商的“优异”学生,却是一个生活上的低能儿.他的父母为了腾出时间让他读书成材,从不让他做饭,洗衣,刷碗,甚至铺床叠被,以致十七八岁了连做饭,洗刷的基本程序和程度都不懂.1987年,他以全县第一,全省第三的考绩迈进了北大校门,却因不会买饭,洗衣等,不会独立生活而不得不停学回家.第二年7月接到北大寄来的复学通知书后,他却因惧怕离开父母后独立生活艰难,而厌世地跳楼自杀了.设计意图:以上三张幻灯片的内容用于作教材P36第一个材料的补充,生动典型的案例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又引起学生反思:我做家务活了吗 我是不是生活上的低能儿 当然也可以举一些正面案例,如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带着妹妹上大学的洪战辉等;电影《背着爸爸去上学》;穷人的孩子为何早当家 由此导入:自立对自己各方面的成长有哪些好处

学生学习教材P36两个自然段的内容交流体会自立的好处.课堂活动设计:讲一讲你在家里都做过哪些家务活 从中得到什么哪些能力或品质方面的锻炼(重点讲述做家务活的好处)

学生齐读教材P36第二段.展示幻灯片16:小辩论:联系教材上的材料,以如下两种观点进行辩论.父母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父母不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图片上提示的内容作为辩论的依据,补充案例:北大某教师在儿子18岁考上大学的时候,要求儿子与父母签定协议,上大学的所有费用都必须又儿子承担,向父母借的钱在儿子参加工作之后必须逐月连本带利付还父母,…十年后,其子已自创业成为某公司的总裁.教师给予评判并归纳总结:从培养自立能力和法律的角度来讲,父母不应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从文化背景和社会道德的角度来讲,绝大多数子女上大学还需要父母制服费用.(该结论要求学生做好书面笔记)

展示幻灯片17: 相关链接 我国婚姻法第21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设计意图:补充相关法律知识的目的是解决部分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假如成年子女无独立生活能力的,父母该不该付给抚养费

学生阅读P37相关链接,回答:接受希望工程帮助的大学生为何请求停止对她的生活资助(不自立,难以在社会立足)

设计意图:P37的相关链接和第一个自然段的内容一正一反来印证“人生需要自立”的必要性,这一知识点在第一框与第二框的第一目“不能再有依赖”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你对自立能力了解多少呢

展示幻灯片18: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展示自己,推销自己的能力.与人沟通,善解人意,说服他人的能力.运用多种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运用法律维护权益的能力.组织与决策的能力.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能力.…………

设计意图:教材设计了最后一个课堂练习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自立能力的了解,自立能力包括多方面的能力,至于学生认为哪一种能力是最重要的,我认为都不要紧,允许他们有自己的理解,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大多数的学生认为终身学习的能力应排在第一位.课堂小结设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感悟最深刻的一个方面是什么(你有那些收获)

这里小结是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总结,而不是教师自己的总结,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做必要的指导和评价.小结设计理由:新课程理念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往往出现一种情况,学生在课堂上出尽风头,热热闹闹的很有气氛,但下课铃一响,学过的知识就都忘了.我在课堂上尽量在让学生活跃的同时,不忘动手(做笔记,课堂练习),动口(发言,朗读),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为巩固课堂效果,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设计了课堂小结这一环节,让学生在上完课后留下一些有益的启迪或感悟,同时也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板书设计:

自立人生少年始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三个过程)

3,自立的表现

人生需自立

要作好自立的思想准备

2,自立的重要性:自立对自己各方面的成长的好处(三个方面)

3,自立的必要性:不自立,难以在社会立足

作业布置:1,依据幻灯片10表格的第四项“自立能力不足的地方”设计自己的自立计划,以一个月为期,检验自己实施的效果.2,收集有关自立的名言警句或故事,在下一节课上进行交流.备课反思:

7.第112号元素的中文定名 篇七

第112号元素的中文定名

才磊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北京 100717)

112号元素名已正式定为Cn,拟将其中文名定为“”,既遵从了元素定名的相关办法,也能较好的体现汉字的特点和使用习惯。

元素,定名,钅哥

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于2010年2月确认了元素周期表中第112号元素,并正式命名为“Copernicium”,相应的元素符号为“Cn”[1]。其原子质量约为氢原子质量的277倍,是人类发现的迄今为止最重的人工可以合成的元素。

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霍夫曼(Sigurd Hofmann)领导的研究团队,于1996年对铅片冲击锌原子束,发现了元素 112。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盟(IUPAC)历经长期验证,确认元素112号成功被合成后,在2009年6月正式认可此发现[2]。随后Hofmann团队受邀命名元素112。依据IUPAC对元素周期表命名的原则文件,元素名称命名应依循神话角色、天文物体、矿物、相似物质、地方、地理区域、元素性质或科学家,而且元素名称应以“ium”结尾。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于去年7月向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提出为纪念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建议第112号元素名称为“Copernicium”,相应的元素符号为“Cp”。霍夫曼教授指出“此项提议是为了向有影响的但在他的一生中尚未收到任何嘉奖的科学家哥白尼致敬,并且想要特别强调并突出天文学与核化学领域之间的联系。”由于“Cp”已有其他科学含义,为避免歧义,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经与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霍夫曼(Sigurd Hofmann)领导的研究团队协商,最终将新元素的符号定为“Cn”。由于2010年2月19日是哥白尼(1473年—1543年)的生日,因此IUPAC选择这一天为新元素正式冠名。

在目前已命名的111种元素中,其英文命名都有一定的背景,即:化学史前名称、天体名称、由神话和迷信命名、由矿物命名、以颜色命名、因元素单质或其化合物的性质而得名、因其制备方法特殊而得名、因与其他元素的关系得名、还有用形容词来命名、以发现者的籍贯或工作地命名、合成名、以人名命名等。

其中以人名命名的元素现已有13种。如表1所示:

表1 以人名命名的元素名称

近代化学的传入自晚清开始,元素作为最基本的化学知识载体,从开始译入到统一有100多年的时间,除了少数几种直接采用了古人对它们的称谓外,其他的元素都要寻找新的名词来表达,其间音译、意译、音意并译、偏旁加符号等各种译名方案层出不穷。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元素的用字主要由以下两种形式构成:一是根据自源词造字,即汉族人根据自己对该元素特性的理解造字,如我国古代已有的元素名称:金、银、铜、铁、硒、硫、铅等。二是由会意字向形声字转化,根据借音词造字,即仿造西方读音造字。这两种原则为元素用字的演变提供了依据。1932年,由当时的教育部公布的《化学命名原则》确立了新元素的造字依据:金属元素名称用“金”为形旁,非金属元素以“石”为形旁,液体的非金属元素以三点水为偏旁,气体元素以“气”为偏旁。一般采用左右结构左形右声的形声字,此原则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112号元素是为纪念哥白尼而命名,并具有金属属性,因此,对112号元素的中文定名按照以上原则可有以下三种选择:“,“铂”,“铌”。其中“铂”已经确定为原子序数78的元素“platinum”的中文名称,其化学符号是Pt。“铌”已经确立为原子序数41的元素“niobium”的中文名称,其化学符号是Nb。因此可选”为112号元素的拟定中文名称。

2.“钅哥”字便于读音。在中文以“ge”发音的汉字中,目前已有的元素为二声(阳平)(gé)的“镉”(第48号元素,cadmium,元素符号Cd)和四声(去声)(gè)的“铬”(第24号元素,chromium,元素符号Cr)。按照左形右声的读音习惯,“的右边“哥”为一声部(gē),不仅非常易认易读,还可避免多音字和怪异字,使之读音有所区别,减少混淆。

7.与台湾国立编译馆及台湾化学会多次交流了112元素的中文定名情况,并取得了共识,台湾方拟以字对应的繁体字“鎶”作为112元素的中文名,这样就避免了命名时各自分别创造的不同汉字的问题,有利于海峡两岸和汉语文化圈科技名词的统一和信息交流。

科学研究总是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前面,虽然由于需要创造了一些新词,但我们应该让这些新词说得清楚、听得明白,便于人们去了解新事物。笔者认为虽为新造字,但决非标新立异,其既不生涩,也不牵强附会。

[1]Name and symbol of the element with atomic number 112 (IUPAC Recommendations 2010)[J].PureAppl.Chem.,2010,82(3):753-755.

[2]Discovery of the element with atomic number 112[J].Pure Appl.Chem.,2009,81(7):1331-1343.

[3]化学鉴原.(英国)韦尔司撰,(英国)傅兰雅口译,(无锡)徐寿笔述,江南制造局,1871年.

On the Chinese Name of Copernicium

CAI Lei

IUPAC has named the No.112 chemical element as Copernicium(Cn).In Chinese,naming it withnot only complies with the ways of naming,but also fits w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chemical element,name,Cn

N04

A

1673-8578(2011)03-0054-03

2011-03-11

8.人教版七下数学复习题有哪些 篇八

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符合要求的选项前面的字

母填写在下表中:

1、∠l与∠2是内错角,∠l=40°,则( ).

A、∠2=40° B、∠2=140°

C、∠2=40°或∠2=140° D、∠2的大小不确定

2、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得到八个角中,与∠1是同位角关系的有( )

A、∠3 B、∠7 C、∠6 D、∠8

3、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是( )

A、线段 B、直线 C、射线 D、线段或射线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a6÷a3=a2 B、a4÷a=a4

C、(-a)3÷(-a)2=-a D、(-a)3÷(-a)2=a

5、若多边形的边数由3增加到n(n为大于3的整数),则其外角和的度数(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

6.0.000082可表示为( )

A、8.2×10—5 B、8.2×10—4 C、82×10一5 D、82×10一4

7、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 a,4那么 的取值范围是( )

A、B、C、D、

8、一个人从A点出发向北偏东30°方向走到B点,再从B点出发向南偏东15°方向走到C点,那么∠ABC等于( )

A、75° B、105° C、45° D、90°

9、已知,4×2X=212,则x的值为( )

绿地

A、5 B、10 C、11 D、12

10、如图,一块四边形绿化园地,四角都做有

半径为R的圆形喷水池,则这四个喷水池占去

的绿化园地的面积为( )

A、B、C、D、不能确定

11、如图,把三角形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ED内部时,

则∠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

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 ).

(A)∠A=∠1+∠2

(B)2∠A=∠1+∠2

(C)3∠A=2∠1+∠2

(D)3∠A=2(∠1十∠2)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计算: = _________, = ;

2、计算: = 的结果是

3、如图,已知 ∥ , ∥ ,则 =_________.

4、如图,一个合格的弯形管道,经两次拐弯后保持平行,如果∠C=60o,那么∠B的度数是________。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边长分别是4cm和7cm,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

6、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为2:3:4,则最大的内角是________度。

7、要从一张长为40cm、宽为20cm的长方形纸片(如图)中,剪出长为18cm、宽为12cm的长方形纸片,则最多能剪出 张.

(第7题) (第9题)

8、已知 ,则 = . .

9、在△ABC中,BO、CO分别平分∠ABC、∠ACB,且∠A=50°,则∠BOC=

10、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

①一对同位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 ②一对内错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

认真计算,这些题不该做错哟!

③一对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④一对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注:请把你认为所有正确的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三、计算题(4×6=24分)

(1)、(2)、

(3) (4)、

(5)、-a2 ×(-a)2×( )-2 (6)、

四、作图题(4+4=8分)

(1) 如图已知△ABC,请你用三角尺和量角器作图,作△ABC的:①中线AD;②角平分线BE;③高CH

(2)现要把方格纸上的小船沿图中箭头方向平移8个单位,请你在方格纸上画出小船的平移后图形。

五、完成下列推理说明:(4分)

如图,已知AB∥DE,且有∠1=∠2,∠3=∠4,

∵AB∥DE(已知)

∴∠1=_______(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 , ∠3=∠4(已知)

∴∠2= (等量代换)

∴BC∥EF(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真做,相信自己,解题步骤要规范哟!

六、解答题:(6+8+8=22分)

(1)化简再求值: ,

其中 。

(2)、如图,△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DE平分∠ADC,且∠A=40°,求∠BCD和∠CED

(3)、如图,AB∥CD,∠1+∠2=180°,CD与EF是否平行?为什么?

七附加题探究与引申(本题共有3题,满分30分,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相信你一定会积极探索,体验数学的价值.)

1、若 ( 且 , 是正整数,则 ,你能利用上面的结论解决下面的2个问题吗?试试看,相信你一定行!(8分)

①如果 ,求 的值; ②如果 ,求 的值。

2、(6分)请看下面的解题过程:(6分)

“比较 与 大小

解:因为 , ,

又因为 ,所以 ”

请你根据上面的解题过程,比较 与 的大小。

3、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相等.(满分16分,每空2分,第3小题6分)

(1)如图,一束光线m射到平面镜a上,被a反射到平面镜b上,又被b反射.若被b反射出的光线n与光线m平行,且∠1=50°,则∠2= °,∠3= °.

(2)在(1)中,若∠1=55°,则∠3= °;若∠1=40°,则∠3= °.

9.七下综合实践复习 篇九

黄河,母亲河

1.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2.与黄河有关的俗语、谚语、成语。俗语、谚语:

不到黄河心不死〖解释〗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跳到黄河洗不清〖解释〗比喻无法摆脱嫌疑。关于黄河的成语 成语:

中流砥柱: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鲤鱼跳龙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泾渭分明 :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3.关于黄河的常识。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

(2)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

A.新石器文化时期: B.青铜器文化时期:

(3)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位置: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亳(今河南商丘),后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秦朝定都咸阳,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只作了解)

4.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1)大禹治水(2)姜太公钓鱼(3)郑国渠 5.了解黄河忧患,关注黄河,保护黄河。

(1)黄河的现状: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缺水断流、水污染……

(2)治理措施:节约用水、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河建设、植树种草…

(3)设计一则公益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例:。6.黄河知识问答:

(1)“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这句话是毛泽东同志说的。

(2)黄河流域的古战场:牧野古战场(周—商)、崤山古战场(晋—秦)、巨鹿古战场(项羽—秦)、官渡古战场(曹操—袁绍)

(3)沿黄各省区著名的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例题:1.近几十年来,由于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黄河又出现了严重的缺水断流和水污染等新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环保局要举行“保护母亲河”公益广告大赛,请你拟一条广告语参加这次比赛。

答:黄河不再咆哮,黄河在呻吟

(九曲黄河一份情,两岸绿林四季清)2.保护黄河,人人有责。请你针对黄河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向环保局王局长提几条保护黄河的建议(至少二条): 答:王局长,您好!为了更好地保护黄河,我建议在两岸加强植树种草,杜绝水污染,希望您能够我的建议。

戏曲大舞台

1、起源:中国戏曲的起源很早,在上古原始社会的歌舞中已经萌芽了。但它发育成长的过程却很长,经过汉、唐,直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形态。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形成的。庙会和瓦舍勾栏对戏曲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宋杂剧是中国最早的戏曲形式。

2、行当: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生”是除大花脸及丑角以外男性角色的统称(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扮演性格、品质、相貌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包拯—大花脸、曹操—二花脸)。“丑”,扮演喜剧角色,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3.特点:“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4、我国戏曲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5、说出几个戏曲中的专用名词。例:唱腔、龙套、脸谱……

6、几个主要的戏曲剧种及精彩唱段

(1)昆剧——中国戏曲之母(2)京剧(《玉堂春》)——中国国粹,被称为“东方歌剧”(3)黄梅戏(《天仙配》)——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4)豫剧(《花木兰》)

7、京剧旦角流派:

(1)梅派(梅兰芳)(2)程派(程砚秋)(3)荀派(荀惠生)(4)尚派(尚小云)

8、脸谱:

(1)红脸含褒义,代表忠勇(2)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3)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4)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5)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例题:1.中国戏曲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但现在身处窘境。你认为应该顺其自然让戏曲自生自灭呢?还是极力弘扬传统文化呢?谈谈你的看法。

我认为应该大力弘扬。因为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作为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不能丢掉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2.中国戏曲应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请提出至少两条合理的建议。(1)改革戏曲的表现形式和唱词,采用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形式。(2)组织“亲近戏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戏曲。

(3)在中小学开设戏曲课,培养青少年的戏曲欣赏能力。

漫画探险

1.学校准备在明年暑期举办生存夏令营活动,现招聘志愿者前往挑战,请你为学校拟一则招聘启事。

招聘启事

为了磨练同学们的意志,培养同学们的独立精神,我校部准备在明年暑期组织“生存挑战夏令营”,挑战地点是番禺野生动物园,到时候只许带少量的食品和最基本的生活用品。有志者先说服自己的家人,并参 加今天下午4:00在学校大礼堂举行的现场招聘会。××学校生存挑战夏令营 ××年×月×日

2.你要去应聘学校的生存夏令营活动,请你向招聘人员陈述你的应聘理由。

答:老师,你好。我是××。我希望能参加生存挑战夏令营,因为我自信自己有强健的身体,有过硬的野外生存知识,我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这次活动,把自己锻炼得更加坚强,希望你们能接纳我成为夏令营的成员。

3.在《漫话探险》的综合性学习里,请说说你最难忘的两个活动环节,并说说原因。(3分)答:(1)环节一:讲探险家的故事,因为我从探险家的故事中读懂了坚强,明白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2)环节二:“探险还是冒险”辩论赛,因为我从大家的辩论中领略到了他们的口才,明白了探险的内涵。

第六单元 马的世界

1、与马有关的俗语、成语,以“马”为偏旁的字

俗语:(1)人在衣裳马在鞍(2)风马牛不相及(3)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4)驴唇不对马嘴(5)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6)人并不因为生在马厩里就成了马。(7)牵马到河易,强马饮水难。

成语(写出至少5个并解释):

以马为偏旁的字:

2、我国古代的车马

(1)古书上常见车马并举。战国以前,车马相连。一般地说,没有无车的马,也没有无马的车。因此,古人所谓御车也就是御马,所谓乘马也就是乘车。古代驾二马为骈,驾三马为骖,驾四马为驷。(2)春秋时代可能有骑马的事,但那只是极个别的情况。到了战国时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才从匈奴人那里学会了骑马之术。此后才形成了骑马之风。

(3)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战国时代,按车乘的多少区分国之大小。天子是万乘之国,诸侯是千乘之国。

3、我国历史上或传说中的名马

(1)的卢马,刘备的坐骑。(2)昭陵六骏,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战驰骋沙场统一全国的六匹战马。它们分别是: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祸 和白蹄乌。李世民为纪念它们,将它们的形象雕刻在自己陵墓的石屏上。相传六骏的图形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3)白龙马,《西游记》中唐僧的坐骑。本是西海龙王之子,犯了死罪,后被观世音变为白马,随唐僧师徒到西天取经。(4)汗血马,传说中的良马。产于大宛,汗水从肩部流出,呈血色,一日之内可以跑千里路。

4、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

(1)伯乐相马(2)老马识途(3)老骥服盐车而上太行(4)按图索骥(5)秦琼卖马

5、艺术作品中的马

(1)画马名家:唐代的韩榦、韦偃,近代徐悲鸿(2)雕刻名作:昭陵六骏(3)音乐名作:琵琶曲《十面埋伏》,二胡曲《赛马》

6、有人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二者关系中伯乐起决定作用;也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而不是驽马,无论是否有伯乐,它在任何地方都会显示出卓越的才能。你同意哪种观点?说说理由。

观点:我同意“只要是千里马,总能显示自己才能”的观点。因为,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如:在公司里面工作的员工,只要有才能,就能创造非凡的业绩,从而赢得大家的认可。

7、在“马的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求每个组办一期以“马”为主题的墙报。请你为 小组墙报设计如下内容:3分

墙报的标题:马的趣谈(五彩缤纷的马)

墙报的3个版面的内容:①趣味知识 ② 马与文学 ③名马故事

8、如果请你做“马的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拟一个开场白,要求其中至少要引用一句含马字的古诗,或者2个含马字的成语。

10.七下语文书单元练习题 篇十

一、检查预习

1.用较快的速度浏览梗概,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

2.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

如,3.听写:

二、自主学习:

1、本课由《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的 和 这个精彩片断组成。围绕“ ”,写了汤姆的 次历险:一是 到墓地 ;二是和哈克、乔奇到 ”;三是和哈克 ;四是和贝琪 ─ 真正的历险;五是和哈克再次 找到了。

2、几次历险并不单纯是孩子的游戏,还穿插着 故事,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 的故事。(1)、汤姆与____ 一起在半夜去坟地时,看见___ _ _把______医生杀害了,这个杀人者却把罪行嫁祸给了______________。

(2)、汤姆想当海盗,他和________,_______一起乘木筏来到密西西比河上的_____岛,玩了一星期后,他们又在_____________的时候出现在全镇人的面前(3)、汤姆勇敢地在法庭上站出来作证,指出_______才是杀害________医生的凶手,被冤枉的________最后被无罪释放.但凶手却逃走了.(4)汤姆和___________在鬼屋寻宝时,发现了杀人犯_________和一个装聋作哑的西班牙人,并得知他们获得了一袋金币.(5)印江•乔埃要报复_________,被_________发现跟踪,他赶紧报告威尔士,威尔士带两个儿子持枪抓捕,但印江•乔埃逃跑了.(6)郊游时汤姆和贝奇困在___________溶洞里,在洞中发现印江•乔埃也躲了进来,汤姆和贝奇从洞中出来后,贝奇的父亲用铁门把洞口封了起来,最后印江•乔埃的下场是:_________。

4、在梗概中,汤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乃至领导才能等。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的生活。

三、(小练笔)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写汤姆的洞中奇遇记。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四、拓展延伸

马克•吐温(1835—1910)著名的小说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意思是“水深十二英尺”。马克•吐温的第一篇引人注意的短篇小说《跳蛙》,使他成为颇有名气的幽默作家。35岁后,他专职写作,随后的20年,相继完成了《 》、《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和《 》等不朽名著。马克•吐温是美国 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被认为是马克•吐温的姊妹篇。马克•吐温出身寒微心系下层民众,受到敬重,被称为“ ”。

五、作业:完成小练笔;阅读原著。

六、日积月累:

1、名言积累:永远说实话,这样的话你就不用去记你曾经说过些什么。

那些有好书却不读的人不比无法读到这些书的人拥有任何优势。

只要具备了无知和自信,你就必然能成功。

2、马克•吐温的幽默故事 再来六美元

一次,马克•吐温应一富翁邀请赴宴,主人为了炫耀他的富有,每道菜上来时,都要说出这道菜的价格。这时侍者端上来一盘葡萄,主人对来宾们说:“哟,好大的葡萄呀!每颗值一美元呢!”客人们不一会儿将葡萄吃完了,这时马克•吐温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声说:“味道真美呀,请你再给我来六美元吧,先生!妙答解尬尴

有一次,马克•吐温应邀赴宴,他对一位夫人说:“您太漂亮了,夫人。”不料那夫人却说:“可是很遗憾,我却不能用同样的话来回答您。”头脑机敏的马克•吐温笑着说:“这没关系,您也可以像我一样说假话。” 在自己家里用

一次,马克•吐温在邻居家发现一本好书,他问邻居可否借阅。邻居说:“欢迎您随时来读,只要您在这里看。您知道,我有个规矩:我的书不能离开这个房子。”

几个星期后,邻居来向马克•吐温借锄草机。马克•吐温说:“当然可以,但是按我的规矩,你得在我家里的草坪上使用它。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一、检查预习

1、课文主要写()

2、听写:

二、自主学习

1、读课文回答问题,课文先写(),再写(),最后写()。它们分别在哪些段落。

2、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你从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到的,画出句子体会、批注,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课题中的“美丽 ”表现在()()两个方面,具体是()()的精神。

3、读课文理解句子,回答问题。

1)“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哪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她的报告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发现是:()。她哪美丽、庄重的形象是指:()。也暗指这一形象背后()的精神。这句话写出了()贡献,成就了她的(),使她成为()。

2)“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这淡蓝色的荧光是(),融入美丽的生命是指()。这句话写出了居里夫人()的精神

3)“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使玛丽 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而在于()。4)“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这种“变”是居里夫人()的提升,是()的飞跃。这句话概括了居里夫人()的功绩。

4、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

四、总结反馈

三、课堂练习:用下面的句式写话训练

“从一个…… 一个…… 变成 …… 变成……”

四、总结反馈

1、课文开头采用()手法,中间选取了()个典型的片段(),突出表现了居里夫人()的精神。

2、这是一篇赞美()的文章,文章以()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而在于()。

五、感悟写法

1、课文以()为线索,叙议结合,如:作者没有泛泛介绍居里夫人(),而是将作者对科学生命的()融合在一起。层层深入,如:先抓住人物美丽的()描写给人以鲜明印象,进而进一步挖掘人物的()品质,让人物更鲜明。

2、以()手法开头,给人以先声夺人之势,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呈现在读者面前。结尾引用()抒发感受。

六、阅读链接

在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时,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做出的贡献。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过二十年的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人格的伟大越来越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纯洁,她的严于律己,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她一个人的身上。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会毫不妥协地并极为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之所以能取得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镭的存在并把它分离出来,不仅仅靠大胆的直觉,而且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

——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

阅读理解:读了这篇短文,你体会到了什么?请简要写出。读《跨越百年的美丽》有感

跨越百年风尘,从她的实验室跨进科学的史册,从化学物理的辉煌中绽放的出水芙蓉,一句话便是“成功不是眼泪而是血汗筑成的”坚韧!风云变更,变不了她美丽的人格;岁月流金,流不走她的睿智,她的魅力恰恰因为岁月的久长而熠熠生辉。她,就是玛丽.居里。

古语云:“自古红颜多薄命”,君不见西施、玉环都在风华正茂之年零落于尘,空留下一段传闻,几声慨叹。可居里夫人的美丽换来了科学革命的新,青春托出的一条条科学定律映照在她白皙的脸庞上。“长恨春归无觉出,不知转入此中来”,她跨越百年的美丽催生出了科学革命的长卷,字里行间闪耀着放射物质镭的光辉。

居里夫人有着引人注目的红颜美貌,以至她的闺中密友需要用伞柄赶走那些追慕她的人,可她靠的不是这个,而是对理想的追求,所以,她的美是历久弥新的;居里夫人也赢得了无数的崇拜和敬意,人们用诗歌赞美她,媒体大篇幅报道她,可她不为所乱。爱因斯坦说:“在所有世界著名人物中,她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冲宠坏的。”不求名利,不为赞扬,不怕挫折,自由轻松地驾驭着自己的生命之舟,一如既往地驶向科学的彼岸,“不为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何等坦荡的胸怀。

本来,她完全可以享用镭带来的丰润财富,腰缠万贯。可她偏偏独上高楼,丝毫不为财富所动心,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专利权。她的放弃,使得百年后的今天,人们还在传颂着关于三克镭的感人故事。“科学是全人类的”,这是她对人们的回答,穷困使她的生活窘迫,可她的内心世界是充实丰裕的。孔子说过:“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面对着跨越百年的美丽,我由衷地体会到什么是“贤”的内涵,不得不由衷的感慨:“贤哉,居里夫人!”

跨越百年的居里夫人,你跨越那悠悠的岁月长河里,把你的青春、智慧和人性的光辉洒在百年后的今天。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一、检查预习

1、读课文,评议

2、课文主要写了()

3、听写:

二、自主学习

1、读课文回答问题,课题中的“梦”在这里指()。“圆”指()。“千年”指()。

2、千年的“梦”是如何圆的?“梦圆”过程中体现了炎黄子孙怎样的精神? 画出句子,在旁边作批注并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课文理解句子

1)“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

2)“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句中三个“最”字说明了()。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

3)“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句子中这些数字说明了()。同时体会到了()。

三、总结反馈:

课文叙述了()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叙了()蓬勃发展。在()的共同努力下,()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实现了,文章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者()科学精神。

四、感悟写法

1、开头(),并引用(),用()来说明梦想。

2、中间圆梦过程,按照()顺序依次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呈现的勃勃生机,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3、结尾()开头,深化()。

五、知识链接:

1、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1957年10月4日,苏联把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中国也决定开始人造卫星研制。经过艰苦攻关,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飞上了天。

2、中国为什么要发展载人航天?

载人航天, 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科研能力, 如果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劲的经济能力, 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可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因此, 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充分显示我国的综合国力, 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载人航天, 对科技发展具有强大的牵引作用。载人航天技术, 集中了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 是多种学科、多种技术领域尖端技术的集大成者, 载人航天在应用这些已有的技术成果的同时, 为促进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载人航天的实现, 又对这些科学技术领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为实现这些目标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技术成果, 客观上促进了这些学科的向前发展。

上一篇:时尚有趣的灯谜下一篇:关于没写作业的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