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和作风建设

2024-10-07

职业道德和作风建设(共12篇)

1.职业道德和作风建设 篇一

一、判断题(每题2分)

1.所有经济社会运行最重要的工作,要靠财经服务才能运转起来。

正确

错误

2.统计信息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不需要保密。

正确

错误

3.财经职业道德的规范性和约束性没有人情可言。

正确

错误

4.导致经济增长的并非单纯的技术发明。

正确

错误

5.技术创新是指技术发明的首次商业化应用。

正确

错误

6.在“创新的概念及理论”的讲课提到的“死亡之谷”和西方所说的“达尔文之海”不是一回事。

正确

错误

7.社会制度的支撑对于非线性创新有重要意义。

正确

错误

8.集成创新就是将现有技术集合在一起,就是单纯的模仿。

正确

错误

9.一战以后,世界各国开始重视科学研究伦理,科研管理部门,在审批项目时,考虑是否合乎伦理。

正确

错误

10.日本在70年代末便开始展开汉字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

正确

错误

11.英国蒙纳公司不曾研制中文激光照排系统。

正确

错误

12.获得诺贝尔奖的田中耕一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一直班级排名前三。

正确

错误

13.在日本,工资与工龄无关,完全由工作好坏决定。

正确

错误

14.产品不等于商品,要被卖出去、被人们接受才能变成商品。

正确

错误

15.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开发成功,创新过程完成。

正确

错误

16.我国高校的研发经费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

正确

错误

17.2010年,我国的水电装机总容量已突破2亿千瓦,居世界第一。

正确

错误

18.医德规范和理论的具体化,是衡量医务人员道德水平的最高标准。正确

错误

19.道德的作用之一,是调节利益主体间的关系。

正确

错误

20.职业道德越来越成为个人修养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正确

错误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

21.关于金融职业道德规范,在“财经专业的职业道德建设”的讲课谈到了()以外的三项。

A.依法管理,维护秩序

B.胸怀全局,统筹兼顾

C.清正廉明,树立形象

D.热情服务,尽职尽责

22.产品结构,或者功能发生变化的一种创新,称为()。

A.原材料生产创新

B.市场需求驱动创新

C.工艺创新

D.产品创新

23.为一个产品开拓了新的使用领域,称为()。

A.产品使用创新

B.市场创新

C.市场需求驱动创新

D.市场需求创新

24.现有技术集合在一起,开发出一种新的产品,而不是单纯的模仿,称为()。

A.多功能创新

B.吸收创新

C.集合创新

D.集成创新

25.教育是一个播种()的事业。

A.道德

B.知识

C.希望

D.文化

26.教师,是()的象征,同时也需要继续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A.能力

B.知识

C.理论

D.实践

27.在“如何开展创新--国内案例”的讲课中提到,没有好的(),要想做好的发现、好的研究是非常难的。

A.人才

B.科学仪器设备

C.文献资料

D.学术环境

28.在“如何开展创新—国内案例”的讲课中提到,日本文化中逐渐形成了()的精神。

A.追求卓越

B.崇尚创新

C.追求卓越、崇尚创新

D.团结协作

29.在“如何开展创新—国内案例”的讲课中提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推动(),为造就自主创新人才队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A.教育创新

B.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C.人才流动

D.引进国外人才

30.1987年12月,历尽千辛万苦改造而成的()系统通过鉴定,标志着我国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已基本步入商品化的坦途。

A.华光Ⅰ型

B.华光Ⅱ型

C.华光Ⅲ型

D.华光Ⅳ型

31.()合作是促成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抢得市场先机的要因。

A.产研

B.政府和企业

C.高校和企业

D.产学研

32.()印刷厂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使用华光Ⅲ型系统,对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商业化应用贡献颇大。

A.《人民日报》

B.《北京日报》

C.《经济日报》

D.《光明日报》

33.一般来讲,日本的城市有几个设计标准,其中()公里以内得有一个图书馆。

A.1

B.3

C.5

D.10

34.作为一个企业来讲,重要的是(),要的是产品。

A.发表论文

B.技术专利

C.学术声誉

D.科学影响力

35.岛津制作所的田中试验成功的时间较早,德国专家发表论文的时间靠前,诺贝尔奖颁给了谁?()

A.田中

B.德国专家

C.田中和德国专家

D.岛津制作所

36.2011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8600亿元,比2010年增长()。

A.10.8%

B.16.8%

C.21.8%

D.30.8%

37.企业的研发经费主要用于()。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试验发展

D.应用基础研究

38.中国2012年研发费投入总量有望突破1万亿元,居世界第()。

A.一

B.二

C.三

D.四

39.我国国际论文数量已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位。

A.一

B.二

C.三

D.四

40.医生要为病人(),不可以将自己病人的病情随便告诉别人,这也是一种规

范。

A.保密

B.把脉

C.看病

D.治疗

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

41.财经职业道德的特点包括()。

A.政治学与原则性

B.科学性与灵活性

C.服务性和与人民利益高度相关性

D.无私性与廉洁性

E.规范性和约束性

42.十八大报告中把“创新”作为动词使用的有()等。

A.创新发展理念

B.创新开放模式

C.创新企业管理

D.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E.创新社会管理

43.德国的合成氨技术形成过程包括()。

A.高温技术的研究

B.高压技术的研究

C.德国转炉炼钢技术成熟

D.德国合成氨技术形成E.德国炼钢技术成熟

44.计算机学会的伦理准则还包括一些更具体的职业道德,主要有()。

A.保持专业才能

B.了解相关的法律制度

C.伤及无辜

D.恪守合同

E.使公众认识到计算机的利与弊

45.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得到时任进出口委副主任江泽民的批示,大意包括()。

A.对于该项目应予积极扶持

B.给以美元进口设备

C.增加试验用房

D.继续试验使其完善化

E.安排技术专家出国考察

46.在“如何开展创新--国内案例”的讲课中提到,仅有一流人才、高端人才也不行,(),这样才能够取得成功。

A.需要一个班子去搭配

B.需要好的体制和机制

C.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

D.需要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攻关

E.需要财力保证

47.根据“如何开展创新--国内案例”的讲课,日本信息共享平台涉及()等。

A.公众应用

B.农业应用

C.林业应用

D.企业GIS

E.公安应用

48.岛津制作所成立于明治维新初期,在历史上贡献很大,很多产品的开发在日本都是首创,包括()等。

A.热气球

B.X光机

C.单反相机

D.显微镜

E.蓄电池

49.2010年研发经费超过300亿元的省市有()等。

A.江苏

B.上海

C.福建

D.北京

E.浙江

5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天然铀资源短缺,不能期待由核能来解决能源问题

B.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还可以持续多年

C.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大国地位不相称

D.规划是希望在2020年核电占全部发电的比重为20%

E.2010年中国原油进口已超过第一消费大国美国原油进口量的1/2

2.职业道德和作风建设 篇二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概念,现状,原因,措施

1 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它界定了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时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遵守准则、提高技能、保守秘密、文明服务。它要求会计人员不但具备专业胜任能力, 还要从内在约束自己, 做到独立、客观与公正。

1.1 会计职业道德具有专业性

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从事会计工作的相关人员提出特定的职业素质要求。会计工作绝非是简单地统计公司的交易记录, 它涉及到每项经济业务, 关联到各个部门, 会计人员掌握着公司的经济命脉, 为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

1.2 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强制性

会计职业道德无论在会计技能的学习中, 还是在会计资格证书的认证中, 都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衡量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一名优秀的会计工作人员不仅需要精湛的会计技术, 更需要对会计工作的尊重与真诚。

1.3 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约束性

虽然会计职业道德不同于《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 对会计人员具有法力约束, 但是它对会计工作的长久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职业道德是一种软实力, 会潜移默化地长久地影响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环境。我国会计业要想长久地深入发展, 就必须依靠会计职业道德这种软实力指引会计人员的工作方向, 从内在长远地影响会计人员的行为。

2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

会计人员的工作成果通常以会计报告等形式呈现出来, 因此, 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平以及对会计准则、会计职业道德的遵守程度都可以间接地从分析会计信息质量获得。根据2011-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 我国会计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 会计信息质量逐年提升, 但是仍存在违法乱纪现象, 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仍有待提高。公告显示, 在我国大型国有企业以及上市公司尚未有效执行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 粉饰财务报表、偷税漏税的现象极为严重, 且涉嫌金额巨大。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职业素质仍有待加强, 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我国于1985年出台《会计法》、于1993年颁布《注册会计师法》, 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已经适应当前的经济体制。仍有部分会计人员为暂时的个人或公司的利益, 而无视法律法规, 财务造假仍然盛行。《会计法》第二章第十条明确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并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注册会计师法》第三章第二十一条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 必须按照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出具报告。

2.2 会计人员缺乏诚信与独立性

“独立、客观、诚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 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首要准则。根据商务部的统计, 我国企业每年因为信誉缺失而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会计人员作为公司财产的管理者以及财务信息的提供者, 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 诚信、客观、公正地记录每项交易, 合法管理公司财产是会计人员首要的任务。

3 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的原因

3.1 自身利益驱动

在激烈的竞争中, 金钱至上的思想愈发浓厚。由于目前生存的窘迫、职位晋升的压力、权力金钱的诱惑等, 掌管公司财务大权的财会人员, 很容易心存侥幸心理, 私自设立“小金库”、套用公司资产, 粉饰财务报表、虚增公司利润以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

3.2 公司内部控制不完善

公司内部控制的完善与否对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会计司公布的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分析报告”, 虽然我国上市公司绝大部分都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但是仍有部分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缺陷。

3.3 外界监管体制缺陷

财政部、会计师事务所、会计组织协会等外界监督可以对会计人员起到约束作用, 帮助会计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然而, 由于部分政府、会计师事务所与部分企业的密切商业关系, 官商勾结的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4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措施

4.1 加强在职教育与终身教育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 会计也从传统的手工记账法发展到现在的会计电算化与管理信息化。作为一名优秀的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会计领域单方面的技术, 也要熟知交易对方领域的知识。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在步入职场后, 仍然要不断地学习与探索, 要积极参加公司或大学组织的培训课程, 不断学习, 扩展自己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4.2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

根据美国COSO报告,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但我国公司的内部控制并不完善, 公司应该注重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五个要素的整体建设, 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和管理。

4.3 建立立体型监督体系

3.职业道德和作风建设 篇三

关键词:职业学校; 心理问题; 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118-001

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和教育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教育者在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而且要加强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和教育问题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谈一些看法和认识。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

1.心理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考成绩不理想的高中毕业生为主。这部分学生中考、高考成绩分数较低,生源素质差,学生的学习动机层次不高。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不少职校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对考试或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学习目标也不够明确,只求能够过得去,混一天是一天,得过且过。

2.性格心理问题

第一,自卑自贱心理严重。看轻自己,对个人的能力与品质做出不符合实际的偏低评价,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由于长期处于被别人瞧不起的地位,常常听到的是指责和不满,看到的是歧视的眼光。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消极表现。

第二,自私自利心理广泛存在。现在的职校学生在部分是独生子女,长期受到长辈的过分关爱,依赖性强,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少考虑别人的想法利益。习惯于随意支配、指使别人。由于缺乏合理正当的表现机会,一些职校生就试图通过逆反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如恶作剧、夸张炫耀、故意捣乱、标新立异等表现来突出自我的存在,设法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以此获得自我满足感。

第三,不良极端性格普遍存在。一部分职校生的个性特征表现为狭隘、暴躁、依赖、妒忌、孤僻、抑郁、神经质、偏执攻击等。说谎、欺骗、敲诈、偷窃等现象经常发生。社会上很多人都忽视职校生,他们成了“不上进”、“不可教”、“没希望”、“不学好”的典型。职校生的人格尊严问题比较突出。

第四,缺乏理想和人生追求。不少职校生进入职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被遗弃的人,认为自己将来肯定没有出息,因而常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不思进取,生活自由散漫,混世度日,甘愿沉沦,听天由命。

二、人际交往心理问题

第一,回避社会交往。在初中阶段,职校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被老师和同学评为差生,大家都不愿意与他们打交道,一些家长甚至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与他们来往相处。久而久之,职校生对正常的社会交往心存疑虑,不愿意与过去熟悉的人打交道,有意回避正常的社会交往。

第二,缺乏对老师的信任,师生交往关系不良。对老师自然会有一种疏离感,担心老师会向家长告状,想与老师亲近又怕受到冷落。当老师处理自己的事情不恰当时,则会出现对立情绪。不配合、不支持老师的工作。

第三,虚拟网络交往频繁失度。现在职校生普遍存在上网成瘾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现实交往中难以满足,便想在网络世界中得到补偿。更有一些学生热衷于网络交友,迷恋上网寻找所谓的友谊。沉溺于虚拟网络而忽视真实人际交往。使人际关系更加冷漠,产生严重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三、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双师型”教师亟缺。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一般来说,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完成胜任职业教育的效果对技能培训的要求。教师的威信越高,教育的效果越好。崇高威信获得的最基本条件是,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业务能力。对于一所学校的领导来说,要管好学校,首先要抓出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在师德建设上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师德,二是师能,无德的教师得不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无能的教师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会误人子弟。

教师的职业道德本身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教育手段。青少年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时期,有极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学生观察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老师脾气、秉性、爱好都逃不过学生的眼睛,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同样那些脾气暴躁、性格古怪、生活作风邋遢的老师也为学生不良行为的养成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因此高尚的道德品质使教师提高了威信,教育过程能顺利进行。

教师爱生的崇高精神境界,主要来自优良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呢?我认为:首先,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水平。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教育中受到锻炼。第三,向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学习。第四,不断增强自觉性,提高自制力。

职校生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小视的社会群体。应该是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青年群体,也必定是未来社会发展进步和城乡建设的生力军,职校学习时期是职校生从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他们的个性人格趋于定型时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心理教育在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又担负着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用自己的言行威信影响他们,做“人之楷模”。这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成败,进而影响着国家的命运和未来。

参考文献:

[1]李萌.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中的作用,中国论文中心, 2010.7

[2]赵霞.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中国论文中心,2009.6

[3]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年)

4.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篇四

在当今社会,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是国际科学界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的确如此,身为一名研究生,我们有必要接受这样的教育,肩负历史使命,传承老一辈专家学者的优良学风与品质,恪守学术道德,抵制不良之风,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

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学风主要是指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态度和原则,也包含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基础。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不仅是推动学术研究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对于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在当今社会学术界存在各种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现在的学术研究开始变得功利化,在利益诱惑驱动下,引发各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在学术研究领域中迷失方向,淡化学术人的理想信念。不同的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具体原因是不一致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性的弱点。经济学研究都假定被研究对象为理性人,这符合大多数的情况,在实际生活中,科研工作者的绝大多数行为必定是经过了理性的思考后作出的。理性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极有可能导致整体利益的损失,但在缺乏制度约束的情况下,所以人类自私的个性决定了某些科学工作者会丢弃基本的科学道德规范,在人欲望驱使下,明知弄虚作假有违道德,明知抄袭是侵权行为,仍然心存侥幸,铤而走险。这是科研不端产生的根本原因。

2、利益的驱动。人们心目中的科学家的范本是17 世纪英国皇家科学院的成员。这些英国早期的绅士被认为是自由而诚实的,他们不为任何私利,只为探索真理而从事科学研究。然而20 世纪以后,科学家的队伍迅速扩大,科学活动早已不仅是少数社会精英的兴趣爱好,同时也成为千百万人谋生的职业。而同时社会对科学研究的投入相对有限,这些有限的科研资源成为科学家竞相追逐的对象。近几十年,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大大增加,科学活动和科学家的个人经济利益常常直接挂钩,致使这种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在当前的科研体制下,科研工作者自身地位的提升与完成的研究课题及发表论文的数量紧密相关,“要么在研究后发表,要么在研究后‘死亡”’。在“发表”或“死亡” 这种业绩至上主义风潮的驱使下,研究者若不发表论文就会被无情淘汰,再加上科研工作本身就背负巨大的压力。在诱惑与压力的共同作用下,这就产生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始驱动力。

3、制度的缺失。人类社会区别于其它动物群体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人类学会了制定和遵守制度,这也是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在科研工作中,这种制度保证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主要包括奖励制度、监督制度和惩罚制度。

目前,科学奖励系统在运行中失范,尚未建立起科学、公正的科研评价机制,所以人们不可避免地仅仅依照科研成果的数量而不是质量来定义科学荣誉的大小。同时,同行评议制度不健全和科学界的“马太效应”使得默默无闻潜心科研的青年科学家的科学成果难以得到承认。对于科研工作中频繁出现的科研不端行为,我们需要及时予以揭露并对行为人进行严肃处理,以保持科学的公正和纯洁。然而,我们的监督机制尚显稚嫩。实际情况是对科研工作中的不端行为很难做到及时发现。根据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提供的报告,在每十万名研究人员中,大约每年只有一件不端行为会被发现,这显然比我们调查了解的科研不端行为发生率低得多。另外,现存的制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难以起到有效的惩戒作用。尽管我国已经意识到应该确立起应对科研不端行为的规章制度,但到现在为止所做的实际工作还是微乎其微的。从目前的法律制度来看,只有在著作权法中,对因剽窃而造成的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规定为违法行为,应予以制裁。但执法方面却存在制裁偏轻、打击不力的实际情况,难以起到惩戒和震慑的作用。

制度的缺失降低了学术不端的成本,而同时其收益又相当可观,这就使得有某些争功近利的科研工作者对这种高效费比的选择趋之若鹜。这是科研不端产生的外在条件。

4、单位的包庇和社会的纵容。一旦有学术不端行为暴露出来,有相当一部分的单位领导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灭火”,保全名声,而不是积极查明真相,严肃处理责任人。现存,对于学术不端事件的查处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媒体的揭露和跟进,而不是如人们所认为的“科学共同体是一个有效的、民主的、完全自治和自我调节的系统”。这并不是我国独有的现象,美国科学院与美国科学基金会在对待学术不端行为上的矛盾也可以反映这个问题。美国科学院主张将不端行为的定义尽可能限定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而美国科学基金会则希望将定义放宽,并加强对此类事情的监督。从我国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来看,似乎学术界已经形成了一种“笑贫不笑娼”的风气,有的时候我们甚至会听到“你连抄都不会”这种声音;而整个社会则对学术不端行为更是漠然置之,有时竟然怀有是一种看笑话的心态来对待揭露出来的学术不端行为。单位的包庇和社会的纵容使得学术不端者更加有恃无恐,这是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社会背景。

由上可知,科研不端行为,绝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人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学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它科学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我们不能单纯地将学术不端行为视为一种个人层次上的“疾病”,而应意识到其病因存在于科学研究组织和科研体制中,并对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对于学术不端行为,我们的应对原则是“防制结合,以防为主”。“防”是指加强教育,加强宣传; “制”是指成立机构、健全制度。

1、加强教育。科学道德的缺位及科学精神的丧失是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内在原因,所以我们应积极加强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教育,提高科学界人士的道德素养。拥有73个基础研究所的德国马普协会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该协会积极为青年研究人员开展有关科学道德教育的计划,他们认为必须培养青年科学家深刻地认识到“作为科学共同体的一名负责任成员的重要性”,防止不端行为比揭露少数的越轨科学家更具治本意义。在科学道德教育问题上,我们要注重率先垂范的重要作用。老一代科学家严以律己,发挥表率作用,对青年科技工作者保持科学前沿创新的精神和增强对科学事业的严肃性和责任感会起来不可低估的作用。

2、强化宣传。在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后,有相当多的有过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者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大多数群众也是对这种事情冷眼旁观,甚至认为这是因为被揭露者“运气不好,倒霉了”。我们应该通过大力宣传来扭转这种局面,把学术不端行为给社会带来危害的形式及其危害程度告诉大家,促使形成一种人人关心学术风气建设、痛恨学术不端行为的社会风气。同时,加强宣传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监督和惩罚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可引发科研从业者的自律。

我们应该认识到,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可以使得治理学术不端的社会成本降到最低,且可以收到最佳的效果,这应当成为我们优先选择的对策。

3、设立机构。相比较而言,学术不端者也是属于高智商人群,有些不端行为还经过了相当巧妙的伪装,所以没有专业的知识与丰富的经验是很难对不端行为做出认定。现在大部分的学术不端是通过科技管理部门在处理,由于在知识结构和人员等方面的欠缺,很难对这些不端行为做出及时、有效、准确的判别。这就需要各个行业分别成立专门机构来应对学术不端行为。我国也已经成立了一些学术不端行为的专职管理机构,包括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委员会和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委员会等,但真正具有行业性质的还很少。

4、建立健全制度。人是有理性的,都会明白“不自律就要接受他律”的道理,如果他律的后果远远劣于自律的结果,那么自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人的本能又是趋利避害的,所以自律也不是自发的,自律是对“他律”的认同。这就需要我们建立完善的制度来加强他律,包括健全科研奖励机制、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机制及其惩罚机制,包括明确的处理流程。

作为一名学术工作刚刚起步的研究生,我知道提高自身学术道德是何等的重要,从现在起培养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或许我们是无名的小辈,甚至没有任何的成果,但走进了学术殿堂,这一刻我们就应该告诫自己:学术工作是神圣的,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道德底线。我认为研究生阶段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很大。因此,导师应以自己的品格和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对提高研究生的个体学术修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术上有不良倾向的学生严格要求,加强学术道德和诚信教育,努力营造有利于营造学术道德建设的和谐氛围。

我们的毕业论文选题要认真对待、阅读文献要经典,研究过程中要勇于攻关、取得成果后要扩大战果,撰写论文应严谨规范。科学是可传播可证伪的,而学术研究的核心是不断创新。因此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应该要遵守学术规范标准,力求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发现。与学术规范相对应的就是学术不端。在科研、论文过程中,我们要倡导严谨学风,防止学术浮躁,注重论文质量,不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与利;反对在学术研究中沽名钓誉、弄虚作假,以实际行动端正和践行学术道德。要坚持实事求是,遵守学术规范。遵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遵守学术刊物引文规范。在学术论文中应明确标明引用他人成果与观点等内容;杜绝剽窃、抄袭、篡改、伪造、泄露、一稿多投和故意歪曲他人学术观点等违反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行为。要促进学术建设,共建学术伦理。

5.职业道德和作风建设 篇五

各小学、校本部各部门:

为了加强我镇小学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建设,建设一支爱岗敬业、无私进取的教师队伍,促进我镇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职业道德建设实施方案和计划。组织教职工举行政治学习或职业道德建设有关活动,检查督导各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具体落实情况。

二、实施办法

(一)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建设实行校长负总责,支部牵头,工会协助的工作机制。支部主要是制定工作计划,组织教职工进行政治学习、思想教育和相关活动的开展;工会重点是从教职工的文化娱乐安排,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参与,教职工权益维护方面,保障教师团队的和谐,促进学校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素质

1、建立完善教职工政治学习制度和职业道德考核办法,纳入教师岗位责任制,与教职工绩效工资挂钩。

2、实行单周集体政治学习,双周自学的方式,加强教职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先进人物事迹等方面内容的学习,促进教职工政治思想水平的提高。

3、每学期记学习笔记1万字,写心得体会2篇,巩固政治学习成果。

(三)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1、每学期组织一次专题师德报告会,让老师从身边的榜样中爱教育,受影响。

2、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评选“我爱戴的老师”活动,每学年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和《廉洁从教承诺书》,领导班子签订《勤政廉洁承诺书》,进行一次师德标兵评选活动。

(四)加强检查和督导

校长办每学期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十不准”、“六条禁令”等有关要求的执行情况和教育行风建设情况,进行一次专门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有较严重问题的教师实行诫勉谈话,让其认错检讨,进行批评教育,杜绝较严重问题的发生。

(五)充分发挥工会和妇联等群团组织在政治思想工作和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作用

1、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等组织贴近群众的优势,积极了解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思想动态,做好教职工和学

校间的桥梁,及时处理和化解教师和学校间,教师和教师间的矛盾,积极建议学校及时解决教职工的合理诉求,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关心教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需要。

2、积极发挥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保障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宜及学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做到尊重教职工、相信教职工、依靠教职工。创造学校良好的工作政治环境。

3、经常组织教职工开展体育、文化娱乐活动,让广大教师在体育锻炼中放松身心,增强健康,在文化娱乐中舒缓压力,保持愉悦积极的心态。

(六)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全镇20余名党员是全镇教职工政治思想工作和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力量,全体党员要确实起到以身示范和模范带头作用,以自己的言行团结和带领周围的教职工维护学校大

6.职业道德和作风建设 篇六

和谐社会公民道德与行政道德建设研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文化的发展并不平衡.在新的社会伦理观念尚未建构形成,传统文化又失去社会整合能力的`经济加快建设进程中,中国社会明显出现了道德滑坡、失信违法、腐败循环、极端的个人主义等精神腐质与社会流弊.加强法律与道德的双重规则治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客观诉求.

作 者:邓琦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刊 名:华章英文刊名:MAGNIFICENT WRITING年,卷(期):2007“”(12)分类号:B822.1关键词: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 公民道德建设 现代法律制度体系

7.职业道德和作风建设 篇七

一、高职图书馆文化建设

(一) 高职图书馆文化的含义

高职图书馆文化是指其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理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是以图书馆精神为核心, 以图书馆文化理念、价值取向为主要内容, 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为支撑, 融图书馆的行为规范、伦理体系、价值准则、有形和无形行为为法典、制度规定为一体的历史性沉淀积累和凝聚。它作为一种管理模式, 主要是通过发挥文化的精神作用而重视发挥人的作用, 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文化, 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 研究人的综合管理, 是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集中表述。

(二) 高职图书馆文化的作用

1. 对图书馆员的作用。

通过图书馆文化建设, 能够创造一种充满热情、和谐融洽、催人向上的环境气氛, 引导馆员群体将个人理想与图书馆总体目标统一起来, 使馆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图书馆共同价值,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不断进取。

2. 高职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内容。

高职图书馆文化建设, 从某种意义上说, 就是营建良好的图书馆文化氛围, 而营造图书馆文化氛围其关键取决于图书馆人的素质。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基础是环境建设, 它通过馆内建筑群、馆内布局所展示的特殊文化美感体现的是图书馆人的一种科学精神、哲理沉思和人类文化关怀等精神追求的文化意蕴。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主题是资源建设, 它往往能折射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实力、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保障是制度建设, 主要起到对图书馆员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作用。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服务建设, 图书馆文化是通过服务文化体现出来的, 图书馆的服务品质决定了图书馆文化的层次。高职图书馆对文化建设的投入, 无疑也是在强化一支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图书馆文化建设是为了人, 人是图书馆文化理论和实践的中心和主旋律。因此人力资源的建设, 已成为现代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关键。

二、加强高职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

(一) 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形成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规范的总和, 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而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又不同于其他职业道德, 它是在图书馆特定的职业中形成的, 反映和适应图书馆员职业生活的特点。它要求图书馆员要“满足公众的文献信息资源需求”, 真诚服务读者, 要适应时代需要, 勇于开拓创新。

当前高职图书馆员在职业道德方面, 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图书馆工作者在履行职业道德时, 停留在表层, 而忽视了内在素质的提升, 并非诚恳地、发自内心地真诚热情地对待读者, 态度上表现得比较生硬。另外, 在很大程度上还不能冲破陈旧的思想禁锢和狭隘的思维方式, 自足求稳的精神状态占据上风, 缺乏勇于探索和创新实践的魄力, 这些表现都迫切需要加强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高职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 有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强高职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 既是图书馆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大环境的客观需求, 它对于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二) 加强高职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1. 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要全体馆员有一种社会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要充分认识到在理论观念、物质形态、信息传递手段和服务管理模式正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 人们迫切需要对信息量进行过滤。图书馆人作为中介者的角色将变得极为重要, 这是历史赋予图书馆人的社会责任。图书馆员只有具备了高深的职业道德品质, 才能做到无论是做人、做事都能重承诺, 讲信誉。只有自觉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 提升自身修养,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2. 规范高职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

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道德规范, 是高职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 是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的有力体现。高职图书馆要根据本行业特点再结合本馆的实际, 制定“职业道德规范”和“工作条例”、“业务规范”、“考核标准”及各种约束性的规章制度, 以便馆员有章可循。

三、加强高职图书馆员业务素质建设

(一) 加强高职图书馆员业务素质的必要性

1. 加强馆员业务素质建设是现代高职图书馆发展的内在需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高职图书馆正处在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变中, 馆员的角色也将定位于信息导航员、信息管理者、电子咨询员上。新的角色要求馆员必须要具备新的知识结构和技能, 高职馆员只有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才能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要求。

2. 加强馆员业务素质是图书馆开展高质量信息服务的要求。

用户的需求是高职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图书馆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一点而展开, 用户需求的多样性要求馆员要具备复合化的知识结构和多元化的服务技能, 图书馆只有拥有一支不断进步的高素质馆员队伍, 才能为用户提供高水平的个性化服务, 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保持以信息服务为主导的地位。

3. 加强高职图书馆员业务素质建设, 是馆员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图书馆不同的岗位的技术含量不同, 任职能力的要求就不同, 承担的责任自然就不同。一般说每个馆员都希望得到最能发挥自己才干的岗位, 在工作中取得成就, 获得社会认可, 从而实现自身价值。这是馆员持续提高业务素质的驱动力。

(二) 加强高职图书馆员业务素质建设的策略

1. 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

高职图书馆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实行“竞聘上岗, 择优录用”, 使馆员树立危机感, 认识到现代图书馆对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只有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 才能适应图书馆的发展;构建评价体系, 将馆员业务素质用指标量化, 对馆员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作出客观评价, 使绩效考核成为促进馆员素质提高的推动力。

2. 建立馆员在职培训制度, 重视馆员继续教育。

图书馆应定期将骨干送到上级院校进行学习、培训并形成制度, 使馆员获得新的发展观念, 从而带动本馆服务品质的提升。继续教育是改善馆员知识结构, 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 高职图书馆应分期分批组织馆员到先进图书馆参观考察。支持馆员开展学术研究, 使馆员切实掌握图书馆学最新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

3. 畅通馆员交流的渠道。

广泛地交流沟通是提高馆员知识获取和传播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职图书馆应建立其部门工作沟通制度, 馆外交流制度, 为馆员创造良好的知识传递链, 促进服务带动知识资源向高层次发展。

总之, 高职图书馆通过图书馆文化的建设, 势必让全新的图书馆文化激励馆员以新的精神面貌进行工作, 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文化的熏陶与享受到图书馆高质量的服务, 这样图书馆文化建设就算成功了, 同时也促进了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罗智蒨.胜任能力理论在馆员核心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8, (3) :3-6.

[2]梅国英.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教育探索, 2011, (4) :79-80.

[3]汤文琴.论加强基层图书馆文化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8, (4) :24-26.

8.职业道德和作风建设 篇八

答:所有的职业培训都不是免费,为支持部分人员就业,提高就业技能,政府对部分符合条件的培训人员参加职业培训给予补贴,也可理解为政府向培训机构购买服务。

问:符合申领职业培训补贴的人员范围有哪些?

答:(1)就业技能培训: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毕业年度的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以下简称:四类人员)。(2)创业培训:四类人员,以及毕业年度的职业院校、技工学校毕业生。(3)在岗培训:企业新录用的四类人员。(4)劳动预备制培训:具有广西户籍的城乡未继续升学应届初、高中毕业生。

上述对象所指的高校毕业生是指广西壮族自治区全日制普通高校(不含高职院校)毕业生,以及区外全日制普通高校(不含高职院校)广西籍毕业生。职业院校、技工学校毕业生是指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学历教育的高等职业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毕业生。

毕业年度是指毕业时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3年印发的《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桂政办发〔2013〕68号)精神,从2013年起,创业培训补贴政策期限从目前的毕业年度调整为毕业学年,即从毕业前一年7月1日起的12个月)。

问:参加多项职业培训都有补贴吗?

答:自治区政策规定,每个符合参加培训条件的人员,一年只能参加1次政府给予补贴的培训;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的,只给予1次鉴定补贴。

问:职业培训定点培训机构应当如何申请?

答:定点职业培训机构认定实行属地化管理。申请机构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向所在地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受理申请后,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对评估合格且公示无异议的机构作出认定,并下文明确。

9.职业道德和作风建设 篇九

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

公司所属各工会: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大力推进职工素质工程,不断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深入开展公司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活动,根据上级工会文件精神,结合公司工作实际,公司工会工决定开展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活动和2010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双十佳”评选表彰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为指导,以培养和提高职工职业道德素质为目标,以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 纲要》和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以推广班组(岗位)职业道德规范为中心,巩固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构筑责任、诚信、卓越的天脊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自强不息,务实创新”的天脊精神,促进公司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二、评选范围及推选对象

职工职业道德“双十佳”的评选范围是以直接生产经营,一、二线的单位班组、职工为主,机关处室及后勤服务岗位的班组、职工为辅的原则,讲贡献,重实绩,优中选优,从公司所有的班组及公司职工中评选出事迹突出的先进典型。推荐上报时间:截止时间2010年12月5日。逾期未报视为自动放弃。

三、评选条件

1.职业道德建设“十佳”班组

(1)班组有适合自身特点的岗位职业道德规范,经常性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自觉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班组成员以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

(2)班组能够按时组织政治学习,学习有计划、有内容,记录认真,学习紧扣职业道德主题;

(3)班组在生产经营工作中成绩突出,圆满完成生产工作任务,在同类班组中处于领先地位;

(4)班组成员团结互助,关系融洽,凝聚团队精神,集体战斗力强。

2.职业道德标兵

(1)政治素质高,爱党、爱国、爱企业,有改革创新精神,有强烈的主人翁责任;

(2)道德品质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模范遵守岗位职业道德规范;

(3)业务能力强,认真钻研,勇于创新,业务精湛,技术过硬,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4)工作成绩突出,勤奋踏实,兢兢业业,工作成绩显著。

四、评选办法和要求

1.职业道德“双十佳”的评选采取单位推荐、媒体公示、严格审核、最终确定的办法进行。

2.被推荐对象要填写申报表并写出事迹材料,{班组事迹材料不少于1500字,个人事迹材料不少于1000字},经单位党政工审核盖章后,上报公司工会宣教部。

3.各基层工会接到通知后,要结合实际,选树典型上报,并坚持民主,实行公开、公平的原则,不指定,不委派,不轮流坐庄,确保所选典型的先进性、代表性和群众性。

4.要借评选职业道德标兵活动之机,宣传先进,推广经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建设氛围。

10.师德建设工作和教师职业文件 篇十

道德考核办法

(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师德建设工作,激励广大教师恪守师德规范,精心教书育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安徽省教育厅《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皖教秘师〔2013〕18号)、《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教基〔2009〕11号)、《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指导意见》(教师〔2009〕17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师德建设水平和教师队伍素质为目标,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从教行为为重点,进一步增强师德考核工作的导向性、民主性、公正性和实效性,健全“组织保障、教育培训、师德实践、监督制约、考核奖惩”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职工队伍,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二、考核对象

师德建设工作考核对象为县区教育局、市属和区属各中小学校(含中职、幼儿园、校外活动中心、特殊教育学校、民办学校,下同)。

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对象为县区教育局直属事业科室、市属和区属各中小学校在职的教职员工。

三、考核内容

师德建设工作考核内容包括组织领导、机制建设、主要工作和工作效果四个方面。具体详见《中小学校师德建设工作考核量化考评参考标准》(见附件2)。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个方面。具体详见《中小学校教职工职业道德考核量化考评参考标准》(见附表3)。

四、考核方法和程序

(一)师德建设工作考核方法和程序 师德建设工作考核每年开展一次,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可与学校工作考核、学校领导班子考核和校长绩效考核结合进行,也可根据需要组织专项考核。

1、单位自评。各单位对照国家、省、市师德建设工作的有关要求和规范办学行为的相关规定以及《中小学校师德建设工作考核量化考评参考标准》,认真进行自查自评,写出工作总结,并针对存在问题制定出整改措施。

2、上级考核。由上级教育部门组织人员通过听、看、测的方式进行。听是听取单位师德建设工作介绍,了解教职工、学生、学生家长等对单位师德建设工作情况的知晓度;看是查看单位师德建设工作的规章制度、文件资料、会议记录、活动安排和上级教育部门的信访记录;测是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教职工进行师德知识测试,组织教职工、学生对单位师风情况进行测评打分。

3、社会评议。由上级教育部门通过网上评议、学生家长或师德义务监督员问卷调查等方式,结合平时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对各单位的师德建设情况进行评议。

4、确定等次。上级教育部门根据社会评议和实际考核情况,对被考核单位作出客观评价,确定考核等次。考核等次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考核实行百分制,总分在90分以上的为优秀,76-89分为良好,61-75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直接确定为不合格:

(1)单位当年发生多人多次违反师德行为规范事件,影响较大的;(2)学校当年因师德问题被新闻媒体曝光,经调查属实,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

(3)对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举报的师德问题不核查,或查实后不处理、不纠正的。

(二)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方法和程序

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每年进行一次,由教职工所在的单位组织,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或教师绩效考核结合进行。

1、成立考核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工会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公道正派的教职工代表组成,其中参加考核小组的教职工代表由民主推选产生,人数不少于考核小组成员的50%。考核小组负责本单位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对考核不合格人员进行教育、诫勉。

2、制定考核办法。考核小组对照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考核内容要求,结合各类岗位特点和单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考核细则、评分标准和各类评议样表,经单位教代会或全体教职工大会表决通过后公布实施。

3、组织考核评议。采取自查自评、互查互评、学生评议、家长评议和领导评议的方式进行,其中,除自查自评外,其他四项评议均实行打分评议的方式进行,总分值为100分。四项打分评议在统分时应分别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其平均分,再按互查互评30%、学生评议20%、家长评议20%、领导评议30%的比例计算出每个人的总分值。幼儿园、小学低年级、特殊教育学校和县区教育局直属事业科室等人员可不进行学生评议,分值按互查互评35%、家长评议35%、领导评议30%的比例计算总分值。

(1)自查自评。由职工本人对照单位考核细则进行自我评价,填写《淮南市中小学教职工职业道德考核登记表》(见附件4)。

(2)互查互评。以学科组、年级组或科室为单位,组织教职工对照考核细则相互评议打分。人数较少的学科组、年级组或科室可合并进行。人数较少的学校或学区可通过全体教职工进行。

(3)学生评议。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评议打分。其中:班主任在本班学生中进行,任课教师每年抽取所任教的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非教师岗位的职工抽取一定数量的服务对象进行。幼儿园、小学低年级、特殊教育学校和县区教育局直属事业科室人员不进行学生评议。

(4)家长评议。通过家长委员会或者其他途径,组织学生家长评议打分。(5)领导评议。是由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对本单位教职工进行打分评议。

4、综合确定等次。考核小组根据个人最终评议分数和个人平时师德表现,对每个职工作出客观评价,确定考核等次。考核等次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其中“优秀”等次比例控制在参加考核总人数的25%以内。考核总分在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当年师德考核可直接确定为“优秀”等次:

(1)见义勇为、奋不顾身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社会好评,并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或认可。

(2)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当年被评为县(区)级以上师德标兵、劳动模范、模范(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

(3)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关心、爱护学生事迹突出,得到校内外一致公认和上级主管部门认可。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当年师德考核直接定为“不合格”等次:

(1)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的,或是参加邪教等反动组织,经教育不改造成不良影响的。

(2)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的社会秩序或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或是损害学生利益以及毁损学校名誉的。

(3)组织、参与对学生有偿补习活动的,或是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组织学生集体补课以及擅自从事第二职业的。

(4)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或是品行不端,歧视、侮辱学生的。

(5)擅自停课缺课、擅离职守的,或是在工作岗位遇到涉及学生人身安全等紧急情况,未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学生人身安全的。

(6)在招生、考试、评估考核、职称评审、教科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7)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报刊的,或是违犯规定向学生推销商品的。(8)向学生、家长收受、索要和变相索要财物的,或是巧立名目乱收费。(9)其他严重违反师德规范,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或是因其他方面违法乱纪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

5、公示考核结果。确定的考核等次应在单位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按绩效考核等次兑现绩效工资,考核登记表存入教职工个人师德档案。“优秀”和“不合格”等次人员名单上报市师德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其中,“优秀”等次人员,经市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的发给师德考核优秀证书,个人考核登记表加盖市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印章后返还学校存入个人师德档案。

五、考核结果运用

(一)师德建设工作考核结果运用

考核结果作为单位工作考核、主要领导绩效考核和任期考核、领导班子考核和对单位督导评估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

1、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当年不得评为各类综合性先进单位,限期整改后考核仍不合格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予以通报。

2、考核不合格单位的主要领导当年绩效考核和考核不得定为优秀等次,两年内不得参加各类先进个人评选。

(二)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结果运用

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资格定期登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职务评审、岗位聘任、绩效工资发放、表彰奖励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

1、考核总分值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中“职业道德”部分的评价结果,按不低于教师绩效考核20%的比例计入教师绩效考核结果,并记入个人师德档案。

2、师德考核优秀的,绩效考核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才可以评为“优秀”等次。绩效考核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优秀人员,当年的师德考核必须是“优秀”等次。

3、师德考核优秀的,在职务评审、岗位聘任、绩效工资、评先评优时,优先考虑。

4、推荐区(县)及其以上师德标兵、模范(优秀)教师、劳动模范等各类先进个人人选,其近两年师德考核结果必须是“优秀”等次。

5、师德考核不合格的,绩效考核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直接定为“不合格”等次,当年不得评定职称、晋升职务、岗位等级和评先评优。同时,按有关规定扣发绩效工资,必要时调整工作岗位。违反师德规范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取消教师资格,直至解聘、开除公职。

六、组织领导

加强师德考核工作是净化师风和优化行风,建设高素质教职工队伍的内在要求。为做好这项工作,市教育局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教育工会(见附件1)。各级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单位要成立相应机构,同时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做到思想认识、工作职责、运行机制、目标任务、落实措施、工作经费六到位。要进一步细化措施,以师德考核为抓手,不断完善“组织保障、教育培训、师德实践、监督制约、考核奖惩”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建设列为考评学校、考核学校班子和教职工的一项重要指标,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广大教职工正确认识开展师德考核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家长正确理解和支持师德考核工作,积极参与师德考核。要进一步注重实效,把握好师德考核与绩效考核、教师管理的有机衔接,坚持标准,严格程序,认真抓好组织落实,真正体现考核工作的“主体性、民主性、导向性、实效性”,确保考客观、公正、公平。要进一步加大督查,积极培育和大力宣传师德典型,对师德考核不合格或存在师德问题的教师,学校要及时进行诫勉、警示以至处分,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管理。

附件:

1、《淮南市中小学校师德建设和师德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2、《中小学校师德建设工作考核量化考评参考标准》

3、《中小学校教职工职业道德考核量化考评参考标准》

4、《淮南市中小学教职工职业道德考核登记表》

5、《淮南市中小学教职工职业道德考核优秀等次人员花名册》

11.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篇十一

一、新农村建设为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重要课题

我国要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必须培养大量农村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农民问题无疑是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最基本的问题,是解决其他相关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农民工就业水平上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如何更好地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居民素质提高提供服务,为农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职业教育需要关注和思考的新课题。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提供的数字表明,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在农村劳动力中,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8.2%(其中文盲、半文盲占7.6%)、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9.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占11.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0.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农村劳动力的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仅占5%。留在农村和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大多数文化技术素质偏低,缺乏职业技能,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此外,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000万左右的农村中小学毕业生因为不能升入高中而回到农村。

以上数据表明,加快建设新农村急需培养一大批农民技术骨干。面对许多农民“盼致富、无思路,想致富、无技术,求致富、无门路”的困境,必须通过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将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变“输血”为“造血”,让农民掌握一定的致富技术,拓宽农民致富的思路和门路,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单纯依靠经济发展项目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不能改变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基本状况。只有教育才能为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把农村发展纳入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持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优势。

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农村教育内容不符合农村学生的需求,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的流失与转移对农民素质和农村发展的影响正在凸显

农村教育的实质是农村职业教育,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城乡教育差距长期存在这一基本国情,导致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因其弱势特征与发展规律不适应市场化运作,原有农业学校的职能与特色在不同程度上被削弱、流失,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受到极大冲击。经过调整、合并,数量大大减少,有的学校脱离农业升为高职学院,盲目合并、削弱和脱离农业是目前制约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的主要原因。农民素质提高缓慢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学生及农民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追求应试教育,一些农村学生就是由于学习内容不符合农村实际需求而辍学的。

2、短期的群众性和科普性教育远远满足不了农村居民和农民的需求

我国各地农村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出现了勃勃生机,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但是,各级县乡政府在运作中往往缺乏长效机制,与农村居民的实际要求差距较大,仅靠政府牵头组织的短期群众性和科普性教育来应急,远远满足不了农村居民和农民的不同需求。因此,应从教育制度与运行机制建设的根本抓起,并与农民成人职业后续教育相衔接,完善新农村建设与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长效机制,为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现代化发展服务。

3、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不足

农村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最缺的是人才,农村职业教育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由于受财力的限制,加上长期以来工作的着力点在城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然突出,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导致学校经费紧缺,办学条件差,校舍、实验设备匮乏,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缓慢。我国实行的是“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教育管理体制,这决定了农村职业教育的投资经费体制只能以县(乡)为主,中央财政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转移支付政策不够明确,执行也不到位。

4、职业院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存在不足

由于受社会经济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制约,各地职业院校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思想方法、培养方式和手段、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存在不足之处与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职业院校都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但实际上不少职业院校还没有看到职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双赢关系,因而不能积极主动地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有所作为。许多职业院校的专业过于陈旧,没有体现出市场需求与就业导向,无法适应农业产业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第二或第三产业发展的趋势,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

5、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有待充实和提高

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是由文化课教师转化而来的,缺乏职业技能与专业知识,加上学校师资培训、实验实习条件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对现代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受到很大影响。另外,受利益的驱使,高学历大学生都愿意留在城市,农村职业学校教师队伍难以得到充实和提高。

三、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途径

1、优化农村职业教育结构,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投入力度

应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中央财政应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转移支付和倾斜的力度,地方政府要多渠道筹措农村职业教育经费,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计划统筹力度、经费统筹力度与政策统筹力度,按国家规定的教育经费比例投入农村职业教育。要建立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稳定的投入渠道,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向农村职业教育捐资。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有限资金搞好建设,明确投入用途,增添实验实习设备,改善办学条件。要进一步优化农村职业教育结构,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实行产学结合、订单培养,坚持学历教育与中短期培训并重、劳动力转移前和转移后培训并重,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职业教育网络,努力保持农村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制度创新,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农村职业教育一定要牢固确立为当地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理念,努力成为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的生力军,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

2、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与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建设新农村,要把职业教育、农民培训放在重要位置。政府支持农民培训,首先要对农民培训给予适当补贴,引导和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其次要重视培训体系和培训能力的建设,特别要重视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将培育新型农民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依托农村远程教育网、基层党校、就业培训中心、职业学校等培训资源,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培养一批会管理、懂经营、有技能的新型农民。广大农民对旨在致富和提高生产技能的教育培训具有强烈需求,对职业教育需求的焦点放在提高自身收入上,对投资少、见效快、易掌握的实用技术比较看重。农村职业技术学校要抓住这个机遇,确立为“三农”服务的思想,把农村闲散劳动力组织起来,实施技术培训和创业教育,让农民掌握致富本领,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机会,这样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又有利于农村的社会稳定。那些进城务工后思想开放的农民信息灵通,又有技术,返乡后可以为本乡的新农村建设带回先进的思想,成为当地致富的带头人,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中心任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呈逐年增长之势。因此,必须改革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走“普教与职教相结合,文化与技术并进”的办学道路,使部分学生在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时,经过一定的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其转移就业能力。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政策上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支持,将农村学校的特色教育做大做强。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有效措施,是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4、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要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农村职业学校教师培训是关键。针对农村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水平不高的现状,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可以通过实施现有在职教师继续深造等计划,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也可以通过职校教师到城市对口院校任教锻炼、到大学集中培训等途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还可以到企业挂职锻炼,掌握操作技能。要鼓励教师在职学习农村职业教育知识,同时应适当提高农村职业教育教师的生活待遇,稳定农村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只有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

12.论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 篇十二

一、和谐社会构建中加强道德建设的紧迫性

道德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的道义基础,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实践证明, 在制约社会和谐的各种力量中, 由道德价值观凝聚起来精神上的和谐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人们只有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追求, 面对社会的诸多矛盾和利益冲突, 才能达成谅解、形成共识、理顺情绪、凝结意志和力量、协调行动, 步调一致地去化解矛盾、消除冲突。因此, 从伦理学意义上说, 和谐社会乃是社会的多元利益主体通过道德的认同和行为选择的协调而形成的一种有利于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的良好的道德关系和精神氛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契机和新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个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生活大变化的时代, 必然是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不论是社会经济成分还是组织形式, 不论是就业方式还是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 都日益多样化。与此相适应, 人们的社会思想、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取向也日趋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在社会主义的道德基础上把社会的多元价值观念和人们行为的多维道德取向整合起来, 使其得到合理的调适, 最终能够在整体上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直面的新情况、新问题。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 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 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 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道德是调整社会关系、规范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 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的重要保证。没有共同的道德规范, 失去了普遍的遵循的行为准则, 就无法有效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 也就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现在, 部分社会成员道德水准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

道德理想的迷失。在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 传统大道德体系已经解体, 现代的道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这就致使有的人只讲实惠, 而缺乏精神追求, 出现道德理想的迷失。

道德准则的失范。由于新旧两种道德观念、道德价值的冲突, 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渗透到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 人们时时感受到这种冲突, 时时经历着这种冲突, 使人们面临着选择的两难困境, 使得一些领域道德失范,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

道德行为的失序。其主要表现为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 城乡部分居民不注意公共生活准则, 不遵守公共秩序、交通秩序;有法不依、见利忘义、以权谋私、假公济私、造假贩假、偷税漏税、以次充好、坑蒙拐骗、损人利己、贪污受贿等等。特别是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 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 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道德的底线一再被突破。

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温家宝总理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强调:“一个国家, 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 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需要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发展和繁荣。

二、加强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1. 道德建设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旗帜。

在当代中国, 我们党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 鲜明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 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 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 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 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是指引社会前进的精神旗帜。因此, 必须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思潮, 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 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2. 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内容, 即“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这是建立和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依据, 为人民服务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凸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主体必须通过为社会和他人服务来实现自己的利益。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也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集体主义的根本思想, 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体现着个人根本的、长远的利益, 是集体所有成员共同利益的统一, 同时, 每个人的正当利益, 又是集体利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同时, 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3. 道德建设应注重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相结合。

道德是一定经济基础的反映, 它既为经济基础所制约, 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道德又是分层次的, 在整个道德体系中, 可分为基础层面和高级层面。和谐社会的构建为道德的基础层面规定了思想内涵, 这一层面的道德建设, 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 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道德建设除了基础层面以外, 还应建立一个较高的道德层面, 只有这样, 才能满足整个社会生活的需求, 这一层面的主要内容就是集体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 建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形成健康有序的道德规范。基础层面适合于全体的社会成员具有大众普及性, 它具有所有人必须遵守也是能够做到的行为规范。高级层面, 适合于部分先进分子, 带有社会精英性, 对大众起引导作用。

4. 道德建设应坚持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

传统道德与积极吸收外来优秀道德文化成果相结合。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中蕴藏的道德因素, 如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平等竞争、注重效率、维护公平、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道德观念, 作为可资利用的道德思想资源予以继承、更新和改造, 使其成为道德建设的主导方面, 适用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

5. 道德建设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注重实效。

道德建设要以立为本, 把建设作为出发点和立脚点, 注重研究和谐社会中的实际问题, 研究现实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 解决道德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同时, 道德建设也不应满足新的道德理论, 道德原则, 规范的提出, 尽管这是不可或缺的, 而应特别关注于把道德理论、道德原则和规范让人们普遍接受, 并转化为自身的道德素质, 从而支配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地选择道德行为, 体现出道德建设的实际效果。

三、道德建设的实施途径

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使人民群众增强道德观念, 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和规范, 在实践中使道德的力量转化为物质的力量,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朝着健康有序、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2. 道德建设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 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诚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础, 是良好人际关系的道德基石, 和谐社会离不开诚信道德的规范和维护。要把诚信建设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深入开展“共铸诚信”活动, 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 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

党的领导干部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负有特殊的责任, 应当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和楷模作用来践行道德建设的先进性, 来影响和带动群众。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觉悟, 并使其身体力行, 是改善社会道德风貌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3. 加强道德教育和道德制度建设。

道德要达到规范社会成员的效果, 必须加强道德教育和道德制度建设, 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通过道德教育, 强化人们的道德自律意识, 道德教育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寓教于学, 寓教于乐;道德教育要特别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加强道德教育的同时, 还必须加强道德制度的建设, 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建立社会的约束机制, 促进人们形成良好的文明修养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从而有效地提高社会总体的道德水平。

4. 道德建设要依靠法律的支撑。

法律和道德共同起着调整和规范人们行为准则的功能。法律靠外在的强制力, 道德靠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在的自觉和自律, 二者各自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的。健全而又完备的法律, 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它把过去许多只靠思想教育道德舆论规范人们的某些行为纳入法律的范畴。法律的作用越来越大, 但不可取代道德的作用, 特别是在思想教育、道德规劝显得无能为力的时候, 必须有法律来发挥作用, 给道德教化以强有力的支撑。

摘要:道德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的道义基础,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道德建设, 是新世纪、新时期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要加强道德建设的紧迫性, 准确把握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和道德建设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和谐社会,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罗国杰.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几个问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10 (6)

[2].唐凯麟.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道义基础和精神动力.光明日报, 2005.5.10

上一篇:提高公务员廉洁从政道德水平课程考试(100分)下一篇:大学生入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