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电功率第一轮复习

2025-02-03

中考电功率第一轮复习(精选9篇)

1.中考电功率第一轮复习 篇一

中考复习教案

中考一轮复习

电功 电功率教学案

考点导航

1.电能与电功: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上是电能转化为________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消耗了多少电能,就有多少电能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生活和生产中用________测量消耗电能的多少,电能表上电能的单位是________.2.电功率:用电器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电能的多少叫电功率.电功率是表示________的物理量,电功率大的用电器只能说明该用电器消耗电能快,并不表示消耗的电能多.小灯泡的电功率大,也就是说单位时间内灯泡消耗的电能多,那么灯泡的亮度就________.电功率定义式________.电流在某段电路上的电功率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即________.由电功率的定义式P=和电功公式W=UIt可以推出P=UI.

t

3.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用电器上标着的电压值是用电器________的电压,叫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叫额定功率.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由用电器内部结构和组成材料决定,与________无关.

实际功率是用电器在实际工作时的电功率,是不确定的,它随用电器的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果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等于它的额定电压时,________________,这时用电器正常工作.如果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小于或大于额定电压,此时实际功率就小于或大于额定功率,这种情况下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严重时会影响用电器的使用寿命.

4.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根据电功率的公式P=UI,测出小灯泡的________和________,就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在额定电压下测出的功率就是额定功率.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使它略高于或低于额定电压,就可以测出小灯泡不在额定电压下的实际功率.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________和________测量某用电器的功率,即用电能表测出在一定时间内电流通过某用电器所做的功,利用________算出功率.

5.电和热: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功率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

6.焦耳定律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电功率和安全用电: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8.生活用电常识:

家庭电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进户线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触电事故是当人体成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时,若电流________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现象. 名师名拨

点拨1电功及其计算

通过家庭电路中各种用电器工作时发生的能量转化,认识电流做功的实质,即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电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电流做功跟电流的大小、电压的高低和通电时间的长短均有关,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越大,电流做功越多;加在用电器上的电压越高,电流做功越多;用电器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做功越多.

电功公式:W=UIt.

U22变形公式:WIRt,Wt,WUQ.R点拨2电能表的铭牌

电能表是测量电能或电功的仪器.

电能表俗称电度表,把电能表接在电路中,电能表的计数器上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电能表的铭牌上通常标有的内容有:

220 V—表示电能表的额定电压是220 V. A—表示电能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0 A.

kW·h—表示电功的单位,1 kW·h=1度. 000 r/kW·h—表示每消耗1度电,电能表的转盘转过3 000转. 点拨3实际电压、实际功能和额定电压、额定功率

额定功率是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电功率;实际功率是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电功率.当用电器正常工作时,它两端的电压称为额定电压,在一般情况下:

(1)当用电器U实>U额时,则P实>P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容易烧坏,因此不安全.

(2)当U实=U额时,用电器的P实=P额,能正常工作,使用也安全.

(3)当U实中考复习教案

由上述分析可知,用电器两端实际电压等于或稍小于其额定电压时,用电器才能安全使用.在实际应用中不允许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高于它的额定电压,因为这样容易烧坏用电器. 点拨4电路中的比值关系

利用串、并联电路消耗的电功、电功率、产生电热的特点以及电流、电压的特点,根据已知物理量,求其他相关物理量或物理量的比值,以两个电阻R1、R2串并联为例:

串联电路:U1W1PQRIWPQR111;

并联电路:11112.U2W2P2Q2R2I2W2P2Q2R1初中阶段纯电阻电路中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即W=Q.点拨5电学公式的汇总及选择

UW(1)以W=WIt为基础,以P为依据,用I作纽带:

Rt ①为PW;②为W=Pt t

(2)如果是串联电路(或电流相等,或电流大小已知,或电流比值已知),一般选用公式W=I2Rt计算电功,选用P=I2R计算电功率(必须是纯电阻电路),选用Q=I2Rt计算电热.

U

2(3)如果是并联电路(或电压相等,或电压大小已知,或电压比值已知),一般选用公式W=·t计算电功,选用

R22UUP=计算电功率,选用Q=·t计算电热(必须是纯电阻电路,否则只能运用Q=I2Rt).

RR

(4)如果电压U、电流I已知,一般选用公式W=UIt计算电功,选用P=UI计算电功率,选用Q=UIt计算电热(必须是纯电阻电路). 点拨6电功率的测量

(1)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①实验原理:P=UI.②电路图(如图1-6-1).

③实验步骤:

a.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连电路时S应断开).

b.S闭合前,将变阻器滑片滑到最大阻值处,然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时,停止滑动,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c.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小灯泡两端电压高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亮度,并记录此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中.

d.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电压小于额定电压,观察灯泡亮度,并记录此时电压值和电流值,填入表格.

e.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④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

a.保护电路.

b.改变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

(2)用电能表测电功率:

W

①实验原理:P=.

t

②实验步骤:

a.观察盘面,看每消耗1 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多少转(如:3 000 r/kW·h).

b.只让待测功率的用电器工作,记下电能表转盘转过一定转数(比如10转)所用的时间(比如30 s).

c.利用这些数据算出这个用电器的电功率:

中考复习教案

1103.6106JW3000P400W.t30s(3)电能表测功率的两种表达方式电能表规格为N r/kW·h,在时间t内测得表盘转了n转

nkWnNkW(此时结果单位为kW,转化成W很方便).①t单位为h,P=tNtn3.6106Jn3.6106W(此时结果单位为W).②t单位为s,PNtNt点拨7家庭电路的组成

一般家庭电路的组成如图1-6-2所示:

(1)火线和零线:火线和零线间有220 V的电压,零线与大地相连,与地间的电压为0,火线与地间有220 V电压.

(2)总开关:串联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上,其作用是在检修电路、更换用电器件及保险丝时切断电路,以保证安全.

(3)保险丝:

①作用: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能自动切断电源,从而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②材料:它由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③连接方法:它串联在家庭电路干路的火线上.保险丝由于电路出故障熔断后,不能轻易换用比原来粗的,更不能用铁丝或铜丝代替.

当今一些城市的大多数家庭中,都以空气开关来代替保险丝,空气开关利用电磁原理,当电路中的电流过大超过规定值时,能自动切断电源来保护电路.

(4)为使家用电器的通断互不影响,家用电器都要并联接人电路中.(5)插座:插座分为两孔和三孔插座.三孔中的下面两孔接火线和零线,中间的孔接地,对应的三脚插头的中间的头接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它的作用是使用电器外壳接地,漏电后不会发生触电事故.

(6)测电笔:其作用是辨别火线和零线.用笔尖金属接触火线,人体接触笔尾金属体(千万不能接触笔尖金属体),氖管中因为有微弱电流通过而发光.也可用测电笔来判定简单的故障.闭合开关,灯不亮,用测电笔来检测火线和零线,如两线均能使氖管发光,说明零线断路,如两线均不能使氖管发光,说明火线断路. 点拨8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及安全用电

火线与零线短路.(1)家庭电路电流过大原因

用电器总功率过大.触电原因:人体直接或间接与火线连通单线触电.低压触电双线触电.(2)安全用电触电方式

高压触电高压电弧触电.跨步电压触电.原则:不接触低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注意:不该带电的却带了电,不该导电的却导了电,容易造成触电.

(3)螺口灯的安装:螺旋接零线,开关接火线.

(4)触电事故的处理:

①不能直接去拉触电的人,否则去救的人也会触电.②赶快切断电源.或用干燥的木棍、竹竿将电线挑开.

③迅速使触电的人脱离电源.

④发生火灾时,要首先切断电源,绝不能带电泼水救火. 中考考点

考点1电

中考复习教案

例1(2008·苏州)下列a、b、c、d四幅图是物理实验中常用测量工具(或仪器)的示意图,请分别写出它们的用途.

a用来测量__________,b用来测量__________,c用来测量__________,d用来测量__________.

答案

温度

体积

电功 变式训练

使用电烙铁焊接元件,有时为了省电和避免烙铁头太热而不宜沾锡,通过控制开关使电路具有以下特点:在暂不焊接时,电烙铁处于保温状态,需焊接时,能很快达到焊接温度.已知电源电压是220 V,电烙铁的内部电路如图1-6-4所示.开关S接在a点时,电烙铁的电功率P1为100 W;开关接b点时,电烙铁的电功率为P2.问:

(1)电烙铁处于保温状态时,开关s接在哪点?

(2)若P1=4P2,电阻丝R1、R2的电阻各是多大? 解:(1)电烙铁处于保温状态时,开关S应接在b点.U2(220V)2,100W(2)S接a点时,P,解得R1=484Ω 1R1R111S接b点时,R1与R2共同工作,此时发热功率:P2P100W25W.144U2(220V)21936.R1与R2串联的总电阻:RP225W所以R2的电阻值:R2=R-R1=1936Ω-484Ω=1452Ω.例2 图1-6-5所示是李力家的电能表.根据此图可知:通常情况下,李力家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应不超过____W.根据图中的数据,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_____(请写一条).有一次李力在家里,发现他家的电能表的转盘2 min转动了6转,则在2 min内,他家的用电器用了___度电.

解析

P最大=UI最大=220 V×10 A=2 200 W.电能表上标有600 r/kW·h,即电能表转600转,6用电器消耗1 kw·h的电能,转6转消耗的电能:W=×1 kW·h=0.01 kW·h.

600答案200 电能表示数为262.5 kW·h 0.01 考点2电功率

例3 下图中的几种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最接近1 000 W的是()

解析

家庭电扇的额定功率为70 W左右;电脑的额定率约为200 W左右;台灯的额定功率约为20 W左右,电饭煲的额定功率约为1 000 W左右,故正确选项为D.

[ 答案

D ]

例4

某品牌的电子瓦罉标有“220 V 110 W”字样,将其接入家庭电路中.求:

(1)通过该用电器的电流多大?

(2)该用电器工作时的电阻多大?

(3)若它工作2 h,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解析

用电器上标有“220 V 110 W”字样,含义是该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是220 V,额定功率是110 W,将其接入家庭电路中时,该用电器正常工作,故通过该用电器的电流、该用电器的电阻及工作所消耗的电能可求,具体解法如下:

P110W(1)由P=UI,得I0.5A

U220VUU220V(2)由I=,得R440.RI0.5A中考复习教案

(3)由PW,得W=Pt=110×10-3kW×2h=0.22kW·h.t答案

(1)0.5A(2)440Ω(3)0.22kW·h 变式训练

在用电高峰时,家庭电路的电压如果降低5%,则标有“PZ220—100”的白炽灯在此时的实际电功率为_____w.(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 答案

90.25] 考点3测定灯泡的功率

例5 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已知电源电压为6 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小灯泡的电阻约为10 Ω,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 Ω 1 A”字样.图1-6-6甲是小向同学没有连接完的实物电路.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实验中,小向同学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且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障排除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点,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6-6乙所示,为______V,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P向_______端滑动(选填“左”或“右”).

(4)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6-7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W.

解析

(2)由题意可知,电流表测量的是电路中的电流,无示数说明电路开路.电压表测量的是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如果小灯泡处开路,则测量的是电源电压,所以此时电压表有示数.

U2.5V

(4)由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小灯泡电阻约为10 Ω.所以小灯泡额定电流约为I=0.25 A.故电

R10流表可使用0~0.6 A的量程.所以从图1-6-6丙可看出此时示数为0.24 A.即小灯泡额定电流I额=0.24 A.由P=UI=2.5 V×0.24 A=0.6 W.

答案

(1)如图1-6-7所示

(2)小灯泡的两个接线柱间电路断了(灯泡的两个接线柱间电路接触不良或小灯泡灯丝断了)(3)2.2 右(如滑动变阻器接A时填“左”)(4)0.6 变式训练

小灯泡额定电压为6 V,额定功率估计在7 W~12 W之间,小佳按如图1-6-8甲所示电路测定灯泡的功率,所用电流表有0.6 A、3 A两挡,电压表有3 V、15 V两挡,将它们连入电路时,小佳作了正确选择与操作,变阻器滑到某处时两电表示数如图1-6-8的乙、丙所示,则()A.小灯泡额定功率为7.5 w

B.在5 V时小灯泡的功率为7.5 W

C.在1 V电压下小灯泡功率7.5 W D.在5 V时小灯泡功率为1.5 W [答案B]

考点4电热的计算

例6 CFXB型“220 V 1 100 W”电饭煲的原理图如图1-6-9所示,它有高温烧煮和焖饭、保温两挡,通过单刀双掷开关S进行调节,R0为电热丝.当开关S接高温烧煮挡时,电路的功率为1 100 w,当开关S接焖饭、保温挡时,电路的总功率为22 W.

(1)电饭煲在高温烧煮挡时,开关S应与哪个触点连接?

(2)电热丝R0的阻值多大?

(3)当电饭煲在正常焖饭、保温时电路中的电流多大?焖饭、保温10 min,电热丝R0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U

2解:(1)高温烧煮时其功率大,根据P=要求电路中电阻要小,S应与2触点相连.

R中考复习教案

(2)电热丝R0的阻值:P=U2/R0.

所以R0=U2/P=(220 V)2/1 100 W=44 Ω.

(3)保温时电流:

I=P1/U=22 W/220 V=0.1 A.

保温10 min时R0产生的热量:

Q0=I2R0t=(0.1 A)2×44 Ω×600 s=264 J.

答案

(1)触点2(2)44 Ω(3)264 J 变式训练

(2008·河南)如图1-6-10所示,在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通过观察__________来判断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2)图1-6-10中甲、乙两根电阻丝是串联的,这是为了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______的关系.[答案:温度计示数

电阻]

考点5电阻变化对功率的影响

例7 市场上有一种双能源太阳能热水器,晴天享用太阳能,阴天可用电加热,如图1-6-11是该热水器电路图.电热管R标有“220 V 1 100 W”字样,R0与R构成保温电路.当S连到2时,电热管正常工作给水箱里的水加热;当S连到3时,热水器处于保温状态,保温功率为100 W.求:

(1)求R、R0的值.

(2)保温时R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解析

题中的热水器具有保温挡和加热挡,这是一类题型,常见的还有电热器、电烙铁、饮水杌、电饭锅等.电热器的额定功率状态即加热状态.电路中只有一个电阻R,此时R的功率为1 100 W,由此可求出R的阻值,R=U2额/P

2额;S打到3时为保温挡,此时R与R0串联,电功率为100 W,由P=U/(R+R0)可求出R0的阻值,再由P=I2R可求出R的实际功率.

解:(1)R=U2/P=(220 V)2/1 100 W=44 Ω.

S接2时,只有R接人电路,R正常工作,电源电压U=220 V.S接3时,R和R0串联,P′=100 W.

因为P′=U2/(R+R0),所以R0=U2/P′-R=(220 V)2/100 W-44 Ω=440 Ω.

(2)保温时,通过R的电流I=P′/U=100 W/220 V=A,R消耗的实际功率PR=I2R=(A)2×44 Ω≈9.1 W.11

答案

(1)R=44 Ω

R0=440 Ω

(2)9.1 W 变式调练

如图1-6-12所示,一只标有“8 V 4 W”的灯泡L与一只滑动变阻器R串联,开关S闭合,滑动片P在b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2 V,灯泡正常发光,当滑动片P从b点滑到a点时,电路中电阻增大了6 Ω,求:

(1)灯泡的电阻值及电源电压.

(2)滑动片P在a点时,灯泡的实际功率多大?(3)你在计算过程中用到了什么近似? 解:(1)电压表的示数为电源电压U=12V,当P在b点时,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路电流IbIL灯泡电阻RLUL8V16.IL0.5AP额UL4W0.5A.8V滑动变阻器接入的电阻:

12V8V(2)Rb8.0.5A滑处在a点时,滑动变阻器接和电阻Ra=Rb+6Ω=8Ω+6Ω=14Ω.U12V电路中电流I0.4A.R30此时灯泡实际功率:

P实=I2RL=(0.4A)2×16Ω=2.56W.中考复习教案

(3)在计算中用到了“灯泡电阻不随温度变化”这一近似.考点6家庭电路中有关问题

例8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些情况:

①开关中的两个线头相碰;

②插头中的两个线头相碰;

③电路中增加了大功率的用电器;

④户外输电线绝缘皮损坏.

在上述情况中,可能引起家庭电路中保险丝熔断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引起家庭电路中保险丝熔断的原因是电流过大,以上四种情况中引起电流过大的是:②插头中的两个线头相碰,此时电路短路;③电路中增加了大功率的用电器后,电路总电阻变小,电流变大;开关中的两个线头相碰会把电路接通,不会引起电流过大;户外输电线绝缘皮损坏,不会影响家庭电路中的保险丝.

[答案

B]

例9(2008·河南)家庭电路中需要安装一个“一开三孔”开关(即一个开关和一个三孔插座连在一起),要求插座能单独使用,开关能控制电灯且符合安全用电原则.从实物正面观察,下图所示的几种接线中符合要求的是()

解析

开关必需接在火线上,故B项错;三孔插座上面的孔是接地孔,故D错;A项中三孔插座没有单独连在火线上,只有闭合开关才能使用,故也不符合题目要求,正确选项为C.

变式训练

要将一个“一开三孔”开关(即一个开关和一个三孔插座连在一起)安装在新房里如图1-6-14,图甲为实物图,图乙为反面接线示意图.请你帮他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完整,使开关控制电灯,插座又方便其他电器使用.

[答案:如图1-6-1所示.]

2.中考电功率第一轮复习 篇二

一、 紧扣《大纲》, 系统复习

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应该紧紧抓住教学大纲,联系新课程标准、《考试指南》和课本,将整个三年的零碎的数学知识重新整合,进行系统复习. 教研室下发的《中考总复习》中就已经把所有的知识分成七个单元:1数与式;2方程与不等式;3函数及其图像;4图形的认识;5图形与变换;6概率;7统计. 我们在讲每一个单元时,一般性是先讲概念,同时揭示概念、定理之间的关系. 但是不同类型的单元所采用的方法还是不一样的.

二、抓好例题、习题以及变式的教学

第一轮复习时,所采用的例题习题千万不能随意,尤其不能搞“题海战术”. 选的例题最好能选择一些覆盖知识点广的例题,尽可能使每道例题包含若干个知识点,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知识点. 如在复习“函数及图像”时,可以选择这样的例题:

例:已知函数y = (m + 1)x2+ 3x - m(2x + 1) + 7,求

(1)当m取何值时 ,对应的函数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 ;

(2)当m取何值时 ,方程 (m + 1)x2+ 3x - m(2x - 1) - 7 =0没有实数根

(3)当m取何值时 ,此函数图像一定在x轴下方.

通过这一个例题,我们就把函数知识和方程、不等式之间的知识点综合联系了. 当然, 对例题和习题还可以引申扩充,挖掘出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以挖掘和深化:

1 寻找其他不同的方法;

2 改变题目形式(如可以把填空题改为选择题或者解答题);

3 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将题目进行变式练习;

4对结论进行进一步引申;

5 可以增减条件从而探索结论;

三、注重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的训练

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整体思想,转化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归纳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类比思想,等等. 要对数学思想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不可能全部到第二轮复习中才讲.

如告诉了自变量与因变量,要求写出函数解析式,或者用函数解析式去求交点等问题,都需用到函数的思想,教师要让学生加深对这一思想的理解, 多做一些相关内容的题目;方程思想,它是利用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方程把未知量转化为已知量;分类讨论思想,它是中考的热点和难点;数形结合的思想,它是沟通代数与几何的桥梁.

例: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为矩形, 点A、B的坐标为A(4,0)、B (4,3) 动点M、N分别从点O、B同时出发, 以每小时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其中点M沿OA向终点A运动,点N沿BC向终点C运动,过点N作NP⊥BC交AC于点P,连接MP.已知动点运动了x秒.

(1)p点坐标为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

(2)记△NPA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 (0 < t < 4)

(3)当t为何值时 ,s有最大值 ,最大值是多少 ?

(4) 点Q在y轴上 , 当s为最大值且△QAN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直线AQ的解析式.

发现其中涉及了以下一些思想:

1. 函数思想 :s与t的函数关系式

2. 方 程思想 : 将点 P 的 横坐标代入 AC 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中解得 P 得纵坐标;

3. 转 化思想 :将点的坐标与线段的距离的转化

4. 数 形结合思想 :具体的图形用代数方法求出 Q 点 的坐标,几何问题转化成代数问题.

四、注重查缺补漏,及时总结

学生在经历了复习测试后, 会有许多错题产生. 此时引导学生自己整理、归纳、订正错题就必不可少. 可以建议学生使用错题本. 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出错解的过程和订正后的正确过程,更要注明错误的原因,以免今后再犯此类错误. 当然如果题目较长,可以将题目进行剪拼,以免浪费太多时间在抄题上.

3.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浅探 篇三

第一轮复习是中考数学复习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学生学完了初中数学内容后,进行的一次系统、全面的回顾与整理,以达到补充遗漏知识,澄清模糊概念,整合零散内容,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系统化、条理化,落实高层次智能目标、促进学生智能迁移的目的.

第一轮复习应以知识的纵向关系为线索,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堂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为很多课时进行复习,每课时的复习教学要着眼于基础知识的重现重建、知识点的落实、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熟练掌握、完整知识结构体系的建构上.

经过多年的实践、学习与反思,笔者对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作些分析探讨.

一、课前学案导学

当要复习某一内容时,在前一天,教师应将准备好的学案发到学生手中,并明确任务要求.学案的内容包括以下三项.

1.查找错解病因(约5分钟)——培养学生主动反思的习惯,提高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这一环节主要纠正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模糊认识;对相关知识的混乱逻辑;对数形特征的直观错觉;对严谨命题的以偏概全;对题设条件的断章取义;对隐含条件的大意疏忽;对推理运算的草率马虎,等等.

学案中呈现的错例应是与本节复习内容相关的学生解题时常犯的错误,让学生以他人的差错为借鉴,有效防止同类错误发生,通过辨别达到巩固基础,查漏补缺的目的,从而使训练效率大大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搜集学生解题时常犯的错误,建立“错题档案”.

2.解答基础知识小题(约10分钟)——以小题带动概念

复习,而不是让学生简单重复、再现已学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复习过程中,精心设置一些题组带动概念,可使学生在具体的题目情境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再认识,同时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对小题的编制,教师课前应认真研读《标准》和教材,根据复习目标,以判断题、填空题和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3.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约5分钟)——知识网络的形成应该建立在具体问题的概括上,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在“薄书读厚,厚书读薄”的过程中,建立在由主要线索不断细化、由基本雏形不断完善的环节中.这样,知识网络才会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复习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即对所学的零碎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整合,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初始阶段,教师可以画好结构框图、表格、树状图、大括号图等,重点关键的文字内容以填空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看书、查资料、观察、反思、构建.随着复习的不断推进,逐渐引导学生自己建构并完善知识体系.

二、课中四环节

1.展示交流(5分钟)——交流课前学案中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环节,提问的对象主要是中等以下的学生,诊断他人的同时也是提醒自己;第二环节,提问的对象主要是中等生,主要看他们对“基础知识”是否会做,答案是否正确,相关的基础知识是否能对上号;第三环节,提问的对象一般是优等生,追问的内容主要是为什么这样建构,还可以怎样建构,切忌把知识网络的建构变成一种形式.以上三个环节的展示,教师应适时点拨订正,并给予积极评价.

2.典型例题解析(25分钟)——选好和用好例题,总结提炼解题规律.

(1)选择例题时,应关注以下三点.

①例题的基础性.复习课一定要“狠抓”基础知识的复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方法的熟练运用,它们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保障.特别是第一轮复习,一定要遵循这一原则,只有夯实基础,才能提高数学复习的整体效益.

②例题的针对性.具体说,就是要针对《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针对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针对重难点,针对中考的热点选择例题,进行复习.

③例题的开发性,使学生通过例题的复习,举一反三,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2)讲解例题时重视对例题的拓展引申.在这里,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一题多解.这有助于学生完善数学知识结构,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及解题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各种解法的思维过程进行再认识,理解各种解法的本质,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②变式训练.对例题进行变式训练可以促进学生根据变化的条件,积极思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③归纳、提炼解题规律.对解题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提炼,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并灵活运用.

(3)解答题目时,过程要力求清晰、详尽、规范,做到边解答,边用直观观察或逻辑推理的方法加以验证.

3.练习反馈(10分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发现学生眼高手低和对基础知识不屑一顾的毛病,这一环节是课堂中最后一次“刺激”学生.具体可以分基础题和能力题,数量不多,质量要高;基础题一般选择学生到黑板做,能力题请中等以上学生做.评讲时,首先小组内轮换,根据投影或黑板上提供的解答进行批改,评出得分;评讲时主要让中等生评讲;优生或教师可以适当点拨.

选择题目时应注意.

(1)层次性.

各种题型的排列要有层次,要符合中考题型的排序;题目的难易排列要有层次,要先易后难;学生的解题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设计练习时要兼顾这一点,这对学生良好的解题心理的形成有积极作用.

(2)适度性.

题目的难度不宜太大,一般以中档题为佳;适当注意知识间的横向联系;题量与训练的强度也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一般以10~15分钟左右为宜.

(3)思辨性.

首先,要设计一些逆向运用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題目,以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其次,要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可以引申推广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训练、研究,以开阔学生的思路;第三,要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开放性、操作性的题目,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信息回授(约5分钟)——巩固提高复习效果.

回授可以理解为“回过头来讲”,其主要依据是学生做随堂练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

由于在学会某一知识、技能的最初阶段是最容易遗忘的,因此回授应尽可能地在学习之后进行,即当堂进行.回授可以是教师讲,也可以是学生讲.

回授的内容主要是本课所涉及的知识、技能、方法以及学生尚未掌握的部分,还有对本节课的归纳与小结.回授不应仅仅是简单的重复,而应用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学会.

三、课后三层次精练

作为课外作业(约25分钟),同一个知识点用不同难度的题目呈现,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吃饱喝足”,并有效提高的基本保证.作业批改或讲评时,应注意分层评价,保护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兴趣,并在此过程中实施查漏补缺.

在这一环节切忌:①没有课外作业,②课外作业的多少不明确,③课外作业不分层,没有针对性,④课外作业不检查、不批改.⑤课外作业不讲评.

四、第一轮复习中应注意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特别要说明的是课中“典型例题解析”环节,并不一定全部由教师讲解,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索完成或合作交流完成.教师根据情况也可以将“典型例题”在课前呈现在学案中,让学生自主去做,在课堂上让中上学习水平学生讲解,这样更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2.重视例、习题功能的发掘

在习题的编排上,应注重从易到难,有梯度、层次感,特别是“课外作业”的设置,更要重视这一原则.在例、习题训练过程中,应重视正例、反例功能的发挥,旨在通过归纳、概括共同特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反例则用于辨析概念.在通过正例的讲解使学生理解掌握某一概念的情况下,再在通过反例,以达到对细节、特例的深入了解,避免认识的片面性.在例、习题拓展深化过程中,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使学生系统掌握的解题方法.

3.重视及时反馈补缺

通过反馈补缺,给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补救的机会,尽量不积累问题;让每一位学生对照复习目标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提出疑问,由教师或学生有针对性地解答或讲解.这样能很好地巩固、提高复习效果.

4.中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法律(十二) 篇四

一、考点分析:

考点1:权利与义务。(第一单元,应用)1.什么是权利、义务:(1)权利、义务的含义:

①公民权利: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②公民义务:广义的义务,既包括法定义务,又包括道德义务。所谓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

所谓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2)基本权利、基本义务的含义: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义务称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基本义务。(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普通法律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3)公民的权利具有广泛性。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多方面。

(4)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否则权利就会落空。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法律保障。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2.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3.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1)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尊重他人权利;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4)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4.如何履行义务:(1)道德义务:

道德义务的范围十分广泛,履行道德义务,每个人责无旁贷。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履行方方面面的道德义务。

(2)法定义务:

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考点2:生命健康权(了解 八下第三课)

1.生命健康权在公民的人格权中居于首要地位。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

2.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1)未成年人是弱势群体和民族未来。我国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安排未成童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劳动强度大的劳动;

(2)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国家法律的重要任务。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加以保护。

3、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意义?

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的原因:这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人具有社会性,生命一旦诞生就具有社会责任。

4、如何行使生命健康权:?

A、珍爱自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B、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

①任何人都有不得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伤害他人就是伤害自己,尊重他人就是保护自己。

②我们要关爱生灵,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二、核心观点

1、主要观点: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次要观点:①我们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②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2、主要观点:具有权利观念 次要观点:①行使权利的时候要尊重他人权利②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③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3、主要观点:具有义务观念 次要观点: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④其他(履行的义务)

三、感悟材料,对应观点

1、在我国,公民的自由和权利越有保障,就越能促进我们自觉地履行义务;公民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越强,国家、社会更加富强,人民自由和权利就越有保障,这说明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A.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 B.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C.彼此结合,完全一样的 D.互相分离,毫不相干的

2、关于权利和义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权利可以放弃,权利观念不重要

B、权利义务具有一致性,要增强权利和义务观念

C、享受多少权利就尽多少义务

D、先享受权利才能履行义务

3、“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这句话告诉我们

A.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B.只有履行了义务,我们才能享有权利

C.自由和法律是对立的,法律限制我们的自由

D.只要我们尊重了其他人的权利,我们就可以做一切事情

4、在公民的人格权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

A.人身自由权 B.名誉权

C.生命健康权

D.人格尊严权 5、5月19日下午14时28分起,中国全国人民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默哀3分钟。各地汽车、火车、舰船笛声长鸣,防空警报在各城市上空鸣响。体现了对遇难者 的尊重。

A、生命健康权 B、名誉权 C、荣誉权 D、合法财产权

6、某媒体虽然不断接到恐吓电话,但还是一直致力于明查暗访黑心豆制品作坊并坚持予以曝光。因为他们维护的是公民的()

5.中考电功率第一轮复习 篇五

《古文二则》、《陌上桑》

复习目标:1,能复述两个小故事,弄懂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2,了解乐府诗常识,积累文言实词,体会罗敷形象的特点和侧面描写的作用 复习过程: 一,《古文二则》 1,徐珂,段玉裁

2,中心:①通过记叙蔡勉旃把亡友放在他这里的一千两银子还给亡友之子的事例,来表现蔡勉旃为人“中诺责,敦风

9,“使君”调戏罗敷的卑劣的举动的句子是:五马立踟蹰;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6,字词

① 古今异义

使君谢罗敷

古:问

今:感谢 .

何用识夫婿

古:凭什么 今:有什么用 ..

② 重点字词:隅,但坐,踟蹰,姝,宁可,谢,一何,何用,白晰,殊,盈盈 义”的高尚品质。

② 通过记叙戴震这个处于启蒙时的儿童用“后人不可能知道前人的事情”的问题追问老师的事情,表现了戴震善于质疑和敢于质疑的精神。3,字词

① 古今异义词

而.翁知我 古:代词,你的 今:连词 此非常..儿也 古:不寻常

今:副词,十分 相去.

古:距离

今:动词,到…去 几何.. 古:多少

今:常用于几何学的统称 ② 一词多义

几 几何日矣 多少

几两千年矣

差不多

而 安有寄潜力而无券者

而翁知我代词,你的言 先生乃是年乃能言

说话

日数千言不肯休

③ 重点字词:敦风义,亡何,语,而翁,卒辇致之,言,休,何以,相去,几何,几,无以 二,《陌上桑》

1,《乐府诗集》是我过文学史上的瑰宝,它的内容非常丰富,题材十分广泛,多方面的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乐府诗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简练,文辞自然。

2,中心:歌颂了一个反抗荒淫无耻的五马太守的采桑女子,塑造了一个美丽,机智,不慕富贵,不畏权势的女性形象。

3,翻译课文

4,诗中直接描写罗敷外貌衣着的句子是: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侧面描写罗敷美貌的句子是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毛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5,文中描写罗敷的美貌,为什么要夸赞罗敷的环境、器物和服饰呢?

通过侧面描写烘托出她的美丽 6,人物形象

罗敷:美丽非凡,机智善辩,不慕权贵

使君:荒淫无耻,巧取豪夺,自取其辱

7,罗敷回绝使君的主要理由是:使君自由妇,罗敷自有夫。

③ 一词多义

但坐观罗敷

坐中数千人

使君一何愚

何用识夫婿

青丝为笼系

青丝系马尾连词,因为

名词,在坐

多么 什么

络绳

6.中考电功率第一轮复习 篇六

七(下)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

课时:2课时 主备人:王俊龙

一、复习目标

1、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2、少年能自强。

二、知识讲解

1、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材39-45页)

2、少年能自强。(教材51-57页)

三、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古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我们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B、战胜自我是自强的重要环节 C、我们要努力培养自立精神 D、自强精神表现在方方面面

2、与自强对立的是()

A、自弃 B、自尊 C、自信 D、自立

3、被誉为中国童话大王的郑渊洁,小时候数学老不及格。数学学不好,就在写作方面发展自己,走上了童话创作的道路。郑渊洁的成功说明()A、自强的人不能放任自我 B、对人生的不同态度结果就不一样 C、自信是成功的基础 D、扬长避短是自强和成功的捷径

4、无数成功者的经历都表明自强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而自强的关键是()A、战胜自我 B、确定理想 C、扬长避短 D、告别依赖 5、2008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时,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你要表现出()A、自立 B、自强 C、自信 D、自负

6、铁人王进喜带领他的钻井队在大庆开采石油,在突然发生井喷的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地跳进冰冷的泥浆,用手、脚代替搅拌机搅拌,制止井喷。王进喜的行为是()A、遇事冒冒失失,轻举妄动 B、遇事优柔寡断,踌躇不前,坐失良机 C、遇事有主见,是自立自主的表现 D、主观武断,固执己见

7、自强精神表现在方方面面。下列选项中,属于自强的表现的有()

①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②自尊自爱,不卑不亢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④志存高远,执着追求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我国古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这些古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我们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B、我们要努力培养自立能力 C、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 D、自强精神表现在方方面面

9、“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学来终觉潜,绝知此事要恭行。”这是我国诗人陆游的诗作。这首诗对我们培养自立能力和自强精神的启示是()A、要认真学习,明白自立自强的道理B、要认真思考,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C、要学习别人自立自强的经验 D、要多实践、多锻炼,培养自立自强精神

10、在NBA的一场比赛中,离终场只有几秒钟时,“飞人”乔丹所在的公牛队还落后一分。关键时刻,乔丹在三个人的夹击下巧妙跳投夺得两分,公牛队反败为胜。赛后乔丹告诉记者:“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投中。”这说明:()A、只要有过硬的本领,就能创造神话 B、乔丹比夹击他的三个球员强,所以能投中 C、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乔丹具有追求成功的心理素质 D、只要有自信,什么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11、“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陶行知的这句话提示人们要()A、自尊B、自强C、自立D、自傲

12、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过程。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

A、小事情不做了,只做大事情B、独立地生活 C、绝不依靠他人D、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与他人无关

13、培养自立的能力最基本的就是()

A、相信自己能行,相信自己能够做到B、做好对人生前途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C、立足于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情做起D、干好别人干不了的事情

14、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而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自主。下列对自主的正确理解是()

①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②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能力③自食其力,不依靠父母④遇事没主见,依赖性强

A、①②③B、①④C、②③④D、①②

15、南斯拉夫已故总统铁托的儿子米沙,19岁离家奋斗,从不利用他父亲的影响谋取好处。他从普通工人做起,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后来当上了石油公司的总经理。他的经历启示我们()

①要告别依赖,走向独立②不要接受父母的帮助③要做自立自强的人④要在社会生活中锻炼自立能力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6、小玉惟一的亲人姥爷去世了,他痛不欲生。但他记住姥爷临终的遗言“要扛住生活的苦,好好活下去”,于是他振作起来,决心好好学习,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高中。小玉的事迹说明()

A、只有战胜穷苦才能有成功 B、有了坚定的目标才有自强的动力 C、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 D、全凭自己的兴趣学习才能成功

17、托尔斯泰青年时期曾经有一段时间放浪形骸,赌博、借债、鬼混。但他终于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无异于禽兽,完全丧失了一个人的尊严。于是他深刻地反省,找出自己的性格弱点,并自我磨炼、终于成为一代大文豪。这说明()

A、改变性格才能获得成功 B、战胜性格弱点是自强的惟一途径 C、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D、自强的人勇于战胜自己的弱点

18、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要学会游泳,就要必须在水中反复练习。这告诉我们()

A、要培养自立能力,就要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 B、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做到自主 C、告别依赖,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D、梨子的味道很好吃,游泳有利于身体健康

(二)问答题

1、小涛出生不久,父母离异,他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艰难。不幸接连而来,他又患上糖尿病。从此,打针吃药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不能吃糖和一切甜味食品。上学后,为了不耽误妈妈上班,他随身携带药水和针具,自己给自己打针。他的双臂因打针过多而渐趋萎缩。尽管遇上这么多的困难和不幸,他依旧努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他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代表学校参加区里市里省里的各种活动,多次为学校争得荣誉,获得“全国学赖宁优秀个人”“中国好儿童”“十佳少年”等光荣称号。小涛身上所体现的是一种什么精神?这种精神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重要意义?

2、我们知道,自强精神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品格,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你知道它表现在哪些方面吗?请把自强精神的表现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并在后面括号里写出与之相反的的表现(最少5组)

()()()()()3、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与30名中国孩子曾经引起全国范围的大讨论。当时,这107名儿童在内蒙古举行草原探险夏令营。上路时,日本孩子背包鼓鼓囊囊,装满食品和野营用具;中国孩子只是装装样子,背包几乎是空的。探险之路才走一半,中国儿童因将水喝光、干粮吃尽而向别人求援。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目的地。日本家长乘车而去,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孩子;中国家长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1)为什么日本的少年有饭吃,而中国的孩子饿肚子?

(2)你认为一个自立的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3)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才能赢取下一次较量的胜利?

4、古代有个生意人,走迷了路。遇到一个老人。忙上前问路;“喂,老头。从这里到苏州走那条路,还有多少里?”老人说:“走中间那条路,到苏州还有七、八千丈。”那人奇怪得问:“你们这里为什么不用里而用丈呢”;老人说()(1)老人会说什么话?请你把你的猜测写在下面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3)故事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请你给这个小故事写一个生动的结尾。

5、有同学认为我们现在还小,需要各方面的帮助和照顾,谈不上自强,等长大成人了,才能自强。你赞成这种观点吗?少年是否能自强?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①因为人生自强少年始,少年阶段是学习知识、涵养道德、增长才干、发展自己的最佳时期,同时,自强也是一个人通向成功的阶梯,自强品质对人生有重要意义,因此,人生要趁少年的大好时光,去培养自强品质,努力学习,奋发进取。②少年能自强,因为理想是自强的航标,只要我们选准航向,战胜自身的弱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三)分析说明题

1998年在纽约市长岛举办的友好运动会上,桑兰不幸因脊髓严重挫伤而造成瘫痪。桑兰一直顽强地坚持着康复训练,有效地防止了肌肉萎缩,她借助自助器具,能熟练地操作电脑、上网与各界的朋友交流。按照医学常规,这一切是不可能的。靠非凡的意志力和现代医学科学的力量,桑兰跨越了从不可能到现实的完美历程。受伤之前,桑兰在中国体操队享有“跳马冠军”的美誉,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争夺世界冠军,是永不满足的桑兰的夙愿。受伤之后,桑兰出任北京2008申奥形象大使,坦然地接受了命运的挑战,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永远微笑着的“阳光女孩儿”。她说:“我一直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站起来的,我会为此而努力。”如今,她在坚持康复训练的同时,还在北大新闻传播专业苦修学业、在“星空卫视”主持一档《桑兰2008》的体育节目,还要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1)你觉得她始终能笑对人生的秘诀是什么?你还能举出多少类似的人?

(2)结合材料,桑兰是如何成为生活的强者?

7.《第一轮总复习》水平测试题 篇七

1.已知集合A={1,3,5,7,9},B={0,3,6,9,12},则A∩CNB=()

(A){1,5,7}(B){3,5,7}

(C){1,3,9}(D){1,2,3}

2.已知,则p是q的()

(A)必要不充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关于x的不等式|cosx+lg(1-x2)|<|cosx|+|lg(1-x2)|的解集为()

(A)(0,1)

(D)(-1,1)

4.函数定义域为D,若所有点(s,f(t))(s,t∈D)构成一个正方形区域,则a的值为()

(A)-2 (B)-4

(C)-8 (D)不能确定

5.已知不等式|a-2x|>x-1,对任意x∈[0,2]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

6.函数,x∈[-1,+∞)是增函数的一个充分非必要条件是()

7.椭圆(a>b>0)的左准线为L,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抛物线C2的准线为L,焦点为F2,C1与C2的一个交点为P,则等于()

8.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AC折起,当以A、B、C、D四点为顶点的三棱锥体积最大时,异面直线AD与BC所成的角为()

(A)30°(B)45°(C)60°(D)90°

9.过双曲线(a>0,b>0)的右顶点A,作斜率为-1的直线,该直线与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的交点分别为B、C若,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10.已知实数a、b、c成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那么下列不等式不成立的是()

11.设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2,σ2),若P(ξ>c)=a,则P(ξ>4-c)等于()

(A)a (B)1-2a

(C)2a (D)1-a

12.已知直线m、L,平面α、β,且m⊥α,L⊂β,给出下列命题:①若α∥β,则m⊥L;②若α⊥β,则m∥L;③若m⊥L,则α∥β;④若m∥L,则α⊥β.其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二、填空题

13.3位男生和3位女生共6位同学站成一排,若男生甲不站两端,3位女生中有且只有两位女生相邻,则不同排法种数是______(用数字作答)

14.设函数f(x)=|2x-1|+x+3,则f(-2)=______:若f(x)≤5,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15.已知F1、F2是椭圆(a>b>0)的两个焦点,P为椭圆C上一点,且PF1⊥PF2,若△PF1F2的面积为9,则b=______.

16.在等比数列{an}中,,且a8>a9,则使得的自然数n的最大值为______.

三、解答题.

17.在一个盒子中,放有标号分别为2,3,4的三张卡片,现从这个盒子中,有放回地先后抽得两张卡片的标号分别为x,y,记ξ=|x-3|+|y-x|.

(Ⅰ)求随机变量ξ的最大值,并求事件“ξ取得最大值”的概率;

(Ⅱ)求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18.双曲线的中心为原点O,焦点在x轴上,两条渐近线分别为L1、L2,经过右焦点F垂直于L1的直线分别交L1、L2于A、B两点.已知成等差数列,且同向.(Ⅰ)求双曲线的离心率;(Ⅱ)设AB被双曲线所截得的线段的长为4,求双曲线的方程.

19.已知函数.(Ⅰ)设{an}是正数组成的数列,前n项的和为Sn,其中a1=3.若点(n∈N*)在函数y=f'(x)的图象上,求证:点(n,Sn)也在y=f'(x)的图象上;(Ⅱ)求函数f(x)在区间(a-1,a)内的极值.

20.设函数f(x)=x3+3bx2+3cx有两个极值点x1、x2,且x1∈[-1,0],x2∈[1,2].

(Ⅰ)求b、c满足的约束条什,并在坐标平面内,画出满足这些条件的点的区域;

(Ⅱ)证明:.

21.如图1,在Rt△ABC中,AB=BC=4,点E、F分别在线段AB、AC上,且EF∥BC,将△AEF沿EF折起到△PEF的位置,使二面角P-EF-B的大小为60°.

(Ⅰ)求证:EF⊥PB;

(Ⅱ)当点E为线段AB的中点时,求PC与平面BCFE所成角的大小;

(Ⅲ)求四棱锥P-EFBC体积的最大值.

22.对于数列{un},若存在常数M>0,对于任意的n∈N*,恒有|un+1-un|+|un-un-1|+…+|u2-u1|≤M,则称数列{un}为B-数列.(Ⅰ)首项为1,公比为q(|q|<1)的等比数列是否为B-数列?请说明理由;(Ⅱ)设Sn是数列{xn}的前n项和,给出下列两组论断:A组:①数列{xn}是B-数列,②数列{xn}不是B-数列;B组:③数列{Sn}是B-数列;④数列{Sn}不是B-数列.请以其中一组中的一个论断为条件,另一组中的一个论断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判断所给命题的真假,并证明你的结论.(Ⅲ)若数列{an}、{bn}都是B-数列,证明:{anbn}也是B-数列.

参考答案

一、1.(A) 2.(B) 3.(D) 4.(B) 5.(A) 6.(C) 7.(B) 8.(C) 9.(C) 10.(B) 11.(D).12.(B)

1.(A)因为B={0.3,6,9,12},CNB中没有3和9,有1,5,7.所以A∩CNB={1,5,7}

2.(B),即,即0

3.(D)由cosx·lg(1-x2)<0(-1

4.(B)因为,所以所有点(s,f(t))(s,t∈D)构成正方形区域,意味着ax2+bx+c=0的两根x1,x2应满足,由韦达定理知,所以4a=-a2,因为a<0,所以a=-4.

5.(A)当0≤x≤1时,a∈R;当1≤x≤2时,a-2x<1-x或a-2x>x-1,有x>a-1或3x<1+a.由题意得1>a-1或6<1+a;所以a<2或a>5.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2)∪(5,+∞).

6.(C)函数,x∈[-1,+∞),对称中心是(a,1),它是增函数的充要条件是a<-1且a+b<0,则a<-2且b<-2是函数f(x)为增函数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7.(B)根据抛物线和椭圆的定义得r1+r2=2a,,求得:,则.

8.(C)正方形对角线交于O,将ABCD沿对角线AC折起,当三棱锥体积最大时,DO⊥平面ABC,AD与BC所成角为60°.

9.(C)求出直线L:y=-x+a与两渐近线交点的坐标,利用,得b=2a,所以c2-a2=4a2,故.

10.(B)由b-a=c-b,得A成立;由2b=a+c,4b2=a2+c2+2ac≥4ac,b2≥ac得(C)成立;由2b=a+c,得2|b|=|a+c|≤|a|+|c|,所以|b|-|a|≤|c|-|b|,则(D)成立.故选(B).

12.(B)由m⊥α,L⊂β,对于①,若α∥β,则m⊥β,也有m⊥L.①正确;对于②,若α⊥β,则m∥L或它们相交或它们异面,②错误;对于③,若m⊥L,则α∥β或相交,③错误;对于④,若m∥L,则L⊥α,也有α⊥β,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④正确.

二、13.288先保证3位女生中有且只有两位女生相邻,再从中排除甲站两端,N=6×(6×12-24)=288.

15.3设|PF1|=r1,|PF2|=r2,则r1+r2=2a,,联立解得.由,得b=3.

16.8在等比数列{an}中,且a8>a9,则得:,a1=q-4且01,从而n-9<0,所以自然数n的最大值为8.

三、解答题

17.(1)x、y可能的取值为2,3,4.所以|x-3|≤1,|y-x|≤2,故ξ≤3,且当x=2,y=4或x=4,y=2时,ξ=3,因此随机变量ξ的最大值为3.因为有放回地抽两张卡片的所有情况有3×3=9种,.

(Ⅱ)ξ的所有取值为0,1,2,3.下面分别列出各种情况:

当ξ=0时,只有x=3,y=3这一种情况;

当ξ=1时,有x=2,y=2或x=3,y=2或x=3,y=4或x=4,y=4四种情况;

当ξ=2时,有x=2,y=3或x=4,y=3两种情况;

当ξ=3时,有x=2,y=4或x=4,y=2两种情况.

所以.则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为表1中.

因此,数学期.

18.(Ⅰ)设双曲线的方程为,右焦点为F(c,0)(c>0),则c2=a2+b2,不妨设两条渐近线的方程为L1:bx-ay=0,L2:bx+ay=0.则,因为:,所以,.于是,又同向,故,所以,解得或tan∠AOF=-2(舍去).因此,,a=2b,,所以双曲线的离心率.

(Ⅱ)由a=2b知,双曲线:x2-4y2=4b2①,由L1斜率,知,直线②,将②代入①并化简得:.设AB与双曲线的两交点坐标分别为(x1,y1),(x2,y2),则,,③AB被双曲线所截得的线段长④,将③代入④并化简得,而已知L=4,故b=3,a=6.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

19.(Ⅰ)证明:因为,所以f'(x)=x2+2x,由点在函数y=f'(x)的图象上,得,即(an+1+an)(an+1-an-2)=0,又an>0(n∈N*),所以an+1-an=2.又因为a1=3,所以数列{an}是以3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2=n2+2n.又因为f'(n)=n2+2n,所以Sn=f'(n),故点(n,Sn)也在y=f'(x)的图象上.

(2)f'(x)=x2+2x=x(x+2),由f'(x)=0,得x=0或x=-2.当x变化时f'(x)、f(x)变化情况如表2.

注意到|(a-1)-a|=1<2,故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当a-1<-2

②当a-1<0

③当a≤-2或-1≤a≤0或a≥1时,f(x)既无极大值又无极小值.

20.(1)f'(x)=

3x2+6bx+3c.依题意知,方程f'(x)=0有两根x1、x2,且x1∈[-1,0],x2∈[1,2].等价于f'(-1)≥0,f'(0)≤0,

f'(1)≤0,f'(2)≥图30,由此得b、c满足的约束条件为

满足这些条件的点(b,c)的区域,是图2中四边形ABCD围成的阴影部分.

(Ⅱ)因,故.由于x2∈[1,2],再由(Ⅰ)知c≤0,故,又由(Ⅰ)知-2≤c≤0,所以.

21.(Ⅰ)在Rt△ABC中,EF∥BC,所以EF⊥AB,故EF⊥EB,EF⊥EP,又因为EB∩EP=E,所以EF⊥平面PEB,又PB⊂平面PEB,所以EF⊥PB.

(Ⅱ)如图4,作PD⊥EB于D,连DC,因为EF⊥平面PEB,PD⊂平面PEB,所以EF⊥PD,因为EF∩EB=E,所以PD⊥平面BCFE,CD是PC在平面BCFE内的射影.所以∠PCD是PC与平面BCFE所成的角.因为点E是线段AB的中点,AB=BC=4,所以PE=EB=2.因为EF⊥EB,EF⊥EP,所以∠PEB是二面角P-EF-B的平面角,等于60°.在Rt△PDE中,.所以BD=1.在Rt△DBC中,.在Rt△PDC中,,所以PC与平面BCFE所成角大小是.

(Ⅲ)设AE=x,则x∈(0,4),同(Ⅱ)可求得,在等腰直角△AEF中,EF=AE=x.所以,所以.设f(x)=x(16-x2),则f'(x)=16-3x2,由f'(x)=0得,当时,f(x)单调递增;当时,f(x)单调递减.所以当时,四棱锥P-EFCB体积取得最大值.

22.(Ⅰ)设满足题设的等比数列为{an},则an=qn-1,于是|an-an-1|=|qn-1-qn-2|=qn-2|q-1|,n≥2.因此,|an+1-an|+|an-an-1|+…+|a2-a1|=|q-1|(1+|q|+|q|2+…+|q|n-1).因为|q|<1,所以,,故首项为1,公比为

q(|q|<1)的等比数列是B-数列.

(Ⅱ)命题1:“若数列{xn}是B-数列,则数列{Sn}是B-数列.”此命题是假命题.事实上,设xn=1,n∈N*,易知数列{xn}是B-数列,但Sn=n,有|Sn+1-Sn|+|Sn-Sn-1|+…+|S2-S1|=n,由n的任意性知,数列{Sn}不是B-数列.还可以构造其他命题.

(Ⅲ)若数列{an}、{bn}是B-数列.则存在正数M1、M2,对于任意n∈N*,有|an+1-an|+|an-an-1|+…+|a2-a1|≤M1;|bn+1-bn|+|bn-bn-1|+…+|b2-b1|,≤M2.注意到:|an|=|an-an-1+an-1-an-2+…+a2-a1+a1|≤|an-an-1|+|an-1-an-2|+…+|a2-a1|+|a1|≤M1+|a1|.

同理|bn|≤M2+|b1|.

记k1=M1+|a1|,k2=M2+|b1|.

则有,|an+1bn+1-anbn|=|an+1bn+1-anbn+1+anbn+1-anbn|≤|bn+1|·|an+1-an|+|an|·|bn+1-bn|≤k2|an+1-an|+k1|bn+1-bn|.故|an+1bn+1-anbn|+|anbn-an-1bn-1|+…+|a2b2-a1b1|≤k2(|an+1-an|+|an-an-1|+…+|a2-a1|)+k2(|bn+1-bn|+|bn-bn-1|+…+|b2-b1|)≤k2M1+k1M2.

8.浅谈初中数学中考一轮复习策略 篇八

【关键词】知识网络;夯实双基;当堂反馈;方法总结 纠错练习;解题规范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更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在短短的时间内, 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每位初三学生及教师所关心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避免复习时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中考的数学复习一般分为三轮进行,针对一轮复习,我谈一些自己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重视构建知识网络——以教材和《中考指要》为抓手

第一轮复习为基础知识的单元、章节复习。通过第一轮的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知识的整理归类,系统复习,俗称“梳辫子”,经常这样把所学的知识条理化,久而久之,我们所学知识就很清晰地印在大脑里。要学会构建知识网络,数学概念是构建知识网络的出发点,也是数学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我们要掌握好代数中的数、式、不等式、方程、函数、三角比、统计和几何中的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概念、分类,定义、性质和判定,并会应用这些概念去解决一些问题。 对经常使用的数学公式要理解来龙去脉,要进一步了解其推理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自行探究。对今后继续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对生活实际经常用到的常识,也要进行必要的训练。例如:1~20的平方数;简单的勾股数;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高和边长的关系;30°、45°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样做,一定能更好地掌握公式并胜过做大量习题,而且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要抓住常用公式,理解其来龙去脉。这对记忆常用数学公式是很有帮助的。此外,还要进一步了解其推导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进行探究,这样做胜过做大量习题,并可以使自己更好地掌握公式的运用,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以课本为主,绝不能脱离课本,应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体系;搞清课本上的每一个概念、公式、 法则、性质、公理、定理; 抓住基本题型,记住常用公式,理解来龙去脉对经常使用的数学公式,要进一步了解其推理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进行探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公式,胜过做大量习题,而且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轮复习一般分为三十课时左右,可以以《中考指要》为复习的教材。尽管近年来中考数学有许多新题型,但所占分值比例较大的仍然是传统的基本问题。许多试题取材于教科书,试题的构成是在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所以在复习的第一阶段,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科书为蓝本进行基础知识复习。复习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复习要立足于课本,从教科书中寻找中考题的"影子"。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出最佳组合信息,寻找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

二、重视夯实数学双基——以当堂反馈和周测为抓手

数学中考试题中,基础分值占的最多。从近几年数学学科的中考试卷结构看难易比例为7:2:1因此,初三数学复习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解题训练应立足于中、低档综合题。中、低档综合题训练价值高,因为它占中考数学试题的70%~80%。中、低档综合题要讲的深、学的透,教师讲的清楚,学生听得明白。一定要规范解题步骤。习题来自课本题和历年中考题的改编。要抓住基础概念,将其作为技巧突破口。数学试题中的所谓解题技巧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它来源于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是掌握到一定程度时的灵光一现。要寻找差异——因为做了大量雷同的练习,所以容易造成对相近试题的判断失误,这是非常危险的。

中考前的大考、小考,同学们不仅要重视它,还要体验它。有一些同学对老师频繁的考试,挺烦躁的,不理解,其实很多同学都说,中考后才知道那些考试很重要,不经过那些考试的锻炼,突然进入中考,肯定要失败。所以这些同学要力求一种体验,日常考试是一种锻炼,一个机会。可要求学生每周完成至少一套中考模拟训练题,至少让学生完成前120分的题目,完成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每堂课都需有课堂反馈,选题要难度适宜,通过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地回忆每个知识点,即把知识点设计成为题目的形式显性化,并且注意是直接的显示,没有任何的变形,基础达标练习: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以便教师能在课内批改、反馈,注意控制题量和难度,尽量能在本节课内完成。能力提高训练练习:这是一种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数量不宜多,举一反三,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加强落实:千法、万法,落实好才是好法。初三复习每一步都离不开知识是落实,哪位同学知识落实得好,将来在中考中的收效就比较大。要经常性地进行归纳,没有知识是归纳总结,就没有知识的落实。特别是每次练习和考试的失误,要认真总结,防止今后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三、重视数学思想及解题方法的总结——以纠错练习为抓手

中考中常出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分类讨论法、面积法、特值法、数形结合法等,运用变换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化归思想等来解决一些综合问题,在脑海中将每一种方法记忆一道对应的典型试题,并有目的地将较综合的题目分解为较简单的几个小题目,做到举一反三,化繁为简,分步突破;而在与同学的合作学习中,要将较为简单的题组合成较有价值的综合题。中考题最大的特点是浅、宽、新、活,因而,在复习中要回避繁、难、偏、怪的题,否则,一方面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心理负担。提倡增大课堂复习容量,不是追求面面俱到,而是重点内容得多用时间,非重点内容敢于取舍,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增大思维容量,少做无用功,重点突出,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学有收获,学有发展。重视复习课中的典型的例题的讲解。例题不是习题,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例、习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变式子、变表达方式等。习题最好来源于课本,对课本上题目进行演变,如适当改变题目的条件,改变题目的问法,看看会得出什么结果,这就是“变式训练”;运用一题多拓,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引导一题多变,深化思维的灵活性;提倡一题多解,提高思维的独创性。不要只追求做题数量,而要追求做题的质量。糊糊涂涂做三套,不如明明白白做一套,要讲质量,讲效果。只追求数量,什么问题都摸棱两可,知道的越多越糊涂。对于老师精心组合的题、自己平时害怕的题、容易出错的题要精做,用多种方法做,全方位地“透视”;其余题目则一般化地做;有把握的题目、做过多遍的题目可以不做。建备忘录,对疑难问题和错误随时记录,不能轻易放过。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以备以后解决。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错误,才能使自己的弱项变为强项,劣势变为优势,否则问题得不到解决,学习成绩就很难得到提高。把每次考试当中,不会的题抄在本上。中考前的所有考试差错,都写在笔记本上。现在也不用从头到尾把所有的书再看一遍,重点放在错误改正本上。

四、重视解题规范速度——以近三年的中考评分标准为抓手

要把握好目前的中考动向,特别是近年来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在此特别指出的是,有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解出题目的答案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只要是有过程的解答题,过程分比最后的答案要重要得多,不要会做而不得分。要抓住中考动向,勤练解题规范。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解出题目的答案就能拿到满分了。其实,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只要是有过程的解答题,过程比最后的答案要重要得多。所以,要规范书写过程,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形。“快”与“准”的关系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尤为重要。“快”则是平时训练的结果。因此,平时做题,既要做到“准”又要做到“快”,而不是只要做对即可。最后的综合复习中要注意书写要求,特别是做完历年的中考题后不能完事大吉,而要针对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检验自己实际的得分情况,不仅要自己分析,必要时还要请教老师,这样才能做到针对自己平时存在的问题与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纠正答题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对试题的错误要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提高复习课的效益,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知识网络和知识系统结构,经历知识的再现与发展过程,关注内容设计,关注课堂教学,关注题型的归纳和思想的总结,逐步掌握思维方法与形成解题技能。

9.中考电功率第一轮复习 篇九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实验现象及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4Fe+3O22F2O3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S+O2SO2

C.

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固体表面出现红色物质——3CuSO4+2Fe3Cu+Fe2(SO4)3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4P+5O22P2O5

2.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A.

分子种类

B.

原子种类

C.

元素种类

D.

原子数目

3.镁带在密闭容器(内含空气)中加热,下图(横坐标表示总质量,纵坐标表示时间)能正确表示容器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A.

A

B.

B

C.

C

D.

D

4.如图是工业上将煤转化为清洁能源的微观示意图: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都属于氧化物

B.

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D.

一个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分子构成5.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CO2+2H2O,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A.

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

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

C.

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D.

X属于有机化合物

6.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3H6O3+3O2=3CO2+3H2O

B.

C3H6O3+O2=CO2+H2O

C.

C3H6O3+3O2=3CO2↑+3H2O

D.

2C3H6O3+5O2=6CO2+6H2O

7.在“2A+3B=2C+4D”的反应中,已知8g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11g物质C和9g物质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

A.

B.

C.

D.

8.将18g高锰酸钾加热,当产生1.6g氧气时,固体剩余物是()

A.

KMnO4MnO2

B.

K2MnO4MnO2

C.

KMnO4MnO2K2MnO4

D.

KMnO4K2MnO4

9.如图为甲和乙两种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

B.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D.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0.工业上用100t含氧化铁(Fe2O3)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冶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

A.

56t

B.

58.3t

C.

70t

D.

72.9t

11.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Mg+O2═MgO2

B.

Cu+2HCl═CuCl2+H2↑

C.

NaOH+KCl═NaCl+KOH

D.

3H2SO4+Fe2O3═Fe2(SO4)3+3H2O

1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A.

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

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

C.

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

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3.3g碳和8g氧气反应生成11g二氧化碳,则6g碳和8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CO2,生成CO2的质量为()

A.

14g

B.

11g

C.

7g

D.

10g

14.某有机物6.0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A.

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

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5.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

该化学方程式为C2H8N2+

2N2O4=2X↑+

3N2↑+

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化学式为CO

B.

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

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14:9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1)实验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__。

(2)实验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17.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放入X、Y、Z、W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1)m

=。

(2)参加反应的Z与W的质量比为。

18.硫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硒(Se)的化学性质与硫相似。在加热条件下,硫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钠(Na2S)、亚硫酸钠(Na2SO3)和水,硒也能与NaOH溶液发生类似反应。请写出在加热条件下硒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

19.早在17世纪,质量守恒定律被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尔曾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金属质量增加了。

(1)试解释金属灰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

(2)由于波义尔称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恒定的机会。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0.在用白磷(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40℃)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单孔橡胶塞塞上细玻璃管,细玻璃管上端用气球密封,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总质量为M1,将锥形瓶取下,取出细玻璃管,下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

(2)白磷燃烧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想利用该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C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然平衡,在此化学反应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天平平衡的原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小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40cm长的粗铜线,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铜丝加热1——2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冷却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2.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g,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97.8g。(假设鸡蛋壳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______g。

(2)计算10g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要求写出完整的解题步骤。

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10g+90g-97.8g=2.2g;

(2)解:设10g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答:10g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5g。

本题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有什么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23.古代湿法炼铜的反应原理是:Fe+CuSO4=

FeSO4+Cu,若得到16kg的铜,理论上需要铁质量是多少?解:设铁的质量为x。

答:理论上需要铁的质量是14kg。

本题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有什么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24.高温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最终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16g氧化铁完全反应最多生成铁的质量。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反应条件是点燃,A错误;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的是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错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是铜和硫酸亚铁,C错误;故选D。

2.【答案】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发生改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改变。

3.【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可判断镁带在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变,即随着加热的时间的延长,物质的总质量应该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4.【答案】D

【解析】由工业上将煤转化为清洁能源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2OCO+H2。微观示意图中分别是水和一氧化碳,都属于氧化物,A正确;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B正确;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C正确;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一个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D不正确。故选D。

5.【答案】D

【解析】由X+2O2CO2+2H2O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后氧元素原子的个数相等,反应后的元素原子较反应前少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可推测X的化学式为CH4。CH4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3:1,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6.【答案】A

【解析】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检验: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相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反应前后相等,A正确;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检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反应前后不等,B不正确;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生成物中不用标注气体符号,C不正确;用“定一法”,把C3H6O3的计量数定为“1”,则按顺序配平“C—H—O”,D不正确。故选A。

7.【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反应的B的质量,而后依据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之比求出B的相对分子质量即可。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的B的质量是:11g+9g﹣8g=12g,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x

8.【答案】C

【解析】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利用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判断高锰酸钾是否完全反应。

解:设发生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答:发生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15.8g.15.8g﹤18g,所以有高锰酸钾剩余。

9.【答案】D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将其转化为化学方程式:2NH3+CO2H2O+CO(NH2)2。反应前后分别有两种物质,不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特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其中参加反应以及生成物分子的个数比为2:1:1:1。

10.【答案】B

【解析】含杂质的物质反应计算。求出已知和未知纯物质的质量。根据题目,确定已知量为氧化铁,质量为100t×80%=80t,未知量为铁。根据化学方程式3CO+Fe2O32Fe+3CO2进行计算。求出铁为纯铁,本题求生铁的质量。

解:设生成铁的质量为x。

生铁的质量为

答:生成铁的质量是。

11.【答案】D

【解析】A.该化学方程式中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缺少反应条件点燃,故不正确;

B.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错误;

C.氢氧化钠与氯化钾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12.【答案】A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能够确定反应物为P,生成物为N,Q在反应过程中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判断Q可能是催化剂,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P的质量为20,生成物N的质量为25,判断M为反应物,减少了5g,反应后的质量为13g。

13.【答案】B

【解析】由于3g碳和8g氧气反应生成11g二氧化碳,故6g碳和8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时,碳会剩余3g,则生成CO2的质量为3g+8g=11g。

14.【答案】B

15.【答案】B

【解析】由C2H8N2+

2N2O4=2X↑+

3N2↑+

4H2O↑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后氢、氮元素原子的个数相等,反应后的元素原子较反应前少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可推测X的化学式为CO2。

B.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偏二甲肼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B正确;

C.分解反应特点为“一变多”,该反应反应物有两种,不符合,C不正确;

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3×28):(4×18)=7:6,D不正确。

16.【答案】(1)2KMnO4K2MnO4+MnO2+O2↑;氧气不易溶于水。

(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C+

O2CO2

【解析】根据实验,此次反应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17.【答案】(1)1;(2)4:1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可判断反应物为Z、W,生成物为X。Z、W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分别8g、2g,X生成的质量为1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等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则Y

未参加反应或为催化剂,则反应后Y的质量为1g。Z、W的质量比为4:1。

18.【答案】3Se+6NaOH2Na2Se+Na2SeO3+3H2O

【解析】分析题干,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解答

19.【答案】(1)金属燃烧是金属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金属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金属氧化物的质量。生成的金属灰是金属氧化物,所以金属灰的质量比原来金属的质量增加了。

(2)不打开容器盖,分别称量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的气体的质量、生成物中气体的质量常因气态物质不易察觉而被忽略,形成质量不等的错觉。

20.【答案】(1)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瓶内压强变小,小于外界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C中气球变小,A中压强等于外界气压,所以A、C中气球大小不等;

(2)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3)待装置冷却后,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为M2,将M1与M2进行比较;

(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解析】(1)当白磷被引燃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是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固体,使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但A中是反应开始内外压强相等,所以C中气球变小;

(2)白磷燃烧的现象为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3)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称量的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和生成的物质的质量。反应前装置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为M1,测得反应后生成物以及装置的总质量进行比较即可。操作为:待装置冷却后,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为M2,将M1与M2进行比较;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白磷和氧气分别是由磷原子、氧分子构成的,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由五氧化二磷分子构成的,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以及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即天平仍然平衡。

21.【答案】(1)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2)玻璃棒向左倾斜

【解析】铜是红色固体,加热后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氧化铜是黑色固体,所以现象为红色固体变为黑色;铜丝原来的质量只是铜的质量,加热后变成了氧化铜的质量,故左端的质量增加了,向左倾斜

22.【答案】相关物质的质量比、已知量和未知量未对齐在相应物质的正下方,应把“100”“x”对齐到CaCO3的正下方,“44”“2.2g”对齐到CO2的正下方。

【解析】在化学计算题中,相关物质的质量比、已知量和未知量必须放在相应物质的正下方。

23.【答案】解题中所列的已知量没有单位,应该为16kg

【解析】在化学计算题中,有单位的量必须时时刻刻带有单位,不能写成纯数字的形式。

24.【答案】解:设生成铁的质量为x

答:生成铁的质量是11.2g

【解析】根据题目写出化学方程式:3CO+Fe2O32Fe+3CO2,由题可确定该计算中已知量为氧化铁,质量为16g,未知量为铁。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解:设生成铁的质量为x

上一篇:大家齐心协力的名言下一篇:六一儿童节作文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