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矩形教案

2024-09-02

3.5矩形教案(共7篇)(共7篇)

1.3.5矩形教案 篇一

3.5体温的控制教案

炭宝宝竹炭――呵护您的健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体温及体温恒定的意义。 2、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及过程。 3、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 4、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调节。 难点: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三、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作业。   家庭成员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表(腋窝温度) 1、引言 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56.8 ℃,低至零下89.2 ℃。而目前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那么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来控制自己的体温的呢? 2、新课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这是从我儿子身上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值(几乎是在同一时刻测得的),到底哪个是我儿子的体温呢? 腋窝温度:36.7 ℃ 口腔温度:37.2 ℃ 直肠温度:37.4 ℃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 学生明确:通常说的体温指的是人体内部的温度,体温实际上是一种简化了的说法。由于人体的内部温度不易测试,所以临床上常用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有所不同。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第一次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预习作业,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可指导学生进行方法的训练:1.选择一个人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2.选择一个家庭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3.选择同一年龄不同性别学生的个人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得出: 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一度。 2.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 3.性别不同体温也会有个体差异,一般女子的体温比男子略高。 4.体温会因活动量、精神状态、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等等。 【教师活动】(设疑)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明确: 体温恒定是正常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既有利于动物在较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扩大了活动的范围。 【教师活动】(设疑)人类为什么能够维持恒定的体温呢?显示几种器官在安静和活动情况下的产热量百分比统计表,要求学生用数学中已学过的统计图更形象直观地进行表示。同时得出产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学生活动】画统计图后,分析讨论,明确: 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肌肉和皮肤。安静状态下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肌肉和皮肤产热为主,尤其是骨骼肌,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教师活动】(设疑)在产热的同时,机体又以各种方式将这些热量散发出体外,以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那么散热的器官又有哪些?人体的散热途径有哪些呢? 【学生活动】 散热的方式主要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人体有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直接散发出取得,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当外界温度下降时,皮肤内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随之减少;相反,当外界温度上升时,则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也随之增加。但在炎热的夏天,主要的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散热,此时皮肤的直接散热已远远不能达到满足。 【教师活动】(设疑)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由于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了动态平衡的结果。请大家分析:在寒冷和炎热的环境中怎样才能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呢? 【学生活动】第二次分寒冷组和炎热组讨论,得出结论: 寒冷环境中必须增加产热,如骨骼肌会不自主地颤抖,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如几乎不出汗,以减少蒸发散热;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从而减少散热;皮肤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缩小汗毛孔,也可减少热量散失。炎热环境中必须减少产热,如减少运动;增加散热,但炎热环境中可以减少产热,但不产热是不可能的,故炎热环境中以增加散热为主。 【教师活动】(设疑)机体的这种产热和散热过程有时受到谁的控制和调节呢? 【学生活动】读图分析: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中的下丘脑。 当外界的气温低于人体正常体温(如37℃)时,血液温度降至37℃以下,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主要通过战栗产热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以减少失热,血温增高回到正常的温度。当外界的气温高于人体正常体温(如37℃)时,血液温度升至37℃以上,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肤的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血温降低回到正常的温度。 【教师活动】拓展:进一步猜测当散热>产热、散热<产热时,人的体温将会怎样变化? 【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应明确:因为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当长时间置身于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会引起体温降低;而在高温环境中过久,会因体内热量散不出去,导致体温升高,如中暑、发热。 【教师活动】讲述体温调节的障碍。 发热后体温一般不超过40 ℃。体温高于40 ℃,称为体温过高,体温高达44.5 ℃而能生存的已是罕见。一般认为人的最高致死体温大约是45.5 ℃。 体温过低是不是一定导致人的死亡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最小的新闻人物: 13个月大的小艾里卡。202月底的加拿大埃德蒙顿市的气温仍然在摄氏零下30度以下。只有13个月大、刚学会走路的女婴艾里卡只穿着纸尿裤和一件T恤衫走向零下30度的室外!等她被发现时,身体已经僵硬,心脏也停止了跳动,体温已经下降到摄氏16度!在医护人员的救助下奇迹发生了:艾里卡的心脏突然跳动了一下,接着竟然连续跳动起来!小家伙复活了。科学家因此断言:冻体复活不是梦。 事实上,人体细胞冷冻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比如在治疗不育症时使用的精子冷冻、卵子冷冻、胚胎冷冻技术。科学家预测,人体冷冻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将十分广泛。可以把患了绝症的病人冷冻起来,几百年后当相关的技术出现后,再使其复活,经治疗而获得健康;再有,可以把字航员冷冻起来暂停人体老化的程序,数光年之后,他们抵达某个星系后解冻,他们的年龄就和离开地球时完全一样,没有任何衰老。人体冷冻技术使人的太空旅行有了实现的可能。目前不能确定人的最低致死体温。 上述体温调节是一种生理性调节,动物体还可以通过自觉行为来调节体温,大家还可以继续思考:还有哪些自觉行为可以调节体温呢? 【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 1、动物会寻求温度适中的环境,如在冷环境中趋向热源,热环境中迁到风口等。 2、动物还有姿势的变更,如暑热时伸展肢体,严寒时则个体蜷缩、拱肩缩背或拥挤成群、踏步或跑动等。 3、人更有为保温御寒、降温避暑更有添衣、脱衣,甚至安装空调等主动的影响环境的行为。 【教师活动】打个不怎么恰当的比方,人体像一个自动控温的空调器。在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人体的体温通常是通过自身调节和行为调节来保持相对的平衡。不过人体体温的自我调节是有限度的,任何情况引起的体温变动超过了人体自身调节的能力,就会给人体造成实质性的损害,甚至死亡。所以会有中暑、冻死等不幸事故发生。 3、小结 通过《体温的控制》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4、作业  炭宝宝竹炭――呵护您的健康

2.3.5矩形教案 篇二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 选修]

5《“三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三言二拍”及作者冯梦龙,疏通文意,理清情节。

2、学生自读把握情节,教师点拨写出故事梗概,品味语言。

3、感受人物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悟“世间只有情难朽,世间只有情最苦”这句箴言,正确处理人际交往。【教学重点】

1、了解“三言二拍”及作者冯梦龙,疏通文意,理清情节。

2、学生自读把握情节,教师点拨写出故事梗概,品味语言。【教学难点】

感受人物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悟“世间只有情难朽,世间只有情最苦”这句箴言,正确处理人际交往。【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京剧《苏三起解》已是家喻户晓的著名唱段: 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言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补充材料:剧《苏三起解》是根据《警示通言》中的“玉堂春落难逢夫”改编。

故事梗概为: 明朝时,名妓女苏三和吏部尚书子王景隆结识,改名玉堂春、誓偕白首。王景隆在妓院被老鸨钱财诈尽,被轰出,苏三私赠银两使回南京。王景隆走后,老鸨把苏三骗卖给山西商人沈洪作妾。沈妻与人私通,毒死沈洪,反诬告苏三。县官受贿,判苏三死罪。解差崇公道提解苏三自洪洞去太原复审。途中苏三诉说自身的遭遇,崇公道加以劝慰并当亲人对待,由此苏三推翻了曾在受刑之时说出的“洪洞县中无好人”的说法。后王景隆考取官员,回山西巡视,反了苏三冤案,喜结成亲。

二、知识积累

1、识记字音

磕(kē)头 应(yīnɡ)允 拭(shì)泪 咳(kã)嗽 老鸨(bǎo)城隍(huánɡ)钗钏(chuàn)模(mú)样 衲(nà)帛 丝绦(tāo)半晌(shǎnɡ)掣(châ)脱 作揖(yī)器皿(mǐn)收讫(qì)

2、识记字形

磕头 溘然 拭泪 试图 老鸨 衲帛 接纳 洗涤 半晌 响应 掣脱 引擎 作揖 编辑 缉拿 算账 营帐 收讫 迄今

3、词语解释

应允:答应,允许。

奉承:逢迎,谀媚,用好听的话恭维人。温存:真情安慰,温顺体贴,休养。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岁任上海县丞,因功拔为徐州判官。崇祯17年,李自成部进逼徐州,他忧愤而死。

2、“二拍”:是凌著“拟话本” 《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简称“二拍”。崇祯初刊行,每集40篇,一篇重刻,一篇杂剧,故实有小说78篇。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独创的长篇白话小说——《金瓶梅》。也是第一部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线的长篇小说。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独创的短篇白话小说集——“二拍”。

3、《今古奇观》:明末“姑苏抱瓮老人”编,选“三言”、“二拍” 佳作40篇,民间流传较广。

四、问题探究

1、诵读《玉堂春落难逢夫》开篇词《鹧鸪天》初步了解小说情节

2、速读全文梳理情节,用树枝图画出文章结构

3、摘读问中的精彩情节,就小说中表现的“情”、“智”、“义”、说出你的个人见解。

五、布置作业

再读文本,写出故事梗概,品味语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悟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讨论辨析,归纳总结,研读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探讨小说“大团圆结局的文化背景,试从美学角度分析:苏三之美 【教学过程】

一、回顾小说中的关键情节感受苏三这一人物形象 玉姐救助落难的景隆:善良,纯洁

春院内有情人山盟海誓:多情,专一,坚贞 巧与鸨儿智周旋:机智,泼辣

二、小说中对立着的一组人物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

揭露了以鸨儿为首的社会黑暗势力的丑恶嘴脸和卑劣品质,歌颂了底层妇女聪明智慧和高尚品德。

三.品味艺术特色 ⒈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风流才子与青楼美女的爱情 ⒉小说结构上的特点

环环相扣,单线发展,依次递进。⒊人物形象塑造的独特方法 ⑴美的形象:

初会时“鬓挽乌云,眉弯新月 ⑵美的内质:

救公子,发誓愿,立契约,守节义 ⑶起伏跌宕的故事 ⑷典型化的手法

四、试就小说“大团圆“的结局谈谈你的看法

3.矩形教案2 篇三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

2.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矩形的判定.

2.难点:矩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应用.

三、课堂引入

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矩形? 2.矩形有哪些性质?

3.矩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新知探究

事例引入:小华想要做一个矩形像框送给妈妈做生日礼物,于是找来两根长度相等的短木条和两根长度相等的长木条制作,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检测他做的是矩形像框吗?看看谁的方法可行?

通过讨论得到矩形的判定方法.

矩形判定方法1:有一个角是指教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原始定义)矩形判定方法2:对角钱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矩形判定方法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指出: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知道三个角是直角,条件就够了.因为由四边形内角和可知,这时第四个角一定是直角.)

五、例习题分析

1、练习完成导学案:1-4题 例1(补充)已知 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是等边三角形,AB=4 cm,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分析:首先根据△AOB是等边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判定出ABCD是矩形,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边长,从而得到面积值.

解:∵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O=11AC,BO=BD. 22∵ AO=BO,∴ AC=BD. ∴ ABCD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在Rt△ABC中,∵ AB=4cm,AC=2AO=8cm,∴ BC=824243(cm).

例2(补充)

已知:如图(1),ABCD的四个内角的平分线分别相交于点E,F,G,H.求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

分析:要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由于此题目可分解出基本图形,如图(2),因此,可选用“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来证明.

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 ∠DAB+∠ABC=180°.

又 AE平分∠DAB,BG平分∠ABC,∴ ∠EAB+∠ABG=

1×180°=90°. 2∴ ∠AFB=90°.

同理可证 ∠AED=∠BGC=∠CHD=90°.

∴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完成导学案5-6题

六、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那些疑惑?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七、作业 课堂点睛

附导学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一组对角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B.有一组邻角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C.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D.对角互补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满足下列条件()的四边形是矩形

A.有三个角相等 B.有一个角是直角

C.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 D.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3.矩形各角平分线围成的四边形是()

A.平行四边形 B.矩形 C.菱形 D.正方形 4.下列判定矩形的说法是否正确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3)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4)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5)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矩形()(6)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5.已知:如图,在△ABC中,∠C=90°,CD为中线,延长CD到点E,使得 DE=CD.连结AE,BE,则四边形ACBE为矩形吗?说明理由。

6.工人师傅做铝合金窗框分下面三个步骤进行:

4.3.5矩形教案 篇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梯形的有关概念与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梯形的有关概念、性质的过程,发展数学中的转换、化归思维方法,体会平移、轴对称的有关知识在探究梯形性质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主动探究意识,发展合情推理思维,体会逻辑思维训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

难点:梯形性质的实际应用以及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关键:把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通过轴助线将梯形问题转化到熟悉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问题中去解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生活中有关梯形的图片,制作投影片,等腰梯形纸片.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内容.

学法解析

1.认知起点: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积累了一定的几何推理经验.

2.知识线索

3.学习方式: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的方式理解概念,•合作交流的方式应用梯形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对教具等腰梯形的操作,发现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上下底中点的连线段所在的直线.

教师启发:大家已经发现了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请你归纳一下等腰梯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先合作交流,再踊跃发言,归纳出等腰梯形的性质: 1.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 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评析】在归纳性质时,让学生论证其正确性,让学生明确梯形的知识的推导往往是需要应用到前面的几何知识,如三角形全等,轴对称性质等.

【设计意图】采用观察、发现、分析、交流的方法解决本节课重点和突破难点等问题.

验证性质:(课本 “思考”)

【活动方略】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并拓展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等腰梯形的两个性质.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进行合作交流,探讨不同的证明思路,踊跃上台演示.

思路点拨:

实际上可以通过辅助线把梯形切割成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问题去解决,做法如下:

【设计意图】对 “思考”的处理可以再大胆的拓展一些,把梯形转化成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常见轴助线交到学生手上,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三、范例点击,应用所学

例1(课本)

【活动方略】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显示例1,指导学生阅读理解,从中领会几何思路.

学生活动:在教师分析指导下,弄清等腰梯形性质的实际应用.

【课堂演练】(投影显示)

演结题1:等腰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高为10cm,求出它的中位线长.•(答案:

思路点拨:在已知条件中有AB=AD+BC这一条件,通常有下面两种思路.•其一是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也就是说在AB上取一点P,使AP=AD,则BP=BC,然后去证明△ADE与△APE全等,本题在寻找全等的条件比较困难,其二是延长AD到M,•使AM=•AB,•证明△ABE≌△AME.即,在已知AB=AD+BC这一条件下或在AB上取一条线段等于AD,或在AD•上加上一段等于AB,使得已知条件充分发挥作用.

证明:延长BE交AD延长线于F.

∵AD∥BC,∴∠C=∠EDF,又CE=DE,∠BEC=∠DEF,∴△BEC≌△FED,∴BC=FD.

∴AB=AD+BC=AD+DF=AF,且BE=EF,∴AE平分∠DAB.

同理,BE平分∠ABC.

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梯形定义: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梯形也是一类特殊的四边形.

2.等腰梯形:两条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上下底的垂直平分线,它只有一条对称轴. 3.等腰梯形性质:

(1)等腰梯形不平行的两边相等;

(2)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3)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4.直角梯形:有一条腰垂直于上下底,另一腰不垂直上下底边的梯形.

研究直角梯形的性质与边角之间关系,常常可通过作辅助线把直角梯形分成一个矩形与一个直角三角形,或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直角三角形去解决. 5.凡是梯形问题通常可以转化成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问题去解决.

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习题3.5 1,4,5,9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5.1.3.6矩形的判定教案 篇五

初 三 数 学(1.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6)

教学目标:1.会证明矩形的判定定理

2.能运用矩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计算与证明

3.能运用矩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进行比较简单的综合推理与证明

教学重点:矩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教学难点:矩形判定定理的应用 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

1.具备什么条件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具备什么条件的四边形是矩形? 2.问题一 如图,在□ABCD中,AC=BD,由此你可得到什么? 问题二 如图,要证□ABCD是矩形,需证什么?为什么? 问题三 说说证明“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的思路.

由问题二可得出多种证明思路.

3.证明定理: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二、自主合作

1、已知:如图,E、F、G、H分别是菱形ABCD的各边上的点,且AE=CF=CG=AH.

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

A EH

BD

FG例

2、已知:如图,□ABCD的四个内角平分线相交于点E、F、G、H.求证:EG=FH C AD G

HF E

BC例

3、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O,△AOB是等边三角形,AB=4cm,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A

D O

B

C

三、自主展示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B)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对角线相等(C)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D)有两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平行四边形内角平分线能够围成的四边形是()

(A)梯形(B)矩形(C)正方形(D)不是平行四边形

3.如图,E,F,G,H分别是四边形ABCD四条边的中点,要使四边形EFGH为矩形,四边形ABCD应具备的条件是()(A)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B)对角线相等(C)对角线互相垂直(D)对角线互相平分 4.如图,BO是Rt△ABC斜边上的中线,延长BO至点D,使BO=DO,连结AD,CD,•则四边形ABCD是矩形吗?请说明理由.

5.已知:如图,BC是等腰△BED底边ED上的高,四边形ABEC是平行四边形.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

四、自主拓展

6.如图,在□ABCD中,E、F分别为边AB、CD的中点,BD是对角线,AG∥DB交CB的延长线于G.(1)求证:△ADE≌△CBF;

(2)若四边形BEDF是菱形,则四边形AGB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五、自主评价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本节课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6.3.5矩形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建立平衡膳食的观念;

2、了解人体各系统卫生保健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模式、提高戒除不良嗜好(吸烟)和远离毒品的自觉性;

3、了解环境毒物和防毒措施;

4、了解触电、蛇虫咬伤等急救的基本方法;

5、了解血型和输血。

教学重点:

1、建立平衡膳食的观念;

2、吸烟的危害;

3、急救常识(血型和输血);

教学难点:

1、建立平衡膳食的观念;

2、急救常识;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三、远离毒品

展示罂粟、大麻等图片 1.毒品的种类:

危害最大的是鸦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等 阅读课本92页,说说毒品的危害?(1)毒品有成瘾性

(2)严重危害身心健康

(3)毒品使吸毒者倾家荡产,走上犯罪道路。(4)吸毒、贩毒破坏国家的安宁和经济发展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 思考:怎样做到远离毒品?

四、吸烟危害健康

问:哪些地方有禁止吸烟的标志?为什么?

活动:1.如图所示,点燃香烟并挤压塑料瓶数次,让空气通过香烟和棉絮。2.结果棉絮变成__色,这主要是由香烟烟雾中的____引起的。思考:香烟的烟雾为什么对人体有害? 探究:香烟的烟雾对小白鼠的影响

香烟的烟雾究竟对动物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影响?如果用小白鼠做实验材料,我们可以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呢? 需要设置对照组吗?需要控制哪些变量?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与大家交流。画出实验设 1 计简图,配置实验设备和材料,设计实验观察表格。

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得出结论。

把你的结论与同学们交流。归纳:香烟烟雾主要成分

焦油:致癌物(苯并芘)诱发肺癌。

烟碱(尼古丁):(1)影响神经系统,易得胃溃疡等;(2)促使动脉硬化、诱发心脏病。(3)让吸烟者上瘾

一氧化碳:减慢血液中氧的运送速度,诱发冠心病 5 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

读图:过量饮酒(酗酒)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等;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急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等;胃酸过多、胃出血和消化道肿瘤等;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等

归纳:

五、酗酒的危害 酒精中毒

急性中毒:酒醉状态,酒精中毒量70-80克,酒精致死量250-500克 慢性中毒:损害: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 巩固练习:

1.下列各组疾病可以由吸烟引起的一组是()A、肠炎、脂肪肝、胃溃疡、心脏病 B,胃溃疡、心脏病、气管炎、肺结核 C.胃溃疡、心脏病、气管炎、肺癌 D.肠炎、心脏病、肺癌、肺结核

2、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因为烟叶和烟气中除尼古丁和焦油外,还有极容易跟血红蛋白结合的气体()A、CO2 B、O

2C.N2 D.CO 3.香烟的成分很复杂,经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强致癌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C10H14N2)、焦油、一氧化碳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吸烟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B.尼古丁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7.3.5矩形教案 篇七

能力方面

⑴在引导学生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时,注意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

⑵在引导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去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特别是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⑶提高学生的写作、形象思维、口头表达、艺术鉴赏等多种能力。

⑷通过活动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地利用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给学术以美的享受,实现思想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觉悟方面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鲜明地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有深刻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教学重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教学方法

提纲导读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事例说理法、小品表演。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矛盾普遍性?

(2)什么是矛盾特殊性?它有几种表现?

导入新课

活动方式设计:表演小品《水果痴》

教师的组织过程:

第一步,课前准备,指导学生把下列笑话改编成小品,并抽时间排练好。表演时间5―8分钟,角色至少安排六个:医生、父亲、儿子、水果摊贩一、水果摊贩二、水果摊贩三。笑话改编要尽量把人物形象、个性化语言突出出来。

笑话材料:一个平时认为自己很聪明的人,生病后看医生,医生要他多吃水果。他儿子买了苹果,他摇头;买了梨,他也摇头;买了西瓜,他还是摇头;最后买了桔子,他却非常生气地说:“医生让我吃水果,你怎么去买苹果、西瓜!”儿子回答说:“水果摊里就这几样水果,你让我买什么水果呢?”医生知道后,给病人写了一张纸条:“世上水果多又多,但无抽象的水果;不识具体水果痴,哪能埋怨儿子错!”

第二步,指导学生表演小品《水果痴》。表演前先把教室作适当布置成“L”型。

第三步,对学生的表演作适当点评,同时给以充分肯定和欣赏。表演结束后提问:那个要吃水果却又不吃水果的人犯了什么错误?这个病人能吃到抽象的水果吗?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展开讨论分析,作出回答。)

第四步,教师总结归纳: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一般事物通过个别事物表现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小品等文艺节目的自编、自导、自演能力。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形象思维、口头表达、艺术鉴赏等多种能力。

(3)通过活动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地利用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给学术以美的享受,实现思想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重点,因为::

(1)从理论上看,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只有弄清了这一原理,才能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正确地认识事物、解决矛盾。

(2)从实践上看,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只有弄清了这一原理,才能比较深刻地理解和运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从认识论上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既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也是科学的工作方法、领导方法的哲学基础。学习这一原理,有利于我们领会这些科学方法的精神实质,逐步学会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同时,这又是教学难点,因为矛盾普遍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理论性很强,又很概括、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相当的难度。其中尤其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更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

《课程标准》只是在 “教学内容”一栏中规定要讲述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而在“基本要求”中直接提出“运用”,没有讲明把这个原理讲述到什么程度。大家知道,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内容极其深刻。对高中学生究竟要不要讲,讲到什么程度为宜,是有不同意见的。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就把 “难题”留给了教师的教学活动。教材对这个原理的叙述,限定为最基本的东西,着重强调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教材所述道理是清楚的,也举了不少事例。但是,学生还会感到难以理解。教学要注意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多让学生议论,穿插一些口头练习,纠正学生原有的错误认识 (如认为“个性存在于共性之中”)。

教材关于这个原理的运用,主要讲了“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几点。它体现了《课程标准》的一些要求,但不能代替《课程标准》的要求,因为《课程标准》的要求是针对教学活动而言的。《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一个运用要求是:“根据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说明个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这是一个较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搞懂它。大家知道,学习的过程就是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个别――一般――个别”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以学习来说,上课主要体现了“个别、一般”。学生常常说的“解题要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要找出同类型的解法”等等,都包含着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的道理。学生如果能够自觉地运用共性和个性辩证统一的道理,去分析所学的学科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无疑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教师应事先向学生请教,讨论这一问题,然后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二个运用要求是:“根据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对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谈谈自己的认识。”提出这一要求,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跟上时代的步伐。教材的叙述提供了一些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教材为基础,讲明理论观点。然后引导学生就这个问题谈些见解。不必要求学生有全面深刻的认识,那是办不到的。但学生的认识也应达到会用原理来解释这个结论。建议采取以讲授为主,以读、议为辅的方法,同时选放一些反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程(如农村改革、西部开发等)的纪录片,以增强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直观感受,从而加强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上一篇:iq测试题与面试下一篇:51对高考生的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