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活动的性质和特点(共8篇)
1.课外活动的性质和特点 篇一
一、旧题新做缘何来
“秘书工作的性质、特点和作用”是个旧题。自秘书学诞生以来,接连问世的论著几乎都要论及,相关的单篇论文亦屡见不鲜。但时至今日,旧题缘何新做呢?
首先,是“性质”同“特点”两个概念重叠混淆,它们的关系没有作出科学的阐释。
再者,“性质、特点”与“作用”相关的提法,也有重叠之感。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何在呢?
1.用日常概念或直观感性经验来代替科学的理论概念。
2.从秘书部门的单项任务去相应地提出单个的“性”。这是一种就事论事的思想方法,缺乏必要的概括和抽象,其结果,秘书工作的“性”自然很多了。
3.对性质、特点的联系和区别及其相互关系缺乏科学的理解,甚至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这里有两个问题,其一,是性质决定特点,还是特点决定性质?其二,“承办事务”是秘书工作的基本性质吗?
4.作者的主观随意性,移植管理科学的有关概念,缺乏必要的正确的阐释。
二、旧题新做的基本依据
1.考察秘书工作的性质、特点和作用要以行政组织法为指导。
2.从国家行政机关的系统性宏观地考察秘书工作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3.要把日常观念或直观经验概念提炼上升为科学的理论概念。
三、旧题新做之我见
秘书工作的性质、特点和作用属于秘书学的基本概念,而基本概念正是奠定概念体系的理论基础。
本质和特点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本质概括了事物特点的主要方面,而特点是事物某一方面的本质表现。是本质决定特点而不是特点决定本质,对于秘书工作的特点,我以为提以下四个就可以了:
1.政策性。
2.综合性。
3.服务性。
4.机要性。
上述四个主要特点,都是从辅助性那个“主要的东西”派生出来,既与“本质”相通,又是某一方面的本质反映。
2.课外活动的性质和特点 篇二
关键词:外来词,“胡”,语义泛化
1. 引言
外来词是在各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的词汇成分。不同语言相互吸收外来词主要是在文化接触、语言接触过程中发生的。
正如萨丕尔所言:“语言, 像文化一样, 很少自给自足。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邻近语言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交际可以是友好的或敌对的。可以在平凡的事务和交际关系的平面上进行, 也可以是精神价值———艺术、科学、宗教的借贷或交换”汉语在历史发展中, 也与许多语言发生过接触。《汉语外来词词典》一万余条, 所收外来词语源共84种。汉语中有很多来自少数民族语的语词成分, 如来自梵语的“琉璃”, 突厥语的“琥珀”等。秦汉时期外来词尤以匈奴语居多, 如“猩猩”、“狮子”、“胭脂”、“胡”。随着语言的发展, 汉语出现了大量的带“胡”字的描写词, 如“胡豆、胡麻、胡饼、胡姬、胡说”等。
学界对于“胡”字词是否属于外来词尚存在争议。学界公认语素“胡”是外来语素, 但对“胡闹”、“胡豆”、“胡床”、“胡桃”等“胡”字词及“胡搅蛮缠”、“胡言乱语”等成语是否属于外来词尚不明确。
本文将对异族语素“胡”及“胡”字词进入汉语后的归属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并对语素“胡”功能转变和构词能力进行初探。
2. 对外来语素“胡”的考察
2.1“胡”字考源
“胡”在古代是对“匈奴”的另译。汉语“匈奴”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史有为在《外来词———异文化的使者》一书中介绍:汉文典籍中关于匈奴异名多达32种, 如“鬼方”、“混戎”、“犬夷”、“猃狁”、“隗国”等。他指出, 这些异名也许只是匈奴中不同部落的自称, 是同一词的变异。其中“方”、“国”、“戎”、“夷”都是汉人所加, 去除这些, 余下的成分与“匈”、“胡”都是一音之转。由此可见, “胡”最早是通过音译方式引入汉语的。
2.2“胡”的语义泛化
“胡”首见于西汉《汉书·匈奴传》:
“南有大汉, 北有强胡, 胡者天之骄子, 不为小礼以自烦。”
汉初, “胡”是北方匈奴氏族的自称。而随着中原文化与西域异族文化的冲突、交流, “胡”在两汉时期逐渐从专称演变为通称, 泛指北方、西方非中原民族, 也指部分东方非中原民族。如“东胡”指称鲜卑、乌桓。
“胡”作为一个单音节语素符合汉语的音节特点, 加上胡汉文化冲突、交往, 其能产性不断增强, “胡”的语义进一步泛化。至魏晋时期, “胡”指“来自北方和西方民族的, 以及来自国外的 (东西) ”, 大量异族的物产、文化产品都冠之以“胡”, 如“胡床”、“胡拜”、“胡旋舞”等。
东晋时期, 五胡乱华。胡人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赶走了西晋统治者, 主宰了中原。但居于统治者地位的胡人文化落后, 不羁礼法, 与中原礼法格格不入。汉人说话办事多“克己复礼”, 非礼勿言, 非礼勿行, 加之对异族统治者的仇视心理, 汉人便把乱说和没有根据的说话称之为“胡说”、“胡扯”;不讲理、越轨的行为称之为“胡闹”, “胡来”。此后, “胡”又多了一项意义, 即“随意乱来”。
“胡”的语义泛化路径大体标记为“专制北方匈奴氏族——泛指北方、西方非中原民族——北方和西方民族的, 以及来自国外的物产、文化产品———异族文化差异导致汉族对外族人行为的评定”。
3.“胡”字描写词的归属界定
3.1 外来词的界定
外来词的吸收方式分为五类, 即纯音译、半音半意译、音译加表义类语素、音译兼意译、借形。学界对于外来词历来有不同的看法, 这些看法综合起来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只有音译词才能算是外来词,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音译词、意译词都是外来词。第一种观点过于片面, 汉语在吸收借用外族语言时不是只有音译一种方式, 那些来源于汉字文化圈其他民族的外语词, 有些在字形上与外语原词还存在着联系, 如“政治、消费、生产、革命、民主”等, 这部分外来词语也应该归属于汉语外来词。
在对意译词是否属于外来词的界定上, 史有为认为意译词分半音半意及“仿译” (calque) 两类, 它们均称为“准外来词”, 但一般不列入外来词中, 这些“准外来词”实际上是汉语固有词。
3.2“胡”字描写词归属界定之我见
笔者认为, “胡”作为外来语素是必然的, “胡不思”、“胡洛真”、“胡同”、“葫芦巴”等音译词归为外来词也是肯定的。
然必须指出的是, 并非含有外来成分的词就是外来词。不少词语音上虽然有源自外族语的成分, 但语义上并非整体上借自该语言的词并不属于外来词。大量“胡”字描写词其实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和规则构成的新词, 只不过该类词把外族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这一类“胡”字描写词如物名“胡豆”、“胡麻”、“胡马”、“胡姬”;文化产物“胡旋舞”、“胡坐”、“胡拜”;对异族的描写引申出的“胡来”、“胡闹”都不属于严格的外来词范畴, 更准确来说应该是汉语固有词。
4. 外来语素“胡”的功能演变初探
4.1 词典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胡”的解释如下: (1) <名>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 (2) <名>古代称来自北方和西方的民族的 (东西) , 也泛指来自国外的 (东西) ; (3) <名>姓氏; (4) <副>表示随意乱来, (5) <代>疑问代词, (6) 胡子, 同“鬍”。 (“胡”作为疑问代词, 仅零星见于上古文献, 至汉末已消亡, 口语中不再运用, 且与西域语言的传入无关[8]。义项 (3) 、 (6) 均不是外来词, 不属于本文探讨范围)
《现代汉语词典》收“胡”字词共计32条, 其中属于汉族与本国外族接触而产生的“胡”字描写词为28条。
《汉语大辞典》收“胡”字词外来词词典收词338条。其中属汉外接触而产生的达264条, 约占78%。
但在《汉语外来词词典》中, “胡”字词25条, 其中反映西域事物的共计20条。如“胡不思”指西域的一种拨弦乐器, 源于突厥语“qobuz”;“胡洛真”指守卫官, 源于鲜卑语“uraqcin”;“胡达”指伊斯兰教徒的“阿拉”, 源于波斯语“khuda”;“葫芦巴”指西域一种豆科植物, 源于古阿拉伯语“hulbah”;“胡同”指小巷, 源自蒙古语“gudum”等。岑麒祥主编《汉语外来语词典》中收“胡”字词4条, 除“胡地布拉斯” (英国人名) 外, “胡达”、“胡同”、“葫芦巴”均属于少数民族外来词, 这些词均见于《汉语外来词词典》中。
4.2 由外来语素演变成汉语基本语素
“胡”作为外来语素具有很强的构词功能。我们认为“胡不思”属于外来词。但要说“胡琴”是外来词, 或许会引起争议。“胡琴”一词中, “胡”更多的是一个“注源性”标记。与之相类似的还有“胡天”、“胡马”、“胡沙”等, 这些词都是汉人根据自身社会的事物或交际需要, 自主的将外来成分“胡”与汉语固有的“琴”、“天”、“马”、“沙”等成分结合而成, 以形容“胡”所指称地区的事物、物名、文化习俗等。这些词的整体并非直接来源于外族语, 只是汉语自创之词。
直到今天, “胡”还是现代汉语的基本语素之一。可构成“胡琴”、“胡凳”、“胡马”、“胡来”、“胡闹”、“胡乱”等词。 (值得注意的是, 胡琴简称“胡”, 它在语言发展中又成为另一实语素, 可构成“二胡”、“板胡”、“京胡”等)
4.3“胡”的“注源性”标记功能
“胡”这个语素作为外来语素是肯定的。“胡”作为外来语素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而在“胡”字描写词中, “胡”这个语素更多的体现了其“注源性”的标记功能, 即说明某事物的来源。而这种功能并非以引进该词为目的, 只是融入汉语后, 作为基本语素的构词能力的体现。
4.4“胡”的文化功用及语义变化
“胡”字词在汉语构词能力中充分显示了其“文化功用”。从文化的整体上看, 外来词无疑是异文化的使者, 是文化冲突、融合的体现场所。外来词可以给汉语社群带来异域的视野, 如前文提及的大量“胡”字物名词语。
而由于异族文化差异、言语不通, “胡”引伸出不讲理、乱来之义, 这是其作为一个基本语素融入汉语之后经“重新分析”, 发生了被全民接受的表意变化———这种变化也体现其语义贬降。
“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改变了它的语义要素, 发生了被全民接受的表意变化。基于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的差异性, 汉人对胡人所言称之“胡说”, 所作称之为“胡来”, 逐渐由中性词发展成贬义词。
而“胡言乱语”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 、“胡搅蛮缠” (出自明杨尔曾《韩湘子全集》) 、“胡姑姑, 假姨姨” (出自元无名氏《谢金吾》, 指胡乱认亲戚) 等成语、俗语的出现及在文学作品中的大量应用, 更是其语义贬降的体现。
5. 结语
3.课外活动的性质和特点 篇三
一、“游戏”这个教育理念的提出,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需要
它的情景性、互动性、主体性、参与性符合了小学阶段学生好奇的天性,创造了一种英语学习的环境。游戏在课堂教学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可以通过游戏,以景动情、以情促知、情景交融、寓教于乐、在此过程中学生更能发挥主体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彰显自我个性,最终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二、游戏在英语教学中应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来研究
通过这种形式,把教学的目标、内容、环境、方法、手段和评价有机结合,使英语教育目标最优化。
三、游戏在英语教学中应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来追求
目前,这样一种新颖的形式已经被大多数学生所欢迎,教师所推崇。它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英语实践能力,激发英语学习兴趣,拓展思维,启迪灵性。游戏在教学中还可以是儿童身心愉悦,教学气氛活跃。这样的教学最终可以使学生学习主动,学习积极,学有所乐,有利于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如果这样理想化的课堂环境得以实现,教师就必须有丰厚的英语知识积淀,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积累丰富的经验。
四、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基本特点
英语游戏教学包含了情感性、知识性、人文性、方法性、迁移性、发展性和整合性,它不是单纯的搞笑、嬉闹、毫无目的的娱乐。首先,这个理念要根植于教师的脑里和心里;其次;应该把英语课堂游戏变为一门教学艺术,使之成为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
1.情感性
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英语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对英语文化的热爱。学好英语有利于加强文化交流,学到西方先进的理念。当今社会,英语文化的全球性不可忽视,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可是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慢慢渗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爱上英语,并对英语文化感兴趣,体验学习英语文化的乐趣,从内心真正接受英语。
2.知识性
英语学习是知识逐渐积累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在特定时间内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这里就包含了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的训练。其中包含了词汇的积累、篇章的阅读、发音技巧、口语交际、书面表达、句型学习等等。游戏在其中的功能不要被夸大,我们还需要正确地认识。如一节课上缺少了应该必备的知识信息,那么任何教学方法和手段也都失去了它本应有的价值。如果只是一味地通过课堂游戏把气氛弄得非常活跃,那只能是一种哗众取宠的现象。丰富多彩的游戏是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具体的语境当中,其交际性、工具性、人文性也就逐渐得到了发挥。
3.人文性
人文价值在任何一门学科中都是被重视的,老师在其中应指导学生学会聆听、表达、协作、竞争、共享……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相同的,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外语,只是通过这一种学习媒介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英语教学上需要老师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对英语学习和教学的热情;另外还需要老师有对学生、对事业深深的责任感。
4.方法性
课堂游戏在英语教学中无论从教还是学的角度,都应该遵从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就知识而言,单词记忆、句法学习、发音规律和技巧、阅读技巧、交际对话……这些方面都需要在课堂设计中充分考虑。作为英语教师,必须有精湛的业务水平。因为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开展有价值的课堂游戏是需要我们思考的,例如,怎么确定主题,形式的选择,手段的应用,选择何种媒体,如何学会聆听,如何学会协作等等,凡是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堂游戏教学中都能遇到。
5.迁移性
任何学科都有互溶性,小学课堂游戏在英语学科的运用同样可以迁移到其他学科,同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技能也能融入英语教学中。这也需要教师跟上新思路、新方法,多借鉴成功的教学模式。
6.发展性
课堂游戏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开阔了眼界,明确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这种影响也潜移默化地向生活的其他方面延伸,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
7.整合性
课堂游戏在英语教学方法中学生的语言能力、逻辑能力、自我认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听说读写译等形式得以锻炼和提升。使学生在任何学科上的综合素质均得到培养。
4.课外活动的性质和特点 篇四
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关于租赁房屋的修缮责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房屋修缮责任人对房屋及其设备应当及时、认真地检查、修缮,保证房屋的使用安全
B:租用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修缮责任由出租人确定
C:房屋修缮责任人对形成租赁关系的房屋确实无力修缮的,可以与另一方当事人合修,责任人因此付出的修缮费用,可以折抵租金或由出租人分期偿还
D:出租住宅用房的自然损坏的,由出租人负责修复
E:权利型房地产投资信托
2、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工作中,“两管”是指监理活动中的A:规划管理和合同管理
B: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
C:审批管理和合同管理
D:设计管理和信息管理
E:权利型房地产投资信托
3、财务管理目标是实行财务目标管理的前提,它要能够起到组织动员的作用,要能够据以制订经济指标并进行分解,实现职工的自我控制,进行科学的绩效考评,这样,财务管理目标就必须具有。
A:可操作性
B:稳定性
C:层次性
D:综合性
E:客户资金代收代付风险
4、《合同法》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不包括。
A: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B: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C: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D:损害社会公民利益的
E:房地产经纪服务的外部社会环境不诚信
5、征收耕地的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年平均年产值的6至10倍。
A:1 B:2 C:3 D:4 E:权利型房地产投资信托
6、下列选项中,是指企业针对一个或几个目标市场的需求并结合企业所具有的资源优势,为目标客户群体提供满足其欲望和需求产品的过程。
A:目标产品
B:市场分析 C:产品定位
D:市场战略
E:工厂的生产设备
7、目前大多数银行都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规定了最高偿还比率,一般是。
A:50%
B:70%
C:80%
D:40%
E:客户资金代收代付风险
8、下列经纪人工作辅助系统中,不属于制作类的辅助工作是。
A:视频制作
B:业务提醒
C:全景图制作
D:网上门店制作器
E:客户资金代收代付风险
9、通过对市场和竞争对手的了解,能够及时的把握和竞争对手目前的状况,便于很好地开展房地产经纪活动,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A:市场环境
B:市场变化
C:市场方向
D:市场动态
E:客户资金代收代付风险
10、银行按揭风险属于房地产经纪业务主要风险中的。
A:承诺不当引起的风险
B:操作不规范引起的风险
C:产权纠纷引起的风险
D:对外合作的风险
E:工厂的生产设备
11、通过这种形式,让承租人对拟购买的房屋建立“安全缓冲地带”,以便有较充裕的时间和使用过程对商品房质量加以了解。
A:先租后售
B:预租代理
C:先售后租
D:指定代理
E:工厂的生产设备
12、规范一词含有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某种规格、标准、准则的意思,指人们在一定情况下应该遵守的各种规则,规范大体可分为技术性规范和两大类。
A:经济规范
B:政治规范
C:社会规范
D:管理规范
E:客户资金代收代付风险
13、房地产经纪执业行为规范,规定房地产经纪服务合同的保存期不少于年。
A:2 B:3 C:4 D:5 E:客户资金代收代付风险
14、房地产经纪人在与客户讨论合同条款时,对于一些较为敏感、关键性的条款,要在适当的时侯提出,过早提出会。
A:打击客户购买的积极性
B:使客户对房地产经纪人产生不信任感
C:导致客户做决定时犹豫不决
D:给客户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
E:工厂的生产设备
15、从2008年3月1日起,对个人出租住房征收营业税的税率是。
A:1.5%
B:3.0%
C:5.0%
D:5.5%
E:权利型房地产投资信托
16、李某于2011年5月10日将其2006年1月10日以52.5万元购买的一套的住宅以120万元出售,则李某应缴纳营业税万元。
A:
B:3.38 C:4.38 D:5.38 E:权利型房地产投资信托
17、房地产市场分析要以为基础,其分析数据和资料以房地产市场调查获得的原始数据和二手数据为依据。
A: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动
B:房地产市场调查
C:房地产市场资源供应
D:房地产市场的周期
E:工厂的生产设备
18、根据房地产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中的违法行为,主要表现方面不包括。
A:未取得资质等级证书、超越资质等级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
B:企业在商品住宅销售中不按照规定发放《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
C:伪造、涂改、转让《房屋拆迁资格证书》
D:企业开发建设的项目工程质量低劣,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
E:权利型房地产投资信托
19、二手房的产权情况千差万别,但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其中的产权情况最为复杂。
A:已购公有住房
B:二手商品房
C:二手自建房 D:二手经济适用住房
E:工厂的生产设备
20、下列关于核心商圈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该商圈的顾客占顾客总数量的5%~10%,顾客比较分散
B:在该商圈的顾客占顾客总数量的15%~20%,顾客相对较集中
C:在该商圈的顾客占顾客总数量的50%~60%,顾客的集中度高
D:在该商圈的顾客占顾客总数量的70%~80%,顾客的集中度高,消费额高
E:工厂的生产设备
21、在写字楼销售中,是最直接有效的推广手段。
A:网络推广
B:电台广告
C:直邮短信
D:楼体广告
E:工厂的生产设备
22、根据,委托合同可分为直接委托和转委托。
A:受托人的人数
B:受托的方式不同
C:受托人产生的不同
D:受托人的权限范围
E:房地产经纪服务的外部社会环境不诚信
23、无污染自然环境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约为ppm。
A:1 B:10 C:50 D:100 E:房地产经纪服务的外部社会环境不诚信
24、相比较于多家代理,租赁独家代理缩减了多家代理的,有效地维护了委托人的利益。
A:时间和精力
B:成本和时间
C:成本和收益
D:收益和时间
E:工厂的生产设备
25、封闭式问题的缺点是。
A:限制了客户的思路、情感和选择.不利于房地产经纪人获得大量信息
B:可能会耗用客户很多时间来回答问题,时间不充裕的客户会感到不耐烦
C:无法控制谈话进度和谈话方向
D:效率低
E:工厂的生产设备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存量房房源按产权状态可以分为.
A:已购公房
B:军产房 C:再次交易的商品房
D:酒店
E:农村宅基地上的住房
2、高开低走定价策略的缺点主要有.
A:不易聚集人气
B:对前期消费者不是很公平
C:利润较低
D:容易产生客户流失
E:对发展商的品牌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3、房地产经纪人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等。
A: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将房源或客户资料外泄
B:某些私人设立的按揭机构有名无实,无法担负审查、代理申请按揭的职责
C:私自抬高房源的售价,赚取其中的“差价”
D:利用房地产经纪公司的房源与客户资源,私下促成双方交易,为自己赚取服务佣金
E:收到较大金额的服务佣金或订金后,携款潜逃
4、侵权行为的财产损害包括损害。
A:积极和消极
B:一般和特殊
C:主观和客观
D:宏观和微观
E:客户资金代收代付风险
5、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凭借等多种销售工具,用自动化的处理过程代替手工操作,缩短了销售周期,使得销售活动流程更为科学化、合理化,从而提高销售活动的效益。
A:电话销售
B:移动销售
C:代理销售
D:电子商务
E:远程销售
6、下列建筑工程中,不需办理施工许可证的有。
A:投资额为15万元的工厂厕所
B:建筑面积为的学校洗浴房
C:投资额为20万元的医院自行车库
D:建筑面积为的小区物业管理用房
E:建筑面积为的博物馆库房
7、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收到拆迁申请和规定提交的文件后,应对申请内容进行审查,并对拆迁范围进行现场勘察。其审查内容主要有。
A:拆迁范围内的房屋产权是否明确或有争议
B:对被拆迁人的补偿安置是否符合政策规定,补偿安置方案是否可行,拆迁期限是否合理
C:建设项目是否在经济上、技术方面可行
D:拆迁范围内是否有受保护不允许拆除的建筑
E:申请人提供的文件是否齐全、有效
8、在进行对外承诺时,必须注意的是,所承诺的内容一定是有能力兑现的,为了切实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实行对外承诺标准化。它主要从等方面人手。
A:建立监察稽核体系
B:制定标准的对外承诺文本
C:风险的转移
D:展示标准化的文本
E:规范档案与印章的管理
9、房地产经纪活动中的平等原则,指在房地产经纪活动中所有当事人平等,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
A:社会地位
B:法律地位
C:经济地位
D:政治地位
E:客户资金代收代付风险
10、住房公积金免征所得税的情形有。
A:按规定比例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B:超过规定的比例缴存的住房公积金部分
C:提取存储的住房公积金
D:住房公积金存储利息
E:住房公积金购买国债的所得
11、房地产登记的目的和意义包括。
A: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B:加速房地产经济的发展
C:保护房地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D:保证交易安全,减少交易成本
E:为房地产管理奠定基础
12、下列属于担保贷款的房地产贷款有。
A:信用贷款
B:保证贷款
C:抵押贷款
D:质押贷款
E:短期贷款
13、建筑外立面色彩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A:地域因素
B:建筑周边环境
C:建筑功能
D:建筑占地面积
E:房地产经纪服务的外部社会环境不诚信
14、城镇体系规划分为。
A: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B: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C:市域(镇域)城镇体系规划
D: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E:乡域城镇体系规划
15、房地产经纪行业的公平性管理主要包括。
A:房地产经纪收费
B:房地产经纪业的诚信管理
C:房地产交易差价
D:房地产经纪纠纷管理
E:行业竞争与协作的管理
16、塑料壁纸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中含有未被聚合以及塑料的老化分解,可向室内释放各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其中不包括。
A:甲醛
B:氯乙烯
C:乙醛
D:苯
E:房地产经纪服务的外部社会环境不诚信
17、大多数人能感知的景观正向美学特征不包括。
A:有序而又不整齐划一
B:合适的空间尺度
C:清洁性
D:空间组分不协调
E:房地产经纪服务的外部社会环境不诚信
18、《房屋登记办法》规定的不予登记的情形包括。
A:房屋已被依法征收、没收,原权利人申请登记的B:违法建筑申请登记的
C:申请登记事项与房屋登记簿记载冲突的D:申请登记房屋具有独立利用价值的
E:申请人不能提供合法、有效的权利来源证明文件或者申请登记的房屋权利与权利来源证明文件不一致的
19、房地产经纪行业管理的发展方向包括。
A:健全房地产经纪科学理论体系
B:推广房地产经纪业务合同文本
C:完善、优化房地产经纪行业管理体制
D:加强房地产经纪行业管理的法制建设
E:建立科学的行业管理指导思想
20、居住区的技术经济指标是从量的方面衡量和评价居住区的重要依据。
A:规划质量和规划进度
B:规划质量和综合效益
C:规划进度和社会效益
D:规划进度和综合效益
E:房地产经纪服务的外部社会环境不诚信
21、存量房经纪业务基本流程中,商圈经营的工作内容包括。
A:政策分析
B:互通街巷的号码,巷内细部住宅种类的区分
C:路段行情、房价分析
D:巷口、大马路边转角商店名称标示
E:区域内房源及业主分析
22、为了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我国《建筑法》,国务院于2000年1月发布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包括。
A:土木工程
B:设备安装工程
C:管线工程
D:装修工程
E:线路管道
23、直观地讲,房地产经纪执业规范的作用,就是告诉从事房地产经纪活动的人员和机构。
A:应该做什么
B:不应该做什么
C:应该怎样做
D:不应该怎样做
E:为什么要这么做
24、在签订房地产经纪合同的前提下,当事人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有。
A:主观过错
B:行为违法
C:有损害事实
D:客观过错
E: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25、水污染物及其危害中,人体经常摄入遭受污染的水源,会产生慢性中毒,发生呕吐、腹泻、头痛头晕、精神不振等症状。
A:氰化物
B:硫
C:酚
D:放射性物质
5.课外活动的性质和特点 篇五
一、近年来我国消费活动的基本特点(一)消费增长的稳定性提高
图1 19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比价增长率变动情况
观察图1,以后,消费增长率的走势明显趋于稳定。消费增长率的波动幅度(最低和最高点的差异),1978~1991年为24.8个百分点;1992~为6.2个百分点;~20为2.04个百分点。呈现不断减小的态势。
(二)消费结构变化速度加快
1978~1991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年均降低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年均降低0.85个百分点;1992~1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年均降低1.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年均降低0.33个百分点;1997~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年均降低2.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年均降低1.83个百分点。消费支出中交通通讯的比重,1992~19城镇居民年均提高0.5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年均提高0.29个百分点;~2001年城镇居民年均提高0.7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年均提高0.75个百分点。居民用于买房和建房的支出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作为投资统计,因此住房支出的增长在消费结构中没有表现出来。随着住房货币化改革,近年来住房支出增长也是非常快的。房地产投资增长率以后从一位数提高到两位数,以后持续保持在20%以上。住、行开始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同时,医疗保健、文化教育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比重也提高较快。消费结构进入新的快速变化时期。
表1 1992~2001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年份食品衣着
年份 食品 衣着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 交通通讯 娱乐教育文化服务 居住 杂项商品与服务
1992 52.86 14.08 8.42 2.48 2.64 8.82 5.96 4.74
1993 50.13 14.24 8.76 2.7 3.82 9.19 6.63 4.52
1994 49.89 13.69 8.82 2.91 4.65 8.79 6.77 4.47
1995 49.92 13.55 8.39 3.11 4.83 8.84 7.07 4.28
48.60 13.47 7.61 3.66 5.08 9.57 7.68 4.35
1997 46.41 12.45 7.57 4.29 5.56 10.71 8.57 4.44
1998 44.48 11.10 8.24 4.74 5.94 11.53 9.43 4.55
41.86 10.45 8.57 5.32 6.73 12.28 9.84 4.96
39.18 10.01 8.79 6.36 7.9 12.56 10.01 5.17
2001 37.9 10.05 8.27 6.47 8.61 13 10.32 5.35
表2: 1992-2001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年份 食品 衣着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 交通通讯 娱乐教育文化服务 居住 杂项商品与服务
1992 57.55 7.97 5.56 3.66 1.86 6.64 15.92 0.84
1993 58.06 7.19 5.8 3.53 2.26 7.59 13.88 1.7
1994 58.86 6.92 5.45 3.15
; 2.36 7.39 14 1.87
1995 58.62 6.85 5.23 3.24 2.58 7.81 13.91 1.76
1996 56.33 7.24 5.36 3.71 2.99 8.43 13.93 2.02
1997 55.05 6.77 5.28 3.86 3.33 9.16 14.42 2.12
1998 53.42 6.2 5.15 4.28 3.82 10.02 15.07 2.04
1999 52.56 5.83 5.22 4.44 4.36 10.67 14.75 2.17
2000 49.12 5.75 4.52 5.24 5.58 11.18 15.47 3.14
2001 47.71 5.67 4.42 5.55 6.32 11.06 15.97 3.3
注: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编制。
(三)最终消费率提高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1990~1997年,最终消费率从62%降低到58.2%。1998~2001年这一态势出现了转变,最终消费率从58.7%提高到59.8%(之间虽有波动,但总体呈提高态势)。这意味着GDP使用中消费的比重提高,投资的比重降低,经济增长对消费的依赖度提高了(消费在GDP中比重变化的情况,参见表5和图5)。
二、消费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我国消费增长的两个阶段和影响因素的变化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从消费和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理论出发,消费与储蓄倾向、财富效应也有密切联系。此外,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消费增长与价格波动也有一定关系。根据这一分析框架,对1978~2001年的消费和与之相关的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以下回归方程:
方程1:1978~2001年现价最终消费额
ZZXF= 5.5800×CZSR+2.2102×NCSR+2.6928×RJCX+42.9819
(13.6999) (2.4260) (11.0002) (0.2390)
AdjustedR-squared:0.9997 F-statistic:23887.33 Durbin-Watsonstat:2.2963
方程1中,ZZXF代表GDP中的最终消费额,CZSR代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NCSR代表农民人均纯收入,RJCX代表城乡人均储蓄额。均为当年价总量指标。括号中是对应的T检验值。方程通过了计量统计检验。
方程1给出的关系表明,消费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储蓄额增长有显著相关关系,后两项指标对消费增长的解释程度很高。这表明我国消费增长是收入和财富的函数。由于消费与收入和储蓄的关系中,已经包含了储蓄倾向的内容,因此方程包括了影响消费活动的主要因素。从计量分析的结果看,收入和储蓄是影响我国消费活动的两个基本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价格因素没有进入方程之中(T检验值通不过)。而从我国经济运行的过程看,价格对消费是存在影响的。为了证明这一点,分阶段对消费和相关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价格对消费活动是有影响的,而且在不同阶段影响是不同的。这一情况给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即我国消费增长存在两个不同的阶段,而且影响消费增长的因素也有变化,这是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独自特征。
方程2:1985~1995年不变价最终消费额
BZZXF= 2.8742×BCZSR+7.4704×BRJCX+28.0316×CPI+2165.2481
(2.4102) (4.1929) (3.0382) (3.6592)
AdjustedR-squared:0.9990 F-statistic:4658.044Durbin-Watsonstat:2.0877
方程2中,BZZXF代表不变价最终消费额,BCZSR代表不变价城镇居民人均收入,BRJCX代表不变价城乡人均储蓄额,CPI代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于方程将价格作为解释变量之一,所以使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最终消费额和居民收入、储蓄等指标中的价格因素进行了剔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1985年开始编制,受其限制,回归只能从1985年开始,样本数受到一定影响。方程通过了计量统计检验。与方程1比较,方程2中价格成为消费的解释变量,T检验值达到了标准。表明这一时段上价格波动对消费活动有明显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方程2表现了价格与消费同向变动的关系,即从总的态势看,价格走高,消费活动趋于活跃。深一层分析,是这一时段供求关系特点所决定的。1985~1995年,我国生产与消费关系中,总的看是供不应求的状态。生产和供给是主导方面,其增长状况决定消费的增长状况。在此格局下,价格水平总体是较快提高的态势,并由此刺激生产和供给增长,使供不应求转为供求平衡状态。生产和供给的较快增长则同时支持了消费增长。因此,总体看价格和消费呈同向变化。价格与消费活动的这一关系,反映了短缺经济条件下生产和供给对消费的特殊影响。生产和供给,是考察这一时段消费活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方程3:1992~2001年不变价最终消费额
BZZXF= 8.7573×BCZSR-90.6690×CPI-1145.23
19
(62.3993) (-3.2578) (-1.4286)
AdjustedR-squared:0.9990 F-statistic:4658.044Durbin-Watsonstat:2.0877
为了保持必要的样本个数,方程3与方程2在时段上有部分重叠(1992~1995),但方程之间的区别十分明显,方程3反映了新时段消费的特点。与方程2比较,方程3中价格对消费活动仍然存在明显影响,但方向从同向变为反向。深一层分析,仍然与供求总量关系有密切联系。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的供求总量关系发生了重大改变,从供不应求转为供求平衡和部分的供大于求。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中,消费成为主导方面。消费的内容和水平决定着生产和供给的增长。在供大于求的格局下,价格水平总的趋势是走低的。短期的价格走低,会给生产者减少生产和投资的信号;而长时间的价格走低,则会形成普遍的竞争压力,促使企业改善生产和供给,提高竞争能力。我国经济总量关系格局的改变是长期和根本性的,形成的竞争环境迫使企业不断提高竞争能力,转变发展模式。这一过程会不断改善生产和供给的状况,一方面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通过收入增长,供给改善、价格水平降低为消费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使得消费的内容和水平不断丰富和提高。这样就形成了价格与消费相反的走势。
方程2和方程3表现了价格与消费在不同时期的关系,这也是对整个时期进行回归分析时价格因素不明显的基本原因。这一情况表明,分析我国消费活动除了要依据经济学关于消费的一般理论以外,还要考虑我国经济转轨的特殊环境,注意考察生产与消费关系在不同时期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经济总量关系格局的变化,我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发生了重大改变。从生产和供给水平决定消费,转变为由消费水平决定生产和供给。这一变化非常深刻,包含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从消费者接受一切,转变为消费者选择一切。为此,生产必须在竞争和创新中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消费发展,为自身发展创造条件。认识近年来我国消费的特点,必须以此为基本背景。
(二)近年来我国消费特点的成因分析
由消费与各相关因素的分析,可以讨论近年来我国消费特点的成因。这也是探讨当前消费活动机理的一个重要角度。
1.供给约束解除是消费增长稳定性增强的基本原因
消费增长稳定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是供给约束解除,生产与消费关系发生了改变。在生产和消费一般关系的范畴内,特定的经济环境决定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具体特点。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放权让利的过程,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从国家、企业、居民三者的收入分配比例看,1978年为31.6∶17.9∶50.5,1994年为10.9∶19.5∶69.6①。居民收入的比重提高了19.1个百分点。根据比例的这一变化计算,1978~1994年居民收入(可比价)年均增长12.07%,比同期GDP年均增长率(9.85%)高2.22个百分点。在收入支持下,长期低消费蓄积的消费需求能量快速释放出来。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是以生产资料生产为主的重型生产结构,满足消费需求的供给能力不足。这就形成了消费品供不应求的总量格局,使生产和供给成为决定消费变化的主导方面。在这一格局下,生产和供给的规模一方面扩张很快,另一方面波动幅度也比较大。1978~1995年期间,GDP增长率的落差最大达到10个百分点以上(参见图2),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受外汇支付能力的限制,进口增长波动幅度也比较大(参见图2)。在生产和供给主导下,消费的波动幅度必然也较大。
图2 1978~1995年GDP增长率的轨迹
图3 1979~1995年进口增长率的轨迹
当生产与供给能够充分满足消费需求时,如前面指出的,消费成为决定生产和供给的主导方面。此时,决定消费变化的主要是收入、预期和财富效应。1998~2001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稳定性提高了。与1992~1997年比较,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波动幅度为3.5个百分点,降低了2.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波动幅度为2.2个百分点,降低了2.2个百分点(参见表3和图4)。居民储蓄存款则持续增长(参见表4和图5)。与此同时,随着住房制度、医疗制度、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推进,这些方面对居民支出预期的不利影响逐步减弱;而收入持续稳定的增长则改善了居民收入方面的预期。居民预期逐步趋于正常。在这些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消费增长的稳定性必然提高。
表3 1992~2001年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表3: 1992-2001年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 9.65 9.53 8.51 4.88 3.89 3.42 5.77 9.31 6.41 8.5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 5.92 3.18 5.04 5.3 8.99 4.59 4.3 3.79 2.11 4.2
图4 1992~2001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轨迹
表4 1992~2001年的城乡人均储蓄存款额
图5 城乡人均储蓄存款(可比价,元)
2.居民收入和家庭财富持续增长,基本消费需求得到满足,使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加快
消费结构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变化的。这也是工业化过程中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是消费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但由于原来的消费水平比较低,改革开放以后很长时间内,消费的扩大主要集中在基本消费①领域,而且还受到生产和供给能力的约束。这就使消费结构变化的速度相对较慢,受供给情况的限制,还出现了一些反复的波动,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都出现过下降以后重新提高的情况。在收入持续增长、生产和供给能力持续扩大的基础上,城镇居民在90年代中期,农村居民在90年代末期基本消费需求总体上得到满足。城镇居民粮食、猪牛羊肉的消费量减少,家禽和水产品的消费量增加,特别是在外就餐的支出增长很快;消费支出中衣着的比重则不断降低
。农村居民粮食消费量下降,肉、禽、蛋和水产品的消费量增加,衣着的支出比重不断降低。在这一基础上,一方面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储蓄水平不断提高(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目前城镇居民户均财产达到22.5万元,其中金融资产达7.98万元);另一方面消费环境不断改善(包括住房制度改革、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开展消费信贷、延长假日等),供给水平不断提高(企业针对市场需求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与国际市场接轨程度提高,价格水平较低等);这就将居民推入了改善住、行、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生活,具有更高价位的商品和服务消费领域。这一变化必然导致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加快。应该注意到,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总量的扩大是相互影响的,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加快,也推动了消费的较高水平增长。
3.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是最终消费率提高的主要原因
供给约束的解除,标志着生产和消费关系的重大改变,即从生产和供给约束消费,转变为消费约束生产和供给。这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从粗放转为集约,从数量型转为质量效益型。在前一个时期,供给对消费形成了强制性约束,相应提高了储蓄和积累的比重。供不应求引起价格水平不断提高,加之高储蓄和高积累,支持了投资和经济的高增长。这些在GDP使用中就表现为投资率提高,最终消费率降低。在消费约束生产和供给的情况下,一方面消费品和服务供应充裕,质量不断改善提高,价格低廉,必然促进消费更快增长;另一方面,价格走低,市场竞争激烈,对生产投资活动会形成一定的抑制,资金剩余和利率下降,对储蓄和积累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GDP使用中就表现为最终消费率提高,投资率降低。
生产和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环节,形成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是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在消费约束的情况下,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从市场终端拉动投资和经济增长,对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无疑非常重要。但最终消费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必须符合特定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主要由市场机制调节决定。各国工业化的经验表明,工业化过程中,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生产结构变得更加“迂回”了。在总需求中,中间需求的比重提高;在中间需求中,对初级产品的需求比重下降,制成品需求比重提高。因此投资率是决定一国工业化速度的决定性因素①。目前我国社会资金和资源存在一定剩余,劳动力供给充裕,市场空间广阔,因
此,在积极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加快解决阻碍企业自主投资增长的`体制问题,提高消费对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实现社会资金和资源的充分利用,形成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要求的积累和消费比例。
表5 1978~2001年消费在GDP中比重变化情况
年份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GDP中居民消费比率% 48.6 49.0 50.7 53.3 53.1 52.8 51.3 50.1 49.8 50.6 51.4 51.2
消费品零售总额/GDP % 43.0 44.6 47.4 48.3 48.5 48.0 47.1 48.0 48.5 48.7 49.8 47.9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GDP中居民消费比率% 51.2 49.9 48.7 44.6 45.2 46.9 48.1 48.4 48.6 48.9 49.3 47.6
消费品零售总额/GDP % 44.7 43.6 41.3 36.0 34.8 35.3 36.5 36.7 37.2 37.9
38.2 39.2
图6 1978~2001年消费在GDP中比重的变化
总结以上分析,近年来我国消费活动特点变化主要是由于生产和消费关系的改变,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轨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生产和供给约束解除,在收入持续增长和家庭财产规模扩大的基础上,我国消费活动进入加快升级过程,并推动消费总量持续较高增长。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要继续改善消费的诸相关条件,积极鼓励消费;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解决抑制投资增长和效益质量提高的体制问题,改善消费对生产投资的带动作用。
三、经济政策对近年消费活动的影响度分析
前面分析表明,现阶段影响我国消费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收入、财富效应(储蓄额、股票市值的变化)、居民预期(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预期)。此外供给方面的因素,包括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消费环境、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等对消费活动也有影响,但与生产和供给约束时期比较,已经不能同日而语。分析扩大内需政策对消费活动的影响,主要应从分析政策对这些因素的影响入手。
(一)积极财政政策促进了居民收入增长,消费信贷提高了居民的购买力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有很密切联系,特别是1992年以后,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都低于经济增长的水平。但19以后,居民收入增长开始高于经济增长的水平,走势也与经济增长不同(见图7)。分析原因,主要是支持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长的政策发挥了作用。
图7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曲线比较
开始,加大了财政支持居民收入增长的力度。当年7月1日起,确定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水平、失业保险金水平、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提高30%;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一次性补发196月底前拖欠的企业离退休人员统筹项目内的养老金;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标准。206月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企业收入分配实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科技人员工资激励机制、职工持股分配工资和集体协商制等6种办法,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内部的分配机制。2001年,再次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的工资,增加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此外,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管理,清理整顿涉及农民、企业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管理,全面整顿住房建设收费。清理整顿农村电价、农民建房收费、农村中小学收费、结婚登记和计划生育管理收费;取消对一批外来务工人员的收费项目,包括暂住费、暂住(流动)人口管理费、计划生育管理费、城市增容费、劳动力调节费、外地务工经商人员管理服务费、外地建筑企业管理费等多种收费项目。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的调整,也带动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工资水平的相应提高,对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城市三条保障线(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失业保险金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费)水平,清理各种收费项目,对城市低收入居民、农民的收入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居民
收入增长与政策支持的联系,使用月度经济指标分别对1994~1998年和1999~两个时段的居民收入增长与财政支出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比较两个方程,可以发现1999年以后财政支出增长对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增强了。
方程4:1994~1998年居民收入增长(月度数据回归)
LOG(LGZXZC)=0.7019×LOG(LCZZC)+3.2064
(18.102) (10.4440)
AdjustedR-squared:0.8284 F-statistic:324.3676Durbin-Watsonstat:1.9696
方程5:1999~20居民收入增长(月度数据回归)
LOG(LGZXZC)=0.7278×LOG(LCZZC)+2.9191+〔AR(1)=0.6498〕
(49.6124) (22.6054)
AdjustedR-squared:0.9849 F-statistic:1375.157Durbin-Watsonstat:2.1440
上面方程中,LGZXZC代表银行工资性现金支出,在月度指标中近似代表居民收入(基本是城镇居民收入);LCZZC代表财政支出,其中包括了增加居民收入的有关支出。两个方程都通过了必要的统计检验。从方程的回归系数比较看,1999~年期间财政政策对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增强了。
与收入政策具有相似效果的措施还有消费信贷。1999年2月,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允许所有商业银行开办所有消费信贷业务。当年末,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已达1100亿元。经过试点,助学贷款已扩大到所有商业银行。到2001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已达到5598亿元;汽车消费信贷余额达到436亿元;助学贷款余额达到32亿元。消费信贷占各项贷款的比重由1997年的不足0.3%提高到6%。消费信贷的发展,对于住房和汽车消费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
(二)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逐步改善对居民消费预期产生了积极影响
图1的曲线表明,199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比价增长率从上年的13.24%陡然降低到9.32%。虽然有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下降的影响,但也有预期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城市困难企业增加较快,企业倒闭和职工下岗分流力度加大。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转入低谷,由于农产品供求关系的改变,务农收入增长缓慢。这些情况对居民的收入预期必然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城市福利经济的模式加快转变,居民对未来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支出前景存在种种担忧,这些对居民的支出预期也必然产生负面影响。预期因素是此时消费增幅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此对照,1998年以后着力推进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住房制度改革等则对居民预期产生了不断增强的正面影响,是消费增幅逐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1998年5月14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从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两个确保)发放起步,开始加快建设社会保障体系。1998~2002年6月份,全国国有企业累计下岗职工2600多万人,90%以上进入了再就业服务中心,能够按时领取生活费,并由中心代缴社会保险费。同一时期,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离退休人员年均增加150万人,总数达到了3100多万人(2002年6月末),共发放基本养老金8296亿元,补发历史欠帐215亿元。1998~2001年,中央财政对老工业基地和中西部地区的两个确保资金给予了1286亿元的专项补助。在这一基础上,失业保险加快建立,覆盖范围目前已经扩大到城镇所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职工。2001年底,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到1.03亿,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由1998年底的58万人增加到312万人。1999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城
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开始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2002年,全国所有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全部建立了这一制度,享受低保的人数达到1930万。与此同时,加快建设养老保险制度。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范社会保险费征缴制度和程序;将铁道、电力、邮电、石油等11个行业的养老保险统筹移交地方,实行属地化管理,理顺了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增强了省级统筹的功能;积极推进社会化管理,实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由社会服务机构发放,到2002年6月末,社会化发放率已经达到99.2%。建立基本养老金调节机制,1998~2001年,企业离退休人员的月均养老金水平从413元提高到579元。1998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到2002年6月末,覆盖人数已经达到7920万。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2000年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国务院根据这一目标制定了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并选择辽宁省进行试点,目前已经取得重要进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一方面直接增加了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另一方面也改善了居民的预期,对支持消费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住房制度改革在1998年以后加快了步伐,目前大多数城镇居民都购买了住房,福利分房制度已基本结束。住房货币化进程一方面加快改善了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带动了房地产业、建材产业、以及与居住环境相关的各类消费行业加快发展;另一方面也稳定了居民的支出预期,促进了居民即期消费的活跃。
总体看,社会保障制度和住房制度的改革,对改革居民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消费增幅提高的重要支持因素。
(三)改善消费环境的政策促进了消费增长,分流储蓄的政策对消费增长作用不大
改善消费环境和供给水平的政策,例如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加强消费品,特别是食品等直接影响人身安全产品的市场进入管理,规范旅游行业的秩序,改善服务质量,调整消费的有关政策等,对消费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分流储蓄的政策,其效果则需要讨论。前面指出,从理论和实证分析看,储蓄和财富水平对消费增长是正向影响。因此,鼓励居民减少储蓄、增加即期消费的政策,从一个较长时间看,对消费增长不具积极影响。
综合看,增加中低收入居民收入的政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及住房制度改革、改善消费环境的政策等对促进消费发挥了显著作用。是近年来居民消费活动趋于活跃的重要原因。
将影响消费的政策编成政策变量,并使用月度宏观经济指标,建立了不同时段的关于消费的回归方程。
方程6:1994~1998年的消费品零售总额
LOG(LXFPLS)=0.8843×LOG(LGZXZC)+2.1232×LOG(JMCKSUM(-1))
-
(12.9142) (2.8071)
0.03289×XXFPLS(-3)-18.7565-0.0436×T
(-0.2735) (-2.5583) (-2.7017)
AdjustedR-squared:0.7584 F-statistic:46.5322Durbin-Watsonstat:1.9193
方程7:1999~2002年的消费品零售总额
LOG(LXFPLS)=1.1239×LOG(LGZXZC)+0.9996×LOG(JMCKSUM(-1))
(74.9980) (2.6517)
+0.01702×XXFPLS(-3)-11.2766-0.0056×T
(1.6529) (-2.8702) (-1.7508)
AdjustedR-squared:0.9933 F-statistic:1450.496Durbin-Watsonstat:2.0567
上面方程中,LXFPLS代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LG?ZXZC代表银行的工资性现金支出,JMCKSUM代表储蓄存款余额,XXFPLS代表消费政策变量。比较方程6和方程7,可以发现,消费政策变量在1994~1998年不能够对消费增长进行解释,T检验值很低,通不过计量检验。1999~2002年则能够对消费增长进行解释,T检验值明显提高,通过了计量检验。从方程7给出的数量关系计算,1999~2002年期间,政策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的直接影响为0.24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政策对收入、储蓄等
变量的影响,则政策对消费增长率的影响度将更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比价增长率从1997年的9.32%到2001年的10.97%,提高了1.65个百分点,其中政策支持的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未来消费活动的发展趋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当前决定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是收入、预期、储蓄水平、政策等因素。从当前情况看,2002年城镇居民收入增幅提高较大,农民收入增幅大体保持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增幅总体看提高了。储蓄水平也提高较快。由于宏观经济稳步向好,居民预期将继续改善。支持消费的各项政策力度继续增强。特别是目前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加快,新的消费热点开始启动。综合这些情况,预计未来我国居民的消费活动将进一步活跃,消费增长率将稳步提高。针对这一形势,政策应该注重以下方面:
―――继续保持对中低收入居民的支持力度。随着经济增长和财税增长,大体同步地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和城镇三条保障线的水平。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巩固两个确保,加强三条保障线的衔接,按照产业升级的规律,认真作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认真总结城镇社会保障试点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制度。积极推进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加快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疏通城乡间劳动力的流动渠道,继续清理限制农民外出打工的法规和条例,规范城市相应的管理和服务。加大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格市场进入的管理,完善各项政策法规,继续清理不利于消费的政策规定,改善消费环境。
6.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质和特点 篇六
1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质
著名美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精辟地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 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德式的严谨科学, 从这个方面看, 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 创造过程中的数学, 看起来却像一门试验性的归纳科学”。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 “两个侧面”不可偏废, 而显然我们说的数学活动课属于后者。传统的课堂教育严谨有余, 开放不足, 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恰当地进行“数学活动课”教学, 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意识, 培养科学研究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学活动课”是一门课, 区别于“课外活动”, 也不是非要在“户外”进行的课, “数学活动课”应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数学体验、数学实验、数学游戏、社会实践调查等各种形式, 即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 沿着数学发生、发现和发展的活动轨迹, 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 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 以特殊情况到一般形式, 逐步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 去学习数学, 并把得到的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 体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使学生通晓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与应用过程, 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模式。
传统教育形成了让学生在机械地模仿和记忆中继承的“定势”, 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和实践, 这有悖于我们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极不适应新的教育需要, 从这个角度来看, 我认为“数学活动课”的开发是本次课改的亮点之一。顾名思义, “数学活动课”重在“活动”, 这是“数学活动课”的“根”和“魂”。这个“活动”是“肢体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和谐统一, 抓住“活动”这个“根”, 依附“活动”这个“魂”, 对于达成“数学活动课”的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特点
作为一种新的课型, 我认为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中应该体现“五性”。下面通过一些成功案例, 并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
2.1 实践操作性
教师尽可能向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亲自参与“活动”, 在体验和动手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知。如, 经过调查, 我班学生中存在大量浪费水的现象, 但多次说教效果不好, 为此, 我自己设计并执教了一堂《13亿滴水》的数学活动课, 在这堂课中, 学生准备了滴管、量杯、托盘天平、计算器等测量和计算工具, 学生在亲自操作测量后, 运用估算、口算、笔算和计算器计算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这样对一滴水的微不足道和对13亿滴水在生活中的参照感知都形象化了, 通过比较, 学生珍惜水资源, 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自然形成。
2.2 生活性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 与生活密不可分。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对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所以, 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寻找、选取和提炼数学问题, 作为学生“活动”的载体。上海唐连青老师《最佳方案》一课以“星期天, 家中来了客人, 你们要给客人烧水、沏茶。洗水壶要用3分钟。洗茶杯要用1分钟, 拿茶叶用2分钟, 烧开水用15分钟, 泡茶2分钟, 请你想一下, 如何安排使客人在最短时间内喝到茶?”这一个问题切入, 然后又设计电话通知数学小组10个同学参加比赛, 怎样打比较节约时间, 让学生自行设计方案为活动展开。烧水泡茶和打电话都是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这里面都隐藏着数学问题, 通过这些活动, 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 同时又渗透数学中的统筹规划的思想, 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要合理安排时间, 采用“最佳方案”。
2.3 趣味性
心理学认为, 儿童对有趣、新颖的事物感兴趣, 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趣的事物能帮助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中。我在设计“有趣的分数”一课时, 从“趣”字入手, 整堂课冠以“幸运52”模式, 将全班同学分成对抗的两个组, 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 配以精美的图案、色彩和动画。以“天线宝宝”、“奥特曼”、“蜡笔小新”、“机器猫”等学生喜欢的动物, 以“钓鱼城”、“八角亭”等当地名胜和“准能赢”、“不服输”等激励性语言为题面, 学生选择后即可进行探索学习。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完成一个活动后, 总是盼望着参加下一个活动, 不断的新鲜刺激让学生对我们的课堂“流连忘返”。
2.4 开放性
数学活动课是开放的, 这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是相似的。它不排斥其他学科的参与, 时间上可以延展, 空间也不拘于教室, 形式上也是灵活多样的。一位低年级老师在教学了“3的认识”一课后, 设计了一堂活动课, 我觉得非常有启发价值。教材中是安排的用3根小棒摆三角形的操作。这位教师并不拘泥于此, 大胆提出了“拿出3根小棒, 摆一摆、拼一拼, 看谁的小棒最神奇, 摆出的图形最可爱。”这一操作活动要求。结果, 短短十来分钟, 竟有四十多种作品呈现出来。像汉文字类:大、上、下、土、干、才、工、三川、个等;数字类:2、4;其他:飞机、风筝、门、桌子、伞等等。在这里, 答案是开放的, 是遵循了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 不同答案的交流, 又促进了学生的“再思考”、“再发现”, 可以说是“人人受益”。如果我们具备这样的理念, 在活动课教学中就能真正做到“不给学生知识的包袱, 要给学生能力的钥匙”。
2.5 教育性
小学数学不仅仅是一个学科, 它同时是整个教育中的一环, 所以它不但具有传授基础数学知识的功能, 还承载了育人的功能。活动课的内容也应有鲜明的教育导向, 即通过数学活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或良好行为习惯等的教育。同样以《13亿滴水》一课为例, 此课是基于对学生不节约用水这一调查而设计的, 开课时, 我便播放电影《美丽的大脚》中学生上课时听到雷鸣, 便争先恐后跑出来用各种器具接水, 但没有一滴水掉下来的片段, 在强烈的视觉震撼中, 让学生感到水的珍贵, 然后在一系列的测量、计算等操作活动后, 把一滴水和13亿滴水进行对比, 从而真切地明白节约用水的道理。课后, 大家都自觉地保存好课堂上的用水, 准备再次利用为清洁用水。对这个案例的反思后, 我觉得它比空洞的说教有效得多, 也很好地体现了数学的育人功能。
7.探究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和知识性质 篇七
关键词:教育学 学科性质 知识性质
目前,学者对教育学性质存在不同的理解,有些人将学科的性质与学科的属性混为一谈。然而,这两者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因为教育学是独立的、特殊的知识体系,要对其有整体性研究和理解,就应掌握教育学学科性质和知识性质。
一、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1.教育学学科归属探究
教育具有多维属性,一般分为社会活动属性与个体活动属性,因为教育是社会发展中的活动和现象。它作为教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能多维度分析符合社会发展的科学要求,并实现社会科学属性。教育也是一种育人活动,与个人精神、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存在较大关系。所以说,教育学在科学范围内,属于人文学科。
教育的基本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能力,在教育范畴内研究人,就是阐述育人问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育人是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个体认识在教育中会形成一种社会现象。教育属性的多维度导致教育学学科属性更具复杂性与多样化。因此,在研究教育过程中,要以系统、严格的实验论证教育问题,促使教育学具有明显的人文特征和社会科学特征。
教育学的学科属性问题是学科分类中“最邻近的归属”,如果要明确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就要在合适的归属领域,分析教育学与属性、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并努力研究教育学学科性质的逻辑关系。
2.教育学学科种差探究
研究教育学理论与实践时,有些教师对教育学概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特别是教育学单复数形式等相关问题。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要明确教育学科种差,并分别在两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教育学在宏观层次上包括人类教育现象,其中的学科主要是哲学、社会学等。因此,根据教育学的人文特征,我们可以将人类教育现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阐述教育规律,了解社会科学中其他学科的种差。
教育学科是一种单一学科,具有中观层次,所以在研究它时,我们可以将人类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等作为主体。另外,教育学科还具有宏观层次的属性。教育体系中各个学科的快速发展,从而使人们更愿意研究教育体系中存在的性质和规律。因此,单一的学科教育学与各个体系间具有一定的本质关系。
二、教育学的知识性质
1.教育学知识范畴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致力于不断追寻知识,并对知识形成认识。在此期间,教育就是一个求知过程,而且教育学知识与知识体系存在一定的从属关系,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地位。在理解、判断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时,人们会不断总结出客观性知识。在推广这些客观知识产生的规律时,人们不仅会考虑教育价值的规范性,还会将教育付诸实践。但是,价值规范性应用到教育实践中也存在相应的问题,特别是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理论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
教育是一个具有多分支的群体知识体系,无论是普通的教育学体系,还是教育学的分支,都能为现代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问题,并促进其积极作用的形成。
2.教育学知识性质
教育学是一个整合性的知识体系,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以及不同领域中都会呈现不同的形态。如研究领域的整合性,教育学是由多个学科组成,并将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研究视角,分析教学现象、教育问题,形成种类多样、新兴的教育学科。如研究方法的趋利性,在研究教育学时,人们不只是研究教育理论,还探讨了历史、社会及技术等领域。在这种研究形式下,人们利用各种科学方法认识教育现象,不仅解决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为教育学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教育学是人们根据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主观提出的,在教育学共同体的形成中,总结和分析了教育实践,从而形成适合的教育学知识体系。
三、总结
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中存在的知识体系具有特殊性,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教育学体现的是生命能动性以及思想创造性,所以掌握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和知识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8.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篇八
铝是活泼金属,在干燥空气中铝的表面立即形成厚约50埃(1埃=0.1纳米)的致密氧化膜,使铝不会进一步氧化并能耐水;但铝的粉末与空气混合则极易燃烧;熔融的铝能与水猛烈相应的金属;
铝是两性的,极易溶于强碱,也能溶于稀酸。
与酸反应
2Al +6HCl ==== 2AlCl3+ 3H2↑
2Al + 3H2SO4(稀)==== Al2(SO4)3+ 3H2↑
Al+6HNO3(浓)=Δ=Al(NO3)3+ 3NO2↑+3H2O
Al + 4HNO3(稀)==== Al(NO3)3+ NO↑+ 2H2O
8Al + 30HNO3(较稀)====8Al(NO3)3+ 3N2O↑+ 15H2O
8Al+30HNO3(稀)=8Al(NO3)3+3NH4NO3+9H2O
6CH3COOH+2Al=2(CH3COO)3Al+3H?↑
与碱反应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也有文献写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与非金属反应
4Al+3O2====2Al2O3(点燃)
2Al+3Cl2====2AlCl3 (点燃)
2Al+3S====Al2S3 (加热)
铝热反应
2Al + Fe2O3==点燃== Al2O3+2Fe(铝热反应)
8Al + 3Fe3O4==高温== 4Al2O3+9Fe
与水反应
根据铝的还原性可推断铝可以与水反应,但实验发现,铝与沸水几乎没有反应现象,不过铝在加热条件下就可以与水蒸汽发生明显反应,但反应一开始就与水中的氧气生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返回目录>>>
铝的物理性质
铝为银白色轻金属。有延展性。商品常制成柱状、棒状、片状、箔状、粉状、带状和丝状。在潮湿空气中能形成一层防止金属腐蚀的氧化膜。
用酸处理过的铝粉在空气中加热能猛烈燃烧,并发出眩目的白色火焰。易溶于稀硫酸、稀硝酸、盐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溶液,不溶于水,但可以和热水缓慢地反应生成氢氧化铝 ,相对密度2.70,弹性模量70Gpa,泊松比0.33。熔点660℃。沸点2327℃。以其轻、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高反射性和耐氧化而被广泛使用。做日用皿器的铝通常叫“钢精”或“钢种”。
Al 在(室温)25℃的热膨胀系数0.0000236mm/℃ 或23.6ppm_k-1。
返回目录>>>
铝的主要用途
物质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因为铝有多种优良性能,所以铝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
铝及铝合金是当前用途十分广泛的、最经济适用的材料之一。世界铝产量从1956年开始超过铜产量一直居有色金属之首。当前铝的产量和用量(按吨计算)仅次于钢材,成为人类应用的第二大金属;而且铝的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计算,铝的矿藏储存量约占地壳构成物质的8%以上。
铝的重量轻和耐腐蚀,是其性能的两大突出特点。
铝的密度很小,仅为2.7 g/cm3,虽然它比较软,但可制成各种铝合金,如硬铝、超硬铝、防锈铝、铸铝等。这些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火车、船舶等制造工业。此外,宇宙火箭、航天飞机、人造卫星也使用大量的铝及其铝合金。例如,一架超音速飞机约由70%的铝及其铝合金构成。船舶建造中也大量使用铝,一艘大型客船的用铝量常达几千吨。
铝的导电性仅次于银、铜和金,虽然它的导电率只有铜的2/3,但密度只有铜的1/3,所以输送同量的电,铝线的质量只有铜线的一半。铝表面的氧化膜不仅有耐腐蚀的能力,而且有一定的绝缘性,所以铝在电器制造工业、电线电缆工业和无线电工业中有广泛的用途。
铝是热的良导体,它的导热能力比铁大3倍,工业上可用铝制造各种热交换器、散热材料和炊具等。
铝有较好的延展性(它的延展性仅次于金和银),在100 ℃~150 ℃时可制成薄于0.01 mm的铝箔。这些铝箔广泛用于包装香烟、糖果等,还可制成铝丝、铝条,并能轧制各种铝制品。
铝的表面因有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不易受到腐蚀,常被用来制造化学反应器、医疗器械、冷冻装置、石油精炼装置、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等。
铝粉具有银白色光泽(一般金属在粉末状时的颜色多为黑色),常用来做涂料,俗称银粉、银漆,以保护铁制品不被腐蚀,而且美观。
铝在氧气中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光,常用于制造爆炸混合物,如铵铝炸药(由硝酸铵、木炭粉、铝粉、烟黑及其他可燃性有机物混合而成)、燃烧混合物(如用铝热剂做的炸弹和炮弹可用来攻击难以着火的目标或坦克、大炮等)和照明混合物(如含硝酸钡68%、铝粉28%、虫胶4%)。
铝热剂常用来熔炼难熔金属和焊接钢轨等。铝还用做炼钢过程中的脱氧剂。铝粉和石墨、二氧化钛(或其他高熔点金属的氧化物)按一定比率均匀混合后,涂在金属上,经高温煅烧而制成耐高温的金属陶瓷,它在火箭及导弹技术上有重要应用。
铝板对光的反射性能也很好,反射紫外线比银强,铝越纯,其反射能力越好,因此常用来制造高质量的反射镜,如太阳灶反射镜等。
铝具有吸音性能,音响效果也较好,所以广播室、现代化大型建筑室内的天花板等也采用铝。
耐低温,铝在温度低时,它的强度反而增加而无脆性,因此它是理想的用于低温装置材料,如冷藏库、冷冻库、南极雪上车辆的生产装置。
【课外活动的性质和特点】推荐阅读: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论文09-07
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的类型和组织10-31
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06-14
学校课外的活动方案08-04
《藤野先生》的课外阅读训练和答案11-20
孩子的课外学习活动随笔09-29
在课外活动中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的实践研究12-02
课外校外活动07-31
试论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特点08-08
英文简历课外活动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