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评价语(14篇)
1.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评价语 篇一
小学数学课堂的口头评价语
教学评语,就是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最常用的评价分式,具有馈激励功能、指向功能、教学功能理、清思路功能、唤起学生自我评价的功能。而口头评价因其直接、快捷等特点成为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另外,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又是鲜活的、相互的,是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仅就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作的形成性评价方面的一些做法作一个初浅的探讨。
一、课堂口头评价评价的误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倡导赏识教育,并将激励性口头评价运用于教学实践。诚然,大家都知道评价的重要性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总是有些把握不住,常常使课堂陷入评价的误区。
1、敷衍式评价
数学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而某些教师由于深受“师道尊严”传统思想的影响,放不下架子,口头评价平淡而缺乏真诚,这样的口头评价往往是单向的、干瘪的,无法引起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课堂常常显得索然无味、死气沉沉。
2、老好人式评价
有的教师认为激励性口头评价对学生促进很大,于是口头评价时干脆多表扬、不批评,立意虽好,在实际教学中不分问题难易,学生差别。一味“好”“好”到底,结果由于鼓励太多太滥,反而使口头评价贬值,失去去其激励作用。
3、脱节的口头评价
新课改下的课堂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但有些教师已习惯于过去“一言堂”式的教学,思维形成定势,往往抓不住孩子灵活多变的思维主线,这样的口头评价由于没有抓住评价时机,往往很不到位,常常错过一个精彩的知识衍生点,失去知识拓展的机会,最终不能实现口头评价应有的导向功能。
二、如何做好课堂口头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 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我们可以发现,课堂口头评价不仅应该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更应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和点金石。好的口头评价可以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让孩子重拾自信,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峰回路转,高潮迭起。但当前,一些课堂口头评价的效果却不容乐观,而数学又是一门对学生影响深远的课程,如何恰当使用课堂的评价语值得我们老师静心思考一下。
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真诚的评价语言
课堂中奖励学生最好的办法是真诚的评价语言。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亲切的握手,一个竖起的大拇指等等,都会让学生久久难以忘怀。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关注他们、鼓励他们,对他们恰当地使用情感激励,引导他们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使他们真正发挥着课堂主人的作用。
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班里的学困学试图举手发言,手刚举起却又放下。我毫不犹豫地点了他的名字,当他准确地说出答案后,我鼓励他:“你很棒!回答得非常准确,希望你能经常让大家听到这样精彩的发言。”我的鼓励满足了
他渴望被人赏识的愿望,后来,他的胆子越来越大,发言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彩。
2、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
激励性并不等于无原则。口头评价语言要求准确规范、有针对性。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要一味赞赏他们智能,如“你真聪明”等,长此以往,好同学很可能会产生一种自高自大的心理,从而看不起周围的同学。而对于成绩落后的同学会认为你言不由衷,是在讽刺他。我们要更多地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赞赏他们良好的学习方式、态度,如“你肯动脑筋”“你读书真仔细”“你的思路很巧妙”等,这样的评价能引导学生在受挫时归因于自己未尽全力,从而尝试以加倍的努力去战胜困难,这有利于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和用于接收挑战的进取心。
3、评价要言简意赅
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由于受自身素质所限,我在一年级的课堂里会经常让学生齐刷刷的说“嗨、嗨、嗨,你真棒”“啪、啪、啪,你真行”。有时候学生喊声、掌声不整齐的情况下,还要重来一次。刚开始效果还不错,可是一个月多下来,我发现有些学生甚至都懒得拿出手来夸别人,更不用说对别人的评价作用了。试想,这种近乎排练已久的喊声和掌声,其中究竟包含了多少真诚的情感?这种廉价的表扬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反,让学生在这样一次次的表扬声中逐渐产生审美疲劳。
4、要抓住适当时机
把握评价时机很重要。首先要学会倾听,听懂他话里的意思;其次要独具慧眼,关注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变化,用心留意并及时进行引导和鼓励,用富有情感的口头评价适时帮助其唤起探索知识的信心和勇气。例如,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我出了道题目:“把一条绳子平均分成9段,至少要剪几次?”有说6次,有的说5次。却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只要一次就行。”全班学生为之惊讶。我没有马上批评他没认真听。而是笑着对大家说“别急着下结论,仔细想想,可以动手画一画。”学生马上把注意力集中在动手操作上,从反复的动手操作中,发现确实只需要剪一次就能把绳子平均分成9段。
4、多等待一会儿,及时点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在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才适时给予点拨。例如:我在教学分数除法的时候时,进行判断题的练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大部分同学回答正确,但突然有学生站起来说错,所以课堂一下子热闹了起来。面对这些学生,我给他们留有思考的时空,争论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判断、去发现、去领悟。“此时无语胜有声”,在讨论中他们发现其实没有把0排除在外。通过这次讨论不但纠正了学生思维的偏差,而且为学生提供一次极好的思考、改正机会,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培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说:“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成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这无疑说明了教师在孩子讲话中应该慎重,特别是上课时孩子的行为、发言所说的语言。学生一般对老师的评价比较看重,高明的评价,会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能力,产生一种愉悦感,从而激起对某一事物的兴趣,为学生鼓起前进的风帆。
2.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评价语 篇二
一、当前语文课堂评价语的状况
回顾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情形, 仍然有很多种值得怀念的记忆, 在课堂上获得老师的评价语也特别多, 当然这些评价不是只有赞赏, 还有一些特别打击自信的话。这也是现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师给出的评价不切合实际, 甚至还有不指出学生错误, 只是一味地表扬等一系列不应该出现的现象。
(一) 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过于浅显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 有些老师的评价太简单了, 评价过于浅显。对于学生的表现不会指出根本的问题, 也不说对错, 只是说“你的表现太好了, 你好棒”等夸奖性的评价。小学生处于是非观念建立的初级阶段, 给予学生信心固然重要, 但是信心不是建立在把错误遮盖起来的基础上, 小学生如果想进步就应该明白错误并改进。如果每一整节课都处在被夸奖的环境中, 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如何获得表扬, 而不是怎么认真思考问题。这种浅显的评价不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作用, 反而会使学生对夸奖过于期待, 一旦得到批评就会受挫。
(二) 教师在课堂评价中处于主宰地位
现在许多的语文课堂上, 很多评价语都是由语文教师发出的, 教师近乎处于主宰地位。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的评价语过于简单, 大多是以“夸奖学生, 表扬学生”等鼓励性的话为主题, 还有同学们也是附和教师, 用鼓掌的方式对同学评价。很少有教师采用学生之间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给老师评价等方式, 课堂评价还是以教师为主体。
(三) 教师在课堂评价中给出的评价语空洞无深意
不知是出于对学生回答问题勇气的鼓励, 还是为了表示教师的温柔, 每次当学生回答过问题, 教师们都会充分表现出赏识教育的魅力, 对学生的答案做出赞赏性的评价, 并不是及时准确指出不足的地方。学生是需要鼓励, 但是一味的鼓励会造成反作用, 有时候一些准确可能会犀利的语言也许比“你好棒”之类的评价更有效果, 更可以激励学生前进, 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乐趣。
二、语文课堂评价语应该做到的内容
在现在的教学环境中, 大多是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导致了评价的形式比较单一化, 而学生往往处于被评价的尴尬情况, 对于教师的评价学生往往不能做出解释, 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丧失自主学习的激情。所以, 我觉得在课堂上,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不仅要给出准确的评价, 还应该注重评价的主体变换、评价语言的灵活多变、内容丰富以及引导作用。
(一) 评价应该准确深刻
我觉得在小学语文课堂上, 给予学生鼓励是必要的, 但是并不能一味地鼓励学生, 在发现学生的错误时应该根据学生的长处与不足, 对学生的表现一方面要肯定, 一方面又要准确而及时地指出不对的地方。当然在指出学生错误时不是以批评或者责备的语气, 而是应该融入自身的感情, 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对于错误的, 改正应该用引领的方法, 比如慢慢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然后再进行改正, 最终得到正确答案, 这就要求教师有良好的专业素质, 对学生有耐心和信心。在课堂上的评价语不能仅仅是肯定性的, 有时候适度的否认也许可以激发学生对探索正确答案的好奇心。总之, 评价语应该是要指出学生的优点与缺点, 完完全全的肯定或者否定都是不正确的, 适度的鼓励是可行的, 评价语言做到准确深刻, 使学生获得自信的同时又不至于过于期待表扬, 做到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
(二) 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 主体变换
教师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法表述出同一问题, 同样的也就说可以有很多方法进行评价, 比如说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给教师评价, 这就可以使评价的主体进行变换。而评价的形式也不仅仅体现在语言上, 可以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一个温柔的眼神, 一个大拇指, 这都是对学生的激励, 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
比如在教《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 不仿可以让教师先将课文阐述一遍, 然后故意说这篇文章只是教育学生们在外出时应该穿着衣服, 不能骗自己, 然后让学生仔细阅读一遍课文, 最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指引学生们得到敢于说真话、建立自己的是非观念这一结论, 从而推翻了教师的错误结论, 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的乐趣, 使学生也可以对教师评价, 做到评价主体的变换。
(三) 评价语言灵活多变, 内容丰富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 课堂上的评价应该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 但是这不代表就只能用赞赏的语言, 应该注意评价语言的灵活生动、内容丰富, 不能只是说学生很好、太棒了, 或者不及时给出评价。这样会造成学生过于期待奖励, 或者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从而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危害。评价是具有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前进的作用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最终使全班齐头并进。我记得在我读小学的一次公开课时, 我的语文老师那次讲的是《最后一课》, 老师请班里的一位同学读了一遍课文, 那位同学在读课文时特别投入, 将教师和学生对于战争的厌恶和法国人民必胜的感情一一表达出来, 甚至情到深处还可以看到同学眼里的泪花, 当同学读完了, 老师给出的评价是“原来在我们班还有一位朗诵大师, 一直被埋没了”, 听到了这些评价后同学很高兴地坐下了, 在之后的学习中那位同学的朗诵能力一直在上升。这就是评价语的作用, 灵活多变、准确丰富的评价语使语文课堂增色不少。
(四) 评价语言应该具有引导作用
前苏联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就在于随机应变”。确实是这样的, 在课堂上, 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能与老师想要的答案不相同, 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在这种时候, 教师可以马上就对学生的回答给出否定的评价, 这样会导致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 也会使学生失去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更严重的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对于这种情况, 教师应该随机应变, 用指导性的语言, 发挥教师“指路明灯”的作用, 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而是用教师的评价让学生明白到自己的答案是不正确的, 最后渐渐地接近标准答案。这样引导性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还可以让课堂更加生动, 学生也有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从而更好地传授知识。
语文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和对话的地方, 这也就决定了教学评价不是在课堂上说出学生的表达正确与否, 应该是在课堂上从教师内心发出的, 对学生的发展有作用的, 体现教师综合素养和专业素质的语言。在课堂上, 教师的评价是学生可以参考的一面镜子, 从教师的评价语中, 学生可以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 看到前进的方向, 看到老师对自己的希望, 进而学生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会对学习报以更大的期待, 更加积极地在课堂回答问题, 从而调动起课堂的气氛, 使每位学生都能进步。
参考文献
[1]宋祥, 孙明学, 尹学林.小学语文教学评价[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黄静忠.走向交往和对话的时代[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 (7) .
3.小学教师课堂评价语策略探析 篇三
名师课堂的评价语可谓精彩纷呈。有的温婉入心,有的诗情画意,有的诙谐幽默,笔者总结了名师课堂评价语,归纳为以下几种,实际教学中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相互融合。
1. 幽默型。
幽默的教师更受学生欢迎,课堂中的幽默更是学生和知识的粘合剂。但是在教学中,幽默不能只是一味地让学生笑,而是要更有价值,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语文教学名师王搭舟是这样运用幽默的:
师:(课件呈现字幕: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伟大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难怪美国总统克林顿要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伟大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师:小克林顿。(众笑。)
生: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伟大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师:花腔克林顿。(众笑。)
生: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伟大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师:女克林顿。(众笑。)
生: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伟大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师:害羞的克林顿。(众笑。)
王老师的评价语简短、幽默、精彩,寥寥几语看似不经意,却能把课堂氛围推向高潮,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知识。
2. 得体型。
准确得体是评价语的基本要求,尤其小学教师更应把握评价语的尺度,及时准确评价学生,让学生从教师那里反观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难点在于指出学生的缺点、错误时,更应该把握好尺度,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还以王搭舟老师课堂为例:
师:这句话最难读,你们先在心里默默地读这句话。(板书:长城的建筑年代十分久远。)
师: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敢者,你读!
生:长城的建筑年代十分久远。
师:怎么样?果然最难读是不是,不过依然要向勇敢的英雄致敬。你读!
生:长城的建筑年代十分久远。
师:恩,有点年代味了,不过才五百年。
生:长城的建筑年代十分久远。
师:一千年了。
王老师的评价语既指出了学生的不足,也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又牵动学生跟着他的思路。
3. 导向型。
教师课堂评价必须对学生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导向作用,教师要用语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名师肖绍国讲授《木笛》一课时为了鼓励学生读书要细心、用心时说:“这么难找都被你找到了,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不仅表扬了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教会其他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
恰当的导向型评价语能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明确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4. 真挚生动型。
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融注情感教育,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高度负责。评价恰当,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可获得情感上的满足,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分析学生,实事求是地肯定学生的优点。教师要善于“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兴趣和动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更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前面提到,一味地表扬是不对的,何况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上课的时候溜号是常有的事,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可以采用如下评价语。
表扬型指出好在哪里,如:最会表达自己想法的人、表达很流畅、思路开阔、最积极的人、善于为自己争取机会的人。批评型要委婉,如:针对上课看漫画的学生,可以说:“想当画家的人可以歇歇了。” 针对小声讲话的学生,可以说:“你是最有表达欲望的人。” 针对上课溜号的同学,可以说:“你是咱班最善于联想的人,时时在锻炼自己。”同时,最好附加一个赞赏的眼神,或者一个会意的微笑,课堂上,教师的表情和神态都是一种无声的评价语,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反思。
教师的评价语纷繁复杂,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要注意评价语的多元化、多样化,不仅要评价结果,还要评价过程、方法,既有评判,又有激励。也要在评价过程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让评价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4.高中教师课堂评价语 篇四
2.你那富有感染力的朗读,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
3.好,你读得比以前好多了。要保持下去。
4.如果在诵读时不紧张,你的诵读是非常精彩的。
5.你读得很流利,声音也很响亮,如果能带着xx的语气来读,肯定很精彩,试着再读一遍,好吗?
6.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7.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8.“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请各位再把这部分内容多读几遍,弄懂它的意思。
9.“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10.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
11.这里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看看是否有答案。
12.啊!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我的老师了!
13.连这些都知道,真不愧是班级小博士!
14.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
15.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16.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17.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18.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5.别样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 篇五
别样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
摘要: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运用有效的评价手段,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诊断的功能。实践证明,语文课堂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能纠正别人的错误;学生的自我评价,能让学生自己及时反省。艺术性的评价,正在语文课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评价会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评价语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平时我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平时花了那么大气力去准备的一堂课,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热情却并不是很高,课堂也没有达到我们所预想的效果,而名师的课堂教学都有一种内隐的魔力,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造就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最后得出结论:其实形成这种魔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精彩的课堂评价语言。是精彩的评价语言,让课堂变得更精彩。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段时间我听了许多教师的教研课,感触特别多,也特别值得我去努力的学习。对于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回答方面的评价我总结有两个特点:
一、课堂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评价既要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同时不能忽视小组评价的借鉴作用。因此,要让评价发挥出它的多重功能,评价的方法要多样化。
1、教师的评价
课堂上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理解的眼神,一句激力的话语,都能让学生感到温馨,感到信任,会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这样平等的氛围中倾吐心灵的声音,无拘无束的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喜悦。一次语文课上,教学《争论的故事》,学生在课上表现积极,对文本的理解到位。看到学生们的精彩表现,我惊叹道:“你们真是一个个小天才,为自己的精彩表演鼓掌、喝彩吧!”这样的全班性的评价,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关注他的,他们的表现令老师满意,今后自己会更加努力,在课堂上的表现会更加出色。学生在课堂上能畅谈自己的想法,无拘无束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是一份快乐,一份成长的快乐。学生的快乐就源于教师那一句句激励性的评价,虽简单,但意味深长。
教师的评价不能只是一味的表扬,这样会使学生分不出是与非,长此下去会养成学生自高自大,惟我独尊的思想。因此,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要委婉的指出:“你的想法似乎有些不妥,再想想你会说得更棒!”学生的回答不够完善时,应引导一下:“想一想还需要补充吗?你的回答有一点不完美。”教师的评价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鼓励优秀,激励后进,指出不足,让评价用到实处,恰到好处。
2、学生间的互相评价
在二年级《大树的孩子》一课教学中,一生站起来读了一段课文,我让其它的学生评价。生1:“他的朗读感动了我,我也想试试,我能比他读得更好。于是该生站起来很有感情地朗读了一遍。
生2:“他们两个读得都很有感情,但是有两个地方要特别注意,一个是‘年’是鼻音‘nián’;另一个是多音字‘待’在本课中读‘dāi’。师:你用心聆听,真会发现,你有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此外在课后拓展时:“还有哪些植物妈妈有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四处安家呢?”有一学生回答不是很准确。
生1:“老师,××的回答基本正确,但我想补充一下„„” 生2:“我有不同的意见,我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3:“老师,我觉得××进步很大,如果在„„地方改一改,就更好了。”
从上述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本来很程序化的课堂在孩子们毫无芥蒂的回答讨论中,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同学们在平等、互助、融洽的氛围中学习。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的时候,我没有直接否定和指责,而是通过其他学生的评价来达到对知识的传授和总结的目的,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3、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要手段。自我评价是学生根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开展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监控、自我提高的过程。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展自我评价时,将不断反思自我,调整自我,超越自我。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完《草船借箭》第二自然段时,(即周瑜用造箭来陷害诸葛亮的一句话)。在组织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性格特点之后就组织开展了学生自读自评的练习,当一名学生在读完课文中这句话时,教师要求学生对其朗读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说出了自身在朗读这句话时所存在的不足:我读诸葛亮很容易读出他的胸有成竹、镇静自若,但读周瑜却读不出他的阴险、狡诈。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而这样的效果自然比通过他人指点得到的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不难看出这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也有好处。
二、课堂评价语言要艺术化
1、评价语言的幽默
机智、诙谐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我很受启发。有位老师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教师让学生朗读一段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于是老师微笑着悄悄地对该生说:“噢,你这样读,小动物们会被你吓跑的。”我觉得这种善意的评价很幽默,同时学生也知道自己该怎么读了。课堂上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不注意听讲,或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喜欢重复别人的答案,于是我会说“你认为这很重要,要强调一下,对吗?”孩子们会开心一笑,继而集中了注意力。在小组讨论中,对表现好的小组,我常借用电视上的广告词“你们真是黄金搭档”„„
2、评价的语言要生动
课堂评价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使评价更富感染力。如在学生取得成功时:“你有一双慧眼,火眼金睛,把藏在背后的东西也读出来了。”在学生迷茫时:“真好,你们真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又找到了一处,还有没有?”在学生缺乏信心时:“老师最喜欢举手的同学,举手的同学是最自信的同学。”这一句句动情的话语,似春风如春雨,催开了学生心灵的花朵,课堂上,学生 “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口常开,小眼闪光。”
3、评价要适时 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通过巧妙的评价处理课堂上的意外。让评价恰到好处。所以说:“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 如果想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那就恰当运用评价语吧!让评价在语文课堂上伴随学生快乐成长!
随着年级的升高,刚入学的那群爱发言、爱表现的孩子显得越来越拘束了;课堂中那高高举起的林立的小手越来越少了; 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表扬或批评或许会让一个学生铭记一生;或教师的一番鼓励开启了孩子热情的阀门。
以上的教学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在教师教学中的口语表达艺术,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尤其是对小孩子幼小的心灵。口语表达是教师最重要、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无论是传授文化知识、培养能力技巧,还是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都离不开口语。一个教师说话水平的高低、口语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优劣,也会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许多教师之所以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精彩的课堂评价语深深地打动着每个孩子的心灵,孩子在课堂活动中,都想及时听到老师对于他参与互动的表现所做出的评价。这时候,教师的评价是否合理、准确、或富有艺术性,将会直接影响学生下一次参与的欲望。这样的评价将产生心与心的交流,起到无法估量的效果。所以教师应以自己精湛的语言艺术,创设出一个个优化的“教育、教学”氛围,从而使课堂焕发青春的活力。那么,应该怎样正确运用课堂评价语,使其富有艺术性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做出思考:
一、评价语应简洁、准确,让学生听得明白
评价语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语言要简洁,不模糊,对于要强调的地方要讲得明白,让学生听得清楚。除了语言的简洁,准确性是评价语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就没有了生命力,无论你说如何生动,如何有吸引力,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教师评价语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既不能一味的肯定评价,也不能一味的批评,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如:“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老师、同学又没追你,你干嘛读得那么快?要注意呀!”“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读课文应大大方方,别缩头缩脑呀!”“这个字念得不够好,跟老师再念一遍。”
由此可见在课堂上教师要具有非常强的听辨能力,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信息,这些贴切的评价语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让学生一步步做到朗读的基本要求:快慢适度、富有节奏、态度大方、语言流畅。也正是这些准确得体的评价语加上老师明快生动的语言示范,学生们的回答或朗读一次比一次好。
二、评价语应情真意切,让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
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只有真爱才能换取真爱。教师的评价语应该是发自内心深处,真诚而亲切地自然流露,就像一缕温柔的春风抚摸孩子,就像点点春雨滋润孩子一样。这样才能博得学生信任,才能赢得学生的心。如“××同学,我为你进步而高兴!”“××同学,这个问题老师都还没想到,你想到了,真了起!”(师竖起大拇指)“读得真不错!”“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正是如此形成的。可以说,生动丰富、情真意切的评价语言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相反,那种虚情假意,表里不一,没有用“真心”的评价语,不仅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习失去信心。
三、评价语应以鼓励为主,让学生获得自信,体验成功的快乐
人人都想得到别人赏识,人人都需要他人的鼓励。《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激励性的评价,尽量从正确加以引导。”老师不能吝啬赏识与赞许,如及送上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能让学生增强自信心,检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应时时刻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只要有进步,都应鼓励与表扬。有的学生从不肯说到肯说,给予表扬;有的学生从小声说到大声说,给予表扬;有的学生从回答不规范到规范,给予表扬;当学生能及时发现老师或同学的错误,给予表扬;当学生朗读时注意抑扬顿挫,给予表扬;当学生表演时表情丰富,还是给予表扬。
如“××同学,老师相信你的实力。”“你的发言很精彩,老师为你自豪!” “你说得真好,刚才不举手不就失去了一次很好的表现机会了吗?相信自己。”“你读得真让我感动!”这样充满热情、亲切的鼓励,学生听后怎么会不受感动?怎么会失去信心?作为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这时,有的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学生的心理难免就产生阴影,谁还会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呢,间接的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有经验的老师则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引导、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时时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喜悦,增强信心,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四、评价语应富于变化,幽默有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教师的课堂评价语不能单调,应富于变化,幽默有趣,这样更好地调节师生的情绪、激起课堂的气氛,让学生想听、爱听、百听不厌。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以风趣的语言暗示学生如何通过有声的语言把“雪的美”读出来。课堂上笑声此起彼伏,学生在书声琅琅、语言交流、思想碰撞中获得求知的欢乐,真是“别是一番&l;趣味’在心头”!生:(读)“早晨„„五光十色的彩虹。”师:你们听他读完这段,是不是感到走到雪野中去了?(生反映不一)师:刚走到雪野的边上是不是?(笑声)啊,没进去?谁能带着大家进去?(一名学生再读,但更为逊色。)师:进去了吗》?生:(齐笑)没有。师:是没有,刚才那位同学领着咱们走到了雪野的边上,这位同学又领着咱们出来了。(生大笑。)师: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师范读、领读)往前走几步没有?生:走了。师:谁接着领大家往前走?„„
6.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评价语 篇六
一、绪论
教师,学生,教材都是各种教学活动所共有的最基本要素。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就意味着教师在学校环境中依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标准内容和进程,对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①]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的影响,以往的语文学习中教师总是针对教材中各种所谓的“知识点”通过让学生大量机械性的练习让他们掌握“标准答案”,然而语文能力不可能只通过记忆“标准答案”,只依靠教师的讲解而得到本质的提高。这种枯燥的学习方式只会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在这种被逼无奈的状态下被动的学习,学习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只有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才能从根本上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另外,虽然新课改后的语文课程标准从根本上扭转了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式学习方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语文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完全突显。教师单一形式的评价语让原本积极思考的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如何才能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在课堂上,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才能发展其主体性呢?我决定对小学生语文学习中主体性发展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小学部分教师和学生。采取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
法。
二、概念界定
探讨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首先涉及到人们对主体及主体性的认识。
(一)主体
主体指认识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承担者,客体指进入主体认识领域和实践领域的对象。[②]
(二)主体性
主体性是人最本质的根本属性,是指人在一切对象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和发展起来的功能特性。马克思认为,人在自觉的能动实践活动中,就成了主体,也就体现了人的主体性。[③]
(三)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关系(主要是课程和教材)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
创造性。[④]
三、教师评价语对小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影响
(一)不利于小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师评价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小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越来越多的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课堂上,批评的声音减少了,赞扬的声音增多了,语文课堂逐渐“活”起来了。仔
细去听,却发现有许多问题。1 不要千篇一律的赞扬
课程改革后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几乎每节课都存在:不论学生回答得正确、恰当与否,教师总是堆起笑容,赞扬道:“你真棒!”“你真聪明!”“回答得不错!”“……”这是许多教师会出现的问题,课堂上的赞扬声不绝于耳。有的教师的评价语经常是“挺好,不错”,要不然就什么都不说,对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地评价,使得回答问题的同学也不知道自己的答案到底对不对。当学生的答案不能与教师预想的完全相同时,有的教师就会对其过多地引导,不自觉地就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再比如朗读课上,当学生朗读后,老师便给予赞扬:“读得不错”、“读得真好”,缺乏针对性。学生感觉处理得很好的地方得不到肯定,而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或者处理不好的地方却又得不到及时的指导和纠正,其朗读能力如何提高?这种赞扬只会成为
一种形式,而达不到真正的目的。不要过分强调学生个性,而疏忽了对其正确引导的赞扬
一位老师在上《小音乐家扬科》一课时,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有的同学表达了对扬科遭遇的同情,有的同学则表达了对统治者残暴的愤恨。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扬科也是罪有应得,他不应该随便进别人的屋子;地主和管家也是情有可原,他们以为扬科要偷他们家东西,当然要管了。”老师一愣,但马上微笑着评价道:“你很有创新意识,观点与众不同,这是你独特的体验。谁还想谈?”这就是老师的评价吗?虽然新课标提倡“给学生创设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氛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这并不是代表教师对学生就只能表扬,而完全不顾其见解和体验是否合情合理。以学生为主体与教师的引导并不矛盾,当孩子对文章的理解有些偏差或体会不够深入时,教师的正确引导将会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比如上面这个课例,教师如果能在学生回答后加以引导:“看来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见解与众不同。能不能再想想扬科为什么走进了地主的房间?”……这样,既充分肯定了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勇气,又能启发学生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从而认识到扬科对音乐极端热爱,已经达到了全然忘我的境界。一个如此可爱的音乐天才却因为摸了一下小提琴就被活活打死,多么令人惋惜、同情,多么令人
气愤呀!
因此,强调个性并不代表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更加全面,思考更加合理,体会更加深刻,情感更加丰富,真正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
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地发展”。不要不负责任的赞扬 新课改后许多教师的学生观有了很大的改进,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阅读课上,教师让学生在文章中查找一个信息,不需要复杂的思维,只要读就能找到。学生迅速找到后,老师便大惊小怪地赞扬道:“你真会发现!”这时被赞扬的同学开始飘飘然了。这种赞扬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自满情绪,教师这样做似乎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还有一种常见的现象,就是对学生错误的赞扬。有这么一个教学片断:
师: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勾出生字,把课文的生字读准了。(学生自由读)
师: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课件出示拼音)
(学生大声地读)师:你们听出什么问题了吗?
生:XX同学把塑料的“塑”读成了“sù”,应该是“suò”。(实际上,这个孩子把正确的音给改错了,而老师当
时有些紧张,没有听出这个错误)
师:下面老师想请几个同学分自然段读一读课文。(指名读)(读完后,老师只是用手示意学生坐下,什么评价语都没有。)
整节课中,这位教师赞赏性的评价极少,而更多的是让学生当面挑别人的毛病,慢慢的,发言的孩子越来越少,积极性也越来越低落。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要尽量有针对性,突出学生的个性,特别是激励性的评价对学生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正是因为有了来自他人的不断鼓励、赞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不断高
涨,从而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有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发言不能够认真地倾听,有时学生错误的回答都没有留意到,还依然对其赞扬有佳。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这种错误的赞扬很有可能在思想上影响其一辈子。所以,教师的评价语一定不能盲目、随意,也不能含糊其辞、糊弄学生,而是应该有针对性,这样才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使其明确努力的方向。
(二)教师评价语对小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积极影响
新课程之所以“新”,在评价方面也有所体现。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这样说过:“教育,就是给人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学艺术就是激励的艺术。”[⑤]评价就是要不断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跳一跳,摘果子”,点燃他们的信心之火,从而勇攀高峰。学生身处在班集体中,他们喜欢受到表扬,需要鼓励,希望看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还想要和同学比一比,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们有着很强的竞争欲望。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则能够在教学中抓住他们的心态特点,组织教学。对学生的表现,多以鼓励、称赞等积极的评价为主,表扬的话绝不吝啬,而批评的话则要委婉地去说。要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当孩子犯错了,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评,或者是简单地让孩子承认错误了事,那么这个孩子很有可能还会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记得有一次中午自习的时候,两个男生打了起来。我分别找他们谈话,问明原因后,就毫不客气地指出其中一个同学的错误,并让他向另一个同学道歉。但是,同样的错误他依然时不时地在犯着,过了几天,他又和班上其他同学产生了矛盾。究其原因,我认真思考了一下,认为这个同学有着与同学相处的热情,但是却缺乏了与同学相处的能力。这时候,如果教师能给他提供一些建议和具体的方法,我想他会真
正明白该怎样与同学相处。2 要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在一次课上,有个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特别高,总是高高地把手举起来,就是读课文时常常漏字、添字。老师每次都表扬他:“你读得很好,只是要认真一些,不要让字宝宝从你嘴边溜走!”“你的声音真响亮!”“你读得真有感情!看来你是用心在读呀!”教师不断地鼓励着,这个同学读得越来越好,不断进步着。还有的学生活泼好动,嘴巴总是说个不停,上课的时候经常插嘴,还会向老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思维相当活跃。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你真爱动脑筋!”“你问到点子上了,能再想一想怎么回答吗?”“想发言很好,不过你得先坐正,看看其他同学都是怎么做的,然后把手举好,行吗?”像这样激励性的评价语能够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因此绝对不可以忽视教师评价语的作用。要讲究对策,有针对性
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在备课的时候多用些心思,设计好每一句教学语言,课就能上好。其实,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因为教师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都有教师在备课时意想不到的意外发生,这时是需要教师凭着教学经验将计就计,想出应对之策的。比如,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调皮捣蛋,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如果拉下脸来,对其声色俱厉地批评,那么肯定会挫伤他的自尊心,也会影响他以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好还会导致他的逆反心理,效果适得其反。但如果不批评他,又会给其他同学造成不好的影响。这时,教师的评价语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语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漫无目的毫无针对性地瞎评,恰如其分的准确的评价语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有这么一个
教学片断:
师:去掉拼音,你们还会读吗?让我们喊出它们的名字吧!
(学生大声地读)
师:你们真了不起,瞧,智慧的火花在空中为你们绽放!(课件展示礼花绽开,学生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师:生字宝宝回到了课文中,你们还能读吗?
(学生又把课文读了一遍)
师:你们真能干!感谢你们正确、流利地朗读。
这节课从始至终,课堂都被活跃的学习氛围所包围着。教师也毫不吝啬自己的评价语,并且能结合学生的实
际特点,针对性较强。要运用教学机智及时给予鼓励、评价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如果想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要通过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当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评价,这样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该如何评价,如何将
朗读指导落到实处呢?
朗读有三个层次:一是读准确;二是读流利;三是要读出感情。一般情况,当学生朗读出现错误或者不流利时,教师很容易听出来并及时纠正。而读得是不是有感情就很难把握、很难判断了,因为感情本身有一定的直觉,心里感觉得到,嘴上却未必能说出来。而且,不同的人对文章地把握也会有不同。因此,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如果在学生朗读后,只是凭着教师的直觉去判断“真好”“不错”,我想学生在朗读上是很难有提高的。
比如《海底世界》一课,在这课中有一段是写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一个同学声音很高,读得过于响亮了,教师听出来了,评价道:“你这么读,小动物都被你吓跑了。”教师的这句评价语颇为幽默,这种幽默的评价语是在语文教学中,调节课堂气氛的手段之一,它不仅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朗读这一部分的方法。
四、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新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促进其发展。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探究创新精神。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一面,教师绝对不能用统一的一个标准去要求学生,更不能抹杀学生的个性,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鼓励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因此评价时,一定要激励学生,使其进步。但是,如果教师过分强调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管其见解和体验是否合情合理,只是一味地加以赞扬,那么我想对其今后的成长是不利的。还有像“真好!”“真棒!”“不错!”之类概括的评价语,教师最好不要轻易说出口,这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一定要说出这个学生他到底真好、真棒在哪里了,这样比较有针对性,才会让学生保持着上课的激情。在上课时,对于那些爱调皮和回答问题答不到点子上的同学,教师最好给他们一些建议和具体的方法。这样既能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还能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综上所述,语文学习中,教师的评价语对小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教师的评价语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漫无目的的瞎评。一定是能激励学生,并有针对性的评价,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拉进师生距离,创造出课堂教学艺术的佳境。
参考文献: 著作
1.张廷凯:《新课程设计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 2.龚春燕:《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之课堂教学》,漓江出版社,2000.4
3.张天宝:《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6 4.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5.沈龙明:《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6.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论文
1.钟启泉:姜美玲《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教育研究,2004.8 2.吴栋良:《把握“三性”实施语文自主学习》,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3 3.谢利民、夏剑:《现代学习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育科学研究,2003.10 4.刘春花:《主体性:当代教育的人文关怀》,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
5.施文龙:《试论主体发展性语文教学》,教育科学研究,2002.5
[①]钟启泉、姜美玲:《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教育研究,2004年8月
[②]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第89页 [③]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第90页 [④]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第90页
7.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评价语 篇七
一、此时无声胜有声———注重发展的评价
新课标实施以来, 不管从课程标准的制定到教材编写, 还是教学方法的使用, 都始终贯穿和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的确越来越鲜明。使学生居于主体地位的关键在教师, 教师的心里要想着学生, 眼里要有学生, 全部的教学设计必须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在《高矮》新授课导入中, 教师运用朋友式的鼓励评价, 不仅给新课带来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更重要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也因为教师的平易近人而拉得更近。
师:“咦, 黑板没擦干净, 下课擦黑板的小朋友偷懒了咯, 现在谁愿意来帮老师擦黑板?”
师叫一个矮个子学生上台擦黑板。黑板字写得很高, 学生跳起来也擦不到, 同学哈哈大笑。
师问:“笑什么呢?”生说:“她跳来跳去的样子很可爱, 很搞笑。”
师:“哦, 那老师来擦吧, 谢谢你的帮忙。” (教师擦)
教师再次把擦黑板的小女孩请了出来。“老师一下子就擦到了, 你怎么就擦不到呢?”
生:“因为我比较矮, 老师比较高。”
师:“老师长得高, 所以一下子就把黑板擦干净了, 而她比老师矮, 所以擦不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
生齐喊:“高矮!”
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创意的导入及与学生朋友式的对话, 一下子扣紧了学生的心弦,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教师无需多言, 老师与学生已经建立了一个和谐的共同体。在这个课堂中, 学生不惧怕说错。说错的学生, 会在老师和学生的帮助下找到正确的方向;说对的小朋友也没有机会去沾沾自喜, 而是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思考原因上。教师的评价回应将促使学生不断思考, 关注全体, 注重思维的表述和再思考, 使课堂成为一个温馨的大摇篮。
二、抽刀断水水更流———启迪智慧的评价
新课标强调, 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老师的角色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首先调整好师生的平等关系, 只有平等、和谐的环境才能促使学生敢于质疑, 各抒己见。评价时也应注意方式和方法, 直接肯定或者简单否定等, 都突出了老师权威的形象, 会中断甚至终止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欲望, 因此, 师生交流中教师评价应重视与学生的平等关系。在《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中, 学生根据之前教师的引导已得出“三角形是由不是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围成的”。教师提炼板书:三角形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师:“这是你们自己感觉到的, 总结得特别到位。那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学生观察后得出三角形要首尾相连。
师:“那你们觉得我们可以给三角形的定义进行一定的补充吗?”
生:“我觉得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
师:“看来你的语文水平相当不错, 多加了一个修饰语, 还能让这个定义读上去这样通顺。”
师:“对三角形的定义这么权威的说法, 应该没有人会反对这个权威了吧?”
生:“老师, 我有想法。我觉得首尾相连和围成是重复的, 围成就是首尾相连。”
“对, 我也这么觉得。”附和的学生越来越多。
师:“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勇敢的同学。” (师带头鼓掌)
学生被老师激情洋溢的语言带动, 整个课堂瞬间热了起来。教师在“肯定”提出加上“首尾相连”这四个字的学生时, 用了权威二字, 给其他学生压力, 因为权威就是事实。只是教师的“抽刀断水”并未成功, “水更流”的景象在课堂上出现, 学生思维的火花已经被点燃, 熊熊不息。评价巧妙的教师, 通常能和学生建立起十分融洽的友谊, 能受到孩子们的青睐。教师对学生的回答, 无论是正确还是不正确, 都能对此积极响应, 并认真引导, 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保护, 自信心增强, 并将可持续发展。
三、一石激起千层浪———提炼思想的评价
学生作为具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个体, 其思维的方式、方法、能力等方面客观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的深度、广度, 思维的创造性和思维结果的不同。因此,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我们不仅应允许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 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富有智慧的评价语言, 引领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 感受数学的魅力。在《周长的认识》一课教学中, 教师先让学生指出了树叶的周长, 接着反问是否生活中只有树叶有周长, 一学生举了铅笔盒, 教师要求学生演示, 学生从铅笔盒的一角沿着边线指了一圈。
师:“一定要从这个角开始吗?”
生:“不一定, 还可以从其他三个角开始指。” (教师演示)
师 (手指着中间) :“我从中间的一个地方开始可以吗?”
“可以。”声音洪亮不容置疑。
师:“觉得不可以的小朋友请举手。”
这时候课堂上举起了两只手, 战战兢兢。教师走过去分别和他们握了握手。
师:“老师很感激你们这样勇敢地展现自己不一样的观点, 正因为有了你们, 我们的课堂上才有了更多不一样的色彩。”
教师请这两位学生上台指, 学生马上明白了。
师:“除了中间, 我们还可以……”
激烈的讨论后, 得出结论:不管从哪个角度都可以, 只要沿着边线指一圈就可以了。
师:“这来自你们中间的不同声音多么美妙, 老师真喜欢能勇敢表达出自己想法的小朋友。”
学生跃跃欲试, 马上想投入到下一环节, 展现自己的风采。老师精彩的评价, 无疑是学生思维的推进器:“学习已经深入一些了”, “越到最后面, 就越精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 不仅仅在获得知识, 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学习的自信与快乐, 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中蕴含着的和谐的美!
全面的教学评价既对学生的学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 促使他们不断地向数学学习的新的高峰冲刺, 又使教师根据对学生的全面评价, 更深入、更细致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进行适当调整, 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让我们本着尽量利用现有资源, 便于操作, 尽量真实地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 尽可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原则, 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更深更细的探索。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激励学生的学习并改进教师的教学。随着新课标的实施, 怎样的评价方式才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怎样的评价才能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每一名新课标的实践者都应对此进行积极探索。本文拟通过教师注重发展的评价、启迪智慧的评价、提炼思想的评价这三方面突出数学课堂中积极评价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注重发展,启迪智慧,提炼思想
参考文献
[1]张梅.科学评价有效教学[J].读与写杂志, 2013, (2) .
[2]蔡奕新.课堂教学拒绝“伪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1) .
[3]王优云.改变评价方式激发数学学习兴趣[J].科技教育创新, 2013, (4) .
8.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评价用语探究 篇八
【关键词】课堂;评价用语;现状;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里,无论是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准备教学资料,还是改革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手段等等,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优化发展。评价不只是推进新课程的制度保障,其本身就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口头评价因其方便、直接、迅捷等特点成为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过程性评价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首先,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主动性加强,有了自由讨论和自主质疑的机会,而又由于学生个体思维和认知的差异性,在课堂教学学习中教师的掌控性大大降低,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偶然性和突发性愈加明显;其次,教师课堂即时评价需要信息整理、快速评判、及时反馈这几个环节,而这些环节几乎是发生于一刹那,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认知能力、语言技巧都提出了极高的挑战。
教育是门对话的艺术,更是如何走进孩子心灵的艺术。教师有效的课堂评价,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等功能,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向、学有方法,使教师教有主导,教有指向,教有成效。因此,我们认为研究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评价用语,这对于贯彻落实课程评价改革精神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一、课堂评价用语现状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和课堂中的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小学数学教师评价用语中存在以下问题:
1.评价用语简单
现在的课堂中我们已经很少听到“你不行”、“你怎么就是弄不明白”这样的评价了,这是一种进步。但是,我们却听到了另一种让人担心的评价语言:“你真棒!”“不错!”“很好!”这些评价语言虽然能体现数学教师语言的简洁性,在低年级学生中频繁地使用,可能还起得到一些功效。但是由于这种评价语的形式单一,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到了小学中高段,小学生长期在表面化、形式化的激励下,不仅会感到空洞、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2.评价语言模糊
评价语言模糊,主要指对学生的行为、回答结果发言不能有针对性地作出导向,让学生难以从教师的评价信息中明确方向、辨别是非,更不能领悟学习方法。这样容易使学生的知识领悟模糊不清,造成了知识上的盲区或误区,甚至让学生认为只要说出来就行了,固执己见,这与新课程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
3.评价标准单一
教学评价主要是诊断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并在此基础上评价教学对学生智力潜能开发的有效性,评价学生多方面智力的发展程度。调查中发现许多课堂教学口头评价仅仅是对知识的正确与否进行评价,而这种单维评价只注重测量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并不能抓住契机,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实现目标以及学习进步程度和创造力等等。
小学数学教学口头评价的上述种种弊端,严重影响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进程,违背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对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用语进行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用语实效的策略研究
1.评价用语形式多样化
总是用口头禅或拍掌齐呼地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单调乏味感就会越来越强。当然,学生也会对于教师的评价反应冷淡,没有学习的动力。从儿童的心理角度来说,更是渴望变化,期待惊喜,追求新鲜。我们可心采取多种评价的方法:
(1)口头语言评价机智多变。平时多阅读,数学教师也要注意词语的积累,让自己的评价用语能常更换、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价,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
(2)语言和手势相结合。语言和手势相结合能够帮助把话说得更明确、有力,还能帮助增加说话的形象,强化语言的感情色彩,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表扬学生时,边拍拍掌、竖起大拇指、拍拍肩头、轻轻的一个拥抱等等,更能引起师生的情感互鸣。
(3)尝试用实物评价。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一定的实物奖励还是行之有效的。如一支小小的书签、一张教师亲手做的小卡片等等,都会燃起学生的希望和期待。
(4)结合学习内容或学生的特点,予以创新百变的评价。有一位教师在鼓励一位同学上课表现突出时,夸孩子会动脑筋,并“奖励”她自由选择数学课时的同桌,这令他兴奋不已,让其他同学也很羡慕。类似的方法还可以是“奖励”孩子免做作业,帮教师做事等等。
2.评价用语注重导向功能
评价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评价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导向。在处于不同的情况下,教师应给予有效而灵活的评价:
一方面,数学较其它学科逻辑性更强,对于数学课堂中有针对性的、并具有唯一性的答案,教师的评价语言的一定要有的放矢、一针见血,在评价的总结中要明辨正误、理清事实、找出根本原因,给学生以清晰的知识导向。
另一方面,对于数学课堂中多元解读、发散性的问题,更要采用导向性评价,这将直接影响学生思考的方向和思维的深度、广度乃至教学的效果。如:“在《轴对称图形》一课中,学生观察剪出的图案或生活中的物体,能得出哪些结论?”对于4位同学的不同回答,教师的评价是这样的:生1能用语言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语言简洁能力强。生2空间感强,能在学过的几何图形中正确挑出轴对称图形。生3能举出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说明观察能力很强,热爱生活。生4的错误回答,教师单纯没有从结论是否正确去评价,而是从学习态度评价了生4,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当然,在这种多元的解读后,总结性评价也应在承认多元解读的合理性的同时,揭示其结论及思维方式的异同。
3.突显形成性评价
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这种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我们以往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语言经常是“对”和“错”的终结性二值判断,这样很容易误导学生,特别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对错相混的状态时,一个“错”字就可能使学生全盘否定自己的想法,掩盖了正确的闪光点。如:求长5厘米、宽5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表面积,学生列出5×5×10的算式,从结果上看肯定是错的,因为这是求体积的公式,而本题是求表面积。老师的一个问句:“你是怎么想的?”给了学生一个思维放飞的舞台:上、下底面面积是2个5×5,由于5×10可看作5×5的2倍,4个侧面就是8个5×5,因此共计10个5×5。在这个课例中,老师如果老师对这两个学生回答只从答案本身去评价,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注重探究的过程,更不利于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的多值评价。在呈现评价结果时,不仅仅用等第和分数这些定量的,还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的方式。定性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的结果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如:“这题你结果错了,但是思路却很清楚,前半部分答的很好,关键是你不够细心,自己看看后面哪儿还需要改进?”这样的评价不是单单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知识遗漏点,而是以鼓励为主,同时指出学生需努力的方向,对他们提出具体的要求,在过程的评价中得到提高。
4.转变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教师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不是一系列评价的消极应付者,而是主动参与者。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在相互沟通和协商中,增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了解和理解,这将更有助于教师在评价进程中有效地对学生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学生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如著名级特级教师张华齐执教《因数倍数》时有这样的一个片断:
(揭示因数、倍数概念后,生自主寻找36的所有因数。师展示一份作业,上面写着(36的因数有:1、36、4、9、2、18、6)张老师面对这份不完整的答案时,他没有急切地让学生找出答案,也没有充当“裁判”直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而是把评价权交给学生:“对照自己找出的因数,你想对这们同学说点什么?”“对于他的方法,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或提问的?”“对于他的方法,谁来评价?”这使得每个学生都成变平等的参与者与对话者,带来了学生之间的真正互动,这个评价过程既提高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又把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而当一位学生展示自己寻找因数的方法时,评价自己:“我的方法有点笨?”张老师没有置若罔闻:“这更激起了大家的兴趣,说来听听。”“对于他的方法,谁来评价?”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有效地引导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协商,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总之,恰当的评价语言是一个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综合表现。教师只有把握好对数学课堂的评价,才能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自主的天空,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雷玲.好课是这样炼成的[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中小学数学社团指导教师评价 篇九
该社团有健全的机构设置,如社团名称、社团标志、社团宗旨、社团制度等,周四下午第三节的社团活动课,认真组织并实施,做到“活动前有计划,活动中有落实,活动后有总结”。
通过活动的扎实开展,“我用电脑学数学”社团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特长,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初步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向周边的师生传递着“正能量”: 带动身边的同学热爱学习、勤奋上进,积极思考,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社团成员大部分成为班上的学习标兵、优秀班干,在期末工作评比中,社团成员李凡、赵依依被评为市级“优秀三好学生”,刘佳楠、赵前程被评为区级“优秀班干”,而赵依依、丁虎彪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分别被学校评为七八年级“学习标兵”。
勇于实践,勤于反思,敢于创新,“我用电脑学数学”数学研究社团让孩子们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指导教师:
平顶山市第五十四中学
年 月 日
“我用电脑学数学” 指导教师评价
平顶山市第五十四中学
10.小学英语课堂教师评价语言的策略 篇十
小学英语教学承担着学习和发展英语的启蒙任务,是一门以语言交流活动为主的课程。在指导学生交流探讨过程中,教师应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励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生活有关的语言知识,帮助他们体验语言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教师的评价语言尤为重要。
激励性评价策略
教师的评价,首先表现在热切的激励性上。这种激励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对正确的反馈信息的激励,另一种是对有偏差的反馈信息的激励。不论哪种反馈信息,教师都要善于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运用入情入境的语言真实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如:情景:T: Many people think winter is cold.And what do you think? S: I think winter is warm.T: Why do you think it is warm? S: In winter, I can sit with my parents, and we can watch TV in the living room.I feel warm.T: Yeah, I think it will be warm when you are with your family 在以上的对话中,教师给予了学生肯定回答,而不是简单的一句:Cool.或者是Very good.打发学生富有创意同时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给予学生肯定回答,看似简单,却充分体现了教师语言评价的激励性策略。
激励性评价策略,不仅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还注重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和情感表达。既有评判性评价,又有激励性、鼓动性评价。这样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又看到自己的努力方向,使他们满怀信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适时性的评价策略
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最初只是一种意向,需要在实践中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来不断地激活、加强,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的兴趣。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成果展示时,可以采用“适时性评价”的策略对学生进行评价,来维持学生的内部动机,激励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智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情景;(教师在组织学生观看欣赏完一组关于春天的图片后)T: What do you think of spring? S: Spring is busy.T: Why spring is busy? S: I can see many birds.They fly in the forest with friends.Many bees and butterflies fly in the flowers.Ducks swim with friends.T: Wow, you can find so many busy things.Spring is so busy.Are you busy in spring, too? S: Yes, I am very busy in spring.I usually go hiking and fly kites with my parents.Sometimes I climb mountains with my grandpa.T: Wow, you are busy too.(学习完冬天后,师生讨论冬天)在这段课堂教学实录里,教师的评价不是随意打断学生的表述,而是将评价与学生的展示过程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内部动机不断地被激发,不断地被激励。小学英语的课程特点使课堂充满诸多评价因素:“感知”过程中形成的困惑、“表述”过程中的亮点、“交流”中带来的发散„„教师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在学生最需要点拨、引导、深化、激励之时,运用适时性评价策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行为、知识结构进行语言评价,帮助学生主动参与、认真操作、积极展示,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启发性评价策略、启发性评价策略就是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之后追问一个问题,再评价,再追问„„这种“不断追问”的启发性策略,注重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和运用,促进学生更广泛地获取英语知识,培养他们的英语兴趣和创新意识。情景:S: I like summer best.Because I can eat ice cream.T: Wow,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ice cream? S: They are sweet.T: Are they cool? S: Yes, they are cool.T: In summer, you can eat sweet and cool ice cream, summer is very...S: Summer is very sweet and cool.在如上的教学情景中教师每次追问,都是在积极评价上一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先充分肯定,再抛出下一问题,反复强化知识积累。最后一个评价和追问,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获取丰富知识的欲望和自主探究的意识。启发性评价策略适用于知识的巩固阶段,特别适用于知识基础较好、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在“不断追问时,教师的身份要与学生平等,态度要诚恳,在问下一问题前务必对上一问题学生的思维过程、知识运用的成果进行激励性评价,做到真心实意地鼓励、赞扬学生,使学生获得参与的愉悦感和成功感,树立参与自主的、创造性的活动的勇气和信心。
四、运用评价语言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1.要准确得体
小学英语课程担负着对学生英语启蒙教育的任务,虽然涉及的英语知识不深,但也严谨准确。因此,对于学生知识上的评价,教师必须严肃认真,恰如其分,有分寸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最好方法。
2.要因人而异
英语课课堂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进行评价。对于思维活跃的学生,让他们发挥优势向着更高更深的目标迈进。对于其他学生,教师也要以赏识的态度进行评价,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通过评价促使这样的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
3.要实事求是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来自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首先要体现激励性,但并不表示教师一味地给学生唱高调,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必要的指点,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和判断,明确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
11.再议数学课堂中的评价语 篇十一
案例:曾经听过一个案例,内容是这样:一道题正确结果为1000,而孩子在计算的时候算成900。这时老师给予评价语是:“你的答案接近正确结果。”
听了这一案例后当时我们议论开了,大家的意见一分为二,支持者认为老师这样的评价给予了孩子鼓励,没有一棍子打死,完全符合新课改理念。而反对者却认为数学是理性的它有别于语文、英语的学科,它有其学科性,我们不能因小失大。
听到这一句评价语,我也萌生了一些想法。确实900接近1000,但给孩子的学习态度就是“差不多”就行。这种不严谨的态度,不仅会影响他的学习,也会影响他以后的生活、工作。在生活中常常做事不仔细,工作中做事马虎。我们的教育不能培养不负责任的人。数学就是数学,即使来源于生活,但上升为数学问题就不能马虎,这时它又有别于生活数学。做数学如做学问如做人,应该是严谨的事,来不得半点近似。而往往有人会说,不能打消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我想如果这点语言都受不住,将来到社会上的挫折更多又如何面对啊!
总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语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评价语的事实性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完全错误,而现在我们的老师不敢说错,只会用这样的语言来搪塞,比如“你先请坐。”“你再想想?”“还有谁想说的吗?”等等,就是不予正面回答,表面看给了孩子面子,实际是在干扰孩子寻求真正答案,孩子就会想我说得到底对不对呢?接下来肯定没有心思听课?第二种是半对半错,对的给予肯定,错的就要说错并让他修正。第三种是完全正确,当然得好好表扬,期许更多更完美的回答。
2.评价语的引导性
在孩子回答问题时,教者最怕孩子出错,如一旦出错就一个劲的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直到浪费很多的时间找到一个回答正确的答案。事实上如果教者把错误回答稍微分析,并加以引导并不难解决问题。可有时过于强调结论从孩子口中得出,反而让课堂浪费了更过的时间做了无用功。有些数学专业名词如“角的两边叉开”孩子确实无法说出,孩子们只会说“张开”“收缩”,我们也不必一定非得找到这样的说法,当然教者必须给予准确的说法,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会说了。
3.评价语的分段性
小学阶段分为低、中、高年级,实际就是考虑了孩子的理解能力的发展。低年级的孩子我们的表扬语要生动、具体、易于理解,如“你说的真完整!”“你回答得真响亮!”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优点,千万不能让孩子不知所云。中年级的孩子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们的评价一定要更多些客观性,扬中有抑,抑中有扬让孩子能逐渐明辨是非。高年级的孩子小学的大半时间已过,也已读过不少书籍,虽没达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程度,但如果我们的评价语没有一定的深度,就显得苍白无力。因此我们可以引经据典,如教学圆的认识,学生讲到圆是一个正无数边形时,华应龙老师说“佩服佩服!用老子的话就是大方无隅。”再如孩子讲到他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学时,华老师说“这正应了一句古话:处处留心皆学问。”这样有坡度的评价语,才能引导课堂的高效、和谐。
4.评价语的精炼性
课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不能花费过多的时间,因此需要老师的语言要短小精悍。如当老师说:“要知道究竟,怎样办呢?”学生回答:“剪剪看。”老师说:“是啊,实践出真知。”多么富有哲理性啊,言简意赅同时也让学生体会中国语言的精妙。再如学生到前面来板演完成得很出色,老师脱口而出“真是出手不凡啊!”还有“你的想法与众不同!”“可不能知难而退啊!”等等,这些话语点到即止,耐人寻味,让整堂课显得生动而紧凑。
5.评价语的多维性
课上评价语听得最多的就是:“你真聪明!”“你回答得真棒!”“你回答得真好!”这样的语言已经显得太空洞,对于孩子根本记不了激励作用。我们的评价语如果能够针对孩子的自我表现、回答的内容并赋予时代的气息。我想会更吸引孩子去思考问题。
(1)人文性。如:一个内向的孩子终于站起来小声地回答了问题,我们一定要给予评价而不是单纯的表扬。我们的评价既要包含赞扬他的进步,又要对他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可以这样说:“你真勇敢,回答正确。声音再高一些,回答会更完美。”而像“你的想法和一位数学家不谋而合。”这样的评价语无形中让孩子有了向上的意识。
(2)相关性。如在《角》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以下练习: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孩子们都做对了,我们可以这样评价:“你们的眼力,可真好啊!”这就与解决问题的内容有关,让孩子感到我在辩角时一定要看好是不是角。
(3)时代性。如在“认识中位数”一课结尾部分的,教者出示两组数据甲公司:本公司人均工资2800元。乙公司:本公司普通职员工资一般是2000元。然后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孩子回答了选乙公司,并给出自己的理由是普通员工是2000元,我进去后由普通员工做起,总有一天凭借我的努力一定能做到主管、经理,这时的工资肯定比甲公司好。教者给予的评价是:你不仅想到了待遇问题,还考虑了才华发展,这样的你前途无量。
我们是新时代的老师,不能让新理念流于形式,而应该细化到课堂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我们的课堂才是和谐的。
12.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四性” 篇十二
一、情感性———体现人文关怀
情感是一切行为的润滑剂,是一切强硬的乳化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建立在情感之上的,有了情感坚冰也能被融化,缺乏情感的对话则会让人半句嫌多。在课堂教学中,情感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是实现知识传递、兴趣激发、能力培养的催化酶。在课堂上,教师发自内心的真情评价,总是能使学生感到厚厚的师爱,总是能激发他们前进的动力,总是能激活他们灵活的思维、丰富的体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一文时,我在让学生熟背课文后,进行了抽背。当抽到一位有点口吃的同学时,我也没有想到他背得这么困难,但是虽然背得很吃力,他还是认真地背完了课文,然而却引来其他学生的哄笑,这是我没有料到也是我的失误。这时我进行了弥补,说到:“同学们,这篇文章要熟背真还有点困难,但是他却能整篇背下来,我们是不是该表示一下呢?”这样的话,引起了其他同学的认同,大家都会心地报以掌声,将本来有点尴尬的局面转化了,该同学在其他学生的赞许下,也获得了成功体验,提高了他的自信心。
其实,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局面,这时需要的是教师真心的呵护,真情的流露,给学生一个安全的、健康的成长空间,维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二、导向性———引向文本解读
学生有学生的思维特点,而且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他们在课堂中表现出的能力、水平也是不同的。在进行问题思考和回答时,有些同学也许会出现理解的偏差,偏离正确的方向,这时教师要发挥评价语的导向作用,以正面的评价引导他们思维的方向,启迪他们的思维。在学生回答受阻、思维发生困难的关头,教师切不可粗暴阻止他们的回答,挫伤他们的自信心,损害他们的自尊心,而应采用启发性的评价方式,诱发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找到解决的途径。
1. 无形引导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进行文本阅读与文本解读的引导者,因此,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无形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文本解读更到位。
例如,在学习《落花生》一文时,我抛出课前设置的探究问题:“学习了本文后,你有怎样的想法?”这样的问题经过学生思考后,我抽问了一位学生,他站起来后,回答偏离了预先的设计,答到:“我觉得花生太丑了,我还是喜欢苹果、梨等长得漂亮的水果”这样的回答,让大家都感到震惊,纷纷表示了不赞同。我没有急于阻止这位学生的观点,而是引导到:“你的观点很独特。但是,我想请你从花生的品质的角度,谈谈花生为什么有优秀的品质?”这位同学的思维开始转到莲花的问题上来,他说到:“看来看一件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还要看实质,这样才是全面的。”这样,学生本来偏离方向的回答,却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其他同学都对他不同的看问题视角所佩服,取得了超出事先预设的效果,实现了课堂的生成。
这堂课上,我思考到,如果当时我武断地阻止他的回答,也许能实现预设的教学效果,但是也许就没有了后面的精彩。可见一句委婉的语言不仅能给人愉悦,更能实现高出预设的课堂教学效果,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2. 巧妙疏导
对于学生在课文阅读中出现的不同的理解,教师不能够进行直接否定,而要通过评价语进行巧妙疏导,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文本解读更到位。
例如,在教学《麻雀》一课时,我请一位学生来朗读课文中的一个片段:“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这一位学生对这一个片段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读之后,我这样评价:“听你朗读是一种享受。同学们,你们听懂了什么?这时,有的学生说:“我听懂了老麻雀很勇敢。”有的学生说:“我读懂了母爱的伟大”我肯定了这位学生后,马上反问:“这么说这只老麻雀是母亲了?”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有的学生说:“我有不同意见,这只老麻雀也可能是小麻雀的父亲。”有的学生说:“我认为也可能是小麻雀的其他长辈,只要是长者,都会保护弱者,有一次,邻居的小孩掉进水沟里,就是他叔叔把他救起来的。”
三、延时性———留下思维空间
在课堂问题的思考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点耐心。在学生思维不够深入时,教师要通过评价语的引导,挖掘他们思维的深度,在学生思维只停留在点上时,教师要通过评价语的牵引,拓宽他们思维的广度,在学生回答问题达到教师要求的点时,要给学生补充的机会,实现课堂的动态生成。
例如,我请学生自己读《一面五星红旗》第二部分后谈谈“我”不愿用国旗换面包的原因,原以为学生们会抓住段中重点词句来说,有一位学生却说:“国旗是他唯一的财产,不能再失去了。”我对他独特到位的理解及时做出赞赏性评价:“你一定是联系上下文用心去读了,真是作者的知心人。”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我不急于评价学生的对错,而是通过评价语的应用,耐心地等待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断深刻,实现了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入和发散。
四、互动性———优化情感交流
小学生是十分天真的,他们的情感往往容易外显。并且,他们往往很容易在习作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情感进行表达。很多时候,他们会在作文中来表达自己生活或者学习中的抑郁情绪。对于这一些作文,教师要善于通过谈心式评语对他们进行疏导,这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
例如,一位学生在《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这一篇课文中记叙了自己记事以来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但同时表达了担心爸爸妈妈生二胎以后会对自己不好,因此觉得自己每一天都不开心。很显然,这一位学生生怕爸爸妈妈生二胎以后会失去父爱与母爱,从而产生了心理焦虑,因此,我对这一位学生所写的作文进行了这样的评价:“从你的作文中我强烈地感受到了爸爸妈妈对你无私的爱。请你放心,你爸爸妈妈给你生了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以后,对你的这一份爱还是永恒不变的。老师就有兄弟姐妹,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都是相同的,不会因为多了谁而会给另外一个孩子少一些爱。我们兄弟姐妹之间流着相同的血,因此,我们会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更是一种快乐。”作文发下去以后,这一位学生看了我的评语再也没有原来的焦虑心理的,而是急切地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快一点给他生一个小弟弟或小妹妹,笑容重新回到了他的脸上。
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给学生写习作评语时,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谈心式的评语能够有效地对学生不健康的心理进行疏导。这既是对小学生进行习作指导的有效手段,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的有效载体。
总之,评价语是教师在教学中推动课堂发展的媒介。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重视自身语言的应用,呵护学生进步的热情,以有效的评价语,打造高效的课堂,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3.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例谈 篇十三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例谈
卢海霞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侧重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的重点较多是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评价的内容无非是学生回答对不对,做题正确不正确,久而久之,评价的目的在于定性定格,学生形成依赖的心理,等待教师“宣判”,学习缺乏主动意识,不利于学生的生命成长。《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教师要灵活开展教学评价,在关注知识达成的同时,更多地从生命和谐成长的角度作出回应,让“知”“智”交融,“知”“能”相通,“知”“识”共荣,真正构造生命化的课堂。
一、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彰显主体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与学生是“评价共同体”。也就是说评价的主体不单纯是教师,学生虽然是被评价者,但也应主动参与评价过程,成为评价实施的主体之一。课堂中,教师要把评价的权利让给学生,引导学生以正确的观念为准绳,以客观事实为评价依据,为同学评出优点、评出不足,评出建议,评出希望。
案例1:“数与式的大小比较”教学片断
在巩固练习中,教师先让学生自由写几个比较数与式子大小的题目,并让他们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师:小朋友,现在又到了“你说,我说,大家说”的时候啦。在刚才的小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体会?有什么问题?
生1:我发现我们组的同学,有的用“>”连接式子,有的用“<”连接式子。
生2:我发现我们组的同学写的都是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和一个数比较的。我看到他们那组有人用乘法、除法的。
师:你觉得用乘法、除法的式子行吗?
生2:行的,只是我没有想到,现在,我也会写了。
师:请你举个例子。
生2:8>2x3,lO÷2<6.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生3:我们组××说的时候没有说清楚,××又犯了一个毛病……
生4:我们组认为,都是先把式子加起来或减起来,再比较大小。如14+20=34,34>30,所以,14+20>30。
生5:有的式子不要加就可以比。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5:如51>43+ 51.两边都有51,相互抵消,右边还有43,所以右边大。
上面的教学片断中,教育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不太懂得什么叫评价,但教师创设的“你说,我说、大家说”这一环节,正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机会。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说的这些话,就是对他人、对自己、对小组的评价。在评价与交流中,学生把他人的评价和自我的反思相结合,较好地提高了自己的分析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知道了数与式子可以含加法、减法,也可以含乘除法运算;知道了可以先把式子得数算出来比较,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比较;知道了表达时该注意用什么语言等等。可见,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教学不但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了能力,更关注到了学生的内在感受与情感体验。在此,学生自觉成为评价的主体,评价也由此成为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和关爱的纽带。
二、尊重个性差异,捕捉评价时机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刻都可能有新的资源不断生成,教师要保持高度敏感,及时捕捉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挖掘、升华并促进预设教育目标的高效完成或新的更高价值目标的生成。
案例2:“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
在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纸片折出。其中一个学生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4份。
教师拿起该生的作业纸,问:你能说说这样折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这样折是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2份就是它的。
师:那其中的一份呢?
生:老师,是不是呢?
师(故作惊喜地):是什么意思呢?(教师把作业纸贴到黑板的最高位置)
学生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说出所表示的意思。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要你们折,这位同学却折出,大家对这事怎么看?
生1:他没听清楚要求,上课可能走神了。
生2:他肯定是不听老师的话,随便折的。
生3:我既要批评他,又要表扬他。
师:为什么?请你说说看。
生3:我批评他不认真听讲,但是我要表扬他教给我们一个新的分数。
师:你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好棒呢!
生4:老师,我不同意他们的意见。我觉得他真了不起,既折出了,又创造了,他很有创造能力。
生5:老师,他挺有想象力的。
生6:老师,他能举一反三地学习,我要多向他学习。
在学生一番评价之后,教师真诚地向这位学生说:我真的好佩服你,老师只教了,你却能勇敢地创造出一个新的分数,这样的学习才叫创造性学习!
由以上案例可见,由于学生的立场不同,观念不同,评价也就不同。我们要尊重学生评价的个性差异,巧妙引导,让学生的评价更趋全面,让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都能体验到自己的进步与成长,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上述案例中,前两位学生评价时只想到同伴的缺点,而学生3的评价如一缕春风,暖人心田。教师敏锐地捕捉评价时机:“你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好棒呢!”教师适时的评价,点拨、扭转了学生的观念,评价的功能由“挑刺”转化为欣赏、激励、挖掘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这种转化饱含了课堂上的平等、尊重、信任、友善。这发自内心的欣赏,不正是学生们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的综合体现吗?被别人欣赏时,那位学生脸上悠然自得、体验成功的神情是多么生动与迷人!也正因为有了老师和同学对该生的尊重和赞赏,课堂里才会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三、潜移默化影响,丰富评价语言
课堂学习评价需要一定的载体――评价语言的支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和积累一些评价语言,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譬如:“我想为某同学(小组)作一点补充”“我可不可以为××提一点建议”“我非常赞成(欣赏)××的想法”“我对他的说法有意见”……学生借助语言这座桥梁,就能流畅、自然地将各自的心理活动得以反映出来,使评价顺利进行。
案例3:“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片断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的表象,设计如下的活动:
师:请小朋友拿出文具盒摸一摸,你能摸到文具盒的几个面?
学生操作实践,教师现场采访:你摸了几个面?
生1:我摸了4个面。
生2:我摸了6个面。
师:请摸到6个面的`小朋友举手,谁愿意到前面来,面向全班同学再摸一遍吗?
生一边旋转、翻动文具盒,一遍数。
师:这个小朋友观察挺仔细的呀!还有不同摸法吗?(没有学生举手)老师也摸了6个面,请同学们仔细看我是怎么摸的,开始――
教师按照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数(每数两个面换气一次)。
师:老师的摸法和刚才小朋友的摸法相比,你觉得怎样?
生3:老师摸得巧妙些。
师:谢谢你对我的鼓励!我这样摸巧妙在哪儿呢?
生4:老师,你摸的时候不用转动文具盒。
生5:老师是摸了上面,再摸下面;摸了前面,再摸后面;摸了左面,再摸右面。
生6:老师摸得很有规律,这样摸既不会重复,又不会遗漏。
师:谢谢你们这么欣赏我……
评价不是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上述案例中,学生第一次认识抽象的“物体的表面”概念,摸文具盒的面自然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结果,教师见学生“旋转”“翻动”这种无序的演示之后,没有学生使用有序的摸法,就不失时机地自己“露一手”,让学生评价老师的摸法。此时,课堂成了师生之间交流的天地,弥漫、充盈着一种开放的、多元的、积极互动的评价氛围。学生在欣赏老师、崇拜老师的同时,亲近数学,享受数学。在这样的评价磁场中,师生情感产生共鸣,不断撞击并升华,共同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这正是评价的魅力所在。学生如此丰富的评价语言,不正是教师平时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然吗?
另外,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除了运用文字语言外,还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如果学生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教师可以冲他微笑,点一下头;如果学生有小动作,教师可以适时给他一个提醒的眼神或微微摇摇头;如果学生作业又对又快,教师可以冲他竖一下大拇指等等,这些都是评价,是情感上的评价,有时也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总之,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欣赏、激励等功能,就要还给学生评价的权利与时空,给学生创造支持性的课堂评价环境,引导学生捕捉评价的时机,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开放心态,畅所欲言,个性飞扬,充分体验到自己的变化、进步和成长。
1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探讨论文 篇十四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呈现出对新异、生动的事物有强烈好奇的兴趣,而且大多数小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尚存在些许不足,需要我们加以反思。
(一)情境教学中过多地引入情境,丧失了教学目标
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引入时,过多地运用了情境,而分散了小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课堂导入时,教师突发奇想,要用“喜羊羊与灰太狼”作为课堂导入情境,学生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开展了斗智斗勇的想象,却忘记了教师是在上数学课。又如:在一年级《加减混合》的数学计算中,教师想用“春游”作为情境导入数学课堂,可是在运用情境时过多地介绍了风景,使学生沉溺于风景的想象中而偏离了数学课堂的传授目标,缺失了数学教学目的。
(二)成人化的想象对小学生缺乏新奇的吸引性
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课堂的情境创设时,用成人的眼光和视角去进行设想,忽视了童趣和纯真的眼睛,简单的情境创设平淡无奇,缺乏挑战性。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7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师用“一个星期有几天”来进行问题式的课堂导入,这对于学生而言缺乏新奇,对乘法口诀也缺乏记忆。
(三)课堂教学中“数学味”的弱化和缺失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利用各种情境创设导入教学,却没有及时地将情境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弱化了数学学科所应有的“数学味”,使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降低。如:在《统计》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通过分组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开展讨论和记录,可是学生们却停留在小组成员间体重的比较讨论等内容,而没有真正进入到数学统计知识的学习之中来。
二、自主学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要通过能动的创造性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为前提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良性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自主地有选择地学习,并创造性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内化,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质量
自主学习的方式是积极主动的方式,是小学生进行自主习惯的培养方式,它在激起求知欲望的前提下,转化为认知的内驱力,激发出学习的内在动机,并将之内化为学习习惯,真正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主动性。
(二)为后续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是数学知识学习的起始阶段,在这一关键阶段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用他们自发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发现的能力,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策略,为后续数学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自主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多数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很好奇,也拥有自主发现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对其自主发现的能力挖掘越多,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自主学习的习惯就容易产生知识性的迁移。
三、自主性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的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宗旨,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自主参与的环境下,实现多种形式的自主性学习,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掌握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习方法。
(一)数学课堂有效导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合适而有效的数学情境导入,是进行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要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氛围,用宽松、愉悦、智慧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学习过程,其具体方法如下。
1.以生活为教学情境进行数学知识的迁移。生活是无痕的,生活对学生的体验是最深刻的体验,而“生活中的数学”与“数学中的生活”又是紧密相联和息息相关的,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感知到数学的价值,可以在身临其境的体会中感受到数学的奥妙,数学情境的生活度越高,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越容易被激活,数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就越深。例如:在“人民币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进行人民币的购买情境,把不同的物品贴上不同的价格标签,再由分组的学生进行不同面值的假人民币的购买情境,使学生在购买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字的变换。
2.以游戏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游戏环节是小学生最乐于参与和互动的环节,数学教学可以适当地引入游戏环节,使小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探索的成功体验。如:在小学50以内的加法练习中,不是单纯让学生进行数字的相加,而可以采用“邮递员送信”游戏的形式,增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标有不同两位数的信箱,并准备不同加法练习题的信封,选择几名学生作“送信邮差”,将这些信封和信箱匹配,学生在争先恐后的选择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它犹如一块无形的磁石,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注意力,增强了趣味性和主动性。
3.以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小学生都酷爱故事,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故事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用创意的思维想象,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例如:在一年级的数学“10以内的数字”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建立起数字的相关概念的学习,可以引入故事进行形象的学习:在0~9的数字王国里,数字9发现自己是最大的,于是就很神气和骄傲,它对其他数字说:“你们都是小不点儿,都比我小,所以你们都要听我的。”其他的数字为了消灭它的嚣张气焰,商量好让数字1和0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数字9看到后低下了头,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再也不狂妄自大了,和大家成为了好朋友。学生们在教师故事的讲述中,也展开了对数字的思维和想象,认识到了10以内数字的基数、序数意义,进行自主性的认知学习。
4.用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带着困惑、怀疑和探索的心理,进行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学习,这也是教学引入策略之一。在问题设置的数学教学中,要注意问题提出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层次进行问题的导入,逐渐进入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不能以深奥、难解的问题来给教学设置障碍,使学生缺乏探究的动力和兴趣。
(二)师生共学———尝试自主参与的探究学习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流传着一句名言:告诉的知识,容易忘记;分析出来的知识,可以记住;自主参与的知识,就会真正理解。这意味着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主参与,才能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化,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学习。在数学“认识钟表”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对其有数学性的认知,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对实物钟表的观察、触摸与参与,让小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到长针和短针的区别,并观察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大小相等的格,学生在对钟表的触摸、观察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数学知识的认知。
2.根据学生层次进行小组合作式自主式学习。小组合作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之下完成,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如在“长方形”的认知中,要各小组进行分组比赛,寻找出最多的长方形者获胜,在大家踊跃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通过对比、测量等不同手段,了解对生活中“长方形”的认知,如:课本、长方形的长桌、黑板的形状等,大家在分组合作的过程中掌握了数学知识的规律,并主动性地获取了相应的知识。
(三)数学知识的应用———巩固数学知识的自主性探索
小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教师还要将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要充分利用“温故而知新”的记忆特点,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实际应用。例如:在数学“做一做”的课后练习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桌互检式的巩固,还可以进行板演练习、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巩固,这样可以激励学生自主进行数学知识的实践性的巩固和运用,将更多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知识。在知识的巩固过程中要灵活加以整合和运用,如小学生学习完了图形这一课,对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进行准确的认知后,就要进行灵活多变的图形拼板练习,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图形的修剪和粘贴,进行图形自由空间的想象和布局,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评价语】推荐阅读:
探析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09-07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12-02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11-08
小学数学老师自我评价06-22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07-08
小学数学课堂情景导入10-15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论文08-23
小学数学评价重要性09-13
小学数学课课堂操作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