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节日串词

2024-07-02

教育节日串词(17篇)

1.教育节日串词 篇一

虎山镇中心小学

庄超

新教育是一本诗集,悠扬着童年的律动,承载着美丽的希冀,摇曳着花开的唯美。

———在新教育航程中,我们牵手幸福,共同埋下希望种子,静听绚丽的花开;我们编织缤纷未来,瞩目多姿的世界;我们点燃心中激情,探寻光明的景程。下面请欣赏师生朗诵《我们来寻找一盏灯》。

———一串通透清澈的音符掠过,引出一段婉转迂回的前奏,一曲飘逸古今的乐章,划出一道瑰丽无比的风景,人生风景何处寻,云在青天书在手。下面请欣赏小合唱《云在青天书在手》。

———曾几何时,在大树下逗毛毛虫玩;曾几何时,憧憬美丽而遥远的世界;曾几何时,追梦破茧成蝶的嬗变。一群机灵、可爱、聪慧的小毛毛虫聚在一起,组成了惹人喜爱的毛虫班,今天他们要向我们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下面请聆听《新教育叙事—毛虫班的故事》。

———亲近自然、吟咏诗歌、畅想生活。一年四季,时令转换,岁月如诗。唯有永恒不变的我们,守望着那片广袤的原野,新教育,我们从幸福中走来,寒冬不寒,新教育温暖着那片天,下面请欣赏诗朗诵《农历的天空下》。

2.教育节日串词 篇二

一、概念界定

节日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 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 也是一种民族风俗和习惯。”每个节日蕴含着独特而深刻的寓意, 有的是为了庆祝某一时节的到来, 或纪念重大历史事件, 或纪念重要历史人物。在特定的时间, 人们举办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来庆祝节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逐渐广泛, 为了纪念重大的国际活动, 产生了各国人民共同欢庆的节日, 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等。

儿童教育是指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它是提升国家人口素质的重要方式。儿童教育自幼儿出生之日起, 贯穿于儿童成长的每一个环节, 是教育事业的根基。

二、节日文化中的儿童元素

(一) 儿童元素的体现形式及特点

节日文化中的儿童元素主要通过与儿童关联的节日符号、节日活动和仪式来体现。近年来, 西方节日文化的传入, 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节日文化造成了影响, 但我们应该理性的对待并吸取中西方节日文化的优势。在我国, 与儿童相关的节日大致如下表所示:

(二) 儿童元素与节日功能

民俗学家巴斯科姆在民俗的“四种功能”一文中曾指出民俗有四种功能, 分别是娱乐性、文化的合理性及验证、社会礼仪和制度的教育性和稳定性。节日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具有上述四种功能。加入儿童元素后的节日文化, 其民俗文化的社会功能得到强化, 娱乐性、教育性两个方面的功能更为凸显。

1. 娱乐功能

无论是传统节日还是西方节日, 都有一些传统游戏和活动, 一般是大人和儿童共同参与。如大年初一, 小孩子给长辈们拜年后, 大人会回赠红包, 元宵佳节, 逛灯会, 猜字谜。幼儿园的万圣节, 园内会举行化妆舞会, 圣诞节老师偷偷给小朋友的袜子里塞小礼物。这些游戏和活动, 增强了节日的娱乐功能。正如钟敬文先生所说:娱乐是游戏的灵魂, 没有娱乐也就没有了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娱乐游戏不仅培养儿童智力、想象力、体能、为人处事的态度以及与人交往的技能, 还将成人从繁重的日常工作和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 为他们提供愉悦与放松, 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总之, 充满童趣的节日活动和游戏是调剂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化需要, 它就天生具有一种娱乐意义。

2. 教育功能

节日文化的教育功能可以从节日的意义和庆祝方式来体现。不同的节日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有不同的教育形式和内容。传统节日文化中的教育内容涵盖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标准等多方面。春节给长辈拜年的习俗培养孩子形成尊重长辈的品质;植树节家长和孩子一起栽种树木, 让孩子亲自体会种树的不易, 学会爱护植物。西方节日文化还传递了信仰, 宗教等内涵。圣诞节、万圣节本源是宗教性质的, 但人们在宗教本源的节日中加入儿童容易接受的教育形式和内容, 如圣诞老人给孩子送礼物的传说、平安夜里挂圣诞袜等待圣诞老人送礼物, 这些活动增加儿童对宗教节日的期待, 在娱乐过程中接受并喜爱这些节日。

三、节日文化与幼儿教育

(一) 幼儿园中的节日文化

1. 节日文化与幼儿园课程

当下, “节日”这一主题, 广泛运用于幼儿园实践的各种课程模式中。节日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与文化紧密相连, 具有文化传承功能。

(1) 节日文化在幼儿园课程的运用。现在, 幼儿园主要通过主题教学活动、亲子活动和大型节日活动等方式将节日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根据节日文化内涵的不同, 可以将三八妇女节 (3月8日) 、国际劳动节 (5月1日)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教师节 (9月10日) 、国庆节 (10月1日) 等节日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在亲子活动中体现的节日课程主要有:元旦节 (1月1日) 、植树节 (3月12日) 、清明节 (4月5日) 、母亲节、父亲节等。此外, 幼儿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 如旅游日, 在春季幼儿园组织班级集体出游踏青, 让儿童接触大自然, 感受自然的美好。

(2) 幼儿园节日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幼儿园组织开展节日课程的过程中, 应注重“人文体验”这一原则, 即让幼儿在学习的同时获得快乐的体验。教师应该尽量从儿童的视角出发, 认识与了解儿童的想法。节日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在适合儿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运用儿童能够接受的方式, 将游戏和活动运用于节日课程实施。

幼儿园节日课程的评价应是“过程性”的, 即课程评价关注课程实施的每个环节, 着眼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全程, 在组织课程教学活动中进行动态的评价。幼儿园可以采用成长档案评价、展览式评价、即时性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2. 幼儿园开展节日文化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 渗透性原则。为了使幼儿园节日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让幼儿对节日文化获得认知, 幼儿园将节日文化融入课程时, 应与五大领域的课程、园内环境创设等相结合, 将节日文化蕴含于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 并将家庭和社区纳入共同教育的考虑之列, 促进儿童发展。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共同营造适合儿童发展的环境。

(2) 主体性原则。对于节日内容的挑选, 应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教师为儿童提供的与节日相关的多种活动材料, 让幼儿自己进行探索。选择适当节日以后, 要充分体现出各个领域的整合性, 将音乐、艺术、语言等各种形式融入到节日教育活动当中, 尽可能地丰富节日教育活动的形式。

(二) 家庭教育中的节日文化

1. 家庭节日文化教育的形式多样

家庭是孩子的港湾,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节日文化的传承中, 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进行节日文化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 如日常生活中的讲故事、唱歌、玩游戏等。节日前后的家庭聚会, 参加社会中的节庆活动等, 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儿童获得了对节日文化的认知。

2. 节日文化教育中的“家园合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 支持和主动参与, 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教育对促进儿童的发展起关键作用, 幼儿园教育则对儿童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家园共育, 协调一致才能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幼儿园邀请家长以各种形式参与幼儿园组织的节日活动, 以榜样的作用带领幼儿感受与了解我国历史文化传统。通过家园合作, 家长参与, 促进幼儿、教师、家长共同成长。

四、结语

儿童教育与节日文化密不可分, 在文化传承弘扬的过程中, 儿童的力量和作用不言而喻。随着社会的发展, 时代的进步, 节日的内容日益丰富。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来说, 引领幼儿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同时, 也应该关注与现代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节日。充分挖掘节日文化的教育意蕴, 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开展节日文化教育,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摘要:节日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其节庆活动形象多样。节日文化与儿童教育密不可分。节日是一种文化, 节日文化教育对幼儿传承文化、健全人格、认识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确认识节日教育对儿童的影响, 对于培养幼儿品质, 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节日文化,儿童教育,成长

参考文献

[1]楼晏卿.幼儿园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进行民俗传统节日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0

[2]周巍.幼儿园传统民俗节日教育的探讨[J].学前教育研究, 2002 (04)

[3]何雯.利用本土文化资源, 开展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J].科教文汇, 2009 (04) , 94-95

3.传统节日教育重在扎根立魂 篇三

我们曾经对二年级一个班级32名学生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和洋节日知晓情况。调查发现,学生们对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圣诞节的知晓率最高,都达到100%,但是对重阳节、寒食节、七夕节的知晓率却远低于万圣节、感恩节、愚人节、情人节。由此可见,中国传统节日在孩子们心中的影响力正日趋减弱,令人担扰。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互相交流,西方节日在中国越来越受到关注:情人节的时候,鲜花的价格会暴涨;愚人节的时候,学生们也会开一些捉弄别人的小玩笑;圣诞节的时候,父母们都会给孩子准备圣诞礼物⋯⋯这一切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但与此同时,一些传统节日却日渐式微,学生们知之甚少,比如寒食节,竟无人知晓。相传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之推为尽孝道,宁可烧死也绝不出世做官而设立,它所蕴含的孝敬父母、忧国忧民、清正爱国的思想是古代社会伦理准则,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样一个古代的重要节日,学生们竟然一无所知,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它植根于我们优秀的文化土壤之中,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利用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 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可以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孩子的未来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利用传统节日,挖掘其深厚的人文资源,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深深地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

一、传统节日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传统节日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形成教学合力,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学科德育的主阵地,是德育显性学科。在《品德与社会》(科教版)教材中,就有好几个学习课题是跟传统节日密切相关的。为此,我们首先对教材中的相关学习课题进行了梳理。如一年级下第四单元《中国人过新年》、四年级下第二单元《端午粽香祭忠魂》和《中秋月圆诉亲情》,对于这些学习课题,我们组织老师们认真备课,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以下教学片断:

师(拿出了粽子,让学生闻闻粽香):香不香?

生:香。

师:想不想尝一尝粽子的味道?

(生品尝粽子,感受粽香。)

师:粽子的味道怎么样?

生:味道好极了。

生:粽叶的清香和糯米赤豆混在一起,很美味。

师: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那为什么我们要在端午节的时候吃粽子啊?

生:这是为了纪念屈原。

师(出示课件:端午节与屈原):说说你了解了什么?

生:屈原是很爱国的,他的主张虽然没有实现,但他的精神却值得我们纪念。

生:屈原在忧愤之中投江自杀,他的爱国热情感动了很多老百姓。

生: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为了防止鱼虾吞咬屈原的尸体,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

师:屈原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屈原的爱国精神,却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中。因此,我们会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来纪念他的忠魂。

通过以上教学片断,教师让学生闻粽香,品味道,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端午节的距离,进而再通过课件,了解屈原的故事,理解屈原和端午节的关系,由此,把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成功地挖掘出来,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除此以外,其它学科也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教育资源,如语文教材一年级上的《重阳节》;二年级下的《立夏节到了》《粽子》;三年级下的《啊,汤圆》;四年级上的《泼水节的怀念》《摇花船》;五年级上的《嫦娥奔月》等。学校引导老师们有意识地挖掘其中的节日教育因子,以此对学校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

二、传统节日教育与年级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挖掘学科教材的基础上,学校还编制了校本教材,与年级主题活动相结合,开展传统节日教育。如组织一二年级学生在元宵节开展“吃元宵,猜灯谜”活动。同学们在浓郁的节日氛围里,感受着元宵文化,也增长了各方面的知识。组织三年级同学开展“走近寒食节”的文化教育活动。活动中,同学们一起吟咏唐代诗人韩的著名诗作《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在吟咏诗歌的过程中,同学们学习了介之推为尽孝道,宁可烧死也绝不做官的故事,感受他的高风亮节。虽然在这一天里,不再要求学生们吃“寒食”,但是介之推的故事和寒食节的风俗却深深印在了每一位孩子的心中。组织四年级学生在中秋节开展“中秋月圆话团圆”主题活动,同学们吟咏古代著名的中秋诗,体会古人的中秋诗韵和对家人的无限思念。我们还请孩子们为自己的家人写一首小诗,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组织五年级学生开展一些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探究活动,如“节日与节气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些探究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

对于这些年级主题活动,学校提出不同的要求,如一二年级主要是体验和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知道一些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三四年级在此基础上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能够诵读理解一些与节日有关的经典诗文;五年级不仅要对传统节日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还要求能够探究一些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话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这些丰富而有趣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着传统节日文化,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同学们的知识得以增长,情感得到净化与升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与日俱增。

三、传统节日教育与家庭教育活动相结合

随着国家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很多节日孩子是与家人一起度过的。因此,学校把传统节日教育与家庭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开展了一系列家庭教育活动。

端午节前学校以《告家长书》的方式与家长沟通,提出活动要求,指导家长有效开展活动。如家长和学生可以一起完成“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你知道原因吗?”“端午节那天各地为什么要划龙舟?”“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的门口为什么要挂艾蒿?”等问题,同学们通过收看专题电视节目或者网络搜索,找到答案,了解到这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民风民俗。而通过“我学包粽子”的活动,更是促进了亲子沟通。同学们还把自己学包粽子的经过拍下来与班里的同学们一起分享,感受节日的快乐。

重阳节作为一个尊老敬老的节日,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了“我为老人做一件事”活动。学校设计了一张亲情记录卡,请学生和老人在活动结束之后一起填写,有一些老人激动地写道:“今天终于感觉孩子长大了,他为我煎了一个荷包蛋,虽然样子有点‘黑’,但吃起来特别香!”“太开心了,孩子今天给我洗了一次脚,洗脚从来没有这么舒服过,我开心得流下了眼泪!”“小丽,今天对我特别关心,让我休息,帮我泡茶,还把自己的房间理得干干净净,太高兴了!”通过这样的活动,增进了孩子与老人间的亲情,重阳节尊老的传统也得以传承。

当然,在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时,我们要注意传统节日并不等于汉族传统节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经过数千年的积淀,逐渐形成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华夏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我们丰富的节日文化,许多节日也是我们各民族共同拥有的。但是由于历史和风俗的不同,一些少数民族也拥有自己独有的民族传统节日,比如彝族“火把节”、蒙古族“那达慕”、傣族“泼水节”、藏历“春节”等等,这些节日,各具特色,也有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在传统节日的教育中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我们开展传统节日教育,就有专门的少数民族节日教育板块,学生们通过了解这些少数民族节日,感受这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人文风情,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总之,传统节日积淀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很多节日时值今日,仍有其重大的教育作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辅之以现代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认识、了解、体验传统节日,从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作为一名现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

上海市 20040)

4.民俗节日教育价值 篇四

作者:陈雯雯来源:福建省晋江市安海幼儿园上传时间:2013-06-2

5节日民俗带有强烈的人文因素和深厚的文化色彩。闽南的节日民俗风情更是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在幼儿园开展节日民俗教育活动,能让幼儿深入地了解家乡民俗文化,进一步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但是,如今的幼儿园节日民俗教育活动大部分只成为节日应景节目,在内容的选择上较单一,且枯燥无趣。因此,选择合适的节日民俗教育内容能有效让幼儿感受到民俗节日的独特性,了解家乡民俗节日文化,提升节日民俗教育价值,促进社会性发展,对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节日文化也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挖掘节日民俗之文化内涵

节日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它传递了节日的文化寓意,更多地体现和表达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内心的和谐。虽都富含有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但其承载的核心理念和内在意蕴却各不相同,如春节的“吃团圆饭”主要突显合家团圆;“发压岁钱”、“拜年”等体现长幼互敬互爱的传统美德;清明节的祭祀先人和祭扫烈士墓等活动体现了对生命的颂歌;端午节的“采莲”、“捉鸭”民俗重点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中秋节的“赏月”、“博饼”等则表达了对生活美满的向往,核心重在团圆。只有从节日民俗内涵出发,才能让孩子真正地走进节日、理解节日,才能达到节日民俗教育的真正目的,对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才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一)突出节日民俗关键内涵。

节日民俗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以人是节日的主体为主旨,紧抓每个节日民俗的关键内涵,从中提取可操作性的素材,多角度、多形式地开展活动,使孩子们知根源,解习俗。如春节主题活动中选择拜年的内容,创设情景让幼儿学习拜年习俗的礼貌方法,学会用不同方式向长辈或同辈表达春节里的祝福,如打电话,用电脑做贺卡、写电子邮件等。

(二)还原节日民俗特色。

传统的节日民俗活动都是几百年、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选择节日民俗教育内容要在不脱离传统节日民俗的基本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拓展活动内容,力求把传统节日民俗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并尽可能地还原各节日民俗的特色。如元宵节围绕当地传统民俗开展“赏灯猜谜”、“闹元宵”等系列活动,中秋节开展“大家来赏月”、“大家来博饼”等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三)选择健康节日民俗。

由于受特定的文化、环境、宗教信仰等影响,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有健康的也有低级庸俗的。在选取教育活动内容时应取节日民俗之精华,剔除其落后的俗信陋习,以丰富和滋润孩子的生活,提高孩子的认识和素质,培养孩子们爱国爱家乡爱民族的崇高思想。如清明节开展祭扫烈士墓活动,回避烧纸钱等低级活动;春节开展拜年说祝福话活动,回避求神拜佛等迷信活动;元宵节开展“赏灯猜谜”,回避烧金纸、烧纸人等庸俗迷信活动。

二、挖掘消失或淡化的节日民俗

传统节日民俗所展现出来的仪式感和文化多样性是非常突出的,体现出群体性、传统性、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但随着时尚流行的文化艺术潮流的影响,加之外来文化艺术的冲击使一些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受到挑战。很多传统的节日民俗活动正在淡化,有的甚至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春节里晚辈对长辈的拜年、放烟花爆竹等民俗活动已逐渐被几句短信、外出旅行所代替;在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里,人们只是赋予“清明扫墓”这一悲伤的色彩,殊不知清明节还有踏春、放风筝、插柳等欢乐的活动;冬至节大人、小孩子围成一桌“搓丸”、“做鸡母狗仔”的情景亦不再出现。这些节日民俗活动仪式的逐渐消失,也让人们逐渐淡化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逐渐丧失了对传统节日的情感和尊重。

(一)寻找消失或淡化的节日民俗活动。

通过查找资料、深入调查和与当地民俗专家了解当地消失或逐渐淡化的节日民俗活动,从中挑选出有意义的、可操作的内容融入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如清明节主题除了组织幼儿参加祭扫烈士墓,还可以组织幼儿参加种植、亲子放风筝、包润饼菜、春游等活动,带领幼儿感受清明节丰富的民俗活动。

(二)旧习俗,新内容。

传统节日民俗要与时代的发展相融合,在面对这些消失或淡化的节日民俗活动面前要进行创新性的构思,使其成为新内容,并加以弘扬、推广。如冬至以贴绘“九九消寒图”的旧习俗为内容,鼓励孩子学古人在九宫格图纸上画“九九消寒图”。虽然只是模仿古人绘画,但孩子们注入了对冬至节的情感,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民俗节日的关注和兴趣。在中秋节系列活动中,大胆创新,以学习剪贴技能来突出“大家来赏月”的主题,使“中秋节赏月”活动更富有新意。

(三)多形式感受节日民俗。

以不同的形式将那些渐渐消失或淡化的节日习俗展现在孩子面前,引导孩子感受节日传统文化,激活对民俗活动的情趣。如以体育游戏的形式和孩子一起玩春节民间习俗“跳火群”;创设情景带孩子参加“游灯”;音画欣赏火鼎公火鼎婆表演;讲讲端午节的故事。孩子们在丰富的、多样的节日民俗教育活动中感受着闽南民间文化艺术的魅力。

三、挖掘趣味的节日民俗

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不少节日中都有特定的活动或食俗,如:清明节时的放风筝、端午节时的捉鸭、元宵节时的猜灯谜、冬至时吃汤圆等等,这些趣味盎然的民俗活动给民俗节日增添了丰富多样的色彩。这些是孩子们所喜欢的,但是由于孩子们能力技能有限,只能是看看、说说,而不能真实地体验到这些节日民俗活动的趣味性。如何让趣味的节日民俗活动成为孩子们的活动,让孩子们更真实地体验节日民俗活动的乐趣?

(一)游戏式体验趣味。

在坚持以幼儿为学习主体的原则下,将节日运动民俗改编成适合幼儿的趣味化的游戏,让幼儿快乐地参与其中。

如将端午节的“赛龙舟”民俗活动,改编成以长木板为道具的“五人两足”的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到同心协力的合作精神;

端午节的“水上捉鸭”活动则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改编成适合孩子们玩的“捉鸭”游戏——“走竹梯捉鸭子”。

(二)情境式体验趣味。

节日民俗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境体验是最直接、效果最佳的方法,可使幼儿产生最为真实的情感体验,获得社会情感与认识的双赢。但由于真实的情境具有生活性、随机性的特点,所以,幼儿园必须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情境,让孩子在情境中体验民俗活动的趣味性。如元宵节创设“猜灯谜”情境,让孩子们在猜谜中感受元宵节猜灯谜的乐趣;与幼儿一起创设春节环境情境,张贴春联、挂鞭炮,感受喜庆的过年氛围。这些活动都可以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加深对节日民俗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劳作式体验趣味。

中国的传统民俗节日无不与“吃”联系在一起,每个传统民俗节日都有特定的食物与之联系起来,这种食俗一直流传下来。如元宵节吃元宵、清明节吃清明果、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冬至吃汤圆等。“吃”又是孩子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幼儿园里让孩子们以劳作的方式了解民俗节日里的食俗是最好的体验,孩子们在做做尝尝中既体验到节日民俗活动的乐趣又能提高劳动实践技能。

四、挖掘本土化节日民俗

中华民族各种传统节日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多彩的风俗习惯。具有当地特色的节日民俗活动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能够快速地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应将富有本土特色的、独特的节日民俗活动内容作为素材,可以突出闽南本土传统文化精神,彰显地方文

化色彩,增强家乡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之成为适宜本地、本园开展的节日民俗教育活动内容。

(一)关注闽南特色节日民俗活动。

闽南地区在传统节日里的民俗活动也是非常独特,如中秋节的“博饼”,安海端午节的“采莲”、“捉鸭”,元宵节的“彩街”、“猜灯谜”等。因此,从当地独特节日民俗入手,选择孩子们熟悉的节日民俗教育内容,能有效地帮助幼儿了解家乡传统节日民俗。

(二)关注本地节日民俗情境。

节日民俗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和巨大包容性,只有在节日这样一个特殊的氛围里,才能体现得更加鲜明和丰富多彩。由于在许多传统节日中孩子大都在家度过,只有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为孩子创设参与节日民俗的机会,直接与节日民俗对话,才能有效地发挥民俗节日的教育价值,让孩子在家、园、社区整体的节日氛围中感受节日的家乡色彩。

如中秋节组织“亲子博饼”,端午节请家长带着孩子一起观看“水上捉鸭”,组织亲子参加“亲情包粽子”比赛,冬至开展大带小“搓丸”、“做鸡母狗仔”借着节日的浓烈氛围,丰富幼儿的节日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在愉快的节日民俗活动中学习,充分地感受、体验家乡节日民俗文化。

5.幼儿素质教育成果展示节目串词 篇五

乙:亲爱的家长、同学

齐:大家好!

甲:当鲜红的太阳跃上地平线

乙: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天

甲:教室里,操场上,活泼的是我们孩童的天真。

乙:阳光下,微风中,收集的是我们童年的欢笑。

甲:今天我们迎来了下楼镇幼儿素质教育成果展示会,首先向辛勤哺育孩子们 健康成长的父母、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乙: 今天我们的孩子将自豪地登台亮相,展风姿、献才艺。甲:让歌声与微笑同在,祝福与快乐同行。

乙:欢庆的锣鼓洋溢着喜庆,优美的舞姿抒写新的篇章,亮丽的歌喉唱响人生的起点。

甲:朋友们,让我们与孩子同唱,让我们和家长共舞,让美丽的梦想从这里起航。乙:年龄虽小却毫不逊色,一招一式有模有样,看,一群男子汉走来了,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中心园的小朋友们为我们带来的舞蹈《小男子汉》。

甲:小小男子汉英姿飒爽,看!台下又走来了一群骄傲的小公主。请欣赏谢楼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给我们带来的舞蹈《骄傲的小公主》。掌声有请!

乙: 我们刚刚送走了骄傲的小公主,你们看!一群模特宝宝走来了,下面请欣赏丁阁幼儿园小朋友的的倾情奉献《宝宝秀》。

甲:小背篓晃悠悠,笑睡中妈妈背我走下了吊脚楼,童年的岁月难忘妈妈的小背篓。请欣赏舞蹈《小背篓》。掌声有请王集幼儿园的孩子们!

乙: 我是读书的小儿郎,我是勇敢的小儿郎,不怕太阳晒,不怕风雨狂。请欣赏舞蹈《读书郎》,掌声有请!

„„„„

甲:让我们用优美的舞蹈、甜甜的歌曲,来感谢、祝福天下的妈妈,祝愿天下的妈妈都一样的快乐、美丽、健康!请欣赏舞蹈《我的好妈妈》,掌声有请可爱的孩子们。

乙:“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大家一定并不陌生吧!那么,你们知道春天在哪里吗? 那就让可爱的孩子们带你一起去找一找春天吧!请欣赏歌舞《春天在哪里》。掌声有请!

甲:听!和着孩子们成长的脚步,春天来了,小鸟在歌唱,蝴蝶在飞舞,小昆虫们在演奏,花儿开了,引来了一群可爱的小蜜蜂。请欣赏小朋友给我们带来的舞蹈《春来了》

结束

甲:你们像一只小鸟,在纯洁的天空中飞翔;

乙:你们像一艘小船,在洁净的湖水中扬帆,甲:因为有了你们,阳光才如此明媚,云儿才如此的绚丽。乙:因为有了你们,天空才如此湛蓝,鲜花才如此的灿烂。

甲:尽管,我们只是一棵幼苗,但我们骄傲地生活在父母的怀抱。乙:尽管我们只是一颗小星星,但我们幸福地闪亮在老师的身边。甲:在这美好的日子里,让我们满怀感激之情地说一声—— 合:谢谢你们,爸爸妈妈!谢谢你们,辛勤的老师!

甲:愿我们的爱满足于你们点滴的心意,乙:愿你们无邪的眼睛里永远溢满幸福!

甲:愿你们苹果般的脸上永远写满健康!

乙:愿你们在这里张开翅膀,展翅高飞——

甲:下楼镇幼儿素质教育成果展示到此结束!乙:祝家长朋友们身体健康!

甲:祝小朋友们快乐成长!

6.爱的教育从传统民俗节日谈起 篇六

一、结合传统民俗节日, 开展专题性节庆活动

三八节我们开展了“感谢妈妈”系列活动。小班孩子和妈妈一起开展“水果拼盘乐翻天”活动, 中班孩子与自己的家人一起变废为宝, 大班孩子给妈妈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 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 孩子们无不演绎着人间亲情的温暖。奇妙的“护蛋”体验活动更让孩子感兴趣, 他们亲自体验妈妈生活的甜、酸、苦、辣, 从早上入园到下午离园都要随身带着鸡蛋, 并想办法保护好鸡蛋, 保护期为一天, 要使它完好无损, 蛋破即为护蛋失败, 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 从内心深处碰撞出“感恩”火花, 激发出“感恩”的真实情感。四月我们组织幼儿踏青, 走进田野找春天、放风筝、挖野菜, 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我们还组织孩子将春姑娘送来的礼物种在小花盆里、自然角里、小农场里, 孩子们积极寻找着、发现着春天的秘密, 感受着春的气息。六月孩子们自己的节日自己做主, “给力春幼, 童心飞扬”使整个幼儿园成了活力和希望的原野、歌声和欢笑的海洋。九月孩子们给校园绘上生命的颜色, 开展了“我为小树挂名牌”活动, 幼儿为小树挂名牌时, 共同发出“爱绿护绿我能行, 善待树木, 共同为树木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成长环境”的倡议。每颗树木都拥有自己的主人, 像父母那样百般呵护, 孩子们在认领小树后, 心中也种下爱绿、护绿的环保意识。九九重阳节我们带领孩子徒步到敬老院开展“爱在重阳, 孝满天下”活动, 孩子们为老人们捶捶肩、洗洗脚、擦擦桌, 小小橘子甜到心, 孩子们的节目使那些孤独老人感受到生活的希望、感受到世界的精彩。十月我们开展了“小小环保袋, 引领大行动”活动, 活动前期班主任向幼儿详细介绍了我们生活的大环境正日益被破坏, 重点介绍了塑料垃圾袋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孩子们自主找到叔叔阿姨, 送去自己亲手制作的环保袋, 叔叔阿姨们表现得尤为惊喜, 在宣传环保意识的同时, 更增强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把保护环境的行动落到实处。

二、结合传统民俗节日, 创建相应的节日环境

环境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们在利用节日培养幼儿关爱情感时, 应该把握好环境这一隐性教育因素, 积极创建和利用节日环境, 使环境发挥应有的节日教育功能。如春节时, 我们可以和孩子共同布置具有春节特点的活动室环境, 和孩子一起制作新年礼物, 一起打扮新年树, 一起制作贺卡送给长辈、老师和好朋友, 一起剪贴窗花, 制作、吊挂灯笼……孩子们在节日环境布置中体验着节日的快乐, 感受着彼此祝福的幸福, 同时体验到与同伴合作、交往的快乐。

三、结合传统民俗节日, 开展节日亲子活动

由于许多传统节日孩子大都在家度过, 因此, 我们应该和每位家长联系, 互相沟通, 共同架起一座节日教育桥梁, 家园一致, 使节日教育产生良好的教育效应。让孩子在节日亲子活动中积累过节经验、感受节日快乐, 同时体验亲子间互相关爱、互相合作的快乐。如元宵节时, 我们在节前先给孩子、家长布置任务, 收集各种废旧材料, 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来园, 开展亲子制作灯笼、猜灯谜等活动;端午节时, 我们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包粽子, 还请家长助教到班级上课, 孩子们在欣喜中收获、在快乐中体会;中秋节时, 我们与家长、孩子一起边品尝月饼、毛豆、芋艿, 边赏月、讲关于月饼的故事等。

爱是需要传递的, 只给予不求回报的爱是索然无味的, 只接受不付出的爱是自私的, 在接受爱的同时把爱传递出去, 这个世界才够温暖、够精彩。正如莫诗旎的《把爱传递》所唱的:“爱是一种 营养 , 陪伴我成长 , 幸福张开翅膀 在飞翔 , 因为有你, 天才蔚蓝, 这世界充满爱, 让我们拉起手把爱传递下去。”

摘要:当前, 多数孩子处于独立个体化、娇生惯养、辈分观念淡的生活氛围之中, 他们获得的被关爱情感处于饱和状态。但是, 通过观察发现, 孩子情感空间尤其是关爱情感空间是缺失的、不完整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家长、幼儿园必须共同协作, 通过多种途径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教育。

关键词:关爱教育,传统民俗节日,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1]陈维欣.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J].教育评论, 2003 (2) .

7.教育节日串词 篇七

关键词:传统节日教育;实施途径;教学活动;环境创设;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7-019-2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正是我们可以渗透入幼儿教育中的有利资源。

一、传统节日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情感,它表达了人们对亲人、对家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人们对先祖的缅怀之情,亦表达了人们对祥和、健康生活的追求。

当前西方节日在中国呈现出越来越普遍的态势,而我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传统节日却在不断弱化。虽然现在国家已把部分传统节日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但由于目前孩子能接触到的诸多环境中都显示着与西方节日有关的环境,比如圣诞节期间,商家都打着圣诞促销的宣传,做着圣诞环境的布置等等,而在之前几天的冬至节,商家基本不会做宣传,导致孩子接触到的都是圣诞节,而非冬至节。所以我们应该将传统节日教育引入学校课堂,以保护民族传统节俗,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我们利用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实施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知识,也对幼儿的传统美德、身心和谐发展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我们抓住传统节日教育的核心意义,找出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精华,加以设计,使幼儿在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得到情感上的发展。我们利用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挖掘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增强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让其初步了解我国传统民俗节日。同时也培养了幼儿敬老、团结、勤劳等情感与品德。

二、传统节日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

1.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了解节日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既是节日,那必定有着各自的传统习俗,其丰富多彩的内容也是我们可以加之利用的。我们根据不同的传统节日,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通过美术、语言、音乐、社会等一系列不同活动的开展,促使传统节日教育与课程教材相结合,也促使幼儿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尽情表现自己的感受和能力,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如在冬至节期间,我们可以开展社会《冬至的来历》、语言《冬至传说》和美术《做汤圆》等活动。通过这些不同类型的活动,幼儿可以了解冬至的来历和风俗习惯,知道冬至大过年的道理,感受冬至节的喜庆氛围和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一带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为了让幼儿感受这一习俗,并体验自己动手包汤圆的乐趣,我们可以通过美术活动《做汤圆》,以油泥为替代物,引导幼儿学会用搓、揉、捏、团的方法制作汤圆,不仅感受到冬至节的传统习俗,动手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把传统节日渗透入教学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幼儿能够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传说与来历,知道了其风俗习惯。

2.创设相关环境,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与习俗

环境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把握好环境这一教育因素,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的环境建设中,积极创设和利用节日环境,为幼儿营造一个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我们搜集资料并设计布置,以图文并茂、真实实物的形式,通过展示每个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传说、风俗习惯等,让环境发挥应有的节日教育功能。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班级的主题墙环境,专门设计一个“传统节日”的版块。主题墙是幼儿互相学习、相互促进的场所,它让幼儿成为班级环境创设的一份子,并与环境进行对话,成为了幼儿学习的平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每开展一个传统节日,我们就把与该节日有关的各种传说、习俗等,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幼儿进行欣赏、讨论。如在重阳节时,把关于重阳节的各类知识与习俗张贴在版块中,有关于重阳节来历和习俗的文字说明,也有关于重阳节的诗歌、民谣,还有重阳习俗的一些图片,让幼儿能够更形象的看到重阳的习俗。在中秋节时,我们把各种月饼的图片贴到主题墙中,让幼儿感知中秋节的特色;在冬至节时,我们把各地关于冬至节的习俗,尤其是苏州的冬至习俗,即喝冬酿酒张贴在版块中,让幼儿对本地的冬至习俗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其次是区角环境的创设。对幼儿来说,区角活动是自由的,宽松的活动氛围,丰富多彩的内容,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自由选择玩什么,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功,这就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最佳手段。因此,区域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好的教育手段。在中秋节课题开展期间,我们在美术区中放置油泥和一些中秋节的图片,如各种月饼图片等,幼儿看着这些图片用油泥制作月饼。在科学区,我们把自制的月相图投放其中,让幼儿初步知道月亮的变化规律,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在语言区,我们投放诗歌《月亮》的图谱和《幼儿画册》,引导幼儿看图念儿歌,体会月亮与环境的关系。在冬至节课题开展期间,我们在语言区放置一些冬至的故事、图片等,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冬至的来历和习俗,念一念冬至的儿歌等。幼儿能够看着图片对冬至的一些习俗清楚的表达出来,也能完整的朗诵儿歌《冬至到》。在美术区添置油泥,请幼儿制作汤圆。幼儿对这一类活动会非常感兴趣,每一个幼儿都能玩得很开心。

再次是自主性环境的创设。角色游戏是幼儿园的主导活动,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他们的各种能力皆是在游戏中获得的。因而结合传统节日,开设不同的自主性游戏环境也是必要的。比如在冬至节时,我们可以在超市中提供自制馄饨、汤圆等材料,让幼儿运用这些材料在娃娃家中表演过冬至的游戏,感受冬至节的氛围。在腊八节时,可以开展“腊日小吃坊”,引导幼儿将各种豆类做成腊八粥进行买卖游戏,不仅动手能力能够得到提高,交往能力也会有所发展。而且在这些游戏中,每一位幼儿都能开心、积极地参与,从而在游戏中感受传统节日的习俗。

3.家园合作,实际体验传统节日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影响是其他教育环境无法取代的,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应密切结合,传统节日活动更需要幼儿园与家庭的有机结合。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像端午节是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是赏月、吃月饼,重阳节是敬老、爱老,等等。有的节日是在白天进行的,有的则是在晚上进行的。当然,大部分的传统节日孩子一般都是在家中与家人一起度过。所以,家庭的节日教育就显得必不可少。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家长挖掘自身潜在的教育资源,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比如请家长朋友收集关于传统节日的资料,如关于节日的诗歌、来历、风俗图片和一些实物等,带到园内让幼儿一起分享,也可以在家中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让幼儿了解、感受传统节日。

此外,我们也可以请家长用实际行动来让孩子感受传统节日。如在端午节时,家长可以教孩子包粽子,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带孩子观看赛龙舟比赛,让孩子在这些环境中充分体验端午节的习俗。又如在重阳节时,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去看望老人,或者和孩子一起挑选礼物送给老人,并说一些祝福的话;如果家里有老人一起住的,就请孩子帮助老人做事,减轻老人的负担,这些行为都能让孩子从小就深深地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与欢乐,感受到尊老敬老,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在冬至节和腊八节时,我们也可以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汤圆和腊八粥,让幼儿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过冬至和腊八的乐趣。

8.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教育总结 篇八

“中秋节吃月饼,不仅寄托了古人美好的寓意,还传递中秋阖家团圆的美好祝愿。”9月21日,在我校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教育,情况如下:

随着中秋节的临近,各学校纷纷开展以中秋节主题教育,旨在推动未成年人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传统美德,涵养新家风。

其中,在县幼儿园和xx幼儿园,孩子们则通过做手工剪纸、诵经典、赏民乐、品美食、亲身体验打糍粑等活动,了解中秋趣事。伴随着《花好月圆》音乐的响起,美丽的“嫦娥姐姐”和“玉兔”给小朋友送来了月饼,寓意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今年的中秋节主题教育,我们主要让孩子们上网查一查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与中秋节相关的诗句、祝福语、故事等,让孩子们了解中秋节。”为了加深孩子们对中秋节的.认识,学校让每个孩子带一个月饼到学校,观察它的形状,品尝它的味道,学生之间相互分享,并说一说它的寓意。同时,每位学生办一期关于中秋的手抄报,并进行展评。其中,该校四年级五班的学生代表还用一首《金秋皓月》的诗歌和现场书法,送给全校师生中秋。

9.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教育活动 篇九

5月30日,*小学在全校广泛开展端午节主题教育。

首先各班利用课内外时间读故事、讲故事,了解端午节来历,端午节的纪念意义。再现历史英雄屈原等感人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等思想教育。其次是让学生了解端午节挂艾叶、吃粽子、佩香囊、吃绿豆糕等风俗习惯,对学生进行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的教育。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更加喜爱祖国传统节日、并准备过好自己的传统节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10.教育节日串词 篇十

关键词:节日精神;大学生仁爱道德;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028-01

2013年4月1日,西方的愚人节,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发生了寝室饮水机投毒案。林某,在“愚人节”这天出于作弄室友黄洋的动机而实施投毒。从“复旦才子”到”死刑罪犯”,是“节日”惹的祸?节日是什么? “节日精神”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何在?

一、“节日”的涵义

节日是一种民俗文化。节日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节日”是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节日。一些节日源于传统习俗,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西方的愚人节,情人节等。有的节日源于宗教,比如基督教国家的圣诞节、万圣节。有的节日源于对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纪念,比如中国的端午节、国庆节、青年节,西方的母亲节、父亲节、美国独立日等等。还有国际组织提倡的运动指定的日子,如劳动节、妇女节,儿童节、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世界粮食日、世界艾滋病日,世界人权日、世界气象日、世界环境日等。节日也是国家制度,是一种政治文化。统治阶级为治理国家的需要,由国家法定的节日越来越多,如中国教师节、烈士日、胜利日、国庆节等。随着时间推移,节日的内涵和庆祝方式还在发生着变化。

二、崇尚真善美,倡导仁爱道德,是节日内涵的基本精神

无任是传统民俗节日还是国际组织运动节日、国家法定节日,他们都有共同的节日内涵精神,这就是崇尚真善美,倡导仁爱道德精神。如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开始,有扫尘、拜年、发压岁钱等节日活动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农历八月十五,赏月、拜月、吃月饼,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寓意家庭团圆和美;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愚人节也称万愚节、幽默节,公历4月1日,是从19世纪开始在西方兴起流行的民间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以各种方式互相欺骗和捉弄,往往在玩笑的最后才揭穿并宣告捉弄对象为“愚人”。玩笑的性质极少包含实质恶意,一般会加以避免如灾难之事的玩笑,愚弄欺骗以轻松欢乐为目的;端午节,每年的五月初五,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继承爱国传统;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这个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而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圣诞节又称耶诞节,西方传统节日,在每年12月25日。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改革开放后,圣诞节在中国传播地尤为突出,至二十一世纪初,圣诞节有机地结合了中国当地习俗,发展日趋成熟。吃苹果、带圣诞帽、寄送圣诞贺卡,参加圣诞派对,圣诞购物等成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寄赠圣诞卡,除表示庆贺圣诞的喜乐外,就是向亲友祝福,以表怀念之情。

三、重视节日活动,绽放节日精神,提升大学生仁爱道德素质

节日,作为生活中特别意义的重要日子,社会、国家、人民以共同或不同的态度和方式来庆祝、纪念它,让节日的精神绽放。大学生是国家社会中传承弘扬节日精神的重要、活跃力量,让大学生正确领悟节日内涵精神,科学领悟节日文化,崇尚真善美,倡导仁爱观,在节日活动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才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利用国家法定节假日,开展崇尚真善美的仁爱道德教育。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胜利日、中秋节、国庆节。“春节”回家过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倡导全家团圆共迎新春,弘扬家庭美德;“清明节”祭祖扫墓,感恩祖辈父母,增强家庭情感;“劳动节”大学生可以在假日参加社会实践、兼职劳动,体会“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崇高”的五一劳动精神,让大学生在五一劳动节中体验劳动精神和劳动技能的重要意义,提高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胜利日”组织大学生参观方志敏烈士博物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让大学生弘扬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精神,勇于担当,完成使命;“中秋节”看 “秋晚”文化大餐,大学生美育享受,滋润美丽心灵;“国庆节”国庆长假,可回家团聚(爱国爱家)、可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可读书博览、可兼职创收,校园升国旗,贴爱国标语等,丰富多样,增强爱国情感,培育爱国精神。

积极借助适合大学生心理成长喜爱、成才发展需要的中外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大学生仁爱道德。开展节日讲座,节日主题班会,节日文娱晚会,节日知识宣传等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领悟节日精神。(1)学生喜欢快乐、轻松、搞笑、幽默愚人节,可以组织班级开展由学生自创自编自演的幽默剧表演、幽默视频展演等,要求幽默剧既有轻松幽默的内涵又有友爱核心价值观精神。既可开发学生创造力,有可避免简单恶搞低俗气味,传递正能量。(2)举办“世界气象日”,“世界环境日”、“世界粮食日”主题活动,气象专业学生举办气象日、环境日主题活动,在社区、校园进行“气象知识科普宣传”、“关注气象变化与地球环境保护”的环境保护活动,既增强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又帮助了全校大学生保护环境意识;“世界粮食日”可开展“光盘行动”,“爱粮节粮宣传周”, “举办爱粮节粮书画展”“食品安全讲座”、利用手机网络、qq群、微信等信息平台发送节日精神和活动内容,组织大家参与参加等活动;(3)情人节,是大学生喜爱但又点羞涩盲目跟风只知买玫瑰花送女友的节日,学院可以开展“放歌校园情”的形式让学生释放情怀.中国情人节(七夕):一惜父母、二惜妻儿、三惜兄弟姐妹、四惜同学朋友、五惜同事、六惜对手、七惜自己!表达亲情友情爱情。

崇尚真善美,倡导仁爱观,高校应积极开展具有节日精神的活动,促进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教育节日串词 篇十一

一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目前, 各高校虽已经开始重视中国传统节日纪念日文化教育, 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纪念日的热衷度不高, 节日小长假并不能引起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共鸣。调查显示, 大学生对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五四青年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纪念日比较了解, 能了解节日的时间、大概的习俗等, 但是对节日的历史渊源和精神内涵知之甚少, 且这些了解多来源于家庭影响和中小学课文熏陶。对于这些重要节日, 学生们的理解层面仅仅局限于“器物”的高度。作家冯骥才曾这样说过:“现在过节, 很多人那其中的文化内涵摒弃了, 每一种节日只剩下一种食品。”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纪念日内涵的缺失, 是的传统中国节只剩下吃文化、穿文化。

高校利用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多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但没有引起学校各部门的重视, 许多重大节日没有在教育纪念活动中取得应有的地位, 且形式过于简单、平面。之前就有新闻报道一些学校组织学生为父母洗脚活动, 强化感恩教育, 几十名学生一字排开, 场面壮观, 且不论是否能够达到感恩教育效果, 其形式化活动容易成为舆论的笑点, 只是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呆板的模仿、复制。形式单一, 效果未知。

近些年西方节日盛行, 尤其在高校中, 对中国传统节日纪念日形成了不小的冲击。西方节日形式活泼, 名称更直白, 容易理解, 加上商家的促销包装, 其节日氛围浓郁, 满足了青年学生个性张扬、追求新鲜事物的心理, 造成了高校传统节日呈现出“东冷西热、西盛东衰”的尴尬境地。面对此等情况, 有些高校通过行政手段、处罚手段, 禁止学生过洋节, 试图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上来, 这种做法理论上、实践上均无法站住脚, 不仅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相反, 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反感。没有真正的挖掘节日的内涵, 没有结合实际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体系, 使本来具有的教育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二对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文化教育的创新探索

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人文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展现学校形象, 对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影响重大而深远, 传统节日纪念日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离不开良好的具有强烈的传统节日纪念日色彩的校园文化, 离不开对传统节日纪念日文化的宣传和弘扬。高校应运用多种手段开展各类活动, 丰富校园生活, 增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组织上:学校各部门要引起重视, 由主抓宣传及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学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部门牵头, 教学部门、管理部门形成合力, 制订文化建设规划, 与传统节日纪念日文化氛围和气息相融。避免“学雷锋一阵风, 三月来了四月走”的现象, 把传统节日纪念日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长效化。

内容上: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报刊栏、展板、标语、各种活动、网络、会议等途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传统节日纪念日的有关知识培训、情感体验, 激发他们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亲近感。笔者所在的学校内主干道两旁竖有多个宣传栏, 由学校党委宣传部负责, 根据各个节日纪念日的时间, 定期更换相关内容, 包括节日渊源、深层内涵、纪念方式、经典故事等, 每当宣传栏更换都会引起学生关注, 普及了大学生的传统节日纪念日文化知识, 加深了印象。

杜绝各种流于形式的纪念、庆祝活动, 如有的学校只是以各种文艺演出形式来纪念节日, 使学生过度关注节目排练而忽略了节日的意义及纪念意义, 对于纪念活动要注意创新形式, 纳入主要节庆日, 制定大学生传统文化德育教育日历, 形成传统文化系列活动, 针对每一节日设计、宣传主题活动、社区服务、总结升华, 一年一个周期, 经过年复一年的对传统节庆日文化的反复宣传与强调, 使其沉积于每一位大学生心中, 内涵为一种文化心理, 则会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 更新教学理念, 一、二课堂相结合

组建专业教师队伍, 构建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部门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与学术资源, 有能力组建一支专业的从事文化教育的教师队伍, 负责节日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开发及社会实践学期的文化调查活动的设计。传统节日纪念日文化教学体系可以包括节日起源、传说、习俗、和文化内涵等, 设计高校公共课、选修课, 给予相应学分, 充分结合第二课堂, 加入知识竞赛、话剧表演等。为引起学生的重视, 适当紧凑教学学期, 增加实践教学学期,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 包括调查各地民俗、民族起源、节日起源、传说等, 实践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实践学期调查报告或学习心得体会, 进行成果展览。

通过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与社会实践, 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提高了学习兴趣, 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传统节日文化, 认同并喜爱传统节日纪念日, 使教学成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三、高校传统节日纪念日文化教育设计———以“清明节”为例

1. 课堂教学

按照节假日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的要求, 设置节假日传统文化公共课或者选修课, 其中一章节明确介绍清明节文化, 在课堂内由教师传授清明节的起源、传说、习俗和文化内涵。清明节的起源普遍认为与纪念晋国名臣介子推有关, 其忠君爱国、辞官不言禄, 过清明节各地民众的庆祝活动主要有踏青出游、祭祖扫墓、吃寒食等, 渲染了一种爱国精神, 教育学生追思先烈、亲近自然、尊重生命。

2. 第二课堂活动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 强化学生关于清明节的知识和民俗, 感受清明节的意蕴,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活动, 让学生体验爱国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气节, 感悟亲情和友情, 以崇敬的心、感恩的心面对身边的人和事, 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明确自身的责任, 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活动内容:开展为革命烈士扫墓活动, 在清明节前夕, 选择学校所在地的革命烈士纪念馆或纪念碑, 为烈士扫墓, 送上学生亲手制作的花圈, 介绍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 缅怀革命先烈。

开展家谱、族谱、村史知识展览活动, 请同学们亲自查阅资料找一找自己家族的族谱, 感受中华民族以血缘为纽带的尊族敬宗的历史文化传统, 讲述家族历史上尊老敬贤的故事, 还可以讲述自己家庭的清明祭扫活动。

开展清明植树活动、锻炼活动, 清明不仅仅是忧伤的节日, 也是踏青游玩的好时节。正是同学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好机会。烈士陵园植树活动, 为烈士送上敬意, 为家乡增添活力;组织大家春游, 开展团体拉练活动, 释放压力, 增强合作意识。

3. 总结与提升

活动过后注意总结与提升, 活动过后, 请同学们记录下活动的流程设计及活动过程中的感悟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 将活动成果装订成册, 一可以使活动的意义进一步升华, 二可以为下次活动及效果提供借鉴意义, 三为节假日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提供借鉴途径。巩固教育效果, 推动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纵深发展。

高校在实现节假日传统文化教育功能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 我们一定要杜绝片面、形式化的跟风教育, 切实引起重视, 创新思路与方法, 在弘扬中国传统节假日文化的同时,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今天, 中国传统节假日文化越来越被重视, 高校在利用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还有一定不足,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人文环境;更新教学理念, 一、二课堂相结合, 传统节日、纪念日文化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关键词:传统节假日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参考文献

[1]周志辉.利用节庆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探索, 2008 (11) .

[2]孙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 2012.

12.教育节日串词 篇十二

徐:敬爱的各位老师 合:大家上午好!

徐: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个富有诗意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区教育局的综合视导。

李: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构建“活力文化”,打造“活力上小”。”的办学理念,突出“育活力学生,塑活力教师,建活力校园”的办学思想。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让素质教育之花在上小这片沃土上开得更加绚烂,更加迷人!下面:上小素质教育成果汇报展示活动现在开始: 展示一:舞蹈《开门红》

李:欢乐的旋律,舞起醉人的红绸;

徐:动感的乐曲,激起前进的步伐。

李:激情、活泼的舞蹈一定会让您浑身每一个细胞都充满活力!下面请欣赏四年级同学带来的舞蹈《开门红》.展示二:独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李:江水升高我长高,大坝建成我长成,它让我心里的梦成真徐:请欣赏女生独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展示三:诗歌朗诵《中华儿女》

李:滔滔江河水,淹不尽浩浩中华魂;

徐:巍巍昆仑山,锁不住阵阵中华风。

李: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

徐:又是一个艳阳高照日。

李:走进十月,我们用一样的眼神凝望金秋;

徐:走过国庆,我们有一样的感慨发自肺腑。下面,请欣赏由我和

李晨希同学给大家带来的经典诵读--《中华儿女》。

展示四:走“活力上小”之路系列活动视频展示

徐:激情是点燃理想的火种,活力是教育创新的原动力。

李:走“活力上小”之路是我们学校办学的理想,走“活力上小”之路是我们学校办学的特色。下面请看我校走“活力上小”之路系列活动掠影。

结束语:

李: 绚丽的校园放飞我们美丽的梦想;

徐:精彩的表演展现上小少年的风采。

徐:书香润泽童心乐;

李:激情挑战校园新。

徐:沐浴着新课改的东风,明天的我们更自强!

13.教育节日串词 篇十三

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切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不断强化感恩祖国、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决定在中秋节期间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教育。

一、活动主题:我们的节日·中秋

二、活动内容、(一)主题教育课

上一节以“我们的节日·中秋”为主题的主题教育课,内容可包含:中秋节的由来,相关视频、音乐、图片资料,中秋有哪些习俗,突出理性消费、文明过节,突出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思品老师负责)

(二)开展“我向长辈献孝心”家庭文明实践“五个一”活动

即共赏一轮中秋月、共享一顿家庭团圆饭、合拍一张中秋团圆照、共叙一堂家庭美德故事、同传一门文明好家风,各班自行布置。(班主任负责)

(三)四、五、六年级学生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周记活动,各班级自行组织撰写、评选优秀作品。(班主任负责)

(四)开展净化美化环境活动。

宣传保护环境意识,清理卫生死角,周五开展一次卫生大扫除,创建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班主任负责)

三、相关要求

1、中秋节后,思品老师要将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教育课教案和文字图片资料交汪晶磊。

2、中秋后,每班上传一张学生家庭团圆照,交给梁晨老师。

3、中秋后,四、五、六年级每班上交一篇优秀周记(电子档)给汪晶磊。

14.教育节日串词 篇十四

关键词:节日文化;道德教育;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涉及生产活动、衣食住行、人生礼仪、天文气象、宗教信仰、文化娱乐等诸方面,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与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形势下,传统节日的传承对于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都有重大意义。

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可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新的使命。对小学生进行道德启蒙教育,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健康道德意识,养成当代中国公民最起码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小学德育的重中之重。因此,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十份值得探讨。在各种实施途径中,笔者认为利用传统节日文化渗透或实施道德教育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

一、节日中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

党中央制定的《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的确,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欢度岁时节令,我们的孩子每年都反复参与节日的活动,节日期间丰富多彩的习俗风尚,人们的衣食住行,民族的传统艺术,以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人际之间的各种情感,都会在儿童面前得到充分展现,这种强烈的文化氛围,以及其中蕴含着的道德资源,在新时期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开发并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有助于提高小学道德教育的实效。正确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节日活动,既可以与传统的优秀文化紧密联系,弘扬民族精神,又有助于公民道德规范教育实现生活化、大众化、行动化,体现时代精神。

虽然节日活动年年有、年年过,但学校对借助节日这一契机,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是做得不够的。因此,我们在“一体化德育”推广实施中,将进一步开发节日文化的道德教育资源,并且充分利用这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在节日活动中进行道德学习是小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

节日文化中的小学生道德教育就是利用特定的节日,开发其中蕴含的道德教育资源,并赋予时代教育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学习人类先进道德,学习做人的道理,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节日文化中的小学生道德教育内容是教师和学生通过讨论共同选择的。节日活动开展是小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进行探索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在探究过程中,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轻松快乐的小组合作、不断变化的时间空间,以及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探究学习内容的自主形式,都深深地牵动着学生的好奇心,促使着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带给他们课堂教育中所无法得到的乐趣。

另外,节日文化中的小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少先队,开展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活动来学习道德的。清明更是加强家庭伦理的机会。清明是祭扫的节日,人们通过祭祀祖先,感恩先人,加强家庭的凝聚力。清明不仅说要从情感上怀念我们的祖先,同时对祖先要感恩。因为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以及给我们创造了很多的东西,让我们今天有了生活的便利。有的人把他用过的物件都要埋在一个地方,并且做一个墓,定期去祭祀,他认为这些用过的东西都是给人服务过的,都是贡献过的,我们应该学习这种感恩的情怀。

三、通过节日活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符合当今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经典诗文、独特情趣。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与习俗,开展寻根活动,培养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是对接的前提。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德育改革在对道德学习特殊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道德教育应作为儿童的一门成长课程,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质量,强化对儿童生活的指导。节日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是以真实生活经历为背景参与道德学习活动的。我们将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节日生活纳入到道德学习课程之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性活动,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校还积极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系列宣传,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展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的初步教育;另一方面出黑板报、制作展板、通过红领巾广播在校内进行宣传,告诉学生节日的来历,古人流传下的习俗,好的活动建议等,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四、学校有节日文化道德教育的良好基础

“教育”在节日传承中的作用,成为大家共同探讨的焦点。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安德明指出,在城市生活中,传统节日的家庭传承和社区传承相对弱化,使得学校教育在传承传统节日中的作用相当重要。因此,在学校,如果每个节日都能够组织相应的特定活动,则会对孩子们起到强化相关认识、增加直接感受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家庭生活和社区活动结合起来,一定可以极大地促进传统节日的传承。

在学校教育方面,应当把传统节日文化融入课本里面,老师多讲解,甚至可以用表演的方式,让儿童多了解节日文化的意义是什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张晓华教授认为,如果将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引入校园生活中,使其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载体和基础平台,比如,清明节与生命教育,端午节与爱国主义教育、七夕节与爱情观教育、中秋节强化对家国团圆的期盼、利用重阳节开展尊老爱老教育……如果在腊月里,借用一个“二十四,扫房日”的话,可以在校园内组织一次全校范围的卫生大扫除,既清洁卫生、促进了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又使学生亲近民族传统文化,这一行动就具有文化的含义。因为,它代表了一个传统文化符号。如果这一活动年复一年地进行下去,其文化符号与文化记忆将会固化在学生一生的生活行为之中。如果在夏日,在端午节前后,再融进“龙舟竞渡”的体育精神,举行体育赛事的话,文化传承在形式上就可得以实现。

笔者所在的学校一贯来重视德育,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节日文化道德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2011年的元宵节,我校开展“永兴小学第一届年俗文化节”活动。同学们在校园里挂起了大红灯笼和中国结,学生穿着过年买的新衣服,舞醒狮,打腰鼓,剪纸,写挥春,同学们还带来了自家制作的年糕、炒米饼、油角、煎堆等传统小吃,在教室里、过道边展示中国书画作品。学校还可以组织猜灯谜和包汤圆活动,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尝试汤圆,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元宵节。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驿站,用来承载民族的认同感,更是传承民族文化生命、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薪火相传的节日总有一些含情脉脉的东西使我们的心变得柔软,使人间充盈着温情与暖意。传统节日彰显的仪节繁复、风雅精致、彬彬有礼、视教养为文化生命,高度审美的民族标识背后是高度的传统文化认同。我们这个民族有一些说不清的东西,不管世事如何变迁都不会忘掉,由此才铸成了我们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从古到今生生不息、延绵不断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所面临的危机是暂时的,通过全民的努力,传统节日文化必将在可预见的将来赢得再一次的辉煌。我坚信将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生德育课程的巧妙对接,开发其中蕴含的道德教育资源,并赋予时代教育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学习人类先进道德,学习做人的道理,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含义的理解,也能避免新一代的文化断层。

参考文献:

[1]杨继英,董广萍,杨红兵.中小学生主体参与活动组织与指导丛书:小学生节日纪念日活动的组织与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冯骥才.守望民间[M].西安:西苑出版社,2002.

[3]杨琳.中国传统节日文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15.教育节日串词 篇十五

方案

各区县教育(教体)局,高新区、文昌湖区地事局,局属各学校: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大的传统节日,春节文化蕴含着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为充分利用寒假教育契机,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以突出传统节日文化、培养文明习惯和崇尚科学教育等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三结合”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现就开展“我的中国年”节日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文明年文化年中国年

二、活动内容

(一)“我为我家写春联”活动。面向小学高年级和初、高中学生组织开展“我为我家写春联”活动,引导学生以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自主创作书写春联,并进行交流展示。

(二)“文明过节我承诺”活动。以“今年过年,我不(或少)燃放烟花爆竹”为承诺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文明过节我承诺”活动,引导学生春节期间不放、少放烟花爆竹,为保护环境、减少雾霾尽自己应有之力。

(三)“镜头里的中国年”中小学生摄影比赛。以展现春节、元宵节等优秀传统节日习俗和节日活动场景为重点,以移风易俗、崇尚科学、文明过节、传承文化为主题,展示社会正能量和民间新风尚。

(四)“我的中国年”节日特色创作活动。各区县和中小学校可结合各自实际,利用寒假动员家长带领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游学活动,动员学生开展绘画、剪纸等手工创作活动,开展节日札记、征文、讲故事、背春联等节日文化教育活动等,以丰富学生节日体验和综合素质提升。

三、活动要求

各区县和中小学要高度重视,抓住节假日这一深化“三结合”教育的良好契机,全面发动组织好节日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为此,各区县和中小学校要充分发动宣传,按照校校有方案、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总体要求,组织好、宣传好、落实好,确保活动实效。开学初,各学校和各班级要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舞台,通过组织优秀作品评选,鼓励发展、增强自信、发展兴趣、展示才华;各区县也要做好全面总结,展示优秀作品,为学生多姿多彩、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提供展示机会。

各区县和局属学校要及时汇总优秀作品,以图说的方式全面展示活动组织开展情况,要求有标题、有文字综述,每幅图片可放多张照片,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最多不超过20幅图片,制作成jPG格式,请于XX年2月16日前将优秀作品材料报市教育局基教科。

联系人:

电话:

邮箱:

xx博市教育局

16.一个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 篇十六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并成为了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为引导广大小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特在小学生中开展传统节日活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旨在提高广大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适宜在小学生中开展的节日、纪念日有:元旦、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清明、劳动节、青年节、端午节、儿童节、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等等。

17.教育节日串词 篇十七

【关键词】传统节日 幼儿园 活动

一、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对幼儿发展有着深厚的意义

(一)通过传统节日教育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感

幼儿期可以说主要是情感期,早期起始情感教育是有科学依据的。由于幼儿情感内容的不丰富,情感表现的不稳定,因此加强幼儿积极健康的情感培养就愈显重要,教育的责任就在于丰富幼儿的情感经验。我们理解传统节日文化中附着的教育意义之后,抓住节日的核心意义,抓住节日的契机,发挥游戏的愉悦功能,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巧妙的与主题活动相整合,设计活动,使幼儿在传统节日活动中健康情感得到发展。

(二)通过传统节日教育提高幼儿动脑动手能力

在传统节日中有着其特殊意义的传统点心,如元宵节的汤圆、清明节的青果、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等。在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中,凡是孩子想做能做的事我们都尽量的让他们动手做一做。如:元宵节,示范、讲解搓汤圆的方法,再提供材料让幼儿动手参与搓汤圆,最后让孩子品尝汤圆。端午节,示范、讲解包粽子的方法,再提供材料让幼儿动手参与包粽子,最后让孩子品尝粽子。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了解了传统节日,真心地喜欢上传统节日,通过幼儿制作点心更是提高了幼儿动脑动手能力。

二、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有着多样化的组织形式

(一)寓传统节日教育于环境创设中

我们以贴近幼儿生活和兼顾幼儿年龄特点为前提,注重和孩子们共同布置以节日为主题的环境。在喜迎新年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学习内容,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联的,能反映中国文化独特性的内容,包括一些传统习俗和相关典故,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喜庆的氛围。我们一起收集了一些新年红色象征物——中国结、鞭炮、红灯笼、对联、年画、贺卡等挂在墙上,将幼儿学习的民间艺术剪纸作品一一展示在活动区;孩子们十分喜欢这些工艺品,看了又看,摸了又摸。为了让活动更加有意义我们请孩子们亲自动手、积极动脑,制作别出心裁的装饰品来装饰我们这个家,快快乐乐过新年。孩子们自主选材、自主创造,用各种材料制作新年物品。孩子们积极创造营造出了喜庆的氛围、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孩子们共同策划,一起合作布置教室是那么开心,脸上洋溢着劳动的快乐,感受着彼此的祝福,心里荡漾着过年的喜悦,深入体验到与同伴相互合作、交往的快乐。

(二)寓传统节日教育于幼儿游戏中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情感培育的最佳途径。游戏的一大特质即是“愉悦”,即幼儿对游戏的投入和专注。在端午节时举行“小小赛龙舟”的游戏。孩子们自发的形成四队开始比赛。第一次,出发不久四队龙舟一不小心走着走着就散了变出八队来,于是赶紧修复,虽然及时作了调整但是活动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大家探讨着获胜的方法:“我们动作要整齐!”“大家走的速度要一样”“我们最好选出一个队长来,让队长来喊口令吧!”“我们要一起努力,获得胜利!”

(三)寓传统节日教育于主题活动中

传统节日教育应在幼儿园各环节活动中相互渗透、有机整合。因此我们注重挖掘节日中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着密切关系的,幼儿喜欢的、易接受的内容,运用丰富多彩、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开展节日活动,将节日活动与主题活动有机整合。为了让幼儿了解“清明节”,我们开展了“清明节”主题教学活动。我们从晨间谈话中,让幼儿了解清明节由来。讲讲自己家里是怎样过清明节的?让孩子们知道清明节有踏青、扫墓、吃青团的习俗。在4月5日清明节这天,我们让孩子们吃青团。在清明节活动中,我们还带着大班的孩子们到烈士陵园去进行扫墓活动。我们运用ppt让幼儿观看烈士照片后,他们有着很多的问题:“这位是谁?他怎么牺牲的?”“这是不是坏蛋?他们用什么东西在打仗?”等等,更有兴趣地听老师讲述英雄的故事。

通过清明节的这一系列活动,使幼儿感受到了和家人一起过节的气氛,祭奠英烈的真情,培养幼儿尊重烈士的情感。使得幼儿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寓传统节日教育于亲子活动中

《纲要》中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品质形成。我们开展以节日为主题的亲子游戏活动,通过亲子活动把孩子对有关节日的所见所闻转化为其内在经验。如:重阳节亲子活动,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太阳光的保护下享受着无私的关爱,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关心一下自己身边的人,严重缺乏关爱他人的意识,为此,我们在九九重阳之际,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重阳节的资料,让幼儿知道每年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请祖辈们入园和幼儿一起过重阳节。其一是为了让祖辈们过上一个特别的有意义的重阳节,其二更是为了培养幼儿那种关心老人的情感,学习照顾老人的方法,体验亲情与关爱。

三、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开展的收获

通过一些传统节日教育的开展,我们深深感到孩子们确实变得懂事了、合群了、礼貌了,看见老师能主动问好,看见爷爷奶奶会主动让座,会给他们锤锤腿,与同伴相处时和谐友好。学会了关心同伴、关心集体、爱幼儿园、懂得了关爱周围的人。孩子们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尊老爱幼。我们希望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精神延伸至尽情、尽性、尽意、尽心地去爱,包括爱自己及爱所爱的人、爱家乡、爱祖国,使幼儿都能成为一个富有爱心,至情至性的孩子。

【參考文献】

[1]《节日文化与幼儿园节日课程的开发》《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1月

[2]《情感智慧—品德教育的切入点》 王义珍

上一篇:哲学知识结构图下一篇:2020年董事会领导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