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情感(精选12篇)
1.课堂教学情感 篇一
一、魅力课堂情感教学的渗透
语文具有丰富厚重的人文内涵。若想使人文精神在新一轮课改中获得回归, 语文教师就必须利用语文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的相关内容加强情感的渗透, 实施对学生的心灵的洗涤, 达到预先设定的情感目标。知行统一、寓教于乐、以情施教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施教原则。在教学中只有融入情感, 课堂才会有灵性;只有师生情感交融, 课堂才能互动;只有互动的教学过程, 才能把真情传递;只有动之以“情”, 才能通过学习培养优良的品性。在高中语文课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实施情感教学, 能使课堂变得魅力无限。例如在教学《再别康桥》时, 我让学生跟着配乐轻声吟诵, 以体会诗人在内心情感抒发与意象的替换上相对应, 抒情主体与客体之间由黯然到深沉再到直抒胸臆的情感交流的过程。由第一小节的“挥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到第二小节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再到第三小节的“我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 情感的抒发逐渐由低沉而转为高亢。再来看第五小节, “星辉”又怎能用船儿装载?“星辉”虽可看可感, 可它也是无形的。诗人却语出惊人的要用小船儿“满载”它, 这是多么大胆、何其奇特的想象啊!学生很容易就在脑海中还原出这样一幅景象, 诗人独驾一叶扁舟, 荡漾在康河的柔波里, 寄离愁于星空, 心灵被触动, 唤起了诗人莫名的忧伤……
高中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是引领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知识传授上, 更要深入挖掘课文渗透的情感因素,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内心感悟, 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所以课堂中必须渗透情感教育, 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在理解、感悟、体验中再次得到升华。
二、高中语文课中的情感教育的要求
1. 走进学生心灵
学生时代的孩子最在乎的是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同学的包容与友谊。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所谓“差生”,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 他们往往都在被“关爱”遗忘的角落。这不符合教育没有遗忘、没有角落的教育理念。因此, 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动之以“情”, 就可能打开他们尘封已久的心灵窗户, 就可能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激情, 就可能激起他们奋起直追的信心。从教的经验告诉我:朴实的关爱是照亮学生前路的火把。
2. 对学生多一些尊重和信任
尊重意味着少了霸道, 信任意味着没了猜疑。这样的教师极容易得到学生由衷的尊敬和爱戴。亲其师, 信其道的道理无人不晓。经验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果“给学生一份尊重和信任, 换来的是无法预料的惊喜”。
3. 对学生多些赏识, 少点呵责
赏识是教育的基本原则, 是愉快学习、幸福成长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果能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偶然迸发出的美好情感进行赏识点评, 并能把它放大, 让它成为持久而稳定的积极情感, 课堂学习就一定能在和谐温馨的氛围中进行, 比之简单的说教更能事半功倍。因此, 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热情的赏识评价不可或缺。
三、高中语文课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
高中语文教材是针对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精心编选的。作者真实而积极的情感渗透进了每一篇文章每一个人物。因此, 要想真正让学生学好一篇文章, 读懂一个人物, 有所受益, 教师除了要融入一定的情感外, 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通过对文本字词句的品味揣摩, 把握其中的情感因素, 与课文中的人物角色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来达到陶冶高尚情操, 培养健全人格的最终目的。
1. 从文本中挖掘情感因素
高中语文教材蕴涵着形神兼备的情感内容, 为学生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 只有带领学生走进这些培植人格的“净土”[2], 才能体验作者的喜怒哀乐, 只有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经历, 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染, 最终形成内在的积极向上精神诉求。因此, 教师要善于捕捉、科学整合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 并能进行提炼、升华, 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人格塑造、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教学中我善于运用情感的内在功能, 引发学生的激情。例如讲解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引导学生理解品味诗歌开篇和结尾诗人处于清醒的物我相对的清醒的现实之中, 主体部分则彻底丢却一切现实中的失落, 物我两忘, 全身心地体会那些从未体会过的虚幻的非经验感觉, 借此表述自己寻求娱情山水以忘忧之情。同样在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 用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体会本诗首尾两段诗人伤感于自身政治命运的坎坷, 主体部分则沉浸在优美的琵琶曲中而获得片刻的心灵宁静, 同样表现了这种独特的生命体验的审美意蕴。这样学生和老师一起, 带着情感走进文本, 踏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感受理解他们独特的心理感受。从而达到预设的情感目标, 唤醒学生“我想学, 我要学, 我爱学”的热情。
2. 从情境创设中唤起求知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课堂中是否有充沛的情感。教学中, 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一种氛围。教学实践证明:热而不闹、宽而不松的课堂气氛是师生情感互动的先决条件。因此, 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场景, 在对知识的渴求中活跃思维、激发想象、生成感悟, 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本主旨。在讲解《再别康桥》一诗中, 我在学生做好充足的预习的情况下让他们揣摩诗中的意境。理解《再别康桥》这首诗中淡淡的离愁化作丝丝的相思, 融入诗人刻画的康桥美景之中, 也遨游于诗人的奇思妙想之中, 品味诗人如妙手天成般书就的这一首宛如美妙典雅的钢琴曲般的抒情诗, 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意境美。在情境中开拓学生的求知欲, 让大家感受到语文课文中所蕴含的作者独特的情感, 从而促进学生的对课文的理解, 提高教学的实效。
3. 从教师的评价中升华师生情感
教师的评价语言是心灵深处情感的流露, 可以说教师的评价语言是呼唤学生迸发无穷求知欲望的火种。这种评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种评价能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这种评价能增进师生的感情。它将成为学生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的绵绵动力。正如顾泠沅教授对我们说:“加强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情感交流, 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总之, 情感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 也是一种教学方法, 其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相信:只要我们的语文教师立足于课堂, 注意对学生情感的启发, 就能创造出富有感召力和感染力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受到崇高情感的熏陶, 形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摘要:情感是人类特有的, 情感教学是教师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有效的情感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新课程改革以来, 本人深入学习情感教学的理论, 将情感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中长期实践, 这里我将自己和前人的经验做简单的总结, 希望能为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许兵兵.论高中语文情感教学研究;教育界;2011.17
2.情感: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运用 篇二
关键词:音乐语言;情感桥梁;自信和力量
音乐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音乐语言的传递是通过教师的范唱、范奏的引导实现的,教师带着备课时对音乐作品深刻理解所获得的情感去范唱、范奏,会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第一印象深刻化,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只有通过教师生动、形象、准确、富有情感的音乐语言把学生带入作品中去,使他们进入角色,领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去同主人公一起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其次是课堂语言的情感化。课堂语言与音乐语言是不一样的概念。人类的语言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构成词汇——事物的符合号,而又由词汇和语法逻辑构成一种符号系统,以此来传递思想。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用语言去组织、指导教学,通过语言的表述把音乐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在此,教师的课堂语言的生动、形象、准确和感人是十分重要的,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歌曲教学中,适当给学生设置情境,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我在教《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先让同学们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播放春景幻灯片和“鸟语泉鸣”的录音。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们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快乐的小鸟、飞舞的蜜蜂,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了浓郁的花香和青草气息,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学得非常认真,曲调掌握也非常快。有的同学还能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情感教学的策略 篇三
摘 要:情感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只有将情感教学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全过程,把知识的情感调动起来,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这样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才是富有生命力。本文将从创设情境,情感导入,教学互动,情感激发,寓教于乐、情感延伸,等三个方面深入阐述小学语文中的情感教学策略。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学 策略
前苏联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的学习并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正是在这心灵的接触之中,情感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它犹如饱含激情的浪花不断去波动学生的情弦,是学生在情感的交流互动中去体会语文知识的快乐;因而情感教学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情感的激发与互动,将知识的教学引入到事先创设好的情感环境之中,通过情感的流动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从帮助学生充分的接受知识、消化知识,继而促进学生知识提升、情感变化、坚强信念的教学体验。在这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情感教学关键在于激发出学生的内在情感,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背景之下,情感因素的提升是一个重要教学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只有将情感教学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全过程,把知识的情感调
动起来,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这样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才是富有生命力的。
一、创设情境,情感导入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小学课文是语言和情感紧密结合的整体,也是作者思想情感以文字形式的凝结,这也正好为情感教学提供了切入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创设情境,实现课文的情感导入,把学生自然地带入到语文教学语境中去,能够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诸如,在讲授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一课时,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桂林山水,仅仅靠教学讲述学生缺乏一种教学感受,难以深入地体会。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形象直观地教学手段,诸如,多媒体视频、图片和音乐等多种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加上音乐的语境烘托,制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用心去感悟桂林山水的意境美。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情感导入使学生从感官上体会桂林山水的自然风光,在声音、图像、文字的综合作用下获得山水的体验,完成主观上的情感体验,自然地导入到教学语境之中去。
二、教学互动,情感激发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信息传递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题,知识的传播、情感的交流与沟通、知识的接受与消化传播在这一过程中完成,语言成为完成这一过程的重要载体,教学互动则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互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整个过程的主导者必须不断地激起学生主体的内在的激情
与活力,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共同学习、共同合作、共同探究,从而实现互动与互补。正所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教学互动中只有将学生的内在情感激发出来,构筑一种和谐的情感环境,才能实现语文教学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诸如在进行唐诗《锄禾》教学时,仅靠教师的语言解释难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内在道理与知识。因而在教学设计时,首先将学生引导进入到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场景中去,然后转换教学场地,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实践,教师与学生现场互动,用实际行动解释《锄禾》的深刻的寓意,按部就班地体会:锄草、施肥、收割、脱粒等的整个过程,使其不仅领悟到诗歌中的含义,还有辛勤劳作的不易、粮食的珍惜等意蕴。此外,教师的语言是进行教学互动的重要手段和中介,因而在激发学生内在情感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语调的抑扬顿挫,通过语调的变化来进行不同情感的表达与传递。
三、寓教于乐、情感延伸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之时情感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的延伸和教学实践是教学的重要拓展。积极开拓课堂实践在巩固教学效果、深化情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创设各种有力的条件,引导、鼓励学生开展与教学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延伸情感教学实践。诸如,在《小白兔和小灰兔》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间时间进行教学内容中的角色分配、情节编写和师生演绎等实践活动,并且通过将课文的学习
转变成为分角色表演的活动实践,把学生带入到童话的故事中去,既寓教于乐,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又锻炼了学生思维与能力,是情感教学的应用得到延伸。此外,在小学语文情感教学延伸的过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是很有必要的,诸如成语接龙、故事朗诵比赛、字谜竞猜以及作品展览等等,一系列活动都会使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策略是充分连接知识、教师和学生的纽带,也是三者之间情感融合、有效沟通的重要平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应当用心去引导学生、感悟知识、延伸情感,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富有生机与感染力。在这个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课堂上,教学内容能够通过情感流通流进每一位学生的内心深处,去引导他们实现心灵体验的过程,深层次的感悟文章,感悟知识。参考文献:
4.小学语文的情感教学 篇四
钻二小学
王海菊 所谓“情感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语文教学活动同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相比,更是一种情感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通过学习语文,教师将引领学生在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熏陶感染,领悟中华儿女不朽的民族精神,使学生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升腾体验、丰富体验,从而引起心灵的震憾,思想的共鸣,激发对祖国语言全部内容、意义和价值的把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实践,触及儿童的情感世界,让儿童的情感伴随他们的认知活动,进而在情感体验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一、情感教学的目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文字及其表现的思想内容组成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并通过同化、调节成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而语言文字及其思想内容通过表象表现出的相应的情感涵义,并通过学生感受、组织而形成的情感体验,这就是寻求建立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思路。
其一,语文课堂教学凭借课文来进行。课文中的语词借助表象意义表现出相应的情感涵义。如:“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通过语词的表象意义,学生能理解变“愁”为“喜”的内容,并能在头脑中形成“欣喜若狂”的具体而真切的“图画”——表象。语词中的情感涵义即是由学生通过头脑里这幅“图画”去感受和体味的。这就是通常说的语义传情。当然,语词中也有“不可言传”的情况,“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描绘的梅花在寒冬吐艳,且飘散暗香,似乎有一种审美情趣,但其更深的情感涵义,必须以诗人坚持变法的事件和当时诗人的处境和心情为中介,通过体味和联想才能体验到词语中的情感涵义。由此可知,语词中的情感涵义总是粘附于表象而存在,一种是直接表现,具体可感的具象,一种是间接暗示,借物达情的喻象。
其二,课文中的语音表现化也是传递情感信息的形式。语词的声音变化本质上是属于心理的,是内心体验的外在表现,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语音传情。首先作为主体对客体评价的语调,它是一种情感体验的态度倾向和价值评判,它形成了课文的情感基调,即情调。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惊喜之情,《中国石》的自豪之情,《峨嵋道上》的赞叹之情,《卖火些的小女孩》中的悲怜之情等等。其次是语言节奏感、动感形成的语势,它能让语音得到强化,而营造出情感氛围,烘托出审美情感和竟境。如《白杨》中开头写道:“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线并不那么清晰,却是浑黄一体。”鲜明的节奏,用以烘托一种荒凉感,衬托“白杨精神”。再如《景阳岗》中,大虫的“一扑、一掀、一剪”武松的三次“一闪”,这些生动的动感描写,无不营造出一种惊、险、恶的强烈气氛,让人从情绪中去感知和体味。
其三,课文中的标点符号在特定场合往往具有语言文字不可替代的情感涵义。比如感叹号具情深切,省略号情意深长,问号情绪激动,冒号情味蕴含等等,就连顿号,逗号也有较强的情感作用。如《白杨》中爸爸对女儿说:“它(白杨)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连续的逗号,表现一种凝重、肃敬、坚定之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符号作为情感载体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涵义。从认知目标入手,对语言文字符号再认和感受,是规划情感目标的基础。
二、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课堂上,要注意通过教师语言来调控课堂情感氛围。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洗练、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寓庄于谐。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而只有语文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
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步骤,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情绪不是单向地被动接收来自教师发出的知识信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有些知识的学习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自己,而将自己置于旁观者的位置。知识信息的传递可以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在应用文、诗歌欣赏、基础知识检测等教学内容上,在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以竞赛、抢答、表演、朗诵等等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愉快中既掌握了知识,还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
总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以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的思想头脑,以充盈的神情气度铸造自己的教学言行。课堂上举止言行,眉宇间神情变化都要能向学生传达出丰富的教学情感。发乎外以煽情,聚于内以合理。
三、情感评价
课文要准确地传递情感,就要使学生的心态处于言辞所渲染的情感氛围之中,而语词所描绘的具体情景是不可能抽象或概括出具体的情感方式,这就需要将语词的具体意义进入学生认知领域后,或通过感知行为形成表象后,再通过感受、领悟、组织、评判对语词所表达的情感涵义进行再认,这时进入学生情感领域的应当是具体可感的情感内容。情感内容是人对外界事物的反映和评价,它从层次和类别上具有高级情感、中级情感和低级情感以及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分。课堂教学所要学生达成的必然是高级的、积极的情感。在确立和规划情感目标时,也应以高级情感为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高层次的情感可以划分为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活动感。
小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情感经验,但稳定性差,情绪化倾向较强。要让学生对课题中力的式样作出接受和反应,应给予必要的铺垫,或对学生有的图式作出必要的测量,即常说的课堂教学的引起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对学生进入新课题的原有基础一是要了解,以免无的放矢,一是要提取做到有的放矢。小学生原有图式中有低极或消极的一面,要利用新课题中的力的式样让学生重新估价和组织,一方面培植学生高级的、积极的情感,一方面鼓励学生创造新意,敢于创新。
课堂教学中对情感目标、控制和评价主要有课前谈话、课堂观察、课堂环境设计和课后形成性评价等主要环节。课前谈话是为了掌握学生原有的认知和情感图式,以便调控课堂新刺激的力的式样可能使学生的接受程度;课前谈话还为了调整学生情感的倾向性,以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题的力的式样,反应、估价和组织新的科式。课堂观察是在课堂上直接进行的,可以通过学生情感变化和学习行为进行现场即时的评定,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环境设计包括教师教学方法设计,课堂教学技术手段设计,目标达成及评价方式的设计等,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创设课堂情感氛围和利于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的良好环境。课后形成性评价,一是通过对知识、能力形成性测验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在形成性测验的试题中应当包括情感内容;二是通过一个阶段(单元)学习后对学生的问卷和教师观察日记进行分析、评价。中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与学生接触、交谈、倾听学生意见来考查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达成情况。
5.名句、意象、情感..-教学教案 篇五
重点:意象、情感
难点:抓住意象体味情感的方法
教学课时:1
教学步骤:
1、导入:
2、抓意象,背名句
——提示背40篇中写“月”的名句
先请大家在老师的提示下背《大纲》中要求背诵的咏月的名句
(可用文言接句的方法)
王维《山居秋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苏轼《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唐,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宋,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白居易《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宋,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唐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3、抓意象、知情感
“明月松间照”写的是明月;“冷月无声”写的是冷月;“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的是秋月;“又闻子规啼夜月”写的是夜月;“一尊还酹江月”写的是江月;“杨柳岸晓风残月”写的是残月等等。
(2)对这些不同诗句中的意象月,我们如何去感受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呢?
方法是:
抓其画面,联系背景,通过想象,去感受“此时”“此景”中的“此人”的“此情”是什么。
下面我们把刚才同学们背诵的诗句抽出几句分析一下。
幻灯(1)
明月松间照
析: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画面:泛舟于赤壁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杯劝客,吟唱咏月之诗。
想象:内心的情感——快乐无比(板:乐)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画面:二十四桥仍在,但昔日扬州十里盛景已无,只有寒冷的月儿在湖心荡漾。
想象: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感伤、痛惜,怀古伤今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画面:醉别醒来将在何处,在杨柳依依的岸边。那时只有凉风残月。
想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斯人已去,相见无期。——凄清冷落
4、练习:
幻灯(2)
提示回答名句:唐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境雄浑阔大)(前景后情:怀念远人)
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因小人谗毁,君王疏远,心情苦闷,所以对月自诉,借酒销愁。明知孤独,却不甘寂寞;明知潦倒,却依然旷达;于是请出无情的明月,无形的影子来作证。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脱口而出,纯乎天籁。)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兄弟分散,在这凄清的月夜,伴着戍鼓边雁之声,遥望天涯,不由人不兴起怀乡思亲的感叹。为什么故乡的月格外的明亮?因为游子用心蘸着思念,将她一遍遍揩拭。)
画面:凄清的月夜,遥望天涯;
想象:怀乡思亲的感叹,思念亲人
——在古诗文中,除了月这一意象用得较多外,其他如花、草、山、水、大雁等也经常用到。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古诗鉴赏就考了雁这一意象的分析。
——下面我们做个小练习,我唱一曲曹雪芹写的红豆曲,请根据歌曲最后一句,回忆背诵和此意象、情感相似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情似东流水)
———发讲义,做练习
提示:
5、总结:
寄情山水,明月千里寄相思,这是古人也是今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手段。我们在复习时,如能明确这一点,抓意象,知情感,那么,对诗句的理解就会深刻的多,记忆也会牢固得多,评价鉴赏能力自然也就会有大的提高。
附:感悟写月诗句
(明月:明月松间照(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向往自然美的情感);(清新秀丽,给人以愉悦美感。)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沧海月明珠有泪(沧海月明泣泪成珠,以美景衬感伤之情)
冷月: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冷月即冷心,桥虽在,时已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见痛惜之情,伤今怀古之意跃然纸上)
秋月:春花秋月何时了;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暗示曲声的感人)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写谪居的郁闷心情,感慨)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夜月:又闻子规啼夜月(哀愁,更觉蜀道之难)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江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写饯别时的凄凉情景。“别”句借江边月影烘托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月圆人不圆)
旧时月: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边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有“今月曾经照古人”之意,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峨眉山月歌》: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作为蜀人,李白对故乡峨嵋山的月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此诗写出了诗人与峨嵋山月,也可以说是故乡的自然山水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江上望月,月影随人;峡行月隐,思念不绝。)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思于俯仰之间,凝缩的语言,凝缩了乡思和乡愁。)
6.课堂教学情感 篇六
一、网络学习环境中社会情感的缺失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广泛应用对课堂教学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网络的开放性,让学生可以较为便捷地获取知识,网络的虚拟性和交互性使得他们敢于在虚幻的世界中表达自我,增加了学习交流渠道,但由于网络学习缺乏真实感和判断力,若学生长时间地面对网络,面对电脑、手机和平板,易导致学习积极性淡化、情感交流缺失等。
首先,学习情境中的情感性缺失。课堂上的教学课件和视频,虽是模拟真实的场景,生动,形象,但在某些方面会弱化学生对实践情境的亲历需求,导致学生缺乏在真实情境中的探索、感知和交流,容易缺失情感性学习。其次,人际互动中的情感交流缺失。网络学习中,由于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处于分离状态,当学生面对隐匿在显示器后的“老师”和“同学”时,无法告知其真实的行为与语言,容易冲淡彼此间的情感交流。而且,网络学习中的人际交流很容易忽略一些人情世故和行为规范等。长此以往, 学生会因缺乏情感表达和人际沟通方法出现人际情感疏远、交往礼仪失范等问题。最后,学生主体性迷失。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容易获取海量信息,但因他们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和选择力而难辨信息真假。这种学习主体性的迷失,会影响学生自我认知等社会性方面的发展。
正视网络学习环境中的社会情感问题, 意义不仅在于客观地认识网络学习特点,还在于要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对中小学生来说,情感的良好发展,尤其是社会情感,对心理健康和学习有着双重意义。一方面,建立令人满意的同他人的关系能带来安全感, 正是这一安全感将个人对自身的零散感受黏合在一起。同一性和自尊是在人际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来的,而较早阶段人际间的满意感和挫折感又会影响之后的人际关系[1]。 另一方面,学生情绪情感会影响学习责任感、求知欲和学习毅力。可以说,良好的情绪情感是提高学业成绩的重要推动力,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理应受到重视。
二、“社会情感学习”理论
1994年,美国学术、社会和情感学习联合组织(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CASEL)开始研究“社会情感学习”(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EL)。“社会情感学习”是指学生学会认识及控制自己的情绪,发展对别人的关心及照顾, 做出负责任的决定,建立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地处理各种问题的学习过程[2]。它有五个核心要素:第一,自我认知,即识别和分析自我与他人的情绪情感、兴趣和价值等。 第二,自我管理,即管理自己的情绪、目标, 在身处困境时能自我激励。第三,社会认知, 即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并欣赏他人及团体的差异。第四,人际交往能力,即学习倾听和表达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五, 做出负责任的决定,即学会对具体情境做准确分析,并敢于承担责任。
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球140个国家的教育部发布实施SEL的十大基本原则,由此SEL项目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得到推广。其中,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研究日益丰富和成熟,尽管美、英、澳等国家对“社会情感学习”的定义及维度划分各有特点,实施路径也有所差异,但他们共同回应的是学生情感和人际交往问题,在具体实施中表现出明显的共性:第一,关注学生正确自我认识的建立和管理自己情绪能力的发展。第二,关注学生对他人与社会正确认识的建立和良好社会沟通交往能力的发展。第三,关注学校、家庭、社会力量与资源的整合对学生“社会情感学习”的积极作用[3]。
他们的研究范围不断拓展,研究对象已涵盖所有年龄段的学生,而且成果显著。 SEL不仅能促进学生社会和情感的发展,也能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社会道德层面的主动发展。经过SEL的学习和实践,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大大减少,社交和情绪管理技能显著提高,产生更积极的态度和行为[4]。
三、“社会情感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社会情感学习”理论正是对学生社会性和情感性发展的直接关照,已有显著教育效果,因而具有借鉴意义。总结国外SEL课程实施经验,“社会情感学习”的具体实施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设置独立的SEL课程;二是将SEL课程内容融入日常学科教学和活动中。结合我国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宜采用学科教学渗透方式,既不加重师生额外负担,又能逐步探索SEL本土化经验,为日后SEL学习的改进或独立提供可靠基础。
1.拓展目标:重视“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明国家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情感发展的日益重视。横向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虽各自独立,但共同构建出人的情意领域的完整内容;纵向看,三者依次递进,相互影响,构成由低到高的心理发展连续体。情感是体验与感受阶段,态度是情感外显化行为,价值观是内核,进而影响个性和人格的形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和“社会情感学习”既有联系性,又有差异性。“社会情感学习”是认知、情绪与行为的结合,也是情感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二者在内容和性质上又有明显区别。首先,传统情感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荣誉等社会性情感,或通过情感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情感目标强调情感的辅助性,未能兼顾学生的情感发展性; 而“社会情感学习”主要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素养和能力,是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与环境的关系。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及未来,培养这些能力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其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比较注重学生道德感、审美感和理智感的获得与升华;而“社会情感学习”重点强调学生“社会情感学习”水平的变化与发展,表现为能力或技能的掌握或改进。
基于此,应进一步拓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内容,立足网络学习背景,在尊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延伸或扩大,融入“社会情感学习” 内涵,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认知、 自我管理、社会认知、人际交往和负责任地决策等能力。
2.课程渗透:根据学科特点,捕捉教育契机
学科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 也要了解隐含其中的社会情感,而且只有在课程中渗透“社会情感学习”的实质性内容,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捕捉情感教育契机。在具体实施上,课程渗透是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师自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课堂管理、评价与反馈所隐含的“社会情感学习”因素,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予以积极渗透的方式[5]。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情绪情感发展规律,将社会情感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就是把“社会情感学习” 渗透到教学的每一环节中。
例如,在讲授《背影》一课时,通过分析作者所刻画的那个肥胖的、穿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行路蹒跚的父亲的背影, 教师可引导学生识别作者和父亲是如何表现内心感受的,借此渗透“社会情感学习” 理念,分析人物形象时,培养学生对他人行为与情感的认知。送别买橘子本是一桩小事,但因肥胖身躯经过铁道,跳下爬上, 实为费事,但只为让年轻的儿子在旅途中不为饥渴所困。结合文中时代和家庭背景, 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父爱,或提示学生体会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又如,学习数学时,既可挖掘教材插图、资料和数学背景知识里的情感资源, 也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社会情感学习”。 求解一道关于图形面积的应用题,可请有不同解法,如割补法、旋转法、加减法、 等分法等的学生分别阐述解题思路和步骤, 组织学生讨论,教师予以客观点评。这一过程是让学生学习了解他人、评价他人、 锻炼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好机会。
3.教学促进:丰富教学组织形式
纵观当前课堂教学方法,除讲授法之外,小组合作学习已非常普遍。合作学习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师生、 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还能帮助学生了解与接受多样性观点,尊重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但具体实施中,教育的深度挖掘仍显不足,如教师很少强调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很少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他人,进行相关指导和评价。
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渗透“社会情感学习”,有一定的意义。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比如,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人物,或数学家,或科学家,引导他们体验这一人物的所思所想,学习理解他人、 调节情绪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小教师教学法,即让学生教学生,这是因为学生会更了解同伴学习的困惑和所需……对小学中低阶段来说,可采用游戏法、比赛法等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对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而言,辩论则是一个有效进行“社会情感学习”的教学方式。
比如,就“青少年追星利弊”“中学生打工利弊”等一些话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鼓励他们从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等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大胆表达个人观点。这可以培养学生对他人观点的尊重,学习管理强烈的情绪, 同时做出负责任的决策。这些技能和行为的学习具有社会性意义,可促进学生发展个人和团队责任感,尊重不同群体和个体的权利。
7.用情感优化课堂教学 篇七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不仅将“人的发展”列为本次新课改的宗旨,而且特别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确定为本次新课改的一项重要目标,并明确指出情感态度是影响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不难看出,情感态度既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又是我们促进和优化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当学生在学习中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时,就会开始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就可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同时,情感又是英语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地接受教师传递给他们的信息,才能准确理解所学内容的思想感情,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为此,我们每一个高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应充分重视和并发挥情感态度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因素,以此来优化我们的教学。
二、情感解读
1.情感与态度
在当代教育心理学中,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其结构比较复杂,不仅包括认知的成分,还包括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其中,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研究表明,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而态度的行为成分则指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情感与态度互相影响,相互制约。要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就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港湾。
2.英语教学中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英语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改善人际关系,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另一方面,某些情感态度,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信心等,不仅与英语学习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是英语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因此情感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们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而且本身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创造条件。
《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都是从正面描述的学生应该具备或应该形成的情感态度,当然,在实际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消极的情感态度,诸如焦虑、抑制、过于内向、害羞、胆怯、缺乏学习动机等等,这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克服的消极因素。
3.心理教学与情感
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不可避免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迫在眉睫,这就要求学校以及教育工作者充分展开心理教学,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而情感正是心理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正所谓love me,love my dog,有了情感这个契机,教学工作就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三、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1.情感的飞扬,知识的渴望
学生有了内在的学习需要,要使其变为有效的动力,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激发。通过激活学生的情感,向学生显示需要对象和学习活动间的联系,直接唤醒学生对活动本身的好奇心和认知的渴望,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和求知欲。导入新课时,通过创设情境,可将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这种接近生活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感和美感。道德感和美感同属情感因素,是由道德生活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与观念是否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实践证明,学习新内容时,对情感有效的激发能使学生增强探究问题的动力,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2.推波助澜,情感塑造品质
高中生正处于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的形成期,人生观、社会观等都具有很大的探索性与不确定性,因此正确的引导是尤为重要的。愉悦的情感体验不仅可以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其品质的塑造。教师可用爱心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潜移默化中学生有了对爱与被爱的正确认识。同时,给学生美的享受可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美感能够牵动学生的理智感,激起他们对科学知识热爱的感情。美能把学生带入想像世界中,使其想像丰富活跃起来,进而调动表象存储,进行重新组合构成新意象。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借助多种手段,创设一种艺术情境和情感气氛,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动情,细心品味,受到感染,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美的感受。
四、运用情感优化课堂教学
1.教师健康的心理是情感教学的先决条件
教师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对心育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动机,有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心理观才有可能在学科教学的同时对学生施以正确的情感教育。教师应该用爱心真诚接纳、关爱每一位学生,同时要善于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宽容、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还要懂得良好的自我调适,能经常保持一种稳定、积极的情绪。
2.充分挖掘教材是情感健康教育的关键
课文是英语学科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载体。高中英语教材的改编给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提供了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渗透集体心理辅导的契机。新教材内容贴近现代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许多课文渗透着思想感情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素质,扩大他们的国际视野,增强爱国情怀,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新教材的选材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征和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教材中许多鲜活的人与事能够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若英语教师能巧用心思挖掘教材中的心理素材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加以引导,那学生在获得认知上的教育的同时还能维护心理健康,使两者得到协调发展。
3.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中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实践活动和综合运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具体活动的实践活动,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置疑和乐于合作与交流,并对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进而让学生在观察、模仿、改进、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潜能,最终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关注评价体系,巩固成就动机
8.初中情感教学政治论文 篇八
一、结合课本,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
政治课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课,它让我们懂得如何更好地生活在这个需要良好道德素质的社会里。因此,政治教学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增长才干,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有着良好品德、有道德修养情操的人。由此可见,情感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为初中的政治教师,应该利用好现有的教学环境,创造一定的教学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感,从而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师可以与学生交谈、通过小组交流、情感故事教学创设等方法,了解学生的情感状况和实际,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情感。
二、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
思想政治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得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走出课本,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不为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所改变或扭曲。坚持自己的立场,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情感。教师应该密切注意学生的生活现状,对许多沉迷于网络游戏学生,教师应该在教学环境中,正确引导。如在《身边的诱惑》这一主题学习中,将沉迷网络游戏这一话题引入到课堂中去。以反问的形式,抛出各种问题来让学生回答,如,沉迷网络游戏对我们有没有什么好处?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引起同学们的情感共鸣,从情感上去领悟。然后结合课本与实际情况,分析这一现象的弊端。然后得出结论:沉迷网络游戏不仅浪费我们的精力和时间,还会使我们变得消极,对各种事物失去兴趣,不利于高尚品德的培养。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情感
9.课堂教学情感 篇九
培养语文情感意识,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陈继伟362100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受到高尚情趣的熏陶。这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也为语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展示了应有途径。但从目前教学实际看,不少教师只把语文课当作工具课,把语文训练当作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这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应有功能的充分发挥。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意识,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
一、修养情感,感染学生
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可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因而教师要随时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增加凝聚力,让学生在创设的教学环境中担当角色。这种“有我之境”可使学生在角色意识下,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被动角色”变为“主动角色”,从而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无论是绘景状物还是叙事写人,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将备课时体验到的情感融入教学之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掀动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
1.范读——再现情感。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现一定的感情,教师要通过范读准确生动地再现文章的情感。准确,即读出作者的情感流程;生动,即要读出课文的情味、情趣和情调。如:温情脉脉时“窃窃如私语”,轻松愉快时“恰恰如莺啭”,义愤填膺时“铿锵有力”,紧张处一泻千里,忧伤处一字一顿或如泣如诉。
2.点化——融化情感。课文中语言的情和义是息息相关的,教师要通过充满激情的点化分析,引导学生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愫、情思和情怀。如教《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到文章歌颂祖国灿烂文化、痛斥侵略者强盗暴行之鲜明的对比的层次性情感,把握思想内涵,为情感共鸣奠定基调。
3.设境——引发情感。情与境关系十分密切,情能移境,境能移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适地、设身处境让学生触景生情。
(1)展现生活情境。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可以把教材中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生活情境沟通起来,“豁达”学生的生活体验,达到“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境界。
(2)实物演示情境。“百闻不如一见”是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如上《黄山奇石》,让学生把自己参观风景名胜拍下的照片,带进课堂,让学生边展示照片,边介绍自己知道的景点,既丰富生活体验,也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3)图画再现情境。文与画相通,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化,“一图穷千言”。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注重指点和启发;要由图入情,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4)播放音乐渲染情境。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教
学中,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能实现学生听觉、视觉等器官的融合,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角色体会情境。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听到教材中各种人物的不同声音,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即兴角色表演--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改编课本剧--根据课文编写剧本,并进行表演,完成课文情感的全方位把握。
三、把准契机,表达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领悟教材情感,体现了教师主导。当学生或被人物精神所感染,或被优美景观所陶醉时,随着情感的加剧,最终将“情满而溢发”。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学生表情达意的良好契机,让学生“披文以入情”,将文章之情和自身之情结合起来,“一吐为快”。
1、诵读。诵读是学生体验课文情感,实现情感内化的有效方法之一。语文是祖国语言文字的有声的艺术而不是静寂的字符,诵读,使整个语文课堂充满了朗朗的读书声,显示了语文课的生命活力。诵读的训练模式是:初读感知语言——再读品味语言——三读领悟语言——四读运用语言。
2、传情。要善于抓住易于学生动情的“点”,营造独特的情感氛围,激起表达欲望,开发潜在的主动基因,健全情感品质,培养学生的传情能力。如《公鸡的脸红了》讲公鸡在邻居们向他借东西时,不肯借。当大风刮跑了他的的屋顶后他却受到了邻居们的鼎力相助。课文最后写到:“公鸡望着他的好邻居脸红了”。教师可以抓住“脸红了”这一动情点,让学生读课文、看图片、谈体会,将课文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从中受到
教育和启迪。
另外,体态传情--用体态语言流露学生的情感,也是让学生表情达意的有效方式。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等,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以产生共鸣。
3、读写同步。“言为心声”,学生的习作应是其生活、语言、情感积累的自然表述。所以,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既能提高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又能抒发、升华情感。如学习完《穷人》一文后,让学生以“桑娜拉开了帐子”为题,想象并写出当时的情境和渔夫一家人命运,可让学生各抒已见,揭示自己对“穷人”宁可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崇高品质赞美和对人间真情呼唤的丰富情感。
如何把语文教学中“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缺陷改变为“活读书、读活书、活读书”的情景--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呢?激情--只有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激发情感的碰撞,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才能使师生真正享受到语文教学的乐趣!
电话 ***
10.关注学生情感完善课堂教学 篇十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与他人合作,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养成和谐及健康向上的品格。教学中教师如果多利用一些情感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效果会更好。
笔者运用新的教学观念,观察课堂上学生的情感变化,结合教材提供的各种语言材料和各项任务活动,训练学生的学习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有意识和积极地使用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找到了学习动力,部分学生也逐渐提高了学习成绩。本人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以情感为手段,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
如设计7A Unit 1 Friends 这一单元时,作为开学第一课,首先要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这门学科。课堂的开始应以师生聊天的方式进行,告诉学生,教师很希望了解他们每个人,做他们的朋友,这就拉近了师生间心理的距离,消除了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紧张感。接着自然导入新课,以简单的师生问候开头。
T:Let’s be good friends.Hello!What is your name?
S1: My name is...
学生进入状态后,让他们以游戏的方式自己去“找朋友”,使这节课成为一堂交友课。初一新生刚到新环境,互相间还很陌生,通过情感交流,学生脸上的表情由原先的紧张转变为快乐的自信。在交流的过程中,情感也变为拉近他们距离的纽带。最后,可以拿出图片介绍课本中的对话,学生很乐意接受这样的方式,并很快记住了本节课的内容。
在教学这一单元时,为了设计好教学中听说的任务,带领学生层层深入,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可以开展“找朋友”的pair work 练习,让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中。先模仿书中人物,进行模仿操练,再拓展为小组讨论自编真实对话,培养和训练他们的合作策略或学会扮演角色的策略及交际策略。
这一课型中,笔者要注意寻找并创设一些真实或半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在知识充分消化和理解的基础上有了创造性的运用。这能使学生体验成功感,也对学习有了更多的兴趣。正因为有了情感的注入,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不知不觉中少了平时课堂上的负担,真正享受了课堂带来的快乐。
二、以情感为目标,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教学7B Unit 5 Reading : A brave young man时,在学完刘涛的火海救人事迹后,从中引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T:What do you think of Liu Tao?
(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S1:He is very brave and clever,we should learn from him.
S2:We can call 119,we can call more people for help.
在学生积极讨论后观看视频,并请预先准备好的“小小消防员”向大家讲授更多消防知识:How to protect yourself when you are helping others.
整堂课气氛热烈,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该课堂设计基于课文内容,但又不局限于课文范畴,紧密联系了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拓展更多的新知识。同时,组织这部分教学时,要给更多时间让学生讨论,培养其善于发表自己观点的情感策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以情感营造和谐氛围
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使其精神上受到鼓舞,从而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课堂上要多采取心理疏导,降低其焦虑感。当学生不自信时,试着走近学生鼓励一下,“Keep trying,you can be better .You’d better work harder.” 课堂上教师要带着积极、愉快的情绪教学,也要带领着学生用积极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课堂上要再对学生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Don’t be nervous. Try again,I believe you. You are clever. Excellent. 通过赏识教育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情感因素,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完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1.课堂教学情感 篇十一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 是教育过程中的一部分, 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 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 发展他们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 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 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和情感教育相对的是“唯理智教育”。这种教育的具体表现就是:没有把情感发展列入教育目标系列之中, 知识的获得或智力训练的目标占教育目标系列的中心位置, 在教育过程漠视, 扭曲甚至阻碍学生的情感发展, 师生之间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 为了达到纯粹的理智训练目的, 而不把学生当成是一个有感情的人。
情感教育有着兴趣性, 成功性, 审美性和创造性等特点, 情感教育的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 二是提高学生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 三是帮助他们的对自我、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根据情感教育的内涵, 结合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 特别是高校“两课”教育状况和《纲要》课程的内容和性质, 笔者认为, 在《纲要》课中提升情感教育的地位显得尤为有意义。
二、情感教育的方法
1. 创建情感教育的良好情境。
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 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起着不同的作用。根据这一规律, 学校首先要优化校园环境, 建立知耻爱国, 奋发有为, 开拓创新, 和谐统一的整体校园文化。学校在授课教室、走廊等地张贴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斗争的英雄人物画像, 为探索中国富国强兵之路的开拓者的警世名言等等, 使学生产生“适彼乐土, 爰得我所”的归属感。学校还可以利用每年的五四运动或一二九运动的纪念活动举办红歌比赛或演讲赛, 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营造一种蓬勃发展, 催人奋进, 爱国有为的氛围, 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 学校还可运用每周一升国旗时国旗下讲话的契机, 向全校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在雄伟庄严的国歌声中产生心灵震撼, 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则可以通过历史照片, 历史场景资料为学生的学习设置各种情境, 如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各地的历史纪念馆, 历史遗址等, 清明节可以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 也可组织学生观看一些《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和《重庆谈判》等历史影片, 这些不仅能使学生如入其境, 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 而且能使学生触境生情, 帮助学生产生积极的社会性情感, 学习先辈英勇无畏, 不怕牺牲, 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的优良作风;深刻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深深体会到一种精神, 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 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 摆脱祖国困境, 探索祖国出路虽百折而不挠, 虽 (下转278页) (上接239页) 牺牲而不惜的执着不言弃的精神, 不甘落后, 奋发有为的积极向上精神;还可结合实际, 组织学生参观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 “5·12”抗震救灾图片展览, 让学生亲身感受并体会共产党的英明伟大和人民选择共产党的正确性, 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自觉树立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崇高理想。
2. 打开情感教育的大门, 以情育人, 以情动人。
情感具有感染和迁移两大功能。这两大功能要求教师学会以情育人, 以情动人。《纲要》教师自身要有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 要对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有认同感.教师要用真情来信仰马克思主义, 信仰爱国主义, 一个不能用真情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是无法做到用真情来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要热爱学生, 并把这种爱渗透到教书育人中, 爱就是力量, 把它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能产生强大的教学力量。如果教师真正在爱学生, 把爱贯穿在整个过程中, 就能把学生吸引到教学过程中来, 就能灵活自如地运用这种教学方法, 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既做良师, 更做益友, 搭起情感教育的桥梁。教师上课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精神振奋, 情绪饱满, 要善于使用“表情动作”。在教学中缺乏激情的人是无法展现人格魅力和理论魅力的, 教师要用浓浓的激情来演绎真理, 才能彰显人格魅力, 才能感染学生, 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社会性情感, 提高学生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 从而引导学生学会作人, 选择正确的政治信仰, 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如讲到南京大屠杀各列强在中国血腥屠杀时, 教师的语调应放低, 语速要放慢, 表情要严肃凝重, 使学生明白其中蕴含的历史悲凉感, 让学生深刻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血的真谛;讲到三元里人民自发抗英等事迹时, 教师表情应兴奋激动, 语调应提高, 语速要加快, 使学生感应出中国人民不甘被欺侮的奋发向上的精神。总之,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教师只要具备对事业的信念感, 使命感, 用真情接近学生, 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的做到以情育人, 以情动人, 就一定能打开情感教育的大门。
3. 挖掘情感教育的深度, 达到以知育情, 以情促知。
情感和认识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 认识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理性基础, 认识越深刻, 情感也越深刻, 认识越浅薄, 情感也越浅薄, 认识不正确就会产生错误的情感。另一方面, 情感反作用于认识, 健康积极的情感对认识活动起积极促进作用;反之, 则起阻碍抑制作用。根据这一规律和《纲要》课的特点, 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 提高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水平, 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 做到用理智支配情感。如讲到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时, 教师应从正面疏导, 让学生了解尽管鸦片战争客观上使中国逐步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过程, 但这不是各列强主观愿望的结果, 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 正确树立正义与非正义, 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标准, 帮助学生了解中华儿女拯救祖国于水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和中华民族历尽劫难而不死, 屡遭侵略而未亡的事实,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坚决避免美化殖民侵略、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等不良情感的产生。其次, 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教师自身要有高尚的道德感, 理智感和审美感, 如讲到抗日战争时, 教师要做到既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又要学生教育学生保持必要的理智, 既要学生牢记日本侵华的历史, 提高警惕, 联合亚洲各国人民, 坚决反对日本走军国主义道路, 又要教育学生放下历史包袱, 面向未来, 保持中日友好合作关系, 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以良好的师表形象感染学生, 使学生产生一种安全感和信赖感, 即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还必须优化自身的情感心理, 具备真实、强烈、深刻、稳定的情感, 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产生正确的深刻的认识。即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 教师的批评要讲究“动之以情”的艺术, 辅以良好的集体舆论, 使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认识产生不悦的情感体验, 产生情感校正;一旦学生认识有所转变, 教师就应该即使给予鼓励、表扬, 再辅以集体舆论, 使其产生积极情感, 发挥正强化功能, 以巩固正确的认识。
情感教育在中国是一种处于初步阶段的教学方法。在中国当前的教育地位中还相对较低, 然而它的特征决定了它具有其他的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尤其是在《纲要》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在《纲要》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情感教育, 《纲要》课一定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使它由一门枯燥的政治理论变成一门学生喜欢并终生收益的课程。
摘要:情感教育在中国是一种处于初步阶段的教学方法。在中国当前的教育地位中还相对较低, 然而它的特征决定了它具有其他的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尤其是在《纲要》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在《纲要》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情感教育, 《纲要》课一定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使它由一门枯燥的政治理论变成一门学生喜欢并终生收益的课程。主要阐述了情感教育的内涵, 分析了如何在《纲要》课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
12.高中情感教学与英语教学论文 篇十二
(1)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实施情感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教师开展英语教学的时候,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所掌握,据此制定英语教学计划。教师在讲授英语知识的时候,以教材为参考,但不可以照本宣科,而是要将教材的课程要求转变为自己的教学思想,对英语知识进行延伸,触及学生的情感兴趣,使学生探索知识的激情迸发出来。鉴于高中英语教学体制注重客观事实而不包含情感教学的固定模式,高中教师要弥补这一缺陷,以情感教学活跃英语教学课堂氛围,以引导学生提高英语对知识的领悟力,从而感受到英语知识的魅力。
(2)运用多媒体辅助高中英语教学
高中英语教学以英语知识的讲解为主。运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直观、生动,且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比如,下午学生普遍犯困,英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活泼动听的音乐,让无精打采的学生精神振奋,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多媒体英语教学对学生产生直观的效果,可以让学生针对课堂英语教学内容制作课件。学生制作英语课件的过程,也是对英语知识产生感官效果的过程。动态的画面、不断变换的色彩,都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3)将游戏融入到英语教学中
高中学生学习很紧张,但要张弛有度。游戏可以使学生保持亢奋的心理状态,且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将游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使严肃的`英语教学课堂活泼起来。通过游戏的合理运用,学生可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带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高中英语教师在策划英语游戏的时候,要以强化学生的英语知识为目的,并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师作为开展英语游戏的指导者,要为英语课堂中游戏活动的展开创设一个适当的环境,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快速地吸收英语知识,并将英语游戏与英语知识相融合,强化学生的英语语言实践能力。当游戏结束之后,进入到课堂主题教学中。例如当英语教师讲解“although”一词的运用时,可请两名学生用“although”分别造句。学生就会从自身的主观理解出发进行造句。比如:1)Althoughheworkedveryhard,hedidn’tpasstheexam.尽管他学习非常努力,但却没有通过考试。2)Althoughhefailedtheexam,hedidn’tloseheart.尽管他没有通过考试,他也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信心。对于句子造得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相应的鼓励,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比如,简单的“Verygood!”“Excellent”“Good”“Well-done”等,当学生接收到了这样的反馈信号,就会在心底产生喜悦之感。对于课堂上表现欠佳的学生,要给予鼓励的情感表达“,Takeiteasy”“Tryitagain”“Itdoesn’tmatter,justhaveatry”等等,虽然只是简单的鼓励,却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推动学生不断地自我塑造、自我进步,为未来的自我发展奠定基础。
(4)运用英语歌曲开展高中英语教学
将英语歌曲运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情感,伴随着音乐的旋律,学生发挥想象力的同时,有效吸收英语知识。比如,英语定语从句是高中英语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如果仅仅依赖于课堂讲解,学生难以掌握定语从句的语法知识,而且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在语法课之前,教师可以播放英文歌曲LongLongAgo,其中的歌词包含定语从句,比如“tellmethetalesthattomeweresodear”,可以用来对“that”在从句中的省略情况进行分析。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对定语从句的歌词就会有所掌握。
(5)结语
【课堂教学情感】推荐阅读:
生物课堂中情感教学07-29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09-19
初中语文情感教学初探07-19
语文情感教学的方式09-25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07-06
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教学06-26
阅读教学应注重情感渗透10-26
情感教学充分体现人本主义07-18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10-14
物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