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残疾人(共14篇)
1.走进残疾人 篇一
同情——尊重
祝愿——幸福
友爱——帮助
我的板书是根据教学环节依次呈现,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成“递进式”,这样设计有层次感,使教学内容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六、说反思
当然,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也有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如:课堂的调控能力明显有所欠缺,各个活动环节的时间安排上控制的不是很好,另外,如何在课堂中迅速地组织出精炼的语言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交流学习;如何有效地激励学生使他们表现出更大的热情,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2.走进残疾人 篇二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代表铜陵市9个配备残疾人康复器材的社区为本次课题的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安徽省图书馆等, 为研究的宏观与微观指引方向。
1.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搜集各种文献资料以及专家访谈的基础上, 按照调查内容和内容目的, 编拟出调研问卷和专家问卷调查各一份。
1.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数据处理工具Excel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进行常规数理的统计、整理、处理和分析, 统计结果在报告中直观的显示出来。
1.2.4 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 深入到社区人群中去, 了解人们对医疗体育的了解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残疾人的定义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1990年1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的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 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 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人的种类分别有: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视力残疾、精神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残疾人康复训练走进社区可以帮助残疾人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去, 共享文明成果。每个残疾人的愿望就是达到康复, 社区康复也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原则和基础, 让残疾可以享有就近就地、经济适用、简便易行等特点, 对残疾人实施最有效的康复形式。铜陵市做出了新的改变, 设立8个残疾人康复服务点, 尽全力为残疾人提供义务康复训练等技术方面的服务, 尽全力为辖区内残疾人提供健康、科学的康复保障, 并配有专业医生日常指导, 辖区共有1600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获得了就地就近的康复服务。
2 . 2 铜陵市残疾人康复训练走进社区体育组织现状
铜陵市各社区有康复训练人群均制定有康复计划。铜官山区以社区康复为特色, 已逐步形成社区康复工作体系, 残疾人康复工作重点实现从以医疗到训练、从医院的战略转移。目前全区18个社区均开展了社区康复工作, 其中9个社区配备了残疾人康复器材, 由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提供康复指导。狮子山巩固康复示范区创建成果, 协同有关部门开展特教学院 (班) 、校园体育、福利单位及社区残疾人健身活动, 举办残疾人趣味运动会, 提高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郊区为社区40多名残疾人免费办理《康复服务卡》, 在康复站里配有价值6万余元的康复器材, 每周有4天社区卫生室医生将到现场来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分别为每周的二、四、六、日的下午, 让残疾人可以凭康复服务卡在服务站免费接收个性化康复训练和治疗。铜陵县里定期深入每个社区开办讲座, 并科学制定培训教案, 拟定课程表, 认真做好备课, 提供全面系统的康复训练书籍和图片, 力求通过讲课和发放资料, 以及老师的讲解、康复训练动作示范, 进一步提升康复员对患者的关爱和责任感, 尽全力为残疾人提供义务康复训练等技术方面的服务, 尽全力为辖区内残疾人提供健康、科学的康复保障。
2 . 3 社区体育组织的形式
我国社区管理体制还处在一个初步阶段, 需要整合与完善, 社区进行居民的体育活动形式主要表现在:以居民自发的、松散的健身锻炼为主, 社区组织管理为辅的形式。社区组织形式是一个民间组织形式, 多为群众自发的、非正式的群众组织, 在公园、社区空地上晨练是最为常见的组织现象;街道社区组织形式, 各社区为促进邻里之间和睦相处, 加强交流开展的体育活动, 如广场舞、象棋比赛等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一些协会构成社区组织形式, 为促进某项运动项目的推广, 一些协会推出该项运动的比赛, 下达文件到各社区, 以社区名义参加比赛。安徽省现有的社区体育组织形式是政府部门设立的体育行政管理机构、各种社会体育组织和商业性体育组织并存。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1) 加强残疾人康复训练可以全面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 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创造积极的社会价值。
(2) 采取现代康复技术和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以康复机构为指导、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康复训练, 以恢复或补偿功能, 增强其生活能力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在康复训练的同时, 应该通过谈心、劝说、开导等方式, 解除或减少残疾人的焦虑、抑郁、恐惧、自卑等心理。
(3) 铜陵市残疾人康复设施较少, 后勤保障也不是很齐全, 很难维护残疾人的根本利益, 身体机能不能得到好的恢复。
(4) 缺乏专业指导让残疾人失去信心, 专职体育工作人员奇缺, 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 社会体育志愿者的数量也非常有限。体育团体的发展呈自由式状况, 以居住小区组织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还没有成熟起来。
(5) 社区残疾人康复室利用率不高, 服务的对象相对狭小。残疾人有很多种, 而铜陵市社区残疾人康复室仅仅能够吸引的是一些中风、脑梗后落成的残疾人, 而且年纪还不能偏大, 而这部分人群在社区残疾人中所占的比重原本就不大。
3.2 建议
(1) 配备专业体育康复人员根据一定的人口和小区性质, 加强体育锻炼, 促进残疾人身心发展, 推动全社会共同进步。
(2) 在政府部门建立能够负责开展残疾人社区体育工作的领导机构, 专门负责制定残疾人社区的开展工作, 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中体育专项的分配, 督察和指导各社区建立、健全残疾人社区体育组织。
(3) 做好社区体育组织专职工作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增强残疾人恢复身心健康的信心。
(4) 建立专门的残疾人社区体育组织, 负责日常残疾人体育工作;开展经常性的残疾人体育健身娱乐活动;提供社区体育服务;加强与小城镇各社区残疾人体育组织的沟通和联系。
(5) 市场提供的私营性体育活动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产物, 是居民体育健身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能够弥补政府投入不足、社会体育组织建设不完善时满足不了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服务需求的不足。社区体育组织可以与商业性体育组织合作, 在他们意愿承担费用的范围之内提供体育活动服务, 这为社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途径。
摘要:深层挖掘社区文化;实地调研铜陵市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状况;了解残疾人康复训练的植入对铜陵社区文化的影响;利用社区文化, 将医疗体育与社区文相结合, 带动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 并提出设想。全面了解社区体育的组织现状, 宣传社区康复理念、建立康复队伍, 加强多部门合作, 重视社区康复发展, 加强残疾人康复训练走进社区的现状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对铜陵市残疾人康复训练走进社区的现状研究中现实存在问题进行系统的剖析梳理并找出深层次原因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铜陵市,残疾人,康复训练,社区
参考文献
[1]付蕾.安徽省小城镇社区体育组织现状的调查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 2013 (3) :81-84.
[2]高维岭.安徽省社区体育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科学, 2004 (10) :21-25, 30.
3.触摸残疾人冷暖倾听残疾人呼声 篇三
岑溪市残联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开展“问计问需”残疾人活动近日,岑溪市残联党支部书记、理事长苏绍斌带领班子领导深入马路镇善村、伏六村等挂点村开展“问计问需”残疾人活动,手握手触摸残疾人的冷暖,心贴心倾听残疾人的呼声,诚心诚意为残疾人谋利益,努力推动残疾人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以实实在在的成果服务于残疾人,取信于残疾人,使残疾人群众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多实惠。
在走访过程中,苏绍斌理事长一行每到一处都亲切地与残疾人交谈,耐心倾听残疾人的诉求,详细询问他们的家庭收入、生活中存在的困难等有关情况,并鼓励他们要克服困难,乐观面对生活。同时,要求镇残联认真落实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阳光家园计划项目等各项救助政策,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把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送到残疾人群众的心坎上。
4.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工作计划要点 篇四
设为中心,巩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和“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两项成果,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残联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大局,突出重点,改进作风,扎实工作,提高效率,努力打造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组织、维权工作新亮点,使广大残疾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实现残疾人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明成果。
一、做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高点起步
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区残疾人现状、分布、类别、残疾人事业面临的任务,科学合理编制实施《陈仓区残疾人事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基本框架,提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原则;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制度保障,权益保护的原则;发展九项重点工程,即残疾人康复服务工程;残疾人托养工程;残疾人扶贫开发工程;残疾人住房改造工程;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工程;残疾人教育培训工程;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工程;残疾人信息无障碍工程;残疾人保障与服务信息管理工程,为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开好局,起好步,带好头。
二、做好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达标验收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残疾人工作建设的意见精神,突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这一中心目标,认真对照创建标准,理清思路,细化分工,夯实责任,全力以赴,狠抓落实,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投入,攻坚克难,确保创建一举达标。
三、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
(一)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在确保残疾人普遍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按照普惠加特惠、重点保障和特别扶助、一般性制度安排和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的原则,落实对残疾人优先和提高标准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参加新农保、新城保工作,鼓励残疾人参加农村合疗、城镇居民医保,加大残疾人医疗救助和就业援助,积极配合扶贫办、民政、财政等部门,全面推行“两项制度”衔接工作,使更多的残疾人享受优惠政策。
(二)健全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健全完善聋儿语训中心、慧心培智康复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康复室建设,开展重度残疾人日间照料、托养工作,通过各种措施,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构建以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服务体系。
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快解决残疾人面临的现实问题
结合实施民生八大工程,继续为残疾人办好十件实事,扩大受益范围,为广大残疾人带来更多更好的实惠,努力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
(一)康复
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着力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协调将残疾人康复救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给予特殊优惠,加大对贫困残疾人康复医疗救助的力度,健全以专业性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的康复服务体系,继续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扶贫工程”、“贫困精神病患者康复医疗救助工程”、“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个性化适配辅助器具工程”,使800名残疾人得到各种医疗救助及康复服务,与相关部门配合开展减少残疾发生和预防残疾的调查研究,采取多种优惠措施,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二)扶贫
切实将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总体扶贫规划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当中,利用康复扶贫贷款、财政无偿扶持资金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帮包带扶活动,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救助、五保供养等政策措施,对重度残疾人实施阳光工程,定期发放生活补贴,扶持100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动员党员干部、残疾人工作者、志愿者开展对贫困残疾人进行走访救助,将城乡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充分发挥残疾人扶贫基地示范带动作用,免费或优惠提供猪仔、树苗、花椒苗、核桃苗等服务,带动100户特困残疾人家庭脱贫。认真实施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落实各
项优惠政策,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改善居住条件。
(三)教育
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争取政府加大对特教事业的投入,以残疾人义务教育为重点,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巩固提高残疾少年儿童学前教育、随班就读义务教育升学率,推进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同步发展。认真开展“扶残助学”、“彩票公益金助
学”、“春雨工程”等活动,资助残疾学生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对2011年新考入大中专院校的残疾学生给予一次性助学补助,标准为本科生3000元,大专生元,中专生1000元。
(四)就业
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条例》,规范和完善政策措施,整合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社会资源,巩固残疾人集中就业,稳定残疾人自主创业,争取更多公益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提高残疾人就业质量,巩固残疾人就业的稳定性,开发残疾人就业渠道,扩大残疾人就业总量。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班,拓展培训范围,增加培训内容,依托市培训中心,对残疾人进行电脑、皮具护理、缝纫、手机美容、电器修理等职业技能培训,开展“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培训”,继续开展“培训到基层”活动,同区农广校合作开展花椒、核桃种植、养殖等农村实用技能培训,争取全年培训350人,力争做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继续加大按摩行业扶持力度,规范盲人按摩行业管理,确保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新办盲人按摩店1所。
(五)文体宣传
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营造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坚持办好区电视台手语新闻节目,提高节目质量。大力开展残疾人自强健身活动,不断活跃残疾人群众体育运动,引导特奥活动向基层和社区深入发展,培养选拔更多的残疾人体育人才,参加省市重大赛事。落实各类专门协会活动专项经费,保障专门协会活动经常开展,会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建立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开展经常性的助残活动。建一所“扶残助残志愿者示范点”,年内进行1-2次扶残助残教育,推进志愿服务活动进校园,进社区,进基层,开展好第21个“全国助残日”活动,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成就和残疾人自强模范、社会扶残助残的先进事迹,继续办好《残疾人工作信息》,为各镇、街道办、社区、有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征订《中国残疾人》和《三月风》,扩大残疾人事业的影响,引导社会各界更加关心支持残疾人工作。
(六)组织建设
加快基层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健全、完善各镇、街道、社区、村级残联组织建设,正确指导全区238个村级残协积极开展工作,加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切实改善基层残疾人工作局面,按时兑现专职委员岗位补贴,在县功镇、新街镇开展残疾人“温馨家园”建设,使残疾人就近接受康复训练、贫困救助、就业安置、文化体育等服务。
(七)维权
配合人大、政协、司法等部门,健全完善残疾人维权机构,切实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加强残疾人信访工作,完善信访接待与问题处理机制,耐心细致地做好残疾人信访工作,严格规范残疾人证件管理秩序,继续换发二代残疾人证,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
以改革创新精神切实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健全残疾人组织体系,密切联系残疾人,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不断改进和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1)加强机关人员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各业务口要协调沟通,不推诿扯皮,不敷衍塞责,不挑三拣四,强化残疾人工作者宗旨观念,密切与残疾人的血肉联系,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切实改变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2)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基层残联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坚持业务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采取分级就近、多层次、系统地开展业务培训,加快培养高素质残疾人事业专业技术人才,适应专业化服务的要求,适应加快发展的需求。(3)继续办好区残联网站,开展网上服务,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强信息报送和信息更新,促进与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融合,推动残疾人工作政务公开,发挥窗口作用,加强办公自动化应用,规范办公程序,加强残疾人事业统计和业务工作电子台账管理,做好残疾人事业各项统计工作。
5.走进残疾人 篇五
残疾人劳动就业是解决残疾人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残疾人及其亲属的迫切要求。近几年来,我县十分重视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从而使许多残疾人通过自身的努力生活有了保障,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也逐步走向规范化、常规化轨道。
我县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在上级残联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我县残疾人就业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我县残疾人劳动就业概况
全县共有残疾人25318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5.62%,残疾人中有劳动能力且在就业年龄范围内的残疾人7235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8.6%。由于受残疾的影响和外界的障碍,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利地位,谋生能力也受到限制。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县残联的努力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劳动就业率已达到80%。共有2000多人脱贫走向致富道路,其中164人在机关企事业和个体私营或福利企业有了固定工作,99人通过个体创业走向致富路,571人通过外出打工取得了稳定收入1453人在农村通过种养业、养殖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二、我县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依法推行按1.5%比例安置劳动就业。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牵涉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大。领导重视,加强协调是关键。我县每年在收取保障金之前,首先是经过全面的调查研究,拿出方案。比如有关私营企业按比例安置问题,2008年我们对全县149户私企业开展了全面的调查,共发放各种宣传材料400多份,通过调查掌握了私营企业的基本情况;其次是向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召开协调会议,引起有关部门和企业的高度重视。我们每年在收取保障金时总有极个别单位,难度十分大,分管县委常委和分管副县长都亲自给有关单位打招呼,要求及时缴纳。在加强协调方面我们一般是主动上门与单位沟通思想,讲清政策、道理,争取单位领导的支持和理解;第三,下发有关文件。2008年度我县以县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加强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的通知》,2010年县财政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地方税务局、县残联联合发文件《关于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的通知》。由于县领导的高度重视,我们又加强了各方面的协调,在收取保障金时措施得力,分工明确,使我县残疾人按比例安置工作进展顺利,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逐年增加。目前止,共安置残疾人164人,其中机关企事业单位安置79人;私营企业85人。
二是落实优惠政策,鼓励个体创业。给予创业扶持。对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给予2万元贷款的贴息,2010年共给予小额信贷贴息13人70020元;对于自主创业的盲人给予1500元的资金扶持。得到扶持的残疾人杨正云养殖场、徐正荣太阳能热水器经销店、杨柱昌太阳能热水器经销店、杨贵昌、李建文、贵小林等盲人按摩点已经逐步发展壮大,在解决他们自己就业的同时,还安置了大量残疾人就业。给予就业扶持。对统一到省外务工的残疾人给予每人补助500元;到省内州外务工的残疾人给予每人补助200元。积极扶持农村残疾人种养家庭副业,为农村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过程中的难题,有4459名农村残疾人在家实现稳定就业;在茶房乡马街村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1个,给予扶持资金2万元。
三是推荐异地安置和本县福利企业劳动就业。抓实残疾人就业推荐工作。对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和有一定职业技能的残疾人,通过向本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推荐、向省内外输送、鼓励自主创业等多种方式拓宽就业创业途径;2010年,我们与云县宏华劳务派遣公司合作,培训并派遣26名残疾人到广东奥飞动漫公司就业,残疾人月均收入实现1800——2300元。选送24名盲人到省华夏中专学习,100%实现了就业。
四是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每年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就业培训。为提高残疾人自谋职业的能力,县残联组织113名残疾人参加了摩托车维修、食用
菌种植、盲人按摩服装裁剪、美容美发等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残疾人自主创业和就业的能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444人次,参训残疾人掌握了泡核、龙胆草等种植管理知识。目前,大部分残疾人走上了自立、自强的路子。
三、今年1--3月份残疾人劳动就业方面所做工作
今年1--3月份,我县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在市残联及各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通过多种形式,使这项工作又推进了一步:一是年初,劳服所对2010年度保障金的收缴进行了扫尾;二是为了加强我县残疾人劳动就业信息管理工作,建立了残疾人求职登记簿,公开为残疾人提供劳动就业的需求信息,无偿服务;三是积极开展异地安置残疾人就业,推荐20名残疾人到广东企业就业;四是送10名盲人到省华夏中专学习按摩技能;五是对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使用残疾人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制定了2011年残疾人就业保证金征收清册,并就保证金征收工作与县地税局进行了多次协商。
6.残疾人就业,痛并快乐着 篇六
人单位没有得到落实。在现实中,一些用人单位甚至在招聘启事上明示“不录用残疾人人””,,尽尽管管有有些些残残疾疾并并不不影影响响岗岗位位工工作作需需要。有调查显示,超过70%的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有过被歧视经历,其中32%的人表示示经经常常受受到到歧歧视视待待遇遇。。与与此此同同时时,,国国家家
对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业有一定的税费返还。但现实情况是,很多用人单位宁愿缴纳这这些些政政策策性性费费用用,,也也不不愿愿意意接接收收残残疾人。跟健全人相比,残疾人就业依然面临诸多困难。
残疾人就业,痛并快乐着
22岁的殷美红是个美丽的姑娘,清秀的脸上带有淡淡的忧愁。在这个本应该是花一般的年纪,殷美红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苦恼,这一切都源于她是一名聋哑人。
殷美红的母亲告诉记者,殷美红刚出生时是个健康的孩子,聪明、可爱,1岁时因患中耳炎没及时治疗成了一名聋哑儿童。亲生父亲因为嫌弃她和两个姐姐都是女孩而抛弃了她们,母亲只能带着姐妹三人再嫁,可继父依旧觉得她是个累赘,时常打骂她,周围人也对她充满了歧视。
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殷美红一天天长大,幸运的是,长大后的她不但很懂事,而且很优秀,会画画、跳舞、做手工,还是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会主席。
可由于家庭贫困,高中毕业的殷美红没有选择参加高考上大学,而是开始了漫长的找工作之路。
殷美红的大姐殷美丽说,小妹找了好多份工作,什么洗车、洗碗、洗菜、摆小吃车,什么都做过,但每份工作都没有超过一个月的。
殷美丽告诉记者,小妹一开始去洗车店打工,做了一段时间赶上学校开学就回了学校。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餐馆洗盘子,由于她不会跟人交流沟通,有些同事不但把最脏最累的活留给她,甚至还给她一些额外的活,每天都超负荷地工作,没几天就累得病倒了,工作也就丢了。第三份工作也是在一家饭店洗菜,自幼身体不好的殷美红,大冬天在刺骨的冷水里洗菜也没半句怨言,可有一次因为拉肚子老往厕所跑,没及时向老板请假,老板误以为她偷懒不让她干了,可怜的她由于不会说话,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就又失业了。
“这几份工作都是托熟人才找到的,但每个地方都没待满一个月。”多次带殷美红找工作的二姐殷美秀说,“每份工作她的工资都没有同事高,就几百元钱,可还是待不长。”
失业后的殷美红开始接着找工作,城南城北、大街小巷的餐馆、服装店……只要看到有招聘启事就去面试,前前后后面试了二三十家都没成功。“多累我都愿意!”殷美红通过家人一遍遍重复着,可没有一个老板愿意接收她。“老板们都嫌她不会沟通,不好管理,连洗碗、拖地这样的体力活都不愿意接收。”殷美秀说,“最后我们都没信心再带她去找了。”
后来,实在找不到工作的殷美红在路边摆起小吃车,卖起了串串香。一开始,二姐美秀和她一起去摆摊,生意还勉强可以。几天后,怀孕的二姐由于身体反应太严重去不了,殷美红只能独自去摆摊,可人家问什么她都听不到,也不会说,沟通不了,最后只能放弃不做。
殷美红只有再次出去找工作,这次她把要求放得更低了,从来不跟人家谈条件,“工资是多少”、“包不包吃住”这些关键性问题她从来不问。“只要人家要我就行,哪怕工资只拿别人的一半我也愿意。”即使这样,殷美红依旧屡屡碰壁。“要是我和姐姐们一样正常,家里就不会这么困难了。”殷美红常常自责道。找不到工作那段时间,她常常以泪洗面,有时半夜做梦都会哭醒。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殷美红最无助的时候,一位在印刷厂的同学告诉她,他们厂里缺人,厂长也愿意接收她这样的人。如今,殷美红已经在这家工厂上了近半年的班。“有份稳定的工作,用人单位不用异样眼光看我们,这就是我的愿望。”殷美红在纸上写。
和殷美红相比,余华求职之路可算是比较顺利。2011年9月,余华就到了一家比较大的按摩店工作。
自幼对音乐比较有天赋的余华小时候的梦想就是上大学、当个歌唱家,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余华意识到,音乐对于他这样的盲人来说是奢望,好好学习一技之长才是关键。为了以后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余华放弃了自己的音乐梦想,选择了按摩专业。到现在余华已经学了好几年的按摩,不但理论扎实,手法也很专业,去年还获得了国家承认的按摩技师资格证书。
“虽然很想上大学,但读大学无非是更深刻地学习理论知识,按摩专业要求在一定理论知识的辅助下不断实践操作才能摸索出一套真本事。我想用自己扎实的手艺找份工作,让年迈的父母少一些负担。”余华说道,他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最近一个月工资有两千六百多元。“还没来上班的时候,我想我一个月工资能有1000元就不错了,没想到第一个月就拿了一千多元,高兴坏了。”
“其实,一开始老师带我们到按摩店找工作时,老板还是想要找看得见的正常人,觉得比较方便,我们去还得找个人给我们带路。后来经过老师不断地推荐和解释,说我们适应能力强,不出一个星期就可以自由来去,而且手艺扎实,老板终于被我们打动了。现在,老板对我们很好,除了工资和正常员工一样,老板每个月还额外给我们几个盲人一些额外的补助。”余华说道。
“我以后的愿望是开家自己的按摩店。”余华说道。
“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做得很好!”这是残疾人的共同心声,残疾人期望能得到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然而,与健全人就业相比,残疾人就业面临着更多的压力。
目前残疾人是自谋职业、政府扶持就业相结合,主要的就业方向集中在按摩、建材工厂的手工操作和公益性岗位等。与此同时,从事服装加工、小百货、无线电维修、种养殖业等行业的人也越来越多。同时残疾人选择自主创业的也比以往要多。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残疾人通过集中安置、按比例分散安置、社区灵活就业、自谋职业、政府扶持就业等方式实现就业。但并不是说残疾人就业了、享受到工作的权利了,生活就无忧了。从目前残疾人就业的情况来看,残疾人就业还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
重度、智力、精神三类残疾人就业难
残疾人的就业途径看似不少,但是就业形势其实相当严峻。造成残疾人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残疾人自身问题。残疾人由于身体的残疾,接受教育程度相对偏低,缺少一门维持生计的专业技能。有些残疾人由于长期被封闭在家庭的小圈子里,还普遍存在与人沟通能力差、交流不顺畅、适应能力差、自卑心理明显等情况。近年来,残疾人素质得到提高,已经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大学生,但就业的主力是“4050”人员。二是外界对残疾人就业认识有误区。有些工作残疾人明明可以胜任,但用人单位却因残疾人身体的缺陷剥夺了他们工作的权利。归根结底是社会环境阻碍了残疾人就业。对于一些肢体、言语、听力、视力障碍的残疾人来说,虽然他们有一颗聪慧的头脑,但却由于环境无障碍和信息交流无障碍设施的不完善导致出行、交流方面的障碍,间接阻碍了残疾人就业。三是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形势也给残疾人就业带来不利影响。许多高学历者都在自降身价找工作,与他们对比残疾人更是缺乏竞争力。
目前一些重度、智力、精神三类残疾人找工作特别难。此外,残疾人就业还存在城乡差别,农村残疾人更容易从事种养殖业,因为血缘族群等关系也更容易与其他人相处。而城里的残疾人则与外界交流少,城市邻里之间关系本来就比较复杂和陌生,使得城里的残疾人心理更敏感,对工资要求较高、还要离家近、不愿意外出务工等。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就业歧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残疾人就业仍面临着就业规模小、就业层次低、就业稳定性差等难题待解。一些企业对残疾人就业要求比较苛刻,招收的要求都是近乎正常人的那种残疾人,门槛有些过高。
自力更生的机会比救助更重要
因为社会一直以来存在着对残疾人“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的消极假设,工作被自然分成了两种:“非残疾人从事的”和“适合残疾人从事的”。残疾群体如果长期生活在一个系统否定其权利和影响的社会之中,他们会从内心适应这种消极信息,而且还会把这样的信息当做“真理”加以接受。
在长期社会观念排斥的强化之下,残疾人会产生很强的自卑心理,有意无意地过分夸大自己的缺陷和劣势,把求职范围锁定在岗位要求简单、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上,不敢尝试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发展前景好的工作。
某家乐于招收残疾人员工企业的负责人表示,一开始招收残疾员工,公司也经历了一个接受过程。起初提出要招收残疾人时,公司管理层也有顾虑,“担心安全问题,也担心顾客不理解有投诉,甚至担心同事心理不适”,但实践证明,只要将岗位简单化、步骤化,残疾人员工也能干得很好。与正常人相比,残疾人的确有不小的劣势,但是,残疾人工作起来也有一定的优势,他们知道找工作不容易,所以更加珍惜自己工作的机会,对企业和单位更忠诚、责任心更强,用人单位不应该歧视残疾人。
7.走进残疾人 篇七
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一家人,政府还要将我们逼得走投无路。事先拆房时曾有大队书记镇政府干部在每家每户进行征求意见,是自拆自建,还是拆除后由政府支配。我家人的意见是自拆自建。当时也有签字,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全家同意拆房,可等房子拆完后,政府的人却说我们的宅基地已经卖给私人了,我们不能自建。让我搬走,可是搬走到哪里,事先说如果是自建的农户就不给安置房屋的。
这样政府不是在欺骗农民吗。补偿拆迁费时,全家人已经没有生活费了,再加上我母亲的病得赶紧治疗,在领钱时,只领了房屋拆迁补偿费,剩余的宅基地费和补偿费,直到现在也没有领清。事后才明白他们的合同根本就是“霸王合同”,在合同书上没有一处是对我们拆迁户有利的,更没有我们被拆迁人协商的余地,在他们事先似定好的合同书内容全都是政府说了算,我们拆迁户只能被动接受。被拆迁人享有知情权,有权知道我自己的房屋何时被暂停办理房屋及土地使
用权卖买及转让的手续,拆迁人在拆时必须将各种拆迁批准文件和资质证明在拆迁区公示。但事实却说明以上所说的一些文件材料我们被拆人都未见过,更没有见过政府要卖买及转让我们的土地使用权的通知书或土地征收决定书,都没有见过,更没有签字,一切都是政府自己编写的,我们被拆迁人都不知情。到现在政府也对这件事情没有一点的答复,事情越来越情楚,他们不按实际情况和地理要求办事,大小不等、前后不分、宽窄不管,只要对他们自己有利就干,不管老百姓的死活,转门欺负我们这些弱势的人。我向当地政府反映我的实际情况,更何况被拆迁人还享有听证权,被拆迁人有权提出、发表自己的意见,拆迁人应听取被拆迁人的意见。而却他们一推了之,不但不解决,还说要对我们采取强治手段,交法院,代手铐等种种说法来威逼,用各种手段吓唬,强逼。如有不合他们意的就扣各种大帽子“钉子户”等。在一个镇上难道说有“一国多制”吗?有的可以自建,还有安置房。另有补偿款。而且,他们的实施方案中有这么一句话“对拆迁建设中符合享受低保、“五保”、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及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的,千方百计予以落实兑现。”为什么对我的家庭是这样的“特殊待遇”呢?
在50年未遇的大雪里我们一家残疾人,心脏病人,下岗职工,露宿街头,冰天雪地,无人问津,今年5.12地震时把剩余的房屋都震裂出大缝,成了危房,不能再住人,十分的危险,可是政府的官员说,只要房面没有倒塌,就不算、不管。这难道就是一方政府的为官做法?为老百姓办事的做法?
事到今天,公安局、土地局、县上来人,不让我们说任何理由,并叫限期让地,否则时期一到要强治执行。请问,群众由其是像我们这样一家弱势家庭在你们政府看来群众的利益是小事,拆迁事更大,有没有考虑过我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基本的生活需求,在不要谈什么安居乐业。房屋是我们赖以生存之处、安身立命之所。因此,要进行房屋拆迁不能只讲地方需要,不顾群众生活,简单化的一拆了之,那会造成很多拆迁群众的流离失所。
法律上明确规定政府不能充当拆迁人。由于政府直接充当拆迁人,导致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的地位不平等,从而使被拆迁人(我)的利益受到侵害。党的政策是“病有所养、住有所居”。但是现在我们全家住在帐篷里已经三年了,全镇的人都看到我这个情况后都非常同情,就连县残联、妇联的领导都非常关心我现在的状况,并在漳县新闻中播放过我一个残疾人自食其力,开打印部的事迹。我需要一个公平的待遇,对我 事业就是一切,中央强调要加强残疾人事业,各级政府也要切实努力为残疾人服务。
“公”字自在党心,党心紧连民心。发展新寺是为群众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绝不能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
杨琴琴
8.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障问题初探 篇八
人均收入低, 农村残疾人是绝对意义上的贫困群体。农村残疾人劳动能力普遍较低, 大多只能从事简单的生产, 劳动收入微薄, 难以维持基本生活。残无所养, 老而养残现象突出。现今财政对农村残疾人的补贴和救济不足, 一些地方甚至把补助金挪作他用, 残疾人应得的保障落空, 即使是规定的权益也享受不到, 老无所养也就成为必然。
二、影响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障政策实施的因素
1. 目前农村残疾人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经济方面的。
生理残疾带来家庭生产资产和劳动力的匮乏, 直接影响了家庭正常的经济收入, 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农村残疾人家庭的经济收入要远远低于农村健全人家庭。经济上的窘境使得农村残疾人的生活 (如看病、子女上学等) 仍存在困难, 要其为将来的养老考虑和储蓄只能是一种奢望。
2. 生理残疾带来的“心理残疾”。
残疾人生理上的残疾极易造成其较低水平的自我评估, 导致其在自我实现上的失败心理, 生理上的残疾与心理残疾由此共生。“心理残疾”造成了精神上的压力和负担, 心理上错误的认识和定位不仅从观念上影响了他们对养老问题的认识, 更从行为上妨碍了养老保障的实施。
3. 政府职能缺失。
在残疾人养老保障中政府发挥的作用仍然太小。地方经济发展的滞后成为政府职能缺失的理由。此外, 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有别的政策倾向也影响着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障的实施。
4. 残疾人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目前针对农村残疾人的养老保障主要还是依托于原来的五保户制度, 单一的保障制度使得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障水平很低;其次是基金与运营存在问题, 农村残疾人的养老基金仍仔在收支缺口, 地方管理部门非专业化的管理也影响了基金的使用效率, 甚至会出现非法挪用基金的腐败行为。
三、我国现行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
1. 家庭养老。
我国现今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障以家庭养老为主, 其他保障为辅。家庭养老还包括残疾人的自我供养, 主要指那些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在年龄、体力允许范围内的自我供养。而现今, 农村家庭养老也陷入了困境, 家庭中残疾人的生活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其他成员的支持, 无形中加重了其家庭成员的负担和压力, 容易造成养老责任的推卸。
2. 土地保障。
对于农村残疾人来说, 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作用微弱。残疾人作为有劳动能力缺陷的人群, 在土地的耕作上存在困难, 如果是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丧失了土地耕作能力, 即使依靠土地租, 也只能解决目前基本的粮食问题, 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仍很弱小。因此, 土地对农村残疾人来说, 其养老保障功能受到了极大弱化甚至是基本丧失。
3. 社区养老。
“农村社区养老”是指在政府倡导和扶持下, 以一个村为基本单位, 利用本行政村的各种资源为村民养老提供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怛是, 由于社区养老天生地对地方集体经济有着很强依赖性, 经济落后地区难以为社区养老提供足够的资金, 使得社区养老的发展程度、覆盖面和保障水平都很低, 养老保障也随之陷入了资金和管理上的困境。
4. 保险养老。
1992年, 民政部印发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基本方案 (试行) 》, 指出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展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实行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中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筹资模式和建立个人账户、储蓄积累的保险模式。但基于经济落后地区农村的现实情况, 总体实施效果并不明显。表现在: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小、农村社会保障程度低, 经济落后地区农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尚未建立。即使有社会救济作为补充, 也只能领取维持生存的口粮或是救济金。再次, 经济落后地区农村社会养老基金无保证, 能力弱, 集体积累少, 用于社会救济的资金十分有限, 救济往往是钱多多补、钱少少补、无钱不补, 致使农村贫困户得不到及时救助, 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中。
四、完善残疾人养老保障制度的政策措施
1.“零支柱”模式。
即无需农村残疾人个人缴费的救助式养老保险。“零支柱”养老保险模式主要的责任主体是政府。即由政府来承担。经费列入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预算, 进行统筹规划。对农村残疾人提供的养老保障是政府无偿提供的, 是同个人的贡献没有直接联系的。这种“零支柱”的救助型养老模式在使用时可以有所针对, 即主要是针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家庭经济状况很差的残疾人, 资金发放标准可依据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地区, 凡农村特阑残疾人及其家庭, 均应优先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在没有实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地区, 实施农村特网户救助制度, 按照属地的原则地方政府可以考虑提高救助金额, 以缩小农村残疾人与农村健全人的生活差距。经费的筹集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解决, 两者按一定比例进行分摊。
2.“第一支柱”模式。
即政府强制实施的保险计划。这种养老方式主要是针对有一定资金支付能力的农村残疾人, 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上由政府为农村残疾人统一筹措, 为了保障基金运行的稳定性, 应该实行非基金化强制实施的运营模式即通过进行;在个人账户基金筹措上可以是残疾人个人支付养老保险基金也可以是家庭成员为其支付。
摘要:现今残疾人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 在农村落后地区这一弱势群体的生存更是艰难。基于文明、和谐及发展的需要, 必须在原有制度基础上推陈出新, 以供养为主, 采取“零支柱”、“第一支柱”的制度, 同时辅之以家庭养老和集中供养形式, 结合就业手段, 多管齐下, 建立起完善的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障制度。
9.帮助残疾人 篇九
教学目标:围绕一个意思将图片的内容表达清晰
教学重点:1.在说的基础上,将图片写一写。
2.加上人物的动作 语言描写
教学难点:写清楚一个意思。
德育目标:让学生懂得关爱需要帮助的人
一:导入
导盲犬带行人过马路的照片,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关注。师:你们从中看到什么? 生:„„
师:如果没有导盲犬,盲人该怎么办? 生:„„
二:教授
观看视频——路人扶盲人过马路 思考讨论下面这些问题: 看完后,你有什么感想?
这些帮助盲人过马路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如果你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会怎么做?
学生讨论:将班级上的小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师:我们的小朋友都很有助人为乐的意识,下面这段视频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游戏,模拟盲人过马路的场景
将其中一位小朋友蒙上眼睛,给予道具——手杖。在过道上设置障碍物模拟马路上可能遇到的一些危险,要求在指定时间到达马路对面。
第二次,再增加一位好心路人的帮助。
师:这次游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扮演盲人的同学想说什么? 生:„„
三:练习
师:下面这个小朋友也遇到了需要他帮助的人。(ppt 看图写话
他在日记上这样写的:今天过马路,遇到一位叔叔,我扶着他过了马路。同学们,你们觉得他说完整、说清楚了吗? 生:„„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他没有把把这幅图片的意思表达清楚,怎么才能把图上的意思表达清楚呢?我们要——围绕着一个意思说话。我们通过几个问题把一幅图片说清楚。
小结:围绕一个说话(1)事情:首先拿到一幅图片的时候我们要从整体上去看这一幅图片,看看这一幅图片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2)谁:看看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3)时间和地点: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又是在哪里?(4)怎么发生的: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把事情的经过写完整。
(5)结果:最后想想事情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大家都知道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去讲了吧!那谁来跟老师说说这幅图片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师:图上都有谁?(让学生给小男孩取名字 生:„„
师:他在干什么?谁能具体地说说(主要观察:
仔细观察盲人的穿着打扮和手脚的动作。小朋友手上的动作。生:„„
师:同学们从图上看这是发生在什么时间的?地点在哪里? 生:„„
师:同学们,你们生活中会不会遇到这样的事情。谁能跟老师说一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主要联想:
联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遇到盲人的?
期初他知道这是盲人吗?后来通过盲人的什么动作知道的? 盲人和小男孩分别会说什么话呢? 盲人和小朋友脸上的表情。
生:„„
师:看了这幅图片,谁能告诉老师,结果会怎么样? 生:„„
作文思路引导: 开头:四素句开头
过程: 盲人走路时的样子,小男孩看了怎么想?怎么做? 结尾:一句话结尾
拓展与思考
中国式过马路的视频,需要学生回家和家长分享讨论。
下水文
星期天早晨,万里无云,小华做完作业,高高兴兴地去公园玩。
小华走在马路上,看见一位叔叔在前面艰难地走着。这位叔叔戴着墨镜,左手拄着一根棍子,他每走一步,就用棍子轻轻地敲打几下地面。
小华觉得很好奇,他看呀看,终于明白了,原来这位叔叔是盲人,左手上拄着的棍子就是探路棍。
小华想:马路上有那么多汽车,盲人叔叔一个人过马路可真危险呀!于是,小华连忙跑上去,拉着叔叔的手,小心翼翼地陪他过了马路。
盲人叔叔高兴地直夸:“这是谁家的孩子?那么懂事呀!” 小华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1.你们从中看到什么?
2.如果没有导盲犬,盲人该怎么办? 3.看完后,你有什么感想?
4.这些帮助盲人过马路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5.如果你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会怎么做? 6.你们觉得他说完整、说清楚了吗? 7.看看图上都有谁? 8.他们在干什么?
9.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 10.地点又是在哪里?
11.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12.最后想想事情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13.期初他知道这是盲人吗?
10.残疾人报告 篇十
1、对残疾人这样一个社会弱势群体,我们大家绝对不能袖手旁观,应该力所能及地去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尽可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不求回报,真心帮助她。
2、遇到她要怀着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要去尊重他
3、用心,对他们最大的帮助就是不去伤害他们,给他们鼓励,对他们,不嫌弃,不放弃!我们要帮助他们找回对生活的渴望与希望,呼吁大家能够抱以阳光的态度去对待我们身体有缺陷的朋友
4、也许他们不需要太多的帮助,只是不想被歧视。他们需要的也许只是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温和的言语,就能够让他们自卑的心里充满感激。小结:
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他们从生理上、心理上都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因此需要我们去关心、同情和帮助他们。残疾人是非常不幸的,但是,他们应该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享有人格上的尊严,所以,我们要尊重残疾人。
11.将关爱残疾人的事业进行到底 篇十一
平等、参与、共享;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来自147个国家、地区的40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代表全世界6亿多残疾人,在“超越、融合、共享”的主题下,参与各项竞赛,“和梦一起飞”,展示自强不息的风采。源于二战伤兵康复运动的残奥会,其实更能体现伟岸的奥运精神。这些残疾人运动员将告诉世界:一切生命都有梦想,一切生命都有家园,一切生命都有价值,一切生命都有尊严。
无论是从筹备时,还是从开幕式;无论是从组织者,还是从志愿者,都能看出中国为办好北京残奥会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本届残奥会录用赛会志愿者4.4万人,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安排在“鸟巢”直接服务开幕式的志愿者就达2400名,比奥运会开幕式的志愿者还多。开幕前,北京不仅在公共场所增修残疾人专用通道和可以坐轮椅使用的卫生间,还将无障碍改造延伸到家庭,在残障人士家中改造无障碍设施。
残障人士告诉我们:残疾不是“不幸”,只是“不便”。一个和谐的社会,就应该通过努力将这种“不便”降到最低,为残障人士建造一个无障碍环境,这样才能做到“同属一个世界,共求美好梦想”。我国共有8300多万残疾兄弟姐妹,涉及2.6亿家庭人口,其中北京市有99.9万。这次四川大地震造成的残疾人,又是数以万计。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不难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我们城市街头平常不太常见残障人士,他们更多的只是待在家中,不像发达国家残障人士能够方便地上街,过上与正常人没有多大区别的生活。这说明还有很多服务残障人士的事情在等着我们去把它做好。
北京残奥会毕竟只有10多天,关爱残疾人,不能是此一时彼一时。比如建设和清理盲道,就不能仅仅在奥运期间重视。如今有的城市只注重拓宽机动车道,为汽车拥堵而开路,结果是挤占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以致把盲道弄成巴掌那么大的“羊肠小道”。今后对于无障碍设施,不仅要加强建设,而且还要加强管理。看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其实只要去看看人们对“无障碍通道”的尊重程度就可以了。平常这“无障碍”上的障碍,都是正常人造成的,小车无所顾忌地压在盲道上的情形时有所见,所以说“只有残疾的环境,没有残疾的人”,而这“残疾的环境”恰恰是正常人造成的。眼中没有“无障碍”,心中没有残疾人,这正是对文明无所敬畏。
残奥会上残疾人运动员告诉我们:往往是残疾人给予我们正常人更多,他们艰难中的拼搏,他们缺憾中的坚持,他们“心智、身体、精神”的和谐统一,他们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都是给予正常人、给予人类世界的巨大精神财富。失去了腿,他们能把手舞成双足;失去了手,他们能把脚当成双手——这就是残障人士的非凡和伟大,正常人还真的无法与之相比。我们像对待健全人一样对待残疾人,使自己达到“精神无障碍”,这都很难做到。明乎此,那么我们就更明白,时刻尊重、关心、关爱残疾人是多么的紧要。
要做到不仅仅只在残奥会期间关爱残疾人,那今后就要不折不扣地落实我国的《残疾人保障法》。这是一部保障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的法律,规定了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在残疾人医疗康复、学习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福利待遇、环境建设等各个方面,各级各地各单位如果都按法律去做,那么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必然会有极大的发展进步。
“己利利人,己达达人”。全社会都应当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以人为本,倡导平等,反对歧视,关怀弱者,尊重人权;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用实际行动来扶残助残,将“支持残疾人事业”的事业进行到底。天、地、人能够和谐统一,这是多么美好的世界。同一个梦想,一起去飞翔,非残疾人与残障人士更应和谐相处于“同一个世界”,从而去实现“同一个梦想”。
12.帮帮残疾人 篇十二
万源市白沙实验小学校 郑 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明白什么是残疾人。
2、过程和方法:活动中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故事中感悟残疾人身残志坚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感情,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教学准备:
1、课件
2、蒙眼的布条、活动用的纸条
3、衣服
一、谈话导入,了解什么是残疾人
1、(课前小朋友做拍手游戏)孩子们,刚才玩得高兴吗?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身边有些人却享受不到这份快乐,他们有耳朵却听不见声音,有眼睛却看不见东西,有嘴巴却讲不出话,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吗?(板书:残疾人)
2、那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残疾人?谁愿意来说说?
总结:是的,盲人、聋哑人、肢体残疾的、智力有缺陷的,都是残疾人。目前我国就有6000多万残疾人。
过渡:他们真的很可怜,前几天我为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残疾人生活的图片,你们想看吗? 3、课件展示残疾人生活的图片。
(1)孩子们,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法吗?
(2)是啊,我们可以快乐地蹦蹦跳跳,而可怜的残疾人却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多不容易啊!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残疾人的世界,用我们的心静静地去体验他们的生活。
二、活动中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1、抽生上台体验盲人
(1)我想请两位同学上来,谁愿意?一位同学当盲人,(给两两位同学蒙上眼睛),请两位同学饶过桌子,回到座位上去。(其他同学不许讲话,仔细观察他们走路的样子)。
(2)谁能把你刚才看到的说给大家听?(抽生回答)(3)问“盲人”:为什么要这样走?
(4)孩子们,你看盲人在走路的时候多不容易啊,那我们应不应该嘲笑他们啊?好,谢谢你,请回座位。2、全班分组进行模拟残疾人体验活动
(1)孩子们,你们想不想亲身体验一下残疾人的感受啊?那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模拟体验活动吧!请同学们听清楚模拟体验的内容: ①单手穿衣:一只胳膊背在身后,单手穿上外衣,拉好拉链。②用嘴写字:不准用手帮忙,用牙咬住竹竿,在纸上写字,内容《春晓》
③蒙眼走路:组内自行设计行走路线。④手语交流:不能说话,只能用手势来表达一件事。(2)体验之前,老师有两个要求,看谁能做到: ①要保证体验活动的真实性;
②要注意安全,体验活动的时候不要互相碰撞。
(3)能不能做到?这个小组模拟单手穿衣,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衣服;用嘴写字的孩子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纸和笔;手语交流的孩子,老师也给你们准备好了交流的内容;蒙眼走路的孩子,用老师准备好的布带,两人一组,轮流体验;听清楚了吗?
(4)生进行体验活动,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5)体验时间到,请孩子们回到座位上坐好。
(6)现在,请刚才模拟穿衣的孩子来说说,你们的衣服穿好了吗?谁来说说刚才活动中的感受?(抽生汇报)
(7)是的,像穿衣服这么简单的事情,对于残疾人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刚才用嘴写字的孩子,把你写的字给大伙儿看看,举高点,谁愿意说一下你写字时的感受啊?(抽生回答)
(8)孩子们,什么样的人才会用嘴写字啊?如果说没有了双臂连写字都这样困难,更别说做其他事情会更„„(生答:更困难)(9)那蒙眼走路和口语交流的同学来说说你们的感受。
(10)好了,孩子们,许多我们觉得很容易的事情,残疾人要克服许许多多我们正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才能完成。通过才的活动,孩子们都体验到了残疾人在生活中的诸多不便,但是你们知道吗?对于残疾人内心的痛苦感受,是我们正常人永远都无法体会到的。但是尽管如此,我们生活中仍然有许多的残疾人,他们自立、自强、顽强的克服内心的痛苦,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孩子们,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呢?
三、学习残疾人“身残志坚”的精神,懂得要“尊重”残疾人 1、播放残奥会图片,体会残疾人“身残志坚”的精神。2、播放《千手观音》图片
(1)、孩子们,这舞蹈美吗?
你们知道这么美的舞蹈是怎么练成的吗? 除了自己的努力外,背后有多少人在帮助他?
(2)、是的,《千手观音》凝聚聋哑演员们的汗水和心血,也凝聚着全社会的爱。
(3)、孩子们,残疾人是不幸的,他们的生活非常不容易,需要我们的帮助。然而,他们勇敢,坚强,做出了健康人也难以做到的事。失去双手的成洁,照样读书,写字,上大学。与轮椅为伴的杜剑平叔叔,居然成了世界冠军。生活在无声世界的21位聋哑人,跳出震撼全世界的《千手观音》,他们都是生活的强者,是祖国的骄傲!(4)、你还知道哪些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故事?(学生讨论)
四、激情导行:怎样帮助残疾人 1、国家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
(1)、现在我们全社会对残疾人都非常的关注,给他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那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播放课件)2、“我们”怎样帮助残疾人(1)、刚才我们了解了很多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那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也应该怎么样啊?(板书:帮帮)那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呢?小组讨论。
(2)、抽生汇报。你们真是一群有爱心的孩子,我们应该关心、帮助、理解、尊重残疾人。(板书:关心、帮助、理解、尊重)
四、小结
孩子们,正是有了国家社会还有你们的关爱,残疾人回报给世界的才会是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让我们一起听一首《爱的奉献》感受爱的力量吧!(播放社会各界关爱残疾人的感人画面)。社会是个温暖的大家庭,愿我们大家都伸出爱的手,把理解、尊重、关爱奉献给残疾人,让他们每一天都过得快乐,让我们的国家变成残疾人的天堂。板书:
帮帮残疾人 关心 理解 帮助 关爱
设计说明:
13.走进残疾人 篇十三
贡献与示范案例
强力推进残疾人培训、多渠道促进残疾人就业
—— 社会培训典型案例
一、实施背景
2012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中国残联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是国家就业发展的整体要求,是帮助残疾人适应就业市场变化的根本要求,是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必然要求。
牡丹江市按办证口径现有58,164残疾人,有劳动能力且达到就业年龄的26,995人,由于其机能受损,受教育程度不高,技能水平低,导致其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按政策规定福利企业集中安置1,102人,而大部分残疾人只能采取个体从业、灵活就业或农业生产方式就业。
因此,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技能,是提升其就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解决残疾人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更是增强残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改善和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维护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共享文明等合法权益的具体体现。
二、主要目标
1.充分发挥我校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功能,将残疾人职业培训纳入到我校社会职业技能开发与培训总体规划。
2.面向城乡各类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残疾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多层次的就业技能培训;对农村转移就业的残疾人、城镇登记失业残疾人、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残疾毕业生,重点开展初级技能培训;在实施就业技能培训过程中,采取“因人施教、因地施教、因材施教”的培训原则,以就业为导向,采取和社会单位合作形式,牡丹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
贡献与示范案例
精心开发、设置培训项目,有针对性开展残疾人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和地域经济发展相吻合的培训项目。
3.针对残疾人特点和创业需求,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能力、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最终通过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带动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扶持一批残疾人个体创业和成功就业。
三、工作过程
强化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的自身能力和就业积极性。要针对大多数残疾人的生活情况,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社会和市场实际需求,精心设计培训内容、课程结构、培训形式,因地制宜地开展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务实的培训来促进残疾人就业。
1.对残疾人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和树立他们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
我校密切配合相关单位要将自强自立、创业就业的好典型,进行宣传和弘扬,引导、鼓励他们就业,做到自食其力。同时,组织开展各类扶残助残活动,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努力在全社会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2.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残疾人就业实用技术培训。
(1)要了解市场、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观念。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和培训,要深入调查了解市场变化,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调整培训专业,使残疾人学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相吻合,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2)要遵循教育规律。
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有很多还是文盲或半文盲。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如果违背教育规律,一味强调提高办学层次,就显得 2 牡丹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
贡献与示范案例
有点急功近利。因此,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要根据残疾人自身条件,确定培训方向。分层次开展初、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有条件的残疾人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学历教育)。
(3)针对残疾人身心特点,分类实施技能培训。
“传帮带制”培训模式。即:在我市郊区农村,开展的农村残疾人种、养殖技术培训中发现的能手,可用他们直接对本村的种养殖技术的残疾人进行帮助、带领和传承。
“一户一产业”培训模式。我校在多年的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中,总结出的破解培训和就业难题的一种有效培训方式,即:结合残疾人的特点和就业、创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手工编织、刺绣、盲人按摩、中式烹调、中式面点、家电维修”等技能培训,不仅使残疾职工在培训中学到了实用技术,并且能通过这种技术的培训,个人在家庭能开办或建立了与收购商的劳务协议,解决了学习和就业的问题。
“朝阳产业”培训模式。即:针对我市政府和企业引进的项目中,通过政府和培训机构的运作,将适合不同类型残疾人需求的岗位签下,这种培训方式适应身体残疾程度轻的人,并且在培训内容上和就业渠道上有所不同,使一部分残疾人更好地学习现代物流、服务、翻译、心理咨询、服装设计、速录、网页设计、机械、平面设计以及动漫设计等IT产业技能培训,并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就业。
“特色专业”培训模式。为适应大多数残疾人培训和实现就业,我校社会培训部与市残联负责同志每年多次深入四城区和街道、社区等开展残疾人就业信息调研与咨询,结合我市市场就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办好特色专业。如:按摩、美容美发、汽车美容、数控机床、服装、工艺美术、护理、家政服务、服装针织等。特色专业的开办,能够最大限度地将残疾职工的就业培训需求有机地结合,出适应了大多 3 牡丹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
贡献与示范案例
数人的培训与就业需求。
“以岗定培”培训模式。即:通过政府在市福利企业安置的残疾职工组织起来,聘请经验丰富的老工人、专家和教师,系统地对残疾职工进行思想观念的教育与业务技能的培养;同时,在我校精心打造爱心企业、爱心车间、爱心岗位等活动时,把残疾人就业培训,从学校搬到工厂、商场和各种服务行业,让残疾人朋友在“干中学、学中干、学优上岗”。
“中长期培训模式”。即:我校在实施对残疾职工培训过程中,对部分残疾职工、工种的培训延伸至3至6个月以上,可更好地使残疾职工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理论与实用技能。并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对合格者发放职业资格证书,这种培训受到了残疾职工的普遍好评和认可。
“创业带动就业模式”。目前,我市针对残疾人群体出台了系列的创业扶持政策,激励了一部分残疾人的创业热情,但是,这些残疾人创业的理论知识和创业技能匮乏,因此,我校社会培训部针对这部分人群,密切沟通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和相关单位,每年单独开设二期SYB班,为他们讲解创业知识,如何选择经营项目、了解市场营销计划、成本控制等,并沟通相关部分为残疾人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对刚开始创业的同志扶上马、送一程,对创业成功的人员常年进行跟踪扶持,并积极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并鼓励他们为其他残疾人同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种创业带就业的培训模式,在我市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校常年重视残疾人技能培训与就业工作,并建立了由学院院长任组长、主管教学与社会培训的副院长任副 4 牡丹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
贡献与示范案例
组长,教务处、电信工程系、机械工程系、汽车化工系、社会培训部、就业安置等部门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并各司其职、各履其责,确保残疾人培训与就业工作落实到位。
(二)完善服务。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不同于其他群体,因此,我校在开展残疾人培训过程中,开展了系列、周到的服务,在培训中残疾学员全部实行免学费、资料费、证书费、鉴定费,并加大对残疾人就业单位的合作支持,拓展就业渠道,并沟通市人社部门为残疾人适当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完善信贷服务政策等服务。
五、培训效果
我校在多年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不仅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残疾人群体的培训模式,总结出了一定经验,更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其主要表现在:很多残疾人“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在逐步改变,能走出家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残疾人越来越多;所开设的专业对残疾人就业能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残疾人所学专业将纳入到下一年度提升培训计划中;通过对残疾人群体的职业培训,拓展了培训领域,并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培训与就业合作机制;涌现出了小儿麻痹患者窦世龙创办的移动社区修鞋店,带领12人就业创办“天佑盲人按摩中心”的盲人孙彦玲”等一大批身残志坚的优秀创业带头人;我校通过务实的培训和良好的服务,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六、体会与思考
多年来,我校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还有许多问题极需改进和完善:
1.是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国家和省出台了许多扶持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但有的是原则性、倡导性的规定,缺乏可 5 牡丹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
贡献与示范案例
操作性,致使一些优惠政策难以落实。
2.是社会仍存在对残疾人的歧视。在对残疾人就业问题上,许多用人单位不愿接纳残疾人,典型的表现是宁愿交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不愿按规定安置残疾人就业。
3.是残疾人自身素质与岗位需求不适应,求职意愿与招聘单位信息和诉求不对称,尤其是薪酬水平难达成一致。如很多企业给残疾人的工资一般在1500元左右,也有1200元、900元不等的,还存在同工不同酬。有些福利企业甚至不让残疾人上班,每月只给300元补贴,这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就业的意义,对这样的企业来说是钻了政策的空子,侵占了残疾人利益。
14.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现状综述 篇十四
1. 残疾人体育的概念
1.1 对残疾群体范畴划分的差异。
我们通常所说的残疾人是指存在着生理缺陷的群体。这些生理缺陷包括视觉、听力、肢体和精神的缺陷,例如聋哑人、盲人、智障人士等。这里所说的缺陷,既包括先天性的,又包括后天如意外事故而造成的身体伤害,构成一定的伤残等级。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1990年1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的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国家和社会在保障残疾人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为残疾人在生活、工作、教育、医疗和康复等方面提供的设施、条件和服务。而在一些欧美国家,对残疾人的划分范畴要广得多,比如,老龄人口中的心脏病患者一般也视为残疾人;患有严重心理和精神疾病的一般都视为残疾人。这里所说的残疾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界定的残疾人范畴为准。
1.2 残疾人体育概念。
残疾人体育是指生理、肢体等方面有功能障碍的个体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改善身体机的运动。残疾人体育兼有群众性体育和竞技性体育的特点。群众性体育以增强体质、康复健身为目标,目的主要是适应社会、重建美好生活;竞技体育以充分挖掘残疾人潜能,创造优异成绩,达到为国争光为目的。这里界定的残疾人体育,主要是从康复和健身的角度去谈的,因为残疾人体育的本源是追求健康。因此,残疾人高举“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旗帜,通过体育运动去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愿望。
2. 我国残疾人体育开展的状况
2.1 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
目前就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多以个体活动为主,原因是很多残疾人因为自身的生理缺陷,导致难以或不愿意参加集体或群体性活动。另一个原因是,当地体育主管部分很少组织群体性残疾人体育活动,因为他们很少关注残疾人,即使有,也以竞技性为主,所以以个体活动为主的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反映出当地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对残疾人不够重视的现实,这也是目前我国残疾人体育开展得不普及的重要原因。残疾人特殊的身体状态,更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从我国目前的城乡二元结构来看,城市残疾人体育的开展状况要好于农村。仅从锻炼场所来看,城市因为土地资源紧张,面积有限,残疾人体育主要集中于公共场所、社区、体育场馆和学校。而现实情况下的农村,正常人的群体性体育活动是少之又少,更不必说残疾人群体体育活动。
2.2 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
学者徐成立等人通过对河南、湖北、山西、北京、广州5省9市的调查,分析出大多数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健身和康复;另外,以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的活动目的只占很小比例。[3]而且残疾人参加性健身体育活动的目的在文化程度、不同年龄段上差异不明显,而就经济收入这一层面来看,除健身和康复主要目的外,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的目的性也更加明显,这也不难理解,因为经济是基础,有了丰厚的经济基础,便有了多方面的目的与追求。
2.3 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
就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来看,学者李之俊等人通过对北京、上海、石家庄等6个城市的调查发现,残疾人体育锻炼方式主要集中在做操、跑步、游泳、打乒乓球这四个项目上,说明他们的体锻方式很单一。同时也反映出,体育工作者对于研究开发适合残疾人合适的锻炼方式所做的工作是不够的。[4]学者徐成立等人的研究表明,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内容比较丰富,如果以健身和康复为主要目的的残疾人,多选择跑步、游泳、力量练习、武术等项目;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残疾人,多选择以乒乓球、羽毛球、舞蹈、棋类等项目;从两位学者的调查结果来看,跑步、游泳、健身操、球类和武术项目颇受残疾人体育参加者的喜爱。从理性分析来看,尽管他们的调查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比如,我国南北气候差异较大,残疾人体育开展的活动也有很大区别;另外,调查的范围主要是城市,未涉及广大农村。因此,对于农村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将是残疾人体育研究的一大难题,也是体育科研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3. 残疾人体育发展过程中的障碍
3.1 对残疾人体育的思想认识问题
残疾人体育人口之所以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思想认识。[5]一方面,很多残疾人因为生理的缺陷,内心自卑,不愿意抛头露面和与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宁肯整日待在家里,也不愿意到户外参加体育活动。另一方面,来自于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很多人认为残疾人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国家在残疾人保障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投入已经很大,而投入在发展残疾人体育这方面已经没有太大意义,而且持有这种思想观念的人不在少数。由此可见,社会偏见是残疾人体育发展道路上的真正绊脚石。只有打破这种社会偏见,残疾人体育才有真正的发展空间。[5]
3.2 活动经费缺乏。
活动离不开经费,残疾人体育的持续发展需要一定资金做保障。目前,残疾人体育活动经费主要还是依赖于政府财政。就地方财政而言,一般用于体育领域的经费是十分有限的,用于正常人的运动训练和竞赛、体育锻炼就占据了这部分经费的主要部分,而用在残疾人体育领域的经费是少之又少。另外,除政府财政外,其他渠道活动经费的筹措基本无望,缺乏活动经费,残疾人体育活动无法正常有序和持续开展。
3.3 组织与管理缺乏。
残疾人体育是一项体育事业,需要活动经费,也需要人进行组织和管理。残疾人体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一个规范的领导、管理组织。说起残疾人组织,人们很容易就想到残疾人联合会组织,而实际上残疾人联合会一般只负责宏观事务,比如说,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进行县市区残疾人的业务交流,动员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帮助等事务。而实际负责残疾人体育工作的是当地的体育局,残疾人体育一般都不是体育局的重点工作。[6]因此,残疾人体育缺乏有效的组织,难以开展。
3.4 缺乏专门的体育指导员。
组织和管理属于宏观方面,而在具体的健身过程中则必须有专门的体育指导员。不少残疾人对参加体育活动的作用与意义认识不够,往往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而在说服之下参加具体体育活动时经常又处于无助状态,不知所措,缺乏规范和有序的指导,从而影响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
4. 残疾人体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 健全残疾人健身体育法规和制度。
一方面,学习国外发达国家发展为残疾人体育制定的专门法律和法规,借鉴其成功经验,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加大残疾人体育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意识,激励残疾人的参与意识,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2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争取多渠道发展。
各地区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残疾人体育的重视程度,有条件的设立残疾人体育专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体系,加大对残疾人体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力度。比如,开辟专门的残疾人体育活动场所,购置适合各类各等级残疾人专门器材,设立体育特殊学校,培养残疾人体育指导员等,让残疾人体育有专门的场所、器材和人才,这些都是残疾人体育工作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4.3 加强对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
积极发挥残疾人联合会的作用,由残疾人联合会或残疾人体育协会牵头社区,成立残疾人体育工作小组,制定相应的工作章程和指导方案,对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给予不同形式的指导和帮助,使残疾人体育工作能够规范、有序和持续开展。
4.4 重视对农村或贫困地区残疾人体育的研究。
在城市或发达城市,人们的健身意识不断提高,政府部门对残疾人体育的经费有一定的投入。而在农村或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受限,很难说残疾人有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活动,我们追求社会和谐,而体育则是现代社会的一部分,因此,残疾人体育领域也需要同等重视,并借此机会呼吁更多的体育专家和学者关注到残疾人体育,重视对农村或贫困地区残疾人体育的研究。
摘要:作者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法, 对我国残疾人体育的概念、开展现状和发展过程中的障碍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残疾人体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残疾人,体育教育,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1]张猛, 严文刚.我国残疾人体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 2008, 2:12.
[2]熊丽华, 李天珍, 杨强.论残疾人全民健身的社会制约和社会动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10:1310.
[3]徐成立, 田静.王健.我国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6, 1:83-84.
[4]李之俊, 池泰棱, 邵健明.我国城市残疾人健身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对策[J].上海体育科研, 2003, 1:15.
[5]王占坤.我国残疾人体育的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 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