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学总结(精选9篇)
1.农业经济管理学总结 篇一
林业经济管理总结: 各章节复习问题
要求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 重点掌握以下内容(另外将有两个与本课程相关的论述题, 将从篇幅和质量两个方面判定给分!):
绪论
名词解释: Forestry:林业是以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具有产业属性的社会公益事业。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行业经济管理, 研究林业再生产过程中林业经济活动的合理组织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具体包括对林业经济活动的:(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和控制)
Artificial Regeneration;Afforestation;Conservation;Crown;
问答:
1.林业的特点是什么?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ry
2.林业经营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The characteristic of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第一章世界林业和中国林业
名词解释:
问答:
1.世界林业的主要经营类型有那些? The main management types of the world forestry
2.世界林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world forestry
development
3.我国林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The main achievements in the fore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4.我国林业发展中主要存在那些问题? Problems
5.我国林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Strategic emphasis
6.我国林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Strategic measures
第二章 森林资源经济评价
名词解释: forest resource;forest price(broad sense and limited sense);问答:
1.森林评价结果的用途有那些? What the results from valuation used for
2.森林资源的经济属性是什么?The economics properties of forest resource
3.森林资源按照结构层次划分为那几类?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structure levels
4.森林资源按照林种划分为那几类?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forest types
5.森林资源管理的弹性是什么? Elasticity of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6.确定林价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The theory basis to determine forest price
计算题:
1.熟悉复利式的应用, 在本金(现值)、利率(贴现率)、终值(后价)和时间四个因素中, 知道其中任何三个, 就可以求出第四个因素.(参见讲稿中的内容)
第三章 林业经营
名词解释: management;.Property right;social forestry
问答:
1.世界主要林业经营理论有那些? The main forest management theories in the world
2.承包经营与租赁经营有那些区别?
3.林业经营形式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forestry management forms
4.我国林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那些? The problems in forest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hina
补充(第四章)林业资源配置
名词解释:无
问答:
1.林业资源配置的主要原则是什么?(The main principles of forestry resource allocation)
2.资源配置的主要方法有哪些?(3.The main method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3.林业资源宏观配置的意义是什么?(1.The significance of macro-allocation of forestry resource)
4.林业投资资本的特点是什么?(Characteristic of capital in forestry)
5.林业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The relation among forestry production factors)
第四章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基础
名词解释: enterprise;Plan
问答:
1.企业的特点是什么?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terprise
2企业管理的原理有哪些?The management principles of enterprise.3.什么是企业的组织职能?
2.什么是企业的指挥职能?
3.林业企业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林业企业要素管理
名词解释: human resources;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technology(broad Sense);forestry technology;forestry technology management;forestry technical standard;quality certification system;quality.问答:
1.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有那些? The content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2.社会人假设是什么?The assumption of social man
3.复杂人假设是什么?The assumption of complex man
4.政绩考评的原则是什么? The principle achievement of evaluation
5.什么是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6.林业企业技术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The content of forestry technical management
第六章 林业企业市场营销
名词解释:market;marketing management;
问答:
1. 林产品市场的特点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products market
2. 影响林产品价格的因素有哪些?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price of
forestry product
3. 市场预测的基本原理?The basic theory of market forecast
4. 市场营销中产品策略有哪些?The products tactics
计算:
掌握shifting mean method(移动平均法)进行市场价格预测的计算过程。
第七章林业经济效益评价
问答:
1.影响林业经济效益的因素有那些?
2.写出林业综合生产率指标的计算公式, 并解释这种指标的特点
计算:
1.熟悉边际分析法的应用:(1)确定资源最佳投入水平;(2)资源利用最佳配合比例;(3)有限资源生产多种产品的最佳组合确定
第八章 林业项目可行性研究
问答:
1. 什么是项目可行性分析?
2. 概率分析的步骤是什么?
3. 投资构成有哪些部分组成?
计算:
熟悉投资回收期,追加投资回收期的计算。
第九章 Chapter ten
Forest Certification-----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森林认证
名词解释:Forest Certification
问答:
1. 简述森林认证的费用与利润
2. 森林认证的动力有那些?
3. 森林认证的环境效益有那些?
4. 森林认证的社会效益有那些?
5. 谈谈你对森林认证意义的认识
2.农业经济管理学总结 篇二
我国的工业发展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现阶段已经具有了支持农业发展的能力, 在国家力求产业经济均衡发展的前提下, 就会对农业产业和工业产业进行相应的调控, 使工业产业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从而完成一个工业发展反哺农业发展的过程, 未来我国的工农产业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城乡二元结构的质性变动。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 造就城市发展的同时, 城乡发展的差距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城市经济的发展虽然迅猛, 但是并不能够真正的代表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 乡镇经济水平发展的好坏, 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水平最好的体现, 所以说城乡的发展应该要有计划的发展, 达到城乡发展的一体化, 才是国家经济水平提高的根本依据。目前, 我国乡镇的人均收入、文化水平、社会保障和经济增速等都远远的落后于城市的发展, 而现阶段我国城市化的水平也已经满足了带动乡镇发展的能力, 城市的发展带动乡镇的发展策略也已经开始实施, 城乡的二元结构也开始走向一体化, 这一变化也将改变乡镇的发展, 会促进乡镇更加快速的发展, 也会很大程度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进而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2 农业经济转型期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的新变化
2.1 工农产业结构的质性变动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产生的新变化。
工业发展对农业发展进行反哺的转型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农业发展的产业链也因此而加长, 这同时也是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未来发展所要研究和探讨的重点问题。为了使工业产业的发展反哺农业产业发展的道路有效的进行, 就要将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打破重新定位, 对于农业经济传统的管理方法好的要继续延续, 而坏的就要摒弃。农业经济的管理应更加重视对于产前、产中和产后农业经济全局的探究, 对于农业产品质量的安全、精细化加工、绿色生态化和物流的构建等方面都将是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所要研究的重点, 也是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部分。
2.2 城乡二元结构的质性变化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产生的新变化。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乡镇经济的发展不断的成型, 城市二元结构也随之逐渐的解除,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也随之不断的加快。城市的经济发展与乡镇的经济发展的差距过于明显, 也将会导致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缓慢, 只有城乡一体化建设才会更加快速的推动国家的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这点, 并给于相应的实践, 只有更好的服务于实践, 才会为城乡的一体化进程做出应尽的义务。也随着城乡的一体化建设, 乡镇的发展也必定会走向好的方面, 乡镇的各个领域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城乡生产的流动也必将会是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所要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2.3 农业现代化战略性驱动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产生的新变化。
一方面是由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内涵是要实现生态化的发展, 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 这种新战略的提出是对保护环境和维护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就使得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对于农业产业未来发展必定会对环境保护和维护经济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 也会更加的重视这方面的研究, 以使我国农业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比较缓慢, 这势必会使我国农业经济在面对国际农业经济时无法具有充足的竞争性。如何使我国农业产业经济在国际农业经济产业占有一定的竞争力将是农业产业经济管理学科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3 积极面对新的特点, 应对新的变化, 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
3.1 差异化学科战略。
面对转型期工农业产业的结构变化、城乡二元结构的变化和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的新变化, 是都可以用来实施差异化学科战略的。差异化科学战略既可以满足工业产业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反哺, 还可以满足城乡一体化结构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战略的驱动。差异化科学战略不仅着重于对农业产业经济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进行全局性的探究, 还着重于加大城乡之间的经济流动促进乡镇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 更能着重于研究环境保护和维护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以及对于如何应对国际经济的竞争方面的研究。所以说对于实施差异化科学战略是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
3.2 科研人才战略。
对于人才的需求来说, 任何时代都是必不可少的。人才是一切发展的源泉, 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燃料, 所以说想要实现农业产业经济迅猛的发展就必须需要相应的科研人才。科研人才战略是实现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战略, 这就需要根据差异化科学战略进行有选择性的选用人才, 要重点研究和选取有针对性的人才进行培养。
摘要:农业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要研究的问题很多, 而这些问题也是伴随着新的机遇而产生, 如何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给予的最大化, 如何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农业产业的迅猛发展, 这就需要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根据农业转型的特点和农业经济管理新的变化进行有效的研究, 并以此来实施有效的解决对策, 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率的实现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 才能推动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忠伟;王艳霞;夏龙;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年S2期.
3.农业经济管理学总结 篇三
关键词: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15-1
1 农业经济转型期的主要特点
1.1 工农产业结构的性质变动
由原来传统的牺牲农业发展来促进工业的发展转变为当前的工业反哺农业。为了促进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减少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国家必须加强农业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极力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来完成工业反哺农业的目标。当前我国的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且已经具备了城市反哺农业的各项条件,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反哺农业的初级阶段。
1.2城乡二元结构的性质变化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城市化建设,不仅创造出了繁华的城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使得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教育水平等各方面都高于农村。现在我国在各方面已经具备了以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国家也为此提供了诸多可行性的发展战略。城乡经济发展的模式由二元结构发展成转化为城乡一体化的结构,这一经济结构的变化转变了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经济生产各要素之间的组合效率,最终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 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的新变化
2.1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变化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经济转型期间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农业产业链上,特别是随着工业反哺农业的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打破了传统的农业学科研究,而更加重视对农业经济生产全过程的研究。产品的精加工、绿色生态林业、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农产品的再加工等方面都将成为以后农业经济研究的重点。
2.2 城乡二元结构的质性变化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对这一质性的改变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城乡经济发展结构逐渐瓦解,城乡一体化成为了当前城乡结构的主要趋势,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将在经济转型期间得到高度的重视,这样才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及普及,城乡生产要素的大循环将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一个重点。
2.3 农业现代化战略性驱动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农业经济管理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这直接导致了在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将重点放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上,并且直接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思维方式革命式的颠覆和再生。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比较缓慢,和目前国际上农业比较发达的国际相比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国家化带来的挑战,这将成为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3 积极面对新特点、应对新变化,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
3.1 差异化学科战略
考虑到上述笔者所阐述的农业经济转型期间的两大特点以及给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的三方面的新变化,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研究的过程中要认识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实施差异性的学科战略,即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现代化战略调整、城乡结构的质性变化三个方面。还要对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加大城乡之间各要素的研究力度,加大对农业生产中对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维护。
3.2 科研人才战略
在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要根据学科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学科的实际内容和需要有选择地按照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需求进行有相对性的人才培养。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方面的教材进行不断的更新与调整,同时也要根据研究的重点转变而对科研人才的培养方向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将研究重难点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融入到具体的科研人才的培养上。同时国家也要不断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出台更多有关的扶持政策,加大科研人才培养的力度。
3.3 学科互补性战略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是融合了经济学和管理学以及数学、金融学、环境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在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过程中不能够将这些学科进行分割研究,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涉及到的重难点知识作为核心内容来进行综合的研究分析,在长期的农业经济管理现象的过程中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经济转型期间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笔者从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出发进行分析,要想解决一些经济转型期间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制约的问题,就必须集合广大农业经济研究者的才能,并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总结经验,从而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经济转型期间的发展指明道路,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4.经济管理系课改方案总结 篇四
本学期按照学校领导和教务处的安排,我系制定了推销技巧和营销策划两门课程改革方案,通过这次课改,客观地说,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虽然有部分班级提前离校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仍须认真总结。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转变教师观念
本学期的课程改革,我系首先从思想转变、认识程度入手,狠抓教师重视与参与程度,走好课改第一步,因为我们认识到,教师的参与状态和程度直接影响着课改的进行,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对课改的理解与认同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我系要求教师必须以新的观念来理解和实施课改,切不可“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
1、成立课程改革小组,切实加强课改实施工作组织管理。
为切实有效加强课改工作,推进课改工作顺利实施,我系在启动课改实验工作之初,迅即成立了以系主任为组长,教学干事、课改教师组成的课改小组,全面部署课改工作,强化课改探索与经验总结,定期进行研讨交流。
2、加强宣传,全面动员,转变观念
为了搞好这次课改,首先是对本系全体教师包括专兼职和外聘教师进行宣传动员。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改先进学校的教学改革经验,不断提高教师对实施课改的认识,使教师们认识到转变传统课程观念,参与课程改革是教师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强化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班主任会和系学生会学习部召开学生学习研究会议,配合课程改革工作,切实扭转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促进课改工作顺利进行,保障课改工作协调、有效运作。
二、积极组织实施,稳步推进
1集中集体智慧,不断完善课改方案
选定课程改革目标课程,制定切实可行的课改方案
2制定课改实施要点,确保课改方案落实
5.经济管理学院学生银行实习总结 篇五
经济管理学院学生银行实习总结
年月到月我在中国银行呼伦贝尔分行的为期周的实习。中国银行呼伦贝尔银行为中国银行系统中的地市级分行。目前中国银行呼伦贝尔分行经营的业务品种主要有:人民币、外币存款、贷款业务,人民币、外币结算业务、信用卡、银行卡业务,各种代收、代付、代理、代售业务以及其他金融业务。
中国银行呼伦贝尔为中国银行系统中的地市级分行贝尔分行开办的人民币储蓄业务种类有:活期储蓄、整存整取、原创:零存整取、存本取息定期储蓄,通知存款、定活两便储蓄、教育储蓄。
外币储蓄业务:可存入货币为美元、日元、英镑、港币、欧元。存款账户分为外汇账户和外币现钞账户。
消费贷款业务有: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商铺按揭贷款、家居装修贷款、汽车消费贷款、教育助学贷款、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储蓄存单小额质押贷款等。
中国银行呼伦贝尔分行还为您开办定期、活期一本通业务、银卷通业务。
银行按业务不同划分业务部、核算部、客户服务部、后勤部等。尽管时间有限,但我会努力掌握一个大体的银行运作框架和了解自己需要熟练的技能。
客户服务部:辛苦而有趣的工作
客户服务部工作,包括发送回单、指导客户填各种单据、主动推销信用卡等金融产品。在我国现有商业银行大同小异的金融产品竞争中,银行制胜的关键在于服务质量。以大堂服务为出发点的一系列客户服务是银行能否把客户从品牌尝试者发展为品牌忠诚者,进而成为品牌推广者的焦点所在。以客户为中心,高质量的客户服务是商业银行营销工作的出发点。
核算部:为银行精打细算
我在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银行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在控制风险和成本上做出的不懈努力。个人汽车消费按揭贷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是近年来在我国银行业新兴的个人业务产品。虽然此类个人消费贷款在国外一直比较普遍,但由于有较大的风险和成本,国内银行很少涉足。然而面对不断开放的市场和不断扩大的需求,银行竞争的焦点必然就逐渐集中在个人业务这块大蛋糕上。
首先在风险控制方面,核算部严格按照人民银行对该类业务的规定办事,从审核贷款人的申请书到调查贷款的可行性、联系保险公司,再到一步步核实,最后报领导批准发放贷款,都有一套标准的程序。由于按揭贷款属于长期性贷款,银行对违约率的控制是极其严厉的。由于汽车相比楼宇属于动产,汽车消费贷款的风险相比住房贷款就更高一些。因此银行对汽车按揭贷款的控制就更为谨慎。在贷款发放后漫长的管理阶段,若借款者拖欠贷款达到期,银行方面就可以提出诉讼或是扣押车辆。
其次在成本控制方面对市场是抓大放小,也就是要尽量做批发性业务而不是零售性业务。尤其是在做住房贷款上,批发性的业务大大节约了人力财力,监控也较单个住房贷款容易。这一点我很有体会,在我实习的三天里,就有不少发展商来跟银行谈批发性业务。这种直接的沟通,仅就个别有问题的借款人提出建议,因此省去很多琐碎的环节尽管还是有许多琐碎的工作要做:。我从抄录客户资料、装订文件、送请行长审批等等这些琐碎做起,亲身感受到每一步琐碎的重要,真的是一步也不能少,一步也不能马虎。一个小小的失误可能带来的损失不仅仅是一个客户,而是一个潜在的客户群。
业务部:银行的利润源泉
业务部是由原来的信贷部转变而来的,主要业务是为企业提供贷款,长期以来就是银行获取利润的关键。传统的信贷部主要为企业提供长期或短期贷款,从中收取贷款利息。贷款数额越大,获利越丰厚,相应风险越大。现代商业银行的信贷部开发出多种为企业服务的产品,像发展中心的业务部除传统的贷款业务、票据业务外,还有保证业务开立境内保函,保理业务有追索权的融资保理和代理业务代理中国进出口银行卖方信贷。
授信业务
授信业务是中国银行的主体业务。建行二十年来,中国银行作为国家外汇资金及对外筹资的主渠道,始终以充足的外汇资金与人民币贷款支持着绍兴的经济建设,为国民经济和对外经贸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银行信贷是银行将自己筹集的资金暂时借给企事业单位使用,在约定时间内收回并收取一定利息的经济活动。
结算业务
国际、国内结算业务是中国银行为广大客户提供的日常理财服务项目。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作为传统的外汇外贸专业银行,在国际结算业务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家外国银行建立了代理业务关系,国际结算网络完善;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材,国际结算业务经验丰富,信誉卓著,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国际结算服务。在国内结算业务方面,中国银行拥有覆盖全国的电子联行系统和企业即时收付系统,能为客户提供快捷、准确的全方位国内结算服务。
贸易融资
6.经济保卫大队文本管理工作总结 篇六
情
况
总
结
分公司计划经营管理部:
自文本管理工作全面推广以来,经济保卫大队按照分公司的总体部署,在全大队进行了宣传贯彻,6月13日以来,在经济保卫大队党政班子成员的带领下,在计划经营管理部各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们经济保卫大队全面地完成了这个阶段的流程、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先后两次组织员工现场听取了计划经营管理部主任刘亚军同志关于文本管理的专题讲座,大队内部组织了多次有针对性的讲座和宣贯,大队领导还下到小队,就员工不清楚的问题进行现场讲解,从而,推动了文本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现将经济保卫大队文本管理开展一段时间来的一些情况收集、汇总、分析、汇报如下:
一、文本管理是促进工作规范和标准化的有效手段 文本管理工作在经济保卫大队全面开展以来,通过宣传讲解和具体实施,员工们从陌生,不理解,到经过讲解,大部分员工理解,再到员工们极力拥护、赞成。经历了几个事物发展的必然阶段,在这项工作的开展在守护队中表现最为明显。在开展文本管理和标准化上岗活动的初期由于,文本 1 管理打破了一些人根深蒂固的统观念,他们总是感到不适应。他们错误地认为:‚守护队的工作就是‘看家护院’要建立各种标准、规范等于把简单的工作复杂化了‛这种观念在其他员工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种错误的传统观念导致他们产生了理解上错误,他们认为:除了管理岗位和大队领导应该制定流程和文本,其他岗位的员工就应该按照要求做好工作就行了。为了引领大家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大队多次召开警员大会、座谈会、学习班,采取多种形式,反复讲解,让大家充分发表自己对文本管理的理解,针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从而由浅入深地解决了模糊认识,引导他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文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推动企业进步的重大意义,通过艰苦细致的思想教育和由浅入深的讲解,大家都能以积极的态度支持改革,适应改革。解决了部分员工的思想认识问题,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随之有了变化。从过去的只要干好八小时就行了,到现在的恐落人后、努力争先,标准化上岗严格行为规范认真执行所制定的管理办法,文本管理确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二、文本管理改变了上下级心中定位了的原始角色 文本管理改变了过去领导和被领导的那种落后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是一种先进的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并被广泛采纳的管方式,以往管理岗位的员工在管理工作 2 中,往往有‚怕得罪人‛的心理,规章制度也没有约束力 他们认为如果考核严格了,将‚得罪‛操作员工,从而产生负面影响,为了打消他们的压力,让大家真正执行管理办法。大队党总支书记兼大队长申春安同志在北油库至南三长输管线发生栽阀案件后,按照制定的岗位规范和管理办法,主动扣除了自己和相关管理岗位员工的绩效工资。此举在队伍内产生了不同的凡响,员工们都认为考核得太严格了,可他却在全体员工大会上说:‚我们的文本管理就是为了规范员工的行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不是为了制裁一个人而制定的。如果大家那样认为就错了,考核只是一种管理手段,并不能代表全部的管理,这只是规范化管理的第一步,我们只有打好了基础,以后的工作才能水到渠成,我们才能从考核人转变成为管理人。‛
他的做法在管理岗位员工中起到了带头作用,大家从自我做起,先管理自己,然后再管理员工,这样,管理就有了标准,就有了说服力,也确实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员工们从初始的惧怕管理,到现在都认为:领导有管理责任,员工有正规操作的责任,考评奖罚是理所应当的,是促进优良业绩的一种手段,通过沟通,也确实使员工溶入到了文本管理体系之中。
三、上级的支持和帮助是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
在文本的制定和修改工作中,我们得到了分公司计划经营管理部和经理办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分公党委副书记曹叔文同志还抽时间两次前来经济保卫大队审定制作的管理工作流程和管理办法,分公司计划经营管理部张庆、赵丛勋等同志也多次对流程的画法、连接符的走向等进行辅导,使我们身受教益,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每个阶段都能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
四、存在的问题
在文本管理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我们感到,文本管理是企业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极大地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但我们在执行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体现在经济保卫大队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部分员工对文本管理的知识了解的不够,认为,从前没有进行文本管理,工作也照样进行了,现在开展文本管理很麻烦。
其二是由于以往的管理是粗放型的管理,几十年一贯制的管理方法,文本管理是新鲜事物,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其三是在制定流程、管理办法和活动规范的过程中,因为刚刚接触,走了一些弯路,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
四、下步工作
7.农业经济管理学总结 篇七
一、基本情况
宿迁市2009年前三季度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合同吸引“三资”投入总额达9.81亿元, 全市合同引资5000万元以上的有10个, 其中超亿元项目3个。宿城洋河日光温室大棚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 建日光温室大棚100万平方米, 宿豫肉鸡加工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 年产及加工肉鸡3000万。全市农业综合开发招商引资的项目中, 属于高效农业项目的有13个, 占总数81%。
二、主要做法
宿迁市在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招商引资工作中, 主要经验做法是:
首先是健全组织, 明确责任。局成立由局长徐乃生为组长, 韩江华同志为常务副组长, 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招商任务, 明确工作责任。各县区也按要求成立了相应组织。其次是多措并举, 招大引强。在具体工作中主要采取四种招商形式:一是以商引商。年初召开在宿投资老板座谈会, 请他们现身说法, 动员客商来宿投资;二是定点招商。组织专人到苏州、浙江台州和温州等地定点招商, 通过招引台州客商林冬义、山东青岛等客商纷纷投资落户我市;三是主动出击外出招商。主要领导先后带领相关人员四次到上海、浙江、山东等招引项目;四是部门协作全力招商。市局不仅与水产、供销等市级机关结成招商对子, 共同招商, 而且与县 (区) 开发局共同协作, 协同招商。通过协同招商市局先后从浙江引进了西瓜基地项目和肉鸡加工项目以及日光温室大棚项目。
第三是加强督查, 注重效果。局主要领导经常到项目区督查招商项目实施情况, 帮助解决问题。同时把招商项目与农业开发项目建设和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提高招商项目和农业开发项目的实施效果。
三、几点体会
通过多年来的实践, 对农业开发招商引资工作有以下三点体会:
首先做好农业开发招商引资必须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目前农业招商引资遇到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是上半年受同际金融危机影响, 大批工业企业向农业产业转移, 为农业招商提供了先机;二是受土地审批和宏观经济影响工业项目招商难度增大, 农业开发招商有项目扶持, 而且土地多数是租用, 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必须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争取多招大项目、好项目, 促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
其次是做好农业开发招商引资必须用足政策, 发挥优势。一是要搭建平台, 筑巢引凤, 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配套水平;二是要与其它支农资金整合, 建设高科技、高效农业;三是要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自身优势, 将项目投资与招商引资有机结合起来, 用足政策, 增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三资”投入的吸引力。
第三是做好农业开发招商引资必须上下联动、协同作战。宿迁农业开发招商引资能取得较好成效的主要经验之一是采取上下联动、协同作战。市、县开发局共用招商信息、共同外出洽谈、共同为客商搞好服务、共同帮助项目建设, 共享招商引资成果。对些我们的体会有三点: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是前提。农业开发系统之间、开发系统与各部门之间以及开发内部之间组织有力、紧密配合, 使外地客商能招得进、留得住;二是加强帮办服务是保证。市局对引进项目采取责任到人, 全程服务, 增强客商投资信心;三是完善政策是基础。市局对引进项目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自身优势帮助搞好配套建设, 搞好市场、流通等方面服务, 使客舒心、安心、放心。
8.农业经济管理学总结 篇八
旱坡地苹果树受干旱缺水、病害、冻害和栽培技术的制约其经济寿命仅为15年左右。如何从栽培技术上解决好旱坡地干旱缺水与果树需水矛盾,避免冻害,预防病害,挖掘苹果树再生潜能,使其发挥最大效能,延长经济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于1987-2012年,在山西省偏关县天峰坪镇小偏头村旱坡地果园对旱坡地苹果树栽培技术延长经济寿命进行试验研究。小偏头果园位于县城西10 km处的偏河公路旁,面积0.3 hm2,主要是苹果、梨等树。园地位于正东坡偏东,坡度在30°~50°,黄沙壤土质。通过釆取有效措施,科学解决旱坡地干旱缺水与果树需水的矛盾,特别重视果园水土保持,加强地下管理,每年增施有机肥料,结合深翻树盘,不断提升整形修剪技术理念,并逐歩更新淘汰衰老树,引进优良品种反复利用嫁接技术改造,缩短旱地果树栽培周期,延长旱坡地果园的经济寿命,形成全新的配套栽培模式。最终达到栽培密植化、树体小型化、管理简便化,提高经济效益,0.3 hm2旱坡地果园年纯收入逐年增加,稳定在3万~3.5万元。现将二十几年来的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加强地下管理,搞好水土保持
根据果园坡、梁、沟的地形特点,因地制宜,铲坡、叠埂、打堰。对坡度较缓的梁地整成等高小梯田;对坡度较大的坡面整成不规则的窄堰条梯田和里低外高半椭圆形的“卧牛坑”,即宽1.5 m、长2~3 m,外边高30~40 cm、宽30 cm的埂堰。随即将圪塄堰畔的表土杂草落叶铲到树盘和坑边,加厚活土层,增强果树抗旱保墒能力,充分利用公路旁雨水,轮换浇灌果树。并根据果园的特殊地形配套“之”字形田间管理作业道。同时在较缓的坡面、埂堰种植豆类、瓜类等低秆作物,减少杂草,提高果园的利用率。每年秋或早春对果树增施有机肥25~80 kg/株,结合深翻树盘,增强树势,提高旱坡地果树的抗逆性能力。
2果树更新改造,延长经济寿命
2.1高干树的改造
旱地苹果树过去由于定干高,树势弱,寿命短,而且主干上易萌发枝条。萌发枝条一般长势强,过去一直釆取疏除的办法,不仅削弱树体生长势,而且造成养分浪费。首先我们对过去栽植定干高的苹果树,利用主干下部萌发的新枝培养新的树形,使其上部树冠要逐步给新培养的“小树”让路或使上部树冠倾向一边,要让其多结果衰弱,待培养“小树”成形结果有产量及主干粗度等于或大于上部时,将上部树冠全部去掉,并及时在“小树”对侧皮下嫁接1~2个接穗,达到既可保护伤口增加树体生长量,又可改良品种増加产量的目的。再待培养树结果衰弱时,利用对侧嫁接品种培养树形代替萌枝培养树形;继续再待嫁接品种衰弱时利用根部砧木采取多条长短接穗坐地皮下嫁接,这样循环改造可延长其旱地苹果树的经济寿命。
2.2根颈部砧木蘖生苗的嫁接改造
利用根颈部易萌发砧木苗(山定子),选留3~4条培养利用。一般枝条粗度长到1 cm以上时釆取芽接或枝接,培养无主干多骨干枝树形,并可分期逐步疏除上部老树,由新嫁接树代替原老树。
2.3坐地嫁接改造
对结果能力减退的衰老病树,要在地上部树冠未死亡前,将地上部至砧木(山定子)锯除,釆取多条长短接穗相结合坐地皮下嫁接技术。时间宜在春季4月下旬至5月上旬,要根据砧木粗细度皮下嫁接5~9条接穗,每隔5~7 cm分别接一条长接穗(40~50 cm长)作为主接穗,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4(1)1可培养永久性的骨干枝,再接一条短接穗(10~20 cm长)作为辅接穗,有利于砧木伤口迅速愈合,可作为临时枝。同时釆取接口处灌清水(有利于增生愈伤组织和提高成活率),塑料膜包扎接口,埋湿土堆至接穗顶上7~10 cm,内虚外实,拍好。18~25 d后检査成活情况,接芽萌发1~2 cm时,在下午温度降低时或阴雨天去土露芽3~5个。成活后新梢长到15 cm时逐步分期去土堆。再待新梢长到40~50 cm时接口愈伤组织包合后,即可扒开嫁接部位的土解除包扎膜。然后再将湿土拢回埋土至接口以上10 cm成小土堆踩实,并插竹竿或木棍作支架绑缚固定防止风害。多条长短接穗坐地皮下嫁接,上部接穗密挤时釆取“逢二去一”法间疏,达到既包合嫁接伤口,又增加地上部生长量。
2.4树盘根蘖砧木苗的嫁接利用
旱坡地苹果树地上部衰弱时,在树盘易萌发砧木苖(山定苗),要充分保留利用,密度在50 cm留一株或有空间就留。一般1年生小苗可釆取8月份多芽芽接或笫2年春釆取舌接;2~3年生大苗可釆取枝接(劈接、皮下接,并釆取接口灌清水),生长势强壮的采取带花芽嫁接,既不影响生长,又可早结果、早丰产。结果后根据树体之间的生长势选留强壮树,淘汰结果早衰的弱树。密挤时采取移植补空或“逢二去一”法间疏,可按0.5 m×1.5 m的株行距定苗,提高园地的利用率,培养多种形式树形,待结果衰弱时再进行根部砧木坐地皮下嫁接,反复多次利用。
3更新修剪理念,延长结果年限
学习借鉴改良水地苹果树纺锤形、细长纺锤形、主干形等经验,结合旱坡地苹果树的实际,逐步更新整形修剪技术理念。对整形修剪技术的认识,由上世纪80年代采取的“边结果,边整形”到90年代“结果之中求树形”,又提升到21世纪初期的矮密栽培“能结果就行”的观点。定植或嫁接改造后,均采取缓放让其早结果,衰弱时及时回缩促壮骨干枝及枝组。同时根据其枝条生长状况,培养适宜的树形,确保株间、行间枝条互不密挤,通风透光,果实不拖地,培养强壮的骨干延长枝和培养交替结果枝组。
3.1“放缩法”修剪技术
根据枝条不同的生长势分别釆取“连续缓放轻回缩、缓放轻回缩、缓放中回缩、缓放重回缩、连缓重回缩”的方法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放缩法修剪,在疏除竞争枝、徒长枝、背上强枝的前提下,一般不釆取短截。对骨干延长枝及强枝,釆取连续缓放轻回缩或中回缩,利用新梢顶芽延伸力迅速扩大树冠,使骨干枝上形成花芽早结果;对中庸枝采取缓放中回缩,平衡生长势;弱枝缓放重回缩或连缓重回缩,集中养分促壮生长势。缓放不仅减缓树势,有利于树体及枝条养分积累储备,迅速向生殖生长转化;回缩可培养促壮枝条生长,复壮树势,有利于形成壮枝壮芽,延长其经济寿命。改变过去树形培养釆取年年短截的方法,不是越剪越旺,就是越剪越弱的弊端。
3.2间疏枝条
果树在成形阶段,在放缩法修剪的前提下,易成花,结果早,为了使树势保持健壮生长,防止早衰延长其寿命,就必须及时合理量化疏枝量,减少消耗,集中养分。从1年生枝开始逐步分期分批间疏,用“逢二去一、逢三去一、逢四去二”的方法,疏除掉树体枝条总量的40%~50%,通过调节枝量,布局枝条位置,促壮树势,达到解决树体养分分配与干旱缺水的矛盾,延长果树的经济寿命。
3.3剪锯伤口塑料膜包扎应用
对枝条剪锯伤口一直采取抹松香油、打蜡、涂抹油漆等措施,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存在着伤口愈合时间较长,养分疏导受阻,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的问题,改进后对剪锯伤口采取塑料膜(地膜)包扎,伤口水分保持性能好,利于愈伤组织形成,使愈伤组织向木质截面加速愈合,有效阻止腐烂病菌侵染。经20多年在偏关县旱地果园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应。
9.农业经济管理学总结 篇九
第一节 教育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1教育管理学的基本问题;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对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教师 学生 教育管理主客体关系 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与认识。
2----特征;1 稳定性
2以考察教育管理活动者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教育管理主客体的存在与作用 这两个范畴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基本内容。
3---是派生教育管理学其他所有范畴和理论问题的总根源。
第二节 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1广义;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无论有无组织1教育; ○零散还是系统。
2狭义;专门组织的教育,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半日制、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
○电视教育,网络教育。
2---质的规定性;是不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3教育管理;对教育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4---的不确定性;1---客体不确定
2---运作的时空不确定---工具手段方法不确定
4---活动实施结果不确定
1二重性○2动态性○3科学性○4艺术性○5创造性○6经济性 5---特性;○6教育管理层次;教育组织内部按职责,职权的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1宏观管理 中观管理(中介性,两重性,相
对独立性)
3微观管理 7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管理活动过程及规律的学科。广义;以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为自己的管理对象,以中央地方的教育法令法规为指导,遵循教育的规律,对整个教育行政系统和各级各类学校组织进行规划织指导协调和控制,合理配置
教育资源,实现管理目标优化的一门社会科学。
2狭义;以一定类型的或一定层次的学校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构建学校和社区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健全学校组织和它的运行机制,优化办学资源,调动全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全面提高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的一门社会科学。
8---的核心概念;组织 计划 控制
9教育组织为什么需要管理;1不能自动运行,要管理保障
2资源稀缺,需要高校合理配置
3人存在知识能力价值的差异。
10教育管理学的价值取向;1现代教育成为庞大事业需要管理和领导
2教育管理利于协调教育系统内外关系,促进教育规模数量结构效益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3于合理规划利用教育资源 4利于服务教育。
11---研究范围;1教育制度 ;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规定和行动准则。
2教育结构;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不同类型层次的教育组织,及其要素的组合和比例构成
3教育效益;教育培养的人才对社会产生的效果和利益。
(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教育体系和联系系统。
教育体质;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的总称)
12----的学科性质;1---是一门社会学科
2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是管理学的分支 3---的文化性
第三节 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1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基础;1经济科学——现代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基础
2公共产品理论——新视角 3人学理论——核心内容
第二章教育管理理论范式
第一节 教育研究范式
1教育研究范式;1哲学思辨的研究范式
2科学实证主义研究范式
3人文主义研究范式 2管理学研究范式;1结构主义范式
2职能主义范式
3诠释型范式
4人道主义范式
3西方教育管理研究范式:1客观主义研究范式
2主观主义研究范式
3批判主义研究范式 4我国教育管理研究范式;1思辨研究范式
2实证研究范式
3实地研究范式
5范式;用以指导 观察和推理 的基础模型和参考框架。
第三章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
第一节 教育管理理论概述
1教育管理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教育管理活动中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性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认证和实践检验由一系列的概念判断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
2---的主要特点;1以教育管理实践的观察为基础
2--趋向规范
3---趋向多元性和多维性
3----作用;1在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结构
2帮助工作人员认识到管理学是多种复杂因素的复合体不是狭隘的技术 3为特殊的管理环境进行解答,提出建议和研究途径 4为管理学的争议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5以系统知识武装工作人员,助于对资料信息观察结果的搜集整理 6工作人员可以就事件分类 假定结果和其他可变关系提出建议
7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8帮助人们阐明表面看似混乱的形式,辨别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4---不足;1限制了灵活性
2观点摇摆不定 3理论有一定难度 4对实际工作者抱有成见 5不稳定的坚持某种观点 第二节 教育管理理论构建
1教育管理理论构建;指提出或建立理论体系的过程。2教育管理理论的形式;1思辨理论
2分类理论 3命题形式理论 4理论模型
3教育管理理论构建的方式;1演绎逻辑2归纳逻辑 第三节 教育管理理论与研究 教育管理理论与价值论、常识的关系;1---不是教育管理价值论2---不是教育管理常识 2教育管理行为研究模式;1信息输入系统
2分析与控制系统 3信息输出系统
第四节 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
1管理实践的特性;1--是具有广泛特约性的社会实践
2---时刻依附在其他社会实践之上
3---作用机制的成效须通过管理作用的对象来说明。
2教育管理理论与教育管理实践的互动关系;1实践与理论的同构性
2实践检验理论的复杂性 3对理论评价的多维性
3教育管理者为什么要学习教育管理理论;1教育管理活动复杂,管理者无法从事情本身做决策需要一个参
照框架
2使实践者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利用他人广阔的经验与认识最终做出恰当的选择 3避免错误导致的资源浪费
4管理者需要解释新环境中的问题时,理论和实践的广阔性会发挥很有价值的作用。
第四章教育管理的主体
第一节
教育管理主体性概述
1教育管理主体: 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具有一定管理素质,有一定权威,担任教育管理工作的人。2教育管理者的能力:1脑力与体力的统一
2品德与才能的统一 3教育管理者的管理指责:1职务与责任的统一
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4教育管理客体:教育主题所认识管理的对象(人 财 物 时间 空间 信息)
1教育管理中主体与客体的状态 ;1本我状态
2自我状态
3超我状态
2教育管理主客体之间的状态关系;1顺位关系
2错位关系
3交错关系
3教育管理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1对立统一----------是教育管理主客体关系的存在形式
2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是---的桥梁
3对象化---------------是—实现的结果 第三节
教育管理主体与客体的矛盾运动 第二节
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与客体 教育管理主题与客体之间的矛盾;1利益与责任的矛盾
2智慧与服从的矛盾
3纪律与自由的矛盾
4集权与分权的矛盾
第五章教育管理思想
第一节 人的思想
1人的思想;理性认识,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观念;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两者区别;思想强调思维活动,观念是长期积累的思想的总结。2-----的特点;1独立性与能动性
2内在性与复杂性 3主观性与现实性 4离散性与差异性
3人思想活动的基本规律;1思想反映环境的规律
2主观制约思想的规律
3思想支配行为的规律
4实践决定思想的规律
第二节
教育管理思想
1教育思想;人们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人认识基本看法。与教育观念更接近。
1宏观层面的教育思想
2中观层面的教育思想
3微观层面的教育思想
教育理论;教育家对一些教育基本问题形成的系统认识并通过理论概括形式表现出来的教育思想。2教育管理者应自觉更新管理思想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经验管理与科学管理的关系
2理性管理与非理性管理的关系
3教育管理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教育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思想和理论来武装认得头脑,并用以指导教育管理的实践。4教育管理主体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思想;1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本质观
2--------发展观
3---------制度管
4树立科学的教育管理目的观 第三节
教育管理观念与创新
1树立法制观念,依法治校;学校必须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从事教育及管理活动。
(宪法中的教育条款,教育法,教育方面的其他法律和其他法规中的教育条款,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规范,地方性教育法规,地方性教育规范,学校各项规章制度)2-------的基本要求;1培养法制观念,增强依法治校的紧迫意识
2加强法律教育,增强学校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
3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规范学校管理行为。3-------意义;1利于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2利于推动依法治国进程
4教育管理的超越与创新;1学校要超越自我的局限和个别的生存状态,探索有效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管理
模式。
2学校要超越一个学校的经验,一个时期学校的经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
互动。
3学校要在自我超越的过程中超越现实的能力和状态,达到一个新的状态。
第六章人性观与教育管理理论
第二节
教育管理伦理 第一节 人性观与教育管理
1教育管理伦理;国家公共权力部门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的,再分配与调节有限教育利益和资源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教育价值行为标准。
2------的意义;1揭示道德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和发挥作用的途经方法,揭示具体教育管理活动中道德的地位、发挥作用的途径方法,体现教育管理活动中教育组织与人的关系。
2学校的内涵包括道德含义,道德倾向,和道德影响,学校不同于其他组织,因为其产品也是人,而且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学校育人的功能体现了伦理精神。
3管理者行为中的道德内涵。
3教育管理伦理的原则;教育公平-----------------核心原则
4----------------------价值;使人的生命本质在教育中和教育影响后得到展开和升华。5-------------------的合理性依据;1合乎教育发展自身规律
2符合人的发展规律
3合乎社会发展规律和善的理念
4体现教育善的理念 第三节 教育伦理范畴
1教育伦理范畴;1巩利与人文
2人道与物道
3民主与集权
4权力与权威
5公平与效率
第七章教育管理理念
第一节
教育管理理念概述
1教育理念;人们对教育本质 属性 职能及运作方式等问题的系统化理论化和规律性的观念和认识体系。2教育管理理念;是教育理念中对教育管理的认识和看法,是对教育管理本质 属性 职能及运作方式等问题的系统化理论化和规律性的观念和认识体系
第二节人本管理
1人本管理;在管理中以人为中心
2-------内涵;1依靠人---------------------全新的管理观念
2开发人的潜能-----------最主要的管理任务
3尊重每一个人-----------教育管理最高宗旨
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教育管理成功的基础
5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管理的中级目标
凝聚人的合力------------教育管理工作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3人本管理的核心;1点亮人性的光辉
2回归生命的价值
3共创繁荣和幸福 4人本管理的机制;1动力机制
2压力机制
3约束机制
4保证机制
5选择机制
6环境影响机制 第三节
本能管理
1本能管理;以一种能力为本的管理,是人本管理发展的新阶段。
2本能管理理念;以能力为本。1要求现代形态的文化价值观应该建立在能力价值观的基础之上。
2使组织和成员形成一个责 权 利统一的命运共同体。
3本能管理的基本原理;1能力提升原理
2能力实现与整合原理
3能岗 能级 能酬匹配原理
4本能管理的制度安排;1用工制度--------打破身份界限,特权门第,人情关系的干扰,凭才能进入用工,确立用工问题上的才能观
2用人制度--------根据德才兼备和政绩用人,把有能力有业绩的推到重要的合适的
工作岗位
3分配制度-------按能绩分配
4领导制度---进入领导班子的人必须有能绩而且是重能绩。
5本能管理组织运作实质;建立各尽其能的运作机制。(我国 需要建立-----能级制)
6能级制;依据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根据竞争上岗,创新管理制度的精神,通过在组织内部确立科学 合理 公认 可行的能力测评的标准体系,采用有效方法,对组织成员的能力进行客观合理的测评。
7能级制的基本内容;1重视能力
2测评能力
3配置与使用能力
4开发能力
5核算能力
第八章教育行政体制
第一节
教育行政体制
1教育行政;国家通过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事业进行领导和管理,属于国家行政管理的组成部分。
2教育行政体质;国家管理教育的组织制度,整个教育行政管理的中心和关键,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各项制度的总和,即教育行政权力的确立与划分,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隶属关系,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规范的总称。
3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1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中央与地方合作制。
2从属制与独立制
3专家管理制与非专家管理制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行政体质
1学制严格;
2教育行政制度;1中央教育行政制度
地方教育行政制度
第三节
不同类型教育行政制度的比较
1中央集权制的利弊分析;
2地方分权制的利弊分析;
3中央与地方合作制有待完善;1中央与地方合作制还要实践的检验
2中央与地方的权利再分配问题的矛盾的调节需要漫长的过程
3中央与地方对教育行政权利的再分配不可能是一个模式。
第四节 教育行政体制改革
1中国教育行政体质改革目标1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质
2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
3转变政府教育职能
2-----------------的依据;1以中国现行教育体质的实际为依据
2以中国国情为依据
3以中外历史经验为历史依据
4以国体政体为依据
3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应处理的关系;1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行政组织的关系
2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3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4正确处理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第九章教育政策
第一节
教育政策基本问题
1教育方针;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人的发展规律,为实现教育目标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和教育基本政策的概括。
2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教育方针要从以下几点入手;1认真学习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加深理解,加快贯彻《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
2把贯彻教育方针纳入法制轨道
3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科技体质改革的需要,积
极推进教育体质的改革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势利导,利用市场有利因素,克
服不利因素,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3我国未来10年的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全面推及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立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2工作方针;优先发展-----
育人为本------
改革创新---------
促进公平---------
提高质量--------3教育政策;负有教育的法律或者行政责任的组织及团体,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
4教育政策的本质;1是国家意志的表现,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
2是统治阶级内部各个社会阶层利益调整与综合的产物。5教育政策的特点;1规范性与价值倾向性
2中介性
3相对稳定性与灵活性
4目的性与系统性 6教育政策的分类;A层次1教育基本政策
2教育具体政策
B作用1鼓励性政策
2限制性政策
C策略1改造型政策
2改良型政策
D目标1直接政策
2间接政策
E 内容 ;个项目部门政策
7教育政策结构;各类型、层次的政策数量及其组合形式。
8衡量教育政策合理化程度的标准;1教育政策在数量质量和功能上与经济文化政治等相适应,满足这些领
域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的要求,教育政策的发展变化与上述领域的变化大致同步。
2-------------要满足处理教育内部各种关系、问题的需要。
3教育政策的层次应齐全,协调。
4各种功能的政策应配套,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相互支持,相互制约,使教育政策稳妥,正确,切实得到落实。
9教育政策,教育方针与教育法律的关系;
第二节
教育政策制定
1教育政策制定的问题;决策机关或者决策人员指定的相关政策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并对实践有消极的指导作用。1方向性偏离问题
2范围性偏差问题
3程度性偏差问题 2造成问题的原因;1外在教育政策环境因素的影响
2政策规划过程中的问题
3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协商的问题
4决策模式僵化,信息流转方式老化,决策模式中的非理性决策模式所占比重较大。3教育政策制定应处理好的关系;1从主体看,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主从关系。
2从决策方式看,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
3从政策决策主体的利益分配看,处理好平衡与失衡的关系。
第三节
教育政策执行
1教育政策执行;教育政策执行者按一定的政策方案,运用各种政策资源,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政策目标,把教育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转化为有效现实成果的双向互动过程。
2教育政策执行的特点;1对象的实用性与范围有效性
2影响的广泛性与决策的层次性
3原则性与灵活性
4执行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5执行的协调性与同步性 6目标的统一性与途径的多样性 3教育政策执行的功能;1教育政策执行是运用政策解决教育问题的直接环节
2------------------决定的教育政策方案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与范围
3-------------------是检验教育政策正确与否的重要途径
4-------------------完善发展已有政策,与制定后继政策的依据。 第四节
教育政策评估
1教育政策评估;按照一定的教育价值准则和评价标准,对教育政策对象,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揭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为修订完善教育政策,并为实现教育政策的更良性运行服务,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2对教育政策评估的认识;1教育政策评估是一种客观性与主体性统一的价值判断活动。
2------------------的对象是教育政策的质量和结果
3------------------是由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方法,评估标准构成的完整的系
统。
3教育政策评估的特点1价值性
2依赖性
3取向性
4双重性
4教育政策评估的功能;1提升教育政策品质
2检视目标与执行的妥适性
3落实责任归属
4政策建议的依据
5提供政策信息。
第十章教育法规
第一节
教育法规概述
1教育法规;广义;国家机关包括立法机关和政府机关制定和发布的一切有关教育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狭义;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者认可的,受国家强制力保障执行的有关教育方面的规范性文件。2教育法规的形式;1《宪法》中的教育条款
2教育法律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教育法规
5自制法规
6条约和协议
3教育法规的类别;1全面调整教育关系的法规
2针对某类教育制定的法规
3规定和调整某方面教育工作的法规 4教育法规体系;
5教育法规的价值;在教育法规与教育主体的关系中,作为客体的教育法规以教育主体的需求为基础对其而对其产生效应的属性。
6教育法规价值的体现;1人本价值
2正义价值
3自由价值
4发展价值
7教育立法;广义;泛指一切国家机关或者地方政府按照法定要求和程序,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废止,解释教育法律,法规的专门活动。
狭义;国家立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制定,修改,或废止教育法规的活动。8教育立法与教育行政的关系;1现代教育行政始于近代教育立法。
2教育立法是现代教育行政的客观要求。 第二节教
育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
1教育法律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一种,是体现统治阶级关于人才培养的意志的,经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教育管理和教育活动的行为规则。
2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1法定条件
2行为规则
3法律后果
3教育法律规范的分类;1性质;1义务性规范
2禁止性规范
3授权性规范
2程度1确定性规范
2准用性规范
3委任性规范
4教育法律关系;根据教育法律规范产生的,调整教育活动过程中各方主体之间的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5教育法律关系的特点;1是依照教育法律规范形成的社会关系
2以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为内容,是教育关系的法律化
3反映一定的教育规律 6教育法律关系的种类;1地位1横向教育法律关系
2纵向教育法律关系
2具体化1绝对教育法律关系
2相对教育法律关系
3法律制裁1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
2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 7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1教育权利与教育义务
2外部教育法律关系;学校与政府的关系
3外部教育法律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 8教育法律关系的运行
9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教育法律主体,教育权利主体)依法享有教育权利,承担教育义务的人或组织。10教育法律关系主题的条件(教育能力);1依法律规定取得
2依法定程序,静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取得
3申请并经核准登记取得
4经培,养考试或考核取得 11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特征;1必须是参与教育活动得人或组织
2必须为教育法所承认 12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分类;
13教育法律关系客体;(教育法客体,教育权利客体)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14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特征;1具有教育性
2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的同时
3符合政府的要求和标准 15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分类1物
2行为
3精神产物 第三节
学校的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
1学校的法律地位;学校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
2学校的法人地位确立的意义1以自己的名义参加各种民事活动
2确立学校的法人地位就等于承认学校有法定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可以独立经营学校的资源并获得更多的资源,使学校成为自我发展的政体 3可以使学校依法人的身份承担因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一切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3学校作为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4学校作为行政相对人的特点;1在行政管理中具有被动性
2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具有主动性
3在行政诉讼中具有主动性 5学校作为相对人的权利;1自由权
2管理权
3救济权
6-------------------------义务;1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2执行国家行政机关的委托的义务
3承担违法后受到处罚的义务 7学校的权利;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3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
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与经费
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8学校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
2贯彻教育方针,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4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情况提供便利
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6依法接受监督 第四节
学校的设置、职能与法律责任
1学校的设置;
2学校设置的条件;1有组织机构与章程
2有合格的教师
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及稳定的经费来源 2学校设置的程序;1审批
2等级
3学校的法律职能;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制定学校内部各项管理制度。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保证教育质量,按规定授予学业证书
3负责本校教师的任用考核和奖励
4负责对学生的管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5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合作
6占有,使用学校的校舍,场地,仪器设备及办学经费
7维护校内教学、工作秩序
8接受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学校的监督管理指导 4学校的法律责任;1行政法律责任
2民事法律责任
3刑事责任
第十一章教育预测与规划
第一节
教育预测
1教育预测;依据教育发展规律,利用科学预测的原理和方法,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前景做出推测的活动。2教育预测的作用;1为教育规划目标的设定提供科学依据
2为教育规划中可行方案的选择提供服务
3为教育规划中的修改,补充提供服务 3教育规划工作的前提;
4教育规划工作的主要步骤;1提出课题和任务
2调查收集整理资料
3建立预测模型
4进行预测
5评价预测结果
6将预测结果提交决策者和计划人员 5教育预测的种类;1与教育相关问题的预测1人口变化趋势的预测
2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
3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
4其他相关问题的预测
2对教育本身的预测1教育发展模式的预测
2教育发展规模与速度的预测
3教育布局的预测
4教育科学研究和对教育科研成果应用的预测 6教育预测的方法1时序预测法
2因果预测法
3定性预测法
7选择预测方法应考虑的因素1预测的期限
2数据的散步形式
3模型的适用范围
4预测费用
5精确度
6预测人员的素质 第二节
教育规划
1教育规划;国家,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或学校遵照国家对教育部门提出的方针政策和任务,根据教育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的设计和安排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2教育规划的地位;1使教育事业同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相适应的重要保证
2对教育事业进行统筹和调控的重要手段。
3促进教育行政管理科学化的重要途径 3编制教育规划的指导思想;
4编制教育规划的原则1不平衡发展的原则
2按照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发展的原则
3教育内部协调发展的原则
第三节
教育规划的编制与执行
1教育规划的类别;
2教育规划基本要求;1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对现状的深入调查和分析为出发点
2--------------应由总目标和分目标构成的分层结构
3目标应是单一的,明确的,力求达到最大限度的具体化。
4确定目标的实现途径必须以科学的预测为基础
5实现目标要行动方案和必要资源作保证
6必须拟定两个以上的方案做选择
7规划必须是可以控制的
8规划的确定必须依照科学决策的程序 3编制教育规划的基本步骤;1现状调查与分析
2估量机会
3确定目标
4确定前提
5提供决策方案
6评价论证
7确定规划
8制定派生的计划 4编制教育规划的方法;1人为需求法
2教育投资收益分析发
3社会需求法 5教育规划管理过程1规划的编制
2规划的执行
3规划管理中的信息反馈
4规划管理的调整 6教育规划的执行;
7教育规划的控制;
第十二章 教育人事行政
第一节
教育人事行政的概述
1教育人事行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的人事政策,对教育行政干部和教育职工的选拔,任用,聘任,考核,工资,奖惩,福利,退休等事宜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2人员编制;
3教育行政人员以及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编制
4学校行政人员与教师的编制
5教育行政人员及教师的任用
6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的选拔任用方式;1 任命制
2选举制
3考任职
4聘任制 7教育行政人员及教师的调配与交流
8教育行政人员的及教师的职称
9------------------------------的工资
10------------------------------的其他福利
11-------------的退休及退职
第二节
教师岗位设置
1岗位=职位;在特定的组织中,在一定的时间内,有一名职工承担若干的项任务,并具有一定的职务,责任,和权限时就构成一个岗位。
职位;专职一定组织中承担一定职责的职工工作的位置 职务;对职工所承担事物的规定
2职位的分类及发展过程
3职位分类的作用与意义;1可以理顺人事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统一的规格和标准,作为公职人员的录用,晋升,培训,等提供合理的依据,使人事管理工作正规化科学化。
2可以筛选合适的工作人员,实行职位分类,可可以根据职位说明书,根据职位所需人才,筛选出适合该职位工作的人选,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
3可以形成合力公平的工资制度,4可以实行有效的考核制度
5可以为培训提供方便
6可以合理使用人才
7可以精简机构核定编定制
8可以避免工作重叠 4职位分类;
5职位分类原则;1工作种类
2职务内容
3责任大小
4工作难易程度
5工作所要求的资格条件 6职位分类的步骤1职位调查
2职位归类
3制定职位说明书 7岗位责任制
第三节
教师工作绩效评价
1教师工作绩效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表现及结果。
2教师绩效评价的特点;1教师评价需要多个过程
2------------能帮助提高教师的个人绩效水平
3需要学校全体成员都参加
4应该是连续的不间断的
5必须依据科学的标准进行观察和判断。3 教师绩效评价的作用:1 对个人的作用
2对学校的作用:1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改进学校工作
为教师资源计划的重新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依据为教师薪酬设计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是学校经行人事决策的依据
提供教师的发展和培训方向教师绩效的基本原则:1公开原则
2客观公正原则全方位评价的原则
经常化制度化的原则
5教师绩效评价的步骤:1 确定绩效评价的目标简历评价的指标和标准
确定绩效评价人
确定实施步骤
结果处理与反馈教师绩效评价的方法:1 交叉排序法
2等级鉴定法工作成果评价法 第四节 教师的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承担的责任、劳动强度,以及工作环境的好坏来确定岗级,以劳动者的实际劳动成果为依据,来支付劳动报酬。
(广义):依据个人或组织的个人绩效,在对个人和组织工作绩效评估的基础上,而确定的弹性薪酬。绩效工资的优点:1 与业绩挂钩,具有较强的公平性 报酬向业绩优秀的员工倾斜,激发替他员工工作积极性 反应同一岗位员工的业绩差异。拉开薪酬差距,有助于吸引和留住导向型的员工 3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特点:教师绩效的作用:绩效工作的原则:1 准中规律以人为本
以德为先,注重实绩
激励先进,促进发展客观公正,简便易行
第十三章 教育财政
第一节 教育体制概述 教育财政体制:是规范教育财政的秩序,指规范各级政府为发展教育事业而经行教育财力资源配置的活动的一系列制度,主要包括教育财政收入体制,财政支出体制,财政管理体制,等三方面。教育投资 教育经费:为发展教育事业达到教育目地,而支出的必要费用,包括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的财政预算实际用于财政教育的经费,以及社会各种力量和个人,直接用于教育的经费 教育投资体制: 教育投入体制: 教育财政拨款体制:
第二节 教育财政的职能和特点 教育财政的基本职能:1 筹措资金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统一调节教育投资与教育事业发展
监督教育机构资金流动 2 教育财政的特点:1 一般特点 1国家主体性和强制性无偿性和社会基金性
具体特点 1非营利性与共同报偿性
2固定性和永恒性计划性和整体性
第四节 新时期中国特色的公共教育财政 第三节 新中国教育财政的制度变迁 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框架的确立:构建中国特色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探索:1 财税改革对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挑战
以县为主,义务教育财政体系的确立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 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迁的特征 1 集权化的特征管理权力集权的特征管理权力和办学责任分立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的确
立 我国教育财政投入改革的趋势:1 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投入机制加强经费管理
第十四章 教育督导和考试与评估制度
第一节
教育督导制度 教育督导制度:教育督导部门依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对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经行视察监督评价帮助指导的行政管理制度 教育督导制度的职能:1沟通评价职能
检查督促职能
指导推广职能
完善促进职能
反馈导向职能 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1我国施行依法督导,以法律建立督导制度的基础
督政与督学结合 4 我国近现代教育督导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教育考试制度 教育考试制度:由国家组织实施,认可和监督的,以国家名义颁发考试合格证书,或其他证明以及发出告知的一种考试制度,和考试行政行为。考试制度的职能: 1督导职能评价职能选拔职能激励职能诊断职能调节职能 教育考试制度的分类:1教育方式:1素质教育考试制度
应试考试教育制度
考试类型:1 成人高校招生入学考试制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
全国高校统一招生入学考试制度教育的级别: 1 高等教育考试制度
基础教育考试制度我国教育考试制度改革历程:我国教育制度考试存在的问题:1 片面追求分数,倾向应试教育考试制度,使考试激励功能发生偏离
考试内容不科学,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及个性发展
考试形式过于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考试制度中存在着考教合一的现象
考试成绩的评定方式不合理
考试制度的反馈体制建立不完善 第三节 教育评估制度 教育评估制度: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的联系与区别:教育评估制度的建立于发展:
4教育评估的意义:1 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帮助教育系统的运动于最佳状态
有利于促进竞争,调动办学积极性。
第十五章 学校管理组织
第一节 学校管理组织及其产生 学校:
当代学校观:1 功能与结构的统合观
社会组织观 3 学校组织的产生:
4影响学校组织的因素:1意识形态
教育理想 社会制度与组织方式
社会文化价值 学生的亚文化与反文化 第二节 学校管理组织及其制度 学校管理组织:按照一定管理目标要求将职务、岗位、人员结合起来,形成层次恰当,结构严密的有机整体 学校管理组织的职能:
3学校组织的性质和特征:1组织是目标体系
组织分工协作系统
组织是等级权力链
组织是信息网络
组织是一个合理结构 4 建立学校组织的原则: 1 要服从于现实目标必须实现分工原则组织应该分层次组织应该信息通畅要坚持合理结构原则 5学校组织的类别:1 任务:1 主体组织服务组织
作用:1 专业组织
职能组织 需要:1 有权力链的权力组织
专业横向职能组织 6 学校组织管理幅度:学校组织形式:1直线式
职能式
直线职能式
矩阵式 学校规章制度:学校与条文形式对学校成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共同行为准则,做出的规定 9 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1 保证必要的秩序
保证学校工作的稳定性
经行教育的手段制定学校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1 政策性民主性科学性教育性严肃性稳定性 11 学校规章制度的基本内容:学校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内容:1 组织的团队精神组织行为规范共同的价值观作风和传统习惯组织行为方式 组织问价建设的基本内容:1 培植具有优良取向的价值观念,凝聚组织奋斗上进的精神
坚持以人为中心,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
提倡先进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
加强礼仪建设,促进组织建设的习俗化
改善雾化环境,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 15
组织文化建设的步骤:1 建立领导体制
建立独立的部门
制定计划 对组织现存文化的总结
实施组织文化建设目标
巩固和发展 第三节 学校校本管理校本管理:学习型组织时代态背景:1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需要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需要学习型组织
今天的学校要成功需要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内涵:1 他是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
他让成员体会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 他是通过学习创造自我,扩大创造未来的能量的组织 4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1 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
由多个创造性团体组成 3 善于不断学习
扁平式的组织结构
自主管理 组织边界被重新界定
领导者的新角色 5 学习型组织与五项修炼:1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模式
建立共同愿景
群体学习
系统思考 如何向学习型组织转变:1 客服组织学习障碍:1 本位主义障碍
忽视内部障碍
经验学习方式
建立学习型组织机制:1 建立扁平化组织
重视学校规划
建立学习型组织文化
重视管理层的参与
第十六章 学校管理目标与过程
第一节
学校管理目标 学校管理目标:学校组织为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从本校实际出发所确定的组织活动的质量规格标准 2 学校管理目标的特点:1 指向性
社会性
可行性
层次性 学校管理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区别和联系:学校管理目标的内容:1 一般管理目标 具体工作的管理的目标
学校领导工作的管理目标 5 学校管理目标的作用:1 导向作用
激励作用
控制作用
协调作用 学校管理目标结构的构成要素:1 目标方针 目标项目目标值学校管理目标结构中各要素结合的形态:1 单一目标结合 2 整体目标结合 8 学校管理目标的分类:1 时间:1 长期目标
中期目标
短期目标
性质:1 战略目标
战术目标
对象:1 团体目标
个人目标
层次:1 高层目标
中层目标
低层目标 9 学校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1 社会性质 学校管理活动的规律
学校的教育目标
学校的现实状态
学校管理目标执行的程序:1 全面搜集资料,掌握内外信息
提出目标方案
评估目标方案
比较分析,择优选定 第二节 学校目标管理学校目标管理:学校管理者和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的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于整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并以此推进学校管理活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管理方法。2 学校管理目标的特点:1公认性
自控性
激励性 学校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1 系统理论‘
控制理论
3激励理论 学校目标管理的中心问题:1 正确处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调动人的积极性 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5 学校管理目标的程序:1 确定目标
过程管理
结果评估 学校实施目标管理的基本要求:1 掌握目标管理理论,树立现代管理意识
结合学校管理目标,形成整体目标系统
运用有效地管理系统,经行科学的管理安排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客观经行工作评价 第三节 学校管理过程 学校管理过程:学校管理者为达到以育人为中心的预期目的,将管理要素经行组织协调,使其工作在积极相关效应中得以放大,从而共同经行有组织,有步骤的活动程序。包括 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学校管理过程的特点:1 以育人为中心的目的性以动态为特征的整体性
以阶段为特征的有序性 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实质的教育性以一定条件为前提的控制性
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1 计划:1 是学校管理者为执行决策目标而根据目标设计可行的途径和方法的过程 –特点:1 目标性普遍性效益型------地位作用:1 执行决策的重要手段
实施其他管理活动的依据 给学校管理者提供的学校管理工作的方向
有效地协调学校的办学资源----程序:1调查掌握材料的预测阶段
确定目标以及次序阶段
确定熊东方案阶段
计划执行与控制阶段
5----要求:1 鲜明的方向性严谨的科学性切实的可行性明确的可验性
执行:1 把计划中规定的任务与目标贯彻落实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通过有效地执行,实现学校管理计划与任务的活动。-----内容:1 组织
指导
协调
激励
3----要求:1以身作则,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善于照章授权,赏罚分明
要体察实情,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检查:1 对下属工作进行监督、考核并给予指导的管理活动------内容:1 监督 考核指导
3------要求:1 明确计划,确定检查对象步骤与方法以原计划为依据,客观公正的予以实施将检查与指导调解,结合起来,讲究实效总结:1 对学校管理工作经行整体分析评价的活动------分类:1 全面总结专题总结
3----要求:1 树立正确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目的性要有全面真实有效地检查考核材料用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总结要与计划要求相对应 4 学校管理过程4个环节之间的关系:1各环节相对独立,又贯穿全过程 各环节彼此结合,形成对立封闭的管理系统
各环节都有一定的活动顺序
各环节任务不同,但均以人为中心
第十七章 学校管理效能
第一节 学校管理效能概述 学校管理效能:学校管理效能地几种观点:1 经济学观点:投入-产出效能观
行政学的观点:效率-效益效能观
管理学的观点:方向-效率效能观 3学校管理效能分析;
4影响学校管理效能的因素;1学校管理观念
2----------体制
3学校管理人员的素质学校组织氛围 第二节 提高学校效能的途径 提高学校效能的途径:1自主办学----根本保证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基本条件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素质----实践保障
第三节 学校管理效能评价 学校管理各要素效能的评价:1人的效能评价财的效能评价 物的效能评价实践的效能评价 空间的效能评价信息的效能评价 学校管理组织效能评价:
组织效能的模型:1 巴斯的组织效能模型
2本尼斯的组织效能模型
帕森斯的组织效能模型 4 高效能组织的特点:1 适应能力
2决策分权化
融洽的心理气氛
高的经济效益 5 影响组织效能的因素:1 组织的内部因素
2环境因素
6学校管理组织效能评价:学校管理系统整体效能评价:
8学校管理系统整体效能评价的意义:1 有利于学校管理者树立系统的观点起到对学校管理工作导向作用
利于学校管理,发挥整体效益
利于克服追求数量的片面性 9学校管理系统整体效能评价的标准:
第十八章学校管理质量
第一节
学校质量管理概述
1教育质量之歧见
2质量的概念
3关于教育本质的不同观点
4教育质量之分析
5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标准概述
6我国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重视以数量标准来衡量整体质量,轻视素质----------------。
2重视教育个体的发展质量,忽视其生存质量。
3重视教育个体全面发展的质量,忽视其个性发展的质量。、4不重视质量标准自身的构建的质量,也不重视质量标准达到过程的质量
第二节
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标准构建
1构建我国教育质量管理标准的指导思想
2--------的指导原则;1量与质并重
2生存和发展相结合
3即重视标准自身构建的质量,又重视标准达到过程的质量 3---------的程序与方法
4----------体系的分解
5-----的阐释
6------的措施1建立健全教育体制
2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3提高教师的素质
4制定配套的评估措施
第十九章学校管理战略
第一节
学校管理战略的概论
1学校战略;学校管理者为谋求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对学校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制定学校管理战略目标,拟定优先战略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和控制的动态活动过程。
2---------特点;1具有总体性
2具有长远性
3战略管理的主题是学校的高层管理人员
4重在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高重在改善师资队伍建设。3--------的作用;1
4----------的过程,内容,背景
5过程;连接战略的三个核心领域
第二节
学校战略管理运作
1学校战略管理的过程;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的全过程。2---------------------------的特点;1学校战略决策的高层性
2------------------的自主性
3------------------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4--------------------过程的动态性和间歇性
5学校决策思维的理性化和决策结果的风险性 3学校战略方案的制定
4---------------------的评价
5学校战略实施过程的管理
6学校战略规划1规划的空间体系
2规划的时间体系
3规划的重心
7学校战略控制过程的管理;1战略控制的必要性
2学校战略控制的对象
3学校战略控制的基本要素1确定评价标准
2衡量工作绩效
3及时纠正偏差
4学校战略控制原则1预期未来的原则
2抓住重点的原则
3经济合理的原则
4奖惩结合的原则 8学校战略控制的方式1自上而下的控制
2反馈控制
3自我监控
4相互监控 9---------------------的方法;1间接控制
2直接控制 10-----------------------的手段1预算
2统计分析
3专题分析报告
4审计
5建立有关制度进行业务控制 11学校战略调整的必要性
12---------------------的方式方法;1方式
2方法1关键因素调整法
2备用方案调整发 第三节
学校战略管理变革
1战略变革;指组织对变革的预先管理行动以得到明确的战略目标,这可以在常规和自发性的路径下实行。2战略变革的压力
3战略变革的必要性
4战略变革的三个动态性原因1环境
2生命周期的不同
3组织内部的权力变化
5战略变革的四个变量1任务
2技术
3结构
4人员
第二十章教育领导及其行为特征
第一节
领导者与教育领导者
1领导;引导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过程。
【农业经济管理学总结】推荐阅读:
农业经济管理答案06-12
农业与经济管理08-30
农业经济管理实习报告07-13
县域农业经济管理研究论文08-06
网上农大最新农业经济管理-在线作业12-08
农业经济市场前景06-18
农业经济怎么发展06-30
农业经济学作业09-22
农业经济发展规划06-13
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