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环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精选18篇)
1.体育教学环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篇一
浅谈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快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想象力和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总之,阅读教学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赋予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是这样阐述阅读教学意义所在的。“读”正是阅读教学的第一大法,朱子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代教学理念也认为,如今的语文教学,要摒弃过去贯用的“谈话法”、“满堂灌”,要在多种形式的反复“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感受、去审美、去创造!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作了总体要求:“面向全休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言素养,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教学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而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在这一任务圆满完成的过程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意义何在呢?本人不揣浅陋,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阅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快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提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长期的“语感”训练,培养“语感”,快速提升“语文素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要具有良好的“语感”,就要从“朗读”入手,因为“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手段,它是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的领悟与感受。而“语感”则是人们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语感”的素质就是在反复感受优秀的语言材料的过程中提高的,舍此别无他途。我们要在阅读教学的词语比较中培养流畅感,在语言想象中培养形象感,在朗读训练中培养情趣感,在篇章理解中培养意蕴感,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快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素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同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良好的阅读思维能力素质,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是时代的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健全,不善于全面看问题,不善于认识事物的本质。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思维素质呢:
1、深思阅读要点,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2、综合阅读思考,培养思维的全面性。
3、变换阅读角度,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三)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想象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使他们想象出一幅幅的画面,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强有感情的朗读练习,让课文变成一幅画面浮现在头脑中,这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方法。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安徒生就用一系例的想象使小女孩得到她需要得到,但又无法得到的温饱和快乐:热烘烘的火炉,蹒跚的烧鹅,美丽的圣诞树,亲爱的奶奶,飞向天堂一样的地方。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理解的过程是从语言文字中获取信息的思维过程,重视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往往渗透了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附加任务。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荟萃了中外名篇佳作,具有极高的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价值。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中运用语言文字的美、文体结构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审美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圆满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有助于我们完成“育人”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语教工作者,我们应更新观念,让每一个孩子在快乐的读学中成长,在快乐的读悟中走向成功。
2.体育教学环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篇二
一、生活化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重大
(一) 转变教学方式, 变被动为主动, 积极引导, 培养兴趣。
将枯燥的理论与熟悉的生活巧妙结合,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既是过程, 又是结果。 学习知识, 最后都是为了“学以致用”, 学习数学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学生生活经历不足, 对很多事情都抱有好奇心, 生活化的教学反而会让学生更密切地关注生活。
(二) 关注学生创新力, 勇于思索, 积极探究, 寻求真理。
从以教师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成由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 从新的层面开辟了一条教学之路, 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及时转变观念, 更新知识, 不仅要从课本走出, 进入生活, 还要从生活回归课本, “双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这样的教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难题的能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 能够自主思考, 寻求方便快捷的解决之道。
( 三) 打破传统教学方式, 不断优化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乐于业才能精于业。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大大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老师不在于学历有多高, 而在于教学教得好。 若学生对学习积极主动, 重视学业, 那就是所有老师的最大成就。 在数学教学中, 应当尽量减少机械化的程序, 多开展有趣同时学生又能学到知识的活动。 例如, 适当开展知识竞赛、抢答的方式, 激发学生积极性, 并给予适当鼓励。 教师的责任是正确引导, 运用有趣教学方法让课堂生动活泼, 调节课堂气氛, 对于学生的回答适时加以点拨, 这样的形式会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也就是说, 授大于教,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好的方法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二、如何将生活化教学带入课堂探究
数学是现实的, 小学数学尤其来源于实际活动, 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实是与实际生活进行沟通, 并将所学知识最终运用到生活中的过程。
(一) 紧密联系生活, 充分利用生活素材, 带入课堂。
创设特定的情境对数学教学有着出乎意料的效果。 例如, 在学习《克和千克》这节课的时候, 老师就可以提出一个生活化的问题:上次我们学校组织体检的时候, 医生有没有告诉你们的体重啊?是怎么说的? 或者:我们去超市买东西, 好多同学喜欢吃草莓, 妈妈挑好了给阿姨称完后, 有没有人注意到单位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一抛出, 学生就会积极回忆和思考。 有的学生会说多少斤多少两, 有的说多少千克, 还有的会说克, 这时候老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 引出他们的概念和相互之间的换算关系。 等学生初步掌握概念和换算比例之后, 再列举几个生活中的小情境, 或者让学生活学活用, 现场分享几个与千克、克有关的实例, 及时巩固知识, 印象才会深刻。
(二) 在教学过程中, 多开展课堂活动, 让学生多参与多思考, 激发积极性。
将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 再带到课堂上来应用, 是一件很有意义、教学效果很好的事情。 比如在学习完《折线统计图》这一课的时候, 学生已经能理解折线图的意思了, 这时候可以列举几个实例, 让学生作图:老师昨天早上吃了一个鸡蛋, 晚上又吃了一个, 今天早上一个都没吃, 晚上准备吃一个, 但是明天老师准备吃三个, 请用折线图统计下这三天老师吃鸡蛋的情况, 自己举例之后, 可以让学生自己结合生活, 自己出题, 并让别的同学点评是否正确, 这样的方法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折线图, 熟悉折线图的运用。
(三) 学以致用, 融会贯通, 解决实际难题。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 学习数学的价值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推行生活化教学也有一部分是这个原因, 教师在课上或者课外都可以出一些生活问题, 考验学生处理问题的灵活性。 比如:学校要组织校运会, 校领导要在观察席上观看, 一共48个人, 若是8个人一排, 两人一张桌子, 那么需要摆几排, 要准备多少张桌子、椅子;若是第一排放六个作为给考评员, 其余的每排6个人, 应该怎么摆, 需要多少桌子、椅子。类似的实例很多, 让学生多组织活动或比赛, 让数学充分发挥魅力, 学生积极性高了, 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结语
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就像翘板两端一样的, 在教学中要注意其与生活的平衡, 任何一个极端都会让人感到不适应。 传统的数学之所以让人觉得枯燥无味, 没有生机, 大多是因为脱离了生活范围而变得抽象难懂, 同样, 离开了数学的生活将是杂乱无章、 千头万绪的。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在要求学生联系生活, 关注生活的同时, 也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时刻留意生活, 从生活中寻找可用素材, 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这样能很好地启发学生, 给学生做好榜样,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教师还应当“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结合学生的情况及学校的教学要求, 制定出特有的教学方式,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论述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运用方式, 希望这些论述能够给广大数学教师一定的启发, 进而更好地投身于数学教学中。
参考文献
[1]王林.课程教材研究所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J].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 2003.
3.体育教学环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篇三
关键词: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模式;地位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趣味教学是指一种以玩游戏和讲故事的教学方法,帮助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以注重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注重学生的语言交流和体验创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英语成绩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进行探究。
一、小学英语趣味教学的必要性
在对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问题进行探究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小学英语趣味化教学的必要性。通过将趣味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传统英语教学中,英语知识的灌输性教学是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措施。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行,小学英语教学逐渐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桎梏,这就让趣味化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成为一种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符合的教学模式。因此,小学英语趣味教学的必要性在于它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在于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行,让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对英语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进行了关注。通过对趣味教学模式进行应用,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引导,对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和对英语学科的理解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这表明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1.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模式是对课堂教学环境进行优化的有效措施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课堂是小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重要途径。从传统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来看,传统式的英语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制,这就让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英语教学呈现出了课堂有效性相对较低的特点。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发展过程中,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模式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有效措施。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模式的地位。
教师在对一些与水果有关的英文单词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首先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你最爱吃的水果是什么”和“你最爱吃的水果是什么颜色”这两个问题进行回答,由于教师设置的这两个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积极配合,教师除了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掌握,还对之前学过的一些与颜色有关的英文单词进行了巩固。这一例子可以表明,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模式是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有效措施。
2.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模式是促进师生互动的有效措施
趣味教学模式的应用,对师生之间关系的改善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从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来看,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模式是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的有效教学措施。在趣味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学生的学习伙伴,这对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针对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课堂纪律问题,一些英语教师主要通过以下措施对英语课堂的课堂纪律进行维护,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出现交头接耳的动作以后,停止课堂讲授,和学生进行互动游戏,教师在讲台上喊出“one”“two”“three”这三个英文单词以后,用双手合并放于胸前的方式做出了一个坐端正的动作。学生领会到教师开展这一游戏的含义以后,立刻在教师喊出“three”这一英文数字后做出了坐端正的动作。这种整顿课堂纪律的方式在教师多次运用以后,已经成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维持课堂纪律的有效方式,在这种措施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责骂、体罚,这种措施可以被看作对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模式进行应用的一种表现。
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教学环境进行优化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师生互动的有效措施。小学英语在趣味教学中的特性是这一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地位的体现。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小学英语趣味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进行关注。
参考文献:
[1]朱明.小學英语趣味教学模式探究[J].英语教师,2016(3):124-126.
[2]刘小茜.以兴趣为引导以乐趣为开端——小学英语趣味化教学策略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7):247.
[3]李宇.浅谈小学英语趣味教学[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6(7):49-50.
4.体育教学环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篇四
一、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1.有利于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导入
数学学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1]。对于小学生来说,各方面的能力尚未完全形成,所以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面临一些困难,所以,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高效的课堂教学导入是十分关键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老师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通过课前精心设置的数学问题,将所要讲授的数学知识融入问题之中,从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进而产生深入研究和挖掘问题本质的想法,从而激发出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强烈的好奇心,让小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所以很难长时间的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应用,可以在課前就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从而进行高效的数学教学。可以说,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小学数学的课堂导入效率。
2.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而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关键阶段,小学教育质量的高低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如果小学生的数学知识不够扎实和牢固,将对后续的数学学习造成重大影响,甚至会打消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小学生的发展。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应用,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2]。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关注知识的填鸭式灌输,根本不注重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实际的学习特点,从而导致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问题导向式教学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形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小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3.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传统的小学数学就教育形式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并不注重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数学能力的提升[3]。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老师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来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的数学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有效的培养了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数学这种抽象的学科而言,这是十分重要的。
二、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要求
1.积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模式中,受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老师基本都已灌输式教育形式为主,教学过程中老师具有课堂主导地位,整个教学的节奏也都由老师来掌控,学生一般都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4]。在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首先转变传统教育理念,老师的角色应该由教学的主导者逐渐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转变,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相应的数学知识,从而使小学教育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革新教学形式,完善教学评价标准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形式存在诸多缺点,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运用问题导向式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改变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在充分掌握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合适的教学问题引出课堂教学内容[5]。除此之外,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并不完善,对于小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基本都是以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在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完善教学评价标准,制定出适合问题导向式教学的评价指标,增加教学评价的频率,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从而及时发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形式。
结语
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形式,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小学数学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周齐国.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地位研究[J].新校园(上旬刊),(7):198-198.
[2]陈其玲.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地位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41):173-174.
[3]刘昌奎.探析小学数学体验式问题导向教学[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4):54-54.
[4]陈婷婷.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与评价,
5.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篇五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物理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创设了学习物理情境的方式,以对后期初中物理教学有所借鉴。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创设情境 教学效果
引言
为教学创设情境,就是要让每个学生从生活中、实验、名人故事等融入初中物理的教学中,通过这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加强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避免学生出现对物理厌学的心理等。
在运用情境中也要注意要结合物理知识,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使教学潜力得到有效的发挥。
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一.目前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只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考虑到知识的难易深浅,也没有将学生们在生活中所见的联系起来,所以有些学生感到物理难学,感受不到它有趣的一面,也就是失去了学习的乐趣。
教学情境没有与教学的目标结合起来,时间一长,学生就对物理课程产生了反感,学习成绩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学习物理成为了学生的精神负担。
二.创设物理情境的原则
初中物理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情景提升学习兴趣,能够对书本的知识消化、吸收,从而促进学生对物理的深入了解。
但是目前的`教学方式没有深入的与学生的生活知识结合起来,情景也用的相对较少,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极大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可见,学习物理知识还是需要设定一定的情景,且创设的情景应该符合一定的原则。
第一,要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
新课程强调了学生学习物理,不仅仅是为了中考中能够获得较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用于日常生活,所以学生需要结合所熟悉的情况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物理知识;第二,要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初中物理教学针对的是青少年,年龄集中在十二三岁,面对这样的教育群体,有其自有的理解方式和认知水平,所以创设情境时就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程度,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第三,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也就是说创设情境不仅要从知识的角度上进行考虑,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文关怀,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重视物理学习。
三.在初中教学中创设物理情境的方法
初中教学中应该注重物理情境的设置,方法也不尽相同,大体来说,主要分为以下五类:
(一)结合真实生活
初中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其实对知识的领域是充满好奇的,也渴望了解身边的事物,尤其是那些能够理解前因后果的事情,他们也十分感兴趣,就因为这样,物理知识的讲解才要从真实的生活中讲起,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到所学到的知识。
例如,当讲到电路的时候,可以结合家用手电筒,或者在课程上可以演示简易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当讲到欧姆定律时,可以结合夏季时用电量大,刚开始白炽灯较亮,但是开了大型的空调电器,亮度就会变暗等,结合这些生活素材,还有生活的场景,学生就容易理解所讲的物理知识了。
(二)用演示试验的方式进行教学
其实新物理课本中有很多实验,这些实验有些是比较危险的,需要结合学校的设施来开展,如果学校的条件能够达到,那么可以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
实验是通过简单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原理,尤其是能够带来新奇的体验,为他们的学习带来全新的感受。
(三) 运用知识对比来创设情境
初中物理知识是一个系统的知识,需要结合前后知识,才有利于对于新知识的吸收,尤其是对于同一个知识的不同理解,或者不同问题,需要引导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掌握知识。
例如当讲完了串联电路,图1所示,需要讲解并联电路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分析两者的异同,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对比来区别串并联的关系,对今后的知识的理解也会产生较好的作用。
(四)运用物理历史故事来创设情境
在物理知识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名人的故事,他们发现某种科学知识有时是非常有趣的,这样的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无疑能够给物理的教学增添几分生气,使一些枯燥乏味的讲解变得比较有趣,实现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有机结合。
例如,讲到杠杆原理的时候,可以联系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的著名言论,讲到牛顿定律时,也可以把他发现定律的有趣故事带到课程上来,以增强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合多媒体设施
多媒体的运用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尤其是运用视频和声音的效果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比较直观的接受知识。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时候,就可以运用模拟的动画来解释,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从模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还能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虽然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也能起到模拟的作用,但是它不能代替物理实验的教学方式。
四.结论
综上所述,教学本身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结合多元化的方式实现预期的初中物理的教学效果。
在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学习物理的正确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沙建飞.巧妙创设情境,全面激活课堂[J].考试周刊,2009(51).
[2]张维振.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学周刊,第1期:148-149.
[3]王家松.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情境的创设[J].考试,19期:54-55.
[4]吕建华.创设情境,激发情意,优化课堂教学.中学物理.(06).
6.学生主体地位在语文教学中的确立 篇六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可谓重大,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真正有效、持续开展的决定性因素。丧失学生主体地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没有意义的,也是难以为继的。然而,就我个人观察,更多的情形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只是外在形式上的虚假认定。在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要做到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是颇不容易的,关键是学生自主意识的扎根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在校园剧的创编排演活动中,我通过“选题——创编——排练——演出”几个重要环节,把学生投入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其自主意识,锻炼其自主能力,使学生主体地位能够得到较为牢固的确立。
校园剧活动能作为课程纳入校本研究的周课时计划,这是学生自主选题的结果。在人教版七下语文课本中有“戏曲大舞台”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但戏曲与学生的生活毕竟有一段距离,就我校学生状况而言,戏曲并不具备作为一项活动课程的基础。学生在对比中自主选择了戏剧,在戏剧中又选择了校园剧。从本质意义上说,戏剧是没有类别可言的,它关乎人生。这是唯一出发点,再没有比这更基础的了。只是校园剧更贴近学生,一座校园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她给学生提供优美的成长环境,更重要的是能给学生留下美丽的成长故事。校园剧,是学生喜爱的表现成长故事的艺术形式。学生用这种形式自编自演,把生活与学习中的和谐与冲突、喜悦与烦恼、感悟与困惑等,用“现场”的形式加以表现,说自己心中的话,演自己成长的故事,解决自己亟待解决的问题,激起美好的情感共鸣。她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更加直观、生动、活泼,富于感染力。学生对校园剧、对演自己的故事投赞同票,正是对自己主体地位的一种诉求。教师应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诉求,并以此为起点,进一步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
在剧本创编之初,有的教师认为应该埋头于经典文本,让学生浸濡经典戏剧,并且坚信这些高雅文化注入学生的生活中,会取得比低级喜剧好得多的效果。然而,根据调查情况显示,这种观念所导致的结果会错得离谱。演出莎士比亚、曹禺等大家名作不但会与初中生的实际思想状况有隔阂,而且也会产生风险——当表演没有达到与剧本同样的高度,往往是作品越伟大,演出就显得越糟糕。对于初中生来说,能初步感知经典剧本的高度都很困难,遑论表演?恰恰是没有大师、没有典范,倒使学生有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气和执着,这不见得是坏事。在剧本创编过程中,我充分尊重每一个参与学生的意见,最终讨论明确的剧本定位是反映自己校园生活的轻喜剧——《我选择,我喜欢》。剧本情节简洁明朗,取材于我校的校本课程选修。主要内容是写一个叫杨雪的女生渴望选修管乐,父母却不同意,以种种理由阻挠,在班主任老师和几位同学诚恳而耐心细致的劝导下,杨雪父母深受感动,转而赞同女儿选修管乐。我们首先设计了一个粗线条的框架:围绕矛盾冲突分为三幕,情节走向是“起——落——再起——再落——三起”。其后是创编台词,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可以说每一幕都有学生的妙句和奇想。比如第一幕中,当众人在想办法劝说杨雪父母时,余枫却调侃杨雪:“瞧你这可爱的小绵羊,人见人爱的,撒娇卖萌不就行了嘛!”这句台词谐音和新词并用,使沉闷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喜剧效果顿显。再如第三幕中,设计了初二年级一位学姐为实现杨雪的愿望,要利用课余时间教杨雪吹萨克斯的情节。正是这一情节促成了杨雪父母的态度转变,可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作为教师,我所做的事情主要是将各位同学的创作集中、梳理、整合、作进一步发挥以及稍有深度的开掘。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创作原则:生活和戏剧,两者毕竟不一样。进入戏剧的生活不应该是原生态的,戏剧的时空是被压缩的,台词自然要比生活中的语言更凝练,而且更有可读性、更集中、更有张力。我的引导创造了一个良性的活动空间,将各位学生的能量汇聚起来并有所提升。我跟学生说:“如果这个剧本的成稿要署名的话,应该有十几个人之多”。对学生的自主创作充分尊重,为排练、演出做好了铺垫,吹响了前奏。
排练的过程让我真切感受到任何一个学生都不是任人摆布的棋子,只有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才能有较为理想的排练效果。我校聘请了南京市话剧团的一位演员和我一起指导排练。剧本拿出来了,但要通过表演具体呈现剧本时,那就不能简单地模仿和硬套,需要在表演中赋予剧本血肉和情感。初中生在组织和自控等方面毕竟不够成熟,一开始的表演并不自然。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是促使学生自我意识到问题所在,然后自觉修正。我和南京市话剧团的演员进行示范表演,指导学生动作、语调的表演尽可能地道。在比较中,学生自己体会到必须对自己的表演做出改动,否则看上去就像傻子似的,那是无法容忍的。排练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创造剧本以外的台词和动作来改善剧本,因为剧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穷尽舞台表演的每一个细节。但学生在排练形成熟套后就害怕改动,哪怕一点小小的改动都无法适应,搭建了又拆掉,会让他们找不到方向。我觉得这和某些老师上研究课或赛课之类的情形很相似,一旦教学环节安排就绪,只要稍加改动,就会迷失自我,在上课时要么遵循老一套,要么就乱了套。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逐步引导学生从心理上打破这种封闭的自我保护,另一方面允许学生合理地自主地扩大自由发挥空间。还有一位学生,排练到最后阶段已经不耐烦了,说台词、做动作都显得浮滑,不够扎实,很难再保持情感的充盈。这个问题在引导他看到更深入、更成功的表演后,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不管是创编剧本,还是排练演出,必须意识到每一个词,也许它显得很单纯,其实绝不单纯。在这个词的内部,还有词与词之间无声的间隔里,都潜藏着复杂深广的内蕴系统。成功的表演就是说出看似简单的词,却给观众强烈的生活的感受,仿佛与日常生活没什么两样却又着着实实地高于日常生活。一些学生能朦胧地意识到这些道理,也许他们永远不能达到要求,但是能自觉投入到一次次的排练中而不觉厌烦。排练中最难得的是这样的精彩瞬间——能够照亮舞台的“火花”,演员的原创力和表演的张力瞬间迸发,点燃观众的兴趣点和新鲜感。在剧中,杨雪的一位好友——一个要选修搏击的“野蛮女孩”和两位男孩拉开架势,紧张对峙。此时,一位男孩说道:“搏击课还没上呢,你就学了厉害招式来了?兄弟们……撤!”“撤”这个词一说出口就营造由骤然紧张到骤然松弛的效果,但这位男生演员始终不能将这令人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表现到位。对于这些能照亮舞台的“火花”,我们希望能在舞台上多一些,但对于演员是初中生,又不可强求。因此,在排练中,我们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自主能力,也懂得尊重学生自主能力是有限度的这一事实。这样,我们就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戏剧可能是最难的艺术门类之一,因为它必须在同时完美和谐地建立起三种联系:演员和他的内心,和他的对手(同台其他演员),还有和他的观众。”带学生登台演出前的一刻钟,我对英国导演彼得·布鲁克的话有了更深的感触。登台演出而且参加比赛,评委和观众的审视会给这些初中生演员造成压力,带来紧张乃至恐惧,也容易导致自主意识的迷失,思维的短路和空白。如果自主意识在心中扎下深根,在舞台上就能优裕自如地应对考验。从演出现场来看,我感觉几位主角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在他们的表演中,清醒而稳定的自主意识流贯始终,紧张心理偶尔浮现但又在全情投入的表演中自然消除。评委和观众在场是积极的挑战,但也会促使他们时时保持灵敏和警觉。学生们在意识中既是和表演对手对话,也是在把台词和潜台词传达给观众,通过表演把观众的心带进来,也没有什么故意取悦观众的过度表演。能达到这一步,已经是巨大的成就了。
7.体育教学环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篇七
1 什么是民间“体育达人”
“达人”一词最近几年在我国非常流行, 尤其是得到了众多网友的青睐, 它指的是在某一行业表现突出的人[1]。在日语中, 达人指的是经过长时间的累积和不断摸索, 在某一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的人, 而在现代社会中, 达人指的是那些在一定行业领域不断地摸索、提高, 并在该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人, 人们在使用的时候通常用“体育达人”来表示。这种称呼几乎没有贬义色彩, 多指褒义。所以, 在笔者看来, 体育达人指的是那些在体育领域表现非常突出, 体育技能达到很高的水平的优秀人物, 体育达人与体育明星有着根本的区别。体育明星指的是在体育领域作出突出贡献, 为社会大众所熟知的专业人士, 一般包括运动员和教练员两类。
2 民间体育组织及对“体育达人”产生的作用
随着我国民间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在民间体育运动中, 民间体育组织为“体育达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土壤。最近几年, 国内多个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全面分析了草根体育发展的动力机制, 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谢军的观点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发成立各种体育组织, 并举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2]。韩松的观点是, 人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体育意识不断地提高, 这使得草根体育NPO具有了发展壮大的条件[3]。综上所述, 正是由于社会背景条件的变化, 人民群众对草根体育的认识以及参与草根运动的积极性不断增强, 草根体育才得以表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趋势, 同时也为民间体育达人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
3 “体育达人”的民间体育文化精神的体现
中华民间体育“体育达人”作为一种著名的文化传承, 虽然也经历了社会发展兴替的冲刷, 但是依然没有失去其纯正的文化内涵, 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古文化特征。新中国成立之后, 许多民间体育“体育达人”的保护工作虽然被高度重视, 但是由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民间体育基础十分薄弱, 很难真正有效为传统文化体育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这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深深惋惜。
3.1 “体育达人”项目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足迹
不同于我们所说的一般体育, 民间体育“体育达人”是与各种民俗文化紧密相连的, 它具有两种功能:一种是传承民俗文化;另一种是锻炼身体。其中, 民俗文化的传承是其中主要的功能之一。通过对民间的草根体育达人开展研究, 可以揭示体育达人在群众体育中作用与传承, 同时, 体育达人及民间体育也折射出不同历史时期群众体育开展的习惯, 不同地域的人群都有自己的特有的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也打上了不同人群的标志, 人文社会学家从中找到的很多的研究素材。在文字诞生之前, 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口口相传, 也是言传身教, 比如:我国的北方由于生产关系决定了他们游牧生活的特点, 迫使他们从小或主动或被动的结束骑马射箭的生活, 从家庭的角度来讲, 为了让孩子能够适应为来的生活, 骑马、射箭以及摔跤就这些活动一方面是他们游戏的一部分, 同时也成为了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 草原上许多传统的体育项目如赛马、摔跤等就此形成[3];中国南方多水, , 大大小小的船只成为了日常生活中必备交通工具, 人们在农闲时利用船只进行游戏, 便在每年的端午节前后形成的有独特水乡风情的赛龙舟比赛, 在比赛的过程中自热会涌现出有领导意识的体育达人。
3.2 “体育达人”体现了汇聚了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
我国作为武术的发祥地, 太极拳、少林功夫等如今已经闻名国际, 很多外国人凭着对少林功夫的崇拜, 不惜千里迢迢跑到中国来学习少林功夫。虽然时代进步了, 但是太极拳仍然是很多人强身健体的最佳选择, 尤其是现代人面对城市的喧嚣, 期望通过练习武术让奔跑的心灵的到片刻的宁静, 在许多人看来, 武术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一项体育运动, 它蕴含了中国人的做人哲学。在众多的健身项目中武术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透过武术体育形态, 我们可以看到热衷于此的体育达人的包容、理解、信任、豁达等中国体育文化气质, 这些与武术的练习方法不谋而合, 讲究内外兼修, 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修身养性。长期以来武术在体育达人推动下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
4 在群众体育活动中“体育达人”的地位与作用
4.1 “体育达人”是民间体育运动的“代言人”, 引导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
体育达人这一草根群体, 具有强大的社会力量。尽管出现时间不长, 可是能够为社会大众的健身运动提供巨大的发展时机。体育达人来自于民间基层, 都出身于普通的劳动大众, 因此, 他们的亲和力十分强, 容易与普通群众打成一片。体育达人来自大众, 深知大众喜好, 总是能第一时间了解群众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从多年来各社区开展体育运动的实践来看, 一个地方群众体育运动开展的状况往往决定因素不是运动项目本身, 而是取决于体育达人的努力。这些来自民间的, 得到广大群众认可的体育达人往往有很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许多体育项目正是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才能够在民间得以推广, 广大群众的健身热情总是能够被体育达人点燃。
4.2 树立“体育达人”好榜样,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中国达人秀是一档立足于平民的选秀节目, 该节目通过展示选手的个人才艺, 为社会大众评选出可以模仿的典范, 满足群众的心理认同感, 尤其能够对青少年的心理认同感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青少年时期指的是年龄在12~28岁之间, 这个阶段是人一生成长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 这个时期人的精神精力充沛, 学习求知欲望强烈, 从时间来看基本包含了中学和大学阶段。
中国达人秀能够对中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中学生一般分布在12~18岁之间, 是身体成长的重要时期, 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性格活泼, 喜欢运动, 普遍喜欢体育运动[4], 他们非常希望自己能够掌握一流的体育运动技能, 能够在运动场上表现出色, 以此获得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和赞扬, 因此,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很容易对体育达人产生崇拜之情。中学时期特别喜好模仿和崇拜偶像, 体育达人的光辉形象正好符合他们这样时期特定的心理需求, 因此, 草根体育达人很容易成为中学生的偶像。体育达人在体育方面具有某项独特优势, 能够使中学生产生强烈的美感, 进而产生想要参与其中的愿望。
5 结语
与那些自上而下的体制内体育组织相比, 草根体育组织规模很小, 甚至可以划入微型的范围;它们在资源获取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 属于弱势组织;它们在组织框架上也常常濒临边缘的境地。虽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草根体育组织发展之路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阻力, 可是并不能对其丧失信心, 要坚信它在民间体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可喜的是, 政府对草根体育组织的扶持力度不断地增强, 这使得来自民间的体育组织不断地完善, 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大放异彩。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发展, 群众对体育的需求更加迫切, 丰富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也在社区得以深入开展。随着这些民间体育项目的深入开展, 也“培养”了一些特殊人群, 即草根“体育达人”。草根“体育达人”, 顾名思义, 就是在非正规体育运动中具有特殊体育技能的健身运动者, 它是我国民间体育事业发展的产物, 也是我国国民体育事业逐步完善的重要体现。为此, 该文将就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影响下对我国草根“体育达人”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通过该文论述, 旨在为推动我国民间体育事业的发展做些有益的贡献和研究尝试。
关键词:草根体育,体育达人,体育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高王永.“草根”萌发新义[J].咬文嚼字, 2000 (8) :24-26.
[2]谢军、冯道光.部分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的建设和发展[J].体育学刊, 2009 (2) :22-25.
[3]韩松.我国草根体育NPO发展困境及出路的探析[D].北京体育大学, 2010.
8.体育教学环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篇八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经典文化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天清晨,课间时间、学校广播就会传出悦耳的声音.渐渐地从众多孩子们都传出相同声音,汇集一起,响彻校园。诵经典、唱经典已成为我校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近年来,学校领导结合我校实际,将经典文化纳入特色教育,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学习、实践和领悟而真正爱上我国传统文化,帮助学生们完成早期的文化积淀,以利终身并让学生对祖国的历史及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下面就我在语文教学中对经典文化渗透的有效尝试方面的问题,谈谈我的体会。
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自己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将经典文化渗透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因为语文本来就是与经典文化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而小学这个特殊时期更是一个建立经典文化教育基础的一个黄金时期,纵观古代的大儒和近代的几位大学者,他们都实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到了经典文化的的熏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独成一家之言。这些人往远有郑玄等人,往近有章太炎等人,细数每个人,根本就没有一个“半路出家的和尚”。因此我想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开始有这方面的基础,但是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能牵强附会。
一、正确理解、认识经典文化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了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而以经典文化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也得到了应有的体现,不论是经典名著人物故事,亦或是建筑、绘画、谚语、民俗,可以说,小学语文中所遴选的优秀的国学内容,是小学生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更有大量经典内容遍布在课文后面的“日积月累”部分;再有,经典文化的内容分布面较广,除古典诗词与经典名著等外,还涉及到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人物、风俗节日、谚语成语、书画建筑等内容,这些经典文化内容分布于课文及课文后的知识部分,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璀璨以及中华文明的优秀精神风貌。经典文化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有礼等。同时,灿烂的文明,也能使孩子对祖国更有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和塑造出具有民族意识。比如中国传统文化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中要尊师重教,尊老爱幼,要知道怎样做人做事,等等,这些好的传统如果失去了,那我们的道德秩序就容易混乱。一个人辨别是非的能力应该从小就开始, 我们是正处于文化变迁之中,现在的孩子生活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更多的是在流行网络语言,确实存在如何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国学的精粹成为学生们可以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真正学会如何做人。可见,选择国学中的经典何其重要,它能为学生点燃一盏智慧心灯,能雕琢孩子温文尔雅的气质,能塑造孩子知书达礼的童年,能奠基孩子德行高尚的一生!
二、摆脱枯燥、晦涩的学习方式
1.名言警句,让教学更精彩。古今中外的诸多名人,在他们为人类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留下了许多名言警句。它是无价的教育资源,能给人们以人生的启迪,心灵的陶冶;是精彩的语文资源,能给人心空的拓展,智慧的引路。
在语文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走进名言警句的宝库,能在充实学生精神世界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语言素养,能使语文教学变得更精彩。
2.唐诗宋词,让教学更有情趣。古诗词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结晶,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这些经典,毫无疑问,会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有着任何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鉴于这一认识,我在古诗教学中采取了课内拓展阅读与课外拓展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让教学更加充满情趣。
如在教学《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时我这样设计课前谈话:
同学们,一提到秋天,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到处是一片的美丽金色,到处都洋溢着丰收的景象。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秋天,歌颂秋天。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李绅在《悯农》中怎样描绘秋色的?(学生背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杜甫在《绝句》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学生背诵:“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牧在《山行》的诗中又是怎样写秋的呢?(学生背诵: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种情境,来也古诗,行也古诗的意境怎能不令学子陶醉呢?几年的实践证明:教材与阅读材料有机结合的古诗词教学,是能够实现耗时少、效率高,开开心心学语言的理想境界。
3.妙用古诗词,习作因国学而飞扬。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持之以恒的国学渗透,既使学生的知识、情感及经验得到丰富,也使学生语言仓库得以夯实,写作水平得以提高。
如一篇题为《家乡的秋天》的习作,一个名叫张玉的学生在文中这样写到:来到山林间,满眼都是红红的蝴蝶,黄黄的小鸟,在空中飞舞。不是蝴蝶,不是小鸟,是什么呢?是红叶舞,不禁让我想起“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红叶胜景。让我忘记了叶落满地,繁华凋落的凄凉。我反而觉得秋天也是个火红的季節,她的硕果累累,让我忘记了城市的喧嚣,沉浸在收获的欣喜当中……。
还有个学生以独特的视角选择松柏、小草、落叶和残花这些典型事物,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秋天所蕴含的力量和生机,引用了刘禹锡“的诗句,与其说绿色是生命的象征,还不如说金黄是生命的象征。因为,生命的孕育从金秋开始……。
4.绘画经典,创意因国学开阔。国学渗透,书香相伴。画经典,给古诗配画,给宋词插图,用连环画画出名著中的故事;把诗歌按作者、内容、主题分类,办成手抄小报……这也是目前我将语文教学渗透国学教育的另一方式。根据学习的内容,通过“画”这种艺术形式,孩子们把自己对诗文的理解表达了出来,并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艺术联想。
如在教学《望天门山》一诗延伸拓展的环节中,这样设计:
《望天门山》一词一句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这种白描的手法使这首诗清新、明丽,更令人称奇的,此诗题为”望天门山”,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细细体味,就会发现每句诗中都隐含“望”的神韵,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在舟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请同学们大胆的发挥你们的想象,快快拿起手中的笔画一画吧!孩子们的兴趣浓厚,乐在其中,画得可认真了。
自语文教学中开始对国学进行有效渗透以来,我欣喜地发现我们的班级变了,我们的孩子变了……
积淀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学需要国学的熏陶,让国学进入课堂,让经典文化滋润孩子们纯洁善良的心灵。不正是我们所追求更具魅力的教学吗?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持之以恒,掘井及泉,让散落的国学“珍珠”串成一条精致的“项链”,让学生在经典的滋养中为习惯铺路,为生命奠基。
9.体育教学环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篇九
插旗中学 黎中生 联系电话:***
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发展人、完善人,发展人就是要求发展人的最本质属性——主体性。因此,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笔者认为读懂体育课堂中的体态语言是培养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非常重要的环节。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它最主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他的自主性。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使他们敢于向自己挑战,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所谓体态语言就是用动作、姿态和表情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种无声语言。它具有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功能,体育课不同于其它学科,由于教学场地大,活动范围广,身体练习多等特点。学生体态语言显得丰富而易变,作为体育教师要察言观色,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体育教师合理利用体态语言是必要的。
一、巧用体育课堂中的体态语言——表情语言,加强学生的自主性
心理学认为人的面部表情是指由面部肌肉和面色的变化所表示的情绪变化。体育课上由于个体体能、技能差异、学生对教学内容技术掌握情况不同,每个学生表现出来的面部表情语言也就各异。例如:一点就通,一学就会的学生,很快完成教师所教动作,他会神采飞扬、面带笑意。有的学生面带诧异,脸上露出漠然,意在表达不会。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可以评估运动负荷,若学生表情自然,则表示运动适宜;若表情痛苦,则说明运动负荷过大。体育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表情变化,随时调整教学内容的频率与强弱,也保证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与调节。体育课强调的是让学生充分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得到锻炼、在愉乐中学习,我们体育教师要给学生授之以渔,培养他们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让学生成为体育课中的主体。
二、运用体育课堂中的体态语言——目光语言,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可以从学生眼睛瞳孔的大小、亮度的明暗看出学生的心理活动情况,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目不转睛地盯住老师,说明激发了学生兴趣。若学生两眼发光,说明情绪高涨,有恐惧心理的学生目光畏然。关注学生目光语言,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随时重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与空间。为让学生在学习上能够灵活地、恰当地运用知识,就得给学生一个善于用所学的知识自主的、能动、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平台。
三、利用体育课堂中的体态语言——肢体语言,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肢体语言是通过肢体动作表示无声语言。微笑着点头则表示赞赏、同意、肯定以及理解。举手、招手等动作都传递着某种含义的语言。如某些项目开始举手就表示:“准备就绪”。摇手表示:“没准备好”。某些球类中,扬手表示:“我在这儿”。学生的一举手、一投足,我们体育教师都要时刻关注于心。肢体语言也是一种科学地激励、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手段。同时也有利于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体态语言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的暗示或者是一个微笑。这种肢体语言不仅可以改变师生关系,而且还可以创造一个融洽、民主、宽松的教学气氛。教师应用眼睛、心灵的感悟等多种“眼睛”来看学生,知道每个学生的特点,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兴趣、能力以及以前的知识基础做出准确的判断,了解学生是怎样发展的、学习的、生活的。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站在以人为本的发展立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中受益。从而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
课堂上学生的体态语言是丰富多彩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适时观察学生,正确读懂体态语,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出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独特的授课风格。让学生的个性在你的课堂中得到充分施展;让学生的个性在你的课堂中激情飞扬。
10.体育教学环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篇十
研究中的地位、作用和应用
一、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地位
近30年来, 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已为世人瞩目,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逐渐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目前,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1.22吨标准煤,相当于美国的3.2倍,日本的8.7倍。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无疑是突破经济增长瓶颈制约的关键。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发展经济学强调了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协调发展, 但现有的经济增长理论框架无法解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破环与经济高增长间的矛盾。
生态环境和经济活动之间的因果性、互动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生态与经济、环境与发展成为近年来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等诸多研究领域的中心议题。世界各国都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治理,其中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在这些努力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外部不经济性
外部性原意是指某个微观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对其它微观经济单位所产生的非市场性的响。环境和生态具有外部性,特别是环境污染会造成外部不经济,已是整个经济学界公认的事实。假如微观经济单位能够因其产生的外部经济而向得益者收取相应费用, 或者因其产生的外部不经济而向受害者支付相应补偿, 从而使经济意义上的外部性不复存在, 这被称为外部影响的内部化。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外部成本的内部化, 尤其是由干环境污染而导致的外部不经济。
(二)经济人假定与可持续性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规范经历了一个由经济人假定到可持续性的发展历程。经济人的唯一目标是追求其自身经济利益的最优化并不考虑社会利益和自身非经济利益。因此从经济人假定出发,环境经济学一般用正值贴现率的方法计算不同时期的费用和效益换算成现值。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于60年代末提出并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发展,成为公认的基本规范。经济人假定有着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只限于当代人之间,可持续性作为处理人类代际关系的准则,是比经济人假定层次更高的规范。只有在将可持续性规范作为既定约束条件的前提下,才能根据经济人假定规范去追求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二、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在我国的作用、应用
(一)指导制定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环境保护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制定国家和地方各级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 必须将环境保护纳入其中, 以便将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密切结合起来, 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做到协调和持续发展。环境经济学研究的环境价值及其量化、包括环境价值量指标在内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环境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和方法等, 对改变这种状况能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例如,现在国际上流行的绿色国民生产总值(EGNP),就是传统的国
民生产总值(GNP)用环境价值量的变化量调整以后的数值。这就是在环境经济学研究成果的指导下, 将环境保护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一个例证, 也为我国有关部门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从宏观上指导政策评估, 从微观上指导项目评估
环境经济学不仅研究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而且研究环境保护措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前者从经济角度指出经济发展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后果,以及造成的经济和环境损失;后者从环境角度指出, 怎样的环境保护措施既能解决环境问题。这两个角度的研究可以有力地说服我国经济与环境的管理决策者, 使他们重视并做出符合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决策。因此,环境经济学能够从宏观上有效地指导政策评估。同时,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也能够从微观上有效地指导项目评估。过去, 由于没有解决环境价值及其计量问题, 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经济评价一般都不考虑所造成的环境价值损失, 并且对于环境经济分析的能力也很薄弱, 不能给出定量的价值损失的具体数据, 因而缺乏说服力。现在,我国对于环境价值及其计量问题的研究正在深入展开, 这对项目的科学评估肯定会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三)指导管理环境和自然资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管理好环境和自然资源, 使其达到优化配置, 环境经济学研究应能做出重要贡献。
1.从体制上看,环境经济学提出了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办法, 即通过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互为补充的方法, 达到环境自然优化配置的目的。
2.从决策上看,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环境与经济决策科学化。因为环境经济学与经济科学、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相结合进行研究, 所取得的关于环境经济管理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步骤和方法的综合研究成果, 可为管理环境和自然资源提供有科学依据的和可操作的系统知识, 使决策科学化。
3.从目标上看,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即在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中, 要同时具有经济发展的指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的指标。因为丰富的物质供应、康乐的人民生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国富民强的重要标志,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有效地管理环境和自然资源指明了方向。
4.从实践上看, 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各项管理。环境的经济手段, 如排污收费、征收环境资源税、经济制裁与罚款等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后,在环境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在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 肯定还会创造出新的更为有效的办法。
随着人们对经济再生产过程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认识的深化, 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它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还会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同时, 环境经济学还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加以研究,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法善.环境经济学概论[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8~ 20
2.王玉庆主编.环境经济学[M].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20~ 23
11.体育教学环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外活动;作用;地位
【中图分类号】G623.31
众所周知,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需要相应的语言环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以及课外活动息息相关。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没有在课外进行练习或实践, 学习效果就难以巩固。因此, 课外活动作为一种教育途径, 其地位和作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 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某些不足, 使两者相辅相成,促进课堂教学, 优化教学过程。
一、小学英语课外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
课外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 远比课堂教学本身的补充形式重要得多, 课外活动在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方面, 有课堂教学无可替代的特殊功能, 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对此,可具体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认识。
第一,课外活动是学校范围内的主体实践活动, 是整个学校教育的实践基拙。只有通过它才能将知转化为行, 实现由感知到理解, 再到养成习惯的能动的飞跃。一次成功的课外活动所能解决的思路问题, 胜过十次空洞的说教。
第二,课外活动是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的有效方式。学生主体的个性、特长、需要、兴趣和爱好是培养素质的内在根据。只有当学生主体处于积极发展的活跃状态, 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它使学生心态根本改变, 在宽松、愉快、发展、兴奋的情境里, 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课外活动不仅丰富着学生的精神世界, 也为展示学生的才华, 特别是为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展示自身价值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它使全休学生获得了更多成功的机会, 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感兴趣,、有特长的活动中主动、活泼.和谐地发展。
第三, 课外活动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方法。现代化建设需要各级各类人才, 这些人才大都可以通过课外活动脱颖而出。实践表明: 课堂教学、学生主体实践与社会生产三者有机结合, 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根本方法。
二、小学英语课外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英语课外活动从内容上看,主要有这样一些形式:一是英语竞赛活动。小学生的好胜心强, 可以利用这一特点, 组织各类英语竞赛, 以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如: 英语书写竞赛、单词接龙、知识抢答、朗诵竞赛、歌咏竞赛、讲故事竞赛、演讲竞赛等。竞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竞争意识, 训练学生的注意力、感知、思维、记忆能力, 有助于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二是英语编写活动。英语编写活动有黑板报、英语小报、英语墙报等。这些活动可以施展学生的聪明才智, 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 训练他们的各种能力、如动手编写、排版、绘画、审美能力等。三是英语角。教师可设立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内容的主题, 创设一定的场景, 让大家互相交流, 共同提高。这种活动形式对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有很大帮助。四是英语联欢会。利用周末、节假日举办英语联欢会, 由学生表演节目。如: 唱英文歌曲, 分角色表演对话, 演短剧等。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发挥了他们的表演才能。五是英文打字。英文打字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技术,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右半脑。学会打字, 终生受用, 因此, 这项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六是收集外语邮票、包装纸、说明书。收集外语邮票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概貌。收集外语包装纸和说明书, 借助英语字典的帮助, 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实用外语知识。七是英语游戏。好动、喜爱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英语游戏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等。游戏的种类很多, 有猜一猜、听和做、听音画画、接词、对歌、绕口令、传话等。八是英语故事。“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 生动的故事最能唤起学生的兴趣。故事中同样的词汇、同样的句子反复出现, 可以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和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故事有老师讲学生听, 有学生讲学生听, 有小组选代表讲等形式。在讲故事时还可以适当地为故事配上合适的音乐, 使听的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八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在当前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采用得比较多,这些活动开展得好,自然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具体而言,小学英语课外活动的作用有如下几方面。
(一)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小学英语课外活动适合小学生的好动、好胜、好表现等生理和心理特点, 能培养他们动脑、动口的习惯, 激起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 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使他们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才会有愉悦的学习情绪,有了愉悦的学习情绪, 学生的学习才会变得主动, 才会产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而不至于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一种压力。
(二)能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和交际的能力。学生在传达一种信息或者和别人进行思想交流时,往往先用母语进行思维, 然后再将英语单词一个个套进去, 这样表达出来的英语句子脱不了中国式英语的俗套。小学英语课外活动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以口语为中心,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和交际的能力。这种活动旨在使学生较快地培养起用英语进行思维、表达思想和交际的习惯。这是因为口语是人在非正式场合、在无准备的情况下使用的无拘束的言语, 口语的无准备性不允许言语活动参与者通过翻译来表达思想或理解对方的话语。
(三)能培養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英语活动中有许多过程和环节是由学生来设计、组织、管理和总结评价的。在活动中, 同学们可以两个一组、三个一队地自发组织起学习小组。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别出心裁地安排、组织活动, 起到表率带头作用, 成绩稍差的学生也能甩掉“ 差生” 的心理包袱, 克服自卑心理, 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活动,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综上, 小学英语教学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在这些活动中, 学生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 培养了听、说、读、写、唱、画、表演等技能, 开阔了视野, 发展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提供语言交际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伟力. 正确认识课外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5(02).
12.体育教学环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篇十二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主体,教学策略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要求教师掌握新的教学观念, 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材为中心的倾向,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真正确立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开发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的交给学生。
一、教学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
1.学生是具有独立自主性的主体。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一切活动不能由别人代替, 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练习, 而不是告诉学生该做什么、怎么做, 要使学生能在教学中感觉到必须对所学的内容做出选择和判断。学生主体地位一旦得以实现, 学生掌握技能的热情会得到充分的调动。
2.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在教学中如果学生能主动配合教学, 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这会使得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性。所以, 体育教师若能让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过程, 那么, 学生便会在体育教学中“真正享受自由”。
3.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主体。创造性的产生在于思维的活跃性, 而学生思维的活跃有赖于学生身心的积极参与, 这就必须建立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所以教师应做到:a在教学中要善待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b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教育他们不要轻信盲从。如, 在准备活动的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创编游戏和徒手操, 教师只要讲清创编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即可, 内容不必限制, 并给予引导和指导, 这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4.学生是具有发展性的主体。学生的可塑性很强, 他们有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 他们从失败到成功有一个过程, 教师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和挫折, 以便使学生主体不断完善。所以, 我们要认识到:a学生是身心各方面尚未成熟的主体, 需要通过教学来促进完善;b学生在技能的掌握和兴趣的形成等方面具有潜能或多方向性;c学生在练习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教师要引导他们正确面对。
二、如何使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得以实现
1.树立正确的学生主体观念,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摒弃就教而教的观念, 使学生由被动的、静态的学习转变到主动的、动态的学习。牢固树立“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发挥”的观念。学生的主体意识经常会处于不稳定阶段, 部分学生由于缺少学习体育的良策及刻苦精神, 往往屡遭挫折。这时, 学生会产生“我本来就不是学体育的料”等自暴自弃的消极意识;也有的开始时求知欲很强, 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 但经过多次练习或比赛, 发觉显示结果与目标有相当距离时也会情绪低落, 进取心锐减。这时, 教师应努力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增强学生“学”的意识, 使学生由潜在的发展主体转变为现实的发展主体。具体地说, 教师应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让学生知晓体育学习的目标, 并制定适合学生各自特点的学习策略, 鼓励学生自觉克服困难, 主动参与锻炼, 使他们真正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体。
2.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虽然教师有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 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依附关系。事实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体现出来, 收到实际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不仅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利用反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利用竞赛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3.启发学生全体参与, 是确立学生主体的基本前提。离开了活动就无所谓主体, 教学离开了活动就不可能解决任何一项教育、教学、发展的任务。其中活动发生的机制为:主体-参与-活动, 学生参与活动说明了学生对活动的亲自性、卷入性, 它表征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态度与方式, 决定着活动方向、性质及结果, 决定着活动的始发和质量。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学过程讲, 对个体来说, 参与的过程就是活动过程, 参与结束, 教学活动就结束;对于集体活动而言, 个体参与的结束, 不等于整个活动的结束。在教学中可有以下主要措施: (1)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 要重视教学活动的设计, 使活动对学生有吸引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教学。 (2) 要把学生的个体活动和小组活动、集体活动结合起来, 促进全体参与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课程教学中, 要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男女性别在不同时期发育特点、心理状态等等, 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教学组织形式、有弹性的学习内容, 使每个学生在各自身体基础上得到发展, 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增强自信心, 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学中去。
13.体育教学环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篇十三
贵州盘县火铺中学
曹 雄
邮编553539 电话***
内容摘要:近几年来,政治学科成为非中考科目后有些人戏称政治学科被打入冷宫。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初中思想品德当成“副科”,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不少人都有类似的看法:“政治?副科、开卷考、轻松、人人都会教”。其实这些人忽略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其结果是:“试考不好,学生变坏了,试考好了,学生也可能变坏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现在青少年的性格特点,德育工作近在咫尺,如果人的素质没有提高,党的教育方针就没有得到真正贯彻。
关键词:素质教育
思想品德
副科
德育工作
近在咫尺 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使政治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这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条重要举措。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前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初中政治课随时代发展、随社会进步,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近几年来,许多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尝试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还有前改后返的体会,但总的来说进度不快,目前最严重的是: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结果是,试考不好,学生变好了,试考好了,学生也可能变坏了。究其原因我认为:
1、没有一个政府部门制定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对教学管理的评价模式,这一点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大障碍。
2、近几年来,政治学科成为非考试科目后,有些人戏称政治学科被打入冷宫。同时,政治教师的地位一落千丈,很多学校把政治当成“副科”,把一节政治课只算0.9节课,上其他“主科”12节课就满课时,而上16节政治课却不满课时,这样一来,不但课时量加重,还要承担其他副科,大大加重了政治教师的负担。政治教师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副科教师”,也正因为教副科,所以考核成绩低,不仅影响自己晋级、评优,还影响自己在学校教师中的威信。因为要达到学校规定的课时量,政治教师除了上政治外,还不得不兼任历史等副科,所以有些教师在办公室里戏政治教师被“政史”了。
3、学生对政治课极不重视,我走访了很多乡镇中学,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尤其是政治,受开卷考试这个表面现象所迷惑,在平时教学中,学生总以为学不学没多大关系,到考试时带着课本进考场就可以把试考好。前几天我外出遇到一个我曾经教过的学生,当时他是这样根我打招呼的:“你是我的老师,只不过是教我们的副科”。
其实,不少人都有类似的看法:“政治?副科、开卷考、轻松、人人都会教”,然而这些人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那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首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对社会政治常识的学习,去明确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认识和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去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正确分析和对待社会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其次,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重视和却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职业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 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关系到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远大计划。
其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与其他课程相比较,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在于它是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基础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在社会生产领域中的初步运用。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目标和宗旨是从世界观和高度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中学思想品德课的独特作用就在于它给青少年既提供对树立革命理想的理论依据,又提供指导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南。它让青少年逐步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规范。在这两个方面,思想品德课必须并且能够发挥最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的这种作用是任何别的课程都不可替代的。
其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也就是说,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我们在新课程中,观念必须先行,而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即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趣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现在的初
一、初二年级教材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初一年级的教材注重培养健康的人格,正确对待遇到的各种挫折,排除各种情绪困扰,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甚至对将来走向社会都能起到作用,如人际交往、自信、培养良好的性格等,所以会受益终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学科的作用是极大的,是提高素质教育不容忽视的学科。
其五,《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也明确地指出: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 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课程标准》还指出: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密联系实际,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公共生活、国家民族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进行思想方法、心理品质、法律意识、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了解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理想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社会责任感。
以上种种充分说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现在青少年的性格特点,德育工作近在咫尺。如果人的素质没有提高,党的教育方针也就没有得到真正贯彻。那么怎样才能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呢?浅谈点滴体会。
一、教育部门必须制定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对教学管理的评价模式。因为很多学校受“应试”(中考600分以上和上重点高中分数线的指标)追求高分和升学率的影响,一、二年级受教师考核的影响,其考试成绩作为检验教师教学成绩的条件之一,导致了偏向主科,忽略副科的结果,尤其是造成思想品德的活动实践课得不到真正落实。
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现在从学校、教师、学生到家长,都把眼睛盯在中考科目上,对政治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严重影响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正常教学,例如,在教学初一思想品德“身边的诱惑”这一课时,应带学生去戒毒所或看守所参观,而且条件也能达到。但单靠政治教师个人是做不到的,必须得学校、班主任及其有关单位的配合。如果学校、班主任及其有关单位对政治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就随便找个借口给拒绝了,这样就严重影响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是根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作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拨,在思想品德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到得升华,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四、多方协作、共同努力创造条件
14.体育教学环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篇十四
一、采用“单位圆定义法”能真实地反映三角函数的发展进程。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因为研究圆周的运动而产生的。符合三角函数的发展史。
二、采用“单位圆定义法”更能体现任意角三角函数的重要性质---周期性。
三、采用“单位圆定义法”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弧度制。
15.体育教学环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篇十五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学语文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的,背诵内容多,需要理解的知识多,学生很容易会产生倦怠情绪。只有他们对这个课程产生兴趣,他们才能掌握好知识。所以,教师的作用就在此得到了彰显。教师只有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好知识。所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非常关键的,切不可忽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1.师生间要建立起平等的关系。
老师在学生的眼里不仅仅应该是一个教导者,一个传播知识的人,更应该是一个学习上的好朋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在探讨学习、交流学习时,与学生平等对话,合作学习。在教学与交流中,教师必须做到尊重学生,礼貌待人,比如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礼貌地说声“谢谢”,这样学生会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才会用积极快乐的心态接受知识。如果课堂是死气沉沉、压抑严肃的气氛,会让学生产生疲劳,甚至厌学情绪。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正确的方法去教学,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真正地在快乐中学习。
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表现。
学生对老师的情感态度都是认真真诚的,他们对老师有礼貌,见面会说“老师好”,放学会说“再见”。每逢教师节,学生都会送上自己精心准备的小礼物。在这个时候,教师要尊重学生送的礼物,欣然接受,并好好保管,不能随便扔到一边。如果被学生知道,他们会觉得老师不喜欢他们的礼物,认为他们的礼物不值钱,这样会使得他们感到伤心失落,甚至产生自卑的心理。这样一样,师生之间的隔阂就会越拉越大,学生可能会失去学习兴趣,严重影响到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该明白,自己不仅仅需要尊重学生个体本身,还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因为这是他们的心意,代表着对教师的尊重。另外,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教师都要主动去关心他们,尤其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这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有利于他们热爱老师的课程,积极地去学习思考。
3.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这些个性差异,不是只尊重活泼外向或者听话认真的学生。教师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要用有区别的教学方法对待。例如背书,对于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老师应该要求他们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背完,而对于一些智力水平比较低的学生,则要降低要求,可以让他们一段段地背诵。这样不会给学生带来很大压力,而且还让学生发挥了自身优势,从不同层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又让学生得到了适度的锻炼,不至于给学生带来学习负担。
4.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的任务是学习,在当今的应试教育下,学生对于学生成绩是非常看重的,毕竟这是自己学习成果的象征。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首先就必须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在小学生眼里,往往更加看重成绩,因为这是他们拼尽全力获得的,他们需要被认可。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对待他们,这样学生会充满自信心,感到十分喜悦。对于分数较高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奖励,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回报。对于分数不是很理想的同学,教师同样应给予奖励,鼓励他们继续加油,这样他们也不会感到灰心丧气,而是以更足的精力与信心去拼搏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果带来的喜悦。
16.体育教学环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篇十六
【关键词】儿童文学 小学语文教学 价值和意义 方式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51-01
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科目标设计上注重对学生汉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并在基础上将汉语言文化借助汉语这一载体传递给学生。对儿童文学作品作为中国语言文学发展的特殊分支之一,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发展着特殊的价值。
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地位与作用
(一)儿童文学增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必须符合小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特征。而儿童文学在创作观念上就将儿童作为既定的接受群体,因此创作过程中,无论是创作语言还是创作思想,都十分注重对儿童自身接受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对应。所以,选用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二)儿童文学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儿童文学在进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后,往往能够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之间形成鲜明地对比。而这种强烈的对比在被儿童敏锐的感知到之后,会转而在小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形成一种对照和冲击,表现为一种新的文学风格和文学思想对既有的语文知识体系的冲击,而这种冲击的过程也是学生创造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更有甚者,这种对比对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能够激发学生自己的文学创作。比如骆宾王的那首《鹅》就是典型例证。
(三)儿童文学有助于保持学生童心童趣
儿童文学是成年作家创作出来的给儿童看的文学作品。其所采用的儿童视角,但是对于创作主体而言,他不可能完全摒弃掉那种成年人内在的经验积淀和人生思考。因此儿童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童心视角、童趣色彩是经过成年人的思考之后的选择,更具说服力。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阅读儿童文学的作品,不仅仅是对该作品的语言文字的学习,同时也是对其内在的那种思考和坚守的接触。在有了这种接触之后,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坚守自己内心的那种童心童趣。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发挥方式
(一)大量阅读是基础
对于小学语文学习而言,大量的阅读本身就十分关键。而儿童文学作品在长期发展中也逐渐完善,加之国外儿童文学画本、绘本等的翻译,为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儿童文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为了能够让孩子们加深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收获更多的启迪和思考,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多去阅读,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记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为自己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各项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二)尊重孩子学习的自主性
儿童文学创作的首要原则之一就是坚持作品的启发性而淡化作品的说教性。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儿童文学作品学习中,让孩子自主地学习,去接受和理解文学作品,无论其从这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中获得怎样的思考和理解,只要是学生他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结果,那就是有效地,有价值的。因为学生是儿童文学教学的主体,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关注儿童的心理体验和接受特点,而不是采取模式单一、呆板僵滞的注入式教学,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开展活动、进行多元评价,让儿童的天性得以释放,让儿童的思想得以提升。
(三)注重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和编排
儿童文学的作品数量繁多,但并非是所有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都可以简单地拿来当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素材的。为确保教学活动得有效性,让孩子能够真正从作品中有所收获,必须要在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和编排方面做出设计。比如在传统的诗歌等儿童文学作品之外,还可以引入绘本(也称图画书)或者连环画也可以进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这类作品以图画为主,儿童通过色彩丰富的图画以及简短的语言来读懂故事,其中还给儿童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十分适合小学低年级儿童阅读学习。
三、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不断改革,儿童文学在进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后,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因此注重在尊重孩子主体性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并对所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仔细编排,是未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升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胡新平.儿童文学教育价值初探[M].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侯颖.论儿童文学的教育性[M].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7.体育教学环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篇十七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
目前,多数高校都在推广和普及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教学中最基本和核心的.手段.许多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过分依赖,使其偏离了它本来的辅助地位.笔者力图通过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来阐明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利弊,提出应注意的问题,进而明确多媒体课件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合理的辅助地位.
作 者:储继红 作者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250300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 “”(7) 分类号:G434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优势 弊端 辅助地位18.体育教学环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篇十八
一、环境化学及其分类
⒈环境化学的概念
环境化学是“以化学为基础, 研究污染物的分析和鉴定、以及研究环境污染控制中的化学、化工原理和化学过程;研究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运动规律;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 用物理化学等方法研究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发生、分布、转化机制、状态结构的变化及归宿, 即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环境中的化学现象和化学污染物化学行为”[3]的一门科学。也即是说, 环境化学是研究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⒉环境化学的分类
环境化学主要包括“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污染化学、环境污染控制化学和生态化学这四大类”[4]。
⑴环境分析化学主要是借助现代分析仪器来研究环境中污染物的含量、形态、价态及结构, 是环境化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目前环境分析化学的发展重心转向环境中微量、痕量有害化合物的分析, 主要是“三致”有机化合物的痕量、超痕量分析, 如饮用水、室内空气中剧毒化学物质;有机氮和有机磷、农药及除草剂;因工业废气及固体废弃物分解、挥发、燃烧等产生的芳烃、挥发烃、酯、醛等有机组分等”[4]。
⑵环境污染化学主要研究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产生、迁移、转化、累积、降解、危害及归宿过程中的化学行为及生态效应。根据环境介质不同, 一般可分为大气污染化学, 水污染化学, 土壤污染化学和生态污染化学以及多介质污染化学。
⑶污染控制化学主要研究污染物的控制技术和相关化学原理。目前, 随着人们对“污染预防”和“清洁生产”认识的提高, “一体化污染预防战略”将逐步代替“末端控制战略”成为世界各国在污染控制方面的主流。
⑷生态化学主要研究大量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引起的生态效应和对人体的影响。“目前研究的热点物质为类雌激素有机污染物、有机氯化物、农药和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对物质危害性研究重点已由直接毒性转到间接毒性, 由人类转到野生生物, 地区范围也由局部环境扩展到全球性环境生态系统, 如对热带、温带、气候差别较大的地区环境”[4]。
二、环境化学的特点
环境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有以下特点:
⒈环境化学是从微观的水平来研究宏观的环境问题
⒉环境化学所研究的环境是一个多因素控制下的开放体系, 综合性强
⒊着重研究环境中微量、痕量的化学污染物
⒋研究的样品成分复杂, 且在环境中迁移转化速度快、形态多变
三、环境化学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⒈环境化学在对环境污染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化学揭示了化学污染物的来源, 以及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机理, 通过环境化学人们对环境问题有了更科学、更深入的了解。随着工业的发展, 人口的增加, 大量的污染物被排放至人类的生存环境, 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那么, 污染物质是怎样产生的?它们是如何危害环境和生物的?它们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如何?在这些问题没有解决之前, 人类只能看到了环境被破坏的表象, 并且只能被动地承受着环境所带来的灾难, 例如:伦敦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痛痛病、四日市哮喘以及米糠油事件等重大公害, 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通过环境化学对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研究, 人们认识到了污染物质在环境中可通过生物或理化的作用发生转化、增毒、降解或富集, 从而改变其原有的性状和浓度, 产生不同的危害作用。并且污染物质还可以通过大气、水体、土壤和食物等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长期影响, 随着人们对这些认识的加深, 科学地增强了人们对污染的防治能力。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复杂多变, 只用一般的化学规律很难揭示反应的实质和全貌, 借助环境化学, 人们解决陆续提出和探索了很多新的课题, 如: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和二次污染物的生成以及酸雨和形成, 水体中溶液化学平衡和不平衡体系, 土壤和底泥中的界面化学反应, 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降解和生物氧化有毒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酶化学反应等。也就是说, 在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过程中, 环境化学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 环境化学本身也在迅速向前发展。
在环境污染的研究初期, 人们只是从宏观上来研究污染问题, 从而走了很多弯路, 而环境化学的产生将人类引入了微观领域, 使人类更深层次地认识了环境污染问题。
⒉环境化学在环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化学是环境治理的理论基础。只有详细研究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在空气和水等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归宿的规律, 才能找到合理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例如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 人们可以通过吸收剂吸收和转化为无害气体这两种化学方法对因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SO2、NOx等有害气体进行有效处理;水污染处理中的三级处理通过曝气、吸附、化学凝聚和沉淀、离子交换、电渗析、反渗透、氯消毒等处理方法获取可应用的水。这些治理措施都是在环境化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
⒊环境化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化学为环境监测提供理论依据。环境监测是现代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手段, 也是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制定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科学依据。通过环境监测,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环境的污染现状, 包括污染物的来源、组成及含量等, 从而采取有力的治理措施。环境化学在环境监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环境监测是在建立在环境分析化学基础上的一种研究手段, 常用的一些监测方法如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都是以环境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为理论支撑的。例如离子交换色谱法就是利用被分离物质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离子交换势不同这一的基本原理将组分分离的一种分析方法。
环境监测相关仪器是现代科学技术同环境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相结合的产物, 环境分析化学的发展是环境监测仪器精确度和灵敏度提高的前提。例如上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并在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GFAAS (石墨炉原子吸收技术) 检出限仅为0.1ppb级, 随着环境分析化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检测仪器ICP-MS (电感偶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 检出限可达ppt级,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检测仪器的灵敏度。
四、结论与展望
环境化学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⒈环境化学深化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⒉环境化学是环境治理的理论基础
⒊环境化学为环境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随着环境问题的逐渐复杂化, 环境污染物的多样化, 环境化学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将会日益突显。作为现代环境科学研究的理论依据, 环境化学的发展必将推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和人类环境保护事业全面进步。
摘要: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 也是现代环境科学研究的理论依据。本文分别从对环境污染的认识、环境污染物治理、环境监测这三个方面, 举例论述了环境化学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环境化学,环境科学,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玉涛等.再论环境科学体系[J].河南科学, 2006, 24 (1) :129-133
[2]戴树桂主编.环境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1, 86.
[3]刘静宜.关于环境化学[Z].环境科学
[4]曹植菁等.环境化学进展动态[J].四川环境, 2002, 21 (4) :13-15
【体育教学环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推荐阅读: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07-14
障碍跑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10-06
论PPT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11-08
体育教学论文:自主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12-02
浅析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06-29
浅谈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10-15
素质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07-06
浅谈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