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2024-11-30

浅谈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18篇)

1.浅谈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篇一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论文:浅谈小学数

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1.“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特征:

1.1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实践,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学习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强调学生的亲身经验,自己动手和动脑的过程。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数学奇妙的世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2开放性。“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研究性学习不是优等生的专利,它的提出是面向全体的学生、意在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需要,其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研究性学习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2.实施“研究性学习”要遵循的原则

2.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研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对于“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生对数学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关键。不管是大问题还是小问题,学生都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但是学生注意以下的原则: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的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第三,在课题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有:个人独立探索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方式等组织方式;第四,在课程研究过程中要遵循“亲身经历、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

2.2恰当把握课堂气氛、做到“收放自如”一个真正成功的教师在掌握课堂气氛是能做到“收放自如”,一个真正成功的课堂是需要动静结合的。研究性学习,主体是学生,课堂上主要发挥者也是学生,因为学生具有好动和自控能力差的特点,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时候如果教师不能掌握好课堂纪律就很容易让课堂失控,难以达到

预期的效果。在这样的客堂中还要求教师的应对能力强,因为学生的思维时常会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中,他们会提问什么问题是难以估计的,如果教师的功底不够,或应对能力不好,很容易在学生面前失去威信,也难以使课堂继续进行下去。

3.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3.1打破了以前的“接受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一统天下的局面。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活的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种概念。就人的发展来说,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需要的。在人的认识过程中,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接受性学习”的统治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受到很大抑制。学生只能是被动的学习,没有自主探索的一个过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指导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多说,多做。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应该渗透着整个数学的活动中去。

3.2活泼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数学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也具有严谨性,如果教师不注意教学方式,很容易染学生是去学习的兴趣。为了摆脱只有老师自己一个人讲的尴尬,需要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参与的学生多了,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学生能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学生在研究问题时如果遇到问题,教师要适当的加以提示,让学生明确方向,不要挫败学生的积极性。

3.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数学的性质决定了学习数学的方法。数学是在不断地发现和探究中得出的结果,学生可以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发现数学的可爱之处和魅力之处。数学讲究的是一种思维过程,这种思维不能使别人灌输给自己的,需要自己在思考中不断形成的,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是要进行自主探索的过程。学生在发现学习中有着非常充分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同时也会得出很多种解题的方法,这种学习方式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浅谈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篇二

1合作活动学习的特点和功能

合作活动学习理论基础是合作教学理论, 这种教学模式具有较强适用性和实用性, 利用优秀学生帮助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掌握知识, 让学生形成一种合作关系, 从而使学生相互合作,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1]。在这种合作活动学习模式下, 学生对知识认知更清楚, 理解更透彻。合作活动中学生间可互补, 相互鼓励, 这对于学生学习自信心树立, 学习动力产生有很大帮助。这种模式广泛被应用于世界各国的教育中, 并取得理想教育效果, 被誉为“最有效的教学模式”, 日本、美国、韩国、英国都在推广和应用该教学模式[2]。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习活动开展中学生既处于集体利益, 也处于个人利益, 更愿意参加学习活动, 对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有很大帮助。并且这种教学模式互动性和趣味性、合作性、教育性更强, 课堂气氛更活跃。实践证明,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 能大幅度提升学生成绩,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 培养了学生团体精神和合作精神, 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

2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基本情况

高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是高等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 发挥着重要教育职能。近些年来, 企业与社会对大学生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企业不仅重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专业能力, 同时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但是, 据中国体育总局和教育联合公布的《国民体质监测报告》中显示, 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耐力、体力、力量素质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多数学生没有体育锻炼习惯[3]。由于缺乏基本体育锻炼, 不仅给大学生带来了身体问题, 同时也带来了心理问题, 许多学生意志薄弱, 怕吃苦, 怕受累, 承受能力薄弱, 遇到挫折与失败, 往往一蹶不振, 情绪低落, 无法承受来自失败的压力。而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发挥体育教育、德育教育、审美教育功能的重要学科。通过体育教育, 不仅能锻炼学生身体,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还能锤炼学生意志, 体育课是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途径。但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中, 对于体育教学普遍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导致体育教学现状不理想, 教育职能不能很好的发挥。一些高校在教学活动中, 往往关注的是专业课学习, 职业能力的培养, 强调考试分数, 甚至随意取消体育课, 用来补充其他专业课的课时, 导致学生失去了接受良好体育教育的机会。此外, 还有很大一部分高校,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采取陈旧的教育模式, 实践课程较少, 课程设置缺乏参与性、实践性、互动性, 忽视了学生体育兴趣培养, 学生缺乏参与动力, 甚至存在厌烦心理, 完全敷衍应付, 整个教育过程流于形式。想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转变教育局面, 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创新。

3合作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从前文分析中可以知道,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教学质量并不高, 难以获得预期教学效果, 教学职能发挥不明显。因此, 应积极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创新, 丰富教学内容, 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以提高教学有效性[4]。而通过对合作活动学习的分析可以知道, 这种教学模式具有明显应用优势, 能为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提供途径。因此, 高校体育教学应基于合作活动学习模式, 构建具有针对性, 互动性, 趣味性的体育课堂。体育教学活动开展前, 要明确教育思路和教育目标, 制定详细教学计划, 提高体育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 以保证体育教学职能的有效发挥。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 要先进行学习小组的分配, 分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若分组不科学将影响教学进度, 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降低教学成效。分组过程中, 要将三到六名学生分为一组, 让一名优秀学生带领学习小组展开学习。分组中要将不同运动能力, 不同身体素质, 不同基础水平, 不同性格的学生分为一组, 从而实现小组成绩间的互补[5]。在分组后, 教师要进行体育活动任务布置, 引导每一个小组展开体育活动, 让组内成员共同合作努力完成体育训练, 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融入到体育活动中。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不仅要看重自身成绩, 还要看重其他成员成绩, 帮助成员完成训练目标。在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帮助下, 学生学习信心更强, 对锻炼效果更重视, 更愿意参与和付出更多努力锻炼, 有效培养了学生团体精神和合作精神。此外, 应加强实践活动, 利用体育运动的对抗性和竞争性来展开教育,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如以小队形式展开对抗赛, 并设置奖品。这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同时能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活跃体育教学欺负, 锻炼学生抗压能力, 让学生体验体育精神和运动乐趣, 激发学生运动热情, 使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将教育教育的精神部分和物质部分实现统一与协调, 在提高学生体能的同时, 促进学生人格品行的形成。但具体实施过程中, 教学内容的设置要进行精心设计, 教学内容要符合体育教学规律, 符合合作活动学习特点, 适于学生实践操作, 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可行性。此外, 教师要对每一个小组进行指导和纠正, 及时纠正学生动作错误, 让每一位学生了解训练次序和要领。在训练前、训练中、训练后, 要多次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与交流, 让学生间能建立良好沟通。这不就能提高教学效率, 还能培养学生社交能力, 促进学生协调发展。

4结语

在高校教育中, 体育教学发挥着重要教育职能, 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课程。然而, 当前很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不理想, 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 教学有效性差。为了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协调发展, 应积极构建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 将合作活动学习模式融入体育教学, 开展合作教学, 以转变教学局面,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福祥.合作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科技展望, 2015 (32) :168.

[2]温国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河南省普通高校网球公共选项课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0.

[3]张亚静.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 2015.

[4]程海霞.合作活动学习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5 (9) :283.

3.浅谈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篇三

【关键词】合作学习法    健美操教学     途径

健美操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体质、塑造形体,还以其独有的艺术性、节奏性、运动性、丰富性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因此,自创立以来就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高校健美操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动作技巧和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健美操的内涵及要领。但仅靠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显然无法将每一个动作都做得规范到位,若要增强学生在健美操学习和训练中的表现力,就必须合理运用合作学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实践经验,进而提高健美操教学效率。

一、高校健美操教学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

1.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们相互学习、互为作用、共同进步。因此,在这种健美操学习模式下,大学生更愿意倾听彼此的意见,在相互尊重、相互依靠的情况下完成学习任务。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还能够提高他们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能力,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2.提高健美操学习成绩

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法,可以让大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环境中学习健美操。这可以让学生依据自身对健美操音乐及动作的理解,探究、实践更加适合自己的健美操学习方法和技巧。此外,在这种合作学习模式下,健美操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多帮助,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身成绩。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素质教育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合作学习模式正体现了这种教育理念,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不再一味地接受知识灌输,逐渐挣脱“受教育”的状态,在g民同学、老师的交流合作中,逐渐正确地认识自我,并勇于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同时,还学会善待他人、宽容他人和尊重他人。

二、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途径

1.合理划分小组

正确运用合作学习法,首先要划分小组,通常以4到6人为佳,人员过多容易滋生依赖心理,人员太少又不利于交流讨论,均会降低学习效率。分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动作协调性、体质、速度等因素,并遵循优势互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合理划分。其次,要明确组内分工,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要实现准确定位,并轮流完成角色任务。纠错者要及时纠正小组成员在练习过程中的动作错误,领操者则要为大家示范新的健美操动作,考核员负责抽查检验个人动作是否标准,纪律员要及时提醒那些不认真练习的组员。总结者则要在练习结束后总结小组在练习中的具体表现,并提出发展建议。

2.布置学习任务

在合理划分小组之后,教师要向全班学生讲解课程的动作要领和基础知识,并进行动作示范,并着重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讲解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动画更加形象、直觀地了解健美操动作。然后,教师要根据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和学习兴趣,合理布置练习任务。学生则要以小组任务为中心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和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任务时不仅要注意基本步法和动作的练习,还要适度地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例如,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动作,自行创作,编排3分钟的热身健美操。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小组内部分解任务,制定阶段性目标和个人目标,明确分工,从而提高小组学习效率。

3.教师点评指导

在合作小组明确学习任务并开始练习之后,教师可以在一旁巡视、观察,在发现问题后要采用诱导、提问和启发的方法加以纠正,尤其要关注学习能力较差且不善言谈的学生。此外,在各个小组熟练完成健美操基本套路后,教师要安排学生根据音乐创造性的编排数量、动作、队形、方向等内容。同时,由于合作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最终评价指导时,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还要充分考虑练习过程,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有机结合学习结果、学习过程、他评、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并对个别优秀小组提出特别表扬和奖励。

4.组织公平竞赛

为了巩固和检查健美操学习成果,教师要及时关注小组间的学习状态及任务完成情况,并组织公平的竞赛活动,营造积极竞争的课堂氛围,激发小组成员的积极性。比赛既可以在小组内,也可以安排在小组间进行,评委则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比赛成绩优异者可以获得相关奖励,成绩较差的小组或成员则要接受老师或同学的指导,及时纠正动作,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余靖.健美操合作教学模式对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0).

[2]曲新艺.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引入合作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

[3]吴文生.健美操教学中合作学习法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7.

4.浅谈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篇四

摘要:随着全球化概念的不断深入,英语在人们生活中的利用率越来越高,所以英语教学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高校学生学习英语不只是为了考试有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将英语应用到平时的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才是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在了解高校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似乎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语言的多元化越来越普遍。英语作为很多国家的官方语言,它的应用范围很广,我们需要学习基础的英语知识,以便于应用到生活中需要的地方。现在人们对于英语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英语知识,了解欧美国家的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还要具备良好的应用能力,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完美地完成任务、解决相关的问题。

一、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理论概述

自主学习是一种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是被动的,教师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机械地听教师讲课、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自主学习提倡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工具的意识。自主学习只是一种学习方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但不对立,它们之间相互结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实就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英语知识,以及将获取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并且在他们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着重培养他们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提高他们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现在高校学生的母语基本都是汉语,由于他们接触英语的时间比较晚,大多是从小学三年级的英语课堂上开始学习英语的。他们的周围没有说英语的环境,且很少接触到母语是英语的同学、朋友,所以他们学习英语、重新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对英语不了解,只知道学习英语是为了考试、为了拿到好的考试成绩,不知道现在学习英语对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甚至不知道自己学习的到底是什么。只有少部分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能够主动与教师互动,提出自己的疑惑;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都是沉默的,他们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对英语的不了解都是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教师要相应地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在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

在学校的英语课堂中还延续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掌握课堂学习的`内容和课堂的具体教学走向,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的权利。现在教师大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虽然教学形式新颖,教学内容却还是以往的教学内容。教师只是将课本内容搬到多媒体上照本宣科地读出来,让学生学习。这样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一个教师往往同时带两个不同班级的学生,而每个班级的情况、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各不相同。如果一个课件用到底,课件内容与班级情况不相符,就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内容,达不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班级的不同情况进行一定的修改,争取能够让课件内容符合班级情况,适合学生学习。

(三)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因为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都是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属于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状态。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再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时,他们缺乏必要的自我控制能力,会造成学习间断的情况,容易陷入学习的困境。高校学生一般需要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这是检验学生英语能力的一种方式;而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专业四、八级考试,这是证明他们专业水平的考试,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满意的工作。学生为了考试自主地背英语单词,做大量有关于英语的题目,听相关的英语听力内容,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方式。但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没有人进行监督,会使得他们的学习间断,降低自主学习的效率,使自主学习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三、高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

(一)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到英语环境,所以课堂是让他们对英语产生浓厚兴趣的场所。教师应将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表达出来,吸引学生的目光,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对英语产生兴趣,产生主动学习英语的想法。学生对一个不喜欢的事物产生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教师不断地在课堂上加入新颖有趣的题材,持续地对学生产生刺激,让他们的兴趣足够支撑他们学习英语,并且让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得以持续。

(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内容以及学习方式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者,全程跟随教师的思维,没有自己的思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采取新的教学模式,做到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让学生享受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再将考试成绩作为学习的目标,而是将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三)明确学习计划,提高学生自控能力

和语文一样,英语不仅是一门学习的课程,也是用于交流的语言。语言的学习不能急于求成,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急切地学习语言,就学习不到语言的精髓,掌握不到学习的重点。只有不断坚持学习,才能跨越英语学习中的障碍,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在高校的英语课程中,学生并非每天都有在課堂上学习英语的机会,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英语。我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能够让他们在课下时间自觉地学习英语。在新学期开学时,为每一个学生都制订一个小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确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不定期抽查,以达到监督他们学习的目的。同时,根据计划的具体实施情况,对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进行相应调整。通过这种实施具体计划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控能力,使学习效果达到最大化。

四、结语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才是掌握知识的关键。教师在指引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加以辅导,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红卫.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J].科技咨询导报,2015(12).

[2]王雪梅.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的编写出版与评估运用[J].山东外语教学,2016(06).

[3]李晓芬,刘大鹏.大学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估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02).

5.浅谈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篇五

这次非常荣幸能参加教育部高校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高级研修班。通过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对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助于加快教学速度,有效扩展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也明显增多,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毕竟有限。实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缩短教师的板书时间,扩展课堂容量。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巩固。在普通的教室里上课,老师要用粉笔板书教学内容、习题、解题过程等,这样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利用多媒体,预先制作好课件,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增加教学的密度;还可以即时反馈,体现反馈的广度。并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扩大学习容量,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多媒体教学以一种动态方式向学生展示,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办,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在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示下,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体会所学内容,这样的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深刻体会到它的优势,从而促使我去认真学习计算机操作,学习制作课件,在网上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合理利用好课堂时间,又可以促进我们教师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四、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多媒体教学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多媒体技术正在进入虚拟现实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高度交互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接近真实的多媒体环境,使学生成为虚拟现实的参与者。学生体验到的是由多媒体计算机模拟出来的像现实一样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一种实际的真实化的环境,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参与的情况,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6.浅谈古诗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六

浅谈古诗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赖以生成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的教育先贤孔子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可见让学生彼此切磋琢磨,交换心得,将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学习。同时,《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倡导民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

古诗是我们语文教材中的一颗耀眼明珠,是语文阅读中的一块瑰宝。它言简意赅、意味深长,讲究音韵、讲究平仄;善于借物抒情、借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喻理、情景交融等;或豪放、或婉约,风格不一,与现代文相比,学生较难理解,较难合作学习。如何在古诗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笔者认为:

一、创设小组合作环境,营造合作氛围,激发合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学生才会有合作的欲望,才会乐于参与小组合作中。因此,我在古诗课堂中首先要求自己把激情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每一位学生。再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尊重他人,畅所欲言,中肯评价,反思进取。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民主、平等的课堂需要我,老师信任我,同学们需要我,享受到尊重、发现、合作的快乐,感受到奋进的动力。

二、传授合作方法,指导合作学习。

小学生好动,学习兴趣不持久,特别是离开了教师的“满堂灌”“满堂问”,有些学生学习时会感到手足无措。合作时胆大的抢着参与、胆小的无所适从,此番现象在我们的课堂合作中时常可见。所以我在平常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注意指导学生学会组织,学会协调,学会帮助,学会评价。再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由于缺少了教师的直接指导,较容易“走过场”,流与形式,此时,就要教会学生如何组织同伴一起学习,怎样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的顺序、学习的方法、简单的问题如何谦让、复杂的问题如何“自告奋勇”,怎样互帮互学,互相促进、避免帮助只是把答案告诉对方而已,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讨论时怎样表达赞同、反对、补充意见。让学生知道该如何合作,这是我们合作教学的第二步。

三、精心设计合作题目,感受多层次合作,体验合作快乐。

合作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善于展示自我,对于学习成果疑难问题通过老师或其他成员的帮助获得综合性的认识。尤其在古诗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握好合作的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比如,我在教学《山行》古诗时,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读读诗句,观察插画,联系注释想象诗意;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组成三人合作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小画家、翻译家、朗诵家的一个角色,以特有的方式表达你对诗的感悟。当小画家的用简笔画的画出诗意,当翻译家的用自己语言表达诗句所描绘的意境、当朗诵家的以朗诵的形式朗诵诗句。然后再让学生推荐汇报学习结果。班中其他同学当小评委,与汇报同学进行自由交流,教师在关键处进行点拨,调控。这样,课堂中就构建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整堂课学生兴趣高涨,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活动,培养合作能力,激发创造潜能。

小学的古诗看似内容浅显实则意境深远,内涵丰富,大多是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行数大都四至八行。我们要大胆地从诗题、诗句、诗尾、诗文插图、课间空白等处着手,着力挖掘合作素材,针对性的开展有效的合作活动。

1、对有争议性的内容采用辩论赛式的合作方式。如《泊船瓜洲》对“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的理解等。

2、对诗文内容好表演的用表演的方式合作如《寻隐者不遇》、《回乡偶书》等。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角色,感悟作者的情怀,理解诗句的意思。

3、合作创编古诗。比如《乐游原》这一课,学读完古诗后,请学生欣赏歌曲《夕阳红》,然后问学生面对21世纪的今天,你有什么想法,能用改古诗或创编古诗的方法发表你的见解吗?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很快就出来了这样的句子“夕阳无限好,哪怕近黄昏”、“夕阳无限好,尽管近黄昏”、“夕阳无限好,虽然近黄昏”、“夕阳无限好,不愁近黄昏”等。

4、合作续写诗文结尾故事。

5、学生分组合作竞赛诵读、背诵。

6、游戏识字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合作活动中潜移默化合作能力,激发创造潜能。

7.浅谈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篇七

1 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1.1 树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观念是教育工作者,学生乃至于社会对教学的认识、看法和理解。要适应新时代的人才需求,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研究性学习以唯物辩证主义为基础,以满足现代社会的知识水平对教学观念进行新的诠释,直接冲击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用“教学生活观”取代了传统的“教学认识观”,将体育教学的层面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将体育教学由对身体运动学习的过程,转变为以行为和精神交流为出发点的学生的生活。从而将学习由运动场和教室拓展到校园、家庭和社会。学习方式也向多元化发展,由传统的书本学习和身体运动转向人际交流、利用多媒体和电子通讯等。以上转变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

1.2 尊重学生主观意识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占据了绝对的主导作用,他们采用标准化的知识将学习中的战术打法、技术动作方法及体育概念等灌输给学生,学生则是通过模仿,记忆他们的理论和动作进行学习。这样就将使充满生机,鲜活生动的体育学习变成枯燥,乏味,沉闷的填鸭教育。在这种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学习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作为考核的标准,进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学生为了满足教师的要求,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被迫对教师固定的知识进行学习,进而造成教学质量下降,以致学生很难有自己的创造性发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以互动为基础,师生共同探讨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方式。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共同研究分析教学中的难题,同时探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形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主导,而是转变为为学生解答或辅助学生探索知识的角色,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也是一种传授自己见解的过程[1]。这样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得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更为明确,有利于学生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3 扩充学生思维方式

以师生之间的交流做为学习的主要方式,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师生之间通过语言和行为的交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与教师的交流逐步深入,提出问题也越来越具有研究价值,越来越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从而要求教师也要不断的学习,将传统的运动场上传授提升到使用图像、影视、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进行传授,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利于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这种教学形式扩充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促进了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同时对高校体育教学形式的转变也有重要作用。

1.4 全面发展综合素质

研究性学习做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着强大理论和实践基础。它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和学习过程。这种模式能够是学生在获得书本上知识以及教师教授的动作要领的基础上,通过模拟比赛获得经验和临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教学和考核的重点从以学生对技战术的掌握程度,转变为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以及临场应变能力的教育和考核。进而培养学生对大量信息的判断、分析、搜集、运用和反思的能力;从单纯的追求技术水平和比赛能力,转变为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 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特点

“研究”以一种学习方式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它既可以对已有的专业知识进行学生自己的个性化的认识;也可以展开对新知识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对研究的结果没有一个要求的标准,研究的结果可以没有前沿性和开创性,也可以不具有对人类和社会的积极意义,甚至可以没有结果或最终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注重的不是研究的成果,而是学习研究的过程;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精神的培养上,而不是传统的只重视学生对现成结论的掌握情况。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尽可能的产生对体育的理解和感受,并将这种理解和感受充分的发挥,在此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使他们形成创新思维和科学的学习精神,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及目的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采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社会活动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具有传统学习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2.1 开放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形式和内容是多样的,灵活的,它没有统一的,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内容,学习的主要内容源自学生在社会生活和运动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而展开,以学生关注且对专业学习发展有重要价值的问题为基础,如球队风格、明星的作用和价值、教练员的作用等。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很广泛,它可以包含单项的专业研究,也可以是交叉的多学科的综合学习,可以注重比赛的实际成绩,也可以注重培养明星队员的理论学习。

2.2 主动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发挥教师和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方式,整个学习过程中均贯穿着这一理念,首先,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决定的。其次,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是主动发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再是传统地理解、记忆教师制定的固有知识系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学习的过程更易于学生接受和认可。

2.3 实践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操作的实践性学习,学生进行学习是以提高体育运动的成绩,明确科学研究过程,掌握体育教学方法为目的的,重视提高学生的自身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亲自投入的资料收集、问题设计、陈述报告、论证分析等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来,进行实践性学习。通过学习实践,促使学生要把科技和运动训练、体育教育理论与社会进行有机的结合;要把现代科技、社会环境及生活条件对体育学习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在熟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充分的理论和实践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结合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及学习效果。

2.4 创新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应用于体育教育,可以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得学生具有更敏锐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这些思维和想象力引导到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会进一步提高他们在体育学习和体育运动中的创造力,并将这种创造力应用于实践。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个人的综合能力,是由个人的人格、知识结构、能力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潜能。研究性学习可以激活学生这种潜能,提高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2.5 灵活性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学生的学习必须改变传统的仅在体育场馆和教室学习的局限。而电子类高校的学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可以依靠自己的专业优势,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获取信息和知识。信息时代带来了多种的知识获取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可以展开多渠道、多方面的知识获取,有利于学生丰富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

3 研究性学习与电子类高校体育教学

3.1 学习目标的确定

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以学习目的为基础进行学习内容的制定,整个过程是个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学习的目的教室和学生所追求的学习预想的结果。必须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有主见的学习,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集中精力向着正确的方向研究学习,形成一个完整良好的自我调节的反馈系统。在这个反馈系统中,教师引导或辅助学生共同建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并按照既定目标展开学习,逐步建立和改善知识结构,在以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基础进行实践中课题目标的研究。目标如期实现,就证明学生具备的知识结构完全适用课题中问题的解决;目标不能实现,就要根据研究过程中反馈的信息进行自我知识结构的修正,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2]。

3.2 学习兴趣的培养

电子类高校的学生往往是长期注重理工类文化课的学习,直接导致学生忽视体育课的学习。长期的文化课学习导致他们形成了只关注文化课成绩的提高,将大部分精力和智力都留在书本上,而忽略了兴趣爱好的扩展和体育课学习方法的研究。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扩充学习的范围,就必须将传统的“强迫”性学习转变为“自愿”性学习。要形成这种转变需要从树立学生的兴趣开始,要求施教者利用环境,个人目标等多个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引导,促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和进步。

3.3 学习空间的拓宽

研究性学习一改传统体育教学的教师教授模式,传统模式造成学生只是被动的跟随教师学习,学习教师领悟的经验,这就会造成学生只学会了经验和套路,对于这些经验的形成毫不了解,势必造成在现实应用中无所适从的困境,知识的应用度和适用范围有限。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提高,要求电子类专业的学生也要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科技水平的日益发展,给学生们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空间。现代电讯设备、图书室、实验设备等为学生学习专业或社会各层面的知识奠定了物质基础。而电子类高校的学生又对现代化信息设备的利用游刃有余,学习空间得到了充分拓展。

3.4 学习时机的掌握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要带着“问题意识”投入到学习之中,问题是引导学生学习,产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式。只有带着问题,才能促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来,从而避免盲目性学习。“问题意识”应该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随时捕捉学习机遇,机遇到来时立刻展开设想,进而形成创意。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敏捷的思维和敏锐的观察力,学生只有做到见微知著,才有可能发现学习中的机遇。只有能看到事物的本质,才能领悟到机遇潜在的价值[3]。当然,这一切的完成还需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层面做基础。

4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方法在体育教育中的含义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广义的方法是指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一切为了达到学习目的、掌握学习内容而采取的手段、方法和途径,以及学习过程中所要遵循的一些操作性原则、组织管理等环节。狭义的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活动措施与策略。凡是有助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手段都是体育教学过程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经常采用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即观察研究法,学生对互相关联的学习内容,通过观察其相同点、不同点进行探究,展开研究性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展开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研究性学习,在辩驳、探究和研讨中创造出更多新的创意,从而为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推动作用。

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主要由体育社会科学和运动人体科学两部分组成。所以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也是层出不穷,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常用的研究方法除了本文论述的几种以外还有除上述方法之外还有内容分析法,预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学习方法。大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要一味的追求学习方法,而受方法程式的限制,只要使用适合的学习方法,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摘要:大学体育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应按目标进行教授和学习,整个过程是一个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论文阐述了高等体育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电子类高校的体育教学现状制定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掌握好学习的时机、拓宽学习的空间等具体措施,为研究性体育教学奠定了基础。同时,还指出在体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常用的焦点争论研究法、评价研究法、观察研究法、观点争鸣研究法等方法。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体育教学,教学措施,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赵光武.后现代主义哲学评述[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0.

[3]哈贝马斯.认识与兴趣[M].郭官义,李黎,译.北京:学术出版社,1999.

8.浅谈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篇八

【关键词】合作活动学习模式    高校體育教学     意义     策略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老师的地位被极大地凸现出来,老师上课的讲授成了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利于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合作活动学习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使用,可以在促进学生掌握体育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的提高,学习效果的加强,这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合作活动学习模式的内涵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经过长期探索研究,形成了一种具有创意感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这就是合作活动学习模式。这一学习模式基于学生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明确小组中每一位成员的责任和任务,在独立自主和互帮互助这两种合作方法的交叉使用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的目的。

二、合作活动学习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1.合作活动学习模式有助于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合作活动学习模式一改传统体育课堂枯燥、无趣的氛围,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对于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对于体育技巧的掌握等,以期达到学习的目的。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和老师都能够放松自己,由过去的师生关系变为平等的朋友关系,“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在对老师和课堂产生好感的基础上,自然比较容易接受体育知识、学习体育技能。

2.合作活动学习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高校的体育教学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教给学生正确的体育精神。体育精神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属于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意义最为深远的一项内容。良好的合作精神、积极向上的竞技精神和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都属于体育精神的范畴,它的习得远远要重于学生体育技巧的掌握和体育知识的学习。合作活动学习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体育精神的形成。

三、合作活动学习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1.合作活动学习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之一: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合作学习模式要求老师要创新教学理念。教师要改变过去教师中心的思想,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方法上,合作活动学习模式要求老师改变过去“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和现代教育的观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首先,在体育教学之前,老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明确体育教学的三维目标,将学生根据一定的原则分成若干小组,并保证合作活动学习的公平性和竞技性。例如,老师在进行“三步上篮”这一体育技巧的授课过程中,首先要求老师明确了解“三步上篮”的三维目标。第一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体育的学习,使同学们正确掌握“三步上篮”的跳跃点、手势、步伐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二维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三步上篮”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和好处;第三维目标是情感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协同、沟通能力和竞技意识。在明确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老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性格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小组,注意每一小组的成员性格要求互补,学习能力要有高有低,为合作活动学习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合作活动学习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之二:实施阶段

合作活动学习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中要注意创建活动情境,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良好的活动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欲望,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乐于学习体育技巧,能够感受体育学习的乐趣。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之后,老师要结合学习的内容特点和小组学生的性格特点,创建恰当的活动情境。例如,学生在学习“垫球”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老师可以创设活动情境,每一组的成员在“垫球”完毕后,传给下一位同学,哪一组的同学最先完成任务,就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奖励等。这种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体育水平的提高。

3.合作活动学习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之三:评价阶段

在体育教学活动完成之后,老师可以开展评价教学活动。不仅仅老师来评价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彼此进行互评,回顾合作活动过程内容,寻找不足和缺陷,对于彼此的发挥进行点评,并总结经验教训。老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和内容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参考文献】

[1]陶花,吴友良,宋旭.高校体育教学的多元层次关系与异步教学选择之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2).

[2]潘峰.高校体育专业排球垫球技术网络教学实验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21).

9.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学习 篇九

摘要: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主动解决学习中的障碍,使学生能获得终身学习的技巧和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评价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过程,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笔记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那就等于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现在社会的教育需要从“为了获得科学知识”转向“为了获得科学能力和科学态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主动解决学习中的障碍,使学生能获得终身学习的技巧和能力。笔者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一点成效,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改善师生关系,优化自主探究的环境。我们知道,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外部的环境对个人的思维、个人的才能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有责任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这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我们很难想象,如果课堂环境是压抑、沉闷的,学生怎能会有探究的欲望。只有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学生才敢自主探索,发表独立见解,敢于与教师争论,敢于指出教师讲课中的失误,敢于指出教材的不妥之处。这样,课堂上才会出现积极的、向上的景象。同时,教师不宜独占课堂,要开放课堂,教师要同学在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那么,教师如何为学生营造探究的环境?

1、相信学生,激发潜能。初中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往往被过于严肃的“管教”和“机械式”“一问一答”所压抑。因此,在当今课堂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首先,课堂提问要有深度,具有思考性,创新性,摒弃“口头禅”式简单无效提问:“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其次,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知识阅历和潜能,不要急于给学生问题的答案,要创造时机、抓住时机启发学生,引导他们探究,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的建构的过程。再次,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做出别出心裁的答案,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积极有效的评价,从而达到进一步激活学生智慧和思维的目的。总之,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中,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才能获得充分释放。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2、设置教学情境,实施问题教学策略。就是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并向全体学生提出序列性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行为,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譬如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我首先给学生展示一组材料:关于人类的起源的传说,北京人的群居生活图,科

学家对黑猩猩的实验资料。然后调动学生思考:“关于人类的来源,还有哪些传说?”、“科学家的实验能说明什么道理?”、“你认为人类是从哪里来得?”学生畅所欲言,其中包括一些外空移民等离奇的答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家学习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3、精心设疑。留给学生思考空间,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如学习《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一课,在指导学生阅读郑成功致荷兰殖民者招降书的史料后,要求学生通过已学知识回答“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领土?”,通过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合作讨论、探究,学生学习气氛活跃,积极回顾已学知识,还调动了课外知识,效果不错。

4、联系生活实际及热点问题,创设悬念。此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我们知道,单纯的历史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情,因此,要从现代生产生活实际、国内外时事热点、乡土文化出发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如讲到“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这一课,可这样导入,现在全球最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反恐怖,可是大家是不是知道中国境内也有恐怖组织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们极大的警觉,迫切等待下文,接着介绍“东突”势力是活跃在我国新疆地区,企图分裂中国的恐怖组织,从而引出我国边疆地区自古以来由于民族和外来势力的干涉而不平静,进一步讲到沙俄和英国对新疆的侵略。结束课时,总结联系台湾问题,说明维护祖国统一已不是历史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是每个中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再如讲明朝抗倭斗争,引导学生联系当地曹顶的抗倭斗争,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

离。

二、改进评价机制,保持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过去,我们常以“考试”作为学生的终结性评价,即“一考定终身”。其实,“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成功能让学生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故我们要改进传统的评价观念,充分发挥评价作用。不仅要重视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的评价,更注重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在教学中发现,探究成功者会产生自我激励,然而未必人人都获成功。对于一个未获成功者,教师决不能简单地给予批评责备。学生解题的错误中往往含有某些正确的成份。教师应该尽量发现其错误中的正确成份予以肯定,并启发学生自已发现、纠正错误,使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评价策略,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鼓励性评价。当学生提出探究设想或在探究活动中取得一定进展时,哪怕这一设想、这种进展微不足道,甚至带有某些偶然因素,教师仍应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予以表扬鼓励。

2、期望性评价。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成为他们继续探究的动力。当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气馁迹象时,教师应该用热情的言语、热切期望的眼神去激励他们,给学生以自

信。

3、延迟性评价。当学生经过努力探究后,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教师为了保

持学生的探究热情,延迟对学生的结论做出评价,并进行恰当引导、点拨。

三、提倡合作探究,促进自主探究能力的共同提高。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自己在学习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得出了什么结论,喜欢与他人交流。实践证明:在现今的历史课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建立学生间和师生间的良好人际合作交往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提高学习效率,体现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提倡探索材料,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提高个人自主探究能力。那么,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呢?

1、分组。将全班学生依其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点、家庭、社会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组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小

组。

2、小组建设。包括:①小组名称,②正副组长选举:正组长全局管理,负责组织合作内容的分工,保证每个组员都有参与机会。副组长管理纪律,并帮助正组长做好协调工作。③小组目标,④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合作讨论时发现的问题和汇报内容,⑤汇报员(汇总小组合作成果,代表小组在班内汇报交流)。每次分工可随课堂教学而变化,角色可以不固定,定时轮换,目的是面向全体,提高学生的合作参与度与合作效率,并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性发

展。

3、精心准备和设计课题。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做一个成功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激活学生的合作和讨论技能,首先,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及时的进行充电,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水平。其次,教育学生不要冷嘲热讽,要学会尊重他人观点,不同意见时,不对他人进行谩骂。

4、建立合理的评价体制。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教师可以在课前5分钟左右对小组进行考评,并记入期中、期末的比例,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

5、采用讨论、竞赛、辩论等形式实施教学过程。让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各小组交流各自的看法,相互启发,然后各组派代表在全班发言。必要时,围绕某一专题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或开展竞

赛。

10.浅谈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篇十

浅谈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合作学习是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高职英语中运用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它有助于面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合作型人才.高职人才的培养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的合作.

作 者:郭磊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刊 名:南北桥英文刊名:SOURTH NORTH BRIDGE年,卷(期):“”(2)分类号:H3关键词:合作学习必要性 可行性 小组活动

11.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研究

高中英语新教材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渗透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其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有助于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研究性学习的背景及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与现有的学科相比,它有以下特点:

1.“问题”(或专题、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指导者通常不是提供一篇教材,让学生理解、记忆,而是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专题或课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

2.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在内容选择上的主要特点

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多来自学生生活着的现实世界,内容涉及的面可以相当广泛教材、校园以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学生学习途径、方法不一,最后研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各异,它必然会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3.研究性学习过程主要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在确定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后,通常采用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整个课程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最后的表现形态主要取决于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的努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成为某一个研究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他对课程目标的达成负有主要的责任。

4.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是研究性学习内容组织时应重视的几个方面

综合性即围绕某个专题组织多方面或跨学科的知识内容,以利于知识的融合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问题;社会性即加强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注意开发社区资源;实践性即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机会。

二、研究性学习设计

语法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现行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语法知识多以直接描述的方法呈现,且同一知识点分散于几个单元,这种编排虽体现了循序渐进、高复现率中加深印象的教学方法,但接触时对学生的不求甚解便可的要求无疑加重了学生的机械记忆的负担,从而减弱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语法是有规律性的东西,采用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初步知识自己去总结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再发现、再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尽可能多地从启发诱导入手,设计一个个有梯度、有意图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去归纳总结出语法知识。学生归纳正确,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归纳不正确时,分析原因,指明正确的用法,让学生在“原来如此”的情感体验中加深对此语法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学生归纳之后,教师再给予相应的操练,以期收到触类旁通和巩固的效果。

以学习倒装为例,我采用以下步骤:

1.创设情景,提供材料(在幻灯片上打出下列句子)

①Here comes the bus. The bus comes here.②Out rushed the children. The children rushed out.③LiLei rushed out. So did LiMing. LiLei rushed out. So LiMing rushed out too.④Only then did he realize that he forgot his bag. He realized that he forgot his bag only then.

2.学生研读每个句子后,可得出如下结果:每一对句子意思都相同,但语序不同;每组的前一句都是倒装句型。(若学生首次碰到,可由教师直接告知)教师设问:何为倒装?学生归纳倒装的共性(主谓颠倒)。

让学生把每组句子的第一句连成文章,请学生比较异同,从而回答Q1;请学生对比14两组句子,引导学生回答Q2,再观察每组句子,并且让学生研读教材上提供的例句,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发言,从而回答Q3.在完成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之后,倒装作为一语法知识便已轮廓清晰、重点鲜明地凸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归纳分析过程中,教师适当讲评、补充。这一过程始终让学生处主导地位,教师只起指导作用。

三、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一种改革,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教育观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它具有本研究上述的种种特点。由于传统的程序化系统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研究性学习不相适应,研究性学习需要更为灵活、开放同时也更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需要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将个人学习、班级集体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合理的穿插结合,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便成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本研究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进英语课堂教学。

总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本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教师应用多尝试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的思维;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多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体验中锻炼思维,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养成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識,从而为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奠定基础。

12.浅谈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篇十二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 来记录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 (重点难点) 或某个教学环节进行的精彩讲解和学生学习的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1]。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和形式是课堂教学视频, 同时还包含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同行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既有别于传统教学, 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特别在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等方面有着良好效果。在众多的教学资源形式中, 微课以“短、小、精、悍”特性迎合了数字时代的要求和大众心理[2]。

二、为什么要在高职医学教育中运用微课

1. 高职医学教学的现状。

医学学科教学内容信息量大, 知识点抽象, 教材文字描述冗长。加之近年来, 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大幅度增长, 生源多元化, 学生的基础下移, 质量下滑。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 高职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 理解力欠佳, 又欠缺良好的学习习惯, 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于现在的学生需求。针对这样的学习状况和学生的现状, 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必要。

2. 开发高职医学教育微课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 当今教育的形式已产生了质的飞跃。“一支笔、一本书、一堂课”的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再适合目前的高职教育。特别是对于医学专业而言, 直观的教学最能体现医学学科教学内容的生动和大信息量的要求, 它可变抽象为具体, 使枯燥的文字描述的变为特定内容以图片、视频等形式清晰表达, 易于理解。同时, 国内外大量的运用微课来教学的实例也证明微课的确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的效率,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为国家输送大批量的高质量的技能型的人才的重任, 所以我们高职教师更应该对微课程进行研究和探索, 开发出有着高职特色的微课程,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高职教学改革, 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整体的素质[3]。随着微课在国内教育领域迅速升温, 从目前国内外的“微课”资源建设情况和应用进展来看, 将微课引入高职教学将是高职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三、怎样制作适合高职医学教育的微课

高职教育应遵循职业岗位需求, 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设计工作任务、细化学习情境。因此微课开发过程则同样要参照此要求, 且每个工作任务更加细化、更加具体。好的微课要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微课的内容设计。

高职教学的“微课”建设, 重在体现高职教育中行动导向的核心思想。首要从岗位需求入手, 分析职业岗位能力, 优化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任务。对授课内容进行解构, 将“微课”建设的核心内容—教学视频, 按照情境分析、任务引入、计划并实施、总结并反思的行动导向体系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师要参与教学课件的制作, 视频的画面、内容的设计。

2. 微课的内容呈现。

微课的呈现应打破单纯的图像、照片、素材的优化, 而更注意内容的编排形式, 比如可借鉴电影的叙事手法, 采用插叙, 倒叙;或故事引入;或电脑游戏模式, 或手机游戏方式, 甚至微信拆礼盒等方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开拓思路, 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 录制的过程中, 要注意教师声音的清晰度好和感染力强, 体态语言丰富, 教学内容清晰完整, 录制环境安静, 从而保证整体教学效果。如在体态语言方面, 录制教师的体态不能过于拘谨或过于懒散;动画、视频、教师的操作演示等都可提前录制然后用于微课, 让它更好的配合教学。此外, 微课中添加字幕整体效果比没有字幕或者字幕少的视听效果要好[2]。总之, 从整体编排的构思, 教学环节的合理创新设计, 以及教学中所需的素材的实效性、趣味性;教师录制过程中表情动作、语音语速语调的设计, 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精美的设计, 真正符合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和特色, 才能让它的优势最大化, 更好的为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服务。

3. 微课的配套资源。

在微课平台中, 需要体现“微”教学资源的开放性与延展性, 应当设计配套教学辅助资源, 包括一些微设计、微课件、微互动、微练习与微反馈[4]。为了保证微课资源具有充分活力, 需要对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效果进行定期的评估, 并对教学资源进行及时更新。微课必须在一定的教学资源平台中, 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4]。因而, 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 需要经过管理人员审核、审批后, 上传到教学资源平台。

小结

在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的推动下, 和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 高职医学教育领域的“微课”建设必将在未来获得快速发展。但专业教师在信息化技术上的经验不足, 导致“微课”建设过程面临很多困难及阻力。这需要由高职医学专业教师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共同建立优良的微课课程开发团队, 从而使“微课”背景下的高职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取得成功。

摘要:本文从高职医学教学的现状出发, 简要说明了高职医学教学中使用微课的必要性及微课在高职医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医学教育,微课

参考文献

[1]顾理琴.浅谈对微课的认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年12月 (下) .

[2]韩瑜.浅谈微课及其在高职教育中的运用[J].现代企业教育, 2014年5月 (下) .

[3]万镭.浅析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使用[J].电子制作, 2015年4月18网络优先出版.

13.浅谈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篇十三

永温万达小学教师:丁慧

评价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能力。《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深深感觉到只有注重、运用好“多元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才能适应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学。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与信息社会人才素质的要求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和冲突。

1、评价的方法过于单一。多数教师都通过学期中与学期末的上机操作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很少使用体现教学新理念与新评价观的新方法。

2、评价的主体一元化。教师成了教学评价的惟一主体,而对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多元化评价视而不见。使学生一直处于被评价的被动地位,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自尊心也容易受到损害。

3、评价的内容单一化。评价的内容仅限于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阻碍了学生创造能力、学习习惯的发展。

4、评价功能的单一性。教学评价过分强调了甄别优劣与等级划分,势必会减弱评价的促进和激励作用。使教学评价本该具有的激励、导向和教学质量监控功能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5、教学中的结构化评价与现实生活的非结构化形成脱节,急需加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

如今的小学信息技术并非纯粹的计算机技术课程,而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在做好教师评价的同时,我多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努力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鼓励自我评价。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往往更多地让学生演练操作技能,在学生学会操作技能的同时,我常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这是一种反思总结的过程,让学生从技能的掌握上升到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小学生想象力丰富,评价反思时往往富有创意性,一方面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

2、开展相互评价。学生对他人的评价也是一种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学生个体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显得尤为突出。为了让小学生能比较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劣状况,激发自已的一种竞争意识,在小组协作探究后,我往往会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当然,为了避免学生相互评价时出现彼此贬低的不良现像,我引导学生多作鼓励性评价,以增进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多向交流,有利于彼此间取长补短。这种互评,可以在合作者间展开,也可以全班范围内展开。通过在相互评价中获得对探究过程有个知识性的总结。

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以往的实际教学中,评价集中在知识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思维、情感体验、创造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激励评价。所以在教学中,在制定、采取评价标准时,我多注重个性化与综合化原则。

1、注重个性化:传统教学评价往往采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小学生天赋不

一、志趣各异,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常常受到自身能力以及家庭条件的影响较大,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制定和采取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尽可能客观准确的对学生在学习操作的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作出个性化的评价,以期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2、注重综合性:在教学中,我避免把各个教学目标孤立相待,而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达成要求,努力从多个维度去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作出相应的评价。例如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下,评价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在小组合作中,评价学生的协作与交往能力等。努力注重对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作出综合性的评价,让学生能够清楚自己的所长所短,有针对性地作出自我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

三、善用作品评价法。

作品评价法,是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掌握软件的技能去创作一幅作品,然后教师根据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学中,我常在情景中定作品基调,在任务驱动模式下定作品要求,请学生用word编制电子小报,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等。制作好一个作品,需要学生有目的地、系统地逐渐将素材编辑整合到作品中去,需要他们文字的输入、图片的简单处理、上网查找素材等等,能够综合评价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同时作品的完善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是对已学技能的演练,也是对新知识的逐步

14.浅谈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篇十四

体育教学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在为增强学生体质和发展运动技能做贡献的同时,也正逐渐变得“正规化”和“竞技化”了,以运动技能传授为主线的体育课也逐渐使体育失去乐趣、情节、竞争、协同、表现和想象,变得越来越枯燥,越来越像操练和训练,从而使体育教学也逐渐失去魅力。因此,增加体育学习的乐趣,让每个学生都在运动中体验乐趣和成功,已成为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对于这一点,英国的“领会教学”和日本的“透漏朴斯”的体育实践已经做出了证明。

一、体育游戏

游戏,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不可缺少的启蒙课,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游戏是第一位教师和伙伴。人类接触世界,了解世界乃至把握世界的开端往往是从游戏开始的。在虚拟的游戏中,人们学会了生活技能,学会了与人相处,学会了遵守规则,学会了扮演“角色”。

体育游戏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它以一定的内容、规则和情境进行活动,活动方式丰富多样,以达到游戏者身心健康为目的,促进其体力、智力和能力的协调发展。体育游戏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之愉悦身心、增进健康的一种有效手段。

体育游戏具有鲜明的特点:1.目的性。各体育游戏都有其不同的内容、规则和情境,因此目的有别,如技能型游戏,体力和智力类游戏,心理素质类游戏,休闲娱乐类游戏等,在这些有意识的活动中,人们可不断创新、开发新的游戏。2.教育性。体育游戏是一项有目的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在一定的情境中以某主题为内容进行,并按一定的规则规范游戏活动,其明确的目的性和寓教于乐的形式能使教育效果显著,并能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参与者遵守纪律、团结友爱、机智、勇敢的精神。3.竞争性。体育游戏非胜即负,而参与者无论胜负都乐在其中,这种竞争性,可以使所有的参与者无论强弱,只要全力以赴,都能挑战自己的极限,在游戏中更好地挖掘任的潜力。4.趣味性。参与游戏是游戏者的自由选择,没有任何的压力,所以,参与者能自由、轻松地投身其中,使其活跃起来的心理功能得到发挥,获得自由表现的机会,把注意力集中于活动乐趣上。

二、体育游戏的功能与作用

体育游戏开展形式生动,场地器材简单,内容丰富多样,便于开展与推广。它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和竞争性,能较大限度地调动游戏者的运动积极性和参与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全面锻炼游戏者身心,提高其基本活动能力和基本运动技术,促进游戏者德育、智育和美育的发展。

三、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体育隶属于我国学校体育的范畴,主要是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接受的学校体育教育,按照“健康第一”的身体与思想的要求,其含义是传授体育文化,争抢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适应能力的有目的、有计划、有主旨的教育过程。

体育教学是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使学生获得快乐的情绪,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体育游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作用及其特点决定了其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1.在准备活动中。准备活动包括组织教学所必需的课堂常规、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良好的准备活动,可以促进有机体加强新陈代谢,使各组织器官较快地发展较高的工作效率,适应运动的需要。有选择的将体育游戏穿插在各项活动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缓解心理压力、活跃课程气氛,同时可以缩短身体的适应过程,使学生的注意力从其它方面转移到体育活动上来。在准备活动中,我们可以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游戏。例如:跑动中的“贴膏药”、“包球接力”、“听数抱团”、“迎面接力”、“拉网捕鱼”等。

2.在基本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积极主动、自觉地练习,承担运动负荷。运动动作技术的形成和掌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习者有良好的技能和心理因素。众所周知,人的大脑处于良性兴奋状态时,最易学会各种技能。体育游戏可以使人的体温升高,使血液中的氧气向组织细胞释放保证氧气的供应,使各组织器官较快地发展较高的工作效率。体育游戏在课堂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寓单调枯燥的技术练习于生动活泼的游戏中,可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战胜困难、积极进取等优良品德。但是在课堂技术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运用的实际,一般来说,体育游戏避免在动作掌握的开始阶段使用,而大量运用于运动技能形成后的巩固与运用阶段。

3.在教学结束部分。课堂结束部分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体育游戏是集协调放松、健康有趣、轻松愉快于一体的放松活动,能转移大脑皮层运动神经的兴奋,放松各运动组织器官,使人恢复到放松的身心状态。因此,教学结束部分的体育游戏要轻松、活泼、有趣,便于组织,有利于整理活动,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具有一定的“兴趣保留”结束体育课,以较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其它课程的学习,做到寓德育于体育之中,寓教于娱乐之中,总之,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方法,它鲜明的特点和特殊功用,使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育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参考文献:

15.浅谈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篇十五

1、实验对象与实验方法

1.1、实验对象

收集64名2010级乒乓球选项班的男生, 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32名。

1.2、实验方法

综合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实验教学法以及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 并采用数理统计法分析统计数据。

2、实验设计以及实施控制过程

时间:2012年10月-2013年1月, 学时为24。

地点:本校乒乓馆

方法:采用组间比较分析结果。其中,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 基本程序为:示范讲解、课堂练习、教师指导以及技能评价;实验组采用自主学习模式进行教学,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适当予以指导和启发,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训练, 同时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确立学习的目标、方法以及途径, 并总结学习经验和规律, 最后由教师评价和师生自我评价。

为避免两组在实验前有系统性的差异存在, 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及有效性, 实验前两组均测试乒乓球的基本技术以及实战能力, 并按照教学大纲标准进行评分, 成绩以百分制换算。实战能力采用抽签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三轮制比赛, , 结果显示两组成绩无显著差异 (P>0.05) 。详见表1和表2。

3、实验结果

按实验前方法再次进行测试和比赛, 基本技能较实施前显著提高 (P<0.05) ;实验后, 两组的推挡球技术无显著差异 (P>0.05) , 但实验组的攻球技术以及实战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对自主学习模式的支持和认可态度, 绝大部分学生均为支持调度。详见表1、表2、表3。

4、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适时指导和监控学生行为, 应注意点面结合, 并抓住学生的共性, 集体解答代表性问题, 以优生帮带差生, 并注意教学情境的设置, 加强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同时, 教师应注意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树立威信,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5、结论与建议

本实验表明, 自主学习模式在应用于高校乒乓球选项课, 教学效果显著, 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对体育知识及技能的探求欲, 可提高学生基本技术和实战能力。总之, 自主学习模式为高等院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视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 考虑到学生的自尊以及心理需求, 并注意言语措辞。同时,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我专业素质, 并改善教学理念, 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全面优化教学环境。此外, 应同步发展学生的专长竞技与整体技术水平, 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唐伟华.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运用[J].镇江高专学报, 2009, (3) .

[2]王道平, 林少娜, 陈克等.微格教学在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1, (2) .

16.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篇十六

一、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理念的诠释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有着特殊学习方式的课程,它是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的更新,是学习的革命。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为主,探索性为基础,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创造能力。

研究性的学习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体验科学的态度、科学的规范、科学的思想,体验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感觉等。它不同于学法指导,是学法指导的扩展与提升。

二、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从传授者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也不再只是作为知识的授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成为学习上的主人。北京教育学院博士季苹说:“研究性学习使教育的基本观念在转变,过去我们认为知识是由一个个知识点连接起来的,而现在我们看到,知识只有在热爱中、在探索中才能有活力,有生命”。

小学生探究的本能和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亲身实践,不仅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获得探索的真切体验。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它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的获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三、小学语文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开展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结构等特点,尤其是生理、心理,学习活动变化的梯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应该是灵活的,方法也是多样的,确保学生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1、从生活与课本中设定学生感兴趣的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外显过程。研究性阅读能很好开展,关键是确定研究课题。至于如何才能选准选好研究课题,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坚持把课题的选择确立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对课题的研究始终保持巨大的内在动力,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和探索热情,并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进行选题。

(1)从生活中设定研究课题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的亲生经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

(2)从课文中设定研究课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作为语文教师还应努力在学科领域的教学中使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阅读教学强调实效性,而研究性学习正是组织指导学生高效地学习,达成“认知”、“发展”双重目标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这一目标能否达成,关键在于研究课题的设定上。如果随便拿课文中的一个句子、一个词语来讨论,学生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将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将会事倍功半,花费很多时间,却得不到要领,甚至可能钻进牛角尖。对此,笔者的研究与实践是:

在教师引导下提出研究课题,通过学生质疑提练出研究课题,通过解读课文题目得出研究课题,从课后习题里带出研究课题,在趣味活动中引出研究课题,在插图赏析中推出研究课题在课文中寻找研究课题,其实就是营造研究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课题研究既达到了解读课文、操练语言的要求,又从中培养了自主、合作的研究能力。

2、在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努力开发学生的综合研究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综合性学科的学习活动,它包括研究者——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以及研究报告的编制能力等内容,而小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最为薄弱。活动伊始,我们就发现学生在时间的分配、学习的顺序、成员的分工等许多方面均表现出无所适从的状态,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研究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要站好位置。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性研究能力。

四、小学语文语文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强调问题意识。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问题”是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选准研究要点。要从整体入手,在课文的特色、主题处切入,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探究,才能真正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3、注重研究过程。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不一定像专家那样,必须解决具体的问题,我们应该避免“成人化”的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什么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研究的方法,掌握研究的途径,学习的过程才是我们追求的结果。

4、把握评价尺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评价,重视的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17.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 篇十七

《汉语课程标准》中强调“感受”、“感悟”等有关体验的东西,这很值得我们玩味。夸美纽斯曾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体验,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有利于抽象知识的感性化、形象化,使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它还能激起学生理解记忆并引起对学习问题探索的兴趣,增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教学论的层面上看,体验是学习主体与客观事物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就学生而言,是情绪、感受、理解、联想、感悟等心理过程面对客体的激活与投入,就学习对象而言,是真善美等内在价值面向阅读主体的显现和渗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体验是“主客融合、物我同境”的一种理想境界,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体验的时机和快乐。

如果我们对教学环节进行解剖就能发现,无论是课文导入、背景介绍、课文分析、语言品味、迁移运用等诸多板快的展开,还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知识点的落实都需要体验这个要素的介入。下面结合课堂教学略作说明。

一. 词语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

词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把一篇课文中的词语整合起来去理解和应用,在合成运用中加深对词的体验和感知,这比单个词语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如讲《背影》一文时,先讲“奔丧”、“出卖典质”、“惨淡”、“赋闲”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理解词义,后让学生用有关词语复述课文内容,再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写一段话。这样依托课文内容,抓住几个关键性词语,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不仅积累了词语,而且让学生感知了课文内容,体验了作者的心境,语言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二. 想象练习中的体验性学习。

想象是人类通向艺术殿堂的翅膀,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在魏书生老师的教学实例中受到启发,也进行了一些想象练习。如教课文《桥》时,让学生闭着眼睛想象山洪暴发的情景,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逃难的人们的心态、当时混乱的场景,老汉和小伙子的不同的心理等等,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会、感受,让学生说出“我是怎么想的”,“我会怎么做”等问题。这样的想象非常丰富,当然对当时的环境,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体验也非常深刻了。因此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上无须老师更多的讲解,学生自己就体会到了品格的高尚。

三、细节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

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看似不起眼却很耐人寻味的细节。因此,细节教学在语文学习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教《七根火柴》时我们可以围绕文中两次出现的“数”这个细节作文章:卢进勇在把火柴交到指导员手里时的数火柴与前文无名战士献火时的数火柴有何不同?为什么这里的序数词之间都用逗号而不用顿号?同学们朗读、讨论后明白了“火”在全文中的重要性:在冷风暴雨、冰雹无常的恶劣环境里,火可以救活同志,可以解除饥饿、寒冷的痛苦。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了这么珍贵的东西,所以卢进勇向导战友的深情嘱托,就饱含深情地用一种异样的声调数着。

老师可以接着点拨:除了想到战友,他还会想到自己的什么呢?学生在这种体验中想到很多东西,如想到自己完成了任务,实现了烈士的遗愿;想到要踏着先烈的足迹前进;想到要像无名战士那样革命到底,忠于党的事业。接着再让学生朗读。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无名战士的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卢进勇数火柴时的那份感激和激动,通过朗读学生还明确了用了逗号之后语速明显比用顿号要慢,这就把他们两人数火柴时的那份庄重与神圣活灵活现表现了出来。这种细节教学中的体验更有利于学生走进任务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

四.实验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

现代教学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那么可以把一些相关的物理和化学的实验手段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来。如教《中国石拱桥》时让学生准备一块硬纸板和两个硬纸板做成的桥墩,先让学生把纸板平放在两个桥墩上再防上文具盒,“桥”塌了,后让学生把纸板弯成弧形,放上文具盒“桥”没塌,最后让学生从中得出拱桥比平桥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特点,在这样的体验中去读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自然是驾轻就熟,居高临下了。在这样一种体验中学生品位到了发现和成功的快乐。

五.自主探究中的体验性学习。

让学习主体在自由的主动的探究中学习知识,体验快乐,就会事半功倍。如在教《死海不死》时要求学生围绕“拯救死海“的主题,探索拯救死海的方法。学生兴趣很浓厚,查阅资料,了解死海周围的环境,并积极了解有关历史、地理、天文、气象等有关方面的知识,探讨拯救死海的良策,并提出了不少方案。比如干预天气,人工降雨;植树造林,改变天气;发明新的化学药剂,要来溶解盐类等等。这种探究活动说明一个人只要有从事么某中活动的需要或者把活动当作完成任务的手段,那么活动者的能力水平就会在活动中得到提高,并且活动越多样化,能力发展也越呈多样性。

六.课文续写中的体验性学习。

教材中有不少是文已尽而意未了的美文,可以让学生在续写体验、理解、感悟。如《小桔灯》可写《二十年后的小姑娘》,《最后一课》可写《第一堂英语课》等等。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写出不同的结局或不同的看法。这就让学生在与文学作品中的任务的对话中加深对作品和任务的了解,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感情。

总之,体验性学习是学生由传统地被接受知识变成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的重要环节,只有使体验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旋律,才能让学生在享受中提高语文能力。

汉语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之我见

牡丹江市朝鲜族中学

汉语组

18.浅谈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篇十八

学会与他人合作,已经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四大支柱之一。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课堂活动方式。合作学习策略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后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设计和提供大量合作型的语言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与他人合作、分享知识和成功的快乐,而教学过程中生动活泼的课堂是由理解、沟通、主动参与、互动这四个活性因素构成的,其中主动参与、沟通和互动的最佳方式则是合作学习。只有将这些动态的因素综合起来形成合力,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陈旧做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合作学习的类型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设计和提供大量合作型的语言活动来完成。这一活动必须有两人或多人参与,带有竞赛性质。据其特点可分为合作式和合成式两种。

合作式的特点是所有人都拥有同样的信息,却会对此产生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强调的是观点的磋商和讲明理由,成果的形式是solvetheproblem。

合成式的特点是各人拥有不同的却是很重要的信息,有意设置“信息沟”是为了引起语言意义上的交流,即要将各人的信息汇集之后方能有成果,其方式往往是完成一幅图,重构一个故事,对照两幅图画的差异度。

无论哪一种活动方式都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需要相互信赖、相互帮助、激励互动。

三、合作学习的原则

合作学习强调的是信息互动,要求遵循的是实践性原则、自主学习原则、团结协作的原则、探究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学生在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团结组员进行分析和处理问题。活动中学生积极用眼、用耳、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直接体验,提高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合作学习的策略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它的基本策略是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达成小组的共同目标,并以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标准。因此教师应给班级分小组,注重成员的性别、性格、兴趣、能力、智力的搭配,力求均衡。还应给出目标,教师应让每个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自己所担当的角色,明确小组的合作计划。并能让学生明确分工,知道自己的职责,在组长的带动下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会他们如何搜集资料,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讨论问题,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上一篇:平面设计师转正自我总结下一篇:乡镇网格员培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