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精选14篇)
1.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 篇一
僵尸企业调研报告
僵尸企业>调研报告
(一)20**年2月24日至25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浙江杭州召开“全国部分法院依法处置僵尸企业调研及工作座谈会”。座谈会上,二级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杜万华介绍了下一步人民法院开展破产案件审理、依法处置“僵尸企业”的六项重点工作。
一、建立企业清算与破产审判庭。近年来,普通民事商事诉讼案件数量激增,人民法院整体上面临“案多人少”困境。很多法院都将有限的审判力量全部投入到普通案件审判中,未建立专门的破产审判组织。所以在破产工作中就形成了“由于没有专门的审判组织,所以法院不愿或不会处理破产案件;由于不处理破产案件,就更不需要专门的破产审判组织”的不良循环。这种局面十分不利于开展“僵尸企业”司法处置工作。截至目前,只有广东深圳中院、浙江温州中院等少数地方法院成立了专门的企业清算与破产审判庭。实践证明,设立专门审判庭的法院,处理企业清算和破产事务的积极性高、效果好。专门审判庭是企业清算和破产审判工作专业化、常态化的重要保障,也有助于破产审判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法院企业清算与破产审判庭建设工作。最高人民法院正在根据中央要求加紧研究制定有关方案,并将与中央编办协调推动这项工作。这次会议结束后,各高级人民法院要切实担负起职责,监督指导辖区内中级人民法院立即开展相关工作。各中级人民法院要尽快行动起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启动企业清算与破产审判庭建设工作。省会城市、较大的市和经济较发达城市的中级人民法院,要率先将建立企业清算与破产审判庭作为重点专项工作,立即协调地方编办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在地方编办未审批之前,要调剂使用现有编制,先把专门的清算与破产审判庭成立起来,立即开展工作,不能因审批而耽误工作。
从目前开展企业清算与破产案件审判工作的需要看,企业清算与破产审判庭应承担以下11项职能:1.企业破产和企业强制清算案件的立案;2.审理企业破产案件、企业强制清算案件;3.依法处理企业破产案件、企业强制清算案件的善后事宜;4.负责企业破产案件、企业强制清算案件审判工作的有关调研;5.对下级法院企业破产案件和企业强制清算案件审判工作进行业务指导;6.企业破产案件审理法院之间的协调,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7.破产管理人的管理和>培训;8.高级人民法院对本辖区内下级法院破产审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9.最高人民法院对有关司法解释的制定与贯彻实施;10.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企业破产大要案审理的监督指导;11.破产档案的管理。上述11项职能是否科学全面,可以做进一步研究探讨。
在建立专业化审判机构过程中,人民法院要同步推进破产审判法官队伍和司法辅助人员的专业化建设。已有专门破产审判法官的法院,要加强对在任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升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的业务素质;要将纪律意识强、业务素质好、综合能力强的同志配备到破产审判岗位,实现破产审判新生力量补充常态化;要结合破产审判工作特点,做好“传帮带”工作,组建成熟的破产审判团队,切实避免“一人离岗、工作皆停”的情形。目前尚无破产审判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的法院,要加紧发掘、培养专门人才,确保专门审判人员及时到位。同时,在当前司法改革推进法官“员额制”过程中,各地人民法院必须将专门审判庭作为一项内容特别考虑,要在各方面为下一步工作预留空间。各高级人民法院要将当地专门审判庭、破产审判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专业队伍建设情况,在今年8月1日前报告最高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清算与破产审判庭建立后,企业清算、破产案件的管辖会相应发生变化,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已着手研究,并将适时予以明确。
二、做好执行程序转入破产程序工作。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513条至515条规定了执行程序转入破产程序的原则,解决了法院内部执行转破产的程序启动问题,拓宽了破产案件受理渠道。对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重庆、深圳、温州等地部分中级法院已开始积极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制定执行程序转入破产程序的具体规定。当前,在适用上述规则时需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执行信息平台和信息资源,及时发现、整合分散在不同法院的针对同一“僵尸企业”的多起执行案件信息。执行法院及其上级法院要依法尽力创造集中管辖、集中执行等有利条件,促进“僵尸企业”及时、顺畅转入破产程序。
二是判断当事人同意移送破产的时间点,既可以是执行不能时,也可以是当事人申请执行时。同时,不仅要考虑债权人的同意,也要关注债务人的申请,尤其要充分考虑债务人对企业重整的申请。在同意的形式上,应采取书面形式。
三是要注意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执行法院对依法应当移送破产的执行案件要及时移送,不得故意拖延。破产法院要克服对破产案件的“畏难情绪”,应当依法受理的破产案件要及时受理,切实避免在受理破产案件上“踢皮球”。
四是执行法院将案件移送破产时,应当中止执行程序。企业破产法第19条已对此作了明确规定,企业破产法司法解释(二)也作了规定。但是司法实践中还有相当一些地方法院未严格遵守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在破产程序启动后继续对被执行人进行执行和保全。这种情况要坚决予以禁止,严格依法办事。
三、加强破产管理人队伍指导和管理。破产管理人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企业破产工作的质效。人民法院要加强破产管理人队伍指导和管理,提升破产管理人队伍素质。破产管理人队伍建设既要严格依法也要解放思想,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对适应企业重整需要的破产管理人才的吸收,把破产重整的需要作为主要的考量因素,充分发挥企业家、经营者、管理者,乃至科技工作人员的作用,不断加大破产管理人工作程序规范化建设。当前,应当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要强化破产管理人队伍人才的积聚。人民法院要引导担任破产管理人的传统中介机构吸收擅长>企业管理、熟悉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确保对企业破产重整、破产清算能作出准确有效评估。同时,对破产管理人如何管理,各地法院可以以有利于工作开展为原则积极进行探索。
二是要试行破产管理人分级管理制度。破产案件个案之间差异较大。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破产的专业性、技术性较强,事务繁重,而有的小微企业破产则相对简单。从近年破产审判实践情况看,对管理人分级管理,针对不同类型的破产案件从不同级别、资质的管理人名册中指定管理人,既有利于确保破产案件质量的提高和破产程序顺利进行,又有利于管理人队伍的发展壮大和整体素质提升。管理人的分级管理应是当前人民法院在破产管理人管理方面的工作重点。
三是要试行管理人的淘汰、增补和升降级制度。从多数地区情况看,管理人名册自2007年建立后就一直未发生变化,既未增加一些符合条件并具有一定破产管理水平的中介机构入册,也未对一些不符合条件的管理人予以除名。这种状况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改变。尤其是在实行管理人分级管理之后,要根据业绩和水平采取管理人的增补、除名、升降级措施。
四、建立破产费用专项资金。很多“僵尸企业”停工停产多年,因无力支付破产费用而无法进入破产程序。破产费用中的诉讼费部分虽可减免,但律师等破产管理人的报酬部分应当支付。目前,务必要克服“僵尸企业”因无力支付破产费用而无法进入破产程序的问题。建议财政部门拨出资金建立破产费用专项资金。人民法院要抓住机遇,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补充企业破产案件中的破产费用缺口,要保证管理人能够按劳取酬,激发破产管理人工作积极性。已经建立破产费用专项资金的人民法院,要依法依规妥善利用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要在使用破产费用专项资金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做好开源节流,适时推动建立政府财政援助的常规机制,同时逐步探索企业正常经营中自行提取破产费用资金等措施。
五、慎重适用重整计划强制批准权。在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相当一批企业会采取破产重整方式实现提质增效。在制定重整计划草案时,应当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由重整中的市场参与者协商和谈判,最终重整计划力求由当事人表决通过。“僵尸企业”重整一般应包括债务重组和营业整合两方面内容。如果“僵尸企业”重整计划草案只规定债务重组的有关内容,而不涉及营业整合和资产重组,人民法院在批准这类重整计划时应当谨慎。因为这类重整计划草案可能并未解决导致企业破产的深层次矛盾,企业经营前景和市场空间并不明朗,重整的目的和作用可能只是削减债务,不能真正实现重整让企业提档升级、更加适应市场的目的。因此,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中,应当坚持重整计划由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按照企业破产法第87条第2款的规定,通过自由表决决定。如果重整计划未经利害关系人表决通过,人民法院不宜行使强制批准权。
六、积极探索破产案件快审快结程序。破产案件尤其是破产清算案件,要注意快审快结。快审快结包括两个方面要求:第一,对于有挽救希望的企业进行重整时,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既不能一味图快,也不能久拖不决;第二,对于没有挽救希望,不需要进入重整的企业,要通过破产清算程序,尽快结案。浙江法院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如简化审理程序,当事人之间对财产评估已协商一致的可以不再鉴定等,其他法院可以学习借鉴。
依法处置“僵尸企业”涉及的问题面宽、政策性强,各级人民法院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依法积极稳妥开展各项工作。上级法院要针对企业清算破产工作特点,依法依规采取审级监督、审判管理、组织监督、纪律监督等综合手段,加强对“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的监督指导,保障有关工作顺利进行。目前破产案件审判工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各地法院要克服畏难情绪,抓住工作机遇,把破产案件审判工作抓实抓好,开创破产审判工作新局面,力争相关各项工作都取得丰硕成果。
僵尸企业调研报告
(二)3月25日下午,《改革内参》“僵尸企业治理之道”内部研讨会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大会议室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我国经济学家何帆教授担任主报告人。研讨会邀请了中央财经大学公共财政研究院王雍君院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周放生副会长,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都阳教授,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波,国家统计局就业大数据小组组长李志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陶然等学者担任点评和发言嘉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总编辑史克毅、编辑部主任刘学军、调研部主任贾存斗、财新智库宏观经济研究员朱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樊轶侠、上海钢炼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竹倩,以及来自中央财经大学、民生银行等相关研究机构的学者共同参与研讨。
何帆教授研究团队的主报告《中国僵尸企业:现状、成因及政策建议》是在长期跟踪、研究僵尸企业,多次深入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报告提出处置僵尸企业不能紧靠企业自身之力,需要银行、政府和企业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发力,形成“企业自救、银行辅助、政府托底”的分工格局,这是成功处置僵尸企业的重要保障。何帆教授认为在经济低迷的时期去产能以及解决僵尸企业,难度会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去产能的主体是市场而非政府,但现在是政府在主导去产能,比如让各省拿出一个去僵尸企业的数量名单,这种方法有可能会导致激励机制的扭曲。从国际经验来看,真正解决问题的是企业本身,政府要做的是在配套政策上去支持,在社会政策上要托底。
王雍君院长从财政治理的的角度来剖析僵尸企业,认为讨论僵尸企业的对策必须关切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僵尸企业的制定标准,二是僵尸企业应该正确分类,三是财政压力和可承受性的测试,四是政府的职能边界,五是财政支持的方式。
都阳教授和李志龙博士均从就业角度来分析僵尸企业的治理。都教授认为如果把去产能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判断成很严重,会阻碍这个进程的推进。应采取保护工人,不保护岗位的原则来解决就业问题。李博士认为去产能带来的冲击可能不是那么大,保就业,可能还是要把目光放的更宽一点。对员工的安置问题,他认为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分享经济可能是下一个淘宝式的就业发动机;二是健全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更加有针对性的做好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
高波总经理建议由国家部委牵头成立高级别巡视组,摸清现有僵尸企业和即将成为僵尸企业的数量及产能,立即停止求助、补贴及银行贷款,对各类钢铁企业压缩产能的奖补一视同仁,优先解决从业人员分流及安置问题。
陶然教授认为去产能的过程中有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就是怎样实现真正的国退民进,而现在的很多做法是国进民退,包括压产能,把民营压掉,保国企。
樊轶侠研究员提出去产能的目标,不能全国性的划一个杠杆,总体的思路是央企一套指标,地方按照自己的大致标准,给一定的自主权。政府要提供间接的去产能补助。除了直接的补贴,还有融资支持,在税收优惠方面更能体现间接的支持。
2.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 篇二
我们原来期望破产法是一个标志,中国市场经济从初期阶段进入中级阶段。
但显然破产法是不能成为这样一个标志的,它还要整个社会慢慢行进到那个标志”
近日,就中国目前在处理僵尸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之道,《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了新《企业破产法》起草小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
“现在10%-20%的企业都遇到了经营上的困难,处理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中国新闻周刊:《企业破产法》在2007年颁布实施后,企业通过诉讼程序破产的数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7年全国法院审结破产案件4200件,到2013年降至1998件,2014年为2059件。目前这一趋势有没有发生变化?
李曙光:2015年有所提高,有3000多件吧。其中的原因,一个是对僵尸企业的处理增多,另一个是经济下行,企业的经营糟糕一些。另外法院也在加快受理破产案件。去年处理僵尸企业就已经开始了,特别是去年下半年,法院受理的案子比较多。这里说的是受理,而不是结案,因为有的案子结案的时间比较长,有的要好几年才能结案。
中国新闻周刊:在分析破产案件数量下降原因的时候,很多人会提到法院考核的因素,这是不是确实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中国目前的体制下,法院的态度是不是也是地方政府的态度?
李曙光:它是多方面的因素。受理破产案件数量下降,从司法体系来说,有内部和外部的原因。从外部的因素来说,法院受理破产案件,有好多事处理不了,中国的社会和市场都没有成熟到那个地步,也就是说可以自愈的地步。
比如职工安置的问题,就涉及国资部门、人保部门、工信委,甚至还涉及市政府和市委。因为其中有稳定的问题,特别是有工资拖欠的时候,光这一件事就涉及好多部门。另外还有税务的问题,拖欠税务的费用怎么处理,还涉及像工商、金融等部门,党的系统的政法委还管着法院系统。要通过协调才能做这些事,对法院来讲,就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法院跟政府部门打交道,并没有一个特别有效的渠道。
从内部因素来说,破产案件本身专业性比较强,对于一般的民商事案件,法官具有一般的知识就行了,但破产案件涉及好多商业经营的东西,还有企业财务的东西,还包括库存、企业的摊销、资产负债、资产拍卖等,对一个法官来说,太难了。
另外,法院原来的绩效考核体系,是按数量来算的,是按照一般经济纠纷的合同案件来考核。但破产是个整体的合同树,它是一大堆合同,涉及和债权人的合同,和经销商的合同,和消费者的合同,和工人的合同,一群合同,如果按照一个合同或两个合同计算办案量,对于法官来说是没有任何积极性的。法院一听到破产案件,头都大了。
还有,破产案件涉及的面比较广,法律的独立性权威性比较弱。这不仅在于处理职工安置的问题,处理债权债务的问题,处理跟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还涉及这个案子判完以后的执行。一个企业的债务案执行是非常困难的,它涉及大量的诉讼,股权的纠纷,执行是非常困难的。一个破产案件判下来,却显不出来这个案件怎么结。所以破产案件不仅仅是受理的问题,结案就更难了。
中国新闻周刊:政府的考量,是不是主要是维稳的考虑?
李曙光:有稳定,也有实际问题。比如谁来拿钱?一个职工半天安置不下去,到底是到街道还是到新的企业,还是提供其他的机会,谁来给保险等等。就算是没有稳定问题,你处理一个人也很难,法院哪能做得了这个东西?稳定是一个大的角度,有一些案件涉及职工比较多,可能会有稳定的问题,但有的企业涉及的职工并不多,就几个职工,处理起来也不轻松。
国外不存在这些问题,他们市场经济很成熟,完全按照合同办事。像北欧这些国家,企业一破产,你马上到社区中心报到,他马上给你登记,马上就能领钱,你的生活就没有问题了。同时给你提供一个培训的机会,让你先去培训半年,寻找新的职业。你如果不参加培训,拿的钱就很少。
中国新闻周刊:这是人的问题,那么在钱的问题上,国外也有比较好的机制吗?
李曙光:它的社会保障体制比较好,一退就可以拿到钱。我们就有很多问题,比如职工安置,还要让债权人拿一笔钱。债权人会说,我凭什么?我借给你钱已经损失很大了。我借了100万给你,你现在返我60万,我损失了40万,我还得拿出几十万来安置职工!但我们现在实践当中就这样做,这个钱我就少给你,用这笔钱来安置职工。
所有的经济问题都主要是资金的问题,我们破产也是资金的问题,借钱、还钱,还不了钱以后怎么办,所有都是资金的问题。涉及资金的问题就涉及分配公平的问题,生存质量的问题,那问题就是海量的,很深的。
中国新闻周刊:一考虑到那么多问题,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法院,都倾向于不做这个东西(破产),现在国内有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机制吗?
李曙光:这个是不太可能的,我们得慢慢地建立。因为改革开放已经这么长时间了,如此长时间形成的问题一夜间解决是不现实的,只是说现在我们的国力比以前更强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也比以前更强了,能够拿钱的渠道也比以前更多了,财政收入也比以前高了,所以比上世纪90年代处理类似问题时地方政府的能力要强一点,但是要说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不可能,特别是在有大量僵尸企业的地方。
一家企业破产这个事好处理,如果一下来了几家甚至几十家,这种连带影响的波及面就比较广了,我们现在遇到的就是这个情况。中国一两家企业破产没关系,现在10%-20%的企业都遇到了经营上的困难,处理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中国新闻周刊:如果一个地方好企业比较多,僵尸企业特别少,地方政府的回旋余地是不是还大一些,可以让好的企业兼并不好的企业?这也是很多地方都曾经有过的做法。
李曙光:那也不是。凭什么一个好企业要拿一个没有价值的东西?好企业多跟这个一点关系都没有。好企业多只能说我交的税多,这样地方建立社会保障的能力强。它是一个链条,这个链条的远端是比较远的,有一个传导的过程,不是说好的企业马上把这个坏的企业接了,那就不是市场经济了。你要建立一个长远的、健康的市场经济,通过远端的链条逐渐传导过来,解决这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企业的破产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不是一企一人的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所以现在每个破产案例都不太一样,没有一个相对标准的操作方式?
李曙光:市场经济就像每个家庭一样,每个家庭的财政状况、个人能力、收入水平、个人教育背景和个人素质都不一样,所以处理家庭财务困难的路径选择是不一样的。有人觉得我就找个好工作,或者去创业,就可以挺过去,有的人就赖在一些人的身上,还有的人就偷鸡摸狗,坑蒙拐骗,去干坏事去了。
企业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有上中下三类人,对于那些好的人,困难可能只是周期性的、短期的,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好的投资者给他再投钱,把这一关挺过去;有的人可能觉得这个行业是夕阳产业,没法干了,就想及时清掉,然后重新创业,这都属于比较诚实、比较有积极性的债务人。
中国的情况还比较复杂。现在僵尸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就更复杂一些。但企业不是自己的主人,企业后面有一大堆的人,你说的企业是企业的厂长、总经理,还是董事长?但他们说不定刚刚换过来,有可能是前一天刚任命的,这个烂摊子让他来处理。国有企业的后面有政府的意志在里面,有国资管理部门的意志在里面,所以就更复杂一点。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有追责的问题,有认知的问题,有的说能救有的说不能救,这个就复杂了。
但是中国企业普遍的心态,是不愿意到法院走破产程序。如果是在破产法比较成熟的国家,它就会积极地去申请破产。可能在中国这种拖的心态会多一点,懒拖靠这种心态。靠什么?靠有人来救我,反正政府管着。我上面说的成熟,不是因为法律比较成熟,是整个社会比较成熟。
中国新闻周刊:我看有一个统计数据,中国每年用行政方式注销的企业,有70万个左右,而走破产程序的仅有两三千个。
李曙光:这不是一个概念。现在很多人在引用这个数据,这是我十年前的研究。企业正常退出市场是可以的,比如一个企业我不想干了,并不因为我干不好,我就是不想干了,这叫正常的清算,企业也会注销,也会退出市场,中国整体的注销数每年大概30万到40万之间,这是近十年平均的数据。
另外一个企业吊销的数据,也有30万到40万之间。吊销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你不去年检,或者有坑蒙拐骗、经营有欺诈的行为,或者有其他的违法行为,这些都要吊销,这是企业有污点。吊销和注销不是一个概念。这两个加起来有70万到80万家,这是近十年平均的数据。
在这些企业中,10%-20%按照破产法退出市场,一点问题没有。如果按这个比例,每年应该有十几万家破产。现在我们才两三千家,这个数据就差得太大了。
中国新闻周刊:是不是有些企业有逃避破产法的现象?
李曙光:那太多了。它也不是逃避破产法,就是不想破产,主要是逃避债务。他不懂什么破产法,也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法,对一个经营者来说,对一个企业来说,他很多的时候并不管你什么法律不法律,从他自己的切身利益就是我要逃债,但是从我们的角度,他就是逃避破产法。
中国新闻周刊:我看在新《企业破产法》2007年实施之前,走司法部门的破产案件,有的年份可以达到上万件。而在破产法实施以后,这个数量就逐年下降。有没有可能新的破产法有些规定对破产的企业更为不利,所以有的企业选择了逃避?
李曙光:你说的那个上万件,主要是在2000年、2001年破产高潮的时候。政策性破产比较多,政府在推动。当时有核销政策、职工安置政策,国家额外拿出一笔钱来,所以破产比较多。
你说的后一种情况,这个一点都没有。因为破产法只是更加促进它破产,只是你可以看出来,在政策的力度减弱、在行政的措施减弱的情况下,破产法在中国这种脆弱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它的作用是不明显的。
反过来说,并不是破产法差,而是整个市场差,经济的环境差,市场经济的环境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原来期望破产法是一个标志,中国市场经济从初期阶段进入中级阶段。但显然破产法是不能成为这样一个标志的,它还要整个社会慢慢行进到那个标志。
现在整个行政的力量还是很强大,政府的投资很大,并不是按照市场经济在运行。我们看到的是这个,而不是看破产法。整个市场就没什么变化,这十几年二十年市场经济的环境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如果有比较大的变化,这个(企业破产的数量)就应该上来了。
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制定破产法的时候,有预期吗?跟现在是不是有很大的落差?
李曙光:当时,我们希望制度来带动市场经济的变化。但是严格说来,我们的破产法当时在制度的设计上有两个比较大的缺陷,第一个是在争论当中没有让市场扮演主要的角色,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漏洞,由政府或法院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事实上是不对的。这个在我们当时立法的时候就提出来过,比如我提出让债权人有更大的发言权,但实际上没有,权力给了法院,这是个比较大的缺陷。
另外一个缺陷是我们没有建立一个机构来推动破产法,中国的法律如果没有一个机构来推动,等于那个法就是束之高阁的一张纸而已。在国外有专门的破产管理署、破产管理人办公室在推动这事。在中国只有法院管,而法院又觉得有那么多的麻烦,有内部的有外部的,它就干脆不管了。所以不是破产法技术上的问题,而是破产法的外部环境,还有破产法的顶层设计上有一点点问题。由于这两个根本性的缺陷,破产的数量比我们的预期大大地降低了。
中国新闻周刊:如果要成立破产管理局的话,是不是需要一些条件?现在的条件下可以成立吗?另外,这个机构好像要权力特别大,因为要协调很多的部门。
李曙光:我觉得现在完全不需要前提条件,现在是正好的时机。因为中国的商业和市场环境已经把我们带到这里了,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行政部门来负责破产法的实施与操作。我20年前就提出来建立破产管理局,一直没人管这个事。当时我有一个内参高层还做了批示,但后来又不了了之。中国的好多改革都是这样,要领导认识到这个事,直接推动,才能成,你说要搞一个机构,光我们学者搞一两个奏折,领导人觉得这个挺好,批给部门去看一看,那就基本上就没戏了。不管怎么样,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个部门挺重要的。原来可能就一两个学者,后来一两个领导人,现在很多部门认为这个事得有人干。
这个机构也不需要很大权力,它就是政府的一个部门,比法院这种政府外面的部门去协调好多了,而且它做事的重点不一样。
中国新闻周刊:你刚才说希望破产法的出台能成为市场经济从初级向中级转变的标志。你觉得中级阶段应该有一些什么特征?
李曙光:就是破产法能够有效实施。市场经济就三个特点,或者说市场经济的标志就三个,第一,价高者得,你的东西是最好的,你就会得到这个市场,次一点的东西要被淘汰掉;第二个叫公平竞争,所有的人,不管你的身份,不管你的国籍,不管你的教育背景,所有的人在市场上的起跑线是一样的,他的机会是一样的,他的结果是一样的;第三条叫优胜劣汰,好的继续留在市场,坏的就要退出市场。
一般大家理解最后一条是讲破产的,实际上这三个都是讲破产的。没有破产法,就没有价高者得,没有诚信的人也在那里混,充斥市场;没有一个坏的人退出市场的制度,就不可能有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就更不用说了,劣的必须要退出。所以市场经济的三个特征都是破产法的,破产法是市场经济的宪法,是最基本的一个法律,是最能够测量市场经济发展到什么地步的。
有很多人提建议,说要建立社会主义诚信法。没有哪个国家有个诚信法,诚信法就是破产法,破产法就是最大的诚信法。只要让它干干净净地退出市场,我们说破产法就是扫除市场信用垃圾的法律,你这个信用垃圾不扫除的话,大家都没信用,都不公平竞争,都是山寨,劣币驱逐良币,没有优胜劣汰。所以没有破产法,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三个特征就一个都没有。现在我们知道破产法是最重要的。
如果破产法适用很好的话,肯定会有很好的诚信,市场经济就到了中高级。当时我们希望推动破产法出来以后,把中国的市场经济能带动起来,结果与我们的预期还是有一些差距。
中国新闻周刊:企业进入到破产程序之后,是不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说很多人认为,在对企业进行破产重整时,在债务人和债权人权利的平衡方面现在还是做得不够?
李曙光:破产的技术问题太多太多了,因为它和整个市场经济是连动的。就像证券法永远完善不了一样,一个证券法都管不了整个证券市场,都要经常修改变化。破产法更是这样,它比证券市场更大,它是整个市场。股东和债权人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随时都在变化,要看具体的法律修改的技术。
现在最迫切的问题,倒不是法律修改的问题,而是这部法律要用起来的问题。用起来之后,才能够发现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修改,随着整个社会交易关系和法律关系模式的变化,不断修订一个法律。它有好多种模式,权利义务责任都在变化。
我们现在也在推动修改破产法。破产法现在功效不是特别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当时制定破产法就是半个破产法,除了我刚才讲到在顶层设计上有一些问题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当时只搞了半部破产法,没有个人破产,没有把整个市场交易主体都搁在里面。
比如说在国外有金融机构破产,在我们国家就很少。另外,每一个个人消费者都有可能是破产主体,它是从建立个人信用开始建立社会信用的,先建立个人信用,再建立商业交易信用和公司的信用,再建立整个社会的信用,西方国家的破产历史是这样来的。
中国是先来一个企业的信用,但是没有个人信用,怎么建立企业信用呢?所以我们的破产法有天然的缺陷,也跟我们整个市场的缺陷相关,我们市场就不把个人视为人,跟整个社会的成熟度也是相关的。
中国新闻周刊:当时是根本没有考虑个人的破产吗?还是因为这一块涉及的因素太多?
李曙光:当时有很多争论,主要是觉得个人破产这一块不成熟。中国只有储蓄文化,没有消费文化。中国人只喜欢把钱藏在枕头底下,甚至都不愿意到银行储蓄,不知道他有多少财产。他说他欠钱,实际上他有的是钱。
另外,整个金融体系也不完善,当时商业银行也不联网,一个人有十几个账户,他在工商银行欠钱,但在建设银行有钱,他可能在山东破产,但在福建有房产,中国整个金融体系不完善,整个监控体系也不完善。另外个人消费也很少,大宗商品刚刚起来,当时觉得还不成熟,有不同意见。我当时主张搞个人破产法,破产法当时三审的时候都还有个人破产,因为合伙企业涉及个人破产,原来想留个口子,但到了“上面”又给删掉了。
中国新闻周刊:在让更多的企业进入到破产程序方面,现在有什么具体的办法没有?
李曙光:就按照破产法去做就行了。现在有几个方面的建议,一个是短期的,就是赶快把这个法律实施起来,我们的司法体系跟上,债权人的一些相应的机制跟上,债务人的一些推动力量也跟上,管理人体系怎么更加市场化等等;从长期的政策来说,还要推动个人破产,金融机构破产,还要建立更加独立权威的破产法院体系,还要把整个市场经济的水平提高,要有更好的管理人市场。短期政策要和长期政策配合。
中国新闻周刊:在企业破产这件事上,现在又能看到行政推动的力量。怎么看行政力量在企业破产方面的作用?
李曙光:让企业走破产程序,国有企业可能还得靠行政来推动。市场的企业有很多的方法,还要有些其他的法律制度,特别是刑事法律制度要跟上,比如破产欺诈的,故意逃债的。还有一些制度要加以完善,推动这些债权人债务人申请破产。
债权人申请破产的难点在哪里呢?可能是前一任行长发出的债,他要去申请破产的话,会不会涉及前任责任的问题?另外有的债权人觉得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所以就拖。从债务人的角度讲,他可能觉得破产不光彩,没脸做人,还要看他后面是不是没有工作,如果是国企,还要考虑他是不是位置没了,这些都不是纯破产的问题。
还有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如何安置这些人。现在首先做僵尸企业的名单,对企业进行估值,对债权债务关系估值,债权债务申报。这些先做起来,然后债权人委员会看看怎么来处理,各地有很多招在做。
中国僵尸企业的解决之道,既在法内,也在法外。
中国新闻周刊:破产法的修改现在有没有提上日程?如果要修改,是不是主要弥补你刚才说的两个缺陷?
3.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 篇三
网页过滤服务是打击僵尸网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对网站进行扫描,监测其是否有不正常的行为或是否存在已知的恶意行为,并阻挡用户访问这些站点。
通过部署网页过滤服务,企业可以实时地监视互联网,并查找从事恶意的或可疑的活动的站点,如下载JavaScript或执行screen scrapes等正常Web浏览之外的其它骗局。
2、更换浏览器
当今恶意软件通常是以最流行的软件为目标,例如IE浏览器、火狐浏览器。那么,根据这个特点,另一个防止僵尸感染的策略就是更换浏览器,例如换成遨游浏览器或世界之窗等。
同样的策略也适用于操作系统。据统计,苹果的Mac系统受僵尸网络影响最少,同样的还有桌面Linux,因为大多数僵尸都是专门瞄准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
3、禁用脚本功能
反对僵尸网络,另一个更极端的做法是禁止浏览器使用脚本功能,但是如果企业员工在工作中需要使用特定的基于Web的应用,那么这个做法有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
4、部署入侵监测和防入侵系统
还有一个办法是调整你的IDS(入侵检测系统)和IPS(入侵防御系统)来查找有僵尸嫌疑的行为。举个例子来说,任何计算机如果其互联网中继通讯突然爆发,那么它是非常可疑的。不断重复建立与外部IP地址或非法的外部DNS之间的连接。另外还有一个不易被发现的可疑现象是,一个计算机的特定端口的SSL通信连接突然上升,这可能说明一个僵尸网络控制通道已经被激活。找出那些电子邮件路由到你自己的邮件服务器之外的计算机。僵尸网络侦探Gadi Evron还建议,你应该学会监视那些可疑的网络爬虫(Web crawlers)行为。
一个IPS系统可以监控异常的行为,发现非常隐蔽的基于HTTP的攻击,以及来自远程调用过程、Telnet和地址解析协议欺骗的攻击,
但是,值得牢记的是,许多IPS嗅探器使用基于特征码的检测方法,这意味着当攻击被发现的时候才能被加入到数据库中。IPS必须定期进行更新来识别新的攻击,这需要管理员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特征码库。
5、保护用户发布的内容
你自己的Web行为也应当被保护,以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恶意软件作者的帮凶。除非你的企业正在成为下一代网络――Web 2.0社交网络的一部分,那么你的公司的公众博客和论坛应该限制为只支持文本,之前发生的Facebook留言板被 利用来传播病毒,很容易证明这一点的重要性。
如何制定规则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你的站点需要让会员交换文件,也要设置规则来仅允许交换相对安全的文件类型,例如仅允许.jpeg或.mp3扩展名的文件。
6、使用一个补救工具
如果你在企业网络中发现了一台被感染的机器,那就应该考虑如何来最好的进行补救。然而,在感染真正发生后再进行检测实际上是一件错误的事情。IT安全人士认为他们的计算机已经清除了僵尸,但是真正的僵尸代码却依然隐藏在系统内部。据安全专家称,“病毒不是一个解决方案,因为它实际上是一个自然的反应。反应度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反病毒软件本身也可能被控制。”
这不是说你不应该在你的防病毒软件中部署最好的反rootkit工具,而是说你应该意识到,这样做就如同你在丢失了一键很珍贵的东西后才买了一个保险箱。确保一台计算机绝对安全的唯一办法是,在探测到僵尸木马后彻底对其全新的系统重装。
4.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 篇四
2020年12月以来,遂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配合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清理体系内不良资产,采取三举措助力国有“僵尸企业”注销工作。截止2020年12月底,为49户国有、集体“僵尸企业”办理了注销登记。
一、政策落地,稳妥出清。一是对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的国有“僵尸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后未开展经营活动的、申请注销登记前未发生债权债务或已将债权债务清算完结的,适用企业简易注销程序,免于提交清算报告等材料。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国有“僵尸企业”,符合上述条件的,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出具文件予以确认并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可以适用简易注销程序。二是对未换发载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省属“僵尸企业”申请注销登记的,工商登记机关按照原规定办理,无需收取《清税证明》;
三是对企业公章遗失的,由清算组或破产管理人出具书面说明,凭清算组或破产管理人公章办理注销登记。
二、主动协调,扎实高效。一是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主动对接,对国有资产产权部门清理出来的确认为国有、集体“僵尸企业”的企业,帮他们找出需要注销的分支机构名单。二是与僵尸企业出资部门(主管部门)进行对接,根据他们提供的“僵尸企业”名单,帮他们整理出详细的名册。
三、深化服务,提升效率。一是对国有“僵尸企业”注销采取提前介入的方式,积极主动指导企业进行相关文书修改等工作。二是开通绿色通道,实行首办责任制,由第一次受理注销业务的工作人员全程跟踪办结,国有、集体“僵尸企业”注销经办人直接跟受理人员对接,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实行容缺制度,对办理过程中不影响注销登记效力的资料,允许企业补充提交。
5.《僵尸新娘》影评 篇五
之前也听说过《僵尸新娘》这部影片,一开始还以为是恐怖片,一直没敢看。这次上课看了之后发现并不是听起来的那样,并没有那么恐怖,反而笑料百出,令人惊叹。本片中没有太过艳丽的颜色,看到的最多的就是黑色和幽蓝的背景,这样突出了一种阴森神秘的气氛。人类的世界色彩单一,灯光昏暗,这就展现了被金钱和欲望笼罩的没有人情味儿的世界。但是,阴间却比人间色彩明亮一些,尽管僵尸的脸色还是幽蓝,就像大多数影视作品中出现的一样,但僵尸花哨的服装,跳舞时的轻快动作都给人一种暖意。导演就是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给观影者展示了人类世界和僵尸世界的鲜明对比,表达了主旨。
很喜欢影片中结婚时要说的台词,还特地百度了一下。With this hand, I will lift your sorrows.Your cup will never empty, for I will be your wine.With this candle, I will light your way in darkness.With this ring, I ask you to be mine.自己积累着背下来啦~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是好几年前看过的,这次又看了一遍,带着问题去看电影还真是不一样的感觉呢。这部影片色彩运用是非常好的,我最喜欢的巧克力草地,巧克力瀑布,是因为喜欢吃巧克力吧,还有绚丽的烟花,五彩斑斓的糖果,与这些相对比的是工厂主惨白的脸和阴暗灰色的工厂外景,这让我们感觉到了他的孤独和忧郁。查理的家庭尽管贫穷但是很和谐,充满爱。通过对比说明这部影片中有我们应该关注的,那就是我们应该珍惜亲情和家人。片中对那四个小孩的惩罚是那么的像恶作剧,那么的轻松。总的来说,这部影片是带有真挚情感的,是温暖人心的。
都说Tim Burton的电影是哥特式风格,其实我也不太明白什么是哥特式风格,应该差不多就是有明暗的对比,现实与虚幻的对比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两部影片的风格应该都是哥特式风格了。
6.如何清理僵尸企业 篇六
如果国企一味做大,必然陷入产能扩张的囚徒困境,必然导致更多产能过剩,
从而产生更多僵尸企业
僵尸企业产生的原因
理解僵尸企业产生的机制,才能对症下药,最终消灭僵尸企业,让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让市场真正实现优胜劣汰。我们认为,导致僵尸企业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政企合谋。僵尸企业的产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所有制问题。在僵尸企业这个问题上,地方政府与企业间也会存在合谋,例如地方政府不断给濒临破产的僵尸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输血”,或者给非僵尸企业施加就业压力和产量扩张压力,然后再通过补贴和贷款来维持其局面。这使得本来不是“僵尸”的企业变成了“僵尸”、已经是“僵尸”的企业更加难以清理。
政企合谋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维持僵尸企业不破产对地方政府和企业都是有利的。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企业如果能够依靠地方政府输血延续企业生命,总好过马上破产清算;另一方面,如果企业能够靠政府输血勉力支撑,就有希望比别的企业“活得长”、获得“重生”的转机。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维持僵尸企业不破产也是有利的。有些企业是地方政府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经营良好时政府提供各种补贴、支持,就算经营不善地方政府也会不惜代价地维持;有些企业是地方经济的支柱,为了保证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地方政府也会持续不断地向亏损企业输血。例如,江西省新余市的赛维LDK曾经是全球光伏产业巨头之一,也是这个赣西小城的经济支柱,最多时曾为新余市贡献超过60%的财政收入,因此深得地方政府的“厚爱”:不但廉价拿地、还能“特事特办”,地方政府每年补贴上亿的电费,更不用说各大银行丰厚的贷款。然而,就算赛维LDK如今成了一家濒临破产的僵尸企业、地方经济的严重负担,地方政府仍然努力扶持、不希望它破产。当地某官员曾经表示:“保住赛维,就保住了新余这几万人的饭碗”。
问题是,地方政府和企业“合谋”造成的后果是由整个社会来承担的。一方面,由僵尸企业代表的落后产能得不到淘汰,产能过剩问题就难以得到根本解决。另一方面,政府补贴、银行贷款等社会资源都源源不断地流入僵尸企业,而生产效率高、经营状况好的企业却难以获得这些资源,这种资源错配将会造成“劣胜优汰”,影响经济长期发展。
2.地方政府之间和国企之间的恶性竞争。从一些案例中我们了解到,僵尸企业在遇到经营困难之前往往经历了大规模、非理性的扩张,这种扩张和地方政府间、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密切相关。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强化了地方政府之间的GDP竞赛。这种分权式改革引发了地区之间的恶性竞争,例如地方保护主义、重复建设等等,为僵尸企业的产生埋下了隐患。以光伏产业为例,当这个产业刚刚兴起的时候,许多地方政府一拥而上支持这个行业的发展,造成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现在各地方政府又纷纷出台政策、提供优惠和补贴来支持当地企业,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扶持”来“挤垮”其他地区的企业。在这种类似于囚徒困境的博弈中,整个光伏行业都陷入困境,许多曾经是行业领导者的企业都因无法盈利、债务缠身而成为僵尸企业。
除了地方政府间的恶性竞争,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也是僵尸企业产生的原因。在应对2008年经济危机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时,许多政府部门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兼并,甚至在行业救助时直接规定只救助一定数量的大企业。这直接造成了企业间“竞相做大”的恶性竞争。所有企业都不顾实际盈利状况片面做大,竞相兼并本该被淘汰的落后产能,为成为僵尸企业埋下了隐患。此外,国有企业的领导更多关注国资委对自己的考核或是升迁的可能,而较少从企业盈利的角度做出决策。央企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增加会提高央企领导升迁的概率,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没有对央企领导的政治升迁产生显著的正影响。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央企领导片面追求做大企业就不足为奇了。
3.大规模刺激的后遗症。2008年四万亿刺激政策在一些行业引起了过度投资、盲目扩张,埋下了产生僵尸企业的隐患。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四万亿投资重点投向和资金测算,我们将工业行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四万亿投资计划中受影响较大的重点行业(例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一类是几乎不受四万亿投资计划影响的非重点行业(例如食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等)。2008-2011年,非重点行业的僵尸企业比例一直高于重点行业,并且二者之间的差距基本保持稳定;2011年之后,二者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2013年时重点行业的僵尸企业比例快速上升,甚至高于非重点行业僵尸企业比例。也就是说,四万亿投资计划主要刺激的行业在五年之后遭遇了更为严重的僵尸企业危机。
4.外部需求冲击。近十年来,中国经济遭遇了规模较大的外部需求冲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需求减少,主要贸易品价格下跌,对中国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外部需求不足使得出口依赖型行业和企业在短时间内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订单不足、商品滞销、资金周转困难、投资方撤资,许多原本发展良好的企业纷纷陷入困境,甚至沦为僵尸企业。以多晶硅行业为例,江西新余市的赛维LDK在2008年以25美元/千克的生产成本投资建设马洪多晶硅工厂,当时全球多晶硅价格高至400美元/千克,预期利润空间巨大;然而工厂尚未建成,多晶硅价格就一路跌至25美元/千克,马洪多晶硅工厂开工率不足30%。
5.银行的信贷歧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却又一直遭受着来自政府和政府主导下的金融部门的所有制歧视。相比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获得贷款就要容易得多。一方面,国有企业通常有中央或地方政府“兜底”、坏账风险较小,因此银行更倾向于贷款给国有企业;另一方面,政府常常会干预国有银行的信贷决策,为辖区内的国有企业提供优惠贷款。
一旦国有企业遇到经营困难,银行也会使用非市场化的思路来解决问题。要么是坚信国有企业可以“大而不倒”,要么迫于地方政府的压力,往往会继续向已经失去盈利能力的国有企业提供贷款,从而催生出许多僵尸企业。
我们发现,规模大、国有的企业更容易成为僵尸企业。2008年以后,国有和集体企业的利润率在波动中下降,但负债率却逐年增高;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利润率一直比较稳定,但负债率却有所下降。也就是说,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国有和集体企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但却更容易获得贷款;而民营企业盈利能力尽管非常稳定,却更难获得贷款。
减少僵尸企业的对策
第一,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尤其是慎用产业政策。在正常的市场经济中,一个企业如果多年资不抵债、长期亏损,必然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僵尸企业根本不会出现。僵尸企业之所以存在,一定是因为市场机制的运行受到了干扰。而主要的干扰,当然是来自政府或者金融机构等部门。地方政府应减少对企业运行的干预,不要利用行政力量去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不要给辖区内企业施加超出其负担能力的就业压力和财税压力,不要给缺乏效率、生存无望的僵尸企业提供各种补贴。虽然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短期内会稳定就业和财税收入,但是长期来看会带来更大的就业压力和社会稳定压力,最终得不偿失。对于中央政府和部委来说,要谨慎使用产业政策。以扶持新兴、战略性产业为目的的产业政策,一定程度上为这些行业的企业提供了一层保护伞,使这些行业的企业减少了市场压力,也使得企业的发展偏离了市场的轨道,可能导致它们盲目生产、盲目做大,最终变成僵尸企业。而且,通过各类补贴实行的产业政策,如果缺乏透明、公开的程序,很容易留下寻租空间。当前,新能源汽车、机器人产业的骗取补贴行为比较普遍,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第二,完善国资委对国企的考核指标,全面理解“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在产能普遍过剩的背景下,国务院国资委和地方国资委都力推国企进一步兼并重组和提高行业集中度。事实上,国务院国资委所管辖的中央国企的数目一直在减少。从国有企业作为执政基础的性质来说,或者从转型国家的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角度来讲,国有企业要做优、做强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做优”、“做强”是相对模糊的指标,而“做大”则是非常明确的指标。因此,要警惕最后的结果是国企光是“做大”而没有真正“做强”和“做优”。如果国企一味做大,必然陷入产能扩张的囚徒困境,必然导致更多产能过剩,从而产生更多僵尸企业。因此,国资委应该调整、完善对国企的考核指标,防止片面理解“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第三,强化银行的预算约束。从日本僵尸企业的情况来看,银行的预算约束软化是僵尸企业产生的重要土壤。为了防止银行持续向僵尸企业发放贷款,一是要加强对银行体系的监管,不能光看表面上银行是否满足巴塞尔资本协议,而要对银行贷款的质量进行有力的监督。二是要减少地方政府对辖区内银行的行政干预,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银行体系的相对独立性。建议仿照司法机关的干预办案记录办法,将地方政府领导对银行信贷的干预进行备案登记,不登记则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此外,在宏观调控时,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减少施加给银行的保增长的压力,共同提高银行的防范风险能力和预算约束硬化。
第四,多渠道化解过剩产能,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和改制分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网。目前来看,比较严重的行业有大约20%的过剩产能,有大约10%的僵尸企业,总体情况尚在可控之中。建议政府和企业多渠道化解过剩产能,例如将过剩的钢铁、水泥、玻璃等用于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中央政府或者帮扶的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代为支付。在处置僵尸企业时,多用市场化的兼并重组和改制分流,稳妥推进破产清算程序,尽量减少社会震荡。另外,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每一个职工一旦面临短期下岗或者失业时,都能得到充分的社会保障,这反过来也有助于减少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合谋。
第五,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关键是明确国企定位。目前的国企改革文件都回避了一个根本问题,国企究竟是一种纯粹的市场化企业,还是一种承担了较多政治和社会功能的特殊企业?如果国企的定位是后者,那么这类国企的数目要限制。否则,只要国企承担了政治和社会功能,在地方政府的压力下,国企就不可避免地会把保障就业和稳定财税收入作为优先目标,经济效率、生产率可能会成为次要目标,这就会陷入与地方政府的合谋之中,最终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大量国企成为僵尸企业的困境。我们建议,进一步对国企进行分类改革,明确哪类国企要承担政治和社会功能,哪类国企是纯粹的市场化企业。对于前者,限制数量,当做特殊企业来对待;对于后者,加强市场化考核,鼓励做强做优。
7.僵尸好友 篇七
网络圈,顾名思义就是你的网络社交圈子,譬如,当今网名使用次数最多的社交软件,QQ、WeChat等。“僵尸好友”呐,就是那些从不聊天、从不点赞、从不评论,却还在你宝贵的网络社交平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好友”。
而且,这些所谓“好友”头衔,你还不得不给他们保留。因为,自我很是怕会在突如其来的某一天,走在马路上,被所谓熟悉但还不算了解的人叫住,“嘿,你怎样删我好友了啊?”,接而自我就装作一头雾水的样貌抬着脸皮说“我,我,我忘记了。。。”
“你怎样忘记这件事情呐?”
“我之前没加过你吧?”
“是么,我记得。。。”
看到了吧,一句谎话需要更多的谎话来圆场,很心累的一件事情。除非,你有极佳的心理素质和灵活运转的头脑,巧言令色,心不慌、脸不红,“僵尸好友”被你分分钟搞定。说实话,我打心眼里佩服这种人。
我的网络社交圈子与我生活的社交圈子,有着天壤之别。当然,我的网络社交圈子和大家的没什么迥异,都有着几个占席位的“僵尸好友”。与我从不聊天的他们隔几个月才会发上几条动态,总是给我一种错觉---还以为被盗号或者换号了呐!
我是一位资深的强迫症患者,时不时地会“犯病”,就在刚刚翻阅手机QQ好友列表时,强迫地建了一个“僵尸好友”的列单。QQ好友有将近400人,你们能够猜一猜这个“僵尸好友”的列单被我整理好多少人。能够告诉你们,178个,178,多么高深的一个数字啊!
当然,网络社交圈里那些和你聊天频繁的也不见得是和你关系很好的,比如,为了某些工作,每月都要去打交道,而且素未谋面。同理,那些不经常和你聊天的.也不见得就是所谓的“同学”。比如,各在异地,忙着自我的事情,却偶尔电话联系寒暄几句,假期约出来,嗨一嗨,胜过腻歪的聊天。与“僵尸好友”相悖的就是那些天天网络联系,私下里玩得更好的挚友---言之“活跃好友”。老地方,蜂蜜水,长达三、四个小时的高谈阔论,让你想觉得无聊都觉得这种想法是自我自找没趣。当然,“活跃好友”的根基在于“志相投、道相谋”。
“僵尸好友”,谁明白你会不会是下一个微商?
“僵尸好友”,你让我狠了狠心,又仔细琢磨了一番,然后默默地将你屏蔽了!
因为,我在想,多年以后,你我会不会在网络圈里相忘,又会不会在网络圈里重逢?
8.僵尸新娘影评 篇八
影片诡异阴森的画面,带有伯顿一贯的风格,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也是让人钦佩不已,加上哥特式风格的童话故事,让整个影片透出一种别致的温情,压抑的环境,比较的画面,更加突出导演所要表达的主旨。但是,整个影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导演对于电影中所有人物的及其之间关系的刻画和构造。忧郁而带有文艺气质的男主人公维克多和善良而又孱弱的女二号维多利亚,作为整个影片中仅有的两个拥有正常形象的.主角,导演在对他们进行形象定位的时候着力表现出他们善良而又单纯的一面,作为被“权威”利用的两个个体,应对各自父母的逼迫,善良的个性让他们没有选取去逃避。一段钢琴的演奏让两人心里擦出火花,能够说是一见钟情,这也是为什么能够让维多利亚在逼着嫁给男爵时还想去营救维克多的原因。影片中勇敢而又真诚的女主人公艾米丽因为男主人公的一番爱的誓言唤醒,不顾一切的爱上了维克多,最后化为漫天的蝴蝶,成全了维克多和维多利亚的感情。
其它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很好的体现出了导演所要表达的观点,暴发户为改变地位的庸俗形象,没落贵族为了金钱而出卖灵魂的嘴脸,都透过比例严重失调的人物形象很好的表现了出来,没落贵族看重了暴发户的金钱于是利用了自己女儿的婚姻,一方面,这样情节的设定很好的推动了故事的发展,透过这样的一个故事的背景,于是就产生了后面所有的故事,影片也是围绕着这个事情而展开,这也是全片的一个核心点。另一方面,透过这样展现很好的体现出了故事主角们的个性,维克多和维多利亚虽然对这样的婚姻感到不满,却也无可奈何,并没有过的反抗,这也正好说明了他们性格中善良而弱小的一面,也得以更加突出女主人公勇敢而果断的性格特征。艾米丽虽是僵尸新娘,但始终爱着给她完美誓言的维克多,即使发现维克多欺骗了自己,她宁愿一个人独自落泪。也不愿透过邪恶手段得到感情。她爱憎分明,男爵人物的设定就很好的交代了艾米丽遭遇的原因以及她为什么最后愿意放下自己而成全维克多和艾米丽,男爵也是推动故事深入的一个关键人物,他透过不正当的手段想获取不义之财,却不想终被自己犯下的罪所惩罚。其他配角的设定,像艾米丽眼睛里的那只专门用于活泼情节的小虫,艾米丽送给维克多的宠物骨头狗,其他个个身怀“绝技”
插科打诨的骷髅们,这一系列人物的设定给影片注入了喜剧而又富有想象力的色彩,不时给人惊喜。
9.用破产重整拯救僵尸企业 篇九
与破产清算比较,破产重整方式可以减少产能存量和调整结构,可以控制增量,减少重复建设,淘汰或转移过剩产能的社会成本总体较低,是处置僵尸特困企业最为有效、稳妥的途径
处置僵尸企业是当前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需要指出,僵尸企业并非全部是不可救、不值得救、不可能救活的企业,甚至是有一批可以经过债务重组、换股东、换经营机制、换产业品结构等措施后是可以实现“再生”、“重生”的。现在有不少特困企业经过破产重整而“重生”了。可以说,破产重整可以作为当前我国处理僵尸特困企业时除破产清算、兼并重组以外的一个新思路和新办法。
破产重整,又称为破产保护,是现代公司破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为多数市场经济国家所采用。2008年,美国通用汽车的破产保护和重生令人印象深刻。2016年4月13日,美国最大的私营煤炭企业皮博迪能源公司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我国于2006年通过的《企业破产法》特意设置了“破产重整”的第八章,对我国企业破产重整程序和条件进行了规范。然而十年来,破产重整的法律意识和执行仍然有限,特别是许多政府和法院干部缺少破产重整的意识和经验。
与破产清算比较,破产重整方式可以减少产能存量和调整结构,可以控制增量,减少重复建设,淘汰或转移过剩产能的社会成本总体较低,是处置僵尸特困企业最为有效、稳妥的途径。当然,破产重整对辖区政府、法院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哪些僵尸企业是值得重整再生的,哪些重整方是值得引入的,需要地方政府做大量工作,甚至承担相当大的责任。地方政府要敢于对辖区内的僵尸特困企业实施破产重整,通过换老板、换机制、转型升级来实现企业再生。这恰恰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现。因此在当前情况下,政府要善于利用《企业破产法》中“破产重整”条款,认识到破产重整对于解决僵尸企业困境的实践价值。
在此基础上,企业破产重整要以政府为主导,及早介入,通过资源、平台优势化解社会稳定问题和金融风险。理论上,市场机制要在僵尸企业重组或退出上发挥作用,但现实中的特困企业都是高度复杂的,有众多的利益相关者纠缠在一起;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直接破产清算的社会代价太大。这一点是中国和西方不太一样的地方。西方国家企业破产重整主要以法院为中心,而我国现阶段需要以政府为主导。一方面,政府对于维护职工稳定方面责无旁贷,另一方面政府在预防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方面具有更加直接、迅速、有效、有针对性的特点。许多地方的煤炭、钢铁企业出现严重困难后,地方政府没有第一时间以破产重整方式介入,以致问题越来越严重。而有的破产重整案例中,辖区政府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入驻企业现场办公,成为企业事实上的管理者,通过政府垫付职工工资、社保、补偿金,完成企业职工安置分流,使职工的社会稳定问题降到最低;通过政府财政提供周转,爆发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大大降低;通过政府平台来牵线搭桥,企业才更容易吸引到重整方。因此,对于钢铁、煤炭等投资规模特别大、涉及职工特别多、影响面特别广的企业破产重整,地方政府要及早以信誉和公共资源进行顺利协作,步调一致地进行干预,靠司法、资金等优势及其他资源的有力支持,以较小成本解除金融风险和社会稳定风险。
10.植物大战僵尸主题派对 篇十
1、活动时间:10月31日万圣节
2、活动所需准备:植物大战僵尸游戏里的人物面具(统计人数,根据任务角色提前购买活动所需面具)采购部提前购买活动所需各种挂件装饰用品。面具可以到本地批发市场购买,如果本地没有类似道具可以到淘宝网购买。提前确定活动舞蹈方案,DJ负责准备活动舞曲与制作舞蹈音乐,舞编安排舞蹈细节,确定排练时间,购买舞蹈所需服装,歌手选歌,如歌手歌曲需舞蹈参与互动提前安排。
3、布置场地: 10月30日 下午4点 服务员与保安悬挂活动道具
10月31日 发放活动服装与面具。进行具体角色安排。
4、舞台排练:10月25日 下午4点 舞蹈排练 需DJ 灯光同步跟进排练
10月27日 下午4点 舞蹈排练歌手确定活动歌曲
10月29日 下午4点 歌手 DJ 舞蹈统一排练
10月31日 下午5点 全体彩排
备注:排队前DJ把活动舞曲例如:开场 中间高潮 爆点 提前把重要音乐给灯光,灯光根据音乐风格提前编辑好灯光程序。舞蹈所需灯光 视频素材提前编辑程序。
5、活动流程:8点--8点50 DJ轻音乐(欧美流行原版打榜歌)
8点50--9点20 歌手清吧时间
9点20--9点50 DJ RNB FUNK HIP-HOP BPM 95--108
9点50--10点 舞蹈秀
10点---10点40 DJ第一拍 游戏背景音乐为开场
10点40--11点歌手
11点--11点10舞蹈秀 DS的迈克尔杰克逊MTV舞蹈。VJ视频同步播放游戏里僵尸跳舞的素材。
11.僵尸的游戏高中作文 篇十一
蓝,是那么的天;白,是那么的云!
美好星期六的开始,六点十五分,太阳还没从山间探出头,办学刚满的南陵高中女生宿舍中传来一阵杀猪般的嚎叫:“春雪!起床啦!”接着“咚”的一声,春雪从床上摔下来……
“今天清明,你不回家么?”景芝问春雪。春雪翻了个白眼,说:“因为我不喜欢见鬼,所以我不想回家,特别是回去扫墓。”
这时,一黑影飞快的从跑道上闪过…留下一个声音:“两位美女早上好!”
见鬼。
当景芝和春雪跑到操场转角处,发现一男趴在地上,一身黑色运动服…对,刚才的黑影!那不是林栽么?景芝走到他身边蹲下,他一动不动。
“哎!死了啊?”春雪踢了踢他,还是没条件反射。
“不会真的死了吧?”景芝开始紧张起来,她轻轻把林栽翻过来……
血……
鲜红的血从他渐渐涣散的瞳孔中渗出…六目相对…慢慢的,又一条血线沿着林栽微微上翘的嘴角滑落……
景芝张大嘴,叫不出声,坐在沙地上,呆若木鸡。春雪深吸一口气,蹲下身把住林栽的脉搏。手表上的秒针不停的走,似乎时间越走越快,春雪额上晶莹汗珠一颗一颗落下…
“要不要叫救护车?”
“报警吧,他死了。”
15分钟后,三辆警车呼啸而来,陈法医独自在停尸房里呆了很久,出来后给大家的解释是,林栽因运动;量过大脑充血引起猝死。死亡时间约为六点三十。
不可能,猝死根本不是因为运动量过大,而是因为某种内在的疾病会引起猝死。
这不是真的对吗?
春雪和景芝突然出现在正在擦汗的陈法医面前,他头上挂着两片稻草,样子很是滑稽。
我我我,你……
不用紧张,我是侦探,有话直说,
陈法医叹了口气,说:的确,他不可能是猝死,说猝死也许更有说服力,其实,我也不知道……不知道他是怎么死的,他体外没有任何足以致命的伤口,也没有任何预示死亡的迹象。
七点,天突然变得灰蒙蒙的。
警局招待所,春雪捧着茶站在窗边,
我觉得他的死没有那边简单。景芝坐在沙发上后脑勺靠着墙,
你也觉得奇怪?
有三个疑点!
对,第一,林栽绝不可能是猝死,也没有自杀的理由,那么,就只有他杀了。
第二,我看到验血报告,据接过我觉得他的死亡时间应该是在两个小时前也就是4点
30分,我们看到的黑影并不是他而是运送他尸体的凶手。
沉默一阵后,俩人异口同声:第三,陈法医头上的稻草。
九点二十。开始下雨。黄豆大的雨点砸在车窗上。警车呼啸着前往南陵中学——10分钟前接到报案,南陵洗澡房内发现一自缢女生。
到达命案现场。
走道上流淌着惨红的血水,源头是4号门房,门上有“40”两字在滴血,门房内流水声清晰可闻。一只血手从门边探出来。
这…不是林栽的妹妹林光么?她…昨天不是回家了吗?怎么会死在学校里?
“刚好四个小时。”景芝说。
“什么?”春雪回头。
“林光的死亡报告出来了,她的死亡时间大概是8点30,9点15被发现,如果按林栽的真正死亡时间算的话,那她在他死后四个小时死的`……”
“如果林栽死于他杀,那么林光十分有可能不是自杀。”
“……凶手可能还在学校……”
春雪低下头,沉思。突然眼前一亮,说:“不对,我们被骗了,快去停尸房!”
……
眼前的一幕谁都不会相信——林栽林光的尸体在光天化日之下竟不翼而飞……
中午12点,天放晴了。
办公室里,教导主任无力的椅在长凳上,一阵敲门声打破办公室的宁静。
“请进!”主任的声音沙哑得可怕。
“主任,您……”春雪推开门,看到主任似乎比平时更加憔悴。
“没事……唉,到头来事情还是发生了。”
“您是说这个案子?”
“春雪我告诉你一件事情或许……对破案有帮助吧。”
“您说。”
12.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 篇十二
“动力锂电池企业现在是处于‘僵尸化’状态,要资金没资金,要订单没订单,在原地走不动。”深圳一家电池技术公司的总经理戴先生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评价整个行业的现状。
举步维艰
戴先生所在的企业主要从事消费类电池制造和销售,产品主要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领域。对于动力锂电池“这块大蛋糕”,戴先生称他们只是关注,不敢盲目投入。
他说,目前进入动力锂电池的企业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确实看中这个市场,想做出成绩,但低估了它的技术难度,高估了整个市场的接受度”;另一种是“本身就没想做电池,只是想利用这个概念向地方政府要地、要贷款,然后建厂房,买一些陈旧的设备,没真想做。”
“传统锂电池企业向动力电池业务进行拓展的其实很少,因为市场对电动汽车车用电池的技术难度和所需的巨大资金投入都有清醒的认识。动力电池领域很多都是新进入的企业,正所谓无知者无畏。”戴先生介绍说。
但“无畏”进入新能源电池领域的企业在这条道路上走得却并不顺畅。2009年,纺织领域的华芳纺织(6000273.SH)突然入主江苏力天新能源有限公司,借此切入新能源领域。
而据今年中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华芳纺织锂电池业务仅获得收入7.8万元,目前公司锂电池仍只有一条生产线投入生产。
一位匿名的江苏力天内部工程师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称,虽然公司对外宣称是专业生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企业,但到目前为止该类电池并未真正实现生产。“动力电池前期投入大,研发经费需求高,加上没有市场,如果没有政府补贴根本难以维系。”
而于今年在纳克达斯上市的国内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比克电池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期内公司实现营收3280万美元,同比下滑29.8%,净亏损1560万美元,上年同期净亏损410万美元。
“比克是典型的受动力电池项目拖累的企业,2008年它决定在天津投资动力电池项目前,比克的发展还是不错,特别是在消费类电池市场上的发展势头强劲,但进入动力电池领域的决定给比克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加上近年传统领域如手机电池、笔记本电脑电池等业务的衰退,想给新项目输血也无力。”有5年动力电池从业经验的一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对新能源领域较为关注的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部总经理吴辉,在谈及整个行业的现状时认为,像美国A123这样的行业翘楚的破产,表明整个行业的状况不太理想。
需求不旺成主因
《投资者报》记者接触的多名业内从业人员对造成目前动力电池行业的现状有较为一致的看法,他们均认为,下游市场尚未打开是造成目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
天津斯特兰新能源科技营销副总经理李积刚认为,市场本身没打开,对于电池厂商来说没办法量产,成本难以下降,对于一般的中小电池厂商来说很难承受高企的成本。
而吴辉更是直言,“动力电池企业的产能目前是处于过剩状态。”
据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全国各省锂离子电池及相关材料的规划项目达271个,预计投资金额达1414亿元。实际情况为,截至今年年初,国内规模以上锂电企业有376家,这其中涉及动力锂电池的约100家,实际产能超过100亿元,但动力与储能的市场需求只有20亿元。
戴先生介绍说,目前动力电池主要应用领域为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但据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锂电自行车的产量仅为65万辆,仅占同期国内电动自行车总产量的2.1%。
“尽管各级地方政府连续出台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但市场不买账也没办法。”戴先生称。
11月初,上海市发改委相关人士在公开场合表示,上海市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已经上报国家发改委进行审批,预计今年年内可出台。根据已上报政策,在国家补贴6万元的基础上,上海将给予电动汽车每辆最高4万元的补贴,加上有望获得免费汽车牌照可节省6万元计算,在上海购买纯电动汽车可以一次性节省16万元。
除上海外,北京也于日前开始向公众征求新能源购车意见,预计年底出台。利好政策频出,但市场却仍然无动于衷。
据统计,今年1至9月,国内主要乘用车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6982辆,其中纯电动车3009辆,混合动力车3973辆。
“纯电动汽车还不足以为锂电池厂家带来收益。能在此轮洗牌中生存下来的企业,我认为一是不光瞄准汽车市场的企业,目前进入动力电池市场的企业有很多类,有做传统小电池的企业,用小电池的现金流给动力电池输血的企业能生存下来;二是电池企业股东里有汽车厂商,与汽车厂商合作,销售渠道不存在问题;三是背后有大集团支持的,有足够资金扶持的企业。”吴辉分析称。
吴辉的分析正好印证了戴先生的担忧。他也认为,不盲目跟风进入动力电池领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确定市场建立起来后,汽车厂商会在多大程度上采用第三方电池厂提供的解决方案。
13.有关植物大战僵尸谜语 篇十三
为什么未来世界没有僵王?
谜底:来不及做
植物大战僵尸2安卓程序员最喜欢哪个足球俱乐部?
谜底:拜仁慕尼黑
火龙草另一个引以为傲的职业是什么呢?
谜底:消防员
豌豆家族里,谁是有眉毛的? 双重射手 竹笋的师傅是?
谜底:土行孙
小碗碗的性别是?
谜底:男
以下哪种鸟是植物大战僵尸2没有的?
谜底:乌鸦
经典谜语及答案
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打一玩具)
【谜底】风筝
有脚不会走,有嘴不开口,脸儿洗不得,一洗就变丑。(打一玩具)
【谜底】泥娃娃
圆圆的身体皮儿薄,有红有绿颜色好,拴在线上随风舞,撒手高飞天上飘。(打一物)
【谜底】气球
一位公公精神好,从小到老不睡觉,身体轻,劲不小,左推右推推不倒。(打一玩具)
【谜底】不倒翁
四四方方一座楼,大人小人住里头,小人有嘴不开口,大人开口又动手。(打一文艺样式)
【谜底】木偶戏
有趣谜语及答案
一匹马儿两人骑,这边高来那边低,虽然马儿不会跑,两人骑着笑嘻嘻。(打一玩具)
【谜底】跷跷板
一座桥,地上架,走着上去坐着下。(打一玩具)
【谜底】滑梯
一个老头,没脚没手,笑口常开,不跑不走,要他睡觉,他却摇头。(猜玩具)
【谜底】不倒翁
坐也坐不安,立也立不牢,年纪虽然大,永远不跌倒。(猜玩具)
【谜底】不倒翁
14.僵尸组合作文 篇十四
今天,我正在看书的时候,突然听老师说从门外来了五个“僵尸”,差点儿被吓倒了。我抬起头一看,原来是五个来自三(1)班的同学,听老师说,他们是“僵尸”乐团的表演人员,是来给我们表演的。于是,我们全班都开始鼓掌起来。他们之间有四个男同学,一个女同学。
他们先边唱边跳,唱的是“植物大战僵尸”游戏里迈克杰克逊的歌曲,声音很有力量。他们跳舞表达的是僵尸想取胜的希望。他们有时候还进行了两个僵尸的对战,他们用胳膊当成刀砍来砍去,这时候,我们班的同学连气都不敢喘。不一会儿,就有一只僵尸倒在地了。正在我看地津津有味的时候,突然有一只僵尸在地上来了个大旋转,我们李老师说那是最精彩的地方,他们精彩的表演赢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等他们表演完了就开始提问,第一个问题是: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这道题目好难,我想了半天都想不出来,因为班上没有人会回答,所以他们就公布了答案,原来是杰克逊的Beatit。第二个题目是:这个表演是在哪个场地?他们看我们都没有举手,所以就提示了一下,然后没想到我们班的吴鹏程回答是在面包店打架,他答对了,所以就得到了一个小奖品。
【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推荐阅读:
处理僵尸企业的请示08-30
7月中国棉纺企业调查报告07-13
中国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与研究10-02
中国企业家案例09-14
中国高新企业联盟章程09-17
中国新能源企业情况06-17
企业信息化中国铁建07-22
中国企业文化的根基09-24
中国移动企业文化试题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