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2024-12-09

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现状调查问卷(共12篇)(共12篇)

1.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篇一

《中职教育发展研究》教师问卷调查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您的性别:男()女()

您的年龄:30岁以下();30-45岁();46-55岁()

二、学校基本情况:

你的学校所在地:乡镇();县(市)城();县以上城市()您的学校举办者:公办();民办();企业办()

您的学校办学条件:好();一般();差()

您的学校最近5年招生情况:增加();减少();持平()您对您校发展的前景:有信心();不关心();担心()

三、教师待遇情况:

您的住房()平方米

您的住房:自建();租住();自购商品房();学校福利房()您的年收入:2万以下();2-2.5万();2.5-3万();3-3.5万();

3.5-4万();4万以上()

您收入的来源:工资性收入();学校奖金();其他兼业性收入()您对当前的待遇:满意();无所谓();不满意()

四、教师未来发展:

您是专业课教师();文化课教师();

最近三年内您参加过()次()无培训;其中校外培训()次()无; 您是否需要培训?是();否()

您需要什么样的培训: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政策()专业提高()

五、教学情况:

您与学生的关系:好();一般();差()

您与家长的关系:好();一般();差()

您认为学校教学安排:合理();不合理();合理性需改进()您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好();不好();不知道()您的学生就业情况:好();一般();不好()

六、学校发展情况

您认为中职学校发展的困难:(请按先后排序)

①招生 ②资金 ③教师适应性 ④就业不畅 ⑤社会歧视 ⑥教师待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对中职教育发展有什么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篇二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要了解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必须研究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美国威斯帕 (Vesper) 在多年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主要应当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评价:提供的课程、教员发表的论文和著作、对社会的影响力、校友的成就、创业教育项目自身的创新、校友创建新企业情况、外部学术联系 (包括举办创业领域的重要学术会议和出版学术期刊) [1]。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刘帆博士设计了创业教育组织支持指标体系、创业教育学科课程指标体系、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指标体系、创业教育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创业教育延展活动指标体系等五大类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控制指标体系[2]。河北体育学院的刘振忠副教授设计构建了由学校层面、管理层面、教学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五个方面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3]。我们在众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上, 着重从创业教育组织领导、教师队伍、教学组织、创业实践、文化氛围等方面设计了含有32个问题的问卷。

二、调查问卷的发放

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由团委来负责。负责团委工作的老师对本校的创业教育应该有更全面的了解。2010年6月11日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团省委联合召开云南省青年创业教育工作推进会。各高校的团委书记或副书记都参加了此次会议。借此机会, 我们在会上向各高校负责团委工作的老师发放了“云南高校创业教育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0份, 回收有效问卷28份, 占发放问卷的93%。涉地地云南省25所高校, 其中本科院校16所, 高职高专9所。

三、调查问卷的分析

由于调查数据量不大, 本研究用电子表格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 高校创业教育的组织领导

从表1可以看出约2/3云南高校未建立独立的创业教育领导机构, 说明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部分老师反映学校仅仅靠团委的老师来承担创业教育的任务, 而缺乏其他部门的配合。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缺乏一个机构来组织协调。从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的对比来看, 本科院校成立独立的创业教育领导机构的比率要比高职高专院校低19%, 说明高职高专院校更加重视创业教育工作。

从表2可以看出约2/3云南高校都制定有大学生创业教育规划或实施方案, 从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的对比来看, 本科院校制定有大学生创业教育规划或实施方案的比率要比高职高专院校低33%, 这与上面得出的高职高专院校更加重视创业教育工作的结论是一致的。

尽管表2说明绝大部分高校制订有大学生创业教育规划或实施方案, 但表3告诉我们绝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制订有创业教育工作考核或评价制度, 这就影响云南省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

2. 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

从表4可以看出, 只有约一半的学校制定了创业教育教师培训计划。这说明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主动性还不够, 教师培训主要走的是自上而下的, 从团中央到团省委再到各学校团委的途径。特别是本科院校制定培训计划的比率只有34%, 远低于高职高专院校的67%。

从表5可以看出, 具有经济学背景的创业教育任课教师只占2/3。而担任一些关于市场分析、财务分析、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课程, 让没有经济学背景的仅仅经过短期的创业教育培训教师来担任, 教学质量是难以保证的。而100%创业课程教师自己没有创业的经历, 这使得创业教育的课程大都是纸上谈兵。

从表6可以看出, 创业教育教师在理论研究方面只有一半多的申报了课题, 这方面本科院校申报的比率要比高职高专高出47个百分点。理论研究能为教学实践指明方向, 从全国范围来看, 其他发达地区的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发表的论文数量要远高于云南的高校, 且不少高校还成立了创业教育研究机构 (如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创业研究院或创业中心等) 。而从本次调查看, 云南成立创业教育研究机构的高校不足1/3。而且每年创业教育教师彼此交流的机会也不多。

3. 创业教育的教学组织

从表7可以看出, 创业人士承担课程的比率较低, 特别有近一半的学校创业人士承担课程的比率小于10%, 个别学校甚至没有举办创业人士的讲座。但从学生的调查来看, 他们更欢迎这样讲座。

可以欣喜地看到, 大部分高校不再将创业教育仅仅作为课外实践活动, 而将其纳入教学计划, 当然具体情况还需进一步调查落实。

4. 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

各高校建立创业实习基地的比率不高, 有32%的高校未建立校外创业实习基地, 60%的高校未建立校内的创业基地。即使建立创业基地的, 或者没有运作 (校内占16%, 校外占28%) , 或者运作效果不好 (校内占20%, 校外占32%) , 运作好的占极少数 (校内占4%, 校外占8%) 。这说明我们创业教育工作还浮于表面, 轰轰烈烈的挂牌行为不少, 实实在在扎实工作的不多。

尽管各高校均举行或组织参与了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但超过一半甚至更多的学校, 没有对创业计划大赛项目进行跟踪调查, 也没有对创业计划大赛项目有后续服务, 这与有关专家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即一些学校更愿意做短期内能够收到成效的功利性探索, 而不愿对深层次的创业教育有过多的投入。对一些追求表面效果的工作投入精力较大, 如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大赛”, 设立“创业基金”, 开设“创业中心”、“创业园地”, 鼓励学生创办公司等, 在开展这些活动中比较注重表面的效应, 对学生的参与面和实际教育效果关注不够。

5. 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

云南省高校创业教育的氛围有所增强, 大部分高校或多或少进行创业典型的宣传, 但是大学生创业还没有很好的彼此交流的平台。绝大部分高校未建立创业论坛 (网站) 、学生创业活动交流中心, 少数建立的效果也不理想。

6. 创业教育的信息管理

调查还发现云南省有4%的高校从未对学生做过有关创业教育需求方面的调查, 绝大部分高校 (占84%) 做过少量的调查。学校经常或定期向创业老板 (比如以前毕业生、公司代表等) 讨教创业素质要求方面变化的也只占到一半多一些。可以推测云南省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或者是自上而下完成团省委的有关要求, 或者是照搬其他省份的经验, 针对云南省及本校实际情况开展创业教育还不够。

云南省高校在创业教育信息管理方面做得不够好。有84%的高校未为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建个人档案。这就使今后创业教育的工作的改进缺乏必要的信息。有84%的高校校友会未建立有校友自主创业的信息库, 使得创业教育不能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四、建议

从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 近几年云南省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做出了不少的努力, 获得了可喜的成果。高校创业教育领导机构、学校创业教育规划或实施方案从无到有;创业教育也从第二课堂走进了第一课堂, 部分高校已将创业教育列入必修课或选修课;各高校选派一批教师参加了创业教育教师培训, 创业教育的科研工作也得到加强;创业计划大赛在各高校蓬勃发展, 影响力扩大;部分高校建立了创业基金和校内或校外的创业实习基地;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宣传力度加大, 创业教育的氛围渐浓。但是从以上的调查分析,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云南省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总体上仍处于全国的落后地位, 而且各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发展不平衡。为此,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以供各级领导和创业教育工作者参考。

1. 在云南省各高校分层次进行广义和狭义的创业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创业教育, 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开创性个性, 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 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4]狭义的创业教育是指“对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开设课程、资助资金、提供咨询等方式使学生具备开办企业的能力”。因此要纠正创业教育的“精英观”。广义的创业教育应该是“大众教育”, 面向全体大学生。狭义的创业教育可以是精英教育, 面向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云南省各高校应根据需求, 分层次进行广义和狭义的创业教育, 二者不可偏废[5]。

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团委教师或经济管理教师的任务, 每一位高校教师都有创业教育的责任。学校应该明确要求各课程的教师将创业教育融入自己的教学中。

2. 以市场营销观念来指导创业教育工作

我们应从需求出发来规划创业教育, 而不能仅从书本出发来开展创业教育, 即以市场营销观念来指导创业教育。为此, 各高校要定期开展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障碍的调研, 了解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同时, 学校要定期向创业老板 (比如以前毕业生、公司代表等) 讨教创业素质要求方面的变化, 使创业教育有的放矢, 为发展云南经济做出贡献。

3. 以全面质量管理中持续改进的工作方法来完善创业教育工作

云南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时间不长, 水平相对较低, 且发展不平衡。创业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 它需要我们以全面质量管理中持续改进的工作方法来完善。为此, 各高校首先应该建立健全创业教育的信息系统, 作为持续改进的依据。例如, 创业教育规划或实施方案、创业教育的评价、创业教育的工作总结等的归档、为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建个人档案、建立校友自主创业的信息库等等。其次, 要进行创业教育项目自身的创新, 将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经验本土化。再次, 各高校应该经常组织一些创业教育的经验交流, 取长补短, 改变创业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除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本科院校强于高职高专院校外, 其它许多方面创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高专院校要好于本科院校。因此本科院校要加快创业教育发展的步伐。

4. 完善促进云南省高校创业教育的各项保障、激励、督导制度或措施

政府方面, 首先可以从教育经费方面拨付给各高校一定的专项创业教育的启动资金, 并据教育厅、团省委对高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的专项评估, 进行相应的追加。其次, 要将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再次, 出台一些鼓励企业参与高校创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很重要, 高校即使有了资金, 但缺乏企业的支持也难以独自搞好创业教育。而由于风险和费用的因素, 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并不高, 这也是前面分析的不少高校虽然建立了校外创业实习基地, 但未运作或运作不好的原因之一。政府部门可以出台一些政策来进行引导。如视企业家在高校长期兼课的课时, 及接纳大学生实习的情况, 对企业进行教育公益事业的免费宣传, 提高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可能的情况下, 可以对企业缴纳的附加教育费进行一定的减免。

高校方面, 首先要成立独立的创业教育领导机构 (指导委员会或领导小组) , 加强对团委、教务处、教学部等参与创业教育部门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其次要根据本校情况制定大学生创业教育规划或实施方案、创业教育工作考核或评价制度, 并切实贯彻落实。特别是考核或评价制度, 要科学设定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不但从表面结果指标来衡量, 更要考核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否则创业教育就只是停在纸上, 做在表面上。再次学校要加大创业教师的培训力度。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在创业教师的培训上缺乏主动性, 且培训的数量也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最后, 学校要对从事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的教师在工作量、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与一定的倾斜。

5. 成立跨高校的云南创业教育研究机构

针对云南高校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研究或较长时间关注创业教育的教师数量较少的情况, 我们建议成立跨高校的云南创业教育研究机构。集中各校的创业教育教师, 加强交流、沟通和合作研究。积极与省外创业教育学术团体联系, 参加创业教育学术会议, 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如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学会、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等的有关学术活动。

6. 将创业教育课程列入云南省各高校教学计划, 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密切配合

创业教育不仅仅是解决就业难的应时之举, 不是靠几次活动、讲座等就能完成的, 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是不可能速成, 不能将创业教育功利化, 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团委教师或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责任。云南省高校要根据学校特点、专业特点, 按照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创业社会知识结构等创业素质的要求, 科学系统地设置创业教育课程。开发有针对性的、实用的创业教育教材。

7. 探索高校与企业合作创业教育的新途径

无论是从教师的调查问卷, 还是从学生的调查问卷来看, 云南省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很薄弱。创业教育实践环节靠高校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为此, 必须加强资源的整合, 建立一支专兼职的创业教师队伍, 建立和完善校内、校外创业教育实习基地, 利用利益杠杆和督导机制, 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而不能再出现兼职教师只是挂名而无兼课, 实习基地只是挂牌而无运作的情况。不仅要邀请企业家到学校作讲座, 还要聘请他们在学校不定期任课。可以充分利用校友企业家资源。为了达到双赢的目的, 学校可以给企业员工提高素质进行免费的理论培训, 或者针对企业的需要, 给与一定旁听学校某些课程的免费名额。学校要在工资待遇和时间上给以保障, 鼓励创业教育教师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或兼职,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允许创业教育教师兼职创业, 或者停薪留职去创业。

摘要:作者基于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 结合云南高校情况设计了“云南高校创业教育调查问卷”, 面向各高校负责创业教育的团委教师发放问卷, 并进行统计分析。用数据描述了云南高校在创业教育组织领导、教师队伍、教学组织、创业实践、文化氛围等方面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对创业教育正确理念的传播、以市场营销观念来指导创业教育工作、以全面质量管理中持续改进的工作方法来完善创业教育工作等建议, 为有关部门制定创业教育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云南高校,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业实习,创业计划大赛

参考文献

[1]柴旭东.中国、美国和印度三国大学创业教育比较[J].高校教育管理, 2009, (1) :87.

[2]刘帆.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控制指标体系设计[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9, (2) :48-49.

[3]刘振忠, 周嫒, 张功.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行为评价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9, (4) :99-103.

[4]关小燕.创业教育在中国省区的本土化探索[J].江西教育科研, 2005, (9) :3.

3.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篇三

摘 要 教师科研能力是现代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通过统计科研数据、问卷调查和座谈访问等形式,调查分析医学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现状,找出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教师科研能力培育的方法与途径,为学校提高整体科研水平、制定科研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科研 能力 现状 调查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应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从事一定的科研工作。本文以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通过科研数据统计、问卷调查和座谈访问等形式,分析教师科研能力现状,找出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学校提高整体科研水平、制定科研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医学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现状

以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0-2012年共3年的科研情況为例,我们从论文、教材、课题立项和获奖成果几方面进行统计。共发表论文610篇、编写教材160部、立项课题196项、获奖成果30项。结果表明,论文绝大部分发表在普通期刊(44.3%)和科技核心期刊(40.7%),中文核心期刊(15.1%)所占比例偏少,没有论文被 EI、SCI收录,论文质量差距较大。近三年教师编写教材,担任主编61部,副主编37部,参编教材62部。主持的课题以市级为主,占课题总数的42.3%,省级课题仅占18.4%,校级课题占39.3%。30项获奖成果中,省级奖项仅占10%。这都说明我校的科研工作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此外科研课题成果的表现形式单一,科研质量和层次均有待提高。

二、医学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调查

对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524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资料搜集。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信息、科研课题基本信息、教师科研态度、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科研管理、科研队伍建设等方面,调查对象包括学校领导、科研管理人员、系部领导、专兼职教师、实验教师、教辅人员及辅导员等。

(一)科研基本情况

我校主持过科研课题的人数为156人,只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9.8%;参与过科研课题的人数为38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72.7%。可见,没有主持过课题的专业技术人员还占一定比例,没有参与课题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还很多,专业技术人员没有明确研究方向的现象依然存在。在近三年发表论文统计中,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人数为352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67.2%,有172人占32.8%的专业技术人员没有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二)教师科研态度

在科研目的方面,教师认为是自身发展需要的占60.2%,认为是建设高水平教学和科研队伍的占37.1%,认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占32.3%,认为是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占18.5%。教师每周科研时间不足2 小时的占60.2%,2~4小时的占26.3%,不足4 小时的占13.5%,说明被调查者多数花在科研上的时间还是太少。在参与课题研究的动机上,认为是满足个人评聘晋升职称需求的占 53.4%,认为提高科研和学术水平的占32.1%,认为科研的动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占28.8%,认为是科研管理要求的占20.2%,认为是增加收入和兴趣爱好的各占5%。

在参加学术活动的积极性上,主动参加的占32%,被动参加的占56%。占85.7%的教师认为医学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做科研。70.1%的教师认为自身科研能力水平偏低,对科研工作缺乏信心。57.2%的教师认为科研课题难以立项,立项课题难以产生有价值和影响力的成果;财力和精力投入过大,研究环境和氛围欠缺,也是影响教师参与科研的重要原因,持此观点的教师占31.5%;此外认为科研基础条件较差、个人知识能力不足的教师占11.3%。

(三)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在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方面,50.2%的教师认为教学与科研并重,30.8%的教师认为教学为主、鼓励科研;19.0%的教师认为搞好教学、不必科研。在教学工作对科研所起的作用上,25.9%的教师认为教学工作就是直接的科研课题;50.2%的教师认为教学与科研基本无关联;23.9%的教师认为教学工作能间接促进科研工作。关于科研成果投入到教学的情况,60.5%的教师认为基本没有;20.1%的教师认为有所投入;19.4%的教师认为有间接影响作用。既要取得理想的科研成果,又要同时兼顾教学质量,67.1%的教师认为比较合理的周教学时数为5~8节;21.4%的教师认为9~12节较为适宜;11.5%的教师认为≤4节或≥12节。

(四)关于科研管理

70%以上的教师认为学校重视科研课题申报和立项,但对立项课题的中期管理缺乏有效地督促措施,致使延期结题或不能结题,或者课题研究质量差达不到结题要求;62.5%的教师认为科研经费投入少、无法开展科研工作;49.7%的教师认为图书资料缺乏、科研基础仪器设备等条件不足;31.2%的教师认为学校科研管理职能部门服务与管理不到位,缺乏创新,信息通畅程度低,服务意识不足,对科研管理人员工作态度和业务水平不满意;45.2%的教师对学校目前科研工作的考核机制和奖励制度不满意;55.5%的教师对学校科研信息化管理技术手段不满意;52%的教师认为学校组织的科研培训少、指导科研的能力离教师的要求还有差距。

三、 分析与建议

从上述统计、调查和座谈来看,学校的科研工作从升格以后初见成效。但差距依然明显,表现在科研动机自私、方法不当、精力投入过少、方向不明、意识薄弱、科研氛围不浓、实验条件较差、参与科研人员偏少、科研团队(下转第129页)(上接第116页)水平偏低等。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程度不够,科研意识不强

我校是由中专卫校升格而来,科研工作底子薄,基础差,学术氛围不够浓厚。部分领导和教师对科研重视程度不够,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不多,专项科研培训甚少。

教师的科研能力不强,多数教师没有科研压力,没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究方向;部分教师科研心态偏差,不愿意从事科研工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多,只是为个人职称晋升等而搞科研。甚至少数教师对科研工作存在一些错误认识,认为科研工作是科研部门和专家们的事,高深莫测。

(二)科研条件较差,技术能力不足

学校的科研基础条件较差,仪器设备落后,图书资料偏少,科研实验室技术支持力量不足,设备利用率偏低,动物饲养室条件不达标等,使教师开展科研受到制约。

(三) 管理体制乏力,缺少团队意识

我校科研管理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專门的科研管理机构逐渐形成,但科研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参与科研培训的机会不多,科研管理的素质有待提高,科研管理工作势单力薄。学校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科研团队缺乏。课题组成员各自为战,缺乏团队意识,青年教师科研经验缺乏,成才进展缓慢。

缺乏与行业的合作,横向课题立项过少,行业合作的积极性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产生了消极影响。科技工作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了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支持力度不大,多渠道争取横向课题和经费,对高职医学院校来讲步履维艰。

(四)教学任务过重,研究方向不明

医学高职院校发展迅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与此同时,还要参加临床实践,承担教学改革任务和社会服务等工作,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开展科研工作。

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也偏重于教学业绩,在教学科研工作考核中科研业绩仅占20%,绩效工资分配强调基础工作量的重要程度使教师没有科研压力和科研紧迫感。

教师研究方向不明,研究生读研期间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但毕业参加工作后,往往忙于教学工作或临床实践,丢失个人特长和学术生长点,导致科研缺乏特色。

调查表明,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水平亟待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是现代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调查分析医学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找出差距,探索教师科研能力培育的方法与途径,势在必行。

基金项目:该文章属于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培育的实践研究”阶段成果(编号:201305001)

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第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J]. http://www.moe.gov.cn/public

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19/200407/1311.html,2014-02-27.

[2]杨桂染,牟兆新,王欣,等.医学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现状调查分析[J].价值工程,2011,30(36).

[3]陈尚,孙小娅.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及其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5).

[4]曾祥麒,陈英.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4(3).

4.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 篇四

尊敬的各位老师: 您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你我共同的愿望。为进一步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培训需求,进一步提高我县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为促进“五项工程”取得实效, 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为落实“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特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活动。您的回答无对错之分,无优劣之别,不作为评价您本人和学校的依据,此次问卷是我们研究、分析和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资源,请客观、真实地反映您的想法,对您的支持和配合深表谢意!

(填写说明:请您把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您对教师职业的满意程度为:(A)A.很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太满意 D很不满意 2.您认为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必要性:(A)A.很有必要

B.可有可无

C.没必要 3.您常有学习进修的想法吗?(A)A经常有

B有时有

C很少

4.您每学期参加县级及以上教研培训活动次数:B A.无

B.1-2次

C.3-4次

D.5次以上

5.您平时的主要专业学习手段:(可多选,请按主次排列)(D)A.阅览期刊报纸

B.参加进修活动

C.参加教研活动

D.上网搜索信息

E.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

F.其他

6.您认为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最好途径是: A A.多看业务书

B.多参加教研活动

C.多承担教学任务

D.多请前辈或名师指点

E..自我反思

7.您认为要成长为一个专家教师,以下因素中最重要的3项是:(B)A教育观念

B.教学经验

C.专业知识

D.教学反思

E教学技能

F学历层次

G.教学研究

H.职称层次

I人际交往

J.其它(请注明)

8.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当前最需要提高的三种能力(ADBCA)A教学能力 B教育管理能力 C教育科研能力 D实践操作的能力 E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能力 F自我反思、自我学习的能力 G交流沟通能力 9.您最需要哪些内容的培训?(可多选)(ABD)A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能力

B课程开发能力

C教学科研能力 D课堂教学的实施能力

E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

F 教学反思能力 G班主任管理能力

H学科理论知识

I教师基本功口

J师生心理健康

k几乎没有

10.您比较喜欢的培训方式(可多选):(E)A理论讲授

B案例分析

C说课评课

D研讨交流

E实践指导

11.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特别在校本培训中,希望学校领导能够为您做些什么?(B)A无

B领导重视

C健全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

D为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多搭建平台,如校外培训、校内培训的开展,教研组活动的参与等。E经济上多投入。

F希望学校能进一步支持教学骨干外出学习。

12.有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下面几个部门说一句您最想说的话:

说给县教育局领导的话: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特别在校本培训中,希望学校领导能够多指导。

说给学校校长的话:让班任老师多出学习。

说给进修学校培训部门的话:下乡指导

说给教研组的话:多到班级指导

13.您认为目前的教师专业培训存在哪些问题?您认为应该如何改进?

5.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篇五

尊敬的老师:

您好!

本调查的目的是对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解。本问卷采用匿名方式,不涉及个人业务和工作情况的评价,并绝对保密,对您的业绩考核、职称晋升无任何不良影响,您的回答无“对错”或“好坏”之分,所得结果仅作学术研究。请您认真、如实地填写。谢谢您的配合!

一、您的基本情况请在符合您实际情况的选项前画“ⅴ”

1.性别○男○女

2.教龄○ 5年以内○ 6-10年○10-15年○16-20年○21年以上

3.职称○初级○中级○高级○无职称

4.学历○高中或中专 ○大专○大学本科 ○硕士含研究生班

5.年龄○25岁以下○26-30岁 ○31-40岁○41-50岁○51岁以上

6.最后学历所学专业○语 ○数 ○外 ○物 ○化 ○政 ○史 ○地 ○生 ○其它

7.您现任教科目○语 ○数 ○外 ○物 ○化 ○政 ○史 ○地 ○生 ○其它

8.您所在学校的规模○12-24班 ○12班以下

二、选择题请您在题中最符合您的情况的选项上画“ⅴ”

⑤非常符合④符合③不确定②不符合①很不符合1.您在课堂中会据学生是否接受和理解了知识而调整教学。„„„⑤④③②①

2.您的课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交流合作能力。„„„⑤④③②①

3.新课程实施以来,您在课程观方面有明显的变化。„„„„„„„⑤④③②①

4.在任教您的学科时,您能以教材为依据并能和相关学科联系。„„⑤④③②①

5.您精通您所教学科的知识。„„„„„„„„„„⑤④③②①

6.您有足够的经验应对教学中的突发事件。„„„⑤④③②①

7.您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对教育现象进行解释。„„⑤④③②①

8.您能运用您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很好地进行教学设计。„„⑤④③②①

9.您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很好地驾驭课堂。„„⑤④③②①

10.您能用一些教育研究方法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⑤④③②①

11.您能适时有效地处理各种信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⑤④③②①

12.作为教师,您感到很自豪。⑤④③②①

13.当工作需要占用您的休息时间时,您也能很认真地完成。„„⑤④③②①

14.您经常反思您的教学行为并研究如何改进。„„⑤④③②①

15.您对自己现在的教学水平很满意。„„⑤④③②①

16.如果再让您选择一次,您还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⑤④③②①

17.您参加培训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⑤④③②①

18.您对您的专业发展有一个总体的规划。„„⑤④③②①

19.您有很强的上进心,喜欢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经常钻研教学。„⑤④③②①

20.您的学校能针对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定期开展培训活动。„„⑤④③②①

21.您的学校会对工作努力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⑤④③②①

22.您的学校对教师的评价非常客观公正。„„⑤④③②①

23.每天完成教学工作后您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业务学习。„„⑤④③②①

24.您学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供您使用。„„⑤④③②①

25.您学校教师的团体气氛很利于您的专业发展。„„⑤④③②①

26.您学校的管理重教师激励轻教师控制。„„⑤④③②①

27.您学校能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⑤④③②①

28.社会人员对您很尊重。„„⑤④③②①

29.您常参加教师专业组织如教师协会、教师联合会等组织的活动。„„⑤④③②①

30.政府部门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保障教师接受培训。„„⑤④③②①

31.家庭经济条件能支持您继续学习和实践。„„⑤④③②①

32.您家人很支持您的工作并对您有很高的期望和要求。„„⑤④③②①

三、简单题

1.您觉得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希望得到哪些帮助?

2.您觉得您自己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还有什么需要加强的地方?

3.对于促进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您有什么建议或意见?

6.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篇六

你好!本调查只写班级不写名字,请你根据实际情况回答,不会对你造成任何不便。谢谢!

班级:

1、你喜欢哪些科目的老师?为什么?

2、你不喜欢哪些科目的老师?为什么?

3、你们班的哪位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接手机、玩手机?

4、你们班的任课老师上课时间经常对你们进行思想教育吗?哪个科目的老师经常这样做?

5、你们班的任课老师有向你们学生收取订资料费吗?如果有,是哪个科目的老师?

6、你们班的任课老师在与你沟通时,是否有不文明或粗暴的语言和态度,是否有打骂行为?如果有,是哪个科目的老师?

7、你们班的任课老师是否及时批改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8、你们班的任课老师是否及时进行单元测试并批改?

9、你们班的任课老师有没有在课堂上将学生撵出教室的行为,如果有,是哪个科目的老师?

10、你们班的任课老师有没有经常上课迟到或坐着上课的行为,如果有,是哪个科目的老师?

11、你们班学生做喜欢上什么课?为什么?

12、你们班的学生感受到哪位老师最爱你们?

13、如果让你选择“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你会选择哪位老师?

7.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篇七

一、昌吉学院外语系英语教师科研现状

1. 英语教师结构特征分析

昌吉学院外语系英语教师队伍结构情况详见表1

昌吉学院外语系从1978年创办英语专业,截至2015年有专任英语教师31人(不包含日语、俄语及外聘教师),其中青年教师(35周岁以下)14人。从表1可知,外语系专任英语教师,男性占29.03%,女性占70.97%,性别差异显著。在教师职称一栏中,教授仅1人(3.25%),副教授6人(19.34%),讲师22人(70.97%),助教2人(6.44%)。调查结果显示,英语教师职称偏低,讲师比例最高,是英语教学的主力军。从教师学历来看,截至2015年底,经过近几年教师在职进修,在读博士的英语教师数量逐年上升,青年英语教师已经全部具备了硕士学位,在读博士5人,占总数的16.13%,有硕士学位的专任英语教师21人占总数的67.74%,但目前尚无具备博士学位的专任英语教师。一方面因为新疆经济发展落后科研环境差,对英语专业博士不具吸引力,人才流失严重。另一方面,英语专业博士培养周期长,在读博士尚未完成学业获得博士学位。

2. 近五年来外语系英语教师科研成果统计分析

由表1和表2可知,外语系现有专任教师31人,近五年外语系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192篇,人均发表论文6篇,其中省级期刊184篇,占论文总数比例高达95.83%。核心期刊仅有8篇,主要是个别教师为晋升副高职称而发表。近五年中,2012年论文发表数量最多共57篇,其次是2014年和2011年分别为38篇和35篇,2013年和2015年为32篇和30篇。这些数据表明,论文数量并没有逐年增多。但进一步调查发现,为晋升讲师或副高级职称发表论文的数量2012年最多约占全部论文总数量的93%,其次是2013年占88%,2014年占79%,2011年占66%,主要因为2011年至2014年外语系共有23名教师需要晋升职称,其中准备晋升副高职称以上的有9人,准备晋升中级职称的有14人。按要求参评副高职称至少有一篇论文发在核心期刊,参评讲师职称,至少公开发表4-6篇学术论文。可见,外语系发表学术论文的质量不高,只有将要参评职称的教师发表论文比较积极。2015年为晋升职称而发表论文的数量与前四年相比大大降低占论文总数量的34%,说明外语系教师发表论文的意识有所提高。从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上来看,外语系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较少,且质量不高,五年共34项,平均每人仅有一项,其中校级项目最多23项,厅级9项,省级0项,国家级、教育部2项。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青年教师在研究启动基金项目结题后,不再继续申请新课题。因此科研项目只集中于少部分教师,有的教师一人承担多个课题,个别教师却从未主持过课题研究。

3. 外语系英语教师主要研究领域

2010-2015年发表的科研论文,教学类论文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2.481%,其次是语言学与翻译类,分别占23.96%和19.27%,文学、文化类论文最少,仅占13.02%和3.65%。原因在于外语系教师精力和工作时间主要投入在教学上,对教学有较深入的了解,但论文选题普遍较陈旧,没有创新,实证性研究很少。语言学与翻译类文章占有一定的比例表明教师更注重实用性研究。近几年,随着西部开发、新疆对外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培养服务于对外宣传和贸易的外语翻译类人才对新疆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提出了更高要求,英语教师在项目申报和论文选题方面都积极向其靠拢。目前,翻译方向的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在外语系科研成果中具有一定优势。2011年至2015年外语系教师共成功申请各级各类课题34项,其中翻译方向课题12项,翻译著作2部。备受冷落的文学和文化类研究是值得我们引起重视的,这表明外语教师对和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学理论和文化很少关注,仅注重应用型研究,忽视理论性研究。随着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方院校普遍强调科研要以实用性为目标,教学和翻译研究显然更受青睐。纵观昌吉学院外语系英语教师近五年科研论文的研究领域和内容,可知课题研究范围相对狭窄,论文选题比较陈旧,缺乏创新性,多是低层次重复研究,跨学科研究的相关论文几乎没有。

二、外语系教师科研能力弱的因素分析

1. 教学任务繁重,缺乏科研的主动性

新疆各本科院校中英语不仅是公共课又开设有英语专业课。昌吉学院1978年开设英语专业课时只有单一的英语教育专业,2015年已经发展到现在的三个英语专业,即英语专业、英语教育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分属于四个教研室管理,即专业英语教研室、少民特培教研室、商务英语教研室和公共英语教研室。大多数外语系教师平均周课时为18-22节,且兼任2~3个教研室的课程,课程门数多,备课任务重。根据昌吉学院教务处文件规定:教授周课时为6课时,副教授周课时为8课时,讲师周课时为12。而实际上,由于英语教学在各高校的教学任务中占很大的比例,讲师的平均课时量已远远超过额定的课时量12学时。除此之外还要备课、批改作业、辅导论文、开展各项教研活动、指导学生课外竞赛和活动、准备各项教学检查材料、指导学生实训等等,教师疲于应付备课、上课,根本没有大块的时间用来阅读专业书籍、查阅资料,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进行调查研究和撰写论文。

2. 科研基础薄弱,缺乏系统的科研方法

从昌吉学院外语系的英语教师构成情况来看,讲师人数为22人,占总数的比例为70.97%,拥有讲师职称的教师多是中青年教师,从教时间不长,但却是承担教学任务最多的,他们因为繁重的教学任务而无暇顾及专业知识的提升和研究,更少有机会和高职称的教师(教授、副教授)探讨、交流、学习,缺乏科研带头人的引导和帮助,有的青年教师从未参加或申报过课题,对科研方法知之甚少。由于尚未掌握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总体上他们的科研基础较差。通过对昌吉学院教师发表的论文内容分析,发现许多文章的研究方法单一,多采用文献资料法,少实证研究,且很少有教师会使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

3. 科研团队建设缺失

目前新疆许多高校科研团队的组建情况并不理想。科研团队的建设需要有较高职称和较强科研能力的学科带头人,而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昌吉学院外语系教授仅有1人,副教授6人,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人占总人数的22.59%,很难形成良好的科研梯队。有些教师习惯于“闭门造车”,仅仅单方面研究而很少与外界和他人交流协作,还有些教师即使参加了课题,也只是“挂名”而已,并没有真正参加课题中的调研和讨论,难以形成良好的科研合作氛围,教师的科研能力实际上得不到提高。

三、促进新疆昌吉学院英语专业教师科研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 确立学科带头人,提高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

外语系45%为青年教师,缺乏科研方面的经验与知识,在访谈中大多数教师表示科研和自身职业发展息息相关,但他们对自己的科研要求不高且没有合理具体的目标。个别教师表示自己的研究方向不明确,找不到科研课题,以为只有高深的理论才能指导科研。多数教师由于科研经验不足且学术视野狭窄,对外语学科发展趋势无法准确把握,遇到问题也无人指导。徐忆在《英语教师职场学习与专业发展研究》中通过对多名高校教师的访谈也发现,青年教师在刚入职时对教学不熟悉,而需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备课中,五六年后才会逐步形成教学反思进而开始科研探索。[1]科研探索基本是靠教师自己的摸索,少不了会走弯路,产生偏差,效率不高。因此,建立和培养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以学术骨干、学术新秀为后继力量的科研团队是学院发展的关键。确定学科带头人建立梯队式的科研团队,在高职称和高学历的学科带头人引领和指导下,逐步提高科研意识,完善科研方法,在课题申报、学术研究方面不断取得科研创新。培养中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使之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确定研究方向。

2. 增加经费投入,大力扶持和鼓励科研创新

建立完善的科研激励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昌吉学院自2011年以来,年均科研立项经费达260.996万,科研项目立项年均67项,英语类课题7项。然而和内地高校相比,科研经费的投入还远远不够,没有形成强大的科研动力。近年来新疆各高校越来越重视科研创新,不断增加科研基金的投入。但与此同时,各院系也应设立专项科研基金,对自筹项目和积极申报较高级别科研项目但未成功的教师,给予经费补偿,从而增强外语教师的科研信心和动力。外语学科的研究,需要大量的文献阅读,理论知识储备,不断的思考和社会实践,重在积累,因此学校还应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下功夫,例如购买大量的专业书籍和网上资源。

3. 建立科研团队,形成特色研究

国内的名牌高校都根据自己的优势学科和科研团队打出了特色牌。例如:北京地质大学在发挥“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优势的基础上组建了七个科研团队的同时,结合其地质、能源等强势学科,创建了“地质英语”研究团队,可服务于翻译专业硕士的培养。[2]外语系拟组建大学英语团队、少数民族特培团队、地域文化翻译团队、教育教学研究团队、商务英语团队五个具有昌吉学院特色的教学科研团队。确立以高职称且有丰富科研经验的教师为学科带头人,以良好的已有研究课题为基础,整合科研方向,确保在较高层次、有创新的领域开展研究,形成有地域优势的特色研究。实现教学科研团队成员的梯队化,其特点是规模较小,学科结构合理,成员具有相关性和互补性的知识结构;成员的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比例恰当;职务职称结构合理,使团队在职称上具有平衡性。通过组建教学与科研团队,在课题申报、课题立项、论文发表、教师教学效果、教师技能比赛、学生技能比赛等方面实现飞跃和突破。同时,促进外语系教师专业发展,并对申报翻译硕士(笔译方向)、办好少数民族英语教育专业、促进英语专业课程建设、学科发展、学生论文撰写等方面起到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忆.英语教师职场学习与专业发展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5(5).

8.高职英语教师科研现状调查分析 篇八

【关 键 词】 高职英语;科研现状;教学水平

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这些人才专门从事技术、生产、管理等岗位,为此也刺激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在高职院校从事英语教学的英语老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科研究能力,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来研究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同时竭尽所能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质量。同时,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老师还应该努力提高理论基础,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使自己成为一名称职的英语教师。可是目前的情况却是:很多的英语老师不愿意去搞科学研究,有的甚至是不会搞科研。笔者就我省的高职学院英语老师的科研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现状调查分析

1. 调查目的。本次总共对117名高职英语老师进行了调查分析,主要调查了他们近三年来科研成果,了解他们对科研的认识,进行科学研究采取的方法,开展科学研究的目的,在科学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搞科研的时间等,通过这个调查弄清楚了高职英语教师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希望能通过这次的调查分析可以为以后的高职教师的科学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2. 调查对象。这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我省某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教师以及学校中的科研处领导。

3.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所采取的方法是问卷调查和访谈。本次发出科研情况调查表10份,收回科研调查表10份,每一份调查表可以填写15个人,调查的题型全为选择题,本次发出科研成果调查表10份,回收10份,同样每份可以填写15个人,题型为选择题,此次调查的117名教师都完整的填写了问卷,采取电话进行访谈或者是当面进行访谈的教师为42人,采访的科研处领导是3人。

二、调查结果

1. 态度不够端正。当下很多的高职院校对于科学研究态度不够端正,不想搞科研,在他们心中科研和他们没有关系,认为应该以教学为主,就算是进行科研也是一时兴起,很多教师进行科研是因为要评职称,一大部分教师没有对科研形成正确的认识,不是自觉地去搞科研而是被迫去搞。

2. 知识结构不够系统,科研能力不高。在学校当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这是教师不断发展的前提。教师想要拥有足够强的科研能力,则必须在某个学科当中拥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这些学科当中应该包括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理念和教育科研等。就目前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师的水平而言,大多数的教师都拥有比较扎实的语法、词汇和语音等基础,缺少的是语言理论知识,尤其是对国内外最新的语言教学研究成果不甚了解,有一些高职老师不具备跨学科知识结构,不注重和科研相关性比较大的人文学科理论,整体素质比较弱,这对于英语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同时,大多数的高职英语教师都没有经过专门的科研知识培训,不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不懂得科研研究方法,就算是有一部分教师有很强的科研愿望,并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正式接触科研时却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进行选题,如何去搜集资料。

3. 教学任务多,缺少科研时间。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不断进行扩招,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笔者所在的院校中,绝大多数的老师每周的课时都在14~l8课时之间,有的老师甚至还达到了20课时以上。这样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老师们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教学当中,每天都是疲于奔命,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没有时间将教学经验进行总结,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对于科研工作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可行性建议

1. 创造科研条件。学校应该给英语教师提供可以重新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提升学历,如考取研究生或者是博士,在职进修,甚至是脱产进修。距离较近的几个学校可联合举办一些有针对性的辅导班,对不同年龄和不同学历的教师进行培训,充实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跨学科知识结构。与此同时,应鼓励英语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同时还可以派他们到其他院校进行调研,学习其他教师的科研经验,多听取名师的教诲。学校在经费上要向科研倾斜,解决高职英语教师科研经费问题,努力做到专款专用,提升学校的科研硬件水平。

2. 培养学术带头人。学校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努力在高职英语教师当中培养出若干的学术带头人。有了学术带头人以后,这些人就会带动其他老师进行科研,这样就会起到示范的效应,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攻破难关,从而能够在科研上取得很好的成绩。随着教育科学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科研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也不断的增加,对一个课题的研究通常是要跨学科和跨领域的。孤军作战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也不适应现在的科学研究,我们要有团队精神,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3. 促进教研整合。当下,大多数的院校在对科研水平进行评价的时候,就是看发表论文的数量,看是不是发表的核心期刊,可是有许多论文虽然发表在核心期刊上,但对于科研和教学都不具有很大的意义,不能对社会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像这样的论文是不应该算作优秀的;相反,从实际出发,对本职教学工作进行研究,促进了英语教学改革,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的论文,就算是没有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校也应该给予肯定和奖励。

高职英语教师科研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培养的人才英语水平的高低。虽然科研经过十分的痛苦和艰辛,但在学校的鼓励和支持下,英语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素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豫. 高职英语教师科研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州大学学报,2009(5).

[2] 李茂林. 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现状与思考[J]. 嘉应学院学报,2014(6).

9.教师对学校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 篇九

1、您对本人的工作岗位是否满意?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2、您所任教学科是否符合个人志趣?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3、您认为学校激励奖励制度是否完善?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4、您对领导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与水平是否满意?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5、您对领导的亲和力与决策力是否满意?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6、领导对您的教学工作提供的支持您是否满意?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7、学校工作环境、设施设备及健康安全预防措施您是否满意?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8、您与同事之间的沟通与配合是否满意?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9、您对单位同事的工作责任感与主动性是否满意?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10.教师专业化发展问卷调查报告 篇十

问 卷 的 基 本 架 构

【主要目的】

1、宏观层——引领教师认识到专业化成长、课堂教学改革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自我发展的意愿,设立专业成长的坐标,在实现学校教育宏景的同时,成就个人价值。

2、细节层——聚焦课堂教学、作业设置、教学研究与反思等专业发展因素,或敦促教师积极思考,或给予有效暗示,或直指发展盲区,引发他们主动检视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

3、价值层——在于进一步摸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洞见一线教师的真实心理状态,窥探他们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追求,调整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提升教师职业的幸福指数,提升学校的文化形象。

【基本板块】

学校飞跃的关键、专业发展的盲区、有效提升的途径、作业设置的科学、个体教研的意愿、积极反思的习惯、专业学养的锻铸、集体教研的培育等。

问 卷 的 结 果 分 析

一、教师对专业素养提升的高度认同

如,第1题:目前,在您看来,我校的教学质量要得以飞跃新台阶的关键是()

a 教师的敬业精神 b 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c 课堂教学改革d 教育科研 e 作业革命

多选的有38人,占51.3%,而涵盖b选项(含单选15人)的有65人,占88.8%。

如,第3题:您觉得,我校教育教学成绩得到社会认可,主要是因为()

a 几十年来的良好声誉 b 生源好 c 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d 学生应试成绩出色 e 教师富有爱心,乐于奉献 f教师水平高

只有5人选择b,而选择cf两个选项的有55人,占74.3%。

从这两组数据,足可以看出,教师对于专业素养提升重要性的高度认同,对于学校教育理想的高度认同,他们期待通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能将个体发展置于学校发展的视阈中加以审视,这是学校教育宏景在教师的价值追求中的自觉呈现。

二、教师对教学研究意识的消极忽视

如,第2题:您觉得我校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尚有欠缺的是()

a 自我发展的目标不明 b主动学习的精神不够 c 教学研究的意识不强

d 总结提升的能力不足 e 只满足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忽视自我学养提升

选择a的占21%,选择b占的10%,选择c的占29%,选择d的占14%,选择e的占26%。

“自我发展的目标不明”、“教学研究的意识不强”与“忽视自我学养提升”这三个选项的比重较大,“目标不明”昭示自我发展的意愿不够强烈,“教学研究的意识不强”透出部分教师只“教”不“研”的真实现状,“忽视自我素养提升”折射出部分教师教育理念中仍黏附着“应试”的汁液。

三、教师对日常教学反思的简单浅化

如,第12题:您进行教学反思的形式通常是()

a 很自由,没有固定的形式 b 只笼统记录课堂现象,缺少对某一细节的透析 c通过文字呈现 d 课后反思,但是没有写一写的习惯

选择a的有45人,占60.8,而选择c的有22人,占29.7%。

两者形成不小的反差,教师的日常反思的形式“很自由”,更多的是散点式的、无意识的、表面化的,没有及时记录的习惯,没有透过教学现象解释、揭示教学本质,缺乏反思力,简单浅化的结果是始终在一个平面上无力滑行,教学行为是日复一日的低效重复,教学品格难以跃上新的层次。

四、教师对实践层面的研究形式的真切向往

如,第15题:您最希望参加的教学研究活动形式是()

a 理论类专家的报告 b听一线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与讲座

c 备课组内就某个具体问题的平等、融洽地研讨

d 围绕课堂教学所展开的听课、磨课、评课

e有专家指导的面对面的备课

选择bcde四个选项的有65人,占87.8%,而选择a的人数寥寥。

从中可以洞见教师对于实践层面的教学研究形式的向往,他们更多的是渴望在课堂教学范畴内的具象研究,他们需要具体可感的榜样指引,需要“听得懂、想得明、说得白”的示范,这是真实的姿态。

现 状 的 理 性 透 视

(一)缺乏“读”的品格

教书育人,从某种程度上讲,教的就是“底蕴”,底蕴宽厚者,视野宏阔,站得高、望得远;底蕴褊狭者,疲于应付,被动而为,总有力不从心之感。读书,是增强底蕴、丰厚学养的最佳途径。唯有读书,方能让教师谈吐清雅、气质非凡,用更为充沛的学养去滋润学生的心灵,熏陶学生的情感,“教”出来的学生才是高雅的、有思想的现代人。

我校(不仅仅是我校)教师的读书现状不甚理想,主要类型有:向来不读型,只读闲书型,读而不记型,被动读书型。

学校自上而下的“读书笔记”这一有效做法不可动摇,不能因为个别教师的个别理由而降低要求,要作为常规工作去抓,哪怕一个学期抄上个10篇文章也是有好处的。

建议:1)不要以年龄为划分界限,应该置于全校的视阈之中;2)分层要求,不搞一刀切。如几位特级教师、个别老教师可以特殊对待;3)形式灵活,让“用心读、认真记、效果好”的教师体验到一份独特的快乐,给更多的教师一份榜样的力量。

(二)缺乏“思”的能力

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意识到自身不足,渴望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教师在新课程的适应中能不断思考,在总结、反思教学实践,这些结果表明我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意愿较强。

但是,仅仅停留在“想做”的层面上,还缺少“要做”的勇气,缺少“能做”的素养。比如教学反思,绝大多数的老师只满足于“自由的形式”,具体是什么样的形式、到底反思了什么问题、获得怎样的理性认识、今后的教学实践如何改进等等问题就无从考证了。他们片面地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学行为的“附加物”,而不是融于教学行为之中的。长此以往,反思的意识淡化,反思的习惯丧失,反思的能力退化。

建议:保证“面”的推进,每个学期,每位教师必须围绕教育教学行为撰写2篇教学叙事、反思、随笔,每篇不少于1000字。每一学,学校可以组织一次正规的评比,邀请专家做评委,组织颁奖仪式,掀起高潮,让老师们感受到“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也能获得学校的认可和同事的尊重。

(三)缺乏“写”的韧劲

读书和写作,是教师修养的两大基本功。读书是内化,是吸收,写作则是倾吐,是外化,“写”的过程伴随着思考、提炼、整合等多种能力的提升,其作用不言而喻。

目前,我校绝大多数教师的“写作状态”停留在应付于参加各级各类的论文竞赛,且都是等比赛通知下发以后才被动动笔。真正的“写”,应该是个体的自发需要,有积极表达倾吐的欲求。周益民、张冬梅两位特级教师的文章频现于报刊杂志,华燕、魏芳两位老师近一两年内也有几篇文章见刊,郑理、强献娟、何佳等老师偶有文章发表。但是,对于品牌学校“琅小”来说,人数略显稀少。“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这八个字在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上出现的频率越高,越能证明其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胜人一筹。

建议:1)学校领导层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写作”对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积极意义;2)要创新激励措施,呵护并激发教师“写”的积极性;3)区别对待,给一些有写作基本功、勤于教学研究的青年教师压担子,每学期不少于2篇2000字的教育教学类的专业文章;4)“教师博客”不能昙花一现,更不能就此退出“江湖”,应该重新启动,分设学科组,专人负责管理,对于不能按时上传的教师要有一定的对策,不能听之任之。

(四)缺乏“研”的氛围

集体教学研究的基本落实建制在年级的学科备课组,因为备课组与一线的教学联系最为密切,活动能否正常开展、有序开展、深入开展,直接影响到教学研究的氛围、质量、深度。一所学校的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的培植,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备课组活动的有效开展。

当下,我校的备课组教学研究活动呈现以下特点:流于形式,活动不正常,缺乏主题,无中心发言人,教师不重视。

我校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的特点是:1)活动次数少;2)活动含“研”量较低,多以事先精心装备的汇报为主,缺少思维的碰撞和即兴的评议。

建议:1)教导处要高度重视备课组的建设,要求各备课组在新学期的第一周讨论制定好活动计划,并于第二周上报教导处;2)教导处要加强检查与指导,深入到备课组中去;3)学校各级行政领导,要在自己所在的备课组内,发挥引领、督促、帮助的积极作用。

未 曾 停 过 的 思 考

1、中层以上的行政领导,应该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起积极的引领作用,时时带头,处处示范。是否可以考虑行政领导按顺序面向全校教师作教学展示,是否可以考虑中层领导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接受教师的评议。

2、在学校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对于个别教师的懈怠行为、要加以管理、约束,是否可以考虑以校长室的名义下发《友情提醒卡》。

3、要将教师专业化发展与《琅小教师五年发展规划》相结合,作出阶段性的总结,是否可以座谈会的形式,宣扬先进,激励后进,引导教师对照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寻找差距,寻求改进策略。

4、要有支持性的政策,引领教师乐于规划自我的职业生涯,促进教师真正感受到专业化成长的幸福感,既有精神层面的,也有物质层面的。

5、要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让名师的效应最大限度地辐射,改变“师徒结对”的一般性结构,促使成熟型的中青年教师也能成为名师的徒弟,能在更高的层面上获得发展。

6、中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意愿不强,需要设法培育。

11.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篇十一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教师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1-0005-06

面对新世纪的教育改革,我国义务教育正在追求提高質量和促进公平,新的教育任务要求更新课程、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显然,当下的师资队伍现状对此并不适应。了解这种不适应的程度、表现维度是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基础。因此,我们进行大范围抽样调查,以求以战略目光来认识教育发展速度和质量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全面了解和把握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在专业发展、发展环境、发展需要等方面的状况,分析中小学师资的现状,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均衡、学校均衡、学段均衡”的问题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以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师在专业化发展方面的需求和特征,为制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决策、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供基本事实依据。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进行了调查。教师采用网上答卷的方式参与。问卷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的基本情况调查;第二部分是教师队伍现状及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问题的调查。第二部分问卷设计主要从教师的教育观念及对待教育工作的专业态度和认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及发展需求等方面着手,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每个问题的满分设计为5分。

本调查涉及全省11个市的36个县(市区)1~9年级各学科专任教师,共收到有效问卷9977份,其中小学教师占62.15%,初中教师占37.85%;普通学校教师占71.35%,中心学校教师占28.65%;城市教师占22.55%,县城教师占15.22%,农村教师占62.53%;男教师占27.44%,女教师占72.56%。

一、教师专业发展情况

(一)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结构

1.初始学历情况。

2.最终学历情况。

就学历方面看,教师的初始学历有一半以上集中于中专和中师学校,占到52.97%,高中毕业占11.32%;初始学历为大专的占25.15%,本科及以上仅占9.48%,(8.89%,0.59%)。而教师的最终学历比较高,大专学历占32.28%,大学本科占58.83%,硕士研究生以上占0.98%。

3.教师的职称结构。

从图中可以看出,已获小学二级教师的只占1.87%,小学一级教师占30.51%,小学高级教师占24.74%;中学二级教师占17.29%,中学一级教师占15.31%,中学高级教师占4.01%,而暂无职称的教师占5.28%。

(二)教师的教育观念及专业态度

教育观念是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以及教育教学行为的总的看法和基本主张。教育观念会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出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但是,由于受文化、环境、人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形成的旧的教育观念,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性转变。

专业态度是教师作为一个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个岗位的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成长提供了巨大动力,也使教师有了奋斗的目标。例如,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与奉献,对教育事业有强烈认同感并愿意为之奉献终生。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教育观念及专业态度的平均得分为4.32,这说明教师的教育观念及专业态度还是比较端正的。

具体来说,当回答是否对自己现有的教学水平满意时,有73.91%的教师表示较为满意,有9.29%的教师表示不满意。当回答继续学习是否很重要时,有94.79%的教师表示同意。这表明教师都有通过继续学习来提高和充实自己的愿望,接受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关于教师对于教育岗位的看法, 87.40%的教师表示对工作充满热情,75.90%的教师对从事教师职业感到骄傲。76.38%的教师表示能够从工作中感受到快乐,但有6.48%的教师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感受不到很多快乐。

当回答是否会改行做其他工作时,有13.62%的教师表示不确定是否会更换工作,有9.85%的教师已经准备不再从事教育的相关工作。另外,当回答对教学工作不得已占用自己一些私人时间的态度时,只有4.89%的教师有时会应付了事。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对教育岗位都持认可的态度,对工作充满了热爱,但还是有一些教师不愿意从事这个职业。

教师专业态度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爱学生,教师要用心和学生交流,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榜样。调查数据显示,当回答教师在学生面前是否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谈举止时,有94.16%的教师表示会严格要求自己,也有0.75%的教师表示自己并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当回答教师是否能够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犯的错误时,90.16%的教师表示自己能做到勇于承认错误,也有1.49%的教师表示很少承认错误。这说明现在的课堂不再是古代“师道尊严”的情况,教师的角色也开始朝着做学生的朋友和引导者转变。

关于课程开发方面,90.81%的教师都认为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和开发者,但也有2.48%的教师认为课程的开发是专家的事,跟自己无关。通过访谈发现,虽然大部分教师认可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的观点,但在如何进行开发以及怎么对课程进行管理和评价上不清楚如何去做,再加上平时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很难在这方面付诸行动。

(三)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即教师的专业能力。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分为4.36,这表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处在一个较好的水平。

在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有83.76%的教师不赞同对违纪的学生进行惩罚及体罚,但有5.42%的教师认可惩罚的做法。另外,在是否相信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学习这一问题上,有71.54%的教师相信学生可以做到,7.74%的教师认为学生做不到。因此,现在很多教师都表示常常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学生评估方面,有92.33%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但有1.32%的教師承认自己评价学生大多是根据他们的考试成绩。

在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方面,有91.27%的教师表示能够比较好的进行处理。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方面,90.84%的教师认为多数时间跟学生沟通是比较容易的。在保证顺利完成教学工作方面,92.42%的教师表示能够把本学科的各项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91.89%的教师表示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能够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计划,而且有90.69%的教师表示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

数据表明,教师很注重基本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培训和教师的自我提高学习,都把教学能力作为一个重点来抓,教师的自我评价处在一个良性的水平上。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是现在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能力。调查结果显示,51.80%的教师能熟练运用网络技术,能够一般上网查资料、发邮件的占35.67%,只有极少数教师还不会上网。这说明现在教师对网络的利用能力比较强,多数教师能够利用网络学习专业知识,找到所需要的学科教学资源。

(四)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的得分为4.01,这个得分低于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态度及教育观念的得分,说明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相对教学能力来说薄弱一些。

关于教师教授的本学科知识,78.25%的教师表示对本专业的前沿知识能够时常关注,有3.92%的教师表示很少关注。这说明多数教师对于本学科知识发展的了解和掌握是很关注的,现存问题是少部分教师对于本学科新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还不是很关注,也许他们觉得自己的知识给学生上课已经足够了,或者觉得就算是学了也用不上,所以就不关注了。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气氛要活跃,课堂内容要丰富,学生要学得愉快。因此,教师除了在本学科知识上努力,还需要涉猎更多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从调查数据来看,有75.83%的教师经常阅读一些人文历史类书籍,只有4.10%的教师很少或几乎不看。数据反映出了教师对此方面的知识素养已经开始重视。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结果显示有80.91%的教师经常看一些教育书籍,只有2.83%的教师表示很少这样做,有74.91%的教师经常阅读一些关于中小学生心理方面的文章。

当回答“是否研究过关于教育的一些热点问题”时,有72.88%的教师表示自己这样做过,有5.51%的教师几乎从来没有做过类似研究。其实,学校都订阅相关教育类的杂志,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对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有所了解。而让教师实际去研究一些教育问题的时候,缺少经验借鉴,缺少专家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教师因为客观原因而没有做过研究。

(五)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需求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必然,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又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这一部分主要调查项目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所采取的各种途径的实施情况。

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所采取的方法方面,74.74%的教师表示是通过参加课题研究的方式来提高专业水平,71.83%的教师能够受到有经验教师的指导,75.25%的教师通过课堂反应进行思考来加以调整,63.20%的教师表示可以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外出学习培训,40.87%的教师表示能够经常接受专家的指导。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会通过学校已有的条件来提高专业水平,并且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反思,但教师接受专家指导的机会较少。

当回答教师最需要提高的专业素质时,43.49%的教师选择“广博的学识和课程开发、评价、管理的能力”,38.11%的教师选择“现代教育观念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6.79%的教师选择“教育教学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态度”,11.61%的教师选择“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管理能力” 。

当回答教师最需要补充的知识时,32.00%的教师选择“本学科知识和班级管理知识”,17.23%的教师选择“教学论知识”,26.12%的教师选择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教育科研知识”,24.65%的教师选择“教育实践性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

当回答教师最需要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时, 26.23% 的教师选择“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育理论”,27.20%的教师选择“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科学研究”,31.61%的教师选择“教学设计、评价、实施等方面知识和实践技能”,14.96%的教师选择“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知识”。

当回答愿意选择哪些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的方式时,有39.57%的教师选择“听示范课和反馈评议课活动”,30.33%的教师选择“ 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接受专家指导,合作研究教学问题”,18.45%的教师选择“参加高一层学历培训或听取专家报告和讲座”,11.65%的教师选择“短期进修学习或系统查阅相关资料”。

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希望得到本学科知识的充实,并获得教育管理及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教育理论知识,教师们并不看好,这可能是由于教师更想得到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直接运用到的知识。在提高自身水平的方式上,只有少数教师选择了短期进修和查阅资料,更多的教师希望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专家的指导。所以教育部门的培训一定要以教师的需求为本,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努力,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地域差异、城乡差异特别是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教师队伍结构失衡、素质不高,制约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发现全省义务教育教师队伍还存在很多不稳定的因素,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教师的学历虽达标,实际素质却偏低

从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学历达标已有显著提高,高中和中师、中专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已经很少。多数教师通过继续教育获得了大专以上的学历,达到了国家要求的学历标准。

但是,从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教师的初始学历相对较低,虽经过继续教育获得了较高的学历,但超过60%的教师是通过业余高等教育获得的学历。并且多数教师最终学历所学专业与现在所教的专业不对口,很多教师为了获得更高的学历文凭,一般会选择一些比较容易通过的专业科目来进修学习,而不是自己所教专业,这样的在职学习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效果甚微。

(二)职称结构不合理

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职称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高级教师的比例偏低,调查问卷显示,小学高级教师占24.74%,中学高级教师占4.01%。特别是一些较偏僻的农村学校,高级教师的比例更低,教师群体中高层次的拔尖人才缺乏,没有学科带头人来影响和带动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经验分享,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另外,还有一些教师暂无职称。

(三)存在教师流失现象

调查结果显示,有9.85%的教师想离开教育岗位,这就反映出了潜在的外流现象。教师的流动呈现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县城的优秀教师流向城市,农村的教师补充到县城,农村学校的教师特别是优秀的教师势必缺乏。

(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相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来说还需进一步的提高。调查中发现5.51%的教师几乎从来没有做过关于教育的一些热点问题的研究。虽然大部分教师都在关注本学科的前沿知识,也在学习一些新知识,但在科研能力上仍是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从教师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教师队伍中的农村教师占了大部分,所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关键在农村教师。

为了更好的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的问题,提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如下建议:

(一)保证教师队伍质量,把好教师队伍进口关,及时為教师队伍补充新生力量

所有在中小学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必须依法获得教师资格。对具备教师资质而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代课教师,及时颁发教师资格证书,并落实相应的各项待遇;不具备教师资质的教师应调整出教师队伍。同时,积极面向社会,吸收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真正建立起严格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在教师招录中,要坚持择优录用,把优秀的人才吸收到教师队伍中。

(二)推进教师合理流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建立合理的城乡教师流动制度,实际上是通过外部的强制执行来激发教师的内部动机。教师在陌生的环境里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的表现形式却不尽相同。城市教师也许通过自己的教学特长来吸引孩子,农村教师也许会在优秀的学校中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样城市教师会带给农村学校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农村教师在优秀学校中加速成长。总之,教师流动制度同时关注了教师专业成长所需要的内外因素,可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真正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托和平台。

如能根据本地实际制定教师交流流动方案,对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将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这种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优秀教师的流失。

(三)开展多种方式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一个主要而有效的途径就是教师培训,通过培训可以让教师更快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

1.校本培训。

教师不能只把希望寄托在外在条件的支持上,等着上级教育部门下达指令,要积极主动地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重视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目的是帮助教师解决其面临的实际问题,把培训和日常工作相结合,倡导教师积极进行研究和反思,获得实践性知识。校本培训能够保证教师培训的长期性和连续性,非常符合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校本培训以教师的实践为主,方式多种多样,切实做到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开展校本培训要树立“学校是基地,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一是在学校统一计划和组织下,在教师自我进修、自我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自我反思、专题交流。通过自我学习,反思和交流,促进参与者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二是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条件,与教育方面的专家建立长期稳定的咨询指导关系,定期请专家学者到校来指导校本培训工作,并及时帮助解决教师培训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三是要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培训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提供一定的奖励,对消极对待培训的教师,也要有一定的制度加以约束。

2.专家指导。

在培训中,有些培训者未能就参加培训教师基础和需求进行细致的摸底和调查,制定的培训目标过于抽象、空泛、操作性不强,多为基于讲授者的提供能力和研究旨趣,涉及教育教学科研的内容较少,了解学科前沿发展情况偏少,所讲理论与参加培训教师的实际存在脱节现象,培训效果不理想。了解了之前培训的不足,我们就要在以后的培训中避免。

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专家或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作为培训者,这些专家要了解中小学教师,了解他们的教育教学现状,了解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的困难,给他们及时而正确的帮助和指导。

在培训中可以采用互动式的培训。中小学教师作为知识的教授者,他们都在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也有一些特定的思维方式和授课习惯。因此教师培训并不是单纯的教授知识,而是让教师主动进行学习、思考和讨论,通过互动式的交流使新的教学理念融入他们已有的教学思想中去。

3.远程培训。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培训已成为教师的在职培训、学历提高培训中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

远程培训与传统的面授培训相比,成本更低、更节约时间、培训覆盖面积更大、不受空间距离的限制、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参加培训的教师在自己的学校就能参与,通过网络与“千里之外”的培训者直接进行沟通。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对自己在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远程教育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4.其他形式的培训。

紧缺学科的培训。根据中小学教师现状,要积极开展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等学科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送教上门。培训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定期去各学校提供上门培训。各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统一的培训尚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培训单位可根据各學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

问题研究。调查中发现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需进一步的提高。在实际的研究中,教师缺少相应的研究经验,没有专家进行指导,会导致一部分研究无法继续进行,从而削弱了教师们的研究积极性。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与高校合作,提供给中小学教师相应的专业指导。

(四)根据现在教育的实际情况,保证教师应有的编制和待遇

根据中小学不同的教育层次和城镇不同地域的情况,教师待遇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保证义务教育能够稳定发展的前提,按照学生人数的比例来核定中小学教师的编制。不同地区,区别对待,进一步解决教师编制的问题。

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河北省教师队伍现状的分析研究,归纳出全省还存在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教师流失,教师性别比例不均衡,专业研究水平有待提高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培训的具体方法等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对策,以使全省教育改革能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健康、快速地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初云宝,孙文生.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J].2010,(3).

[2]罗 宏.农村普通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与思考[J].学习月刊,2009,(2),下半月.

[3]李海银.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对策[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6).

12.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篇十二

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的会计教育无论是在教育体制、教育层次方面, 还是在办学形式、教学手段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会计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 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我国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简称中职学校) , 包括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成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1998年2月原国家教委印发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 对职业教育的定义性表述是“职业教育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 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 服务, 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改革开放以来中职会计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动态化、环境多变化、需求差异化和竞争白热化等趋势的加剧, 中职教育在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面临各种严峻挑战。教师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中职会计教育培养的会计人员能否满足市场的需求, 这是对会计人员素质的检测, 也是对中职会计专业教育质量的检阅, 尤为突出的是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师资的严峻考验。本文基于温州市26所不同中职学校26位会计骨干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结合访谈法的运用, 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师资情况进行实证研究。试图分析中职会计师资现状及原因剖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中职学校、教育管理部门、会计专业教育、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系列建议。因此, 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师资情况的实证分析, 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二、文献回顾

利用中国知网输入“中职师资”检索到51篇期刊, 年限和数量如 (表1) 所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陈明昆 (2005) 认为,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 但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现状不容乐观。必须加快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以适应新型工业化与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对职业教育新挑战。汤生玲 (2005) 通过对不同类型中等职校间的比较及重点与非重点学校的比较, 对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教师来源及其流动性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徐英俊等 (2006) 对北京市中职师资队伍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研究, 认为应建立健全中职师资培训制度和培训体系、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加强教学研究工作, 提高教师执教能力、提高引进人才和在职教师学历层次水平、调整职技高师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林娟玲 (2008) 认为,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生产一线高素质的劳动者, 因此中职学校特别是原来普通中专的教学应从注重学科体系建设转向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学科本位必须让位于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对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杨德荣 (2009) 指出, 中职学校的教师缺乏跟踪专业发展的能力, 缺乏有效深入实际的渠道, 导致知识存量变化曲线呈下降趋势, 严重影响了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拖驳式”结构模式将中职学校师资队伍按职能分为两部分, 专业带头人由企事业单位选任, 可以实现由社会需求决定学校发展定位与教学安排的目的, 有效解决中职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使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在教学与实践中得到提高。万桃仙 (2009) 提出, 中职学校的“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已成雏形, 但在其建设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阻碍了“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的发展。国外的文献研究较少, 其中JaseRamsey认为, 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对职业发展的远景信心不足。要防止师资流失, 加大教师岗位培训力度与深度, 将是除提高薪水以外的一个很有效的举措。

三、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为使本文论证研究可靠, 提出以下基本假设:

假设1:调查对象的非合作原则

非合作原则, 是指参与调查问卷的回答者之间没有相互商量、合作, 而是独立对问卷调查内容予以回答。

假设2:调查对象对所在学校、专业情况比较熟悉

参与调查的对象对所在学校、专业情况比较熟悉, 并且从事会计教学一线岗位的专业教师, 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专业判断能力。

假设3调查问卷设计内容的全面性

假设调查问卷中对中职学校师资基本情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包含的信息具有全面性。

(二) 问卷设计及回收情况

由于教师行业的特殊性, 除了教育管理部门以外, 外界很难直接观察到各学校教师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信息。

为了研究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师资的情况, 调查问卷法是了解现状及其原因的一种有效途径。利用今年暑期在温州市教育局教师教育院举办的“中职会计骨干教师培训”担任培训教师契机, 设计一套调查问卷来研究中职师资情况, 内容涉及被调查者学校基本情况、教师科研情况、培训评价、教学有关信息、被调查者信息五个方面三十个问题。调查对象来自温州市26所中职学校26位中职会计骨干教师。共发放调查问卷26份, 回收有效问卷26份, 问卷有效率100%。

四、调研数据分析

(一) 中职学校基本情况

中职学校基本情况调研数据, 如 (表2) 所示。 (1) 从学校性质来看, 在26所中职学校中公办22所, 占84.62%;民办4所, 占15.38%。会计教育体制已由原来单一的国家公办为主导, 转变为国家、民办、中外联合等多种形式。这种转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对会计教育投入的资金不足, 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会计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办学机制, 促进了我国会计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但民办等方式在整个中职学校所占份额还是比较小的。 (2) 26所学校都开设有会计专业, 开设专业三年以下的有3所学校, 占总数的11.54%;6年以上 (含6年) 的20所学校, 占到76.92%。这是由于会计专业是传统专业, 发展时间长, 学生家长、社会对专业的认可度较高, 并且与会计专业投入的小、见效快有一定关系。 (3) 学校年招会计学生规模来看, 50人以下2所学校, 仅占7.69%;51至100人的学校有10所, 占38.47%;101至200人和200人以上的各7所, 占26.92%。从这一点来看, 年招会计生规模各学校不平衡, 这与学校硬件设施、专业师资、区域经济、招生指标存在着密切联系。 (4) 学校教师总人数和会计专业教师总人数来看, 61.53%的学校教师总人数在80以上, 仅2所学校教师总人数50以下, 占调查样本的7.7%。会计专业教师来看, 10人以下的22所, 占调查样本的84.62%, 仅4所超过11人, 占样本的15.38%。为进一步观测采用访谈法进行, 调查对象提供在部分学校会计专业师生比达到1:30, 有的学校会计专业教师课时不足, 只好改教经济管理类相关课程, 说明专业师资队伍配置不合理。

(二) 教师科研情况

对中职教师科研调研情况数据进行整理汇总, 如 (表3) 所示。 (1) 在26所调查样本学校中, 有21所设有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 5所没有设立专门科研管理机构, 所占比例分别为80.77%、19.23%。从形式上来看, 大部分学校对科研还是比较重视的, 但也有20%的学校不重视科研, 没有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负责科研申报、结题等事项。 (2) 从参加课题研究来看, 在26个调查样本中, 仅1人参加市级课题研究, 5人参加过校级课题研究, 参加课题研究的占23.08%, 20人未参加课题研究。通过访谈得知, 参加市级课题研究的1人, 是作为第三参加人参加了温州市劳动保障部门的科研项目。从这一点来看, 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在课题研究这一方面非常薄弱, 这与学校对科研的激励措施和学术氛围不足存在很大的关系。 (3) 从撰写论文方面来看, 撰写专业相关论文仅7人, 占样本的26.92%;撰写教育类相关论文的6人, 占样本的23.08%。通过访谈进一步得知, 在撰写论文的调查群体中都是为了晋升职称而被动撰写, 发表文章级别仅为省级及省级以下期刊。仅一位已经获得副高职称的教师撰写了三篇教学相关论文, 多数教师对于论文撰写不知从何处入手, 并且调查对象中很少有人阅读专业期刊杂志, 更谈及不到专业期刊的规范、行文方法等。 (4) 从获得科研奖项来看, 26个样本中仅2人获得校级奖项, 24人未获得任何奖项。通过访谈得知, 大多数学校没有制定科研奖励制度和办法, 没有将科研和教研工作量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因而, 这些因素制约了科研和教研的发展。

(三) 培训现状评价

本次培训对象为温州市教育局管辖开设会计专业的中职学校会计骨干教师, 每所学校选派一名参加, 共有26所学校的26名骨干教师参加。为观测调查样本的知识结构体系和知识更新情况, 通过对本次培训的有关情况, 运用李克特式量表 (Likertscale) 方法, 以等距的明确数值表示, 以5点量表为例, 受访者只能从5个语言措词“非常不满意”、“不满意”、“稍微满意”、“满意”、“非常满意”中, 勾选一个适合其心理感受的选项作为答案, 调查结果及描述性统计, 如 (表4) 和 (表5) 所示。 (1) 本次培训课程分为会计专题、审计专题、税法专题、绩效评价专题、税收与中国经济专题五个模块, (表4) 是对暑期课程设置满意度调查。由量表统计描述可知:有1人“不满意”, 占样本总量的3.85%;“非常满意”的7人, 占样本总量的26.92%;“满意”这一级距人数最多, 达13人, 占样本总量的50%, 说明这次课程设置和安排比较符合调查对象的期望, 调查对象希望通过这次暑期培训学习这五方面的知识。同时从基本统计变量中Mean、Median、Plural、Standarddeviation等指标中也印证了这一点。 (2) 在五个专题培训中, 会计专题主要讲解了新条例下的固定资产增值税账务处理、非公司制会计问题研究、企业合并、投资与合并报表准则、科研专题;审计专题重点讲解了审计史和会计史;税法专题讲解了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绩效评价专题讲解了BSC等绩效评价方法;税收与中国经济专题讲解了税收与中国经济的关系、税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等宏观层面上问题。 (表5) 是对暑期培训授课内容满意度调查, 由此可知, “非常满意”、“满意”、“稍微满意”的频数分别为5、17、4, 占样本总量比重依次为19.23%、65.38%、15.39%, 说明这次培训内容与参加培训人员预期比较吻合, 从Mean、Median、Plural、Standarddeviation等指标中可以看出这一点。 (3) 为了有针对性研究师资知识结构体系和专业知识更新情况, 采用访谈法对调查样本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记录整理, 调查样本认为在培训中课程安排按出现频率次数排列为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审计等内容。从这一点看出, 中职师资希望得到五个主要方面的培训, 从课程名称来看与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基本一致。另外, 大多数中职教师认为在培训中最想获得会计准则知识、税务会计知识、实务案例、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方法等。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 至今已有三年多了, 但中职会计教师对新准则的渴求比较强烈。同时也可以看到由于会计和税法都在同步发生变化, 对税务会计的一些处理也是中职会计教师渴求的, 由于会计教材更新周期慢, 无法从教科书中找到相关的变化点, 所以希望借助培训来掌握。大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Á方法较多, 中职教育运用较少, 因而希望培训能传递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4) 通过对参加培训教师的访谈, 中职会计教师的求知欲比较强, 但由于所处学校环境、氛围、家庭等因素制约, 有打算进一步深造的教师并不多。调查结果显示, 有或正在实施深造 (或进修) 计划的仅3人, 占总样本的11.54%, 23人表示暂时无深造计划。

(四) 教学有关情况

(1) 对26位中职教师讲授的课程进行了调查, 其调查结果如 (图1) 所示。由 (图1) 可以看到, 所有参入调查的中职会计教师都讲授了《基础会计》课程, 《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讲授的教师也比较多, 《审计》和《管理会计》因大部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没有开设, 所以相对较少;《市场营销》、《管理学基础》、《微积分》等这一现象也有出现, 一方面是部分学校会计教师课程量难以饱和, 不得不讲授管理类其他课程, 还有的以前是讲授其他课程现转行讲授会计, 其中以前讲授《微积分》课程数学教师现改行讲授会计课程。 (2) 在对会计专业开设实训课程调查中, 有15所学校开设有会计电算化实训, 12所学校开设基础会计实训, 有9所学校开设工商会计实训 (手工) , 有7所学校没有开设任何实训课程。此外, 在26所学校中仅有17所学校有校外实习, 时间分别为1个月、2个月、6个月、8个月、1年不等, 有9所学校无校外实习。中职学校应培养出第一线应用型人才, 在教学环节应突出实训环节, 通过上述调研数据, 部分中职学校缺少必要的实训教学环节和校外实习。 (3) 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进行了调查, 其调查结果如 (图2) 所示。调查结果显示, 企业财务人员、升学、创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改行、不能一次就业的比例依次为40%、28%、12%、9%、9%和2%。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直接到企业从事财务工作的仅占40%, 与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28%的学生选择升入高职院校, 这个比重、是比较高的, 这部分学生代表中职会计专业中学习较好的学生, 同时也可以缓解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创业的学生占到9%, 相比其他地区来说是比较高的, 这与温州人具有创业精神、开拓精神有关;9%的毕业生改行, 大部分改行的学生是没有好好学习专业知识, 或对专业兴趣不浓或自身原因等造成的;另外1%的毕业生不能一次就业。

(五) 个人基本信息

个人基本信息从八个方面调查, 调查结果详见 (表6) 。在26个调查样本中, 女性和男性比例为73.08%和26.92%,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性别情况, 女性多于男性。从年龄调查来看, 96.16%的教师是39岁以下, 30岁以下的占到61.51%, 说明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从工作年限来看, 2年至5年的教师居多, 占41.15%;2年以下工作年限的教师仅占11.54%;10年以上占样本总数的19.23%, 说明中职骨干会计教师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工作年限结构比较合理, 容易形成一个以老带新的梯队。在学历方面, 23人为本科学历, 占总样本的88.46%;大专3人占样本11.54%。在调查对象职位方面, 只有2人担任教学组组长职务, 24人为普通教师, 没有担任学校任何行政职务。从调查对象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来看, 初级资格为69.23%, 中级资格30.77%, 无高级职称教师。从学校职称来看, 初级8人, 占30.77%;中级17人, 占65.38%;副高级仅1人, 无高级。从职业技术资格来看, 26人中仅有1人有职业资格 (注册会计师) , 25人无任何职业资格。从上述几点来看, 中职会计教师师资结构不尽合理, 副高以上职称偏少, 缺少专业和学科带头人, 不利于专业的发展。并且从学历、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来看, 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和资格的教师比较少, 说明中职学校缺少“双师型”教师, 这也不利于教学的开展。中职学校应培养出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知识, 而这离不开企业的挂职锻炼, 在对26个样本调查中, 仅有3人在企业兼职经历, 占总样本的11.54%, 23人无企业兼职经历。

五、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根据以上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中职学校应进一步转变体制。建立以国家公办为主体, 民办、联办等多种体制并存的形式, 从宏观角度可以促进教育产业的发展, 从微观上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 树立学校、教师竞争的意识, 推动中职教育的发展。 (2) 整体发展不均衡, 师资配置不合理。会计专业投入小、见效快, 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开设会计专业, 通过年招生规模、教师总人数、会计专业教师人数来看, 整体发展不均衡, 专业师资配置不合理, 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3) 科研是中职会计教师的薄弱环节。大部分学校虽然设有专门科研管理机构, 但流于形式, 并没有对教师进行引导, 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另外, 教师缺乏对科研的认识和重视, 仅在晋升职称时被迫撰写相关论文或课题项目, 不良的心态导致难以在科研上进行创新和突破。 (4) 会计专业教师知识体系结构陈旧, 更新速度慢。自身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导致无法传递给学生最新的专业知识, 降低了教育质量。并且因家庭、学校、所处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中职会计教师再学习的欲望受到抑止。 (5) 会计专业师资质量有待提高。通过教学有关调研和访谈可知, 会计专业师资的质量有待提高, 应注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培养目标, 在教学方法、手段上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加大实训和试验环节的教学, 加大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比重。 (6) 中职会计教师女性比例高于男性比例, 教师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 工作年限结构比较合理。但是师资结构不合理, 缺少硕士以上学历教师, 并且副高以上职称偏少, 缺少专业和学科带头人, 缺少“双师型”教师, 缺少企业挂职经历。

(二) 建议

综上总结, 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 加大改革机制, 引入人才竞争。从学校角度来看, 应引入人才竞争机制, 引进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高职称的教师, 或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会计人才来学校任教, 创造更多的机会让青年骨干教师进修深造。同时苦练内功, 加大改革机制, 将科研纳入考核和考评制度, 制定相应的科研奖励政策,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以研促教, 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2) 重视中职学校及师资队伍建设。从教育管理部门来看, 应高度重视中职学校, 提供给中职教师更多学习机会和更大的平台, 将师资队伍的建设纳入校长考核指标, 让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落到实处。 (3) 重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从会计专业教育方面来看, 应重视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做到理论够用, 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强、有个性、有特色应用型人才。 (4) 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实践水平。从会计教师方面来看, 教师应积极参加高学历教育和脱产进修学习,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更新原有知识结构体系。在搞好教学的同时要做好科研和教研工作, 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并且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业资格考试取得“双师型”资格, 同时积极前往企业挂职锻炼, 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丰富实践经验。

摘要:会计专业教育分为中职、高职、大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层次, 中职学历会计教育作为学历教育的最低层, 是我国多层次会计人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因而应当加以重视和关注。教师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本文基于温州市26所中职学校会计骨干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 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师资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针对中职学校、教育管理部门、会计专业教育、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师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明昆:《浙江省中职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中国成人教育》2005年第4期。

[2]徐英俊、齐爱平、李抗美:《北京市中职师资队伍现状、问题与对策》, 《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7期。

[3]林娟玲:《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第9期。

[4]万桃仙:《中职学校“双师素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 《当代教育论坛》2009年第6期。

上一篇: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下一篇:形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