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中的“朝三暮四”作文(共3篇)
1.减负中的“朝三暮四”作文 篇一
《朝三暮四》续写作文750字
自从老人家定了朝三暮四的规则之后,猴子群们便被耍得团团转,他们表面上觉得好像吃的橡子比以前多了。可是心里总觉得和以前没什么两样。终于有一天,“猴王”便聚集了大家到竹林下开了个会。会上“猴王”说:“同志们,今天,我召集大家来这开个会,这会的目的就是为了讨论我们家主人给我们吃饭问题。我总觉得主人给我们定的用餐规定总有些不对,我们以为总比以前得吃多点,但心里头却都认为和一前没什么两样。同志们的.意见如何?”有的猴子说“我觉得现在定的规距很妥啊,我也觉得主人在把我们当鸡一样耍,他总把咱们当成笨乌鸦,其实我早就知道不对了。”还有的猴子:“我的意见也和大王一样,但现在该怎么办,是反抗还是坐以待毙啊。”猴子们都纷纷表决。
这个会足足开了五个小时,最后我们决定:主动废除以前的规定,向主人表示自已的意见。如果不改规定,则反抗,实在不行,我们就不在这儿做罢工! 说干就干,到主人发橡子的时候了,可猴子们都不吃,老人家觉得很奇怪,问道:“你们为什么不吃啊,没胃口吗?”这时候大王向猴群们打了个耳光,一只猴子发话说:“我们想废除这个规定,觉得现在的规定吃橡子太少,你不改我们就反抗。”老人家连忙说:“好好好,有话好说,别老是反抗,你们说,该怎么定?”“猴王”立刻抢答:“这不行啊,我没那么多橡子给你们吃了。买橡子都快没钱了。不如这样,早上4个,晚上4个,如何?“猴群们立刻用手比划算了算,觉得才比以前多一个,还是太少,说:“干脆再加一个,亏就亏点算了!”老人还是摇了摇头说:“还是不行,我既要给你们吃那么多,摇要养你们,这样太不合算了!”猴子们听后,都很生气,于是“猴王”对猴群们说道:“走了,不干了,咱们回老家自己干活找饭吃!”话刚落,猴子们便一溜烟地跑走了,不见了!
从那以后老人便天天哀叹,责怪自己。有人对他说:“你老人家何必为这几个橡子而却掉一群猴子呢!”
2.成语故事朝三暮四 篇二
【解释】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因为无论形式 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
【出处】《列子》
【简介】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狙之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近义词】反复无常、朝令夕改、变化多端
3.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 篇三
《庄子》这本书我看的遍数最多的是它的内七篇。内篇中的每一个小故事对我来说都具有很深的启发性。而我收获最大的就是明白了什么才是智慧,什么叫聪明,并且我对智慧下了一个明确性的定义。而以前我自认为是智慧的东西,如今看来,其实大多数也只能算作是聪明。
在这里我要写的不是我对智慧的领悟,而是我对书中“朝三暮四”的新的理解。
什么是“朝三”?什么是“暮四”?
其实“朝三”“暮四”就是指事物的两个面,就像“是”与“非”。在一个集合中,“是”是其中的一个子集合,“非”也是其中一个的子集合。在只有“是”与“非”的集合中,无论是看到“是”与“非”当中的任何一个子集合,其实我们都可以以此看出什么是“是”,什么是“非”。每一件事物都有它的双面性,如果证明出事物当中“是”的一部分,无须证明我们也可以看到事物当中“非”的一部分。
“朝三暮四”正是指事物的两面。没有改变事物的自身,从任何一面出发都可以达到目的。
其实“朝三暮四”对人真的有很大的启发性。比如说我曾经做什么事情都是想着要把它做好。但是好这个要求其实很高,没有上限。有句广告词说的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样的好如同虚设,对人容易制造压力。如果反过来想,倒不如只想着别把事情做坏就行了。每个人对坏都有他自己的标准与限度,这样想可以很轻易地为自己指出方向,避害就利,压力也会相对地降低。其实不把事情做坏不就好了吗?对坏的标准要求越完善,事情就会被更好地完成。事情没变,目的没变,条件没变,只是改变了自己对做事的要求而已。
【减负中的“朝三暮四”作文】推荐阅读:
关于减负的高二英语作文11-20
有关减负的教育随笔:何为减负?01-02
学校减负工作11-26
减负增效心得12-07
小学学校减负措施08-26
中学生减负10-12
学生减负上级文件11-18
减负调查报告11-27
小学减负工作方案12-01
义务教育减负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