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中文翻译

2024-09-20

一带一路中文翻译(共8篇)(共8篇)

1.一带一路中文翻译 篇一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俗文化旅游资料的翻译原则

摘 要:“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的提出,既是新时期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也是中国一贯坚持和平发展理念的新体现,不仅能推动沿线各国的合作发展,也能给旅游业发展创造一个新视角。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基础,“一带一路”下的丝绸之路旅游发展带上的各地历史民俗文化积淀非常浓厚,做好民俗文化的翻译对于旅游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 民俗文化 旅游 翻译原则

自“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以来,如何积极配合国家战略,更好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已成为政府部门、产业界、学术圈广泛关注的话题。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旅游文化的宣传和旅游景点的推介。如何对外国游客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推介,旅游资料的翻译则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翻译中,以民俗文化的翻译最为困难。“一带一路”下的丝绸之路旅游发展带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沉淀,民俗鲜明的文化个性及其浓厚的民族特色给翻译带来了重重困难,如何将带有浓厚民族色彩的民俗文化恰到好处地翻译出来是语际翻译中的难中之难。本文试图提出针对民俗文化翻译的几点原则以期推动民俗文化的传播。[1]

一、民俗文化旅游资料翻译的现状

“一带一路”战略,对丝路沿线省区市旅游发展影响巨大,丝路旅游受到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民俗文化游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旅游,能够满足域外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里需求。在各地民俗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龚晨枫,2010)对于一些在目标语中无法找到与之对应词语的文化负载词,或富有地域特色的语言习俗等成语、典故,旅游资料中就出现了略而不译的情况。对民俗文化的翻译问题则较多,如导游手册、画册、景点介绍、游览图等出现如句法错误、拼写遗漏、文化误解、用词不当等诸多问题。以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为例,有的导游词将其译为“Autumn Moon on the Calm Lake”,并不能准确传达出“天上秋月一?,人间千倾一碧”的唯美画面。再如有关睡眠民俗的例子,我国南人住“床”,北人睡“炕”。如果均翻译成“bed”,便无法体现 “炕”的文化个性,因为北方的“炕”不仅只是供睡觉的地方,还可用餐、会客、议事、炕下烧火取暖。又如云南民俗中的云南十八怪之一的“姑娘叫老太”译为Yong Girls Called “Old Lady”,可能让外国游客产生理解障碍,无法达到传播云南民俗的目的。[2]

二、民俗文化旅游资料的翻译原则

1.“求同存异”原则

许崇信教授认为“翻译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像外交工作,要善于存异求同,既尊重别人又尊重自己,这应该成为处理文化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蒋红红,2007)民俗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因此,在进行民俗文化翻译时,就应避免用他国或他乡的民俗进行替换。译者在翻译时,应遵循“求同存异”原则,尽量保留原语中的语言与文化信息,绝不能随心所欲进行民俗文化的“移植”。这样我们的民族特色才能在翻译中得以再现,进而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通过民俗文化旅游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故此,将北方的“炕”音译为“Kang(A heatable brickbed)”既能保留民族和地方特色,也能为目标语读者所接受。再如:泰州“老行当” 剪纸艺术中的“团花” 是剪纸艺术中的一种布局格式,用传统婚礼或新年装饰,译为“Tuan Hua” 或“ the flower patterns created by the paper cutter” 都无法表现出民俗特色,不妨将其译为 “ Tuan Hua,a circular symmetrical paper patterns used for decoration”,为使外国游客了解更清楚,可以适当举例加以说明: “such as the shape of ?郑?which means double blessing”。这样一来,不仅保留了 “团花”的读音,解释了其意思,也能传达其文化内涵。

2.“简洁紧凑”原则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一个文化传播、交谈和融会的过程。(金惠康,2003)民俗是说话文化,其传承和沿袭以口头为主。美国民俗学家理查德?多尔逊教授认为,民俗是口头的,传统的和非官方的民间文化。(高丙中,1994)其翻译与普通翻译不同,在翻译过程中,既要保留民俗文化的典型特征,又要根据目标语读者语言认知的一般原理让其较为轻松的悦纳。因此,在对旅游资料的民俗文化的英译过程中,还应遵循“简洁紧凑”的原则,尽量以简洁的表述让外国游客理解其中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进而激发他们亲身体验异地文化的兴趣。以中国民俗服饰“唐装”以为,目前有这几种翻译:“Dresses of Tang Dynasty”,“Traditional Chinese garments” 及 “Tang Suit”,笔者认为以“Tang Suit” 为佳,一来“唐人街”是海外华人的聚居地,外国人对 “Tang” 并不陌生,将“唐装”译为“Tang Suit”,英美游客不难理解其指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二来,这种音译兼译法简洁紧凑,可为外国游客接受。[3]

结语

“一带一路,旅游先行”,通过发展旅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国之间,真正形成一种文化的共同点和经济共同点,进而形成命运共同体,让旅游走进来,让文化走出去,让旅游走出去,让利益走进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抓住机遇,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添加新动力。在实际操作中,民俗文化翻译难免有些生僻,译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增删或者改写,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如注释性增译、修辞性省译、整合性改译等,实现具体的翻译目的。[4]

参考文献

[1]高丙中 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56.[2]龚晨枫 旅游英语中的民俗文化翻译问题研究――以杭州旅游景点为例 [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27(6):117-120.[3]蒋红红 民俗文化翻译探索[J].《国外外语教学》,2007,(3):52-56.[4]金惠康 广东旅游翻译探讨[J].《上海科技翻译》,2003,(2):46-48.

2.一带一路中文翻译 篇二

关键词:一带一路,译界,问题,规律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是译界盛事。翻译“一带一路”举足轻重, 外国需要了解我国这一国家战略。

一、“一带一路”战略对于商务翻译的意义

“一带一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战略载体, 六省六港、五大行业将直接受益。 马歇尔计划, 就是欧洲复兴计划 (苗茁2007) , 是冷战后美国最有效的外交政策之一 (David S. Painter 2009) , 旨在帮助二战后的欧洲国家战后重建, 同时帮助美国消化过剩产能, 增加美国出口, 使美元成为西欧的结算货币, 为美元中心汇率制奠定了基础。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我国今后需要大量的译者, 尤其在工程领域, 人才缺口已开始呈现。中科院院士李家春指出, 科技翻译的全新时代已经来临。 比如说, 成套设备出口东南亚、非洲, 这些重型装备要走出国门, 必须通过规范的翻译, 把我们自主知识产权明晰地表述出来, 便于外国人使用和操作。 随着大量的“中国创造”产品扬帆出海, 大批具有一定翻译能力的现场工程师需要陪同我们的设备一起“走出去”。

二、商务汉译英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 商务政策汉译英中存在一些问题, 忽略语言和文化差异将降低翻译质量。

(一) 音译泛滥, 意译不当

作为了解中国的窗口, 地名翻译至关重要。博乐梅瑞狄斯认为地名研究尚待深入 (Meredith F. Burril 1991) 。地名, 由专名和通名组成, 专名音译, 通名意译 (黄河清1988) 。地名翻译, 存在着许多似乎背离了一般翻译范畴的现象 (康志洪2000) 。由于地名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对象, 不好翻译。我们知道, 中国人与外国人对地名翻译认同的是音译, 因此, 地名翻译多采用音译 (程昌宏2008) 。然而, 有些地名音译的译法很不统一, 过于频繁使用音译, 缺乏考虑实际翻译效果, 严重影响翻译质量。仅仅使用音译的方法来处理地名翻译, 信息传达大打折扣, 不能单纯地运用音译, 很明显, 意译既可以吸引外国人了解其历史背景, 又能引人入胜。

(二) 母语过浓, 文化缺失

中国人偏重综合性思维, 表现为崇尚对称与和谐。这里有一个从化千泷沟大瀑布的英文简介的开头两句, 因译者没有充分虑考中英描写的不同而导致英语译文汉味过重, 翻译质量偏差。“以前从化山高林密, 古木参天, 水源充足。”被翻译成为“Once upon a time, Conghua high mountains and dense forests. Ancient trees tower to the skies, adequate wa- ter.”从汉语来看, 其行文对仗, 文采华美, 典型佳作。然而译文却大煞风景。译文用字汉化, 唆堆砌, 不是中文却胜似中文, 毫无美感可言。

三、“一带一路”的商务汉译英的若干原则

(一) 动宾连接原则

动宾短语, 在汉语里就是动词后加宾语 (Linda Badan 2013) 。翻译动宾短语, 应先考虑宾语的成分。宾语可能为名词、名词词组和句子, 不同的宾语决定了谓语的使用。动宾连接原则是“先宾语, 后谓语”, 译时会豁然开朗。比如, “构建全方位、 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译成“set up all-di mensional, multitiered and composite connec- tivity networks”。

(二) 时态原则

英语, 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表示四种“时”和四种“态” (王庆华1998) 。时态翻译是一个难点, 有时可以体现一种感情因素, 特别是进行时的使用。比如, 一年多来,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推动”用现在完成时较好。参考译文为“For more than a yea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been actively promoting the building of the Belt and Road.”

(三) 主语确定原则

英语是主语显著型语言, 汉语是话题显著型语言 (张德让、龙云平2001) 。英语主语决定了句法结构, 汉语主语的重要性相对较低, 在汉译英时最重要的就是选主语, 主语选好了, 越译越顺;选不好, 越译越累。选主语有三种方法:使用原主语, 比如, “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20多个国家, 出席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 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 就双边关系和地区发展问题, 多次与有关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进行会晤, 深入阐释‘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 就共建‘一带一路’达成广泛共识。”在翻译时就要使用原主语。参考译文为“President Xi Jinping and Premier Li Keqiang have visited over 20 coun- tries, attended the Dialogue on Strengthening Con- nectivity Partnership and the sixth ministerial confer- ence of the China-Arab States Co-operation Forum, and met with leaders of relevant countries to discuss bilateral relation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ssues.”; 重新确定主语, 比如, “只要沿线各国和衷共济、并驾齐驱, 就一定能够谱写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中“各国”不适合作主句的主语, 选“新篇章”作主语好。参考译文为 “As long as all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make concerted efforts to pursue our common goal, there will be bright prospects for the Silk Road Eco- 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四) 谓语最小化原则

汉译英必须考察动词, 汉语动词倾向于译为名词、形容词或是介词词组这一现象 (高艳丽、杨稼辉2012) 。常见的减少谓语的方法有“把动词变成名词”“使用介词短语”“使用分词短语”“多使用to表示目的状语”, 把并列谓语中最后一个谓语处理成 “which”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比如, “站在新的起点上, 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 以共建‘一带一路’ 为契机, 平等协商, 兼顾各方利益, 反映各方诉求, 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 大交流、大融合。”里的谓语很多, 其实可以处理成一个谓语动词, 参考译文为“China is ready to conduct equal-footed consultation with all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pro- vided by the Initiative, promote opening-up, commu- 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among countries in a larger scope, with higher standards and at deeper levels, while giving consideration to the interests and aspira- tions of all parties.”

(五) 句群逻辑关系原则

汉译英过程中需要处理逻辑关系。汉译英从逻辑上区分为原因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让步关系、时间先后关系、结果关系。比如,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 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愿望。”就表示的是让步关系, 参考译文为“Though proposed by China,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a common aspiration of all countries along their routes.”

(六) 连接原则

形式游散, 不易连接。英语是一种形合语言, 而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 (吴金凤2012) 。译者要具备强烈的“逻辑”使命感, 多加连词, 灵活合句、缩句、换序。比如, “一带一路建设是开放的、包容的, 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积极参与。”就可以采取这一办法译成“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lt and Road is open and inclusive, and we welcome the ac- tive participation of all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organizations in this Initiative.”

(七) 减少of原则

一出现“……的”, 译者立马想到“of...”。of主要表示所属关系, 而“……的”不仅有所属关系, 而且有包含关系等, 译者要看清句子意义上的主语, 而不必选择语法上的主语。比如, “推动项目建设, 加强与沿线有关国家的沟通磋商, 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投资、资源开发、经贸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生态保护、海上合作等领域, 推进了一批条件成熟的重点合作项目。”里面的两个“的”可以不用“of...”。参考译文如下:China has enhanced com munication and consultation with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and promo ted a number of key co-ope ration projects in the fields of infrastructure connectivity, industrial investment, resource develop- ment,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financial co- operation, cultural exchanges,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maritime co-operation where the conditions are right.

(八) 词组与从句互译原则

汉语中的宾语和定语地位较低。汉语动词多, 而英语名词多。汉语词组常译为从句。比如,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 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里面的词组“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就要译成that promotes common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这样一个从句。

(九) 要词原则

有些词, 貌似简单, 却很难译。比如, 2000多年前, 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 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 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 “统称”就要慎重翻译。参考译文为:More than two millennia ago the diligent and courageous people of Eurasia explored and opened up several routes of trade and cultural exchanges that linked the major civilizations of Asia, Europe and Africa, collectively called the Silk Road by later gen- erations.

参考文献

程昌宏, 谢恩荣.2008.论地名在音译中的意象丢失[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11) .

高艳丽, 杨稼辉.2012.汉译英中的“去动词化”倾向[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 .

黄河清.1988.谈谈外国地名的音译和意译[J].英语知识, (4) .

康志洪.2000.人、地名翻译---跨语种的重新命名[J].中国科技翻译, (4) .

苗茁.2007.论马歇尔计划对美国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

王庆华.1998.浅谈时态的翻译[J].邯郸师专学报, (1) .

吴金凤.2012.英语形合汉语意合与汉英翻译策略[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3) .

张德让, 龙云平.2001.主语显著和话题显著---评《简·爱》的两个中译本[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3) .

David S.Painter.2009.The Marshall Plan and oil[J].Cold War History, Vol.9 (2) .

Linda Badan.2013.Verb-Object Constructions insMandarin:a comparison with Ewe[J].The Linguistic Review, Vol.30 (3) :373-422.

3.一带一路中文翻译 篇三

关键词:“一带一路”;德宏;语言人才

一、“一带一路”战略与语言人才关系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赵磊提出,“一带一路”的核心内涵是互联互通,重视软联通,就是重视语言、文化、精神和价值层面的沟通和交流。语言是实现人心相同的基础。“一带一路”语言战略的短期目标是实现交流、互通便利。培养翻译人才是建立“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库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优质的翻译人才可以消除语言上的障碍,实现通畅便捷的交流。“一带一路”语言战略的中期目标是学习、进步。“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过程是我国主动融入国际社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是实现跨文化、跨语言交际,翻译则是连接两者的桥梁。每种语言自身蕴含着独有的文化特征,只有充分了解其背后包含的历史文化、人文习惯、传统民俗等重要信息,才能实现语言之间的双向交流。因此,在“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培养懂得语言,特别是熟悉宗教信仰,了解风土人情及生活习惯,甚至能主动融入到“一带一路”周边国际正常生活的语言人才显得紧急而迫切。“一带一路”语言战略的长期目标是提升中国软实力,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及崛起。但是“一带一路”语言战略不是单向、强势地推行中国文化与汉语,而是建立一种互利共赢、互相沟通的新的世界秩序,实现语言与文化的双向性交流。在實施“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存在很大一部分境内少数民族与境外民族属于同宗同源,还保留着相同的语言及习俗。因此,保护及传承少数民族语言及文字使用状况在实现发展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民语翻译人才将为解结沿边地区面临的民族问题提供更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德宏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地位及意义

德宏作为桥头堡前沿的一个重要黄金口岸, 是我国陆地连接东南亚、南亚走向印度洋的最佳区位。如今德宏是将成为新丝绸之路的另一个重要交通咽喉。近几年,德宏借助桥头堡和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东风,已成为全省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为德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德宏“一带一路”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德宏构成了中国经济区、东南亚经济区、南亚经济区的交汇点,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最佳结合部和最便捷的通道,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孟加拉国、不丹、锡金等国贸易往来密切。从德宏出境,经过一千公里的行程即可途经缅甸,在可以不绕过马六甲海峡情况下,抵达仰光港、实兑港、吉大港、皎漂港等孟加拉国际港口,进入印度洋。要将德宏建设为面向西南开放的前沿桥头堡,但实现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德宏从事专门人才短缺,急需的专业化人才十分匮乏,人才尤其是高素质、高技能的语言人才短缺已成为德宏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加速推进,德宏州正在进入资金大投入、项目大推进、基础大建设、产业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精通英语、缅语、泰语、等外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尤为重要。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德宏沿边地区语言翻译人才培养方向

(一)培养本土化英语翻译人才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表面上看我国英语人才颇多,但谈到具有国际视野的本土化英语人才却寥寥无几。李明雨教授提到“本土意识”宽泛的姜是指熟悉且珍爱中华文化、具有国家情怀很现代公民意识;“国际视野”就是既能从中国看世界、又能从世界看中国。对德宏而言,培养本土英语翻译人才不仅懂英语翻译,更重要的是应该具有东南亚发展战略眼光,还要熟知沿线国家的历史、语言、民俗等文化,了解英语作为除了官方语言外的第二通用语言的地位及作用,拥有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及素质。

(二)加强多语种翻译人才的建设培养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胡建华提出,要想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众有效沟通以便民心相通,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能够掌握他们的语言,能够用他们的语言与他们交流。语言相通是民心相通的基础。德宏处在中国连接东亚及东南亚的最佳点,沿线国家涉及多种官方语言,而目前德宏州精通缅语、孟加拉语、越南语、泰语、印度语等语言的优质语言人才十分缺乏。当务之急,作为本地最高学府的德宏师专应肩负起培养东南亚小语种人才的重任,为实现中国与的沿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友好交流奠定语言人才基础,为中国及“一带一路”有关国家政府、企业、社会机构、家庭及个人的语言规划、语言咨询、语言教育、语言翻译等方面提供跨语言服务。

(三)重视民族语言翻译人才培养

我国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之间有相当数量的共同民族很语言,这些跨境民族和语言在未来的“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十分重要的沟通与认同角色。德宏州边境线最长的额邻国,缅甸素以中国有胞波情怀。事实上,缅甸印度东北部的掸、克钦、勃欧、阿萨姆等众多民族,与德宏州内五个世居少数民族同宗同源、同语同俗,同以民族跨境二居,长期友好往来、互通婚市、唇齿相依,是“瑞苗胞波”。

四、结语

语言服务离不开翻译,在跨国际文化交流与发展中,翻译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战略,是中国走向世界所赋予语言服务的心得历史使命与视野,这就对翻译行业及从事该行业的翻译人才提出了更高技能和知识的要求,因此培养跨技能、跨知识、跨文化、跨管理的多元翻译人才是未来翻译人才培养方向。

参考文献:

[1]赵金.把德宏打造成桥头堡黄金口岸[J].党的生活,2010(5).

[2]范建华.云南在“一带一路”国家开放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与发展担当[J].大理学院学报,2015(03).

4.一带一路中文翻译 篇四

从大国政治的角度上来说,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外交,均是出于参与全球治理,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只有通过参与国际制度建设、规章制定和秩序的重构,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保障国家利益。在北京召开的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所以具有极强的国际影响力,是因为一带一路能够让各个国家在其中找到自己的 利益,这些 利益包括为国家创造就业岗位、为国家增加出口、为国家拉动内需、为国家提供生产效率、为国家充实国库等等一系列有利因素。

和很多联盟、组织、机构不同,一带一路要做的事情并不是每隔一段时间开个会,而是要切实搞好各个国家的经济,各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一带一路不是为了赶时髦、不是为了追求最惠国待遇,而是为了和其他同样想将自己建设得强大、富裕的同伴一样,踏踏实实搞好生产、搞好贸易、搞好交流。因此,此次盛会吸引了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1500多名中外嘉宾,尚未举办便举世瞩目。

为什么要参与 一带一路?这是因为 一带一路是各国对外发展战略的融合,以更高的高度对亚欧经济发展制定的发展战略,将打造一个更加开放、融合、互助的朋友圈。目前,世界经济不明朗的雾霾依旧存在,各国都希望能够找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然而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猛药能够化解经济的迷茫,但也往往只能起到短暂的作用并留下后遗症,在数年后或又再度令经济受伤。在这种背景下,各国都希望这种引擎能够长期有助于经济、产业的发展且没有副作用。随着各国对 一带一路的深入了解,他们发现这就是推动经济长期发展、能够为经济作出重大贡献的重要战略。

尽管经济贡献是各国最为看重的一方面,但从 一带一路发展的必要条件来看,和平是重要的基础,缺少友善、和平、共融、互助、理解的基础,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从 一带一路中获利。 古丝绸之路,和时兴,战时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就提到, 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和平安宁的环境。 我们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各国应该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和平永远是繁荣发展的催化剂,包容、理解是和平的种子。尽管未来的时代是各国与各国、企业与企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但从大局来看我们更需要去理解对手、包容对手,与对手在本着进步、成长、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良性竞争,才能实现一带一路上的互利共惠、互惠共赢。

这也要求各国在世界经济前景发展不明朗的当前,不能闭关锁国封闭自己,而是要积极与对手、朋友联动起来。这种联动包括经济、人才、科技等方面等合作,这些合作的前提在于设施联通。设施联通是合作发展的基础。我们要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聚焦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项目,联结陆上公路、铁路道路网络和海上港口网络。我们已经确立 一带一路建设六大经济走廊框架,要扎扎实实向前推进。习总书记的这一段讲话,更突出设施联通对 一带一路起到的巨大作用。

未来,通过 一带一路的交融、开放、互助建设,随着物流及基础设施的提升,中国人未来能在伊朗吃到原汁原味的肉夹馍、在法国吃到新鲜出炉的热干面,外国人也能在中国吃到当地的食品,让各国走出国门的人们在外地的生活与熟悉的环境无异。最近几十年,电话、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先后的出现,让人们惊呼这让世界变小了,未来 一带一路将真正让这个世界变得更近。

5.一带一路专题 篇五

现代文阅读一:

宏观视野下的丝绸之路

公元2世纪中叶,张骞受汉武帝派遣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早在张骞之前,东西方通道已有雏形。商周玉器是通过“玉石之路”从新疆和田运来的。《管子》多次谈到“月氏之玉”,也许就是从这条“走私”路上贩运来的。张骞之后,丝绸之路才真正建立和发展起来。

先秦时期,玉石之路上的商品往来具有私人贩运性质,贩运的主体可能是西戎民族。秦穆公称霸西戎,对于东西贸易开拓有一定促进作用。秦朝及汉初,匈奴几乎垄断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也垄断了通道贸易。汉武帝凭借祖父几代休养生息政策积累起来的国力,果断采

取反击匈奴政策,才有张骞的出使。

张骞来到大月氏(今阿富汗),引起他注意的是蜀地的竹制品和纺织品。当地人告诉他,这些物品是从印度来的。由此,张骞不经意间就发现了经四川、云南到缅甸而至印度的商贸通道。张骞第二次出使,携带了更多的物品分送出使诸国,虽不算官方贸易,却促进了西域诸部族和邦国来华。这些外邦来使,与其说是向风慕义,不如说是为了经贸往来。

继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后,昭宣时代和东汉王朝致力于建立西域地区军事管理体制——西域都护,从而保障了这条贸易通道的畅通。唐朝设立安西四镇和伊西北庭都护府,对葱岭东西地区的羁縻府州实行了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唐朝的丝绸之路,比之于汉代有了长足发展。可以说,汉唐时代的国力强盛,是丝绸之路得以建立、巩固与发展的先决条件。

值得提出的是,葱岭以西的道路建设,早在汉代官方开通丝绸之路之前,古波斯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就有相

当水平。在张骞打通西域而建立起从中原经新疆至大夏的商路后,中亚原有道路网中的主要干线便成为丝绸之路的西段,从长安横贯中亚、西亚到欧洲,构成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陆上丝绸之路担当东西贸易的商人主要是月氏、匈奴人。关于边境贸易,《洛阳伽蓝记》记载了前来北魏“四夷馆”贩货的“商胡客贩,日奔塞下”,把来华贸易的热闹情景表现无遗。外商来了之后,“乐中国土风,因而宅者,不可胜数”。这些侨居商人,即所谓西夷。

隋唐一统,特别是唐太宗平东突厥、平高昌,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吐鲁番出土文书显示,贸易物品的规格和价格是为适应边境贸易而订。唐朝在边境地区设置了管理商贸活动的“互市监”,安禄山最早在幽州做互市牙郎,就是管这项工作的。边境节度使热衷于边贸,是因为这是其重要的财政收入。而这笔收入,中央政府是把它计算在对边军经费开支中的。《新唐书西域传下》说:“税西域商胡以供四镇,出北道者纳赋轮台,地广则税倍。”

宋代,西北地区掌握在西夏政权手里,陆上通道受影响,海上贸易因而兴盛。13世纪蒙古帝国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东西方贸易也空前高涨。可是,西人东来,不仅冲破了中间商的盘剥与垄断,也冲击了中国政府特别是明朝政府在丝路所经南海地区的朝贡体系。1500年至1800年期间,中国对外政策的大体趋势为:明末渐趋开放,清初限制性开放,雍乾日益收缩。

总之,远东地区与欧亚非大陆的贸易,从上古的走私活动,到汉唐时代的边境贸易,乃至大海航时代以来的中欧直接通商,不仅仅是沟通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联系的伟大贸易活动,也是“一路一带”沿途国家和地区政治实力兴衰消长的晴雨表。

(节选自张国刚《宏观视野下的丝绸之路》,有删改)

1.下列关于“陆上丝绸之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真正建立和发展起来是在张骞之后,这是汉武帝凭借祖父几代休养生息政策积累起来的国力,采取反击匈奴政策的结果。

B.历代所建立的河西四郡、西域都护、安西四镇和伊西北庭都护府保障了陆上贸易通道的畅通,使这条丝绸之路有了不断发展。C.陆上丝绸之路是在张骞打通西域而建立起从中原经新疆至大夏的商路后,连接中亚、西亚原有道路网一直通到欧洲的一条贸易通道。

D.陆上丝绸之路在宋代时由于西北地区受西夏政权掌控,丝绸之路的商贸荡然无存,蒙古帝国的建立,东西方贸易又恢复并空前高涨。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商周时期,东西方通道已经走通。《管子》多次谈到的“月氏之玉”就是从新疆和田运过来的,只不过这条路属于“走私”性质。

B.北魏时期,边境贸易较为繁华,《洛阳伽蓝记》记载了贩货的商客来华贸易的热闹情景,很多人因商贸和“中国土风”侨居下来。

C.吐鲁番出土文书显示,唐朝时期边贸官员为适应边境贸易制定了贸易物品的规格和价格,因而这些制度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

D.唐朝在边境地区设置的“互市监”所收税收是边境节度使的财政收入之一,边军经费从中开支,这在《新唐书西域传下》里有记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西戎民族在玉石之路上的商品往来以及秦穆公称霸西戎时的贸易活动对汉代后来建立发展的陆上丝绸之路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B.张骞发现的经四川、云南到缅甸而至印度的商贸通道是他第二次出使的路线,这次出使促使了诸部族和邦国的一些使者来华进行贸易活动。

C.大海航时代的西人东来对中国海上朝贡体系有所冲击,因此陆上丝绸之路的政策调整为:明末渐趋开放,清初限制性开放,雍乾日益收缩。

D.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经济贸易活动的兴衰消长折射出中国及“一路一带”沿途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实力的兴衰消长。

答案:

1.D(错在“荡然无存”,原文是“陆上通道受影响”)

2.B(A项错在绝对化了,原文有“也许”;C项原因错误,“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的原因是“隋唐一统,特别是唐太宗平东突厥、平高昌”而不是“这些制度”;D项错在内容理解有误,中央政府是把这笔收入计算在对边军经费开支中的,而非边军经费从税收中开支)3.A(B项无中生有,错在“使得他第二次出使就途径这些诸部族和邦国”;C项概念混淆,错在“陆上丝绸之路的政策调整”,原文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大体趋势”;D项无中生有,“经济、文化、军事”为凭空添加)

现代文阅读二:

“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

“一带一路”建设借用丝绸之路这一历史资源,与沿线各国发展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它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形态。海行靠舟,陆运需车。语言,即思想之舟舆.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如何铺路?怎样搭桥? 既达意又表情。

在哈萨克斯坦首谈丝绸之路经济带时,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五通”。实现“五通”,当然需要语言互通。首先,政策要用语言表述。协商制定区域合作规划与措施,并使相关政策、法律、规划、措施为民所知所用,环环都需语言交流。其次,设施联通更需语言连通。语言之路不通畅,其他方面也难以通畅。再次,“五通”之中,民心相通看似最“软”,但要把“一带一路”建设为命运共同体,实现利益互惠、责任共担,民心相通更为根本。“一带一路”建设可以用英语等作为通用语,但这种通用语只能达意,难以表情;只能通事,难以通心。欲表情、通心,需用本区域各国各族人民最乐意使用的语言。粗略统计,“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国家的国语或国家通用语有近50种,再算上这一区域民族或部族语言,重要者不下200种。这50种或者200种语言,乃是表情、通心之语,应当列入“一带一路”语言规划的项目单中。既看得明白又看着顺眼。“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互利共赢,表现在语言理念上就是提倡平等互惠。在各种概念的中外翻译中,应尊重各种文化的语言使用习惯,特别要注意能让更多的人看得明白、看着顺眼,注意词语使用得体。比如“汉语推广”“过剩产能输出”等,都未必是合适的用语,因为这些词语要么含有不平等的话外之音,要么是用中国眼光看世界,容易引起误读。此外,有人把“一带一路”分为“新起点”“真正起点”“黄金段”“核心区”“中心线”“支点国家”等,特别是国内一些地区正在“抢占制高点”。如此“截路分等”是否合适,值得仔细斟酌。

信息化时代,大数据与“互联网+”使语言的作用急遽放大。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重视语言规划。第一,研究“一带一路”语言状况。摸清底数、列出清单、组织调研,建立语言数据库。第二,注重培养语言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语学习不断升温,公民外语水平大有提高。但学习的语种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英语等大语种上。第三,了解相关国家的语言政策及语言使用习惯。语言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使用习惯是重要文化习惯。第四,充分利用语言技术。当下人类的语言交际多数伴随着语言产品,得助于语言技术,比如智能手机、短信微信、电子邮件、PPT、翻译软件等。第五,做好社会语言服务工作。语言服务,需要政府与民间双手推动、更多依靠民间力量,需要公益服务与有偿服务双腿行进。

(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9月22日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建没借用丝绸之路的历史资源,与曾创造多彩文明形态的沿线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关系,打造互利共赢的共同体。B.在哈萨克斯坦首谈丝绸之路经济带时提出“五通”,其中就有语言互通。“语言互通”才能更好建设“一带一路”。

C.“一带一路”建设尽管可以用英语等大语种作为通用语,但更需使用本区域的近50种甚至不下200种的能够表情、通心之语。

D.互利共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理念,表现在语言理念上就是提倡平等互惠,使用得体的词语让更多人看得明白,看着顺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实现“五通”,无论是政策互通,还是设施联通,都需要发挥语言在沟通方面所起的桥梁作用。

B.在“五通”中,民心相通看似最“软”,其实是个根本因素,而真止能够促进民心相通的通用语不能只是达意,还要表情。

C.要实现语言上的平等互惠,应尊重各种文化的语言使用习惯,注意词语使用得当,对一些含有不平等话外音的词语要少用、慎用。

D.信息化时代,往人数据与“互联网+”使语言的作用急遽放大的背景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该充分重视语言规划。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一带一路”的语言建设中,要想既看得明白又看着顺眼,最好制定有关术语使用与翻译原则,拟定不建议使用词表或忌讳词表。B.由于外语学习主要集中在英语等大语种上,能使用“一带一路”建设中“表情、通心”语言的人才十分缺乏,需要加大培养力度。

C.语言政策、语言使用习惯可谓“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基础。对此,应研究并出版相关书刊,以便遵守语言政策,尊重语言习惯。

D.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语言的桥梁作用,应充分利用语言技术,政府和民间双手推动,更多依靠民间力量,做好语言服务工作。

答案:

1.B(与文不符。“五通”,并不包括语言互通。)

2.C(曲解文意。“少用、慎用”错误。据原文第三段语境,不能使用“含有不平等话外音的词语”)

3.C(无中生有。原文未提及语言政策、语言使用习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基础。)

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一)张骞传(全文)

原文:

①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译文: ①张骞是汉中人。建元年间被任命为郎官。那时匈奴投降过来的人说匈奴攻破月氏王,并且用月氏王的头颅做酒器。月氏因此逃避而且怨恨匈奴,就是苦于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打击匈奴。汉王朝正想从事消灭匈奴的战争,听说此言,就想派人出使月氏,可匈奴国又是必经之路,于是就招募能够出使的人。张骞以郎官的身分应募出使月氏。与堂邑氏的奴仆甘父一起离开陇西。途经匈奴,被匈奴人截获,用传车送到单于那里。单于说:“月氏在我的北边,汉朝人怎么能往那儿出使呢?我如果想派人出使南越,汉朝肯任凭我们的人经过吗?”扣留张骞十多年。给他娶妻,并生了儿子,然而张骞仍持汉节不失使者身分。

原文:

②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向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译道,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译文:

②因居住在匈奴西部,张骞趁机带领他的部属一起向月氏逃亡。往西跑了几十天,到了大宛。大宛听说汉朝财物丰富,想和汉朝交往可找不到机会。见到张骞非常高兴,问他要到哪里去。张骞说:“替汉朝出使月氏,而被匈奴封锁道路,不让通行,现在逃亡到贵国,希望大王能派人带路,送我们去,假如能够到达月氏,我们返回汉朝后,汉朝送给大王的财物,一定多得不可尽言。”大宛认为可以,就送他们去,并为他们派遣了翻译和向导。送到康居,康居用传车将他们送到大月氏。这时,原来的大月氏王已被匈奴所杀,立了他的夫人为王。大月氏已经使大夏臣服并统治着它。他们那里土地肥沃,出产丰富,没有侵扰,心境悠闲安乐,又自认为距离汉朝遥远而不想亲近汉朝,全然没有向匈奴报仇的意思。张骞从月氏到大夏,始终得不得月氏王明确的表示。逗留一年多后,只得返程。沿着南山,想从羌人居住的地方回到汉朝,又被匈奴截获。扣留一年多,碰巧单于死了,匈奴国内混乱,张骞便带着他匈奴籍的妻子以及堂邑甘父一起逃跑回到了汉朝。朝廷授予他太中太夫官职,堂邑甘父也当上了奉使君。

原文:

③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译文:

③张骞这个人性格坚强而有毅力,度量宽大,对人讲信用,蛮人很喜爱他。堂邑甘父是匈奴人,善于射箭,处境窘迫的时候就射捕禽兽来供给食用。当初,张骞出发时有一百多人,离汉十三年,只有他们二人得以回还。

原文:

④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语皆在《西域传》。

译文:

④张骞亲身到过的地方有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等国,并且听说了这些国家邻近的五六个大国的情况。他向皇帝一一禀告了这些地方的地形和物产。张骞所说的话都记载在《西域传》中。

原文:

⑤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日:‘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天子欣欣以骞言为然。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出駹,出莋,出徙、邛,出僰,皆各行一二千里。其北方闭氐、莋,南方闭嶲、昆明。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然闻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滇越,而蜀贾间出物者或至焉,于是汉以求大夏道始通滇国。初,汉欲通西南夷,费多,罢之。及骞言可以通大夏,乃复事西南夷。

译文:

⑤张骞说:“我在大夏时,见到邛崃山出产的竹杖和蜀地出产的布。我问他们是从哪里得到这些东西的,大夏人说:‘我们的商人去身毒国买来的。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大约几千里的地方。他们的习俗是定土而居,和大夏一样;但地势低湿暑热,他们的百姓骑着大象作战。他们的国土靠近恒河呢。’以我推测地理方位看,大夏离汉朝一万二千里,在西南边。现在身毒又在大夏东南几千里,有蜀地的东西,这就表明身毒大概离蜀地不远了。现在出使大夏,要经过羌人居住的地方,路不好走,羌人讨厌我们;稍微往北,就会被匈奴抓获;从蜀地去,该会是直路,又没有干扰。”皇帝知道了大宛及大夏、安息等国都是大国,有很多珍奇宝物,又是定土而居,差不多和汉朝的习俗相同,而且兵力弱小,又看重汉朝的财物;他们的北面就是大月氏、康居等国,兵力强大,可以用赠送财物、施之以利的办法让他们来朝拜汉朝。假如能够不用武力而施用恩谊使他们归附汉朝的话,那就可以扩展很多领土,一直到达要经过多次辗转翻译才能听懂话的远方,招来不同习俗的人,在四海之内遍布威望和恩德。皇帝非常高兴,认为张骞的话很对。于是命令由蜀郡、犍为郡派出秘密使者,四条路线一同出发:从冉駹,从莋都,从徙和邛都,从僰,各路都走了一二千里。往北路去的使者被氐、莋阻拦住了,南去的使者又被嶲、昆明阻拦住了。昆明的少数民族没有君王,喜欢抢劫偷盗,总是杀害和抢劫汉朝使者,始终没有人能够通过。但听说昆明的西边大约一千多里路有一个骑象的国家,名叫滇越,而蜀郡商贾私自贩运货物的有人到过那里。于是汉朝由于探求通往大夏的道路才和滇越国有了往来。当初,汉朝想和西南各民族往来,但麻烦很多,就停止了。直到张骞说可以由此通往大夏,才又开始从事和西南各民族建立关系。

原文:

⑥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是岁骠骑将军破匈奴西边,杀数万人,至祁连山。其秋,浑邪王率众降汉,而金城、河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匈奴时有候者到,而希矣。后二年,汉击走单于于幕北。

译文:

⑥张骞以校尉的身分随从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他知道水源和有牧草的地方,军队能够因此减少困乏,于是朝廷封张骞为博望侯。这一年是元朔六年。又过了两年,张骞担任卫尉,与李广一起从右北平出发攻打匈奴。匈奴围住了李将军,军队损失逃亡的很多,张骞由于晚于约定的日期到达,判处斩头,他用爵位赎免死罪,成为普通平民。这一年,骠骑将军攻破匈奴西部,杀敌几万人,一直打到了祁连山。这年的秋天,浑邪王率领部下投降了汉朝,因而金城、黄河以西沿着南山直到盐泽一带无人居住,没有匈奴侵扰。匈奴常有侦察人员到这一带来,然而人数很少了。又过了两年,汉朝把单于打跑到漠北去了。

原文:

⑦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因曰:“臣居匈奴中,闻乌孙王号昆莫。昆莫父难兜靡本与大月氏俱在祁连、敦煌间,小国也。大月氏攻杀难兜靡,夺其地,人民亡走匈奴。子昆莫新生,傅父布就翕侯抱亡,置草中。为求食,还,见狼乳之,又乌衔肉翔其旁,以为神。遂持归匈奴,单于爱养之。及壮,以其父民众与昆莫,使将兵,数有功。时,月氏已为匈奴所破,西击塞王。塞王南走远徙,月氏居其地。昆莫既健,自请单于报父怨,遂西攻破大月氏。大月氏复西走,徙大夏地。昆莫略其众,因留居,兵稍强。会单于死,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遣兵击之,不胜,益以为神而远之。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昆莫地空。蛮夷恋故地,又贪汉物。诚以此时厚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汉遣公主为夫人,结昆弟,其势宜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骞既至乌孙,致赐谕指,未能得其决。语在《西域传》。骞即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乌孙发译道送骞,与乌孙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

译文:

⑦皇帝多次问张骞有关大夏等国的情况。张骞已经失去爵位,就回答说:“我居住在匈奴时,听说乌孙王叫昆莫。昆莫的父亲难兜靡本来与大月氏都在祁连和敦煌之间,是个小国。大月氏攻击并杀掉了难兜靡,夺取了他的土地,乌孙百姓逃亡到匈奴。当时他的儿子昆莫刚刚出生,傅父布就翕侯抱着昆莫逃跑,把他藏在草里面。傅父给昆莫去寻找食品,回来时看见狼在给他奶吃,还有乌鸦叼着肉在他旁边飞翔,以为他有神助。于是,带着他归附了匈奴。单于很喜爱他,就收养下来了。等他长大后,把他父亲原来的百姓交给了他,叫他带兵,结果屡建功劳。当时,月氏已被匈奴所攻破,月氏便往西攻打塞王,塞王向南逃跑迁徙到很远的地方去了,月氏就占据了塞王原来的地方。昆莫成人后,自己向单于请求报杀父之仇,使出兵西边攻破大月氏。大月氏再往西逃跑,迁徙到大夏的地方。昆莫夺得了大月氏的百姓,就留居在大月氏的领土上,兵力渐渐强大起来。这时正碰上单于死了,他不肯再朝拜侍奉于匈奴。匈奴派军队攻打他,汉能取胜,更认为他有神助而远远地避开他。现在单于刚被我们所困,而且乌孙故地又是空着的。乌孙这个民族的人留恋故乡,又贪图汉朝的物产。如果在这时以大量的财物赠给乌孙,用他们在东边居住过的老地方来招引他们,汉朝还可派遣公主给昆莫作夫人,与他结为兄弟,根据现在的情势看,乌孙该会听从我们。那么这就好象截断了匈奴的右臂。联合了乌孙之后,那么在乌孙以西的大夏等国就都可以招引来成为我们境外的臣民。”皇帝认为他的话有道理,授予他中郎将的官职,率领三百人,每人两匹马,牛羊数以万计,带的金银、礼品价值几千亿,还带了许多持节副使,如果道路可以通行,就灵活派遣这些副使到附近的国家去。张骞到乌孙国以后,把汉帝的赏赐送给了乌孙王并传达了汉帝的旨意,但没能得到乌孙王确定的回复。这些话都记载在《西域传》中。张骞及时分遣副使出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乌孙王派遣翻译和向导送张骞回汉朝,同时还派了乌孙使者几十人,马几十匹,来答谢汉帝,乘机让他们窥伺汉朝,了解到汉朝地域广大。

原文:

⑧骞还,拜为大行。岁余,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其后,乌孙竟与汉结婚。

译文:

⑧张骞回来后,朝廷授予他大行令官职。过了一年多,张骞去世。又过了一年多,他所派遣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几乎都和所出使之国的使者一起来汉。从这时起,西北各国开始与汉朝相来往了。因张骞开辟了通西域的道路,后来许多使者出使国外也都称作博望侯,以此来取信于外国,外国人也因此信任他们。这以后,乌孙王终究还是与汉朝通婚了。

6.一带一路战略解读 篇六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目前,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都是开放的,我们欢迎沿线国家和亚洲国家积极参与,也张开臂膀欢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

————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专题导入】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内媒体界、学术界和政策界占据压倒性的观点是认为该倡议将会造福沿线国家,相关国家也一定会欢迎该倡议并将采取积极的对接行动。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综合国内外媒体发布的新闻来看,沿线国家的政府、学界、媒体、企业和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态度是存在分歧的,有的分歧还很严重;而且不仅不同国家之间有分歧,即使同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党派、阶层、行业之间也有分歧。例如东欧地区对“一带一路”态度普遍比较积极,波兰尤其如此。渝新欧、义新欧等国际货运班列沿线的波兰港口城市是最大获益者,贸易量上升、就业机会增加,波兰人对这种经贸模式的创新相当认可,学界对“一带一路”的反应也颇为热烈,已经发表数篇学术文章,积极评价“一带一路”。而德国,由于经济结构更为复杂,中国企业数量更多,当地人对“一带一路”已经不觉得新鲜。德国人对身边日益增多的中国企业和华人已经习以为常,当然他们仍然十分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者。但是,“一带一路”在一些北欧国家受到的关注并不高,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十分新鲜的概念,而欧盟内部也没有足够关注中国政府对“一带一路”的倡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教授詹姆斯·雷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外交的新模式、新战略,“令人激动”,美国没有加入亚投行犯下一个“战略错误”,延误了自身的发展机遇。

总之,从经济角度分析,“一带一路”是一种互利合作的经济交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贸易和投资越多,双方获益越多,就会有越多的国家加入其中。

知识链接:

1.“一带一路”: 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大会上,中国全面阐述了亚洲合作政策,并特别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一带一路”规划,被认为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战略载体。

2.渝新欧: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国家海关总署及途经各国加强合作的高铁线路,是在原新欧亚大陆桥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的国际物流大通道。运行路径从重庆始发,经达州、安康、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向西过北疆铁路到达我国边境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转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的杜伊斯堡,全程11179公里。2012年这条国际大通道继续西进,从德国的杜伊斯堡西延至比利时的安德卫普——整整延长202公里,将欧盟总部所在国比利时与重庆直接相连。是重庆全球笔记本电脑基地产品、机电产品、汽车配件快速运往欧洲新的战略通道,该线路运行费比航空节 1 省、运到时限比海运缩短、安全性高、通关更便捷。

3.义新欧:义新欧铁路是一条连接中国与西班牙,目前(201年)世界上最长的货运火车路线。铁路线穿越7个国家,全长13000多公里,运行时间约21天。义新欧铁路在境外铁路进行3次换轨,分别在哈萨克斯坦、波兰、法国与西班牙交界的伊伦。该线路由浙江义乌出发,境内途径浙江、安徽、河南、陕西、甘肃和新疆,境外途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法国和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义新欧”班列是义乌市乃至浙江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为中国小商品出口欧洲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高效、便捷物流通道。它不仅可以降低商品的进出口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更让义乌的中国制造多了一条走向世界的便捷之路。

【热点呈现】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5年4月,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宣告“一带一路”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陆地。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两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顺利,取得重要进展,正逐步由蓝图变为现实。

一是顶层设计顺利完成。经国务院授权,2015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全面完成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地方实施方案与国家规划的衔接工作,有序推进了各部门制定实施方案,编制了科技合作等一批专项规划。

二是合作共识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蒙古“草原之路”、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等相互衔接。我国与土耳其、波兰等约30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全力打造“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主骨架,推动中蒙俄、中国—中南半岛、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巴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在习近平主席访巴期间签约项目达300亿美元。中印尼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效显著,雅万高铁作为标志性项目正式开工。

三是投资贸易蓬勃发展。加快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我国已同10个国家签署国际产能合作协议,中哈产能合作协议总投资超过230亿美元。中老铁路正式动工,中泰铁路举行项目 2 启动仪式,瓜达尔港等重大项目正协调推进。中白工业园、中印尼综合产业园、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及中老、中越、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也进展顺利。

四是国内各方积极行动。各部门普遍建立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机制,制定了相应配套措施。海关“三互”大通关改革已覆盖全国。专项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10项税收政策、动植物检验检疫措施出台。《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5—2017年)》印发实施。丝路基金全面启动运行,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在沿线业务进一步扩大,金融支撑保障作用不断增强。

知识链接:

1.蒙古“草原之路”:是为了对接把握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所带来的机遇,蒙古国打造的中俄蒙经济走廊,被称为“草原之路”。“草原之路”计划由5个项目组成,总投资约500亿美元,项目包括连接中俄的997公里高速公路、1100公里电气化铁路、扩展跨蒙古国铁路以及天然气和石油管道等。

2.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2014年,哈萨克斯坦制定了“光明之路”计划,致力于在哈萨克斯坦国内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涉及交通、工业、能源、社会和文化等领域,哈萨克斯坦预计在2015到2017年期间投资90亿美元用于实施“光明之路”计划。“光明之路”与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高度契合,中国政府在多个场合给予了肯定与支持。

3.“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主骨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框架。主要指的是加强陆海通道建设。其中,“六廊”指的是六大经济走廊,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道积极规划的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建设。而“六路”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包括公路、铁路、空路、水路、管路、信息路;“多国多港”则指的是在海陆这两个方向上,选择一些重要国家和港口作为支撑点。

【热点解读】

一、“一带一路”的使命承载

如果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国内战略抓手的话,那么,“一带一路”则是延伸到国外市场的一个最重要的战略寄托,它不仅直接关系着未来中国经济“走出去”的质量,也直接彰显与决定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提升本领与水平。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转向与升级: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按照“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顶层设计计划,2014年7月,中国已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共同发起了成立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该银行总部设在上海,初始资本为1000亿美元,由5个创始成员国平均出资。3个月后,由中国倡导发起,包括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共同组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不久,印度尼西亚加入,成为亚投行第22个创始成员国。亚投行的总部设在北京,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出资500亿美元,持股50%。2016年1月16至18日,由中国倡议成立、57国共同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北京举行开业仪式。与此同时,中国还设立了一只规模达l千亿元(约合163亿美元)的基金,即 “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无论是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还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或者是丝路基金,共同的目的就是通过支持所在区域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的公路、通信管网、港口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最终实现中国的资本输出。诚如总书记所指出的,“一带一路”就是要再为中国这只大鹏插上两只腾飞的翅膀,建设好了,大鹏就可以飞行得更高、更远。有资料显示,中国目前的GDP已占到全球GDP的13%,同时拥有高达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走过了通过 3 出口为全球各国提供廉价消费品的一段漫长历程之后,中国对外贸易必然自动地发生转向与升级,即由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

外部市场旺盛的需求构成了对“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撑。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每年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方面需求约在1万亿美元左右,同时,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10年到2020年,亚太地区约有8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另据世界银行测算,从现在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要量是70万亿美元,平均每年4万亿美元。然而,这些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无一例外地存在资金短缺的困扰,同时,发达国家由于身陷主权债务的泥潭无法拉动全球增长,但中国高达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以用来对外投资,支持相应国家的经济发展。据世界银行估计,基础设施投资每增加10%,GDP增长率可以提高1个百分点。显然,“一带一路”在造福沿途各国与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就了中国资本输出的大动脉。

(二)“一带一路”下的资本输出特点:带动初级产品与制成品的双重出口。与传统的商品出口以制成品贸易出口为主要特征完全不同,“一带一路”下的资本输出可以带动初级产品与制成品的双重出口,从而有效化解中国过剩的产能。以高铁为例,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需建铁路总长为1万公里左右,而铁路行业的钢材需求量占钢铁需求总量的3%左右,修建一公里高铁需要钢材3000吨,是修建普通铁路的十倍,这样,高铁出口就可以帮助国内钢铁行业消耗一些过剩产能。除了带动国内企业加快“去产能”的脚步外,“一带一路”还能有效提升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如通过高铁输出,不仅可以拉动国内轨道交通装备、集成电路制造、光电显示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的出口,还能输出中国标准与技术,从而增大中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话语权。

而且“一带一路”并不仅仅停留在资本输出层面,而是要以“一带一路”为纲,张自由贸易区之目,即“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资料显示,截止2015年3月,中国在建自贸区20个,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签署自贸协定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均已实施;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8个,涉及23个国家。从已经在建和实施的自贸区看,无论中国与东盟、中国与新加坡、中国与巴基斯坦、中国与冰岛,还是即将落地的中韩自贸区以及RCEP(10+6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都处于“一带一路”之上。从周边国家开始扩散,在“一带一路”上延伸,未来更多打上中国标签的自贸区会如同璀璨的群星遍布于世界经济浩大版图的各个方位。

(三)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日渐提高。

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2014年12月,人民币成为全球第2大贸易融资货币、第5大支付货币、第6大外汇交易货币。

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直接投资中的使用规模稳步上升。2014年,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金额6.55万亿元,同比增长41.6%。对外直接投资(ODI)人民币结算金额1865.6亿元,同比增长117.9%;外商来华直接投资(FDI)人民币结算金额8620.2亿元,同比增长92.4%。人民币开始成为中国政府部门涉外经济统计、核算、管理中的计价货币。

人民币的国际使用也逐步扩大。截至2014年末,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银行的非居民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2830亿元,主要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余额约19867亿元,人民币国际债券未偿余额5351.1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4月末,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持有人民币资产余额约6667亿元。

人民币国际合作成效显著。截至2015年5月底,人民银行已经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总规模约3.1万亿元人民币,本币互换协议的实质性动用明显增加;在1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覆盖东南亚、西欧、中东、北美、南美和大洋洲等地,支持人民币成为区域计价结算货币。

更为重要的是,首只规模为30亿元的人民币主权债券于2014年10月经过英国政府发 4 行,这也是首只由西方国家发行的人民币主权债券,同时是全球非中国发行的最大一笔人民币债券。2015年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女士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宣布,人民币将作为第五种货币,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一起构成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一“历史性”的决定,是中国经济与金融实力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将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话语权,也将助推中国经济发展、金融体系改革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有了国际化日渐提高的人民币这一战略资产保驾护航,“一带一路”的推进与施展自然就会变得更有底气与更富神韵。

知识链接:

1.RCEP:RCEP是英文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的缩写。它是东盟国家近年来首次提出,并以东盟为主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是成员国间相互开放市场、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RCEP的主要成员国计划包括与东盟已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即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东盟10国与这6个国家分别签署了5份自由协定,其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共同与东盟签署的一份自贸协定。组建RCEP目前计划是这16个国家,东亚峰会另外两个成员国(美国、俄罗斯)因现没有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所以不在RCEP成员国计划范围之内。东盟计划待16个国家将RCEP建到一定程度后,再商谈美国、俄罗斯加入事宜。

RCEP的目标是消除内部贸易壁垒、创造和完善自由的投资环境、扩大服务贸易,还将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等多领域,自由化程度将高于目前东盟与这6个国家已经达成的自贸协议。RCEP拥有占世界总人口约一半的人口,生产总值占全球年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

2.人民币离岸市场:人民币离岸市场,是指在中国境外经营人民币的存放款业务。离岸市场提供离岸金融业务:交易双方均为非居民的业务称为离岸金融业务。在人民币没有完全可兑换之前,流出境外的人民币有一个交易的市场,这样才能够促进、保证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发展。

3.特别提款权(SDR):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Paper Gold)”,最早发行于1970年。特别提款权是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会员国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的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但由于其只是一种记帐单位,不是真正货币,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最初发行时每一单位等于0.888克黄金,与当时的美元等值。发行特别提款权旨在补充黄金及可自由兑换货币以保持外汇市场的稳定。特别提款权的价值由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这四种货币所构成的一篮子货币的当期汇率确定,所占权重分别为48.2%、32.7%、11.8%和7.3%。北京时间 5 2015年12月1日,IMF宣布把人民币纳入SDR。

二、“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这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

第一,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因为市场供求变化,一些过剩的产业,也许在其他国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国内,因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产业、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也许在其他国家,较低的要素成本会使这些产业重现生机。在国内,因为产品出口一些发达国家受限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也许在其他国家就能绕开这些壁垒,等等。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

第二,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我国已经发起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但这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一定会进行各种金融创新,包括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金融机制等等,这其间的红利和机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区域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

(二)“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并未雨绸缪。

第一,地缘政治风险。自1999年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最初的投资大多集中于一些全球贫穷国家的资源开采项目上。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了外资流入,对外投资也被引导到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中的更为引人瞩目的项目上。五六年前,中国“走出去”模式基本上围绕着大宗商品,现在开始在一些实行竞标机制的国家承建基础设施项目。我们知道沿“带”沿“路”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是比较愿意接受我们的投资,但由于其中一些国家政局并不是十分稳定,不同党派之间的理念差别很大,一旦一个党派下台,就会改变过去的对外政策,这必将给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必须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环境等进行仔细研究,在投资之前做好风险应对的预案,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

第二,金融风险。金融风险往往来自国际金融形势的动荡与变化,比如美联储对量化宽松的退出和欧洲、日本央行对量化宽松的扩大就使得国际货币市场动荡不定、难以预测;许多国家的债务膨胀又高于GDP增长,债务危机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国际性的汇率波动及部分国家的债务增长都会给中国的对外投资与合作带来金融风险。

第三,其它非经济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在美欧等国家看来,“一带一路”战略所带来的也许不是互利共赢,而是新的竞争与威胁,并因这一意识形态的不同而导致针对中亚市场的争夺与对抗。尤其是美国出于霸权心态的驱动,还会通过各种手段对中国的这一战略实施进行遏制,也会为“一带一路”的贸易畅通带来风险,从而对“一带一路”战略新格局的形成造成阻滞。

第四,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风险。事实上,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国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有可为。如果我们不顾及国内的这些实际需求而 6 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有可能会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和产业的“空洞化”。对此我们要提高警惕。

知识链接: 1.三、国际社会主要国家对亚投行的立场变化

(一)中国政府对亚投行的立场转变。

仔细考察2015年中国对亚投行立场的变化,可见如今的亚投行已迥异于当初中国设想的亚投行,中国创建亚投行的动机因受国际社会影响正在发生改变。这反映在一系列问题上,包括会员资格、出资金额、否决权和亚投行与中国自身经济目标的联系等问题。

首先,中国对亚投行会员资格的立场前后变化很大。最初,它并未计划让亚洲以外的国家加入。但是欧洲的热情令中国惊喜。中国政府迅速调整立场,欢迎欧洲、非洲和拉美国家申请成为意向创始成员国,以争取更大的国际支持。

其次,亚投行已成为多边开发银行,这与中国最初设想的大相径庭。中国政府最初认为,该银行要么是本国的援助机构,要么是负有某种政策职责的商业银行。但最终按照章程,亚投行将是多边开发银行,中国发挥重要、但非主导作用。这令亚投行成为不得不创造收益的“准商业银行”。

再次,对中国在亚投行否决权的担心一直在减缓。2014年首次签署谅解备忘录时,中国计划出资50%,许多人认为这将转化成绝对否决权。但随着更多国家加入,中国把出资比例减少到约30%,投票权降至26.06%。亚投行不能避免中国政府的特殊影响和特权,但国际监督压力及中国政府对声誉的爱惜和对国际承认的渴望,也会对亚投行的运作产生重大影响。

最后,中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亚投行推进自身利益。中国当初最具争议的目标之一——推动出口以吸收国内过剩产能遭到很多国家的质疑。现在,这种提法已经逐渐从政府声明和媒体报道中消失了。

(二)美国对亚投行的态度转变。

在如何对待中国牵头筹建的亚投行的问题上,美国至今没有“宽阔的太平洋可以容下中美两个大国”的胸怀,不仅持否定态度,也反对其盟国加入。2014年,为了阻止韩国和澳大利亚加入亚投行,美国不断游说两国政府,并牵强附会地将亚投行与地区安全保障体系联系起来,最终导致韩澳两国临阵变卦,没有参加2014年10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签署共同筹建亚投行备忘录的仪式。

美国政府官员多次以对亚投行内部管理机制、项目审核透明度以及投资项目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估标准有疑虑为由,反对设立亚投行。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经不起推敲。亚投行当时还处于筹备中,内部管理章程草案还没出来,管理机制的问题从何谈起?亚投行还没有开业,更谈不上有任何项目了。凭空推断亚投行投资项目环境和社会评估可能不符合国际标准,也完全是没有事实依据先入为主的偏见。美国对亚投行持否定态度的真实原因,是要继续维持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治理构架,不愿看到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影响其一枝独秀的世界领导地位。

但是,随着关键盟友英国、德国和法国列队申请成为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亚投行可能增强新的联盟关系,弱化现有国际机构的地位成为美国政府的心头大患。为此,在盟友纷纷倒戈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之际,美国政府开始提议,亚投行与美国支持的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合作。美国之所提出合作,原因在于美国不希望亚投行成为中国政府外交政策的工具。2015年4月28日,奥巴马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美国“从来没有”反对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但是它需要高标准和透明度。这说明美国不得不重新调整对亚投行的立场。

(三)日本对亚投行的态度纠结。

据英国《金融时报》3月30日报道,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表示,他已经与日本商界人士达成一致,日本可能在6月前与中国签约,成为亚投行成员国。但话音刚落,日本外相岸田文雄马上对此予以否认,说日本驻华大使并未表示日本将加入亚投行。另据日本共同社3月31日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当天在东京表示,日本“没必要着急加入”亚投行,对亚投行在组织运营及融资审查体制等方面仍存有疑虑,同时还表示“美国应该了解日本是可信赖的国家了吧”。

以上不难看出,日本的心态是纠结的:加入吧,美国都还没有加入,只是一个表态,将与亚投行进行合作。不加入吧,眼瞅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连昔日美国的“铁杆兄弟”英国等西方盟国都不听美国招呼,纷纷加入。日本心理委实也着急得很,但碍于面子,以及急于表白对美国的忠心,所以来个折中的说法“不着急加入”。客观地说,日本这个策略可进可退,现在不加入,不等于以后不加入,为以后加入留下了一个活口。

综合分析,日本加入亚投行恐怕是迟早的事,原因很简单,注重经济利益的日本,在经济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没有理由面对如此巨大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蛋糕”而无动于衷,况且,无论在技术、经验、资金等各个方面,日本的竞争优势是不言而喻的。问题是何时加入,这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美国因素,美国若加入,日本必紧随其后。二是日本自身因素,日本不得不防着美国一手,即像当年事先未和日本沟通,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突然访华,解冻对华关系,給日本外交造成巨大被动一样,日本迫切需要美国在亚投行问题上与其充分协商,因为倘若美国背着日本来个突然袭击,日本着实伤不起。三是中日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中日关系的最大障碍是日本安倍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各国密切关注着安倍的讲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安倍讲话对历史观的反思程度可能影响着日本加入亚投行的进程。

四、亚投行助力“一带一路”

为什么众多欧洲国家不顾美国反对,加入中国主导的经济秩序里?首先应该是对中国的信任。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消费能力也极其强大。加强与这样一个大国的联系绝对有利无害。而另外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就是利益。英国首相卡梅伦也表示,英国决定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符合自身国家利益。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10年到2020年,亚太地区约有8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带领下,这背后意味着有巨大的市场和巨大的盈利空间。

目前,“一带一路”已经有一些项目取得了突破。在东南亚,如中缅铁路、公路、皎漂港及特区、西哈努克港及开发区、中老泰铁路、印尼港口及开发区、泰国罗勇工业区。中亚方向有中吉乌铁路、中塔公路二期以及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D线。东北亚方向则包括中俄东线、西线天然气管道。南亚方向为中巴公路、核电厂、工业园区等。除此之外,“一带一路”将实现与中亚、西亚和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及战略通道合作。

英国,以及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西方发达国家加入到“亚投行”里来,无疑是从政治战略角度上看到了亚太互联互通所展现的积极意义。—有利于建构更紧密、更互惠的双边与多边关系。而“一带一路”战略格局下的互联互通、金融等领域合作关系,其在经济、产业上所蕴含的的巨大战略价值,可以说是当前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一块最吸引人的“大蛋糕”了。当前,欧洲经济正在经历一个比较艰难的时期,欧洲经济相当低迷。而在此形势下,只有向外寻求出路,因此与亚洲国家合作绝对是个明智之举。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可以在“一带一路”中寻求机会,能够为欧洲企业创造机会,给欧洲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此外,亚投行本身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的特点,更多的发达国家加入亚投行,有助于提高亚投行的内部治理水平,增强信用度和抗风险能力,更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全球金融体系建设。亚投行的设立及未来运作,将大大地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换个角度来说,中国“一带一路”这个大战略思维,其实质影响力已经在持续上升。在 8 优势互补与互利共赢的理念下,“一带一路”带来的磁吸效应越来越强,并不断释放新的活力。一些发达国家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说明他们已经开始以一种更理性、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已确立并实施的“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并愿意通过深化金融合作,占有共同发展的先机。【问题思考】

1.试分析美国与日本是否会加入亚投行,并说明理由。2.亚投行+一带一路=? 【资料扩展】

1.张丽君,《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与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系列报道《一带一路共建繁荣》,央视新闻联播 3.视频《亚投行》

7.“一带一路”:带来了什么? 篇七

在外贸便利化方面, 《关于改进口岸工作支持外贸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将出台, 《国家口岸“十三五”规划》也正在制定中, 这两大文件都将重点落在“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上;在内贸方面, 尤其是在消费领域, 面临着内冷外热的局面, 如何降低流通成本引导消费回流成为相关部委的新命题。

商务部办公厅在近日发布了《2015年流通业发展工作要点》, “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就被写入今年工作任务中。

外贸稳增长的背景下, “一带一路”这一国家战略所带来的“走出去”机遇, 成为外贸增长的新动力, 而打通口岸之间的互联互通成为关键环节。

截至2014年底, 全国共有开放口岸288个, 其中内陆地区仅有29个, 沿边地区113个。为进一步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口岸开放程度, 2月25日, 国务院公报正式刊登《国务院关于印发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方案的通知》, 要求推动互联互通、推进大通关、畅通大通道。

海关总署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主任黄胜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 在近期即将公布的《关于改进口岸工作支持外贸发展的若干意见》中, 提出要完善“一带一路”的内陆地区的口岸支点布局, 加快沿边地区开放步伐, 提升沿海地区口岸开放水平。

据黄胜强透露, 关于国家口岸“十三五”规划也正在制定。“通过加大与周边国家的合作, 围绕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 加快和扩大沿边地区口岸开放。”

在内贸领域, 中国消费者对境外购物的热衷, 令国外品牌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连酱油这样的基础消费品都不相信国内流通, 这是值得我们深入反思的。”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许京用“心酸”描述自己在台湾调研的感慨, 目前海外消费回流的主要困难在于合作难、渠道难、定价难、消费者信任难。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洪俊杰建议, 需要整合买方力量打破现在这种非常不对称的情况, 一是通过采购整合, 二是要解决国内市场分割, 流通体系不通畅的问题。

按照商务部“扩大进口、扩大消费”的工作要求, 商务部下的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欲建立国际品牌联合采购公共服务平台, 通过集中采购、统一分销的方式, 构建封闭的全球供应链, 推进奶粉等日用消费品的流通模式创新, 以减少流通环节, 降低流通成本, 保障产品安全, 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8.“一带一路”若干问题 篇八

这标志着“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从构想转向具体推行、务实合作阶段,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并产生了不同的诠释。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看法。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倡议的背景

首先就“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的国内外背景进行分析。

1.从国际背景来看,“一带一路”是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大趋势相适应的,是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强化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的客观要求。就与中国相关联的周边国家来看,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已提出了很多战略设想,如美国提出的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协定(TPP)、希拉里2011年9月提出的绕开中国与力图孤立中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俄罗斯倡导的“欧亚经济联盟”、“跨欧亚发展带”、“北方海上之路”;蒙古国提出的“草原丝绸之路”等等。另外,还有亚太地区的自贸区与各种形式的经济圈等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都在发展。

在上述情况下,中国就加强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与亚太国家经济合作提出新的战略构想,要有新的思路。

2.从国内背景来看,“一带一路”的建设,是中国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一项重大政策。“一带一路”建设对推进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意义表现在:

第一,适应对外开放格局调整趋势的要求。过去较长一段时期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从地域来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也应看到,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放的北移趋势已十分明显,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应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多边的开放格局。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中国沿边地区,特别是东北三省、新疆与内蒙对外经济有很大发展。因此,在开放北移、实行沿海发展战略同时辅之以沿边发展战略时,首先要考虑以上五个省区的开放。

第二,从沿边战略来看亚太地区的重要性。中国西部与东北地区在实行沿边发展战略、加速对外开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积极加强与亚太地区各国的合作。这样,既可加速沿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又可对推动亚太地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3.“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中国寻觅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实现从“引进来”到“引进来”、“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的政策。基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国经济不可能像以前一个时期一样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增速放缓成为新常态,但是,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为此,一方面,要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强化实施全方位开放的新举措,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努力推进“走出去”政策,通过输出过剩产能等,使中国经济从整体上完成一次新的转型升级。“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如能顺利实施,就可以大大促进上述转型升级的实现。

特别要指出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总数达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与29%。沿线大多数是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它们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因此,通过“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可能使该区域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极。

4.从地区来讲,“一带一路”有利于中国欠发达的中部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东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度。“一带”主要涉及的省份有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重庆、四川、云南与广西等西部9省区。内蒙古自治区也属“一带”范围。考虑到东北三省特别是黑龙江省与俄东部地区有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加上西伯利亚大铁路建设等关系,也是“一带”的重要沿线地区。“一路”主要涉及到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海南等东部5省。山东、河南亦将纳入“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施范围。

5.从安全因素考虑,“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有利于中国减少对南中国海与马六甲海峡的依赖,从而降低运输风险。中国对外贸易运输60%以上、能源进口运输90%以上均经过马六甲海峡。“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新疆地区稳定,对新疆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带一路”的特点

“一带一路”不论在性质、组织形式方面,还是在推行方式等方面,都有自身特点。

1.“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规划,也只是确定一个基本的框架,之后逐步充实内容与具体化。因此,很难做到一开头就制定详细的系统的规划。

2.“一带一路”,不同于有着紧密关系的具有经济一体化特征的“经济区”,它更具有开放性、灵活性与合作形式多样性的特点,可以双边合作,也可以多边合作。参与者完全本着自愿原则。合作领域也不受限制,根据参与者的需要选择合作领域与具体项目。

3.“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是通过参与国共同协商、共同努力来推进,没有主导国或领导国,参与国的地位是平等的。这充分体现古“丝绸之路”的“和平、合作、和谐”的精神,通过友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最后达到的目标是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当然,我们说参与国的地位都是平等的,经济合作实现的方式是友好协商、求同存异,并不否定某个国家在组织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起更多的组织作用。在某个合作领域或某个合作项目方面,如中国在建立亚投行与设立丝绸基金方面,发挥的作用更大些,但绝不会因此影响互利共赢的原则,而是使参与国能更多得益于中国的发展。

4.“一带一路”建设中,要推动包容开放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则与特点。包容开放发展,它包含着多方面的内涵:一是参与国不论大小、强弱,在合作过程中都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共享机遇、共应挑战、共创繁荣的精神;二是在各个合作领域中本着在政治上互信、睦邻友好、经济互补的精神;三是提倡多元化、开放式发展,与其他国际经济组织进行合作,不排斥它;四是不搞封闭排他机制,参与国的范围是不受限制的,只要该国感到需要,对其有利,就可通过各种形式参与进来。在中国,也并没有限制只能哪个省区参与进来,各省区市亦可根据需要、可能与有利的原则来决定。

“一带一路”规划出台后,中央即着手抓落实。习近平在第八次中央经济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具体做法是: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先行。因为“一带”建设已有一定基础,不少合作项目已经开始或正在酝酿之中。“一带”的境外建设,中亚是重点地区,也是中国向西方开放的第一站。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一是从地缘战略来看,中亚地区属于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其重要性十分突出;二是中国与中亚的经贸合作已有相当的基础;三是中亚是资源丰富的地区;四是中国与中亚各国的边界已全部划定,不存在难以解决的政治问题;五是中亚地区存在“三股势力”的威胁,加强与中亚各国合作,有利于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这些因素,决定了中亚是中国推进“一带”建设首先要布局的地区。同时,要积极发展与俄罗斯的合作。

考虑上述情况,下面将围绕“一带”战略规划的实施,集中就中、俄与中亚关系问题提出看法。

要深刻认识中亚国家地位的特点

中亚国家由于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发展水平低,独立性较脆弱,因此在国家转型过程中,既要通过制度转型建立新的国家制度,同时又要在转型过程中确保国家的独立性,不受外部干扰。这一特点在中亚国家内外政策方面都有反应,这也是研究建设“一带”过程中如何认识中亚问题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

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中亚国家毕竟在经济、政治与军事等方面处于弱势,尽管这些国家在推行内外政策时竭力维护自身的独立主权,但它们不能不受到俄美中三国的影响。这三国在中亚地区,在地缘政治、经济、军事与安全等领域都存在利益差异。

简言之,对美国来说,对中亚的主要目标是不让其受到俄、中的控制,推进其民主改造中亚的战略,使中亚成为反恐基地。获取中亚的能源并不是美国的主要目的。对俄罗斯来讲,对中亚的主要目标是牢固确立中亚为俄罗斯的战略后院和势力范围,这是使俄成为强国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说,俄罗斯在中亚的经济利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恢复俄罗斯在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实现俄罗斯能源战略中的利益;实现由俄罗斯主导的欧亚一体化;通过引进劳动移民实现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利益和民族利益。中亚国家是俄罗斯外来劳动移民的主要来源地;中亚国家是俄罗斯的重要市场。

对中国来说,对中亚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中国西部地区的安全与通过经济合作获得能源资源。除此之外,中国对中亚并没有其他诉求。中国一直坚持习近平主席2013年访哈提出的发展与中亚国家的关系“三不”政策,即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和不经营势力范围。

俄、美、中对中亚国家政策上的这些差异往往引起对立或冲突。三国之间明的、暗的、直接和间接的博弈一直存在。在此背景下,中亚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得不左右逢源,实行“等距离”的平衡外交。就是说,中亚国家的内外政策就难以避免受到大国的干扰,乃至一定程度的制约。这也说明,中亚国家作为独立主权国家有其局限性。

欧亚联盟与丝绸之路

2011年10月3日,普京在俄罗斯《消息报》发表了题为《欧亚新的一体化计划:未来诞生与今天》的文章,首次明确提出在原苏联地区建立“欧亚联盟”。这一战略设想,主要是要把欧洲与亚太地区联系起来,使独联体国家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施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欧亚联盟将拥有超国家机构的主权国家联盟,它在建成并不断发展后,可成为世界经济与政治中一支强大的一极力量,这亦可避免独联体国家在国际社会被边缘化的危险。普京的欧亚联盟战略提出后,很快得到了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支持。这两国总统先后发表署名文章,力挺欧亚联盟构想。

2014年5月29日,俄哈白签署了成立欧亚联盟协定,从2015年月1日起运作。普京强调,欧亚联盟是开放型的,但主要是独联体国家,其中首先是中亚国家。

这里要谈谈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的关系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观点,笔者认为都有片面性:一是认为两者完全吻合,不存存任何矛盾;另一种意见是把两者之间差异看得过大,互不相容。

不论在地缘政治还是在地缘经济利益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是不同的。再说,欧亚联盟完全由俄罗斯主导,而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是中国与中亚在经济上相连接。这些决定了在客观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就存在竞争性因素。但是也不能把两者之间差异看得过大,因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的参与国虽然有许多是重合的,地域上的交叉十分明显,在功能上亦有雷同之处。因此只要中国对中亚政策得当,就可使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相互在利益上趋向一致,弱化竞争性因素。还应看到,普京在索契冬奥会与2014年5月访华期间,在与习近平会晤时,都表达了对中国倡导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理解支持。

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先要着手的合作领域

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的领域十分广泛,笔者认为,应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能源两大领域的合作作为重点。

1.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应先走一步。“丝绸之路”顾名思义就要有路,要形成经济带就要铺设交通运输通道。

“丝绸之路”将是一条特殊的从亚洲(具体说从中国西部)到欧洲的交通运输走廊。这是一条几乎穿越整个欧亚大陆的跨国运输走廊。俄罗斯学者塔季扬娜·戈洛瓦诺娃在谈到这一运输走廊的意义时指出:这将使中、俄与中亚各国的经贸合作迈出新的一步。新的运输通道建成,不仅能便利商品和服务贸易的流通,还可以催生出新的工业群、新的产业和技术。如这一计划能实现,中国将缩短货运周期。现在中国商品走海路到欧洲需要45天,走西伯利亚大铁路需要两个星期,走新的丝绸之路则不超过10天。这条运输走廊的建设将使俄罗斯、中亚国家都受益。

问题是,不论是俄罗斯还是中亚国家,在交通运输设施方面并不很发达,特别是俄罗斯东部地区较为落后。哈萨克斯坦在交通运输设施建设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任务。

目前,中国有两条铁路与哈连接,一条是在阿拉山口,一条在霍尔果斯口岸。在这一口岸依托铁路,中哈两国已建立起跨国合作中心与国际合作区,预计到2018年货运量可达到2500万吨。并且,中哈两国铁路、公路的相通,意味着中国与中亚各国都相连接了起来。之后,再建中吉、中乌铁路,这样就可以形成较为完整的中亚立体交通网。

不论是俄罗斯还是中亚国家,在加强交通运输设施建设中,在资金与技术等方面都需要与国外合作。中国在这一领域可以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

2.能源合作将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理由有:

第一,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地理位置比较接近的国家集中着大的能源生产国、出口国和大的能源消费国、进口国。前者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伊朗等国;后者有中国、印度等国。能源资源国与消费国两者之间的合作,对双方的能源安全都十分重要。

第二,上述国家间的能源领域合作已有相当基础。拿中俄两国来说, 2013年中国从俄进口石油2435万吨,这个供应量将逐步增加,并且在电力、煤与核能方面都有合作。2014年5月2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上海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根据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目前,西线向中国供气的合作项目正在洽谈中。

2012年,哈萨克斯坦向中国出口石油1070.37万吨。2013年,土库曼斯坦向中国出口天然气241亿立方米,这比2012年增加了22%,占中国天然气进口总量的一半。乌兹别克斯坦对中国出口天然气逐年增加,到2016年可能达到250亿立方米。

第三,今后,中、俄、哈、乌、土国家之间的油气合作将会日益加深,朝着上、中、下游多领域发展,另外,各国在资源开发、资金、技术等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

关于“新马歇尔计划”

中国在推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规划时,特别在提出建立丝路基金倡议后,“新马歇尔计划”被热炒。从经济表层来看“一带一路”与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有些类同之处,即“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中大多数处于经济相对落后,需要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又缺乏资金,而中国存在产能与产品过剩,资金又充足,需要“走出去”,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样,就产生了中国版新马歇尔计划。但从政治层面、战略层面来讲,与美国战后提出的马歇尔计划是根本不同的。所以,借用历史名号需要谨慎。当然,有人借用这个名号,也不必大加批判,视为非常糟糕的一顶黑帽子。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专题数据库下一篇:购买校服第三方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