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模式及策略(共12篇)
1.(论文)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模式及策略 篇一
达州市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大赛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
策略和方法
渠县静边镇第一中心小学 赵伏春
【内容提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形象性、快速性显出独特的内在魅力,给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教育从单纯的师教生听的教学方式变成了师生互动的格局,加入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行列。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它使大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优化组合,使课文中的人、事、物栩栩如生,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网络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对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优化课堂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兴趣爱好以及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与提升的关键阶段,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影响,只有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才能够使其它各科成绩以及各方面的发展获得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阅读以及写作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质量 策略和方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与不断创新,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已经有较大的提高。在教改浪潮的有力冲击下,小学语文教师大部分已经感觉到自身知识已很难与思维愈来愈活跃的学生同步了,因而教师们便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二是学生学习成果进步很大,新课标中有些内容已实现了学生由单
一、被动式的学习到了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的转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老师以自我为中心来设计教学,老师的教学方式代替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学生基本上都不能够从自身对知识理解的角度上去认识文章的内容与理解文章里的内涵,因而导致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较弱。
2.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手段陈旧,还是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以致于老师们虽然认真备课、上课,但是其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3.学生作文的水平和阅读的能力较低。目前,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造成影响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对课外阅读的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量小,这种状况造成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与阅读能力低下。
4.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利用不当,有些教师甚至过分的依赖于信息技术教学,导致了许多学生的思维表达、思考及读写能力等全部被信息技术的课件所代替,这种教学的现状将严重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时间长了,很容易使人感到疲惫、烦躁,因而懈怠下来。有了兴趣,学习便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就会让人感到精力充沛,乐此不疲。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由于其局限性,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而多媒体声像兼备,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赏心悦目的情境,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如教学《春天来了》一课,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课文中的插图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小草发芽了,小花开了,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学生的兴趣被激活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因此,要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兴趣。
2、利用信息技术创情境,增强情感见效率。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愉悦的情境中接受学习,让教学活动成为师生
双方乐于参与的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是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关键,传统教学中通过精心准备导语或范读课文力求达到这一目的。而现代教育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到了美,就能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在教学拼音“i、u、ü”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幅背景图,并且加了轻松活泼的背景音乐,过一会儿,一条鱼冒着泡泡在水缸里游来游去,我对学生说:“不正是ü的两点吗?”。学生对这段动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特别是鱼吐泡泡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起来,他们感到很新奇。这时我问,刚才鱼怎么了,他们争先恐后地说鱼在吐泡泡。“ü”上的两点很快就记住了。运用充满童趣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认知的快乐。
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视频、音频、文字的环境中,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中一些不必要的过程,节省了教师大量板书的时间,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只需简单的几下操作,就能使教学内容、文字资料等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节约了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增加了知识量,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我执教的《珍珠鸟》一课,学生们欣赏几幅人和动物亲密接触的图片。当欣赏到珍珠鸟的视频时,师问:这几只鸟有什么主要特征?生答:红嘴红脚,灰色的羽毛„„师说: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珍珠鸟。通过观看珍珠鸟的视频,加深了学生对珍珠鸟的了解。
3、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会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一些很抽象的问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然而学生感触不深,还会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多媒体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缩短了客观实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之为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服务,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快捷、有效的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段落呈现出来,这既能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因为这些词句、段落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学的细一点,实一点,体会作者谴词
造句的精妙独到,段落层次安排的匠心别具,分析这些词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能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具体运用获得更多的启迪、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深入细致地领悟、理解课文,进而形成语文能力。在《小小的船》课件制作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一个小女孩飞到弯弯的月儿上欣赏美丽的夜景,使学生更深刻领悟到作者奇妙的想象,并在轻柔的音乐声中边读边想象,把月儿的可爱、想象的奇特表现出来了,同时也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4、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多媒体教材以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知识、提供示范、练习、讨论以及边演示边讲解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具有趣味性与启发性,改变了以往呆板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得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直观,使得学生更愿意接受,也利于接受。同时还可以补充实践教学环节之不足。使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程序组织教学,也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动态地组织与修改,因人而异地调解教学进度,促进学生更加踊跃参与训练,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充分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以及想象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创造力。有位教育家说过,“凡是孩子原先不会的而现在会了,就是一种创造;凡是别人没有想到而孩子想到了就是一种奇迹;凡是孩子在原先或别人的基础上做得更好,就是创造。创造就是标新立异,因为用发展的眼光看,这样的学生将来可能会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小学语文教学是整个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大胆想象。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创设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展开想象,发展创新思维。例如教《春天来了》这课,启发他们用拟人的手法,想象春姑娘来到了他们中间,听他们读书唱歌,跟他们一起游戏的欢乐情景。积极求异。儿童总想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新性地解决问题。教学课文《秋天的图画》时,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体会“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的秋天,再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地方表达秋天到了?”有的学生回答:“快谢的荷花,夏天时,荷花盛开了,荷花谢了,秋天不就来了吗?”有的说:“枯草、落叶。”这样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发展求异思维,大脑越用越灵活。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5、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感情升华。
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尤其语文教学更应引导学生动之以情,悉心品位,达到情感共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在课堂中,恰倒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感情得以升华。如《小英雄雨来》一课,我将从电视上录制下来的小英雄机灵、勇敢的壮烈牺牲的片断搬到课堂上,同学们全神贯注、被银幕上的英雄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一个个脸上的表情随着屏幕上的情景变得肃然起敬,教室鸦雀无声,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震撼,在震撼中学到了知识,感情得到升华。
当然,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不能摒弃传统教学的精华,要把好教材关和学生关,不应只强调手段多化,只注重直观、形象来理解与记忆知识,而忽略了抽象维,组织语言能力的培养。施拉姆说:“只有最恰当的媒体,而没有最好的媒体。”因此,我们只要把握好不同媒体的特点,恰到好处地运用媒体,才能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
总之,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在教师精心的组合安排下,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与对策探析》 [2]《四川教育》
[3]《农村中小学教师》
本文共4134个字。
2.(论文)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模式及策略 篇二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背诵教学,策略
语文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学好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这几年里, 我们的语文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 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是语文教学效果却没有想象的那样喜人, 特别是一些传统的、优秀的教学模式, 往往没有受到重视。导致现在的语文教学仍是按照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进行, 没有完成语文教学目标, 有些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值得借鉴的, 比如“背诵”教学。
背诵是阅读的一个升华, 所谓“背诵”就是通过阅读、记忆达到不看原文凭记忆而念出读过的文章的读书方法。在中国古代, 背诵教学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很多文学大家都能流利背诵很多名家大作。曹植十四五岁便能诵读大量歌赋辞藻万余言, 七步之内创作出了著名的《七步诗》, 这都是与他的大量阅读与背诵分不开的。骆宾王五六岁能背诵先秦典籍, 七岁能诗。李白也是在拥有大量的文化储备上才练就了“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的文学境界, 当代作家巴金先生也认为熟读背诵大量优秀作品是做学问的精华。不仅仅是这些, 长期的背诵经典, 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提高写作水平, 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由此看来背诵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 对于基础教育来说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今天人们往往不重视这种教学方法, 认为背诵教学会给孩子增加负担, 学生也不喜欢背诵经典。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背诵是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 是很有必要实施的。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 在最近重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中, 明确规定了“学生要具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 能够背诵优秀诗文240篇 (段) , 九年阅读课外资料400万字以上。”2012年初, 教育部下发文件《关于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背诵篇目增加20篇》要求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推荐背诵136篇, 其中小学增加了6篇, 初中增加了20篇。可见背诵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 这是国家的政策, 也是现实教育的需要。
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 背诵教学的实施过程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 机械化, 没有突破死记硬背的传统模式, 这往往是造成学生不爱背诵经典篇章, 不爱学习语文的最直接原因。
一、
目前,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小学语文教学成为改革教学的重点, 但是像背诵教学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是否继续, 将如何继续实施, 是摆在老师面前的重要问题。背诵教学从目前的实施状况来看, 是不乐观的。
1、教学模式的单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机械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这也不是什么教学方法, 只是教师没有形成一种教授背诵的模式, 只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达到背诵的程度, 小学生是感性丰富的阶段, 对于理性的背诵理解不能容易接受, 所以许多小学生厌恶背诵学习, 不仅学生不喜欢, 老师也没有兴趣去教。教师从始至终也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背诵技巧, 这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2、素质教育的误读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诸多方面素质的教育目标, 素质教育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以来, 一直受教育部门的重视, 很多教育者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开放的教育, 应该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 他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产生了偏差, 使一些优良的传统教育模式不能很好的开展。像背诵教学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 受到了抑制, 因此对素质教育文本的误读也是导致背诵教学发挥不好的有一重要因素。
3、学校和家长不重视
背诵教学在整个基础教育中是很重要的, 但是有些学校和家长往往不重视, 在基础教育中, 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 识字教学、应试教学仍占有很大比重, 语文教育的工具性, 没有很好的进行人文性的提高, 背诵优秀的古典诗词, 蒙学经典教材是很有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有助于形成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 也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上述三点是现今小学生背诵教学存在的有代表性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 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探索出一条有助于实施小学生背诵教学的教学模式, 改变小学生不爱背诵, 不爱学习语文的现状,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文通过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 研究背诵教学现今存在的问题, 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使之背诵教学能够顺利开展, 有效的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经过调查实践分析, 实施背诵教学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二、
要改变背诵教学存在的弊端首先就要在观念上对背诵教学有个清晰的认识, 不要把背诵教学认为是传统教育的糟粕完全弃之。
1、注重诵读的节奏、培养语感
要改变小学生背诵效果的最根本途径是教学方法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小学生的记忆心理来看, 背诵要循序渐进的进行, 要进行系统的、有条理的、科学的进行。首先要从读上下功夫。从朗读技巧入手来改变背诵难的困境。
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诗也会吟”多读是有效提高背诵的直接途径, 但书不能泛泛去读, 要注意把感情投入进去, 找到适合小学生心理接受的阅读方式和技巧, 特别是要重视读的节奏, 培养语感, 让他们在诵读经典时, 从“读”到“悟”达到鉴赏作品的能力。例如《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背诵这首诗时要注意读出诗的意境, 注意停顿和感情, 通过对语感和抑扬顿挫的把握, 通过语调把学生带入诗人的情感中, 使学生能跟好的理解全诗从而达到了背诵的目的。
2、互动教学, 兴趣教学
互动教学在锻炼小学生阅读、背诵能力是有显著效果的。一首经典的古诗词在单个学生那里要达到背诵的程度有点难得, 效果也不是很好, 背完就忘记了。这时教师要找到一种, 既适合课堂教学又能轻松背诵的教学方法, 就是和学生互动。一首诗词可以让许多同学参与进来, 一人读一句或一段, 第一个人读第一句或第一段, 下一个人读下一句或下一段, 这样此次类推, 从简单的阅读, 逐渐过渡到熟读, 背诵的阶段。这样通过大家的合作完成整个诗词的品读, 经过反复练习之后达把古诗文到背诵下来, 不仅活跃了课堂也使教学目标得以完成。还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学方式达到背诵的目的, 比如, 实施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孩子读背, 这种活动书写的内容是古典经典文化著作, 通过学生参与这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使之完成了对古典诗词的背诵目标, 即提高了语文知识储备又丰富了课余文化, 同时锻炼了书写的能力。
3、理解作品内涵, 且勿死记硬背
对于背诵来说, 最忌讳的就是死记硬背, 这样背下来的文章过后容易忘记, 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 理性思维不是很强, 对于背诵的东西, 自己没有技巧和方法, 容易出现死记硬背的状态, 背后也易忘记。很多学生都会陷入这种误区, 在没有领会整个诗文意境的状况下进行背诵这是不科学的, 如小学二年级的诗文《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背诵这首诗有点难, 最主要的是理解诗的内涵, 使学生在读懂诗的思想内涵的前提下, 去联想、去反复品味, 这样就能够背诵下来。
小学生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烘托, 想到了春天的景物, 通过老师的指引, 把学生带入一种春的情景中, 这种理解式诵读是很有效的, 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力。不但能够背诵下了, 也能达到鉴赏的目的。
以上是针对背诵教学的问题而提出的几点策略, 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 背诵教学至关重要, 还有很多的研究点需要教育工作者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今天的语文教育, 虽然存在很多问题, 但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正在积极向上的开展。不论是背诵教学上还是在其他的教学研究领域, 传统语文教育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如何在新环境下开展全新的语文教学, 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爱上语文, 不仅仅是需要我们的努力, 还需要许许多多的教育工作者为之不懈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王文彦蔡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3.(论文)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模式及策略 篇三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策略研究
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信息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更好地享受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便利,更加高效地向学生传输小学语文知识。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发展时间还很短,导致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进行一些相关问题的解决研究,需要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研究,完善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体系,进而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整合策略研究的重要意义
1.小学语文知识结构比较分散,涉及的知识点又比较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知识全面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困惑感。针对这样的情况,需要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对于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的利用。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出信息科学技术教学对丰富小学语文知识展现全面的特点,帮助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提升学语文综合素质能力,为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研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表达形式生动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对于小学语文知识的深度认知,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发挥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的真实作用。
2.根据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询,可以看出,截至目前为止,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学校数量正在呈现出“几何级”的增长速度。可以发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甚至可以称之为“现代教育事业的一次突破性进展”。从技术角度来看,通过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表现力,并可以充分对小学语文知识进行延展,进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飞速提升。
从另一方面进行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很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具体来说,由于信息技术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大量的参考模板,小学语文教师仅仅需要轻松地摁几下鼠标就可以找到海量的电子信息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就很有可能产生过度依赖于互联网的情况,导致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产生和小学语文知识的脱节情况,对于小学语文教学造成恶劣影响。
二、整合策略研究是把“双刃剑”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张,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优势正逐步发展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应用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选择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方法,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在引进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意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扬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让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充分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内容,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进行小学语文课程《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可以快速地进入对相关知识点的深度思考,可以穿插使用文本中重点内容的多媒体幻灯片。这样,学生在欣赏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形成对《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中知识的立体性认知,对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2.合理规避信息技术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
为了合理发挥出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教学的优势,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充分调查学生的实际特点的基础上,合理规避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语文学科是一门涉及很多有趣知识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语言文字独特美的学科。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到结合信息技术的实际特点,不仅要重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吸引,更要注意语言文字独特的美是用画面、多媒体替代不了的。语文中的语言文字可以塑造具体形象,文字中的意味隽永可以让人自由地想象。语文课中只一味地让多媒体全盘代替其中的词语积累背诵、朗诵,口语交际等都无法深入,这样导致语文课空洞、虚设,丧失其特性与美感。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对于小学语文知识的深度了解,进而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经过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虽然信息技术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双刃剑”的作用,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利大于弊”的。没有信息技术辅助的语文教学是单调乏味的,课程表现形式也是单一的,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成长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看出,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的桎梏,通过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方式,打造多样化语文课堂,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策略深度的分析研究,可总结出合适的整合策略,还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并发挥出小学语文教学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建伟.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02).
[2]孙明侠.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探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3]许小红,窠毅.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J].中国科技信息,2011,(07).
[4]徐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5).
[5]黄乐静.信息技术为课堂推波助澜——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0,(01).
[6]赵财经.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04).
[7]庞光辉,秦锡纯.识读结合识写一体——新编小学语文第一册《影子》教学述评[J].黑龙江教育,2000,(09).
4.(论文)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模式及策略 篇四
王宏强成员组
李金强
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这四部分构成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其中任何一个教育环节的缺失,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在《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部分所占的比例最大,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的课时比重最大,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最多,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质量影响着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概述
阅读是人们从已有的书面言语中提取信息的一种基本的学习活动,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看报、看新闻、看书,还是看物品的说明书,都离不开阅读。对于学生而言,阅读对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是学习各门学科知识的基础,解数学题、物理题要阅读题意,地理、历史的学习也要阅读。
(一)阅读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这四项基本能力中识字与写字能力是学习的基础,而识字是阅读的必要前提。在掌握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之后,教师就要教导学生学习阅读,阅读既是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使用语言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说,阅读教学也是对字词的认知教学,在阅读过程中识字解句,即阅读教学是教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此外,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与发展是以阅读能力的掌握为条件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指出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字词组织能力、口语表达的流畅性与清晰性、语言的优美性等,这些技能的获得离不开阅读。反之,阅读能力又通过写作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表现出来,即阅读教学是学生使用语言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主要途径,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阅读教学在有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新课程标准下有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做了如下阐述:“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课程标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里指出教师的任务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阅读,而是要使学生学会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形成较强的语文阅读能力,并且在生活中可以自如地运用这种能力,如看书读报。其次,《课程标准》注重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发挥阅读丰富精神世界的价值,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征。因此,教师要在读物的内容及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科学适当地对学生施以情感教育,引起学生的共鸣,结合课内外的阅读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总而言之,《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果还是明显的,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凸现了出来。
(一)教学观念落后
1.教师自身目光短浅,缺乏教育反思精神
如自身缺乏终身学习的理念、边远地区学校的信息闭塞等主客观原因,教师没能够具有全面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灵活实际的教学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手段和生硬死板的教学方式。教师的目光短浅,缺乏教育反思精神,也就顾及不到对文学作品的拓展与延伸,只是“为教学而教学”,完全跟着作者的思路走,阅读课堂灵活度远远不够,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一些教师缺乏加强专业发展及提高职业素养的观念,满足于现状,特别是有了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认为自己的知识经验已经足够应付教学,于是用消极、被动的态度对待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等有关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凭自己的主观愿望行事,照本宣科,企图用旧的思维、旧的范式来圈套新课程,以消融问题。而年轻又无教学经验的教师虽然主动积极学习新课程理念,但由于缺少教学经验及没有向其他有经验的前辈虚心请教,对教学大纲、新课标的内容认识浮于表面,无法适应新的阅读教学要求。
2.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使教师为分数而教
教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进入21世纪,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语文阅读教学观。但是,迫于班级成绩评比制、升学率等的压力,即使大多数的教师知道新课改的要求,可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无法从教师观念中根除,往往他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以教授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和写作技能为主,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却忽视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试教育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为试卷而教,为分数而教,形成了语文阅读教学“以知识为中心”的局面。课堂信息量少,知识含量低,不注重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新课改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课堂阅读教学中做到适度的拓展和延伸。可教师很少对与课文相关的作品或作者的背景趣闻拓展介绍,于是每堂课都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信息量少,学生的视野狭隘,阅读的思维能力发展受到限制。
(二)阅读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定位不明确 1.教师对“三维目标”的认识不够深入
21世纪新课程理念提出了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是以“三维目标”为基准的。但是,目前部分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定位上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抓不住主线
“知识和能力”是三维目标的主线,即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应该完成的基本任务,简称“双基”任务。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偏重于要求学生对读物客体的背诵积累和精确理解,以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已经归纳的知识。由于教学对学生阅读学习策略训练的忽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在教师的当场指导下,小学生还可以勉强完成阅读任务,可一旦遇到一个新的阅读活动,又没有教师的指导,这时学生就变得手足无措。例如,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阅读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但在家里看报时,虽然把一份报纸全部浏览了一遍,可要他说出这份报纸都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时,他确吞吞吐吐、模棱两可说不清楚。这就是教师教给了学生知识,可没有教会学生如何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抓不住“三维目标”的主线,缺乏对小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对“三维目标”的整合度不够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交叉渗透这三个目标,而且这种渗透不能过分刻意地表现出来,教师要在一项阅读任务完成后,使学生已经在潜移默化中知识、能力、技巧及情感等方面有了发展。可在现实中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三维目标”的整合度远远不够,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无法兼顾三个目标的贯彻,或是有了阅读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但忽视了方法和情感的训练;或是过于注重情感的教育,缺乏对能力与技巧的培养。而部分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兼顾到了三个目标的整合,但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效果不明显,因为这种整合只是把三个目标进行简单的罗列或重叠。例如对小学生阅读方法的教学,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地、因课制宜地进行训练,而不是单独地利用某一节课或几节课脱离文本专讲阅读方法。
2.阶段性目标与终极目标的定位问题 首先,轻视总目标,缺乏对学生终身教育理念。《课程标准》已经明确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达到的总目标,但一些教师只看重眼前的单元测验或期末考试,缺乏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例如一味地严格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忽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环节的教学,从而影响了小学生良好语感的获得与发展。其次,不明确阶段目标,教学内容滞后或超前。《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整个语文课程的教学,都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教学。但有些教师在一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用大部分时间讲字词,五年级讲字词依然用去大部分时间,也有些教师在二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就要求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生硬死板,缺少灵活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满堂灌”或“满堂问”式的课堂阅读教学,学生主体性缺失 传统的课堂教学几乎都是“满堂灌”式的教学,即教师把已经归纳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需要被动地接受。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仅仅就按照提前设计好的教案进行教学,把教案上的问题全部灌输给学生,不考虑学生是否消化,只会赶进度。“满堂问”式的教学是近些年才出现的,由于新课改倡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教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而教师对此要求的理解有偏差,不科学、不合理地整堂课对学生进行提问,问题的设计不到位,结果是一节课结束,学生情绪烦躁,疲惫不堪,阅读课堂学习效率低下。
2.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教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和“会学”,阅读方法的指导就是使学生“会阅读”。如今大部分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是以“知识为中心”的,即教师把阅读知识归纳和传授给学生,忽视了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法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以,小学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是教给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进行独立阅读。试想之,一堂阅读课教师只是如同白开水般传授给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没有阅读技巧的训练,那么学生怎么会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又怎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这样的课堂自然不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3.轻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指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创造性、体验性及批判性精神。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要体现“一切为了教育行为的最高目标与最高追求,就是借助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和文化价值去发展个性”这一宗旨。可一些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过分重视字词、语法、修辞、文章的结构框架等理性内容,忽视情感、兴趣、思想等感性内容,不注意倾听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及质疑能力,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得不到张扬。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莎士比亚)。阅读课堂中轻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没有思维的激荡,这样的课堂将是一潭死水。
(三)情感教育渗透不足,阅读教学氛围枯燥
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不够,忽视学生情感体验的问题比较常见。教师不能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对课文一句一句地讲,学生只是听,没有发言权,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进度,一味地对学生灌输知识,讲课的声音、语调缺少感情色彩,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感情力度不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就无法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枯燥的氛围使得他们厌倦学习,影响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求知欲、对语言文字的热爱、爱国主义情感等积极的情感没有被调动起来,阅读教学氛围就不会舒适融洽,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不会被激起。
积极活跃的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阅读动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可目前一些教师缺乏营造阅读教学氛围的观念,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设计无新颖性、创造性,与学生沟通交流少,课堂氛围紧张、严肃,学生合作讨论不够,也很少组织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读书本是一件陶冶情操,使人快乐的事,但在这样消极低沉的氛围下,学生阅读兴趣自然不高。没有了阅读激情,学生在课堂上浑浑噩噩,课外阅读也囫囵吞枣。
四、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更新阅读教学理念
在新课改的大潮下,教师必须摒弃与新课程理念相冲突的教学思想,与时俱进,不断用科学的发展观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1.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建立在全面弘扬素质教育观的基础上,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语文阅读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传教士”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能再是绝对的权威,不能把知识的简单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课堂也不能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阅读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阅读过程中的合作者,为学生独立阅读积极创设情境与条件,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美国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启示教师在进行一项新的阅读教学任务之前提供给学生一些引导性材料,在学生已经掌握的阅读知识或技能和需要掌握的阅读知识或技能之间架设起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新的阅读活动。
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是有思想的鲜活生命体,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不是从无知开始的,在以往的日常生活及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的阅读学习经验,并且对很多事物都有自己一些独特的想法。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的感受,对学生正确的、具有价值的观点要给予及时赞赏,对偏离正确价值观的看法进行积极耐心的引导,切忌盲目否定,挫伤学生的自尊。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该创建自由宽松的阅读学习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求知欲,师生共同走进文本,进行有效对话,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意识 探究性阅读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在阅读活动过程中,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文章的研读,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创设良好的情境,肯定学生的大胆质疑,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解答。要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阅读需要的信息,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培养学生的自我处理能力,训练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创造性阅读是要求学生读出作者本意以外的东西。在小学阶段,我们并不要求学生具有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但是应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意识,为学生以后的阅读能力发展打下基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时常对学生提问:“如果你是作者,你还会怎样写”或是“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做出与文中不一样的事情吗?”解放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科学合理地使用阅读教学手段和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学校已进入了多媒体教学时代,这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无论上什么性质的语文阅读课,都千篇一律使用多媒体课件,几乎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板书,造成学生进度跟不上、自身阅读体验不到位等问题。所以,教师一定要因课制宜,根据不同的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科学地选择教学手段,合理安排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发挥,促进小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语文阅读学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有读、讲、问答、讨论、笔练等,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的特征,选用最适合学生阅读学习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合理进行“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议一议”,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法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结合“读、思、议、导”,让学生自主去阅读文本、思考文本、相互讨论文本,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悟基础上,教师再给予点拨,从而使学生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完善阅读教学评价
1.综合使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及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阅读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评价,包括了解学生已有的阅读知识与技能、阅读学习的准备情况、不利于阅读任务完成的因素等。可以在学期或课程开始前利用特殊编制的测验、学籍档案和观察记录等方式,测试学生阅读学习必要的预备性知识、身心情况等内容,由此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合理安置学生,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阅读教学方法。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在课题或单元教学结束后,对前阶段阅读教学的结果、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及时了解,便于后期工作的有效调节与改进。例如单元测验、学生的作业与课堂阅读表现观察、阅读词句的摘抄检查等。教师应该重视形成性评价,定期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语文阅读情况、阅读态度与情感。总结性评价是在课程或一段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最终的活动成果进行的评价,一般每学期有一到两次,即学期中期与学期末期的考试,我国目前大部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采用此种方式的。以上三种评价方式都有利有弊,它们评价内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协调好这三种评价方式之间的关系,使之共同为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而服务。2.重视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成果展览法等多种评价形式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以教师为评价主体的评价观念,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中来。自我评价就是指导学生对自身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对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努力程度等方面的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与学习反思意识,并在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不断观察学生,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同伴评价指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的评价,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给其他学生听,让其他学生给出评价。也可以让学生互相翻阅彼此的读书摘要、心得,给予他人评价的同时,学生自身也拓宽了视野。成果展览法是学生将课内和课外在语文阅读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在班级或学校内展现出来,包括个人的剪贴报刊、读书笔记等。成果展览法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阅读的兴趣,教师应该鼓励并积极帮助学生举办阅读成果展览活动。
(四)重视课外阅读
由于课外阅读在课外进行这一特征,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教学难以把握,在新课改的感应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
1.丰富课外阅读活动的形式
由于《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做了明确规定,所以教师为了完成目标要求,在课外阅读中一味追求数量,缺乏对效率的把握。教师不应该把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完成局限于让学生放学后阅读文本,而应该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乐于课外阅读。参观博物馆、观看诵读晚会、进行课本剧表演等活动都可以增加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当然,教师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要有针对性,要提前设计好让学生在此次活动中学到的内容,保证通过活动可以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检测应以口语检测为主
目前大部分教师主要是依靠摘抄本、读书心得等书面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完成情况进行检测的,孰不知,有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低下,没有了教师的监督,就对文本粗略浏览或不浏览,随便找几个词句抄写在笔记本上。因此,教师应该使用以口语检测为主、笔记摘抄检查为辅的方法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定期或不定期汇报自己最近都读了些什么书、什么文章,这些书都讲了些什么内容,谈谈印象最深刻的语句和读后的感受。教师要态度亲切、认真仔细地倾听,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并有机智地给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情感在教师的点拨下得到升华。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塑造积极的学习品质 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反复训练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正确阅读方法,使学生在阅读时形成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养成终身阅读的学习习惯。加强校园书香氛围的文化建设,在走廊上、楼道内张贴唐诗宋词、优美文章的挂图,使学生在无意间得到熏陶,促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班级内可以举办图书角,学生把自己喜爱的书拿到图书角交换阅读,分享心得。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即成的,有耐心,仔细观察每一位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表现,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对于不良的阅读习惯及时给予纠正,在日积月累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当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经形成,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巩固,促使其生成为良好的阅读学习品质。
5.(论文)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模式及策略 篇五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集体合作学习成为近年来我国教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与传统的教学组织相比,团体合作学习有很多优点,但在教学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小学语言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存在一些问题,如小组行动重视形式,课堂教学自由放任等;对应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合作学习形式,内容应注意多样性,适当和确定性,处理形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关键词】群体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策略第一,理解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是创造性和有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在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在美国,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因为是在课堂上提高社会和心理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质量等方面的有效性,很快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成为当代教学理论的主流 其中的一个战略,被誉为过去十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以来,中国还开展了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合作学习中特别提到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这说明国家决策部门合作学习注意。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学习有国外几十年的发展和研究的历史,但在中国有效实施合作学习,关键是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意义,掌握其精神本质,积极从事实践,使利润和劣势。小学语言群体的合作学习是一种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系统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缺点。它以群体成员为主体的合作活动,以群体的整体绩效为评价标准,开放式的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构成的构成,组成和沟通结构,极大地刺激了学生学习的主要 动态参与。团体合作学习的意义是:(a),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学生是教室的主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舞台,给他们机会表演。合作研究给予每个学生自己的舞台,学生们一句话,我不仅生活在课堂氛围中,而且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提醒,指点,鼓励,使突然看到的道路。(B),合作学习可以培养集体意识。类不等于类组,作为类组,它必须具有内聚力,集体的荣誉感。合作学习可以培养集体意识。合作研究至少两个人,通常四个,有时更多。他们要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必须明确分工,团结一致。(3)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这些不同的思维火花在一起,它会崩溃的新思维sparks.n集体合作学习的语言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这由大多数语言教师年龄。但是因为我们不够了解,在具体运作中出现了一个坏的趋势,以下几个问题。第二,目前小学语言合作研究存款 有些问题。1,缺乏科学的结合。n普通合作学习,也就是生活与生活的合作或师生合作。其中在生活和生活的合作中,可能有强大的团队能力,有些团体更糟,所以容易失去平衡.2,内容缺乏实用性。现在有少数教师在为表格。许多没有必要的合作,让学生学习合作,空架,缺乏有效性.3,教室难以控制。这主要是为新教师。学生在合作研究,你一句话,我是一个字,答案是非常积极的,那么你不能阻止他们说话,但如果他们说,会影响进步,所以教室很容易失控,造成释放的后果.n 4.课堂教学的任意性。一些教师在操作小组合作,该小组是学习学生自己,是教师的解放,你可以让任何事情,更糟糕的是,学生小组讨论作为自己的班级休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老师在课堂开始时,在黑板上很容易写几个问题,学生说:现在 在小组讨论开始时,完成黑板上的问题。然后老师什么都没做,直到下课,对学生的讨论无论问题,学生在下面只是微博,似乎讨论的问题是花时间说话,就像一只敲鸭船。有些老师也叫:这不是合作学习的小组吗?想象一下这个自由组的合作学习有意义吗?能否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答案是不!这组合作学习对于儿童的练习比灌输更有害,长期继续,学生的学习没有目的,不知道他们想要学习什么,如何学习,而且老师也不负责任教学疲惫,教师有不信任感,导致疲惫的学校心理不良。5,流动形式。我听说过这么少的语言课,班前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学生的小组的合作学习也进行得很好,讲座也得到了赞扬。目前,小组讨论即将结束,小组报告即将开始。没想到这是为老师实际抛开了讨论组,回到问题和回答传统教学,课堂混响是老师重复繁琐的解释,听人们无聊。在这一点上,我们喜欢它 只有明白只是小组讨论,只是一个形式,过去,只有证明他们有一个小小的讨论,进行自学习,效果不会控制。我不知道,这种流动的小组学习是否有任何好处和没有伤害。无论是在工作和受伤时,6,学生的参与是不平衡的。作者观察到,合作学习组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良好的学生参与更多的机会经常起到帮助作用,困难的学生成为倾听者,经常交叉的机会,独立思考和直接从良好的学生获得信息,导致困难学生在合作学生群体中的好处比在课堂教学中少。那些听过公共班教师的人将会有这样的发现:学生们在一组机会发言的活动中,代表团体报告的比这种现象多。7,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协调。n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在相互协助和互动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往往出现不友好,不听,不分享的问题,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发展。现在大多数学生是单身孩子,其中之一 学生的自私是自私和独立的,从而导致上述问题。8,评估和奖励重组,轻微的个人。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倾向于对整个团体进行评价和奖励,因此忽略个人发展。我发现在这个问题的观察中比较常见。当然,研究人员知道,团体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是为了学生的个性的全面发展。问题是:教师如何处理团队合作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三,解决策略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小学语言教师,在团体合作的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学习。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应该研究如何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克服这些障碍,以便小组可以扮演角色。(A)教师更新教育哲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想法,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提出的概念,改变他们的教育理念,以便在团体学习中做好.n(B),团队成员的合作学习组合应注意水平,差异和互补性。n合作学习是 学习小组作为一种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这里的学习小组应该采用一个异质的小组,小组成员在性别,表现,能力,背景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小组成员在4-6人,男生和女生半数学生,学生等基本上成比例。这样小组可以创造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学习的空气不足。为了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你可以轮流,如组长,记分员,报告人,报告员等。团队负责人负责组织和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人员负责收集学习材料。报告由报告员撰写,报告是代表小组进行的。n(C),合作学习的形式,内容应注意多样性,及时,适当和确定性。合作学习的形式和内容与合作学习的质量直接相关。合作学习的良好形式应该多样化。首先,它可以是一个合作研究在课堂上,或者可以是课外合作学习,如:学习长征课,让学生在课外合作收集关于25000长征的信息,越多越好,只要理解时代的背景,理解本课的内容即可解决。二,可以标准化合作,可以简单合作。这里的规范合作是集团成员相对固定,主要用于讨论的问题很难,辩论的焦点等等。简单的合作不是标准化合作,合作的数量根据合作的内容来决定,可以是两三个,甚至十几个学生。第三,可以是长期合作,可以是短期合作,其中长期,短期合作是一种合作。长期合作需要一周或几周时间,例如进行语言社会调查。虽然短短的合作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成,例如讨论一个小问题。n灵活的合作形式必须与这种有机结合的内容一致,才能发挥其最佳性能。我认为在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时要注意:第一,确定性和适当性的目标。因为合作学习是一个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活动,所有的合作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特定的共同目标的实现,所以合作学习的目标应该是适当的,最好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发展。二,内容量适当。在整个合作学习系统中的合作学习内容占据了关键位置,基于它作为起点和归属点。那么好吧 合作学习内容要非常谨慎,太多太难,太容易太容易使合作学习的形式,只有确定内容是适当的,为了让优生学充分吃饱,贫困学生理解,适度做某事去做。最佳做法是根据教学安排,对学生自学,写作自学材料,使教师有一个好主意,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开发合作学习内容。以下是与n(4)一样处理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之间的关系n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谈谈合作与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这样的个性,可以向社会奉献自己独立的工作或与他人合作的基础。这些人有很多独立的成分,因此,处理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之间的关系。在你进行协作研究之前,让你的学生独立思考这个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初步的想法,然后探索,沟通,并解决问题。这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机会。,改善这部分研究是有帮助的。集体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大多数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研究和实验具有科学的态度,不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而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没有用的。不要说太多合作学习的原则也可能限制学生的独立思维空间,个别学生的发展也不利。n教师应该检查每个小组的结果,但也关心每个成员的发展组,你可以使用一些偶尔的小测试来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势,每个人的智慧发挥出来,使我们分享的好处远远超过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一个字高得多。委员会的负责人负责每个成员的管理,通过合作学习独立,自私的学生展示合作,互助等积极性格特征。(5)处理形式和目标之间的关系在形式的共同学习从组,其意义已经讨论过较早;然而,不可能关注形式,而是处理形式和目标之间的关系。任何形式的教学组织都是为了服务教学目标,学习生活的总体发展也应通过各种教学组织实现。教师的起点和目的地的所有教学行为都是为了学生的个性的全面发展。除了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健康心理学,良好的情绪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一个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报告交流,或者每个小组已经成为一个小老师,培训团队成员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关系,小组的学习任务和个人学习建立一个责任感,以确保集团不放任自流,并保持在表面形式。(6)合作学习的及时课后总结。教师非常有必要开展后期的后续学习,对团队合作学习的反思和反思,有必要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和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矫正工作,学生对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映成功经验和缺点的教训,然后对每组的表现进行具体指导,如学习能力,情绪态度,技能学生的合作等,然后各小组反思,这将慢慢形成一群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7)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学习与人合作是现代社会中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由于传统班级教学体系的影响,学生不能完全满足小组合作学习,缺乏与他人的沟通,维持人际交往能力,个人责任感不强;大多数学生只是表达自己的想法,缺乏在组内的讨论和交流意识和技能。学生的技能可以分为学习技能和社交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几点。1.学会收集信息。一般来说,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信息。对于信息社会来说,培养学生从大量信息中收集有用的部分来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是非常有益的学习和work.n 2.表达你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类互动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沟通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要求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相互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合作探讨问题。3.讨论一个问题。讨论是一个合作问题来解决问题 关键,每个成员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人可能已经解决了问题,可能不能彻底解决问题。需要讨论,克服困难,形成解决方案。4.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因为个性的差异,一些学生不想学习学习,他们有能力解决问题;有些学生不想和别人交流。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真理:一个人的能力有限,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需要合作才能做更多的事情。5.建立相互信任,团结和互助。成员只能建立相互信任,团结和互助,以诚实,荣誉和耻辱,不关心个人利益的损失,我们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目标,即培养良好的意识形态质量也不错。6.个人责任感。小组的每个成员负责小组的学习任务,不必依赖于想法,也负责自己的学习,从而鼓励自己参与小组合作学习.7 7.以友好的方式处理纠纷。Class是一个小社区,团队成员将由于学习或其他事情有一些争议甚至 矛盾,成员必须清楚地争辩说,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应该把集团的利益作为最重要的事情,当争端不正确,总是保持团结。8.反思合作学习。教师应该总是引导学生如何与人沟通,相处并合作探索这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逐渐体验到能解决很多问题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学会有一种认同感。(8),合作学习应注意处理一些重要的教学关系。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应作为经理,顾问,顾问和参与者在教师的作用活动中,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教学,考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合作与竞争,课堂教学与合作学习之间的关系等。nnM参考:nnM教育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言课程标准nang Zhengjie,林佩轩:合作学习,五南书出版公司,1996第一版权所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6.(论文)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模式及策略 篇六
小学语文课本节选的古诗词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所以更需要学生精读、悟读。而在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又是最难把握的。精短的古诗词蕴含的内容、哲理和感情是丰富的,教师讲深了学生很难听懂,讲浅了又觉得意犹未尽。如何找到古诗词教学的“最佳路径”?下面对几条探索路径作简要描述。
一、开启“密码”
“符号代表一种智性的认知的意义。每一个语言符号,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诞生,形成了一定的效果。”古诗是中国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积淀,其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带着我国民族文化传统浓厚色彩的“密码”,它也是解开中国传统文化的“键码”,只有开启它,才能进入古诗词的魔幻世界。
在教学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时,为帮助学生掌握开启古诗的密码,干国祥老师先自己作了一首“诗”――《寻隐者喜遇》:“柳下问童子,言师采茶去。只在此山中,坡南向阳处。归来天色晚,把酒庆欢聚。”然后再引导学生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了其中的“密码”,原来,诗中的“松、药、云”以及“不遇”都具有一种特定的象征意义:“松”代表“高洁之士”,“药”代表“隐者、长生、济世”,“云”则是指“隐逸安适”。即使“不遇”,也比“喜遇”好,因为它也是一个“语码”,代表着想见而未见的“神往与神会”。
古诗词中,柳、梅、竹、桃花、明月等物象都可能是“语码”,教师应带领学生寻找并开启古诗的“密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还原意象
钱钟书先生说:“诗也者,有象之言,依象以成言;舍象忘言,是无诗矣。”所谓意象,就是客观事物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情思的客观物象。“凸显意象、营造意境”是古诗的精髓。品味古诗的意象之美、意境之妙,可以用“还原法”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与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中,自主展开阅读,学会从文本中找到看似矛盾之处,提出问题,产生探究兴趣,积极解决疑惑,从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如,教学白居易《池上》时,对诗中“偷采白莲回”这一意象的“还原探究”:
师:小娃明明是“偷采白莲回”,怎么会是天真可爱呢?难道“偷东西”是好事?
生:我觉得这里的“偷”与我们平时说的“偷”意思不一样。
师:那这里的“偷”是什么意思?老师查出“偷”在字典里有四种意思:①私下里拿走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②瞒着人。③抽出(时间)。④苟且敷衍,只顾眼前。请选择一种恰当的意思。
生:这里的“偷”是指“瞒着人”的意思,指小娃瞒着大人去采白莲。
师:一个小娃瞒着大人撑船去采白莲是很危险的,怎么还天真可爱呢?
生:我从图上看出这个小娃很能干,撑船的动作很老练,所以不会有危险。
生:他用一张大大的荷叶戴在头上当帽子,(范文网 )看上去很调皮,很可爱。
生:贪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这个小娃瞒着大人去采白莲,说明他很顽皮,虽然有些冒险,但却反映他很能干,很可爱。
生:他采了白莲回来,也怕大人责怪,所以就想偷偷地藏起来,还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显得很得意。事实上大人只要看一下水面上那分开的浮萍就知道他藏在哪里了,小娃的“聪明之举”让大人觉得很可笑,又很可爱。
师:是的,诗人白居易就目睹了这一幕,他觉得这个小娃“人小鬼大”,天真淳朴。这个“偷”字太传神了。
此环节中,教师抓住了“偷采白莲回”这一意象中“偷”字的字典意义与语境意义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去想象、品味语言之妙,感悟经典文本精华之所在。
[NextPage]
三、挖掘诗眼
“诗歌语言中那种最富于生命表现力的词汇被称之为‘眼”’。“‘诗眼’能赋予诗句与意象以活泼的生命力,能使静态的事物活灵活现地运动起来。”因此,解读诗歌,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诗眼”。
如,对《游园不值》一诗“诗眼”的挖掘品味可谓淋漓尽致:
师:你们认为《游园不值》这首诗中最精练传神、最关键的一个字是哪个字?
生:“春”、“值”、“关”、“满”……(意见主要集中在这四个字上)
师:到底是哪个字呢?老师先让你们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再集中交流。
(经过交流分析,发现其他的字都能被“关”表达出来,于是“关”的“诗眼”地位便被凸显出来。)
师:大家认为“关”是诗眼,但我发现这首诗是抄来的。(大屏幕上在叶诗《游园不值》的旁边出示陆游的《马上作》: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陆游是前辈大诗人,叶绍翁是后辈小诗人,叶绍翁诗的后两句显然是从陆游的诗里化过来的,你认为谁的句子应该是名句?
(学生两种意见争执不休,有同学认为真正好的应该是“春色满园关不住”。)
师:好,请大家辨析“杨柳不遮春色断”和“春色满园关不住”差别在哪里。
生:“杨柳不遮春色断”的意思是杨柳没把春色遮断,一枝红杏就出现在墙头;而“春色满园关不住”则是说“园子”、“柴扉”本来是要把满园春色“关”住的。
师:你们看,“遮住”和“关住”哪个力量更大?
生:“关住”力量更大。“春色满园关不住”让人感觉到一个“想关”,一个“关不住”,就好像有两个武功高手在打架。
师:是的,一个“想关”,一个“关不住”,之间有很大的张力。“春色满园关不住”使人们的视界得到解放,赢得了更广袤的想象空间。所以说,叶绍翁的这句诗才是名句。
四、互文拓展
古诗的教学要有一个既意韵未尽又深刻见底的拓展过程。互文,便是拓展古诗意境的常用方式。所谓互文,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入先时、同时或后来的文本,把课文置于众多的`相关性文本群中,在不同文本的相互映照下,引导学生挖掘文本隐秘的意义。同样,古诗教学有时也要采用互文的方式,来拓展古诗的意境。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古诗《枫桥夜泊》,其中“互文”的运用堪称典范,现采撷一个片段:
师:于是,从张继开始,从《枫桥夜泊》之后,除了“明月千里寄相思”,在中国诗人心中,又多了一种寄托愁绪的美好景物,那就是――钟声!这钟声穿越时空、穿越历史,在一代又一代诗人的笔下悠悠回荡。
师:听,四百多年过去了,这夜半钟声在陆游的笔下悠悠回荡――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宋】陆游《宿枫桥》(大屏幕出示,生齐读,下同。)
师:听,六百年过去了,这钟声在顾瑛的笔下悠悠回荡――西风只在寒山寺,长送钟声搅客眠。――【元】顾瑛《泊阊门》
师:听,七百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高启的笔下悠悠回荡――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明】高启《泊枫桥》
师:听,一千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王士祯的笔下悠悠回荡――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师:听,一千两百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当代诗人陈小奇的笔下悠悠回荡――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陈小奇《涛声依旧》
当然,吟诵涵泳应是学习古诗的基本路径。古诗词教学首先应该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只有口诵心惟、咀嚼体悟、共鸣感奋,才能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金坛市华城实验小学)
7.(论文)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模式及策略 篇七
一、小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在小学英语信息化教学中, 由于信息技术集图片、文字、声音、影像于一体, 能营造生动、形象、交互的开放式英语教学环境, 具有大容量、趣味性和高效性等特征, 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进一步促进了师生交流,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英语能力。但由于许多小学英语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含义理解不到位或不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致使教学中出现诸多误区,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有效整合无法实现, 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不能在课堂上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不能最大限度地改善传统的课堂教学。
二、小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误区
1. 信息技术的喧宾夺主弱化教学实效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乏味的文本知识转化成生动、形象的视听语言,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并充分活跃课堂氛围。但部分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过于注重形式, 授课更多地变为精美课件的展示, 湮没了小学英语课堂上为数不多的知识点。而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使得他们在这样的课堂上可能只是单纯地看图画、听声音, 不知该怎样学, 甚至不知在学什么, 课堂学习仅仅停留在感官享受和直观水平的学习上, 弱化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获取分析和理解加工, 更不用说对重难点的掌握了。[2]
2. 教学工具的简单替代淡化教师角色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 是整体教学体系的一系列改革和变化。[3]在信息化教学中, 许多教师只是简单地用多媒体投影仪屏幕取代黑板, 不再使用传统的教学工具。如朗读英语短文时教师不再领读, 而是让学生跟读课件录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退居二线”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 对学生“发号施令”, 学生依旧是被动接受, 改变的只是知识传授主体。长此以往, 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必然大打折扣。小学生初识英语, 需要教师的指导及创设语言环境, 仅靠听读课件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 信息化教学技能的缺乏延续传统教学
信息化教学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施的, 强调多媒体信息资源与学生教材文本内容的有机结合, 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有效教学, 教师要了解并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 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加以有效地利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 许多教师不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或片面理解信息化教学的内涵, 对他们而言, 所谓的小学英语信息化教学只是将课堂所学知识点线性罗列于电子教学课件上, 多媒体屏幕只是学生教材文本内容的复制品, 课堂上依然延续“一块黑板, 一支粉笔, 外加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
4. 多媒体的单调使用忽视情感教学目标
小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有助于创设教学情境, 有利于加强师生、生生互动, 提高教学质量。而在实际教学中, 许多教师没有充分利用这些优势, 仅将多媒体视为知识呈现的工具, 甚至不管重要与否, 将相关知识点全部呈现于多媒体屏幕, 以求学生学得更多、更好。如此一来, 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被用来呈现知识, 很少有时间进行师生、生生互动, 甚至教学互动时间也都被挤占了。学生在课堂上多半时间所面对的是无生命、缺乏互动、毫无表情的布满文字代码的屏幕, 教学也仅仅成为智育训练的一种手段, 师生、生生情感交流的缺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堂情感教学目标的要求, 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5. 教学平台的欠缺加大课件制作难度
鉴于小学英语课堂所学知识量少, 小学生初识英语且抽象思维能力较低, 课件制作不能仅是简单而抽象的文字堆砌, 必须借助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来创设教学情境, 使知识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由于缺乏完善的教学平台, 许多教师只能自己制作教学课件, 信息素养的欠缺导致他们更多地倾向于直接复制使用他人的课件, 或将几个相关课件简单地拼凑, 没有结合所教学生的认知特点, 更没有融入自己的教学特色, 可能会使学生难以理解, 对教学起不到同样的促进作用。[4]
三、小学英语信息化教学误区之应对策略
小学英语信息化教学中诸多误区的存在阻碍了信息技术教学功能的最大化发挥, 给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通过多角度、深层次探究误区背后的原因, 笔者给出以下建议, 以求今后的信息化教学能够进一步助教促学。
1. 课件制作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小学英语课堂知识点相对量少且简单,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低, 课堂教学需要做到寓教于乐, 课件的制作除文本外, 还应结合课堂所要呈现知识点的难易抽象程度及小学生认知特点和思维发展程度, 选择切合教材内容、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图片、视频、音频等信息资源, 通过恰当的方式将其融入课件之中, 为学生建构高效的学习情境, 使所有知识点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课件的制作要避免过于花哨, 应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可通过字体颜色等变化突显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对本课所学一目了然, 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全面而系统地掌握知识。
2. 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教学媒体, 都是在一定背景下产生并逐步发展成熟的, 尽管新型媒体越来越丰富, 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显著, 但传统教学媒体并不因此退出教学领域, 而且仍具有难以取代的作用。[5]实践证明,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媒体,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具有诸多教学优势, 但课堂上视频、音频的播放人为控制因素少, 多媒体课件画面切换速度也并非适合每个学生, 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及时翔实地记录教学的重点、难点。而作为传统教学书写工具的黑板则具有教学时空上的可调控性, 教师可自由支配的余地相对较大, 这正好弥补了多媒体教学的不足。而且, 从小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来看, 课堂教学更需要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 运用多媒体营造虚拟现实的英语学习情境, 通过黑板演示主要知识点,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堂所学的知识, 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把握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 应依据教学内容, 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的优化组合, 达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目的。
3. 继续信息技术培训, 注重教学实践反思
小学英语教学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 而部分教师不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不能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因此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是必要的, 也是必须的。现行信息技术培训主要有参与式面授培训和自学、协作式网络培训。同时, 教师应反思自己的教学, 反思是教师融入教育改革主流社会的必然趋势和必要条件, 要明白当教师吸收新的教育观念时, 新旧观念及即将产生的教育教学行为与已经实施过的教育教学行为会发生激烈冲突。初步接触信息化教学这一新的教育理念难免不能快速适应, 因为传统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要保持它们的惯性, 并企图占据统治地位, 而信息化教育理念以及由此支配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代表着教育发展的方向, 教师不将“旧我”改造成“新我”就不能融入主流社会。[6]因此, 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除参加日常培训外, 还应多向其他教师请教, 可现场观摩或讨教经验, 将其运用到教学中, 在实践反思中逐步提升信息技术操作技能, 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有效整合。
4. 创建教学情境, 加强师生、生生互动
叶澜教授曾说, 学生对一个教师的认可, 是生命体的对接,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这个活生生个体的认同。因此, 在小学英语的信息化教学中,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呈现知识的同时, 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加强师生、生生互动。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记忆力有限, 课堂上教师不能因书本知识量少, 就以开阔学生视野为由向其灌输过多的拓展知识, 这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教学效果也会适得其反。小学英语教学要寓教于乐, 可借助游戏、歌曲、角色扮演等互动建构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掌握知识。这样一方面能增进师生、生生情感, 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互动中达到自我情感升华, 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
5. 合作搭建教学平台, 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小学英语课件的制作需要大量相关图片、视频、音频等的辅助来建构高效的教学情境, 但素材资源的欠缺造成教师不能制作高质量的课件, 导致课堂上不能有效地开展信息化教学。因此, 可以考虑建立一个教学资源平台, 将各位英语教师平时制作课件时搜集的资源分门别类地集中起来以备用, 也可以加强英语教师与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合作和交流, 英语教师提出课件设计理念, 信息技术教师协助制作课件, 集思广益, 发挥各自所长。同时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 选择与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特点等相关的课件, 但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并形成融入自己教学风格的课件, 这样的课件才是理想的课件, 在课堂上教师才能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小学英语课堂开展信息化教学已是大势所趋, 在看到其优势的同时, 也要正视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诸多误区, 教师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通过切实可行的策略来避免或消除这些误区, 从而最大化地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 开展高效的信息化教学, 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继新.信息化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石淑婷.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优势与误区[J].企业导报, 2011 (13) .
[3]张嘉志.信息化教学方法与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4]刘晓明.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3) .
[5]李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问题析解[J].中国教育学刊, 2009 (9) .
8.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研究及策略 篇八
关键词:兴趣;差异化;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摸索与改进。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
1.教学活动本身差异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有难度的事情。小学三年级开始进行作文的教学,但是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只有一、二年级两年的积累,大部分学生的汉字书写、语言组织、遣词造句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观察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对于具象事物还不能有一个很好的表述。而习作又是一个书面表达性较强的教学活动,还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以及程式化。
2.兴趣差异
习作本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事物,进行情感抒发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下,其该有的教学模式并没有表现出来。传统的作文教学就是教师按照教材上的习作训练内容,用有限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常规化训练,要求学生写好符合“规范”的作文。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由最初的接受到后期的抵制,一种心理上的抵制,不能很好地写出内心真正想表达的东西,枯燥的常规模式训练只会加重学生兴趣的缺失,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习作失去兴趣。归根究底是老师忽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情感表达。
3.能力差异
学生由于个性特征及智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学习方式、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的差异。但是我国的教学模式是班级授课制,同时也因为教学进度的原因,会忽视学生的差异化教学,造成在起步阶段就出现差异,一旦不去控制,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也是一件十分不容易解决的事情。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课堂教学活动要真正实现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着手,变被动为主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教学工具也得到很大的改善,在教学手段方面可以使用视频等影像资料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习作的兴趣。
四年级上册习作6的作文是让学生展开想象,从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里面选出一到两个重新编写故事。动画片,小学生都爱看,老师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片,让学生去找出自己最喜爱的卡通人物,像《熊出没》《哆啦A梦》《猫和老鼠》等,这些都是小朋友们最爱的动画片,然后让学生从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将这个卡通人物带入学生自己编织的故事里去。老师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你想带着你喜欢的卡通人物去哪里啊”“去干吗”“你们在一起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等,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进行,进而激起学生的表达热情,大家可以相互讨论与交流,最后形成书面语言的表达。
2.实施差异化教学
差异教学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实施差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能够促进学生个体有差异的发展。
我国的教学模式是班级授课制,老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扮演的角色是一对多的培养学生。但是学生的学习水平是有差异性的,教学任务的计划性使老师很难对所有学生都能够照看过来,所以在教学方式上可以进行策略的转变,可以把班级内部的同学分小组,小组的内部成员要有强、有弱以及中等生,选出小组长。对于书信体、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的写作规范让学生掌握之后,可以让小组内部互相学习。同时对于学习以及理解能力确实比较落后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最终的目的是提升整个班级的学习效果。在习作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策略,将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和个别辅导有机结合,能够提高习作教学质量。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习作本就是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发挥,老师对学生要积极地鼓励与引导。尊重差异性,实现共性与个性的共同发展。
习作教学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老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共性的发展,实现差异化教学。
参考文献:
[1]郑晓艳.小学习作教学现状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3(04).
[2]李诗群.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研究及策略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刘玲玲.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3.
9.(论文)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模式及策略 篇九
在信息技术日益渗透于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切地发现信息网络具有强大的资源和功能。良好的学习情景、丰富的学习资源、便捷的自学软件、互动的教学平台等,网络环境为优化小学语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拓宽教师的视野,增长教师的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同时,在语文课堂上,信息技术的应用,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力量,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并且有效的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一、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一个优化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语文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有所发展,我觉得最重要是要利用文本培养信息的查找、筛选、归纳、概括等能力,使之对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高了文本、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内容,整洁美观、布局合理的界面设计、生动形象、清晰美观的图片显示,清晰悦耳的音频刺激等元素,非常有利于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以景触情、以情触趣、以趣触思。情景教学在网络的支持下大有用武之地。
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赤壁之战》教学中,开课导入时播放影片《三国演义》主题歌,把学生带入古典名著之中,引入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介绍背景时,我运用了动画“曹军进军孙刘联军线路图”及“曹操仓皇败走华容道线路图”。特色的视觉,加上故事背景的介绍,使学生直观地对“赤壁之战”有所了解,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增强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网络创设情景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求知欲。有利于教学中的重、难点的教学。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增添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每一堂课都有学习的重难点。多媒体能够提供直观的、生动的、色彩的、动态的、有声的影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突破理解文本上的重难点。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琥珀》一文中的课件,集文本、声音、图象、动画于一体。教学时用课件演示几幅不同角度的琥珀图片,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以fiash小动画演示琥珀的形成过程,营造生动的动画效果,再现远古时代那动人的一刻,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琥珀的形成,拉近了知识与学生间的距离,进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关键性的知识点,从而达到理解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在课件的使用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从“要我学”成为“我要学”,能使学生自主阅读、主动发展。
三、巧用多媒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我想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和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美、人物的心灵美等之外,还应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美。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课文的内容都表现出了高层次的艺术美,如《月光曲》《清明上河图》。在《月光曲》中,作者把乐曲舒缓到高昂的变化与大海的平静到浪涌的变化结合起来描写,创造出了一种优美的艺术境界,表现出了《月光曲》的节奏美、音韵美、和谐美。教学这样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并不一定熟悉这个曲子,而且他们的想象有限。这时,电教媒体就发挥了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巨大作用,随着乐曲的节奏播放与之同步的网络下载的画面,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感受到了《月光曲》这一世界名曲,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进而陶醉于这优美的乐曲之中。而且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培养了欣赏美的能力。更能够使学生在不自觉的学习中领悟到文章的内涵,从而轻易地突破重难点知识。
10.小学语文散文教学策略 篇十
“学以致用”是我国自古以来对做学问的看法,也是做学问的最终目的。对于抒情散文,不光教会学生有感情朗读,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要训练学生会写抒情散文。当然,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达到名家的程度,那是不可能的。对于小学生的作文,尤其是记叙文,最好能够做到散文化、抒情化。即使学生一下子达不到要求,教师起码也要告诉他们这是个发展方向。这样,学生的作文就能做到,或者是基本做到“我笔写我心”,从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11.(论文)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模式及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现状研究 教学策略
语文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而习作水平又是最能体现小学生语言综合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因而,如何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和如何提高小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者的教学理念缺乏创新。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由于教学者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因此往往要求学生参照“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1]这一原则进行习作,而小学生一般还处在习作的初级阶段,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要求,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学生不仅不会对习作产生兴趣,反而会产生厌恶、畏难的心理。另外,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只有多写多练,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因而会给学生布置很多写作任务,甚至出现“日记天天写,心得课课有”的情况。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写作数量虽多,但收效甚微。
(二)教学模式偏向形式主义。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教学内容也是参照应试教育的教学大纲。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的自由发展,不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固定的教学模式和狭隘的教学目标容易让语文教育陷入死胡同,失去趣味。自从提倡素质教育以来,语文教学也开始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但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仍然偏向形式主义[2]。例如,给学生布置一些命题作文,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习作创造力,而且让学生失去了写作兴趣,不知如何下笔。另外,由于一些教师给学生灌输好文章应当符合“凤头、猪肚、豹尾”三要素的原则,在无形中抑制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导致学生为达要求直接模仿和参考优秀作文进行写作,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没有任何新意。
(三)缺乏练笔和良好的写作习惯。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小学生往往由于缺乏对写作的兴趣,不愿多写多练笔。另外,一些学生还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如在写完作文后往往不注意检查,缺乏必要的阅读和修改过程。导致作文中会出现一些小错误,作文交上去后虽然有老师检查和指正,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加上不太注意这些问题,导致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者的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
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教学者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并将全新的教育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往往由于过于陈旧,缺乏创新,从而造成与实际教学脱轨和不适用的情况出现,因而教学者要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更新教育理念。
(二)探索教学模式,注重个性化习作教学。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者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不断尝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此外,还要注重对学生开展个性化习作教学,可以用限定写作范围的方式代替命题作文的方式。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习作教学。如有些学生擅长写记叙文,但不擅长写议论文,教者就可以针对这些给学生布置不同类型的作文写作范围,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3]。
(三)给予学生积极正确的引导,尊重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学者要给以学生积极正确的引导,包括语言应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写作规范。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在授课之前先为学生介绍课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和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然后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学生熟悉写作方法和学习字词优美的语句、段落的表达,并学以致用,将所学方法与技巧应用于学生自己的作文中。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方式表达文章主题,练习范文优美的句式和写作手法,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此外,要尊重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四)激发写作兴趣,培养良好写作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习作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知识和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良好时期[4]。因而,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兴趣先导”,通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消除对作文的厌恶、畏难心理。比如,有些学生不愿写作文,教师可以寻找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的作文,以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语文天地一:笔下花生》为例,教师让学生与家人共同制作家庭小档案,然后完成作文写作。由于写作内容与实际生活有关,而且是写学生最喜爱的家人,因此能够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此外,要引导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写作兴趣同等重要,因而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在教师引导下,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结语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第一,教学者的教学理念缺乏创新。第二,教学模式偏向形式主义。第三,缺乏练笔和良好写作习惯。笔者针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出几点策略:首先,教学者的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其次,探索教学模式,注重个性化习作教学。再次,给予学生积极正确的引导,尊重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最后,激发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笔者希望有更多有志之士能够投身这个课题的研究,指出文中的不足之处,同时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这一课题的研究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廖炎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研究及策略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4(6):175.
[2]赵建华,田艳琴.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策略的提出[J].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2011(2):103-104.
[3]蔡六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研究及策略解析[J].文理导航(下旬),2014(5):86.
12.(论文)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模式及策略 篇十二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不少农村初中教师反映入学新生的语文基础学力普遍较差,大部分新生根本没有达到小学毕业水平,有的甚至还停留在小学低年级水平,导致大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的进度和要求。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如果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不达标,势必影响初高中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后果十分严重。在教学过程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农村小学传统语文教学单调、陈旧,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目前农村小学大部分教师的语文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学,仅仅依靠陈旧的课本内容,严重脱离了教学实际和学科的发展。例如,课堂语文阅读作业仍是课本中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就是例题的翻版,从而使学生习惯了个人操作式的机械模仿式学习。当然,这也和农村小学教学资源不足,硬件、软件设施不全有关。
2. 农村小学语文内容十分枯燥。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只重视记忆型内容,口头或特色教学内容少,农村小学语文的训练重点在于反复训练和巩固课堂知识,能和农村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应用实践很少,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不能真正应用于实际中。
3. 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
而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未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别,“一刀切”的语文教学现象还存在。例如,农村小学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农村学生来说较为困难,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引导他们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策略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对小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因此,引导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教法改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转变观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历年来,每学期末由区县或乡镇组织的统一考试,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得高分,让学生死记硬背,把一些大纲不要求掌握的内容也压给学生。广大农村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自觉摒弃片面追求高分的短视行为,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2. 开展多维互动的对话交流教学。
通过对话理解文本,发展文本,激活各种相关的知识和生活体验,让各种不同视界产生碰撞,给学生以新的启迪。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对话的语文,就是基于民主和平等的语文。在语文课堂上,少的是明显表态,多的是真诚倾听;少的是慷慨陈辞,多的是热情鼓励。这样一种课堂氛围,还学生以“真本性”、“原我性”和“个性”。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将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情、感动融于其中。虽然通过对话也可能一下子得不出什么结论,但换来了学生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则何乐而不为呢?每一节课前的“三分钟说事”中,学生可以就自己当天的事说说,可以七嘴八舌地说,可以自由无拒无束地说,可以高兴地说,可以伤心地说,可以悄悄地说,可以坐着说,可以站着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得到思想的交流,知识的碰撞,激起一轮一轮的思维浪花。
3. 加强注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差异性教学。
农村小学学生的原有素质和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具体教学策略上需要进一步改革教学理念和方法,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有很大的自主权。例如,教师在提出语文教学实践问题和内容之后,要让学生尝试围绕这个问题拟定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方式并进行互相讨论,教师则要合理安排课内外的活动时间,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加以耐心指导,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此外,农村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整个班级的语文教学计划。对于学生积极性高、学习资源丰富的班级,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放手让学生学习;对于学习资源暂时缺乏的班级,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学习基础知识,先达到最基本的语文教学要求。
4. 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一些方式。
(1)两人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要在小组内集体讨论,有些简单的只需同桌的两个同学讨论就能完成,这些问题就没有必要整个小组的人坐在一起来讨论了,这时就可以采用两人合作学习的方式。
(2)三至四人一组合作学习
这种方式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是课堂中常采用的一种方式。
(3)小组间的合作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是在小组内获得结果的全班交流,是小组成果的升华,它能促进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
5. 实施多元化的评价。
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加以认同和激励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促进教学。评价的准则不应该是唯一的,而应是多元的,这更符合教学本身的客观要求。首先,评价应强调个性化;其次,评价应体现全面性;再次,评价应贯穿到课堂教学全过程;最后,教师对遇到困难、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援。
6. 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添置教学设施,改善教学手段。
乡镇政府要根据《义务教育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尤其是对乡镇中心小学及规模大的完小,要尽量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配齐教学仪器和电教设备。学校领导也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多方筹措资金,添置教学仪器,努力改善教学手段。
多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由地飞翔;多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多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们合作探索。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走进课堂,同教师、教材、同学对话,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索,亲身体验,生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使每个学生始终都在主动、自由、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将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的方向。
摘要: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加强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 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对策。本文就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农村孩子的特点, 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李育源.浅析“以人为本”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科教文汇, 2008.08 (中) .
[2]范强.走进小组合作, 飞扬主体个性.2004.3.http://www.ntxsw.com/.
[3]熊生贵.语文教学实施指南 (小学卷) [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
【(论文)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模式及策略】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误区及策略论文08-21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的论文07-19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析论文11-25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初探论文07-02
小学信息语文论文07-14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行为策略初探论文08-06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题目09-28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解决策略11-21
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9-09
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