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户外音乐节的发展

2024-09-14

国内户外音乐节的发展(精选8篇)

1.国内户外音乐节的发展 篇一

国内外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状况的比较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国内与国外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状况的比较研究,总结了国内外音乐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最后得出结论,即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不能照搬,而且要有所创新,从而探索一条与国情相一致的发展之路,使我国音乐教育事业沿着健康的轨道迅速发展。

[论文关键词]国内外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一、多元文化的概念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这一教育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随着各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全球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多元文化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成为热点,多元文化教育也日益普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施也就势在必行了。

世界上有众多民族,由于居住地域、社会环境、生活习俗等的不同形成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所谓“文化”,指的就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通过一代代习得与传递而形成并流传开来”。也就是说,文化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特征。它包括许多方面,如学术思想、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民族文化具有两大特性:一是共同性,即为民族各分子所共同拥有;一是延续性,即随民族之演进而绵延不断。我们可以说,文化表现出了“一个社会的行为和物质特征”,它是“赋予一个社会以独特本质的那些因素的集合体”。因此,我们的星球在有记载的历史以前就具有多种文化,世界上的文化一直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

跨文化性或多元文化主义(interculturality/multiculturalism)意指超越多种文化的同化和消极的共存,就是不仅要了解自己所处社会民族的文化,以及在一国内部各种文化成分之间和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之间建立积极的交流与相互充实的关系,还要对其他民族的文化有相当的了解,因为不同文化的知识和理解,各个现代国家都必须不同程度地面临多元文化现象。

多元文化如同多元文化教育一样,学术界对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研究也存在很多分歧。但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基本上也形成了一定的共同指导原则。“世界各文化的音乐,不论从个体还是从整体来看,都应该在广义的音乐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二、国外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

20世纪以来,随着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及比较音乐学、民族音乐学和音乐文化人类学等研究的逐步深入,世界各国非常重视在音乐教育中本民族音乐文化和本社会的多元文化音乐状况,并放眼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无论是发达国家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深入,还是发展中国家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兴起,都使世界音乐多样化和平等性的理念更深入人心。在这里笔者先对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代表国家进行简要介绍。

1.美国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美国对多元文化教育包括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也特别重视,是一个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推行得很早的国家。研究美国的历史,可以给我们在多元文化发展方面给予很多启示。由于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官方、社会和学术界的共同认可对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至关重要,这是由于社会和政治的需要。因此,美国的多元文化研究具有代表性、前沿性,在政策实施方面都走在世界的前列。所以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理念是代表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国际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到目前为止,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生诸多变化。从最初学习德国传统音乐到接受北欧、中欧民歌和黑人、土著歌曲及东南欧和东亚歌曲,后来又加强对拉丁美洲音乐的学习。从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能看到社会背景与一切的教育目标的制定密不可分,这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趋向是今后研究的重点,而摆在眼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如何将其有效地实施贯通,推向世界。

2.英国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英国学生应该能够用各种风格和形式的音乐来表演和欣赏不同时代文化,学校音乐教育以何为主,要看音乐的发源地在哪里。由于英国“二战”之后的情况变化,大量人力需要帮助建设,西洋音乐需要鼓励,这种社会文化构成的发生变化使人们意识到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音乐课程当中加入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其他一些地区的音乐,无论是音乐师范教育,还是中小学校,世界音乐的培训都已纳入教学内容。许多国家已经成功地把欧洲古典主义传统教育纳入学校开设的课程之中,如非洲、加勒比、印度尼西亚等。面对这些一直以传统教育为主的国家来说,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成为欧洲古典音乐教育发展的必要选择。这些传统是社会的、发展的、交流的,是面向未来的。

3.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澳大利亚是由移民建立起的国家,它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和英、德、澳大利亚等西欧国家有所不同。他们的音乐形态有自己的特性,有自己特有的历史发展情况,原先这些国家住着许多土著民族和大量移民,这种文化迫使他们的政府选择多元文化教育的方式来传承音乐。英国影响它的音乐教育很大,政府的政策也随着别的国家从同化向多元文化方向的转变。在澳大利亚的音乐师范教育中,音乐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们了解音乐在另一种背景下会发生什么样的作用,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要让学生了解如何理解音乐,这里的音乐是在向多元文化方向发展。学习和理解在这里显得至关重要,学习西欧各国的音乐文化,结合本国历史发展的特殊个性,理解这种特殊文化背景下产生的音乐现状。学生要真正地理解音乐,就要从作品的社会背景、创作意图和表现内涵等方面着手,感知音乐,欣赏音乐,这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4.日本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日本从自身社会的变化和情况出发,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在保存民族意识的同时,也试图把亚洲音乐教育观念与西方音乐媒介合并,他们认为亚洲传统音乐是国家的财富,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古日本文化和西方文化作为当代日本两大文化价值体系,在他们的音乐教育和音乐研究中,既要继承也要传扬。高度重视欧洲艺术音乐的同时,也要重视传统文化的音乐传承。亚洲传统音乐需要在音乐师范教育和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中予以实施。日本音乐教育试图将西方与亚洲文化结合一起,并结合本民族实际情况进行发展,努力寻找一条适合本民族传统和习惯的音乐教育方法。

综合看来,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发达国家,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现状出发,非常重视多元文化对音乐教育的深刻影响。多元文化的发展程度是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底蕴并预示未来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个国家都试图结合本民族的实际情况,总结以往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提高全民族多元文化的教育意识,调整自身的音乐教育结构,寻找一条健康而有效的多元文化发展之路。音乐教育者开始试图寻找将传统音乐引入课堂的途径,在民族意识逐渐增强的今天,他们正努力摆脱强加在自己身上的造成本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滞缓的殖民音乐教育结构,开始重新重视自己的本土音乐和口传心授的传统。由于这些国家本身政治等方面的影响,许多欧洲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形态,音乐被认为是世界交流的重要手段。这些国家开始意识到自己本身具有的丰厚音乐财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应该朝着更高级、更先进的方向健康发展。

三、中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

在我国,历史音乐文化源远流长,丰厚而又独特的文化个性要结合本民族实际特点建立一套完整而有效的音乐教育体系。全盘照搬固然是不合适,因此开创一条适合本民族发展的多元文化音乐道路势在必行。

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是在清朝末年以后,由于历史上、政治上的诸多原因,几千年的发展代表着中国悠久的音乐文化传统,再加上中国的地域广阔性,这种地域性的巨大差异使着音乐文化带着丰厚的积淀和独特的个性。各地区的民族众多,差异巨大,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多元文化音乐宝库。西洋艺术音乐在近代中国音乐教育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国的音乐教育曾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西方化的倾向,参考西方学校教育模式,学习西方古典音乐。中国的学校教育无论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还是从基础课程设置到高级理论实践,西方艺术音乐教育体系所占比重很大。这种来自西方的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以西方古典音乐为重,为培养西方艺术音乐人才而设置的。经过这样教学内容系统训练的中国学生必然在审美形态上会以西方音乐的艺术评价标准来规范自己。这种完全西洋古典音乐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国音乐在内的所有音乐形态,忽视了中国本国音乐文化的重要性。这对中国音乐教育来说不太合理,西方艺术音乐的标准不能用来衡量中国的民族音乐。中国的音乐与西方艺术音乐在各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西方体系,而应该从本国国情、从中国本民族音乐出发进行教学,从全球的视野来看待中国音乐教育,了解异文化音乐,通过长期的收集、比较和研究,从整体上形成合力,建立起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在政策中,我们也看到了多元文化的倾向。《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在课程设置上,讲授世界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中国音乐文化自古就有融合异文化音乐而发展的传统,盛唐时的音乐繁荣发展就是典型例证。因此,重视自身母语教学,兼具世界眼光关注异文化音乐,是推进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当然,当前中国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难点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在音乐教育中如何具体实施是大家最为关注的焦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理念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却有许多难点。例如,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的可行性;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师资问题;学生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接受度问题。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行是必然的选择,是符合当代音乐教育需要的。从中国本身的国情出发,结合中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模式问题。既不可以完全照搬,又要结合中国的社会构成有自己的独特性,针对本国的人民社会构成,解决教材、配套资源等一系列问题,站在不同文化角度欣赏音乐,建立起“多重乐感”多种文化的音乐,让学生打破以西方艺术音乐为美的审美标准取向,结合中国音乐本身就具有的多元文化音乐特征,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发展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政策。

2.国内户外音乐节的发展 篇二

一、中国户外流行音乐节兴起的社会原因

当代中国户外音乐节的发展, 与中国摇滚乐及其发展历程有着较多的渊源。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让中国社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对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初, 三洋录音机、“板砖”式单放机、盒式录音磁带等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 人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接受着与此前不同的生活方式, 这也为中国大陆摇滚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很快, “七合板”、“不倒翁”等中国摇滚乐队相继出现。但是, 这些乐队大多以娱乐为目的, 主要的创作和表演方式体现为“模仿”和“扒带子”。然而, 正是这种对于舶来音乐的复制与翻唱, 为80年代的中国流行音乐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1986年, 崔健、“黑豹”乐队、“ADO”乐队、“唐朝”乐队、“呼吸”乐队、“面孔”乐队等都是中国大陆摇滚乐早期的“主力军”。

20世纪90年代初, 中国大陆的摇滚现场演出开始逐渐丰富起来。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人们不再满足于独自欣赏收音机、磁带、唱片中的音乐作品, 而是逐渐开始利用闲暇, 结伴而行, 去观看各种音乐现场演出。当观看音乐演出成了一种广为人知的新的消费模式时, 中国大陆的摇滚乐演出也就比原来更多地走向了大众化和公开化。

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 频繁举行的各种规模不等、形式各异的音乐演出为中国摇滚乐坛的新老“主力军”提供了更为独立、更加充裕的展示平台, 逐年增多的观众、乐迷, 也体现出中国大陆摇滚乐受众群体的不断壮大和摇滚乐市场的持续拓展, 这些音乐演出也成了摇滚乐手与乐迷的一次次狂欢。此时, 中国很多摇滚音乐人心中开始有了一个“伍德斯托克”——办一场户外音乐节是许多摇滚音乐人的梦想。然而, 要想真正地举办一次大型户外演出, 还有政策、场地、乐队、观众等多方面的要求。

2000年, 北京迷笛音乐学校终于满足了所有条件:其校园成了第一届“迷笛音乐节”的场地, 而该校培养出的大量乐队均参与演出, 成了舞台上的主力军。音乐节的观众包括该校的学生、媒体人以及各领域的艺术家和文艺青年。这次音乐节的宣传通稿这样写道:“本次演出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寻找……音乐行业的前途, 以‘音乐节’的形式来打破人们的传统观念, 推广扩大摇滚乐市场, 培养新一代的音乐消费者……我们希望在平等宽容、友好团结的原则上, 能够达成这次音乐上的合作, 并通过这次的合作, 让中国摇滚乐行业走上更符合新世纪人民生活文化的新轨道上来……” (1)

中国摇滚乐催生出了迷笛音乐节, 迷笛音乐节也为中国摇滚乐的发展开拓出了新的空间。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和音乐行业分工的专业化, 促成了“嚎叫”、“麒麟童”、“山水”、“摩登天空”等众多唱片公司的陆续成立。这些唱片公司不仅像20世纪90年代前期台湾的滚石、香港的宝丽金等公司那样签约大量的乐队与艺人、发行专辑、举办各种演唱会, 还拓展了属于自己的业务, 如创办有声音乐杂志、代理发行音乐专辑版权、拍摄并制作各种音乐录音带、代理艺人的演出事务及管理经纪人等。这为国内乐队及艺人的音乐创作、专辑发行、演出筹备、广告宣传等提供了一个更为立体化、多维度的发展平台, 有效地帮助他们走向大众。“摩登天空音乐节”和“草莓音乐节”也是得益于这样的唱片公司的发展。

近几年中国户外流行音乐节 (包括纯摇滚的和不全是摇滚的) 能够迅猛增加, 还得益于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有关部门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改革开放后,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我国的文化体制也经历着变革。从1991年国务院在批转的《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中正式提出“文化经济”概念, 到1992年“文化产业”一词的出现, 再到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全面部署, 是我国文化产业一个逐渐全面进入“快车道”的过程。 (2)

起初, 中国摇滚演出市场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 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越来越多的音乐演出准备举办, 有关部门制定并颁布了与演出相关的管理条例。2005年7月, 国务院出台新修订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 随后又根据该条例在各种具体演出中的实施情况制定了《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这一细则在营业性演出的经营主体、演出的管理、演出证的审批等方面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3)

2010年, 北京市文化局根据市内各类露天音乐节演出活动明显增多、活动规模较大、社会关注程度较高的状况, 为做好演出市场管理工作, 确保各项演出活动安全、文明、有序、稳定进行, 出台了《北京市文化局关于加强对露天音乐节演出行政许可和监管工作的通知》, 对露天音乐节演出在行政许可、现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并建立了与相关部门沟通的联动机制, 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市区两级文化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对此类活动的监管。同年12月, 北京市正式出台《北京市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 着重强调并进一步落实了大型活动“谁承办, 谁负责”的原则。这使得政府各监管部门在面对各项大型活动的管理工作时, 任务清晰, 职责明确, 协同配合机制更加完善, 大型活动的服务保障运转也更加高效。 (4)

另一方面, 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也为户外音乐节的举办带来了更多时间上的可能。1995年3月, 我国开始正式实行双休日工时制。1999年, 为拉动内需并促进消费, 国务院公布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 从而形成7天的长假。“黄金周”自此走进中国百姓的生活。假期的集中和延长, 使得以文化、旅游、服务为首的第三产业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人们更愿意在户外娱乐活动中享受假期时光, 参加户外音乐节自然也成了一种时尚。

二、户外流行音乐节的特征分析

笔者经过对中国户外流行音乐节的观察和分析, 将户外流行音乐节的特征归纳为空间开阔的场地构成、风格多元的现场表演、平等自由的文化参与、即时互动的音乐传播方式、正面积极的价值倡导等五个方面。下面对这五大特征做一详细阐述。

(一) 空间开阔的场地构成

在漫长的人类音乐文化历史中, 音乐表演空间为适应不同的音乐表演需求而具有了多种多样的形态, 比如世界各地各个时期的音乐舞台、戏剧舞台及中国的古戏台, 又比如街头行进乐队的即时表演通道、世界各地的广场音乐文化活动区域、中国民间的风俗音乐活动区域等等。 (1) 莉迪亚·戈尔认为, 古典音乐为忠实原作的理想而建造的音乐厅有助于改变听众的预期, 也会影响到音乐会的风格, 促进其程序的变革。 (2) 这说明音乐表演的环境对音乐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区别于演唱会、音乐厅等封闭的、被分割的、高度等级化的演出空间, 户外音乐节的演出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 就是户外场地的开阔。不管是城市公园、海滨沙滩, 还是茫茫雪山下、美丽湖水边, 都可以作为户外音乐演出的场所。演出中, 所有的参与者与户外的泥土、雨水、青草、阳光亲近接触, 在自然中享受音乐, 建立绿色自然与美好音乐的通感。

当然, 在户外自然环境里, 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场地搭建。目前, 国内的户外音乐节场地大多包括三个舞台, 此外还包括休息区、露营区和“跳蚤市场”等相关区域。其中, 主舞台一般选在较空旷的场地, 长度大于100米, 宽度大于50米, 可以面向1万至3万名听众。 (3) 舞台多为临时搭建, 考虑到舞台要承受各种乐器、设备及演出人员的重量, 舞台的材料多为钢板与钢筋。舞台四周通常也会悬挂大型的扩音设备, 将台上演出的音响效果尽可能地扩充、放大至现场的每一个角落。

(二) 风格多元的现场表演

户外音乐节的各个舞台一般都互不干涉, 各自进行风格各异的演出。较小型的舞台一般不具备华美的灯光、音响, 其歌手与乐手也往往以较朴素的着装、最自然的状态, 将其自由、快乐的音乐态度传递给观众。而规模较大的主舞台上通常会有所不同:星夜笼罩的露天广场隐喻了酒神的精神, 震撼人心的音响效果、人声鼎沸的现场气氛、光彩艳丽的演员服装、五彩绚烂的灯光设计、烈焰四射的舞台特技, 还有震撼全场的视频画面, 给人们带来的是视觉的盛宴。在多感官的娱乐场景下, “观众除了和舞台上的表演者交流之外, 也相互交流并且自我交流、身心交流, ……是一种‘无中心自我’的状态”。 (4)

(三) 平等自由的文化参与

中世纪以后的欧洲社会, 是将音乐的审美体验和听觉感受作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典型。钢琴和小提琴、交响乐和歌剧这种更加倾向于当时的贵族阶层感情、精神和心智的音乐文化, 在那里发展到了顶峰。那种音乐舞台是不属于大众的。在当下的音乐生活中, 流行音乐不断汲取民间音乐和古典音乐元素, 并以“音乐生活化”为特征, 更多地关注人的感受、关注当下生活, 即时反映当代人的生存状态, 注重音乐价值与生活功能的关联, 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和受众群体, 但演唱会通常较高的定价又让学生和大部分工薪阶层难以承受。一般来说, 演唱会的票价是依据座位与舞台的距离而分为数个等级的, 其中内场靠近舞台区域的票价大都要上千元。而户外流行音乐节的出现, 为广大流行音乐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更低的观演门槛, 其门票一般实行统一价格, 每个日场的平均票价大约仅在一百元至两百元, 观众入场后可以随意选择观看演出的位置:在草地、沙滩等自然环境空间里, 观众可以选择站着、坐着、躺着等任意姿势观看演出, 而不是被拘束在一张座椅上;在众多乐队、歌手的表演中, 观众可以按照兴趣自由选择和改换自己所观看的舞台;同时, 观众还可以在跳蚤市场、创意市集中挑选二手CD、T恤等商品。在户外音乐节上, 社会阶层、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等区别身份的标志看起来荡然无存, 任何人在这里都能找到更多的平等、自由的感觉。

(四) 即时互动的音乐传播方式

古往今来的音乐传播活动无外乎由两类传播形态所支撑, 一类是音乐的自然传播形态, 一类是音乐的技术传播形态。所谓音乐的自然传播形态, 即传受双方之间除了空气介质之外, 没有任何智力媒介, 亦即最原始也最自然的音乐传播形态。户外流行音乐节最主要的内容便是音乐现场表演, 尽管一部分声音信号可能经过扩声设备等, 但其音乐传播显然更偏向自然形态。在现场表演中, 音乐作品一次次被赋予鲜活的生命力。作为一种即时传播形式, 户外演出也具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它满足了表演者与观赏者处于同一时空“面对面”进行音乐表达、交流与反馈的需要。相较古典音乐会、流行音乐演唱会等形式, 户外摇滚音乐节的现场观众与歌迷体现出的热情往往更为强烈。由于观众区没有固定座椅, 大部分观众都希望能在离舞台更近的地方观看, 于是越靠近舞台的位置, 人群就越密集、兴奋。在这里, 观众不受音乐厅规范的制约, 可以用欢呼、尖叫、歌唱、口哨等声音符号去制造气氛。“节奏的律动、音响的震荡和体能的消耗融合在了一起, 表演者和观众共同用身体叙事的方式在实现生命的燃烧。” (1)

(五) 正面积极的价值倡导

世界著名户外流行音乐节的主题多与倡导和平、环保等与全球性公益相关的内容, 例如蒙特里国际流行音乐节的“博爱”、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的“回归自然”、富士摇滚音乐节的“自然与音乐共存”等。在现场释放激情与希冀的同时, 这些主题也弘扬了一种正面的青年价值理念, 富于艺术气质和人文关怀。中国的户外音乐节显然也有同样的做法, 例如每一年的迷笛音乐节都致力于用音乐节的主题和口号启迪、鼓舞中国年轻人的梦想和行动。

2011年的迷笛音乐节与主流音乐媒体《音乐周刊》合作, 号召观众开展“绿色场地运动”。在音乐节现场, 观众可以在“万人板”上签名, 并将现场照片以及关于环保的感言发送到微博上, 还能以到绿色场地进行互动的方式来呼吁更多的人关注环保。这使得音乐节的环保工作走出了“只是说说而已”的阶段。除此之外, 一些音乐节宣扬的价值理念直接反映在了它们的名字上, 如“低碳生活, 户外你我”焦庄大型户外音乐节、爱与和平音乐节、和平天空大河音乐节、大爱音乐节等。户外流行音乐节在传播丰富的音乐作品的同时, 也为整个社会带来了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念输出。

三、户外摇滚音乐节的文化特征解析

“中国摇滚乐队的……绝大多数歌手和乐手对摇滚精神的独立坚持, 对前卫文艺的‘乌托邦理想’怀有的献身情结, (让) 他们得以通过作品走上了一个高度。” (2) 摇滚乐的亚文化属性虽然使其受众群的发展规模有着一定的局限, 但是其文化特质也受到了很多青年人的喜爱。户外流行音乐节中的摇滚音乐节, 为摇滚乐的生存带来生机, 也为摇滚乐迷们带来了一场场精神盛宴。

(一) 中国摇滚乐的生存现状与社会功能

中国摇滚乐队的集结、解散、重组, 在时间的循环链上, 枯荣不定, 在主流文化艺术的认同方面始终相对缺乏。除去个别乐队与经济运作机制成为互利共同体, 能满足成员的衣食之外, 大多数乐队和乐手很少能感受到主流的“文化艺术体温”。 (3) 然而, 中国摇滚乐的存在价值特别是其社会功能并没有因此而泯灭。

中国摇滚乐的生存现状中国摇滚乐发展至今的二十多年间, 快速再现了西方近五十年里大部分的摇滚品种, 例如流行金属有“黑豹”、激进金属有“唐朝”、鞭笞金属有“超载”、死亡金属有“战斧”等, 这些乐队取得了中国摇滚乐开头五年里的第一批成果。此后, “脑浊”、“诱导社”攻占了朋克, 窦唯、“木马”攻占了后朋克, 骅梓攻占了合成波普, 金武林、沉睡攻占了艺术摇滚……中国摇滚乐手接着进一步拿下的音乐风格还有邋遢摇滚、英式摇滚、流行电子、布鲁斯、嘻哈乐、说唱金属、吉他大师、工业噪音、先锋电子、视觉系、幻觉舞曲、实验民谣、前卫音乐、噪音摇滚、黑暗浪潮、后摇滚等。但其间不容更改的事实是:中国摇滚仍然不是主流音乐。

不过, 音乐节的增多, 改善了摇滚音乐人的生活状况, 为摇滚乐提供了一个更易持续的发展空间, 而且“真刀真枪”的现场演出也在带动着流行音乐的进步。演出是摇滚乐的生命, 乐手们在一场场演出中锻炼技艺, 同时依靠演出的劳务费用支持着日常生活和排练等方面的开销。

而与摇滚乐队自己举办巡演相比, 参加音乐节不用考虑场租、灯光音响设备租赁、票务销售和媒体宣传等一系列问题。举办巡演, 乐队亏钱是常有的事, 而参加音乐节不但没有演出成本, 差旅可以报销, 还有固定的演出劳务。因此, 户外音乐节“井喷”的这几年, 赶场参加音乐节成了中国很多摇滚乐队最常做的事。虽然这对摇滚乐队改善经济状况会有显著的帮助, 但是赶场演出太过频繁也会妨害乐手的表演状态, 并直接造成音乐节演出水准的下降。

摇滚乐的社会功能摇滚乐经常被描述为一种反对传统、反对主流文化、反对商业霸权的音乐。尽管有人说批判功能是摇滚最主要的社会功能, 而且摇滚乐最初也是以抗争的姿态出现在西方社会之中并迅速与西方国家的社会运动相结合的, 但它后来又以一种非常规的方式获得了主流社会的承认和包容, 最终完全融入市场化和商品化的体制之中。

或许可以说, 宣泄功能是当前摇滚乐的一大社会功能。摇滚乐本身具有“节奏的”、“动力的”、“运动的”、“大音量的”、“忘我的”、“呼喊与回应的”、“狂欢式的”、“心灵沟通的”的特质, 以其抑制不住的活力和创造性, 打造出一种集体参与性的、仪式化的、平等性的表演环境。在这样的表演环境之中, 人们从平日重复琐碎的生活中解脱出来, 伴随着长时间的呐喊, 以及激烈的碰撞、摇摆与跳跃, 可将压力与不快暂时宣泄一空。 (1)

凝聚功能是摇滚乐的另一重要社会功能。无论是摇滚歌手的个人巡演还是大型户外音乐节, 总能吸引很多歌迷前来观看。在这种汇聚中, 成千上万的“同道中人”同唱一首歌的场景并不罕见。人们在音乐中获取力量, 在欢笑声中结下友谊, 不分职业和社会地位, 好似同胞手足般亲切, 这大概也是摇滚演出独具魅力的一种能量。

(二) 摇滚音乐节的亚文化属性

纵观西方音乐史, 恐怕从来没有哪种音乐形式像摇滚乐这样:其产生和发展与历史联系得相当紧密, 乃至让音乐本身成了历史进程的一部分, 进而演变为一种文化现象。摇滚乐唱片、摇滚服饰、摇滚演唱会、摇滚音乐节的符号化和市场化, 也表明摇滚乐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在文化研究领域中, 存在着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两种概念, (2) 其中, 亚文化大多是青年人的文化。从功能上说, “亚文化是人们企图解决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各种矛盾时产生的, 这些矛盾是人们共同经历的, 并能导致一个集体认同形式。从单个人会获得不是由阶级、教育和财富造成的个体认同”。 (3) 青少年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 是和社会结构相关的与成人世界交流的阻隔。这种阻隔来自社会文化环境的迅速转变, 当现有的社会结构对其成长带来压力时, 青少年就会寻求疏导的途径。这种疏导和宣泄具体体现为他们在生理及心理上都具有追求个性、求新、求奇、求异的特征, 不喜欢枯燥、乏味、单调的生活, 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与尝试欲。他们向往生活与精神的自由, 渴求冲破成人世界赋予的枷锁。青少年对于社会主体文化及成年文化既具有反抗性、冲突性, 也具有接受性和继承性。因此, 当处于一般社会状态中时, 他们并不会表现得过分“自我”和突出, 而是希望能在社会中获取一种身份认同。摇滚乐恰恰能满足青少年的身份认同需求。我国台湾的作家、摇滚乐评论人张铁志认为, 摇滚音乐节把摇滚文化中的一切元素——音乐、艺术、社会实践和生活方式浓缩在了特定的时刻与场所。 (4)

从音乐特性来说, 摇滚乐和其他风格的音乐一样, 同样具有基本的要素, 但其各个要素呈现出来的张力和情绪化, 又使其显得相当独特。摇滚乐本身的艺术特征和摇滚乐受众的特点, 共同构筑了摇滚音乐节的亚文化表达空间。

四、对户外摇滚音乐节狂欢化的解读

在西方, 音乐会之所以能演变成音乐节, 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西方人具有的聚会的传统——从单纯欣赏音乐到体验短暂的群体欢愉, 这个变化过程比较自然。但在中国, 情况有所不同, 因为中国对开放性的群体聚会存在相应的管理, 而且, 这种管理在某种意义上看, 也是必要的。

在西方, 摇滚乐表演现场往往试图打破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顾虑, 展示人们平时被社会遮蔽的一面, 在这里,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暂时抛在一边,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类似于狂欢节式的关系。人们对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所怀有的情结, 也正是出于它的理想主义色彩。 (5) 我们可以用苏联学者巴赫金的理论来解读这一现象。“狂欢化”是贯穿巴赫金理论体系的概念之一, 巴赫金在《妥斯陀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和《弗郎索瓦·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中, 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集中、系统的论述。“狂欢”与“官方严肃文化”不同, (1) 它以自己独特的自由欢乐氛围来获得全民性, 来消除参与者之间的等级界限。狂欢仿佛一个“乌托邦”, 它包括万象, 使千姿百态的生命在此集中展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狂欢场域。对于中世纪的欧洲人而言, 狂欢场域是非官方的民间文化在一段特殊的时间——节日和集市内的展现。人们一连数日在广场和街头举行娱乐活动, 戏仿严肃仪式 (例如奖励竞技优胜者、移交领地权、册封骑士等仪式) , 举行欢聚逗乐的酒宴, 观看小丑、巨人、侏儒、残疾人、马戏表演, 举行假面狂欢派对。而对于山里的农民来说, 进城赶集的集市就是他们的狂欢场域, 他们可以暂时摆脱日复一日的孤独感, 融入摩肩接踵的人群, 看到琳琅满目的货物, 享受车水马龙的繁华, 体验与山谷里的冷寂截然相反的热闹生活。 (2)

对于生活压力较大的人而言, 生活恰恰缺少闲适的阳光和天空, 缺少让他们得以释放情绪的空间, 缺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户外摇滚音乐节的出现, 很大程度上提供了这个平台。这种音乐节作为狂欢文化的当代版本, 大量地保留了狂欢的价值和意义。在音乐节的狂欢场域中, 人们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还可以陶醉地投入自己喜欢的音乐。“融入”人群的过程, 是为了得到“解脱”, 即从不可逾越的规矩、竞争、责任里暂时解脱;这个过程也是为了“逃离”, 即从等级、差距、过往经验里暂时逃离;这个过程还是为了“超越”, 即从因经年累月而显得单调的情绪尘垢中超越出来。伴随着舞台上充满激情的奏唱和露天灯光音响的震撼, 观众区会进入一种相对安全的“混乱”状态, 这种状态只有在不同乐队之间换场休息时才会在一定程度上消失。传统的安静演奏形式要求观众达到某种冥想的状态, 而户外摇滚音乐节要求听众在高度兴奋中以某种方式和乐手一起“完成作品”, 并且在这个强大的“力场”中补充生活的动力。

结语

户外流行音乐节具有悠久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它以户外开阔的自然空间为环境背景, 以多元的音乐风格和文化理念为支撑, 以流行音乐歌手、乐队现场演绎的独特魅力为具体呈现, 从西方流行开来, 传向许多国家。中国户外流行音乐节由以摇滚乐为主的迷笛音乐节起步,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 达到了目前全国各地年均举办四十多场的“井喷”状况。这些音乐节为各种风格的歌手、乐队提供了表演平台, 为受众提供了平等、自由的参与体验, 这些都非常有利于中国本土流行音乐的发展和传播, 也有助于全民音乐素养的提升。

当然, 户外流行音乐节在中国的发展仍然处于初期, 尚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要想使其发展快速、健康, 至少应该注意以下诸方面:

借助政府部门的支持, 改善当下的城市音乐环境, 建立健康的音乐演出消费习惯;汲取国内外的成功经验, 创新形式, 打造品牌;整合业内资源, 组建专业策划运营团队;开展良性的商业运作, 让文化与商业相结合, 创意与市场相结合, 以结束半数以上的音乐节亏损的现状。

我国户外流行音乐节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广阔, 有多种融合的可能, 它将扮演的角色或许不单是音乐爱好者的聚会, 更可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休闲方式, 是每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自然的人欢聚高歌的节日。这些可能性值得我们为之努力。

参考文献

[1]曾遂今《音乐传播链上的音乐表演空间与文化创意》, 载《艺术百家》2010年第2期。

[2]曾遂今《音乐作品存在方式、音乐表演空间与舞台——音乐传播媒介的广义解读》, 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3]宋瑾著《国外后现代音乐》,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4]孟繁华著《众神狂欢——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现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张铁志著《声音与愤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高宣扬著《流行文化社会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夏忠宪著《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梅兰著《巴赫金哲学美学和文学思想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国内户外音乐节的发展 篇三

据百灵时代传媒集团首席运营官王国胜介绍,百灵时代传媒集团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将业务布局到了广州、深圳、北京等全国52座城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势所趋,百灵时代整合旗下多媒体平台推出闪播网,旨在让用户随时随地通过WiFi+3G的方式实现在线娱乐、互动、购物等应用一体化,将人们的碎片时间集中利用起来。

作为国内首家入驻机场wifi的户外媒体,闪播网最大的优势是拥有百灵时代在地铁、公交、影院等多处公共渠道。而且,闪播网研发的一款取名叫“黑盒子”的产品,构建出一个无线局域网,能为用户更快速、更稳定地提供资讯、视频等网络服务,而且可以为用户节约上网成本。

“闪播网是百灵时代从传统媒介向新媒体覆盖的重要布局。”王国栋介绍,百灵时代欲借此将移动互联网与传统广告实体结合起来,得到更多广告交互方式。而闪播网的盈利模式将主要从页面广告和渠道合作中产生。作为局域网平台,与合作方进行下载分成、购物点击分成、手机页游分成等。未来公司重点将延至移动应用、电商、LBS本地生活服务等各个领域。

4.基于国内音乐形态学的思考论文 篇四

一、中华民族音乐形态的主要特点概览

我国地大物博,多民族共聚一堂,各区域的地态、心态、史态、语态、乐态[2]各不相同,形成了民族音乐千差万别的音乐之源,导致了我国多姿多彩的音乐形态。

(一)生态环境对民族音乐形成有深刻的影响

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形成每个民族或地区音乐差别的自然环境基础。人类的一切活动,首先都受制于一定的地理气候环境,即所谓“顺其自然”。地态即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它决定人们生活的一切方面,在不同地态生存的人们过着不同的生活,也决定音乐表现的差别化的具体形式。自然因素的差异,必将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与某种特定的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人文环境,经由心态的作用创造出音乐形式的文化。这种差异化的心态,也将形成不同区域民族音乐的内容与形式。中国北方的人群常年在艰苦的客观环境生活,甚至以游牧为生或要与各种各样的野外生存环境相抗争,因而形成了特定的彪悍与豪放的性格特质。生活语言转化为音乐语言,两种语言虽各具不同特征,但必须依据和遵循语言本身的特殊状态和特定规律。这便是语态。语言组合,语言繁简,语言的声、韵、调,语气语法,语言的自然节律,等等,总之,语言的一切表现形式与方式,都将直接影响到民族音乐特定形态的形成与发展。乐态是受上述地态、心态、史态、语态等四态的共同作用与影响而被创作出来,但乐态又具有自身的各种不同特征与不同功能的基本形态。上述“五态”既有前因后果的逻辑关系,又有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中国的民族音乐形态学理论的研究,必须先要研究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不同的“五态”,解读5种形态的逻辑关系和辩证关系。因为地态、心态、史态与语态共同制约着乐态的形成与发展,各区域的地态、心态、史态、语态各不相同,形成了民族音乐千差万别的音乐之源,进而导致了我国多姿多彩的音乐形态。

(二)民族音乐的旋律特征与板块分布

1.五声与五声性的七声旋律中的3种基本形态(1)上下行委婉级进(包括大小三度小跳)[3]33-37。(2)四度连续跳进。(3)级进时某些音级翻高或降低八度出现的六、七度大跳[3]33-37。上述3种基本旋律形态形成了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三大类旋律音程模式。第一种形态南方居多;第二种形态北方居多;第三种以北方的内蒙、陕北、东北地区居多。2.南、北方及中部交汇区各自特殊的旋律形态在我国南北交界区域的鄂、皖、豫南等中部地区,他们的旋律形态多为以北方的四度跳进开口,也有与南方婉转的级进交融的特殊旋律形态。3.曲艺与戏曲音乐旋律中突出的拖腔的应用在我国民族音乐的旋律中,存在于曲艺与戏曲音乐旋律中的长短不一的拖腔应用无疑最别致。有些拖腔是结构变化的需要,有些结构的腔调在特定的地方必须使用某些拖腔;有些拖腔是为了美化旋律;有些拖腔则是为了表现特定的.人物性格与特定的思想情感。可以说,拖腔是我国民族音乐,尤其是曲艺与戏曲音乐中不可或缺的旋律创作手法,它被喻为是我国戏曲音乐的“三绝”之一。如谱例1、谱例2的拖腔[2]33-37,便表现出了不同的音乐效果:总之,不同地区的审美特点及习惯、相异的语言结构等因素,都成为民族音乐旋律形态及特征的重要依据。

(三)民族音乐的调式体系与板块分布

调式是音乐的灵魂、神经中枢,拨一丝而动全盘。一般人可能说不清调式,但是,都会因为调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反应和联想。民族调式受我国传统的“和”的审美制约,形成了可以量化计算的调式构成的平衡原则。通过对于旋律是否平衡的计算,我们可获得一种富于民族民间特色的曲调的优选法与调式的优选法[4]。1.民族音乐的调式体系。我国民族音乐中,千万支曲的旋律与终止式组成了徵羽两大终止群体。4类基本旋律音程和4种基本终止式组成了徵终止群体,这一群体包括大量的徵调式和部分宫调式以及下行终止的商调式。另一种类型则以la为中心音,包括4类基本旋律音程和4种基本终止式。它们组成了羽终止群体,该群体包括大量的羽调式和部分上行终止的商调式与少量角调式。这两个终止群体以徵调式羽调式为主干,包括宫商角徵羽5类调式,形成了民族音乐的徵羽调式体系[5]。2.民族音乐的调式类别及型号。从总体看,我国民族音乐的调式存在宫、商、角、徵、羽5类调式。同时还有双重性调式,如既是徵又是商,非徵非商;既是宫又是徵,非宫非徵的调式,等等。另外,还有不同调式类别的渐变性与交融性。如湖北土家族民歌《龙船调》等就不是单纯的汉族民族音乐通用的徵调式,而是少数民族的羽调式与汉族的徵调式交融的羽徵调式。同一类别的调式也会因为上句终止音的不同,即不同的调式支持音而形成不同的调式型号,并具有不同的风格与不同的表现力。这就是北方音乐为什么大都粗犷豪放而南方音乐为什么甜美轻柔的重要原因之一。3.民族音乐的调性变化。在我国民族音乐中,五声调式有着与西方音乐不同的转调方式,即大都靠变宫与清角两个偏音的出现进行调性转换。变宫为角转入上属系统调性,即去掉宫音而唱变宫音,有似宫音“降低”了半音,故而压抑、黯淡,民间叫“屈调”、“反调”、“败韵“。清角为宫转入下属系统调性,是屈调角音而唱清角音,有似角音升高了半音,故而开朗、明亮,民间叫扬调、正调。如谱例中西方音乐调性变化的原理具有一致性的特点,而由此变化产生的表现功能则是相反的。例如刘天华的《光明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民族音乐调式的板块分布:汉族地区属于徵调式的汪洋大海。而细分可知,汉族地区内的西北板块区,即陕晋板块区,以徵调式、商调式,非徵非商、既徵且商的调式为普遍;华北板块区,即冀、鲁、豫东、皖中北、江苏,以徵调式、宫调式和非徵非宫、既徵且宫的调式为普遍;以湖北为主的中部板块区,四周的调式影响聚居于此,故以徵、宫调式为主,包括羽以及上、下行终止商调式等多种调式并存的局面。南方地区以徵调式为主;西南以徵调式和上行终止的商调式为普遍。少数民族地区拥有自己极富本民族特色的调式。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突出的是五声、六声、七声羽调式。在新疆和西藏,多种特殊音阶与羽调式等都很突出;另外,角调式、徵调式、宫调式以及非徵非宫调式也很有特色。西南与南方的诸多少数民族的音乐中,四川、云南、贵州、海南、台湾是以羽调式居多,而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则以上行终止的商调式突出,广西等地又以徵调式、宫调式突出。这些都形成了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绚丽多姿的特殊风景线。在汉族与少数民族接壤混合交融的地区,汉族的徵调式与少数民族的羽调式往往相互影响,形成了徵、羽调式交融的羽徵调式。

(四)民族音乐的结构特征与板块分布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音乐的结构形态表现也丰富多样,其中普遍的、典型的形式是两句体与四句体。两句体与四句体是民族音乐的基础结构。(两)句(上下)结构与起承转合的四句结构是我国民族音乐的普遍结构形态。1.两句体,上下句,通常还叫对答句、乐段。它还可再分为:(1)单两句体(单乐段):A+A,A+B;(2)复两句体(复合乐段):这种结构属于单两句体的发展或者说是两个两句体的组合。这类两句体在民族音乐中几乎占半壁江山,而且主要集中在北方和少数民族地区。2.四句体:通常叫做起承转合四句体,或者叫四句头、四句腔等。它普遍存在于南方地区及南北交汇的地区。这些特殊的民族音乐结构有存在于南北交汇处及周边地区的“五句体”、“赶五句”、“穿句子”等。这些特殊的音乐结构形式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人的音乐智慧,是我国民族音乐结构区别于其他国家或地区音乐的主要特点之一。

5.国内户外音乐节的发展 篇五

一、良好的个性品质

新《纲要》指出:要“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必要的交往技能,学会和睦相处。”体育活动作为幼儿活动的一种方式,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增强幼儿体质,重要的是它还具有满足幼儿模仿、娱乐、交往、表现、竞争等个体需要,促进幼儿智力、个性、品德、审美、情趣、交往能力等多方面发展的功能,培养幼儿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爱惜玩具、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良好个性品质,促使幼儿由个性人发展成为完整的社会人的健康心理。

1.培养了幼儿不怕困难、勇敢的意志品质

幼儿期是培养意志品质的最好时机,体育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意志品质的最佳途径。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体育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克服不同困难的情境,这种困难可能是生理的,也有可能是心理的,是幼儿经过努力后能够克服的。对幼儿来说,任何一项体育活动都要付出努力,要克服比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困难。如在中班“小伞兵”的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许多椅子,利用椅子练习近平衡、跳跃等基本动作。当让幼儿分别在一个椅子高度、两个椅子高度上跳下时,幼儿完成得都很好。但当搭至三个、四个椅子高度时,有的幼儿表现为胆怯了,特别是几个个子矮小的女孩。这时,幼儿的心理往往是狐疑不定的,教师的鼓励和信任在这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当一个孩子勇敢地跳下后,教师总会适时地表扬:“你真棒!”当孩子稍有犹疑,教师就会伸出双手,做出安全保护的样子,鼓励孩子“你能行!”教师的鼓励和保护让幼儿感受到信任和安全,大部分孩子顺利地完成了第一次跳。最后,只有一位小女孩,站在四个椅子的上面,无论教师如何鼓励,就是不肯往下跳。她眼含泪花,想跳又不敢跳,不跳又不甘心。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和帮助下,她终于跳了下来。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她的胆子越来越大,从她兴奋的小脸上,可以看到成功为她带来了勇气和乐趣。

2.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着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小孩子喜欢游戏,但更喜欢游戏的成功。这是因为游戏的成功一方面给幼儿带来愉悦,另一方面还可以得到父母、教师、同伴的赞许。”体育活动是幼儿喜爱并且参加最多的活动之一,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能得到强烈的情感体验。当幼儿克服困难,学会某种动作,得到了同伴、老师的认同后,他们会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如我在组织体育活动“跳竹杆”时,有个别幼儿由于一直无法跟上节奏跳,对活动失去了兴趣,对自己也失去了自信,觉得自己肯定不会跳了,对活动产生了排斥心理,当他们面对有节奏地敲打着的花杆时,脚就不听使唤,这时老师就用鼓励的口吻说:“你行的,试试看好吗?”“真棒,再来一次。”“加油!加油!” 这些幼儿在老师的鼓励和同伴的影响下,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克服了畏难心理,掌握了动作要领,也树立了自信心。幼儿的自信心来自于活动中获得的成功及教师、同伴对其成功的肯定,在以后的活动中,当他们再度面对困难时,他们便不再会畏缩不前了。

3.培养了幼儿互相合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一个人今天在合作中能做什么,他明天就能独立做什么。”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体育游戏活动来完成其教学任务的,体育游戏有它特有的规则、情节,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性。为了达到游戏目的,幼儿必须通过互相合作去完成各项活动。如“ 送眼泪”的游戏中,幼儿分成四组进行比赛,每个人必须拿着沾满“眼泪”的海绵,跳过“小河”,钻过“ 山洞”绕过“树林”,将“眼泪”送到狮子那里,最后,比比哪组送的“眼泪”最多就获胜。通过这种合作的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如何协调配合完成任务,使幼儿知道,要取得游戏的最后胜利,必须与同伴友好合作,互帮互助。显见,体育活动为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机会,也有助于幼儿形成集体荣誉感。

二、和谐的人际关系

新《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必要的交往技能,学会和睦相处。” 在体育活动中,活动器具(玩具)的共用就充分促进了幼儿之间的协作关系,在活动中,教师在投放活动玩具时有意识的投放品种多但数量少的玩具,当幼儿想玩别人手中的玩具时,就必须与他人共用或商量交换玩具,才能如愿以偿。游戏一:“纸棒的一物多玩”

游戏中提供给幼儿人手一根纸棒,让幼儿想出纸棒的多种玩法,要求他们要玩“搭长梯”、“跳格子”、“走长线”的游戏,这就要求幼儿必须协调好与其他人的关系,既要共用玩具又要互相配合,才能完成一个共用的目标。

游戏二:“占圈”

游戏中教师提供的圆圈数量总比幼儿人数少,在儿歌念完后抢圈站,先站在圈中的幼儿为胜。这既发展了幼儿的灵敏性,又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为今后踏入充满挑战的大社会奠定了心理基础。

三、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新《纲要》指出:“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 儿童从自我中心过渡到做一个社会的人,重要的变化在游戏之中。”幼儿要成为一个社会人,就必须积极参加社会生活,才有可能由个体以最便捷的方式融于社会,体育活动就很好的为幼儿提供了广泛的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1、直接式: 新《纲要》指出要“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孩子的成长需要实实在在的感受与体验,带幼儿走出幼儿园去“远足”“踏青”、等活动不仅能强健身体、锻炼意志,而且可以让幼儿广泛接触社会上的人,看到社会现象。如远足时看到人们对老人的关心,对残疾人的帮助,了解交通规则、公园规则等等。在这个社会的大教室里,孩子获得的不仅是体力的锻炼、知识的积累,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培养了善良的情感和美好的心灵。同时,幼儿参加运动会也是幼儿走向社会的极好途径,如我园每学期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亲子运动会,就会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参加。而其中的“亲子游戏”是幼儿与家长配合的比赛项目,如“两人三足走”、“运海洋球回家”、“过河”“赶小猪”等既让幼儿参与了比赛的过程,又加深了亲子间的感情,同时也让家长融入到了我们幼儿园的生活中。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把单纯的个人行为加入进了社会生活,可以在社会他人中得到评价,了解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及为自己带来的结果,使幼儿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中,融入到了社会生活中。

2、间接式: 体育活动特别是运动会是个人参与社会的一种方式,是得到社会评价、社会反映的途径。幼儿观看运动会,也是幼儿了解他人、参与评价、找到社会学习榜样,使自己成为社会成员的机会。幼儿在和家人观看电视里的“奥运会”和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后,就有了对一些运动健将的个人了解,有了对他们的评价,也有了自己向往的榜样。如:110米栏跨栏世界冠军刘翔就是孩子们心中的偶像,通过认识刘翔,不仅让幼儿更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了,而且也使幼儿有了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有了学习的好榜样。

6.国内户外音乐节的发展 篇六

2007-05-22 11:37:19http://

中国户外运动用品市场现状和未来走向

一.中国户外市场现状

“户外”这个体育用品行业目前在国内运动用品里面,它仅仅是很小很下的一部分,我们国内的“户外”只占整个体育用品市场的千分之一,这是一个很可怕、很可悲的数字。从我们了解的欧洲或者美国甚至我们隔壁的韩国和日本来看,“户外用品”竟占了运动用品15-20%,为什么“户外”在国内就这么困难呢?

我做“户外”已经有4年时间了,一直在了解这个行业的历史,欧洲“户外”是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工人阶级中的工人贵族为了逃避城市的压力躲到乡下去放松而发展起来的。我们国家大概是92年在深圳和北京开始进行这项活动,那么是怎样起步的呢?开始是一些外国人只知道中国这么多的山山水水,但不知道好玩的地方在哪里,于是他们就请我们国人带着去玩,玩着玩着,我们国人的户外运动也被刺激起来了。

通过十几年的发展直到今天,国内“户外”体育用品在北京、成都、深圳、长春、广州、昆明、杭州、西安甚至包括桂林这种小地方,每个城市都已经超过了30家店。

现在,在中国市场上国际国内“户外”品牌一共约有120个,这些品牌中能够在商场,尤其在大型商场设立专柜能够生存下来的不足十个品牌,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以业绩排大约是:奥索卡、The NORTH FACE、哥伦比亚、CONNA、日高、生活无限.探路者等。大家可以看看广州广百、天河城百货、友谊商场这些大型的商场百货公司里面,真正的户外牌子应该来说还没有。

国内“户外”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

1.“户外”定义狭窄

国内认为户外运动就是“挑战生命,挑战自然,探索险境”,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实际上“户外”更应该解释为:“与我们城市相对立的一种生活形态,而不是仅仅是一个探险和挑战”。“户外”的目的是:放松,归宁,驱散疲劳释放生活和工作压力。所以我们说To outdoor to happy,to outdoor to be myself

2.商家经营思想狭窄局限了户外运动的发展

比如俱乐部制,俱乐部经营者在扩大知身知名度的同时夸大自身英雄事迹感化户外企盼者;高端商品定位;户外商品店则以卖水货、次货、假货、B品货、库存货来谋暴利;买卖欺骗性,老驴骗新驴和引诱出行(驴:是人们对自助游人士的一种称呼)等。如此经营思想是不可能将中国户外蛋糕做大的,更不可能将户外运动这个群众性的期盼运动传播开来。结果只能是使户外爱好者在痛苦中抽身离去,在恐惧中畏却。

3.商家的营运策略也是“户外”病态发展的一个要因

如进口商品,在外国只需17美元的煤油炉在国内要卖到1600人民币,同时国内的属于高档的商品只能当作低端来销售的登山鞋,还有就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商家。

4.竞争意识薄弱

商品的专业性和舒适性功能性差,自身管理混乱。职业意识差也是共中一个问题,店家没有安全知识传授、没有商品功能知识传授,有也是保留一半,以此在关键时刻“表演或者“卖弄”。再就是他们没有组织意识或协助意识薄弱。有的商家在商场制造混乱,高额贿赂赶走其他品牌,排除异已;有的谎报野外信息。恶性竟争在制造上述种种伤害以外还会导致整个户外诚信丧失。

5.同志式的品牌之路

国人代理的进口户外品牌,目前在市场上看到的只有商品,对于与商品对应的功能解说,品牌文化统统没有。对于中国户外的发展,这是一种非常短视的行为。国外品牌的演变和发

展过程中,积累的品牌文化才是中国户外必须加快吸收的重要内容。国人自创的户外品牌,走的路几乎和晋江鞋一样,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是:“一个爹多个妈(请女生原谅我的不敬的比喻)”,服装的抄款现像更严重,又几乎都将使用GORE-TEX材料的服装张扬出来充当羊头;鞋品,清一色的防水牛巴戈加GORE-TEX里料,背包,基本上也都采用CORDURA面料和YKK扣件的商品悬挂;就连店名也都是或“鸟”或“兽”,店内陈列,售卖方式也没有区别,这些没有深度研思,没有质变的产品难以吸引准户外消费者。

二.“户外”路在何方

城市化加剧,人口激增,城市工作和生活压力一天比一天大;居住环境跟不上城市经济和人口的发展步骤;城市经济发展人们的收入增多;汽车业的蓬勃发展,(2004年全国汽车年销量有580万辆,2005年温和式增长都会有15%-20%)这些都可以视为“户外”的未来发展的良好大环境。

还有一些数据可以说明“户外”的将来发展形势。国家统计局,旅游局资料:2000年5月第一个“五一”黄金周至2002年10月第六个黄金周出游3.8亿人/次,收入是1525亿元,平均每次不足7千万人/每黄金周,收入不足2.6亿/次。到了2004年黄金周五一和十一出游人次分别是1.04亿和1.14亿,收入分别为390亿和398亿,增长速度之快那人非常欣喜。2005年,国家发改委建议双休变单休,每月月末一次休息4天,变成月月“小黄金周”。人们就近户外运动的机会就更多了。

有了这些大环境又该如何建立市场呢?

1.结合各种媒体和渠道宣传“户外”积极之处,阐述“户外”的真正定义,打消人们心中对它的不良印象,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2.打破现有户外行业里的种种“封建+规矩”和“闭门式”经营方式,将户外推入运动用品这个大市场。

3.建立户外运动凶险等级,如:列明各种登级的凶险度和安全指引;教会用户户外安全知识和户外商品使用知识;提供更多的健康和实在的野趣指导让百姓大众在户外丰富的野趣中快乐起来。

综上所述:“户外”目前是运动用品市场中最小但最有发展空间的项目。

版权所有 宁波服装协会 宁波中小在线

7.户外运动服的发展趋势 篇七

1 户外运动服与一般运动服的区别

户外运动服主要是侧重于运动, 它主要以运动、活泼、宽松、休闲为主旋律。户外运动服目前包括冲锋衣、抓绒衣、软壳、快干衣裤和功能T恤等等。冲锋衣之所以能成为所有户外爱好者的首选外衣, 是由其服装的“全天候”具有良好的防风、保暖、防水、防刺等特殊功能决定的。

一般的户外运动服都是用“PU防水涂层+接缝处压胶”而制成的, 这种工艺比较成熟, 具有较好的防水功能。

户外运动服主要专注于体育运动竞赛, 产品的设计通常按照运动项目的不同而进行特定设计制作。就一般消费者而言, 户外运动服装的机能是不同于职业运动者的服装, 我们一般穿着的户外运动服主要讲究防皱、防水和穿着轻巧舒服。

2 功能性纺织面料在运动服中的运用

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使户外运动受到人们的喜爱。单纯的服装设计理念已经满足不了现实生活中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功能性面料被运用到户外纺织服装中。

2.1 防水面料

防水面料是一种新型的纺织面料, 主要是有高分子防水透气材料 (PTFE膜) 复合而成的。它的主要功能是:防水、透湿、透气、绝缘、防风和保暖。从工艺上讲, 防水透气面料的技术要求要比一般的面料要高;从品质上讲, 防水透气面料具有其它面料所不具备的功能性特点, 防水透气面料在加强布料气密性、水密性的同时, 其独特的透汽性能可使结构内部水汽迅速排出, 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滋生霉菌, 是一种健康环保的新型面料。

2.2 抗菌防臭性

户外运动服装基本都经过抗菌防臭的化学整理。其中的一种方法是:人们采用芦荟、艾叶等天然杀菌的材料通过碾磨、溶解等方式整理服装面料, 使这些材料通过外部的摩擦、挤压等机械作用缓慢释放出杀菌剂, 以达到耐久抗菌整理的目的。但这种技术手段, 只能短时间使服装具有一定的抗菌性, 随着水洗次数的增加, 这种功能将逐渐降低直至完全消失。当然, 其他更好的和更持久的抗菌防臭整理也在不断地在采用中。

2.3 防刺性

户外运动的环境比较复杂, 在攀爬登山的过程中, 难免遇到各种植物的挂刺, 很多时候服装受到外部的力量而直接开裂, 因此迫切需要具有防刺功能的服装来解决这一问题。纺织面料经过特殊编织结构加上超高强纤维的优异性能, 使得本服装具有防切割的功能, 纺织面料采用超高强纤维高密度编织的工艺, 在一定程度上可防砍伤。

3 户外运动服注重透气、持久防风及轻薄

业内人士认为, 选择户外运动服装时应注重透气、持久防风防水及轻薄等特性显著的产品。

户外运动服装在保暖、防风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很多新技术、新创新都率先应用到这一产品领域来。以目前市场上领先的三层戈尔特斯面料为例, 它的耐磨表层面料和特殊内衬材料如同两片“面包”包裹着一种具有核心技术的薄膜, 这种“三明治”的设计面料可以更加突出持久防水、强劲防风和高度透气的特点。目前户外运动装备品牌如奥索卡、布来亚克、诺诗兰和探路者等都已推出了三层戈尔特斯面料冲锋衣。

近年来, 人们对环保要求的提高, 多种创新环保面料和功能性面料, 例如防水透湿面料、单向导湿面料等先后被开发出来, 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目前我国户外事业的发展非常迅速, 专业性和规范性正与国际逐渐接轨。在消费者对产品品质要求不断提高的大趋势下, 将会有更多新产品和新技术投入到这一市场。

4 户外运动服的市场和发展前景分析

消费升级是支撑户外用品行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消费品比例逐年下降, 居民对娱乐、教育文化、交通和通信的需求迅速增加, 充分反映居民对个人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日益倾斜。近五年来汽车保有量迅速攀升, 尤其SUV车型增长最快, 人们与户外目的地的空间距离将大大缩短, 户外运动必将伴随汽车拥有量的提高而稳步推广。户外运动参与程度日渐提高, 户外资源丰富是天然优势, 户外运动爱好者高学历、高收入特征明显。户外参与群体和专业组织数量不断增长, 网络平台提供了强大的召集、组织功能, 为户外运动推广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广阔、多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的户外运动资源。

户外用品零售增长迅猛。据不完全统计, 2010年户外用品市场零售额超过70亿元, 近年保持40%的增速, 成为零售板块中增速最快的细分行业之一。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户外时尚运动用品销售额增长超过了体育用品15.6%的增速, 户外运动用品在体育用品的零售占比也从13.8%提升至19.9%, 户外用品的专业性和功能性要强于普通体育用品, 消费者愿意为此支付更高的价格。

2012年ISPO展会期间, ISPO邀请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了《2011年户外品牌百货商业报告》。报告表明, 2011年户外用品商场零售额同比增长23.9%, 远高于而体育用品6.7%的同期增速。其中, 滑雪滑板类、配件类零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25.80%、52.10%, 户外装备的增长加速, 对比国外户外运动发展路径, 我国户外用品消费正向深入和差异化发展。而国内户外用品企业大多数集中于户外服装品类, 装备产品线的开发有可能成为品牌长期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据2012年2月21日在北京举办的ISPO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 户外用品展会面积为35000m2, 同比增长37%;参展品牌总数达516个, 同比大幅增长47%, 其中国内品牌204个, 国际品牌312个;参展商数量达353个, 同比增长28%, 此次展会规模和参展品牌数目创历史新高。

2011年我国户外用品行业增速超50%:根据展会期间COCA发布的《中国户外用品市场2011年度调查报告》显示, 2011年我国户外用品行业出货额和零售额分别为54.3亿元和107.6亿元, 同比增长69.16%和50.91%, 增速明显快于2011年, 行业高成长依然持续。值得关注的是, 2011年国内自主户外品牌达到383个, 同比大增67.25%, 且大部分为服装类品牌, 但其中彼此定位和差异化较小, 引发专家们对行业未来激烈竞争的担忧。

本土户外用品品牌发展势头强劲。本土品牌凭借性价比优势、较宽的产品线, 以及遍布全国的的营销渠道, 在运动服和鞋类的市场份额上获得明显提升, 本土品牌在一、二线城市也可以挤入前三位, 说明已具有一定竞争力, 随着在二三线市场本土品牌认知度的提高, 可拓展的空间依然很大。

5 结语

户外运动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 人们追求生活的享受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消费者对户外运动服在技术和功能上的要求更高了。功能性面料的出现促进了功能性户外运动服的发展, 消费市场需求为户外运动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晓慧.功能性运动服装的前景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3) .

[2]L.Muran.运动服和其它高性能服装的技术创新市场[J].国外纺织技术, 2004, (1) .

[3]王锐, 张大省.吸湿速干舒适性纤维及织物[J].合成纤维工业, 2001, (2) :15-17.

[4]胡浩.户外运动服冲锋衣的市场现状与标准制定[J].针织工业, 2011, (8) :66-67.

8.夏日户外音乐节全攻略 篇八

哈尔滨森林音乐节——山水、音乐、相亲

时间:7月24日-8月1日

地点:哈尔滨亚布力森林公园、平山神鹿旅游区、太阳岛分会场、伏尔加庄园。

主题:让心灵去旅行——听山·听水·听音乐。

演出及明星:老狼、二手玫瑰、长影交响乐团、高山钢琴音乐会等。

特色项目:全国青少年才艺展示赛、首届龙江乐队大赛、主题涂鸦及创意集市、万人相亲大会、中央大街宣传月、音乐节主题歌征集活动等。

点评:已经举办第二届的哈尔滨森林音乐节内容比较丰富,其中有许多属于大众参与的项目。比如音乐节的中央大街宣传月,一个月的时间内,每天晚上18时至20时在哈尔滨的中心商业区中央大街设立舞台,给市民提供自我展示机会。再比如主题歌的征集活动、主题创意及涂鸦集市,都给了广大普通市民以参与的机会。

在哈尔滨森林音乐节的整个活动构成中,围绕着几个明星大腕和几场档次不同的音乐会演出,安排了许多其他的活动,将音乐演出融合到其他项目当中。

哈尔滨森林音乐节更像是一个大型的节庆活动,不但拥有主题口号,还有吉祥物、主题歌、衍生产品等等。相比于以年轻人为主要目标人群的摇滚音乐节来说,哈尔滨森林音乐节面向的人群更广、层次更加丰富。

温馨提示:哈尔滨森林音乐节指定了天马、铁道国旅、青年国旅、江山等19家旅行社负责组织接待游客报名,以极优惠价格为游客提供三星级到五星级宾馆接待服务。

伊春森林音乐会——森林、漂流、蜜月

时间:7月20日-8月20日

地点:黑龙江省伊春露天广场

主题:走进绿色伊春,感受健康旅游。

演出及明星:中国歌剧舞剧院伊春森林音乐会,胡丙旭、宋飞、燕守平、邓建栋、薛伟、蒋大为、殷秀梅、朱军等。

特色项目:大丰河自然水域漂流大赛、“浪漫小兴安岭”全国百人新婚蜜月之旅、第三届全球旅游度假论坛、金穗-林都伊春旅游联名卡首发仪式。

点评:伊春号称“天然氧吧”,这里森林覆被率达到80%以上,被誉为“中国林都”。伊春的森林音乐会是纳入到森林旅游节的范畴之内,尽管只有一场音乐会的演出规模无法和众多“音乐节”相比,但依托高雅音乐提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用意还是非常明确的。依托伊春优质的森林旅游资源。

温馨提示:夏季是伊春旅游的旺季,票量紧张。若选择火车出行,需先到哈尔滨再转车。因此若要前往伊春旅游需提前做好出行计划。

张北草原音乐节——草原,放飞梦想

时间:2010年7月30日-8月1日

地点: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中都草原

主题:回归自然,倡导环保。

演出及明星:郑钧,老狼,何勇,二手玫瑰,新裤子,十三月唱片及其艺人,扭曲机器,南无乐队,反光镜,爽子和义和团等。

特色项目:帐篷露营,策马放歌,自由开放的舞台。

点评:在2009首届张北草原音乐节成功举办之后(三天观众人数突破10万人次),主办方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与总结,第二届音乐节投入了更大的人力物力完善场地基建,如道路规划、搭建固定移动接收器,固定灌溉设备,大型集装箱改造设施,使场地布局、设施更加人性化和环保,更能展现大草原的自然生态和低碳生

长城探戈坞森林音乐节——森林、露营

时间:8月27日-8月29日

地点:北京延庆水关长城脚下探戈坞音乐谷

主题:远离城市喧嚣,尽享露营音乐狂欢。

演出及明星:病蛹、秋天的虫子乐队等。

特色项目:三个舞台上演流行、民谣、舞曲、摇滚……音乐的狂欢从下午直至深夜,夏日露营,无拘无束,随性狂欢。

点评:探戈坞音乐节综合了音乐、森林、露营等当今最流行的音乐节元素,同时又具备“长城”这一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元素,品牌潜力突出。探戈坞音乐节位于八达岭长城脚下,15平方公里的原始次森林,这是目前距离北京城区最近的露营音乐节,也是消夏的好去处。

上一篇:诗歌赏析联想想象下一篇:道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