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渗透感恩教育探究

2024-07-16

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渗透感恩教育探究(精选12篇)

1.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渗透感恩教育探究 篇一

浅谈高校“感恩”思想政治教育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蔡颖雯

内容摘要:面对高校内学生对身边人身边事越来越淡漠的现象,不少学者早已开始呼唤当今校园的感恩教育,但似乎高校感恩教育还未取得令人察觉的效果。笔者认为高校不少感恩教育仍停留在单纯的教育形式上,还未真正认真从分析出的原因着手,开展科学的,符合当代学生兴趣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笔者立足于当今高校学生缺乏感恩之心的现象,呼吁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结合当今高校形势提出两方面建议。

关键字:思想政治教育 感恩 大学生

正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命题不仅提出了当今我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新要求,而且指明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向。和谐社会乃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感恩意识是指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内在心理要求,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也是任何文化公认的基本道德律。感恩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不少学者也早已提出加强高校学生“感恩”教育,这也成为当前高校重中之重的思想政治任务。笔者认为,新时期的社会环境,要求高校加大力度并多形式地开展感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从思想层面唤醒学生缺失的感恩意识,从实践上落实感恩教育。

现状:高校学生普遍缺乏“感恩”之心

由于受社会上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如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和金钱至上等,有些学生功利心变得很强,造成索取意识增强,感恩意识淡漠。不少学生只注重自我感受,而不太在意对他人的感激与尊重。近年来不少大学生不顾家庭实际情况只追求个人享乐,盲目攀比、超前消费、荒废学业。不懂得感激和珍惜,不能以善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环境,不愿用自己的付出回馈他人和社会,这便是“感恩”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

一、对长辈的养育、对他们所付出的艰辛丝毫无反应

现实中,有的学生不能体谅父母的辛劳,无休止地索取———买手机、买电 脑、泡网吧、下饭馆、买高档的服装等等。在他们眼中,父母是理所当然要提供 给他们这些的。他们甚至会以欺骗的行为来谋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2004年底,南京大学校园内出现了的“一位辛酸的父亲”的信。2007年10月,东北农业大学内出现的“一封母亲的来信”,都以极为相同的形式折射出当今不少学生不愿与父母沟通,缺乏理解,对父母的感情淡漠,不体谅父母的辛劳。这样的“控诉”不只是对部分缺少感恩情怀的年轻人的谴责,也让我们看到了其背后隐藏的教育问题。

二、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的冷漠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对他人冷漠的流行病早已侵蚀了学生的心灵,他们表现出逃避责任,对身边的师长同学缺少了必要的关爱,对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缺乏清晰的了解,更为严重的还会做出一些令人吃惊的恶性事件。闹得举世皆知的马加爵事件,正是冷漠导致的悲惨事件。在这些学生眼中,他们无视身边人的关爱,是他们不理解还是感受不到?他们怀着消极的态度对待一切,甚至会把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是有目的性,他们看不到人性的善。这种丑恶的心灵所带来的灾害是无法想象的。

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国有古语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据历史记载事例更是举不胜举,例如汉初韩信功成名就后,费尽千辛万苦,寻到对自己有一瓢食之恩的漂母,优厚赡养以报其恩;诸葛亮感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尽管后主“乐不思蜀”,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如今,人与人之间过于冷淡,学生对“感恩”二字更是陌生。台湾著名作家刘墉也在他的一篇励志文章中,劝勉一些年轻人要心存一颗感恩戴德之心,永存感恩之情。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

感恩不仅仅是一种美德要求,更是生命的一个基本要素。因为有了感恩情怀,人们才会以诚相待、甘于奉献、相互扶持,社会才会和谐发展。

首先,推行感恩教育,是弘扬民族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途径的重要途径。受中华民族推崇的儒家思想,正是通过忠、孝、节、义不同形式反应着感恩的核心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几千年来,孝文化促进了中华民族团结,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功能。推行感恩教育,就是通过引导大学生感激党和政府的培养之恩、感激革命先烈的奉献之恩、感激父母前辈的养育之恩、感激老师先贤的教导之恩、感激学校社会的关爱之恩,来弘扬和继承中国几千年优良传统。

其次,推行感恩教育,是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使然。思想政治教育一向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为宗旨,而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进而主动去帮助别人,是大学生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模式正不断地摸索完善,学生的美德教育虽然一直都在提倡,但都似乎未见卓效,更成为教育的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

最后,推行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较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继承、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推行感恩教育,可以引导大学养成礼让兼爱、和衷共济、热爱和平的性格,可以促进团结和睦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一、利用校园内外进行宣传教育和开展教育活动

善于结合传统节假日、重大事件,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通过发现、树立感恩典型,用先进人物的优秀品德和模范行为感染和影响学生并展开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引导学生把学会感恩作为改造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核

心内容。通过校园内外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去感受去体会,对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更具长远意义。笔者认为单纯的教育活动不宜过多,否则没质量,这样也使得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和麻木,有实质性有针对性开展活动,才能让学生参与后由衷地感受到大爱的伟大。

二、推崇创新型感恩教育

在面对四川地震救援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性,心理学也逐渐被世人关注。笔者认为,心理学对一个人的影响会是巨大的,特别是对高校学生而言。这就使德育和学科教学的相互渗透更加有效。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全员参与、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方式,并充分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在紧张学习中不忘感恩,在成长进步中牢记报恩,教育学生如何识恩、知恩、施恩,成为传承中华文化、铭记知恩图报的新时期人才,也以此增强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融洽人际关系和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96.2、晴雯让关于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的思考 [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5)

3、任江林孙振东感恩教育[N]《人才开发》2007(9)

4、黄铁苗弘扬感恩文化,共建和谐社会 [R]南方网

2.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渗透感恩教育探究 篇二

1 影响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常见因素

概括来说, 影响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因素, 主要可以归纳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大的方面。该文就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对目前影响我国高校学生事项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常见因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1.1 影响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内部因素

影响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内部因素, 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以及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内容。目前, 影响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内部因素主要有如下两点。

(1) 在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认识。虽然说长期以来各高校一直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日常的工作来进行贯彻和落实, 但是同时也不可否认, 在部分高校, 高校领导和任课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轻视或者是忽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倾向, 以至于影响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实效性的提升。除此之外, 在部分高校, 高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 由于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客观规律的认识不足, 还常常存在理想化、片面化以及形式化等问题, 进而影响到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2) 在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 所设置的教育目标、组织的教育内容、选用的教学方法等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是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三个关键性要素。只有将目标有效性、内容有效性以及方法有效性三者统一起来, 才能够实现教育结果的实效性。其中, 首先要确保教育目标的有效性, 应注意所设置的教育目标, 应该是学生在现有的思想政治水平上, 经过努力所能够达到的。而且还要注意综合考虑学生的自身需要和社会的需求, 将“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观念科学的、有机的统一于教育目标之中。其次, 教育内容的有效性。所选择的教育内容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体系, 要确保其有效性, 必须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结合其所具有的层次性和结构性的特点和高校学生的身心特点, 构建一个与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有层递性的内容结构, 避免出现教育内容次序混乱等问题。最后是教育方法的有效性。教育方法的有效性是确保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备实效性的关键保障。在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 教育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具有一些特定的要求, 这些要求是思想教育政治工作者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所必须要遵守的。简单说来, 这些特定的要求具体如下:在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关注学生自身的自主性的发挥, 尽可能地追求教师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重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尽可能的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实践教育, 尽可能的将理论教育与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相结合。

1.2 影响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外部因素

影响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外部因素, 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开展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 影响教育教学实效的,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外因素。目前来说, 影响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外部因素, 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 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变化, 给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的有利条件, 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其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不同国家之间, 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渗透为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带来严峻的挑战;最后, 现代科学技术, 尤其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得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艰巨, 同时也给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错综复杂的新情况。

2 提升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根据上文所分析的目前影响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常见因素, 特提出了如下几点提升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首先, 要注意树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理念, 理清工作的基本思路。在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 要提升工作的实效性, 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思想的解放、理念的更新、思维的转变和目标的明确。根据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的要求, 在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 主要应注意树立如下两点理念: (1)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校园生活阶段而开展的, 更应该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入手进行贯彻落实, 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结合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来发掘学生的优势, 培养学生的个性, 将学生的长远、全面发展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 (2) 要注意确立“紧跟时代, 主动作为”的理念。在上文的分析中, 已经简要阐述了社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等趋势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为了在这样的背景下, 确保所开展的教育工作的科学性, 就必须要注意树立“紧跟时代、主动作为”的理念, 以积极的态度正视当前的社会环境、主动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紧跟时代、科学预见, 并据此来开展相对应的思想教育工作, 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效。

其次, 要注意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完善工作的内在体系。要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一是要注意丰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通过紧扣疑难问题、热点问题、凸显教育的务实性等方式来提高教育的吸引力;二是要注意增加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内容, 凸显教育工作的人文关怀, 以此来提高所开展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例如:重视学生的需要, 并根据学生正确的、合理的需要来有针对性地组织教育内容, 同时也要通过引导来及时的扭转学生的不合理或者是不切实际的需要, 以此来确保教育内容的有效性和学生思想认识的正确性。

最后, 要注意应用多样化的、灵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拓宽工作的载体。也就是说, 在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 要注意结合教育的内容和高校学生的思想实际, 来积极地进行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创新。例如:在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 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语言讲授的方法, 而且还可以采用课前调查、课中互动、课后回馈以及课余实践等多种方式来进行,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拓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 实际上指的就是, 在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 应积极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来促进工作实效性的提升。例如:近些年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并逐渐成为了高校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 高校在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 就可以积极地利用网络的优势, 通过组织网上专题讨论、网上思想调查、网上随机教育以及网上心理疏导等多种活动来充分发挥网络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以此来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孙芳.“现实的个人”视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范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 (18) :8-10.

[3]段志英.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5 (3) :46-48.

3.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渗透感恩教育探究 篇三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教学实践 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88-02

教书育人,不仅是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培养。这是教学工作的根本要求。这也意味着教师的工作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感恩。而初中班主任,则可以综合初中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班主任工作的各个不同环节中渗透对感恩教育的传授,从而,引导学生感恩,提升学生的品质。

一、利用当下社会的新闻或广告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新闻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例如,在2009年的《感动中国》中的湖北武汉的《暴走妈妈割肝救子记》的故事,笔者就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进行了观看,记得当时,很多学生在看的过程中,都留下了眼泪。当时课堂很安静,能很清楚地听到一些学生的抽泣声。看完片子,我没有说话,同学们也很安静,当时的氛围其实不需要我说什么,感觉同学们仿佛一下子长大了很多。从此,每年我都会在班级组织学生观看上一年的《感动中国》。

广告在现代社会充斥我们的生活。笔者前几久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广告,一个五岁左右的小男孩,看到他的妈妈在工作了一天之后为奶奶洗脚,然后自己也端出一盆水来给自己的妈妈洗脚。针对这则广告,笔者组织学生在班会上进行调查并讨论:在咱们的班级中,有多少学生的父母给自己洗过脚?有多少学生为父母洗过脚?调查的结果是班级40名学生中,只有5名为父母打过洗脚水,但是几乎每个学生的父母都为孩子洗过脚。我问大家为什么?教室里沉默了许久后,几个学生回答:父母爱自己。父母因为爱,所以愿意为孩子付出。而子女,也应该学会去爱父母,学会感恩。

二、抓住一些特殊日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过节,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一时代特点,结合一些特殊的日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例如,教师节,母亲节等。在教师节,学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自己的文章来表达对老师的赞美。在母亲节也可以组织学生每人自己制作一份小礼物送给自己的妈妈。笔者一直在班级里开展这样的活动:在每学期开始的时候,我就有意识地记住每个学生的生日,然后,在每个学生生日的当天,我都会在当天的早自习结束的时候,向全体同学宣布当天是某一位学生的生日,让大家一起为其唱一首生日歌祝福他。同时,也让学生自己记住自己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每一位母亲为了孩子的出生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样做,一方面表达了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借此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三、可以通过不同的学科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平時老师的言行,学生都在不知不觉中看到,甚至模仿。平时班主任对学生的无私付出,为班级的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努力,学生都会看到眼里,因此班主任要为学生做好榜样。同时,班主任也要利用不同学科的特点,借此对学行进行感恩教育的渗透。例如,《语文》和《思想品德》都是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环境,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社会、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增强其责任感,并鼓励学生将这种感情运用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社会,增强其作为主人翁的感情。

四、通过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感恩的实践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一个孩子对父母的孝敬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产生于自己心中对父母的感恩。他们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亲眼见到了父母为了自己的成长的辛勤付出,懂得了父母对自己的良苦用心,他们才会产生感恩之心,才会将这种感情付于实践,孝敬父母。

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感恩之心,在课后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如回到家中,认真完成作业,不用父母操心;多和父母说说自己在学校生活中的趣事为父母解乏;.多帮父母做一些家务活;父母下班回家,给父母倒一杯牛奶……这些虽然都是一些小事,但是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感恩父母。

同时,老师更要在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这种感恩之情扩展到社会,让学生学会感谢亲朋好友,感谢为自己的成长辛勤付出的老师,感谢在自己学习中与自己一起共同成长的对手或伙伴,同时,鼓励学生好好学习,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为将来有能力回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通过以上的一系列工作,笔者前不久在一次家长会上了解到,现在很多学生回到家中,与父母的交流也多了起来,说话的语气也比上小学的时候好了很多,在家时,也常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也正是我们作为老师和父母从孩子那里得到的最大的安慰。

五、结束语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每一位中学班主任的必修课。在工作中多结合社会的新闻、广告等材料,在特殊的日子进行渗透,在各科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教育,在课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恩父母、感谢老师、回报社会。总之,老师的言传身教,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都是对学行进行感恩教育的很好的方式和途径。初中阶段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每一个班主任都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多渗透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为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中学生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汤利刚.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J].神州,2012,(09).

[2] 覃芳勤.班主任应具备的魅力[J].广西教育,2014(01).

4.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渗透感恩教育探究 篇四

一、测评组织领导

二、测评实施时间

三、测评基本情况

1.组织领导

1.1工作定位与思路

1.1.1(是否符合)

进行具体说明

1.1.2(是否符合)

进行具体说明

1.1.3(是否符合)

进行具体说明

1.2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1.2.1(是否符合)

进行具体说明

1.2.2(是否符合)

进行具体说明

……

四、典型经验做法

五、主要问题不足

1.问题描述(请将问题一一列举)

2.原因分析

3.整改措施

5.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渗透感恩教育探究 篇五

坚持以学生为本,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个性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道德人格教育、人生教育、创业教育.

作 者:黄倩 张禧 HUANG Qian ZHANG Xi 作者单位:黄倩,HUANG Qian(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41)

张禧,ZHANG Xi(四川农业大学,四川,雅安,625014)

6.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渗透感恩教育探究 篇六

挑战与新对策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08-03-17 10:41 点击: 121

[摘 要] 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的新情况与新挑战,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十分紧迫的新任务与新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得失,切实探索出实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新任务和新要求的新思路与新对策。

[关键词] 高校;学生工作;挑战与对策

New Challenges and New Ways of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Management

Abstract: With the new problems and new challenges presently showed up in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reflects on analyzing how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defines precisely work in a new situation and accordingly puts forward some new thoughts and methods to realizing the new task and new requirement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management.Keywords: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Work on students ;Challenges and requirement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人们的思想文化领域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都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多元化趋势日益凸显,出现了很多十分棘手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新世纪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10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该《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

林晓敏同志在“21世纪高校学生工作发展趋势初探”一文中提到了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呈现下列五种发展趋势:趋势一,在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上,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趋势二,在学生工作手段上,从传统式向现代化转变;趋势三,在学生工作职能上,由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向咨询、指导、服务拓展;趋势四,在学生工作载体上,从班级、宿舍向校园文化活动转移;趋势五,在学生工作专职队伍上,由经验化向专业化转变。上述五种趋势的预测正是基于目前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新问题而提出来的。

1、多元化思想观念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与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世界形势呈现出多极化格局。同时,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国以经济、科技、军事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潜在的不安定因素仍不可忽视。尤其是西方霸权主义不愿意看到中国的日益发展壮大,他们凭借其经济、科技、军事的强势,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面对如此错综复杂、变化深刻的历史时期,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坚实阵地,能否肩负起历史重任,充分发挥思想教育工作优势,把思想教育工作完全置于国际环境的大格局中,培养学生既有世界眼光、国际意识,又能明辨是非,保持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断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弘扬中华民族先进的思想文化观念和民族道德意识,直接关系到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

2、互联网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正迅速地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认知渠道、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互联网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良好机遇:网络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阵地;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手段;进一步开阔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同时,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网络技术的发展,使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复杂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陈旧而滞后的教育观念与管理手段横亘于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艰难、长期的育人过程,必须全体动员、多方配合、形成合力。由于受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的观念和方法的影响和制约,使得在工作上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要讲究工作策略和方法,因为思想政治教育通常给人一种死板、枯燥、形式化的印象,容易拒人于千里之外,所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切实掌握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陈旧观念的束缚,同时应借鉴科学的教育方法,讲究因材施教,思想政治工作更应讲究因人而异,并善于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来指导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

4、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亟待重视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学习压力使他们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开放发达的社会环境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显现出来,形成心里疾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健康成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大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注重的只是政治信仰、形势政策和抽象的道德原则等等,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亟待重视。

二、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策略探究

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以及由此而发生的学生教育管理在工作环境、内容、对象等方面的变化,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紧迫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如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出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策略和新方法。

戴慧莉同志在“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一文中指出了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在新时期的任务:⑴抓政治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⑵抓思想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⑶抓道德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道德观;⑷抓心理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讲究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培养科学思维能力;⑸

抓文化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科学精神;⑹抓行为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以及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要求:⑴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经验和规律的关系;⑵要揭示和掌握大学生思想变化和行为活动的规律以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⑶要学习和借鉴现代科学知识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艺术;⑷要建立和健全科学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程序,形成制度保证体系;⑸要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学生教育管理。

因此,我们试图在以下几方面积极努力,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新的策略与新的工作方式来开展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才。

1、以大学生素质教育为基石,努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体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几方面全面发展,既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全面客观的研究大学生思想现状,探索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为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而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改革和发展中要围绕服务做好此项工作,同时要辅助高等教育对人才的一般性培养,并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几年来,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工作中积极探索,努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随着教育模式的逐步转变与完善,必将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日趋科学。可以看出,构建以素质教育为落脚点的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框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总之,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不断适应新要求,努力构建新框架与新体系,采取新手段,使得工作系统化、资源一体化,并努力创新,逐步走向科学化。

西安交通大学住宿制书院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系统的一项重大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社区文化。以通识教育、文化熏陶、礼仪礼节等为方向的德行课堂无疑又给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与契机。

2、以科技活动为突破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当然也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尽之责。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对未来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伴随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变化,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标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基地,时代就必然赋予其新的要求和使命,不仅要传授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通过各式各样的科技活动与学术活动,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站在迎接新世纪知识经济的高度,着眼并着手于培养高层次的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开放教育和个性教育的新型教育观念。

3、以现代化科学技术为应用手段,构建系统性思想教育新方式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传播、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途径、新方法。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各种现代化科学技术,更新观念,把它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使思想政治工作从单纯的说教上升到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手段。

为应对互联网等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给高校学生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我们已经在互联网上建立高校学生工作网站,在逐步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系统,构建新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阵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网络素质,加强对高校学生的上网引导和教育,努力减少或消除网络信息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4、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为前提,加强学习和深造,努力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艺术与创新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既是一门相当复杂的科学,也是一门颇有讲究的艺术,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高度的综合性,二是高度的应用性。它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思维科学等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只有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文化知识,学习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的先进理论和经验,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艺术等,才能够建立动态、科学的知识结构,提高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引导和督促大学生精勤学业,加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

例如,在西安交通大学,正在开展着一场如火如荼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创举,即“知心工程—辅导员和学生面对面”。“知心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它既属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畴,但又比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有了质的飞跃。在西安交通大学,“知心工程”已经成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的工作平台,它的良好实施必将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5、以长远稳定发展为着眼点,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保证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与实施者。这支队伍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效果和水平。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工作问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应该从高校的长远建设出发,培养和造就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教授。另外,在选择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时,应当选择那些政治品质优秀,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治水平,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较强的组织活动能力,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人。

7.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渗透感恩教育探究 篇七

一、把育人作为第一原则

学校的第一工作要务就是教书育人,所以学校领导以及所有职工人员都应该把学生的德育培养放在第一位。对每一位教师而言,文化知识教育只是手段,对学生的德育培养才是真正目的。教师教学的任务不仅是授予学生文化知识和学习方法,同时还要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修养。对于现在的唯知识论,我们要严厉地加以批判,这种思想是很狭隘片面的。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社会, 许多大学生都处于一个对前途迷茫的状态,所以要想成为一个优秀合格的大学教师,首先必须成为一位具有有启发性思维的思想导师。

二、循序渐进和灵活性原则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刀切是教育大忌,我们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对而言已经很成熟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价值判断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准确把握每个学生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灵活教育,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实效。现在的大多数大学教育中,还是以往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更多时候强调的是大学生如何去对社会产生认同感,却没有考虑到大学生的心理状态。面对来自观念变革、学习、择业就业、 经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再加上知识和素质、消费和经济能力、理想与现实等方面的矛盾,大学生心理状态极其复杂,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从这些压力和矛盾出发,灵活、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三、广泛性和群体性原则

大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是思想、政治、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综合的结果,这些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因素都有着广泛性和群体性,所以仅仅依靠学校去进行教育是不可能单独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须获得来自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支持,经过亲密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在学校中要确立全新的教育观,以人为本,把学生素质教育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个教师除搞好本专业的教学工作外,还要完善自身的人格魅力,以此来感染和影响学生向好的思想方面发展。此外,学校还要调动所有的教育力量,建立全方位、全时间、全过程的育人工作机制;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个家庭的教育观念在学生的身上就可以体现出来,父母要建立科学的培养计划,促进学生的优良品质和学习习惯的形成;在社会上,国家要进一步完善法制,规范学生行为,同时要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清理,避免社会上不良习气流入校园。国家也要对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安全干净的环境,保证大学生可以真正在社会上学得知识,进而完善自身人格。

四、加强实践原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校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系统的理论知识, 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去了解现实。现在学校组织的扶贫、支教、志愿服务、挂职锻炼及学生自主的社会调查、勤工助学都是很好的实践方式。通过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已经有很多高校把大学生社会实践常有化。我们在此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保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注意两者的平衡关系。

五、结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这些原则我们必须要认真的贯彻落实,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思想政治教育是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成就人民伟大事业的生命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全国所有高校都要抓好每个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证向社会输出的是一支有思想有文化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优秀大学生队伍,这样才能为党和人民伟大事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摘要:现代大学生面对社会上的物质诱惑很容易走入歧途,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很有必要了。高校教师的思想解放、创新进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基本原则。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时,要利用新思路、新方法去促进大学生思想的解放,同时对当代的社会现实要有深刻的了解,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高兴,周文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4):52-53.

[2]王德勋.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个基本原则[J].中国高等教育,2010,(10):20-21.

8.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渗透感恩教育探究 篇八

【关键词】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3G网络、新媒体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与接受,成为主要的信息传递方式。同时催生了以微信、微博、微网站、微小说为代表的“微时代”的发展。利用当前网络,大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新信息,开展信息交流,进行休闲娱乐,加快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很多学生的思想认识上出现了新问题。

一、微时代的内涵与特点

1、微时代的内涵

“微时代”主要是指大量应用微信、微博与微网站的时代,主要特点就是篇幅短小、内容精湛。当前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感到需要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以前人们利用开心农场这一游戏方式使自己的身心获得了短暂的放松,从而加快了微时代的发展,最早出现的是微博,利用微博访谈与微博打假使人们大量接触了微时代,国家教育部于2011年推出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出现了大量的“微”开头的词语,从而标志着已经进入了“微时代”。微时代也表示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参与人员更多、社会透明度更强,但同时也会带来大量的虚假信息,以及一些不健康的内容。

2、微时代的特点

进入微时代以来,人们可以实现更加快捷的交流,发挥微博、人人、微信等信息交流工具的作用,人们可以随时获得最新信息,同时表明网络在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信息内容也丰富多样,传播着各种各样的文化,不同语言、不同民族、政治内容、经济内容、生活内容、时事等都可以在微时代进行迅速传播,微时代网络已经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同时不利于实现监督与控制,出现了多元文化共同在信息系统中传播的局面。

二、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方法分析

1.建立高校网络信息动态快速干预机制

一是高校应该具备舆情研究制度,要分别配置相关机构与工作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明事实真相,根据不同事情的发展情况,将信息舆情进行分级,同时应用不同的干预方案。由于“微时代”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所以传播的信息丰富多样。二是还需具备处理舆情的制度,要还事情一个真实的面目,防止虚假信息传播,争取向大学生提供真实的信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要掌握我国思想政治发展方向,认真选择与过滤各种信息,与大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真实信息要及时传播并加以宣传,对那些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舆情,要及时改正,防止进入大学生的视野。因此在高校当中实行网络信息动态快速干预机制可以有效防止不良信息的进入大学生的视线,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最好的效果。

2.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微素质”

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利用各种手段,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接受新知识新理论,进入社会了解民情,亲自考察各种社会问题,才能得到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微课”,是一种改革当前教育模式的先进做法,而要想真正上好“微课”则需教师具备高超的录制能力与拍摄能力,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各种软件的应用。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如何拍摄,如何选择灯光,如何进行后期制作等。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微课”使理论课不再枯燥无味,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教学中应用“微课”,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健康发展。它不但开创了新型教学模式而且也具备了一种新型创新理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应用“微课”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反,如果高校教师不能有效应用“微课”开展教育活动,不能帮助大学生及时处理网络信息,那么则一定会阻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正常进行。

3.加强正面引导,强化教学实践

建立“微化”长效应用机制,是以课程教学内容为主,教师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开展学生体验活动,主要就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同于理论教学但具有一定联系的教学手段。

开通大学生解惑微博,可以解决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大学生认同自己的学校,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师生共同进入“微时代”,创造大量的微产品,如大学生可以自行创办电子杂志、创办微电台,让大学生应用具有时代特色的技術工具,从而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大学生的力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实现师生的有效交流与沟通。

4.与时俱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工作方式方面,可以发挥微博与微信等新媒体互连功能的作用,快速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学习理论的网址发给学生;在开展理论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播客等媒介传播我国名著,以及国务院发布的最新政策等,保证大学生利用网络随时开展交流与互动;在实际教学时可以借助微博与微信创办微论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负责设置讨论话题,引导大学生就自己的亲自体会与实践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工作方法方面,可以全面应用“微时代”的各种传播工具,使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更容易为社会群体所接受。利用不断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实现信息教育内容的思想性,使广大人群更加关注传播内容,使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教育实现平等,使广大大学生团结在党的周围。

5.创设有利条件,整合多载体混合教学机制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同时结合多媒体的应用、视频材料与网络信息的应用,将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还需重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将大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发挥“微时代”大量新载体的作用,将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内容装进大学生的脑中。课余时充分利用各种新载体,帮助学生解答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利用微博微信开展互动,针对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开展讨论,大力借助“微时代”各种可实操性载体,如制作“微课”,拍摄“微电影”,开展“微公益”,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在开展实践活动中,鼓励大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回报社会、感受社会。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其具有较高的情感。因此,综合应用多载体教学模式,使载体在课上课下发挥最大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微世界当中、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帮助大学生实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光姝瑜.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36)

[2]姜畅.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J].亚太教育.2016(03)

9.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渗透感恩教育探究 篇九

为了真正地体现教育平等性,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都设立了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社会性质资助,临时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多种类型的高校资助体系。该体系不但类型多,而且资助覆盖面广,能确保每个高校贫困生都能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

一、感恩教育在各大高校思想教育中的现状

1.感恩教育流于表面、囿于形式

目前各大高校的感恩教育采取的形式大部分是在一个会议室或者空旷的操场,指定哪些学生必须参加,或者以演讲形式再配点催人泪下的背景音乐,场面看似热闹;或者事先彩排好要表达感谢者在什么时候表达感恩,形式大都是下跪或者痛哭,这些就是大学里指定的所谓“中国式感恩教育”方式。

2.感恩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缺乏完整体系

校园文化是学校从建立开始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内在的物质和精神的产物,是大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平台。校园文化有三个具体形态:深层次的校园文化、中间层次的校园制度文化和表层的校园物质文化。也是所有校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目前感恩教育在高校中只存在于表层,只在特殊的日子进行感恩教育,比如说雷锋纪念日,父亲节,母亲节等等才做宣传,没有形成一种成套的精神文明文化氛围。

二、感恩教育的作用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有目的、有步骤、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传授相关的道德观念,促使受教育者不断发展升华的人文关怀的教育,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是一种自爱与他爱相结合的生命教育,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感恩教育不仅仅是教授感恩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受教育者体验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施恩、感恩、报恩息息相关的循环统一状态。感恩教育包含生命观,和谐观,爱与责任教育,这些教育有助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有助于高校先进文化的创建,有助于家庭和谐关系的构建,有助于个人优良品质的养成。

三、如何将感恩教育较好融入高校资助工作中

1.在校园文化深厚土壤中孕育感恩教育

要想感恩教育在高校资助工作中起到作用,必须有深厚的土壤栽培感恩教育,将感恩教育确切落实到每个学生心中,而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下来。各大高校不应该仅仅只进行思想教育而应该开展一些有实际意义的实践活动去真正感知、感恩情怀。必须在校园内固定开展感恩课程,也必须开展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且必须坚持做下去。各大高校应该利用媒体,广播,宣传板,海报,微信,微博等等力量传承感恩教育。先在校园里边营造一个良好的感恩氛围,这才能为后面高校资助工作服务。而不是只在快评定资助工作期间进行思想教育。

2.抓住高校资助工作评定契机大力宣扬感恩教育

有了校园文化强大后盾后,再在高校资助工作评定期间抓住有利时机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二次感恩教育。第一,提升获奖学生的感恩意识,在资助工作实施过程中抓住提交资助申请表的时候,引导学生在评定前期就知恩图报,并告知学生必须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念并资助后回报社会;第二,培育获奖学生的感恩情怀,在资助工作中教育学生家庭贫困并不是唯一获得资助的条件,还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学生成绩优秀,综合素质能力强才有资格获得。不劳而获者不能参加评比的`。获得资助后,高校资助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回访关切这些学生,对他们进行生活和学习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让学生感受到必须感恩才能报答国家和学校;第三,增强获奖学生的感恩行动。获得资助的学生不应该是获得资助后就没有事情做,学校应该安排一些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这些钱来之不易,才会去珍惜自己的机会而不去挥霍。在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大家的帮助给自己带来的温暖。而且在高校资助工作中要求每位获奖者有责任和义务将感恩的心传承下去,实现知行意的结合。

四、结束语

10.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渗透感恩教育探究 篇十

在感恩节即将来临之际,我校举办感恩教育行动。借此机会教育学生拥有感恩的心。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乐于助人、知恩图报,“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一度传为名句。中国教育更多关注分数和升学率,加之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人的溺爱导致孩子觉得别人的关怀是理所当然,不少小学生不懂得感谢、感激,只知道索取;甚至对太过关心自己的家人产生逆反、厌烦情绪。因此不少人建议在中国也设立感恩节,让学生们学习换位思考,珍惜朋友,理解父母;让成年人暂停麻木冷漠的心,真诚地去体贴关心别人。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感恩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思想教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教育工作的成败,直接决定着感恩教育的成败。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让学生弄明白,“何为感恩”及“为何感恩”。所谓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最起码的支点。感恩由识恩、记恩、谢恩和报恩四个环节构成。

首先要“识恩”。当父母、老师、朋友乃至大自然有恩与我们时,我们要细心地去发现,并在中产生感恩意识,这就是“识恩”。“识恩”后,我们要把别人的恩惠记在心里。“吃水不忘挖井人”就是“记恩”的例证。“谢恩”是第三个环节,就是对别人的恩惠表示感谢,这会增加对方的愉快感。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报恩”。“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落脚点都是“报”。我们的感恩对象太多了,包括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大自然……要引导学生认识:父母“养育”了我们,老师“教育”了我们,我们对他们的回报有多少?乌鸦尚知反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切记:报恩。“施恩勿念,受恩勿忘”,这将永远是我们的处世情怀。通过思想工作,让学生明白:会做事不如会做人,会做人不如会感恩。

二.家长、教师应做学生感恩的表率。

11.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渗透感恩教育探究 篇十一

一、教育时效性的内涵

时效性被释义为信息在一定时间内对决策具有的价值属性, 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决策的效果。时效性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 是指通过对学生教育实际情况的分析与研究, 适当地调整相关决策, 以促进教育与时代同步发展, 有利于学生的生存和发展, 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而实效性是指按时按量完成任务, 并产生实际的效用, 其在教育中的引入反映了教育实现社会效益以及教化功能的程度。日常生活中, 人们容易将时效性与实效性的概念混淆, 简单地认为两者相互等同, 因而时常重视实效性而忽视时效性。简而言之, 时效性强调的是时间效应, 而实效性强调的是实用效应, 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密不可分的联系, 前者是后者的实现途径。具备时效性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才能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制定行之有效的决策, 从而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服务。因此, 增强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是满足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素质教育需求的重要表现, 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和优化, 为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空间。但是, 市场经济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面临着诸多挑战。受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影响, 在校大学生数量呈逐年递增状态, 他们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容易产生焦躁、忧虑等负面情绪, 这种压力制约了大学生一定程度的身心发展、道德养成。同时, 互联网的盛行, 还使得大量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多元文化生态景观的形成对大学生的信仰和追求造成了冲击, 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及娱乐方式。先进的信息传播工具, 引发了大学生思想政治行为的改变, 且具有广泛性、即时性、隐秘性等特点, 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出了要求。另外, 由于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足, 各部门之间的连接不紧密, 致使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 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部分高校缺少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深度和广度不足, 很难发挥教育合力, 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以及政治观的养成。

三、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增强策略

结合上文对教育时效性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分析, 主要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与教育模式三个方面的创新入手, 提出以下几种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策略, 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 创新教育理念。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高校各级领导及其教职工应该提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 并从主观意识上转变传统教育思想, 注重审时度势,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增强注入活力。具体而言, 各级高校教职工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尊重大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 以全面发展学生为核心目标, 认真落实爱护学生、关怀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与此同时, 高校还应该尊重“与时俱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认真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 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体现教育的时代性与针对性。与时俱进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需要辅导教师积极深入地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着重注意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行为、心理感受与实际紧密贴合在一起, 以此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理念创新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增强的先导, 它与时代是密不可分的。

(二) 创新教育内容。

内容创新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增强的关键环节, 它需要实现三个“贴近”, 即贴近社会现实、贴近专业需求、贴近思想实际。其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社会现实, 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细致深入地分析当前我国所处的社会实际, 包括经济、科技、环境等, 并设计与之紧密关联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从而激发大学生关注我国社会实际的兴趣, 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思想观、政治观客观地看待一系列社会现象, 鼓励他们发现问题, 并辅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贴近专业需求, 需要教导员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联系起来, 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 重视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实用效应, 从而强化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贴近思想实际, 需要辅导教师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关注他们的思想、心理活动变化, 及时了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 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

(三) 创新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与教育效果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增强, 应该立足于时代发展, 着眼于大学生思想实践, 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课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 推进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 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 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优化提供支持。在此基础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等影音设备, 寓教于乐, 活跃课堂气氛, 提升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和动机, 引导大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值得注意的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丰富的实践活动, 可以检验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层次和行动能力, 有利于巩固他们的理论知识, 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 高校还应该协同相关教师, 积极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 有效地把各界教育资源整合在一起,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扩大其深度和广度, 从而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

四、结语

总而言之, 我国高校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势在必行。未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提升可能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 希望众多学者和专家持续关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变化, 并提出更多有效的发展建议, 高校则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予以落实。

摘要:思想政治是高校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科目, 其效果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社会背景下, 大学生面临着多种思潮的冲击, 其思想政治行为表现不一。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在对教育时效性内涵作出简要论述的基础上, 分析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增强策略, 以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范铁军.高校道德教育的时效性分析及启示[J].青春岁月, 2015, 19

[2]张墨雨.浅谈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J].鸭绿江, 2015, 4

12.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渗透感恩教育探究 篇十二

一、问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与中华儿女的美德相融合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情感、民族礼仪,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作为第一线上的教师,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思想的教育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不仅需要教师在班会上进行系统教育,同样,把传统思想教育渗透于特色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

为了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为了探索特色课堂教学传统文化及地方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操作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了促使广大实验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为了丰厚我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其文化品位与办学特色。我们学校课题组在各领导的大力支持之下,花大精力进行本次调查研究。

二.调查方法:

1.查阅《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思想与信仰世界的历史》等有关书籍,了解影响我国几千年的优秀思想的精髓。通过阅读关心古代中国精英与经典思想的发展,而且分析这些思想得以形成与确立的知识来源和终极依据,清理从上古以来到十九世纪的`中国人的思想与信仰世界及其连续性历史,旨在理解今天中国的思想传统是如何从古代到现代被逐渐建构起来的。

2.调查询问学生,了解他们对于传统思想方面的知晓情况。

3.通过班级发表问卷,为了解学生对传统思想的认识情况,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关注睿智的哲学宗教思想,为自己今后的品质形成奠定基础。我精心设计了问卷,并进行了认真分析。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在调查过程中,我时时鼓励学生实话实说,便于真实的了解他们的想法,学生在我调查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令人欣慰。我将调查问卷细细整理分析,揣摩其原因。并将一些典型案例及时归纳整理,为课题的进一步实施奠定基础。

四、结论

调查过程中,我发放问卷53份,收回53份,全部有效。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发现:

1、学生对于《论语》以外的《道德经》、《大学》、《中庸》、《孟子》等著作了解甚少,可以说一概不知。

2、8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中国古代先哲思想。

3、99%的学生觉得传统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应以继承发扬为主;在当今社会有必要学习“四书五经”等历史文化古籍,觉得“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对现代人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

4、当问到“无为而治”是谁的思想时,只有39%的学生说准确。

5、学生都觉得对于传统思想的现状是正在消逝的。

6、当问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释道(儒家、佛教、道家)的三大思想精神您了解吗?”24.5%知道并可以区分三者的观点,49%了解大致思想,但不能完整的描述,13%有了解,但其中一、两家不太清楚,基本不知道的占13.5% 。

通过以上数据可见,如今的小学生对于传统思想的认识亟待提升,究其原因,家庭、学校、社会都有。据此,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典型事例,充分认识加强传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开展传统思想教育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这项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2、明确目标,扎实推进。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宣传教育,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班会、黑板报、宣传栏、征文、演讲等形式,寓教于活动之中,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家校结合,齐抓共管。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内容。渗透传统思想教育必须坚持家校结合,要采取多种形式,要求家庭教育配合学校做好该项工作。

上一篇:广西民族大学考研试题下一篇:大爱无声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