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领导力读后感(共11篇)(共11篇)
1.校长的领导力读后感 篇一
提升校长领导力的行动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东娇
领导力是有层次的,需要不断突破和不断提升的。如何提升领导力,由一个领导自己的人成为一个领导他人的人,再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是本讲座的用意所在。
领导力包括定位理念能力,身体力行能力,愿景表达能力,感召他人能力,猎寻机会能力,试验冒险能力,团结合作促进能力,强大别人的支持力,认可贡献能力和庆祝胜利能力。
有五种行动可提升领导力。它们是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使众人行和激励人心。
一、以身作则
言行一致:我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说——理念;做——榜样。
(一)说理念
找到自己的声音。提升理念定位力和表达力。
1、照镜子
锻炼强烈的自我意识。用360度行为评估,反馈措施。
2、精神体操。冥思苦想
10%的时间贡献给自己的精神生活。反省沉思。
3、赞扬自己
4、模仿导师
记住你所尊敬的领导者拥有的经验和教训。导师包括历史人物和现实人物。
5、信条留言
确保代表你的理念。
6、收集故事
(二)为他人做榜样,提升榜样行动力。
把“我的信念”转化成“我们的信念”。做法是:
1热心谈论理念,可有戏剧性
演讲有力。不能犹犹豫豫;不能用啊、你知道、哈,我认为。有点儿,我猜之类的话 戏剧性举动。
2、通过标识和一些小物件进行教育
非正式信息传播渠道。是校长的道具。利用典礼强化理念。宣告某人进入学校。
3、通过讲故事进行领导。
故事是有用的培训形式。流传传统的方式。讲述追随者的故事。故事的寓意。提升自己讲故事的能力,是对追随者的认可。把讲故事列入会议议程讲每个人最好的事。
二、愿景
(一)描绘:发现主题,想象各种可能性,提升你的描绘力。
1、读本传记
2、回顾自己的过去:练习
3、写篇文章总结自己
4、写下愿景规划
(二)感召:教和传递愿景,提升你的感召力。
1、了解你的追随者
2、扩展你的沟通技巧。
3、倾听:听别人说话是领导的关键特点。
4、走动:表达关心。
三、挑战
(一)猎寻机会:通过变化、成长、发展、革新的道路提升猎寻机会的能力
1、把每次工作视为一次历险:是什么让你有信心地开始新的一天?
2、他人寻找有意义的挑战
3、质疑现状,清除不必要的常规。
4、更新学校:参加会议培训项目与外界信息联系;2年就给团队增加一新成员。
5、每个人都去搜寻新信息:动员力量。
(二)试验和冒险:提升冒险能力和心理承受力。
1、进行小试验,树立榜样:实验各种新想法。
2、打破思维禁锢:传统的或习惯的思维方式。
3、分解任务.3、说对:不说但是,说对,而且。
四、团队
(一)促进团结合作,提升校长协作领导力
1.检查合作情况: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人士。
2、说“我们”。
3、关注收获而不是损失。
(二)帮助他人强大
1、提供看得见的支持。
2、分配好关键性的工作
3、避免空谈的全校会议
五、激励人心
(一)承认别人的贡献:通过表彰个人卓越表现认可他人贡献,提升认可能力
1、在奖励上力求创新:个性化奖励方式。
2、公开承认别人的贡献。
3、在过程中提供反馈意见
4、不要吝啬感谢的话。
(二)庆祝胜利:为价值实现和胜利而庆祝.通过创造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庆祝价值的实现和胜利。
1、把庆祝活动列入日程
2.公开好人好事园地:板报、网络、刊物。
3.向模范行为颁发具有纪念意义的奖项:领导、教学成就奖,育人成就奖。
2.校长的领导力读后感 篇二
校长的教学领导力的作用对象,主要有四个层面:一是决策层,也就是校级领导层,决定学校的教学战略、形成教学发展规划、把控学校教学方向;二是执行层,就是学校中层干部,是学校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监控者、指导者;三是作业层,就是学校的全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操作者;四是受益层,就是学校的全体学生,也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校长的教学管理最终是使全体学生受益,使学生成为社会和国家的合格人才。
校长的教学领导也有其规律和要求,也有其内容和抓手,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科学可行的教学思想
校长对学校教学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然后才是行政的领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教学工作的方向,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动;拿破仑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宝剑,二是思想,而往往思想比宝剑更有力量。”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以“以人为本、终身学习、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等为主要内容,酝酿出科学的教学思想体系,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制定学校教学发展规划与目标
要把握教学的规律性、发展性、前瞻性,必须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目标,这样才能有方向,有主线、有着力点;从课程的编排、教师的调配、学科的设置、教学的目标、短期计划与长期规划等,都要有清晰明确的规划,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少碰壁、少折腾。做好教学规划和目标要处理三个辩证关系:一是内与外的关系,是校内与校外的教学协调,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学网络,实现教学发展的合力最大化;二是上与下的关系,主要是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校长的关系、学校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三是长与短的关系,做好教学管理的长期规划与近期目标的设计,从而实现教学管理的前瞻性、科学性、目标性、系统性。
三、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体制
机制重在“制”,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体制重在“体”,要建立完备的执行体系;建机制保目标,立体制保运行;机制不活,教学管理易得“软骨病”,教学就没有精气神;体制不顺,教学管理易得“肠梗阻”,各项工作就落不到实处;为此,校长要充分研究校情、教情、学情,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营造“民主、平等、合作、开明”的管理气氛,突出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注重教师、学生乃至学校的终身发展;因此建立科学化、人性化、效能化的机制和体制,方可提高校长教学领导的威望和公信力。
四、构建个性化的教学文化
制度引领教学是基础,文化引领教学是升华,也是教学发展的最高境界。校长是集管理者、教育者、指导者于一身的角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领导力是校长领导力的核心。校长教学领导的制高点是对教学文化的孕育,校长教学领导的最高境界是教学文化对教学的引领。良好的教学文化是学校教师、学生在其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对教学工作的科学引领,是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的向心力、内驱力、助推力。其中包括硬件教学文化和软件教学文化,硬件教学文化主要是教学设施设备的配备、使用要做到物尽其用,用出效益。软件教学文化主要是教科组的建立、学习小组的组建、课程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学习方式培养等。
五、创建教学管理的方法体系
3.校长的价值领导力 篇三
关键词:价值领导力;办学理念;实践
办学理念是学校所有工作的根本宗旨和指导思想,它折射出校长的学生观、教育观和学校观,诠释了“办什么样的学校”及“应该怎么办学校”的问题。办学理念对办好一所学校至关重要,校长的价值领导力在办学理念提炼与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价值领导力的内涵
何为价值领导力?即有意识地运用人类基本价值、社会主流价值和组织特殊价值原则,去规范、引导和整合组织成员的个体价值观念,以解决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组织目标和远景的能力。校长应不断强化自己的价值领导意识,不断推进自己的价值领导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领导能力。
二、校长的价值领导力是办学理念提炼与形成的关键
随着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的逐步推进,“教育家办教育”的理念变得日趋重要。教育困境的改变,教育质量的提升,办学理念的提炼与形成都迫切需要一大批教育家。而在其中,校长成为教育家更是重中之重。一名普通的校长和一名教育家的校长治理下的学校常常会呈现截然不同的教育景观。毋庸置疑,二者在对教育规律的领悟、教育本质的把握、教育价值的追求及办学理念的理解等诸多方面都是存在差异的,但二者价值领导力上的差异应是一个关键性因素,这也成为很多研究者的共识。正如北京师范大学石中英教授所强调的那样,真正的教育家必须具有很强的价值领导力。那些堪称教育家的校长和普通校长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前者具有很强的价值领导力,后者则可能连价值领导的意识都没有。
不少学校致力于建构具有校本特色的办学理念,并倾力将办学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但一些学校也存在办学理念缺失的现状。尽管各个学校存在的情况不同,但都可将其概括为三种类型:理想型、口号型和刻板型。无论是理想型、口号型,还是刻板型,都偏离了当前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对办学理念的要求,不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而之所以出现办学理念不当的关键原因,就在于校长的价值领导力。
办学理念的提炼与形成,反映着学校管理者的教育哲学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校长价值领导力必然体现在办学理念提炼与形成上。每一个学校都有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办学历史,校长要对学校过去的办学理念进行价值判断,做到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其次,校长善于运用人类基本价值和社会核心价值观,对学校的价值理念进行价值整合,提炼与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的提炼和形成更重要的是实践和运用,更需要校长对于价值理念的得力引导和实践。办学理念应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领域,此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对校长的价值实践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校长有坚定的价值理念和将理念付诸实践的决心。从价值判断、引领、整合到实践,办学理念的提炼与形成是校长价值领导力的完美体现。换句话说,校长的价值领导力是办学理念提炼与形成的关键,这也是那些堪称教育家的校长和普通校长的根本区别之一。
三、校长如何提升价值领导力
1.阅读与思考,是提升价值领导力的前提条件
学习力是校长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且作为一名校长也要有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首先,校长要学会阅读。阅读一些有关苏霍姆林斯基、杜威、蔡元培、陶行知等人的著作和传记,学习古今中外名校长的治校之道和办学理念。其次,校长要学会思考,才能更好地把握教育和人发展的规律,为校长价值领导力的提升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反思与借鉴,是提升价值领导力的必要环节
校长的成长也需要反思,反思自己是否具有价值领导力,总结学校成败案例的经验和教训。其次,校长要学会在相互借鉴中发展。校长学会在反思与借鉴中整合出具有自己和学校特色的理念和共识,并将办学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才能办一所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校。
3.沟通与倾听,是提升价值领导力的重要途径
校长作为学校教育的灵魂,要进行深入的沟通和良好的人际交流,以获得广泛的理解与认可。校长要学会倾听师生员工的心声,倾听他们的困难、他们的幸福,感受他们当下的生活状态,在良好互动的过程中,校长成全了教职工,教师也成全了校长,进而促进校长价值领导力的提升。
4.实践与检验,是提升价值领导力的根本保障
实践是检验校长价值领导力的重要标准,校长价值领导力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得到全面的提升。理念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经历从理念到实践、实践到理念反复的过程,为校长价值领导力的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中英.谈谈校长的价值领导力[J].中小学管理,2007(07).
[2]代蕊华.校长要不断提升价值领导力[J].考试,2015(08).
4.好校长所必需的领导力 篇四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对校长而言,这个支点就是领导力。有了这个支点,谁能突破以升学率和分数攀比的办学竞争,谁就能找到教育突围之路。
美国学者曾尖锐指出,中国教育的本质问题在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校长。当下学校的指导思想、教育理念、价值追求、管理模式、教育教学方式、服务形式几乎千校同面。那么,面对现实,校长如何做?
在《今天,如何做校长》一书中,作者严华银根据自身的经历和对众多校长实践的思考反省,认为当下校长遇到问题时,需要回到教育的本源来思考,回到学校的文化价值来思考。为此,要着力做好三件事:做好教学的领导,做好教师发展的带头人,做学校文化的建设者。首先,校长的领导力应该建立在人品上。建立在毫无恻隐之心、能而不为、独断专行之上的领导力如沙滩上的大厦,当风浪涌来时必将轰然倒塌。校长的人品应像蝴蝶扇动的翅膀,其言其行,会在教师和学生心底激荡出层层涟漪,其人品鲜明地体现在身教上。
其次,校长的领导力应该建立在执行力上。彼得圣吉说:若没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或愿景,则每天忙的都是些琐碎之事。每位校长都有自己美好的愿景,但要如何做到?这是每个校长设定愿景后紧接着就要认真面对的问题。若不让愿景仅成为高远的动人口号,其策略就要植根于该角色所处的真实现况中。校长怎样在有限的任期内落实其所选择的新愿景与新策略,考验其执行力。可想而知,没有蔡元培校长果敢的执行力,北大怎能涅槃?
5.校长领导力下的教师成长 篇五
杨晓霞北京 100048 首都师范大学 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
摘要: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也是提升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必由途径。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程度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指路人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同样关注,但是在我国学校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下,校长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力并不是直接的。为此,笔者参观了挪威特隆赫姆国际学校,撰写了校长领导力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一文,阐述了校长直接领导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及其启示。
关键词:校长领导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校长领导力的文献综述
参阅已有的关于校长领导力的相关文献,发现教育界对校长领导力的定义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不同的界定,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一下三种类型:校长领导力的内涵;校长领导过程性定义以及校长领导力作用效果。
从校长领导力内涵的角度,苏学忠认为新世纪中小学校长素质是在领导教育中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在发挥优势中创办学校特色;在合作中增强乐于竞争的意识;在管理中培养改革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在进取中提高教育科研素养;在发展事业中树立开放的公关意识;在挫折中锻炼心理承受能力。
1应俊峰认为校长应该具备的主要素质涉及到良好的个人品德和修养、组织管理水平和能力、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能力、教育理论知识和素养、先进的办学理念、人际交往与科学决策能力、协调与宏观思维能力、开拓进取能力和创新精神、感染力和合作精神以及学习能力等等。
2综合不同学者提出的观点,笔者认为在内涵的意义上校长领导力基本等同于校长素质,可以归纳为对校长优秀的个性品质;良好的专业素养,包括管理、领导能力和专业知识等;以及专业的教育视野和执行能力等几个维度综合能力的诉求。
从校长领导力过程性定义看,彼得·诺斯豪斯(P.G.Northouse)认为,领导力是个体通过各种行为影响组织群体或组织成员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的能力。
3张玲和倪振民给校长领导力的定义是:“校长在实现学校目标、推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全校师生员工和以家长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的能力,以及与全校师生员工和以家长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是一种决策、规划学校发展的战略思
维能力,表现为一种沟通、协调、凝聚的能力及发现问题、诊断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这一类型的定义主要关注以下几个环节:明确学校发展目标,综合协调各类资源,施加影响和控制用以改善或实现学校发展和提升。
从校长领导力作用效果的角度,主要是研究校长领导力对学校效能的影响作用,包括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校园文化、学校特色等方面的作用效果。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校长的专业领导力对学校的效能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5二、校长领导力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从以上对校长领导力定义的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出,校长领导力在学校这一概念水平上,涵盖内容广泛,纵贯目标实现的各个阶段,直接影响学校效能实现的水平和程度。但是笔者发现现有的文献对校长领导力的研究仍然集中于学校整体发展层面,而对校长领导力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以特隆赫姆国际学校实习期间对这一方面的内容为例,试图说明校长领导力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三、校长领导力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个案研究
1,学校基本情况介绍
挪威特隆赫姆国际学校成立于2004年,包括幼儿园,小学部,中学部三位一体的教学机构,现有在校生210人,教师25人,开设课程涵盖英语/人文、挪威语、数学、科学、,技术,体育,法语。西班牙语,艺术等科目。
特隆赫姆国际学校层级结构简单,管理层共设校长一名,教学主任一名,长期以来形成了校长全面负责学校事务,教学主任积极配合校长工作,共同开展和维持学校局面的管理机制。
特隆赫姆国际学校校长(以下简称K)之前任职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教育部门,有丰富的教育经验,曾担任小学、中学以及大学教师,并从事学生行为管理领域的研究工作。K校长热情,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经常与教师打成一片,关心教师成长,关注并积极引导教师解决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中的各类问题;在工作中,K校长善于开拓创新,有宽阔的视野,先进的办学理念,强烈的感染力,严格的执行力,加大得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K校长重视教师在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通过配备高水平的教师,并开展提升教师质量的各种活动及配套的支持体系,组建有共同目标和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既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完满又促进教师在学校活动中增强自我意识,积极发挥个人能动性和创造性,做到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最大化。
在校长积极探索新发展途径,鼓励和支持教师自我发展以及教师共同努力下,特隆赫姆国际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形成了多渠道、多方位、多支持的发展特色。
2,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1)超越学科教学的激励机制
K校长坚持贯彻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理念,在教师层面宣传倡导“多学科融合”的理念,鼓励教师在学科教学工作之外开展项目研究,并把项目研究立足于“建立多学
科教师团队组合,为其他科目的教师教学提供便利,促进和引导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经过一学期的试验,多个教师研究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获得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支持和好评,并通过学校董事会的认可,为教师超越学科教学项目设立了专项资金及奖励机制。
2)基于全球视野的PD培训项目
特隆赫姆国际学校,人数虽少,但是有50%的学生和70%来自世界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多种不同的语言、文化以及家庭背景各不相同的学生在这里汇合,这自身对教师
“多文化融合”的意识提出了要求,同时也给在单一文化中成长起来的教师带来了压力,如何使得教师认同并且顺利的克服文化冲突带来的冲击,K校长设立了基于全球视野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通过这一项目教师可以参加全球各地的教师培训、workshop、以及教育会议,学校为教师参加PD项目设立专门的资金并列入每一名教师专业发展的年度预算。学校成立至今,参加专业发展项目教师的足迹遍及美国、新加坡、中国、越南、迪拜、德国等国家和地区。教师在各类型的培训、工作坊和会议中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也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态度和知识的进一步发展。
3)“请进来”与“走出去”
K校长利用学校和自身的资源,积极实现特隆赫姆国际学校和其他地区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互访,在教师层面实现了“既面对教师整体,又面向个体教师”两个水平上的“请进来”策略,一是请专家进校,为全校教师做报告,驻校指导教师教学实践工作。二是请专业人员为有特殊需求的教师提供支持,三年级有一名癫痫儿童,日常的生活和学习都给班级的老师带来挑战,校长除了根据自身经验为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还积极邀请教育学硕士进入课堂观察,从教育学的角度为教师提供策略和支持,同时也邀请心理学专家,为该学生进行综合评估,向教师和助教普及癫痫疾病常识,引导教师对学生行为学习期望做出适当调整,降低教师教学压力,使教师从内心和实践层面得到支持和指导。学校也为教师“走出去”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除了上文提到的PD项目,K校长也为学校教师提供访问信息,鼓励教师参与跨国跨校访问,并将其列入PD资金支持的项目。访问学习结束后,校长要求教师积极反思,探讨可供学校借鉴的经验和技术,同时也召开教师会议,与其他教师分享所见所闻所得。
4)信息技术领导力
K校长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地位,保证专项资金实现学校信息技术与市场同步。学校教学设备走在世界的前端,教室内配备smart-board,无线网络,实现了电脑、网络与传统“黑板”的功能互通,大大扩展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空间。学校为教师个人配备相机、电脑。Ipad2上市后不久,学校免费为教师配置了Ipad2,并同步更新网络、打印设备,实现了信息技术无障碍式教学。学校不仅重视硬件上的配备,在软件方面,学校购买了专业的学习软件,初步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随时监测获取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家长也可以通过该软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了教师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扩大了教师教学的支持系统。
5)多支持体系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环境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特隆赫姆国际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时间、资金和制度方面的支持,才能够顺利实施,缺少了哪一方面的衔接都会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K校长与学校教师一起,经过不断的试验、调整,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体系,保障教师专业化的顺利进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配备助教和代课教师,保证教师专业发展的时间需求。二,积极申请政府资助项目,通过董事会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提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将教师专业化发展时间和次数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内容,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小结
总结特隆赫姆国际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校长领导力作用的发挥体现在加强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营造环境,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社会水平;以人为本,促进教师从专业发展走向“全面”的成长和发挥。
校长不仅是学校的领路人,更是教师的领路人。校长不仅要为学生的成长负责,也要为教师的成长负责,是一个现代校长应有的责任和情怀。
校长领导力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对于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同学生一样,属于完满的“未完成”时态,既要要求教师最大能力化教学,但
更要注重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更大潜力的开发。
2,校长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与保障上有巨大的积极能动性,应当将教师专业化发
展作为校长工作的一个方向,与学校效能的实现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实施,保障教师专业化发展落到实处。
3,加强校长与教师的直接联系,事实证明,教师与校长的进一步接触能够促使教师更
好的融入学校文化,增强主人翁意识,跳出学科教学的局限,发挥更大的功能,超越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6.校长的领导力读后感 篇六
教育规律告诉我们,抓教学是校长的天职。校长应拒绝浮躁,走进课堂,走近教师,悉心研究教学和教学管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注意和关注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提高校长的教学领导力进而提升学校整体办学质量,这无论对校长个人,还是对学校这个整体都具有重大意义的。而校长如何提升自身的教学领导力?如何抓好教学工作?这是一个大的课题,是一篇大文章,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内容。下面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体会。
一、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内涵
领导力是指在正常管辖的范围内充分的利用人才和客观条件,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的事提高整个团体的办事效率。
校长的教学领导力是指校长领导教学的能力。也就是说校长组织引领全校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使学校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质量的能力,以及促进学校教学改革有机发展的能力。
二、校长提升教学领导力,自身要注重培养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引领能力。
学校最高境界的领导是对思想理念的领导,思想理念的领导是校长最重要、最有力的领导手段。校长这种思想理念是指校长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提出独到的见解,能根据实际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一个没有思想的校长,是无法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的,是无法带领教师开拓创新的,是无法形成具有独特风格办学特色的。校长应该是一所学校的思想发动机,应该成为师生的精神领袖。一个好的校长不是用权威压人,不是用行政手段管人,而是用思想学识影响人,用理想和智慧的魅力感召人、凝聚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工作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一所成功的学校,一定要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思路决定出路。先进的理念就是学校的灵魂。
2.对课程教学的指导能力。
校长教学领导力的核心在于领导课程发展,指导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能力。这是校长作为专业人员不可替代的根本所在。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课程教学改革,而课程教学改革,校长的课程领导思路是关键。校长是课程的引领者,是教师成长的促进者,是学生发展的设计者,是学校教研的引路者。一个校长,有了思想,有了勇气,有了智慧,才会有专业含量。有了校长的专业含量,才会有高效发展的课堂。
3.组织指导教学和教研的能力。
作为一个优秀的校长必须学会组织管理教学教研活动,尤其当前研训一体,经验和培训相结合,作为一个校长不仅承担教研的任务,还要承担培训的任务。要培训就要学会组织管理教研和培训工作。4.对教学现状进行诊断评价的能力。
校长的教学领导力还表现在及时敏锐的发现问题、诊断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校办学与管理中,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学校领导管理的过程中就是不断解决问题、解决矛盾的过程。校长要不但能正视问题,不回避问题,而且要善于发现问题、诊断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把一些不利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5.深入实际调研的能力。
毛泽东同志说:“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如一朝分娩,调查研究就是解决问题。”组织管理教学工作也是同样。校长只有深入调查才能发现问题,了解薄弱环节,把握成功所在。否则,校长不深入实际,不了解教师内心想什么,不知道工作重点、难点是什么,教师就不能发挥最大的光和热,教学就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校长调研的方法很多,如听课法、座谈法、问卷法等。6.培养典型教师的能力。
典型教师是一个学科、一所学校的领头羊。有了典型教师的带头,可以带出一个学科,甚至带出一批人。对此,自己的工作经历感受很深。2002年,自己任东关中学校长时,英语教师贾宝玲,在自己的培养下,业务能力和教学成绩有很大提高,她的教学方法在全区及全市都有较大的影响力。很多领导、教研员、教师纷纷向她学习取经,在她的影响带领下,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教师,都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全校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学校由后进校转为先进校。可见典型教师的引领作用意义重大。
校长的教学领导力,自己在以上六方面感触较深,但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六方面。校长如果平时注重一点一滴教学实践的积累,天长日久就能成为教学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
三、校长提升教学领导力,在具体的教学管理实践中,还应采取以下五方面的措施和方法。
1、从健全学校规章制度上体现以教学为中心
搞好学校的教学工作,领导的检查、督促很重要,同时靠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使广大教师自觉地搞好教学工作也十分必要,各项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备课制度、课堂教学常规、作业批改制度、教研制度、教师业务考核制度,教师绩效考核制度等,用这些制度来保证教学的正常高效进行。在实施规章制度时要严格要求,始终如一,促进学校逐步树立起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2、从领导分工上体现以教学为中心。
要突出学校的教学工作,必须加强领导层对教学工作的领导。校长、主抓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抓教学工作。学校其他领导也要根据其职责,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的同时,也要分管一个教研组或年级组,随时参加教研活动,形成领导层对教学工作齐抓共管的氛围。
3、从管理工作上体现以教学为中心。
计划决策→组织实施→检查指导→总结提高。这四个基本环节反映了学校的管理过程。为了使学校管理过程的整个工作都体现以教学为中心。首先在学期初制定工作计划时,要体现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服务于教学;其次,领导平时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参加备课、听课、评课、质量分析,检查指导教学工作;再次,在学期末总结学校整体工作时,对教学工作做重点总结。同时每位任课教师也要客观地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原因,今后的努力方向,形成文字材料,作为业务考核的依据。
4、从发挥教研组作用上体现以教学为中心。
搞好教学工作,既要抓好常规教学,还要不断地研究和创新。这些只靠学校领导去做是不够的,还要发挥教研组和骨干教师的作用,要认真抓好教研组,帮助他们制定好工作计划、研究课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教研成果突出的教研组和教师要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给予鼓励,进一步促进学校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从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5、从重视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方面体现以教学为中心。
教师的质量决定学生的质量,决定着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目前教师队伍存在很多问题,相当数量的教师距离合格教师的标准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所以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必须重视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总之,提升校长的教学领导力是校长自身发展、是全面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要求。以上是自己学习和工作的点滴体会,不妥之处敬请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于长喜
7.校长领导力的生成与发挥 篇七
一、知法懂法依法治校
知法懂法, 依法治校, 是校长发挥其领导力的前提及保证。
我们的社会是法制逐步完善的社会, 教育培养出的将是守法的公民, 然而, 青少年思想道德行为的发展现状和教育面对的形势令学校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些年来, 校园暴力、校园伤害、教师合法权益遭侵害、乱收费……常见于报端, 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一切都预示着教育大改革势在必行。许多专家学者都在思考着该如何给我们的教育定位, 该如何给我们的学校定位, 该让我们的老师扮演何种角色……但不管如何改变, 如何定位, 都有其不准逾越的准绳, 这就是法制。作为校长, 要应对这一波猛胜一波的改革浪潮, 管理好学校, 就须熟识法制, 知法懂法, 依法治校。
如前面所说, 办学如逆水行舟, 熟识水性的船长, 能遵循水的规律, 能在逆水中闲庭信步, 避免激流覆舟, 不熟识的则反之。反观办学其理亦然, 一方面, 法律为办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另一方面, 也像一把锋利的达摩之剑悬在亵渎法律之人的头上。
学校的法制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的依法管理及预防青少年犯罪这两方面。前人留下训言: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教师在学校中是学生的表率, 教师的不良行为影响是巨大的, 其波及面会由学校扩至社会, 所以作为教师, 不可以是法盲, 而校长, 却是教师的表率, 俗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校长更应率先懂法守法。再者, 校长还担负着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为教师争取合法权益的责任。也正是这一点, 关系着校长的领导力能否正常发挥。而在预防青少年犯罪这方面, 校长的知法懂法, 依法治校, 也能给教师教育青少年, 预防青少年犯罪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校长的领导力也能更深层地渗入到学校的每个角落, 能更好地把握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
一石激起千层浪, 很难想象一个不懂法的校长, 能有条不紊地管理好一个学校, 更难以估计与之相应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校长要正确有效地发挥其领导力, 只有以身作则, 上行下效, 法规才能通达, 管理才能得力。
二、了解教师用人唯贤
教师是学校的顶梁柱, 良好的、富有战斗力的教师队伍, 是办好学的保障, 校长是这支特殊队伍的领导者, 能否科学管理这支队伍, 能否真正发挥队伍中每一成员的战斗力, 关系到办学的成败。管理好这支队伍, 是对校长领导力的考验。古语云:“上攻, 首攻其心。”要“攻”教师之心, 令其淋漓尽致发挥战斗力, 前提便是了解每一位教师。教师是能动的个体, 树立校长的权威在于用人得当, 然而要令教师能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情, 功夫则更深了。这可从几个方面来实现。
1. 关注人性
教师首先是一个人, 其次才是教师——受管理的人。这使得我们的教师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客观性, 即人本身有客观存在的个性、愿望、需求等, 因而作为校长必须主动去了解和把握教师的个性、愿望, 并努力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二是主观性, 即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可以主动地, 且是能动地选择配合或怠慢甚至拒绝学校管理者对其的管理。因此, 校长要尊重教师, 将其当成学校一切管理措施的基础, 从不同教师的特点出发, 设计切实可行, 更具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及激励机制。换言之, 即管理要围绕着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进行, 这样才能正真发挥出校长的领导力。
2. 善于沟通
沟通的前提是信任。如果教师体会得到来自校长的信任, 则信任会成为一种无形的管理, 这比任何严密的监督, 强制性的措施都要来得有用。当然, 单是信任, 管理也不够完善, 还要善于沟通, 美国学者雷斯认为, 沟通乃是凭借分享信息、观念、或态度, 使得送讯者之间产生某种程度的共同了解。校长要领导好教师, 管理好学校, 就必须把自己的科学办学理念准确地灌输到教师的思想中, 这过程应如春分化雨, 润物细无声, 以足够的耐心, 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特点, 多方位沟通, 善当“伯乐”。最终赢得教师的信任和支持, 从而发挥出校长的领导力。
3. 适时放手
人不可能是全能的, 校长作为一个管理者, 事必躬亲算不上是优秀的。这只能给教师施加压力, 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慢慢磨灭了教师的积极性、进取心。校长在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时, 适时地放手, 给教师自己一个发挥的空间, 可以培养下属的信任感。这也是建立信任的一条很好的途径。人才就是放对地方的人, 校长用人唯贤, 找到合适的人选, 可以把一些重要的事交由其完成, 这样既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能增强教师的向心力, 对自己领导力的发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卓有远见勇于开拓
现在有不少名家认为:一个好的领导, 他的能力的分配应该是这样的:25%的职业技术, 25%的想象力, 50%的自身素质。对于一个优秀的校长来说, 这25%的想象力和50%的自身素质, 可以通过八个字来体现:卓有远见, 勇于开拓。
知识经济时代淘汰落后, 青睐发展, 发展必须开拓, 有远见能使校长勇于开拓。这些, 通过以下因素体现出来。
1. 对事业的热忱
对事业的热忱能够鼓舞和激励一个人对自己的事业不断地采取积极的态度, 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开拓进取, 即使屡败也能屡战。不仅如此, 它还具有感染性, 可以对周围同个工作环境中的人产生重大影响和感应。作为校长, 只有怀有对教育事业的热诚, 才能以校为家, 以业为重, 时时保持一颗进取的心, 勇于承受各种波折。
2. 对创业的自信
拿破仑说过:“我成功, 是因为我志在成功。”校长的自信影响着教师的信心。这种自上而下的影响是巨大的。自信不但能帮助自己产生能力、技巧与精力这些成功所必备的条件, 同时也能给下属一种身有所倚的感觉, 能给他们带来一种更大的冲劲, 引发出巨大的潜力, 从而令校长的领导力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3. 对信誉的爱护
如果说热忱、自信皆发自于心, 那么, 对信誉的爱护, 则是对集体的责任心了。校长是学校的灵魂, 是教师队伍的核心, 是知识巨轮的船长, 是一方教育的信心保证。信誉不立则寸步难行。信, 是言而有信;誉, 是爱惜名誉。对信誉的爱护可以说是校长对自己思想道德行为无形的监督。对信誉的爱护, 能让校长在开拓进取的同时, 时时提醒自己, 依法治校, 不至于逾越雷池, 过于激进。这是对自己热忱、自信的良好补充。
4. 与时俱进
在知识经济唱主角的现在, 世界在飞速发展, 为了培养出顺应改革的接班人, 教育也在不断发展, 许多新理念逐渐被引入教育的改革中。校长是学校管理的核心灵魂, 作为教育改革浪潮中的一方掌舵人, 只有与时俱进, 随之成长, 不断开拓, 才能引领教师参与教育改革, 紧跟时代步伐, 培养出有用的人才。与时俱进也能使校长勇于开拓, 而校长在开拓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这也是领导力体现之一。
总而言之, 学校是一个有机的集体, 科学的管理能使其迅速发展, 为地方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国家造就一批栋梁之材。而校长又是学校这艘在改革浪潮中逆水而行的巨轮的船长, 是其灵魂的核心, 校长领导力的生成与发挥对学校有着根本的影响, 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 但就本人观点, 择要概括为以上所述三方面:知法懂法, 依法治校;了解教师, 用人唯贤;卓有远见, 勇于开拓。
8.校长治理领导力的实践路径 篇八
校长治理领导力的生成与发挥
校长的使命就是办好自己的学校,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要有发展的愿景,校长要有教育的理想,但这种理想的实现不是靠校长一个人,而是要靠学校的每一位师生,甚至家长、社会共同的努力。
校长的治理领导力是一种教育价值整合的综合能力。在教育实践中,学校要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校长治理领导力的对策:采取民主议事的方式,让教育活动能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家长的意愿和社会的需求,优化校长治理领导力的品质。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学校创新性地设置了六个议事会:学生议事会、家长议事会、教师议事会、教代会、全体教师会、干部例会。在实践中,校长要有强烈的价值管理意识和高水平的教育价值管理能力,这突出表现在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
校长治理领导力的策略和途径
反思是一种实践思维,是行动后的思考。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学校的办学和管理实践是提升校长治理领导力的重要策略和路径。自励自省在校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没有行动后的思考,没有实践中的反思,校长难以自主发展,提高治理领导力也就是一句空话。
在学校发展实践中,要积极组织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正确领会教育科学发展观,并用其统领工作全局,注重提升自己与广大教职员工的职业素养。按照“质量立教、特色强校、整体提升、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学校注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教育科学内涵发展的规律特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感悟,自查自省,形成书面材料,促进思维方式和领导方式的转变。
只有认真、持续不断地总结办学经验,反思以往的工作,才能真正地体会到治理领导力的真谛和内涵;只有敢于批判、否定自己,自省自励,才有可能在新的平台上实现自我超越。
校长治理领导力的价值与创新
教育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没有自我的教育就不会有自主的发展和追求自由的动力,就不会有人生的美好与社会的和谐。教育好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社会。这就是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也是校长的道德责任。
学校教育的归宿就是为了实现人的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教育教学管理的优秀典例是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管理。自主管理实现了校长治理领导力的价值与发展。这里所说的自主管理并非仅指学生的自主发展,也包括教师的自主发展。从这一层面来讲,校长治理领导力,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引领和孕育,创造环境,引领师生自主发展,教学相长,双齿轮动,达到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创造一种自由而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在为学生走上卓越人生奠基的同时,也实现教育者自身的精彩人生。
校长治理领导力的核心与发展
校长是一个教育者,必须懂教育;校长又是领导者,那么就应该比教师更先、更多、更精地解读教育理念。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今天的校长要着力提升自己的两种能力:一是学校长远发展的规划能力,二是引领学校课程改革的能力。课程领导力是校长的核心领导力。
在课程构建中,学校开设的拓展课程与特色课程有民族文化领域、自然探究领域、社会探究领域、生命教育领域、艺术探究领域、体育与健康领域共6类48门,实现了学校课程开设的多元化。在课程管理中,学校立足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求课程追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展示的舞台上充分发挥特长和个性。
校长治理领导力的内涵与特色
学校文化是学校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比较稳定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总和,核心是指师生认可的价值观、群体目标、校风学风、治学态度以及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活和行为方式。校长是学校灵魂的浓缩和象征,时刻影响着学校中的人对教育的看法、对学校的理解、对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教育价值的追求。校长的核心使命就是把学校办出特色。在新学期的教育工作规划中,学校把“诵读经典”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搭建各种活动平台,让师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去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教师以《论语》为基础,掀起学习和探索的热潮,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生以《弟子规》为本,引领经典诵读,为生命成长奠基。
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学生的成长需要一种合适的姿态飞翔,教师教育也需要一种合适的姿态发展。具体教育过程虽然要通过教师来完成,但更取决于校长是否具有现代教育观。校长治理领导力的价值就是最优化地调整师生教与学的切合度。作为学校领导核心的校长,必须具备现代教育的素质,能够从战略的高度认识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及其意义。校长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领导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砺和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学校教育才能振翅飞翔。
9.校长的领导力读后感 篇九
周冬祥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校长在学校课程开设与实施过程中所担负的领导责任日益重大,校长课程领导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课程改革进程和教育质量,因此,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已经成为深化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有很多途径,但最根本的途径是校长本人在领导本校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活动。可见,立足学校,探索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校本提升策略,是我们应该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校本决策: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首要前提
立足本校实际,依据国家课程方案的要求,对本校的课程设置进行科学决策,是新课程对校长提出的新要求。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使校长由以往单纯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的单一型领导者,转变为集“课程执行+课程开发+课程管理” 于一身的复合型领导者,这对于学校尤其是校长的决策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湖北省高中课程方案为例,规定高中阶段修习的八个学习领域共144学分,仅有68学分的课程科目(主要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四个学习领域)可直接采用按国家课程标准编制的教科书,而其余的76学分(其中必修48学分,选修28学分)所涉及的课程设置和资源开发,虽然有部分省编教材可供选用,但主要由学校根据学校实际开设和实施。校长的课程决策正确与否,对于学校课程改革进程和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具有决定性影响。由此可见,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第一责任人的校长,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并不断提升自身的课程决策能力。
从思想认识角度上看,校长课程决策能力首先体现在能够正确地解读国家课程方案。正确的课程决策取决于决策者具有正确的课程理念。作为学校课程领导者的校长,首先应当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要求和课程评价等。只有清晰而又准确地理解课程,才有可能进行科学的课程决策。这种理解还应当结合本校实际进行解读,使国家颁布的课程方案转化为可在本校具体实施的课程方案。
从课程领导实践角度上看,校长课程决策能力应该体现在立足本校实际,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本校的整个课程体系。因此,校长的课程领导不能仅仅停留在个体的思想理论认识层面,也不能仅靠传统的“口授”方式告诉被领导者——学校课程管理人员和教师,而应当把国家课程方案和本校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表达方式——“学校课程设置实施方案”,清晰地勾画出本校的课程设置框架结构、科目设置 和实施办法。尤其是要重点突出国家课程方案授予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开设的“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课程模块的详细科目(或专题)设置情况及其具体实施办法。只有在校长的具体领导下,经过“从师生中来——科学规划、充分论证——再回到师生中去”的民主集中式课程决策过程,才能把校长及其领导团队的课程思想化为具体的课程实施行动指南,以此指导和规范全校师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新课程。而校长也正是在领导教师在调研策划、设计论证、修订完善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全过程中,不断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课程决策领导力。
二、校本引领: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实践探索
校长是学校课程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其责任不仅仅在于课程开设的决策领导层面,还应当在课程改革实践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课程实施活动的引领作用。因此,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需要校长重归课程教学第一线,深入到教室的课前备课研讨、教学活动现场、教学成效评估的全过程,与教师和学生一道走进新课程,而不是站在旁边指手画脚。校外专家学者无论怎样“高明”,都不可能比校长更了解自己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因此,校长立足本校师生实际,发挥引领作用,是任何专家学者难以替代的。
为此,校长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领导者,要力求做“教师之师”。要通过加强自身的课程教学素养修炼,力求使自己成为“教学专家型”校长,这样才能带领教师开展课程改革。当然,校长不是“万能之师”,即使是从优秀教师成长起来的校长,其教学专业背景也有其局限性,我们不能要求一个校长对于学校的所有学科课程教学都能够发挥专业层面的引领作用。那么怎样处理好校长个人的学科专业局限性与广泛的课程领导作用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呢?或者说,假如一个语文学科教学专业背景的校长如何在数学或其他课程教学改革中发挥“内行”的领导作用呢?
至关重要的是,首先要明确校长的课程领导角色定位,是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指导、参谋和帮助者,而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替代者。校长除了深入学习理解国家课程改革纲要的总体要求之外,还要阅读各学科课程标准,了解各学科课程理念和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以便能够尽可能地做到“内行”一些,恰到好处地有效发挥课程领导作用。要着重关注课程改革中的重点、难点课程模块,尤其是要集中精力抓住新课程方案中新出现的部分教师难以把握的那些课程教学,深入具体的教学全过程,与教师一起开展课程设计研讨和教学实施,在为教师们提供具体的支持和帮助的同时,不断提升校长本人的教学指导能力。
三、校本评课: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进步阶梯
立足学校实际进行课程评价,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察学校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环节。而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校长在课程评价活动中发挥科学合理有效的领导作用,是体现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集中体现。
课程评价对象的范围很广,它既包括课程计划本身,也包括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实施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更重要是包括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学生、学校的发展过程。校长课程评价领导力作用的具体体现,在于校长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改革要求,结合本校实际,运用教育评价技术手段,在本领导本校课程设置计划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总结的全过程中,分阶段组织实施课程评估工作。比如,在课程方案编制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领导组织开展科学性、适切性评估;在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要对教师、学生的教学双边活动进行形成性评估;在课程方案实施完毕,要组织开展课程教学效果综合评估。这就要求校长要立足本校课程改革的全过程,一步一个实践脚印,一步一次总结反思,一步一个上升台阶,不断提升校长的课程评价能力。
值得指出的是,课程评价手段的改革是新课程对校长的课程评价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新课程学科模块设置远远比传统课程设置复杂得多,加上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百分制纸笔考试测评办法,普遍倡导采用等级制、学分制评价办法,使得新课程评价比传统课程评价要困难很多。等级制、学分制课程评价办法采用“模糊”方式,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综合、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多元发展的广阔空间,大大增加了课程评价(尤其是对学生的学业评价)精准性难度,为非专业性影响力的介入提供了“暗箱操作”的空间,从而对校长的社会公信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校长要花大气力提高课程评价的专业能力,并且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从而建立起被社会普遍信赖的社会公信力。可以这么认为,一个校长如果没有良好的课程评价专业能力,难以形成校长应有的教育评价专业威望,也就难以建立起令人信服的社会公信力,国家和社会公众就不可能“放心”地赋权,这样的校长在学校课程改革中是难以发挥领导力的。
四、校本研修: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心路历程
纵观国内近年来各种形式的校长培训提高活动,如集中培训、参观考察、挂职锻炼、进修学习等等,培训时间长(多层次办班、多轮培训)、花费精力多(校长离开本校外出学习)、投入经费大(动辄成千上万),在普及性提高校长队伍的思想认识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规模效应。但深入调查表明,这种远离校长本人所在学校实际的外出学习培训,对于校长领导能力的实质提升,效果并不理想。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校长的领导具有强烈的“校本色彩”,而不同地区的教育环境又大相径庭。外地乃至国外学校的成功经验是根植于各自学校的当前实际和学校传统文化,并与学校所在地的教育政策、社会经济大环境密切相关,其经验做法只能对我们有所参考借鉴。专家学者的专题培训也只能帮助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认识,如果不能将外地经验和先进理念“本土化”,尤其是“校本化”,这种培训学习就会收效甚微。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来,我们校长并不缺少先进教育理念和他人经验信息,而缺少的是怎样借鉴运用这些理念和经验,解决本校实际问题,推动本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因此,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最根本途径还是校长立足本校自身课程改革实践开展校本研修,坚持实践研究和自我修炼相结合,才能做到成本低、效果好、效率高。
与校外培训相比较,校本研修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1)重视本校的现实问题研究并加以解决;(2)重视校长专业素养的个性化发展规划及其实践提高策略。
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的校本研修,一般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个人研修、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个人研修是由校长个人自主开展研究探索提高自身修养水平的活动,同伴互助是通过校内干部、教师团队之间的研讨和校际之间的校长研修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切磋交流活动,专业引领是校长与专家学者对话和参与学术活动获得专业资源的理论提升过程。无论是个人研修,还是同伴互助、专业引领,都是充分体现“以校为本”,就是要坚持立足于解决校长所在学校的现实问题、实现本校发展目标而进行的。
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的校本研修活动,一般可以按照 “需求调查、提出问题、资源学习、方案设计、实践探究、总结评价”等六个基本环节进行。如,校长如何提高自己对高中选修课模块设置的领导能力呢?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需求调查。包括本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国家和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本校教师的选修课程教学需求,等等。
第二步,提出问题。在对各方面的需求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校选修课模块设计面临的问题;
第三步,资源学习。带着问题学习有关教育专著、论文,收集相关信息资源,吸收相关经验做法,丰富相关知识;
第四步,方案设计。根据国家课程方案的选修课模块设置的总体要求,制订本校选修课程模块设置方案,组织本校师生并邀请校内外专家对选修课程方案进行论证;
第五步,实健探究。按照方案,组织和指导教师进行选修课程备课研究和资源开发,指导学生学会怎样选课以及怎样参与选修课教学活动。校长作为设计者、考察者、参与者,深入各选修课程模块的教学活动中,做好课堂观察记载,与师生一起体验选修课程教学活动。
第六步,总结评价。在选修课的每节课后、专题教学任务完成后、模块内容教学结束等各个关键时间点,校长都要及时组织和参与教师、学生总结反思选修课的教学情况,并对课程方案本身、方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评价,从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以便找出下一阶段改进的方向。
总之,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应当立足于“校本提升”,应当大力倡导校长静下心来、沉下身来,深入到教师、学生的课程教学实际活动中,直面本校课程改革的实际问题,与师生一起“摸爬滚打”,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当前校长面临的课程领导难题,才能有效地提升校长课程领导能力。
10.校长的领导力读后感 篇十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
马伟中
内容摘要: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推动学校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我国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不强的现状普遍存在:如课程领导意识淡薄、课程领导知识欠缺、课程领导作为失当、课程领导能力不足等。剖析其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制度的制约,以及校长自身的原因等。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策略主要有:一是刷新观念——增强校长的课程领导意识;二是优化制度——改善校长的课程领导行为;三是创新实践——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
关键词:校长 课程领导力 问题 原因 策略
校长课程领导力作为校长领导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校长课程领导意识、课程领导知识、课程领导能力、课程领导作为的统一体,也是推动学校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我国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整体现状并不是十分理想,虽然大多数校长在主观上正经历着角色转变,但在课程领导的过程中许多校长还是凭借经验行事,课程领导力不强的现实客观存在。本文就校长课程领导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作一剖析,并对提升策略谈些个人观点。
一、校长课程领导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领导意识淡薄。一些校长主观认为,学校头等重要的工作是保障学校平安无“事”,或者亮出有上级领导认可的“特色”工作,为此这些校长就很少去关注国家课程的执行与落实,很少去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也有一些校长错误认为学校的三级课程由专门科室在操作实施,由一线教师在具体落实,校长无需再去“插上一足”。这些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校长的课程责任意识,也弱化了校长实施课程改革的主动性。
2.课程领导知识欠缺。许多中、小学校长都是因教学业绩显著而被提拔到校长岗位的。虽然他们的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甚佳,专业引领能力较强。但毋庸讳言,许多从教师岗位上提拔上来的校长,缺乏课程方面的基本理论素养,其课程领导力更是捉襟见肘。并且与课程领导相关的内容在校长培训过程中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校长在课程领导方面的专业知识先天不足,已成为校长知识结构中的一块“短板”。
3.课程领导作为失当。我们不难发现,如今有些校长“官僚气”越来越重,“人文气”越来越淡,“思想味”却越来越少。一些校长往往以事务繁忙为借口,渐渐远离了教学,远离了课堂,只忙于指挥,不善于指导,也就逐渐缺失了课程领导的话语权。还有一些校长习惯纠缠于事务性管理,因为上级部门要对事务性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所以会特别用心用做,而课程领导却被旁落为可做可不做的“小事”。
4.课程领导能力不足。笔者调查发现,校长课程领导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缺乏执行力。例如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有些校长对政策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导致在执行时产生失真、失当、失误的现象,也使得课程改革“貌合”而“神离”;有些校长则完全按上级的“指令”办事,缺乏必要的课程政策具体化能力,特别是校本课程创新开发能力尤为欠缺。
二、校长课程领导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位校长曾感言:“新课改提倡校长走进课堂,其实有些勉为其难!这倒不是说我们不能教学或不想教学,而是现实的客观环境不容我们静下心来去钻研教学。学校每年必须参与或接待的各种评估、考核、考察、会议等,对校长、对学校来说已成为一种负担。”
K.D.Peterson曾在研究中发现,小学校长花在课程问题上的平均时间不足7%。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李朝辉、马云鹏二位学者作出了如下解释: 一是社会对校长认同的影响。从社会角度看,校长被定位为行政领导,拥有不同的行政级别,享有不同的行政待遇。这就导致校长往往忽视了自己在课程领导方面应担当的角色;二是学校生存对校长的影响。学校面临许多现实的困境,如人力、物力、财力的匿乏,学校内部管理与外部沟通的矛盾等,这些致使校长难以厘清自己的角色与任务。三是社会、学校、家长对校长的要求过高。这种过高的要求使校长大多时间沉积于事务堆中而不能问及课程领导。2.教育制度的制约
在传统的课程管理下,所谓课程领导即指课程行政。校长无需作出什么改变,其本质工作即是执行相应的教育政策、法规,主要充当行政和教学领导角色。正如一位中学校长所言:“对我们普通中学而言,中心任务就是保质保量地执行上级部门的各种政策,完成规定好的课程目标,努力提升高考合格率,对得起家长和社会。什么研究性学习、拓展性课程、校本课程开发都是园中红花,点缀一下,仅此而已。”
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无论是什么话题的访谈,也无论是在中学还是小学,“应试”是出现频率较多的词语。由于应试现状的存在,校长们在课程领导中,应该如何协调并处理好各类课程之间的关系,如何权衡学科、学生、社会三种课程取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干扰了校长们课程领导力的发挥。3.校长自身的原因
课程领导是一项专业工作。校长要扮演好课程领导者的角色,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课程专业素养,对课程有系统的思考,整体的把握。但是,当前一些校长的专业素养并不尽如人意:一些校长旧有的课程管理思想根深蒂固;有些校长知识狭窄,课程意识狭隘,无法超越传统课程的局限去思考和行动;还有一些校长课程能力不足,面对复杂的、难以确定的未知领域,往往是力不从心、束手无策。总之,校长自身的专业素养不高,成了校长课程领导难以达成的重要原因。
笔者还发现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校长们的心理极其复杂,既有对未来的憧憬,又存在着对现实的焦虑与不安。有些校长想通过学校变革来实现教育理想,但是往往缺少勇气,认为改革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与其进行不能预测结果的改革还不如维持现状。这些都成为了制约校长课程领导的因素之一。
三、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策略
1.刷新观念——增强校长的课程领导意识
(1)课程观:促进课程品质的提升
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最终落脚点都在学校,学校是课程实施的真正主体。对学校来说,创造高品质的课程也就自然成为其追求的目标之一。课程领导思想主张每个人都是课程的建构者。因此,校长课程领导必须把握课程的发展性、开放性,坚持动态式、生成性的课程观。鼓励师生在教育情景之中通过探讨、反思等方式对课程知识进行理解和把握,并以自己的主观经验削减课程的预设品性,把已有的书本知识与自己的情感体验等结合起来,使课程与师生的教学情景产生积极互动,使课程的价值更加丰富化。
(2)教师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传统的课程管理模式认为,教师是没有智慧和能力进行课程决策和开发的,而且教师的专业水平如何对课程的发展无关紧要,他们只是既定课程的忠实实施者。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作为课程实践的最直接参与者,作为拥有相当智慧和创意的群体,应该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与实施者,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在本真意义上,教师即课程。校长要充分相信教师的实践智慧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变课程管理为课程领导,也才能使教师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3)学生观: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
课程领导的最终理念是:一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指定与实施都必须考虑学生能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程无论在设计还是在实施过程中,都应以学生为本,努力构建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学校课程。首先,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了解学生的愿望和需求,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其次,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要与学生的智能水平相当,还要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总之,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乃至全面发展,是校长课程领导理念的重要内容。
2.优化制度——改善校长的课程领导行为
(1)建立民主、合作、交流的课程领导机制
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实施后,学校课程管理既要保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以及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又要协调、优化和整合三类课程。因此,“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是课程发展的必由之路”。[vi]新型学校课程管理模式首先要求学校课程管理信息沟通顺畅,校长要努力建立学校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机制;其次,要求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建立有利于全体教师主动参与的机制;最后,要求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课程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搭建平等对话的平台。
(2)建立有利于学校课程领导的评价体系
学校课程评价应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为此,必须改革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课程实施评价,努力构建新型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第一,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的评价,以进一步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第二,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改进以“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唯一指标的做法,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第三,建立促进课程不断提升的评价体系。课程评价的目的是调控实施质量和把握发展方向。因此,要认真分析课程执行的情况以及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及时调整课程规划,改进教学管理,形成不断革新完善的机制。3.创新实践——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
(1)规划学校发展愿景
学校发展愿景是学校师生对本校发展的共同愿望和前景设想。学校发展愿景的规划主要依赖于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结合学校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整合教师、家长、学生的观点,经过反复讨论、真诚沟通而达成共识。一般将学校发展愿景规划设计为长远发展规划和短期实施方案,通过教代会制定X年发展规划和发展计划。学校发展愿景应成为一面旗帜,通过这面旗帜去团结人、激励人、引领人、成就人。学校课程设置其实是实现学校发展愿景的具本步骤。
(2)推动校本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是最能体现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内容之一。学校必须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组织,包括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成员由学校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及教研组长组成,其职责是负责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与协调;校本开发课程指导小组,成员主要由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以及聘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其职责是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咨询,以保证校本教材的学术性;建立校本课程研究小组,成员包括校长、教师、学生代表共同组成。作为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由于有了自己的组织,校长应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并进行积极的探索。
(3)变革学校文化组织
11.校长要走出课程领导力的误区 篇十一
第一,要抓得准。如果不准,再用力也没有用。准在哪里?就是抓住核心、抓住根本、抓住重点。我认为,当下的核心是理念;根本是教师;重点是教学。任何教育,最为根本的是教师,要通过教师将课程理念内化,将教学行为转化,从而使课程目标达成。
第二,要抓得活。只有活了,才有生命力,才有生命活力。机械呆板的课程领导力是不会有活力的。而怎样活起来,我认为要激活全体师生的自觉性、思考性和互动性。所谓激活自觉性,就是要变“要我”为“我要”;激活思考性,就是要变呆板为智慧;激活互动性,就是要变群体为团队。群体或团队的主要区别在于团队具有自觉性、思考性和协调性。
第三,要抓得实。只有实,才有实效,才有实力。怎样才能实?要实在规范、实在过程、实在细节。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有最基本的规范,包括步骤的规范、做法的规范,其次要有优化的过程,包括程序的优化、环节的把握,最后还要注重细节,包括操作上的细节,要求要具体。
抓得准、抓得活、抓得实,说说容易,做起来难,他不仅需要校长正确的思想理念,高超的能力水平,还需要校长摒弃世俗的浮华,潜心于教育,心无旁骛,执著追求。这就是校长要着重修炼的内容,或者说是当前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核心所在。
在理解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过程中,还有一点很重要,要防止三个误区:
误区一:校长课程领导力就是抓教学成绩———要把握方向、贯彻方针、遵循规律。
首先,校长应在把握方向的前提下抓好教学。校长要在把握学校发展方向,统整学校全局的前提下,聚精会神地抓好教学。校长不是教导主任,校长更不是骨干教师,校长应该发挥校长的独特价值,他必须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思想支配着行为,而行为是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只有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而转变教学行为,把握教学方向。无论是校长还是老师,都要将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自己的责任,如果质量上不去,就是责任未尽到。
其次,校长应在贯彻教育方针中抓好教学。无论何时,全面发展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教育方针。所谓质量是各科教学的质量,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质量,不能考什么就重视什么。在全局上,需要校长在宏观层面上进行把握,指引正确方向,否则又会走进教育改革前的死胡同里去。
最后,我认为校长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抓好教学。不能一提教学质量就是加班加点,就是题海战术。搞得学生苦不堪言,家长怨声载道。我们追求的是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以减轻负担,提高质量为目标。这就势必要研究、探寻规律,按教学规律从事教学。这是一个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追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误区二:校长课程领导力就是自己懂教学———要抓研修促教师提高。
校长不仅自己要懂教学,更重要的是要让所有教师会教学。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在于如何让困难的教师不困难,如何让骨干教师发挥作用,而不是这所学校的校长一个人的教学水平有多高。一所成功的学校,成功之处并不仅仅在于那些优秀的教师,更在于能让一部分教学有困难的教师教得有质量。要托好学生测试质量的底,要托好教师教学质量的底。这个底托不住,教学质量讲一百年也上不去。当然,这部分教师中情况各有不同,既有态度上的困难,也有能力上的困难和经验上的困难。要着力抓教龄在五年以下新教师的系列培训,对个别困难教师进行跟踪听课、跟踪分析、跟踪改进。而另一方面,如何让骨干教师发挥作用也是需要校长考虑的问题。所谓骨干就是能在群体中起支撑作用的教师。现在的问题是不少骨干教师只能管好自己,不能起到支撑作用。因此,学校要积极开展研究型教师、教育教学能手的评选活动,与骨干教师签约明确责任,让骨干教师承担起带领教研组、抓好学科组、师徒结对等任务,并对骨干教师进行考评奖励。
要使每—次教研活动更有效,一是要清楚校本研修的本义。即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再实践。二是要优化教研活动的流程。具体的流程是:各自准备———观察比较———同伴互动———倾听指导———反思札记———实践尝试。三是要实现教师、专家、领导的优化组合。教师是基础,是主力;专家是引领,是指导;领导是组织,是实施。关键是教研前的准备和教研后的实施。
要使反思改进更自觉,形成反思的意识、反思的习惯、反思的风气。教师的自我反思意味着教师对自身行为负责,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上的任何行为都要思考其后果。
这是自上而下的反思。校长、骨干教师、教研组长、教师都要学会反思,都要寻找自身的问题,都要找到改进的方向和方法。这也是自始至终的反思。从各种计划的制定(学期计划、教研组计划、自培计划),到各种场合以及教研活动的发言,再到期末各级各类的总结交流,都要体现反思的要求。任何发言都要体现反思的特点。不要一味地介绍自己的经验成果,而要追寻存在的问题,找到改进的对策,这更是深刻有效地反思。反思不是唱自我错,而是寻找问题、总结经验,目的是为了做得更好。衡量反思是否有效主要看行动是否有改进,成效是否有提高。
问题来自哪里?来自学生的问题———应是我们教研中关注的核心问题;来自教材的问题———应是我们关注的基本问题;来自教法的问题———应是我们教研中关注的关键问题。
最后,还要使合作交流更有需要。要进行广泛的合作、交流,学会借他山之石攻玉。在学校的发展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交流和讨论。如,公开课与家常课的联系和区别、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和区别、练习的数量与质量的联系和区别、各年级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等等。第一个层次是在学校内教研组之间的合作交流。语文组、数学组、外语组、其他组都有自己的长处,相互学习,有利于提高。以组外促组内的学习交流,组内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要进一步落到实处。在此基础上,与兄弟学校进行合作交流,尤其是发挥合作研究体的作用。还要进一步与本区、本市、各省市的教育同行开展交流合作。我们需要在开放交流中锤炼大气,厚实底气,激发灵气。办好学校,提高质量。
误区三: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就是深入课堂———抓教学管理(抓班子,抓组长,抓每位教师的自觉)。
1.要使教学的流程更优化。我们注重教学规范的形成和转化。教师教学的总体规范,文本上有的是,如何形成具体的,教师认同的,实际需要的规范,看来还有这个必要。我们对教学流程的五个环节,对更具体、更细小的环节,都进行过交流研讨,形成了一系列的规范文本。我们的做法是:选择专题———开展讨论———组织交流———归纳整理———开展讨论———参照实施。
2.要使教学的每个环节更细化。要使教学流程精细、精致、精彩。教学流程一般有五个环节,但每个环节其实还可以细化,如,作业这个环节,就有作业的设计、作业的布置、作业的批改、作业的订正。我们对作业的四个环节进行专门的研讨,这些环节中还有更具体、更细化的操作细节。只有到了这个份上,才算是落实了,只有这样,困难的教师才会不那么困难。
3.要使教学的行为更有效。这里要解决两大问题。一个是哪些教学行为是无效的;一个是怎样的教学行为是有效的。要使教学的规范要求更好地落实,这样就能不断地将经验上升为实践智慧。
哪些教学行为是无效的?我们要发动教师一起来寻找,一起来梳理,一起来矫治。如,抄备课是无效的、过多的提问是无效的、随意性的课堂讨论是无效的、控制不好班级纪律的教学是无效的,还有过滥的练习是无效的等等。同样,怎样的教学行为是有效的?也要组织讨论、梳理、要形成规范、进行推广。
【校长的领导力读后感】推荐阅读: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的提升07-25
校长领导力发言稿06-19
尊老敬老的好领导(校长)06-21
校长在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1-29
用心做校长读后感12-14
横向领导力读后感08-08
领导力5个层次读后感10-16
校长对教师的寄语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