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行业现状(共12篇)
1.中国石化行业现状 篇一
我国基金行业现状
摘要
近年来,证券投资基金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从开始出现时的规模小、无秩序,在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宏观指导下,逐渐发展成为社会投资的一股巨大的力量。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基金行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针对其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若干问题,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 基金业 现状
引言
投资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专家管理的投资工具。它的发展促进了现代金融业的发展,推动了金融制度的创新。而基金市场也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金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当今新经济形势下基金业发展现状的研究也就显得万分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基金业发展中所存在问题的研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办法。
一、我国基金业的发展现状
基金作为一个新兴而有生命力的行业,在我国的发展不过几年的时间,从开始出现时的规模小、无秩序,在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宏观指导下,逐渐发展成为社会投资的一股巨大的力量。1997年底我国出台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这对促进我国基金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投资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专家管理的投资工具。它的发展促进了现代金融业的发展,推动了金融制度的创新。而基金市场也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金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当今新经济形势下基金业发展现状的研究也就显得万分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基金业发展中所存在问题的研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办法。
二、我国基金业的发展现状
1998年,新成立的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和国泰基金管理公司分别发起设立了规模均为20亿元的封闭式基金,由此拉开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序幕。在投资基金发展的初期,它对稳定市场、培育市场机构投资者、树立市场长期投资和理性投资理念起了很大的作用。而现今,随着开放式基金的发行及迅速发展,我国基金业的发展又呈现了许多新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我国基金数量及基金公司数量快速增长
据统计,随着12月21日华安稳固收益、大成深证成长40ETF及联接基金宣告成立,2010
年新增基金数达到144只,我国基金总数正式突破700只大关,达到701只;2010年新基金首发规模突破3000亿元大关,同时基金管理公司数量达61家。
2.基金资产近年来迅速增加,在证券市场中成了举足轻重的力量
在2005年末,已经发展了7年之久的中国基金行业共有216只基金,合计基金单位4652.83亿份,基金资产净值为4628.82亿元。到了2009年末,基金行业的经营数据是,60家基金公司管理着557只基金,其中管理资产的份额规模是24535.89亿份,管理资产净值为26760.80亿份。其中份额规模增长了427%,而资产净值增长了478%。而2010年基金行业管理资产规模虽相比2009年年底略有回落,但仍然较2005年年底增长了415%。
3.基金品种创新不断,基本覆盖所有基金类型
股票型是最终出现的基金类型。2002年南方基金管理公司推出了我国第一只以债券投资为主的南方宝元债券基金。2003年又推出第一只具有保本特色的南方避险增值基金。同年,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推出了我国第一只准货币基金——华安现金富利基金。至此,国外发达基金市场上的大的基金类型基本上都在中国基金市场上出现了,基金类型已比较完备。
4.基金基本战胜大盘,显示了专业的理财优势
根据2007得到的统计数据显示,341只基金2007年本期利润达11231.23亿元,与2006年年年报披露的287只基金全年2713.36亿元的经营业绩相比,增长超过3倍,充分体现了专家理财的特点。截至2007年底,基金股票投资市值占A股市场流通市值的26.47%。
三、我国基金当前问题
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金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合理及欠缺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我国基金公司治理结构制度存在缺陷
我国是契约型基金治理结构。在契约式的基金安排中,基金只是作为信托财产,基金持有人是信托关系的受益人,基金管理公司是基金的委托人,而托管银行则是受托人。基金发起人(通常是基金管理公司)选择托管人,托管人作为受托人是信托财产的名义所有者,具有保管账户等功能,而基金受益人享受基金财产的各种收益。他们之间的各种关系由基金契约来约束。
从理论上来说,托管人本有着监督的功能,但事实上这个功能却无法行使。因为托管人的身份是由基金经理选择的,托管基金又有着较高的收益。如果托管人为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而对基金经理进行监督,就会损害基金经理人或基金经理公司的利益,最后有可能会被基金管理公司解除托管合约,最终损害自身的利益。理性的基金托管人自然是不想得罪基金管理公司的。因此使得他们的监督职责便流于形式,不能够起到监督的作用。
2.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
我国目前基金监管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法基金法》(以下简称《基金法》)。但基金法完全是以契约型基金为前提而规定的,并没有对基金管理人代表基金份额持有人行使哪些直接和间接的权利做出详细的规定,很明显《基金法》 回避了公司型基金的存在,同时也回避了基金管理人如何代表基金持有人行使哪些间接的所有权,这样使得中国只有契约型基金生存的法律环境,所有的基金只凭一纸契约就买断了基金持有人除了收益权以外的所有权利,使得在重大的决策上完全成了基金管理人的权力。
此外,在我国现行的《基金法》中还存在着对于基金的定义和本质的模糊不清,导致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这样一来,我们根本就不能禁止市场上各种违规行为的操作,使得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成为一句空话。
3.基金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督体系还有待完善,目前的监督体系还不足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基金发展环境。
首先,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不明确。证监会没有被《证券法》明确指定为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现实中的权力是来源于国务院授权或委托。
其次,监管主体行业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的证券市场还过于年轻,监管的方式主要应以正向激励为主,而不是单纯地“关闭与撤销”。
最后,证券自律主体行为缺乏健全性和规范性。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成熟,自律组织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证券业协会是证券业的自律组织,是社会团体法人,证券投资基金应加入证券业协会。但是目前的自律组织建设和自律手段运用还存在许多不足,难以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
4.民众的投资意识有待提高
我国的基金投资者很大一部分是中老年人,相对来说,他们缺乏相关的财务知识,投资理念又过于陈腐,总是倾向于投机,符合“羊群效应”。他们没有自己独立分析的能力,又缺乏价值投资理念,这对基金的战略投资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开放式基金,如果投资者缺乏理性的话,遇到股市出现波动时,便纷纷赎回,肯定会影响基金的投资策略。现阶段我国由投资者引发的风险比较突出。因此,投资者的无知和不成熟将给基金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带来很大的隐患。
5.证券市场缺乏做空机制,基金的风险难以规避
一个健康的证券市场,必须有做空机制才能实现稳定。证券的价格要能够反映所有信息,尤其是需求信息。在缺乏做空机制的市场上,如果一些投资者认为某一证券定价过高,偏离实际价值,但如果没有卖空机制,他们对这些证券的判断信息就不能有效地反映到市场上,对价格的偏离也就无法调整,无法使证券价格向合理的方向变动。因此,我国证券市场这种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单向机制极大地限制了基金公司的风险管理,阻碍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
四,我国基金业发展的必要性及建议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新兴市场。实践表明,基金具有专业理财优势、理性投资行为和规模经济效应,对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的完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由于非理性的基金热投和无法预计的经济危机,完善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非常重要:
1.通过分析基金的风险和收益,获得有关基金投资操作的准确信息,避免投资者盲目投资而遭受损失,也有利于提升基金行业的公信力,增强基金投资者的信心。
2.通过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定量评价基金经理的业绩水平,基金管理公司也可以据
此分析投资结果是否达到或超过了投资目标,总结基金管理成功的经验,从而促进基金管理公司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完善基金的投资运作的监管机制,加大基金的内部治理,健全基金立法,防止其操作行为对市场可能产生的巨大波动以及存在的其他负面影响,引导其活跃市场增加市场弹性的积极作用。
4.维护市场的“生物多样化”与生态平衡。加快基金的产品创新,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素质,加快企业年金等长期投资主体的直接入市,改变广大投资者的投机心理,树立理性投资观念,提高金融市场的投资价值,使市场参与各方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5.基民自身方面:紧记一条真,理基金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调整一种心态,投资者不应当抱着追逐暴利的心态来买基金,盲目追求高收益往往带来高风险。做好一个选择,分析个人条件,选择最适合的基金类型。明确一个规律,收益与风险基本是正相关关系。
五、结论
近年来,虽然全球的基金业发展迅速,但是我国基金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我国的基金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的情况,相关的法律机制和监督体系不完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缺乏理性的思考,中国的股票市场没有建立真正的做空机制等等。总之,完善基金体系,对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完善金融体系的功能、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促进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平竞争以及保证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都是必不可少的。
2.中国石化行业现状 篇二
作为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 正处于快速发展新机遇的河南省, 目前已经有担保公司近600家, 数量居全国前列。其中由政府出资或由政府出资参股的政策性担保公司有166家, 其余均是以企业法人注册的民间担保公司, 比例占到2/3。从最初的凤毛麟角, 到如今担保公司数量不断创新,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 河南担保行业已经由探索阶段逐步走向了成熟。但有些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
1.民间担保公司的“资质”问题。目前以河南省为例在工商系统注册的500多家担保公司, 真正拿到担保机构备案证的只有264多家。也就是说有过半担保机构游离于政府监管之外!实际上, 这种现象并不是个案, 可见蓬勃发展中存在着巨大隐患。备案证是自2008年开始,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开始, 主管部门对监管的认识加强从2009年开始发放的。自2011年3月1日至5月31日, 主管部门将对已经具备担保机构备案证的264家担保机构进行筛选检查, 合格的担保机构将其担保机构备案证由国家工信部制作更换为经营许可证, 不合格的则不予更换。也就是说, 今年5月31日之后, 是否具备国家工信部制作的经营许可证将是判断担保机构是否正规合格的一个明确标准。
2.民间担保公司经营趋于“同质化”竞争特点。何谓同质化竞争?它主要是指同一系列的不同品牌的产品, 在外观设计、产品性能、使用价值、包装与服务、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 以至产品的技术含量、使用价值逐渐趋同。“同质化产品竞争”形式在民间担保市场上愈演愈烈。从目前来看, 民营担保机构普遍存在缺少与银行合作、担保产品较为单一, 市场竞争激烈, 担保公司的同质化十分严重。近八成的民营担保公司开展的基本上都是传统的融资信用担保业务, 非融资担保类的业务在公司业务占比中很小甚至没有, 行业盈利能力整体不强。
3.从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方面亟待加强。从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情况看, 担保机构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 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专业人才少, 风险防范的制度和技术跟不上, 代偿率逐渐上升, 特别是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担保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很大挑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如何生存下去, 或者保证长期的发展, 民营担保机构亟须突破自己, 跳出重围, 首先就要创新。创新不仅体现在业务上、产品上、管理上, 还要体现在未来的战略布局上。面对多元化的资本市场, 只有创新发展才能赢得市场, 才能避免恶性竞争, 取得良性发展。 (下转84页)
一、优质服务促进行业发展
近几年, 随着担保行业的迅猛发展, 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 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 担保业务的供需面已然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 担保市场已进入充分竞争的成熟市场。在“百家争鸣”的局面下, 各个公司的业务基本相同, 要想取得公司客户量的长盛不衰, 价格和服务水平在本行业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说已经成为担保公司成败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更好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 优秀的团队。
综观目前的担保行业, 从业人员大多数是由银行、保险、证券、担保、财务、法律等诸多领域的优秀人才组成。他们一般都具有较强的金融行业知识和丰富的金融从业经历, 熟悉银行业的相关流程和法律法规, 服务意识强, 懂得如何规范运作和如何正确地审视金融政策, 能够紧跟市场需求, 不断创新, 时刻关注行业变化, 及时做好各种应对策略。在这个团队里管理者要有榜样作用, 以身作则;员工的态度和自身素质要不断提升, 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企业文化会约束员工避免一些错误的发生, 同时也让这个团队拧成一股绳。“全国首期担保经理培训班”于2009年在河南郑州举办, 担保经理是在担保机构中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运用所掌握的担保知识、所具备的担保经验和综合组织运作能力, 在担保企业承担信用管理岗位的中、高层以上经营管理人员。首期毕业的上百位担保经理无疑给诸多担保公司注入“优质的新鲜血液”。
2. 诚信。
担保公司本身就是从属于服务性行业的信息平台, 它成立的宗旨就是更好地为中小企业、个人提供融资、贷款、理财服务, 平台的信用就成为客户选择的重要指标, 所以担保公司应该以诚信作为公司运作的基石。诚信更多体现在对融资业务风险的把控、对投资客户的承诺。严格的风险把控既是对自身业务平稳发展的要求, 也是对公司品牌的维护, 对投资客户的变相承诺。
3. 专业。
公司的业务都是与钱打交道, 在办理业务时对业务项目的任何不确定或者是迟疑, 都会对客户的信任感造成巨大的挫伤, 所以, 在带领客户办理业务时一定要做到对所办业务所需的各类证件、手续了然于胸。这就要求公司业务员的专业性一定要高, 要做到术业专攻。不少公司一直秉承“三不原则”, 即“不摸钱原则”:担保投资客户的资金直接打入融资方账户;“一对一原则”:担保投资客户一对一签订合同;“不高息原则”: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执行利率;以诚信、稳健、安全、优良的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4. 完善。
完善售后服务。良好的售后服务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必备的成功信条, 客户盈利单及时、准确地送达, 交息日的及时提醒等是不可缺少的功课。
二、成立为民营担保公司提供再担保业务的机构来分散风险
正规的担保机构其实并不需要再担保机构做担保, 但随着担保行业的发展, 行业中难免存在个别不规范运营的担保机构。目前相关主管部门已经成立了再担保集团, 只是目前还没有针对大多数的民营担保公司提供再担保业务。目前有地方担保协会试将每个成员提取其注册资本金的20%作为保证金, 万一协会中有一家担保机构出问题了, 就先从这保证金中取出资金代偿给投资者, 之后再追究相关责任。这一模式的提出相信将更快促进担保行业稳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3.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现状研究 篇三
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了解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本文对管理咨询公司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主要对国内外主要公司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分析总结出中国管理咨询行业所存在的问题,从中预计我国管理咨询行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管理咨询;咨询机构;顾问服务
中图分类号: C9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3-95-2
0 引言
在分工日益细化、知识和信息迅速膨胀、科学技术更新换代的今天,社会对个人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咨询策划活动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显,管理咨询也自然成为一个重要的行业。
1 管理咨询概述
作为现代咨询的一种形式,管理咨询(Management Consulting)在现代社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被认为是一种“头脑产业”,帮助管理人员发现和分析问题,出谋划策,摆脱困境。那么,什么是管理咨询?至今仍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美国咨询管理工程师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Consulting Management Engineers)下的定义是:“管理咨询有专业理论知识或有经验的人针对企业的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揭露,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帮助实行。”
管理咨询协会国际联台会(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anagement Consulting Institutes)下的定义是:“管理顾问是指对顾客提供独立的咨询建议和指导帮助的负责管理的个人。”
国际劳动委员会(International Labor committee)下的定义是:管理咨询是指帮助解决管理和业务问题,发掘新的机遇,并利用它来实现组织对行政机关的目的,帮助继续开展并扩大学习机会。
综上所述,管理咨询是指具有专业知识水平和有经验的自然人或法人接受委托,以经营管理为主要业务,各个方面提供知识、职能、策划等高智力服务的行为。
2 目前管理咨询行业的现状
2.1 中国管理咨询行业市场现状
中国咨询业经30年探索,基本实现咨询主体和咨询内容的双重转变。2009年,中国GDP达5万亿美元,而管理咨询的营业额大约只占GDP的万分之一。而同期世界各国咨询业平均占GDP的1%,发达国家达到2%-3%。中国咨询业仍处生命周期中的成长阶段,进入壁垒低、地理分布不均、产业集中度(industry concentration level)低。
目前国内注有1.1万多家管理咨询公司注册登记,专职管理咨询人员20余万人,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的差距,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中国管理咨询公司主要提供公司管理咨询、社会及经济咨询、公共关系咨询、计划与设计咨询等服务。基于市场调查和统计的咨询活动没有包括在该产业。
2.2 中国管理咨询公司与国外管理咨询公司的差距
中国本土管理咨询机构快速成长的同时,与国际咨询公司相比还是有着巨大规模差距,具体如下。
2.2.1 品牌集中度低
2009年Vault.Com的全球Top 50咨询公司中,第一名的麦肯锡得分为8.43分。中国管理研究院智业产业研究所组织的2010中国管理咨询机构50强评选,评选排名第一的北大纵横不足5分,排名第50的机构,不到1分。
2.2.2 规模差距悬殊
美国咨询公司的从业人员上万名。如麦肯锡目前拥有9000多名具有世界著名学府高等学位的咨询人员;Gartner 公司拥有4300名专职咨询人员。相比之下,中国管理咨询公司无论是人员还是营业收入规模都很小。
2.2.3 盈利能力不足
2011年埃森哲公司净收额达255亿美元,埃森哲2011 财政年度的业务净收入为1647亿元人民币。2012中国管理咨询机构50 大的业务收入额达到290317.6万元,与埃森哲公司相比,仅相当于埃森哲公司2011财政年度净收入的1.8%。
2.2.4 核心竞争力差
国外管理咨询公司很重视咨询能力及技术研发。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在不断总结长期管理咨询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将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和管理实践有机融合,逐步规范了自己的管理咨询流程。
3 中国咨询行业存在问题及行业前景
3.1 中国咨询行业存在问题
3.1.1 市场规模与成熟度
中国管理咨询行业发展尚不成熟。虽然中国管理咨询行业务规模和技术层面上有所进步,但与国际成熟的管理咨询市场相比,中国管理咨询行业总体上尚处起步阶段。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收入只占GDP的0.2%左右,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3.1.2 市场服务主体
管理咨询公司竞争力低下、服务水平落后。没有准确的专业定位,大多数公司规模都比较小,市场占有率低。中国管理咨询业缺少其从企业到市场这个关键环节,只重视培训,忽略了指导企业内部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
3.1.3 咨询需求主体
中国管理咨询市场需求尚不成熟。中国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认知到管理咨询对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管理咨询业的发展。中国的咨询公司质量还有待提高,提供的服务往往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进而造成了客户对管理咨询公司的不信任。
3.1.4 从业人员素质
在国外管理咨询公司中,拥有丰富从业经验的高学历人员在咨询队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美国兰德公司,各类专家占全体员工数量的80%以上,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人才在70%以上;日本的专业咨询人员必须经过1年以上系统的管理咨询理论与技术的培训,素质非常高,而且非常敬业。
3.1.5 相关扶植政策与措施
一些国家咨询业的迅速发展与政策和法律体系密不可分。与国外成熟的管理咨询业法律规范体系相比较,中国政府扶持本土管理咨询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明显缺位。中国至今没有一部通过咨询立法强化咨询业地位与服务质量的咨询法。
3.2 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前景
随着中国GDP增长,国内管理咨询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以现速发展,十年后中国咨询市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下去:有专家预计,在未来的10年中,中国管理咨询行业需求将以10倍的速度增加。
发展迅速的咨询业,虽然出现众多的竞争者,但其真正有实力的公司不多,中国的管理咨询业并没有出现产能过剩情况。目前国内的项目数已经远远超过了咨询公司的运作能力,所以中国本土咨询公司还是有发展空间。
目前中国的管理咨询行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中国管理咨询公司不仅在业务能力方面提高了很多,而且员工的专业业务水平挺高了不少。国家的政策和法律上也大大的鼓励着咨询业发展。未来中国管理咨询业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持续高速增长的潜在市场规模,中国管理咨询业正处在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
参 考 文 献
[1] 孙江超.我国管理咨询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学刊,2010,23(4):33-35.
[2] 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我国管理咨询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J].企业管理,2012(12):34-37.
[3] 2012中国管理咨询机构50大首次发布,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http://www.cec-ceda.org.cn/glzxs/),2012-11-01.
4.中国美容美发行业现状 篇四
2006年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前言
我国美容产业实际上已经形成包括美容、美发、化妆品、美容器械、教育培训、专业媒体、专业会展和市场营销等八大领域的综合服务流通产业。根据对规模以上单位的调查,2005年美容服务业产值为2600亿元人民币,在过去三年中,年均增长率为31.91%,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9.5%的增长率,另外从业人员达到1600多万员,展示了良好的行业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
一、美容机构经营状况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美容业运行状况良好,从业者在正常经营状态下收入较高,与餐饮、娱乐、保健等第三产业相比,处于中等较高水平;较之一、二产业个人收入要好。从业人员数量、美容机构规模、服务性收入和消费人群数量等各项指标均朝好的方向发展。
从业人员增加。美容服务性机构的从业人员约为1600万人,其中女性占据绝大多数,比例为78.58%,平均从业人员的年龄为25.7岁。
美容机构增加。美容机构的保有量约为172万家,年增长率约为5.84%,其中近51%左右的机构是近五年开业的,化妆品企业和美容教育机构呈下降状态,分别为3140家左右和600余家。
服务性收入增加。美容业分为服务业和生产业及流通和教育培训等几个方面,其中服务性收入达2200亿元人民币;化妆品生产企业销售额约为850亿元人民币,为服务性收入为产业的主体。
受教育人数增加。美容教育培训机构的保有量为600余家,较之两年前的670余家,年下降5.83%,累计为行业输送了800余万专业人才,并且成为专业技术培训的主渠道(占受培训者的53.92%)。美容机构规模增大。美容机构总体仍以中小型为主,注册资金20万元人民币以下者占63.31%,实际投资30万元以下者占72.31%。但相比以前,规模有所扩大。
赢利水平增加。美容机构每店的平均营业收入为11.63万元人民币/年,其中一、二级城市的大型店收入超过60万元人民币者达43.84%,较之2002年一级城市为27.33万元人民币和二级城市为12.64万元人民币有较大提高。盈利者为52.6%,持平者为38.5%,亏损者为8.9%,较之2002 年49.6%、38.6%、10.6%略有提高。
从业人员收入增加。美容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约为1050元人民币,年均为1.26万元人民币,但增长幅度不高,相比上约增长3%。
消费人群增加。美容消费的人群涉及各行各业,其中公职人员、公务员、技术人员、自由职业者、企业管理层人员是主要的消费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50岁区间,以女性为主,约70%的人对美容业发展及美容持乐观态度。
从美容机构主要业态看,民营经济成分占绝对优势(92.73%),并且国外资本机构已成为仅次于个体和民营有限责任企业,位居第三的企业形态(4.11%)。
美容机构民营经济成分占绝对优势
个体经营59.21%
民营公司30.32%
民营股份公司2.06%
民营无限公司1.14%
外贸公司4.11%
国有公司1.11%
其他1.96%
事业法人0.09%
美容机构的平均营业年限5年以上者占70.29%。
连锁、加盟管理比例增加,而且已经渐成趋势。目前我国大多数美容美发企业主要由家族式占主导地位;就经营来看,正由单一走向综合,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强势机构的连锁经营、加盟经营占87.98%;就经营规模来看,中小型美容机构,包括连锁的中小型机构占大多数,说明整个产业模式的提升和改造还远远没有完成,同时标准化、规模化管理在被业界所认识。美容机构的经营有连锁加盟(直营连锁、特许加盟)、直销介入、电脑网络式经营等。
美容院表现为发廊型、沙龙型、治疗型、休闲型、享受型、专门型、会员型等业态。80.25%的美容美发机构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会员制经营方式,在2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机构则100%以不同形式采用会员制经营方式。
二、美容行业员工的特征分析
从从业人员年龄及性别分布看,美容业是一个青春行业,更是一个女性就业的优势产业。她们大多学历不高,年龄偏小,同时主要通过内部的职业培训来完成技能教育。
从业者学历分布-普遍接受教育的程度偏低
小学学历3.57%
初中31.53%
高中31.61%
中专技校21.92%
大专7.44%
本科3.81%
研究生以上0.13%
从业者培训状况-仍处于就业前培训阶段
有国外培训经历2.48%
经过国内系统培训53.92%
机构自行组织培训34.25%
店内师带徒培训9.13%
从从业人员职业技术分布看,在主要从业者中,职业资格的分布已成正态,但高级者较少,为美容机构开业和分等定级标准的实施已奠定基础。
主要从业者中,职业资格分布已成正态
美容高级技师2.62%
美容技师18.17%
高级美容师28.85%
中级美容师28.16%
初级美容师22.2%
美发高级技师2.6%
美发技师13.31%
高级美发师25.7%
中级美发师31.88%
初级美发师26.5%
三、美容市场消费状况分析
嘉肯咨询研究发现:美容主要群体集中在年轻群体和中年群体,特别是31-40岁群体,他们的美容需求最为强烈,所占比例为40%。
美容主要消费群体年龄分布
20岁以下9.83%
21-30岁31.43%
31-40岁40.01%
41-60岁12.61%
60岁以上6.12%
在职业分布上,公务员群体比较突出,其次是白领群体,工人和农民群体所占比例不高。
美容主要消费群体的职业分布
公务员占28.58%
教师占7.03%
医务工作者占6.73%
企业管理层人员占9.89%
工人占10.2%
企业职员占9.89%
自由职业者占14.15%
农民工占5.13%
农民占1.75%;
美容主要消费方式
顾客进行美容消费时,大多数还是在商业流动区进行消费,另外31.32%的消费群体为为随机选择进行消费;还有将近40%的群体会采取会员卡方式进行消费。
使用月卡者占19.28%;
使用年卡者占23.08%;
在商业流动区消费者占34.05%;
在写字楼者占15.38%;
在住宅区者占20.62%,余为其他区域。
美容总体消费量
5.中国葡萄酒行业现状分析 篇五
中国葡萄酒行业现状:
1.传统的消费习惯制约了葡萄酒消费在中国的普及
在中国,葡萄酒还不是主流的饮用酒水。在大多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白酒和啤酒消费还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于葡萄酒本身来说,葡萄酒是代表着富贵,有品位,高消费的富贵家族的独享物。一般的人认为她的这个特点,是一个高的门槛,再加上中国自己的文化消费水平和生活消费水平的限制,制约着葡萄酒的发展。而洋葡萄酒来了,给中国葡萄酒带来威胁和商计。很多的专卖点都兴兴出台,更令人兴谓的是以代理商、专卖店、葡萄酒厂家的俱乐部同时也兴起,引导消费者消费理念,如:葡萄酒文化知识、怎样购买等等。而现在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消费者都洋葡萄酒的青睐是超过了国产的葡萄酒,成为了一种崇洋媚外的趋势。在汽车行业有这样的一个例子:半年前,吉利汽车总裁李书福曾经以韩国美女金喜善拒坐奔驰车为例炮轰中国娱乐界不买国产车的现象,但这种炮轰于事无补,国产车依然还是低档的代名词。而在最近出笼的一则政府绿色采购清单中,国产车也因为没有申请环境标志而被拒之门外。这将给酒店和超市两种销售渠道带来重大的影响。
2.生产厂家的规范性
一些国内葡萄酒企业瓶标不规范,缺少生产注册号码、葡萄汁含量和葡萄酒成分表;一些知名品牌附近的小生产企业生产低质伪劣葡萄酒;一些葡萄酒生产企业生产技术老化,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专业管理方法,从而导致期葡萄酒产品不合格;一些葡萄酒生产企业在生产时降低了葡萄汁的含量。
3.葡萄酒的高价格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相比较,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没有能力长期消费葡萄酒,而且对葡萄酒文化缺乏了解,所以很难成为长期稳定的葡萄酒忠实消费群体。
4.目前中国缺乏高质量酿酒葡萄的生产基地以及对葡萄基地的投资,这样酒阻碍了中国葡萄酒业的快速发展。
5.世界葡萄酒市场总体情况为供大于求,所以外国葡萄酒深感企业很重视具有巨大潜力的中国市场;随着中国入世和进口关税的进一步降低,进口葡萄酒会更有竞争力,这样就能影响中国国内葡萄酒品牌。
6.投入的成本高
现在,葡萄酒产品要进入超市销售,超市会向葡萄酒供应商收取很多名目的费用(统称进店费用),做为提供销售场所的报酬。若有几家供应商争夺一个超市的酒水供应权的话,进店费用将被抬高,进一步压缩了经销商的利润空间,经销商要想获取利润,只有加高葡萄酒价格和供应低质量标高价的葡萄酒两种方式。同时葡萄酒商城也在兴起,在网上就可以直接从庄园里买到好的葡萄酒。
7.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
专卖店则不一样,专卖店里的葡萄酒都是店家自己直接从国内外酒庄采购,省去了中间商的环节,更没有什么进店费用。另,从经营压力上说,专卖店只有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和专业的葡萄酒知识服务(就象药店里的药剂师一样)才能使专卖店吸大批量的消费者,为自己赢得生存空间。所以专卖店的出现,将打破供应商和超市之间的利益捆绑,从而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打破供应商和酒店之间的利益捆绑
相对于超市,酒店里的酒类供应权竞争更激烈,消费垄断也更霸道。酒店是酒类消费的直接场所,所以一些酒水供应商不惜花上上百万元的资金进行买店,只供应自己控牢的几家酒公司生产的酒,以提高自己的利润空间。消费者在被买断的酒店消费,要想喝其他的酒,酒店的回答则是:“对不起,没有!另者:本酒店规定不允许自带酒水,否则收取开瓶费用”等,最后消费者只能接受酒店提供的高价、自己不想喝的酒。前些年,国内一些大的葡萄酒公司就是靠这样垄断销售方式来逐步成就品牌的。近段时间国家消费者协会向社会公布,酒店不允许消费者自带酒水和收取开瓶费用等行为是违法行为,这样的好消息可以鼓励更多的消费者去专卖店买自己如意酒,带到酒店饮用。这样专卖店的产品花样丰富、价格便宜、服务专业的特点将被表现出来了。所以专卖店的存在给酒店和供应商之间的捆绑利益带来严重影响。
洋葡萄酒酒进占中国市场将更容易
过去洋葡萄酒进入国内市场总是不适应国内“游戏规则”,现在不一样了。国外的葡萄酒质量一般较国内的好,价格也随着关税的降低在逐渐降低,再加上销售渠道的扩展和消费者逐渐增加葡萄酒知识,国外的产品将被消费者接受,所以现在洋葡萄酒进入国内市场要比过去容易。
1.国际葡萄酒市场的低迷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成为葡萄酒竞争的主战场,中国无疑将成为这以市场的热门,这为国外葡萄酒提供了有巨大潜力的市场。
2.中国政府鼓励人民消费更多的葡萄酒和果酒,降低浪费粮食的白酒的消费。
3.媒体对于饮用葡萄酒有益健康的报道也对葡萄酒的消费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进口葡萄酒可以瞄准中国高档酒市场做一些文章。
5.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也为葡萄酒消费的进一步增长提供了刺激因素。
6.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开始消费进口葡萄酒。
7.有了更多的消费人群,进口葡萄酒市场会更加成熟。
8.中国的入世会给各个包括新、旧世界在内的葡萄酒生产国提供更多的挑战和机会,所以竞争也将会更激烈。
9.要想生产高质量的葡萄酒,以下三个因素起主要作用:酿酒葡萄来源、技术和人才优势和资本投入。在葡萄酒的生产上,中国及缺乏技术和人才,又缺乏资本,这正是葡萄牙企业的优势所在。
同时现在洋葡萄酒在中国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1.国外葡萄酒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需要到中国来参加展览会并且调查销售网点,倾听当地分销商的意见和建议,向竞争对手学习,制定基于市场细分的适宜战略。
2.参加中国的各种专业展览会,在那里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中国葡萄酒分销商、最终消费者、进口贸易公司和有潜力的代理商。
3.在中国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做好对分销商和消费者引导培育全力支持的准备。
4.国外葡萄酒企业有必要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在战略促销上使得其葡萄酒在中国的销售更上一层楼,并在中国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5.与当地酿酒葡萄生产基地合作,培育自己的优良酿酒葡萄,为在中国长期生产葡萄酒做好准备。
6.总而言之,良好的品牌形象,再加上全身心的投入、耐心和对分销商和消费者的培育,这样才有可能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
6.中国煤炭行业的现状和发展 篇六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煤炭产量已经超过了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与煤炭生产相关的资源破坏、环境损害以及生产事故现象十分突出,因而我国学者率先提出了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理念和科学研究与技术框架,继而又提出了实现科学采矿的学术观点.本文从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内涵与框架、采动岩体结构理论和采动岩体渗流理论等方面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煤炭资源绿色开采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以煤与瓦斯共采、保水采煤和矸石直接充填采煤等技术开发成果,综述了在突破传统采煤技术理念上的煤炭资源绿色开采技术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从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应重视的基础科学研究、重点技术攻关、政府应履行的职能以及国家立法等方面对今后相关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作了简单展望.【关键词】: 中国煤矿 绿色开采 关键层理论 煤与瓦斯共采 保水采煤 矸石直接充填采煤 煤炭资源 主关键层 采动岩体 工作面推进
【正文快照】:
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严重依赖煤炭能源的支撑作用.同时,近年来煤炭产量的迅猛增长,凸显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至今,与我国煤炭粗放型和超产能生产相伴的矿难事故还没有完全得到控制,而同样十分严峻的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也亟待从煤炭开采的源头去解决.以2007年为例,中国全年生产
一、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
1、在能源生产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可供利用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1.67%,位居世界第三。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我国也是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一半以上。
2、需求和供给:供需总体平衡,局部供不应求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近年来,我国沿海省份的煤炭需求量一直很大。但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和生产能力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煤炭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并向关键行业集中。目前我国的煤炭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长期以来电力、冶金、化工和建材4个行业是主要耗煤产业,四大行业煤炭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0%左右,其中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动力煤)占总消费量的50%以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煤炭市场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仍存在着较大的需求空间。
中国去年增加了1.02亿千瓦发电能力,相当于英国全年的耗电量。中国以每周一个的速度建立煤电站,同时关闭上千个小煤窑。已经关闭了2811个小型煤矿,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因此中国的煤炭供需将更加紧张,部分企业也在不断增加自己的煤炭储量。中国最大的电力集团华能集团,计划购买华北地区的煤矿股份以确保其燃料供给,其计划在华北地区锁定3000万吨煤的供应。中国神华除了国内的矿产购臵外,计划在印尼和澳大利亚购买煤矿资产。
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放慢。预计未来几年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保持平稳,或小幅下降的趋势。煤炭的进出口需求,从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从2004年7月开始,我国煤炭出口须获得政府配额,只有具有煤炭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才能申请并取得煤炭出口配额。目前全国只有四家企业具有煤炭出口经营权。由于进出口关税的调整、人民币升值及我国煤炭需求快速增长的影响,预计中国动力煤进口量将进一步增长。亚太市场主要动力
煤进口国家及地区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近年来,亚太地区的煤炭供应能力保持小幅增长势头,但由于此地区煤炭需求增长较快,总的来看,亚太市场动力煤供应有所增加但继续偏紧,特别是高热值煤供应紧张比较明显
3、运输:瓶颈长期存在中国煤炭运输呈现“西煤东运”和“北煤南运”的格局。煤炭资源和需求的地理分布不均衡使煤炭运输成为制约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虽然我国政府在增加铁路运力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并将对国有铁路系统进行进一步扩能,但目前仍不能完全满足煤炭运输的需要,运力短缺的局面在近期内仍然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因而,使得拥有稳定而充足的运输能力的煤炭公司具备了重要的竞争优势。
4、煤炭的价格:上升趋势显著
在国内2007年年初的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上,非电煤价格平均上涨10-30元/吨,上涨幅度达到3-5%,电煤价格平均上涨30元/吨,上涨幅度高达8%。2007年10月份以来,煤炭涨价的趋势再次明确显现,不仅是焦煤,动力煤价格也节节攀升。本次多品种煤炭的价格上涨,除了受小煤窑关闭、煤炭限产因素影响外,煤炭生产成本增加、季节因素以及市场追涨心态,都导致了煤价的继续攀升。
推动未来煤价进一步上升的刚性因素。决定煤价的最主要、直接因素是:有效的供给、需求。未来较长时间里,煤炭仍然存在全局、或局部的供不应求态势,市场价格必然上扬。此外还有一些制度性因素推动未来的煤价长期上扬:
(1)煤炭价格成本构成机制的理顺,导致煤炭企业开采生产成本的上升,形成对煤价的强劲支撑。(2)国家节能政策导向不支持煤价大幅下跌。国家发改委起草的《关于深化价格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见》(简称《意见》)显示中国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将面临一场全面调整。
5、行业竞争态势:市场集中度较低
煤炭行业竞争的趋势将由价格竞争转为资源竞争。近几年,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对煤炭产品的需求逐年递增,煤炭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情况得到缓和,由价格竞争转为对资源的竞争。煤炭销售量主要受市场需求、自身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的影响,煤炭企业在煤炭供应的稳定性、供货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客户服务、煤炭质量和价格等方面面临来自于国内其他煤生产商激烈的市场竞争。
6、行业利润水平:平稳增长
2001-2006年,煤炭行业在煤价、产销量大幅上涨的大好形势下,行业盈利能力呈稳步上升趋势,实现利润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平均水平,煤炭行业正步入业绩平稳增长期。
7、行业监管:范围广,要求严
7.中国醋酸乙酯行业整体现状分析 篇七
亚洲市场由于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对于醋酸乙酯的需求也不断提升。目前, 亚洲市场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醋酸乙酯产能状况如下:中国产能为200.66万吨/年, 日本产能为18万吨/年, 新加坡产能为7万吨/年, 韩国产能为6万吨/年, 印度产能为5万吨/年, 印度尼西亚产能为5万吨/年, 中国台湾产能为8万吨/年。亚洲主要地区的整体产能为249.66万吨/年。从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中国已经成为亚洲醋酸乙酯产能最大的地区。亚洲市场需求总量为115.86万吨年, 其中, 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中国市场, 日本市场和韩国市场。亚洲市场的年需求量基本按照3-5%的速度递增。
1. 中国醋酸乙酯生产工厂格局
中国大陆地区目前醋酸乙酯工厂总共有20余家, 万吨级以上规模装置企业为23家, 其中部分装置由于成本原因处于停产或者半停产状态。现在, 中国大陆地区主要的醋酸乙酯生产厂家主要为19家, 除了扬子江乙酰为外商合资企业 (BP和中石化合资) , 江门谦信化工为港资企业外, 其余均为国有企业或者民营企业。目前产能排名前三位的工厂为江门谦信化工产能为32万吨/年, 江苏索普化工产能为25万吨/年, 上海吴泾化工产能为20万吨/年。这三家公司的总产能占据了中国产能接近40%。中国台湾省只有一家醋酸乙酯生产工厂-台湾李长荣化学, 该公司产能为8万吨/年。
2. 中国醋酸乙酯市场需求状况
截至2009年, 中国醋酸乙酯表观需求为67.13万吨, 我国的产能更是以夸张的速度上升。我国从2006年开始, 基本从部分依赖进口国成为纯出口国, 除部分高端醋酸乙酯试剂类产品仍存在进口, 其余需求基本依靠国产的醋酸乙酯完全满足。
从2006年开始, 中国醋酸乙酯的进口数量大幅减少, 出口也同时大幅增加, 到2008年, 中国基本变成醋酸乙酯的纯出口国, 2009年, 中国进口醋酸乙酯600吨, 出口醋酸乙酯20。4万吨。进出口数据上的巨大变化, 一方面显示了中国产能的快速提升, 另一方面, 也反映出中国的醋酸乙酯产品已经在国内面临供求失衡, 供给远大于需求的状况。中国市场醋酸乙酯产品的需求基本全部由中国的醋酸乙酯生产工厂满足。
3. 中国醋酸乙酯工厂开工率现状
目前中国醋酸乙酯行业整体开工率为45%左右, 行业整体开工率偏低, 部分产能在10万吨/年以下的企业均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产能排名前三位的工厂全年实际开工率也不足70%, 这严重说明了中国醋酸乙酯生产能力扩张速度过快, 需求增长速度跟不上产能扩张速度, 从而导致市场整体供求失衡, 供应远大于需求。
4. 中国醋酸乙酯工厂未来扩能计划
虽然中国整体产能严重过剩, 但这并未阻碍个别醋酸乙酯工厂产能继续扩张的步伐。江苏索普计划在2010年将其现有的年产25万吨的醋酸乙酯生产装置扩能到年产40万吨。同时该公司还计划扩张其醋酸乙酯上游产品醋酸的生产装置, 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扩张。
目前, 中国醋酸乙酯行业竞争基本囊括了给行业的全角度竞争, 从醋酸乙酯产业链的布局, 醋酸乙酯产品的原料采购争夺, 产品品质差异化竞争, 产品价格竞争, 销售渠道竞争以及物流仓储策略等各个层面都形成了竞争态势。
由于中国大型的醋酸乙酯工厂大都采用醋酸乙醇酯化法来生产醋酸乙酯, 这种生产工艺由于其原料为醋酸和乙醇, 相对于醋酸乙烯加成法和乙醛缩合法来生产醋酸乙酯的原料乙烯和乙醛, 在现今高油价的情况下, 成本优势较为明显, 竞争力也较强。相对于亚洲其他市场的生产装置, 如日本的生产装置, 中国的生产工厂具有原料成本较低, 人工和仓储成本也较低的极大优势。
终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 中国大陆市场基本已经饱和, 即使后续按照目前的需求增长速度在未来所带来的需求增长, 中国大陆的醋酸乙酯生产工厂也同样能够满足需求。未来, 为了维持工厂开工率, 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中国的醋酸乙酯生产工厂必将更加重视出口市场, 去参与全球的醋酸乙酯的行业竞争, 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 高品质要求带来的产品技术壁垒对于中国工厂来说, 已经不是问题, 高油价下, 中国工厂的成本竞争也同样处于优势, 但关键在于企业管理, 产品营销策略和渠道管理等方面, 中国工厂的管理经验和水平还落后于国外的公司, 如何弥补这些软实力的差距, 才是中国工厂日后的重点, 才是中国醋酸乙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中) 肖灵机黄蕾余鑫.《工业品市场营销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2] (美) 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俞利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3.
8.中国荔枝产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前景 篇八
关键词:荔枝产业;贸易效果;发展战略
1 中国荔枝产业概况
中国的荔枝栽种历史已经有2200多年,是世界上栽培荔枝最早,也是栽种面积最多的国家。我国荔枝生产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发展缓慢,种植面积不到5万公顷,平均年产量只有6万吨左右,荔枝鲜果供应一直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行,荔枝产业依靠政策、投入和科技进步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荔枝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占到世界荔枝总面积及总产量的80%和75%,列在全球第一。我国荔枝主要分布于处在热带和亚热带区域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四川、云南、贵州和浙江9省(区),而粤、桂、闽、琼4省(区)荔枝的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占我国荔枝总面积和总产量的98%以上,其中广东27.55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49.4%;广西20.99万公顷,占37.7%;福建3.49万公顷,占6.3%;海南2.57万公顷,占4.6%。
2 中国荔枝产业的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逐渐深化,中国荔枝产业发展将面临日益严峻而激烈的竞争环境。目前,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胀压力日益增大,特别是在当前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的情况下,中国荔枝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这将导致中国荔枝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因此,在面对东盟低价、优质荔枝的激烈竞争下,在不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条件下,中国的荔枝产业发展道路的选择、发展战略的制定是当前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产业组织及生产企业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2.1 大力发展深加工,实施以深加工产品带动产业发展的竞争战略 尽管中国荔枝加工业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相对于稀缺的土地资源和上涨的劳动力价格,中国在资本要素方面相对于东盟国家具有足够的比较优势,因此,加大对荔枝加工业的投资,大力发展荔枝深加工产品,走以深加工产品带动产业升级发展的道路应该是中国荔枝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因此,强大的市场需求、广阔的发展前景敦促我们必须加快发展荔枝加工产业,进而全面促进荔枝产业发展,尽快提升中国荔枝产业竞争力。
2.2 加大科研投入,实现以先进科技引领荔枝产业的发展模式 目前中国荔枝产业无论在品种选育、采后处理、保鲜贮藏等生产环节还是在深加工技术方面都与东盟国家有较大差距。中国必须加大对荔枝产业的育种、栽培、采后处理、保鲜储藏及深加工生产技术研发的投入,在强化自主研发的同时,应加强政府、学会及民间组织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生产技术,在努力提升鲜果品质的同时,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荔枝深加工产品。
2.3 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产业都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政府的政策支持将决定產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在明确了中国荔枝产业发展战略及发展模式的情况下,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快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加速荔枝产业转型和升级。具体来讲,应重点研究和建立以下政策体系:(1) 财政补贴支持体系。在种植生产环节上要实施优良品种补贴、先进生产机械与采摘设备补贴、标准化果园建设及加工生产原料基地建设补贴;在加工环节上要实施技术改造补贴、先进核心设备购置补贴;在国际市场开发环节上要对走出去开拓市场、利用国外资源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必要的补贴。(2) 科技研发财政支持体系。中央及地方政府要设立专项基金鼓励荔枝生产基地、科研院所及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研发中心,促进荔枝品种改良、技术革新,有效引导加工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支持和推动企业对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卫生检疫等进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3) 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借鉴粮食生产保险体系建设的经验,积极探索荔枝产业“政府 + 龙头企业 +农户 + 农业保险机构”的农业保险运作模式,稳定生产和市场,稳固加工原料基地,促进果农增收。(4) 健全营销支持体系。有效开展从基地、种植、采摘、初加工、深加工、批发交易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加工园区基础建设配套等一体化建设。鼓励和支持运销联合体、经纪人、经销大户和运销服务公司等中介组织,对从事荔枝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参加国际展览展销会、开展名牌产品宣传等推荐活动提供补贴,对冷库、保鲜库、批发交易市场、物流配送中心等给予投资补助。(5) 建立行业协会支持体系。鼓励荔枝加工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协调解决行业内部矛盾,发挥协会在产加销衔接、技术服务和协调价格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应支持行业协会和出口企业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反补贴及其他限制性措施,有效保护荔枝产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泽南 庐喻辰 叶 冉. 我国荔枝产业竞争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中国热带农业,2010,6
[2] 韦文科 容风玉 阳 诚 宁发洲 林雪冰.浅谈广西甘蔗、木薯、水果业如何面对入世后的挑战. 广西农学报,2002,51
9.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现状及前景 篇九
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现状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直到年代初才开始将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但在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国家“”高技术计划的大力支持下,使这一领域发展迅速,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产品从无到有,基本上
做至了国外有的我国也有,目前己有种基因工程药物和若干种疫苗批准上市,另有十几种基因工程药物正在进行临床验证,还在研究中的药物数十种。国产基因工程药物的不断开发生产和上市,打破了国外生物制品长期垄断中国临床用药的局面。目前,国产干扰素α的销售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进口产品。我国首创的一种新型重组人γ干扰素并已具备向国外转让技术和承包工程的能力,新一代干扰素正在研制之中。
我国目前登记在册的生物技术企业共有家,但其业务真正涉及到基因工程的企业只有家,其中已向上级部门申报基因药物、并登记立项的企业只有家左右,而已经取得生产生物基因工程药物试产或生产批文的制药企业仅为家。
目前,国内市场上国产生物药品主要是基因乙肝疫苗、干扰素、白细胞介素⒉增白细胞、重组链激酶、重组表皮生长因子等种基因工程药物。组织溶纤原激活剂、白介素⒊重组人胰岛素、尿激酶等十几种多肽药品还进行临床、Ⅱ期试验,单克隆抗体研制已由实验进入临床,型血友病基因治疗已初步获得临床疗效,遗传病的基因诊断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组凝乳酶等多种基因工程新药正在进行开发研究。根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年均增长率不低于,到××年总产值可达亿元人民币,利润可达亿元人民币。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突出的问题表现在研制开发力量薄弱,技术水平落后项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等几个方面。目前国内基因工程药物大多数是仿制而来,国外研制一个新药需要年的时间,平均花费亿美元,而我国仿制一个新药只需几百万元人民币,年左右时间再加上生物药品的附加值相当高,如诊断试剂成本仅十几元,但市场上却卖到一百多元,因此许多企业包括非制药类企业纷纷上马生物医药项目,造成了同一种产品多家生产的重复现象。我国生物技术制药公司虽然已有多家,但真正取得基因工程药物生产文号的不足家。全国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公司总销售额不及美国或日本一家中等公司的年产值。企业规模过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参与国际竞争。
“入世”以来对我国生物制药行业造成的冲击
⒈进口生物药品的冲击
从进口关税的角度看,以前制剂药品进口的关税为目前关税已经逐步下调,估计年内将减到的水平。关税的下调使得国内的生物制药企业将失去靠关税政策保护下的竞争力。
⒉外资企业直接进入带来的冲击
世界上很多生物制药企业都已直接或间接进入我国市场,它们不仅将自己获得批准的药品迅速来中国注册,同时将生产线建在中国境内生产,有的还将新药开发的临床试验移到中国境内来完成,这对国内相关企业造成很大的威胁。
⒊国外新药开发的冲击
生物制药是一个需要高投入的新兴行业,年美国对生物工程的风险投资已超过亿美元,而且每年追加的投资都在亿美元以上。我国在生物制药研究上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新产品的研究上极其缺乏竞争力,新药开发进程缓慢。在国外,一项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就需耗资亿美元甚至更多,而我国十几年来对生物制药的总投入还不到亿元人民币。一但国外竞争对手抢先申报药品专利权,就会使国内的前期开发投资落空。
⒋外国公司市场开发的优势
一个基因工程新药的市场开发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欧美一些公司强大的资金实力,可以在市场开发上投入巨额资金,做大量的产品宣传,并可以在长时间不盈利的情况下继续生存,这是中国公司所无法相比的。
⒌知识产权的纷争
由于我国国力有限,对新药研究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目前除科兴生物技术公司干扰素外,国内生产的大部分基因工程药物都是模仿而来,这将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年以来,随着国外高科技产品在国内申请专利,欧美国家来我国申请专利越来越多,如、、、等。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方向
⒈中草药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份的发酵生产。
⒉改造抗生素工艺技术。
在目前各类药物中,抗生素用量最大,应研究采用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技术和传统生产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优良菌种,研究并尽快使用大规模生产技术——表霉素酰化酶固定技术工艺生产半合成表霉素。还应加快应用现代生产技术生产高效低毒的广谱抗生素。
⒊大力开发疫苗与酶诊断试剂。
这方面我国已有一定基础,开发重点是乙肝基因疫苗与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
⒋开发活性蛋白与多肽类药物。
这方面的开发重点是干扰素、生活激素与等。
⒌开发靶向药物,以开发肿瘤药物为重点。
轻骑海药开发研制的抗肿瘤药物“紫杉醇”注射液就属于该类药物。它已于年月正式投放市场。
⒍发展氨基酸工业和开发甾体激素。
应用微生物转化法与酶固定化技术发展氨基酸工业和开发甾体激素,并对现在传统生产工艺进行改造。
⒎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开发。
目前的单克隆抗体,多为鼠源抗体,注入人体后会产生抗体抗抗体或激发免疫反应。目前国外己研究噬菌体抗体技术,嵌合抗体技术,基因工程抗体技术以解决人源化抗体问题。
⒏血液替代品的研究与开发。
由于人血难免被各种病原体所污染,如爱滋病病毒及乙肝病毒等,通过输血而使患者感染爱滋病或乙型肝炎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利用基因工程开发血液替代品引人注目。上海海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日前开发研制成功的基因工程血清白蛋白,给患者带来福音。
⒐人体基因组的研究。
10.中国数控机床行业现状及前景 篇十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机床业已进入了以数字化制造技术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时代,其中数控机床就是代表产品之一。数控机床是制造业的加工母机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它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装备和手段,具有无限放大的经济与社会效应。目前,欧、美、日等工业化国家已先后完成了数控机床产业化进程,而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仍处于发展阶段。
“十五”期间,中国数控机床行业实现了超高速发展。其产量2001年为17521台,2002年24803台,2003年36813台,2004年51861台,2004年产量是2000年的3.7倍,平均年增长39%;2005年国产数控机床产量59639台,接近6万台大关,是“九五”末期的4.24倍。“十五”期间,中国机床行业发展迅猛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旺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汽车和机械制造行业发展迅猛、外商投资企业增长速度加快所致。
2006年,中国数控金切机床产量达到85756台,同比增长32.8%,增幅高于金切机床产量增幅18.4个百分点,进而使金切机床产值数控化率达到37.8%,同比增加2.3个百分点。此外,数控机床在外贸出口方面亦业绩骄人,全年实现出口额3.34亿美元,同比增长63.14%,高于全部金属加工机床出口额增幅18.58个百分点。
2007年,中国数控金切机床产量达123,257台,数控金属成形机床产量达3,011台;国产数控机床拥有量约50万台,进口约20万台。
2008年10月,中国数控机床产量达105,780台,比2007年同比增长2.96%。长期以来,国产数控机床始终处于低档迅速膨胀,中档进展缓慢,高档依靠进口的局面,特别是国家重点工程需要的关键设备主要依靠进口,技术受制于人。究其原因,国内本土数控机床企业大多处于“粗放型”阶段,在产品设计水平、质量、精度、性能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落后了5-10年;在高、精、尖技术方面的差距则达到了10-15年。同时中国在应用技术及技术集成方面的能力也还比较低,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研究制定相对滞后,国产的数控机床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同时,中国的数控机床产业目前还缺少完善的技术培训、服务网络等支撑体系,市场营销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也不高。更重要原因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系统少之又少,制约了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国外公司在中国数控系统销量中的80%以上是普及型数控系统。如果我们能在普及型数控系统产品快速产业化上取得突破,中国数控系统产业就有望从根本上实现战略反击。同时,还要建立起比较完备的高档数控系统的自主创新体系,提高中国的自主设计、开发和成套生产能力,创建国产自主品牌产品,提高中国高档数控系统总体技术水平。
11.浅谈中国医药行业的供应链现状 篇十一
【关键词】 行业供应链 医药商品流通 电子商务 物流配送 医药物流
引言
中国医药工业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发展速度快于全球平均水平,也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长速度。医药工业迅速增长使医药物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市场需求的引导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一批有实力的国有或民营医药企业大力发展医药物流和电子商务。此外,第三方医药物流在中国的市场渗透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但随着大量资金开始活跃在医药物流领域里,提供专业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必然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医药物流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决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缓慢渐变的过程!
1.当前中国医药市场概况
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医药市场也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从2004到2008年,在西欧与北美医药市场以个位数增长率增长的同时,中国的医药市场却以年均21.2%的速度高速成长。根据美国《商业周刊》杂志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医药市场[1]。中国医药市场无比广阔的前景为国内外的医药企业提供巨大的发展机遇。
尽管中国的医药行业前景广阔,但也还是不能盲目乐观,医药物流在中國属于朝阳行业。然后,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中国的医药供应链和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很大的差异。中国医药供应链处于起步阶段,结构复杂,效率低下,缺乏全国性的大型销售网络,人才缺乏等多方面的因素让中国医药供应链并没有如同想象般蓬勃发展。
2.当前中国医药供应链的特点
目前我国医药物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尚处在供应链单一环节优化的阶段。我国的医药物流起步较晚,目前大多数已经上马或即将上马的医药物流项目还停留在企业内部进、销、存业务整合、流程优化的阶段,很少涉及到对上游药品生产厂、供应商和下游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医院的整合,从而无法根本性地解决重复运输、牛鞭效应、库存积压等现象,导致供应链效率低下,药品配送成本增加,药价抬高等不合理等一系列综合症。
3.中国医药流通企业现状
中国医药流通企业存在“一小二多三低”现象[2]。“一小”指大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小;“二多”指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三低”指企业集约度低、利润率低、管理效能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外部有大额投资加入,很容易在行业内造成新一轮兼并、重组热潮,一些不能适应竞争形势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一些大型企业将逐渐取得区域垄断地位,赚取高额垄断利润。可以预见,外商强大资金与物流管理经验引入中国医药物流建设,必将对现有医药流通企业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由一般传统型向大型化、现代化方式发展。
4.当前中国医药供应链的误区
由于传统理念,专业知识缺乏等因素影响,中国现代医药企业普遍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4.1中小规模企业没有必要也无法整合物流
目前中国医药企业中95%以上都是中小型企业,与此同时认为中小规模医药企业没有必要也无法开展物流整合是我国目前医药物流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认识误区。虽然中小型医药企业在投入上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无法成为供应链整合的领导者,但是作为现行医药供应体系中的一部分,任何一个供应链的优化项目都离不开这一环节。事实上,中小型医药企业可以在作业和战略两个层面上开展物流整合,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4.2设备和技术决定竞争能力
认为物流设备、技术越先进就越有利于强化企业竞争力,越能吸引客户和战略合作伙伴,在物流项目的建设上重技术先进性带来的宣传效应,而轻视了系统应用中的协调一致性,是当前国内医药物流投资的另一误区。事实上,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高低不是取决于整个系统最强的部分,而是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政策法规、业态流程、经营模式、观念、软件开发和人员这几大障碍,这几个主要的问题不解决,设备和技术再先进也无用武之地。
5.医药行业供应链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行,以及药品分类管理的推行,人们对医药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医药零售业和医药物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的医药物流行业目前还处于扩大规模的外延式发展阶段,只有尽快进入到以技术和管理为抓手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医药物流行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医药市场前景光明,中国的药价虚高根本原因在于中间环节过多,引入现代物流将会快速、高效、价廉地打造出丰厚的“第三方利润”。因此,中国医药物流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虽然医药物流在中国的发展前景看好,相关政策也给予了扶持,但企业在进行或投资医药物流建设时,仍需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充分考虑进入时机、市场需求、投资回报等方方面面,防止盲目跟风、一哄而起的冒进行为。
结语
纵观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意义上的行业供应链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其原因在于医药电子商务的滞后和医药物流的长期空白。在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趋势已变得基本明朗:一是以第三方医药电子交易市场为代表的交易电子化,二是以第三方医药物流为代表的物流专业化。电子商务和医药物流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决定着未来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兴衰。我国现代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的重构就是要以现代供应链理论和物流管理理论为指导,从医药电子商务的推广和医药商品代理配送制的实施两方面入手,通过政府推动和企业运作,建立适应全球竞争的医药流通市场体系,使之成为我国现代化流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马鑫,黄一倩.中国医药供应链现状分析[J] .物流科技,2010, (6).
[2]傅洛.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分析报告[J].医学信息(西安下半月),2005.
12.中国汽车租赁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篇十二
汽车租赁是指汽车消费者通过与汽车租赁公司之间签订各种形式的合同, 以在规定时间内获得使用权为目的, 经营者通过提供车辆功能、税费、保险维修等方式实现投资增值的一种实物租赁形式。2009年,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汽车租赁市场, 汽车租赁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受到空前重视。汽车租赁作为我国新兴的交通运输服务业, 是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出行、商务活动需求和保障重大社会活动的重要交通方式, 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 是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增强“三个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 对完善综合运输体系, 转变道路运输发展方式, 提高车辆、道路、停车场地等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带动旅游业、汽车工业、金融保险业的发展,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汽车租赁市场的巨大潜力
1、租车的独有优势特点
车型可随时更新, 减少了消费者购买车辆所带来的精神磨损;将车辆维修、年度检验的烦恼都转移给了租赁公司, 减少了了消费者的负担;可将租车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其他流通增值过程, 充分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发生交通事故时, 租赁公司能全力协助等。这些优势特点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理性消费者。
2、有效消费需求的增加、配套服务的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城乡、区域一体化迅速推进,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驾驶技能广泛普及, 企事业单位用车制度改革, 汽车租赁需求将十分旺盛, 发展潜力巨大, 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是老百姓的收入增长、城镇化及流动性的增加, 为汽车租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驾驶员数量大幅增长, 为汽车租赁市场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截至2010年底,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接近2亿辆, 其中汽车8500万辆;全国机动车驾驶员达2亿人, 其中汽车驾驶员为1.38亿人。取得驾驶执照人数的增多, 将大幅增加汽车租赁消费群体的数量。
三是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居民储蓄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为汽车租赁业发展提供了向上拓展的空间。
四是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为汽车租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以及民航客运业的快速发展, 为旅游、商务等旅客流动创造了极大便利, 也为汽车租赁创造了机遇。同时, 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截至2010年底, 我国信用卡发卡总量达2.3亿张, 这将为汽车租赁拓展业务、快速结算租赁费用提供有力支持。信用卡的普及为租车业带来了质的提升, 深圳的至尊、北京的神州、上海的一嗨、广州的瑞卡等大型全国连锁店相继建立, 它们在全国发展连锁店, 网点遍布30个左右主要城市, 推行了一样的“2证1卡”手续, 即凭身份证、驾驶证、信用卡可在任何网点租车, 解决了手续不便的大问题。
3、风投 (VC) 的关注
汽车租赁业作为“车轮上奔跑”的朝阳引起了风投家们的极大关注。2006年至2007年, 至尊租车共获得海纳亚洲、香港麦达基金投资5500万美元;2010年9月15日, 中国租车行业目前为止规模最大、投资数额最高的一次合作开启联想控股宣布以股权加债权的形式注资现金12亿元人民币并完全控股神州租车。同时, 上海一嗨租车获得以高盛为首的投资者7000万美元的股权融资, 以及国内多家银行的数亿元人民币的授信和债券融资。这都给租赁公司们带来了质的飞跃。
三、中国汽车租赁行业现实环境
我国汽车租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至2010年底, 全国共有汽车租赁车辆十多万辆、产值140多亿元, 汽车租赁业呈现由中东部向西部地区、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展的趋势,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我国汽车租赁业是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但是, 我国汽车租赁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 总体上仍处在起步阶段, 同时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1、市场集中度低、不具备产品差别化
企业规模小是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汽车租赁业起步晚, 绝大部分规模很小, 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 80%的企业运营汽车不足50辆, 70%企业的正式员工不足5名, 85%的企业汽车租赁站点数低于2个, 即使规模较大的汽车租赁公司也只能实现在本地或本区域的服务, 至今未能形成遍布全国的租赁网络。从目前市场发展态势来看, 基本上形成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足鼎立的稳定局势, 但从行业整合程度来看, 前10名的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不过11%, 前5家只占8%。我国最大的汽车租赁企业首汽, 市场占有率也不到3%, 远远小于其他国家的整合程度。再者, 汽车租赁公司的服务不具备产品差别化, 使得产品的可替代性较大, 交叉弹性变大, 进一步影响了市场集中度, 不易形成规模经济。
2、缺乏完善的诚信体系
在国外只凭驾驶证就可以租车, 而在我国还需要身份证, 若是机构租赁, 企业还得出示营业执照, 这种繁琐的手续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汽车租赁业属于朝阳产业, 初期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 因而具有很大的经营风险, 诚信体系的缺乏会给汽车租赁公司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极大阻碍了它们的发展。
3、网络化不足, 品牌化不高
全国汽车租赁的服务网络尚未形成, 异地租车、还车业务还未得到有效开展, 异地汽车修理也存在问题, 因为某些地区根本不存在一些高级车辆的4S店, 不能充分发挥汽车租赁的便利性。汽车租赁企业普遍不重视企业自身品牌建设, 服务理念落后, 业务相对单一, 同质化竞争严重, 成气候的租赁公司少之又少。这些都使汽车租赁的优势和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影响了服务质量的提升, 制约了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
4、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
国外汽车租赁市场起步早, 并且成熟。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汽车租赁已形成网络化、规模化经营。美国1918年创立了首家汽车租赁公司, 当时只有23辆汽车。至2010年, 美国汽车租赁车辆已达160多万辆, 收入规模为200多亿美元, 从业人数达12万多人。日本汽车租赁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 伴随日本汽车产业的成长而发展。至2010年, 日本汽车租赁车辆已达300多万辆, 占新车销售比例的12.5%、汽车保有量的3.84%。国际汽车租赁公司在其经营业务和腹地不断迅猛扩展的同时也形成了自身发展的特点和极为明显的竞争优势。
(1) 经营的车辆以经济型和小型车为主。34%属于经济型车, 40%属于小型车, 只有9%为豪华和特种车辆。
(2) 国际汽车租赁公司与汽车生产厂商合作紧密, 通过汽车制造厂商提供的服务, 汽车租赁公司的庞大车队实现了车辆的快速更新。资料显示, 在美国汽车批销量结构中, 30%是销售给了租赁公司, 福特公司的批销量占到了该公司总销量的23%, 其中50%是卖给租赁公司。
(3) 救援保险等基本保障体系完备。国外汽车租赁公司与专业救援机构组成了完善的救援保障体系, 开通救援专线为租赁车辆提供及时救援服务。在汽车租赁保险方面, 除了一般车辆的险种外, 国外汽车租赁公司还开展了针对租赁车辆的专门险种, 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保障了消费者权益。
(4) 具备良好的外部配套条件。以高速公路为纽带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完善, 具有高效的全球信息网络及卫星导航高新技术。
(5) 建立了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估和社会信用保障体系, 以及良好的社会道德水平。
(6) 汽车租赁业得到了国外政府政策的支持, 在机场、地铁站, 政府部门都会专门规划出给汽车租赁公司停车的停车场, 作为租赁公司最大的一个配套设施得到了大力支持。
四、中国汽车租赁业的发展战略
中国入世及更深层次的开放后, 国内市场成为国际跨国公司及财团争夺发展租赁市场的重点。在巨大竞争下, 本土企业该如何打好这一仗, 牢牢抓住属于中国特色的中国机会成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我们在充分借鉴国外汽车租赁业发展宝贵经验的同时, 一定要立足于中国本土, 从实际出发, 深入分析中国汽车租赁业发展的各种限制因素以及突破口, 开辟出中国特色的汽车租赁行业发展之路, 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政府方面
加强政府规制, 这主要体现在法规建设、产业规划、财政支持方面。现阶段汽车租赁业由于管理法规和政策指导的缺失, 基本处于盲目发展状态, 建立健全汽车租赁法规体系至关重要, 各地要结合实际, 加快研究制定汽车租赁地方性法规、规章, 并纳入道路运输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并将其纳入综合运输体系规划和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逐渐使其成为公共事业的一部分;在财政上要增加投入, 如在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地方建设租赁汽车专用停车场, 为租赁服务的发展提供便捷的渠道。
2、企业方面
(1) 从消费群体入手, 分析中国汽车租赁的客户结构。资料统计发现, 中国租车客户结构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跨国公司、金融机构, 他们的财务制度规定, 企业在财务资金安排方面不能用于购买车辆这类固定资产的投资, 他们只能作为费用开支, 这是世界500强的国际惯例, 金融机构也是这样, 现在政府新组建的一些部门也采取集团采购租车的方式而不是采取买车的方式, 这个层面上的用户越来越多, 占了60%左右;第二层面的业务是酒店配套用车, 包括会议的用车, 这部分业务波动比较大;第三层面是一般社会的业务, 私人用车、单位个别的接待用车, 约占15%。根据客户需求来决定我们的车辆结构、数量的供给, 将有利于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和周转率, 从而提高公司的报酬率。
(2) 完善退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汽车租赁业存在着极大沉没成本这一退出壁垒, 因而要将该行业企业做大做强必须建立完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 持续亏损的租赁公司可以通过与二手市场建立联系, 降低沉没成本带来的损失, 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 加强政府规制, 消除政策法规方面的退出壁垒, 实现优胜劣汰, 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实现规模效应。鼓励建立全国或区域性的汽车租赁网络。支持规模大、管理好、信誉高的汽车租赁企业在各地依法设立分支机构, 形成统一品牌、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的汽车租赁服务网络, 为异地租车、异地还车创造基础。
(3) 引导加强合作, 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汽车租赁作为服务行业之一, 要充分利用行业间紧密的协作关系, 形成完善的利益共享机制。汽车租赁企业要加强与汽车生产厂商的紧密合作, 并通过与火车站、机场、码头等交通枢纽, 以及餐饮、旅游等服务行业相结合, 延伸服务链, 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产品, 实现满足客户消费需求基础上的效益最大化, 从而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4) 加强管理, 防范经营风险。租车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 因此, 如何防范经营风险是这个行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以北京中等规模的租车公司企业为例, 每个员工平均要管几十辆车, 而且像这样规模的企业在不同地区会设有很多网点, 网点一多就增加了管理的难度。由于跨区域管理上的混乱和没有任何监控手段加以控制, 过去骗租现象时有发生。要解决上述问题、防范风险只有通过GPS监控、网点联网、CRM客户关系管理等现代化、信息化手段来管理企业。使用GPS, 扩大汽车租赁企业的业务范围。通过对企业不同网点之间的联网, 达到信息共享, 由总部统一收集各门店和网点业务进行系统管理, 一方面可以实时掌握各网点车辆的出租情况, 便于集中、高效管理;另一方面, 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客户的信用记录, 评估其信用状况。使用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对每一位客户建立档案, 来考核客户的信誉度, 防范信誉风险。
(5) 创新汽车租赁服务模式。如上海大众汽车租赁公司就采取了一种以客户为核心的服务方式, 在接待外宾的时候, 他们要对驾驶员进行岗前培训, 使其能充当半个“秘书”的角色, 不仅会用外语与客户进行交流, 而且还充当导游, 并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 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而至尊汽车租赁公司则采取了“体验式消费”的服务, 鼓励更多的人以较低的价格来体验怎样自驾旅游, 慢慢接受租车这一新的消费方式。
3、消费者方面
首先, 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性消费者, 敢于尝试体验租车这一新消费形式, 并对租赁公司的服务进行监督, 积极做出反馈, 以促进租赁公司不断改进其服务水平, 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消费者在进行消费行为时, 一定要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与租赁公司签订正规合同, 检查车辆是否购买了全面保险等, 确保自身安全地享受服务, 从而促进市场更有序地发展。
再者, 也是更为重要的是, 消费者应当本着诚信原则, 遵从合同所规定的条款, 在允许的时间范围内享受租车这一服务, 促进诚信体系的建立及完善。
最后, 我们要有充分的信心, 认识到我国汽车租赁业有广阔的前景。这个产业是由政府、企业、消费者来共同营造和培育的,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 才能推进这个朝阳产业, 使它一路高歌。
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 中国汽车租赁行业声势不断壮大, 表现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但是, 现阶段仍处于粗放式的起步阶段, 存在着多方面的缺陷不足。本文通过对该行业的发展优势和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了该行业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汽车租赁,竞争优势,规模经济,政府规制
参考文献
[1]吕丹:租车业, 等待黎明[J].首席财务官, 2011 (2) .
[2]租车行业面临大洗牌[N].南方都市报, 2011-02-10.
[3]一嗨租车:助推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改变[EB/OL].中国西藏新闻网, 2011-06-03.
[4]2010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Z].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部.
【中国石化行业现状】推荐阅读:
中国出口行业现状07-14
中国智慧停车行业现状07-31
中国建筑幕墙行业现状11-16
中国旅行社的行业现状11-25
对中国纺织行业现状的调查08-18
中国电信行业发展现状12-02
2024年中国物联网行业现状分析06-18
中国木门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指导06-19
浅谈:中国包装行业的现状和未来11-08
2024年中国IC卡行业市场现状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