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杂忆读书心得900字

2024-07-23

牛棚杂忆读书心得900字(共5篇)(共5篇)

1.牛棚杂忆读书心得900字 篇一

前几日读完了一本书,不知道接着该读什么了,就随意地翻着,忽然,看到了季羡林先生的《牛棚杂忆》,就读了起来。

愚叟曾经对自己说过,就读书而言,理想是,读什么有什么;可现实往往是,有什么读什么。愚叟是从不敢奢望理想的,只能就现实而读的。一个行走在时代后面的人,读书也常常是在后面的。愚叟读的书都是过时的,这次好像也是如此的。

季羡林先生在其《牛棚杂忆》的“自序”说,“才拿来出版”的,就出版时间而言,愚叟是在此书出版二十年之后才读到的。季羡林先生病逝于7月,就先生病逝的时间而言,愚叟是在先生逝世十年之后读到的。

季羡林先生在“祝词”中说:“这一本小书是用血换来的,是和泪写成的。”愚叟觉得,这句话个中之甘苦之深之浓,除了作者或有亲身感受的人,其他人的感受或多或少地都有一些肤浅的。在尘世里,从来也没有什么感同身受的,只有冷暖自知的。

在那个痛苦的时代,季先生身体和心里所承受的痛苦是比书中写出来的要大的多的。不把人当作人看待,身体上和心理上的痛苦、酸楚、愤怒、无奈、失望、可能还有绝望,甚至还有学生殴打老师,或许,在中国的历史上,是唯一的时代吧。季羡林先生的经历,自然是愚叟没有经历过的,但依稀还是有一点耳闻的,读起书来依然难止泪流的。

在书中,季羡林先生对一些当事人的姓名没有直接写出来,是为当事人讳。这是季先生的大度。愚叟觉得,当事人的姓名,真的应该写出来的。虽说对当事人而言,书中的事是谁做的,是清清楚楚的;但对后人或读者而言,还是模模糊糊的。对历史及后人的鉴戒,有姓名还是比没有姓名要好的多的,也大的多的。历史需要铭记,尤其是灾难,记住灾难,是为了以后少发生或不发生相同或类似的灾难,为了以后的生活能更幸福一点。造成灾难的罪魁祸首或灾难中的跳梁小丑,也应该让后人清楚地知道,他们到底是谁,尤其是那些罪魁祸首或跳梁小丑的后人。这样的鉴戒意义或效果,或许,更好一些的。

读《牛棚杂忆》这样的书,五味杂陈,或酸楚,或痛苦,真的难以言说。愚叟倘若处在那个时代,或是造了很多的孽,或是被打的体无完肤,能不能活下来,也是未可知的。如季羡林先生者,当时也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来的。

国人似乎应该读一读季羡林先生的《牛棚杂忆》,尤其是识字的人,尤其经历了那个时代的人。在那个不正常的时代,多少人造了多少孽。最可怕的是,时至今日,大多数的国人似乎并没有反思,有的甚至已经淡化或忘记。看一看今天一些国人的素质吧,似乎并不比那时强的。愚叟觉得,文凭不等同于文化水平,文化水平也不等同于文化修养,文化修养也不等同于自身修养。有的人,文凭是不低的,但其之自身之修养则实在是难以让人恭维的,在那个时代如此,在文凭满天飞的时代亦如此。

国人似乎大多都有一个习性,习惯于遗忘。习惯忘记好的,也习惯忘记坏的,所以,相同或类似的灾难有时不断地重复发生。这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悲哀。愚叟觉得,一个忘记苦难是缘何而生的人,也常常不知道幸福是缘何而生的;人如此,民族或亦如此。

季羡林先生《牛棚杂忆》中的“祝词”“自序”“缘起”“余思或反思”,让人叹息、无奈、酸楚,让人反复思索。能够铭记灾难的人是可敬的,能够反思灾难的人更是可敬的!季羡林先生受人敬重,在于先生的人品和学问,更在于先生的反思。一个能够反思的人,是理智的,或善或恶;一个能够反思的民族,是理性的,是眼光长远的民族。一个能够正确反思的人是值得敬重的人,一个能够正确反思的民族是值得敬重的民族!季羡林先生是值得尊敬的人!

这本书,愚叟读到的时间,迟了一点,或许,迟了一点也是很好的,毕竟读到了。

2.牛棚杂忆读后感字 篇二

读此书有很多出乎我意外的东西,首先让我意外的是此书文笔通俗易懂。季羡林先生是中国语言学会的会长,精通德、英、印度语、梵文等多种语言,据说是为数不多看得懂吐火罗文的学者,他完全有本事把此书写的高深文雅,我以前之所以没看就怕看不懂敬而远之了,还有我怕又是“伤痕文学”类的东西。然而季先生为了让如我这样文化水平不高的大多数人能看懂、能记住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不让悲剧重演,他通篇都是通俗的笔调,易懂的文字。

更难以置信的是季老在《牛棚杂忆》中是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中的不幸遭遇。在痛斥“”中某些非人的行为时是这么发展了鲁迅先生的话的:“现在人们有时候骂人为‘畜生’,我觉得这是对畜生的污蔑。畜生吃人,因为它饿。它不会说谎,不会耍刁,决不会先讲上一大篇必须吃人的道理,旁征博引,洋洋洒洒,然后才张嘴吃人。而人则不然。”前一句话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由于不满北大当时的当权者聂某的独裁统治,季羡林被“打倒”、被抄家、被批斗。由于经历了各式批斗季老对一场小型的批斗会很是看不上眼,竟然用了这样看似搞笑的笔调:“我现在在被批斗方面好比在老君八卦炉中锻炼过的孙大圣,大世面见得多了,小小不然的我还真看不上眼。这次批斗就是如此。规模不大,口号声不够响,也没有拳打脚踢,只坐了半个喷气式。对我来说,这简直只能算是一个‘小品’,很不过瘾,我颇有失望之感。……总起来看水平不高……如果要我给这次批斗打一个分数的话,我只能给打二三十分,离开及格还有一大截子。”读到此处笑不出来、哭不起来,心中波澜非语言能形容。很难想到的是季老都是这种笔调记述那段历史的,他把自己的痛苦用幽默的笔调写出,不知是否有姬昌食子的感觉。

季羡林先生是诚实和宽容的。他毫不掩饰自己在“”期间对“”和“反右”的错误认识,同时也处处可以看到先生的宽容和“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襟怀。“我自己在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的时候还虔信‘’的正确性,我焉敢苛求于别人呢?打人者和被打者,同是被害者,只是所处的地位不同而已。就由于这些想法,我才没有进行报复。”。在“外调”的时候,季先生受到来自山东“外调”人员的粗暴对待,而这时季先生想到的却是别人,他写到:“我在被折磨得筋疲力尽之余,想到的还不是我自己,而是我的那位朋友:‘碰到这样蛮横粗野没有一点人味的家伙,你的日子真够呛呀!’”

此书对“”的残酷性揭露的让人不寒而栗。对像季先生这样所谓的“黑帮”的惩罚更是“花样翻新”,比如:规定不让这些“反动权威”抬头说话,以至于后来季先生重或“自由”后抬头说话反而觉得“不习惯、不自在”了。对于“不听话”的老教授是让他们在烈烈夏日睁眼看太阳一个多小时!至于用自行车链条抽打、用较细的铁丝挂较沉的牌子于脖子上等等更是家常便饭了。

季羡林先生出这书的目的是什么?世俗的名利对季老来说是不待而至挥之避之不及,是仅仅舒解个人的愤慨么?自然不是,更不是为了打击报复,其实他有这个能力也有办法,他并没这么作。他出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总结教训和“经验”,让更多经历过的人出来说话,让更多知情者出来说话,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然而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或知之甚少。而季老对“”中个人和身边人所受的苦难概括总结为“折磨学”。从小处看没什么不妥,但推而广之则难以概括。

我觉得人性的“洪水”如果不能受到法律“大堤”的规范必将泛滥成灾伤及无辜。人性仅有道德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法律的强制规范,“”中政法机关被破坏,没有法律没有制度没有秩序,加之盲目的趋同,所以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肆无忌惮的表现出来。这样季老也许理解一点他最看好的“高足”为什么对他落井下石了。

3.读牛棚杂忆有感 篇三

以前看书店海报宣传季老出了一本反思的书,就兴冲冲买了下来,这些类型的书在中国太少,即使流传开的也有很多是当事人的狡辩和托词.季老作为一个声名显著的学者,应该不会在著作中撒谎和矫情.

<牛棚杂忆>一书说是写的,其实写的是建国后历次,其中重点讲述了.季老用诙谐的语言,深沉的情绪讲述了缘起,做人,半兽人,非人,半自由,完全解放等不同时期自身的状况和其时身边一些人的境遇.既有初期做逍遥人的暗自得意,又有后期作为分子的恐惧,忧愁到最后的破罐子破摔.季老在思考了很多,但其中关于社会主义特色政治的思考,农民现实与宣传中双面性,还有派性之毒做了深入思考,这些也是我本人感兴趣所在,所以关注甚多.

先谈谈社会主义的特色政治,季老回忆中说他在建国前对共党不甚了解,但也不反感,只是觉得国民党做的有点糟糕,但坚决不涉及政治,因为他认为政治是肮脏的.而建国后不久季老就习惯口喊万岁,积极群众运动.想来是周围氛围的作用.其实这也无妨,历史上总是有人大声鄙夷政治的肮脏,但我觉得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话更有道理政治有时更是光辉事业的起点.习惯后季老参加了很多运动,包括对北大前校长陆卫平的批判,季老在书中承认自己当是是糊涂蒙了心肝,表示很忏悔自己的言行,但又同时强调当是绝没有私心.....其实这是没必要的,错都认了,还解释什么.用香港电影的台词说就是:犯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老人始终有局限,估计当年在运动中养成的谨小慎微的习性已深入骨髓.....

历史学家教我们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期,氛围中去看,去观察,不能以现在的观点评价.这一点对于反思是很重要的标准.季老在文中慨然道堂堂都可以不经程序就拉出来批斗,何况他一个小小的北大系主任.这讲的是个体制问题.人终究是人,绝不可能是神,是人就会犯错,这在今天已经是常识,但在那荒诞的年月,不由你不信,谁敢言语,批斗伺候,所以大家都觉得有神的存在.既然人治有缺陷就该让位法制,尽管法律不外乎人情,但只有实行法制才能保障最广泛的公平.

山西的赵树理在现在文学史中创立了一个流派叫山药蛋派,不管这流派能在纸媒中保存多久,至少目前官方是肯定他的.他的代表作<小二黑结婚>什么的把农民的品质觉悟好好的颂扬了一番,影响了一代代读书断字的人,因为官定的教科书里就有他的必学文章.再加上小时候的一些激人奋进的音像资料的大量传播.我们对农民始终抱有好感.季老在文中也提到在下乡支农时的情形.那时在前,农民已经享受特权的政治地位了.小农的狭隘性并不因为新时代的到来而寿终正寝,农民的自私,目光短浅,一盘散沙,仍然如鬼魅般存在并不时闪现.这种劣根性某种程度上也是民族通病,因为我们是几千年的农业社会走过来的.我无意丑化什么.但我们至少应该正视现实,农民离管理国家的公民素质还相差很远,再也不能搞出个农民副总理什么的,那不是创新,是笑话,耽误的是整体国民.

中国有五千年历史,常常被国人引为骄傲.事物都有俩面性,历史太长有时也是个负担.我常常想24正史中那些宫闱秘术,朝堂霸术的广泛流传是否有历史的影子在里面.人说中国人是最有历史精神的国民.我不知这是在夸奖还是在暗讽.太多de狡诈,阳谋,阴谋被历史家刻在岁月的石柱上,不断赶来的后人,有的抬头瞻仰,有的低头阴笑.于是历史的画卷总是打来了,卷起来.又打开又卷起.人的因数,情怀被大浪淘沙的干干净净.留下的只是干瘪的文字.是中国几千年来劣根性的集中爆发,各种诈术,诡计在的字典里不断被解释.据说中历史这学科很火,既可以作为炸药桶扔向对手,把对手粉身碎骨,也有概率玩火自焚,自投地狱.历史在那一刻异化成投枪,匕首.人来人往,只为你踩我,我踩你,大家管这叫上进心.

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也没有什么不共戴天,有的只是大家都入了戏,把自己当成了剧中人.自己心态早就失衡,变态了还谈什么拯救他人,解放世界?狂风骤雨都散去留下的只是一个个受伤的灵魂,波涛汹涌后大家才发现原来自己才是裸泳者.

4.周易读书心得900字 篇四

感受最深的,仍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最富盛名的话,不知激励过多少国人奋发图强。

前一句出自乾卦,代表了自然界的天。后一句出于坤,代表地。两者相对应地阐释了这两种基本物象给予古人的生活智慧。

前一句强调动态,即通过自我努力改变境况,改造社会。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所作为,促成改变,促成发展。我认为,天象千变万化,一年四季观察到的星座、方位都有所不同,就是“动”的概念。地球在宇宙中是运动的,因而可观各种天象,人亦如此,方有行动才可发展。鲁迅先生一生寻找救国道路,由于认知的深化,一步步摸索,从学医到从文即是这一探寻的结果。

第二句是强调静态。大地无物不载,无物不容,不会拒绝任何一条河流、一个生灵于之外。这便是人应学习的,平静地对待事物,不为其慌张、恐惧、愤怒,静如止水,从容不迫。别人争名逐利,勾心斗角,我淡然处之,不怒不馁,大概就是大地的境界。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也许是“静”的智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内在的力量。自卑才卑,不强才强。自身往往可以激发出强大的力量。擅于激励自己的人才会一步步爬高,才不会流连于眼前景色而忘记前行。应付别人易,应付自己则难,自我施以重压,则会在精神负担中走出最终的释然。环境可使人奋发提高,但环境不能控制,要有强劲的内在发动机,才会走得远、飞得高,从不迷惘、踟蹰。陈寅恪先生在那样一个人云亦云的年代,不顾各种压力,坚持提出人口膨胀的不断,抨击“人多力量大”,丢职位、受批斗,面对各种迫害,始终如一,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真理不会倒下,陈寅恪先生一人的战斗也无比鼓舞人心,此即内在力量。再观天际,各天体、各星系不停运动,才会使彼此制约,形成动态平衡。个体的运动最终成就大局的稳定,也可谓内在力量的效果。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强调了外在的力量。无所不容,才成就了其惊人的体量。纳之于己,无所不容,反而成为己,物质、精神相融合,性质共享,进而为一。中华民族的形成即为一例,不断吸收、改造文化,使之被侵略一次,就扩容一次,丰富一次,集农耕文明、游牧文明于一身,锻造成不朽的文化灵魂,此为厚德载物。曹操吸纳降兵,既往不咎,终究还是成为一世明君。川大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彰显的也是此种智慧。有外在,有交流,才有快的发展。

5.《活法》读书心得900字 篇五

《活法》读后感

这个月读的书籍是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的代表作《活法》,而作者稻盛和夫是日本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KDDI的创始人,他被誉为日本经营四圣之一,是季羡林认为稀有的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的人物。其创作的《活法》阐述了作者做人最基本的观点,同时也告诉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人生态度,树立怎样的价值观,让自己不再迷茫,彷徨。

在稻盛和夫的观点中,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灵魂修炼,而努力工作,就是最好的磨练方式。而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就是一幕戏,每个人都是主角。然而,我们不只是在演出,更是这幕戏的创作者。因为一般戏剧总有个既定的结局,人生则不同,结果往往掌控在我们自己手中。有些人相信,命运在我们出生时便以注定。但是在《活法》这一本书中稻盛和夫从能力、努力、态度、利润、野心、真诚、力量、创新、乐观等方面为我们分享了他多年来的企业成功之道。而往往我们在阅读《活法》这一本书的时候能感受到作者的真诚和用心。

就像《活法》所说,我们无法彻底免于痛苦和担忧,但是,即使是在人生最低潮时,也不要失去愉快的心情和对明天的希望。对于刚刚接触社会的我们来说,困难、压力无处不在,嘈杂的环境,复杂的社会,总是感觉与我们格格不入,现实与理想相差甚远,但只要坚定信念,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踏实肯干,那么,再大的困难也不会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

同时在机会来临时,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个机会,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出自己的价值,活出人的精彩。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实现自己理想和人生价值,但是只要我们少一些抱怨,努力把握现在,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来,成功也就离我们不远了。《活法》一书在告诉人们锲而不舍、化繁为简工作的同时,也强调了“美丽心灵”的重要,指出了什么是正确的“活法”。认准目标后,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就在每天前进的一点点中;在认真工作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外物的欲望,保持心灵的宁静,用一颗享受的心对待人生的一切悲喜起落。

我认为无论事情多么简单,多么不值一提,都要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上面,认真地完成它。成功不是一蹴而就,是一点一滴地积累而成,当我们做小事时,给别人的是一种态度和信任。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在此刻付出的努力,将来一定会有所回报的。

上一篇:三十周年校庆总务处工作安排下一篇:教师招聘考试初中数学说课稿反比例函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