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翻译:中文称谓的英译(精选5篇)
1.考研英语翻译:中文称谓的英译 篇一
从“土豪”翻译透视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汉语新词的英译
摘要:当代,中国大量汉语新词随着科技、网络和生活方式的发展而产生并快速传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汉语新词是中国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一面镜子,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土豪”新词的翻译引发了人们对于此类词语的热烈探讨。本文将以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为指导,结合汉语新词的不同类别,尝试探讨汉语新词的英译策略。通过分析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处理,旨在为汉语新词英译探索一条更合适的道路,借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繁荣。
关键词:“土豪”翻译汉语新词文化翻译翻译策略
一、“土豪”翻译
自2013年9月微博上发起“与土豪做朋友”和“为土豪写诗”活动后,“土豪”一词开始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之后在苹果发布香槟金色iphone5s之后,“土豪”一词再度火爆。那么正如《华尔街日报》中文版总编的发问一样,“土豪”这个网络汉语新词,到底该如何翻译呢?
众所周知,当前人们所说的“土豪”和土地革命时期的“土豪”是有所区别的。那时的“土豪”在毛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频繁出现,其英译为“local tyrants”,并已经被许多权威词典正式收录。那么作为新词的“土豪”,翻译起来就必须考虑到词语的来源、背景以及文化内涵。通过分析网上比较流行的几组翻译,我们来探讨翻译新词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土豪:网络用语。指网络上无脑消费的人,也可以引申到其他领域(网络游戏、电子设备、动漫ACG等)。后在网络游戏中引申为无脑消费的人民币玩家,用于讽刺那些有钱又很喜欢炫耀的人,尤其是通过装穷来炫耀自己有钱的人。有些人把比自己肯花钱的人都称之为“土豪”。在公众的观念中土豪一般指一些有钱、爱炫富却没有文化品位的人。因此,对于土豪的几种翻译,我们应该结合新词的文化内涵来予以比较。
newly rich:新富;暴发户。属于中性的翻译,其中的文化内涵会根据目的语读者对译语不同的观念而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对西进运动之后的美国人来说,新富往往指一些勤劳、聪明、积极努力的人,甚至带有褒义色彩。upstart:暴发户、新贵,还可以指傲慢自负的人,这个词还有形容词词性,翻译为暴富的;这个翻译会自然给目的语读者一种贬义概念,也就是说,对于英语读者来说,土豪的译语指一群自命不凡的、傲慢无礼的暴发户。provincial tycoon:地方上的大亨,这是在地域上定义土豪。中性词,其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会根据目的语读者的理解而异。比如,英国人可能会想到乡绅country squire,是一个在乡下安居乐业的富裕阶层,在文化内涵上,他们与周围相处融洽,甚至是公正、慷慨和善良的代名词;而在中国,乡绅的概念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携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vulgar tycoon:粗俗的、不雅的大亨。这一译语带有十分明显的贬义色彩。rural rich:意思是乡下的、农村的有钱人,与之相对的是城市(urban),给目的语读者的感觉也摆脱不了浓重的乡村气息。Beverly Hillbillies:Beverly Hillbillies是一部很搞笑的喜剧电影《贝弗利山乡巴佬》的片名,Beverly Hills是好莱坞富豪云集的贝弗利山庄,Hillbillies是“土包子”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聚集在豪华山庄的土包子们。这个翻译的文化内涵让人们直接联想到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可谓十分形象生动啊!还有诸如rich rednecks:redneck是“红脖子”的意思,在美国南方,没文化的老土常被人称为redneck,再加上有钱(rich),大概也就是土豪了吧!
通过这些翻译,我们不难看出汉语新词的翻译是一份非常艰巨的工作,不单单是简单的意思的传达,还要对词语本身的来源和意义做到透彻地理解,以便在文化传播和交流上给目的语读者一种比较对等的效果。
二、文化翻译理论
汉语新词承载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从文化的角度入手,就如何处理新词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提供了方法。巴斯奈特指出语言与文化间联系紧密,并进一步论述了文化翻译观的具体含义。第一,翻译应该以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而不是停留在以前的语篇之上。第二,翻译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译码―重组的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一个交流的行为,既包括文化内的交流也包括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她将翻译宏观地分为两大类,即文化内翻译和文化外翻译。第三,翻译应走出语义等值的局限,实现文化中的功能等值,翻译的等值不应是单一的,而应是多层面的。翻译不应该只局限于对原语文本的描述,而在于该文本在译语文化中功能的等值。她认为,翻译只能是对另一种符号的充分解释,完全等值是不可能的。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文化的转换。因此,她不仅关注译文读者,也关注原语文本在原语文化中所有的功能。第四,翻译的原则和规范也是不断变化的。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根据文化翻译观,翻译重在文化交流,文化是第一位的,而信息是第二位的。
巴斯奈特认为翻译的功能取决于两个方面:翻译的服务对象和源语文本在源语文化中所起到的功能。根据这两点,译者在翻译中应使译语文化和源语文化在功能上等值,使译语文本对译语文化的读者产生源语文本对源语文化的读者相同的效果。但巴斯内特在对等上与奈达不同的是,文化翻译观是以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等值作为手段,文化转换才是目的。因此,文化翻译观的核心是文化的等值和转换。
三、汉语新词的分类(词源发展和语言特点)
德国哲学家和语言学家洪堡于1836年就曾指出:“一种语言的词汇决不能看作是无生命的、完全的整体――词汇是会通过其构词能力不断地生成和再生成的。”汉语作为一门开放性的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词的不断出现是一种文化发展的必然。而汉语新词的英译也在中西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汉语新词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来词
许多汉语外来词是由于引用不同国家出现的相同事物或现象而产生的,比如“脱口秀”“丁克家族”“宅”“森女”。对这种汉语新词的文化内涵加以分析,我们能直接或者间接地从西方文化中找到相应的对等词。这些语言往往十分新颖,对汉语本身冲击也比较大,但是就翻译而言,如果词语在源语和目的语中有相同的文化内涵,就比较容易找到文化对等的翻译。
2.中国特色新词
诸如“土豪”,许多汉语新词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现实社会的新事物和新概念。由于文化的差异性,本民族中的词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在另一民族的文化中缺乏“对等语”或“对应语”。对于这类富含中国特色文化的新词的翻译,在源语言中没有现成的对等语,我们必须“原创”(杨全红,2003:71)“中国英语”,即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借译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李文中,1993:19)。这其中有网络创新词,比如范跑跑、啃老族等,也有旧词新意,比如土豪、?濉⒙砑住⒏?力等。语言作为文化的标签,在翻译这类新词的时候,应当充分表达出新词的涵义。
四、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汉语新词的翻译策略
1.对于外来词,我们一般可以用下几种翻译策略
(1)回译:这是外来词翻译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因为许多外来词都是由英语直接音译过来的,所以对于这类词语,回译可以保证完全的文化对等,比如:脱口秀talk show,比基尼bikini,丁克家族Dink family,克隆clone等。这类外来词的翻译不拘泥于符号形式,能够较好地达到文化交流与转换的目的。上一类词语属于在读音上完全“拿来”的词语,那么还有一类词语,如冒鼠、直升机父母、甜爹等,本来就是根据英语的单词逐个翻译并组合起来的词语。这类词语当然也应采用回译的方法来保证文化内涵上的对等。冒鼠mall rat,甜爹sugar daddy,直升机父母helicopter parents。但在这些新词的回译中,一定要追本溯源,搞清楚这些外来词真正的文化内涵,不能想当然地回译,应力求到位,切忌变味或变形。如林书豪的雅号“林疯狂”不要想当然地译为“Lin-insanity”,而是“Lin-sanity”。这样的回译才是准确的,能完成无障碍文化交流。
(2)直译加注脚:当然还有一部分舶来词,在传入汉语的过程中,已经跟源语言中表达的意思有了出入。比如“血拼”是根据“shopping”这个词语引入的新词,但在回译的过程中,却必须采用直译加注脚的方式。因为“血拼”一词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有“疯狂”的意味,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加注脚“like crazy”以保证文化交流上的对等。
(3)意译:在新词中有一部分是那些原封不动移植过来的单词,如hold、in、out、high等,由于脱离了原有语言土壤的滋润,与汉语结合可能变得面目全非,回译时也不一定能委以重任。如2011年风靡一时的“hold住”早已偏离了“hold”这个词语本来的意思,不如使用keep it together,contain,control,restrain等更能准确地传递其含义。这些在文化的转换与交流中失去了原本内涵的词语,在意译过程中必须深入探究新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找到目的语中能完成相同文化交流任务的对应词语或词组。
2.中国特色新词的翻译策略
(1)音译:音译即直接采用汉语拼音来书写的格式。这其中最著名的应属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音译。“Fuwa”和“Friendliness”两个译名相比较,虽然后者更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但“Fuwa”的译法却更能表现出中国特色的民族底蕴和文化内涵。这其中还有其他已经成功音译并且被接受的中国特色新词,比如“Guanxi”(关系)已经被World English Dictionary收录。其他诸如“八卦bagua”“风水fengshui”“汉办Hanban”之类的中国特色词语的音译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能够彰显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但是在音译的过程中应该加以注脚以便于理解和文化传播。
(2)直译与回译:直译与回译是翻译中国特色词语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尤其是对于一些在中西文化中都能找到相对应事物的词语或者通过文化的传播已经被外国文化所熟知和了解的中国特色词语,我们首推这种方法。这样的译法不单简洁明了易操作,而且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达到文化的对等,有利于交流。直译中的译语与原语形式、内容比较一致,容易在内容和文化上达到比较接近的效果,比如:集体婚礼group wedding ceremony、炫富show off one’s wealth、团购group buying、秒杀second killing、虎妈tiger mom、酷抠族cool carl等。回译的使用是根据词语而定的,在英语中找到与中国特色词语完全对等的已有表达方式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若能找到可以用来回译的词语却不失为一种绝好的方法。这样的翻译既保持了原文的特点,又十分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比如:“草根grassroot”“恶搞spoof”“房奴mortgage/house slave”“冲浪surfing”等。
(3)意译:汉语新词反映了中国当代的新事物、新思想、新概念和新现象,其中国特色浓厚,内涵丰富,如果硬要采用直译的方法,会加深读者对译文的生疏感,达不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如“菜鸟”被译为“vegetables birds”“人肉搜索”被译为“human flesh research”很难被目的语读者理解。根据文化翻译理论,对于这些词汇无法回译,又无法用直译的方法译出其本身具有的中国特色文化,如一些形象词或双关词,我们就只能忍痛割爱,不拘泥于符号的形式和信息的交流,去除其所具有的附加美,采取意译的方法,将主要注意力放在文化转换和交流上。如,“??[jiong]”“??[méi]”这样的在《新华字典》中查不到、智能ABC打不出的生僻汉字,我们只能根据它们的现有意义翻译成embarrassing和naive;再如“锅”,“杯具”等双关词,只好译为I和tragedy。
五、结语
翻译中国特色新词对介绍和传播中国的流行文化、改善和拓展外国人对中国当代社会以及文化的了解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翻译中的最大困难往往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只有充分反映出这些新词文化内涵的翻译才能有效完成这一传递。因此,我们在翻译过程中既要从语义层面上深入体会和理解特定新词的内涵意义、联想意义以及感情色彩,又要从语用层面上准确地把握汉语新词所反映出的汉民族独特的思维模式、风俗习惯和话语行为方式,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来应对不同类别的汉语新词,从而真正达到文化翻译的目的,继而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繁荣。
参考文献:
[1]高永伟.谈谈汉语新词翻译中的两大问题[J].上海科技翻译,2003,(02).[2]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02).[3]任开兴.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关于时尚新词语英译的再思考[J].中国翻译,2012,(05).[4]许钧.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5]杨全红.汉英词语翻译探微[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6]杨全红.汉英新词翻译:一项费力难讨好的活儿[J].中国翻译,2003,(5).
2.考研英语翻译:中文称谓的英译 篇二
名片不大,作用不小,在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名片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简便工具,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交际功能的不同,名片可分为business card,calling card,name card,或用card简而言之,是现代社会交际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既可作为自我介绍的敲门砖,又可保存以备日后之需。
随着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文名片的使用率和重要性也不断提高,用词得体、语法规范、表意准确的英文名片在跨文化交际中举足轻重。因工作原因,笔者经常会收到一些名片,为数不少的中文名片都用上了英文翻译,形成了中英对照式名片,让人一目了然,赏心悦目。毋容置疑,这有助于加强涉外交流。但是,也有为数不少的名片却让人忍俊不禁,乃至哭笑不得。这类中英对照式名片的英文翻译极不规范,存在诸如姓名翻译不规范,地址表达不明确,单位名称翻译混乱,称谓表意模糊等问题,违背了语言信息功能和交际功能的原则,给对外交际反而造成不应有的沟通障碍。本文主要从姓名、称谓、单位、地址等方面探讨中文名片的英译技巧。
二、中文名片的英译技巧
1.姓名。中国人名由姓和名组成,姓在前,名在后,与英文姓名的名在前、姓在后刚好相反。用汉语拼音拼写时,一般在姓和名之间空格,姓和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例如:姚明,写作Yao Ming。如是复姓,则拼写在一起,中间也不用连字符,例如:司马相如,写作Sima Xiangru。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看似简单的拼音组合却在名片翻译的过程中,错漏百出,贻笑大方,例如,有人把“郑洪海”译成“Zheng Hong Hai”,把“刘振华”译成“Zhen Hua Liu”,把“刘伟”译成“Liuwei”等等。
人名的翻译一般都是采用“名从主人”的原则,即根据名字主人的叫法来翻译。所以,中文人名的英译通常采用音译法。例如:习近平,译作Xi Jinping;李克强,译作LiKeqiang;诸葛亮,译作Zhuge Liang。当然,也有人为了突出自己的姓氏,将姓氏的字母全部大写,此种译法亦无不可,例如:陈梅艳,译作CHEN Meiyan.
采用英译法时要注意,当a,e,o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之后时,切记要用隔音符号加以隔开,以免产生误读。例如,彭齐安,应译作Peng Qi’an,否则就可能被误读为Peng Qian(彭谦)。当然,如果该人本身就有英文名,那么,直接采用他的英文名就可以了,无需再用音译法,否则就变成画蛇添足乃至不伦不类了。例如,我们非常熟悉的明星成龙,译作Jackie Chan;李小龙,译作Bruce Lee。
2.称谓。我国称谓五花八门,由于中英文化差异,有些职称、职务的名称及等级划分不尽相同,即使名称相同,但内涵也可能不一样,因此翻译时务必仔细推敲,力求规范准确。
在我国,许多职业称号和行政职务在英语里都有国际通用的功能等值词。因此,在翻译职称、职务时,我们可参照英语国家现有的既定名称,寻找功能等值词,对号入座,直接借用。例如,总理(premier),教授(professor),秘书长(secretary-general),部长(minister),等等。说到“部长”一职,在此稍作简单说明。纵观我国,形形色色“部”(例如:开发部、服务部、咨询部、公关部、礼仪部等)为数不少,这些“部”可能是省属、市属的,也可能是某单位、某公司的,甚至还有可能是某公司下属某部门的某个部,如果把其部长也译成minister,变成与国务院下属部委的部长毫无二致,那就贻笑大方了。碰到这种情况,译者首先要查证该部门的级别,再选择合适的词汇予以翻译,建议将省、市、厅、局一类的“部长”译为director of…,如果是某部门下属某部部长则译为head of…,从而避免影响到持名片人的信誉或单位的声誉。又如,“办公室主任”一职,英美国家没有对应的职务,有点类似于英语中的secretary,但又不尽相同,建议采用功能等值翻译原则,把它翻译为office manager。
说到职称的翻译,我国现有的专业技术职称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主要由初、中、高三个级别组成。有些系列在高级中又分为正高、副高两个层次,初级中也区分为二至三个不同等级。而且,有些带“高”字的可能为副高,如高级工程师(译为senior engineer或associate professor of engineering)等;而有些不带“高”字的却可能是正高,如研究员(译为professor,后可加学科名称)等。因此,在把这些职称译为英语时,既要照顾到汉语的习惯用法,又不能拘泥于字面意义,须译出具体的级别内涵。如在中职教师系列中,高级讲师(副高)译为senior lecturer;讲师(中)译为lecturer;助理讲师(初)译为assistant lecturer;教员(初)译为teacher。
总而言之,在翻译职称、职务时,不能仅仅按照汉语字面意思盲目借用英语名称,而应在深刻理解、仔细考证的基础上译出这些名称的内涵。
三、单位
单位名称的翻译也是名片翻译中常见的棘手问题。对于单位名称的翻译,首先要查找有关资料,明确是否已有现成的译名,特别是正式对外使用的译名,如是,则直接采用。如对“部”的翻译,中共中央所属各部一般译为“department”。例如,中宣部,译为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the CPC;而国务院各部则译为“ministry”。例如,外交部,译为Foreign Ministry。又如,关于“公司”的英译,常见的是company和corporation,但也可以是line,airline,firm,agency,service,enterprise等。因此,不能一见到“公司”一词便盲目译成company或corporation,而要根据公司具体业务性质确定一个恰当的英语名称。再如“学校”一词,可以是school,college,institute,university等,各有不同的内涵和使用场合。有人提出以junior college来译我国的专科学校,以示与college和institute等本科院校的区别;最近,各高校编制章程,就要求各类职业学院统一译为polytechnic,也不无道理。总之,在翻译单位名称时,选词既要尽量符合英美国家的习惯,又要译出其汉语内涵,以免造成误解。
四、地址
说到地址的翻译,笔者习惯留意广州街头的地址翻译,经常会发现错译、误译的情况,作为国际化大城市尚且如此,何况小小一张名片?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名片中地址的翻译错误也是为数不少,需引起译者的重视并予以妥善解决。
中文地址的排列顺序是由大到小:×国×省×市×区×路×号,而英文地址则刚好相反,需符合英语地址“from specific to general”,即由小到大的表达习惯:×号×路(Road),×区(District),×市(City),×省(Province),×国,各地址单元间要加逗号隔开。例如,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道西55号华南师范大学行政大楼六楼国际交流合作处(邮编510631),可译为Office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6th floor,Administration Building,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55 Zhongshan Avenue West,Guangzhou,Guangdong,510631,China。
普通路名,由拼音加上road/avenue/lane等即可,例如达道路,Dadao Road;特殊路名,借用景点名称作为路名的,例如烈士陵园站,建议译成Martyrs Park Station。如果纯粹为了追求保持翻译的一致性,翻译成Lieshiliyuan Station,虽然有了“指导读音”的作用,却欠缺其他实际意义,无助英美人士的理解。
对于为数不少既有中国特色又约定俗成的中文词组,鉴于他们在英文里没有对应的名称,建议根据英语地址“一个地名拼写在一起”的表达习惯,直接用拼音来表达,例如,公园前译作Gongyuanqian,东山口译作Dongshankou。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名和其他被人广为接受的地名遵照原译即可,如呼和浩特为Huhehot,乌鲁木齐为Urumqi等。
又如,东风东路、东风西路、东风中路,建议翻译成Dongfeng East Road,Dongfeng West Road,Dongfeng Centual Road。中文博大精深,还有一种路名的写法,比如黄埔大道西,可以翻译成Huangpu Avenue West,同理还有Huangpu Avenue East。还有一种中文路名的写法,例如:西黄埔大道,可以译为West Huangpu Avenue。虽然不能完全吻合英美文化的表达习惯,但起码不至于引起混乱,且能进行必要的区分。
五、结束语
3.考研英语翻译:中文称谓的英译 篇三
【关键词】政治文本 对等功能 英译
一、功能对等理论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西方翻译理论中最有影响和最广为人知的理论之一。1964年,奈达提出了对等的“两个基本方向”或“对等类型”。奈达认为,成功的翻译需要符合“翻译四项基本要求”:言之有理;传达原文精神风格;表达自然流畅;产生共鸣。要满足上述的四项要求,译者要保证传达信息准确无误,把语法、词汇和文化指称加以改动以求达到译文的自然流畅;目的语文本的语言不应表露出受到原语的干扰,翻译要达到等效的功能,让读者产生同原语读者一样的共鸣。
二、政治文本特点分析
作为政治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一次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关于中国基本情况最全面、最浓缩、最权威的报告之一。它包含了政治文本的基本特征,具体分析,可包括以下三点:
1.词汇特点。政府工作报告文本由于其敏感性和严肃性,在词汇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求准确、正式。例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虽只有一字之差,意义有很大的差别。政府工作报告中此类正式、精准的用语还有很多,凸显了其在用词上的考究与审慎。
2.句法特点。除去上述的词汇特点,政府工作报告在句法上也有显著的特点,具体体现在无主句的使用以及长句的使用。
无主句指没有主语的句子,读者可以通过具体语境来推测其主语,理解其含义。政府工作报告中存在大量的无主句,这样有利于保持文本的简要。政府工作报告中还出现了一些长句,这些句子多采用并列结构,通过逗号、顿号或分号分隔成多个意群,最后形成一个长句。这样有利于完整、准确地表达文义。
3.修辞特点。政府工作报告中最为常见的修辞便是重复和平行结构的使用。例如文本中出现的:“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感谢!”文章重复使用三个“向……表示诚挚感谢!”的结构,政府对各方人士的感激之情就很自然强烈地表达出来了。
三、功能对等理论在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的应用
1.词汇层面的对等翻译。程镇球先生在《政治文章的翻译要讲政治》一文中指出:“政治文章的翻译要仔细衡量用词的政治含义与影响”,因此,词汇层面的对等翻译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专有名词的对等翻译.例如:依法治国:rule of law和rule by law。by强调的是手段,rule by law则表示“以法律为手段”。译者为了避免读者可能产生的错误,使用了“law-based governance”,十分精准地表达了我国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智慧。第二,新词的对等翻译。例如:中国梦,“中国梦”提出之初,中外媒体对其有各种翻译,其中,使用较多的主要是China’s Dream, China Dream和Chinese Dream。相比之下,Chinese Dream是可以接受的翻译。首先,在“中国梦”提出之前,国外已经有了“美国梦”、“英国梦”等,采用的都是“形容词+名词”。其次,Chinese Dream能够更准确地表达“中国梦”的内涵——其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中国人的梦想。
2.句法层面的对等翻译。除了上述的词汇层面需要达到功能对等,政府工作报告还需要达到句法层面的对等。第2章已经分析了政府工作报告的句法特点。本节根据其特点,从以下两方面展开分析:
第一,无主句的对等翻译。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大量的无主句,这是由汉语的语言特点以及政治文本的特征决定的。但是,由于英文此类用法较少,因此翻译时需要有意识地进行改动和处理。
例: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在全国进行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英译:Interest rate controls on loans were completely lifted. A trial on implementing the National Equities and Exchange Quotations was carried out nationwide.
例句是无主句,译者在翻译时根据需要进行了相关处理。译者采用被动句的方式,突出表现句子主谓宾,既解决了英译句子无主语的问题,又完全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第二,长句的对等翻译。涉及长句的英译,结合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笔者认为,译者应该理清句子的逻辑顺序,理解句意,根据需要拆分成意义完整的分句。例如:一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
这是典型的汉语的长句,其间全部用逗号或顿号隔开,整个句子形成一个完整的句意。翻译成英文时,要注意不能完全按照汉语的句子,仍然将其译为一个句子。
四、结论
通过分析与讨论,笔者认为,在处理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时,译者应充分考虑读者对译文的接受程度,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接受语中用最贴切的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政治文本的英译应做到文意的准确表达与传递,并且使用符合译入语习惯的表达方式与形式来呈现原语的意思。当按照其原有的形式无法取得对等的效果时,要优先考虑意义的对应,采取符合保证文句意思的充分表达和准确传递。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Towards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Leiden:E.J.Brill,1946.
[2]程镇球.政治文章的翻译要讲政治[J].中国翻译,2003,24.3:18-22.
4.考研英语翻译:中文称谓的英译 篇四
1980年, 沙博理的《水浒传》译作Outlaws of the Marsh问世。沙博理的译作忠诚准确, 深受学界和读者的亲睐。该文将以沙博理的绰号译本为研究对象, 从文化语境的角度, 探析译者构建的译本如何传达绰号中意象的丰富内涵。
1 绰号中的文化意象
包惠南指出,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史、社会制度、生态环境、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等, 因此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词汇、成语、典故等文化负载词反映这些观念或事物”[1]。意象就是文化负载词的一种。
意象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固有的概念, 由意和象组成。意是指人的主观情意, 象指的是客观物象。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融合, 即情感与景物的融合, 就是意象。意象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文化, 历经一代代人的理解和运用, 慢慢就变成了该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具有稳定独特的意义, 体现了该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思维特性。但是, 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 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独有的文化意象。
绰号, 亦称外号, 是指人的本名以外, 别人根据他的特征给他另起的名字, 大都含有亲昵、憎恶或开玩笑的意味[2]。绰号是人物的第二名称, 它和人名都可指称同一个人。但两者的产生方式、表达形式和感情色彩等都不同。绰号由文化内涵丰富的意象构成, 直接指出了人物的特点, 比人名更容易使人们联系到并确定其所指对象。
《水浒传》作者在给108将取绰号时, 或取材于神话传说, 或根据历史名人, 无不与人物的外貌、性格、特长和职业等紧密相关。水浒绰号中文化意象丰富, 如, 有的取自李广、吕布及关羽等历史名人, 有的含有龙、虎及豹子等动物名, 还有的源于孙悟空、哪吒及李靖等神话传说, 这些意象都表现了作者对108将的褒奖和赞美。因此, 翻译绰号时, 能否精确地译出绰号中的意象是衡量一个绰号译本好坏的关键。
2 文化语境及文化意象翻译
语言不是凭空生成的, 它产生于特定的社会历史中。可以说, 语言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民族文化发展和积淀的产物, 它体现了该民族悠久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文化内涵。简单地说, 语境就是语言的使用环境。如果脱离语境, 对语言的理解就会产生偏差。语言学家认为, 话语是与语境紧密联系的, 并将语境分为三类:话语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文化语境是语言植根的某个民族或社会团体里人们思想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包括社会文化背景、名族风情、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等。文化语境“不仅是一个层次结构, 它更是一个网络结构”[3]。这种网络结构帮助人把不同层次的文化信息串联起来, 促使人成功地理解不同民族不同领域的话语。
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活动, 翻译涉及两种语言, 也涉及到两种文化。翻译时, 原文的文化语境会随着译文表达形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导致文化语境的重新构建。这就要求, 译者必须从文化语境的视角准确地理解原文, 再从译文的文化语境入手, 将原文的信息再现于使目标读者容易理解的译文中。
意象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 其文化内涵蕴含着民族或者社会团体固定的或特定的或传统的思想特征。翻译时, 译者应充分了解两种语言、文化和表达等方面的差异, 并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准确地把握原文词汇的文化内涵, 通过译文精准地传达原文的意蕴, 从而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文化语境。这样, 既不会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 又能保存原有的风味。
3 沙博理绰号译本的文化语境再现
在翻译108将绰号时, 依据绰号中的意象在英语文化中是否存在相对应的意象, 沙博理运用了直译法、意译法和创造性译法三种翻译方法。
3.1 直译法
对与外貌和性格相关的绰号, 沙博理多采取直译法。因为在英语文化中, 存在与这些类型的意象相似或相对应的部分。
对秦明, 书中这样写道, “因他性格急躁, 声若雷霆, 以此人都唤做‘霹雳火’秦明”[4]。“霹雳火”由霹雳和火两个意象构成。汉语中, 霹雳是指“迅猛的雷声”[5], 反映了人物声音洪亮如雷。意象火“比喻急迫”[5], 反映了人物性格急躁。这两个意象成功地勾勒出秦明声洪若雷、性急如火的形象。
沙博理将“霹雳火”直译为“the Thunderbolt”。英语中, thunderbolt有“伴有雷声的闪电”和“比喻像闪电那样迅猛高效、有破坏力的人或事物”[6]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表现了人物声如洪钟的特点, 而第二层含义, 定能让读者感受此人如闪电一般威猛迅疾、急躁狂暴。沙博理的译本不仅译出了绰号的表面含义, 也传达出绰号蕴含的文化内涵。正是译者理解了原文的意象, 并在译本中建构出合理的文化语境, 帮助读者准确地理解了原文的内涵。
3.2 意译法
有的绰号中的意象源于汉语的民俗文化和谚语, 在英语中没有类似的表达, 因而沙博理采取了意译法, 尝试通过译语意象为读者再现原文的文化语境。
书中这样描写郑天寿, “为他生得白净俊俏, 人都号他做‘白面郎君’”[4]。显然, 郑天寿的绰号源于他的相貌俊美, 中国人以白为美, 白面是人物本身的特征, 也是人物相貌俊俏的写照。郎君是“对年轻人的尊称”[5]。沙博理将“白面郎君”意译为“the Fair-Faced Gentleman”。在西方, 人们没有以白为美的民俗观念, 故译者没有将白面译为“white face”。虽然白面是指脸蛋白净, 但译者深谙汉语文化, 意识到这只是绰号的表面含义。白面的深层含义是指面相俊俏, 因此译者将其译为“fairfaced”, 让读者感受到人物外貌俊俏。郎君也是中文特有的意象, 作者将其译作易为英文读者接受的“gentleman”。通过译文构建的文化语境, 读者领略到人物面相俊美、风度翩翩的形象。
3.3 创造性译法
对于汉语特有的意象, 译者运用归化的翻译策略, 选取英语中文化内涵相似的意象创造性地将其翻译出来。
《水浒传》这样描述卢俊义“生于北京, 长于豪富”, “堂堂一表, 凛凛一躯, 有贵人之相, ……, 生于富贵之家, 长有豪杰之誉, ……, 力敌万人, 博古通今”[4]。卢俊义绰号“玉麒麟”。其中, 意象麒麟是传说中的瑞兽, 现实中并不存在。麒麟还“比喻英雄豪杰或是才能杰出之人”[5]。而西方文化里没有麒麟这一意象, 沙博理将麒麟创造性地译作“unicorn” (独角兽) , 表面看独角兽与麒麟没有任何关联, 但学者沈大力指出, “所谓的独角兽, 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欧洲学者将独角兽视为西方文化、西方智慧的象征, 这与中国龙文化赋予麒麟的含义是相通一致的”[7]。从这个视角看, 沙博理的译文成功地在英语文化中再现了原文意象的文化语境, 帮助读者构建了意象的文化内涵。正因为沙博理既考虑了原文的文化语境, 也考虑了译文的文化语境, 才使得他的翻译精准传神。
4 结束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语言的土壤。翻译是实现跨语言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使得英汉民族形成各自独特的文化意象。在文化交流中, 能否准确地传达民族特色的意象对译者来说是极大的挑战。但意象的使用离不开文化语境, 因此若能在译文中重现原文的文化语境, 就能帮助读者理解原文意象传达的文化内涵。
许钧认为, 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 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8]。无论译文还是原文, 都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 都要受到社会和文化的熏染。在翻译时, 译者应充分考虑文化因素, 把握原文的文化内涵, 在译语环境中实现文化语境的再现。
108将绰号中文化意象丰富。翻译绰号时, 在把握两种语言和文化体系差异的基础上, 为了准确传达原文的蕴含的文化信息, 沙博理较多地采用了归化策略, 尝试为读者构建合理的文化语境, 帮助译文读者再现绰号中文化意象的内涵。文化语境在翻译中是理解与表达的重要依据, 把握好文化语境的分析与重构, 译者就能在翻译实践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摘要:水浒108将绰号中蕴含丰富的文化意象。在翻译时, 如何传达这些意象的文化内涵是绰号翻译的关键。文章从文化语境的视角出发, 以沙博理的绰号译本为研究对象, 分析绰号中意象的翻译, 并总结出成功的意象翻译要实现原文在译文中的文化语境重构。
关键词:《水浒传》,绰号,文化意象,文化语境,翻译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2]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3]丁毅伟.跨文化语境下的语言民族特性与翻译[J].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6 (6) :137-139.
[4]施耐庵, 罗贯中.水浒传 (Outlaws of the Marsh) [M].Shapiro, Sidney, 译.北京:北京外文出版社, 1999.
[5]陈复华.古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6]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EB/OL].http://www.merriam-web ster.com.
[7]沈大力.独角兽与龙[C]//乐黛云, 勒·比松.独角兽与龙.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5.考研英语翻译:中文称谓的英译 篇五
随着综合实力的日益增强,中国融入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深,对全球政治、外交、金融等方面影响越来越大。而中国此前在塑造自身形象方面,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做得还不够。正是基于以上认识,近年来,中国越来越重视对外传播活动,更加自信、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软实力”,软新闻比例大幅上升,软新闻英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除了具备新闻的基本文体特点外,软新闻还有它自身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因此,软新闻的翻译不仅是从源语到译入语的语言转换过程,更是根据译语文化不断调整,使受众易于接受的过程。传统的“对等”翻译理论在软新闻翻译中,忽视了受众的文化和感受,难以激起受众的共鸣,无法达到应有的交流、宣传效果。功能派翻译理论,以目的为准则,以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为基础,指出在软新闻英译中一味追求“对等”是不可取的,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为增译、删减、重组等看似“离经叛道”的软新闻翻译中常见的翻译手段提供了理论框架,对软新闻英译具有独到的解释力和指导性。
软新闻
新闻从性质上讲,可以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两类。硬新闻指那些题材比较严肃、时效性强,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新闻,受众阅读或视听这类新闻时,只能产生延缓报酬效应(甘惜分,1993:11);而软新闻则指那些人情味较浓、写得轻松活泼、易于引起受众感观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的新闻(甘惜分,1993:11)。
1993年美国版新闻教科书《印刷媒体的报道》(Reporting for the Print Media)中对软新闻的描述如下:软新闻通常指特写或人类共同兴趣的新闻报道。它们的主题可能有些不应时或不甚重大,但决不枯燥。软新闻主要为愉悦,通告消息并非绝顶重要。它从感情上吸引受众,不以理智上吸引讀者为主。这些新闻故事使读者欢笑或悲泣、喜爱或憎恨、嫉妒或遗憾。这些故事用更多姿多彩的风格写就,更多地使用奇闻逸事、引语和描写。由此可见,硬新闻是一种强调时间性和重大性的动态新闻形式,重在迅速传递消息。而软新闻则侧重于引起读者兴趣的新闻形式,重在引起受众的情感呼应。比如愉悦或深思等,更多地强调人类兴趣。新闻本身具有真实性,一些国内外的新闻报道其内容多集中于生活中发生的时政要闻,然后借用媒体的渠道得以广泛传播,使人们了解当前的新闻特点,这是对新闻传播最基本的要求。人们在关注新闻广播时,通常只在乎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而对于其他新闻内容大多不关心。而软新闻就根据这个通病增加了倾向于情感方面的一些报道,比如一个爱情故事、一个亲情栏目等等,人是感情动物,别人的事情虽事不关己,但至少也能融入其中。
在形式上,软新闻分为软消息和特写两种。此类新闻多为富于感染力的社会新闻、科普文章、杂文小品等。软消息与特写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比较之,特写多集中于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即一些通常能够引起人们深思的社会动态。
软新闻在报道方式和信息内容方面都有所创新,形式更加多样,很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和印象,从而达到增进友谊与交流的宣传效果。在中国竭力塑造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和平和谐国家形象的今天,软新闻因其自身的特点,在对外宣传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报社或者电视台开设的一些情感栏目和旅游栏目,这都是在软新闻的基础上增添起来的。就旅游栏目来说,它的开设既可以增大受众范围,又可以让国外读者了解中国的文化与风景,从而吸引外国游客来中国观光游览,并促进两国的和谐友好关系。
功能翻译理论概述
当代功能翻译理论兴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领军人物有K.赖斯、H.J.费米尔、C.诺德等。功能翻译理论的提出得益于交际理论、行为理论、话语语言学以及文学研究中趋向于接受理论等一系列研究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对于功能翻译理论,诺德的解释是:“功能主义,指的是功能或者是文本和翻译的功能的研究”。它的出现反映了翻译的全面转向,从原先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学一侧重形式、强调对等的翻译理论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观。它涵盖了多种理论方法,主要以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为主,还包括其他国家理论家的观点。K.赖斯是功能翻译理论的奠基人,她将语言功能工具论模式移植于翻译,把文本类型、功能和翻译方法联系起来,并根据文本功能的不同将其分为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与操作型文本三类,她提出不同的文本应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以产生相应目的的译本。
随后费米尔和诺德等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即翻译的方法和策略是由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的,原文只不过起到提供信息的作用,为适应新交际环境和目标读者的需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参照的不应是“对等”理论中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而应是译文在目标语环境中所期望达到的交际功能。功能翻译理论摆脱了在等值理论的基础之上产生的直译与意译的无休止的争辩,把翻译看成是以目标为驱动、结果为导向的人际互动,将翻译过程看作信息传送、交流的过程。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行为及翻译的实质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强调应从翻译的功能和目的出发,某一具体翻译目的需要灵活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即不同的翻译目的对应不同的翻译方法。为达到某一翻译目的可以采取多种翻译方法。
软新闻英译的功能途径
软新闻的性质决定了在对其英译时,应广泛采用增译、删减、重组等翻译方法,从而使其译文更符合受众的语言习惯,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和接受。
(一)增译
一则软新闻的汉语原文可能存在许多中华文化特有的词汇,而这些在西方文化中是无法找到相对应的表达的,因此,为使受众能够更好的理解软新闻所要传达的信息,译者有必要进行适当的增译。譬如,很多普通的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历史景点、地方菜点以及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谚语警句译成英文时,如果没有任何更进一步解释的原封照译,大多数外国读者都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这就要求译者在处理特色表达和词汇时,认识到中西文化间的差别,添加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解释说明。
nlc202309031327
例1:原文:到了19世纪,广东更以其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而成为维新思想的启蒙之地和近代中国革命的摇篮。
译文:In the 19th century,due to its specific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Guangdong became birthplace of the modernization movement initiated by Chinese bourgeois reformists,and was later the cradle for modern Chinese revolution.
这则软新闻主要介绍了广东的历史文化及自然景观,旨在吸引外国读者到广东游玩,促进广东旅游发展。如将“维新思想”按照字面意思直译为“reform thought”,不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外国人将会困惑不已,而通过提供一定的背景知识将其译为“the modernization movement initiated by Chinese bourgeois reformists”(由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革家发起的现代化运动),其意立刻变得一目了然。
例2:原文:外地人来了昆明至少知道好吃的东西有过桥米线、汽锅鸡,可是却不知道在昆明最好吃的是山毛野菜、可食鲜花、野生菌子…
译文:Many residents of other provinces have heard of Kunming’s Guoqiao Mixian(rice-flour noodles) and Qiguo Ji(Chicken in Casserole), but few realize how delicious are its shanmao wild herbs, edible flowers and wild mushrooms.
这段话介绍了昆明特有的名吃“过桥米线和汽锅鸡”,译文括号中,分别添加了对这两道菜的简单解释,否则西方读者不知所云,又何谈对昆明名吃的印象和兴致。
(二)删减
为了强调意义和加强语言感染力,软新闻中文原文频繁使用重复等修辞法,而过多的重复和大量华丽词藻的使用,对于目标读者来说是冗余的、不合逻辑的,不符合英文简洁、清晰明了的表达习惯。因此,尽管完全违背了“对等”理论,在软新闻翻译中,却经常使用删减法来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例3:原文:大手笔改造城市,大规模营造城市环境,整体化管理城市,城市的整体改观,使南宁的宜居指数节节攀升。
译文:Enhance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 has resulted in a steady climb in the index that gauges Nanning's suitability for residence.
本句中,“大手筆改造城市,大规模营造城市环境,整体化管理城市,城市的整体改观”其实只有一个核心意思,即改造城市,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尽管重复使汉语表达更有气势,可照译却会产生令英文读者困惑的可能,而译成“Enhance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则完全符合新闻简洁、凝练的写作风格。
(三)重组
为满足目标读者的阅读期待和阅读习惯,达到更好的交流目的,译者有时需灵活地重组原文信息以去除中式英语的痕迹和翻译腔,使译文更加生动传神。重组翻译策略经常应用在新闻标题和话语模式上。
例4:原文:走进农民新村——花园村
译文:Huayuancun,A Modernized Chinese Village
译文清楚解释了花园村是什么样的,而如果直译成“Walking into Chinese New Village”,英文读者可能就不太明白“New Village”所指何意。
例5:原文:对工作的过于着迷,使他的身体严重透支并导致喉咙经常出血,每天呕吐、颈椎骨质增生和四肢轻度麻痹。每当此时,李阳也真想轻松一下,他不无感慨地说:“其实,我也是一个性情中人,我为自己选择这种生活,使我几乎没有了私生活。你看,”他指着自己的头发,表情惋惜地说“我已经有白发了。如果有哪一天我能够停下来的话,我一定去云南丽江,据说,那里是一个世外桃源……”但是,一想到办公桌上堆放着来自政府、企业、学校的一尺多高的邀请函,想到那么多双渴望的眼睛。他很快就从那种“小资”情调中拔出来。
译文:Li has sacrificed much in pursuit of his ideal, in particular his health and private life.①Overwork has resulted in various ailments such as congestion of the throat,hyperosteogeny a slight paralysis of the limbs. This exuberant young man often dreams of retreating from the current excitement and bustle to go and rest in a peaceful place,like Lijiang,Yunnan Province for example.②Such thoughts are banished,however,as soon as he catches sight of the foot-high pile of invitations on his desk.
西方人重视逻辑推论,他们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而中国人更侧重于艺术想象,其思维方式是面性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反映在不同的行文风格上。英文话语本质上是线性的,环环相扣、简洁明了,而中文话语则是语义楔合性的,往往采取迂回曲折的表达方式。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将中文话语结构转换为英文话语结构来重组原文信息,从而满足英文读者对语言中心突出、逻辑紧密的行文要求。例句原文的中心话题并未明确陈述,只能靠推理而出,普通中国读者都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如果照译原文,对英文读者来说,这段话就显得结构松散、没有中心,逻辑性、可读性差。而译文根据英文话语习惯,重组了原文信息,在段首直接给出了主题句“Li has sacrificed much in pursuit of his ideal,in particular his health and private life.”,紧接着列出了两个例子①、②支持该观点,使整段话中心突出,逻辑严密紧凑,轻松达到了英文读者的阅读要求。
结论与启示
由于软新闻文本所特有的“信息”和“呼唤”功能,软新闻英译的关键在于信息传达的“真实性”和感染外国读者,从而达到预期的对外交流和宣传效果。因此在翻译中,翻译工作者不仅要识别软新闻原文的字面意义,更重要的是还要深入理解语言表层结构下所隐含的深层意义以及原语报道者的真实意图,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最大化的实现软新闻交流和宣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Katharina.Reiss.Translation Criticism[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17.
[2]Nord,C.1991.“Skopos,Loyalty and Translation Conventions”,Target 3(1).
[3]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J].中国翻译,2000(4).
[4]甘惜分.新闻学大词典[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编校:郑明扬
【考研英语翻译:中文称谓的英译】推荐阅读:
2015翻译硕士考研英译汉指导:否定转译 中公考研11-28
考研英语:英译汉真题练习一10-20
英语名言含中文翻译07-16
八年级英语作文带翻译中文翻译12-01
考研英语 翻译习惯决定翻译效果08-25
考研英语历年真题翻译08-02
考研英语翻译方法三10-23
历年考研英语翻译词组11-25
考研英语二翻译真题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