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金融分析

2024-09-30

公司金融分析(14篇)

1.公司金融分析 篇一

杭州希垦解读金融SWOT

银监会向国务院上报了试点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请示及《试点办法》,并征求了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和国务院法制办的意见。日前,国务院已批准同意进行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工作。在此,笔者以SWOT方法对消费金融公司加以分析。

一、消费金融公司的SWOT分析

SWOT是企业一种重要的战略分析方法,S(Strengths)表示企业的内部优势,W(Weakness)表示企业的内部劣势,O(Opportunities)表示企业的外部机会,T(Threats)表示企业的外部威胁。

(一)消费金融公司的内部优势

⑴审批速度快。在我国消费者个人获得贷款的方式有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按揭贷款、信用卡以及银行抵押、担保贷款等。消费者用信用卡消费之前需要一个信用卡审批过程,抵押、担保贷款需要一个繁琐的程序,而消费金融公司的审批很便捷(通常1小时内决策),这就提高了消费贷款的效率。

⑵无需抵押担保。针对小额消费贷款,若是抵押担保贷款的话有些小题大做,也面临着较大的“交易成本”。消费贷款仅依据个人的信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贷款程序。

⑶服务方式灵活。按揭贷款、抵押担保贷款有着固定的工作时间,针对消费者的消费时间的灵活性,消费贷款的服务时间常常延长到下班后或周末,提高了消费贷款的弹性。⑷贷款期限短。尽管贷款消费可以提高整体效用,但国人的传统观念很难在短时间内打破,消费者可以在贷款之后短期内还款解决了债务的心理压力。

(二)消费金融公司的内部劣势

⑴单笔授信额度小。相对于信用卡、抵押担保贷款来说,《试点办法》规定,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发放消费贷款的余额不得超过借款人月收入水平的5倍。我国人均收入水平还不高,尤其是对低收入水平的客户群体来说,可以获得的贷款额度更少。

⑵丧失免息吸引力。消费贷款主要用于短期消费,使用信用卡消费有一个还款免息期,尤其信用度高的客户免息期更长(达2个月)。而消费金融公司的消费贷款没有免息期,若是可以短期还款,则丧失了对借款者的吸引力。

⑶降低贷款效力。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及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试点办法》规定了只有已取得过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的信誉良好的老客户才可得到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言外之意,消费者不能直接获得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这就使得消费贷款的本意及效用大打折扣。

⑷提高融资成本。为解决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问题,《试点办法》规定了消费金融公司不能吸收公众存款,可以从事同业拆借、向金融机构借款、办理信贷资产转让,以及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等业务,这显然提高了其融资成本,使得资金来源有制度瓶颈,降低了消费金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消费金融公司的外部优势 ⑴内需市场潜力大。扩内需,保增长,是当局的宏观经济目标。虽然受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内需低迷,但中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人均收入水平逐步提高,需求层次不断升级,国内需求市场潜力非常之大。尽管我们不能确切地说内需与消费贷款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内需的扩大,消费贷款有一定的市场。

⑵政策支持。受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国内出口业务迅速下滑,为了保增长、惠民生,党中央、国务院力求转变需求结构,通过扩大内需来促进经济稳步发展。消费贷款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为促进消费提供了一种间接手段,得到了中央、国务院及金融监管部门的强力支持。此外,有利于丰富我国金融机构类型,促进金融产品创新,满足不同群体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提高金融业的服务水平。

(四)消费金融公司的外部劣势

⑴信用风险大。金融机构作为一种经营信用和风险的企业,信用风险是其面临的主要风险。由于我国的征信系统不发达,尤其是个人信用没有建立良好的征信体系,消费贷款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主要依据个人信用发放贷款,不对称信息会增加借款人道德风险,其违约率不能有效的估计,因此信用风险是很大的。

⑵市场竞争激烈。竞争是市场有效运行的一种机制,金融市场也遵循“优胜劣汰”的基本规律。传统的消费者贷款分为住房按揭、汽车按揭、抵押担保贷款及信用卡贷款。消费贷款作为一种新生物,虽然其目标定位于低端客户,毕竟要在贷款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运营已相对成熟且具有良好的品牌,消费贷款面临的竞争是不言而喻的。⑶后来者劣势。消费金融公司迄今已有近400年的发展历史,目前这一金融服务方式在海外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均已得到广泛使用。但在我国还是一个后来者,面临着不成熟的技术,不稳定的客户,不发达的网络,贷款违约的处理等诸多劣势。

二、关于消费金融公司的思考

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全球的宏观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此时,金融机构适时的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具有双重的意义。从扩大内需的角度看,国外需求依旧低迷,且通过出口来维持经济增长不是长久之计,启动内需则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和经济发展转型的方向,我们有理由相信消费金融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消费;从金融创新的角度看,个人信贷业务是传统银行难以全面惠及的领域,消费金融公司的建立,丰富了金融市场以及金融产品,能通过更专业化的服务更好地服务于居民个体。

尽管消费金融公司在国外具有400多年的历史,而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它的有效运行需要一定的经济、文化、法律、*等环境。一方面,整个经济体需要有一定的发达程度及丰富的产品市场,居民个人的入水平达到一定的层次,而现阶段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很不平衡,尤其是低收入阶层占很大的比重,同时受“量入为出”传统观念的影响,短时期内不可能改变消费习惯。另一方面,我国没有建立良好的征信体系,没有建立完善的金融法规、制度,如何去评定居民个人的信用以及如何解决贷款违约等都是亟需面对的问题。

2.公司金融分析 篇二

遗憾的是, 对于金融控股公司我国还未曾作出确切的规定, 而比较权威的定义是1999年国际三大金融监管部门——国际证监会组织、巴塞尔银行监委会、国际保监会联合颁布的《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原则》中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在同一控制之下, 主要开展金融业务, 并至少明显在两种以上的银行、保险、证券行业中提供大规模的服务, 同时每类业务的资本要求不同。

金融控股公司的协同效应, 主要源自金融行业理财的综合性以及客户的同一性。基于此, 金融控股公司的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业务和管理的协同效应

首先是理财的综合性和服务的交叉性。我国商业银行一般都拥有众多的营业网点, 因此具备了良好的客户基础和广阔的营销渠道, 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则一般不会设置很多网点, 所以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各公司之间可通过交叉营销扩展各自的销售网络并提高营业额;其次是管理能力的提升。在日常管理领域商业银行家和投资银行家的技术和才能具有十分广泛的适用性, 这就为管理能力在不同金融子行业中的传输奠定了基础。金融集团如果重视子公司的交流来促进管理才能在各公司之间的传输, 就会提升公司集团的管理能力。

2 信息技术的协同效应

目前, 在金融行业中, 专业技术系统和信息的作用正在日益的显著。然而在专业信息技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方面需要投入很多的财力人力, 这笔不小的成本对单个的金融机构来说是一个沉重负担。而金融控股公司则很方便地将下属各个公司组织起来, 负责一起开发专业技术系统和网络通讯系统, 也可以建立共用的数据库, 方便各子公司的数据共享的, 同时也通过这些系统的共享达到降低系统建设和维护成本的目的。

3 产品研发和创新的协同效应

客户需求是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的最终动力来源。首先, 客户对各类非传统金融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 其次, 客户对通过一家金融集团得到更多金融产品的需求加大。这都为金融产品创新和研发提出了要求, 也为金融集团统一牵头下属金融机构进行研发提供了足够动力。金融集团可以将下属各个金融机构优秀的相关研发人才集中起来, 成立金融集团创新与研发交流中心。而且, 合作研发可以将研发产品的目标定位于向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超市的服务, 从而提高了金融集团的市场竞争力。

4 品牌和信誉的协同效应

金融行业是一个高收益同时又有着巨大风险的特殊行业, 因此客户对金融机构的品牌和信誉非常看重。一般商业银行都拥有良好的信誉和金牌效应, 控股的金融集团可以借此吸引更多的忠实客户, 来提高下属证券、基金和保险公司的证券、基金及保险等产品的销售规模。一般而言, 资产规模较大的金融集团其信誉和品牌都要远优于那些资产规模较小的金融机构。所以, 中小型金融机构应该尽量通过二级市场融资、发行公司债券、收购兼并等方式成立金融集团, 进而扩大资产规模, 并可提高其信誉及品牌价值。

5 财务的协同效应

5.1 成本的降低

通常成本降低在合并后的金融控股集团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融资成本的降低, 金融控股集团可以利用其信誉方面的优势以更低的成本向其他银行借款或发行金融债券;二是日常开支费用的减少, 金融集团可以撤销不必要的岗位设置以及削减与岗位重复设置相关的费用开支。

5.2 收入的提高

一般来说, 金融集团的规模比合并前任何一个单独的金融机构都要大很多, 这就使其有机会参与之前没有能力参加的大型贷款或投资项目, 因此可以帮助金融集团的收入大幅上涨。

5.3 税负的节约

金融集团税负的节约是根据不同子公司税率不同通过资源整合而实现。税负节约表现在以下两方面:最常见的避税方法是将公司集团的知识产权与商标等转移到低税率的金融机构;另外, 在合并财务报表时下属各金融机构的收入和成本互相冲抵而实现合理避税。其他一些潜在的协同还有根据不同和行业税率的差异合理控制各金融机构规模, 以被兼并金融机构亏损为由争取税收优惠等。

参考文献

[1]张士柏.论金融控股公司[J].证券市场导报, 2001, (3) .

[2]夏斌等.金融控股公司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

[3]熊波, 王志强等.金融控股公司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4]陆建明, 孙自立.金融控股集团的协同效应[J].浙江金融, 2002, (7) .

3.公司金融分析 篇三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上市公司;投资并购;投资者关系

一、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及其演进

行为公司金融作为公司金融领域里面的一个研究的热点,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但众说纷纭,尚未形成定论。行为公司金融理论最早始于人们对有效市场假说的反思与批评;其心理学基础主要是认知偏差、过分自信、视野理论(心理账户)三个。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基本关注对象乃是管理者的非理性管理与投资者德非理性投资以及这种管理与投资对公司资本配置与绩效的影响。

要较为全面的了解行为公司金融理论,必须对其理论基础进行充分认知,也就是其心理学基础。具体来说,一是认知偏差。人都厌恶损失,我们知道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就是人们在面对收益和损失的决策时都希望避免损失获得收益,但是这并不是人们完全绝对厌恶风险,在某些情况下也会选择赌上一把,但却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所以人们厌恶的不是风险而是损失。二是过度自信的相关问题,管理者对于自己的判断能力缺乏理性考量,过于有信心。投资者也在某些程度上认为其他投资者的决策都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诸多投资者共同的心态就是只相信自己的决定才是对的,但事实却常常并非如此,甚至是背道而驰。过度自信问题的基本根源在于管理者、投资者对概率事件常常出现偏差性的预测与估计,对一些小概率事件过高估计其发生的可能性,并由此产生了一种错觉。三是心理账户,心理账户的基本定义是指财富所有者根据其拥有资金的来源、所在以及资金的用途等相关因素对说拥有的资金进行的一种特殊归类,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所有的资金都是等价的,但是人们并不认为这种等价实际存在,人们倾向于运用心理账户进行投资。

Barberis与Thale于2003年从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里放宽理性经济人基本假设中的部分基本条件为基础,建立了新的分析模型,并用该模型对市场上的行为人决策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刻画。由此,行为金融学理论衍生出基于信念的模型以及基于偏好的模型,二者的区别在于理性假设修正的主要出发点不同。前者主要应用的心理学基础是情感心理学以及认知偏差及决策判断偏差;后者主要利用前景理论的一些假设来考虑投资者的偏好特征。

二、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在经营决策的主要困境

一是管理者非理性的公司进行管理。一般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受到一个重要因素的影响,这个影响因素来自于公司内部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所谓非理性行为指的是人们会在基本的心理倾向上将固有得行为偏差达成一个共识,遗憾的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在公司的日常生产和经营决策很难或者说根本无法察觉到其自身行为的心理偏差,从而难以采取措施对其经营管理及决策的非理性行为做出修正,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者的生产经营以及决策结果旧带有不可避免同时也是不可忽视的主观性,换句话说,就是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所采取的非理性的主观决策常常使得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中产生种种非理性的决策判断结果存在。显然,我们不难发现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在其主观意识上经常性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科学的合乎理性的,导致其先入为主的认为其在经营决策中所作出的决策也是可以令人满意的理性的结果,实际上,管理者的非理性决策也使得上市公司的决策带来不可控制的消极影响。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管理者的决策还往往受过度自信心理的驱动,在涉及收购、兼并以及重组等一些重大的投资决策过于乐观,导致投资决策出现失误。

二是投资者之间关系不明确。当前由于上市公司普遍实行职业经理人管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产权所有者与公司实际管理者之间的分离,由于缺少相应的激励措施及规制政策,使得所有者并不了解公司的具体运行情况,而管理者又缺少动力进行良好的经营管理或者存在寻租现象。

三是公司经营管理中容易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如部分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甚至董事、监事在内,在2009年的半年报与第三季度报告尚未披露的时候,也就是这段时间尚属于禁止买卖本公司股票的窗口期,但是这些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却从事乐交易行为,甚至是短线交易这种违规交易,对本公司股份进行买卖,这些行为引发了市场的极大关注。事实上,这种违规操作的现象还大量存在。

三、基于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上市公司经营决策路径选择

一是要积极鼓励支持引导管理者的理性管理。一个有效的民主决策机制对企业权力的监督和控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必须进行咨询,尤其是在某些重大决策时,必须引进外部咨询。外部咨询的独立性,可以让与投资项目无任何利益关系的外部人士参与到项目的决策中来,从而可以避免内部高管人员进行自利的决策行为。

二是理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关系。投资者关系管理(IRM)本应属上市公司自身的内在需求而产生的一种自觉行为,该是公司上市时就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与生俱来的行为,是公众公司证券产品和社会形象在资本市场上的一项主动性和持续性的营销工作。与中国资本市场正向理性回归、投资者的股东意识逐步强化相比,大部分上市公司的IR意识至今仍相当淡漠,缺乏培育资本市场形象的自觉意识,尚未建立起与投资者长期沟通的工作体系,更未作出如何开展公司IR的战略安排。

三是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要做到合法合规。上市公司的经营应该要实行必要信息公开化,合法合规,上市公司收购重组都必须有相应的较为健全的法律框架,法律环境的建设显得刻不容缓。近年来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实践表明,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对于其可能产生的并购重组行为都将产生显著的影响机制,这就要求上市公司的合规部门或者法务部门以及其他的负有监督责任和义务的部门对该公司的并购、重组甚至是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行为都要作合理的监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规范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少军,行为金融理论的前沿发展[J],经济评论,2003(01);

[2]徐女原,行为金融理论及其对投资者行为异象的解释[J],生产力研究,2004(10);

[3]周杰,行为金融理论框架下的金融市场有限理性研究[J],经济师,2005(03); [4] 崔巍,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研究及在我国的实践意义[J],中国软科学, 2010(04);

4.大公司和小公司工作的利弊分析 篇四

· 管理层级少,员工晋升较容易。小公司人员少,管理层次也少,从普通职员升到部门经理甚至高层相对容易。

· 决策效率较高。小公司由于管理层级少,管理效率相对较高,经常是老板一句话就决定了。

· 能接触更多方面的工作。在小公司工作,可能一个人要干几个岗位的工作,促使自己成为多面手。

· 人际关系相对简单。

小公司工作的弊

· 管理的随意性强。小公司管理很个性化(老板的个性),随意性强,在小公司上班学到的东西往往比较“野”,不规范。

· 工作不稳定。小公司倒闭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大公司,因此在小公司工作职业不稳定。在小公司工作的员工跳槽的比例高,员工流动性高。

· 福利待遇较差。小公司给员工上“五险”,一般都选择最低档,小公司一般不给员工上住房公积金,更没有补充养老保险。

· 履历不值钱。在小公司即使做到高管, 在你跳槽时,在新的用人单位也可能得不到认可。

· 在小公司工作,由于业务关系的限制,你很难接触到社会高层,限制了你的人脉关系。

5.金融行业分析 篇五

现有国际金融中心尽管模式各异,但却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正是这些共性,构成了国际金融中心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条件。综合分析,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六方面:

1、便利的交通与发达的基础设施,优越的地理与时区位置。目前世界主要金融中心除单纯簿记型金融中心外,几乎无一不同时是经济、贸易和航运中心。如新加坡港处于东西方海运交汇处,是世界重要的集装箱转运港之一,2002年全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680万箱,仅次于中国香港成为全球排名第二位的最繁忙港口。纽约一直是美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是世界最大海港之一。同时,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还要有适当的时区地理位置,如香港与新加坡都恰好处于纽约与欧洲金融中心交易时间联系处,可以保证世界金融市场24小时不间断地交易。

2、以国内或区域内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托,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国际化和金融市场的自由化都达到相当水平。目前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几乎都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的国际化与金融的国际化、自由化水平都较高。

3、完善的金融市场结构,规模空前的成交量。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其市场结构需要非常完善,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票据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充分发育,这有利于发挥金融中心的规模经济与集聚效应,扩大金融中心的辐射深度与广度。

4、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大量聚集,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发达。如伦敦国

际金融中心光外资银行就有500多家,纽约有380多家。只有多元化市场主体的存在,才能促进各金融主体的竞争,不断进行金融品种的创新,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充分发挥金融中心的集聚效应。

5、宽松而严格的法规体系。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历史看,一方面政府进行严格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又提供相对国内金融要宽松得多的金融环境。一个没有金融安全保证的金融中心是不会有长久生命力的。

6、所在国或地区的政局十分稳定。政治稳定性也将影响到人们对国际金融中心存贷款等金融业务的安全性的判断,从而影响到其融资与贷款能力。

加入WTO在给中国金融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因中国金融业的不适应而带来巨大 挑战。我国入世后经济结构与经济政策的调整,也会给金融业造成程度不同的间接冲击。为 此,在过渡期及入世后应调整我国金融业发展方针和政策、实现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才能 趋利避害。

一、入世给我国金融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首先,入世后,国际金融资本进入我国的频率将加快,总量将加大,国内货币供应量的 合理调节更加复杂,通过市场手段调控宏观金融以及国际资本的供求成为必然手段。因此,入世对利率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都会产生强大的外部推动力。放宽利率限制将促进市场 以自己的力量配置资金,给我国金融业引进有效的竞争机制,促进金融业的发展进程。其次,入世将打破国有金融机构对国内市场的垄断。我国已将先对内开放作为一个原则: 凡是对外资开放的领域都应首先对国内民间开放。我国已明确银行、保险业对外开放的承诺,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这些原来的垄断行业应是题中之义。

再次,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引进外资。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将带来更多的国际资本,与国 际资本流动相伴随的不仅有资本的形成,还有人力资源的开发、知识技术的转移以及市场的 开拓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时,减少或消除国别之间的金融壁垒,将大大推动我国金融国际 化进程。

此外,金融开放采取的是“请进来"的方式,不仅将引进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而且会 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机制与制度,引入外国金融创新的技术与产品,从而带来强烈的竞争与 示范效应。

最后,金融开放还会诱导政府执行更为合理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开放金融 后,市场化将使利率杠杆的作用发生变化,货币当局会采用更为间接的手段来执行货币政策,消除政府采取扭曲的手段管理金融业的动机。

二、入世后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

众所周知,中国加入WTO的谈判中,金融是最为艰难的三大领域之一。中国金融业对加

入世贸组织确实有很大的不适应或严重落后,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国的银行机构设置行政化,业务范围狭窄,仍以传统业务为主,服务手段落后,金融产品单一,中国有价证券只占20%,无法与发达国家实力雄厚的大金融机构相比。一旦

外资金融机构大量进入,并放开其业务经营的限制后,中资机构将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优良客 户流失的问题。

二是中国金融近几年还正在推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制度,虽有利于降低金融风 险,但却不利于金融机构拓展业务,限制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也限制了银行业的发展,目前金融市场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很难适应加入WTO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是中国金融业最令人担忧的是透明度低,内部监控机制不完善,道德风险普遍存在。我国银行虽然已经开始实行资产负债比例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办法,但相应的机制还不健全,造成整体协调不强、很难接受国际挑战。

四是金融扩大开放,对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和金融监管带来许多难题。

五是我国金融业将面临所有制及管理体制与人事制度等体制上的竞争压力。首先,我国 产业政策将与金融业发展形成一定的矛盾。产业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要求国有 商业银行在资金的放贷上体现国家产业政策目标(即政策性贷款)。由于这些政策性贷款大多 具有回收期长、金额大、效益低的特征,入世后这些行业又是最易受冲击的行业,到时这些 行业的贷款的回收会变得严峻起来。而外资金融机构只追逐效益无须顾及我国的产业政策,相比之下,我国金融业的负担要沉重许多。另外,与国外金融业机构不受政府干预及灵活的 人事制度相比,中国金融机构以国有独资为主,受政府干扰多,人事制度僵化,优秀人才面 临流失的风险。

三、在过渡期和金融业开放后应采取的对策

(一)完善金融管理制度与管理技术。

(二)尽快培育市场体系,实现本国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封闭运行下的完善性,然 后通过不断健全市场运行机制和利率、汇率机制、使市场开放后能够具备基本的抵抗、缓冲 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6.公司财务分析 篇六

一.行业地位分析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其产业相关度高,带动性强,与金融业和人民生活联系密切,发展态势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金融安全。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业投资持续高涨,房价上涨过快的现象在部分热点城市比较突出。近期国家各地连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抑制市场向过热发展,这些政策调控力度之大,调控态度之坚决,为近年来所少见,相信必然会对市场产生显著影响。

二.公司分析

(1)公司简介

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中国保利集团控股的大型国有房地产企业,也是中国保利集团房地产业务的主要运作平台,国家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企业,国有房地产企业综合实力榜首,并连续四年蝉联央企房地产品牌价值第一名。截至2010年,公司连续五年蝉联“国有房地产企业品牌价值TOP10”榜首;再度蝉联沪深房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TOP10;荣获中国证券报“2009上市公司金牛奖”、理财周报“2010中国主板上市公司最佳董事会”,并在中国资本市场成立二十周年庆典上,荣获上海证券交易所评选的“2010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提名奖”。“亲情和院”物业服务品牌在全国106个社区得到广泛认可。

(2)公司主营业务

一级房地产开发,出租本公司开发商品房,房屋工程设计、旧楼拆迁、道路与土方工程施工,室内装修、冷气工程及管理安装,物业管理,酒店管理,批发和零售贸易(国家专营专控商品除外)。

图一

如图一:保利房产行业地位处第31位。

二.财务状况

(1)财务分析

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继续保持大幅增长,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91.2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2.39亿元,同比增长50.35%。公司全年销售毛利率从38.50%提高到40.80%,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从12.49%提高到15.90%。2008年公司营业收入地区分布更加均衡,全国化扩张战略的成效明显。公司营业收入共来自11个城市,广州、上海、重庆、沈阳、佛山五个地区的营业收入均超过10亿元,广州以外地区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03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66.5%。

公司资金状况良好,年底拥有货币资金55亿元。在外部经济形势严峻、销售和融资难度加大的环境下,公司保持了平稳的资金运作。全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164亿元、净增银行贷款融资64亿元、成功发行43亿元公司债券,满足了公司业务发展所需资金,保持了公司顺畅的资金运作和较强的偿债能力。

图二

(2)盈利分析

如图二:保利地产在最近三年企业经营业绩中保持连续增长,11年为6603827.97万元。10年为6000000万元,09年为2298660.76万元。可见11年比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升48.11%。10年比09年上升91.24%。09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仍实现了幅度的增长,盈利增长趋势稳健。净利润11年比1 0年增加了57.19%,10年比09年增加了50.35%,净利润的增长速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基本保持一致,可以看出公司在规模上不断扩大,实现增长同时,盈利能力仍在稳步提高。

三.技术面分析

600048保利地产

MACD

KDJ线

资金变动

近期房地产市场的一些变化,已经对地产股产生了影响。公司作为全国性的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国资委直属的国有独资公司,实力非常雄厚。政府未来将加快央企房地产资产重组,保利地产作为最早的五家以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之一。

4.6 召开的股东大会,对于近期股票进行调整,主力资金开始流入。

5月22日,保利地产上涨5.42%,万科A上涨3.92%。房地产刚好遇到了“最坏”的时期,房地产低迷的时期,股市低迷.不过,现在湖南发改委在日前召开的全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下发文件明确将推出利率优惠、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减免相关税费等措施,支持居民购买首套普通住房。另外,重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日前宣布,放宽首套房公积金贷款政策。大盘状况:震荡、调整的房地产板块:利空的个股占多数

MACD走势分析:呈现上涨趋势,走势较好,不过需要考虑大盘走势,该股属于大盘股。就算股市震荡、调整的,影响的不是很大,目前较为稳定,呈上涨趋势。

参考MACD,KDJ分时图,主力资金走向,结合现实状况,个股属性得出:

在短期建议可选择增仓,持仓。股价有所上涨。

四.投资建议

2012 年房地产宏观调控仍将继续深化与持续,在政策与市场双重因素的作用下,房地产行业将面临波动调整,但董事会仍然坚定看好行业的发展前景,支持行业向好的根本因素未发生任何变化,市场调整的同时也蕴藏着较好的发展机遇。

1、深化政策研究,加强战略管理,准确把握市场走势,及时指导公司经营策略。

2、继续优化集团管控模式,强化职能指导与支持,完善区域发展战略,适应企业规模化发展。

3、加强内控体系的建设,强化投资决策与经营风险控制,提升规范运作水平。

4、继续推进公司的资本运作,加强房地产金融与多元化资本运作的尝试,为企业稳健发展提供资本支持。

5、推动“住宅与商业”双轮驱动,加大商业地产运营力度;加快专业化公司的发展,有效实施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积极尝试养老地产、旅游地产,探索企业新的增长点。

7.公司金融分析 篇七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创新,金融发展

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 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维持在9%左右, 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前提下, 我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处于不断创新的关键时期。本文拟就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影响进行粗浅分析。

一、金融创新的概念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创造或引进新事物的活动。狭义的金融创新是指微观金融主体的金融创新, 一般指金融机构在金融活动中为了适应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和逃避管制而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推出新的金融业务、采用新的技术以及运用新的信用工具。广义的金融创新还包括金融市场创新、金融制度创新等。本文所讨论的金融创新指的是广义的金融创新。

二、金融危机与金融创新

金融危机, 是指起源于一国或一地区及至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或金融系统的动荡, 超出金融监管部门的控制能力, 造成金融混乱的现象 (刘园、王达学, 1999) 。金融危机往往与持续不断的金融创新和经济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

综观金融发展史, 从货币的产生到金融衍生品的出现, 每一次金融创新都推动了金融乃至整个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但是, 金融创新本身也孕育着风险, 因为所有金融危机的背后, 都有金融创新的影子。

美国学者金德尔伯格在其《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一书中指出, 美国历史上的金融危机无不是由投机过热导致的, 而投机过热一般都是在货币和信贷扩张的推动下加速发展的, 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创新扮演了重要角色。

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线就是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巨额的房地产抵押贷款经过金融机构的创新, 通过资产证券化即发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 (MBS) , 在资本市场出售, 并且进一步与衍生交易 (期货、期权交易) 相结合形成各种结构化金融产品, 在杠杆效应的作用下交易风险被不断放大。联邦利率的上升和经济滑坡, 导致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率上升, 进而导致次贷支持证券价格的急剧下滑, 在高杠杆的作用下, 证券持有者的损失被急剧放大, 出现恶性循环, 从而导致全面的金融危机。

三、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

金融创新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引入我国, 而实践中的金融创新在借鉴国外理论的基础上, 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其表现出以下特点:

1. 金融创新发展快。

在经济体制发生变化的同时, 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活力不断得以释放。《2008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指出:2008年我国金融市场仍然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 金融市场总成交量继续增长, 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金融风险加大, 金融市场规避风险的功能充分发挥;市场参与主体规模扩大, 投资者更趋多元化;市场制度建设稳步推进, 确保了市场的规范有序运行;交易产品和工具日益丰富, 市场创新取得重要进展。

2. 吸纳性创新多, 原创性创新少。

我国的金融创新, 主要以借鉴、吸收国外的金融创新为主, 而真正与我国金融市场相结合的原创性金融创新较少。

3. 金融创新产品开始多样化, 交易品种日益丰富。

无论是货币市场工具还是资本市场工具, 都进行了大量创新。例如短期融资债券、回购协议、股指期货的推出等, 为投资者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 充分发挥了市场的融资功能和风险规避作用。

4. 金融创新主要来自于外部力量的推动。

我国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创新的主体, 在国家长期的保护体制下, 缺少独立性。无论是资产负债管理制度的推出还是贷款风险的五级分类等制度的实施, 都主要是由政策和体制转换的外部因素推动的。金融创新的动力不足, 导致金融市场需求无法完全释放, 金融体系运作效率低下, 难以满足国内投资者多层次的投资需求。

四、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影响

1. 金融危机为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金融危机使得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金融创新的步伐放慢, 从而为我国在金融地位和实力上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契机。我国应积极发展衍生金融产品市场, 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进一步缩小与美国、英国、日本等金融强国之间的差距, 尽快步入世界金融强国之列。

2. 金融危机促使我们正确认识金融创新。

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衍生金融产品市场不够发达, 金融机构对外投资较少, 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 因此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有限。但是我国的金融机构要想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就必须正确认识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动力在于规避风险、分散风险, 因此不断地实现风险的转嫁和对冲是其鲜明特点。

以衍生金融工具为例, 它的虚拟性 (指其以股票、债券、贷款等为依附来实现未来预期收益) 和杠杆性 (保证金交易制度) 使其价格的确定变得困难, 往往在放大收益的同时也进一步放大了风险。衍生金融工具往往对基础产品进行不断的组合, 因此最终出现在市场上的金融产品和投资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导致投资者无法正确评价衍生金融产品的投资收益, 从而面临比较大的风险。因此我国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 应注重对创新金融工具的风险认识和披露, 防止过度衍生化。

3. 金融危机促使我国加大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力度。

许多学者将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归咎于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 因此加强对相关创新主体的监管是我们从这一次金融危机中得到的重要启示。

金融监管涉及金融市场监管、金融机构监管和金融产品监管三个方面。我国建立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 在国际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的今天, 我们的监管模式也面临挑战。目前, 建立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联席会议制度是一个好的开始。金融市场监管主要对市场准入和兼并进行监管, 在国际金融机构不断进入我国的情况下, 可以有效地保护国内金融机构的创新活动。因为银行是金融创新的主要机构, 因此金融机构监管的重心在于商业银行, 重点监管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是否及时、准确、充分, 防止内幕交易的出现。在我国, 监管部门已经加强对企业投资衍生金融产品的监督和管理, 以控制盲目投资衍生金融产品可能导致的风险。

4. 金融危机促使我国加强金融创新的制度建设。

对于金融创新制度的确立, 我国只有和国际社会缩短距离, 才能保证金融工具的创新并且实现创新收益。首先, 允许混业经营制度和全能银行制度的建立, 扩大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 为金融产品的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其次, 要进一步完善信用评级制度, 通过评级制度建设将金融工具的风险和收益予以披露, 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同时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做市商制度, 完善金融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增强市场流动性。

参考文献

[1].陈佳洁.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启示.中国经贸, 2009;24

[2].程景东, 陈思.从次贷危机看市场繁荣与金融创新.中国金融, 2007;19

8.公司金融分析 篇八

关键词:中国;公司治理;改革

一、中国公司治理概述

自1993年中国公司法颁布到1994年生效以来,已经建立了公司治理的基本模式;但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虽然在公司法颁布前中国已经存在很多处理国企、集体企业、私企和外企之间关系的法律,但是公司法是自1949年以来第一部不考虑所有制形式这一现代经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有限责任公司概念的法律。20多年后,公司治理上升为中国企业改革的核心地位。

然而,即使修订后的《公司法》和《证券法》的法律框架仍旧提供的是有限股东保护。鉴于依然存在大量的国企,所有权集中的企业仍然占主导地位。中小股东在公司监管方面没有积极性,政府干预管理层的任命和公司的运营。大部分权利集中于少数股东手中,很多情况下公司的股东决策缺乏责任感。

二、中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

影响中国企业公司治理的最主要一个因素就是公有制:中国政府拥有上市公司50%的股份。甚至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分辨不清谁代表政府作为上市公司的一名股东。另外,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间的交易经常会损害小股东的利益。

中国公司治理的其他问题还涉及到董事会以及上市公司领导层。例如,很多董事都是“内部”董事或者执行董事,缺乏独立董事,导致出现了内部操控。即使中国安全监管机构试图通过要求每个上市公司都要设立独立董事,并且独立董事的人数需要占到董事会成员的三分之一来消除董事会的内部操控,但是大多数的权利依旧很集中。

传统意义上,中国公司和企业经理人员的薪酬比较低,大部分上市国企管理层的任命通常是政府根据政治上的可靠性来进行选择,而不是根据管理能力。由于缺乏职业管理者的市场以及准确的绩效激励就会影响管理者的质量。很多情况下信心的披露不够及时准确,也不容易被投资者理解,使得难以监督董事会和企业管理业绩。

三、中国公司治理改革亟不可待

中国证券市场概述显示2006年12月中国由1461个上市公司。中国有两个股票交易机构,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这两个证券交易所均成立于1990年。2001年底市价总值达到52亿美元,2002年底市价总值为51.6亿美元。在2006年年底,仅上海证券交易所就达到91.5亿美元。2003年中期,中国就具有超过6500万的投资者账户(人口的5%),118个证券公司以及众多基金管理公司。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监管系统成立于1992年,监督中国所有的证券交易活动(包括期货)。该机构总部设在北京,有36个区域办事处分布在各省、直辖市,且拥有1500个员工。最初的证券法在1999年颁布,与公司法一并于2005年进行修订,为证券监管提供了一个法律框架。中国证监会为提高公司治理近期和持续的措施包括鼓励上市公司设立董事会的独立董事,采用公司治理准则以及提供良好的信息披露。在证监会的监督下推动了通过法律诉讼保护股东权利的法律改革,也推动了会计改革和审计人员的监管。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证监会规定的一个主要政策就是增加公司董事会独立董事人员的数量。直到2002年6月30号,上市公司股东会议就选举出了2414名独立董事。在对1084个公司的调查中,80%的公司董事会设立了2个独立董事。70%的公司至少聘请一位专业会计人员作为独立董事。

2001年,当美国开始遭受因公司治理失误而造成的诸如安然事件、世通事件以及环球电讯案件等一系列的公司破产,安然事件丑闻提醒了中国公司治理改革的紧迫性。上述公司在破产前公司运营以及股票价格都表现很好。权利滥用滥用一年(2004年)后的结果包括德隆集团内部架构的崩塌,广东科龙电器股份公司董事长逮捕和六个高管因夸大了收入和利润超过20亿元被逮捕,中国首富周正毅因为涉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和虚报其农凯集团公司注册资本罪被判入狱三年。

2006年中期, 因为广东证券公司“严重违规”,中国证监会其业务许可证下令关闭后该公司开始清算,中国证监会在2005年11月4日股票交易暂停后,指定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托管和清算广东证券。自2004年中国证监会为了“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发起了一项全国性运动打击违规行为的百病缠身的证券行业以来,广东证券是中国证监会叫停的第15个证券公司。

在上述事件没发生之前,从2002年1月起中国就为上市公司颁布并执行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准则》对所有的上市公司具有强制力并且与两个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规则相融合。它保证了股东、董事、管理层和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与责任。另外,持续信息披露是所有上市公司的责任。所有的股东在获得准确、及时和完整的信息方面,获得定期披露审计报告年报、半年报以及未经审计的季度报告方面拥有平等的权利。公司年报中需要披露公司治理实践,同时也需要披露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信息。

中国也相继推行法律和会计改革。允许对董事和管理层进行诉讼。2001年高级人民法院颁布股东因虚假公司信息造成公司损失对董事和管理层进行诉讼的程序,且法院已经受理了这类案件。中国会计准则也根据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会计准则机构强化了对审计人员的监管,甚至因为审计丑闻撤销了中国最大审计公司的执业资格。

现存法律和准则的强制力促进了对上市公司会计、披露、相关方交易等定期实地检查。一年有300多个公司进行定期检查。符合《公司治理准则》的专项检查也已经制定。强有力的制裁包括公开批评违反法律和准则的行为。赋予证券交易所谴责上市公司违反上市准则行为的权利。中国证监会同时与证券部成立了一个联合的证券违法监督委员会来检举违反证券法的行为。

四、结论

长远来看,如果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统筹改革市场发展的需要。在中国企业的商业文化下,开发一种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模式和进行一次公司治理改革是中国市场的关键性一环。(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典;公司治理与经营绩效;中国社会科学;2013-1-10;

9.公司联网售票分析 篇九

当前我司及其它客运公司的售票方式现状:公路信息化建设在全国各大运输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而公路客运售票系统已遍布各客运站,公路客运联网售票是公路客运管理的发展趋势。但是,各地推出的联网售票软件系统可称得上“五花八门”,且富有“中国特色”。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软件或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各地自行一套,无形中将造成资源浪费。就目前,我司的售票系统也存在此种问题,首先是此售票系统只能满足各客运站售票的基本工作需要,功能有限。其次,它是为我司客运站量身定做的,从而适应性差,不适合广泛推广。再而,我们的售票系统是各站自成体系,不能实现联网售票,这是未来联网售票方式的最大蔽端。

公路客运联网售票的优势:坐豪华车走高速公路比乘火车还要方便舒适,乘客能在起点城市买到回程汽车票或选择自己满意的线路、满意的车辆和满意的运输企业;作为运输企业也会考虑到潜在的效率,加大投入,使乘客真正享受到信息化管理带来的便捷和服务。这就需要全国公路客运联网售票。联网售票的优势还有很多:一是实现多点配客,提高车辆实载率;二是防止班车不进站,站外揽客的违规现象出现,对车辆进行有效稽查,提高了社会和经济效益。二是各客运公司之间联网结算,这将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的准确性。三是车主通过一卡通与各客运公司结算,解决了脱欠票款的情况,增强了客运公司与车主之间的信誉度。四是各客运公司形成了统一软件、统一平台、统一票证、统一纳税的“四统一”格局。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了企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五是联网售票方式不仅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为政府和公众提供了实时的信息服务。六各客运公司通过联网售票这个平台,加强了对客运生产企业在班次、线路、票价、客流、服务等方面的监管,为规范整个道路客运市场,打击非法营运提供了技术保障。

当前各地的联网售票系统的使用现状:据悉,近年,南宁、广州、福州、深圳、长沙等城市的长途汽车站,纷纷推出全市公路客运或内部系统范围内的联网售票服务。2004年3月,福州在汽车南站、北站和西站开通了30多个联网售票服务点。2006年,深圳42个汽车站在春节前完成了全市联网售票。江西也不甘落后,提出在未来几年里实现全省联网售票的目标。联网售票方兴未艾,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由于各地采用的售票软件不统一,带来了技术问题,在各地政府部门统一行动中,很多客运企业不得不将原有正常使用的售票系统进行升级和改造。比如福州、深圳等联网系统采用的是天运网海量Oracle数据库,Java语言三层架构;南宁、柳州、广州、衡阳等地的联网售票系统则采用润辰软件,尽管这些软件售票系统的可靠性、操作性等功能大致相同,但缺乏统一的接口技术标准。目前,我国很多有实力的运输企业为何只能在本地叫得响,很难走出去,做成区域品牌?关键是缺乏信息化建设管理方面的联网机制,如实行了区域或全国联网,企业就得考虑从车辆购置、服务质量、安全生产上加强管理和提供增值服务,通过这种途径优胜劣汰,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10.公司质量分析总结 篇十

公司质量分析总结

围绕市级开展的以“质量兴市在行动”为主题的“质量走廊”活动。我公司总结了在质量控制、质量管理、质量提升工作中的亮点和经验。现根据生产状况进行质量分析总结,并将分析整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司现状

原燃材料质量不稳定,波动大,影响生料配料,给煅烧带来影响。

二、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原燃材料方面

1、石场管理薄弱,开采不合理。

2、预均化设施薄弱,给生料配料带来许多困难。

3、煤质波动大,增强煅烧难度。

(二)生料方面

1、在原材料质量发生变化时,生料配比调整不及时,造成生料成份波动大,化验室抽调质量调度人员三班轮流

2、生料细度偏粗,使碳酸钙分解温度提高从而导致煅烧温度偏大,造成燃料浪费。

(三)熟料煅烧方面

1、未能及时掌握来料情况,对燃料作出相应调整。

2、本班出现的异常情况未能及时处理,例如:预热器的检查和清堵。

三、针对以上原因作出如下应对措施:

(一)原燃材料方面

1、加强对石场的管理,根据不同时期,协调两个石场采掘面做到搭配使用,减少资料浪费。

2、根据现状,利用现有的场地和设备作一些预均化,对来料进行按质量分别堆放,由化验室检验后对堆放的原料进行标识,以便配料时搭配使用,尽可能减小原料质量的波动。

3、加强对原煤的`检验力度,同时采取分类堆放,以便合理搭配使用。同时与供煤商协商,提高进厂煤质量。

(二)生料方面

1、及时掌握原料情况,调整配比,组织配料工进行加强学习。

2、化验室抽调质量调度员24小时对生料配料进行跟踪如遇配料不及时,马上通知配料工及时调整。

2、加强磨机操作,及时调整钢球级配,尽可能降低入磨物料粒度,根据磨机情况合理喂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增加磨头破碎设备,减小入磨粒度。同时强度对生料质量的严格考核,从根本上杜绝为求产量不保质量的行为。

(三)熟料煅烧方面

1、树立“三班保一窑”的思想,在本班出现的异常应及时处理,确保窑的煅烧正常。加强设备巡检力度,密切注意设备行动异常及时与机电人员协调处理。

2、注重热工参数,确定正常煅烧的热工参数值,当出现异常,应能正确判断出现什么状况,及时处理,如旋风管压力突然偏低,有可能出现堵料现象,应及时检查和清堵,使不正常状况消灭在萌芽状态。

3、密切注意来料的变化情况,不同的物料要有不同的操作方法,特别是生料成份波动大时,应根据情况对燃料作调整,用风要合理,做到“料变我变”.

4、对出现不正常窑况,如几次五级筒及下料管堵塞,应及时召开分析会,查找原因,制定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四)工艺方面

1、根据原燃材料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和制定合理的工艺参数,合理的工艺参数是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2、根据原燃材料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配料方案,合理搭配使用原料。

3、加强工序质量管理,工序质量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

4、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制定措施。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公司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11.公司金融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 资本结构 负债 公司业绩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假设

基于权衡理论分析,债务融资比率和公司绩效的关系呈近似“倒U型”。在企业负债率低时,提高负债率带来的免税收益大于破产成本和率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大于债务的免税收益,就会降低企业的市场价值。因而,公司的资本结构存在最优的负债率,该负债率代理成本,能够增加企业的市场价值;但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随企业债务增加而加速上升,在企业负债使得企业总代理成本最小化,而价值最大化。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H1:上市公司负债比例与其经营业绩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H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负债比例与上市公司业绩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相关关系。

1.2样本及变量选择

本文选取的样本为沪深两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从2007年到2009年的数据。同时,基于实证分析的要求,对数据进行了细致的筛选;最后得到的观察值为835个。(1)被解释变量:总资产收益率ROA。选用总资产收益率(ROA)来衡量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其中,总资产收益率=当年税后净利润/年初年末总资产的平均值。(2)解释变量:资产负债率DEBT。我们选取资产负债率作为衡量上市公司债务比率的指标。具体的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年初年末负债总额的平均值/年初年末总资产的平均值。(3)控制变量:公司规模SIZE、公司成长性GR、行业哑变量D1。为了控制其他因素对经营业绩的影响,本文引入了上述控制变量。其中,我们用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衡量公司规模;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来衡量公司的成长性。由于样本中涉及的制造业公司大约占50%,因此我们把行业划分为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两大类。若样本公司属于制造业,则D1=1;否则D1=0。

1.3 建立模型

根据上述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建立以下回归模型:

2. 实证分析

2.1描述性统计分析

模型涉及的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比较低,为4.23%,且波动不大,最小值为-12.17%,最大值为61.84%;资产负债率的均值达到了52.16%,比重比较大,而波动范围也比较大,标准差为16.94%;在控制变量中,上市公司成长性(GR)的波动程度最大,标准差为458.7%;其次为公司规模(SIZE),标准差为109.68%。

2.2回归分析

对于公司债务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型1、2的实证分析结果见下表2。从模型1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资产负债率DEBT与公司业绩ROA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回归系数值为-0.065,即资产负债率每增长1%,公司业绩下降6.5%。同时,控制变量SIZE和GR分别与公司业绩呈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且变量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因此,模型1的实证分析表明资产负债率与公司业绩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与研究假设H1的结论是相一致的。

模型2的实证检验的是资产负债率DEBT与公司业绩ROA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从上述回归结果来看,DEBT2与ROA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312,并且变量的t统计量是显著的;而其他控制变量也与我们的预期相一致。由此可以看出,公司业绩与资产负债率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非线性相关关系,即二者呈现“倒U型”关系;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最佳的负债比率,使得公司业绩最优。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最优负债比率,我们根据模型2的实证回归结果计算出二次函数的极值。当公司业绩ROA值最大时,资产负债比率为27.05%。而有上述的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2.16%,远远大于27.05%;因此,可以推断出我国的上市公司业绩与资产负债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上市公司债务并没有发挥积极的正面治理效应,而是公司债务治理呈现出无效性。可见,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对公司业绩并未发挥积极作用,债务整体上表现为软约束的特征。结合目前上市公司负债融资的具体现状,要使负债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债务约束机制和债权保障机制。首先,启动深层次制度变革,推进银企关系进一步走向市场化。其次,积极发展我国的债券市场,构建多层次的融资体系。再次,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起规范的市场交易环境。

参考文献:

[1] Jensen,M. and Meckling,W.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ru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6(15):305-360.

[2] Diamond,Douglas W.Reputation Acquisiton in Debt Market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9(97):

828-826.

[3] Myers S.C.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Borrowing.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7(5):145-175.

[4] 杜瑩、刘立国. 中国上市公司债权治理效率的实证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2(12).

[5] 汪辉.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公司治理与市场价值[J],经济研究,2003(8).

[6]于东智.资本结构、债权治理与公司绩效:一项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0(1).

[7] 王一萱、徐良平、李信民.中国企业债券市场上市公司调查报告[J],证券市场导报,2003(4).

12.公司金融分析 篇十二

中国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金融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金融体系逐步完善。尽管取得了这些成就, 但从总体上看, 中国的金融市场还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 还须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 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

1. 相对于中国的实体经济需求而言, 中国金融创新的供应仍然处于短缺状态。

迄今为止的中国的金融发展过程中, 数量扩张是一个很突出的特征。尽管在某些指标上我们已经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但在同一数量级或规模水平上用效率的尺度来衡量, 中国金融体系的效率还处于较低水平上。

2. 在具体业务内容上, 我国金融创新总类和完善程度不够。

首先, 我国金融负债类业务创新和资产类业务创新发展严重不平衡。银行存款等负债业务一直是各商业银行竞争相对激烈的业务领域。而在我们的资产类产品以消费贷款、银团贷款等为主, 欧美银行业很流行的平行贷款、分享股权贷款、组合性融资等品种还未出现。其次, 大部分金融机构在金融创新上更多的是对赢利金融产品比较关注, 开发规避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力度和重视不够。一些具有重要风险管理特征的金融工具, 比如互换交易、期权交易等等在人民币业务基本没有。

二、相对来说, 我国在采用稳健的金融政策和管理同时, 我国的金融监管机制还是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金融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不够。

有效的信息披露是加强市场约束的必要条件。而我国目前关于信息披露的规范只有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颁布前制订的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等个别金融规章, 以及在《会计法》、《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等其他法律法规中的一些零星规定, 这些规定不仅零散、而且缺乏可操作性, 存在很大的漏洞。

2. 金融机构退出规范机制不合适金融发展。

我国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的规定主要散见于《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保险法》等法律法规中, 规定既不系统, 制度设计也过于简单和原则, 并且缺乏对金融机构退出后的补救制度。在随着国外金融机构的大举进入, 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国际金融形势的复杂化, 金融机构的退出、国外金融机构退出波及国内分支机构的问题将涌现, 市场退出制度规定的不足在将直接影响金融机构, 妨碍优胜劣汰市场机制的建立。

3. 在金融发展自由化和国际化下, 面对金融机构的相互渗透,

传统金融业务界限日趋模糊, 金融机构逐步从分业经营过渡到综合经营。我国目前所实行的根据既定金融机构的形式和类别进行分业监管的传统方式, 对于不断进入外资综合性金融机构的监管能力差, 存在不能及时、有效发现风险的实际问题, 更加对于推进我国金融业务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极为不利。

三、从次贷危机中我国应如何处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

我国金融业发展应该从这次次贷危机中的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问题中得到以下三方面的启示。

1. 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协调发展是我国金融业不断发展完善的关键。

金融创新是金融业为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制度安排、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等方面进行的创新活动, 是引领金融业前进的不竭动力。但是金融创新也会产生新的风险, 使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使金融监管的效率下降或完全失效, 如果监管当局监管不得力, 控制不当, 会给金融业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带来危害和破坏。而金融监管就是为了使金融机构的行为规范于法规之内, 从而防范金融风险, 维护金融次序的安全稳定。金融创新会促进金融管制的变革。由于规避监管产生的金融创新打破了原来的均衡状态, 使金融环境发生了变化, 且产生了新的风险。而当金融创新可能危及金融稳定时, 金融管理当局理所当然的调整对策, 对金融业采取新的更为严厉的管制, 在对金融创新本身进行安全和慎重评估的基础上采取一些新的监管措施来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

2. 次贷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就是要继续坚持审慎监管的原则。

因为从金融业来说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尤其是金融衍生产品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系统性的风险和市场风险。在未来的发展中, 在监管上加强监管信息的沟通和政策执行力度, 避免出现虚假混乱的现象, 进一步在监管队伍建设方面思考和提高。在金融创新对于金融危机方面。我们要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具体情况, 不但要从金融创新和国有型管控平衡协调发展。而且金融创新要围绕实体经济, 围绕实体经济的创新, 我国银行业如何促进和支持经济的增长。银行业的创新和竞争力提高, 是我们中国银行走向国际化必经的途径, 从创新的角度还是要关注我们系统性的风险, 尤其是跨国界的风险传递。总之, 鼓励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可控的两者的协调问题, 要在这种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鼓励金融创新。

3. 结合我国金融业具体发展情况, 做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

美国的次贷危机很大部分还是美国本身经济出现问题,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金融创新的积极性和必要性, 而且应该认识到我们在金融创新上远远落后于我国本身经济高速的发展, 对于我国作为国际上大国很不协调。我国的经济发展决定了我国的金融创新一定会更加高速和开发的发展。在总类和金融产品完善上进一步发展。在适合我国国情的情况下发展金融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用理性客观的态度进行金融创新。在金融监管上, 根据我国目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相关法规和措施。应该将金融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新型金融机构纳入金融监管网之内, 从各个角度加强对衍生业务的监管, 将衍生业务的风险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应该在加大金融风险的监管力度, 同时加强协调监管能力, 建立统一监管和职能体制。应加强我国金融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提高金融市场管理者和参与者交易的透明度, 以降低市场的不确定性和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

[1]张明: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J].国际经济评论, 2008, (4) :32~37

13.金融运行分析报告 篇十三

年初以来,我联社在省、市联社的正确领导下,在银监部门、人民银行的大力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省、市工作思路,以业务经营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实力、活力和竞争力为目标,以加强信贷管理,突出执行力建设,提高员工素质为重点,以强化管理、注重效益、防范风险、稳中求进为手段,转换经营机制,强化营销观念,创新服务手段,推进精细化管理,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现将我县联社前七个月金融运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经营情况

(一)资产及其构成:各项资产余额XXXXX万元,较年初增加XXX0万元,增幅为X.XX%。同比增加XXX万元,增幅XX.0X%。其中:存放央行XXXX万元,占资产总额的XX.XX%,较年初增加XXXX万元,增幅为XX.XX%;存放同业款项XXXX万元,占资产总额的XX.XX%,较年初下降X0XX万元,降幅为-X.XX%;各项贷款XX00X万元,占资产总额的X.XX%,较年初增加X0XX万元, 增幅为X.XX%;固定资产净值XXX万元,占比X.XX%;较年初减少XX万元,降幅-X.XX%。

(二)负债及其构成: 各项负债余额为XXX0X万元,较年初增加XXXX万元,增幅为X.XX%。其中:各项存款余额X0XXX万元,占负债总额的XX.XX%,较年初增加XXXX万元,增幅为X.XX%。

(三)所有者权益及其构成:所有者权益为-XXXX万元,其中: 实收资本(股金)X0X万元,较年初增加X万元,增幅为X.0X%;资本公积XXX万元,盈余公积XX万元,一般准备XXX万元,历年亏损达XXXX万元,本期账面盈余XXX万元。

(四)财务收支及增减变化情况:各项收入X0XX万元,同比增加XXX万元,增幅为XX.XX%;其中贷款利息收入XXX万元,同比增加XXX万元,增幅XX.XX %,金融机构往来收入XXX万元,同比增加XX万元,增幅X0X.XX%。各项支出XXX万元,其中存款利息支出XXX万元,手续费支出X万元,营业费用支出XX万元,计提固定资产折旧XX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XX万元,全县盈余XXX万元,较去年同期增盈XX万元,增长了X.XX%。

二、存、贷款存量、增量变动情况及原因

截止X月末我县联社存款余额为X0XXX万元,较年初增加XXXX万元,增幅为X.XX%。各项贷款余额XX00X万元,较年初增加X0XX万元, 增幅为X.XX%;

(一)大力组织存款采取措施

(二)营销贷款采取的措施

三、贷款结构分析

截止X月末,我县联社各项贷款余额XX00X万元,较年

初增加X0XX万元, 增幅为X.XX%;

(一)按期限结构分析:短期贷款余额XXXX万元,占比XX.XX%,中长期贷款XXXXX万元,占比XX.XX%。

(二)按投向结构分析:农、林、牧、渔业贷款XXXXX万元,占比XX.XX%,采矿业贷款XXX万元,占比X.XX%,制造业XX0万元,占比0.XX%,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贷款X0XX万元,占比XX.0X%,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X00万元,占比0.XX%,住宿和餐饮业贷款XXX0万元,占比XX.XX%,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贷款X00万元,占比X.0X%,个人消费贷款XXXX万元,占比X.XX%。

(三)最大单户及十户结构分析:截止X月末我县联社最大一户贷款余额为X000万元,占比XX.XX%,最大十户贷款余额为XXXX万元,占比XX.XX%。主要投放于水电开发、饭店、酒店、旅游、沙石采矿等行业。

四、贷款支持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外部环境制约

(一)贷款支持取得的成效

至X月末,我社贷款余额XX00X万元,较年初增加X0XX万元,增幅为X.XX%,上半年累放各项贷款XX0X万元,累收各项贷款XXXX万元。

在支农贷款方面:我县联社始终肩负“与农共舞、助农致富”的历史使命,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大力发放支农贷款,截止X月末涉农贷款余额XXXXX万元,涉农贷款占比

XX.XX%,较年初增加X0XX万元,增幅为X.X%。

五、经营中面临的风险现状及趋势性分析

今年以来,我县农村信用社虽然通过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取得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社在经营中还存在以下风险:

(一)资本充足率低,抗风险能力弱,股权改革尚未取得实效。

(二)贷款集中度指标与受托支付比例与监管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

(三)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贷款规模受控制,资金运用面临较大挑战。

(四)整体信用环境较差,不利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六、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组织存款难度大,导致农村信用社支农后劲不足,影响了农村信用社支农业务的拓展。

(二)同业竞争压力加大。随着国家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放,邮政储蓄全面向农村渗透,分割农村金融资源,致使农村信用社难以有效吸纳农村富余资金。但农村信用社为了支持“三农”,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存贷比例失调,信贷资金严重匮乏,削弱了农村信用社支农实力。

(三)资金成本高,不利于农村信用社的长远发展。从我社存款构成情况看,X0%属于高成本的储蓄存款,资金组

织成本高。

14.金融行业swot分析 篇十四

一、自我分析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是建立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真正了解自己之所长,之所好,就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决策,那么这只是把自己的人生完全当做了一场赌博,也违背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初衷。

为了探寻真实的自我,我对自己的人格、能力、价值观和职业观念进行了分析。

1.人格分析

为了帮助自己认识自己的人格,我进行了MBTI性格分析,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属于INTJ型的人。

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我发现 INTJ型的人有以下特征:

第一、他们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强烈地要求个人自由和能力,同时在他们独创的思想中,不可动摇的信仰促使他们达到目标。

第二、他们思维严谨、有逻辑性、足智多谋,他们能够看到新计划实行后的结果和生活中转变为真实物质的理论体系。

第三、他们对自己和别人都很苛求,往往几乎同样强硬地逼迫别人和自己。他们并不十分受冷漠与批评的干扰,作为所有性格类型中最独立的,INTJ型的人更喜欢以自己的方式行事。面对相反意见,他们通常持怀疑态度,十分坚定和坚决。

这些特征也比较符合现实中的我,所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INTJ型的人适合的职业领域有:科研、科技应用、技术咨询、管理咨询、金融、投资领域和具有创造性行业。

上述的职业多数是符合我的职业兴趣,特别是金融领域正好是和我现在所学的知识有较大的相关性。所以,我把这一职业领域作为了自己今后的大致发展方向。

2.能力分析

经过对自身的思考,我把自己的现状与能力分类进行了对比,很快我发现了自己到底擅长什么,有在什么地方比较薄弱。

首先,我较为明显的能力长处是察觉细节的能力。平时,在我观察一件事物时,我总是能在同样的时间里比别人发现更多的细节,这大概是因为我属于 INTJ型的人,喜欢吹毛求疵。另外,我在兴起之时会写写七言律诗,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创新能力,可是,往往当我在写论文、报告之类的文章时,我的文字又会变得异常的生硬。

再者,我的能力弱项是交际沟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我常常觉得与人沟通,和陌生人交际是一件十分头痛的事情,我不知道怎么营造一种良好的沟通氛围,不清楚怎样在交际中创造有趣的话题等等,另外,我常常对自己定下过与远大的计划,把自己弄得焦头烂额的,但是又在计划无法按时有效地实现时自责,我想这是因为我不太善于自我管理吧。

在其他能力上,我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比较偏向于中性。

3.价值观分析

通过斯普朗格对于价值观的分类和自身的对比,我发现自己的价值观偏向于经济型和理论型,在追求物质满足的同时,我还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幻想的人,正是因为对生活充满着幻想,所以我有着对完美的追求。

对于物质、完美的过分追求会让一个人的内心失去平衡,所以,在今后我还应注意调整自己的价值观,不要走向这种极端。人生当中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去追求的,对于爱、家庭和人际关系的追求能让我们的内心与外界形成联系,从而达到一种内外的均衡,毕竟有爱,有美满家庭和良好人际关系的人生才会有更多的幸福源泉;对于健康的追求是人生一切活动的原始资本,失去了这一资本也就别谈什么职业生涯规划了;对于欢乐的追求是让我们的内心达到一种内部均衡,无论拥有多么优越的物质条件,没有一种好心态,内心最终还是会失衡的;对于道德的追求是完成一个人对于社会的回报,我们的财富虽然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得来的,但是这些财富中还有社会资源的成分,这些是我们要回报社会的,如果我们无法回报社会,那么我们至少要做到不危害社会。

总之,价值观应该建立在身体健康之上,再从各方面平衡地发展。

4.职业观念分析

职业观念的认识对生涯规划也十分的重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做好生涯规划是正相关的。我认为正确的职业观念是建立较高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绝对不是一种赚钱、维持生活的手段,而是将我们的人生价值储存在我们的职业之中,通过自己的敬业来实现人生价值的提高,这就是成功,而这种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我们对于自己职业成果的满足感,还取决于社会对我们职业成果的评价,也就是我们为社会做了什么。所以,我觉得自己要从自我实现和社会认同两方面入手,建立一种较高的职业价值观,从而树立一种较为正确的职业观念。

以上关于自我分析的所有内容,在其中,我对适合自身人格和兴趣的职业领域做出了初步选择,就是往金融和投资这领域发展,我还阐述了对于自身能力的认识,多元价值观的平衡发展,以及正确职业观念的建立。

二、SWOT分析

在认识到了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对于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有怎样的兴趣和自己适合怎样的职业之后,正确地解析目前自身的处境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这样我才能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值得付出努力去争取,自己又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和付出多少的努力来是自己能够胜任金融行业的工作,来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1.自身优势

关于自身的优势,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自己除了现在还年轻,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还有很好的学习机会,我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用边际产出正处于顶峰的时间来一点一滴地换取自己在专业知识、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优势。

2.自身劣势

关于自身的劣势,我可以列出一长串,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是一种自卑,而是对于自身的正确认识。

第一、从事金融行业需要很好的数学基础,这体现在金融中涉及各种资产的定价、风险的计算等等,从异物交易,到货币贸易,到股票市场,债券经营,直至如今的基金运作,每一个过程都充斥着数学的身影,没有很好的数学素养,就不能就很难在越来越复杂的金融世界中提取抽象的概括,把握它的运行规律。面对金融行业的数学高要求和自己薄弱的数学功底,这就形成了我的劣势之一。

第二、随着电子技术在金融行业的推广,我想在不久后的将来,金融行业将面临一场数字化的风潮,也就是说,在未来,从事金融行业不仅仅要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还要与时俱进,掌握各种分析软件的运用方法,而在进入大学以来,我只学过vb基础编程的皮毛而已,这样如何去应对数字化的风潮呢?

第三、金融还是一个需要无限想象力的行业,需要人们去不断运用想象力去创新,把各种资产组合配对,分散风险,提高收益,这点是我在这学期选修了金融工程这门课程之后体会到的,同时我也深深地察觉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

第四、我是XXXXX的学生,可能缺乏金融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对于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的敏锐思维和反应能力,而当初选择XXXXXX专业的原因是我觉得在我们学校学了金融也没什么用,还不如现在学一门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将来再另寻深造。

以上我对于自身主要劣势的分析,写到此处,我发现我面临的压力不小啊!

3.机会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信贷业的发展必然有长期利好的趋势,所以金融行业的前景可谓是一片光明。

第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在不断的提高,在满足消费之余,人们对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将会越来越旺盛,有专家介绍,按照1个理财顾问服务100人估算,我国理才顾问的缺口至少10万人。旺盛的需求在将来会为中国金融业的茁壮成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于是,金融人才也会成为新世纪的宠儿。

第二、中国目前处于产业转型时期,在未来,中国的产业光靠单一的国企是难于发挥活力的,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会不断地涌现,国家也会对它们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而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许多商业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不敢为中小企业提过信贷,但是现在企业的发展是不能离开信贷的,所以发展中小企业的信贷市场是强势所趋,这需要大量的金融人才去创新,去制定完善的制度。

第三、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中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就需要通过研发新的金融服务产品,如开发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年金服务、基本生活必需品贷款、基本生活金融服务等,来为今后的老人解决生活保障问题,缓解社会保障基金的压力,为人们的养老提供第二道保障。

第四、“三农”问题始终是盘旋在中国社会上空的一个难题,要改善农民的生活,建造富裕的农村,打造现代化农业,农村金融的发展是解决这个难题的要点之一,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能够帮助农业提供资本支持,从而解决农业发展的硬件问题。然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仍然需要金融人才。

第五、中国实现国际化步伐的前进,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将会进入我国的市场,这将为中国的金融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但是全球化使得各国的金融体系变得异常的暧昧,一国金融体系的一个喷嚏可能会是外部的金融体系变得异常的神经质,也就是说,全球化为世界各国提供“杠杆”,实现繁荣的同时又似乎也放大了发展的风险,这样,在未来中国需要很多的金融人才来为规避全球化的金融流感打预防针,并为中国的金融体系开药治病。

4.威胁

从事金融行业的威胁来自于国内的教育深化,也就是国内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还有世界扁平化后,来自全球各个角落金融人才对于稀缺金融岗位的激烈角逐。

第一、在我国,随着教育深化问题的加剧,从事证券投资、金融市场、金融工程等高端职业的学历要求在逐步提高,最低要求硕士学历;而低级职位人员在金融危机以后,薪酬缩水还算其次,更严重的问题是许多公司人员过剩,因此,新的职位空缺是非常难得的。

第二、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曾供职于世界知名金融机构的资深人士也开始到中国来寻找就业机会,其中包括外国华侨、华人、海外留学生和欧美人士,2008年我国银行招聘中,应聘人数直线上升,应聘人员简历中,出现不少海归派,特别是一些曾在国外金融领域任职的金融人才,甚至还有欧美资深银行家。

所以如何在竞争越来越白热化的金融行业为自己占下一席之地的问题成为了悬挂在我们这些准职场人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最后,市场只会留下最精英的人才。

三、最终规划

通过SWOT分析,我对自己的优势、劣势做出了定性的分析,又通过对金融行业的机会和威胁的分析,我清楚地了解了从事金融领域职业的前景和挑战,接下来就能做出未来5年的具体职业生涯规划了。

1.未来两年的规划

未来两年的规划是对自己所剩无几的大学时光的规划,为了把自己的劣势一项项的化解,我为自己做出了如下的规划:

第一、(2010年11月到2010年12月)考取证券从业资格证,这个证书虽然有点水,但是也算是刚刚推开金融门缝的敲门砖。

第二、(2010年11月到2012年9月)从现在开始复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与数理统计这些基础的数学知识,为自己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在掌握了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思维之后,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在涉足随机序列和控制论等比较高深的领域。

第三、(2010年11月到2012年3月)打好经济学的功底,如今在大学里学习的经济学知识是帮助我们养成一种经济思维,并不是偏向于某一领域的专业应用的,在今后,经济思维对于全球宏观经济起落的把握很有作用,而这种对于全局把握的能力是高级金融人才不可或缺的。其实,在暑假里,我就开始重读大一时学习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时隔一年,回味经典让我感触良多,也深深的体会到了任重而道远。另外,在这段时间里,我还要开始学习金融基础理论知识。

第四、(2011年1月到2012年3月)从这学期寒假开始,我将开始准备考研,由于我在今后想要在上海发展,所以我打算报考XXXXX的研究生,虽然XXXXX管理学院的金融学硕士点虽然在国内排不上前列,但是考虑到报考热门大学竞争激烈,而考研的志愿只有一个,所以风险巨大,而我不是个风险偏好者。

以上是我对剩余大学生活的规划,虽然看上去只是简单的三点,但是实际展开还是十分复杂而艰巨的事情,特别是考研,据说我们学院已经面临了连续7年的考外校研究生的大萧条,这对我的打击不小,但是使我对考研艰苦有了心理准备。

2.未来两年后的规划

我对未来两年后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还不是十分的明确,毕竟,未来有诸多的不确定性,不过定下大致的努力方向还是能让自己有所准备的,避免自己与未来迎面相撞时措手不及。两年后,我的考研结果已经确定,规划可以分为两种可能:

第一、先说不好的可能,如果考研失败,那么我将选择直接就业,毕竟在那时,考研不能作为我全部的出路所在,考不上研我绝对不会尝试第二次,因为读不上研究生并不代表失去了一种更好的选择,就像我在规划的开头表达的那样,对于没有尝试过得选择不能全然的否决,说不定考研不适合我,而直接就业能把我引入一片新天地。由于没有金融专业的背景,我估计自己只能从一些最基础的岗位做起,比如推销金融产品之类的营销服务。

第二、这条路是我朝思暮想的,也是我在几个月后开始为之拼搏的-----考研成功,考研的成功意味着我能接受更深层次的金融学教育,在这三年中,我当然会努力扎根于金融学的土壤,贪婪地吸取养分,同时还可以开始去像证券公司、银行、保险公司之类的金融机构实习,积累实践经验,不要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层面上,就像培根所说“To spend too much time in studies is sloth.”,总之,研究生阶段将是我对未来就业最后冲刺!

四、结束语

上一篇:精选校园运动会致老师的广播稿下一篇:中南大学自行车租赁方案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