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美丽乡村规划

2024-07-07

海南美丽乡村规划(精选17篇)

1.海南美丽乡村规划 篇一

杨桥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为响应党中央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贯彻落实省、市、乡关于美丽乡村工作部署,建设美丽乡村,营造和谐杨桥,特制定杨桥村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规划:

一、基本情况

杨桥村地处九里回族乡东北部,东与国营盘石岭林场接壤,南与国营双桥原种场毗邻,西与本乡黄庵村交界,北与洋梓镇高林村相连。版图面积16.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56亩,山林面积4965亩,水面1184亩(含余家垱和李刚冲两个小I型水库,龙泉小II型水库),北高南低,山林、农田、水面交错分布,属丘陵地区;下辖8个村民小组,现细分为7个网格分区,共278户,1038人,村两委班子共5人交叉任职,共有党员42人,村民代表23人。全村依托“传统农业、苗木花卉、周边务工”三大产业,村民安居乐业,和谐稳定,环保意识强烈,但部分环卫设施落后;绿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但部分路肩绿化有待加强,有部分低产旱田及荒山可改造为高产苗木经济林;全村40余公里村组要道已经硬化28公里,仍有部分农户存在“出行难”问题,全村水、电、路依然是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

二、指导思想

立足村情实际,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总体规划,重点突破;量力而行,筹补结合”的原则,常态抓净化,长年抓绿化,促进人居生态化,力争达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主要目标

“一看路、二看住、三看环境、四看树”,钟祥市美丽乡村建设有着明晰的工作目标,杨桥村将不懈努力,按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道路硬化、卫生净化、村庄绿化、村庄亮化、环境美化”的目标,在各级领导支持下突破性推进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项目的落实,真正把杨桥村建设成“户户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乡村。

四、工作任务

(一)、道路硬化

2015年道路硬化预计投资共计70万元,硬化通组主干道2.3公里, 道路培肩1.9千米,力争基本实现“组组通”。(其中二组硬化500米,四组硬化1200米,六组硬化600米。)

(二)、卫生净化

2015年净化预计投资83.85万元,其中整治村主河道3400米,需耗资9万元;黄陵湾、杨家湾、尹家湾、何家湾、肖家咀等居民集中点净化提档升级需耗资3万元;全村配置垃圾篓285套(两竹楼一木架为一套)需耗资2.85万元;新修垃圾池90处,需耗资4.5万元;新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试点3处(人工湿地1处,联体式1处,单体式10处)惠及近40户农户,需耗资64万元;卫生评比奖补需耗资0.5万元。

(三)、村庄绿化

2015年绿化预计投资43.4万元,其中,新修文化广场栽植桂花、黄玉兰、红玉兰、五色桃等名贵树木20余棵,栽植精品石楠球、红花檵木球、金边黄杨球等40余棵,栽植色块苗木100平米,耗资

4.2万元;村主道绿化提档升级,栽植金丝翠柳600棵,日本樱花2000棵,红花紫薇2500棵,红叶石楠1000棵,栾木400棵,栽植色块苗木3800平米,耗资23.7万元;空田闲地及低产林改造50亩,耗资15万元;空地补绿奖补资金0.5万元。

(四)、村庄亮化

2015年亮化预计投资针对各组重要路段及路口,安装太阳能灯40盏(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时定位和景观特征确定灯具选型),需耗资24万元;整改一组、八组电力线路设施,需耗资50万。

(五)、环境美化

2015年村庄美化预计投资260万元,其中,新修文化广场700平米,耗资15万元;邻面改造农户房屋50户,耗资35万元;村民安全饮水工程150万元,解决村内120户村民饮水问题;“五务合一”服务中心建设需投资60万元。

五、存在的问题

1、资金筹措不到位,部分规划进展力度不够,如:道路硬化仅完成1.2公里,有1.1公里仍无资金硬化;路灯建设、村民安全饮水工程、“五务合一”阵地建设等均未完成。

2、净化工作不彻底,部分农户清洁卫生不彻底。

3、绿化工作需升级,全村虽然“栽满栽足”不留空地,但是部分地域绿化档次太低。

杨桥村民委员会

2015年5月

2.海南美丽乡村规划 篇二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风貌

1 美丽乡村建设

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精神以及“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发布, 是指引乡村地区规划建设的总纲。中共中央在2004年至2015年连续十年发布以“三农” (农业、农村、农民) 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国家农业部于2013年启动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 正式对外发布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 为全国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范本和借鉴。美丽乡村落实在空间规划建设领域, 其核心就是建设美丽的乡村风貌。

2 乡村地区风貌规划建设实施要点及案例

乡村风貌规划及建设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 既涉及到宏观层面的乡村规划, 中观、微观的空间规划设计, 也涉及到乡村地区传统文化的普查、挖掘、再现与活化, 还涉及到与实施息息相关的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制度设计。

2.1 树立规划的全局统筹观念

市域、县域层面对美丽乡村建设全局统筹、整体规划, 制定相关技术导则及建设指引, 引导各乡镇美丽乡村建设。例如中国美丽乡村浙江安吉:安吉是联合国人居奖唯一获得县, 是中国首个生态县, 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2008年, 浙江省安吉县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 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坚持不规划、不设计, 不设计、不施工理念, “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内容及考核标准, 设立三十六项指标。

2.2 做好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

首先尽快梳理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级传统村落, 并按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要求制定保护规划。其次保护的同时研究如何活化发展。过去一直把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对立起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 当互联网+赋予现代性、后现代性新的内涵时, 古村落保护与活化的矛盾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解决方案, 古村落保护与活化的融合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2.3 体现乡村空间精神的空间规划

(1) 有别于城市的乡村规划设计手法:在传承和复兴乡村的过程中, 应该抓住符合乡村的空间肌理和空间场景, 全面认识乡村空间构成及其审美价值; (2) 充分发现并保留乡村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交流空间、道德空间、商业空间等类型, 并落实到空间规划当中; (3) 寻求乡村空间的多元化利用;抓住乡村中最具特色的点。

2.4 注重乡村建筑的适应性设计

(1) 乡村建筑要体现乡土性, 挖掘、传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建筑的建设方式、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 (2) 乡村建筑在满足农民生产生活要求基础上, 必须体现现代性; (3) 乡村建筑实施建设时宜发挥政府的引导+工匠的现场指导+农民的积极参与。

2.5 正确选择产业促发展

形成良好的乡村风貌, 既需要保护, 也需要维系。应对广大乡村地区空心化现象, 必须以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腾飞, 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 因而为乡村风貌规划建设提供引擎和经济保障。 (1) 产业发展强调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正确看待一、二、三产发展的关系, 抓住最适宜的产业类型, 不贪大求洋, 不亦步亦趋; (2) 美丽乡村建设中, 文化的挖掘是核心, 结合文创产业去发展村落, 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村落的历史传承作用。

2.6 提升规划的社会参与度

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积极采纳当地村民和文化学者的意见和建议, 以提高村民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 将他们作为美丽乡村风貌的建设者。

模式一:村民自主型—河南郝堂村。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摒弃”大拆大建“, 遏制村民”被上楼“、”被新村“,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 依靠群众智慧, 重塑村落文明。模式二:投资导向—浙江莫干山乡村旅游开发。近年来, 环莫干山区域依托自然、人文、交通等优势, 借助莫干山的品牌影响力, 多方引进企业、个人投资, 逐步形成了环莫干山乡村聚集区和精品民宿。模式三:学者参与主持型—王澍主持的杭州美丽宜居村庄试点。通过试点, 带动整个乡村风貌的改变, 有生态的环境, 有传统的历史, 有现代化的生活, 借此恢复户与户守望相助、前呼后应的邻里环境。

3 结束语

“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 可以作为美丽乡村风貌规划建设的终极愿景。乡愁, 可理解为精神层面, 属于风貌中“风”的范畴;山水, 则可理解为物质层面, 属于风貌中“貌”的领域。全社会都要认识到规划建设美丽乡村及美丽风貌的重要性, 认识到广大乡村永续发展的战略意义;认识到保护传统乡村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不得不保;认识到开展乡村规划建设工作的特殊性, 必须强调实践;认识到广大乡村地区距离美丽乡村、幸福乡村的巨大差距。对于乡村居民, 必须认识到自己是美丽乡村风貌建设的主角, 实现美丽乡村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关键所在, 要做美丽村民。

参考文献

[1]吴伟.城市风貌规划:城市色彩专项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

[2]仇保兴.生态文明时代乡村建设的基本对策[J].城市规划, 2008, (4) .

[3]夏益俊.城镇化进程中美丽乡村建设研究[J].决策咨询, 2014, (4) .

3.海南美丽乡村规划 篇三

近年来,该镇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地制宜、积极谋划,精心打造具有庆阳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

加强旅游发展规划。将原庆阳村庆阳屯、向荣村向荣屯、畜牧队三社3个自然屯和原东风厂旧址纳入新镇区发展版图,发展“冰雾山乡村旅游型新镇区”战略。新镇区融“军工文化、古迹文化、民俗文化、野山参文化”为一体,重点建设向阳南线军工遗址公园、庆阳旧石器古遗址村、向荣朝鲜族民俗村、冰雾山万亩野山参观光园和冰雾山漂流。突出具有地域文化的农家乐风味,与龙湾生态旅游互补,主动融入辉发古城、石道河四方顶山旅游线。通过科学规划引领新农村建设,让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改善环境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切入点。近年来,该镇对路网桥涵全部进行了整修或新建,实现了“水泥路村村通”;对泥草危房全部进行了新建改造;对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粪肥乱堆、污水乱泼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建立健全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实现了垃圾定点倾倒、专人专车负责清运。如今,村屯景观带和道路两旁金叶榆、棉槐、黑芯菊、串红等树木花草茂盛,香气袭人,明亮的路灯更为百姓夜晚出行带来了方便。全镇15个行政村,村村建有文化广场、文化书屋和村部卫生室,为村民休闲娱乐、补充知识、健康检查提供了场所。每天夜幕降临,村民们都会自发来到村部,扭起欢乐的东北大秧歌,跳起动感的广场舞,丰富的群众文化生活让人们感觉幸福满满。

4.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大纲 篇四

第一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背景

二、规划范围

三、规划期限

四、规划依据

五、规划指导思想

六、规划原则

七、规划目标

第二章 发展条件分析

一、村庄概况: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资源条件

二、现状分析:人口、经济、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特色资源、建筑风貌

三、存在问题

四、案例借鉴

第三章 总体规划

一、发展规模

二、总体布局

三、规划结构

四、道路系统

五、景观系统

六、公共服务系统

第四章 整治规划

一、建筑专项整治

二、街道景观整治

三、重要节点整治

四、环境设施整治

第五章 村庄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

二、产业发展目标

三、产业发展重点

四、经济效益分析

第六章 村庄基础设施规划

一、道路工程规划

二、给水工程规划

三、排水工程规划

四、电力工程规划

五、通信工程规划

六、环卫工程规划

第七章 村庄综合防灾规划

一、抗震规划

二、防洪规划

三、消防规划

第八章近期建设规划 第九章 村庄建设投资估算

5.海南美丽乡村规划 篇五

游新样板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的核心和关键所在是乡村,美丽乡村的突破口是乡村旅游。蓬莱是我国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是驰名中外的“人间仙境、休闲天堂、美酒之乡”。蓬莱市委、市政府邀请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中国旅游报等单位专家,审议通过了由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蓬莱市乡村旅游发展重点片区规划》。

6.海南美丽乡村规划 篇六

为进一步推进提升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根据《高密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工作部署、任务目标、主要工作内容,结合“十三五”规划,制定《高密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五年规划方案(2016-2020年)》。

一、工作原则 按照全域覆盖、精细化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原则,逐步建立管理标准化、运行市场化、队伍专业化、机制常态化、发展产业化、资金统筹一体化的“六化”管理运行模式,配套完善现代化环卫设施,发展壮大专业化保洁队伍,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努力建设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切实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结构合理、技术先进、能力充足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级统筹、属地负责的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体系。

二、工作目标

(一)按照“六化”运行模式要求,加快环卫工作模式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有序放开作业市场,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全面提高城乡环卫保洁水平。全市所有村居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达到“六化”标准要求,推进“村(居)四化”建设实现全覆盖。

(二)积极探索投融资模式,引进社会化资本助推环卫产业发展,有序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逐步实现环卫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的目标。

(三)加快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日常维护,加大督导检查,健全各项制度,保证环卫设施完好、人员到位、使用合理、运转正常。

(四)实现“三个转变”:由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向标准化、市场化、专业化、常态化、产业化转变;由村域、镇域保洁向全域保洁转变;由单纯清理生活垃圾向清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垃圾、餐厨垃圾、生产垃圾等各类垃圾转变。

三、主要任务

五年内,本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主要建设任务包括: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农村公厕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任务,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任务。主要任务是: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规范市场化运作为突破口,继续开展农村“三大堆”和积存垃圾治理,保持和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全面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总体水平。具体工作任务目标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配套完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在管好用好市垃圾处理场和农村“四小”垃圾场的基础上,加快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进度,实现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协调督导各镇街区配齐垃圾收集设施,配齐收运车辆,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垃圾收运和处理能力。督导各镇街区按潍坊市统一要求,尽快按标准和数量选址规划并开工

建设镇(社)区驻地和农村集市水冲式公厕,确保年内完成任务。

二是全面建立镇村环卫市场化、专业化运作体系。制定全市统一的环卫作业标准,适度确定合理价格,由各镇街区自行招标运作,委托专业保洁公司在辖区内进行保洁作业和垃圾清运作业,全面建立镇村环卫保洁市场化、专业化运作体系,形成公平、公开市场竞争局面。除大牟家镇暂时自管、逐步过渡外,所有专业保洁公司必须按规定进驻镇区、村居,确保按标准配齐农村专业保洁人员进行日常保洁作业。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全面提高专业保洁公司工作积极性,使全市城乡环卫保洁作业标准保持较高水平。

三是继续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在2015年农村“三大堆”清理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标准,加大指导协调力度,督导各镇街区继续开展以公路、铁路、河道、农村生产路为主要沿线的镇域周边环境和村居周边环境集中整治。结合路域治理和农村污染面源治理,重点解决垃圾围城、围村、围田、围路、围湾、围河的问题,特别是对城中村、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和农村“三边三底三界三线”(村边、路边、田边,河底、湾底、沟底,县界、镇界、村界,铁路沿线、公路和乡村道路沿线、河流沿线)等重点部位,以及夏收、秋收、春节等时间节点,及时与镇街区对接,研究对策,进行专项整治,彻底清理铁路、公路沿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积存垃圾、乱堆乱放杂品物料、村内断墙残壁和老旧房子等,真正实现“三大堆”清理全覆盖、村容村貌大变样,确保实现制度化、长效化管理。

四是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应收尽收、统一处理。建立“集中收集、统一清运、无害处理、再生利用”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新模式,进一步严格规范农村垃圾运输质量和标准,严厉查处和打击私拉乱倒行为。全部关停镇街原有的临时垃圾存放场地,所有生活垃圾必须集中清运至市垃圾场和农村“四小”垃圾场;已配置到位并完成资产划拨的垃圾运输车辆必须全部投入使用,加强设备检修维护监管,确保中转站和车辆正常运转,提高收运能力和作业效率。同时,督导各镇街区对正在使用的垃圾箱桶进行全面普查,对破损毁坏的垃圾箱桶及时维修更换,对部分垃圾箱桶设置地点不尽合理等问题及时调整解决,对个别地段缺损的垃圾箱桶及时配套补充到位,方便群众投放垃圾,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应收尽收、密闭运输、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五是提升标准,加强督导,长效管理。将进一步充实一体化办公室,制定和完善专门工作方案和考评办法及标准要求,抽调专门人员和车辆,对各镇街区进行包靠督导,进一步加大现场督导力度,逐个村庄、逐条路段、逐处部位督查调度,清理一个、合格一个、验收一个,确保工作实效。定期、定时编印工作简报,提报给市领导审阅,以便及时汇报情况、交流经验、掌握动态、指导工作,全面促进面上工作深入开展。同时,协调督导各镇街区设立环卫所,监督、考核保洁公司日常作业和村居保洁;村居设立由村干部或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担任的专职监督员,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监督考核村内日常保洁。设立“12319”城乡环卫一体化监督电话,及时接听、处理相关举报和投诉,并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对日常环卫作业情况,村居一天一检查,镇街一月

一考评,全市一季度一督查考核,考核结果全市通报。

四、年度计划

(一)第一阶段(2016年1月-12月)。

1、市城管局2016年制定完成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专项规划方案,镇(街区)建立完备的工作管理制度,村(居)制定落实家庭卫生责任制。

2、城市规划区内所有村(居)和所有镇(街区)、社区驻地及所有进出村庄道路全部参照城区主街路二级道路标准要求进行保洁作业,所有农村村庄参照城区三级道路标准进行保洁作业。

3、所有村(居)和所有镇(街区)、社区驻地村(居)内的草堆、粪便、土堆高标准清理完毕,实现“三大堆”清理全覆盖;同时,对“三边三底三界三线”(村边、路边、田边,河底、湾底、沟底,县界、镇界、村界,铁路沿线、公路和乡村道路沿线、河流沿线)进行综合整治。整治完毕后,每个镇(街区)限定招标委托有资质的环境卫生专业公司进行环卫保洁和垃圾清运市场化作业,年内全市农村所有村(居)全部按要求实行环卫保洁和垃圾清运专业化、市场化运作。加大村容秩序整治力度,对无人居住、破旧不堪的老房子、老院子、老墙头,进行统计、摸底排查。

4、城区所有城中村(居),必须按每15户1个的规定标准配齐配全塑料垃圾桶或按每60户1个的标准配齐配全3立方铁皮垃圾箱;农村村(居)按每15户(60人)设置1个垃圾桶、每100户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全部配足环卫

基础设施、充实环卫保洁力量。

5、规范垃圾收集运输,对私拉乱倒严管重罚。按照日产日清的要求,引导和督促村民将生活垃圾投放到指定容器和收集场所,做到收集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2016月底前拆除所有露天简易垃圾池,城区主街路实现垃圾袋装化收集,定点、定时投放。

6、加快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进度,督导相关企业立即注入启动资金,2016年2月份开工复建,确保2016年10月31日前完成项目土建施工、设备吊装调试和试运行,2016年12月31日前完成整体验收并投入使用运行。

7、镇(街区)驻地按城区标准建设公厕,每处村民公共活动场所、集市、农贸市场至少建设一座水冲式公厕。完成时限:各镇(街区)5月底前提报五年建设明细,镇区驻地年内完成建设任务。

8、按照统一收集、规范化运输、无害化处理的标准要求,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实现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年内实现全市镇(街区)驻地医院、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集中收集、统一无害化处理。

(二)第二阶段(2017年1月-12月)。

1、进一步提高城乡环境卫生保洁标准,继续巩固农村积存垃圾和“三大堆”及村容秩序整治成果,确保实现制度化、长效化管理。按照村(居)规划,对无人居住、破旧不堪的老房子、老院子、老墙头,进行拆除或维修,整平绿化。

2、继续深化完善全市统一管理的环卫保洁市场化改革,探索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全面提高专业保洁公司工作积极性和城乡环境卫生保洁作业标准。

3、继续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水平,确保“六化”要求落实到位。

4、镇(街区)、社区驻地按城区标准建设公厕。

5、积极与特许经营企业协调配合,采取BOT形式,政府协调规划选定处理厂址,由特许经营企业和委托经营企业共同出资,购置相应收运设施和车辆,建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厂,实现餐厨废弃物统一回收利用全覆盖。

6、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在试运行基础上,全面投入正常运行,实现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三)第三阶段(2018年1月-12月)。

1、进一步提高城乡环境卫生保洁标准,继续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确保全市所有村(居)按“六化”标准要求达标运行。

2、继续推进“村(居)四化”建设,年内全市“村(居)四化”覆盖率达到100%。

3、所有农村集市、农贸市场至少建设一座水冲式公厕。

4、继续加大废弃油脂和餐厨废弃物监管力度,确保应收尽收、不留死角。

5、确保市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常运行,对原先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已填埋的生活垃圾全部挖出倒运焚烧,实现

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四)第四阶段(2019年1月-12月)。

1、进一步提高城乡环境卫生保洁标准,继续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确保全市所有村(居)按“六化”标准要求达标运行。

2、全市农村镇(街区)驻地、村民公共活动场所、集市、农贸市场水冲式公厕正常运营。

3、确保市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常运行。(五)第五阶段(2020年1月-12月)。

1、进一步提高城乡环境卫生保洁标准,继续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确保全市所有村(居)按“六化”标准要求达标运行。镇(街区)、社区驻地、所有条件较好的农村村庄及所有进出村庄道路全部参照城区主街路二级道路标准要求进行保洁作业。

2、进一步提高服务标准,全市农村镇(街区)驻地、村民公共活动场所、集市、农贸市场水冲式公厕正常运营。

7.海南美丽乡村规划 篇七

1乡村空间资源化的基本内涵

资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具备实用性, 稀缺性和利用消费潜力等特征。中国的乡村地区覆盖了广袤的自然生态空间,也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和社群生活的载体,蕴藏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潜力。“资源化”则是将潜在的资源向资源转化的过程。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历史就可以看作是人类将资源转化为资本的历史。资源一方面本身就是发展的直接要素,更重要的是可通过资源价值形成资本继而进行生产和再生产。

乡村虽然具备极大的空间资源潜力,但过去较长一段时间,乡村的空间资源化进程受到了阻碍,其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城乡二元化制度限制了乡村空间资源进入城市主导的空间资源市场,如二元土地下,乡村土地并不能直接成为经营性的土地资源。另一方面是快速城市化时期乡村的相对滞后使得其空间资源潜力的价值被掩盖,大部分乡村空间与城市空间相比还处于粗放的低效利用阶段,乡村还有巨大的空间资源化的潜力。

新型城镇化时期,乡村的空间资源化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乡村空间资源的地域服务功能逐渐显现,尤其是近年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食品安全等问题的出现和乡村旅游的兴起,乡村空间在维护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化,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放大,相应的乡村空间资源的优化利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2乡村空间资源的分类体系

乡村的发展必须依托自身各类资源性要素,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和资本来源。 现有对乡村资源分类的研究主要从三农问题、规划对象和乡村旅游开发等视角,按照自然(生态)/ 人文(生产、生活)的二分法对乡村资源进行分类(见表1)。本文试图从资源化的途径出发,构建乡村的空间资源分类体系。

乡村资源的资源化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保护:本身是稀缺的,主要包括现状原生态和物质性原真性的资源,其资源化途径是保护、恢复性措施实现,如自然生态空间和古建筑等。(2)活化:主要对于潜在非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如挖掘和活化民俗等。(3)服务业化:对现有乡村一般潜在资源进行转化、“做加法”,使其在原有生产功能具备城镇化条件下服务城乡系统的服务性功能,如基于传统农业改造的生态型有机农业、农业体验活动;基于传统民居改造的民宿,以及其他植入乡村的服务业化功能资源。

3乡村空间资源化的基本原则

在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以村庄为中心, 农事、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体验,均围绕着村落规划建设展开,起点是村落,结点也在村落。在现代村落建设过程中,最高目标在于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的共生共存,所以乡村规划设计过程中既要保持村落的特色,又要提高其被适应能力和条件。在乡村空间资源化视角下的乡村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3.1特色化

特色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等高附加值产业的核心,同时也是树立品牌的重要因素。乡村的生态资源、经济生产资源,以及村落生活资源等,均为乡村特色发展的重要载体, 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在乡村特色化规划和发展过程中,以自然生态资源为基础,制约着聚落生活资源、空间资源和文化资源;对于经济生产资源而言,其作为现代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主要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和聚落生活资源,创造新的空间特色。

3.2本土化

乡村的自然、乡土,以及农耕特征物件、 农事,均具有不可替代、不可复制、不可恢复的原真性价值。因此,在乡村规划发展过程中,应当适当保留本土特色的空间资源。 在乡村现有资源中,一般都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和保留下来的,乡土色彩非常浓厚,在城市化冲击下,乡村规划发展过程中, 一定要尽可能地保留乡村本土自然生态、聚落生活及经济生产资源,并且将外来因素的影响减少至最小。

3.3生态化

从国内乡村自然环境条件来看,整体上呈现出下降之势。乡村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大, 农业生产污染严重、城市污染逐渐向乡村转移,大量的垃圾加剧了乡村人居环境的恶化。 因此,在乡村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注重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保持乡村原本的生态风貌, 为广大的乡村居民及游客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氛围,提高环境的舒适性。

4基于乡村空间资源化视角的规划策略

4.1总体思路:乡村空间资源的系统性管控

乡村空间规划在布局设计时应尊重乡村的自然生态资源现状,有机整合自然生态、 聚落生活,以及经济生产资源,整体开发和改造乡村。由于乡村空间中既包含村庄(生活空间),又包含其他村域(生态和生产空间), 两者相互嵌套且都能作为空间资源化的载体。 因此在规划中提出超越现有乡村规划以村庄作为主要规划对象的做法,建立一套系统性的乡村资源化规划体系,其要点如下:

(1)一张全域覆盖的空间资源管控图。 将全域乡村空间资源纳入规划与管理视野, 在系统性梳理、开发及评估、充分挖掘乡村潜在资源基础上,对乡村潜在资源的资源化方式、时序与条件进行统筹安排,并组合优势资源的系统性开发。对于限制性开发或非开发资源,也可通过全域覆盖的乡村资源管控图进行刚性约束(见图1、图2)。

(2)一套针对空间安排的核心行动项目抓手。在全域空间管控基础上,选取优势与特色的空间资源进行重点投入与开发,带动整体乡村空间的品质提升。规划通过拳头休闲度假产品来打造发展核心,同时还要联动生态、文化,以及农业和温泉等乡村资源,错位发展。 在乡村现有资源基础上,通过类型化主题打造、 休闲旅游项目策划,从而实现乡村生活、旅游, 以及产业发展的共融。在此过程中,还要以山水、基本农田、湿地等作为生态保育核心,以保证乡村绿色基底和1115农业工程有效落实。 通过加强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引导,将农业特色与农产品加工及乡村休闲旅游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4.2策略1:差异化的乡村空间资源开发模式

现状规划区内乡村资源同质化现象严重,各个村庄资源开发取向雷同(如一哄而上发展“农家乐”等),缺乏相应的特色与主导发展方向。同时发展政策与实施也一视同仁,缺乏相应的特色化指引。理性的乡村系统中需要多种不同功能的乡村节点组成。 本规划根据不同乡村的自然禀赋和现状条件,将村庄划分为资产经营主导型、过渡服务主导型、生态旅游主导型、社区服务型和现代农业主导型等类型,形成差异化、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并在整体上功能互补,形成一个有机的乡村系统(见表2)。

4.3策略2:“产、村、景”一体化联动发展

通常情况下,普通的乡村旅游产业多以农家特色餐饮、居住体验、田园风光欣赏为主线,而南京浦口区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有的乡村资源,在乡村规划设计过程中,将产业加入其中一并进行权衡,从而形成产、村、景一体化的联动发展模式。在该种模式下,乡村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结合村域产业发展现状和要求, 对村落景观、空间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形成以乡村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的联动发展模式。第一,乐农。以入村两侧的道路现有农田为基础,将其作为参与式农事的基地, 同时也将其作为展示浦口农业发展的示范区。在这里游客可以参与到耕作农事之中, 并且可以根据季节开展作物培育、管理, 以及采摘和作物初加工等工序,从而使游客们能够真正地体验农耕生活。第二,游村。 以浦口为核心,结合乡村现有的生态资源、 经济生产资源,以及聚落生活资源和完善的服务设施来吸引游客到此参观游览,然后适时地配合开展各种类型的文体休闲活动,从而使之成为农家乐、农事活动相联系的重要枢纽地带。第三,闲居。以现有农家乐产业为基础,利用丰富的物产资源和居住环境条件,积极开展特色饮食文化、 背包住宿、商业活动,使之成为浦口产业发展的核心价值中心。产、村、景一体化的联动发展模式,主要是将浦口开发乡村旅游作为推动力,并且将农耕活动转化成新的旅游资源,带动农业相关产业、农产品初加工,以及特色纪念品制作产业,同时还可以不断增加产业之间的互动性,对相关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4策略3:村域节点精明投入、重点提升

以整个村域空间为中心,节点空间虽然占比较小,但是其收放、联接节点的重要性是不可小觑的。在乡村规划设计过程中,需对整个村域进行优化和整合。在乡村入口位置,作为乡村对外联系的节点,既是村域风貌的重要展示窗口,又是在乡村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个性化、特色化村口节点建设,这对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村域入口节点位置,还具有限定村域空间的作用。 就以旅游为导向的现代乡村规划设计而言, 入口节点空间除满足上述基本功能以外,还应当充分对交通进行合理组织规划,既要避免村民生产生活与游客交通发生冲突,又要协调好交通网络关系,比如设规范的停车场, 做好交通引导工作。在传统村落规划建设过程中,村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既要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又要讲究村落风水学,所以其空间、景观营造颇为讲究,同时这也是村域空间规划的重点和难点。

4.5策略4:本地化、人性化的支撑系统规划

致力于打造乡村风景道、田园绿道,规划建设一级、二级道路。其中,一级道路即乡村风景道,以规划骨干层道路为基础,以对外旅游接驳点为起点,架构规划区域旅游主干道,连通核心景区以及主要村镇,为自驾游、搭乘乡村旅游公交专线游客提供服务。 二级道路即本地化、人性化兼顾的田园道路, 以规划支撑道路为基础,结合片区旅游重点、 服务中心及村落分布,兼顾通达性、生态性、 趣味性的次一级旅游联系道,提供景区电瓶车、自行车,以及田园小火车、步行通道、 水上游线、空中游线(热气球)等特色服务。

5结语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城市与乡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城乡统筹、区域一体化发展将成为未来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在这种背景下,对乡村资源的充分利用是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城镇化的重要保障, 也是当前农村政策与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乡村规划的核心是对乡村空间资源的合理安排,本文以浦口美丽乡村建设为案例,初步探讨了当前城镇化条件下基于乡村空间资源化的乡村规划必要性、原则及方法。乡村的规划建设应当从乡村空间资源特色出发,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确定乡村空间资源利用的模式,避免缺乏实践意义的规划建设,从而真正发挥乡村空间资源的价值,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当然,随着乡村资源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针对乡村空间资源化的规划应对还有待更深入、细致的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马灵燕,贺勇,郎大志.基于空间资源化视角下的乡村规划设计探索[J].建筑与文化,2012(4):62-63.

[2]陈超君,黄耀志.人本主义视角下的乡村居住空间改造方式探析[J].生态经济,2011(9).

[3]章莉莉,陈晓华,储金龙.我国乡村空间规划研究综述[J].池州学院学报,2010(6).

[4]孟新波.浅谈城乡统筹规划的工作思路[J].民营科技,2012(2).

[5]叶青,陈齐特.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及实施路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6]王玉玲,汪惠萍,桂凯,等.“三农”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基于乡村旅游产品视野[J].中国农学通报,2013(11):208-212.

[7]杨岳刚,郑国全.基于“三生”理念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分类研究——以浙江省苍南县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4,12(4):10-13.

8.【大美海南 最美丽波】(五) 篇八

九龙汇聚天下美

2012~2013年度中国旅游小姐全球总决赛在九龙温泉度假酒店圆满落幕

由香港卫视国际传媒集团、中国国际文化传播集团联合主办,海南澄迈老城经济开发区、澄迈老城旅游公司联合承办的“2012~2013年度中国旅游小姐全球总决赛”于2013年6月8日在老城经济开发区九龙温泉度假酒店圆满落幕。本次全球总决赛有41名佳丽参赛,选手来自中国12个赛区及美国、俄罗斯、乌克兰、英国、法国、巴西、波兰等海外赛区。大赛通过晚装、泳装、特色主题服装展示、才艺展示等多环节激烈角逐,最终,来自浙江传媒学院的20岁女大学生李子涵摘得桂冠,乌克兰选手Sasha获得亚军,中国选手张莹获得季军。

本次全球总决赛由澄迈九龙温泉度假酒店冠名,董事长蔡正聪表示:九龙温泉酒店作为海南省旅游重点项目,酒店总投资5亿元,正式投入运营后,年接待游客可达10万人次,可提供400个就业岗位,将有效地解决来澄迈的游客食宿问题,提升澄迈的城市品位。自承办本次全球总决赛以来,酒店全体同仁投入了所有精力筹办此次盛会,高品质、高品位、高标准的办好此次大赛,让旅游小姐来时开心、住时舒适、走时留恋。也通过此次赛事,让更多的人了解澄迈,走进澄迈。

“澄迈风光无限,承载新的梦想;澄迈风情无限,怀抱海岛希望。”

凌驾尊贵 俯瞰繁华

在古老的华夏文明中

“九”象征极致尊贵

“龙”为帝王专属之图腾

九龙温泉度假酒店又恰好位于海南岛龙头之处

这一切奠定了酒店奢华尊贵的品牌基调

走过酒店广场中央直径为7米,重300吨的气势磅礴的九龙喷泉,总层高20层,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融合了亚洲风情与欧式品味的九龙温泉度假酒店就出现在眼前。

豪华舒适的海景客房,高级一流的餐饮娱乐设施,高科技国际化的会议厅,宾至如归的管家式服务,可承接各种规模的主题宴会、鸡尾酒会、聚会、商务宴请和会议,并根据活动规模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九龙温泉度假酒店致力在亚洲区提供最高水准的酒店服务,在这里,训练有素的服务人员以您的所需为己任,全程照顾每个细节,使您亲身感受轻松怡然。

步入酒店,映入眼帘的是犹如宫殿般美轮美奂的豪华大堂。四周金黄色灯光的映照下,尽显高贵典雅和精致精美,使您在感受高贵的同时,又不失领略艺术的气息。八米宽的走廊、天然玉石的楼梯扶手,以及无与伦比的贴身管家式服务让您尽显尊贵,尽情享受每一刻美妙时光。

酒店大堂上空,水晶剔透的双龙戏珠腾空而起,2008年奥运会纪念品“九龙盛世”“九凤呈瑞”落地瓷瓶上漆金的龙纹富丽堂皇,巨型青玉九龙壁光彩夺目.......金碧辉煌,璀璨耀眼。九龙温泉度假酒店将浓烈的古典风韵和极尽精美的装饰被发挥到了极致,这也注定了其将成为海南标志性奢华酒店的未来。

中餐、西餐、粤式早茶、港式茶餐厅、日本料理……九龙温泉酒店餐饮部几乎能涵盖一切口味的选择。宴会厅还设置了可供客人自助点餐的大型海鲜池,能同时为上千人提供皇室般的待遇、迷人的风情和美食,兼具商贸、办公与宴会的完备功能。餐厅包间按小、中、大类型设计,配置合理,以满足不同客人的消费需求。宴会厅的装修充斥着浓郁的中国皇宫风格,中庭的立柱上攀龙附凤,表达了美好的祝愿,天花板上的水晶垂帘吊灯又为之增添了些许贵气。

可容纳1200人的大型会议厅、典雅的中小会议室和贵宾休息室,让您在尽享高端商务服务的同时,拥有轻松舒适的交流环境。

顶级贵宾休息室,让您尽享高端舒适的商务天地的同时,提供更加轻松舒适的交流环境。九龙温泉度假酒店具备完善的温泉康体设施,使您在室内、室外均能享受到天然温泉,是您释放压力的完美港湾。此外,酒店还拥有3000多平方米的豪华夜总会和酒吧,更是休闲娱乐的理想去处。

九龙温泉度假酒店和其配套开发项目——丽海阳光住宅小区的开发商为海南澄迈老城旅游有限公司。公司创立于1988年,是海南地产热潮中孕育而生的实力派房地产开发企业之一。公司旗下还拥有海南龙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海南丽波美容美发连锁机构等多家综合实体企业。公司董事长蔡正聪先生在将丽波美容事业经营的风生水起之际,重新投身房地产行业,亲手打造出这家超白金五星酒店,开业至今承办了中国旅游小姐大赛等多项令人瞩目的美丽盛会。

九龙温泉度假酒店坐落于南海大道21公里处,坐拥交通优势区域,往来四通八达。距离海口市中心区20公里,海口市政府新址10公里,距海口美兰国际机场35公里,绕城高速20分钟即可到达。到海口火车站不到5分钟车程,轻轨90分钟到达三亚。酒店拥有专属海滩泳场,酒店免费车接车送五分钟到达。

酒店四周自然环境优美,绿树葱茏,鸟语花香,与自然融为一体,与天地共存,富有灵气,卓尔不群。上接蓝天白云,又有清风为伴,纯净的天然环境中融合了宁谧悠闲和豪华瑰丽,带给您至臻完美的独特体验。

随着海口新政务中心、国家级海口综合保税区等的落户,永庆寺、旅游度假村、国家足球训练基地——金鑫足球训练基地、月亮湾高尔夫等各种设施逐步完善,九龙温泉度假酒店必将成为海口市区酒店中一颗耀眼明珠。

大美海南,最美丽波!

让我们共同期待,九龙华美腾飞!

订房热线:0898-67699999 40088-20098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南海大道21公里处(老城经济开发区)

9.海南美丽乡村规划 篇九

即日起,有意向在海南置业的购房人,可拨打我房网渠道部热线0898-65819097、***,加入可以机票。

我房网对国内旅游度假城市(尤其是海南地区)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及趋势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海南本土高端收入群体在旅游度假地产服务模式上的需求,创立了全国首家

房地产分销平台——我房网渠道部。

合作程序:签订合作协议→安排专员接受网上沟通培训(根据需要安排专员前往当地)→提供适合当地推广的项目→利用自有的销售、推广平台宣传→接受客户咨询→确定客户并传真确认客户名单及行程→地接并按计划好的行程安排看房旅游(如果客户较多,建

议安排陪同专员)→签订购房合同→按约定结算佣金。

有意向在海南置业的购房人可拨打我房网渠道部热线0898-65819097、***

10.美丽的海南 篇十

在海南,我吃了椰子、菠萝蜜、山竹、芒果……,这些水果都是我们这儿少见的,而在海南却到处都是。

随处可见高大的椰子树,一看就知道那是热带。几天下来,我们真的热得不行了,就决定去潜海,这是我最开心的项目。一到海边,我看到一望无际、无穷无尽的大海,真是太美了!

我穿上潜水服,背上氧气瓶,迫不急待地想快点潜海,就先下了水。开始我有点害怕,紧紧地闭着眼睛,后来我还是勇敢地睁开了眼睛,哇,好美呀!眼前全是各种各样的鱼儿和象小山一样的珊瑚,下面还有大鲨鱼,真让我大开眼界,看到那么多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鱼,我高兴得伸手就去抓,可它们游得很快,个个身手敏捷,我一只也没有抓到。不知不觉,上岸的时间到了,我依依不舍地上岸了,可海底美丽的景象留在了我的心里,我不会忘记潜海的事。

11.美丽乡村看浙江 篇十一

然而十年前的迂迢村,有人用这样一首打油诗形容:“房屋散乱搭,道路拧麻花,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村民们把生活品质提高的原因归结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从2003年起,浙江在全省农村开展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目标是建成“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000个以上、完成村庄整治1万个左右。为此,省政府投入财政资金超过1200多亿元,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浙江已完成2.6万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农家乐特色村717个,全年接待游客1.13亿人次,直接营业收入达88.35亿元。同时,农村百分之百通上等级公路,城乡拥有同样的自来水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垃圾处理系统、超市和网络……城乡界限越来越模糊。

2013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

【练一练】

(1) 浙江省政府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投入财政资金超过1200多亿元,取得了明显成效。这说明浙江省政府

①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实践科学发展观

②加强基层政治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

③积极履行经济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民主执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浙江省政府为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投入的财政资金,有利于

①构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②农民就业,增加其收入

③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应用

④改善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3) 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这体现了

A.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中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

C.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 矛盾的普遍性在特殊性之外独立存在

【参考答案】

12.海南美丽乡村规划 篇十二

美丽乡村是由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 会议指出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美丽乡村”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概念。它不仅强调乡村外部环境美, 更重视农村社会的内在美[1]。而现阶段的美丽乡村建设, 却更多的注重于物质形态的建设, 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 田园城市”、广亩城市、生态城市等城市建设理论, 虽然在中国的国情下我们不能认同所有的部分, 但是其中一些想法和理念我们可以参考借鉴, 或许对我们建设美丽乡村会有启示和帮助。

1城市建设理论与美丽乡村建设

田园城市认为“ 可以把城市和乡村当做两块磁铁[2]”。 这一理论在文中被定义为田园城市, 也可以理解为“ 美丽乡村”的雏形。“ 田园城市”理论对于用地规模和人口的控制, 也提示我们在村庄规划建设的过程中, 首先应该考虑居住用地和生产用地的比例, 规划合理的土地规模和人口数量, 避免村庄发展过密或者过于分散。

广亩城市理论反对现代城市的集中式发展, 认为每个 家庭的周围都应该保留生产的土地, 这正适用于美丽乡村的建设。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 我们往往忽略“ 农民”这一族群对于生产用地的需求。狭义的生态城市强调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而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过程中, 也不仅仅是解决绿化率达到多少, 有没有垃圾收集点等问题, 而是要抛开单纯的追求村庄的形象工程建设, 追求内在的持续发展。 这正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与标准一致。

2曲靖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曲靖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但是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仅仅从村庄建设、规划和住宅设计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以期能够凸显问题, 抓住重点, 使得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2.1村庄建设忽略科学规划的环节

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 我们发现规划部门缺少策划, 有些是图纸的照搬照用。在建设活动中, 我们缺少的是制定科学规划的工作, 缺少合理的工作计划, 不能一味求快, 一心求成 ( 见图1) 。

村庄建设缺少产业规划, 导致许多农村的住宅建筑非常豪华, 但是却成为“ 空心别墅”。 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必须进城或者外出务工才能养得起家庭。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曲靖郊区的的某个新农村, 统一建成两层半的小洋楼, 但是内部却是毛坯房, 一家人舍不得用电照明, 更舍不得用电器或者天然气煮饭, 在别墅内部烧柴。

2.2住宅建筑设计不合理

现阶段的民居设计功能存在诸多不合理, 多数的设计缺少储藏间, 或者储藏间位于二楼, 不方便使用;缺少适老设计, 也没有针对老年人的辅助设计。没有院子, 或者院子面积过小, 导致农民使用不方便。另外, 设计中没有考虑村庄本身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传统、经济产业特点等重要因素, 导致设计风格过于单一。 而一些图纸没有经过科学有效的设计, 仅仅由外出务工的建筑工人完成。 导致整个村庄的设计风格过于一致。

3解决的对策及措施

3.1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

编制美丽乡村规划, 要坚持“ 绿色、人文、智慧、集约” 的规划理念, 要综合考虑农村山水肌理、发展现状、人文历史和旅游开发等因素, 结合城乡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4]。借鉴田园城市理论, 让城市和乡村相互吸引, 互相补充完善, 最终消除城市和乡村的二元格局, 达到和谐永续发展。

3.2盘活农村经济

美丽乡村建设, 不仅仅是让农民住进新楼房, 而是在生活水平和质量上有所提高。 我们要充分考虑村庄原有的产业类型, 以及村民的技术特长, 在住宅设计时预留生产空间 ( 见图2) 。“ 庭院经济”也是一种高效集约的发展方式, 它充分利用庭院的空间。 这一想法可以和住宅建筑设计相结合, 例如将住宅设计为联排型, 每家的产业可以集聚, 形成集约型的产业经济。

曲靖市沿江乡大龙村2002年以前, 农民的人均收入只有3306元。 自2002年村委会开始发展花卉产业, 全村花卉大棚共40亩, 经过短短五个月的培育, 每亩花卉收入达到6000元。 2012年, 大龙村共建立花卉大棚715亩。 2013年底大龙村种植业的总收入达4768万元, 农民人均收入达10861元。 而2014年底大龙村开始引进企业和花卉公司, 并且发展水产养殖业, 总收入达5340万元, 农民人均11431元。 村庄的发展和产业发展紧密联系, 正是因为大龙村的农民认识到村庄自然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 制定出适合村庄发展的道路, 大龙村才能够为曲靖市甚至云南省内提供新鲜花卉, 成为崭新面貌的新农村。

3.3住宅设计充分考虑农民要求

经过对曲靖市几个县区村庄的调研, 在住宅设计方面, 我们得到以下结论:首先针对不同产业类型的村庄, 要考虑农民的生产空间。 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村庄可以不设计庭院, 但以第一产业为主的村庄一定要留有前院或者后院。 其次客厅和卧室的面积可以适当扩大, 卧室间数应该比正常的居住使用的更多。 在建筑设计中, 我们可以只提供支撑体系的设计, 甚至建立起功能模块, 其他空间可以由住户自由选择和设计。 如图3的户型, 三室两厅, 集中设置一个院落, 一层作为大空间, 住户可以选择做客栈或者餐饮。 在院子中设置直通二楼的楼梯, 屋顶选择平屋顶, 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加盖三层, 也可以结合屋顶做晒台。

3.4制订合理的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

为了更好地落实和执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还必须研究制订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 通过标准体系的配套实施, 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保障。 目前浙江省首先出台了《 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 这一规范突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特征, 共设置了36个量化指标。而国内的黄磊等人也从五个方面、选出30个定性指标、5个量化指标来反映美丽乡村的评价指标[5]。 目前的文献和资料中缺乏对于“ 美丽乡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我们应该制定更加完备的、合理的、可操作的、甚至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4小结

曲靖市是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的城市, 在云南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结合曲靖地区的地理、经济、人文等因素, 制定出适合曲靖发展的村庄建设模式, 对美丽乡村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摘要:曲靖市作为云南第二大城市, 在全国建设美丽乡村的背景下, 积极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活动,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同时也出现了“空心别墅村”、缺乏经济产业等让人惋惜的问题。文章站在城乡规划学的角度, 尝试运用城市规划的方法和理论解决问题, 使得新农村建设能够达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城乡规划,曲靖市

参考文献

[1]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2]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商务印书馆, 2000.

[3]于静.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状及规划对策[J].山西建筑, 2012.

[4]吴理财.美丽乡村建设的四种模式及比较——对浙江安吉、永嘉和江苏高淳、江宁死地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13.美丽的海南作文 篇十三

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有一处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名字叫做天涯海角。这里南临蓝的大海,远眺浩涉南海,波涛起伏,海阔天空,征帆片片,白鸥点点。海滨上险石耸立,著名的天涯、海角、和南天一柱等刻石,就在群岩之中,甚为壮观。

海南猴子岛,面积一百公顷,山上大小岩洞无数,奇岩怪石嶙峋,灌木丛生,树木成荫,四季花果飘香。那里的猴子又顽皮又爱玩,然后一只小猴子和我一起照两次相,我摸了摸小猴子,小猴子吓得在我头上转了几圈,又把我吓得发抖了。然后我去看猴子表演节目,有的在表演骑单车、拉小提琴、打鼓、推婴儿车、赶山羊、跳舞等精彩节目。

蝴蝶谷位于亚龙湾小龙潭湖后部,两面环山中间谷底贯穿一条溪流。一进蝴蝶谷,就看见到许多蝴蝶的样子,各种各样美丽极了。

14.海南美丽乡村规划 篇十四

然而在当前实际村庄规划建设过程中,村民参与规划实施积极性不高、规划可操作性不强、村庄发展的实际诉求被轻视等问题层出不穷[3,4],有必要思索将宏观指导落实到实际村庄规划的途径,探索以村民为主体、以村庄发展需求为行动导向的村庄规划建设新思路。

1.中国乡村建设溯源及当前规划模式反思

1.1中国村民主体历史溯源及乡村建设运动

对中国乡村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早在殷商时期,《夏书·五子歌》就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描述;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更是将民本思想衍生为“保民”、“仁民”、“安民”的“仁政”理念[5]。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一起,成为了乡村建设运动及村民主体的理论源头。

“乡村建设”一词的正式出现是在1931年,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分别开创了民国乡村建设史上以教育、文化、经济为切入点和重点的定县、邹平、北碚三种模式[5,6]。在当时的社会矛盾背景下,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终因日本侵华战争与内战的蔓延而告终。以梁漱溟先生等为代表的乡村建设运动主张“农民自觉和乡村组织”以及“创造新文化,救活旧农村”,其对村民本身及村民教育的关注是当代乡村建设值得学习发展的关键。

1.2当前自上而下的村庄规划模式

我国农村目前约有58.9万个行政村[7],村庄规划需求多、任务紧迫,反思现时大多数村庄规划过程,常套用或移植城市规划“自上而下”过程模式,规划过程缺乏自下而上的声音。决策者是规划主导者,村庄规划受个人因素及政策考核机制影响较大;规划师为政府和决策者的技术工具,对村庄缺乏深入了解而编制出不符合乡村实际的村庄规划方案,影响规划落实和村庄发展;而乡村空间构成的主要因子——村民,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缺乏主观改变的意识;以旁观者观察的身份远远多于主人翁参与的角色[3]。

1.3乡村规划的公众参与困境

公众参与是城市规划实施的基本原则之一。村民是乡村规划的参与主体及利益主体,是村庄规划可落实的关键。当前村庄规划的困境为:一方面,政府部门及规划师忽视村民的实际诉求,将规划仅视作政府行为而不是实实在在的村庄建设行为;另一方面,村民的自身认知水平有限,缺乏规划知识经验及一定的组织结构,对于村庄规划缺乏参与热情[8]。规划师在运用城市的“公众参与”方法时,经常会发现很难与农村居民沟通,导致这样的“公众参与”只能流于“公示”等表面工作[9]。此外,村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常常遇到缺乏政策支持、体制限制以及审批程序上的诸多制约等问题,造成项目无法合法实施[10]。

2.村民主体的村庄规划模式转变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及韩国开始了振兴农村经济社会的“町村改造活动”及“新村运动”。经过三十年左右的发展,已相继完成了乡村地区高质量的发展转变,形成了安全、宽裕的区域乡村社会[11,12]。总结经验,组建村民参与组织、发挥村民主体意识的村民主体型规划,才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的关键。

2.1村庄规划模式转变

在村民占主体的背景下,“自下而上”应该具有更大的现实基础,尤其是对村民需求、村民利益的考虑和尊重[11]。村庄规划需要上下结合,将政府主导的上层利益诉求与村民主导的下层利益诉求结合起来,既要满足城乡统筹发展、政策考核等需求,又要体现村庄经济社会等多元发展诉求、村民规划意志等(图1)。

2.2规划参与者角色转变

村民积极发挥主体作用,作为建设主体,村民个体通过有效组织,以独立、有效的方式方法表达自身利益诉求。通过村民直接选举推选农村微观组织,建立起“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大家的事情大家议”的活动机制,深化村民自治的内涵[8]。规划师应充分理解具体村庄的规划背景,全程引导和协助规划实施,协调政府、村民、开发商等多方意见,成为意见参考、指导及引领乡村规划的协调者,以组织村民自建自治委员会为突破口,加强“自下而上”的信息渠道。

2.3以乡村发展为需求的行动规划

规划的实效性一直规划界关注命题之一,20世纪60年代起,“行动规划”的概念出现在欧美规划界并逐渐得到广泛认同,被定义为“以解决问题和实施为导向的规划”[13]。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的新问题及新挑战使得可实施性可操作性强的“行动规划”引起我国规划界的广泛关注。吴良镛先生指出行动规划是从“理想的终极蓝图”到“可能的实施路径”,是理想目标与现实需要的统一,是把握发展的主要脉络和关键环节,是滚动的和连续的规划,能发挥纲举目张的作用[14]。

在村庄规划中,具体的行动规划方案表述为:针对本村庄在近期进行建设和整治的内容,将其分解为能够较为快速得以实施的具体行动方案,并对这些行动方案予以分类、分项、排序。并通过行动方案执行表的方式,明确在各行动方案中的项目类型[8]。

3.基于“村民主体—行动规划”的天池村规划建设实践探索

天池村位于渝黔交界的重庆市南川区古花乡,距离南川城区72公里,古花乡总体规划中定位为中心村(图2)。天池村地表形态以山地丘陵为主,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天池村下设4个村民小组,现状常住人口为778人、195户。现状有一村委会。考虑农村人口迁移及部分村民保留散居形式,规划集中居民点人口规模500人左右。2013年4月,南川区“巴渝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发布,确立了5年时间内基本建设300个美丽乡村的目标,天池村是先期启动的5个区级示范点之一。

3.1规划方法探索——村民主体规划

为了提高村民在发掘意愿、创建组织、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有必要在时间轴上将传统的规划过程拓展为从规划到规划管理(plan-do-see)的连续过程[9]。通过前期村庄情况调查(入户问卷与资料收集)和村民宣传大会,引导村民自发组织户主会议,通过规划师驻村协助,形成当地人自发学习、分析、决策及与政府、规划师交流合作的平台。创新机制由村民组织自建委员会监督主导村庄规划,提供给规划师村庄发展需求意见,制定实施及治理的行动计划方案,并监理质检施工,形成村庄实施意见反馈。在新村建设完成后,由自建委员会召开村民大会成立自治委员会,在村民委员会的乡村自治框架下,进行村庄日常活动的抉择,通过组织研究、基本原则确立、局部实践形成经验到最终形成行动序列,完成规划管理的连续全过程(图3)。

通过入户问卷和村民访谈,得知仅有6%的天池村民同意由政府统一建设(图4)。规划创新村民“自建自治”的规划建设模式,并积极引导区乡政府、规划单位、集体与村民个人、承建商“四方合力”建设美丽乡村。成立村民自建委员会以“一事一议”方式决定了参与建设的村民及相关选址、户型与拼接、材料选用等意见,形成了整体建设方案,选择承建商完成统建,并对工程进行监督和验收。

针对村民最关注的保证建设资金的问题,积极引入重庆市城乡统筹的山地城镇政策补贴项目,通过创造土地流转收益及针对美丽乡村有优惠额度的“三权”抵押贷款,降低村民入住门槛。如90平方米的美丽乡村新居为例,建安成本约为1000-1300元/平方米,加上装修15万元左右即可入住,其中地票交易收入每户农民可以获得四五万元,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地灾整治等9类政策补贴,可享受政策的农户户均资金补助2万元左右,加上三权抵押贷款5-8万元,村庄建设资金有保障。

3.2规划实施探索——行动计划方案

目前行动规划的应用主要偏重于城市规划领域,乡村规划鲜有涉及。在乡村规划体系背景下,为解决现实突出的村庄规划实施的问题,本规划探索引入行动计划方案的乡村规划实施模式。通过分解村庄规划建设任务,明确各个行动项目的类型、功能、行动主体、行动时序等具体情况(表1)。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行动进行了动态的监控,规划师同村民组织一起监督村庄实施,并及时公示村庄规划实施工作的过程(图5)。

规划对保留建筑的整治及环境整治提出改造行动要求,包括建筑立面风格的风格、道路宽度、硬化及庭院环境、绿化整治等方面,引导自治委员会进行村庄整治行动计划,对村庄进行持续、稳定的维护管理。天池村新村建设实施过程中,没有毁坏一颗大树,没有大填大挖造成较大生态破坏,结合地形错落构筑特色山地村落空间。天池村的规划建设过程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参与及广泛认可,新村建设现已基本实施完工1。

结语

在村庄规划实施过程中引导村民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是村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探索村民主体的规划方法及规划实施两个方面,构建村民自我分析、决策行动的新型建设运行机制。村民组织自建自治委员会,通过制定具体可实施的行动规划的方式,逐步推进村庄规划建设与治理,立足村庄实际,推动村庄规划过程向动态、合理、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图片来源:

图1、3、4: 作者绘制

图2、表格1: 重庆市南川区古花乡天池美丽乡村建设规划2013-2030项目文本

图5作者拍摄

图片说明:

图1: 上下结合的村庄规划模式Fig.1 the village planning model combined with up and down

图2: 天池村区位Fig.2 location of Tianchi

图3: 村民为主体的规划实施过程Fig.3 th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by villagers' autonomy.

图4-1村民建设意向统计Fig.4-1 build intention statistics of villagers

图4-2村居建设资金来源Fig.4-2 construction capital source of cottage

图5: 公示规划实施工作行动流程Fig.5 th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action process publicity

15.美丽乡村畔水 篇十五

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畔水村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村民们积极参与村中事务,为新农村发展建言献策,出资出劳,推动畔水村农业经济不断发展,促进生产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实现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现在畔水村正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努力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金融改革”三方面工作中取得新突破。

畔水村正在建设的文化休闲公园占地面积约5000多平方米,包括文化戏台、文化宣传栏、健身运动场所、数座凉亭和溪边洗衣平台等公共设施。目前,这些公共设施大部分已经完工,村里正筹划着对主要巷道进行硬底化,对公共区域进行绿化、亮化等。该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结合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开展,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通过镇政府农业部门的指导与支持,组织开展优质稻的种植培训,有效提高农民种田技术,推动农村农业经济发展。

畔水村已经整合土地1100多亩,下一步计划在村中专门成立一个经营公司,整合村中800亩水田,形成若干个蔬菜基地,统一经营管理,村民以每亩500元的价格入股该公司。到年终的时候,集体所获得的收入,除去种植过程中种子、化肥、人工等开支,剩下的红利将按一定的比例,由村集体与入股村民共同支配。在村干部的发动下,按照自愿的原则,该村除了小部分人想留一点田地耕种外,98%以上的住户都已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

16.海南美丽乡村规划 篇十六

今年暑假里,爸爸和妈妈带着我去了我一直梦寐以求的海南岛。海南岛位于中国的最南部,它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那里一年四季阳光充足,景色迷人,椰树成林,槟榔飘香,海天一色,融成一幅迷人的热带风情。

在海南游玩了几天,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最美丽迷人的亚龙湾。亚龙湾是一个半月形的海湾。这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水清澈。在海边我们赤着脚踩在又松又软的沙滩上,吹着清凉的海风,舒服极了,此刻我的心情特别的好,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沿着海边走着走着,突然我的脚丫被一块“石头”咯了一下,我低身一看,原来是一块“白石头”。这块石头长得很怪异,上面还有很多的小洞洞,我就像发现了宝贝一样赶快捡起来给妈妈看,妈妈看了看笑了,妈妈告诉我这是死去的珊瑚,珊瑚经过海水的反复洗刷,棱角就都磨圆了,所以看起来像一块石头,我一边听着妈妈讲着珊瑚,一边想象着千姿百态的珊瑚在海水里的样子,这时一个大浪向我们袭来,哗啦一声,把我们的裤边全部打湿了。

海南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色,我就不给大家一一介绍了,但是你记得有空的时候一定要到这座美丽的岛屿来游览一下,亲身感受一下这里的热带风情,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的。

17.共享农庄——海南乡村发展新机遇 篇十七

距离2020年前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只有两年多时间了,全社会都面临着一场扶贫攻坚的硬仗要打。而中国社会脱贫致富的关键攻坚点又在农村,妥善解决好“三农”问题,找到美丽乡村发展新出路成为了重中之重。

结合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以及当下社会“共享经济”的发展,海南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提出发展“共享农庄”理念,建设田园综合体和美丽乡村,促进“三农”新突破。

我们为什么要做共享农庄?

发展“共享农庄”,是持续稳定推进农村全面小康的时代要求。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大时代背景下,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农村贫困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同时也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和使命。

发展“共享农庄”,是解决农耕文化传承的乡愁牵绊。目前海南一些农村建的房子没有规划、没有设计,还破坏了原有的自然风貌。我们希望在发展“共享农庄”的过程中,按照当代精品、后世文物的要求,为后代留下一些有品位、有品质的庄园,而不是建设一批千篇一律的“火柴盒”“营房”。从而有效挖掘、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提升农业、旅游的品质和民俗文化底蕴,切实做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发展“共享农庄”,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理性回归。在城市化发展迅速的当下,交通拥堵、空气污染、食品卫生等城市问题日益凸显。通过大力发展“共享农庄”建设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和城市优势互补,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理性休闲养生地,可以租赁一方良田、一处宅院,避开城市喧嚣和污染,返璞归真享受绿色的田园生活,做到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理性回归。

发展“共享农庄”,拥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出台了很多政策文件。比如,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允许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为此,国家还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这为发展“共享农庄”提供了政策依据,要充分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认真研究,把中央的政策用好用足。

发展“共享农庄”,是农民脱贫创收的致富新路。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必须从实际出发,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必须有市场主体带动,必须有产业支撑。海南的贫困村大多处在青山绿水的好地方,完全可以通过发展“共享农庄”,将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走出一条持续稳定增收、脱贫致富的新路子。贫困户参与建设运营“共享农庄”,可以通过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民房等闲置资源的盘活利用、土地使用权益入股等方式,获得稳定的财产性收入;可以通过管护农庄、代耕代种等方式在农庄务工,获取工资性收入;可以通过将农产品作为旅游商品销售,获得经营性收入。

我们怎么做共享农庄?

发展“共享农庄”必须做到资源高效配置与产业合理布局。采取政府支持、企业和合作社投资、农民深度参与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使农民转变成为股民、农房转变成为客房、农产品现货转变成为期货、消费者转变成为投资者,从而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庄主”增彩。

发展“共享农庄”必须坚持同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做好农庄规划。搞好农庄的个性化规划设计,在对农庄民宿(客栈)建设的体量、高度和风貌管控好的条件下,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推出具有鲜明个性、独特魅力的创意产品和特色产品,做到一个农庄一个主题,避免同质化、低水平竞争。

发展“共享农庄”必须进行试点工作,搞好社区营造。先选择一批产品最有特色、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的农业基地和美丽乡村、贫困村、农场、林场,开展“共享农庄”试点,评估总结完善后再逐步铺开。同时通过政府诱导、民间自发、公益帮扶开展社区营造,引导区域居民自己自发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调整和改善区域产业关系,自发探路子、谋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提升社区的集体社会资本,达到区域自治理的目的。

发展“共享农庄”必须拥有较高水平的合理运营管理。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大量有知识、有文化、有资本的新农人参与。海南发展“共享农庄”,就是要吸引这样的新农人来农村,通过他们来打造集人文要素、生态要素、科技要素、创意要素于一体的农庄,创造出高水平的合理的运营管理模式。

发展“共享农庄”必须调整供给侧改革,推进市场营销。主要体现在: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通过可视化生产和现代物流等手段,突破空间限制,让一部分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体验海南特色农耕文化,享用热带瓜果蔬菜,享受优质生态资源。同时结合海南旅游的亮点,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推广活动,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以及电视、报刊开展线上线下宣传,吸引广大消费者参与。

上一篇:鸡年元旦联欢会主持词下一篇:淄博市建筑市场管理若干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