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发展规划(共12篇)
1.信息科技发展规划 篇一
1、昆明:2015年之前完成十大片区建设(2012年12月24日)
昆明市将在2015年之前建设十大片区,以构筑昆明主城新的城市发展格局和框架。
昆明市市长张祖林在3日召开的2012“收获金秋”投资昆明年会上表示,到2015年,昆明市将基本完成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王家桥泛亚科技新区、正义路传统特色街区、北部山水新城、世博生态旅游示范区、巫家坝城市副中心、官渡古镇片区、草海时尚文化区、滇池西岸度假休闲区和大渔综合旅游产业区的建设任务,构筑昆明主城新的城市发展格局和框架。
2、滇中规划纲要:将建七个物流基地、十个物流园区(2013年1月23日)
将昆明、曲靖、玉溪、楚雄四城以“同城”的概念加以规划,旨在将滇中四城打造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物流组织中心。在确立昆明为中枢,其余三城为枢纽的同时,还在滇中地区规划出七个物流基地、十个物流园区以及六个物流节点。
2.信息科技发展规划 篇二
为了能全面了解大型科技园区所涉及到的各种应用网络技术, 文章结合最近完成的某大型国企高新技术科技园区的网络规划进行论述。该大型科技园区包括科研大楼、高新计算机房、介质存储中心、动力站楼等多栋建筑。项目前期通过大量调研及对客户需求进行深入详细的了解, 完成了对科技园区信息网络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具体网络设置包含了数据中心网、办公网、园区无线网、生产/研发网、园区智能化专网、企业专网及互联网等网络架构。
2 网络规划原则
1) 前瞻性:充分考虑科技园区的发展趋势和未来需求, 既能满足园区近期实际需求, 又能满足未来十年系统的发展需求, 规划应能支持未来可能出现大规模扩容的需要。
2) 可靠性、实用性和可维护性:规划应采用成熟的技术, 充分考虑未来技术发展的路线, 贴合运维管理的应用需求。
3) 灵活性和扩展性:规划分层的模块化网络架构, 网络架构在功能、容量、覆盖能力等各方面具有易扩展能力。
3 模块化网络系统规划
科技园区内的信息网络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网络模块。
1) 大型计算机网络平台 (Mainframe Network) :承载园区生产/科研业务, 属于国家涉密网络平台, 位于高性能计算中心。
园区办公网络平台 (OA Network) :承载整个园区内OA、ERP、Mail、Web、视频会议等系统的信息传输, 满足整个园区Internet接入需求。
2) 生产/开发网络平台 (Products/Development Network) :承载园区生产业务, 属于国家涉密网络平台, 涉及数据中心、科技大楼。生产与开发网相互隔离, 但网络结构相同。生产开发网络平台由位于高性能计算中心的数据处理平台和位于科技大楼的控制操作终端接入部分组成。
3) 园区智能化网络平台 (Campus Intelligence Network) :定位于园区智能化信息传输控制平台, 承载园区内诸如综合安防、楼宇自控、高性能计算中心环境监控等信息的传输。
4) 企业专网 (Enterprise Network) :承载园区生产业务, 属于国家涉密网络平台, 位于高性能计算中心与科技大楼。
5) 带外管理网络平台 (OOB Network:Out of Band Network) :通过带外方式管理监控高性能计算中心IT设备的管理平台, 覆盖高性能计算中心。
另外, 由于本企业集团总部数据中心的建设场地与该科技园区数据中心的建设场地物理位置分别位于两个属地, 文章对这两个数据中心的互联也做了简单介绍。上述各网络平台相互物理隔离, 各网络平台均采用高可靠的分层结构, 各网络元素及其分布如图1所示。
4 数据中心网络规划
在当前“大数据、大集中”的前提下, 随着移动互联网、三网合一、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应用的蓬勃兴起, 数据中心已由以往简单的网络设备托管及维护功能, 演变成为目前多业务、多应用的分析和处理功能为主。网络及综合布线系统作为数据中心承载业务及应用的基础, 对其要求也日益提高, 可以说网络系统规划及设计的成功与否决定了整个数据中心的成败。
通常来说, 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与结构化布线相互支持又相互影响, 就整体结构而言, 可以分为三种布置方式:分散式、集中式、列头式。
三种布置方式优缺点对比如表1所示。
通过表1的比较, 可以看出各种方式的优劣, 综合评价各种方式后, 结合科技园区各网络平台的实际需求, 建议不同的网络平台采用不同的网络架构以最大程度满足业务需求。
5 园区办公网络平台
园区办公网的网络规划覆盖整个园区所有区域, 园区办公网络平台建议采用两层架构, 核心层与接入层。核心层采用双核心, 并采用N∶1方式进行虚拟化, 核心交换机之间采用两条 (或四条) 10G连接。为节省成本, 双核心交换机均采用单引擎板, 但需采用双电源;接入层IDF间的交换机采用N∶1的方式虚拟成一台逻辑交换机, 避免STP环路问题;聚合后的虚拟交换机逻辑组与核心交换机之间采用万兆双上联方式;桌面接入采用1 000M接入;依据实际需求, 每个楼层需要一个或多个POE交换机, 用于无线AP的接入。
园区办公网 (即整个园区局域网) 的网络架构参见图2。
由于构成办公系统数据处理的服务器大多为X86服务器, 因而建议采用ToR方式。整个办公系统占用一个机房模块, 如图3所示。
1) 物理架构:核心层采用双核心, 并采用N∶1方式进行虚拟化, 核心交换机之间采用四条10G连接;为节省成本, 双核心交换机均采用单引擎板, 但需采用双电源;汇聚层采用双核心, 并采用N∶1方式进行虚拟化, 设备之间采用2条10G连接, 向上链路带宽合计需要达到40G, 与接入层设计数据量相比, 线速比为200∶40=5∶1。汇聚层设备可以依据应用的需求, 插接LB/FW/IDS等服务板块。
2) 接入层:每个机柜内 (或顶端) 放置一台24口千兆 (或万兆) 以太网交换机, 与相邻机柜的交换机进行N∶1虚拟化 (或单独) ;聚合后的虚拟交换机逻辑组与汇聚交换机之间采用40G双上联方式 (或者单台交换机20G双上联方式) , 线速比为24∶20=6∶5, 每20个机柜组成一组, 形成一个POD。
3) 外部接入区域:外部接入区由第三方接入区、Internet接入区、广域网接入区组成。第三方接入区, 主要用于办公数据中心内与第三方进行安全的数据交换, 采用前置机方式进行数据的推送与交换。Internet接入区承担整个园区的Internet接入, 建议采用双Internet出口方式进行建设。广域网接入区采用双路由方式与企业 (园区) 广域网连接, 确保连接的可靠性。
数据中心采用标准三层架构, 高速汇聚层作为整个数据中心的高速包交换通道。汇聚层不仅需要承载对接入层的汇聚, 还需要提供各类网络服务, 如负载均衡、防火墙安全、入侵检测等。接入层提供物理服务器的接入, 依据实际需要采用千兆或万兆接入, 而交换机则可以依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端口配备和端口类型 (光口或电口) 。
位于动力配套、介质存储中心、高性能数据中心的OA网络接入层, 需要通过光纤与位于科技大楼的核心层交换机进行直接连接, 在整个建筑区内不再设置汇聚层。
6 园区无线网络架构
无线网络接入是整个园区办公网络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覆盖科技大楼的动力配套、办公区域、介质存储中心办公区域、职工食堂, 将来根据需要可以覆盖整个园区。
在科技园区建设全覆盖无线终端, 以满足园区工作人员的移动终端能随时随地接入园区网络, 进行移动办公。其网络架构如图4所示。
整个无线系统采用Thin AP结构, AP通过L3/L2方式与无线控制器连接。整个网络系统实现三层漫游。
7 生产/开发网络平台
科技园区内的生产/开发网络平台用于承载高性能计算集群I/O节点、头节点与操控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 属于涉密网络平台, 覆盖高性能计算中心、科技大楼, 由高性能计算中心各集群节点接入网络平台与科技大楼操控终端接入网络平台组成 (如图5所示) 。
开发/生产网络系统采用两层架构, 分为核心层与接入层。
1) 核心层:位于高性能计算中心网络区, 由高性能网络设备组成双核心, 连接多个机房模块内的接入交换机和科技楼内用于连接操作终端的交换机。为高性能计算中心和不同机房模块之间的数据流量提供高速包交换通道。
2) 接入层:生产/开发系统合计占用6个机房模块, 在各机房模块内建议采用直连方式 (Direct Connect) 进行网络部署, 即在每个机房模块内设置一对高性能核心机提供万兆方式承载各类节点 (I/O节点、头节点) 的接入。
8 园区智能化网络平台
科技园区内智能化信息传输控制平台, 用于承载园区内诸如综合安防、楼宇自控、园区监控, 动力监控、高性能计算中心环境监控等信息的传输。通常园区内不同的系统是由集成商建设的。为此, 建议在科技园内建设统一的园区智能化网络平台 (Campus Intelligence Network) 。同时, 通过统一的园区智能化网络平台的建立, 使得在整个园区内进行信息共享成为可能 (比如远端能耗监控等) 。
园区智能化网络架构如图6所示。园区智能化网络平台采用两层结构。
1) 核心层:采用双核心, 并采用N∶1方式进行虚拟化, 核心交换机之间采用两条10G连接。为节省成本, 双核心交换机均采用单引擎板, 但需采用双电源。
2) 接入层:接入层交换机采用N∶1的方式虚拟成一台逻辑交换机, 聚合后的虚拟交换机逻辑组与核心交换机之间, 采用万兆双上联方式。网络逻辑, VLAN按照业务类型进行划分, 使得系统维护简洁方便。
9 企业专网
科技园区的整体网络规划需要考虑办公专网的特殊安全需要。所有单位的办公专网通过园区内专线光纤链路, 一一汇聚至数据中心的屏蔽机房, 并通过安全的网络出口上联到集团办公专网。企业专网的网络架构如图7所示。
网络层次:园区LAN采用两层结构, 核心层采用双核心, 并采用N∶1方式进行虚拟化, 核心交换机之间采用两条10G或千兆连接;为节省成本, 双核心交换机均采用单引擎板, 但需采用双电源。接入层采用1 000M接入;网络逻辑, VLAN按照楼层/部门进行划分, 以达到系统维护的简洁方便。
1 0 带外管理网络平台
带外管理是目前数据中心必须具备的一种管理方式, 通过带外管理可以实现数据中心设备的远程管理, 简化数据中心的管理模式, 节省管理成本。带外管理网络架构如图8所示。
网络层次:网络采用两层结构, 核心层采用单核心;均采用双引擎板、双电源;接入层接入交换机采用单连接, 核心交换机之间采用千兆方式上联;网络逻辑, VLAN按照所管理的业务类型进行划分, 以达到系统维护的简洁方便。
1 1 数据中心的互联
科技园区的数据中心与总部数据中心之间通过DWDM互联, 通过DWDM链路确保两个数据中心之间FC与IP连通具备可靠性、高效性。总部数据中心与科技园区数据中心之间DWDM架构如图9所示。
1 2 结束语
科技园区信息网络系统规划, 需要充分考虑未来信息系统的整合, 确保网络系统可以灵活应用;充分考虑未来新技术的发展, 合理规划网络系统基础架构, 以支持未来云计算、云存储和虚拟化技术的部署。为科技园区数据中心及园区未来的数据传输平台网络详细规划提供前瞻性构想, 为科技园区数据中心及园区综合布线的规划提供依据。
摘要:当前,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 企业对信息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大型科技园区的信息网络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的目标是:适应科技园区未来战略发展, 以其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 并能灵活调整的特点, 成为管理、运营和研发中心。由于不同园区所规划功能区各异, 信息网络系统规划需要针对不同业务应用需求, 规划出逻辑清晰合理、适宜其功能区的特有网络架构, 为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3.信息科技发展规划 篇三
关键词:信息规划 社会资源重组 行政体制改革
1.信息化规划要准确定位、务实求发展
本溪市的信息产业基础十分薄弱,硬件不“硬”,区域自配套率很低,信息产品涵盖面窄、规模小,软件不“软”,起点不高,缺乏开发团队,更谈不上规模,不足以形成对本溪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因而信息化的重点不能放在发展信息产业上,而应针对本溪市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低,应用层次不高的现状,重点放在对传统产业和社会运转方式的改造和提升上,努力提升产业的层次和水平,通过以信息化带动的创新与变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前移本溪市在辽宁中部城市群中的位置。逐步推广融合制造、供销、财务和企业各项管理的CIMS、ERP,使组织和管理上更灵活,同步、敏捷、及时反映供需关系变动,及时、准确、经济、适用的处理信息,能动正确的进行经营决策。
北钢同样要重视信息技术在“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形成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优质板材、优质建筑材和优质机加材系列的产品结构”中的作用。作好新上“1780”热轧机组、“1750”和“1450”冷轧机组及管件铸造等重点项目,项目中充分考虑运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规划和设想。并以此为契机扶植与培育为企业信息化服务的软件骨干企业。
2.信息化规划要体现和促进通过信息技术带来的社会资源重组
“十一五”期间本溪市要实现 “做大做优做强冶金支柱产业,初步把旅游、现代中药、钢铁深加工制品三大接续产业培植成支柱产业,实施赶超型、跨越式发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必然的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 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本溪市战略转型期的信息化规划要体现“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思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对传统技术、管理、机制的颠覆和市场运行模式的创新,以及引发的社会的重大变革。信息技术无疆界的扩散、最迅捷的传播,为全方位的改革创新和应用人类共同的知识资源展现了最好的平台,为我们整合区域内的资源提供了最佳契机。按照“信息技术为工具,信息资源为中心平台驱动,在全面发展中解决现实问题”的方针,打破传统模式难以解决的壁垒,促进区域内原有要素资源创新性集成和融合,促进企业重组、组织变革和政府管理创新,让信息技术的助推力贯穿于区域发展的每一个方面,大幅度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3.信息化规划要启动对行政体制改革的平台驱动效应。
行政体制改革、政府管理创新是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政府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精简机构数量,减少管理层次,形成扁平化的组织形态。为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造平等竞争的信息平台,信息规划需要改进和强化本溪市政府的电子政务工作,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可以从根本上改进政府的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加速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信息技术为这种改革提供了技术基础,推动着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在这种创新中,组织变革的首要因素不再是机构、职责、人,而是信息。信息规划要注重激活对本溪市行政体制改革的信息平台驱动效应,实现技术驱动的管理创新的平和的、渐进的政府改革创新模式。在改革中,公共管理者的信息素养成为必要的先决条件,否则,投入大量资金的硬件设施处于无人想用、无人能用的闲置状态,电子政务建设成为传统工作模式的电子化。这不仅使电子政务的投资得不到效益,反而固化、强化了传统的管理模式,给政府转变职能、管理创新带来阻碍。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信息规划要注重逐步克服四个阻碍:文化阻碍、政府传统模式、部分官员腐败现象、公务员缺乏培训的负面影响,发挥平台驱动效应。
4.信息化规划实施的必要体制保障和措施保障
为提高执行能力和贯彻始终,信息化规划的实施执行需要一整套体制保障和措施保障。
遵循管理的“闭环”原则,必须健全信息规划策划制订、贯彻执行、反馈评价和修订完善的机制,既必须把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化体制作为信息化规划的有机组成和首要内容。一是要有具有權威的领导部门和执行机构、运行协调的管理体制。整合难以协调的分散信息化管理部门,避免“政出多门”各行其是,企业的首席信息官设置是值得借鉴的一种模式。二是创造全社会参与信息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推动信息化必须采用市场化的模式,而不是计划经济模式,必须广泛引智引资,吸纳国内外的资本、人才、技术和经验参与到本溪市信息化建设中来。
信息规划实施的必要措施保障。 本溪市经济现存的实际问题之一是部分干部思想比较僵化,有必要将单位信息化程度列入各单位和单位负责人的考核标准。我国新经济指标体系第四类是向数字经济的转型的相关指标,充分体现了新的发展观,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引导和强制各级领导真正转变观念,实实在在重视信息工作,并形成制度化的约束势在必行。将单位信息化程度列入各单位和单位负责人的考核标准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这将有助于改变部分干部思想观念,树立信息是主体资源,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的新理念。
信息规划的制订必须考虑解决信息化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充分估计困难,力求实施阻力较少,并提供示范效应好,引导性强的案例;制订的实施措施要从全局出发,操作性强;政策和措施要兼顾长期与短期、政府与企业、投资者与用户的利益。处理好投入与产出、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发展的关系,并能够给社会公众、大多数企业和地方政府本身带来利益。
规划还要包含构建信息人才汇集机制的方案。要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人才是前提。特别需要在培养和识别人才时重视信息接受能力、信息使用能力和信息传播能力,逐步建立培训机制和考核办法。建立信息存储的制度性手段,如在全市人才库中建立信息人才子库等。重视、奖励信息人才,尝试企业设置CIO 。杰克·韦尔奇说:有想法的人就是人才。我们的新人才观要容纳信息人才观:最先获取信息的是人才,化信息为知识的是人才,化信息为管理、经营智慧的是人才,善于识别、使用信息人才的领导是人才。我们的信息化规划必须体现全新的理念。
5.结束语
4.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篇四
一、背景
信息技术已日益成为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 和医疗工作效率的有力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院改革、促进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医院制定三年发展规划,把数字化 医院建设作为了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配合医院建设发展 战略,明确未来五年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重点,特制定本规划。
二、医院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发展基础
1、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在全 面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创造条件, 重点加强临床信息系 统的建设和应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医生和护士工作站等, 跟 踪医院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加快医院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步伐。
2、医院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初见成效。我中心于2011年3 月建成计算机局域网。中心局域网采用物理隔离,内网运行医
院信息管理系统,外网通过光纤与因特网相连。医院网络均采
用高速以太技术,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医院网络共有信息
点300多,每个信息点都有备用线路,网络初具规模。一直经来
系统的建设和稳定运行,为医院医疗业务及各项管理工作的正常
运转提供了重要保障。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中心新三年发展规划为依据,以建立临床信息系统为方向,以实现数字化医院为长远目标,以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打 好数字化医院建设基础为重点,稳步实效地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医院管理,提高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竞争 实力,为医院的发展及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信息化方面的有力 保障。
(二)基本原则
按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医院信息化建设应遵循以下 基本原则。
1、保证整体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医院整 体建设与发展的一部分。医院信息化建设必须适应医院的整体 建设和长远发展。信息化建设本身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周期较长,各个阶段各个项目方案的制订和具体实施必须充 分考虑其整体适应性和是否便于长远发展,以免对医院造成不必 要的经济损失。
2、基础设施尤其是网络建设要超前。新技术、新应用的采 用要切合实际。计算机网络的机房、网络布线是信息化建设重 要的基础设施,机房的定位、网络布线一定要充分考虑未来的发 展,为未来的发展留足空间、留足余地。
3、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 任务,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必须坚持分步实施的原则,确定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顺序,促使医院信息化建设有序地、高质量高水平地向前发展。
4、坚持标准化先行。在医院信息化每个环节的系统实施前,必须先完成管理流程的标准化、信息编码的标准化、基础数据的标准化,确定好系统的接口标准。
5、高度重视软件的地位和作用,融先进的管理思想于软件当中.6、切实保证系统安全与稳定。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必须切实保证和落实系统的各项安全保护措施,确保系统运行中的安全与稳定。
(三)建设目标
扩充完善管理信息系统His功能,完善社区医生综合工作平台,为今后临床信息系统、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打造好先进的计算机网 络平台。职工计算机应用能力要得到较大程度的普及和提高。
四、医院信息化建设具体任务
1、完善社区医生工作站功能,集成传染病报卡、慢病报卡传报功能,集成DR、B超图像医生工作站直接调阅功能。
2、安装满意度评价系统。监督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意识。
3、实现异地在线实时数据容灾,通过专业的容灾软件使业务系统完成切换时间<=15分钟。
4、妇保、儿保叫号系统,疾控二次叫号系统。
5、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建设。远程医疗会诊是一种新型的医院手段。采用这一手段的前提是医院要建好远程会诊中心。因远程会诊中心的建设涉及面广、投入较多,所以近三年内只完成规划工作,等条件成熟再进行。
6、准备医院电子病历,逐步实行门诊电子病历系统
7、一体化服务站全面使用电子处方。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院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决策、亲自推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保障,处理好重点项目、难点项目的协调、保证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切实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医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结合医院的办院思想和发展战略,制定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指导和督促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
2、规范、完善并严格落实信息化建设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和落实信息化建设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是确保医院信息系统建 设顺利发展和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要尽快完善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如信息网络系统各工作岗位职责、操作规程,信息网 络信息网络系统出入管理制度,信息网络系统升级、维护制度,信息网络系统安全检查制度,信息网络系统应急制度等等
3、认真借鉴其他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经验
全面深入了解我市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认真借鉴其他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经验,力争不走弯路,少走弯路。加快建设发展步伐,减少甚至完全避免投资浪费,提高建设效率和效益。
4、厉行节约、努力保证信息资金的投入
医院克服一切困难,尽量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始终坚持节约的原则,尽量压缩投资规模,减少浪费。
5.中学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篇五
2016-2020 按照《普陀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立足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审视及规划学校一定时期内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方向,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
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根据区教育局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以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改变的探索实验,提高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构建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依托一流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在教育教学各领域全面开展信息化应用,全面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的作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习绩效,为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资源保障和服务平台。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在学科等领域中的应用为重点,加强信息技术工作的领导和教师培训,逐步为实现“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服务保障平台,提升学校网络化管理水平。推进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全面整合,实现教育最优化。
(二)具体目标:
1、优化学习资源,积极运用区开放共享的数字化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增强师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深化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3、加强信息化校园建设,利有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构建教研互助研修和学校管理信息化平台,推进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1.动态更新计算机。为了进一步满足教育教学网络信息化需要,每年有计划分步骤更新,加强硬件平台建设。
/ 4
2.完成多媒体教室升级改造。重新建设现代化录播室,为教育教学研修提供更好服务。争取在2013年完成学校每一个教室引入互动式多媒体设备,为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平台。
3.2012年9月前成立科技创新实验室,初期完成硬件(计算机等)设备投入,改善学生创新实践环境。
4.对网络进行优化。为确保学校网络畅通,及时的对学校计算机、网络服务器设备进行更新、升级。
5.加入上海市“光纤城市”计划,2012年4月前将现有光纤4M出口带宽升级至10M,同时力争达到20M的出口带宽。
(二)完善校园网络资源
1.营造学校信息化的办学氛围,鼓励教师使用校园网络,实现校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完善家校网上互动平台建设。
2.以学科组为团队,分层次有计划实施课件的设计,建立资源包,通过团队合作,资源共享,不断完善校园网的教研平台,提高教育信息化使用效益。
3.引进先进的信息软件,构建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评价信息平台。4.发挥新校建设高起点的优势,充分利用先进的校园网络,结合数字统一认证的应用,逐步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三)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
1.强化应用,创建现代教育技术的良好氛围。成立玉华中学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专职负责。
2.以青年教师为突破口,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教师的信息素养。
3.建立评估激励机制,以《普陀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评估体系》为依据,完善学校评价标准,重点奖励在现代信息化教育教学研究中作出贡献和取得成果的教师。
(四)探索信息化应用实验
1.加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提炼和推广。重点开展借助网络课程、学科软件、自我研发课件等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鼓励教师整
/ 4
理课例资料,以备课组为单位成立校级资源库,老师上课可以借鉴使用,资源共享,并积极向区资源库推荐。
2.促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创新。定期的组织校级的各种比赛,鼓励和扶持教师积极踊跃参加每年举行的课件评选、信息技术环境下技能大赛。加强对课题的管理和研究。打造精品课堂,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定期的召开课题阶段性总结会,鼓励教师加强对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提升,并推荐到普陀区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期刊上。
3.积极探索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的校本课程。
(五)搭建学生个性化发展信息化平台
1.加强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结合网络课程的推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拓宽学习的时空界限。
2.加强学生网络平台的应用。考虑每年暑假设立举行网络夏令营活动,鼓励学生全面参与,充分展示学生多层面的创新作品。
3.依托综合实践这个平台,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成立科技创新实验室,给学生创设发展的平台,让其特长得以发展。
4.组织好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展示我校学生实践创新成果。
四、保障措施
参照《普陀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健全学校信息化应用和服务体系,保障校园信息化工作的实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健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体系。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认识和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明确教育信息化的任务、重点和关键,共同努力,统筹协调和管理教育信息化工作。
(二)加大投入,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从2011—2013年,更新计算机、创建科技创新实验室、更新教室多媒体、建设全自动录播教室、网络中心升级与维护等,保证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信息化教育环境的骨干教师队伍。通过师资培训,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方法、能够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
/ 4
(四)加强理论研究,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路子。要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变革。同时注意引进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同时与兄弟学校合作交流学习,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五、附则:
1、本规划是我校现代信息化教育工作的三年发展规划,由于时间较长,而科学技术发展又很快,在实施过程中,应适应形势发展而作相应调整和进一步的完善。
2、规划中的实施步骤是一个工作安排的计划,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如条件允许和需要提前完成的工作,可以提前实施。
3、本规划是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发展总体规划,在实施过程中每实施一步都要制订相应的阶段性实施方案。
上海玉华中学 二〇一五年二月
6.信息科技发展规划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依据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实施思路,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服务,以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为重点,以网络资源建设为基础,以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研究为新的切入口,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我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抓好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工作。
2、强化校园网功能建设,更新校园网页,增加实用性和信息量。
3、做好教师课件制作培训工作。
4、积极推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
三、培训内容
1、、、widows98操作系统、Excel中文电子表格、wpsoffice办公组合、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2、硬件管理和软件开发
3、课件制作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的指导和培训。
随着学校网络的即将建成,为了让教师能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对教师在设备的使用和技术上的指导和培训尤为重要。
1、对教师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信息网网络知识应用的培训,重点解决如何把教育信息网上的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2、对教师进行学校网络有关硬件设备的正确应用课堂教学让每位教师都能正确运用现有的硬件和软件设备。
3、为了充分用好现有设备,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对教师进行分层次、分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
4、针对信息技术组成员特点,加强学习,分工合作,形成特长,提高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水平,提高技术保障和服务的水平。
(二)信息技术硬件管理和资源建设。
1、完善校园网的建设,构建校园网管理平台,实现各科室信息资料的无纸化管理和发布。
2、扩充校园网络服务器,建设自己的校园网站,解除租用主机空间速度和空间上的限制。
3、组织教师和学生积极进行校园网和资源库的建设,按内容分版块管理和及时更新。
4、信息技术活动室派专人管理,进行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卫生清理,资料记载积累。
5、完善并落实使用借还制度,保养维修制度,损坏赔偿制度,配备申报制度等。
6、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期初普查,期中、期末普修,确保设备完好。
(三)软件开发方面。
1、充分发挥双向闭路电视系统的优势,除了利用好现有的音像资源外,努力为教师收集、拍摄、编辑一些课堂教学需要的音像资料。
2、利用好现有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发挥全体教师的优势,不断开发新的适合教学需要的多媒体课件,以教师教学大奖赛为载体推进教师自制课件的工作,并选出一批有质量的课件参加市、区的比赛。
(四)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功能,完善校园网络的管理。
1、继续完善校园网页,扩展校园网页的内容和空间。将结合网页制作培训,充实校园网站上教师个人主页和课题研究主页。
2、根据学校主页管理办法,定期更新学校主页,及时在网络主页上发布学校的各类信息。
3、进一步完善校园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重点建设校园备课资料系统和学生研究性学习资源系统。
4、规范校园网的使用管理,严格执行学校校园网站管理规则,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和努力提高网络维护水平,创设一个良好的网络使用环境,形成文明的校园网络文化。
5、组织教师参加网络培训,帮助教师掌握网络技术,能够熟练的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料。
(五)加强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1、积极推动区级电教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的研究工作。
2、加强与各学科的横向联系,配合新课程的实施提供相应的信息技术环境,并努力参加相关的课题研究。
3、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尝试工作。
太 和 中 心 小 学 德 育 工 作 计 划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太和中心小学
7.信息科技发展规划 篇七
促进工业领域信息化深度应用
围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要求, 全方位、多层次推动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覆盖渗透、应用集成和融合创新。
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全面普及。深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的应用, 大力推广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 促进研发流程变革和模式转型, 实现多专业、跨企业研发协同创新。加快生产装备数字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 推广原材料工业集约化、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消费品工业精准化生产方式。全面普及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客户关系等管理信息系统, 加快推动经营管理现代化进程。
推动综合集成应用和业务协同创新。促进研发、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信息集成和业务协同, 推动企业从单项业务应用向多业务综合集成转变。以集成应用支撑业务流程优化, 促进组织结构合理化、运营一体化和决策科学化, 推动信息化应用从单一企业向全产业链协同创新转变。
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进程。推动制造企业完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回收处理的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集成和跟踪服务, 面向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设计和整体解决方案, 加强备品备件管理、在线实时监测、远程故障诊断、工控系统安全监控、网上支付结算等增值服务。继续深化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 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推广节能减排信息技术。推动重点行业节能减排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深入应用, 提高绿色研发设计能力, 加大主要耗能、耗材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建立健全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监测和评价体系, 改进资源能源需求侧管理, 提升资源能源供需双向调节水平。大力发展环保装备专用测控一体化技术, 建立健全符合行业发展和区域生产力布局特点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监测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信息管理系统, 完善污染治理监督管理体系。
建立两化融合服务支撑体系。完善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评估认定体系, 推广行业评估规范, 指导中介机构开展重点行业和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 健全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工作机制。建立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 支持面向具体行业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加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 支持地方开展两化融合评估和监测, 完善区域信息化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服务业信息化
适应服务业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 深化信息技术在服务业的应用, 积极培育新型服务业态, 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引导电子商务健康发展。鼓励工业和商贸流通领域骨干企业开展网络采购和销售, 加强供应链协同运作, 推动中小微企业普及电子商务应用, 鼓励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向涵盖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全流程服务方向发展。丰富网络商品和服务, 拓展网络购物渠道, 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支持开展移动电子商务创新, 支持境内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应用。完善安全、信用、金融、物流和标准等支撑体系, 构建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配套的服务体系。组织开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积极营造有利于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 探索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监管模式, 加快建立规范有序的电子商务市场秩序。
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应用与现代物流发展的融合创新, 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水平, 鼓励发展新型物流业态和服务模式。加强跨行业的物流信息共享, 建立完善行业性、区域性的公共物流信息服务体系。推动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集成发展。
提高服务业重点领域信息化水平。加快推动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信息共享, 提高金融宏观调控和综合监管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促进消费金融发展;围绕增强普遍服务能力, 提高面向中小微企业和农业农村的金融信息化服务水平。引导工业设计走专业化、高端化、网络化发展道路, 建设一批实用、高效的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发展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信息安全服务和数字内容服务, 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推动旅游、人力资源开发、餐饮、新闻出版、休闲娱乐和社区服务等服务行业采用信息技术创新服务品种和方式, 完善服务体系, 提升服务能力。
积极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与服务, 推动中小企业在核心业务环节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深化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加强适应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特点和需求的研发工具、智能装备、过程控制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提高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的协作配套能力, 支持中小企业参与以行业骨干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协作。
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发展和完善面向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集聚区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重点支持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发展, 提供研发设计、经营管理、质量检验检测等服务。加快发展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方案设计、监理实施、运行维护等第三方服务, 不断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全面深化电子政务应用
加强顶层设计, 继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 推进政府组织结构优化, 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推进信息技术与政务工作深度融合。适应新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要求, 优先支持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住房等业务系统建设。深化财政、税收、工商、质检、海关、金融监管、价格、能源、工业经济运行等业务系统应用, 寓管理于服务, 提高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继续加强审计监管、公共安全、国土资源、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国防科技工业等信息系统建设, 支撑提高政府依法履职能力。加快党委系统电子政务建设, 为推行党内公开、提高各级党委工作效率提供技术保障。鼓励电子政务应用向云计算模式迁移, 全面提升电子政务服务能力。
提升基层电子政务服务能力。综合运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 不断丰富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手段。充分利用已有电子政务基础设施, 支持开展电子政务集约建设和应用服务, 更加注重推动电子政务服务向街道、社区和农村延伸。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 为公众培训、就业、社会保障、就医、计划生育、家政、出行等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为残疾人、老年人、低保家庭提供专项信息服务。鼓励基层电子政务应用模式创新, 支持基层政府开展以企业和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服务模式创新试点示范。
提高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人口信息共享机制, 支撑实施实有人口动态管理。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信息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服务全局的社会管理信息化体系。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 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舆情分析, 健全网上舆论动态引导机制, 确保社会信息采集和处理快捷高效。运用信息化手段改进信访工作方式, 建设公众诉求信息管理平台, 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
稳步提高社会事业信息化水平
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 不断提高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信息化水平, 为加快社会事业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大力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快学校宽带网络建设, 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 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加大中小学、各类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力度。加快开放公共数字化教学资源, 构建面向全民的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
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围绕健全医疗服务体系的需要, 完善医疗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 加快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 为开展远程医疗、远程救治和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打下基础。完善疾病和公共卫生事件直报系统和疾控管理信息系统, 促进建立覆盖疾控发源地、传染链、病源谱和预防救治的应急响应体系。在中西部尤其是边远地区,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网络化医疗辅导和诊断救治服务。逐步建立农村医疗急救信息网络。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和信息服务系统的覆盖范围, 为实现参合人口异地就医和即时结报提供技术保障。
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发布、需求预测、跟踪监测和失业预警, 推动就业信息全国联网,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 推动信息服务向街道、社区和乡镇延伸。促进跨区域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共享, 为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 异地居住退休人员管理, 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和结算等提供支撑。全面发行和应用社会保障卡,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覆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养老保险、减灾救灾、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最低生活保障、慈善事业等农村就业和社会保障领域。加快推进残疾人人口综合信息与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的共享, 提高面向残疾人的信息无障碍服务能力。
8.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资源规划 篇八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建设;信息资源规划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07)12-0100-03
Abstract: Information resources planning is a course of comprehensive planning for information towards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from information collection, processing, transmission to utilization, which is the basi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caus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planning, and then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methods and standard specifications on which information resources planning depends,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planning for logistics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end, some advice is put forward on how to do well on milit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planning.
Key words: logistics;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resources planning
现代物流的根本宗旨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并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等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1]。在物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物流信息及其相关信息,这些物流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企业物流信息资源开发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开发物流信息资源既是物流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物流信息化的归宿。不少企业忽视信息资源规划工作,没有搞清信息需求、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信息资源共享性差、信息系统间不能互连互通互操作,造成了企业没有享受到信息化投资应产生的效益,从而严重阻碍了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信息资源规划作为消除“信息孤岛”、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途径,是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
1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动因
目前,我国物流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物流信息化更是刚刚开始,只有少部分物流企业建立了信息系统。在拥有信息系统的物流企业中,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的信息标准,致使设计、生产和经营管理信息不能快捷流通,不能共享,造成了严重的数字鸿沟问题,形成许多“信息孤岛”。同时,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还很不完善,物流信息资源的集成和整合能力还尚未形成。
要解决这类问题,就要进行信息资源规划。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可以梳理业务流程,搞清信息需求,通过改造或重构建立高档次的数据环境主题数据库(Subject Data Bases)环境,建立物流信息标准和信息系统模型。同时,用这些标准和模型来衡量现有的信息系统及各种应用,符合的就继承并加以整合,不符合的就进行改造优化或重新开发,从而能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
2信息资源规划依赖的理论方法和标准规范
2.1认识信息资源规划
信息资源(Information Resource)是人类生产活动中,经过有序化加工处理后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所谓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企业管理和运作所需要的所有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使用的全面规划。即在进行系统总体数据规划的过程中进行数据管理标准化工作,使得总体数据规划更为扎实,使总体数据规划成果更能在集成化的信息系统建设中发挥指导作用。工程化的信息资源规划实施方案,是在需求分析和系统建模两个阶段的规划过程中执行有关标准规范。信息资源规划以信息工程方法论和数据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总体数据规划,制定信息化建设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并通过后续的数据环境改造来解决信息资源整合等问题,最终实现数据集成与信息共享。
2.2信息资源规划的理论
它包括信息工程、面向对象信息工程和信息资源管理的有关理论。“信息工程”(Information Engineering,IE)是美国管理与信息技术专家詹姆斯·马丁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整套建立“计算机化企业”的理论与方法。它的基础是当代的数据库系统,它的目标是建立计算机化的企业管理系统,是多种技术、多种学科的综合。信息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位于现代数据处理系统的中心、数据是稳定的、处理是多变的和最终用户必须真正参加开发工作。詹姆斯·马丁在1993年的专著中提出的“面向对象信息工程”(Object-Oriente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OOIE),是将面向对象的思想方法与信息工程相结合,建立全企业化的MIS的方法论。它是从规划到业务域分析、系统设计,然后再进行建造的较严谨的开发方法论。“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IRM)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霍顿和马钱得等美国信息资源管理专家提出的新概念。其主要观点包括:信息资源与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一样都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因此,应向管理其他资源一样管理信息资源。IRM包括数据资源管理和信息处理管理,它是企业管理的新职能,它的目标是通过增强企业处理动态和静态条件下的内外信息需求的能力的提高管理的效益,追求“3E”,即Efficient(高效)、Effective(实效)和Economical(经济)[2]。
2.3信息资源规划的方法(如图1所示)
2.3.1信息资源规划的需求分析。信息资源规划的第一阶段要进行需求分析,包括对功能的需求分析和对数据的需求分析。功能的需求分析包括定义职能域、定义业务过程和业务活动分析。按信息工程方法论关于信息资源规划要面向全域和主要职能域的原则,由主管领导和业务分析人员对管理的所有领域按照各种业务的逻辑关系,将它们划分为若干职能区域。然后弄清各职能区域中所包含的全部业务过程,最后再将各个业务过程细分为一些业务活动。数据需求分析是信息资源规划中最重要,工作量最大且比较复杂的分析工作,要求对管理的所有领域需要的信息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它包括用户视图分析、数据元素分析和数据流分析。数据需求分析需要从用户视图的调查研究入手,要求两类人员密切合作,认真分析各管理层次业务工作的信息需求,同时进行正规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建立起各种基础标准,为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3.2信息资源规划的系统建模。系统建模是指在规范化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模型的建立,这是信息资源规划的核心和关键性工作。它包括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系统体系结构模型的建立。基于需求分析和业务流程重组进行系统功能建模,由逻辑子系统、功能模块和程序模块组成,是解决“系统做什么”的问题。系统数据建模就是要解决系统的“信息组织”问题。它是信息资源规划的核心部分,是数据环境重建的根本保障。数据建模的基本工作包括:首先,识别定义业务主题,按主题将用户视图分组定义为实体大组,提出概念数据模型;其次,按业务需要进一步分析实体的属性,规范化数据结构产生基本表,提出逻辑数据模型;最后是数据元素规范化,进一步审核基本表的组成。系统体系结构建模是指系统数据模型和功能模型的关联结构,采用C-U矩阵来表示,它对控制模块开发顺序和解决共享数据库的共建问题有重要的作用。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分为全域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和子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前者表示整个规划范围所有子系统与主题数据库的关联情况,后者表示一个子系统的所有功能模块与基本表的关联情况。
2.4信息资源规划的标准规范
在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工作中需要建立各种标准规范,它大致包括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和技术文档表述规范。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有: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这些标准的建立,将贯穿信息需求分析、数据建模和后续应用开发的全过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的建立,是从源头上做好数据环境升档工作的基础,因此从数据模型到物理数据库实现,都要贯穿和体现这些基础标准。文档表述规范主要有:数据流程图、用户视图分析、数据流分析、业务分析、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系统体系结构模型[1]。
3信息资源规划在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物流信息化可以认为是在物流建设各个领域,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全面提高物流行业整体优势的全部活动。其中,对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核心任务。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就是在物流各项工作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集、处理、传递和使用物流信息资源,提升物流工作质量和效能的过程。
大部分物流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并通过筹资建设信息系统,建立了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企业内外的信息交流,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扩大企业的客户群,提高盈利率[3]。但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较低,由于缺少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物流企业大部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自行建设、自成一体,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配置资源的企业还不多。特别是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滞后,物流信息分散,导致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进行全面的信息资源规划。
信息资源规划在物流信息化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资源规划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作,它注重在正规的业务和数据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建立主题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体系结构模型,从信息资源整合与应用系统集成的角度来制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方案。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可以更好的对物流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进一步加速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进程。
4物流信息化建设,搞好信息资源规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信息资源规划应与顶层设计相结合
物流信息资源规划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国家物流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各地物流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的规划和组织下,加强同物流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的结合,才能形成合力,加快发展物流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最重要的是要有宏观规划,每个单位要在上一级的统一规划下,确定自己的信息资源规划。同时,要制定信息资源规划的法规和标准,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在信息资源规划中的责任,明确协调共享机制,确定数据格式和接口规范,保证各部门、各单位的信息资源规划是在统一规划和标准下进行的,为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为一体化信息系统的建成,打下坚实的基础[4]。
4.2有效整合物流信息资源
我国要发展现代物流,抓住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必须加强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大力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信息资源规划,重新梳理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采用适合自身需求的物流信息技术,建立优化合理的系统模型,开发相应的信息系统。通过改造或重构建立高档次的数据环境-主题数据库(Subject Data Bases)环境,建立物流信息标准和信息系统模型,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4.3要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资源规划中,工作量大,难度高,需要各种人员共同参与。他们不但要熟练地掌握规划工作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而且要具有丰富的物流专业理论知识。所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建设组织领导、技术研发和使用管理队伍,是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要突出育人、选人和用人三个环节,以物流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为重点,结合日常工作和物流信息化建设项目,着力培养一批通晓物流业务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飞驰. 试论物流信息化发展中的几个瓶颈问题[J]. 物流科技,2006(3):41-43.
[2] 高复先. 信息资源规划:信息化建设基础工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 袁伟军,周继民. 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6(5):19-21.
9.信息科技发展规划 篇九
1、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实践目标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同业务开展实践规划包含良好的协同一致性,也就是说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是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广泛服务的.为科学进行制造业信息化建设规划,我们应明确相关企业的实际发展战略与目标,各个部门基于总体目标需要完成的重点工作等.我们可以从资源共享、科学管理、提升工作效率、推进国际化市场竞争等层面展开深入分析。
科学化管理主要应借助ERP核心系统,将开展的各项业务所应用的系统软件数据进行有效集成,并通过各项数据的分析挖掘,为制造企业决策管理层清晰提供运行经济状况、生产运营状态、各类财、人、物资源的历史信息与实时状态,进而对企业的整体运作实现监控.同时我们可通过再处理各项经营、管理、生产的重要基础信息,为制造业决策层、管理层领导创造有效的`决策辅助信息,提升智能化系统综合水平,令其成为重要的制造业科学经营辅助手段,保障各项管理经营目标的良好实现.为实现资源共享,我们可借助条形码、监控系统技术、一卡通体系令企业各类资源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进而有效集成各类人员、物资、资金与信息重要资源,令其处于可控、共享的优质状态.为提升工作效率,我们可借助信息化互联网络系统、视频会议技术、自动化办公软件,令企业员工与部门、内部与外部、生产一线与管理层的信息资源与数据实现全面的共享与交换,针对制造业实际生产现场,我们则可借助设备互联等信息化手段技术令部分生产主体过程实现自动化统计分析,进而有效提升工作生产实践效率.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取主动,制造业企业应广泛应用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络技术,令国内外采购、营销目标科学实现,扩充企业经营生产活动至海外市场,进而良好的参与国际化市场的良性竞争。
2、制造业信息工程模型规划
2.1信息工程科学理论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是一项系统庞大的工程,实践中应科学基于信息理论知识,因此,信息工程学科原理尤为重要.该理论为制造企业创建了科学数据模型、企业模型与过程模型,相比于传统工程系统软件,信息工程涉及范围更加广泛,综合了多学科技术.本文基于信息工程学科理论探讨了制造业实施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科学数据与业务模型,明确了应用与数据系统的实际分布,对企业优质信息资源进行了统一的利用开发。
2.2制造业信息化框架体系
系统功能体系架构即各类系统功能的整体,其是信息化系统在制造业经营生产中各个层次领域发挥的功能.信息体系架构则主要由各个信息子系统构成.基于应用与数据的分离,该体系架构还可划分为资源架构、应用架构等.应用系统即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其对制造企业应用体系所有基本框架进行了描述,主体由应用系统及其相应关系构成.信息资源体系架构核心为数据建模,主要通过设计数据库与建模对各类信息资源实施有效维护与组织,并为各类应用体系供给良好的需求资源信息.基础信息设施架构影响着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及信息应用能力,其由软件、硬件与网络体系构成,硬件涵盖各类网络、计算机设备与通信设备、自动化办公设备与生产设备等.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中硬件是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主要的企业有形信息化投入,软件则涵盖各类系统专业的应用工具以及各类面向企业应用的综合信息系统。
2.3制造业信息工程规划内容
制造业实施信息工程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应用系统信息联系、功能关系等事项,具体涉及到信息化管理、生产、办公、集成化控制、基础硬件建设等.信息化生产过程涵盖计算机技术辅助工程、设计系统、制造系统以及柔性系统等.通过上述方式可令制造业生产过程由分析设计直至生产、工艺、仓储等环节实现自动化、流程化及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涵盖条形码系统、资源计划与一卡通系统等,由提升制造企业管理层面出发,实现准确、透明与及时的操作,并促进资金流、物流、人力资源与信息流的可视化、协作化实践管理,令企业发展上升到高效有序的综合管理高度.信息化办公涵盖视频会议、办公自动化、监控及IP通话,该类手段技术可促进内外企业的高效联系并全面提升生产工作效率.集成化管理体系由内部主页与数据中心系统组成,为中高层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了汇集数据平台,并为决策层的准确、快速、理性调整制定经营政策方针提供了一手信息数据支持.基础硬件建设涵盖网络安全、网络基础、互联网体系、配置软硬件等内容,是实现综合管理目标必备的系统平台。
3、制造业信息化规划中信息工程应用实践
基于制造业现有信息化建设水平及技术状况,我们就信息工程应用实践做进一步探讨.首先由内外企业层面对实施信息化规划条件展开分析.企业整体则应具备管理的先进意识,逐步提升投入资金力度.同时外部企业条件层面,其硬件软件资源技术条件逐步成熟,应用互联网络信息工程广泛深入,相关政府单位应更加注重对各类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发展建设的政策与资金支持.笔者结合制造企业实践发展规划战略及信息化模型,创建了信息工程体系模型,涵盖硬件扩展层、基础层、应用核心软件层、辅助管理软件与他类应用层等.依据企业信息化发展建设规模我们应用分阶段逐步实施模型方式,可促进自动化办公,全面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基于第一阶段ERP体系的成功实施,科学结合管理企业流程重组与制度完善,令其竞争能力与应变能力良好提升,并科学实现上下游供应链部门与企业数据的良好共享,令业务人员对相关数据的获取准确性、效率性与及时性显着强化,促进生产现场各项事务的信息化,大大提升了作业生产效率及生产产品综合管理水平。
4、结语
10.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1 篇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 “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信息化设施建设为基础,在未来的三年内,主要将围绕校园信息化规划与环境的建设、培养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进行,把校园信息化建设作为基础性的工程,把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在现有的基础上加紧工作,使我校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现状分析
我校是一所新建全日制公办小学,于年月建校,学
校现占地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现有个教学班,名学生,名教职工。各级教师的学历均已达标。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学校已建成校园局域网、与Inter网的连接。目前我校无计算机房。但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并配有网络端口。每位教师人机一台,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微机配置已满足目前需要。
三、总体目标
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在规划与环境建设上逐步实现校园信息化、无纸化,扎实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四、具体目标
第一年(2010年1月—2010年12月):
①教学综合楼整体进行网络布线,配备设备,实现每个处室及教室都设有网络端口。
②进行光缆网络联接,实现局域网及因特网的联接。③各教学班教室内配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与网络联接。
④购置电脑达到教师人手一机。
第二年(2011年1月—2011年12月):
①装配一个标准学生微机教室并与网络联接。
②购置电脑达到教师人手一机,逐步实现网络办公。③加强教师微机使用及管理。
第三年(2012年1月—2012年12月)
①学校各功能教室逐步实现信息化网络管理。
②配备多功能教室。
③购置电脑达到教师人手一机,各处室实现数字化、无纸化办公。
④加强教师培训,都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⑤配备技术好、责任心强的专职(或兼职)网管人员,确保网络运行的安全,提高效率。
五、具体措施
①积极协调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上加大投入,通过政府招标配足配齐。
②加强教师微机业务培训,配备业务好、责任心强的网管人员。
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
为进一步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强信息化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经研究决定成立奎文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一、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教导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
(1)制定、审议和落实全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及管理工作规划、重点工作任务、技术规范标准、专项经费的使用规划及管理等。
(2)检查、指导、监督、评估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建设任务。
(3)制定培训计划,分层指导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及其他教育信息化培训。
2010.1圣荣小学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
为进一步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强信息化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经研究决定成立奎文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一、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教技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
(1)制定、审议和落实全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及管理工作规划、重点工作任务、技术规范标准、专项经费的使用规划及管理等。
(2)检查、指导、监督、评估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建设任务。
(3)制定培训计划,分层指导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及其他教育信息化培训。
11.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研究 篇十一
摘要:在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并不乐观,究其原因是科学系统的信息系统规划。文章的重点探讨了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原则,以及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20-0104-01
信息化的建设能够拓展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中小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加速我国经济市场化与国际化,适应国际经济网络化、信息化的要求[1]。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却不容乐观。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牵头,组织编写的《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07)》中可以看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虽然有高达80%的中小企业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业务应用的只占44.2%,只有9%左右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4.8%应用了ERP[2]。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比率以及应用范围远远的落后于大企业。
并非这些中小企业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的对企业的重要价值,而是信息化建设在一些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现状让它们望而却步。这些中小企业并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战略、发展特点进行科学、系统的信息系统规划,而是盲目上马信息系统。这样盲目上马的结果导致了信息系统不但没有提高企业的效率,反而造成了企业的混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这些先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失败案例也给其他企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让许多企业从此远离信息化。
1信息系统规划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通过对建设信息系统的中小企业失败原因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企业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企业现状分析不够,没有进行合理的信息系统规划,而是盲目的追求高新技术,购买了大量昂贵的不能有效利用或者根本用不上的信息系统设施,从而导致信息系统应用失败,甚至造成了企业经营的混乱,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信息系统规划工作是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实施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对中小企业而言信息系统规划的作用在其信息系统建设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对温州79 家信息化试点(示范) 企业信息化实施效果和满意度的一项调查中表明,企业信息化成功因素排名前两位的是领导重视和信息系统规划;而对信息系统规划不满意的比例高于满意的比例[3]。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规模相比大企业来说虽然比较小,但中小企业同样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规划。依照制定的科学的信息系统规划实施信息系统的建设能让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建设,从而降低投资风险,提高信息系统建设的成功率。
2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原则
大规模终结论认为中小企业的劣势突出表现在规模较小、资本量较少、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技术和人才、内部管理水平欠佳、组织关系不稳定等方面[4]。中小企业的上述特点也就决定了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不能像大型企业一样投入巨大的人力与财力实施大规模的信息系统建设,其信息系统规划的原则也就不同于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应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本着在适用实用、效益优先的原则,集中资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同时要考虑信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避免造成信息孤岛。要改变信息化建设中粗放投入和重复投入发展的现状,注重信息化的集约效益,走低成本信息化的道路。
3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可以选择多种方法结合的方式来完成。首先就是从本企业战略研究开始,通过分析了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以及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自身的竞争能力,确定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关键战略问题;接着,对企业信息系统现状以及建设信息系统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明确了公司信息系统将要发展的阶段,从而得到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然后,在分解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后,采用关键成功因素法(CSF)确定关键成功因素并且结合企业信息系统现状得到了企业的信息需求,再使用企业系统规划法(BSP)对公司的信息系统进行了规划。这两种方法的结合能够发挥其优势,弥补其劣势,从而提高了信息系统规划的针对性以及效率。
参考文献:
[1] 宫伟建,吴洪波.信息化对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6,(1):45-47.
[2] 杨焕春,施晓秋.温州企业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信息导报,2006,(6).
[3] 张哲.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中小企业[J].中国软科学,2000,(6):94-96.
12.信息科技发展规划 篇十二
随着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改变, 人群健康需求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深化医改、惠民利民的政策要求更是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资源规划在疾病预防控制领域的落地、应用和发展, 对改进和优化现有业务, 规划和指导新的业务应用, 以满足新需求、顺应新变化,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
1 顺应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发展
1.1 拓展新业务
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快速增加, 新发传染性疾病的不断出现, 使得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点由传染病防治转变为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并重。一方面, 传染病防治中更强调新发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另一方面, 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 “活得长”和“活得好”成为新的健康观, 民众对疾病预防控制的需求由原有简单的疾病防治扩展至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上来。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需要及时开展新的业务, 以适应工作重点转移和人群健康需求多元化的发展。
1.2 加强业务协作
现代生物-环境-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下, 人群健康受生物、环境、心理、行为生活方式等多因素影响, 疾病预防控制干预策略由技术上、一次性的“生物学单纯干预”转变为技术和非技术相结合、贯穿生命全程的“生物-环境-行为综合干预”。
综合干预策略的实现, 需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与其他多部门间业务协同与分工协作。
1.3 强化“一体化”管理
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疾病预防控制服务理念由“以疾病管理为中心”转变为“以人健康管理为中心”。服务理念的转变, 需要将散落在多业务条线的业务流程“以人为主线”进行优化、整合。围绕服务对象, 实现业务“一体化”管理。
1.4 辅助“基于数据综合分析”的科学决策
新发传染性疾病的增加, 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等问题凸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增多, 对疾病防控和突发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和救治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准确获取疫情、舆情数据, 需要众多部门在统一高效的指挥下, 协同采取应对措施[4]。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需要将分散在各机构、各专业的业务数据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和整合, 在数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辅助科学决策。
2 疾病预防控制信息资源规划的应用
2.1 掌握资源现况, 规划业务发展
由于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条线多, 管理范畴大, 存在业务职能重叠、流程不规范、数据重复采集等问题。通过疾病预防控制信息资源规划, 在掌握业务开展现况及信息资源分布情况的基础上, 对业务开展和发展进行集中、统一规划, 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信息资源规划现况分析可以对现有业务条线、具体业务活动内容、业务流程等进行梳理, 从整体上掌握业务开展现况;对信息化投入、基础建设、应用系统、数据资源等进行梳理, 从整体上掌握信息资源分布现况。基于信息资源现况, 拾遗补漏, 因地制宜, 科学地规划业务发展, 有效推动医学模式改变和促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2.2 规范业务标准, 指导业务开展
按照现行规范文件及业务发展要求, 对业务角色职能定位、业务活动内容、业务流程等进行标化, 规范业务开展, 可以有效解决业务开展中的诸多问题, 如业务职能缺失、重叠或多头管理;不同科室间业务协作缺乏, 效率较低;业务上低效、简单重复性劳动;业务流程繁琐复杂等。
通过信息资源规划业务架构分析与规划, 建立职能域-业务活动模型, 绘制高阶业务核心流程, 精简和优化业务流程, 并形成业务架构规范, 进一步规范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工作, 加强业务协同, 提升整体业务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2.3 整合数据资源, 增强数据利用
对数据采集、存储、交换、利用全过程进行架构规范, 并根据业务实际需求制定数据标准, 开展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 可以有效解决业务开展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如低效摘抄临床诊疗或其他机构产生的数据;部分基本信息、健康或行为危险因素信息重复采集;机构或业务间的数据交换共享较少;数据利用不充分;信息公开与信息服务不及时等。
通过信息资源规划数据架构分析与规划, 对数据项、业务指标、基本表和用户视窗逐一进行标化, 实施数据汇聚、整合, 面向用户建立主题数据库和主题分析库, 从而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与质量, 整合各类信息资源, 增强数据利用能力。
2.4 顶层应用设计, 高效分步实施
在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中如何根据业务需求有计划地推进信息化建设;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业务高效发展;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的硬件、软件等信息化资源;如何规避因需求、流程变动等造成的重复开发或无效开发;如何使整体应用及技术架构满足一定时期内业务动态发展的需要等,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对信息化建设进行顶层应用设计得以有效解决通过。
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的分析, 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信息化架构、建设重点和优先次序, 形成应用规划与系统集成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实现顶层应用设计, 从而确保在有限的经费和人力投入下, 更高效有序地通过分步推进信息化项目实施, 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化建设, 达成业务发展的总体目标。
3 思考与建议
随着人群健康需求的多元化发展,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新业务不断拓展, 业务协同的需求不断增加, 管理一体化要求日益迫切, 基于数据整合和综合分析的科学决策需求也甚嚣尘上。顺应这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新发展, 通过疾病预防控制信息资源规划, 可以实现对现有业务的改进和优化, 满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新需求。业务上, 基于信息资源现况, 科学规划业务发展, 有效推动医学模式改变和医疗卫生改革;规范业务标准, 指导业务开展, 加强业务协同, 提升整体业务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技术上, 整合数据资源, 消除信息孤岛, 加强数据利用。管理上, 进行顶层应用设计, 科学指导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高效分步实施, 实现信息化建设成本-效益最大化。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充分意识到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等同样的重要地位, 研究分析辖区 (领域) 信息资源分布情况, 开展信息资源规划与实施工作, 满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新需求, 提升业务综合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裴雷, 马费成.政府信息资源规划理论的沿革及发展——基于美国政府信息资源规划的历史演进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 2009, 53 (23) :117-120.
[2]马家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体系规划与发展[J].中国数学医学, 2011, 6 (6) :11-14.
[3]马家奇.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现象与策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6, 22 (5) :377-378.
【信息科技发展规划】推荐阅读:
银行信息科技战略规划08-12
信息科技文档07-27
科技信息检索作业06-09
科技情报信息管理办法07-17
信息科技部工作总结08-23
科技成果信息管理系统08-23
公安部科技信息化09-13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07-19
农机技术推广科技信息技术论文06-12
公司信息化科技专员管理制度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