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2024-11-07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共17篇)(共17篇)

1.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篇一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定义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随着我们社会的飞速发展,时刻都有新事物的产生。但是在我们使用这些新事物的时候,往往也会引发很多的心理问题。特别是我们现在的小学生,他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未来的栋梁。虽然现在的物质条件比较好,当小孩子的生活却没有我们以前过得那么幸福。在小孩子的身边,有很多无形的压力,对他们或多或少的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造成影响的同时,并没有一个恰当的途径可以去了解他们的想法,长久下去,造成的心理影响就会越来越严重。

就拿我们的“应试教育”来说,虽然现在到处都大张旗鼓地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只要还有高考这只“指挥棒”的指挥,学生就会在学校的提高升学率,家长的高期望下,被迫负担更重的学习担子。久而久之,学习繁忙,要与同学互相竞争,心理承受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就特别容易出现问题。

何谓教育?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就算你再聪明,但你的心理素质不过关,动不动就钻牛角尖,那么培养出来的就是一个不定时的炸弹,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爆炸。这是一种很可怕的事情。所以,身、心两方面都必须得到健康的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

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小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很多学生都说,他们天天过着“单调”、“紧张”、“烦躁”、“抑郁”、“无聊”的学校生活。甚至多达近30%的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比如说: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经验,简要地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保证。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在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学生个体开始从儿童进入青少年,其身心变化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性成熟的开始,身体的发展,让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出现独立的需要。产生这种矛盾,学生特别需要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疏导。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做到应有尽有,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保护,学习上过分计较成绩,而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关心,甚至不以为然。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进而产生了心理障碍。

学生的心理发展一般是正常和健康的。但是学生还是有时候会存在一些小困惑——在我们眼中的小事。如果困惑没有及时解决,让它越积越多,当它超过了自己的承受力,就会很容易产生自暴自弃、自卑乃至妒忌、憎恨等不健康心理,从而形成孤僻、懦弱、粗暴等人格阻碍。有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比如:在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学生。他脑子特别的聪明,人也很活泼好动。只要是他想做的事情,没有做不好的。但是,他特别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下课老是动手动脚惹同学,上课也喜欢插嘴。当他不喜欢的时候,考试卷子也不愿意写一个字;当他受到委屈时,就喜欢装病不上课,吵闹着要回家。班里面的学生都特别不喜欢他。作为班主任,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和家长进行沟通。几次想把家长请来学校,但家长一直说工作忙,没空。直到小孩在学校与其他同学打架,弄得鼻青眼肿,需要双方家长进行调解时,才愿意露面。家长的不重视,是显而易见的。

这个学生的一切行为,只是为了要引起家长、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关注。后来通过几次的谈话,学校的相关部门也和家长进行了沟通,教育家长要多关心小孩,要用鼓励的方法让他改掉坏习惯,要让小孩有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个学生的行为有了很大的转变,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各科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第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发展,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的影响作用。方面 现象

1.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

影响

家 庭 心理成长有直接而有重大的影响;

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单亲家庭”、“问题家庭”中家庭气氛温馨减少; 3.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的管教方式。1.学生之间激烈的升学竞争;

2.学校追求升学率,频繁的测验,对学生的分数进行排位; 校

3.教师不适当的教育行为;

1.色情、暴力以及非法电子游戏厅、不法网吧的出现; 社

2.政府部门的不正之风; 会

3.观念的多元化。

导致学生陷入紧张、焦虑,担忧等不平衡状态。

对社会有错误的认识,自我调控能力减弱。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是老师。有专家通过个案分析指出,2/3的成年人心理疾病产生于中小学时期。小学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多在于教师。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要如何树立楷模,我认为老师先要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其次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老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最重要一点是要讲诚信。不能夸大或缩小事实,不能答应学生的事情不做,更不能在学生面前无所顾虑地讲话。

第四,结合各学科教学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学科渗透。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在小学开设一门课,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优化整个教育过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新课程的理念最重要的有几点:一是创设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喜欢上数学学习;二是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特别是班级的“后进生”,应该给他们机会在课堂上展示,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三是与学生有良好的互动,善于观察学生,引导学生。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在课堂中建立良好的师生之间,对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个重要的保证。总之,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自我防止和消除产生心理疾病的各种因素,从而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心态,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我们要不断地探索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2.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篇二

一、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原因

(一)中职学生特点

目前,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中农民的后代占了70%以上,他们毕业后绝大多数都将进入生产第一线。由于他们在农村生活中自由、松散、无序的习性与现代城市工作所呈现的规范化、技术化、复杂化特点格格不入,导致他们被社会赋予“城市建设的生力军”的同时,也很容易成为职场受害的“主力军”。

(二)企业特点

我国部分企业的工作条件十分恶劣,职业卫生安全(OHS)管理相当滞后,职业卫生与安全教育、监管和专业服务相当缺乏。另外,个别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职业危害事故不断发生。因此,改善职业健康和安全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事情。

(三)职业病是一类人为的疾病

影响职业病发病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人、职业病危害因素和作用条件。只有三者同时存在才能引起职业性损伤。作用条件主要有:

1. 接触机会。

有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如果作业环境恶劣,职业危害严重,可工人不到此环境中去工作,即无接触机会,也就不会产生职业病。

2. 接触强度(浓度)。

主要取决于接触量,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强度)越高(强),接触时间越长,危害就越大。

3. 工作环境与劳动强度。

工作环境不符合卫生标准、布局不合理、管理不善、缺乏卫生技术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等,都可增加劳动者接触危害因素的机会和接触水平。

由此可知,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及职业病的防治工作的好坏有直接关系,所以关键在于预防。因此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二、如何开展中职生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对中职生进行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如何加强中职生的职业健康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中职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当前中职学校的教育现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中职生的职业健康教育。

1.系统地开设职业健康与安全的课程或相关课程,定期举办讲座。通过开设必修课、选修课等方式,以课堂为主,系统传授职业健康知识。

2.利用广播、橱窗、刊物、班会课、团课、网络等途径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声势,扩大影响,提高学生职业健康的意识,增长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知识。

三、中职生需要了解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知识

(一)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

自2002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正式实施以来,我国已形成以《职业病防治法》为核心,《尘肺病防治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和《使用有毒化学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三条例、卫生部制定发布的17项配套规章并制修订各类职业卫生标准636项,职业病诊断标准93项,放射卫生防护标准82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35项为支撑的法律、标准体系框架。2006年卫生部发布了《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诊疗许可证发放管理程序》,重新修订发布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规定》等规章和配套文件。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等法规,对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为,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诊断工作,保护劳动者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得到完善。

(二)企业员工相关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

法律法规明确了用人单位、政府、技术服务机构和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中的法律责任,如劳动者既享有作业场所获得保护身体不受危害、有获得工作场所有害因素信息、有获得健康监护不需付医学检查费用等权利,同时又须遵守国家及企业的法规、规章、制度,配戴特殊需要的个人防护用品。用人单位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卫生标准,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的工作环境和场所外,还要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职业卫生培训、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职业卫生服务(包括工作中可能对劳动者产生职业危害的信息,健康监护,因工伤、职业病而致残的健康管理、治疗和康复等)、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并依法承担因职业危害而对劳动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的赔偿责任。

(三)职业健康检查常识

根据职业病的特点,可以说职业病是一种人为的疾病,职业病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故必须强调“预防为主”。中职生在就业之前要有健康检查的意识,要在工作中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健康检查,要注意就业前和定期健康检查,前者的目的在于掌握就业前的健康状况及有关健康基础资料和发现职业禁忌症;后者目的是及时发现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早期损害或可疑征象。另外, 职业健康检查同时也可检查出非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健康损害,从中发现隐匿和潜伏性疾病,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并发症和伤残的目的。

四、开展中职生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的意义

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作为操作规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人用众多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伤亡事故而制定的。因此,仅靠用人单位制定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操作规程。劳动者遵守职业安全卫生规程等于珍惜生命、保护健康。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要互相提醒、共同遵守。因此培训中职生遵守职业安全卫生规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培训提高中职生的职业健康意识,也是从根本上防止职业病危害的有效方法。

摘要: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健康和职业安全意识薄弱, 中职生应了解职业健康的重要性, 并了解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基本知识, 理解其重要性。

3.浅谈对小学生进行耐挫教育 篇三

俗话说得好,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万事如意根本没有。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才竞争的时代,多元文化的影响,独生子女和单亲家庭不断增加的现实,小学生遭受挫折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耐挫教育刻不容缓。那么,应该如何正确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根据我校十多来开展心理课题研究的经验,我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供帮助,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当学生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作为教师应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引导学生认识到所有的美好生活都来自艰辛的付出,所有的成功道路都少不了挫折的基石;引导学生学会克服消极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引导学生学会鼓励自己,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记住这样的一句话:“幸亏没有更糟,明天一定会更好!”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快乐人生三句话:“太好了”、“我能行”、“你有困难我帮你”。在一次学校田径队综合测试中,有两名平时成绩还不错的学生出现失误,没能及格,其中一位学生承受不了这次挫折,认为无法见人,从此一蹶不振,训练兴趣一落千丈;另一位则勇于面对挫折,分析原因,重新振作起来,勤学苦练,体育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两位学生遇到的挫折虽然相同,但由于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方法不同,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

二、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获得挫折体验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模拟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情境,让学生多一些磨炼。比如进行承受挫折训练、劳动教育锻炼、意外灾害预防、交通安全教育、预防地震演练、火灾逃生演习、预防甲流宣传、耐挫小品表演等。把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案例安排在富有启发性的具体教学情境中,努力为学生提供感受挫折的体验,提高他们应对挫折的能力,锻炼他们应对挫折的坚强意志,帮助他们掌握应对挫折的技能,培养乐观的心态。让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退缩、不自卑,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战胜挫折,获取成功。比如,一起做同样作业的两个学生,开始时进度都差不多,做了近一半的时候,心态好的那个学生会说:“哇,太好了,作业已完成一半了。”而另一个学生则说:“太糟了,做了这么久,才做了一半。”结果一个带着愉快的心情完成作业,不但速度快,而且还轻松地掌握了所学内容;另一个则在烦躁心情的影响下,思路打不开,计算频频出错,作业的质量大受影响。所以人们常说:乐观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悲观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三、树立榜样,教给学生战胜挫折的方法

自古英雄多磨难。无论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还是当今的仁人志士,都实践了这一条格言。小学生模仿性强,崇拜英雄人物,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定期开展以“挑战脆弱,选择坚强”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并把这一活动渗透到各科的教育教学之中。定期有选择地播放《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和《鸡毛信》等歌颂少年英雄的影片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深入挖掘前人百折不挠的精神,借助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各种战胜挫折的成功案例,让学生重新认识挫折,了解到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企业家等都是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最终才获得成功。从而使学生在鲜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学会如何应对挫折。只有教会学生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方法,从小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信心,才能使他们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加强疏导,提高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一般会悲观、失望、退缩、敏感等。面对这种状况,学校心理咨询室要充分发挥作用,首先要与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分析;教师以朋友般的心态耐心地倾听其倾诉,并适时给予安慰和鼓励;然后帮助学生客观分析原因,引导他们敢于正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我,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面对现实,审时度势,坚定信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其坦然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做到在顺境中不盲目得意,在逆境中不唉声叹气,拥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提高自身的挫折承受力。另外,学校平时可有意识地制订一些耐挫教育计划,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挫折的信心和决心。

总之,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课改理念为指导,对学生进行耐挫训练,增强学生承受各种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做到在挫折面前保持冷静,迎难而上,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成为合格人才。(稿件编号:100302006)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小学,362000)

4.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篇四

摘要:小学法制教育,主要是使小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通俗浅显的法律常识,本文从小学法制教育的内容、原则、意义、必要性及教育误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指出一些地方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进行法制教育中要求不够明确,教育内容和方法不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导致中国现阶段法制教育工作的发展很不平衡。提出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必要的法制理念教育,逐步培养他们的辨别是非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品德。

关键词:法制;法制教育;小学生法制教育

一、引言

学校是进行系统法制教育的重要阵地,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育人与教书有机结合,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开展不同的法制教育内容,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学校各个环节中,帮助他们认识、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势在必行,要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必须从小抓起。

二、进行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与意义

现代社会是个法制社会,“无规矩,不成方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已经成了社会秩序的代言词。自从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青少年法制教育被摆上了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培养小学生法制意识,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更是一项浩大的社会工程。邓小平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有这个内容;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坚持抓好法制教育,把法制教育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全体公民的的整体素质;胡锦涛总书记在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指出,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所以培养法律意识,提高小学生的法律素质,势在必行。通过小学生好好学习它,并合理的运用法律,遵纪守法,维护自身切实的利益。

同时,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首要意义在于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法制意识薄弱,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其从小有良好的法制意识,能够有效预防违法犯罪。

三、进行小学法制教育的基本内容与原则

加强小学法制教育,内容必须具本实在。主要要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启蒙教育,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法律观念和权利观念。

(一)小学法制教育的基本内容

了解社会生活中有规则,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人人都要遵守的具有强制性的规则。法律规定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各种特定条件下能够做什么、必须做什么或禁止做什么。初步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法律代表公平正义,维护秩序,保障自由,保护人身、财产等权力不受侵犯,了解自己依法享有的权利,任何人的权利不可随意剥夺和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加强小学法制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小学生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法制教育的特点,适应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积极倡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方式,采用通俗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典型事例,体现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法律知识教育与法治实践教育相统一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解和参与法治实践的机会,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实践当中掌握法律知识,领会法治理念,提高法律素质。

3、法制教育与学校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小学生法制教育应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与各种教育活动相结合,融入到教育活动中;与必要的专项教育相结合,形成多角度、宽领域、复合式的法制教育格局。

四、进行小学生法制教育的误区

(一)进行小学生法制教育的方法过于简单

近年来,大多数小学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法制教育,增设了法制课程,聘请了法制副校长,但大多数小学的法制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且教学方法简单,经常是采取单一灌输的方法进行教学,缺乏直观的教育,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小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因此法制教育收不到好的效果。

(二)进行小学生法制教育的方法流于形式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7条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结合常见多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虽然社会各界都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但升学率还是家长、社会以至学校自身对教育成果的评判标准。学校为了取“好成绩”,以满足社会及家长的期望,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只重视教科书规定的知识教育而轻视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导致法制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在课程安排上重视程度不够,法制教育多流于形式。

(三)小学生法律知识教学代替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指通过学校的各种教育形式,使小学生知法、守法并学会用法,培养和提高法律素质,形成良好的守法用法和护法习惯,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当前学校法制教育实践仅仅停留在“知法”这一层面上,忽视了对小学生进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法律知识教学不能代替法制教育,知法仅是前提和手段,守法、用法和护法才是法制教育的目的和归宿。

(四)忽视了小学生法律素质的养成

法律素质是指个体通过法制环境影响和法制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并按照法律要求自觉地规范自己行为的内在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在法律已经遍布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法律素质已成为个体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然而,一直以来我国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中,法律素质的理论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当前的学校素质教育也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认识上只限于“法律意识”或“法制观念”的存在,在实践中忽视对小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五、加强小学法制教育的对策性建议

法制教育者是整个法制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是整个教育活动的核心,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育的效果。所以,要想实现法制教育科学化,教育者本身必须提高素质,具备教育科学化的能力。

(一)处理好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关系

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都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组成部分。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道德与法律无明显界限。道德是公民自觉遵纪守法的思想基础,我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也是道德所谴责的行为。小学生法制观念的逐步形成同样要建立在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教育的基础上,而从小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也有利于小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和良好行为的训练。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要在教育内容上做到相互渗透,我们要使两者有机结合。

(二)坚持正面和形象教育的统一

针对小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及接受能力特点,对小学生进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要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积极进行良性启发诱导。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胜,模仿性强,辨别是非能力差,因此在教育中要以讲正面积极,形象的事例为主,注意运用英雄模范人物和小学生中的先进榜样去教育感染他们,适当列举违法犯罪案例,应注意量不宜多,内容更要得当,在授课过程中不要讲述罪犯作案的具体手段与详细情节,尽量避讳残忍、恐怖、荒诞、淫秽等不利于小学生身心成长的内容,防止适得其反,产生消极影响。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针对社会不良现象对小学生的影响,从正面进行积极诱导,增强学生自觉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学校和家长应注意区别判断,不要把小学生中的一些不良行为或由于无知幼稚产生的一些问题与违法犯罪行为混淆为一谈。对有缺点错误或者激进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积极引导他们提高认识,循序渐进改正,不可以一蹴而就,急功近利。

(三)结合小学生自身特点,创新教育方法

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一定要从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防止成人化。要根据各年级的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确定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在方法上要生动、具体、形象,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不要简单讲述小学生难于理解的法律条文和概念,空洞的说教,以提高教育效果。同时要注意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师资力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确定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内容。

(四)做到学校教育与社会各界相结合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与司法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要提高学校领导干部、教师对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国家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和法律常识,提高法制观念和政策水平;要经过调查研究,制订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具体部署;要通过多种形式,为学校培养教学骨干,加强师资力量,编写适合小学教师用的教学参考书,为学校提供适合少年儿童观看的法制宣传画片、幻灯片、电影片和录像等,以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多媒体形式进行授课。

(五)做到学校教育与父母教育相结合

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辅。学校加强小学生的法制教育,例如,把《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在校常规》等条文条规打印成册,分发到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多看多体会,把单纯的条框转变为自身的知识,用法律保护自己,维护自身的切身利益。父母也应加强和子女的交流,特别是法制意识的交流;父母要经常和子女探讨一些青少年遵纪守法的先进事例,也应注意方法:讲正面积极事例,适当探讨些反面事例,以让小学生警惕,但要注意措辞。

(六)健全督促机制,把学生法制教育落到实处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机关要采取切实措施,使各级各类学校法制教育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争取普及法律常识的任务在小学教育期间完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要做到归口管理,切实抓小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协助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法制课师资的培训等工作,加强协调、指导、检查和监督;各级综治机构要指导协调法制老师、法制辅导员的工作,基层综治委、办要定期召集辖区内小学法制专管员研究工作,推动学校及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各界加强青少年校外法制教育阵地建设,切实搞好有关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宣传教育活动。要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法制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专人负责,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落实各项计划、要求与任务。同时要建立监督制约和激励机制,增强学校、教师和学生学法用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法制教育要纳入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开展专项评估。要把“四落实”的情况作为评估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学生学法和遵纪守法的情况纳入学生将来的升学、招生、招工、参军等各项考核内容。要对“四落实”搞得好的地方、学校、法制辅导员、小学生法律学校、小学生法制教育基地建设等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七)增进小学生自身法制意识

小学生法制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学生。积极学习法律,并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如果小学生人人都能从自己做起,首先自己能学法用法,遵守法律,进而再去要求他人,那就会形成大家都来学法用法,大家都遵纪守法的大好局面,这样社会就会有越来越好的治安环境和社会秩序,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活动就会大大减少。

六、总结

5.浅谈对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篇五

[摘要]加强学生安全教育 工作和防范措施,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一项重要内容。班主任必须以对国家对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重视对青少年的保护,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

[关键词]学生 安全教育 责任 管理

学校是公共场所,学习是集体性生活,中学生是未成年、缺乏责任感的人群,安全隐患不可避免,作为教育者要做好的就是防范于未然。防范于未然的首要工作就是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以安全的行为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作为学校要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先要抓好班级的安全教育,做到从身边事入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安全教育渗入课堂,常抓不懈。

一、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有许多的新鲜事发生,在这些事情中不乏会有一些安全事故的例子。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捕捉,善于调动学生从广播、电视、报纸中去收集生活中这些真实的素材,把它运用到我们的安全教育中来,通过实例展现、展开讨论、谈论认识、动手制作手抄报等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例如,当听说或看到某学生因为坐摩托车上学发生意外事故时,这时我们就可以以此为例,发动学生展开讨论,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并设身处地地去想一想: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及时的点评、引导,这样就可让学生在事例中得到启示,明白道理,从而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又如,今年暑假频频发生的学生溺水事件,这时就可动员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然后进行整理交流办成手抄报张贴,在交流中就可告知学生生命的珍贵,安全的重要。这样就可唤醒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重视与防范,并形成技能。

班主任具有安全管理责任班主任要有安全教育责任。班主任除对班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以及基本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和基础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安全自护和安全自救知识。如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财物安全、饮食卫生安全等教育。班主任不仅自己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如山、生命责任大如天的意识,还要努力使学生树立安全第一观念。

班主任应具有安全告知责任。班主任的告知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把学校或班级进行的各种活动中有关安全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对学生告知。如实践活动中的行走、乘车、具体的操作注意事项;体育运动中某些项目的危险性,练习设备、器材的安全性能等内容都应在活动之前告知学生。二是把校园及其周边的设施包括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告知学生。如校园内外维修改造,施工场所或临时搭建的设施,校园内外处所、场地、水电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都应及时告知学生。三是把学生的有关情况对家长告知。如学生生病、学生请假离校或缺课、学生间发生纠纷或矛盾、学生的不良习气以及学生发生伤害或意外事故等,都要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四是把发现的班级内部、校园内部及校园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事故向学校领导告知。班主任履行告知义务,可积极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班主任应具有安全告诫责任。班主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负有对学生告诫的责任。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等是班级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学生的危险行为或潜在的危险行为要及时地告诫、制止和纠正。

班主任应具有安全防范责任。班主任要对班级活动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防范。如对流行病、传染病的防范,对班级进行的各种活动以及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校园欺侮、包括隐性伤害在内的预防等。要防微杜渐,而不要亡羊补牢。

班主任应具有安全救护责任。学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除要及时按制度规定上报,还要力所能及地进行自护自救,并采取得力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

三、安全教育要渗入课堂,常抓不懈。

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教育引导促使学生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人教版教材编排体系中的一个亮点,就在于体现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时时不忘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渗透,做到有的放矢的引导,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怎样正确的做,这样才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重视“生命教育”,建设“平安校园”。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生命,就等于失去一切,就无从谈起安全。平时以防为主,关键时监督到位,必要时挺身而出。遇到新问题时自主创新,做到人人有意识,人人负责任,细处着手,以小见大,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履行安全教育使命和职责。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的,我们的校园也就相对安全多了。

总之,安全无小事,安全教育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需要我们从身边事入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坚持不懈地唤醒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防护技能,只有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了安全的种子,才能收获到祥和、幸福、安宁的果实。

安全论文

浅谈对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工作单位:肥城市仪阳中学 姓

6.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篇六

东莞市大朗镇巷头小学:陈巧英

有专家断言:“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新一代人无与伦比的痛苦。”也有人预言“心理卫生将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题。”邓小平同志说:“教育要面向未来”。但面对当前人类面临的心理危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便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具备“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新一代。能否培养出具有优秀的心理素质、健康人格的新一代,是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的成败。

长期以来,多数人比较注重身体的健康,而忽视心理的健康,但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而且还应包括着心理上的健康。而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如:有的学生性格脆弱,有的学生性格倔强冲动,有的学生孤僻不合群,有的学生嫉妒心强,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娇生惯养,经受不起一点挫折,更有的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和心理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而且也是势在必行。下面就谈谈我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体会:

一、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还要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如果教师本身存在心理问题,又怎么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我们作为教师,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比学生的人生经验丰富得多,我们可以冷静地思考、反省,寻找自己的不足,有改善自我,调控自我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要积极调整自我的心态,创造宽容、乐观、和谐的“体内环境”,开辟一块宽敞明亮的心灵绿地,用心去思索学生,竭力寻找他的优点,采取正面的教育,将会从中体会到教育是一种“享受”。

二、平等对待学生,诚心尊重学生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教师办事要公平、公正,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人才观;学习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地对待问题。对优等生,多看缺点,对后进生多看优点。不可感情用事,要认识到只有一视同仁对待学生,学生才会从情感深处,萌发对老师的尊敬和信任。我们可以在心里欣赏成绩好、能干、听话的学生,但我们绝不能把这种偏爱用行动展示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甚至说某某同学成绩好、某某同学成绩差、某某同学品行不端正,而做出不公平的决定。例如:每天我都有安排同学值日,同样也有安排组长负责检查,但有些组长会认为:我聪明能干,成绩好,老师赏识,让我当组长,我可以不用值日,只是负责检查,要求同学做好就行了。对于这些学生,背后还得跟他谈谈心,让他明白自己也是班中的一分子,班里的事务责任、有义务去完成。又如:有个同学突然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我会摸摸他的头,弯下腰,低声说:“你作业没能按时做完,昨天应该好累吧?说说给我听,是什么事?”让他解释完后,再说:“那现在你打算怎么做呢?”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只有转变心态,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往,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才能在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向上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教育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

1、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主阵地。

课堂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最能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就是师生交往,课堂是学生心理成长的主要空间,教师要用爱心抚慰学生的心灵,用智慧去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这将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课堂上,胆小内向的学生很少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很小声,生怕自己说错了会受到同学们的讥笑。对待这些学生,我会事先跟他商量好,假如你上课能大胆举手发言,我会保护你的。在你认为回答有把握的,你的手就举高一点,在你认为回答把握不大的,你的手就举低一点。当他回答正确的时候,让同学送他掌声,当他回答不全面的时候,也要比值于肯定,鼓励他大胆发言。

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有益补充。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兴趣不能持久,课堂上所受到的教育如果不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强化,天长日久难免会养成“说一套做一套”的不良习惯,因此,结合学生生理年龄特点,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讲故事比赛、跳绳、赛跑、接力、下象棋、转呼拉圈„„就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同学们心灵受到了陶冶,能力得到了提高。

3、在班集体建设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传统的班级管理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所以班级管理必须要有“创造性”,有“创造性”的班集体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也更能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例如:我校一直以创“文明班级”为契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加强班风校风的建设。为此,我们要更新学生班级观念,让他们认识到老师只是对班级的发展起指导作用,自己才是班级的真正主人,班级事务的管理要靠大家来完成,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只有人人为班集体争光,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让学生彻底树立“我是班级小主人”的思想,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7.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篇七

关键词:计量器具,期间核查,重要性

我国现行的JJF 1069-2003《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中明确的规定了实验室要根据规定的程序和日程对于计量基准等进行定期核查, 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在进行正常实验的过程中, 期间核查的作用是对计量器具进行严密的与国家标准值进行对比调整, 使得实验室使用的计量器具能够精准的反应测量实物的准确数据, 保障企业准确的生产。

1 计量标准器的基本情况

目前计量常用的计量仪器有套管尺、钢卷尺、超声波测厚仪等, 这些仪器按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 都必须定期定时对其计量基准、传递标准、工作标准进行期间核查。其中, 在钢卷尺其本身具有蜷曲的特性, 在进行正常的计量时就很容易产生误差, 所以在对钢卷尺进行期间核查的时候, 考虑到这种情况, 就不必使用高精度的核查方法, 可以直接将钢卷尺完全展开, 观察期尺身有无打折或弯曲的地方, 然后逐步观察钢卷尺的刻度, 检验刻度是否清晰, 若足够清晰的话即视为考察合格。套管尺、超声波测厚仪属于高精度的仪器, 在计量时期本身的准确性会影响到计量物体的真实数据, 所以必须采用“两台对比法”、“平均值法”等期间核查的方法, 以保障这些计量器能够使用在精确的计量上。除此之外, 期间核查还要求定期对计量设备整体进行核查, 观察整体的平均误差大小。

2 期间核查的意义

JJF 1069-2003《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和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都强调了对计量所要使用的计量器进行期间核查的相关要求, 对于一般的计量仪器, 进行期间核查主要核查的是计量基准、计量标准等内容进行具体的核查, 从而保障计量设备在进行计量时不会因为计量器的精准性太低而造成失误, 进而引起巨大的损失。在一般性的计量中, 计量器的精确度造成的误差是可以忽略的, 而在对于精确度要求较高的工程计量中, 往往计量一个物体会用到各种各样的计量仪器, 使得每个仪器的误差都会被累积起来, 进而与理论数据造成巨大的偏差, 会造成巨大的工程损失。所以为了保障高精度工程的计量质量, 计量单位必须要对所使用的计量器进行期间核查, 使得计量器的标准值与理论规定的相一致, 这样在进行计量时才能够有效的保障计量质量, 降低计量误差所造成的工程风险。期间核查是计量器等使用过程中所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检测设备的正常运行, 因此, 保障期间计量的正常进行, 是提高计量单位计量质量的基础。

3 计量器误差的产生因素

3.1 仪器故障

检定或校准的间隔时间由经验决定的, 我们在使用计量器对目标进行计量任务时, 若计量量较大, 这时候便会采取分时间段进行计量任务, 最终进行汇总来完成整体的计量任务。但是由于计量的过程中, 一般使用的都是同一套工具, 没有标准进行对比,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计量器发生故障, 在计量人员未发觉故障的前提下, 是很难察觉到计量的数据产生误差的, 这时候如果没有期间核查对计量器进行校准, 就会造成整个后续的计量任务随着计量器的故障而产生巨大的数据偏差, 测量数据的质量就很难保证了。

3.2 性能下降

有时候为了保障计量器的准确性, 会定期将计量器送去上一级的计量机构进行检验, 这种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计量器的准确性, 但是在取回的过程中, 计量器可能会因为运输等原因, 导致其本身的性质发生改变, 如钢卷尺发生率略微打折、套管尺磨损等, 这些仪器性能上的降低, 也是会导致计量数据产生误差, 而且因为是刚刚完成送检的仪器, 计量单位在进行核查时也是很难的检测到数据产生的误差, 所以这时候有必要进行期间核查, 从长期的数据对比情况就可以判断出计量器是否产生误差。

4 期间计量方法

4.1 一般方法

首选, 选择稳定性强的测量目标, 然后利用所核查的计量器对测量目标进行第一次测绘, 主要方法是要对目标进行1组n次的测量, 得到测量数据x1, x2, x3...xn, 将所测的数据求平均值y1, 然后将平均值减去仪器鉴定或标准证书上所标示的误差, 即可得到初值, 将其作为核查标准。然后选择核查间隔期 (一般1个月左右) , 再次使用所需要检测的仪器重复之前的步骤m次, 得到平均值y2, y3….ym, 从而可以确定核查计量器的上限和下限。做好这些步骤后, 进行期间核查的基本工作完毕, 之后对目标进行期间核查, 将所得到的数据与之前的测绘标准进行对比 (可以采用测量值曲线的方法) , 比较计量器的计量数据是否在上限和下限之间, 进而可以反映出计量器是否出现严重误差。这种方法要求比较简单, 在进行核查时所需要进行的步骤也比较方便, 但是这种方法检验的标准是从计量器自身出发的, 如果本身存在问题, 利用这种方法是不会检测出有偏差出现, 所以一般应用在比价简单的测绘任务上。

4.2 比对法

比对法是利用不同检定周期的同一类计量器具比对测量。比对法的主要操作时, 将n个相同准确度的同一类计量器拿出来, 互相进行测绘比较来检验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具体的方法与一般方法有些相似, 主要是要用每个计量器对选择好的测绘物体进行测绘, 分别得到m个测绘数据, 将所得的数据求出平均值采用平方差的方法, 综合测绘一起本身要求的机械误差, 即可判断出这些计量器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有着误差, 这种方法还可以计算出仪器的不确定度。比对法适用于高精度的仪器的期间核查, 这种方法不必依靠于测绘标准单位所提供的基准值, 只需要在每个仪器之间进行对比检验就可以完成检验, 准确度是非常高的。

5 结论

对计量器进行期间核查的方法还有许多种, 主要依据还是要根据计量器的特性, 采用数据对比的方法, 从而能够检验出计量器可能存在的数据误差。期间核查是保障计量器正常测绘的基础工作, 计量单位在进行计量测绘工作的时候, 必须针对测绘任务制定出期间核查的方案, 综合考虑到计量器产生误差的问题, 可以根据计量器自身性质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期间核查时, 计量单位要保障好计量器期间核查数据的准确性, 这样, 才能保证最终计量器测绘数据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JJF 1069-2007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S].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7.

8.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篇八

关键词:教师;计算机培训;必要性;策略

一、教师计算机培训的必要性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学校引进了许多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可是,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较快地掌握和运用这些技术。有些教师甚至特别排斥使用计算机教学,他们认为使用计算机教学流程很繁琐,还不如传统的粉笔板书。还有一些教师由于对计算机掌握得不熟练,又害怕在学生面前出错,也很少使用计算机教学。一些年纪较大的教师更是不屑于使用计算机。除此之外,学校虽然引进了计算机教学技术,但很少对教师进行一定程度的培训,也很少强调教师要对计算机加以运用。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计算机培训,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不到位。所以,要想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二、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的策略

1.加强基础知识的培训

计算机的操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对于大多数的初学者而言使用时会有一些难度。所以,在进行计算机培训之前应该先给学习者普及一下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为学习者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虽然在科技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计算机技术更新很快,但是无论怎么发展变化,它都离不开最初的构成原理,只要教师掌握了这些构成原理,学习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培训师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培训,同时模拟一些虚拟现实的课件帮助他们理解、学习,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策略引导教师掌握计算机教学方法。

2.准确指导计算机操作技术

在接受培训的教师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后要对他们进行计算机操作系统培训。教师培训属于成人再教育的过程,被培训的教师除接受培训之外还有别的工作,所以,培训师在进行技术培训时语言要尽量简洁、精练,便于受培训教师理解。

与此同时,认真设置课程结构,丰富课堂内容且突出重难点,并运用PPT等多媒体设备,使培训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每一节培训课后培训师应该经常和教师保持沟通,当教师遇到比较难操作的程序时,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大大提升培训的效率。

3.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

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所以,培训师在进行教师培训时应该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选取实用性较高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习。在培训的过程中,培训师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同性格的教师,他们的兴趣、爱好等都有不同,这时培训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培训,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爱好和学科要求对他们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激发教师学习计算机教学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培训效率。例如,对语文教师,培训师可以教教师如何制作教学课件,使教学实现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对理科教师,可以培训他们制作一些体现微观现象的课件和实际操作难以完成的实验的课件,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巨大作用。

总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教师的工作也随之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教师的任务也越来越重,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正如古话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人们联系日益密切,信息的交流也更加频繁。

所以,学校应努力加强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素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培养更优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郭红霞.主体间性视角下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师生关系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01).

[2]乔浩风.我国高校教师培训改革深化的途径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01).

9.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篇九

山东省昌邑市奎聚中学李英杰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的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的离异等现象,都是孩子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

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了的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情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一创设有利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亭阁假山、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生物园里生机盎然,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曲径廊亭中看书,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睬和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曾听过这么一件事,有一间学校学生老喜欢用脚踢门,为改变这个坏毛病,学校安装了一扇玻璃门,结果玻璃门完好无损。我们从中得到了启示,于是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安放了40多个环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草地上竖起木板,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请的话语,果然学生不忍心破坏,过去的坏毛病也改了。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许多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有的还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据了解,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行为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咨询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的倾诉者,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的学生

很多是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二.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改变评价方式。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语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被誉为“德国普通教育之父”“德国教师的教师”的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严厉的面孔和训斥、咒骂学生是一种恶劣的行径”。我们应学习借鉴英国教育的优点,英国教师对学生评价时从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我们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我们应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三、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要使孩子有健康的心理,家庭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家长要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发育的温床,是塑造情感、性格、意志,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场所。可以说,每个孩子的心理都有家庭的印记。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要千方百计地为孩子创造一个美满的家庭环境。

(二)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信仰上的危机最容易使人心理上崩溃,没有了精神支柱很难承受强大的精神压力,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在孩子的个人抱负上要给以具体指导,让孩子有正确的人生态度,不怕吃苦受累,能艰苦奋斗。

(三)帮助孩子学会正确认识事物。孩子知识贫乏,就很容易钻牛角尖,孩子小,社会经验不足,就会为一件小事心烦。家长要帮助他们增长知识,教他们正确认识事物,辨证地看问题。要使孩子懂得世 界上的事不可能十全十美,一帆风顺,在困难面前要看到前途,看到光明,从生活中挖掘积极因素,这样孩子就不会被阴暗面遮住双眼,不会被困难吓倒,始终保持 客观的态度,成为生活的强者。

(四)让孩子学会做情绪的主人。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家长要教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 主人。要教育孩子学会节制自己的欲望,不要为一点不满足就大动肝火。要学会对不愉快的事加以冷静的分析,学会用理智抑制不必要的冲动,不感情用事。人能以平静的情绪对待生活中的矛盾,在逆境中保持心理的平衡,是情绪健康的表现。

(五)教孩子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家长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自轻自贱,也不自骄自傲,这样才能正确地为人处世。否则孩子就会片面地认识别人,过高估计自己,遇到事总感觉不顺心,不是嫉妒别人,就是烦恼、愤恨,被一些不健康的情绪所笼罩。

10.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篇十

心理健康是对每个小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班主任工作是面对每个学生的全局性工作。因此,班主任在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有着独特的优势,而此项工作成效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和培养,已经成为关系社会全面进步的重大课题,应引起全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的发展与遗传、环境、学习、社会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首先就应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针对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些反常的言行,学校与家庭应及早沟通,以尽快找到问题的症结,并解决问题。其次,在教学管理中,各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并树立起较强的诚信意识。再次,班级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中心,学生的一喜一怒、一得一失通常都发生在班级里,它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班主任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以进一步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笔者认为,在具体的教学管理中,班主任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并要求改变“教师讲、学生听” 的传统教育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此外,还要使之与教师的科学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本着人文主义的思想,平等地对待学生,和他们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实践证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如果教师通情达理、性格开朗、学识渊博,且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那么,在教师的人文关怀下,学生也会主动地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学习的效率。

在接手一个新班级时,班主任首先应从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着手,要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并保护他们的创造性,对他们所犯的错误也应持宽容的态度。这样,每个学生在教师面前都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从而真正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如开主题班会时,老师既要引导提问,也要允许学生反问质疑。此外,还要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和老师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有这样,才真正符合主体性德育的要求,才能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成长。

二、通过教材中人物形象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精彩课文和优秀的人物形象,他们所体现的良好品质可以成为教育学生、影响学生的好教材。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使他们深刻地受到英雄人物的力量,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在对学生进行自律、耐挫教育时,教师就可以向他们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也可以在班级内举行故事会,要求学生讲一讲自己身边的优秀人物等。这样,就能增强他们对课堂的兴趣,并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从而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质。此外,还可以邀请先进人物到班上来做报告,使学生受到感染,并激发起内心的主动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完善自我。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学生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却受到了毕生难忘的教育,而这种潜移默化过程中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

三、丰富多彩的活动是陶冶纯真、美好心灵的摇篮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工作面非常广,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很多工作都可以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例如,出板报、组织学生观看电视节目、剪贴文章、开主题班会、参加文体活动,等等,这样就能使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自觉地遵守这些标准。此外,班主任还应适当地调整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以使评价更趋合理性。过去,我们常常认为听话、懂事的就是好孩子,而现在则融入了性格标准。在评价时,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积极,是否善于合作,是否具有团队精神等。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了一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很好,但不愿意帮助别人,在行为上表现自私时,可以利用班会组织一次关于智商和情商的演讲会,以使这些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文章,并要求他们写演讲稿,在班级活动中进行演讲。这样,就能使他们比较深刻地剖析自己的优、缺点,从而积极改正不足,并逐渐培养起健康的心理。

四、注重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所谓“问题” 学生,即通常被认为有各种行为问题、且相对落后的学生,其行为经常达不到社会化的标准和学校的要求。许多报道认为这种儿童既有生理原因,也有教育不当的因素。心理学家分析认为,这些孩子由于长期生活在缺乏支持的环境中,心理发展受到了挫折,因而导致了一系列的行为问题。如果又经常受到老师的责骂、同学的嘲笑,就会使他们产生心理焦虑和敌对情绪,陷入学习障碍与心理障碍的恶性循环中,并逐渐便形成心理疾患,产生行为危害,进而对社会造成危害。对这种儿童,除了要耐心指导和细心呵护外,还要培养和发现他们的一技之长,多鼓励、多表扬他们,多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减少心理健康障碍的发生。

五、给小学生以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谈人的需要时指出: “人们大都渴望被肯定。”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把相同的热情和不同的期望给予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关爱和期待,并以良好的情绪投入到学习和班级活动中。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他们的各个方面。因此,每一位老师都要公平地对待学生,要对他们充满真诚与信心,进而寄予爱心和希望,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前进的动力。此外,还应在班级管理中多肯定学生的优点,对他们少一些冷漠、怀疑,从而激发向上的活力,使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

11.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篇十一

【关 键 词】 阅读;能力;提高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汲取精神养料、提高生存与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阅读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决定着初中阅读教学的成败。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即为获取信息而阅读。阅读不是一种消极的活动,要想获得知识,就应该积极应用自己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和其他背景知识,联系自身经历,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意图,达到对所读材料充分理解,以保持交际渠道的正常进行。要想学生取得优秀的阅读效果,教师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通过大量有效的阅读实践来实现,既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又要重视基础语言知识的教育教学,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如果教师只注重传授语文知识,不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心理、阅读习惯等,学生在阅读时容易产生急躁、焦虑、恐惧、恼怒等负面情感体验,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阅读的效果。

一、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永远不是一句空话,如果语文老师能把这句话真真切切地用于语文课堂,那你的语文课堂就会出彩。因为有兴趣,学生才会有学语文的热情,有了热情才会有学语文的渴望,这种渴望才会在我们上语文课时变成一股强大的动力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课堂,在语文课下课铃声响后让学生发出“语文课多么有意思啊”“这节课怎么这么时间短”的慨叹。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阅读是一种愉快的享受,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个性化阅读

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把阅读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来,阅读教学应体现学生的自读自悟,鼓励创造性、个性化阅读。面对同一个文本,由于学生个人的成长经历、知识水平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每个人对文本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这也就是阅读的个性化。教师就是要将学生对文本不同的理解向共性上引导,从而让学生更为全面地理解文本内容。

三、以课文为基础,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目前中学语文教材采取分单元教学方式,选编了内容广泛、新颖,体裁多样、多变的文字材料,涵盖了科学、文化、艺术、生活等多个方面。既注重了思想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又注重了语言的规范化和通俗化,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对语文课文绝大多数要精读,精读是一种综合性的课程,从中可以学到语音、语法、词汇等多方面知识。语文作为一门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很复杂的,我们经常发现,每篇文章都有新的词汇、短语、语法及其他语言现象。教师精讲语言点,突出字、词、句和篇的结构,分析文章的脉络,教会学生善于抓住思想内容来领会相应的语言形式或结构,并通过语言规律的概括和练习,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知、记忆的能力和运用语文思维的能力,通过精读把知识转化成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尽可能地在阅读的“量”上进行一定的扩充,以此来巩固精读中所学过的语文知识。实践表明,精读与泛读的合理运用可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应该在抓好精读的前提下,积极地鼓励和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各种文体的简易语文读物。做到既有“质”的提高,又有“量”的扩充,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与学习文化背景知识融会贯通,逐渐达到精读与泛读的协调发展,以提高学生(下转41页)(上接39页)的语文阅读能力。

四、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

培养阅读能力仅靠课本中阅读材料是不够的,“读书破万卷”同样适用于语文教学,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积累起丰富的语言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感。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复习和巩固课本中原有的基础知识,还能开阔视野,学到新的东西。因此,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接受能力,可以从新近出版的语文书籍、报刊上精选阅读题材,这些文章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五、“学贵多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这就要老师教方法。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看这篇文章是写人记事的,还是写景状物的。如写人记事的文章,第一,要弄清文中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其次,要弄清人物的品质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表现出来的。第三,还要要精读文章细细品赏,勾画出文章的重点语句、词语,品一品这些词句的精妙之处,以达到读者作者编者三者之间的共鸣,使学生真正做到入境学习。第四,对文中不理解有疑义的地方质疑。第五,讨论解疑。第六,谈学习文章的体会。体会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学习方法,也可以是所受教育等等。老师教给的学生学习方法只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只要老师能把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探索到很多学习提高阅读水平的技巧。不管学生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学习,只要能够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就是好的。

总之,阅读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提高的漫长过程,并且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并非一朝之功,这需要依靠长期反复的阅读指导和经验积累,经过接触大量优美的语段和文章反复进行训练,才能逐步学会阅读,提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淑芹. 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方法探究[J]. 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3).

[2] 庄忠琼. 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可行性途径[J]. 语文学刊,2014(3).

12.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篇十二

一、运用课外活动运动处方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分析

(1) 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高职院校中, 学校体育已经成为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 实践表明, 仅仅通过每周两节的体育课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是有限的, 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质量以及针对性上都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2) 目前, 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 主要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自我调节和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等, 这些途径主要侧重精神分析疗法和认知治疗法, 直接治疗心理疾病或障碍, 缺少人本治疗法。而课外活动运动处方疗法却具有这种功能, 它是以当事人为中心的治疗法, 并不是单方面负责“处方”来治疗当事人的“心病”, 而是借助体育活动的过程协助当事人澄清自己的观念。

2、可行性分析

人的心理是在社会交往与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因此多参加社会交往和体育活动, 往往有利于高职学生锻炼心理、增强意志、丰富经验、发展才智。人的行为是为适应和改造大自然或社会环境, 或为生活中达到某一目的而产生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外部反应。课外活动运动处方具有促进行为健康的五个特征, 即有利性、规律性、统一性、适宜性、整体性和和谐性的特点。

二、促进心理健康的课外活动运动处方类型

1、矫正孤独、怪癖, 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成长的家庭环境使他们缺乏协同能力, 喜欢独来独往, 或者缺乏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制定这类学生运动处方时, 可为他们选择一些集体性项目较好的体育活动 (如:三大球、游戏、拔河、接力跑、两人或三人脚踏车、交谊舞等项目) 。这类项目都是高职学生比较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 它要求配合默契, 要求他们具备较好地与他人协同作战的心理素质, 个人参与其中, 能在协同作战中品尝胜利的乐趣, 尝到集体的力量胜过个人的力量。

2、矫正胆怯心理, 克服挫折, 树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矫正此类心理问题的运动处方, 主要选择一些对心理素质要求较高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处方煅练, 如游泳、滑冰、滑雪、摔跤、体操、目标跳高等具有表演风格和挑战性质项目, 使学生在进行这些处方练习时不断地克服各种胆怯心理, 用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 越过障碍。

3、解除疲劳, 提高智力, 促进睡眠

心理学研究表明, 就一般人而言, 智力因素相差甚少, 而非智力因素相差很大, 且潜力无穷。在矫正此类心理健康运动处方制定中, 要注重选择一些融心理、技能、情感的体育活动, 这些项目可以宣泄不良情绪消除心理紧张, 放松身心, 调节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平衡。通过处方练习时学生性格开朗, 疲劳感下降, 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智力发展具有促进定向引导, 维持与促进作用。

4、矫正焦虑、急躁、易怒心理

当代高职学生焦虑、急躁、易怒主要表现为:任何时间和任何事情都会引起患者的焦虑反应, 遇事缺乏冷静, 容易犯轻举妄动的错误。对于这部分人可选择一些太极拳、长距离慢跑、健身走、保龄球、台球、掷飞镖、下棋、定点投篮等活动内容。

5、矫正优柔寡断心理, 培养果断自信

日常生活中, 许多高职学生遇事常会犹豫不决, 做起事来不够果断, 这会影响到学习与工作的效率。对这一类的高职学生制定运动处方时, 可以为他们选择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拳击等需要快速反应和跨栏、跳高、跳远等锻炼果断反应能力的运动, 在这些项目面前, 任何犹豫、徘徊都将延误最佳时机而导致失败。经常多练习这些项目, 能养成果断的性格从而克服优柔寡断的缺陷。

三、增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运动处方实施过程及模式

1、咨询与测试

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或简易心理测量表等方法来了解高职学生的人格特征、健康状况, 来鉴定、诊断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病因及高职学生患者的人格特点。

2、分析比较

将测得的结果和数据进行处理, 了解每个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上两步均可由学校的心理咨询部门或心理教师来完成。

3、制定处方

通过分析比较出的问题, 从主要的运动处方类型中选择合理的运动项目。

四、制定与实施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运动处方的注意事项

1、课外活动处方尽量注意趣味性

为了保证处方达到最佳效果, 在制定运动处方的内容时, 须将学生的兴奋程度调整到最佳状态。因此, 必须保证活动的项目尽量充满趣味性。如长跑虽然可以锻炼他们克服焦虑、急躁的缺点, 但是大多数学生对长跑并不感兴趣, 所以可以用越野定向活动来代替。

2、同一类型处方的区别对待

在针对同一种心理疾病的高职学生制定运动处方时, 也要考虑到同一类型心理疾病的不同高职学生的不同情况, 如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如男同学喜爱速度、力量练习, 女同学喜爱柔韧性、技巧性高的练习。

3、课外活动运动处方负荷的有效性

指增进心理健康处方不同于增进身体素质的运动处方, 要考虑到适宜的运动强度。强度过小, 达不到促进心理健康的目的;强度过大, 则会给他们的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同时也增大了他们的精神压力, 会对运动项目产生厌倦和冷淡。如以心率作为运动强度指标, 则一般高职学生进行处方练习时, 心率控制在120次/分钟~150次/分钟强度为宜。

五、结束语

在制定科学地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课外体育运动处方中, 需要及时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 不断进行实验。要建立以应用、推广、普及优化为主线, 以管理、监督、反馈、评估为实施体系。同时, 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艰巨的任务, 应实施以“促进发展为主, 防治障碍为辅”的模式, 即在工作方式上把教育、咨询、学生的主动参与三者结合起来, 方能达到最佳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群, 孙远刚.走向卓越[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1]刘群, 孙远刚.走向卓越[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

[2]高希庚, 孙颖.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实践[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9.[2]高希庚, 孙颖.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实践[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9.

[3]刘俊庭, 吴纪饶.大学生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3]刘俊庭, 吴纪饶.大学生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4]田继宗.运动处方教学模式[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2.[4]田继宗.运动处方教学模式[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2.

[5]于红民.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体育[J].体育学刊, 2004, 11 (1) :87-89.[5]于红民.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体育[J].体育学刊, 2004, 11 (1) :87-89.

13.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篇十三

新疆巴州焉耆县七个星镇中心学校-阿瓦古丽·米吉提

有句古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规矩,否则就什么也做不成,而这个规矩,对于我们广大的人群来说就是法,我们每一个人做为社会的人来说,都必须懂法,守法、用法,在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自觉接受法的约束和制约,具体来说,小学生学习法制课有以下几点益处:

一、学习法制课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且又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其不同的具体内涵,但无论在什么时候,只有对当前自己的国家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才能谈“爱国”,如果弄不清国家的基本国情,基本制度,自己享有哪些权利,应履行哪些基本义务,何谈爱国主义,法制课正好为我们回答了这些问题,通过开展法治课,可以使小学生懂得一些基本国情,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一课使我们知道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般公民都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我们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以及一些重要的国家机构,再如:“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一课告诉我们: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和标志,它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尊敬它、爱护它、保护它。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自然的就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不能随便乱仍乱放国旗,不能用国旗的图案作商标和广告。当然还有,国歌是中华民族的心声,国徽

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都是神圣的、伟大的,可以肯定,法制课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在小学生中开展法制课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健康和人格不是与生俱来而是要从小培养的。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认识人格魅力的可贵,都是法治课的基本内容,如在“自由可贵,人格无价”一课中告诉学生: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必须先学会尊重别人,人们只有生活在自由又相互尊重的环境中才会愉快,因此每个公民的自由和人格尊严都要受到法律的保护。的确,人格尊严是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利,它泼及一个人的形象、声誉和大家对他的评价。人格上的伤害,会给人的心灵带来很深的创伤,它或许比身体上的伤害更严重、更持久,学生通过学习有关方面的知识即对人格有了清晰的认识也对尊重他人人格,维护自己的人格的重要性明白了许多。这样无形中就为他们从小树立了健康人格打下了基础。

三、学习法制课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生的基石。它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较大的益处,甚至对我们的整个人生会产生重要影响,一个人养成好的行为习惯终生受益,反之若一个没有好的行为习惯,也将难以在社会立足和发展,但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半夕所能养成的,它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是要从小培养的,法治课恰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一机会,它涉及的内容广泛有维护健康、珍爱生命的,有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有遵守公共秩序方面的,有师与生、父母与子女日常行为方面的等

等,如遵守公共秩序课指出:社会秩序是我们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在生活中只有每个人都遵守相应的准则才能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保证我们这个大家庭生产、生活秩序井井有条。它的形式灵活多样,生动有趣。既有准确精细的法律条文叙述,也有鲜活生动贴近生活的实例,还有生动有趣富有意义的图片,可谓图义并茂,叙例结合,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它的编排合理,紧紧围绕学生的年龄特征安排相应内容,既让学生学起来有趣,又学的有用,总之法治课的学习能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建立法律观念,使法扎根于他们幼小的心灵,帮助他们从小养成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开展法制教育将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生观,是一个人对社会,人生价值的判断与看法,它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行为。通过开展法治教育课将使广大小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上确保对人生的正确、恰当合理的看法。树立远大的理想。宏伟的志向,因为它明确告诉我们做为一个普通的公民应从小正确对待周围的一切人和事,例:小学生要从小尊重师长,团结同学、正确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帮助残疾有困难的学生,不要自私自利、瞧不起人,不能自作主张,我行我素,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按规矩办事,按法律办事,有事找大家商量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等,孩子一旦从小就有对待周围事物的正确认识和合理判断那么将对他们今后在社会生活中的存在和发展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就会形成自己积极向上、正确、健康的人生观。

14.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篇十四

经过中国人民几十年的艰辛奋斗,我国基础建设已逐步完善,中国经济也是迅猛发展。而做为这一切的受惠人群,我国每一位公民的生活也得以实现小康,由最初的食不果腹,到能够吃饱,再到现如今的吃好,不只生活得到改善,也人民的精神生活需求!

但是,作为这一切现有成果的保障——我国的军事现状,又是处于什么状态呢?环顾世界,其现状不容乐观!

作为世界发展中国家的领跑者,我们获得了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并且与很多国家保持着友善关系。不可否认,对一个建国之初被全盘否定的国家来说,这样的成绩足以慰藉人心。但是,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看到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美国为减轻国债而采取的强迫人民币升值的措施、日本及菲律宾等国的一次次领土争端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在中国强势崛起的今天,为何会发生这种种闹剧?

二战以来,中国与日本的矛盾逐步激化,由最初的大义问题到现如今的主权争议,中日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而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争取选票而制造的钓鱼岛事件也将中日矛盾置于悬崖的边缘,随时都有可能断绝关系。而安倍晋三上任后采取的修宪政策,明显可以看出其目的是要恢复日本的军事化道路,重新建立完整的军事体系,而就日本与中国的关系,我们不得不思考日本这一举措的真正目的,不管是否针对中国,我们都必须做好准备!因为自安倍晋三外祖父那一辈开始,也就是侵华战争时代,安倍晋三家族就是日本的高层,而安倍晋三参拜晋国神社以及准备修改宪法第九条,又将再次使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作为曾经的受难者,我们不得不有所防备!

对于菲律宾,这个以旅游业为主的国家的一次次刁难,曾经我们可以选择谈判。但是,在阿基诺三世,这位偶然上台的总统的领导下,谈判明显显得无力。阿基诺曾在访问中国的时候信誓旦旦的保证中国与菲律宾将保持友好关系,但在其回国之后,立刻就破坏了两国协议,声称黄岩岛是菲律宾的领土,并且派军前往,将中国在黄岩岛的标志全部拆除,而且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演练。有人曾这样评价过菲律宾的行为:实在想不到菲律宾这个全国军事力量不及北京的四十分之一的国家,是如何有这样的“勇气”!诚然,菲律宾对中国并不存在多大的威胁,但是,在其著名港湾“苏比克湾”,在菲律宾独立之后撤退的美国驻军,却在阿基诺上台之后重返,并且与菲律宾在我国周边海域开展实战演习,这又不得不让我们深思!而美国,作为众多国家的头领,对中国可谓是从未死心。从建国初期的封锁到现如今在中国周边国家建立军事基地,虽然一直未与中国撕破脸皮,但是其用心却是人尽皆知,让人不得不防!在经济萧条与信贷评价降级的情况下,美国的军事投入有了明显降低,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它对中国的野心。既然不能独自对付,那么,对日本与菲律宾等国与中国的争端,它也乐见其成,它只需要在背后操纵,给予一定的“帮助”就行,这也符合双方的利益,当下双方一拍即合。而中国,则不得不加强军事力量!

15.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篇十五

加强对护士相关糖尿病知识的培训,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立了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小组, 主要是从点到面的方式, 慢慢给全科、全院护士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护士只有较全面掌握糖尿病的专业知识, 才能对患者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 为此内分泌代谢科特地培养了两名糖尿病健康教育专科护士, 这样能更有效的做好患教, 保障健康教育的质量。

2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方式

患教方式很多, 比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板报、讲座等等途径,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要采取的方式如下:

(1) 病房小讲课

这是最专业也是最主要的形式, 主要是由高科室年资、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主讲。科室门口会张贴一张总的讲课时间和内容, 方便病人及家属观阅;护士站也放有小卡片, 方便病人及家属取阅。把讲课时间安排每周四下午, 在当天会安排人员下病房召集患者及家属来听课。讲课内容做成课件形式, 一周讲一次, 一次30~40分钟。为了活跃讲课氛围和检验病友们的听课效率, 课中和课后还适当安排小问题进行提问, 同时予小礼品奖励。

(2) 随机施教

这种方法比较直观, 可以给病人进行针对性指导。特别是涉及到操作时, 比如血糖的监测、胰岛素笔使用和胰岛素泵的作用, 24小时尿蛋白的留取等等, 都要认真指导病人到其掌握为止。这个方法主要由责任护士实施, 时间可以安排在医嘱开出当日的下午。

(3) 发放宣传小册

在病房放置有宣传栏, 宣传栏里有大量宣传手册。让病人随时拿取, 让其了解掌握有关疾病知识, 同时给予必要的解释。针对初发糖尿病的患者, 责任护士做完宣教后给其发一些小册子 (涵盖糖尿病基本知识、饮食、运动、药物等等) , 让其加深对疾病的认识。

3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1) 糖尿病的概念

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症。典型临床表现:“三多一少”症状即口干多饮、多食易饥、多尿和体重减轻。

(2) 饮食上的宣教

①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 它的原则是:合理控制总热量, 维持理想体重, 平衡膳食, 可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限制脂肪、盐的摄入, 适量选择优质蛋白。少食多餐、定时定量, 戒烟限酒。

②辩证施食:

气阴两虚夹淤的患者, 宜食益气养阴, 活血通络的食物, 如可以选择吃些瘦肉、山药、莲子等。

胃肠实热症者, 宜食清利胃肠实热之品, 如苦瓜、冬瓜、芦荟等。

脾虚胃热症者, 宜食补脾清胃热之品, 如粟米、山药、鱼肉等。

阴阳两虚症者, 宜食温益肾阳、补肾滋阴之品, 如牛肉、羊肉、虾仁等。

上热下寒症者, 宜食清上温下之品, 如白萝卜、狗肉、党参等。

阴虚火旺症者, 宜食滋阴降火之品, 如老鸭、莲子、百合等。

③食物各摄入量的安排:根据每位患者在休息、轻体力劳动、中体力劳动、重体力劳动以上的分法, 总热量是在25%~30%、30%~35%、35%~40%、40%以上。具体可以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年龄、体力活动强度, 计算他每日的总热量, 合理分配餐次, 其中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0%, 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5%~20%, 脂肪占总能量的20%~30%, 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不超过饮食总能量的10%;不宜摄入反式脂肪酸;胆固醇摄入量<300mg/天;食盐摄入量限制在6g/天内, 伴有高血压、水肿的病人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2g。为了避免发生低血糖, 在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前应注意监测血糖, 根据血糖情况适当增加少量食物。

④忌食: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等;少食坚果类、油炸类和甜食等食物。

(3) 运动上的宣教

“生命在于运动”任何人都需要运动。但要注意进行运动时应该选择平整、空气流通、安全的场地。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方式, 如打太极拳、散步、快走、做回春操等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宜选择在饭后一小时 (以第一口饭开始计算) 左右进行, 一周3~5次, 一次30分钟, 选择的时机要相对固定, 运动后脉搏宜控制在170-年龄 (次/分) , 以感觉周身发热、微微出汗、精神愉悦为宜。当血糖≥16.7mmol/l时, 合并各种急性感染或者急慢性并发症者暂不宜运动;当血糖≤5.5mmol/l时, 运动前需适量补充含糖食物如饼干、面包等;当运动中出现饥饿、心慌、手抖、乏力等低血糖症状表现时, 马上停止运动, 待低血糖纠正后再适量运动;运动后要注意自身的感觉情况。外出一定随身携带含糖食物和急救卡片。

(4) 用药上的指导

告知患者无论采用哪种降糖药物都会有相对不同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教会患者正确掌握用药的时间、用法及用量。如:降糖药饭前、饭时、饭后服用的不同类型, 用药要准确, 凡联合用药时更加要小心谨慎, 不要过量或重复使用。使用胰岛素时计量必须准确, 胰岛素在饭前注射, 注射后要按时进餐。不管是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都要按时监测血糖, 根据血糖情况, 由医生调整用药的剂量。有服用中药的患者, 宜在两餐之间温服。

(5)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①向患者讲解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的原因、临床表现和急救措施。

②告知患者生活要有规律, 定时定量进餐, 不随意停药或更改药物的剂量。

③嘱咐患者要做好血糖监测, 外出要随身携带含糖食物和急救卡。

④告知患者自己所穿戴的鞋袜要合适、卫生、透气, 防止周围神经和血管病变导致足损伤, 避免使用电热毯、热水袋及热水烫脚等以免烫伤。建议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足部检查。

(6) 情志护理

护士多与病人沟通, 了解其心理状态, 增强其与慢性疾病斗争的信心, 保持乐观心态, 让病人明白心态对疾病的重要性。还可以应用中医的七情归属, 了解病人的情志状态, 指导病人采用移情易性的方法, 分散其对疾病的注意力, 改变其不良习性。

4 体会

在笔者所做的健康教育的病人当中, 他们都乐意配合, 并表示从中能感受到护士对他们的关心, 觉得内容很受益。所以, 健康教育可以促进患者及其家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 而护士通过有计划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可以使患者能系统了解疾病的治疗、护理全过程, 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对治疗护理工作的配合能力, 增强患者防病、自我监测能力及自我保健意识,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也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对病情的治疗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 它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症。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糖尿病发病率逐渐增加, 发病年龄愈来愈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 到2025年, 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到3亿;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 估计, 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930万。很多患者及其家属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欠缺, 加上广告的影响, 认识上也存在着误区。作为一名内分泌代谢科护理人员, 应该利用多种手段, 加大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工作, 既能提高人们对糖尿病的认知, 还可以有效减少它的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成质量。因此, 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意义重大。根据中医院的特色, 加强中医优势内容, 形成自己特点。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体会

参考文献

[1]田德禄, 邹建华.中医内科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2:966.

[2]陆敏敏, 冯正仪.饮食、运动与代谢综合征[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11) :867-869.

16.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篇十六

(1)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心理健康教育。①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积极合作的课堂心理氛

围。②激发中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动机。③对中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强化中学生的成功体验。④化解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困扰。⑤重视教师人格力量的作用。

(2)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①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起来。②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少先队、共青团组织的活动。③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④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

(3)个体心理咨询。

17.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篇十七

良好的文明习惯,较高的文化修养、彬彬有礼的举止、落落大方的谈吐,都会给一个人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幼儿期养成了文明礼貌的习惯,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比较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获得别人的接纳。

一、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正确的教育观认为,应该教育和引导幼儿从小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这是一项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形象和前途及命运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1)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是文明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通过和孩子平时的接触中,我们发现,幼儿对礼仪知识知之甚少,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相脱节。懂得幼儿礼仪的只占很少部分,大多数幼儿对文明礼仪认识不够、行为习惯不文明,更不会使用文明用语。我们在3月第一周,每天早上晨间接待时和下午离园前,对班上20名幼儿进行了为期一个周的随机测查,我们发现“进教室先敲门”的为“0”,“主动问好”的占30%左右”,“征得同意后再玩玩具”的为“0”。“上课时乱插嘴”的占“50%”,离园前能主动和老师说:“再见”的占50%。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是社会大环境中,不文明行为对幼儿的礼仪行为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视不够和教育方法的不当。

(2)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格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举个小例子,比如说教孩子说“对不起”、“请”、“谢谢”等礼貌用语,这些看似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却导致我国每年因琐事纠纷,而发生近六十万起刑事案件,占全国每年刑事发案总量的85%。

我们今天做的文明礼仪教育,不敢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但我们能保证每个孩子,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不会去伤害别人,不会被伤害;我们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成为优秀的人,但我们能保证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同时会被他人尊重的基本礼仪。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要加强文明礼仪教育,要从儿童期对孩子施以礼仪品格教育,是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的使命,是我们不可推却的责任。

二、幼儿文明礼貌教育中的缺失

缺失文明礼仪教育,孩子分辨不清是非。难以形成热情、正直、开朗、言行一致、办事有分寸、讲原则的性格和道德品质。

家庭教育中如果缺乏文明礼仪教育,忽视孩子从小的品格塑造,极大的阻碍幼儿的健康成长,具体表现在:

(1)孩子过分地受人关注。这样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当孩子受到家人过多的.关怀时,他以为自己永远是的中心,他们会表现出缺乏爱心。

(2)孩子只知接受爱,不知给予爱。父母长期对孩子的溺爱,使得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孩子对父母的辛苦付出觉得是理所应当的,根本不知道要去感恩。

(3)孩子惟我独尊而且任性。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普遍不懂得与他人分享,占由欲望强烈,经常会有很多无理的要求,如果家长和老师不答应,他们就会想各种方法来威胁家长和老师。

(4)孩子依赖性大,经受挫折能力差。由于独生子女都是在家长的万般呵护下长大,没有经历过来自外界的风浪,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来解决,总想靠他人来帮助自己解决。在他们做错事情被批评教导时,他们内心很难接受并现出抵触情绪。

三、引导幼儿学习文明礼貌的方法

(1)对孩子进行仪容仪表训练。老师要求幼儿坚持每天要洗脸、刷牙、梳头、洗手、洗澡,保持身体的清洁。在仪态举止方面,主要从站姿、坐姿、行走及神态动作进行训练。表情神态要体现对人的尊重,不能掏耳、扣鼻孔等。

(2)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重视孩子的语言文明,要求他们坚持使用文明用语——您好、谢谢、请、不客气、对不起、再见等。

(3)对孩子要进行行为训练。父母和老师应当关心和指导孩子的行为,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待人接物的行为习惯。比如:幼儿学会入园时向老师行鞠躬礼、在回答问题时举手示意;在吃饭前对幼儿园的厨师及老师表示感谢等;比如:家里来客人时,让茶、请茶、送客等,并且不随意插话来影响大人之间的交谈。现将幼儿所需学习的礼仪行为罗列如下:①礼貌招待客人;②接电话彬彬有礼;③不随地大小便;④影响了别人,要道歉;⑤排队先来后到按顺序;⑥不冲着别人打喷嚏;⑦不要随便乱扔废物;⑧吃完饭把餐桌上的食物残渣收拾净;⑨上完厕所要冲水;⑩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等。

综上所述:礼仪、品格教育是真正对孩子、家长、老师、幼儿园、社区都受益的教育。

四、结论

上一篇:慈善公益活动总结下一篇:学习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