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饮片切制

2024-07-05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饮片切制(3篇)

1.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饮片切制 篇一

概述

软化工艺是饮片切制的重要工艺之一,俗语有“三分切工,七分润工”之称。除了通草、丝瓜络、灯心草等质地柔软的药物可以直接切制外,植物药切制前都必须经过适当的软化处理,使其质地柔软适中,才能切制成不同规格的饮片。软化工序有利于药材切制时减少破碎,保持片型整齐,外表均匀,平整美观。软化之前,药材在软化处理之前,首先要经过净制工艺,除去非药用部分和泥土杂质,然后大小分类(分档b7-),并根据药物的种类和质地,季节温度等情况,选用不同的软化方法,依次软化处理,防止软硬不匀及有效成分的大量损失。

水处理软化药材

水处理是传统的药材软化方法。根据植物药的吸水性,采用自然或人工的方法,使药物缓缓吸收水分,至其内外软硬适度,达到软化,以便于切制。在操作时要根据外界季节、气候、温度,药材的品种、质地和吸水程度等客观情况,选用适宜的软化方法。每次软化药材要适量,以当日能够切完为度,防止过夜变质。常用的水处理软化方法有:

1.淋法(喷淋法)

1.定义与适用范围:淋法即用水喷淋或浇淋药物的软化方法。淋法适用于软化气味芳香、质地疏松的全草、叶、果皮及有效成分易溶解流失的药物,如荆芥、薄荷、佩兰、香薷、枇杷叶、陈皮等。

2.操作方法:将药材整齐垛放或摊开,用清水均匀喷淋或自上而下浇淋药物,次数视质地而定,一般为2~3次,并需稍润,以适合切制。

3.注意事项:① 淋法处理药物应注意防止堆积过密,返热烂叶。② 若用淋法处理后仍不能软化的部分,可选用其他方法再进行处理。如对根部粗大的药材可采用上淋下泡法,使之软化程度一致。

2.淘洗法(抢水洗)

1.定义与适用范围:淘洗法是用清水快速洗涤药物的方法。淘洗法适用于质地疏松,水分易于渗入及成分易溶于水的药材,如五加皮、白鲜皮、南沙参、石斛、防风、龙胆等。

2.操作方法:将药物投入清水中,经淘洗后或快速洗涤后及时取出,稍润即可切制。由于药材与水接触的时间短,故成为“抢水洗”。

大生产用滚筒洗药机,可以提高洗药效率。

3.注意事项:① 淘洗法应在保证药物洁净和软化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洗涤时间以防止药物有效成分的溶解损失。② 淘洗法还可以用作清洁药物,洗净泥土杂质的方法。③ 表面泥土较重的药物,取一定量洗毕的样品置清水中淘洗,洗涤水中不应有明显沉积物。

3.泡法(浸泡法)

1.定义与适用范围:将药材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使之吸入水分的方法称为泡法。适用于质地坚硬,体积较大,水分难于渗入的药材,如槟榔、萆薢、木香、乌药、泽泻、土茯苓等。

2.操作方法:先将药物洗净,置于适宜容器内,再注入清水至浸没药物,上压重物,放置一段时间,中间不换水,使药物吸水至一定程度后捞起,润软,切制。

3.注意事项:浸泡法受药材质地及季节温度的影响:① 一般体积粗大、质地坚实的药材,冬春季节气温较低时,浸泡时间宜长些;体积细小、质轻者,夏秋季节气温较高时,浸泡时间宜短些。② 一些质轻药材遇水漂浮,如枳壳、青皮,应上压重物,使其浸入水中。③ 浸泡时间宜短不宜长,防止药材“伤水”和成分流失,宜“少泡多润”。

2.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饮片切制 篇二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直接置于无烟炉火中或适当耐火容器内高温煅烧的方法,称为煅法。根据煅烧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明煅”和“闷煅”(扣锅煅或称密闭煅)。有些药物煅红后还要趁炽热时投入一定的液体辅料中浸“淬”,故而又称为“煅淬”法。

2.历史沿革

煅法的起源甚早,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燔”法的记载,《黄帝内经》中有“燔治”血余炭、煅铁落等,《金匮玉函经》指出:“有须烧炼炮炙,生熟有定”,其中的烧、炼就是煅法的操作,“雷公炮炙十七法”中也有煅、炼等方法,以上都属于明煅法的范畴。同时由于魏晋时期金丹黄白术的影响,从唐代开始炼丹服食之法逐渐引入中药煅制工艺,开始采用密闭煅法,并沿用至今。

3.炮制目的

药物经300℃~700℃高温煅烧后,改变了其原有的物理性状,不同药物组分在不同方向上的胀缩不同而产生裂隙,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调剂、制剂。因此煅法主要用来加工质地坚硬的矿物药。

3.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饮片切制 篇三

2.酒的选择及用量 酒炙药物以黄酒为佳。酒的用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黄酒10~20kg。

3.酒炙的目的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大黄、黄连、黄柏。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如当归、川芎、桑枝。矫嗅去腥。如乌梢蛇、蕲蛇、紫河车。减少副作用。如常山。

4.酒炙的操作方法

5.注意事项

药物加入酒拌匀闷润过程中,容器上应加盖,以免酒挥发。

若酒的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将酒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匀。

上一篇:中国电信实习报告总结下一篇:元宵节四年级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