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报告(15篇)
1.护理不良事件报告 篇一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护理异常(不良)事件分类分级
护理异常(不良)事件是指医院内意外的,由于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失误,所出现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不希望发生的护理事件。伤害程度可以是从“无伤害”到“死亡”,具体分类分级如下:
1.警告事件(Ⅰ级):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2.不良事件(Ⅱ级):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的损害。
3.未造成后果事件(Ⅲ级):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不需要任何处理完全可以康复。
4.隐患事件(Ⅳ级):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二)异常(不良)事件上报原则
1.严重不良事件(包括Ⅰ级、Ⅱ级)必须按要求报告。具体包括:给药错误、输血错误、管路滑脱、皮肤压疮、意外伤害事件(误吸/窒息、跌倒、坠床、走失、磕碰伤、针刺伤、自杀等),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等,化疗药物严重污染等事件。
2.一般不良事件(包括Ⅲ级、Ⅳ级)按照主动报告原则上报。
3.对属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规范内的事件应按医院规定及时报告。
(三)异常(不良)事件报告管理规范
1.护理部对自愿报告异常事件的护理单元及个人,坚持非处罚性、主动报告的原则。建立激励机制,护理部对于主动上报护理异常事件的护理单元及个人予以表扬及奖励。
2.对异常(不良)事件瞒报、漏报的护理单元及个人按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3.异常(不良)事件上报流程:
(1)Ⅰ级(警告事件)、Ⅱ级(不良事件)
1)当事人立即口头/电话/书面/发OA邮件/发电子邮件/网络等多种途径上报护士长。2)护士长立即口头/电话/书面/发OA邮件/发电子邮件/网络等多种途径上报科主任、科护士长、护理部。
3)病区护士长对不良事件迅速进行调查,组织科内讨论,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分析事件发生可能存在的原因,并制定持续改进措施或方案,进行效果追踪。
4)科室完整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并交科护士长,科护士长要对科室意见或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在事件发生后72小时内报送护理部。必要时,科护士长、护理部参加科室讨论。护士长需将不良事件处理过程登记在《护士长工作手册》内。
5)护理部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的护理安全小组调查,对事件进行讨论,找出工作流程或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提交处理意见;造成不良影响时,应做好有关善后工作。科护士长、护理部护理安全小组对整改效果进行追踪。
(2)Ⅲ级(未造成后果事件)、Ⅳ级(隐患事件)
1)当事人12小时内口头/电话/书面/发OA邮件/发电子邮件/网络等多种途径上报护士长,并将事件及时、据实登记在《临床护理异常事件资料收集登记簿》内。
2)护士长7日内组织科内讨论,分析事件原因和相关因素,制定整改措施,优化系统流程。
3)护理部不定期抽查《临床护理异常事件资料收集登记簿》,了解异常事件报告情况,科室讨论、整改情况。
4.护理部定期统计护理异常(不良)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全院分享各类异常事件的发生过程、原因、处理和整改效果,使全院引以为鉴。
2.护理不良事件报告 篇二
关键词: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患者安全是医疗工作的基本指导原则, 医疗安全近年来倍受世界各国医疗机构的关注, 是世界各国医疗机构共同面临的问题。国际上早就开始出现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 避免医疗损伤是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一个更安全的保健系统, 分析影响护理人员自愿报告不良事件的不利因素, 可以预防的医疗差错, 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畅通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增强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报道, 减少医疗错误、确保患者安全的目的。
在我国, 患者安全现状也不容乐观, 我国的患者安全现况确实令人担忧。为了及时识别、分析医疗系统中存在的失误, 有效避免医疗缺陷, 避免医疗损伤是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泛的收集差错和不良事件信息, 我国不良事件报告现状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就医环境, 成为现阶段各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应深思熟虑的重要议题。调查几十所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 以某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试点, 分析护理人员上报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 建立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的自愿报告系统, 为我国建立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系统是客观世界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系统科学是20世纪科学技术体系中一门重要的新兴科学, 是现代系统科学的研究内容。它从系统的整体性、结构和功能的角度去研究宏观世界, 系统一词是目前现代科学一切领域都离不开的概念。探求宏观世界中系统、控制、信息的规律性,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不同的要素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能够转化为技术、科学方法和管理方法应用于实践领域, 发挥其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
报告系统可分为强制性报告系统和自愿报告系统, 一个成功的报告系统应具有如下特点:非处罚性、保密性、独立性、专家分析、及时性、针对系统性和响应性。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是以强制性的报告系统为主。所以, 报告系统是一个让人描述在何种情况下会导致医疗错误发生的重要工具。
差错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 导致或有可能导致患者伤害的错误;医疗差错是指医疗过程中的任何错误;不良事件是指与医疗相关的损伤;近似错失是不经意或及时的介入行动使原本可能发生的事件情况并没有真正发生。我国的护理差错及相关定义有以下几个:医疗 (护理) 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 违反相关医疗卫生内容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护理差错是指在护理工作中由于不负责任等对病人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的差错;护理差错分为一般差错和严重差错一般差错对病人有轻度影响, 严重差错是指护理人员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痛苦;护理缺点表现在临床工作中, 有某一环节的错误得到及时纠正, 并未发生在病人身上的称为护理缺点。
“安全”在希腊文之中是“完整”意思, 各类权威的辞书中都有比较成熟的定义, 《韦伯国际词典》中认为安全为一种没有危险、恐惧、不确定状态;《现代汉语词典》定义安全是没有危险;《安全科学技术词典》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 发生疾病或死亡。总之, 安全是相对于危险而言, 排除各种消极因素的能力, 安全是动态的, 没有绝对的安全。在感受到威胁的情况下, 安全将危险或损害降到最低程度。患者安全, 至今尚未有一个世界性公认的标准定义。国外患者安全概念是保障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避免各种伤害的一种状态。国内尚未报道有研究机构提出患者安全的概念界定, 医疗安全的概念与本研究患者安全的概念具有密切联系。
在我国对影响医疗安全因素的研究很多, 个人素质是指护理人员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技术因素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等均可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管理因素主要表现为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严重不足、配置不合理;物质因素表现为影响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 形成护理不安全因素;环境因素是指病人住院期间的生活环境安全;患者因素是指患者的心理素质、对疾病的认识及承受力。不良事件的发生不是单因素所致, 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医院护理差错及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 研究对象是30所一级、二级、三级医院的护理人员;研究工具包括调查表的设计过程 (文献查阅阶段、专家咨询阶段、制表阶段、修订完善阶段) ,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问卷的信度检验、问卷的效度检验) , 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质量控制包括设计阶段、实施阶段、数据录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 以护理人员对差错和不良事件相关知识得分为因变量, 对护理人员认知状况得分进行分析。是否管理人员、不同科室, 是影响护理人员对常见不良事件及相关原因认知状况的重要因素, 报告系统有效的调动了护理人员报告积极性。
自愿报告系统确保患者安全对策。组织差错和不良事件知识讲座, 对护理人员定期实施护理安全教育, 提高护理人员的相关知识认知程度。转变处罚性管理模式, 使护理管理部门迅速、全面、有效, 构建和谐的护理安全文化。建立完善的压疮管理制度, 对主动报告且积极整改的护理人员进行鼓励, 提高对压疮的关注程度。注重沟通技巧与方法的培训, 调动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沟通意识及沟通能力, 有效的沟通可以获取患者完整的资料, 加强低年资护理人员风险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薄弱环节管理, 提高全员抗风险能力, 构建一个畅通、有效的报告系统, 加强应急、抗风险能力的专业训练, 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 促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洪香水:《院内通报系统之建置一以南部某医院为例》, 国力中正大学管理学院, 资讯管理研究所, 2005:8。
[2]李明子:《建立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确保病人安全》, 《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3]刘义兰, 张亮, 王桂兰等:《对我国护理差错事故管理的思考》, 《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3.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篇三
【关键词】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353-02
神经外科所面对的患者的患病状况都比较严重,医护人员的任何一个不合理的举动都有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影响,这也是神经外科护理过程中常常出现不良事件的原因[1]。护理中的不良事件的发生会对患者的康复以及治疗工作的开展造成直接影响,因此相关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为患者的治疗创造好的条件。
1.概述
神经外科保养根据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的复杂性、临床保养和病况调查技术的特殊性,使神经外科护理由冷门行业变成一门专业性极强的热门临床实践科室,因此神经外科医护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起着极其重要作用。为了创建全新的神经外科护理方法,通过大量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研究分析,经过认真研究总结以期找到一个科学的神经外科护理方法,预防神经外科不良事件发生。
2.神经外科医护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经过对神经外科护理的情况下出现不良事件分析,得出出现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条:
第一、人为因素导致神经外科护理经常发生不良事件。医护人员应付执行医嘱,甚至盲目执行错误的主治医师医嘱,违反医师的口头医嘱更是常见,有时医护人员凭借自己主观意见,随意修改遗嘱。有时由于医护人员工作疏忽未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改变,而使神经外科病患的病情加重。不严格执行医生嘱咐,包括那些没有抽出时间来港或管理延误两个小时前,衣服错了,错过了,更多的药品,即使没有服药。后做药物过敏试验一些泄漏或不尊重的结果在正确的时间和重做早期进行抢救的医生[2]。神经外科医护人员玩忽职守,对病患毫无责任心,缺乏神经外科医护经验。在夜间值班过程中工作不集中,随意睡觉,错过最佳查房时间,造成严重医疗后果,甚至对病人的生命健康产生影响;除此之外,由于医护人员年少轻狂,缺乏经验,对很多药物的物化性质和作用原理不了解,对病患治疗过程中發生的病情恶化情况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导致一些不应该发生的医疗事故出现。
二、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及护理技能指导。首先完全不理会医护分级制度,主要表现为工作懒散,经常耽误最佳查房时间,马虎对待病患病情,对神经外科病患翻身不及时,造成病患发生压疮,使患者遭受二次病害;手术安全性的控制系统,触发设备,纱布手术切口遗忘的侵犯;医护人员肆无忌惮违反医护规程,如护士让病人亲朋随意进入病人病房,导致神经外科病患呼吸困难;忘引起的除去止血带输注到患者的挤压综合征;各种检查由于泄漏皮肤试验或皮肤划痕影响多个手术和讲师;过热将造成病患被烫伤或重度感冒,乱用药管理[3]。主要医护表现为将若干中药品随意放置,如将毒性药物与普通药品混放,注射类物药与化疗类药物混放,甚至出现药品标签与瓶内装的药片完全不符,以上的工作失误和管理缺失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甚至危害病患生命安全。
3.讨论
根据以上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改善医院治疗环境,提升神经外科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健康恢复质量。预防措施主要有:
首先,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对护士施行人性化管理。作为医护人员管理者,护士应着眼于改善工作环境,尊重护士的性格,爱和主动沟通,及时发现负面情绪的护士,给予其心理上进行良性引导,及时为医护人员解决工作上遇到的问题,甚至是生活中的问题,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创新性,将医院构造成一种轻松、和谐的人文关怀氛围,从而改善医护人员工作质量进步。
其次,科学弹性排班,根据神经外科的专科特殊性,实行弹性排班。由于采用了新与旧,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工作分配疲软可能的部署,制造,以满足维护人力。2006年护士的主题是“确保护士和设备的安全,以确保病人的安全。”维修设备和采用科学的人力资源,维护人员超负荷,精神和身体的疲劳,对身体和心理健康保健人员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尽量确保护士和患者的份额,减轻护士的压力[4]。
最后,加强医护人员自身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实际工作技能。神经外科疾病凌乱,护士应加强自身在自然保护,熟练掌握病专科护理程序的各个环节,必须认真对待和处理重症患者的突发病况。认真贯彻落实医院的各项规章和制度,严格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以减少暴露工作的风险。
由于神经外科的特殊性,在对其护理过程中常有不良事件的发生,这对患者的恢复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因此相关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神经外科护理人员的要求,尽可能的对其专业技能进行提升,为降低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奠定基础。另外医疗机构也应该对相关的护理政策进行明确,对于造成不良事件发生的护理人员给予严厉惩罚。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之后,院方要积极的和患者以及家属进行交流,及时的对其的需要和要求进行了解,尽可能的维护患者的利益。在不良事件发生后,院方切不可采取逃避措施,对于患者的需求置之不理,这只会进一步的激化患者和院方之间的矛盾,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加强对不良事件的控制和处理对于促进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有着重要意义,相关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为患者治疗措施的实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文.护理不良事件84例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5.2, 22(4):149-152.
[2] 李华英.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策略改进与效果[J].当代护理, 2015.2, 6(7):185-186.
[3] 胡娟.某三甲医院2010~2012年急诊护理不良事件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5.1, 12(1):150-151.
[4] 王晓娟.神经外科手术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12, 17(24):140-141.
4.护理不良事件定期分析报告 篇四
例数
比率
跌倒/坠床
34.38%
用药错误
21.88%
导管脱出
3.13%
输液反应
12.5%
标本采集错误 3.13%
针刺伤
6.25%
Xx xx xx
xx xx xx
合计
100%
表
2、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构成
护理不良事件级别所占例数构成比(%)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
合计
6.7% 26.7% 46.6%
20%
100%
表3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科室分配构成比 责任部门所占例数构成比(%)
心血管内科
6.7% 脑系科
13.3% 老年病科
13.3% 儿科
26.6% 肝胆外科
13.3% 产科
6.7% 关节外科
6.7% 供应室
6.7% 传染科
6.7%
合计
100%
二、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
1、安全意识欠缺:因宣教不到位,或防范意识不强,防范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引起的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占最高比例。大部分事件发生在夜间,病人入睡或者起床入厕时发生。因夜间患者陪护减少、护士未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房间或卫生间地面湿滑等原因造成。
2、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没有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对病人观察和巡视,没有认真落实病人交接班制度,健康教育没有告知清楚,对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无预见性。如:不按时巡视病房,护理措施不到位等。
3、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如进行治疗时未严格做到“三查七对”,核对患者方式不正确,导致用药错误或者标本采集错误。医嘱班班查对不认真,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存在安全隐患。
4、据工作年限分布情况看,工作2-5的护士发生不良事件占73%,比较高于高年资护士。由于低年资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对一些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不熟悉掌握,对风险认识不足,随意性较大,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而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5、在一般工作时段发生的不良事件多余夜班时段,说明护士长及责任组长现场督查力度不大,对一些常犯的小错误重视度不够,部分护士自律性不强,依赖家属完成护理工作,比如:口腔护理、会阴护理、鼻饲等。
5、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患者对服务要求高,加之近几年医闹纠纷、暴力频频发生,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6、护士长现场督导力度不大,如:高危患者是否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入院评估是否准确,病情变化时是否及时评估,护士执行医嘱、治疗时是否严格查对等,所以护士长应经常提醒,警钟长鸣。
7、护理部督导力度不够,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缺乏有效监督。科室对新上岗护士培训不到位,在专科知识未牢固掌握的情况下基于安排单独值班,对实习生带教不严,违反规定放手放眼,易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三、护理不良事件防范对策及整改计划
1、护理部及科室加强对新上岗人员的培训,科室重点加强对本科疾病的常规培训,制订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定期组织培训学习,不定时抽查护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使护士牢固树立患者第一、安全第一的意识,培养良好的慎独精神。自觉履行岗位职责,护理人员不能因为工作繁忙而忽略必须的查对环节。
2、严格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对制定的制度进行培训,经常检查提问护士核心制度的掌握及落实情况,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腕带使用制度。重点增加查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频率,强化护士查对意识。
3、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患者的自理能力进行认真评估,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老、幼、昏迷病人需加防护栏,对躁动病人酌情使用约束带或床档防止坠床,加强巡视,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意外。各种警示标识醒目、防坠床、防误吸、放跌倒、防自杀等安全护理措施到位。
4、做好患者入院评估,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护士及时评估,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好高危患者的质量追踪检查。
5、护士长科学合理排班,与护士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减轻紧张和焦虑,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6、护士长加强监管,加强环节控制,每日5查房制度落实到实处,不断提高安全风险预警管理能力。对高危药品一定要标示醒目,严格按照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执行。对一些特殊的药,认真落实操作前、中、后的查对。
7、修订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激励机制和责任认证制度,奖惩分明。
8、护理部定期召开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会,对阶段时间内发生的不良 事件进行全员共享,及时反馈到临床,防微杜渐,警示未来。
9、与医疗人员及时沟通,避免医嘱的执行错误。
5.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 篇五
为了更好的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病人安全,根据卫计委及省卫生行政部门今年有关工作要点,结合我院工作情况,特制定滑县永安中医妇科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
1.各科室均应建立差错事故(不良事件)登记报告本,及时查清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及后果,详细记录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2.发生不良事件应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事件造成的不良后果。指定熟悉全面情况的专人负责与家属做好思想工作。
3.发生不良事件时,责任者应立即向护士长、科主任、科长报告,并且如实写出书面检查材料,待后处理。护士长、科主任、科长应在24小时内、重大事故要立即报告护理部、医教科、办公室。
4.发生不良事件时,护士长、科主任应负责将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器械等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并保留患者的标本,以备鉴定研究之用。
5.发生不良事件时,护士长、科长、科主任应按性质、情节轻重,及时组织全科有关人员进行讨论、总结,提出防范措施,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将讨论结果和初步处理意见报护理部、医务科、办公室。
6.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实,一经发现,按请节轻重予以处分。
7.为了弄清事实真相,应注意倾听当事人的意见,讨论时吸收当事人参加,允许个人发表意见,决定处分时,领导应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以达到教育目的。
8.护理部、医务科、综合科应定期对所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性质评定,并提出防范措施。每月向全院人员进行总结,分析报告一次。如有重大不良护理事件,应及时向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总结、分析。
6.护理不良事件报告 篇六
2012年一季度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25件,其中排名第一位是仪器故障,共计3件,占总数12%;第二位是跌倒,共计2件,占总数8%;第三位是失窃,共计2件,占总数8%。
建议:
1、仪器、设备要设专人管理,每天要对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仪器使用前应先测试,运行良好后方可给病人使用;仪器使用后要整理固定好仪器的线路,避免碰撞及折损。
2、检查病房设施,不断改进完善,杜绝不安全隐患;如患者在卫生间洗澡后要及时打扫卫生,避免发生跌倒事件;强化护理安全服务意识,护士发镇静药物时,要告知患者注意安全。
3、加强病房管理,提高防范意识;做好防盗宣传,彻底制止发送传单及小广告人员;发现可疑人员及时通知保卫科,保证患者安全。
大庆油田总医院护理部
7.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篇七
1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
1.1 病情观察不到位
因有的患者往往不能准确表述自己的感觉, 而且还存在误导护理工作人员正确判断的情况, 不能把自己身体不适及病情变化信息正确反馈给医护人员, 而且大部分患者的病情信息都是由家属代为反馈, 这样就导致护理人员只能按照家属反馈信息来对患者进行护理, 没有做到亲自观察检查, 这样就导致患者的病情不能被护士完全的观察到, 可能因为问题不能及时的被发现和解决, 最后使患者的救治机会被延误, 最终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1.2 护士对医疗器械的操作水平不高
由于有一部分护理人员不能熟练操作新的医疗器械, 致使抢救的最佳时机被操作不当而耽误;还有一部分护理人员因没有高水平的静脉穿刺技术, 不能快速完成穿刺而延误救治, 这些原因都是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
1.3 护士的上进心缺乏
护士的工作由于是长期面对患者, 对于患者家属的责骂和眼泪、患者的死亡都已经有些麻木, 时间久了也会导致护理人员产生冷漠、压抑、思维狭窄等心理。这些负面心理表现在工作中为上心进缺乏, 对工作缺少热情和积极性, 工作态度很不严谨, 这些行为都会让患者家属排斥护理人员, 进而缺乏沟通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隐患。
1.4 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
在病患的护理过程当中, 仍然有部分护士人员因缺乏工作责任心, 不能对“三查七对”制度严格执行, 包括: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对姓名、床号、药品剂量、浓度、用药时间及方法。这些看起来很简单的规定却很容易被护理人员忽视。尤其是在工作繁忙时, 更是经常出现错用药物的情况。还有一些护理人员不能严格按照医嘱操作, 仅凭自己的经验来估计输液滴数, 从而操作, 导致输液过快或是过慢的情形时有发, 这些都是因工作责任心不强而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1.5 医护患沟通不足
在护理人员工作期间, 由于缺少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 对于患者使用的一些特殊药物的重要性没能让家属和患者明白, 导致出现部分家属为了减少患者痛苦而私下开活塞等事故隐患, 这些都会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 护理中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
2.1 严格查对制度
为了能更好的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 应该对护理人员实行医嘱严格查对制度, 并在护理安排中尽量安排职称高、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来担任医嘱工作, 并在繁忙时期多配备几名护士来分解责任护士的工作, 以此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2 加强护士管理工作力度
为了能更好的加强护士管理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应禁止实习护士单独进行护理, 尽量安排临床经验丰富和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进行患者护理, 同时, 护士长应加强对护士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力度, 对护士实施奖惩制度。要规范护士的文书报告, 并加强医疗设施的日常管理, 以此来提高护士工作质量。
2.3 加强医护患沟通
护士人员为缩短护患双方距离, 提高护患双方情感交流, 应该增加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与患者交流的时间与次数。应该对病房加强巡视, 严格执行医嘱, 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病患的信息, 并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进行告。在护理和治疗患者前, 应让家属做好心理准备, 以便能使患者和家属更好地配合治疗, 希望通过这些工作和流程的不断改进, 能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
2.4 有效提高护士的积极性
为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激励护理人员医院应该采用一定的倾斜政策, 如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进行适当改善;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待遇进行合理改革;使护理人员参观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增加;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宣传和培养工作, 进而提出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劳动价值;从这一系列的激励政策中, 来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也能起到有效遏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5 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为了更好的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必须要求护士人员着装规范, 行为举止合理, 树立护理人员在患者及家属心中的光辉形象和信用度。护理人员应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质, 提高护理专业水平和基础理论知识, 加强对观察能力的训练, 最大限度的培养护理人员的各种良好习惯, 以此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科里还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到更高级的医院去进行学习和培训, 使他们能够有得到更多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 也使护理科的专业职能得到更好的推广。该科目前已经有90%的专业护理人员为专科学历, 有部分护士被患者评为“某一针”的荣誉头衔。为进一步强化掌握操作技术, 还应不定期考核。为让药械处于随时能用的完备状态, 要对急救药械责任人明确, 随时补差。对急救技术必须先培训后考核, 人人过关, 一步到位, 对护士的言行举止、仪表仪容等进行规范培训, 以督促护士逐步完善自我, 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3 讨论
病患护理工作因其护理对象的特殊性, 发生医疗护理事故的问题较多, 现从护士护理过程中易发生的事故等几个方面分析病患护理中易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并给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以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通过以上论述可知, 多方面因素与病患护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相关, 通过不断的采取相应防范措施来应对出现的问题,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据统计, 该院2008年护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2007年同期下降50%, 使护理质量提高了, 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构建了和谐的医护患关系, 并使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
参考文献
[1]郭敏.浅谈病患护理工作风险意识及护理纠纷的防范[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2007, 4 (2) :189-190.
[2]程爱萍.病患护理投诉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 2006, 13 (11) :1910-1911.
[3]高翠林, 何敏.护理不良事件隐患及防范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 2007, 36 (3) :232-233.
[4]张春梅, 吴育萍, 郭建青.病房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 2012, 20 (10B) :2637.
8.护理不良事件报告 篇八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预防;解决
【Abstract】:Objective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reasonable solution of adverse events in nursing. Methods To explore the 35 nursing adverse events of our hospital in 2013-2014.
Results The main reasons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are the lack of accountability, the violation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low level of technology of nurses in their work .Conclusion We should improve the core capabilities of nurses and the reporting mechanism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reasonable solution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Key words】: Nursing; Adverse events; Prevention;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22-02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事故的事件护理不良事件是可以通过完善医疗制度、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核心能力等方式加以预防的。本文将通过对本院35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归纳分析,来探索有效预防和解决此类事件的措施。
1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
1.1 统计结果分析
统计显示,护理缺陷类发生率最高(48.54%)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医嘱执行错误主要是遗漏、交接班不清;给药错误主要是简化了查对环节,造成识别错误、药量有误;采血错误是没有准确执行血标本采集时间或遗漏送检;操作错误是因护士操作不熟练。护理安全类事件占42.86%。导管脱落与其维护、使用不当有关;压疮与护士对卧床病人皮肤护理不到位有关;护士的安全意识淡漠,对病人和家属缺乏安全教育,暴露出一些安全隐患。此外,护患沟通不到位引发的护患纠纷占8.57%,因护士解释简单、不耐心,导致病人不清楚、不理解,使病人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工作方法不满意而发生纠纷。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也与医护人员的资历、工作时间有关。护士工作年限5年资以下为多,低年资护士尤其是新毕业护士独立工作能力较差,对环境、工作程序不熟悉。而低职称护士也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这与临床治疗、护理、带教等工作量大,护士的专业水平、操作技能、观察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欠缺等有关。此外,因中夜班护士人员少,每个护士护理病人的数量和工作量相比白班增加,监督和控制的环节相对薄弱,此时段容易发生不良事件。
1.2原因歸纳
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个人因素主要是护士的查对制度、医嘱制度及交接班制度等核心制度执行不严,本身工作技能不足,缺乏安全意识,与患者沟通能力差等等,即护士的“核心能力”不足。而其管理因素是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在治疗任务繁重情况下,护士的配备不合理;对核心制度、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欠缺。
2提高护理人员核心能力 有效预防护理不良事件
护士核心能力为掌握规范的护理基本操作技术,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用药反应的观察,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具备社区护理、老年护理等专业方面的能力,“护士的核心能力[2]”为护士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这3个基本属性在实践中的有机结合,并反映在临床护理、伦理与法律实践、专业发展、教育与咨询、领导、人际关系、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这8个维度的每一维度中。[3]
核心能力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护士的独立工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沟通能力、教育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从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护士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途径[4];树立沟通意识,提高沟通技巧;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3完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机制 促进护理不良事件合理解决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是医院安全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5]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和具体性,即使护理人员严格遵守 “三查七对” 制度,仍会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6]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对保证病人安全,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非惩罚原则是指在差错发生后,不是惩罚犯错者,而是寻找导致差错发生的原因,改进相应的流程。[7]否则,不仅挫伤护士工作积极性,而且忽略了错误的真正根源。通过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实施无惩罚原则,弱化了管理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护理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从根本上杜绝同类不良事件的发生,因而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提高。
我国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尚未健全,[8]多数医院都设有医疗护理差错的强制性报告系统,严重的医疗护理事故必须上报,但针对一些并未或引起患者轻微损伤的差错,医护人员可能会因为担心受到惩罚而采取隐瞒态度,为更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埋下隐患。护理管理者和整个组织系统懂得关注患者安全的重要性,能够公开对待缺陷并及时报告差错,采取少惩罚个人、多系统改进的方法,才能从根源上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9]
综上可见,通过报告不良事件,及时发现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有利于促进医院及时发现安全事故隐患,不良事件报告后的信息保存,可以使相关人员从他人的过失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参考文献
[1] 任仲杰.美国的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上报系统[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6)]。
[2]徐建呜.中国护士核心能力的提出与应用[EB/OI ].[20{9—12—10]
[3]苏颖.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方法探讨[J]现代护理,2007,4(30):51
[4]杨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5]戴慧珊,施雁,毛雅芬.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研究现状及思考[J].护理研究.2009,23(23):2137-2138
[6]邓鸣鸣.瞒报差错事护士心理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J].护理学杂志,2009 ,24 ( 13) : 62 -63 .
[7]徐春,徐红燕.无惩罚原则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体会.护理与康复,2009,8(6):523.
[8]丁力,姜安丽,叶旭春. 护理安全管理新思路.护理管理杂志,2006,6(11):18-19.
9.护理不良事件分级 篇九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
[摘要]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在分级、种类、发生高危人群、高危科室分布的特点,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为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设计好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由病区护士长对本科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登记、分析上报,护理部每月组织全体护士长对本月发生的所有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一般差错最高,占总不良事件的55.56%;责任事故占2.52%。医嘱处理错误、给药错误、管道脱出、皮肤压力伤、静脉穿刺技术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分别占16.45%、13.92%、10.13%、10.13%、8.86%。五种护理不良事件占护理不良事件总数的59.49%。护士工作年限以6年以下发生率高,占总发生人次的70.17%,尤以2年以下护士发生率高,占总人次的39.47%,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多发病区是内科系统、儿科、妇产科、ICU,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数占全院总数的68.36%。结论: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应以医嘱处理错误、药物准备错误、管道脱出、皮肤压力伤、静脉穿刺技术为重点,同时杜绝责任事故的发生,加强高危科室和高危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和人员的培训工作。
[关键词] 护理不良事件;高危环节;管理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为准确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及减少差错或这种命名给护士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而命名。安全生产是全社会都在积极倡导的,医院安全问题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更不容忽视。医疗不良事件不但造成患者及家属的重大损失,而且导致医院社会信誉下降,患者群体的安全感丧失。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工作者,与患者交流、接触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加之护理工作的繁忙、琐碎及操作重复性,因而发生护理差错的机会多。如何保证安全,一直是被重视和研究的课题。我院为了能够在最早时间、以最快速度掌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早将不良事件可能诱发的医患纠纷消除,于2009年7月特制订了我院管理体制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得以及时上报、及时分析,制订改进措施,杜绝类似事件重复发生。现将2010年1~11月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护理缺陷评定标准,根据我院2010年1~11月上报的79起护理不良事件及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114人次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缺点19起,占24.05%。一般差错45起,占55.56%,严重差错6起,占7.59%,其中包括1起骨科输血患者,提血单与供血者、受血者实际血型不符,由于血库工作人员粗心打错输血单,而护理人员在取血及输血时均未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另一起胸外科血糖高患者错将0.9%生理盐水粘贴到5%葡萄糖250 ml液体给患者静脉滴注,虽未引起不良后果,但性质严重故列入严重差错。输液反应8起,其中3起由于儿科年轻护士违反消毒隔离制度引起,另有5起输液反应占6.33%,其中4起发生在儿科,护理人员经过以上3起教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查明5起输液反应非护理因素引起,经医院分析可能与塑装液体有关,及时更换了液体;1起心血管内科医生由于超剂量使用红花30 ml(用药原则20 ml),引起药物反应,护士长均如实上报,杜绝了以后可能再次由此引发的不良事件。
一般差错是指在护理工作因各种原因而发生的差错,对患者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延长治疗时间,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痛苦。不良后果严重的为严重差错。缺点是指未按时执行治疗但在2 h内及时纠正,且未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的[1]。责任事故是指护理人员因违反规章制度及护理常规等失职行为所致的事故[2]。
1.2 方法
护理部制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要求科室及时上报,并制订整改措施。
护理部每月组织全体护士长对本月上报的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共同讨论,分析发生的因素,在全院引起重视,杜绝此类事件重复发生。结果
根据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讨论,现将79起事件按分级构成、方式以及发生不良事件的护士的工作年限构成、科室分布构成见表1~3。
2.1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情况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情况见表1。
2.2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14人次与护士工作年限构成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14人次与护士工作年限构成见表2。
2.3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按科室分配构成情况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按科室分配构成情况见表3。讨论
3.1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方式分类及原因分析
护理不良事件中以医嘱处理错误、药物准备错误、管道脱出、皮肤压力伤(1例为难免压力伤Ⅱ度,其余均为Ⅰ度)、输液穿刺失败发生率高,占所有护理不良事件的59.49%,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环节。控制好这些高危环节就能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得以控制。主要原因:处理医嘱错误主要发生在内科系统,与患者较多,工作较繁杂,执行医嘱后查对和操作前、中、后三查七对不认真有关;对皮肤压力伤患者预见性差及缺乏责任心;对执行导管治疗、护理者看护不到位;输液技术不熟练主要出现在儿科,头皮静脉输液要求技术含量高,个别患儿过度肥胖加之患病更不易穿刺,且孩子娇生惯养,多次穿刺引起患儿哭闹,陪伴者由于心疼孩子免不了多说几句,年轻护理人员认为“我尽力了”,免不了嘟囔几句,由此引发陪伴者不满而争吵。违反劳动纪律和缺乏责任心构成的责任事故是全院血的教训,要求全院必须严格劳动纪律,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2)
责任事故发生是全院血的教训,其中ICU责任事故由于值班医护人员睡觉,叫不开门,导致新入院垂危患者不能在ICU抢救,引发医疗事故。为此,医院进行严肃处理,给予严重处罚、停职检查、分摊赔赏患者家属的要求,护理占重要份额。血液透析室责任事故是因为透析患者视力差,在无护理人员在场情况下自行入室,被隔离台绊倒致硬膜外血肿。原因是透析室为新成立科室,尚未建立患者入室透析制度,科主任及护士长均是新聘任人员尚无管理经验,所以医院未对科室处理,医院承担患者在ICU住院治疗。
3.2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人群及原因分析
表2所示,低年资护士工作年限在6年以下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人次80人,占70.17%。提示低年资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人群,尤其2年以下的护士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最高。所以控制这些人群的发生率就能大大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总体发生率。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的发生率高与护理经验缺乏有关,表现为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患者不负责任、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如ICU值班低年资护士睡觉引发责任事故1起、儿科新上岗护士值班睡觉引起患儿陪伴者不满1起。另外与业务技术掌握不熟练有关。有研究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的联系,是维护安全的最重要的基础[3]。所以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加强责任心,对确保护理安全至关重要。
3.3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科室的原因分析
表3所示,内科系统、儿科、妇产科、ICU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科室,发生率占全院临床科室的68.36%,与这些科室病员多,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有关,其中3个内科床护比为1∶0.30~0.35;儿科床护比为1∶0.25~0.30,秋冬季则更不能达标;妇产科床护比为1∶0.300~0.375;ICU床护比为1∶1.6;尤其夜间2名护士要护理5位或以上重症患者。在内科系统患者多为老年人,脏器功能差,体弱多病,用药繁杂,护理人员承担着繁杂劳动甚至干着非护理人员所承担的任务如登帐等;ICU患者多昏迷,病情危重,建立管道多,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妇产科、儿科要求服务质量高且儿科要求技术高等。所以满足这些科室的人员编制就能大大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4 对策
4.1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应以医嘱处理问题、给药问题、管道脱出问题、皮肤压力伤问题、输液技术问题为重点。此5类护理不良事件占总事件数的59.49%。另外,加强劳动纪律更不容忽视,它是导致2起事故的导火线。将上述事件作为护理风险防范的重点,护理不良事件将得到有效控制。医嘱处理问题、给药问题、管道脱出(药物中毒洗胃胃管、留置尿管)、输液技术问题均属于护理差错,其后果给患者造成直接经济负担,这些事件的原因多与护士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有关,所以避免这些不良事件的的关键是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皮肤压力伤事件的发生不仅与护理管理工作有关,而且与患者自身因素有一定关系。目前我院为防范皮肤压力伤制定以下措施:全院护士学习使用皮肤压力伤发生可能性评估表,用评分的方法确定高风险的患者;同时成立皮肤压力伤评估小组,该小组成员对全院皮肤压力伤评估风险高的患者进行单项护理检查,并对各科室责任护士给予技术支持,使已发生皮肤压力伤的患者得到及时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风险管理的理念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4]。
4.2 加强护理不良事件高风险护士的防范意识和培训工作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6年以下工作年限的护士,以2年以下发生率最高,提高低年资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这对预警风险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有关专家指出:只要有医疗活动,就必定存在医疗风险[4]。虽然护理不良事件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特别是对年轻护理人员的管理,护理风险事件随时可以减少或避免[5-6]。对这些护理人员的管理,最重要的是教育和培训。4.3 加强风险事件高发科室的管理
表3结果显示:内科系统、儿科、妇产科、ICU是高风险科室,护理管理者要重视这些科室的护理工作,不仅在人力资源上给予支持(包括人员素质和人员数量),而且在护理专业技术上也要给予重点扶持和培训,同时还要加强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以满足这些科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高要求。血液透析科立即制订患者入室制度,由护理人员陪伴入室,患者不得自行入室。4.4 建立医院护理安全管理机构
临床护理风险管理是医院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临床风险管理必须与医院风险管理同步发展,护理风险管理只有在全面建立医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才有可能取得较好效果。因为在临床护理不良事件中,有些事件虽然发生在护理工作中,但风险事件的原因并不只是护士自身,而是由于其他科室或后勤保障支持系统工作失误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护理风险管理必须与医院风险管理同步和协调发展。
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
来源: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提高患者安全管理,制订相应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o08护理系统上报的335起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分类、发生原因、时间特点及护患比例进行研究。结果①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管路滑脱、压疮、跌倒。②主要原因分别是评估不足和沟通不良。③护士资历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④资历较低的护士在评估及沟通方面存在显著不足。⑤一周之内以周三、周四为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而在一天之内,以8:00、15:00和22:00为不良事件发生的三大高峰。结论 医院要从组织系统上改善人员配置并建立组织安全文化,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根本途径。科室改革护理人员的排班模式,按照惠者的需求进行弹性排班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护理管理研究; 安全管理; 不良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2]。患者安全是医疗卫生系统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护理不良事件已成为当前医疗卫生服务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8年护理系统非惩罚性自愿呈报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安全的有效管理措施。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8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理人员通过非惩罚性自愿上报系统呈报的不良事件335起。本研究中护理不良事件患者损伤结局分级标准,采用香港医管局关于《不良事件管理办法》中不良事件分级标准,内容如下。0级:事件在执行前被制止。I级:事件发生并已执行,但未造成伤害。Ⅱ级: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Ⅲ级: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Ⅳ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V级:永久性功能丧失。Ⅵ级:死亡。
不良事件涉及335名护士资料如下。职称:护士176名(52.54%),护师148名(44.18%),主管护师I1名(3.28%)。护士工作年限:1-5年155名(46.27%),6-10年71名(21.19%),1l一15年61名(18,21%),l6-20年41名(12.24%),2O年以上7名(2.09%)。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08年l一12月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理系统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频数、百分比等方法描述一般资料;运用 方法分析主要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与护士的关系。2 结果
2.1 不良事件分类和患者损伤结局 护理系统上报不良事件分类详见表1。
患者损伤结局参照香港医管局关于不良事件管理办法分级标准,患者损伤等级为I级234例(69.85%),Ⅱ级91例(27.16%),Ⅲ级9例(2.69%),IV级1例(O.30%)。2.2 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表2)2.3 主要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与不同职称护士的关系(表3)2.4 不同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的特点
1周内不良事件的发生比例从星期一到星期日依次是:表1 335起不良事件分类情况l5.52%,15.22%,17.02%,17.02%,10.15%,11.94%,13.13%。
24h内不良事件发生的次数和“患护比”趋势变化见图1。不良事件发生的三大高峰是8:00、15:00和22:00,这与24h的“患护比”图形趋势基本吻合。3 讨论
3.1 护理系统呈报不良事件的基本情况
对于医疗系统中不良事件的发生,过去强调对个人进行批评和惩罚,现在认为不良事件多是机构上的问题,个人只是复杂系统中与其他人员相互作用的个体[4,5]。建立非惩罚性自愿内部呈报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其目的一方面从经验中学习,另方面集中分析揭示危险因素和事态发生发展的趋势。该系统特点为:① 采取相关责任人匿名、非
惩罚、自愿原则,呈报真实发生情况;②呈报项目依据卫生部医政司《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护理系统规定内容,并参照香港医管局关于不良事件管理办法细化标准化定义、分级标准和呈报流程;③ 上报形式以个人或病区为上报单位,可网上、电话或书面报告。④上报时限:严重度为0一I级常规每月初报告;严重度为Ⅱ一Ⅲ级,24h内报告,严重度为Ⅳ一Ⅵ级重大紧急事件;立即上报护理部。⑤上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不良事件项目分类、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措施、患者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后果和改进措施等。⑥设专人管理进行随访和数据统计,采用根源分析法分享相关信息。本次结果显示,发生前5起不良事件分别是管路滑脱、压疮、跌倒、输液相关事件及给药错误。在国内类似研究中,跌倒、输液事件和给药错误被列为最常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3,6],可能由于护理系统上报不良事件的分类不一致所致。
3.2 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特点分析及对策
本项研究结果提示,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评估不足和沟通不良。不良事件相关的护士46-27%的护龄在5年以内,且资历也比较低(52.54%职称为护士)。护士的评估和沟通能力会直接影响患者整体护理质量。有研究显示,在临床实践中,护士对患者评估不全面,遗漏一些有价值的护理资料,形成护理安全隐患,同时医院存在护士患者配比不足的问题,护士平均工作量大,缺乏足够的时间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评估与沟通。沟通不良已经成为医院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2,8-10]。如果医护人员树立沟通的意识及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许多差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此,如何加强年轻护士的专业培训及患者评估技能值得护理管理者探讨。张翠霞[1]”和赖兰萍[10]的研究报道显示,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人院评估的风险教育、风险管理培训以及沟通技巧培训,可以大大提高医务人员对评估和沟通重要性及风险管理的认识,加强护士评估和沟通工作的主动性及有效性。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评估与沟通方面的培训,特别是加强年轻护士的培训,可采用结构化的培训方法即根据护士的具体情况,有目标、有组织、有系统的设计培训内容,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督察与引导。通过采取措施,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的意识,端正护理人员对患者评估、患者沟通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患者评估与沟通技巧,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减少因评估不足或沟通不良而引起的不良事件。
结果显示一周内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时间与以往的研究[11]医院一周护理工作量趋势基本一致,即周三、周四护理工作量大时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图1显示一天内24h不良事件发生的趋势与24h的护患比图形趋势基本吻合,即护患比高时不良事件发生较多。研究结果提示护理管理者从组织上应重视人员配置的改善,医院行政部门加大对护理人力支持,缓解人员缺乏的矛盾,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直接护理患者,这是减少不良事件的根本。而如何在现有人力资源下改变现状,则是对护理管理者的一项挑战。改革护理人员的排班模式,实行弹性排班制度,真正按照患者的需求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是降低护理风险,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12]。已有研究证明弹性排班法在危重患者多、工作量不稳定的急诊室、手术室等已得到运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3]。同时,聘用专职人员负责接电话、患者的转运、房间、用物、仪器等的清洁消毒等,将护士从非护理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护士还给患者,亦可以提高服务质量[11]。
结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是护理质量的客观反映数据之一。
10.护理不良事件分析简报 篇十
青海省****医院
召开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会
为进一步防范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确保病人安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8月20日我院召开了2015年第二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讨论、总结会,会议由护理部**主任主持,全院护士长均参加了会议。
会上,****主任详细通报了九起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护士长们针对发生的导管滑脱、不认真查对、不认真交接班等九起不良事件积极发言,讨论非常认真。最后****主任进行了全面总结、点评,并就如何保障患者安全、全面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11.护理不良事件报告 篇十一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89-02
引言:
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发生的胃管、尿管滑脱事件18例。按患者发生尿管、胃管滑脱原因、患者情况、发生时段、发生事件分布科室进行回顾分析。
1.1一般资料:18例中,尿管滑脱7例: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52岁-87岁;胃管滑脱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52岁-86岁。平均留管时间36天,下病危9例。意识清醒者12例,占67%;意识模糊者4例,占22%;昏迷者2例,占11%。
1.2方法:选取2014年1月-6月发生的胃管、尿管滑脱不良事件13例,等级进行原因分析、汇总;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对策,减少管路滑脱事件的发生。再追踪下半年6-12月全院发生的管路滑脱事件5例进行分析比对。探讨应对管路滑脱不良事件的护理措施、方法的有效性。
2、管路滑脱发生原因分析:
2.1按胃管、尿管滑脱事件发生患者资料来说,清醒病人发生率多于意识模糊及昏迷病人,占67%。这说明胃管、尿管对于清醒患者来说,刺激性大难以接受,尿管滑脱男性?女性例数,男性尿道比女性长,插管时不论黏膜受损还是疼痛都较女性高,男性清醒患者比女性更难以忍受插管带来的痛苦,更易自行拔出管路。见表1。
2.2意识烦躁的患者镇静剂运用不合理:发生管路滑脱的患者中,有22%存在意识模糊或谵妄、烦躁的情况,并且因未及时给予处置,导致患者极度不适,自己拔出留置的管路。
2.3护理人力资源相对短缺、对患者的照护薄弱,对患者的约束、管路固定不到位:
发生管路滑脱的患者按护理级别划分主要多见于一级护理,此类患者病情重、变化快。普通病房护士因需完成各项常规工作,只能按级别要求巡视、观察患者情况,无法长时间守候在床旁,加上陪护人员也需吃饭和其他暂离的情况等因素影响,在护士在班人数少(夜间、吃饭、交接班前后时段)相比较护士数量多、有专人守护的重症监护病房的特护患者,此类患者较易发生管路滑脱。发生管路滑脱者,多数为没有进行有效床旁约束或是约束带固定后被挣脱、管路固定不到位的患者。护士在留置管路时固定不到位也是造成患者管路滑脱的主要原因。
3、护理措施及改进方法:
3.1及时观察病人情况,与医生沟通。合理使用镇静剂;促使患者安静、舒适、配合相关治疗。
3.2增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操作前告知患者管路留置的必要性,鼓励患者战胜病痛的信心,操作时环境安静、舒适,保护患者隐私,操作者动作轻柔,同时指导患者放松,大口喘气或配合吞咽动作以减轻痛苦。操作成功后安抚患者,为其整理床单元或轻抚其额头,给予赞扬;使患者管路留置的不适感降到最低。加强巡视,多给予关心,注意观察患者的细微变化,置管后,做体外标记。给予患者家属正确的疾病指导,让家属也参与对患者管路留置不适的观察,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减少管路滑脱事件发生【1】。
3.3及时与护理部及人力资源部沟通,调整科室护理人力资源,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班次;增加夜班护士配置,合理搭班,弹性安排、降低科室各班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
3.4加强护士专业技能的培训,注重在各容易发生问题的细节上多评估,注意避免在管路留置各操作步骤中易发生滑脱的细节问题,提高护士的专业操作技能【2】。妥善固定各类管路的同时,有烦躁者安排专人看护,进行保护性肢体约束,并根据情况更换部位;并取得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3.5对各级人员及家属加强责任心和安全意识教育:耐心告知管路留置的必要性和发生管路滑脱的危害性;评估工作要认真、细致,能预知风险,防范优于补救;床头悬挂标识,严格交接班。对病情复杂、意识不清的患者,责任护士和各班护士都应加強巡视;各薄弱环多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避免发生管路滑脱事件。
结论:
通过对2014年上半年的资料收集整理,针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掌握它的发生规律,有针对性的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加强了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加强凌晨、夜间、节假日等薄弱环节的人员配置、采取各项护理措施防止病人发生自行拔出管路、加强各班护士责任心及职业素养、操作技能的强化培训等各项措施后;2014年下半年胃管、尿管滑脱不良事件发生从上半年的18例将至5例。比例大大降低;保证了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李长英、林代琼、曾成姚20例患者非计划拔管原因分析 北方医学 2013 10 【11】 174-175
12.护理不良事件报告 篇十二
患者安全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也是医疗护理质量控制和管理的核心目标, 维护患者安全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群体, 安全的护理行为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利益, 也关系到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是医院安全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等国家时间证明, 医疗差错和不良时间报告系统能促进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1,2,3]。因此, 建立一个有效、畅通、无障碍的护理差错及不良时间报告系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管理手段, 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必然趋势[4,5,6]。我院自2008年建立院内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 通过不断转变管理理念及调整思路, 取得了一定成效。
1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概念
1.1 定义
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是一种管理工具, 通过深入分析和学习, 最终达到有效预防不良事件再次发生的目的[7]。
1.2 作用
医疗服务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 其中护理工作内容具有繁琐性的特点, 被认为对死亡和伤害所承担风险比其他任何行业都要高, 一旦发生, 不仅给患者或家属带来难以弥补的身心伤害, 也会增加护士的心理负担和工作压力。构建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目的是发现组织的安全问题, 通过分析总结, 改善组织系统, 防范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通过对大量事件的根本原因分析, 发现造成事件的成因, 从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通过对服务过程的细节管理、零缺陷管理追求, 有效促进工作改进[8,9]。
2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种类
2.1 分类
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分为强制性报告系统和自愿性报告系统。对于医院的严重意外和风险事件实行强制上报, 目的是约束义务人员对其行为负责, 对于不会导致患者伤害或伤害非常小的差错 (包括临界差错) , 实行自愿报告系统, 目的在于关注患者安全, 与强制性报告系统不同的是, 自愿报告系统要建立在非惩罚性和保密性的原则上, 确保报告不良事件的个人和机构不受惩罚[10,11]。
2.2 倡导形成
在全球倡导患者安全文化建设尚未形成下, 各国相继研制无惩罚式的自愿报告系统, 如美国药典委员会和用药安全研究中心合作研发的用药差错报告系统, 该系统以减持保密性、自愿性报告原则。据资料显示, 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建立自愿报告系统, 美国医学研究院倡导报告医疗差错和护理差错事件, 在我国一些医疗机构也开始实行无惩罚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并取得一定成效。中国医院协会自2006年开始连续3年在“患者安全目标”中倡导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等, 但多数医疗机构尚未建立完善的非惩罚性的自愿报告系统[12]。
2.3 无罚责自愿报告系统存在的弊端
无罚责原则是指在差错发生后, 不是惩罚犯错者, 而是寻找导致差错发生的原因, 改进相应的流程。但有调查显示, 超过50%的护士在发生一般差错后酌情决定是否上报或不予上报, 说明主动上报一般护理差错未成为多数护理人员的行为习惯, 未实现“缺陷分享”, 导致差错重复发生[13]。
3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建立
3.1 系统建立流程
自2008年起, 我院护理部逐步探讨并实行建立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 逐步达到由被动报告到主动报告的转变, 建立流程为:当事人向科护士长报告不良事件→护士长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进行分析, 将危险性降至最低→组织科室骨干人员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整合事件发生过程及讨论结果→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再组织科护士长, 正对事件再次综合、分析、讨论→以无记名, 无罚责形式实现全员“缺陷分享”, 检查工作链条, 完善工作流程[14,15]。
3.2 理念转变
如何将护理不良事件由被动报告到主动报告, 由改变对责任人的处罚到对事件流程的管理, 由明示责任科室和个人到隐去个人相关信息, 对于各层护理人员都是新的挑战。虽说无责罚, 不记名, 但由于其存在的弊端性, 仍使瞒报现象存在, 因为即使无责罚, 当事人从心理上仍存在压力源, 不记名只是上级领导及其他科室人员不知, 本科室人员却知道是谁的责任, 所以我院结合实际, 改善对所有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 让她们真正认识到错误, 从以下几个方面, 使主动上报率提升, 使无罚责、自愿报告制度更加完善。
3.2.1 重视安全教育:
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安全教育不是一般性地讲大道理, 而是要围绕如何有效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分析哪些不安全因素及产生原因, 从而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使护理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3.2.2 增强法制观念, 依法管理:
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而发生的护理缺陷时有发生, 通过聘请法律顾问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2.3 重视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的培训:
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对护士再学习是十分重要的。科室每月4次业务学习, 包括阅读一些护理杂志, 了解护理领域的新动态, 新信息, 加强“三基”考核。每月举行技术大练兵, 操作大比武, 使各项操作标准化, 规范化, 使理论知识渗透到操作规范中。
3.2.4 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举办学习型组织, 每月院方组织心理专家授课, 使每位护士正视自己的弱点, 总结反省过错, 进行积极的自我训练与发展。科室建立护士信息平台, 每位护士将自己不愿主动上报差错的原因写下来, 晨会时护士长宣读, 大家共同分析讨论, 解开心理围墙, 正视过错。护理工作是一种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向结合的工作, 而体力较大的活动后, 大脑易出现反应性疲劳。人们犯错误是难免的。心理学家讲, “望而知之”是一种感知客观的本领, 而能够及时检讨、赔付、反思、自省, 避免侥幸心理, 培养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剖析错误原因, 寻找治错良方, 在知错中改错, 在改错中防错, 及时控制错误的蔓延, 可有效提高临床工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效果
我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由当事人不愿报告到主动报告, 历经了几年的转变, 取得了一定成效。见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种类在逐年增多, 同样护理差错, 如给药差错、管路滑脱、压疮、跌倒等呈下降趋势, 重复犯错率减小。
5体会
13.护理不良事件分级[范文模版] 篇十三
一、护理不良事件定义: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护理不良事件是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防范措施的重要环节。
二、护理不良事件分类:用药错误、输液外渗、操作错误、标本错误、患者坠床、跌倒、管路滑脱、压疮、烫伤、分娩意外、仪器设备、患者行为、其他。
三、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 0级:事件在执行前被制止。
Ⅰ级:事件发生并已执行,但未造成伤害。
Ⅱ级: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
Ⅲ级: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
Ⅳ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
14.护理不良事件呈报(范文模版) 篇十四
(一)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护理服务职业道德。
(二)各护理单元要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为了实现最大限度地收集、分析、交流、共享安全信息,需要建立“安全文化”的新理念,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不以惩罚为手段的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机制,促进管理系统的持续改进。
(三)各护理单元应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病区的护理不良事件。(四)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要立即上报值班医师、护士长,积极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其造成的不良后果。
(五)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造成缺陷、事故的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的报告时间:凡发生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和科领导。由病区护士长当日报科护士长,科护士长报护理部,并交书面报告。不能排除事故的应立即向医务科报告。
(七)各科室应认真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由本人登记发生不良事件原因、后果及本人的认识。护士长应对不良事件及时调查研究,组织科内讨论,护士长将讨论结果呈交科护士长,科护士长要将处理意见连报表送护理部。
(八)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进行讨论,提交处理意见,造成不良影响时,应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九)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护士长对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应作认真分析,及时制定改进措施,并且跟踪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定期对病区的护理安全情况分析研讨,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
15.护理不良事件报告 篇十五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产房护理不良事件共16例, 通过对这16例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分析, 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服务态度不良7例, 占43.75%;业务素质不高3例, 占18.75%;制度执行不严4例, 占25%;法律意识不强2例, 占12.5%。
2 原因分析
2.1 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2.1.1 护理人员服务理念滞后, 对护理内涵认识不足
因服务态度不良造成护理不良事件7例。其中因导乐陪伴护士未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未为产妇提供一对一的陪伴服务引起的护理投诉有3例。部分护理人员服务理念滞后, 对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缺乏正确的认识, 缺乏主动服务意识, 护理工作缺乏严谨性和慎独精神, 上班时间精力不集中, 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不遵守护理规章制度、有章不循, 对临产中孕妇不能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 是造成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
2.1.2 护患沟通不良
因护患沟通不良造成的护理不良事件2例。护患之间缺乏沟通是发生护理纠纷的导火线, 护理行为中语言不当是护理纠纷发生的重要原因[1]。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 与患者及家属交谈时, 语言表达不当, 不注意谈话的语气和方式, 其次由于孕产妇及家属文化水平差异很大, 对医学知识认知程度不同, 若过于采用专业术语与患者交流容易产生误解。
2.1.3 告知不到位
因产程中使用缩宫素加强宫缩, 使用前未向产妇及家属告知相关事项, 产后因新生儿窒息, 产妇及家属对产程中使用的药物不理解引起护理纠纷1例。告知是护患沟通的良好纽带, 是护理人员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体现, 也是减少护患矛盾、防范护理纠纷的一个重要环节[2]。执行高风险护理操作前后的注意事项告知不到位, 出现可预见性的问题时孕产妇及家属不理解, 加之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不能耐心解答, 造成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有反感情绪, 其次对已发生的护理安全隐患处理不妥, 使问题进一步恶化, 导致护患纠纷。
2.2 业务素质不高
由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不牢固, 专科操作技能不熟练引发的护理不良事件共3例, 占18.75%。1例因观察产程不严密, 异常产程未及时发现并报告, 导致延误抢救最佳时机;2例因会阴伤口缝合解剖层次不清, 导致伤口愈合不良, 造成护理不良事件。护理专业的入学门槛降低及大部分护理人员均是独生子女, 习惯家里娇生惯养的生活方式, 有少数护理人员学习氛围不浓, 上进心不强, 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操作技能水平不高, 相关专业应激预案流程不熟练, 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应变能力差, 对各种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不当, 从而导致观察问题不仔细、处理问题不及时延误抢救, 这些都是引起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
2.3 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
护理人员对执行落实护理制度未引起高度重视, 而且在工作中往往违背了基本规范, 简化流程, 执行走过场, 观察不仔细, 忽视护理核心制度的重要性。如:因新生儿手圈上的床号或姓名书写错误并未与家属共同查对后送出产房, 家属质疑不满, 引起护患纠纷2例;因未对新生儿进行全面体格检查, 未及时发现和告知新生儿畸形而诱发护理投诉2例。
2.4 法律意识不强
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缺乏风险识别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患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 对医护人员的服务要求也日益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对新形势下的举证倒置认识不清, 对违规行为引起的严重法律后果缺乏正确认识[3],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常用惯性思维, 缺乏评判性思维能力, 对护理环节高风险细节缺乏识别能力, 对潜在的法律问题认识不足,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而极少数患者及家属道德水平低下, 受经济利益驱使或受社会不良人员的教唆, 找各种理由纠缠, 给护理工作带来不利。
3 防范对策
3.1 强化服务意识
3.1.1 强化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优质护理是我国护理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是医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 提高医疗护理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2010年, 国家卫生部在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部署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重要工作。其宗旨就是“服务改革大局, 夯实基础护理, 改善护理服务, 树立行业新风, 促进医患和谐, 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科在医院领导的正确指引下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及要求, 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我们将其服务宗旨贯彻落实于日常护理工作中, 从每件小事做起, 从每个细节着手, 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诚心和热心为每个产妇实现生活护理到位, 治疗护理安全, 心理护理主动开展, 提供全程、全面、优质、贴心的护理服务, 为孕产妇营造一个安全、温馨、舒适的住院分娩环境, 用一言一行谱写了优质护理服务的新形象。
3.1.2 提高沟通技巧, 融洽护患关系
加强护患沟通, 搞好护患关系是预防护患纠纷发生的有效措施[4]。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是提高孕产妇对产房护理工作满意率的前提条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 学会尊重患者、专心倾听、与患者感同身受, 灵活运用语言的艺术和善用非语言沟通技巧提高护患沟通的效果。首先, 导乐护士应在第一印象给产妇信赖和安全感, 取得产妇的信任。其次, 在产程中主动与产妇沟通、交流, 指导产妇屏气用力, 给予产妇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多用鼓励性语言给产妇的表现予以肯定和表扬。“因为有了你们的陪伴, 分娩变得轻松、愉快了!”每当产妇有这样的感慨时, 我们都会把工作中的委屈和压力化解成会心的一笑。所以说良好的护患沟通对护患双方而言是互惠互利、共同受益的, 良好的护患关系能让患者及家属更多地理解护理工作, 能降低护理矛盾、纠纷的锋芒, 融洽的护患关系, 也能使护士感到工作顺利、心情舒畅。3.1.3充分认识告知的重要性, 落实相关告知内容告知是医护人员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首先应认识履行告知义务的重要性。随着患方维权意识、法律意识的提高, 涉及医方告知义务与患方知情同意权的纠纷逐渐增长[4]。其次, 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加强法律意识的同时应严格按照医疗程序谨慎履行告知义务, 选择正确的告知方法将告知内容详细告知患者和家属并签字, 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3.2 加强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医院护理水平的高低, 其业务素质是决定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直接因素。只有具备广泛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严谨的工作态度, 才能在护理工作中得心应手。加强对年轻护士及新上岗护士的培训, 巩固“三基”基础知识, 定期组织理论知识的考试, 定期组织护理操作的训练并考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应激预案, 提高护理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科内定期组织业务学习, 及时了解国内外护理专业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
3.3 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
科学、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良好基础, 严格执行护理制度是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保证。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制度的相关标准及要求, 护士长加强管理, 严格落实一日五查并督促各项护理制度的落实。同时科内成立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控制小组成员职责明确, 形成强有力的科控、自控与互控相结合的质控体系, 使各项护理工作始终处在可控状态, 将护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3.4 强化护理风险教育, 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
妊娠、分娩具有特殊性、复杂性, 产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稍有差错则危及母婴两条生命, 所以产房护理是一个高风险的岗位[5]。关爱生命健康, 保障患者安全,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完善安全制度, 落实安全责任, 是我们刻不容缓的工作。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确保人们的健康势在必行。本科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护理差错评定标准及处理方法》及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等, 聘请法律顾问上法制课,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规范护理服务行为, 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违规护理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正确认识举证倒置, 提高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确保护理安全。
4 小结
社会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 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所以,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护理技术、有效的沟通技巧、科学的管理方法, 以保证各项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落实。通过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定期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讨论, 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 加大环节质量管理力度, 对整改措施的执行进行效果追踪, 2011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 患者满意率大幅度提高,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 转变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 强化法律意识, 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 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保证护理安全, 最终可达到使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彦, 蔡青, 衡爱萍.精神科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预防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5:50.
[2]汤雪英.落实护理“告知”强化护患沟通防范护理纠纷[J].当代护士 (中旬刊) , 2008, 2:94~95.
[3]罗辉萍.45例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当代护士 (中旬刊) , 2008, 6:107~108.
[4]张春玲, 任红梅, 张晓平.谈临床护士如何预防护患纠纷[J].当代护士 (中旬刊) , 2008, 2:96~97.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推荐阅读:
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09-03
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与管理办法10-12
护理流程不良事件08-02
护理不良事件应急预案07-01
不良事件与护理质量07-15
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07-16
真实护理不良事件案例10-22
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12-06
第一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析09-03
护理部不良事件分析会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