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产业园规划

2024-07-21

电镀产业园规划(共12篇)(共12篇)

1.电镀产业园规划 篇一

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电镀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 基地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补充规定(试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电镀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基地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现就专业电镀企业(指专门对外接受委托加工的电镀企业)及配套电镀企业(指由于生产工艺需要必须在厂内配套电镀生产线的企业)可以在基地外保留或建设应具备的条件以及申报和审查程序(其中已含“具有一定规模”的具体标准及具体实施意见),提出如下规定:

一、专业电镀企业

(一)在原地保留或改造应具备以下条件。

1、企业2006年电镀生产总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且自动生产线的产值占整个企业的电镀生产总值在70%以上。

2、经清洁生产审核达到国家《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中的“清洁生产先进企业”要求。

3、企业选址符合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国土规划和环保规划等,位于非生态敏感区,厂址周围100米范围内无居民集中居住区,不危及饮用水源安全,纳污水体水质符合相应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有环境容量等。

4、企业排放污染物能够全面稳定达标,满足总量控制要求,废水排放口设置在线监测装置,并与省、市环保部门联网,工业用水循环回用率达到60%以上。

5、无因环保问题引发群众投诉的记录。专业电镀企业不得在基地外新建和扩建。

(二)申报和审查程序。

1、由企业向省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书面提出确认保留申请,同时抄送企业所在地地级以上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并提供以下材料(一式八份):

(1)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工艺、设备、规模、产值、污染防治等);(2)证明企业符合第一条

(一)款的相关文件和资料。

2、省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60天内,委托省环境技术中心会同省电镀协会和企业所在地地级以上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查和现场核查,提出核查意见。省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将核查情况在广东省环保网进行公示,公示期7天。

3、省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公示反馈意见,对申请原地保留或改造的电镀企业提出审查意见。

二、配套电镀企业

(一)在定点电镀基地外改、扩、新建或在原地保留应具备以下条件。

1、在定点电镀基地外改、扩建或在原地保留。

(1)企业2006年总产值在20000万元以上,且电镀车间自动生产线的产值占电镀生产总值的75%以上。(2)应经清洁生产审核达到国家《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中的“清洁生产先进企业”要求。

(3)企业选址符合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国土规划和环保规划等,位于非生态敏感区,厂址周围100米范围内无居民集中居住区,不危及饮用水源安全,纳污水体水质符合相应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有环境容量等。

(4)满足总量控制要求,废水排放口设置在线监测装置,并与省、市环保部门联网,工业用水循环回用率达到60%以上。排放污染物能够全面稳定达标。

(5)无因环保问题引发群众投诉的记录。

2、在定点电镀基地外新建。

(1)企业年总产值在40000万元以上,且电镀车间自动生产线的产值占电镀生产总值的75%以上。

(2)按国家《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中的“清洁生产先进企业”要求进行设计,建成后应经审核达到“清洁生产先进企业”要求。

(3)企业选址符合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国土规划和环保规划等,位于非生态敏感区,厂址周围100米范围内无居民集中居住区,不危及饮用水源安全,纳污水体水质符合相应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有环境容量等。

(4)满足总量控制要求,废水排放口设置在线监测装置,并与省、市环保部门联网,工业用水循环回用率达到60%以上。

(二)申报和审查程序。

1、在原地保留。

(1)由企业向当地地级以上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书面提出确认保留申请(具体要求由各地级以上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同时抄送省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2)地级以上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申请之日起,60天内完成保留确认。(3)地级以上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在企业通过保留确认后1个月内,将相关情况上报省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专项备案。

2、在定点电镀基地外改、扩、新建。

应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省级以上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三)已有配套电镀企业的总产值若2006年达不到20000万元以上,但满足第二条第(一)款第1点其余要求,且电镀废水送统一定点电镀基地,或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公司集中处理的,可申请在原地保留,其申报和审查程序按第一条第(二)款执行。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电镀行业统一规划

统一定点基地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各有关单位: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电镀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基地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一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环保 电镀基地△ 意见 通知

抄送:林木声副省长,省人民政府,各市、县环保局。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办公室 2007年1月23日印发

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电镀行业统一规划

统一定点基地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各有关单位: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珠江综合整治工作的决定》(粤发„2002‟16号)中“对电镀、纸浆等重污染行业,由省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在规定区域内建设”的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环保局印发了《关于印发广东省电镀行业和化学纸浆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实施意见的通知》(粤环„2004‟149号),要求各地尽快制定实施方案,积极推进电镀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基地(以下简称“电镀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但也有个别地区对电镀基地建设工作重视不够,电镀基地建设中仍存在着选址不合理,运作方式缺乏科学性等问题,个别地区工作进展缓慢,未能有效配合电镀行业的污染整治。为进一步加快我省电镀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基地建设步伐,保障环境安全,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请结合粤环„2004‟149号文,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电镀基地建设要求

(一)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以整治电镀类企业(包括电镀生产企业和企业内电镀车间,下同)环境污染和整合社会资源为目标,以解决区域性、结构性、行业性污染,消除环境安全隐患为重点,根据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发展要求和环境管理的需要,量力而行,统筹规划,科学布点。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对现有的电镀生产企业,经清洁生产审核达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规定的清洁生产企业要求,不危及饮用水源安全,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满足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延期搬迁进入电镀基地,具体搬迁时间由各地级以上市政府确定,但最迟应在2010年底前完成。其中,具有一定规模,达到清洁生产先进企业要求,选址合理,当地环境容量可以接纳的电镀生产企业,经省环保部门会同省经贸委确认后,可以不受上述时间限制,可在原地保留或改造,但不得扩建。各地应结合电镀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工作,制定行政区域内内电镀行业环境整治计划,落实电镀生产企业搬迁时间。

对企业内电镀车间,若该企业具有一定规模,达到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的要求,选址合理,当地环境容量可以接纳,不危及饮用水源安全的,可在原地保留或者建设(含改、扩、新建)。对新建的企业内电镀车间项目,其环境影响报告书须报省环保部门审批;对现有企业内电镀车间,须经所在地级市环保部门验收确认后,向省环保部门专项备案。企业内电镀车间不得承接对外电镀加工业务。

以上关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具体标准及具体实施意见,由省环保局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订。

除上述可以保留或者建设的电镀项目(含企业内电镀车间),其余凡新、扩、改、迁建的电镀项目一律进入电镀基地。各地不得审批在电镀基地外建设电镀项目。

对无环境容量的地区,电镀基地必须削减污染负荷,满足环境容量,只能接纳该地区现有电镀类企业入电镀基地经营,不得新增电镀类企业。对环境容量较小的地区,电镀基地以满足环境整治目标为前提,配合现有电镀类企业整治,以搬迁现有电镀类企业为主,实行生产量等量淘汰,总量平衡,污染物削减量须达到40%以上。对环境容量较大的地区,在满足区域电镀类企业入电镀基地的情况下,可以引进新的电镀项目。

(三)科学选址,确保水环境安全

1、电镀基地的选址建设,必须符合《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年)》、《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流域水质保护规划,以及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保规划的规定。原则上,电镀基地要求设置在已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的省级开发区内,不得以建设电镀基地为名圈地、占地;电镀基地内的项目建设应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应实施保护饮用水源优先、总量(容量)控制和资源优化原则,不得在城市建成区、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建设电镀基地,并应尽量避开或者远离居民集中区、学校、医院、连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及耕地等环境敏感点,避免电镀基地建设、运营扰民,确保环境安全。东江流域上游市的电镀基地环境影响报告书在报省环保部门审批前,应先征求下游有关市的意见。

2、电镀基地的废水及其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根据当地所能容纳的污染物总量来确定。同时,应满足所在区域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不得在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质量不能满足功能区划要求、又无法解决环境容量问题的水体,以及城镇自来水厂取水口上游5公里范围内设置排污口。

(四)实行准入制度,严格项目把关

1、设定企业入电镀基地条件,实行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清洁生产要求的电镀类企业,不得审批其进入电镀基地。

2、电镀基地以配合整治现有电镀类企业为重点,通过整合搬迁促进电镀产业的优化升级,摒弃落后的生产工艺,采用低毒、无毒电镀工艺和清洁生产技术,实行全行业节能、降耗、减污和清洁生产审核,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进入电镀基地的电镀类企业至少应达到《指标体系》规定的清洁生产企业要求。鼓励电镀类企业提高清洁生产水平,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企业内部废物回收利用,提高水重复利用率。

3、电镀基地应积极推广使用无氰电镀,对已有成熟无氰的电镀工艺(如镀锌等),禁止使用含氰电镀;对镀金、银、铜基合金及镀铜打底工艺等尚无成熟无氰替代工艺的,在无氰电镀工艺成熟时即行替代。

4、电镀基地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省环保部门审批,进入电镀基地的电镀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地级以上市环保部门审批,并报省环保部门备案。

(五)高起点建设,科学管理

1、要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尽量延长生产链,实现资源的充分综合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电镀基地;要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效能建设,实施功能分区,实现产业化经营。

2、按照“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循环用水”的原则,优化设置给、排水系统,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60%以上;鼓励研究、开发和使用电镀废水处理新工艺。

3、实施集中供热、集中治污、集中控制。基地必须配套建设集中供热设施,推行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燃煤则须按规定控制燃料的含硫率,并配套脱硫设施,脱硫效率达到85%以上。

必须建设集中式废水处理厂,统一规划建设废水收集、输送管网,各电镀类企业建设废水收集暂存池,通过管道输送到基地废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4、按规定制定环境风险事故防范和应急预案,落实有效的事故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确保环境安全。

5、建立健全电镀基地和电镀类企业的环境管理档案,建立区域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和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动态化管理,提高基地环境管理水平。

二、实施程序和时间进度

(一)编制实施方案。以地级以上市为单位,由各市环保部门编制电镀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中应有对本地区的电镀类企业进入电镀基地提出明确时间要求的内容,报当地政府审定,并抄送省环保部门。各地务必于2007年3月底前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二)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电镀基地环境影响评价在大纲阶段应进行多址比选,确定选址推荐方案。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完成后,附上当地电镀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实施方案和当地政府意见,报省环保部门审批。

(三)报地级以上市政府批准实施。电镀基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省环保部门批复同意后,电镀基地项目方可报地级以上市政府批准建设。

(四)强化环保验收。电镀基地的环保“三同时”现场管理按照辖地管理的原则,由当地环保部门负责。电镀基地和电镀项目竣工后,应按规定及时办理竣工环保验收手续,其中电镀基地及其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竣工环保验收由省环保部门负责;电镀项目的竣工环保验收,按管理权限谁审批谁验收。

三、加强领导,加快推进电镀基地建设

各地级以上市政府对基地的建设要发挥主导作用,组织电镀基地的建设规划和选址,制定政策和措施引导电镀类企业进基地,安排资金扶持,加快基地的建设步伐。对符合进入电镀基地条件的企业,各市可采取一定的补偿措施,鼓励其进入电镀基地。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对电镀基地建设给予技术指导。各市环保部门要抓紧编制电镀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实施方案,积极推进电镀基地建设。正在修编地方环境保护规划的地级以上市,环保部门可结合地方环境保护规划的修编将电镀行业基地的规划与实施方案纳入环境保护规划的修订内容。在方案编制期间,要主动参与和指导各电镀基地选址的可行性研究,实行多址比选,避免电镀基地选址的不合理。

各地要高度重视基地建设工作,各有关部门互相配合,在各自职能范围内,研究制定促进电镀基地建设的政策和措施,积极推进电镀基地建设;基地的建设和运营应走市场化道路,可以通过BOT、TOT等形式,由有资质的专业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实行专业化管理。要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和取缔违法建设、违法排污,以及选址不合理、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电镀类企业和电镀基地;加大环境整治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力度,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达不到清洁生产要求、不能达标排放和满足总量控制要求的电镀类企业,一律予以取缔淘汰;对符合进电镀基地条件的电镀类企业,要制定计划和措施,引导其进入电镀基地经营。省环保局将把各地电镀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和电镀行业环境整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和珠江综合整治考核范围,并将会同省有关部门对各地电镀行业整治工作进行专项督查。

2.电镀产业园规划 篇二

新时期对科技产业园的大规模开发和建造给规划设计建筑师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平台, 也给他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设计出所谓的“高精尖”的科技产业园无疑是建筑师们规划和设计的探索方向。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来共同探讨今后我国科技产业园的发展愿景和规划设计策略。

1 我国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 科技产业园中的城市问题。科技产业园的创建同时伴随着所在区域的城市发展。在城市区域, 对科技产业园进行合理的定位就显得尤为关键, 更规范化、目的化的带动城市的新兴和发展也是科技产业园的一大重要作用。我国科技产业园在规划设计方面, 普遍出现了东多西少的局面, 从而导致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局面。

2) 科技产业园中的生态问题。生态环境无疑是当今最为关注的问题, 在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中同样也是重中之重。在高密度的科技产业园的创建背景下, 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生态问题, 例如土地的肆意占用, 水资源污染, 空气污染等使得我们对科技产业园在进行新的规划设计之时更要把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 使之更为符合当今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理念。

3) 科技产业园中的企业问题。当今, 我国对于科技产业园的创建所面临的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便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定位问题。定位不准确, 盲目的吸引并非自己所需求的企业入驻并不是长久之计。相反, 在日后的发展中则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 我国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策略

2.1 科技产业园的城市策略

1) 科技产业园与城市规划。对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不仅仅是对该区域城市的现阶段发展起到一个助推性作用, 更重要的是要引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规划设计科技产业园的时候, 要合理分析现有城市规划的基本要素, 在规划设计上力求为城市带来更高层次的创新理念。同时从建筑设计上来看, 更要与城市现有的功能性建筑相结合:而从空间设计上来看, 要努力突破原本较为封闭性的规划设计, 力求与开放性的城市设施相融合, 以至于达到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科技产业园规划。

2) 科技产业园与城市产业。对城市产业化的类别分析是规划设计科技产业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以劳动力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城市则尽量在规划相应的科技产业园时要以面积大, 地皮廉价的郊区为主要参照物。反之, 如果是高新技术型的新兴城市, 则在规划设计科技产业园时要以高新技术聚集的研究所或者是大学园为主要参照物。

3) 科技产业园与城市功能。从功能上来说, 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通常是围绕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投产来进一步创立, 而作为城市功能则是科技、文化、历史的交叉性融合。因此, 在科技产业园的前期规划中就要有对城市功能性区域的明确性规划, 从而为日后的商业中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科技产业园的生态策略

1) 科技产业园与城市环境。对于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始终要秉承“生态优先”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于科技产业园的前期规划, 不仅仅是对自身的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打造, 更重要的是形成一个更为广泛的城市生态辐射圈。在对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中通过绿植和水路等生态设施有机地融入到城市生态环境中去, 是当下越来越关注的一个方面。

2) 科技产业园与城市生态。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一直都在寻求一个与城市生态系统和谐相处的平衡点, 从而达到一种“城中园”的良好生态效果。城市生态要素有很多, 包括水路, 绿植, 景观环境等等。作为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师, 则是要把科技产业园的各种技术, 人员, 配置等硬性因素与城市中的生态要素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使之更有活力和效率。

2.3 科技产业园的企业策略

1) 科技产业园与企业结构。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的核心便是要满足相对应的企业要求, 因此在规划设计之初, 了解相应企业的结构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针对不同的企业规模和企业发展模式, 从而规划设计不同类型的科技产业园:如大型企业总部式的科技产业园, 小微型企业生产式的科技产业园, 以及软件园区式的科技产业园等等。

2) 科技产业园与道路交通。在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中一般要有园区独立的交通道路体系。因此我们首先要对城市的交通道路网络进行严密的分析, 从而在此基础上对科技产业园中的道路设施做出相应的规划, 并进行相应的分级设计, 确保方便安全的人车分流园区模式。

3) 科技产业园与企业特点。所谓企业特点, 就是在对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分析企业的规模, 生产性能, 发展方向等等。从而在科技产业园日后投产创立时, 能够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 达到一个较为高效的结合率和利用率。

3 我国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趋势

3.1 关注城市化发展

科技产业园的规划和设计作为城市现代化的变相延续和传承, 充分考虑城市得以可持续化的健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充分的把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与城市周边区域的各项设施和地域性特点相结合, 在不破坏城市规划的整体态势下, 从根本上促进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3.2 重视生态环境

生态问题已经被提到一个很高的位置, 在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中, 建立更高的节能减排指标, 注重规划建设过程中的资源循环和可持续利用, 尽可能达到国家对绿色建筑所提出的高标准和高要求, 打造未来全新的“田园式”科技产业园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

3.3 注重以人为本

从大的方向上看, 科技产业园的规划和设计是一个国家的义务和责任, 而从小的方面来看, 高知识高水平人员则是科技产业园得以良好运作和发展的根源。只有优秀的科研人员才能将科技产业园变得更好更强, 当今新时期, 人才毫无疑问才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产业园在规划设计初期, 就要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和谐相处, 在这个格外注重人权民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 注重以人为本, 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才能把科技产业园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4 结语

通过对现如今科技产业园的大量实例分析, 从以上几个方面提出了我国科技产业园所存在的弊端以及相对应的发展策略。从根本上提升了新时期科技产业园的新高度, 由此可见未来新型的科技产业园不仅仅是创造高新技术的广阔平台, 也将形成一种全新的城市生活方式。

摘要:在整体分析世界上先进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的成功案例的基础上, 对我国科技产业园在规划设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总结, 并针对我国的实际国情和具体现状, 提出了相应的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策略。

关键词:科技园,城市,生态,企业,规划设计策略

参考文献

[1]周向频.全球化与景观规划设计的拓展[J].城市规划汇刊, 2011 (3) :59-60.

[2]顾朝林.集聚与扩散: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

[3]鲍克.中国开发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3.汽车产业园规划建议 篇三

目前我国已经是全球汽车产业园区数量最多的国家,但鲜有引人注目、表现突出的产业园区。大多数城市在发展产业园区中仍固守着招商引资观念,定位商贸功能。而汽车产业园区的核心在于研发、制造方面,国内产业园却鲜有建立起相关的技术研发体系和创新平台。国内园区的市场竞争力不强,长期发展潜力不足,难以培育出国际出名的汽车产业园。

纵观发达国际汽车产业园区,均以著名整车企业为依托,并且这些企业均是技术领先、实力雄厚、规模效应显著、拥有广阔市场的汽车巨头。如底特律汽车产业园区中的福特、通用;丰田汽车产业园区的丰田;沃尔夫斯堡汽车产业园区的大众。相比之下,国内不但没有“巨头型”汽车企业,众多汽车产业园区中重点车企的核心、集聚作用也不明显。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增长潜力的汽车产业园区能形成产业链的积聚,各成员之间相互紧密联系。然而,国内大多数汽车产业园的集群化程度并不高,更多的是空间上的简单聚集,如积木般联系松散,无法通过相互的联系达到集聚效应、规模优势。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国内车企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也没有建立。

4.济宁智慧城市产业园规划 篇四

建设规划汇报

2014年6月25号,中兴通讯与济宁市政府在山东大厦顺利进行了智慧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中心通讯将全面进行济宁市智慧城市建设,带动济宁市信息产业发展。

中兴通讯济宁智慧城市产业园一期投资35亿,规划占地400亩左右,建设四个中心及六大产业集群,立足智慧城市核心业务,提供全面的产学研服务,辐射山东周边城市。

一、智慧城市产业园建设目标

智慧城市是当今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手段和新方法。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和各地方都在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据有关方面调查,全国已有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400多个城市在建或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规模超过万亿元。这个庞大的内需市场对于促进智慧城市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和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

中兴通讯是我国最大的通讯设备上市公司,国务院重点扶持的520户大型企业之一,也是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近年来,中兴通讯依托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联合了2000多家合-1-

作伙伴(覆盖融资、咨询、规划、集成、行业应用等),整合了18家专业智慧解决方案子公司,与100多个城市政府展开了智慧城市战略合作。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752.3亿元(人民币)。

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网信)是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经营主业为智慧城市运营、云计算研发与应用、云服务与管理、信息安全、数据中心、共享教育、区域医疗等方向的咨询、软件、服务。

在智慧城市产业园项目中,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全资子公司——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为具体落地、投资、实施牵头单位。

济宁智慧城市产业园将吸取国内园区建设经验,打造国内一流产业园区。通过中兴智慧城市产业园的建设,将有力促进智慧产业上下游的凝聚(42个领域,近百家龙头企业已加入中兴通讯智慧城市产业联盟)。我们将争取5年内孵化100家企业,年创收过亿,拉动就业近万人。

围绕智慧城市产业需求,在园区内重点引入电子产品生产型企业、物联网产品研制型企业、应用型软件开发企业、云平台建设和服务型企业、新材料生产型企业、总部经济型企业及相关高科技产品研制型企业。基于智慧城市云服务,构筑上下游产业相关联、互补共生的产业生态环境,引入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为济宁市以及周边城市提供产品和服务,能够极大的加速任城区信息产业的发展,在未来占领信息产业的高地。产学研一体化的园区建设方式将为本地信息产业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智慧城市产业园建设思路

-2-

智慧城市产业园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按照“求是务实落实”的指导精神进行建设。产业园的建设必须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服务,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快速聚集相关产业的落地。在具体建设思路上,一是需求驱动,智慧城市是需求驱动的产物。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始终以满足业务应用的需要、管理监督的需要、领导决策的需要、以及公众服务的需要为出发点,驱动智慧城市产业园的建设。先期启动研发中心和数据中心的建设,通过本地化的研发团队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是标准先行,标准法规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在系统建设前,要明确智慧济宁的标准规范和管理体制的顶层设计,制定相关规范。在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对标准规范进行调整和升级,以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保障智慧济宁建设的顺利进行。相应在产业集群方面将结合任城的具体业务需求优先进行相应模块的产业聚集,引导相应产业的企业入驻。三是求实务实,求实务实是智慧济宁最核心、最重要的理念。要求充分有效的利用现有系统、整合现有资源,建设有济宁特色的智慧城市,从可用性、实用性、易用性、乐用性等方面打造智慧济宁。在现有系统融合方面将形成新的个性化方案,此方案是未来产业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方案整合的过程中,将吸引相应企业入驻产业园,与产业园共同发展,同时将市场扩展到其他区域。四是逐步扩展,在产业聚集方面,也将结合项目需求发展情况,逐步拓展相应企业的入园,保证每家入园企业都有良好的发展机会。

三、智慧城市产业园主要任务

-3-

(一)集约建设产业园区基础设施

按照“规划引导、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满足需求、适度超前”的原则,在进行园区物业及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同步进行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建设园区高速宽带信息网络,为入园企业、个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服务,实现各类网络的无缝切换,条件成熟时可在办公楼、社区、商圈等地区实现宽带网络的运营。

建设园区企业服务平台,提高信息化基础资源使用效率,减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复投资,通过安全保障、环保监控、交通管理、智能楼宇、智能卡等园区管理应用,实现园区整体运营管理体系的智慧化,提升园区整体的服务水平。

打造企业共享服务、中小企业投融资,协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

(二)统筹实施济宁市智慧城市示范工程

产业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统筹规划济宁市智慧城市示范工程,将任城区(包含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太白湖区)做为产业园的重点服务对象,通过园区构建的基础服务设施,承载政务管理、民生服务、产业促进的城市职能,构建遍布全市的泛在感知、数据分析、智能服务、城市应用。将任城区打造成国内智慧城市的特色范例,突出生态、智慧的主题,充分利用本地教育、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围绕产业园区自主创新的服务,树立“智慧济宁”的建设模式。

(三)逐步构建智慧城市产业链集群

依托中兴通讯超过上千家长期的行业伙伴,面向山东智慧城市

-4-

市场需求,按照“1+5+100”的产业集群构建思路,在园区逐步打造智慧城市产业链。发挥联盟企业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合纵连横抱团发展,交流融合互助形成整个产业链的拓展集群。通过产业资源整合和顶层设计的全面开展,结合济宁市辖区(县)的发展需求,推动和促进辖区及周边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互动应用和快速规范发展。

(四)全面服务华东及周边智慧城市建设需求

基于产业园区的智慧城市产业集群,面向华东及周边城市提供数据计算、终端产品、业务软件等云服务,重点关注云计算、教育、医疗、物联网、互联网、环保等园区产业领域,按照市场需求引导产业园的产业链配套,实现从研发到生产、从销售到维护的齐套化。立足中部智慧城市的共性需求,结合济宁市智慧城市的建设示范效应,规模化拓展国内智慧城市市场,为产业园区发展提供市场保障。

四、智慧城市产业园实施步骤

中兴(山东)智慧城市产业园,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智慧产业孵化期(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

1、初步建设智慧产业园基础设施,构建园区高速宽带信息网络、园区企业共享服务平台和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2、重点建设云计算、互联网两大主题园区,集聚5到10家产业链企业入园。

3、围绕智慧城市需求,以社会管理、民生服务为主题进行示范建设,包括智慧社区、智慧政务、市民一卡通、智慧医疗等。

(二)智慧产业成长期(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

-5-

1、继续完善智慧产业园基础设施,包括网络覆盖、应用平台等。

2、建设医疗、物联网、教育、环保主题园区,以及配套展馆、商业区、生活区,以产业为主题集聚30到40家企业落户。

3、扩大智慧城市示范范围,围绕智慧旅游、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主题进行建设。

4、以济宁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为示范,以产业园为服务中心进行辐射,为5个以上的城市提供服务,带动济宁周边智慧城市建设。

(三)智慧产业成熟期(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

1、依托周边智慧城市市场需求,完善“1+5+100”产业集群,形成完整的智慧城市产业链。

2、全面推进智慧济宁建设,辐射周边10个以上城市。

(四)智慧产业拓展期(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

在面向济宁提供服务的同时,支撑周边10到20个城市的智慧城市服务。

5.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建设规划 篇五

一项目概况

二总体规划

将工业厂房改建成影视制作基地,这在国内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园区规划充分将原有工业遗产元素与现代影视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项目场地内的老厂房的主体结构以及河岸码头保存基本完整,建筑布局清晰,依旧保留着浓厚的工业气息,承载着无锡的历史和文化脉络,所以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中心平台区因势利导,以此为载体,赋予其现代影视产业的文化内涵,使之重新焕发生机。在规划上,中心平台区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厂房的建筑格局,按照影视制作基地的工艺流程,重新组合调整功能分区,梳理交通组织,植入景观架构,通过现场的结构检测,确定保存大部分老厂房的主体框架,在此基础上根据新的建筑功能要求,对于原有结构进行加固改造,并配置新的结构体系。中心平台区的总占地面积为34.1万平方米(512亩),总建筑面积达18.2万平方米,其建设规划分为四大板块即影视后期制作功能区(A区)5.5万平方米、湖光水景功能区(B区)、商业开发区(C区)7.3万平方米和影视前期拍摄功能区(D区)5.4万平方米,各区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构成影视制作产业链相对完整的空间布局。总体规划在保护并强化场地原有建筑格局的前提下,将场地内原有工业厂房遗址与周边的湖泊、水系进行统一考量,力求最大程度实现园区规划与场地景观的融合与互动,并促使其与周边科教产业园内的制作集聚区、预留发展区和产业配套区的各项功能完成对接。园区总体规划具有以下特点。1.开放性

考虑到现代影视园区应该满足公众的观赏需求,本项目外部广场和一部分室内建筑空间对外完全开放,摄影棚、演播室等一些影视节目制作场所,有条件地对外开放,允许公众参观和参与某些影片的拍摄。主要技术用房也设置有专用的对外参观路线,专用的参观流线设有独立的出入口和专用参观走廊。2.生态性

本项目通过景观设计将建筑空间融入到周围环境中,作为生态性建筑植根于自然环境。在规划布局及建筑空间设计上,本项目注意提升环境品质和环保档次,使人们置身于一个生态、宜人、绿色的空间环境之中。

本项目还对B区的水体进行了整治处理,翻修河岸与清淤河道,恢复并提升B区水体的生态效果。对于D区,本项目以水乡园林的手法建设D区停车场,在屋顶增设太阳能集热板,部分建筑外墙采用垂直绿化系统,既可以改善园区内环境效果,也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3.标志性

由于产业园独特的影视文化属性,因此具备造型现代、观感独特的建筑形象是十分必要的。本项目的建筑造型和建筑风格融合工业遗产和影视文化元素,通过强调国际化的欧式立面处理手法,彰显鲜明的独特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建成后将成为无锡市一个标志性景观建筑群。

建筑的景观照明采用LED光带与泛光灯相结合的外观照明方式,立面采用朴实肌理的建筑装饰材料,配以灯箱海报,结合场区的园林景观照明、河面的水舞秀照明,使空间环境的夜景更加绚丽多彩、充满活力,突显出影视建筑的文化底蕴和数字园区超强的科技感。三 功能构成 1.总体功能定位

(1)影视室内拍摄录制功能

在中心平台区内改造(A区)和新建(D区)10个高科技内景制作棚,构成国际上最先进的摄影棚群。利用现代化隔声减振技术和高科技置景手段,在内景棚区完善各类(数字、特技)摄影棚的布局,摄影棚附属的化妆、备演、剧务、换装、调光、布景等功能配套齐全,并能满足同期录音的摄制要求。在摄影棚组群中,设置了化妆室、道具库、灯具器材库、服装库以及大型置景车间等功能性建筑,使得影视前期拍摄流程高效便捷。这些拍摄设施将面向国内和国际影视制作市场,适合于各类剧组的多层级拍摄需求。(2)影视外景拍摄功能

工业园在规划上将整个园区看成是一个大舞台,除了专门设计的园林、庭院、堤岸、水面等景观外,建筑立面构成采用欧美街区的建筑风格,使得各种功能的建筑物、市政设施都是独具特色的室外拍摄场景,将拍摄场景附于功能之中是本项目的一大特色。在D区建筑规划中,通过“先剧后景”的建设模式,选择制片有影响力的影视剧组,分期建设专门的拍摄外景区,让拍摄外景地在建设之初就有很强的目的性。摄制完成后,承载着电影故事情节的景区就留在了项目园区,随着电影投入放映市场后的知名度提升,其拍摄景观更具有了观赏性。室外拍摄场地内将建设永久的拍摄用电源、信息传输通道等基础设施,配置一定数量的化妆室、休息室、新闻发布室,明星见面室等,并规划出合理的拍摄工作流线与观众、游客交通分流的总平面布局。

(3)影视数字后期制作功能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的中心平台区将建设全流程的数字化、文件化、网络化影视后期制作系统,并充分考虑影视制作的兼容性和必要的保密性。子系统管理平台及网络管理平台可全流程监控,对于制作设备、任务流程、网络状况、应用与服务、信号、系统资源实时监控,实现集中的系统控制管理,并可实现2k、4k电影制作。同时,统架构可以满足未来生产量增加的需求。

后期制作工艺系统配置有转录及采集系统;录剪及配套网络系统;对白、动效、音乐录音、混录系统;调色、特技、修复、3D捕捉及渲染系统;胶片记录、数字母版、DVD刻录、高清母带等输出系统以及电影制作专用网络等。通过规划建设,该项目将吸引国内外大量具有较强后期制作实力、专业化的影视制作公司入驻园区,使园区成为音效数字加工、3D动画制作、图像画面编辑、合成拷贝输出等后期制作服务的高端集散地,并将与人才培训形成联动效应,吸引和培养大批优秀的数字影视后期制作高级人才,作为地区乃至全国影视产业发展的人才输送地。2.影视前期拍摄设施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中心平台区的影视前期拍摄设施主要包括外景拍摄地和内景拍摄棚两大类设施。其中有:

(1)占地面积14.2万平方米的影视前期拍摄功能区(D区),其中还包括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的欧美街区,可用于影视剧室外拍摄;(2)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的湖光水景功能区(B区),可用于影视剧室外拍摄及水下拍摄;(3)D区建设1套6000平方米的摄影棚,可用于影视剧建筑街景、模拟自然景观等特大型场景拍摄;

(4)D区建设2套2000和2套3000平方米的摄影棚,可用于影视剧室内及建筑街景等大中型场景拍摄;(5)A区电影数字制作设施中改造建设5套1000平方米的摄影棚,作为影视剧室内固定景、广告、特技等的拍摄,也可用于影视剧室内小型场景的拍摄;(6)A区改造建设1套600平方米的演播室,用于电影数字制作的剧场类镜头的拍摄场所;(7)配套建设一定数量的附属技术用房,用于影视前期拍摄过程中的布景道具制作,道具灯光器材的存储,化妆、休息、剧务、会议及接待功能使用。3.数字后期制作设施

在园区的数字后期制作设施中,布局影视生产技术用房及编辑用房等,按功能划分为以下若干区域:

(1)节目素材上/下载区域;(2)录剪制作区域;(3)精编制作区域;(4)

动漫制作区域;(5)成片输出区域;(6)

中心机房;(7)

放映厅。4.影视商业开发设施

影视商业开发设施布局在C区,主要包括影城、影视商业综合体两大类。(1)建设1座建筑面积为3.1万平方米的10厅影城,主要用于电影放映,举办首映式等,同时具备餐饮、零售、娱乐等综合服务功能。两层的地上停车库,可停放机动车260辆。(2)建设1座建筑面积为4.2万平方米的影视商业综合体,布局有影视科技体验、影视文化展示、影视后产品销售、影视服务接待设施等。四 产业形态

按照构建影视产业集群的规划理念,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遵循“和谐、创新、集约”发展原则,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抓住影视产业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趋势,突出数字影视产业链上的核心环节——后期特效制作,依托无锡数字技术优势和动漫产业优势,打造新一代高科技的影视制作平台。产业园将通过“筑巢引凤”形成影视企业聚集和影视产业辐射效应,逐步完善规模化、专业化的各类影视产业形态,以产业园为支点,立足区域资源,辐射周边的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唐城、三国城、水浒城)、吴江同里影视基地,带动太湖影视圈的腾飞,全面提升区域时尚和文化软实力,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升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从而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功能聚合型国家级影视基地。后记

6.电镀产业园规划 篇六

2 0 0 9年2月1 1日, 广受关注的“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并原则通过, 从广东省有关部门了解到, 对应国家所编制的产业振兴规划, 广东省也正在对包括船舶、汽车、电子信息在内的十大重点产业制订振兴规划。

事实上, 珠三角地区船舶工业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布局已经逐渐展开。前不久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 0 0 8—2 0 2 0) 》, 支持珠三角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更多地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大功率中低速柴油机等船舶关键配套装备, 打造产能千万吨级的世界级大型修造船基地和具有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更是早已明确的实操项目。

广东省经贸委主任杨建初分析指出, 虽然目前受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放缓影响, 使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 中国成为世界造船大国和强国的趋势不可逆转,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本身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广州市经贸局负责人指出, 广州最新的产业规划是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船舶工业是重中之重。

7.电镀产业园规划 篇七

目 录

第1篇 项目发起背景 6

1.1 巨大的投资商机 6

1.2 背景概述 8

1.2.1 资源整合和产业集聚是家居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8

1.2.2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给荷泽经济的起飞带来绝佳契机 9

1.2.3 山东省荷泽市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条件日趋完善 10

1.3 综述 10

第2篇 项目建设计划与进展 12

2.1 项目建设总体规划 12

2.2 项目建设实施构想 12

2.2.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四大前卫园区新理念 12

2.2.2 园区发展的远景规划 13

2.2.3 园区整体设计 15

2.3 园区建设进度安排 17

2.4 项目进展情况 17

第3篇 华顿家居产业工业园的品牌塑造与增值服务支持 19

3.1 强势品牌塑造 19

3.2 支持与服务 19

3.2.1 企业支持 19

3.2.2 全方位五星级园区服务 22

3.3 园区品牌效应及附加价值 23

3.4 在园区集聚效应的影响下,逐步起到引导中国和世界家居潮流的作用 24 第4篇 家居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29

4.1 世界家居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9

4.1.1 世界家具生产和贸易现状 29

4.1.2 国际家具业发展趋势分析 31

4.2 中国家居行业发展现状 31

4.2.1 中国家具生产消费概况 31

4.2.2 中国家具市场分析 32

4.2.3 中国林业供需状况 36

4.2.4 中国林产品交易会简要概况 37

4.2.5 中国家具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8

4.3 中国家居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39

4.3.1 分析欧美国家家具营销情况 探讨中国家具市场营销战略 39

4.3.2 中国家具业发展趋势 41

4.3.3 中国家具工业的未来市场前景看好 44

第5篇 荷泽城市发展全方位剖析 48

5.1 中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预期 48

5.2 荷泽城市现状与经济基础 49

5.2.1 城市建设基础优越 49

5.2.2 经济基础牢固,整合前景看好 51

5.3 剖析城市新规划 52

5.3.1 荷泽的城市和区域经济定位 52

5.3.2 新规划值得关注的几大特点 53

5.4 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双双起飞 53

5.4.1 经济发展路先行,城市也不例外 53

5.4.2 经济发展靠人才 54

5.4.3 重大项目举荷泽 54

5.4.4 后天实至名归 54

第6篇 项目建设主体介绍 56

6.1 北京华顿时代投资有限公司简介 56

6.2 项目建设战略团队及分工 57

6.2.1 项目建设战略团队 57

6.2.2 战略团队分工 59

6.3 政府的支持及政策 59

第7篇 城市竞争力决定城市地产价值 60

7.1 城市地产价值的主要决定因素 60

7.2 城市竞争力测算模型 60

7.3 荷泽市城市竞争力初评 62

7.3.1 2003排名 62

7.3.2 城市竞争力提升潜力 62

7.4 园区竞争力决定园区地产价值? 63

第8篇 集聚效应将迅速推动相关地块升值 64

8.1 本项目的发展将形成一个向外发散式的家居集聚区 64

8.1.1 产业集聚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中一个普遍现象 64

8.1.2 家居的集聚发展方向 65

8.1.3 结论 65

8.2 集聚区内地产价格将呈现出由高到低的表现形式 66

8.3 集聚效应带动地产升值的案例分析 66

8.3.1 汽车产业工业园案例分析 66

8.3.2 东莞计算机外围设备产业园案例分析 67

第9篇 项目财务预算 68

9.1 总投入产出预算 68

9.2 资金筹措与保障 68

第10篇 项目招商计划 69

10.1 目标客户定位 69

10.2 投资者保值增值的保障和预期 69

10.3 项目品牌推广与招商实施进度计划 70

10.4 投资建议 72

10.4.1 家居企业相关投资建议 72

10.4.2 投资机构投资建议 72

10.5 投资风险保障 72

第11篇 结论 73

8.2017产业扶贫规划 篇八

龙镇新村位于龙镇西面,距集镇4公里,辖面积11平方公里,全村14个村民小组,645户1802人,其中党员4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2015年末贫困人口102人,2016年减贫计划53人。现有耕地面积1572亩,林地2850亩,村组主要道路28.9公里,其中硬化路面13.7公里,未硬化15.2公里。

新村属传统农业区,主要增收产业:种植业以林竹、茶叶、柑橘为主,养殖业以猪、鸡、鱼为主,其它为外出务工。因修建翻身水库淹没耕地,加上人口移民搬迁,造成人均耕地较少、交通不便利。无观光休闲旅游业,无集体经济收入,无农民专业合作社。全村经济总量在全镇19个村中靠后,属县列贫困村。

按照脱贫计划,2014年脱贫户7户25人,2015年脱贫18户46人,2016年脱贫20户48人,2017年预脱贫9户31人,2018年预脱贫7户22人。

根据扶贫工作方案总体要求,驻村扶贫工作组与新村“两委”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计划”适时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反复走访有关农户,了解村民的情况,认真分析致贫原因,为尽快解决贫困村、贫困户致富需求,结合当前与中长期发展实际情况,特

2、成立专业合作社。结合新村实际情况和帮扶对象发展愿望,拟成立具有良好产业基础的柑橘专业合作社,通过专合组织的指导、督促和推动,在种植、管理、销售等产业链条上走科学化、规范化道路,实现最大效益;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结合在外务工人员出资出力,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种植;积极外出参观学习,引进名特优品种,在发展起点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

3、稳定种养产业。大力开展农业技能技术培训,着力培养种养殖致富能手,努力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积极发挥种养殖大户的示范引领作用,为种养殖业发展引进项目资金,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资金、技术、管理、销售等问题。计划发展适度规模养禽户(蛋鸡、跑山鸡)8户,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户2户,水产养殖户4户,示范带动全村种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9.电镀产业园规划 篇九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地域中, 集中了大量的具有产业关联的企业, 以及相关服务、管理和科研等支撑机构, 在此特定空间范围内共享包括专业人才、市场、技术和信息等诸多产业要素, 从而使产业和企业间产生共生效应, 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力, 因此获得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双重效益的现象。

在产业集群中, 除了企业外, 还存在大量的组织机构, 如协会、商会、各类中心、大学和研究机构等, 一个特定的产业园区往往就是一个产业集群区域。

产业园区是运用政府的力量造成产业的地理集中, 创造一个全新的产业集群, 从而获得更高的生产率和竞争优势,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一种实践体现, 而产业集群是产业园区的一种本质特征。区域竞争力的提高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内产业集聚的速度和强度、数量和质量, 而产业园区常常能成为产业集聚的“蓄水池”, 并由于它自身强大的制度有时形成渗透力较强的渗出效应, 一次来建立完整意义上的产业集群, 实现区域竞争优势的产生和持续提高。

2 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现状

总体来说, 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大致有三种:a.政府推动的外生型发展模式, b.以市场为主导的内生型发展模式, c.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互动的即内生与外生相结合的混合式发展模式。从国内运作较成功的产业园区看, 其发生发展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因而各种模式也无所谓优劣之分。哪个产业园区选择哪种模式最终都是根据所在地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与园区本身的内外部系统环境和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2.1 政府推动的外生型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在园区建立与发展之初, 其功效与作用较为明显, 如政府给园区发展提供大量资金、土地, 主管其日常运营, 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社施建设, 还提供园区赖以生存的基础研究和培训所需的设施, 制订一系列产业政策和人才政策等优惠措施, 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物质环境和智力环境, 使园区能快速成长。

但是, 随着园区的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 这种由于政策干预过多, 机构膨胀, 效率低下的弊端就会不断显现, 不能完全促成园区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

2.2 以市场为主导的内生型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以市场为主导, 即产业园区在其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或力量是以从事经济活动为主题行为的企业或民间组织的科研机构等。其最主要的优点在于消除了来自政府的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实行园区各类企业、研究机构等主体的资助管理与自主创新发展, 企业主体发展的自由度较大, 园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2.3 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互动的即内生与外生向结合的混合式发展模式

混合型发展模式就是将内生型和外生型这两种发展模式结合起来, 汲取各自的优点, 弥补各自的缺点, 平衡市场与政府功能, 是一种能适应中国当前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并能促进园区企业与园区的进一步可持续的互动发展模式。

3 现代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

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对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其自身的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

3.1 发展机会的不平等

各类产业园区行政级别不同, 造成审批权限和所能享受的政策条件差异巨大, 发展机会不平等。在不恰当的政绩观和地方利益驱动下, 造成了园区间的恶性竞争, 形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同时, 全国各类产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片面重视招商引资数量、产值、出口额等数量指标, 轻视内在竞争力、发展可持续性、创新能力等质量指标, 进一步助长了产业园区粗放型的发展模式。

3.2 过渡依赖土地经营

这是我国产业园区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近几年各种国家级工业园已达上百个, 同时还有数不清的省级以下产业园区, 由于全国各类产业园区快速推进, 农村耕地被占现象非常严重, 城市外延无序扩大导致农村经济的被挤压和被破坏, 甚至威胁着今后的粮食供应能力。

3.3 不顾及环境成本

产业园区是各级地方政府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片面的市场机制稽核这片面的政绩意识, 在片面追求GDP的增长下, 驱动着各类产业园区在建设中不及资源环境成本, 而追求短期利益的污染转移是招商引资行为, 更是极大的冲击着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统一协调。

3.4 园区企业没有形成共生体系

我国大多数产业园尽管也有较高水准且共同的用水、电、热极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 但同在一个园区内的企业间的冠以如同现代高楼公寓里的邻居, 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在传统的经济环境中创新, 企业呈孤立状态, 缺乏专业化分工与合作, 企业间缺乏诚信, 交易成本高, 无法形成有效的创新环境。因此, 很难建立起园区系统内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网络, 因而难以形成促进肥料再生利用的现实途径。

4 我国产业园区的规划对策

中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工业生产中资源浪费严重切综合利用率低, 环境污染严重, 对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三赢, 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探讨的问题, 人们逐渐认识到, 单纯依靠污染的末端控制来处理工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 必须寻求新的模式。目前已出现一些积极的模式, 如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

总体而言, 现代产业园在规划方面首先是强调资源利用集约化原则, 即根据工业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念, 基于工业生态链组织的模式, 通过对工业园区内物流和能源的正确设计, 模拟自然系统建立产业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 实现物质闭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

因此, 可将园区工业用地进一步细分, 对位于物质能量循环链的结构, 分为生产型用地、消费型用地、分解型用地以及补链消费型企业用地。在用地的空间布局上突破原有规划模式, 企业间为实现运输费用最小化, 将同一生产链上的企业集中布置。对园区内其他不同种类、不同品质、不同大小的物流、能流、信息流进行集成、分析, 形成物质充分循环利用, 能量交换梯级使用和环境源头治理的生态产业链和生产网。

除此之外, 在现代产业园规划中还应注重复合开发模式的积极运用。世界科技工业园正在步入“复合发展时代”, 创建现代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园, 不仅要体现生产经济的要求, 还要符合城市社会功能要求, 创造良好的生产与生活环境, 因此, 规划应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需要, 注重园区与城市其他区域之间的发展联系, 将园区周边的有利因素延伸至园区内部。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 以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为主题的现代产业园的运作将最终遵循园区功能、能源保证、环境承载力“三统一”原则。因此, 现代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应在集约化和复合化基础上, 着重于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和制度, 全力发展上下游服务业及相关产业, 全面优化园区生态环境的结构体系和运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推进现代化产业园区的工作近土产业结构和鞋、技术和谐、市场和谐、环境和谐的更高发展阶段。

摘要:从1951年在美国西海岸加州斯坦福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工业园———斯坦福科学工业园开始, 世界上已有各种名称和类型的产业园区1000多个。这些产业园区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对这些国家和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发展了重要推动作用。我国的产业园区建设在完成了第一次创业的要素聚集和数量扩张任务之后, 已经进入了“第二次创业”的质量全面提高阶段, 因此很有必要结合当今国际国内经济格局变动与我国产业园区建设状况进行总结, 对于我国产业园区未来建设发展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发展趋势,规划对策

参考文献

[1]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5.

[2]顾朝林, 等.中国高技术产业和园区[M].北京:中信出版社, 1998.

[3]陆立军, 裘小玲.中国工业园区发展.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

[4]陈桃.工业园发展的必由之路[J].产业经济, 2006.10.

10.乡镇产业规划 篇十

一、XX 镇产业现状 XX 镇自古以商贸为重,镇域园地极多,基本农田很少。现有经济果木种植业大多采取直栽模式,果木下方土壤裸露,生态群落单一化,生态系统脆弱。劳动力集中于第二产业,一产从业人员少,知识结构不完善,出现人少地多,地多产少现象。现有果木经济林主要以枣树为主,套种作物局限在传统的豆类、小麦、玉米等。枣树花果期集中于全年的5-10 月,有效利用期较短且成熟期受阴雨天气影响大,需考虑引种其他类型经济作物补充景观资源和季节短板。农副产品生产特色鲜明,已形成以大牲畜为主的养殖副业,存栏量达到万余头。

XX 镇第二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为主,从业人员多、企业数量多、规模大,经济贡献突出,劳动力能够充分就业,但耗能高,效率不高,且多分散于镇区以外。XX 镇现有重点大型企业主要以扣件铸造和建筑仪器为主,分布区域广,生产产品单一,门槛低,竞争激烈。

XX 镇第三产业主要以商贸服务、交运物流为主,经济产出相对可观但层次低端,尚处于行业发展初期。

二、XX 镇产业分区

结合镇域产业现状布局,一产方面,规划镇域东部及东北部为果粮传统间作片区,延续 XX 镇传统红枣种植。镇域中部为大地景观实验片区,在镇区东西两翼试点大地景观,实现农业景观多元化。镇域南部为果粮多元间作片区,积极推广立体套种种类多样化。镇域西北部为特色牲畜养殖片区。二产方面,在镇域西部打造建仪铸造、特色食品聚集区,与郭庄工业区协同谋划,集聚发展。镇域南部打造互动体验、纪念品制造聚集区,积极转型现有低端工业业态。三产方面,镇域中部以镇区为核心形成镇域服务产业中心,完善镇区配套设施。镇域中以各个生态聚落为单位形成镇域服务节点,改善村庄生态环境。

三、XX 镇产业展望(一)优化一产,保特争优。以生态多元目标优化 XX镇第一产业,解决生态群落单一,劳动力水平有限,平面利用相对传统等问题,逐步推广经济植物篱,试点大地景观,利用“金丝小枣原产地保护区域”、“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金字招牌的同时,实现农业景观多元化,集中建设牲畜养殖基地,提高生产效率。

(二)转型二产,保强上新。以绿色环保要求转型 XX镇第二产业,解决行业类别单一、耗能高,生产方式粗放等问题,响应国家环保治理要求,升级保留现有重点企业,转型迁移现有非重点企业,使产业向园区集中,向绿色环保发

展。围绕一产三产大力引进相关配套产业,以加工业为主,使 XX 镇产业链延长,形成有机整体。

11.电镀产业园规划 篇十一

本项目建成后,将使胥口镇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聚集国内众多的影像尤其是婚纱摄影方面的中高端人才。目前,已与中央美术学院摄影系达成合作意向,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摄影系学生外景地的教育实践培训基地,同时联合成立商业广告婚纱摄影专业教育培训中心。形成巨大的教育培训、技术、产业、人才聚集效应,从而使胥口镇甚至是苏州市能够在这一领域迅速抢占行业制高点。

本项目建成后,成为“胥江一号文化创意产业园”重要的节点项目,是苏州市新的文化创意商业空间地,是人气形成的聚集地,是中国影像婚纱摄影的品牌基地,形成的影像(婚纱摄影)产业的产业链完整、产业技术含量高、产业经济附加值大、产业带动作用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为“文化胥口”、“创意胥口”的建设做出贡献。胥口音乐创意基地项目:

本项目位于胥口镇胥江南岸原胥口粮管所粮库区域,占地118亩。将搭建带24轨、数字系统的音乐录制棚1000平方米;建设两个多功能音乐和话剧的实验剧场8000平方米。

建设音乐博物馆3000平方米。建立具有强势文化内涵的音乐博物馆将是音乐艺术基地的根本,通过博物馆的介绍和展示,让人们了解从古至今音乐发展的里程碑,各个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和人类在音乐艺术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建立【Hands on Museum】音乐体验馆3000平方米。Hands on是通过自己动手和创作来体验音乐的乐趣,接受音乐的教育。通过视觉和听觉兼备的效果,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游客和学生直接参与其中去体验、去品味,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深度体验、探索之旅;建设明星演绎体验馆,设有个人形象中心、化妆、舞美、灯光等工作室2000平方米。打造了一个明星工场,让一些对音乐艺术有向往的艺术青少年,来这里实现他们的明星梦。

建设音乐培训中心2000平方米,建设美国芝加哥罗斯福音乐学院附中(双语教学)胥口分校10000平方米,与其它国际、国内专业音乐、美术、摄影艺术院校合作办学校区10000平方米。前者是音乐爱好者和进行成人教育的培训基地,后者是培养专业音乐人才的基础教育基地,通过与国内外一些知名大学联合、合作,采用封闭式、全托式的教育,储备大量的音乐人才。

建设音乐工坊(包括50个音乐作曲工作室)3000平方米。在胥口建立中国第一个作曲基地,建立整套的从音乐构思—创作—录制—建立音乐数据库的完整体系,利用基地良好的硬件设施以及和谐的艺术生态环境,来网罗这些音乐创意人才到胥口来创业发展,打造中国一流的音乐数据库和歌曲市场。把音乐基地的录音棚、音乐剧场、明星体验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建设露天音乐演艺广场5000平方米。超一流的环境空间、国际化的标准广场,以音乐创意富于特色融于整个环境中,为音乐人、游人和广大市民提供一个音乐的欢乐广场。

建设胥江南岸音乐商业空间步行街:建设以音乐为主题的音乐酒吧、音乐MTV、主题餐厅、咖啡厅、雪茄吧2000平方米;音乐CD唱片专卖店、音乐纪念品商店等1000平方米。整个步行街将是音乐创意基地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光影将合理的配置在每个建筑之表面,而音乐则流淌于每幢建筑之中。这里的咖啡厅、啤酒屋灯光四溢,映在游客们休闲地坐在胥江两岸怡情畅饮的江面上,表情各异的艺术家们在街边自由的演奏,还会有从街头走过的色声犬马的化妆舞会的音乐声。

胥口一箭河风情街项目:

一箭河周边地区自然山水环境特征,结合当地的历史文脉与吴文化特色,塑造个性鲜明,充满江南水乡气息的人工与自然景观和一个以生态绿色滨水空间为廊道、人工建筑景观结合的风情商业街为主体的独具吴中文化地方特色的城区新形象。民族餐饮酒吧服饰的风情商业街区建成,将服务于本镇乃至整个苏州地区,从而使胥口镇的商业、旅游、环境得到一次空前的跃进,最终将其打造成为一颗太湖之滨的璀璨明珠,光耀于吴越大地。

该项目为“注重互动体验式消费”;二为“注重不同地域和民族的特色”。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民族风情结合世界上有代表性国家的民俗风情演绎酒吧和餐饮文化,以聚集世界上的餐饮美食文化、特色酒吧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演绎、打造充满异域风情的一箭河风情街。建成后的一箭河风情街将是一个演绎民族民俗生活和文化的大舞台,任消费者在舞台上流连、想象。聚集了人气的一箭河风情街自然可以带动胥口的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我们遵循的原则是: 1)、“以人为本”原则

区域整体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生态性原则。2)、优化经营原则

保证“一箭河”周边地区科学、合理地开发建设,区内各项目的推进应在整体规划下分批的有步骤的推进,设立长期、中期和短期的目标,突出特色和重点项目,优化结构,注重专项、专题活动的适期和定期的开发,积极地向市场和潜在消费者展现自己的经营特色。3)、品牌经营原则

制定“一箭河”品牌策略,坚持“一箭河”的“风情”品牌定位,使“一箭河”品牌成为一个个性化极强的可以让消费者体验风情式消费的品牌,投资宣传和弘扬“一箭河”品牌,使“一箭河”品牌的声誉和信誉在苏州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不断提高。4)、多样性原则

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延长消费者的停留时间和增加消费者的回流次数,一箭河风情街应设计、实施体验互动多种多样的项目,产生特色多功能吸引效果,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心理需求消费者的需要并力求创造出消费者的需求来。5)、发展本地服务业的就业原则

有效带动胥口旅游业和其它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因而,当地农民可以通过出租住宅获得财产性收入,通过创办小客栈、小酒吧、小专卖店等技术含量不高、投资不大的、风险较小的项目获得经营性收入,通过发展胥口镇的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当地农民可以获得财产性、经营性和工资性三项收入效益显著。

(一)产业资源整合

文化整合:将各类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素对应进行分类、融合;对历史文化、会馆宅邸文化等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前景良好、可开发的资源进行充分挖掘与创新,与现代消费理念对接;将胥口历史文化等已经形成一定知名度、又具有市场需求的文化进一步品牌化,形成竞争优势;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建设,推动以艺术书画、影视、音乐、博物馆、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艺术等为形式的胥口文化展示工程;提升胥王庙会、香山工坊、打造胥江一号文化创意园区、胥水春秋、一箭河国际风情街的文化品牌,进一步将区域文化资源充实到系列品牌活动中,增强既有品牌活动的文化魅力和文化张力;适时打造“胥口传统文化演出季”、“影像音乐艺术节”、“欢乐胥江狂欢节”、“ 艺术品投资文化论坛”等国际性活动,对文化、产业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产业链整合:鼓励各种创意活动在镇内广泛开展,集中力量打造创意品牌;加强文化创意产业链条纵向、横向企业、机构间的协调,支持基于产业链的兼并、重组、联盟,提高产业效益;加快产业链整合过程中的知识共享和内部行业间的分化整合和融合;做好文化创意产业从上游到末端的镇内外配套,进行区域间的合作和环节置换,打造产业链整体竞争能力;重视发展产业价值链中高附加值的上游研发、设计和下游品牌运作,多吸纳“创造”环节的企业,打造镇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基础环境,吸附高附加值环节企业入驻、发展;协调好古都风貌保护、危改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把产业链环节合理布置到有利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载体和空间,促进区域整体实力的提升。

(二)产业要素培育

引进、培育关键机构和专业人才。努力营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重点行业企业、机构的进入准备条件,吸引创意机构、经纪公司、中介组织等相关团体入驻,共同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根据企业需求,编制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指南,引导相关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构建人才工作通道,为创意人创造良好条件;积极创造有利于最大程度吸引和使用全球人才的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鼓励企业以期权、高薪、兼职等多种形式,以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多种方式,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造就高素质的创意型人才、营销型人才和经营管理型人才队伍;建立文化创意人才数据库,集成专业的人才评估机构为企业和创意人提供服务;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活文化人才队伍的创造性,支持文化领域人才创业;开辟多种途径培养文化创意人才,鼓励有社会影响的文化实体争取从业培训资格,建立行业培训标准,将胥口镇建成全市文化创意产业专门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

建立公共技术支撑平台。通过网络共享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工具库、构件库等资源,建立产业共享技术平台,组织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技术联盟,鼓励行业技术集成、创新;引导企业建立艺术品制作修复及仿制、设计等专门技术研发基地;规划建设创意技术基地,建设技术软支撑和技术设施硬支撑服务平台。

加强产业发展融资服务。进一步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组建面向文化创意企业的金融服务网络联盟,进行风险投资的机制运作研究和引进,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银行参与、企业化运作为主要形式的面向文化创意企业的投融资服务平台,确保园区建设。

为把文化产业培养成经济增长点,江苏将成立20亿元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我们以政府平台为载体,发起成立苏州(吴门)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苏州(吴门)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规模为10亿人民币,一期5亿元。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基金由政府出资20%作为引导资金(出资人是胥口镇政府,以便于基金的掌控与运作),即1亿元,剩余4亿元向社会进行募集。目前,已完成基金方案的设计、基金管理公司前期团队组建、社会投资人确认等筹备工作。

(三)发展环境提升

统一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理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思路,在区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的统筹指导下,着重解决好胥口镇文化建设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协调、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政策支撑。创新文化创意产业运营模式,为创意企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合理申请和运用国家、苏州市优惠政策,借势借力发展胥口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制定区域产业政策,引导重点产业、重点区域的快速发展;加强对重点文化创意企业的扶持服务力度,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需求和困难,及时研究解决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制定文化创意产业细分行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规划,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

构建政府公共营销体系。安排年度专项宣传资金,充分利用媒体、博览会、展览会、研讨会、网站等营销途径和手段,促进区域、企业、产品品牌营销,提升影响力;精心策划各类文化创意营销活动,大力宣传文化创意品牌。

建设产业信息集成服务平台。针对市场、技术、人才、资本、企业、项目、知识、政策等重点信息内容,将各类信息收集、分类,便于用户进行搜索、查询,并对信息进行分析、联系、综合、解读,形成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产业发展、企业发展提供增值服务;提供咨询、律师、会计、资产评估等基础中介集成信息服务,政府、社会团体集成信息服务,国内国际展览、发布、交易信息集成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各项政策信息集成服务,产业链资源信息服务,行业资源信息服务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四)中小企业成长

建立中小企业孵化平台。针对文化创意中小企业成长的普遍需求,建立创业孵化、技术转移、企业运营、市场推广、资源共享等专业孵化服务平台。通过明确孵化器的专业功能定位,推动孵化器资源的集中和整合,规范孵化器的管理,实施“专业孵化器计划”,促进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快速成长,实现创新、创业、高科技和风险投资的良性循环和相互补充。

(五)经营管理创新

深化体制改革。理顺国有文化单位产权关系,优化国有文化资产配置,合理流动机制;鼓励和支持非公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建设;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土地、技术、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要素的流动和充分竞争,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管理模式创新。明确文化创意产业管理、运营、服务主体的权利、责任,促进各主体之间的衔接,理顺发展流程;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创意者个人和中介组织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参与我镇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内部行业的相关协会,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减少行政干预。

运营方式创新。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发挥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完善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市场,引导社会资源、资金投入;充分利用我镇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优势,加强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合作;通过举办文化周、政府组团、民间交流、展览展示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拓展对外文化宣传交流的渠道,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和中介机构的作用,为民间交流创造条件;发展外向型文化企业,开展对外文化产品贸易。

企业运作创新。积极支持文化创意企业的各项科技研发和创新活动,重点扶持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项目,对获得镇级以上科技经费支持、优秀作品奖励和产业化资金扶持的项目,鼓励文化创意企业结合自身行业特点、经营状况,创新经营理念和经营思路,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鼓励文化创意企业及个人进行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登记,取得自主知识产权;鼓励文化创意商业、服务业企业通过连锁经营等方式规范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文化创意领域的大企业和大企业集团,积极扶持民营、老字号和中小企业发展;支持能形成联盟优势的企业间的各种紧密、松散型联合,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第四部分 规划实施

一、规划衔接

建立和完善胥口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与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镇城市建设发展规划、镇土地利用规划、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镇旅游业发展规划、镇人才开发与利用发展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等的衔接协调机制,确保规划落地。

二、任务分解

制定胥口镇《2010-2020年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任务分解,明确政府各部门、产业发展有关机构的具体工作分工,建立和完善工作责任制和督办制度,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实施合力。

按照产业重点和空间布局,明确区域、项目特别是重点街区和重大项目的建设时序,合理安排规划整体和规划重点内容的实施进度;编制年度工作计划,明确进度要求和工作重点,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得到落实。

三、监督考评

制定规划落实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系统的考核,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和年度重点事项的落实;镇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统筹监督工作进展和发展进程,考核结果是部门和公务员年度考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和策略,定期组织规划评估。规划评估可以由专门评价小组(临时成立)或专门机构(外部聘请)按既定的程序进行。通过规划评估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提出评价和改进意见,确保各项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加强规划实施的民主监督,定期将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的进展情况向镇人大常委会、镇政协通报,并听取人大常委会、政协的意见和建议。

面向企业和公众,及时披露相关政策和信息,发挥新闻媒体和群众社团的桥梁和监督作用,健全政府与企业、居民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促进规划实施。

四、政策保障

根据胥口发展定位,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公共政策,引导资源进一步聚集,促进市场主体积极性的进一步发挥。

加快制定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民营、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积极利用外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主体多元化。

运用发展和改革的眼光,通过企业兼并、联合、重组等措施,鼓励文化创意企业进行行业内联合、行业间联手、区域间合作,确保发展的“优势组合、优势互补、优势扩张”,实现文化创意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做强做大。

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政策,创造宽松的产业发展环境,引导文化资源尽快转化为文化创意产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五、规划调整

12.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篇十二

为进一步促进焦桥镇农村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市县文件精神和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我镇文化发展特色及现状,编制本规划。

一、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镇坚持把文化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同时把文化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与中心工作 同步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以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为中心,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以城乡文明共建、共促、共享活动为契机,大力争取支持,加强村级文体设施建设。目前,建有镇文化中心一处,图书馆一处,48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有文化大院,31个村配备了健身器材。全镇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培训和审批社会体育指导员50多人,群众健身点50多个;成立体育协会5个,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生活。

(二)存在问题。一是基层文化基础设施陈旧落后;二是基层文化事业建设投入总量偏少;三是基层文化队伍青黄不接,专业人才匮乏;四是文化站(中心)编制、机构、活动阵地未完全落实,管理体制不顺。五是现有剧文艺表演团体演员队伍青黄不接,已不适应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观赏要求,缺乏一批有影响力、具有较强时代特征的优秀文艺作品。

二、总体思路、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大政府投入,调整资源配置,深化体制改革,加强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政策调控,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倡导科学、文明,克服愚昧、落后,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改造建设1个文化中心,1个图书馆,扶持建设5个村剧团,30个新农村示范文化室,培育发展20个农村示范文化大院(文化专业户),创建省级文化体育先进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要将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列入发展规划和计划,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进“一馆一站一室”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及资金支持,镇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每年投入至少50万元,扶持建设10个新农村示范文化室,发展10户农村示范文化大院,为,农民放映300场电影。

(二)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镇综合文化站补充人员。鼓励、吸引高校毕业生到镇综合文化站工作,加强文化从业人员及农村文艺骨干的培训,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文化单位和基层文化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

(三)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单位投入,深化劳动、人事、分配等改革。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益性公共文化事业不得改变其文化设施的用途。公共文化机构要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四)探索农村文化设施运行管理的新办法。

加强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综合利用。鼓励机关、学校、企业内部的文化设施向农民群众开放。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

(五)积极争取上级文艺表演团体到农村演出。

积极吸引及争取县级以上剧团深入农村演出。要研究制定剧团演出补助办法,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及演出必须的设备和交通工具等问题,调动演职人员的积极性。

(六)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

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建设,加强本地区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和共享工程基层中心服务点建设。党建、文化和教育部门要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发展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实现资源共享。

(七)积极繁荣和规范管理农村文化市场。

运用市场准入、资格认证、价格调节、财税优惠等调控手段,引导出版物发行、电影放映、文艺表演、网络服务等组织,开拓农村文化市场。各县区要建立健全稽查机构,加大对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力度。

(八)大力发展农村民办文化。

扶持农民群众兴办文化大院、文化室、图书室、读书社、文 化专业户、集体或个体放映队、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等。扶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以公司+农户+专业加工户等形式,从事农村特色文化产品开发和文化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建设。

镇党委和政府把农村文体事业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农村文体事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健全基层文化单位评价机制,不断推动农村文体事业建设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的文化建设,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镇综合文化站经费要按照最低标准纳入财政预算。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

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倡导农民群众读书用书、学文化、学技能,普及科技和卫生常识。定期举办农村文艺调(汇)演等导向性示范性活动。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和文化先进乡镇等为载体,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

上一篇: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下一篇:参观果园 教学设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