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核心知识

2024-07-23

政治生活核心知识(精选13篇)

1.政治生活核心知识 篇一

“基础”、“基石”类

1.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其中: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延伸,不做要求)

4.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5.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是强国之基)

6.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不做要求)

7.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

8.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9.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10.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11.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

12.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建设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经济建设。

13.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14.生命权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基础。

“根本”、“归根到底”类

1.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基点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2.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5.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党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根本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7.现阶段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即: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9.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发展问题

10.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11.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12.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13.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4.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

15.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主要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及其职权、国家标志等。

16.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17.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8.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是:生命健康权。(不做要求)

19.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2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1.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2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3.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4.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5.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6.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

27.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8..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29.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民族团结。

30.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31.中华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是: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32.当今世界,威胁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延伸,不做要求)

2.政治生活核心知识 篇二

1 个人核心竞争力及其能力结构

1.1 个人核心竞争力

1990年, 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普拉哈德和哈默尔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套用他们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个人核心竞争力”可以作如下解释:它是指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是其立足社会取得成功所具有的独特的人格和知识经验技能。该解释可以理解为, 个人核心竞争力是个人的社会适应和社会生存能力, 以及个人的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 是个人能否在社会安身立命的根本。

马克思始终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 把促进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核心, 一切要以人为目的。之所以把个人核心竞争力提到战略的角度来重视, 是因为, 从一个更大更远的视角来考察, 无论是国家社会, 还是企业团队, 其竞争力的基本要素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人。

1.2 个人核心竞争力的能力结构

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个人核心竞争力有其特定的能力结构。它的四大能力结构是:天赋力、学习力、创新力、自制力。运用天赋而发挥出来的创造力就是天赋力。学习力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 以获取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状态和过程。创新力是指创造性地提出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制力是指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能较好地调节、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个人以其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 在不断学习中创新, 在不断创新中整合各项可供利用的资源, 充分凸现资源要素的效用而使自我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由人生定位、资源与能力、行动三大要素构成, 三大要素在实践个人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过程中缺一不可。

2 知识创新能力概述

2.1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 匈牙利裔的英国哲学家普兰尼 (M. Polanyi) 从认识论 (Epistemological) 的角度将知识划分为隐性知识 (tacit knowledge) 和显性知识 (Explicit knowledge) 两大类。所谓的显性知识是指可以用文字、图像、声音、符号或这些形式的组合表达, 可以以印刷或电子等一定的方式记载, 供人们交流和使用的信息, 显性知识比较容易获得、理解, 易于保存。隐性知识相对主观, 主要依附于人的大脑, 只有通过特定的行为和活动才能产生和表现出来, 它是知识创新的关键。

知识创新能力是在一定情景下, 生产本质上是新的、先前所不知道的、没有的思想、构思、观点、作品、办法等知识产物的能力。知识创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二者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过程。

2.2 知识创新的过程

知识创新是个人知识管理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PKM) 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升华, 其本质在于帮助个人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 创造有价值的知识资源, 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个人的核心竞争力。知识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有知识基础和创新方法的积累, 需要个人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并且最终能够将创新的成果有效地表达出来。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知识转化要经历四个阶段——潜移默化 (Socialization) 、外部明示 (Externalization) 、汇总组合 (Combination) 和内部升华 (Internalization) , 即著名的SECI模型。该模型和理论很好地解释了知识创新过程, 即知识通过SECI的循环转化实现不断螺旋上升。

3 知识创新能力与个人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3.1 知识创新能力夯实竞争基础, 根基牢固

有继承, 才能有发展;有量的积累, 才能有质的飞跃。知识创新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 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前提是, 个人应当有丰富的知识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积累, 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尤为重要, 是前提, 更是关键。知识的积累有许多方面, 人文的、历史的、专业的, 还包括生活中的知识积累。在知识经济时代, 个人知识的学习应该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 而且这个时代的学习也有不同于以往的特点。因特网的普及, 学习方式E-learning的流行, 不仅使个人终身学习成为可能, 而且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无论是苹果公司的产品更新, 还是微软的系统升级;无论是格力公司的低碳战略, 还是沃尔玛的连锁经营模式。这些都是知识创新的成果, 而归根到底都是参与项目的个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较量。知识创新不仅导致知识总量的增加 (知识的创新导致新知识的产生, 原有的知识在这个过程结束后仍然存在) , 而且这个总量增加的速度有递增的倾向。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过程, 也是个人核心竞争力提升夯实基础的过程。人作为有一个有机个体, 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能够有效地整合自身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个人以其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

3.2 知识创新能力提升竞争意识, 上下求索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论是对国家、企业, 还是对个人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不管你是否愿意, 每时每刻我们都在接受各种新信息、新知识的冲击, 每时每刻都面临新的变化。培养竞争意识, 要勇于突破思维定式的束缚, 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只唯实, 要培养浓厚的创新意识, 在实践中获得持续的创新能力, 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专长不断提升, 日益丰富, 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才能够在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地位。

能否建立比竞争对手领先的核心竞争力会对个人乃至组织的长期发展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知识创新能力的高低, 不仅考量创新的效果, 而且包括创新的速度。意识决定形态, 强烈的意识能够催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 唯有把握先机、抓住机遇才能够更高效地打造竞争优势。知识, 是个人拥有的无形资产, 它能够创造出几乎无限的价值。而知识创造价值的过程, 需要有强烈的意识。这能使个人在强烈意识的引导下尽快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在乔布斯的带领下, 苹果公司的产品不断更新, 掀起了几乎席卷全球的苹果风暴, 这是团队的力量, 更是乔布斯个人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乔布斯凭借个人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带领苹果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广受欢迎的产品, 几乎是以个人的竞争强烈意识引领着苹果公司乃至整个IT行业的发展。

3.3 知识创新能力积累竞争方法, 学以致用

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 说到底是知识和能力的竞争。如果你获得的知识比别人多, 能力比别人强, 你就能够在竞争中取胜。而要想获得的知识比别人多, 能力比别人强, 你就得比别人学得快, 学得好。从某个角度讲, 竞争就是比速度。只有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从各种资源中学到新知识, 获得新信息, 并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把学习到的新知识、新信息应用于实践领域的变革中去, 才能真正实现“与时俱进、自我超越”的管理再造与自我修炼, 挖掘出最本质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创新能力能够有效促进个人综合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观察选择的能力、反向思维的能力、正向比较的能力、推理演绎的能力以及知识转化的能力等。这些能力为个人积累了丰富有效的竞争方法。竞争方法的形式也是多样的, 比如:拥有某种重要的技术专利而具有的技术竞争;拥有独特的销售网络或促销方式而具有的营销竞争;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进行了巨额投资从而可以组织大规模生产而形成的规模竞争, 等等。这些竞争方法在个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对重要程度是不同的。

3.4 知识创新能力打造竞争优势, 独领风骚

人力资本拥有的知识是一个企业受众掌握的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 并最终有可能成为企业所有竞争优势的根源。当个人的隐性知识完成一次知识螺旋运动并转化为新的隐性知识时, 就开始了新一轮的知识螺旋。知识创新就像知识螺旋一样周而复始地开始新一次知识螺旋运动, 只不过一次比一次的起点更高。在起点不断更新的过程中, 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为个人竞争优势的打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个人核心竞争力是内在的, 而个人的竞争优势是外显的。知识创新能力在有效提升内在素质和能力的同时, 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个人的外在特征和表现。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为例, 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人力资源, 高层管理者不仅要努力维护企业在现有市场上的地位, 还要努力争取企业在未来市场上的份额, 所以不仅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竞争优势, 还要积极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如果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具有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 那么他不仅能够从显性知识里提取精华, 迅速转化为有效的隐性知识, 还能从实际经验中总结和提炼出对发展有价值的知识进行再创造, 而且, 还能从竞争对手那里学习到对自己组织有利的宝贵知识并加以利用。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不仅为个人的进步提供了有力保障, 而且为企业和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 结论

当代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 市场经济使企业和个体真正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从一个更大更远的视角来考察, 无论是国家社会, 还是企业团队, 其竞争力的基本要素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个人核心竞争力的差异来源于个人的素质、能力的差异性, 同时也受到市场、文化和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不仅是自然界演进的法则和基本动力, 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自1895年英国人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 这条永恒的真理就在所有的时空中展示出它的力量:自然界竞争、人类社会的国家竞争、经济竞争、政府选举、军备竞赛、学术争鸣、体育竞技……人常说, 竞争乃社会进步之母。我想说, 知识创新能力是个人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核心竞争力乃个人进步之源。

参考文献

[1]迈克尔.A.希特, R.杜安.爱尔兰, 罗伯特E.霍斯基森.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 (概念) [M].吕巍, 等,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2]吴维库.以价值观为本:和谐组织纲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3]管斌全.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政治生活核心知识 篇三

[关键词]数学教学 缄默知识 核心知识 教学策略 体验 理解 转化 巩固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4-035

数学核心知识,是指在数学课程和教材中具有内在逻辑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和主干地位的基础知识。缄默知识由英国思想家波兰尼提出,指无法系统表述的知识。缄默知识难于表达、陈述,但它为人的认识活动提供最终的解释性框架和知识信念。所有显性知识的增长、应用和理解都依赖于缄默知识,因此,显性知识植根于缄默知识。

作为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是拥有大量缄默知识的。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也就是其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进行丰富、转换、提升的过程。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知识包含缄默知识,也就是说,在小学数学学习的某一阶段,核心知识是以缄默的状态被学生拥有的。下面,笔者从缄默知识的视角,对数学核心知识的教学进行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一、以退促进,使核心知识在退中生长

1.“退”到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以此为助力开展教学,使学生获得核心的知识。学生进入课堂前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已经储备了许多前数学经验,这对于他们掌握和理解数学核心概念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如“认识平均数”一课的教学,平均数这一核心概念所涵盖的内容包括平均数的计算及其意义。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公式是显性知识,平均数所蕴含的公平合理、互相平摊、不多不少、不偏不倚的数学思想则是缄默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课始,教师可说:“比赛中,男生组5人的总成绩是455分,女生组4人的总成绩为372分,男生组获胜。”这时有学生立刻提出反对意见,教师可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出公平的比较方法——比较平均数。这些带有数学元素的生活经验,是教师进行核心知识教学时有待激活的思维生长点。

2.“退”到学生的已有认知

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基础,才能开始有意义的学习。”这说明,已有的缄默知识将支撑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时,教师可先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再让学生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又如,教学“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时,先让学生进行整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再将运算律扩充到小数领域。这样教学,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实现了核心知识的自然生长。

3.“退”到学生的思维起点

研究表明:在构建某一显性知识时,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组织所需要的缄默知识的。这就意味着教师应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入手,协助学生找寻可利用的缄默知识。如教学“平行四边形”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说说从平行四边形的名称中想到了什么,使学生从图形名称的思考上初步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此外,教师还应在学生的思维起点处,辨别学生已有的缄默知识对理解核心知识会造成怎样的影响,或去芜存菁,或因势利导。

二、以体验促理解,使核心知识在体验中厘清

1.在情境中体验

核心知识的教学,既是传递、掌握显性知识的过程,又是检验、修正、应用缄默知识的过程。缄默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依附于情境,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教师应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不断丰富和转化。例如,教学“间隔排列的规律”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兔比蘑菇多1个”“夹子比手帕多1个”等内容,并思考“1是怎么多出来的”等问题,促进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又如,在“认识11~20各数”的教学中,教师先创设情境“评比表中的一栏只能放下9朵小红花”,激活学生已有的“10朵小红花换作1朵大红花”的缄默知识,接着迁移至“原始人类用1块大石头替换10块小石头”的计数,使学生产生10根小棒换大棒的想法,所谓的大棒就是10根小棒捆成1捆。这样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凭借缄默知识,自然地理解了位值的改变与升级。

2.在实践中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核心知识与内隐的思想方法的一致性、缄默知识的实践特性,决定了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构建知识,学习方能得到完善。例如,教学“认识千克”一课时,教师通过称、掂、比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千克的实际观念。又如,教学“认识升与毫升”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猜测1升水倒入雪碧瓶中能否装得下,再让学生将1升水与果汁瓶的容量比大小,判断容器的容量是与1升同样多,还是比1升多或少。最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并进行验证,交流结果。通过实践活动,学生逐步形成对1升的感悟。

三、以对话促转化,使缄默知识在对话中外显

1.师生对话

缄默知识外显化,可促进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师生对话、交流讨论等方式,实现缄默知识的外显化。在对话过程中,伴随着每个学生个性化见解的表述,他所拥有的缄默认识的立场、观点也随之“流淌”出来,能够被自己同时也被他人所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批判、检讨、修正和利用。例如,教学“认识平面图形”一课时,在教师总结“像这样有四条边的图形是四边形”后,再让学生自己尝试总结“有五条边的图形是五边形”“有六条边的图形是六边形”。这时,有学生问道:“有七条边的图形是七边形,有八条边的图形是八边形?”“那有一百条边的图形就是一百边形?可一百边形就很像一个圆了。”……在师生宽松、自由的对话中,学生的缄默知识得以显现,既加深了他们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又丰富了学生的认知。

2.生生交流

在核心知识的建构过程中,不同学生相关的缄默知识的质量、构成、属性等不完全相同,所以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程度、方向和性质上都不尽相同。但借助交流合作,每个人把自己有关的缄默知识显性化地传达出来,将各种缄默知识经过比较、分析、选择、整理、组合或融合后,就可能使问题得到解决。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利用提供的材料测量不同大小的圆的周长,这合作的过程是学生缄默知识显现、交流的过程。

3.自我反省

在核心知识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我反省的内部对话形式,回顾学习历程,分析缄默知识显性化的过程,提高自我分析学习行为的能力,进而助推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适时回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怎样学习的?探索了什么,是怎样探索的?得到了什么规律,是怎样获得的?”通过对缄默知识的反省,并对它的内部结构进行调整、修改、提升,使学生形成更高水平的数学直觉,加深对核心知识的理解。

四、以变式促巩固,优化缄默知识的影响

缄默知识对核心知识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既可能对知识的形成起促进作用,又可能对知识的形成起阻碍和干扰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植入变式练习,以突显知识的本质属性,避免缄默知识在知识形成中所起的负面影响。教师在核心知识的教学中,可设计一定数量的变式练习,利用变式练习展现核心知识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要义,修正对核心知识有干扰作用的缄默知识,优化学生已有的缄默知识的结构,使学生清晰、牢固地掌握核心知识。

总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从缄默知识的视角出发,正视、巧用学生已有的缄默知识,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4.考研政治马政经济核心知识点总结 篇四

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对立统一。统一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在时间和空间上统一,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对立性: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2、价值规律。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来进行,实行等价交换。

②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③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自发地配置社会资源;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优胜劣汰。

④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进步;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状况,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⑤价值规律的实现:借助市场机制得以实现。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3、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4、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累的原因:①追求剩余价值(内在动力);②资本主义的竞争(外在力量)。

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影响资本积累因素是:①劳动力的剥削程度。②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③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资本积累的后果:相对过剩人口形成。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资产阶级手中,无产阶级则很贫困。

资本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V表示。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后果: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伏的过剩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

5、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三个职能形式、三种循环方式:①购买阶段、货币资本;②生产阶段、生产资本;③销售阶段、商品资本。连续进行的条件:并存性(空间)和继起性(时间)。

资本周转是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资本周转时间:资本的周转速度和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6、社会再生产。

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分析社会总资本运动(社会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①把社会总产品从实物上按最终用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部分,与此相适应,把整个社会生产部门分为两大部类:第Ⅰ部类即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和第Ⅱ部类即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②把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为c+v+m三部分。

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同时要求实际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实物替换,这也就客观上要求两大部类内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两大部类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7、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①本质特征: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②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③周期:每隔若干年就爆发一次。④物质基础: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

8、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再次,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加快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经济动因:一是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在别国谋求高额利润;二是将部分非要害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三是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四是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9、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经济政治的新变化: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

原因: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实质: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10、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历史进步性: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局限性: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对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

5.高考数列核心知识 篇五

广东高考涉及数列的题目通常是一“小”一“大”。

1.小题属于中、低档题,主要考查等差(比)的概念、公式以及性质,复习重点应放在“基本量法”(也俗称“知三求二”)和性质的应用上。

2.大题属于中、高档题,主要考查考生推理论证、抽象概括、运算求解和探究能力。近几年的题目条件主要集中在:(1)已知数列的递推关系式;(2)已知Sn与an的关系式;(3)通过函数关系(或解析几何)建立Sn与an的关系或递推关系等几种形式。考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1)确定数列的通项公式;(2)证明某些和(积)式的不等关系等。

对于问题(1)的处理,复习重点应放在认真分析递推关系式上,识记能用累加、累乘、倒数法求通项公式的结构特点,掌握形如an1panq(p0且p1,q0)的一阶递推以及其演化的递推式an1panqn和二阶递推式an2pan1qan的用待定系数法构造新等比数列求通项,以及先猜想出通项公式、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方法。

6.初中历史核心知识点 篇六

本单元讲述了约170万年前元谋人出现至公元前2秦朝建立的历史。

1.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经历了远古时代、农耕时代和传说时代。

【核心考点】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已经学会用火,并会保存火种。

3.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制作彩陶;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建筑,种植水稻。

4.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

5.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6.夏、商、西周三朝的开国君主分别是禹、汤、周武王。

7.西周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实行分封制,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局势,扩大了统治范围。

8.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使用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等造字方法。

9.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

10.商鞅变法:(1)商鞅变法的根源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2)“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最能体现封建性,促使秦国向封建国家转型,是改革的核心措施;“鼓励耕织”“奖励军功”使秦国国富兵强;“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确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影响深远的一项措施。(3)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4)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留给我们的启迪是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11.把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防洪灌溉工程是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修筑的都江堰。

12.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形成的学术繁荣局面(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是百家争鸣。

13.春秋晚期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孟子发展为“仁政”。

7.深度练:夯实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 篇七

一、本单元核心知识的界定

本次浙江省区域联盟活动的课堂展示是足球单元《运球技术及运用》, 本单元由三节课组成, 学习目标为:1.能简要描述多种足球运球技术的特点及在比赛中的运用价值;2.实战练习中, 能根据自己与障碍物、防守人、同伴、区域的时间和空间关系, 合理运用脚内侧运球技术获得突破, 懂得用眼睛的余光观察周围环境并利用合理的身体姿势将球控制在身体附近, 表现出一定的速度与控球能力;3.在运球练习和实战练习中不惧困难、敢于挑战、乐于探索、合作与展示。

从单元目标中, 可以看出本单元的核心知识是脚内侧运球技术在有障碍、有防守情况下判断同伴与区域时空关系下的合理运用, 这是单元的主要内容。

二、课堂实录与分析

1.练习方法

三节课都紧紧围绕着核心知识设计了练习方法, 练习方法主要由单一练习、组合练习及运球的专项游戏组成 (见表1) 。第一及第二节课都呈现了三种练习方法, 第一节课主要是通过障碍物运球, 第二节课主要是通过不同运球线路绕障碍结合射门的组合练习, 第三节课主要是通过突破不同防守对象进行射门的组合练习, 并根据学生的差异, 进行了分层练习。对三节课从练习方法的难易度看是一个从易到难的递进关系, 设计科学合理。从课堂练习看, 由于学生缺乏系统的足球学习, 体现出来的足球技能一般, 女生相对更弱。

2.练习时间

三节课的练习密度最低的是第三节课, 最高的是第一节课, 基本在50%左右 (见表2) , 三节课都超过了浙江省体育课堂教学规范的要求 (25%~40%) , 但是主教材学习的练习密度基本在20%左右, 第二节课较高达到了近30%。

由于三节课都安排了副教材 (素质练习) , 再加上队列练习等, 造成了主教材练习密度不是太高。第一节课的现象相对比较突出, 准备部分与结束部分的练习密度达到了31.2%, 如果再加上副教材素质练习的时间, 练习密度将占整节课的2/3, 似乎权重比高了一点 (见图1) 。

从真正核心技术的学习时间来看更不容乐观 (见表3) 。看似第一节课主教材练习密度最低, 但核心技术的练习却最多, 主要是第一节课学生都基本处于练习状态, 虽然是4人一组, 但当前一位学生到规定位置后, 后一位学生马上跟上练习, 这样缩短了学生等待的时间。第二节课看似主教材练习密度最高, 核心技术的练习却是最低的, 原因在于分四组每组8人进行循环练习, 人数太多, 等待时间太长, 虽然教师考虑到了这个情况, 安排了学生在等待时进行拉球、拔球、踩球等球性练习, 但是缺乏监督与练习的自觉性与持久性, 效果一般。第三节课虽然也是4人一组, 但后一人必须等前一个结束后再进行练习, 所以核心技术的练习时间也不多。

3.练习次数

体育是一门操作性知识的学科, 学生的学习形式是身体性认知, 主要靠学生自身的肢体肌肉体验来获得人、球、环境之间的关系。为此学生触球的次数越多对球性的提高与运球技术的掌握越有促进作用。从三节课看, 学生的触球次数大约在500~700次左右 (见图2) , 但真正核心技术运球的触球次数约在300~400次左右, 第二节课虽然有579次, 但大多数是原地的球性练习, 真正脚内侧运球的触球次数也不多。

三、思考与建议

从课堂实录中可以看出, 三节课均出现了核心技术练习时间与练习次数不高的现象, 这对于一门以操作性知识为主的学科来说是值得思考的。运动技能必须通过直接经验, 即身体练习的过程才能形成, 保证练习时间与练习量是重中之重, 只有通过大量的深度练习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的直接经验, 形成不可言传的默会知识和自我独特的技能。为此要做好以下3点, 才能充分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 确保课堂有深度的练习。

1.明确核心

一个单元有核心, 一个单元中的每一节课也都有核心, 核心有可能是技术维度的, 也有可能是运用维度的, 还有可能是体能维度的, 有时课的核心是向单一维度侧重的, 有时是几个维度综合的, 这是由教学的要求及教师的整体设计意图来确定。因此, 在教学中首先要确立课的核心知识是什么, 掌握对于核心知识教师要做什么, 学生难在何处?然后设计出达成核心的具体措施。

本单元的核心知识就是脚内侧运球技术在有障碍、有防守情况下的运用, 那么整个课堂教学都应该紧紧围绕这个核心展开。如果把本单元每节课的球性练习改变成脚内侧在无障碍、无防守情况下的运球, 通过练习提高脚内侧运球的动作技能, 又为后继的脚内侧运球技术的运用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再把后半部分的素质练习与脚内侧运球进行组合, 通过增加运球距离、变换运球条件 (曲直、速度、变向等) 、扩大运球范围、组合相关技术等措施, 这样既延伸了脚内侧运球的练习, 又丰富了练习的形式, 激发了学生持续练习的积极性。同时还把相对单一、枯燥的素质练习融入到脚内侧运球练习之中, 使足球的专项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并激发了学生练习的趣味性, 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2.组合科学

组合就是把不同要素组成一个整体。在体育课堂中要尽可能使学生在技术、能力、体能三个维度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并且是在紧紧围绕核心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组合。这样的组合可以使练习主题鲜明化、练习形式多样化、练习内容丰富化、练习效果综合化。例如, 在本单元教学中, 可以进行以下的组合 (见表4) 。

3.组织合理

组织的合理与否, 是保证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 组织就是教师通过对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果学校在器材方面有了充分的保障, 在教学中能每人一球的最好每人一球, 保证学生有充分接触球的机会;小组练习时, 等待练习的时间越短越好, 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合作练习时, 合作的机会越多越好, 保证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合作的真谛;对抗练习时, 对抗的环境越真越佳, 保证学生在真情境中发展真技能。

在本单元教学中, 可以增加足球门架, 可以减少小组人数, 可以增大运球距离, 可以明确后继练习的出发要求, 可以扩大练习区域, 这样就能保证在单位时间内使学生有充足的练习时间和最多的练习次数。

8.并购的核心是知识产权 篇八

或许,我们能够从以下两个案例中找到一些启示。

其一,美国加州圣何塞地方法院裁定,Rambus公司在针对韩国现代半导体的专利侵权官司中胜诉,现代半导体被要求支付Rambus公司3.065亿美元赔偿金。根据法院裁决,现代半导体共侵犯了Rambus公司10项专利。

其二,联想斥资17.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PC业务时,5亿美元用于支付IBM公司因全球PC业务的负债,另外的12.5亿美元用于收购IBM相关的经营资产,其中包括IBM在PC领域的4000余项专利。

如果在侵权一项专利支付3000万美元和以44万美元购买一项专利之间选择的话,谁都不会选择前者。而除了用44万美元获得一项专利以外,再获得上万台PC的制造、销售市场的话,还有谁再去光顾侵权诉讼的法庭呢?

或许,思科负责投资的副总裁Ned Hooper的话,能够让我们对IT企业并购中区别于传统企业并购的目的有更深的理解:“思科眼里的并购有两种,一种是把某种创新性的技术带到公司当中,扩大思科的市场;另一种就是对新市场的并购,这种并购能够让思科进入完全崭新的产品或市场当中去。”

知识产权贸易不仅仅靠知识财产权的许可、转让来实现,通过整体兼并企业而全盘获得支持产权才是更加上乘的知识产权贸易。因为,旨在获取知识产权的企业并购,不仅能够获得相应的知识产权,还可以能够同时获得将这些知识产权迅速市场化的环境和条件。思科在收购一家公司后,往往仅需要资金的注入,就可以使得被收购的原班人马在原有的知识产权成果的基础上更加快速地发展。这就是企业并购中知识产权贸易的意义。

9.慢性病核心知识调查问卷 篇九

您好!欢迎您参与我们的调查!为配合慢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我们组织开展了本次调查活动。本问卷采用匿名方式,请您根据本人的知晓情况如实回答。谢谢!

一、基本情况

1.性别:①男 ②女 年龄:___ _周岁

2.婚姻状况: ①未婚 ②已婚 ③丧偶 ④离异 ⑤其他

3.文化程度:①小学及以下 ②初中 ③高中/职高/中专 ④大专/本科 ⑤硕士及以上 4.您现在的职业: ①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②工矿企业职员 ③商业和服务人员 ④农民 ⑤军人 ⑥学生 ⑦物业或待业人员 ⑧离退休人员 ⑨其他

5.您的身高: 厘米;体重: 公斤;腰围: 厘米,不知道。6.您的血压: / mmHg,不知道 ;

血糖: mmol/L(空腹/餐后),不知道。

二、以下均为选择题,请在您认为正确的选项上打“∨” 高血压防治

1.您认为血压值大于多少可判断为是高血压?

A 150/100mmHg B 140/90mmHg C 130/80mmHg D 130/90mmHg 2.您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与高血压发生有关?

A 超重或肥胖 B 遗传 C吸烟酗酒、食盐摄入量过多 3.您知道预防高血压有哪些方式吗? A 低盐饮食 B 加强锻炼、控制体重 C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 F不知道

4.您认为一个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稳定时,是否有必要继续服药? A 是,必须坚持用药 B 否,血压控制不好时再吃药 F不知道

糖尿病防治

5.您知道诊断糖尿病的依据有哪些?

A “三多一少”症状并且任意血糖≥11.1mmol/l B空腹血糖≥7.0mmol/l C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 F不知道 6.您知道哪些人群易患糖尿病吗?

A 有糖尿病家族史 B 超重或肥胖者、45岁以上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 C 高血压患者、有高血脂症者 F不知道 7.您知道防治糖尿病的措施有哪些吗?

A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治疗 B 坚持血糖监测 C 规范的药物治疗 F不知道 8.您认为一个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稳定时,是否有必要继续服药? A 是,必须坚持用药 B 否,血糖控制不好时再吃药 C 不知道 健康生活方式

9.您通常多长时间进行一次体检?

A<6个月 B 6个月 C 1年 D 2年以上 F 从未做过 10.您一周之内有几天用超过30分钟的时间来锻炼身体? A 5天以上 B 3—5天 C 1—2天 D基本不锻炼 11.您的吸烟状况?

A吸,没有戒过,现在仍然在吸 B吸,戒过烟,现在仍然在吸 C吸过,但现在戒掉了 D从不吸烟 12.您的饮酒现状?

A经常喝,属于过量饮酒(≥50g白酒)B经常喝,不属于过量饮酒 C偶尔喝,属于过量饮酒 D偶尔喝,不属于过量饮酒 F从不喝酒 13.近半年来,您以下那种情绪占主导地位?

A敌对情绪 B愉快 C茫然 D压抑 E充满希望 F焦虑 14.您知道健康人群推荐每日食盐摄入量是多少吗? A 10克 B 8克 C 6克 D 4克 F 不知道 15.您认为癌症是可防、可治的吗? A、是 B、不是 F 不知道 16.您认为合理膳食应该做到哪些?

A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B 多吃蔬菜、奶类、豆类

C适量吃鱼、禽、肉、蛋 D 少油少盐,控糖限酒 F 不知道 17.您认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有哪些? A、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高血脂

B、及早发现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及时治疗 F 不知道 18.您认为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哪些??

A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B超重/肥胖、吸烟、不健康饮食 C 缺乏运动、过量饮酒 F不知道 19.您认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A平衡膳食 B规律的身体活动(步行、骑自行车既锻炼等)C不吸烟,适量饮酒 D心理平衡 F不知道

我们的调查到此结束了,我们对您的合作再次表示衷心感谢!!

调查员: 质控员: 1

10.人教版初中历史核心知识点 篇十

【时代特征】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两党经历了首次合作与分裂。

1.国共合作:1924年至1927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促使革命高潮的到来,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国共对峙: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红军长征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核心考点】

1.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国共第一次合作成果:创办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成果: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2.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北伐的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4.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张学良“改旗易帜”后,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

5.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被称为“军旗升起的地方”。

6.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7.秋收起义失利后,-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8.1928年朱德和-在井冈山会师后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9.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0.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11.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2.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1.抓核心主干知识强化综合应用能力 篇十一

一、近三年高考试题分析

最近三年的新课标全国II卷理综物理试题全卷总分一直为110分,分为必考题与选考题,其中必考内容为必修模块物理1、物理2和选修模块3-1、3-2的内容,即力学与电学内容(不含振动与波和动量),共占95分,选考内容为选修模块物理3-3、3-4、3-5的内容,即热学、振动与波和光学,原子核物理和动量,共占15分。在结构上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中全是必考题,共有8道选择题;第Ⅱ卷既有必考题也有选考题,必考题有2道实验题和2道计算题,选考题有3个选考模块,考生可以从中任意选做1个模块。

(一)选择题

近三年新课标全国Ⅱ卷物理试题中选择题数量均为8个,共48分,所占分值比较大。考查内容为力学和电磁学,题目数量2013年各4个,2014年和2015年则是力学5个(其中一题涉及万有引力或卫星问题)、电磁学3个(其中一题涉及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选择题注重考查对基础概念以及基本定理、定律的理解,突出对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能力的考查,尤其重模型、考思想、强化基本方法、联系社会焦点,比如物体的动态平衡、静摩擦力的讨论、匀加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功与能、点电荷电场、平行板电容器、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运动、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理想变压器等,并且不避陈题,甚至直接将往年的高考原题翻新。从考查方式看,2013、2014年选择题中明确指出“第14—18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都是5个单选题、3个多选题,而2015年却改为“第14—17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有4个单选题、4个双选题,似乎多选题的比例在提高,但可以说明单选与多选的数目不是固定的,是可微调的。与前两年的新课标卷相比,在题型编排上,今年把电磁场的内容放在前面考,把力学题放后面,整体难度比去年大,尤其是前3道选择题。第一道选择题考查带电粒子在平行板电场中的平衡与匀加速问题,因为有情景的变化,考生容易因紧张而丢分。通常来说,回答第一道题时,考生不易进入状态,容易出错,建议今后做完第一道题后一定要做简单的检查。第15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线框匀速旋转切割磁感线在两条边上产生对顶电动势的问题,对考生要求较高,加上平时训练得少一些,虽然尖子生做起来不难,但基础较弱的考生不易拿分。第16题为同步卫星发射问题,实为速度的合成问题,需要用余弦定理来运算,有一定的运算量,答题时需进行两种运动轨道的转换以及情景想象,这跟平时训练的角度不同,不需用万有引力和圆周运动规律求解。很多考生连题图都看不懂,不容易拿分。本题最快做法是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速度矢量图,可准确量出附加速度的大小,不需要计算。第21题是连结体问题,平时许多教师认为难,讲得少,学生练得也少,所以这道题得分率也比较低。

结合以上情况预测,2016年高考选择题分布情况仍将不变。力学可能考查物体平衡(与摩擦力结合)、匀加速直线运动(与功、能结合)、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结合)、万有引力与天体、圆周运动等;电磁学可能考查几种常见的电场、电场力做功与能量变化、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运动、切割生电并受安培力与运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

(二)实验题

物理实验题在高考试题中地位突出,不仅重视考查原理、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更重视考查考生能否运用学过的实验原理、方法解决新颖、灵活的实验问题的能力,特别强化了对创新能力的考查(近三年考查知识点见表1)。试题从仪器使用、装置改造、电路设计、实验方法等多方面设置新的物理情境,赋分较高(占15分),成为历年高考的热点,又往往是考生得分率较低的题目。

今年的实验题中规中矩,例如,第22题考查的是考生比较熟悉的测斜面动摩擦因数,但是要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来计算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和打C点时物块的速度,因计算量大且许多考生对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理解不透,所以考生整体得分不高,全区平均分只有2.21分。又如第23题是利用半偏法测电压表的内阻,要求考生写出实验步骤,要动笔写的内容比较多。往年,考生只需依据物理原理和规律进行数据运算,要动笔写的内容少,所以今年考生会感觉做理综题一直在写字。而且教材中没有半偏法这个内容,《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说明(理科·物理)》(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中也没有这个知识点的要求,平时训练也比较少,考生较难适应,所以这道题得分极低,全区平均分才1.87分。

(三)计算题

高考计算题命题选材广泛,一个题目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能有效地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物理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该题型侧重考查考生的物理主干核心知识,试题情景有的来源于新的科研、实验、生活,有的则是旧题改编、推陈出新。该题型经常考查的核心知识点有: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匀速直线运动、牛顿三大定律,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改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欧姆定律,安培力,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定律等(近三年考查知识点见表2)。

近三年新课标全国Ⅱ卷都是两道计算题,一道动力学题,一道电磁学题,且各有两个小问。其中:第24题为中等难度以上考题;第25题为压轴题,往往含有多个物理过程或多个研究对象,需要运用多个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求解,难度最大,但可以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多项能力。今年计算题考查的知识点与2013年新课标全国Ⅱ卷相似,第24题都考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用功与能关系解决的问题,需用动能定理进行求解,这道题全区平均得分为2.79分,难度值为0.23。第25题压轴题都是滑块滑板的模型题,需用运动学方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或速度时间图像来求解,都是滑板先停下来,不同在于2013年考的是叠放的物块和木板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物块和木板最终都停下来,今年改成在粗糙的斜面上运动,第2s末板上表面突然变光滑,滑板停下以后,滑块还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难度更大一些。该题全区平均得分为2.25分,难度值为0.11,属于难题。

根据以上内容推测,2016年高考计算题仍将有两道题,每题两小问,不是力学题就是电磁学题,而且第24题略简单,一般以单一物体为对象且过程单一,可简单使用运动学方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或动能定理求解;第25题比较难,往往涉及两个研究对象以及2—3个物理过程,需多次运用运动学方程、牛顿运动定律或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知识及较难的数学知识求解。

(四)选考题

新课标卷的选考题体现了新课程的选择性,一般有3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1道选择题(或填空题,占5分)和1道计算题组成(占10分),共15分,要求考生从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选择题通常有5个选项,选对分项给分,选错分项扣分;填空题一般有2个空。从近三年的试题可以看出,针对选修3-3,小题多考分子动理论、内能、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晶体、气体图像或实验定律微观解释等基础知识,例如今年考扩散现象就比较简单;大题着重考查气体实验定律,常涉及两部分气体,结合热力学定律、受力分析与力的平衡等多个知识点,如今年考U型管中一段空气柱发生的等温变化,过程中要通过开关K放出部分水银,考查的便是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难度。我区考生第33题平均得分仅1.98分,所以不建议大家选做第33题。针对选修3-4,小题重点考查振动与波的图像、几何光学知识、光的干涉与衍射等,2013年考水平弹簧振子振动周期与质量的关系,2014年考简谐波的图像和某质点振动图像,今年考半圆玻璃砖的色散;大题着重考光的折射与全反射的计算或简谐波的计算问题,而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质速关系、质能关系等内容较少涉及,2013年考的是直角三棱镜,2014年考的是平板玻璃,今年考的是简谐波上两点间距和波源的振动路程。今年第34题我区考生的平均得分为3.92分,所以建议考生主要选做第34题。针对选修3-5,小题多考查波粒二象性、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如光和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玻尔理论、原子核衰变、核反应方程、放射性同位素、结合能、质量亏损、光电效应等;大题重点考查动量守恒定律,且多与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等结合,综合性较强,情景多以碰撞的形式呈现,相对第33题、第34题来说,第35题最难,特别是今年该题的小题就考了电子衍射、电子显微镜这个考生关注不够的内容,虽然全区平均得分5.68分,但主要是尖子生选做,建议中等及以下水平的考生尽量不要选做这一模块。

二、2016年高考备考建议

根据近几年的试题情况和《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物理)》(以下简称物理考纲)的要求,笔者提出以下备考建议:第一轮夯实基础,照章节复习,从知识入手,构建知识结构,强调技能训练,做到单元过关;第二轮提升能力,按专题复习,从题型入手,构建能力结构,强调综合应用,做到以下几点。

(一)研习物理考纲,注重主干知识复习的深度和非主干知识复习的广度

对于主干知识,要把学习的基点放在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原理的理解上,总结典型而重要的物理模型、物理过程,拓展问题情景,变换思维角度,反复评估,从而掌握物理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对于非主干知识,也要充分重视,不留盲点。

(二)注重学科内综合训练

注意对各知识板块的综合,力学和电磁学两大板块内容的综合练习还应该达到一定的深度,要将力与运动、动量与能量的变化、守恒思想、场的观念、电磁感应等主干知识有机融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剖析,融会贯通,形成整体认识。

(三)知识和方法并重,逐步提升能力

各知识板块的内容虽然各不相同,但基本研究方法、物理模型、规律的表达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对比分析,区别不同点,掌握共同点,以提高能力。在能力提升方面应突出主干知识,寻找提高能力的支撑点;强化思维训练,寻找触类旁通的链接点;精选能力型试题,寻找提高能力的切入点。

(四)强化题型训练,提高应试针对性

高考试题题型稳定,仍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组成。选择题特别注重对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考查,其难度几乎仅限于容易题和中档题,复习时要注重双基抓落实率、注重方法抓正确率、限时训练抓解题速度。对于物理实验的复习要动手、动脑、联想和设计,要求学生重新动手实验,自己思考、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归纳整理实验原理,限时完成适量的设计性、探究性实验习题。论述计算题训练首先要注意选题的针对性,以夯实基础、追求质量为先,以落在实处为重,适量而精,能举一反三;注意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习惯,让学生学会反思,不断将知识和方法转化为能力;重视应用型知识,突破新情境问题,提高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此外,复习训练应讲究规范,要求学生坚持规范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时间久了必然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能力自然会上升到新的层次;将习题做完整,许多物理题粗看解题方向似乎很明显,仔细一解才发现其中隐含着重要的变化及陷阱,因此,做题时务必要完整答题,而不是只抓住解题方向。完整的解答还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述、单位处理和数字运算等,确保答题时少丢分或不丢分。

(五)珍惜每一次演练,提高应试技巧

12.政治生活核心知识 篇十二

1. 数学课程建设问题分析———走出“误区”

1.1 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综合分析来看, 现在的数学课程仍然是单纯的知识理论体系, 属于科学主义范畴, 体现的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 呈现出来的是冰冷的“钢筋铁骨”。而这是19世纪八十年代斯宾塞的产物, 唯利而舍意, 是物质至上、简单的实用主义, 显然脱节了当前的教育形势。

职业院校的数学课程已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改革探索 (包括理论与实践) , 但成效甚微。究其根本是受“围城”效应的影响, 即改革的思路仍然局限于数学是纯“科学知识”的意识形态范畴, 导致课程改革更多的是对以往课程的一种“技术”手段型变革, 例如, 课程的模块化, [1,2]数学知识与专业应用结合。[3]

1.2 走出课程建设的“误区”

如果课程建设的思路仍固步自封于数学是纯“科学知识”的意识形态范畴, 那么, 现有数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以及想通过课程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不现实的, 也难有成果。要改变课程改革的困境, 必须深入考察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教育的本体属性。

科学性只是“知识”的属性之一。一般意义上, 对知识的来源, 有三种观点[4]: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的“3个世界”理论中, 知识是世界3 (思想世界) 人类精神的产物, 并认为数学是世界3最富成效的“居民”;当代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知识是范式转化的新思想, 认为:“知识是由于科学家……有了另一种思路而在内心发生了概念转化”;[5]美国科学哲学家拉里·劳丹等则从问题 (经验问题和概念问题) 视角, 认为问题是知识的种子。这些观点都表明知识是人类创造的文化产物, 和人类思想活动、实践活动有直接相关性。

文化的属性是数学知识的重要属性。美国著名文化学者怀特认为作为数学对象的知识“应被看作一种文化, 数学实在虽然独立于个体意识存在, 但却完全依赖于人的意识。数学真理既是人所发现的, 又是人所创造的, 它们是人脑的产物。数学实在即文化。数学概念存在于文化之中, 即存在于人类的行为和传统思想的主体之中。”[6]

数学课程建设, 不仅要重视知识的科学性, 更要关注知识的文化属性。纯粹的科学知识可以带来了财富和成功, 但获得纯粹的科学知识只是教育的一部分。20世纪四十年代, 潘光旦先生就指出:“如果学校培养的只是有一技之长, 但无人文情怀而又自以为是的专家, 这样的人只能‘是一个畸形的人、零碎的人、不健全的人’。这样的人越多, 合作就越困难, 冲突就越多, ‘国家的和谐康泰越不可闻’”。学生需要的是有血有肉的科学知识!

这里并不是反对课程建设时重视知识的科学性, 而是在重视“实利”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时, 不可忽视教育的人文性。把人文教育融入知识教学中, 实现教育的平衡, 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健全的人不但应具有学科的科学知识与素养, 而且兼备人文素养。这才是职业教育所应追求的高技能人才, 这样的教育才能称之为有灵魂的教育。

数学学科的“知识方面”与“教育方面”构成数学教育的基本矛盾, 教育要处理好这一基本矛盾, 过于偏重某一方面, 都会造成教育的失衡, 教育的幸福感就无从谈及。诚如蔡元培先生所语教育乃“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仅仅为灌输知识, 练习技能之作用, 而不贯之以理想, 则机械之教育, 非所以施以人类也。”

2. 数学课程的转向———以知识为核心的文化教学

课程建设如何走?是继续寻求外在的一些技术手段?显然是否定的, 职业院校的数学课程改革要结合时代的特点, 从数学以及数学教育的本身寻找解决之道。郑毓信先生提出的数学教育的“价值性准则”和“社会性准则”[7]对职业院校数学课程改革与建设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价值性准则”从个体维度指出数学教育要体现数学的价值, 促进人的发展。数学的价值性准则即包含数学的知识价值, 也包含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数学的知识价值体现在数学知识提供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工具———数学“模式”;也体现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文化价值体现在数学文化渗透于数学知识之中, 数学中的几乎每一步进展都反映了当时时代背景, 受到当时的价值观、社会思潮、宗教信仰、哲学思考、实用价值探索的影响, 要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 必须要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数学文化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 “学史使人明智”, 数学文化是一幅源远流长的历史画卷, 呈现出数学既古老厚重而又新鲜活跃的面貌, 画卷中满是思想宝藏, 有助于提升认识、拓展视野、启示思想、陶冶精神。例如:西方数学史的发展即是与西方文化中数学价值观的历史演变直接相联系的;透过数学文化的历史, 你会发现每个民族都有过辉煌, 都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卓越的贡献, 令人钦佩和尊重, 数学文化有益于历史责任感的树立。数学的应用价值体现在数学解决问题的艺术, 数学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学科, 并时常表现出无理由的有效性, “数学无理由的有效性”尽然可以成功地解释我们的世界。例如:4个麦克斯韦方程式就解释了所有的电磁学现象, 再如纽结理论与DNA螺旋。

数学的“社会性准则”指出数学课程与教育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社会性准则”对课程建设的最大意义在于课程要紧跟时代, 保持动态发展, 世界高等职业教育本位观的嬗变历程[8]明白无误告诉了这一点。职业教育本位观经历从知识本位 (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 知识就是力量) →能力本位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 胜任工作的能力, 历经两个阶段:从岗位能力到综合能力) →人格本位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 针对能力本位的缺陷, 加入培养人的健全人格) →素质本位 (21世纪初至今, 素质本位主要特点是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 。目前, 对课程建设最有影响的是能力本位与素质本位, 但在实际的课程建设中, 由于急功近利的浮躁, 往往过于注重能力培养而忽视了素质教育。

针对数学的“社会性准则”, 如何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美国数学教师全国委员会 (NCMT) 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四个社会目标: (1) 具有良好数学素养的劳动者。 (2) 终身学习能力。 (3) 平等的教育。 (4) 明智的选民。这些“社会目标”的核心是学生具有较高的数学素养。现在社会正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 面对各种复杂的“信息”, 社会需要的是智力型 (即有科学知识, 又有文化素养) 、会分析问题、有正确价值观、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数学课程建设不能只满足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要知识、智力、应用和文化素养并重, 特别培养学生数学地思维、数学地观察与分析。

鉴于对职业院校数学课程建设历史的反思、现状的分析、未来走向的探讨, 以及学生个人发展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数学课程建设应该实现从知识教学向以知识为核心的文化教学转向, 建设以“知识为体, 文化为魂, 应用为本”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 数学知识与理论作为数学浓缩的结晶体, 只有灌溉数学文化之魂, 展现数学应用之本, 才能让数学知识绽放出芬芳, 结出硕果。知识作为课程主体框架, 数学文化作为课程的灵魂, 数学应用作为课程的根本出路。课程要超越单纯的数学知识、理论体系, 把数学的文化与素养、能力与活动、思维与应用三个维度整合到一起。从过去只重视知识理论的教学转向数学全面教学。

3. 数学《职业模块》课程体系构建

历经3年多时间, 由喻平教授作为主审, 笔者作为主编的数学《职业模块》课程于2014年7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IS-BN978-7-305-13506-4) 。数学《职业模块》是构建“以知识为核心的文化教学”课程的一种实践探索。

数学本无“职业”之分。职业模块的“职业”是广意的概念、发展的概念, 意即学生的终身发展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结构、数学素养与应用意识。“职业”不仅和专业知识、所谓看得见、有用的显性知识相关联。数学文化、素养、能力以及对历史的认知情感与态度等隐形知识对个人的发展同样不可或缺, 因而也应成为学生个人素养与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

(1) 体系构建

“职业模块”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数学文化与素养模块, 第二部分为数学思维训练与应用模块。《职业模块》的“文化与素养”模块和“思维训练与应用”模块是对“知识与理论”模块的补充和拓展。数学文化与素养模块体现的是数学的社会文化方面, 让学生对数学的知识、理论体系的内涵思想与文化有个初步了解, 以史为鉴, 以史促学;了解不同民族的数学传统与本民族文化思想的相依发展的概况;管窥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数学常识性知识、社会公民意识与素养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思维训练与应用模块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方法意识与能力素养, 体现数学源于实际出现的问题, 用于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数学模型和建模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薄弱环节, 利用数学建模培养学生在面对真实的问题时, 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探究的能力;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进行数学模式建构的能力。

(2) 课程实施

课程根据知识与理论情况, 及时融入数学文化与素养内容;对于思维训练、数学方法和初等数学模型开设选修课或讲座为主;数学建模和数学活动已纳入到正常的教学日程。

(3)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主要采用“成效为本”的评价方式和理念。“成效为本”是对“内容为本”评价的变革, 代表了教育质量保证的一种新范式, 两者的比较见下表[13]。

从表中, 可以分析得出“成效为本”可以弥补现有课程评价的一些不足。首先, “成效为本”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 评价是以学生的学习内容能够得到确认。其次, 评价具有内在性, 相对于外在的评价, 更强调评价过程的主体获得。最后, 赋予学生评价权, 让学生有更强的参与感与成就感, 利于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自评。在实际评价操作中, 对于文化和素养, 利用效果学习自我对照表的形式, 让学生先自评和互相评价, 然后教师检查, 并且根据情况让学生写一些小论文。对于数学方法主要通过解题的形式进行测评。对于数学活动是让学生单独或合作探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或构思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进行测评。

参考文献

[1]游安军.反思中国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建设[J], 数学教育学报, 2015, 24 (2) :98-100.

[2]曾庆柏.高职数学课程系统建设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 2009 (29) :5-7.

[3]程德胜.高职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 2012, 21 (3) :98-101.

[4]李喜先.知识系统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5-45

[5]托马斯·库恩, 纪树立等译.必要的张力:科学的传统和变革论文选[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7:36.

13.政治生活核心知识 篇十三

辽宁省中小学生食品安全核心知识读本

题 库

第一部分 单选题(共60题)

1.食品安全是指(D)。

A.食品无毒、无害 B.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

C.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D.以上都是

2.下列哪项未体现食品安全预防为主的原则?(B)

A.饭前便后要洗手 B.投诉举报应尽早 C.大桶水放阴凉处 D.果蔬洗净菜热透

3.在平时饮食卫生方面,都要注意那些行为?(D)

A.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B.不挑食和不偏食 C.饭前便后要洗手 D.以上都是

4.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人每天油脂摄入多少克?(B)

A.20克 B.25克 C.35克

D.44克

5.新发布的《中国居民健康素养66条》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多少克?(B)A.4克 B.6克 C.10克 D.12克

6.贫血主要与人体内缺少哪种矿物质相关?(B)

A.钙 B.铁 C.锌 D.碘

7.生长发育落后主要与人体内缺少哪种矿物质相关?(C)

A.钙 B.铁 C.锌 D.碘

8.关于膳食纤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是一种容易被人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B.对促进良好的消化和排泄固体废物有着重要作用 C.果胶和树胶属于非水溶性纤维

D.补充膳食纤维无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

9.对中小学生而言,晚餐摄入能量应占全天摄取总能量的(C)。

A.20% B.25% C.30% D.35% 10.关于膳食纤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 B.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都可以溶于水 D.可以调节血糖

11.下列哪项食物不含有脂肪?(C)

A.方便面 B.冰激凌 C.香蕉 D.蛋糕

12.维生素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物质,对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功能至关重要,下列哪项富含维生素?(D)A.鱼 B.鸡蛋 C.坚果

D.蔬菜

13.水是生命的源泉,正常成人水分大约占体重的(C)。

A.30% B.50% C.70% D.90% 14.关于水对人体重要作用的表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水是人体体液的重要成分 B.人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

C.口渴是体内缺水的生理信号,不口渴不必喝水 D.水参与人体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信息代谢活动 15.吃饭时细嚼慢咽有哪些好处?(D)

A.保护口腔粘膜,有利于唾液分泌 B.更容易消化,对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C.减少食道损伤和食道疾病发生 D.以上都是

16.关于中小学生饮酒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酒精对肝、胃等器官会造成直接伤害

B.冬季放学回家,可以少喝一点酒驱驱胃肠寒气,对中小学生身体有好处

C.饮酒会使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影响学习

D.饮酒严重的还会影响呼吸循环中枢,导致死亡

17.我们吃饭的时候,应该(D)。

A.边看电视边吃饭 B.饭后马上看电视

C.饭后5-10分钟之后再看电视 D.饭后20-30分钟之后再看电视

18.吃食物时要避免说笑打闹,主要是为了防止(A)

A.食物误入气管中 B.食物贮留口腔内 C.食物挂在食管壁 D.食物落在胃肠里

19.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各种各样的零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那么吃零食需要注意什么?(C)A.夏天可以多吃些冷饮,解暑降温 B.可以多喝些碳酸饮料 C.不能吃过多的甜食 D.汉堡营养丰富,可以常吃 20.对于选择补钙的食物,你会(A)?

A.去超市购买牛奶喝 B.多吃些路边摊的烤肉

C.去肯德基和麦当劳 D.不知道

21.青少年身体快速生长,需要及时补充钙质,下列做法错误的是?(B)

A.多喝牛奶补充钙源 B.多吃肉类补充能量 C.平时多晒太阳 D.经常运动锻炼身体 22.含钙最为丰富的是(A)

A.牛奶 B.大米 C.瘦牛肉 D.瘦猪肉

23.挑选甘蔗应选哪种?(C)

A.质地坚硬,肉质颜色略深,味道甘甜 B.质地较软,肉质清白,闻起来有“酒糟”味 C.质地坚硬,肉质清白,味甘甜,有清香味 D.质地较软,肉质浅棕色,闻起来有清香味 24.关于鲜黄花菜的说法哪项错误?(B)

A.鲜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无毒,但在体内氧化能形成 有毒物质叫“二秋水仙碱”

B.秋水仙碱水溶性差,鲜黄花菜用开水烫漂难以去除其中的秋水仙碱

C.秋水仙碱并不耐热,大火煮10分钟左右就能破坏 D.常食用的干黄花菜不含有秋水仙碱毒素,食用干品前用清水或温水多次浸泡后即可食用

25.关于生豆角的说法哪项错误?(C)

A.含有血球凝集素,还有的豆角含有“皂苷”

B.学校食堂禁止烹调豆角,防止因加工烹调不当引起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C.豆角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小时左右

D.豆角中毒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疼、头晕、心慌胸闷、出冷汗、手脚发冷、四肢麻木、畏寒等症状

26.食用豆浆应注意(A)

A.饮用前一定要将豆浆煮开热透 B.豆浆煮至沸腾即可饮用

C.豆浆中毒潜伏期比较长,达到2-4小时 D.豆浆中毒通常有发热现象

27.关于发芽马铃薯的说法错误的是(D)

A.致毒成分是龙葵素,又称马铃薯毒素

B.马铃薯本身就含有龙葵素,但发芽马铃薯的龙葵素含量

增高很多

C.土豆发芽但不大,可将发芽部分去除干净,最好土豆去皮,水中浸泡半小时以上,烹饪时加入适量的食醋,可防止龙葵素对人体造成危害

D.土豆发芽严重,按照C选项的做法处理加工,也是可以食用的

28.成人一次性口服生苦杏仁(D)粒就可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A.10 B.20 C.30 D.40 29.以下食品可以食用的是?(C)

A.发霉的茶叶 B.腐烂的生姜 C.煮熟的豆角 D.变硬有斑点的地瓜

30.以下食品可以食用的是?(D)

A.新鲜木耳 B.长芽的土豆 C.鲜黄花菜

D.煮熟至没有泡沫的豆浆

31.生豆角中含有的毒素是?(A)

A.血球凝集素 B.龙葵素 C.秋水仙碱 D.卟啉

32.死河蟹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是?(D)

A.血球凝集素 B.龙葵素 C.皂苷 D.组胺

33.河豚毒素是一种毒性很大的神经毒素,它的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多少倍?(D)A.50 B.100 C.500 D.1250

34.家里的饮水机应该放在哪更合适?(C)

A.卫生间附近B.阳光充足的地方 C.阴凉卫生的地方

D.无所谓放哪儿

35.大桶水启封后最好多久喝完?(A)

A.一周内 B.一个月内 C.两个月内

D.无所谓多久,喝完为止 36.饮水机应定期清洗是由于?(D)

A.存放空间狭小或不洁导致饮水机被污染 B.饮用水质不洁或含菌导致饮水机被污染 C.换水造成进水口与空气接触导致饮水机被污染 D.以上均有

37.(C)是最好的饮料。

A.可乐 B.咖啡 C.白开水 D.啤酒

38.水对于人体十分重要,它的主要作用有?(D)

A.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 B.润滑器官

C.运输营养、排除废物 D.以上都是

39.碳酸饮料不利于青少年生长发育是因为?(D)

A.碳酸饮料会腐蚀牙齿 B.碳酸饮料影响钙吸收 C.碳酸饮料易致肥胖 D.以上都对

40.超市的《食品经营许可证》标明“食品经营项目”只是“预包装食品销售”,没有其他项目,该超市不可以销售下列哪种食品(C)A.方便面 B.巧克力 C.散装饼干 D.纯净水

41.去超市购买食品时,应该首先看(B)。

A.超市的食品品种是否齐全 B.超市是否有《食品经营许可证》 C.超市的食品包装是否完整 D.超市的装修是否好看 42.购买食品时,最好选择(D)。

A.路边的小摊贩 B.街头低价处理 C.商家免费赠送

D.正规的超市

43.食品包装上应该标注(D)。

A.厂名厂址 B.生产日期 C.保质期 D.以上都是

44.很多膨化食品都是充气包装,如果你发现食品的包装漏气了,你会怎么办?(C)

A.充气是为了保护易碎食品,所以漏气也没关系 B.仔细查看食品,如果没坏就可以食用 C.保险起见,还是不吃了 D.丢掉很可惜,送给别人吃 45.购买进口食品时,你应该(B)。

A.查看外包装是否有外文 B.查看外包装上是否有中文标签 C.选择口味是否好吃 D.不关注

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酸牛奶分层是正常现象,饮用前摇匀即可 B.受潮严重出现哈喇味的瓜子不能吃 C.牛奶轻微涨袋不影响食用

D.反复冷冻雪糕有些变形但不影响食用

47.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等级“笑脸”与等级对应正确的是(D)A.优秀 B.良好 C.一般 D.以上都正确

48.餐饮单位厨师及服务人员不应该(D)。

A.穿工作服 B.戴帽子 C.戴口罩 D.染指甲

49.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A.为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

B.洗手时用清水冲洗照样可以达到杀菌的效果 C.洗完手后用手关闭水龙头

D.用肥皂洗一下就行,不用停留时间过长

50.饭前便后洗手时,应该将打好的肥皂泡沫在手上停留A.10秒 B.15秒 C.20秒。

(C)D.30秒

51.洗完手后,应该怎样关闭手动式水龙头?(D)

A.用肘部关闭 B.用腕部关闭

C.用纸巾包裹水龙头关闭 D.以上均可

52.对于没吃完的剩饭,丢掉很可惜,怎么吃才安全?(D)

A.用热水泡着吃 B.放在新饭上热一下吃 C.用热菜汤泡着吃 D.彻底加热再吃

53.食物中毒容易引起虚脱,可以喝(C)缓解。

A.热牛奶 B.可乐 C.淡盐水 D.橙汁

54.催吐后适量饮用(A),可以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A.牛奶 B.淡盐水 C.果汁 D.蔬菜汁

55.患者呕吐物和排泄物的收集应该在什么时候?(A)

A.服药前 B.刚服药后 C.服药两小时后 D.以上均可

56.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热线是(A)。

A.12331 B.12315 C.12345 D.12320 57.你平时超市购买的食品后,应该(A)。

A.要妥善保管好购物凭据及相关票据 B.随手丢弃没有用的购物凭据及相关票据 C.发现腐败变质,就丢掉 D.不知道

58.我省实行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人,依照《辽宁省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给予奖励,奖励额度为(A)。A.200元-20万元 B.200元-10万元 C.500元-10万元 D.500元-20万元

59.学习了食品安全知识,都应该告诉谁呢?(D)

A.父母 B.朋友 C.同学 D.以上都是

60.你对待突如其来、可怕的食品安全传闻的态度是(C)。

A.无所谓

B.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C.相信科学,泰然处之 D.恐慌,赶紧告诉家人

第二部分 多选题(共30题)

1.过量摄入食盐对身体健康主要有哪些危害?(ABC)

A.导致骨质疏松 B.诱发胃肠疾病 C.引发高血压 D.加剧听力下降

2.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膳食纤维,还有什么?(AC)A.矿物质 B.纤维素 C.水 D.糖

3.摄糖量过多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ABCD)

A.维生素缺乏、缺钙、缺钾等营养问题 B.发育障碍、体内环境失调 C.肥胖、龋齿

D.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

4.中小学生长期大量食用油炸食品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哪些不良影响?(ABC)A.影响正常食欲

B.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 C.容易造成肥胖 D.没有不良影响

5.矿物质缺乏与疾病相关,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BCD)

A.缺钙与佝偻病 B.缺铁与贫血 C.缺锌生长发育落后

D.缺碘与生长迟缓、智力落后 6.脂肪摄入过量会导致哪些问题?(ACD)

A.易增加体重

B.易患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 C.易引起动脉硬化 D.易引起心脏疾病

7.水参与人体哪些活动?(ABCD)

A.调节体温 B.运输物质

C.促进体内化学合成 D.新陈代谢

8.暴饮暴食容易造成(ABCD)

A.头晕脑胀 B.胃肠不适

C.腹泻或便秘 D.急性胃肠炎

9.家中长辈如果让小朋友喝酒,必须要拒绝,原因是(ABCD)

A.酒精对肝、胃等器官会造成直接伤害

B.即使是一次少量饮酒,也容易对发育期间的未成年人大脑细胞产生抑制或损害,导致智力发育迟缓 C.饮酒会使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影响学习D.饮酒严重的还会影响呼吸循环中枢,导致死亡 10.吃饭时不要边吃边看电视,是因为(ABCD)

A.血液供应大脑,胃肠血液供应减少 B.胃肠消化吸收受到影响

C.食欲可能会减退,久而久之出现营养不良 D.不知不觉吃掉太多食物,加重消化负担 11.贪吃零食的不良影响有哪些(ABCD)

A.增加胃肠负担 B.引起消化不良 C.影响正餐食欲 D.影响生长发育

12.以下哪些做法有助于补钙?(ABC)

A.多晒太阳 B.多锻炼身体

C.常喝牛奶 D.多喝碳酸饮料

13.酸奶对人体有哪些益处?(ABCD)

A.更易于人体对钙的吸收 B.能抑制有害菌对肠道的入侵

C.抑制腐生菌产生毒素使人体免受毒素危害

D.乳酸菌可产生一些增强免疫功能的物质提高人体免疫 14.安全饮水都要注意哪些问题?(ABCD)

A.大桶水放阴凉处 B.大桶水一周内喝完为宜 C.经常清洗饮水机

D.清洗消毒后饮水机的水不能马上饮用 15.饮水机应定期清洗是由于?(ABCD)

A.存放空间狭小或不洁导致饮水机被污染 B.饮用水质不洁或含菌导致饮水机被污染 C.换水造成进水口与空气接触导致饮水机被污染 D.饮水机密封性差都导致饮水机被污染

16.《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食品经营项目”标注的只有“预包装食品销售”,下列哪些食品不能在该食品店销售(ABC)A.散装饼干 B.现榨果汁

C.婴幼儿乳粉 D.袋装火锅蘸料

17.购买食品时,都应该查看哪些内容?(ABCD)

A.生产日期 B.保质期 C.贮藏条件 D.生产厂家

18.对于进口食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

B.标签所列成分应当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要求 C.中文标签必须载明食品的原产地

D.中文标签必须载明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19.购买食品时下列哪些情形需谨慎购买(ABCD)

A.标注低温冷藏的食品却摆放在普通货架上出售 B.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C.外包装破损或者充气包装的食品有漏气现象 D.包装字迹模糊甚至有错误

20.学校食堂的哪些现象不利于就餐安全,同学们应向学校提出改正意见或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反映(ABCD)A.餐盘餐具上残留油污或未经消毒就使用 B.供餐人员衣帽不洁、未戴口罩

C.厨师或者供餐人员手部有破溃

D.就餐时间还有食堂工作人员在餐区打扫卫生 21.洗手时,下列哪些部位要洗到?(ABCD)A.手心 B.手背 C.指缝 D.指尖

22.生活中常会遇到剩饭剩菜的情况,下列做法错误的是?(BCD)

A.剩菜放在冰箱保存 B.用热水或热菜汤泡剩饭吃 C.把剩饭倒在新饭中一起吃 D.夏天放在冰箱的剩菜可以直接吃 23.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C)

A.剩饭用热水或热菜汤泡一下就可以吃 B.剩菜必须充分加热后才可以吃

C.将剩饭倒在新做的饭上热一热就可以吃 D.剩饭剩菜不适宜带饭盒 24.食物中毒一般分为?(ABCD)A.细菌性食物中毒 B.化学性食物中毒

C.有毒动植物中毒

D.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

25.食物中毒一般会有哪些表现?(ABCD)A.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等 B.恶心、呕吐等 C.发烧

D.严重的甚至休克、昏迷

26.对于中小学生,发现食物中毒症状应该怎么办?(ABC)A.告诉家长和老师

B.在家长或老师陪同下及时就医 C.停止食用可疑食物 D.自己找些药吃

27.哪些情况可以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行投诉或举报(ABC)

A.食品超过保质期或生产日期有涂改现象 B.食品是假冒伪劣产品

C.经营者没有按照标注的保存条件贮存食品 D.自己没有在保质期内食用导致食品过期

28.投诉举报时应尽可能收集哪些证据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ABCD)

A.购物凭据及相关票据 B.剩余食品

C.现场照片 D.门牌号

29.学习了食品安全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办?(ABCD)

A.从自己做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B.影响家人朋友,加强宣传交流 C.督促父母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D.发现违法行为,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投诉举报 30.去除残留农药的简易方法有哪些?(ABCD)

A.浸泡水洗法 B.碱水浸泡法 C.去皮法 D.加热法

第三部分 判断题(共40题)

1.预防的目的是将风险降为零。(×)

2.晚餐摄入能量应占全天摄取总能量的20%。(×)

3.饭后马上运动会引起消化不良,有时还会引起腹痛,因此建议最好在饭后2小时以后再运动。(√)

4.矿物质在体内可以大量合成,不需要通过膳食予以补充。(×)5.儿童和青少年期生长迅速,单位体重的蛋白质需要量高于成人。(√)

6.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人每天油脂摄入35克。(×)7.过量的摄入食盐容易引发高血压。(√)

8.熏烤食品中含有苯并芘,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9.膳食纤维也是碳水化合物,但不能被人体消化。(√)10.冰淇淋、雪糕里面不含脂肪。(×)

11.碳水化合物对人体所需能量的供给不足50%。(×)

12.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是水,正常人体水分大约占体重50%。(×)13.挑食会导致某些营养素摄入不足,但不会出现摄入过量的问题。(×)

14.暴饮暴食会引起急性胃肠炎,甚至胃出血。(√)

15.一边吃饭,一边说笑打闹,食物很容易呛到气管里。(√)16.边吃饭边看电视手机,血液供应优先保障胃肠消化吸收。(×)

17.天气炎热,一次大量食用冷饮有利于祛暑防热。(×)18.过多食用零食,会增加胃肠负担,消化能力下降。(√)19.零食对人体没有好处,能不吃就不吃。(×)20.酸奶的营养价值比纯牛奶要高。(√)

21.某品牌乳酸菌乳饮料的外包装配料表标注蛋白质含量为0.8%,是符合规定的。(×)

22.牛奶是人体对钙的吸收效果最好的食物来源。(√)23.水参与人体一切生理和生化反应过程。(√)

24.食用色素有天然色素和人工色素两种,胭脂红是常见的天然色素。(×)

25.只要是正规的商场超市,进口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也可以销售。(×)

26.袋装牛奶、密封罐头胀袋、鼓盖现象说明食品可能发生变质,不要食用。(√)

27.潮湿环境下容易滋生细菌,所以餐具、厨具清洗干净后应放臵在通风干燥处,不要在潮湿状态下放到餐厨具柜内。(√)28.手是人体接触细菌最多的部位。(√)

29.如果用未洗净的手拿食物吃,就可能将细菌和虫卵随食物一起吃到体内。(√)

30.聚丙烯制作的餐盒可以耐130℃高温。(√)

31.餐前将食品彻底加热可以杀灭食品中大部分的微生物。(√)

32.发现食物中毒症状,应第一时间向老师和家长报告。(√)33.中毒者可大量饮用温开水并反复自行催吐。(√)34.对于中毒昏迷者,可协助进行催吐。(×)35.食物中毒后,应及时找些解毒药物服用。(×)36.全国统一的食品药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是12311。(×)37.中小学生作为未成年人一定要保护好自身安全,发现线索及时报告老师和家长。(√)

38.面对网上各种食品安全信息,我们应该相信科学,不能盲目传播(√)

39.任何食品都是存在风险的。(√)

40.国家禁止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

例:

食品安全教育第一讲小练习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单选题

1.你认为提高食品安全素养与身体健康有关吗?()

A.有关 B.无关 C.不知道 D.不一定 2.食品安全是指()。

A.食品无毒、无害 B.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

C.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D.以上都是

3.下列哪项是食品安全法基础理论中的核心之一?()

A.防范原则 B.预防原则 C.防备原则 D.提防原则

4.下列哪项未体现食品安全预防为主的原则?()

A.饭前便后要洗手 B.投诉举报应尽早

C.大桶水放阴凉处 D.果蔬洗净菜热透 5.食品安全素养是指()。

A.获取和理解食品安全基本信息的能力

B.运用食品安全基本信息和技能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 C.运用食品安全基本信息和技能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D.获取和理解食品安全基本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技能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二、多选题

1.关于“食品安全”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不全面的?()

A.无毒、无害,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慢性危害的食品,就是安全的食品。

B.营养成分符合人体健康要求,是对食品品质的更高要求,不属于食品安全范畴。

C.虽然食品本身是安全的,但长期不科学的饮食方式、营养摄入不足或过量也会引发疾病。

D.食品安全预防为主原则是一项行动原则,其最终目的是采取措施,将未来可能发生食品安全的风险降低为零。

三、判断题

1.预防原则针对的是风险,而不是损害。()

2.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是安全的食品。()

3.预防的目的是将风险降为零。()

四、问答题

1.你以前知道洗手时要将泡沫在手上停留一段时间吗?以后会这样做吗?

2.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食品安全知识?

注:1.小练习在每次食品安全教育课程前后分别进行,对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和对比分析。

2.题量以10道左右为宜,按照讲课进度,挑选当次课程涉及的题目。

上一篇:青协第二学期第二次全体大会下一篇:心得体会大全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