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安全绩效工资制度

2024-10-15

30安全绩效工资制度(精选11篇)

1.30安全绩效工资制度 篇一

2017年安全员绩效工资制度

第一条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文件精神,按照神华

集团公司《关于加强安全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要求,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的过程控制,切实把安全生产与员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调动全体员工做好安全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为保证各单位安全绩效工资考核兑现合理有效运行,中心成立安全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公司范围内安全绩效工资考核、检查、指导和评比工作。

组 长:分管安全工作的副主任

副组长:安全管理办公室主任 行政办主任

成 员:工会代表、综合办负责人、维修组负责人

安全绩效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管理办公室。

第三条 中心考核领导小组按季度对单位安全绩效工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比。日常检查考核由安全管理办公室牵头,各相关业务部门配合抓好落实。

第四条 根据中心各职能科室和区队业务的不同,分别把普通员工和管理人员个人月度工资总额的20%和40%作为其安全绩效工资由安全管理办公室进行考核。

第五条 考核实行百分制。

(一)月度考核:按照《安全绩效工资考核评分办法》进行考核,考核得分90分不奖不罚,考核得分低于90分,每少1分扣除全员当月安全绩效工资的1%。

(二)季度考核: 季度平均分值低于90分,扣除安全奖的3%。

(三)年度考核:年度平均值低于90分扣除集体安全奖的12%。

第六条 各单位依据安全管理办公室提供的安全考核结果进行安全绩效工资兑现,核算出的兑现结果由分管安全的副主任审签后发放。

第七条 中心成立安全绩效考核领导小组,根据中心实际情况制定出安全绩效工资的考核兑现办法。

第八条 安全管理办公室按月提供以下主要安全绩效考核结果,并负责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一) 人身事故、机电运输事故、“一通三防”事故、顶板事故、其它事故。

(二) 本安管理体系或综合管理体系执行情况。

(三)“三违”次数及安全隐患的整改落实情况。

(四) 作业规程的学习、贯彻、执行情况。

(五) 各项制度执行情况。

(六) 安全培训、安全文化建设。

第九条 经营办要依据安全绩效考核办法及安全管理办公室提供的考核结果,计算员工当月的安全绩效工资。扣罚的安全绩效工资必须落实到区队、班组和个人,严禁平均分配。

第十条 考核人员应熟练掌握安全绩效考核制度,严把考核关,每月考核结束后,要将各种考核材料、报表、评比结果存档备查,同时要将考核结果张榜公布,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第十一条 本办法修定权、解释权归生产服务中心。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2.30安全绩效工资制度 篇二

铁路行业现行的工资制度是岗位技能工资制, 在以往的分配制度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岗位技能工资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岗位技能工资制度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岗位工资档序不合理, 技能工资没有真正与职工技能水平相联系等等。这就需要一个新的工资制度来取代原有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度, 在这里我主要推荐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下面就主要对岗位绩效工资进行探讨。

一、岗位绩效工资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规范管理意识和科学管理水平日益提高, 岗位绩效工作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它能够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使得工作人员能够积极投入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 推动企业的发展。岗位绩效制度其本质是依据企业员工的工作责任、岗位的技术性和技术复杂程度, 以及工作人员所处的工作环境状况、劳动强度等综合因素制定工资标准, 同时, 还要结合工作人员的劳动成果情况支付工资, 也就是通过员工的工作结果和工作过程的统一来支付工资。所谓的岗位绩效工资主要包括:岗位基础工资、绩效工资 (奖金) 、工龄工资 (年工资) 、津贴补贴 (辅助工资) 四个单元构成。其中, 工作人员的岗位基础工资主要取决于市场劳动力的价格以及企业自身对工资的支付情况进行综合制定, 主要是由员工的岗位责任、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技术、工作岗位的劳动强度等方面进行综合, 从而构成员工的整体工资;企业员工的绩效工资主要是由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业绩以及为企业创造的利益对员工的绩效工资进行确定, 一般来说, 采用月度或者季度进行考核, 发放奖金, 实现对员工绩效工资的支付。工龄工资 (年工资) 主要是依据工作人员的工作年限确定工资单元。总的来说, 年功工资是企业为了保证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稳定性所采取的措施。企业员工的辅助工资主要是针对一些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相应工作的人员进行心理、生活、生理等方面的补偿, 从而保证企业的向心力。

二、企业岗位绩效的问题探讨

本单位虽然还未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但一些相应的考核体系一直都有, 从历年来的考核体现来看, 企业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导致岗位绩效工资发挥不了更好的激励作用。考核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 不具备完善的沟通机制以及反馈机制

企业绩效考评不公开, 将企业的绩效考评作为机密, 这样导致企业员工对绩效考评人员产生不信任感, 使得企业的考评不具备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 由于此种因素的影响, 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绩效考核工作不清楚, 不能及时的明确企业绩效考核标准, 也不知道企业绩效考核结果, 不能明确自身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 绩效考核指标不合理

在绩效考核工作过程中, 绩效考核指标是考核质量的根本保证。考评指标合理与否关系到考评能否起到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有的企业为了保证绩效考核指标的全面性, 不仅制定了安全指标、生产指标、质量指标、政工指标、设备指标等, 而且还对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以及工作态度进行考虑, 这些考核指标虽然很全面, 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 具体的量化标准很难确定, 同时其流程较为复杂, 而且一些指标的可控性不高,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绩效考核的工作难度, 并且不能符合员工的意愿, 这就使得企业在绩效考核工作中失去了原有的效果。

(三) 企业对于绩效考核的定位不明确

在企业绩效考核工作开展过程中, 企业对于绩效考核的定位对绩效考核的工作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在绩效考核时, 只是注重考核形式, 使得考核工作存在于形式上, 这就导致员工在工作过程中, 只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做好工作, 避免责罚上, 不能让员工从根本上不断的提高自己, 从而不能达到良好的绩效考核效果。

(四) 绩效考核主观意识较强

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 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能够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但是, 在现阶段企业绩效考核工作开展过程中, 绩效考核的主观性较强, 使得绩效考核的可信度降低, 不能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构建科学合理绩效考核体系的措施探究

(一) 保证绩效考核指标的客观性

企业绩效考核工作中, 由于企业绩效考核指标存在一定弊端, 从而导致企业绩效考核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 在实际的企业绩效考核工作开展过程中, 企业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将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状况反映出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的管理一直都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以及难点, 相对于一般工作人员来说, 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具有很强的创造能力, 并且对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的管理方式也更加复杂, 使得绩效考核工作难以开展。针对此种状况, 企业在绩效考核工作开展过程中, 应该积极制定相应的工作规章制度, 各个岗位相对应的岗位职责和岗位标准, 让员工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以及相应的工作流程、工作标准, 保证工作人员能够从心理上接受企业的绩效考核, 才能提高企业绩效考核的落实力度。

(二) 加强绩效考核标准的可控性

在企业绩效考核标准制定过程中, 工作人员应该依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同时还要将绩效考核标准和企业工作人员的绩效管理以及企业员工业绩绩效结合。因此, 在企业绩效考核标准制定过程中, 工作人员应该积极从企业战略发展方向出发, 针对其中的关键点, 及时的对绩效考核进行量化, 对于各种量化, 工作人员可以采用程度对其进行表示, 能够有效避免误差的出现。

(三) 保证绩效考核定位的准确

在企业绩效考核工作开展过程中, 企业只有将绩效考核和相应的激励措施进行有效结合, 才能保证企业绩效考核作用的最大化, 但是,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 不能将绩效管理和企业奖金的划分挂钩。在企业管理工作中, 所谓的考核是一种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方式, 企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在工作过程中, 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而能够积极的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但是企业绩效考核管理人员如果将绩效考核作为奖金的划分标准, 这就会导致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 从而不能满足企业人性化管理的需求, 同时也脱离了考核的初衷。

(四) 加强考核结果的实际应用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积极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是企业管理工作开展的根本所在, 是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根本途径, 也是加强对企业绩效结果实际应用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企业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应该积极的将绩效考核结果和企业员工的薪酬结果相关联, 将绩效考核的结果运用在企业员工薪酬管理工作中去, 保证企业员工所付出的劳动和回报成正比, 从而就能够避免企业绩效考核工作出现较为严重的错误。在岗位工资模式应用中, 可以将绩效考核结果在企业内部进行公开, 员工的绩效工资应该依据企业员工自身的综合劳动状况进行确定, 从而能够激励员工, 并极大地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员工工资的保障性作用, 还可以发挥很好的激励效果, 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 现阶段要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工作积极性, 就应该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要提高岗位绩效工资的促进作用, 就要完善沟通机制以及反馈机制, 保证绩效考核指标的客观性、合理性和可控性, 将绩效考核和相应的激励措施进行有效结合, 同时加强考核结果的应用。

摘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构成部分, 工资管理对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工作积极性、工作人员的合理配置等都具有直接的影响, 甚至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 积极制定完善的薪酬管理机制是员工薪酬合理性的根本保证。文章主要探讨了新形势下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并提出一些意见, 希望能够对企业绩效管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岗位技能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措施分析

参考文献

[1]温鑫.全业工资管理岗位绩效实施中的相关问题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5, 5 (22) :103-105.

[2]刘晓梅.企业工资管理岗位绩效实施中的相关问题[J].人力资源管理, 2012, (1) :47-47.

[3]邱冬萍.企业工资管理岗位绩效实施探讨[J].价值工程, 2015, (4) :183-184.

[4]白国华.浅谈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企业, 2015, (12) :127.

[5]韩雪.国有企业管理中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 2010, (20) :164-165.

3.关于企业绩效工资制度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 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影响,对策

企业薪酬管理体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良好的企业和良好的薪酬管理体制是分不开的,企业活力的大小,在于企业薪酬管理体制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是否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技术创新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一直实行的是以岗位技能工资制为主体的薪酬管理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已经逐步被新的薪酬管理体制岗位绩效工资制所取代。

一、岗位绩效工资制是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必然的发展趋势

1、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我国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这就迫使国有企业尽快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入国际市场并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

2、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由于市场上人力资源的竞争以及工资对劳动者的特殊意义,企业的工资管理还必须考虑到劳动力市场的一般行情、劳动者的最低生活费用要求以及企业的人工成本支付能力,企业在处理工资问题时,还有更加细微的因素需要全面地加以考虑。这一切都在提醒着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相适应的、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工资分配制度,发挥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作用,根据企业自身的经济条件自主地决定工资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追求工资效益。

3、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要。

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必然努力降低包括工资在内的产品成本,力求提高劳动力投入的经济效益。工资不再是作为福利来使用的,而是作为提高生产力的一种方法、工具和手段来使用的。职工工资也就是劳动力价值的体现。

4、是企业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需要。

如果工资制度在各单元的相对比重设置上不科学,顾此失彼,就会出现工资价格不能一目了然,难以把全部工资标准同实际劳动量联系起来,一些工资单元往往成为与劳动无关的“死工资”的现象,造成同工不同酬,不同工同酬,工资分配关系背离了市场劳动力价格,急需的骨干人才收入低于市场价位,从而使得高层次人才流失,而简单劳动岗位人员的收入却大大高于市场价位,人浮于事,工资分配的保障职能过强,激励职能不足,只有执行以岗位为主体的岗位绩效工资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绩效工资的内涵

绩效工资又可称为绩效加薪,是依据员工个人绩效而增发的奖励性工资,它是通过对员工绩效的有效考评为基础,实现将工资与考评结果挂钩的工资制度。对业绩进行考评,然后以之为基础计算薪酬,既体现了客观公正,又推动了员工之间的竞争,从而推动企业提升业绩。绩效工资是以员工的工作业绩为基础支付的工资。企业利用绩效工资对员工进行调控,以刺激员工追求符合企业要求的行为,激发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努力实现企业目标。

三、绩效工资的特征

1、从制度上科学地发挥了工资的“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职能。岗位绩效工资制对岗不对人,依据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竞岗的岗位和岗位劳动成果支付工资,兼顾效益与公平的原则,突出了岗位劳动和技术要素在工资分配中的地位。

2、减少了平均分配的项目,简化了工资单元,优化了工资结构,有利于发挥工资的调节职能。

3、引入市场机制,调整了工资关系,使工资分配逐步向市场劳动力价位靠拢,强化了市场机制的基础调节作用。

4、把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捆在一起,使职工和企业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四、岗位绩效工资制的管理办法

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应在实践中运用多种手段,制订各种相应的制度配合进行。

1、科学分析评价企业工作岗位。

岗位分析和评价是岗位工资体系的核心。通过分析可以科学地区别岗位之间的劳动差别,合理确定岗位工资,理顺不同岗位之间的工资分配关系。科学分配薪酬,首先要获得员工所从事工作岗位的内容、责任、权利、任职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该岗位在企业中的价值。

2、建立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

岗位评估解决的是职位的相对价值,对岗不对人,而考核解决的是员工业绩,对人不对岗。没有一个科学、公正的业绩考核系统,工资的激励作用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要改变那些流于形式走过程的“考核”,各项考核指标应该可量化易操作,避免人为主观因素,让员工的能力和业绩在考核上集中体现,依据业绩来提升工资,用事实说话。

3、推行岗位职务聘任制。

签订上岗合同,明确岗位职责和上岗相应待遇。加强岗位工资的动态管理,实行定期考核,坚持岗变薪变,易岗易薪,岗位工资随职工岗位的变动而调整。同时建立规范的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机制,以促使职工钻研科学技术,提高业务技能水平。

五、绩效工资体系的不完善之处和负面影响

1、绩效工资的使用会影响“暂时性”绩劣员工的情绪,甚至会将其淘汰,而这种淘汰会引发企业管理成本的大幅上扬。

2、绩效工资的效果受外界诸多因素制约。

3、绩效工资的评判标准必须得到劳资双方的共同认可。

4、员工对绩效工资具体方案的真正满意度。

有时绩效评价难免会存在主观评价。这些困难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绩效工资制度的有效实施,从而降低了激励效用。因此,对雇员业绩的准确评估和有效实施,从而降低了激励效用。因此,对雇员业绩的准确评估和有效监督是绩效工资实施的关键。

六、企业绩效工资制存在问题的对策

1、认真进行岗位分析。

没有进行岗位分析的企业,应该认真、细致地进行岗位分析,得到真正对企业有用的信息和成果文件。岗位分析的方法选择和步骤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岗位分析人员也要对岗位分析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使岗位分析的成果真正对企业有用。

2、及时地修改。

当企业涉及到岗位相关信息发生变化时,要进行相关的岗位分析,对发生变化的内容进行重新修改。使岗位职责能够随时适应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并使岗位责任制能够认真地贯彻下去。最好能建立一个岗位职责审核制度,每一个季度或每半年,对所有正在使用的岗位职责进行一次梳理,及时地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企业管理必须适应新形式的发展,薪酬管理是企业吸引和激励员工最有效的管理手段。企业管理者应转变观念,尽快建立适合本企业发展阶段的科学有效的绩效薪酬管理体系,实现吸引、留住和激励人才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为企业的战略目标而服务,跟上时代潮流发展的脚步。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就业培训指导中心编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培训教程,中国劳动出版社出版,2002年10月第一版。

[2]赵筠:《绩效管理的问题及解决之道》,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北京,2002/08

[3]储企华:《现代企业绩效管理》,文汇出版社2002年版

[4]《绩效管理研究》,郜志明,内部资料

[5]张建国、陈晶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6]赵树基《现代企业管理办法》[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9月

[7]冯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6月

4.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篇四

集团将依据企业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确定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和福利等经济报酬的内部动态比例。在员工收入中,高层管理人员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的比例原则上保持在5:5,主要生产经营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和集团总部职能部门经理比例保持在7:3 ,其它员工比例保持在9:1。 各种津贴包括:工龄津贴、生产性津贴(夜班津贴)、其他津贴等。

第八条 岗位工资是依据集团各个岗位价值度和贡献度合理确定岗位劳动报酬的工资单元。绩效工资是根据集团绩效、单位绩效和个人绩效分配的工资单元。

第九条 集团员工的岗位绩效工资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岗位绩效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各种津贴

5.医院绩效工资制度初探 篇五

2010-9-27 10:47 毛锡锋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公立医院即将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医院现阶段收入状况如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那些问题,采取什么对策,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医疗卫生体系将日趋完善。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建立新型的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制度,加强绩效管理,是医院面临的新课题。因此,在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中应注意什么问题,绩效工资与绩效管理如何进行有机的结合,是每一个医院管理者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绩效工资的涵义

根据国务院2006 年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规定。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与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执行国家统一的政策与标准;绩效工资则是收入分配中“活”的部分,按照工作人员的业绩和贡献大小,拉开收入分配差距。

公立医院实施绩效工资的目的就在于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激励工作人员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使广大患者能够在医改中得到更多实惠。医院的绩效工资要和医疗服务收入紧密挂钩,这就要求医院根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实行分类考核,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真正体现按“绩效分配”的原则,有效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有利于充分挖掘工作人员的工作潜力,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医院可持续发展。医院收入分配的现状

目前,公立医院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大体上分为基本工资、奖金两部分,其中,基本工资是按照国家规定,根据工作人员职务与级别的不同,执行国家统一的政策与标准。奖金是作为医院内部分配的薪酬,其考核与分配方案由各医院自行制定,尽管在奖金分配方案上提倡拉开档次多劳多得,但实际上多数医院的奖金分配基本上还是“大锅饭”,各科室由于效益不同奖金也不一样,但同一科室的人员,多是按人头平均分配,对关键岗位和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虽然在奖金分配上有所倾斜,但力度不够,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另外,医院的经济效益与医疗服务收入密切相关,由于各医院效益有别,造成医院工作人员之间工资收入差距较大,加之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的分配制度,因此,导致一些医院出现技术骨干不安心、工作积极性不高、服务效率低下、资源利用率低、患者满意度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实施科学的绩效管理与绩效工资制度,是每一个医院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医院绩效工资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绩效管理认识不足

部分医院领导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足,认为绩效管理只是针对员工个人进行绩效管理,缺乏对医院、科室、部门绩效管理的计划、考评、分析与改进。将绩效管理简单的认为是奖金的分配方案,因此,导致绩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使之失去了激励工作人员持续改进工作并最

终实现医院战略目标的效用。

3.2 绩效指标量化困难

医院不同于企业,产品质量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和实物样品,表述比较准确,易于把握。而医院是特殊的服务行业,其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病人满意度、贡献大小、部门效益等相关因素很难量化,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许多指标的评价需要患者的参与。因而,医院在绩效指标分解上存在着量化困难,往往是指标制定较详细,落实难。

3.3 考核尺度难以把握

医院具有岗位构成复杂、绩效管理面广、指标量化困难等特点。加之医院管理模式一般是按行政职能科室、临床一线科室、辅助检查科室、后勤保障科室划分的,工作性质、收入渠道、效益程度差别较大。如绩效考核指标制定不当,核算方法不妥,将导致绩效工资分配不合理。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直接牵涉到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如何平衡各部门关系,激励全员斗志,是医院管理层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医院实行绩效工资制度的措施

4.1 提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

绩效管理对医院发展壮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绩效管理与考核有利于对各部门及全体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合理、公正的评价;有利于人力资源决策和薪酬分配;有利于激励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有利于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全体工作人员特别是医院的管理者要引起充分重视。绩效工资的分配关系到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要依据各部门、各岗位的实际情况,既要具有挑战性,又要有科学性。方案制定过严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容易挫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方案制定过松即起不到激励的作用,也失去了绩效考核的意义。绩效考核要与奖惩、晋升、加薪、人力资源配置、教育培训等挂钩,让绩效考核真正起到促进和激励作用。

4.2 绩效指标要科学合理

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要通过各部门及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绩效指标的制定既要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又要有所难度激人奋斗。绩效指标通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相互监督,定期考核,将整个绩效管理体系与医院、各科室和各岗位绩效管理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工作人员服务质量意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患者满意度,使医院整体实力得到加强,最终实现医院战略目标。

绩效指标的制定与分解要根据各科室、各岗位特点,公正、客观、实事求是,尽可能量化便于考核。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调查研究,确保绩效指标科学合理操作性强。

4.3 分配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医院各科室、各岗位由于专业不同、性质不同、要求不同、服务重点不同、工作量不同

等,因此,回报也各不相同,有高有低差别较大,但他们都为医院总目标的实现做出了贡献。绩效工资分配要以实际贡献多少、技术含量高低、风险程度大小、工作负荷强弱、管理责任轻重为向导,在绩效考核过程中,按照各科室、各岗位绩效管理目标实施考核。在绩效工资分配上要依据考核结果和工作实际,向重点科室、重点岗位倾斜,同时兼顾一般,使绩效工资分配真正起到奖勤罚懒激人奋进的效果。使工作人员在绩效管理考核中得到组织的认可,实现自身价值。

绩效考核指标一经确定,要保持相对稳定。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条件、环境的变化考核指标和内容也会有所变化,相关职能部门应适时对绩效考核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补充、修改、完善考核指标和内容,使绩效管理考核更加科学规范。

参考文献

6.公司绩效工资考核评分制度 篇六

生产中心员工考核奖惩条例

一、根据公司薪资福利制度,制定公司绩效工资考核评分制度。

二、绩效工资计算标准:绩效工资=基本绩效工资*积分/10

三、公司绩效工资考核评分制度,采用10分制,每位员工每个月总分10分,按照考核实施细则,进行扣分和加分。

四、绩效工资扣分细则(扣分原则:员工每月总分10分,扣分只能在本月度扣分,且累计进行扣分,扣完为止;若积分扣完,不再扣当月积分,扣分不能累计到下一个月)

1.上班时间躺卧休息、擅自离岗、怠慢工作的扣1分/次; 2.不按公司规定做清洁劳动的扣1分/次;

3.消极怠工,上班干私事的扣1分/次;

4.浪费公司办公用品、其他财物或公物私用的扣1分/次;

5.办公室和生产现场下班后不按规定关灯、关电、关水、关气、关窗、锁门的扣1分/次;

6.携带危险物品进入公司的扣1分/次;

7.工具设备等技术性的工具非经使用人或主管同意擅自操作的扣1分/次; 8.上班迟到一次扣1分/次,旷工扣2分/次;

9.工作中酗酒且导致影响自己或他人工作者,情节轻微扣1分/次;情节严重扣2分/次;

10.因个人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损失,情节轻微的扣1分/次;情节严重的扣2分/次;

11.不按照作业规章制度操作造成损失,情节轻微的扣1分/次;情节严重的扣2分/次;

12.无正当理由,不服从公司安排或主管管理的,情节轻微;扣1分/次;情节严重的扣2分/次;

13.工作时间在办公场所或施工现场赌博的扣2分/次;

14.无理取闹,打架斗殴,影响公司生产秩序和员工生活秩序的扣2分/次;

15.将公司内部的文件、帐本给公司外的人阅读的扣2分/次;

绩效工资考核评分制度

16.损坏、涂改重要文件、资料或公物的扣2分/次;

17.对同事恶意攻击、诬陷、伪证制造事端的扣3分/次;

18.因工作疏忽,导致机器设备、办公设备或物料遭受损害或伤及他人者扣3分/次;

19.不慎遗失经管公司重要文件、资料、档案,使公司蒙受损失或引起严重后果者扣3分/次;

20.不慎泄密或私自借出公司文件、资料、档案导致泄密,使公司蒙受损失的扣3分/次;

21.在公司范围内,出言不逊,辱骂同仁造成公司内部不团结,影响严重的扣3分/次;

22.上级了解有关部门事宜时,隐瞒、谎报事情的扣3分/次;

23.员工所提供的个人资料不真实,导致无法胜任目前工作岗位的扣3分/次;

24.未经许可,兼任其他职务或兼营本公司同类业务的扣5分/次; 25.伪造、盗用公司印章、信件的扣5分/次;

26.对同仁暴力威胁、恐吓、严重妨碍公司秩序的扣5分/次; 27.偷窃、侵占同事财产经查实无误的扣8分/次;

28.工作时间擅离职守,致使公司蒙受重大损失的扣8分/次;

29.煽动员工怠工罢工者、散播不利于公司的谣言或挑拨劳资双方感情者、严重影响公司形象和声誉的扣8分/次;

30.利用职务之便,盗窃、贪污、侵占、故意损坏公司财物或涂改公司重要文件,造成公司重大经济损失的扣10分/次;

31.违反公司保密制度,泄露公司商业秘密,造成公司严重经济损失的扣10分/次;

32.在公司任职期间,触范国家刑事法律受到刑事处罚的扣10分/次; 33.其他违背工资规章制度的视情节轻重扣1-10分/次。

五、绩效工资加分细则(加分原则:加分是累计加分,最高加分幅度为10分;员工绩效工资总分数在加分的情况下可以超过10分,但不能超过20分,超过

绩效工资考核评分制度

20分后不在进行加分,但加分可以累计到下个月,直到加分使用完为止)

1.员工品行端正,工作努力,忠于职守、遵规守纪,关心公司,服从安排,视为其他员工楷模的加2分/次;

2.在公司财务管理种,财会人员坚持财务原则,敢于对违反财务纪律和财务制度的事项,拒绝付款、拒绝报销或拒绝执行的,使公司利益免受损失的加2分/次;

3.公司员工出勤,每个季度出勤为全勤的,并无其他过错的加1分/次;连 续半年出勤为全勤的,并无其他过错的加2分/次;连续一年的出勤为全勤的加 3分/次;依次类推,最高加分额为10分;

4.公司员工工作勤奋,在规定的时间和质量的前提下,提前或超额完成任务,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的加3分/次;

5.节约物料,或对废料利用具有成效,能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对公司贡献较大的加5分/次;

6.遇有灾变,勇于负责,奋不顾身,处置得当,极力抢救,使公司利益免受 重大损失的加5分/次;

7.公司员工对于生产技术或管理制度,提出具体方案,经执行确有成效使公 司节约了成本或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的加10分/次;

8.公司员工如果因私人关系或个人能力,在不违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 基础上,给公司节约大量费用的加10分/次;

9.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举报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使公司避免重大损失的加10分/次;

7.浅谈企业员工绩效工资考核制度 篇七

绩效工资制度是企业内部为提高员工积极性, 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绩效工资制度不仅能够对员工的工作结果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价, 同时能够引导员工的工作状态, 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因此只有正确认识目前企业绩效工资考核制度的整体情况, 才能够更准确地找到绩效工资考核的高效之路。

1 企业员工绩效工资考核存在的问题

绩效工资的考核是企业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其核心目的是促进企业综合能力的提高, 确保企业能够在竞争中立足。目前, 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建立绩效工资考核制度, 但是, 真正发挥此制度作用的企业却很少, 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1 考核目的存在模糊性

绩效工资的考核制度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确保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但是目前的企业管理制度仍然停留在事后考核的阶段, 这样就违背了考核的原则和初衷, 使员工对绩效工资考核制度存在一种惧怕心理。

1.2 考核方法缺乏科学性

对于员工绩效工资的考核一定要有完善的标准, 使考核的结果客观公正。但是企业的考核往往忽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细小环节, 造成考核的不全面, 缺乏客观公正性, 这样缺乏科学的考核方式也不能及时发现员工在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 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计划。在此过程中, 考核的标准过于单一, 不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修改, 也是不科学的表现。

1.3 考核角度缺乏全面性

企业在实行绩效工资考核过程中, 只注重每位员工的成绩, 而忽视了整个团队的发展, 这样缺乏全面性的考核制度会造成考核数据的片面性和结果的局限性, 影响企业的发展, 同时也会使员工对于企业的考核制度失去信心。

1.4 考核结果存在趋同性

企业绩效工资考核结果存在趋同性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因为工资的考核是和每位员工的利益直接挂钩的, 员工对于自身的利益相当敏感。因此说管理此事者为避免考核结果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会将结果的差异性降到最低, 出现大体相当的结果。

2 企业员工绩效工资考核的注意事项

企业员工的绩效工资考核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以采掘业为主的企业, 工作的复杂性更要求管理者做好绩效工资的考核, 以此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防止因工作的繁杂而造成员工怠慢工作的现象出现。

2.1 进行宣传工作

企业的绩效工资考核制度作为一项制度变革, 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为了避免员工对于这一制度的理解错误, 必须做好宣传工作, 让每位员工都能了解这一制度的利处, 从而更积极地工作。

2.2 坚持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原则

自古便是多劳多得, 作为企业也应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这样便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但是对于技术知识欠缺的员工, 也要兼顾公平, 防止其为此丧失工作的积极性。

2.3 严格考核制度与程序

企业实行绩效工资考核制度, 必须对员工的工作进行严格的考核, 根据其工作的成绩兑现工资, 充分发挥企业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3 企业员工绩效工资考核的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绩效工资考核体系

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管理者的经验有限, 往往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绩效工资体系, 有些企业即使有, 也只是独有外壳, 因此说建立完善的绩效工资考核体系十分必要。具体来说, 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企业发展定位、战略部署等几个方面进行制定, 从员工的工作实际情况出发, 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 针对不同的考核群体, 设计出具有差异性的考核指标。应该注意的是, 绩效工资考核的标准设计要具有弹性, 防止可能出现的偏差。

3.2 合理分配各因素在考核中的比重

对于员工绩效工资的考核, 不能够只看重其技术因素, 需要综合考察员工的整体表现。在考核过程中, 可以分为动态因素和静态因素。动态因素包括员工的日常工作情况、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重点项目的处理能力等, 这部分因素在整个考核中应该占据40%的比例;静态因素主要包括员工的技术能力、出勤情况、职业道德和工作成果, 这方面需要占据60%的比例。这样将两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就能够整体考察员工的绩效工作, 做到公平合理。

3.3 加强员工的参与程度, 营造健康考核氛围

绩效工资考核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员工过去的工作情况, 对其工作结果进行评定, 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绩效工资的考核, 能够使员工明确今后的工作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好, 这就要求员工积极地参与其中, 将自己的薪酬和工作的情况联系在一起, 使员工感受到工作情况和自身利益的关系, 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

4 企业员工绩效工资考核的意义

企业员工的绩效工资考核, 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获得更多员工的信息, 及时做好内部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技术的革新, 尤其是对于采掘业为主的企业, 更具有重大意义。

4.1 绩效工资的考核是优化企业内部结构的保障

通过绩效工资的考核, 可以及时掌握员工的工作情况, 发现员工内部人力资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修正, 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并能够挖掘员工中的潜在人才, 确保人才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 保证企业内部每个部门都能够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优化企业内部结构。

4.2 绩效工资的考核是员工职位适合度的依据

要想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潜在才能, 使他们能够处于合适的职位, 做到人尽其才, 就必须进行考核。对于员工的能力、知识和关键绩效维度等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而绩效工资的考核制度就是一个有效的措施。

4.3 绩效工资的考核是企业竞争的动力

进行绩效工资的考核, 能够保证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熟悉了解, 并和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 促进管理者与员工的信息传递, 这样能够形成和谐、高效的工作氛围。通过沟通了解, 还能够增强员工内部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挖掘员工的潜在能力, 保证员工才能的充分发挥, 以保证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立足之地, 因此说绩效工资的考核是企业竞争的动力源泉。

5 结束语

企业的绩效工资考核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工作, 因此必须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在考核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 不能忽视工作中的每个细节, 及时掌握好员工的工作进展和技术缺陷, 对工人的奖励或是惩罚要具有客观公正性, 这样才能够达到使企业长远发展的目的, 这也是企业尽心员工绩效工资考核制度的目的所在。

摘要:员工的绩效工资考核制度是企业人事决策的重要依据, 因此受到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 企业员工绩效工资考核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 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本文就从企业员工绩效工资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注意事项、措施以及意义进行论述, 阐述绩效工资考核制度的重要性。

关键词:企业员工,绩效工资,考核制度

参考文献

[1]奚玉芹, 金永红.企业薪酬与绩效管理体系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谭娟.浅析我国中小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现状与对策.科教创新, 2009 (10)

[3]于敬.浅谈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作用.科技信息, 2010 (16)

8.高校如何推行绩效工资制度的探讨 篇八

关键词: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推行

中图分类号:G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8—174-02

1高校实行绩效工资制度的背景

绩效工资制度是基于绩效所建立起的一项工资制度,是根据个人或者组织的绩效考核结果来支付相应的薪酬的一项收入分配制度。2010年,我国在全国高校中推行绩效工资制度,绩效工资制度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所谓绩效,就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并且能够被评价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从理论上讲,在高校推行绩效工资制度不仅在经济学上是合理的,在管理学上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现实的迫切需要:是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高等学校人事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在高等学校人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绩效工资制度作为这一探索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其在高校中的推行是适应高教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此外,在高校中推行绩效工资制度也是改革高校传统薪酬模式,提高高校工作效率和活力的重要方法。我国高校传统的以资历和职位为中心的薪酬制度中存在着“平均主义”的“不公平”因子居多。高校实行绩效工资制度突出了效率价值尺度在工资改革中的主导地位,有利于改变传统薪酬模式中所存在的诸多不公平的因素,另外一方面还能够提高高校的工作效率。但是也应该看到部分已经推行绩效工资制度的高校在实行绩效工资制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2高校推行绩效工资制度面临的困境

针对我国部分高校已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推行了绩效工资制度,但是从实践来看,绩效工资制度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2.1保障性工资和绩效型工资的比例不合理

从目前推行高校绩效工资制度的实践来看,有的高校的绩效性工资占到工资总额的百分之六十,有的高校的绩效性工资只占到百分之十左右。绩效性工资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效率问题,如果保障性工资的比例过高,学校和谐了,但是推行绩效工资制度提高效率的目的就会得不到体现。但是如果绩效性工资的比例过高的话,却可能引发学校的不稳定。因此,我们要在保障性工资比例和绩效性工资比例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平衡点,达到既能够使学校的教师努力工作同时也能够使学校维持稳定。

2.2绩效工资制度中的绩效评估标准有待完善

在绩效工资的推行过程中,对于教师绩效的考核是整个工资体系的重中之重,我们知道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对于保证绩效工资制度推行过程的正确和公平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目前,从已推行绩效工资制度的高校实践来看,工资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职称、任职年限、参加工作年限、业绩成果、实际付出和教学质量关系不大,没有很好的体现出建立绩效工资制度的初衷和目的。而且目前所拥有的绩效评估标准缺乏具体化的绩效评估指标和评价方法。

2.3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范围不合理

在推行绩效工资制度的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有的高校采用的是“一刀切”的方式,并没有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服务都采用一味的绩效考核的方法,导致了教学、科研和服务的急功近利。使得高校无视应对学生和社会长远利益服务的价值导向,也会导致高校组织对社会的长远利益和培养高深人才功能的漠视。

2.4在有关绩效工资制度的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民主程度不够

在有关制度的确定决策过程中,广大高校教师的参与度不够高,同时由于民主制度的缺乏,高校教师的意愿和一些良好的意见没有得到表达,致使有关高校在推行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阻力。

3高校推行绩效工资制度举步维艰的原因

3.1高校内部岗位设置不合理

推行绩效工资的基础就是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即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承担什么样的职责就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劳动报酬。但是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前提是人员與岗位的最优化配置,很多高校的发展目前尚不具备这种条件,因而这种关系处理不好的情况下,也会给绩效工资制度的推行形成一系列的阻力。

3.2教师的绩效考核标准有失科学

高校教师绩效的考核缺乏精确测量业绩的方法和手段,没有建立起科学公平的教师劳动价值评价机制。高校对于教师的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指标管理系统,而各种指标体系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却难以得到保障。这些因素导致高校教师一些本来应当正确有效的绩效行为由于科学合理绩效考核制度缺乏得不到应有的正确评价。

根据期望理论,弗鲁姆认为,一种行为倾向性的强度取决于个体对于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的期望强度以及这种结果对行为者的吸引力。个体是否做出某种行为,取决于这一行为的结果给个体所带来的吸引力的大小。由此可知,绩效工资制度的实行旨在通过给员工提供可预见的好的以及对于员工自身来讲极为有吸引力的结果,来引导和影响员工做出更多的符合要求的产生绩效的工作行为。目前,由于健全评价机制的缺乏导致教师好的绩效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并最终使得这种行为慢慢消失,最终导致绩效工资制度的推行中阻力重重。

3.3保障性工资和激励性工资的比例平衡难度大

保障性工资和激励性工资二者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激励性工资的比例过大的情况下固然可以调动广大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但是会造成部分员工对于学校的制度和政策不满,会影响学校的稳定。以此同时,如果保障性工资所占的比例过大,也会牺牲工作效率来维持学校的稳定。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之中,二者之间比例的平衡问题是实际工作中的一个难点。

3,4政策制定的过程和程序的合理性有待完善

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部分高校在推行该制度的时候没有充分的考虑到教师行业的特殊性,没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导致在实行绩效工资的范围和方式方面的选择出现偏差。另外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部分高校没有结合本单位和本校的实际,没有充分的听取广大高校教师们的意见,导致所制定出来的政策和实际有相脱节的现象,同时,由于较少的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从而使制定的政策在推行过程中遭到非议,致使推行过程举步维艰。

4高校推行绩效工资制度的若干建议

本文通过抽取样本,调查访谈了解华中师范大学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群体对于绩效工资制度的看法,同时同时本着理性的态度吸收各大高校的经验,结合有关专家和所调查的

高校教师对于绩效工资改革的建议分别从实施绩效工资的范围选择、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选择合适的绩效工资形式等三个方面来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4.1实施绩效工资的范围应当合理

通过调查发现,同各大高校一样,华中师范大学教师的工作也是分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大的方面。相当部分老师对于所有领域均实行绩效工资有所异议。例如,科研领域,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科研论文和项目的多少能够反映教师的科研能力的强弱,但是盲目的追求论文的数量甚至是以此作为工资的一个指标,科研领域过度量化也会催生教育和学术上大量的道德风险,同时也会使教师言传与身教的分离。

4.2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

鉴于绩效考核对于整个绩效工资制度实行的重大意义,我们有必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建立绩效考核的标准。通过对于华中师范大学部分教师的调查发现,许多教师认为在对于教师工作业绩进行考核时应当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个人绩效与组织缋效相结合的原则。所谓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主要是考虑到高校教师高人力资本特性和高校教师绩效评估极为复杂的行业特性等因素使得教师的许多工作单用定性的方法用一些指标是无法准确测定的。而采用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有利于减少个人急功近利的趋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鼓励各个高校教师积极进行合作,培养组织的归属感和忠诚感。具体到华中师范大学而言,我们应当采取院系绩效和教研室绩效相结合、教研室绩效和个人绩效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方式。

4.3选择合适的绩效工资发放形式

绩效工资的发放主要是有当期和延期分配制度。当期分配即年内支付的绩效工资(津贴、奖励和福利等),旨在补偿已经付出的劳动;延期分配主要是通过社会保险、职工福利计划和股权期权计划进行支付,旨在补偿风险损失。结合华中师范大学的诸多实际情况,认为应当采用两种方法结合的方式。这是由以下原因决定的:一方面华中师范大学作为一个百年老校,历史悠久,从而退休的老教师的人数也很多。采用延期支付的方式有力于提高广大退休职工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所实行的当期支付也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当前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作为教育部属的师范大学,也有利于提高所培养的一系列免费师范生从事教师职业的愿望。

4.4建立有效的績效评价监管体系

鉴于绩效考核和评价在整个绩效工资推行制度中的重要性,有必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价监管体系,来保证我们在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标准的基础上能够使得这项制度能够公平实施。结合华中师范大学各部门机构设置的实际情况,认为可以由学校内部的人事、教学、监察和教学单位等部门组成一个专门的小组,对于绩效考核的整个流程进行认真、严格、有效的监督。同时内部的教师也有权利进行监督,这样形成的一个相互监督的监管体系,就能够保证绩效考核的真实性和公平性,从而也为绩效工资制度在高校的顺利推行奠定了基础。

4.5充分发扬民主

9.30安全绩效工资制度 篇九

第一节、教师薪资制度

一、工资组成:

培训中心的所有教师的工资实行基本工资和奖金制度基本工资应包含一定的课时量和办公时间。一般,以一周44-48小时工作计算,教师的基本工资应包含有一定课时的教学时间(一般可包含2-3个班级的课时量)和一定时间的办公时间。教师的奖金一般都视情况发放。

教学时间完全是课堂授课的时间,每节课按照40-50分钟计算。

工作时间工作任务包括有:公开课,招生咨询,教学准备,学生辅导,完成办公室工作,参与教研会议,以及培训中心分配的各项日常性工作。

1.课时奖金的计算标准按照:基本工资包含以外课时数×超额课时奖金。

2.培训中心授课安排根据以往学生及家长对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确定,评价高的教师优先得到课时安排。

二、教师等级:

1.见习教师

2.见习授课教师

3.授课教师

4.资深授课教师

5.资深教师

三、基本工资标准(仅供参考):

教师级别

工资标准

直辖市

省会城市

地级市

县级市

县城

见习教师

1500

1300

1000

800

600

见习授课教师

1800

1600

1300

1000

800

授课教师

2000

1800

1500

1200

1000

资深授课教师

2200

2000

1600

1400

1200

资深教师

2400

2200

1800

1600

1500

说明:一般情况下,所有新招聘教师正式授课后均属见习教师级别,每半年根据绩效考核结果重新评定教师等级。

第二节、培训中心绩效考核

一、考核的目的和用途

1.为全面了解、评估教职员工工作绩效,发现优秀人才,提高团队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2.考核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以达到团队的经营目标,并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和未来的成就感。

3.考核的结果主要用于工作反馈、薪酬管理、职务调整和工作改进。

二、考核范围

培训中心全体员工均需考核,均适用本办法。

三、考核的原则

1.通过考核,全面评价员工的各项工作表现,使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与取得报酬、待遇的关系,获得努力向上改善工作的动力。

2.使员工有机会参与培训中心管理程序、发表自己的意见。

3.以岗位职能为主要依据,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四、考核时间

1.月度考评:以培训中心考勤时间段作为考核时间段,即每月7日至次月8日为一个月度考核时间。

2.半年考评:从人员入职之日起每半年为一个半年考核时段。

3.考核:培训中心的每一个营业为一个一年考核时段。

五、考核的内容

1.外勤岗位主要考核当月或当业绩指标的完成情况,根据业绩完成量发放奖金或升、降职。

2.内勤岗位考核根据本岗位职能规定的工作职责进行工作质量考核,按照考核成绩确定业绩奖金具体发放金额。并以此作为培训、调薪、晋级等依据。

六、考核的一般程序

1.内勤员工的考核由其部门经理来负责,具体执行考核程序。

2.外勤员工业绩收入由市场主管与财务人员核对共同给出,市场主管业绩收入由财务人员上报培训中心。

3.考核结束时,考核负责人应与被考核的员工单独进行考核面谈,指出工作成绩和不足及改进方向;

4.具体考核步骤在各岗位的考评实施细则中具体规定。

七、教学部门绩效考核

考核方法:教学部门人员的绩效考核通过日常工作质量(行政部门、教学主管考核)、教学质量(教学主管考核)、家长回访(客户考核)、学员升级保留量(教学主管考核)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均占基数的25%,每半年评定一个最终分数,由最终分数在所有教师最终分数中的排名确定下一半的等级。

1、日常工作质量评分表(总分:25分,每月考核)

表1:

岗位名称:

姓名:

考核日期:

序号

评估内容

标准分

(百分点)

项目评分

乐于接受教学部门安排并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投入

课堂准备充分、有教案或其它讲课依据

教案规范、完整

有教师相互听课记录及相关评语

不无故缺课、调换课程、不上课迟到

严格按照授课计划安排教学并按时完成3

能虚心听取同行、专家的意见并不断改进

命题符合教学大纲、分数分布适当

考试不划重点、不以任何形式泄漏试题内容

意见:

(如分数在__分之下则离岗或调岗)

****年**月**日

合计:

考评人:

期:

2、教学质量评分表(总分:25个分,每月考核)

表2:

岗位名称:

姓名:

考核日期:

序号

评估内容

标准分

项目评分

认真备课、授课、合理布置作业及细心批改、耐心指导

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及时改进

讲课熟练、条理清晰,对难点问题能够深入浅出、分析透

板书清楚、一目了然,授课时能抓住要领、快慢适中

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追求教学创新,2

因材施教、不厌其烦的为学生解答问题,启迪学生

针对学生的错误,能给出错误原因及改正方法

注重传授知识与培训能力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完课程后,能达到相应的教学大纲规定要求

意见:

(如分数在__分之下则离岗或调岗)

****年**月**日

合计:

考评人:

期:

3、家长回访评分表(总分:25个分

每月考核)

表3:

岗位名称:

姓名:

考核日期:

序号

评估内容

标准分

项目评分

家长对授课是否满意?

家长对教学服务是否满意?

家长对教师关注学员的程度是否满意?

学员对教师是否喜欢?

对学员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是否及时改进?

家长对老师的总体评价如何?

意见:

(如分数在__分之下则离岗或调岗)

****年**月**日

合计:

考评人:

期:

4、学员升级评分表(总分:25分,每半年考核)

表4:

岗位名称:

姓名:

考核日期:

绩效评分

(升学率:高年级学生中低年级升学人数/原低年级总人数)

70%以上(30%内的流失属正常)

50%—70%

30%—50%

20%—30%

20%以下

0

意见:

(如分数在__分之下则离岗或调岗)

****年**月**日

考评分:

考评人:

期:

(注:升学率大于100%,指孩子家长介绍而新增学员等情况。)

八、行政部门绩效考核

岗位名称:

姓名:

考核日期:

序号

评估内容

标准分(%)

项目评分

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努力工作,勇于授受新工作

忠于职守,严守岗位

敢于承担责任或对部下的工作敢于承担责任

正确理解工作指示和方针,制定适当的工作计划,并适时完成10

及时与有关部门进行必要联系,顺利推进工作

妥善处理工作中的失败和临时追加的工作任务

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并保证真实性

对单位工作流程、绩效方面提出过建设性意见

了解自己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并能听取同事意见、改进

意见:

(如分数在__分之下则离岗或调岗)

****年**月**日

合计:

考评人:

期:

九、市场人员绩效考核

1、考核办法:

A.

见习期为自到职日起3个月。在见习期内,如果完成拟定的业务指标,则其可在见习期满后转为正式的员工。如在见习期内不能完成规定的指标,则可终止聘用或延长一个月见习期。如在延长的一个月见习期内完成目标,则可以转正,否则终止聘用。

B.

培训中心应根据实际,为每个员工制定月度任务指标;如连续两个月每个月

都不能完成拟定的月最低业务目标,则降职为见习销售,见习期为2个月,考核办法同A。如某月超额完成指标,则给其一定的奖励。

注:如见习期的招生指标为10人/月,聘用期的招生指标为15人/月。

2、考核步骤:

每月1日前由市场主管将所属项目内的员工及其本人当月销售业务收入上报培训中心财务部门,培训中心财务部于3日前核对完外勤员工的业务收入,由市场主管5日前制作完成外勤员工业务奖金分配表上报培训中心校长审核,培训中心校长于6日完成审核,于工资发放日由财务部统一发放。

3、市场主管岗位:

考核办法:

市场部经理根据当月规定的团队最低业务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如果该团队该月完成了规定的业务指标,培训中心可以根据实情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如业务指标的一定百分比。

考核步骤:

市场部经理于每月1日前制作核对本月完成的团队业务指标情况,上报培训中心校长,培训中心财务部门于6日完成审核,报送培训中心校长。

外勤岗位绩效工资发放标准:所有外勤岗位的绩效按照业绩评定标准来评定,详见下表:

外勤岗位绩效比例评定表:

表1:

业绩完成比例

绩效工资比例

(绩效工资标准为基本工资的30%)

120%以上

150%

100%-120%

125%

80%-100%

100%

60%—80%

75%

50%-60%

50%

25%-50%

25%

<25%

0%

1、某培训中心招生人员张三基本工资为1000元,绩效工资标准为基本工资的30%,张三本月招生指标为10人,实际招生人数为15人。问张三的本月实得工资数?

解:张三的销售业绩比例为15/10*100%=150%>120%。根据表1,张三的绩效工资为:300*150%=450元。张三本月的实得工资数为:1000+450=1450元。

2、如张三本月实际招生人员为3人,其它条件不变,问张三的本月实得工资数?

解:张三的销售业绩比例为3/10*100%=30%,根据表1,张三的绩效工资为:300*25%=75元。张三本月的实得工资数为:1000+75=1075元。

十、年终综合考核及奖金分红

1、培训中心应当在次年的1月份之前完成全的绩效考核,即全年的实际完成业绩—全年的目标业绩,差额作为整个的盈余。

2、年终分红的总体原则:有盈则分,无盈则不分

。全体员工都应参与年终盈余的分红。

3、培训中心根据自身实情可拿出总体盈余的30%—40%作为分红的基数,剩余盈余作为投资者出资的回收或作为对培训中心的追加投资。

4、按部门进行第一次分红,具体比例由校长来决定,财务来分配给各部门经理,参考比例如下:

销售部门:教学部门:后勤部门(如财务、行政)=4:3:3

(以总体盈余的30%作为基数)

5、由各部门经理进行第二次分红,分红时需要考虑如下事项

A:为培训中心服务满一年的员工且处于同一级别的,所得分红应相同,个别员工成绩突出,可适当增加分红数,但相差不到20%。

B:为培训中心服务不满一年的员工,应当按月计算分红数,即与其相同级别的员工分红数/12

*

其为培训中心服务的月份数。但当注意,为培训中心服务≤3月的员工不参于培训中心分红。(处于试用期的员工不参于培训中心分红)

C:相差一个级别的员工,分红数不应相差20%。

E:对部门主管的分红不得超过对最低员工分红数的五倍。

F:二次分红的权限在部门主管,部门经理在制定出分红方案后应报校长审批,在校

长审批后交财务,由财务放发年终奖。

G:年终分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格式,各培训中心应根据以上规定,结合培训中

心的内部构架,制定恰当的分红方案。

十一、试用期员工考核表:

应聘职位

入职日期

考核日期

附注:

员工自评

(来培训中心后在遵守培训中心规章制度、工作适用程度、工作态度等方面表现,今后的打算)

员工(签字)

日期:

****年**月**日

主管领导

主管(签字)

日期:

****年**月**日

试用期

考核成绩

(附上试用期工作总结作为参考)

考核项目

配分

得分

行为得分

出勤得分

业绩得分

校长意见

考核结果:

□合格,予以录用;

□暂未达到要求,考虑延长试用期;

□不合格,不予录用

备注:

10.30安全绩效工资制度 篇十

摘要:事业单位改革是整个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益攸关方甚多,社会影响巨大,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乃是工资制度的改革,积极推进和完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能有效地提高事业单位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满足和谐社会的需求。关键词: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制属于事业单位薪酬管理的一部分,它的有效实施有助于吸引和保留优秀员工,改善单位整体水平及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目前我国有事业单位120多万个,在职人员3000多万人。离退休人员900多万人,集中了大批优秀人才。事业单位社会影响大.如何设置绩效工资体系、完善绩效考核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问题。首先需明确几个相关概念:

①事业单位。1998年国务院发布.2004年修订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定义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②事业单位绩效。核心是它所提供的公益性服务的质量和数量,因此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是围绕其所提供的公益服务来设置的。这既是对单位而言的,也是对员工而言的。

③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单位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的工资制度。1理论基础 1.1预期理论

绩效工资管理的假设前提是人具有理性并追求各自的经济利益,经济利益对人具有激励作用,组织中人员经济利益(劳动报酬)的获得与其工作努力、付出及所取得业绩成正比关系。

在各种理论中,预期理论是绩效工资制度的理论基础,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于1964年提出的过程型激励理论,预期理论模型如下: 该理论模型列出了激励所需的各种条件,推动努力工作的动机是由各种报酬的预期触发的:收入、认同、晋升及其他东西。如果努力会带来成就,成就带来所期望的报酬,员工就会因此而得到满足并激励再次行动,如此反复,激励员工不断努力。在为自己带来报酬的同时,实现组织的目标。模型中的报酬可以分为内在报酬和外在报酬。内在报酬是组织提供的工资收入、晋升机会、同事或上级认同等,外在报酬是成就感、影响力、胜任感等。如果仅用工资作为报酬的狭义范畴理解,可以称之为用工资作为激励物的预期模型。

要使绩效工资起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绩效工资制度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绩效必须能精确地衡量;增加工资必须是员工看重的结果;必须清楚地说明工作绩效与绩效工资之间的关系;必须存在改进绩效的机会。1.2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是西方社会学理论流派之一,从个体的心理研究出发,该理论认为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就是彼此相互置换“资源”的一种过程。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对员工进行激励、使其更好工作的行为实际也是一种典型的社会交换。该文认为,社会交换理论能够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从这一理论出发,分析企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交换关系和心理特征,有助于管理者改进和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著名社会学家霍曼斯的话说“人的需要是通过他人满足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一种交换。企业对员工进行管理、激励的行为过程中也体现着这种社会交换的关系:一方面,员工用突出表现换企业的额外奖励;另一方面,企业用多支付的激励成本换更好的工作成效,社会交换理论由此很好地阐述了利益互惠的原则。绩效工资管理也是建立在这种理论基础上的。

2现行工资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平衡有余,弹性不足,平均分配的比重大

由于工资构成中职务工资、各种津贴补贴这些固定部分占工资总额的近80%,活的津贴仅占20%左右。所以工资构成中,平均分配的部分占相当大的比例,在缺乏严密考核的情况下,失去了工资分配应有的弹性,难以与工作的绩效直接挂钩。

2.2主要以身份管理为主,没有与实际工作岗位挂钩

现行的工资制度,是以身份为主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普工,不同类别的人员按其职务或技术等级,对应于不同的工资标准,实行的仍然是以身份管理为主。虽然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聘任制,但实际执行上,并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按岗位聘任、执行聘期管理。2.3工资总额没有与单位的用工总量挂钩

后勤辅助人员臃肿,人浮于事,一线人员无定员控制!使工资对用工的约束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工资支付渠道不严,即使工资核定总量不够,也想方设法发工资,使事业单位的人员增长速度快,工作效率却并未提高。

2.4工资分配没有与劳动力市场价格接轨

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平均主义仍然比较严重,工资分配没有与劳动力市场接轨,从而导致职工的工资收入与自身的劳动力价值脱节“ 按照劳动力市场价位衡量,有些从事简单劳动的职工的工资水平可能高于市场价位,而有些从事复杂劳动的职工的工资水平可能低于市场工资水平” 造成事业单位想分流的人员流不走,想留住的人才留不住,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3绩效工资设计原则

①以客户为中心原则。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与绩效工资挂钩或联系,组织就能清晰地传达这样的信息和意图。为了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在员工中得到充分的贯彻和接受,必须找到合适的途径将这一理念融入组织的经营管理中。

②公平性原则。一是内部公平性,体现为程序的公平性,即对决定报酬的过程的公平性进行评价;分配的公平性,即员工对所获得的报酬数量进行评价。二是外部公平性,外部工资存在于组织的工资大致等于其他组织支付相类似工作的工资。

③绩效评估指标的合理性原则。对员工工作绩效的评估或衡量,单纯用财务数据作为主要指标是不够的。在绩效评估或衡量指标中列入客户满意度、创新与学习能力等非财务指标,能使组织更加关注自己的长期绩效和长期竞争能力。

④甄别人才原则。绩效工资制实施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吸引和留住人才。随着银行同业竞争的加剧,人才对于银行的发展越来越重要。通过员工绩效评估或衡量,区分出哪些员工对银行是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要将不适应银行的员工加以淘汰。

4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路径 4.1规范事业单位的分类和过渡

事业单位的合理分类是进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基石,是事业单位符合市场经济变化规律和适应社会发展特点的根本保障。事业单位的分类方式可以依据不同部门的职能进行划分,相对于按财政补助的分类方式,职能分类方式更具合理性,可以考虑分为公益服务型事业单位、行政执行型事业单位和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种类纷繁复杂,其体制改革将是通过转制、改制和回归等途径进行,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解决的过程,最终的目的是要使事业单位真正成为非政府、非企业和非营利的公共服务机构,因此,事业单位的规范分类和中间过渡过程至关重要。4.2真正落实绩效工资制度

4.2.1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必然要求有可操作性强的方案。

首先要遵循“客观、科学、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要引入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建立客观、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努力消除不可测算的工作绩效而引发的利益之争。

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应包括分配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和监督制度四部分。一是分配制度。分配方案涉及到每个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必须广泛征求工作人员意见,尽量做到公平合理。在制定方案时,要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及岗位职责等进行细化和量化,并提交到单位内部的职工代表大会上反复讨论、修订,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考核制度。“绩”和“效”的考核标准很重要,是绩效评价体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事业单位内部要成立考核领导小组按照考核程序,进行严格考核,并对考核程序及考核结果进行公示。此外,还要认真分析考核方案中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方案有缺陷的要及时讨论修正,保证绩效考核制度的正常运行。三是奖惩制度。奖励方案分为一 般贡献和突出贡献两类。突出贡献主要是指对能有发明创造、技术革新等特别贡献并能产生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人员,要给与优厚的奖励;而对于工作不积极且绩效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四是监督制度。事业单位内部的纪检监察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制度,对绩效考核的整个流程进行认真、严格、有效地监督,内部职工也应有权利对绩效考核的流程进行监督。上级主管部门要成立绩效评价监督组,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进行监督,绩效评价监督组工作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

4.2.2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监管体系。各事业单位在实行绩效工资后,首先,事业单位在岗职工的绩效评价结果要得到事业单位内部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并将结果进行公示,接受单位内部职工的监督。其次,事业单位将绩效评价结果上报主管部门审批,报人事财政部门备案。再次,由组织、人事、财政、审计和纪检各部门成立绩效评价监督组,对事业单位绩效结果进行检查、审核、监督,对违纪违规现象要及时纠正。监督组成员要每两年实行一次换岗,这样是为了杜绝职能行使者利用职权营私舞弊现象出现。最后,绩效评价监督组通过公开举报电话、设立意见箱、聘请社会监督员等形式,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和问责,及时听取正确意见,修正绩效评价体系的不足,保证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的公平和绩效工资的合理分配。

4.2.3建立事业单位绩效激励机制。事业单位绩效指标仅靠制度推进是无法得到提高的,必须建立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也就是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岗职工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解决在岗职工的后顾之忧,可以使事业单位人员事业行为更加积极化,迸发出更多热情,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全身心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4.3实行工资总量的动态管理

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是由当地规范的津贴和上十二月份基本工资及保留的活工资所组成。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后下达到单位后,各单位只能在核定的总量内,按规范的分配程序和要求进行分配。然而,由于事业单位的性质和社会职能分工是不同的,有些事业单位之间收入差距过大仍然存在,因此,在绩效工资总量的分配上,不能采取一成不变的总量分配模式,应本着‘循序渐进、增减适度”的原则,根据事业单位绩效大小的变化,灵活调整工资分配总量。对公益目标任务完成好、考核优秀的单位,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对于公益目标任务完成不好、考核较差的单位,相应核减绩效工资总量;对知识密集、高层次人才集中的单位,核定绩效工资时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有的还需要制定特殊的政策,维护收入分配政策的严肃性,使事业单位之间的绩效工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4.4继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完善绩效管理和绩效工资制度。

11.30安全绩效工资制度 篇十一

关键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贡献异质性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按照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56号)的精神,从2006年7月1日起高校教职工的收入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绩效工资是由各高校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灵活多样的分配模式自行实施分配,这也是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1 高校岗位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意义与实施现状

所谓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是以个人或组织的岗位为基础,以其工作绩效为主要支付依据进行支付的工资制度。其主要优点在于:(1)工资与绩效挂钩,有助于将组织目标融入激励机制中,促使教职工将个人努力投入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中去;(2)工资向业绩优秀者倾斜,有助于提高组织效率和节约人力成本。通过把学校工资体系对人力成本支出、组织效率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绩效工资制度在上述方面有明显改善。

绩效工资制度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体系,需在实践的同时不断加以探讨和研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激励的程度、岗位聘任和绩效评价机制的配套,绩效工资和校内津贴的衔接、支付与管理等。本文将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一些探讨和建议,希望能为上述问题的最终解决带来启发。

2 高校岗位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实施

绩效工资的设计初衷是希望高校引入市场机制,强化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但由于高校教师工作过程复杂,独立性、创造性较强,业绩难以衡量,如果工资差距过大,则会打击其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因此,高校绩效工资分配应以公平公正为设计前提。同时,高校应根据国家政策、社会经济形势及自身财务执行情况,逐步加大对人员经费的投入,建立长效的工资增长机制。

我们把实施步骤分解如下:首先,确定办学目标。将学校办学目标进行分解,并将这些目标与岗位聘任和业绩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其次,进行岗位设置与聘任,赋予不同岗位不同的考核评价标准和工资水平。接着,确定绩效范围和业绩标准。对岗位职责进行筛选,明确哪些工作要素是与学校办学目标直接相关并应该与教职工工资直接挂钩的;对各种绩效要素进行权重标准设置,便于要素间进行比较和核算(课时,科研积分等)。但在不同的岗位和专业,相同的绩效要素要有不同的权重和标准,体现不同的价值趋向。再次,确定业绩表现。根据评教内容和评教对象确定评价信息源,通过学生评教、同行评教、教学档案、课堂录象等渠道,全方位收集业绩信息,定量定性分析,确定教职工的业绩表现。最后,在明确了岗位各要素的权重标准和教职工的业绩表现后,即可依照具体的分配方案进行岗位绩效工资的发放。

接下来,我们对实施过程中几个与工资分配直接相关的关键点作分析说明。

2.1 绩效工资总量比例核定

绩效工资总量比例的核定取决于高校希望激励的程度和可用资金的预算情况。从目前高校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实践来看,大部分高校的绩效工资比例设置为总资金预算的40%-60%不等,这样既突出了绩效工资的地位,强化了激励功能,也有效地处理好了薪酬的保障、激励和调节功能。同时,绩效工资总量比例的核定应遵循平稳过渡原则,特别是首次执行绩效工资制度的高校要注意与原有津贴制度的对接,避免因工资结构比例的过大变动引起的教职工不必要的心理波动。

2.2 绩效工资核定的两个原则

2.2.1 贡献异质性

强调贡献异质性指的是要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的不同工作特性,分别设计绩效工资中的报酬要素及权重,以有效地激励各类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使工资分配向技术、关键和管理岗位倾斜。

2.2.2 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的是每增加固定单位的某种激励量而引起的激励效用的增加量,它随着这种激励量的增加,效用逐渐减小。也就是说,采用某种定量的激励措施越频繁,对教职工的激励作用会越小。所以,对收入水平偏低或相对较低的教职工,激励有着比较明显的效果。但到了一定的收入水平,即使学校能够不断地增长工资,依然不能保证教职工的积极性。这就是金钱激励政策的边际效应。因此,在考虑绩效工资发放办法时,应充分应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2.3 绩效评价机制

完备的绩效评价机制是绩效工资机制正常运作的支撑和保证。高校实施绩效工资要在岗位明确、竞聘上岗的前提下,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并在绩效和工资间建立正相关,发挥其激励作用。

2.3.1 教职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价特点

专业技术人员宜采用主客观绩效指标组合。对于科研业绩,客观上可采用科研成果在校内外得到的客观绩效评价指标:如教职工署名的文章数量和质量、被引用的次数、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数等;主观上,在客观绩效评价的基础上,根据主观评价论文和项目的影响程度,确定加权系数,使得专业技术人员的行为更符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另外,各指标系数的设置必须考虑不同周期科研项目的性质和指标系数的合理性。比如,高校的科研工作,如果仅以成果论成败,可能会使大家避重就轻,追求科研数量,选择一些短平快的科研项目,这样就使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短期化,功利化。对于教学业绩,绩效评价也有一些客观的指标:如课时数、班级规模、学科性质、课程层次、课程难度、学院毕业生的社会影响因子、毕业生直接促进生产力发展影响因子等;而对教学质量的考核现阶段只能用主观标准进行评价,如通过教学督导组定期听课来考核教师的授课质量。

对于管理人员,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将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最终体现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业绩上,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两者的工作绩效体现互动协同效应。同时,对于个人能力和岗位重要程度这两个直接体现业绩差别的个人要素,给予不同的权重设置。由于管理岗位的能力要求相对不高,在竞聘上岗没能完全公正公平的操作执行的前提下,绩效在岗位的权重上应适当削弱,而对相对业绩指标的权重应该加强。因为在相同条件下,如果只有个别管理人员能够完成某项任务,那么无论其绝对业绩指标如何,他无疑就是其中素质最高或付出努力最大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管理工作可测性不强的缺陷。这同样适用于专业技术人员。

2.3.2 考核

通过考核学校可以了解教职工的工作状况,与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有什么联系,从而了解其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及工作表现,对教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帮助和支持,为实现学校整体目标服务。

一是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实施分类考核。比如,在高校从事应用型专业的教师或科研人员出成果相对容易,而基础学科的教师就相对难一些。理工科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相对较多,而文科类的专业相对较少。分类考核的目的就是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考核指标作更细的分类,以适应高校复杂的工作,从而提高考核的科学度。二是根据考核目的对各类评价源产生利益影响的差别来决定各类评价源权重,其中利益影响较小的评价源,客观评价的可能性大,因而所占的权重就较大,反之则相反。经过这种优化,尽可能地克服各类评价源的缺陷,提高考核的准确性。三是建立考核效果反馈机制。通过反馈,检验学校绩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分析学校岗位设置、考核目标、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结果的导向等方面的不足,便于学校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真正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

2.3.3 支付与管理

在绩效工资的分配过程中,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加强收入分配全过程的民主管理和监督(监督与绩效提高成本分析)。分配方案必须经学院教代会审议通过,并报学校人事处备案后方可实施。所有人员的所有校内收入,由财务处通过银行发放,减少现金发放,做到全校教职工的收入情况,由上往下单向透明。

人事处应定期将人力资源成本与贡献价值的统计数据报告给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学校可以运用横向比较、纵向比较,计划与实际比较等比较分析方法,将人力资源成本与人员贡献价值的统计数据进行分类别比较分析,找出绩效工资实施中的问题,优化绩效评价办法与支出结构,保证绩效工资制度与时俱进,提高办学效益。

另外,应对绩效考核和绩效评价信息进行处理的管理者进行培训,使其正确理解考核项目的意义和绩效评价标准,掌握正确的考核与评价办法,避免出现人为因素。

3 绩效工资发展的障碍和展望

新的收入分配制度意味着利益的重新分配。一个过于民主、不够强势的行政领导班子在面对由于利益重新分配而产生的抵触情绪时将很难实施很彻底的改革。所以,主观上,学校可以通过对新收入分配体制正面、积极的宣传,使教职工逐步理解并支持,尽可能地减少教职工的抵触情绪;客观上,可以在收入分配制度的设计中,增加收入提高相对较少教职工的收入弹性,减少其失落感。

另外,由于行政组织结构的关系,各分管校长、行政主管事实上是成为了其分管部门的发言人和利益维护人,在自身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博弈过程中,整体利益往往成了牺牲者。因此,必须重新寻找新的分配体制实施办法,削弱会议决定制度的权重。分配体制的原则性问题由教职工大会、党委校领导大会通过,而具体体制细则包括收入水平工资标准由第三方机构进行分析设置,并最终推出实施。

上一篇:感恩500字下一篇:四个太阳的教案设计